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學習。請大家認真研讀這些教案范文,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一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黃鶴樓”和“白云千載空悠悠”中都有一個“空”字,試比較這兩個“空”字的意義作用有何不同。(4分)。
(2)從情景關系的角度簡要賞析第三、第四聯。(4分)。
14、(評分不要拘泥于參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第一個“空”可理解為“空空蕩蕩”,強調空間上的虛無。(1分)仙人駕鶴離去之后,兀立于蒼茫宇宙之下的黃鶴樓似乎已無所憑依,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心的`孤獨感。(1分)第二個“空”可理解為“空自”“徒然”,強調時間上的渺遠。(1分)千載白云,空自飄蕩,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心的失落與惆悵。(1分)。
(2)頸聯寫到的樓上所見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漢陽一帶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樹木”“芳草”勾起對家鄉(xiāng)“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強烈的思鄉(xiāng)之念也就油然而生。(2分)尾聯情景水乳交融,那彌漫在長江之上的浩浩煙波,正是詩人無邊鄉(xiāng)愁的形象化表達,那越來越深的暮色,也不斷強化著詩人揮之不去的思鄉(xiāng)之情。(2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理解“應憐”、“小扣”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
2.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意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欣賞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吟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游園時的情感變化。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春天。
1.春天是一個欣欣向榮、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許多文人墨客都為它寫下了贊美的詩篇,現在也讓我們一同走進美麗的大自然。
(課件播放大自然的風光。學生交流感受。)。
2.這節(jié)語文課,就讓我們和宋朝詩人葉紹翁一同游園,感受春日獨有的魅力。
(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二、總結學法,帶領學生走近作者、走進古詩。
1.通過預習,你對葉紹翁有怎樣的了解?
2.還記得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嗎?
3.按照你們總結出來的學習古詩的方法,你們一定能自己學好這首古詩。請你自己先來讀一讀,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別人。
(生練讀,提示“蒼柴應”字的讀音。)。
4.再讀古詩,要求注意停頓,讀出古詩的節(jié)拍。
5.讀準字音只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我們還要讀懂詩意。還記得以前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理解詩意的好方法。
6.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和小組同學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如果小組內有解決不了的字詞一定記錄下來,一會我們全班交流。
(1)理解“柴扉”。
生:我想問大家“柴扉”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柴草做成的門。
師:的確,“扉”就是門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通過看插圖知道的。
師:看插圖也是理解古詩意思的一個好方法。
(2)理解“小扣”。
生:我們組想請教大家“小扣”是什么意思?
師:能用你們的動作來回答他的疑問嗎?
(生做敲門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桌面當作柴扉,我們一起來“小扣柴扉”。
師:你為什么這樣輕輕地“敲”?
生:因為詩中是“小扣”。
(3)理解“應憐”。
生:我想請問大家“憐”是什么意思?
師:一個“憐”字,讓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另外一句詩——“可憐九月初三夜——”
生:“露似珍珠月似弓”。
生:是愛護、愛惜的意思。
師:在詩中,詩人認為園主人愛惜的是——。
生:青苔。
師:有些字我們可以聯系其它詩句、上下詩句去想一想?!皯獞z”的“應”字,請你也用這種聯系上下詩句的方法想一想它的意思。
生:“應”是“大概”的意思,表示這是作者的推測。
7.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一下你們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
8.理解了這首詩,我們再來讀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9.朗讀古詩。
三、讀吟深化,感悟詩人情感變化。
1.你們的朗讀仿佛讓我看到了詩人游園尋友的情景,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心情又有怎樣的變化呢?默讀這首詩,拿起你的筆一邊讀一邊品,你從詩中哪些字能體會出詩人的這份情感。
(生從“久不開”體會出詩人開始很掃興。從“關不住”體會詩人又感到有些欣慰。)。
2.怎么讀才能表現出詩人焦急等候的那種心情。
3.透過一“關”一“出”這兩個字,我們體會出詩人的欣喜,誰能把這份情感讀出來。
4.宋朝詩人陸游也曾描寫過出墻的紅杏。誰來讀讀——。
(課件出示: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侮懹危?/p>
5.透過一個“關”字,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枝沖破圍墻,溢出園外的紅杏,它顯得——。
(課件出示紅杏的圖片。)。
(引導生理解紅杏象征一種突破束縛的力量。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
6.這也正是春天章現出來的勢不可擋、旺盛的生命力。讓我們一起贊美這枝紅杏,贊美春天!
(生齊讀后兩句。)。
7.詩人久久駐足凝望,望著這只春天的使者——紅杏,她仿佛已經看到了……。
展開你的想象,描繪一下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
8.我們能不能把這滿園春色的感覺讀出來。
(自己先試讀,男女生分句試讀。)。
9.小結: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獨特的游園經歷,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滿園的春色,還表現了此行由掃興變得欣慰的心情變化。而這一切都融在短短的28個字當中,這就是古詩獨有的凝練的美!誰愿意伴著悠揚的古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注意要表現出詩人情感的變化,所以讀前兩句時,聲音應低沉一些。
10.學生嘗試背誦這首詩。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采取多種朗讀形式,感受詩中的氣韻。
2、品味感受詩歌所體現的物是人非、歸思難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詩中涉及的傳說,感受作者對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唐才子傳》中記載的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
李白曾登黃鶴樓想題詩紀念,但當他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后,自認無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詩下面題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飄然離去。事后對崔顥的這首詩念念不忘,曾兩次作詩模仿此詩的格調。如:在金陵鳳凰臺時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
二、作者簡介。
崔顥(704-754),汴州(開封)人,盛唐詩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東節(jié)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容廣闊,風格多樣。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后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變,風骨凜然,雄渾奔放。有《崔顥集》。
黃鶴樓,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名樓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毀;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長江之濱。昔日的黃鶴樓有“天下絕景”之稱,今日的黃鶴樓更雄偉、壯麗。據史料記載,黃鶴樓始建于三國。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
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而崔顥的《黃鶴樓》詩,一直被認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這首詩,使很多人產生了對黃鶴樓的懷念,當黃鶴新樓落成之后,它的豐姿令人振奮,是很自然的事。關于黃鶴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據《報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攏過了,道士復來,取笛吹奏,并跨上黃鶴直上云天。辛氏為了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另一說是有一位名叫費煒的人,在黃鶴山中修煉成仙,然后乘黃鶴升天。后來人們?yōu)閼涯钯M煒,便在這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黃鶴樓。崔顥的詩與此有關。
四、朗讀古詩,理解詩意。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四
老師:李白路過湖北襄陽的時候認識了孟浩然,他們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揚州做事,對于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來說,他們難舍難分依依不舍。
板書課題。
老師:請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師書寫課題。
老師邊寫邊說:鶴字要寫緊湊一些。
老師:來,一起讀一下課題。
學生讀課題。
老師:嗯,還真有點送別的味道。
老師:再讀一遍。
老師: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大家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
學生:課文說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
老師:你非常會抓關鍵詞,時間、地點、人物連起來說。
又一學生回答。
老師:有沒有同學能把他們兩個的回答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回答。
老師:你可以當領導善于總結。大家讀了課文,字音讀準了嗎?老師想檢查一下。上面有十個詞語,自由讀讀。課件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依依惜別按捺不住浩浩蕩蕩永世不絕。
學生自由讀。
老師:有誰愿意讀一下。
學生讀。
老師:一字一頓有板有眼。字音不光要讀準,還要讀出詞語的味道來。
又點一生讀。
老師:聽大家讀詞語的感覺,就像讀飲料的感覺,有滋有味。
課件出示的部分詞語變了顏色。
老師:我請同學讀,一個讀紅色一個讀藍色,讓我們聽出故事來。
兩個學生站起來讀。
老師:我是聽出了故事看到了畫面,就是沒聽到掌聲。
學生鼓掌。
老師:自己試著讀讀這首詩。
學生讀詩歌。
老師:搖頭晃腦的,非常棒,誰愿意來讀這首詩?
老師:節(jié)奏感非常明快,誰愿意再讀?
學生讀。
老師:這個同學讀的時候,我覺得他身上具有詩人的氣質,讀得古色古香。
老師:這首詩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學生逐句談了自己的理解。
老師:這些句子的意思我隱隱約約都能在課文中找到,請大家默讀課文,把文中相對應的地方畫下來。
學生在書上勾畫,老師巡視。
老師:前兩句詩相對應的地方誰找出來了?
學生: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對應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老師:火眼金睛,找得準也讀得好。
學生: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遠方。
對應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老師:找得準讀得好,聲情并茂。請大家認真地小聲地讀讀文,揣摩一下。
女同學讀文,男同學讀詩。
老師:女生像李清照,男生像李白。下面我找個班上讀得好的來讀,讀得好我給你發(fā)金嗓子獎。
一生讀。
老師:太美了,畫面讀出來了,詩人的味道也讀出來了。
學生讀。
老師:從大家的朗讀的聲音里我都感覺到一股濃濃的感情,依依惜別的感情。在文中的哪一段落找出來。
學生:第二段。
出示這段課文。
老師:誰來讀讀這段?
學生讀。
老師: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別應該是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怎么不說話了呢?
學生:我們只是暫時分別。
老師:大家想想還有沒有更好地答案?
學生:因為不想說。
學生:體會到了可能他非常不愿意孟浩然走。
老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老師:這是一種感覺。下一句呢?
學生:我感覺李白有濃濃的友情。
老師:用你的聲音把這種敬仰這種不舍讀出來。
學生讀。
老師:我站在她身邊感受到了他的敬仰他的故事,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覀冸m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等會我們請全班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知己來表演這段對話。
老師:誰來做李白?在我們班你最好的朋友是誰?
兩名學生角色朗讀。
老師:多好的一對朋友,多么感人的畫面哪!此時此景就連岸邊的花也會黯然落淚,我們也隨同孟浩然去江邊送送他的好朋友李白吧。
音樂緩緩響起。
老師:你看到了什么故事?
學生:李白依然站立在江邊。
老師:不錯,他說出了站立,佇立有站立的意思。佇立是怎樣站立?
學生:直直地站立。
老師:他就這樣直直地站立,舍不得走。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凝視著遠方。
老師:凝視比注視多了些什么?
學生:長時間盯著一個方向看。
老師: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學生站起齊讀課文。
老師描述: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李白仰望藍天白云,他想——。
學生:有人乘坐的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的盡頭。
老師:李白遠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凝視著遠方,此時的李白他會想什么呢?
學生:真希望他不要走呀。
學生:您走的時候要多多保重啊,
學生:您一路平安。
學生: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
老師:回首往事展望未來,李白隨口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學了一節(jié)課,有沒有同學能默寫下來?
點四個同學上臺寫,注意字寫大一點。
(本實錄是現場即時整理,可能會跟實際有所出入,請以錄像和錄音材料為準)。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五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yǎng)學生聯系語言環(huán)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
四、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五、教學思路:
在傳統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于本課憑借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制作采用網頁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持下,本課可采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復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這里,我著重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說說你對李白和孟浩然的了解,背一背他們的詩。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詩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2、課件出示詩句,配樂范讀,并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句子,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和語句。
第三步:說: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著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課文一、二兩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里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并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依依惜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友誼永不絕,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并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兩句,請同學們繼續(xù)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詩句,并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并配樂朗讀。
四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撥學生品讀。
4、師生共同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這一部分教學先以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引導學生相互挑戰(zhàn)朗讀,并根據自愿配上音樂激勵,在稍作準備后讓學生嘗試背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搜集送別的詩。
2.搜集和朋友有關的名言。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六
崔顥(hao4)。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寫作背景]。
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
青年崔顥給人的印象不好,被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怎么個不好?
偷雞摸狗了?喝酒不給錢了?調戲婦女了?沒有記載,書上只是說“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p>
我猜小崔可能是喜歡寫情詩,描寫大膽,情呀愛呀地擠在詩里扎堆兒,讓人感覺不正經。遺憾地是,小崔的這些不正經現在找不到,沒留傳下來。
但他有才,723年的進士科舉,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小崔錄取了。
又一個標簽接踵而至:有才無行。
京城工作的崔顥,在士大夫們的眼皮底下,繼續(xù)上演一幕幕“無行”節(jié)目。
1.喜歡賭博。(沒有欠債記錄)。
2.經常喝酒。(沒有耍酒瘋記錄)。
3.離婚頻繁。(離婚4次,沒有狎妓嫖娼記錄)。
總之,小崔另類。
如果長此以往,崔顥也就是崔顥了,像無數人一樣沉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充當無名分母。
查不到為什么?不正經的他從軍了,從軍入幕的小崔結果讓我們眼前一亮。閱歷真的改變人,從此崔顥粗獷的眼神里經常閃出不易察覺的愁,他變了。
剛參加工作時住單身,有一次拉肚子,拉得我渾身疲軟,無精打采,在辦公室里偶爾哼哼唧唧,領導同情俺,“回家養(yǎng)幾天再來,不算曠工。”
推開家門,姐姐高興地說:“真巧,咱家今天插稻秧,正缺人手。”
俺立刻大義凌然,捋胳膊往袖子,出發(fā)。
經過一天在水中的較量,沒了,完好如初,從此總結一經驗,“小病兒就是個屁?!?/p>
從軍期間,詩人游歷江面,到了黃鶴樓,豪放崔顥情不自禁,題筆寫下這首名作。
[本詩簡析]。
解釋題目。
黃鶴樓:舊址在湖北省武漢市的蛇山。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昔人:指乘鶴的仙人。
這2句說明了黃鶴樓名字的由來,傳說仙人子安曾乘黃鶴過此停留,還有一傳說是費文偉登仙駕鶴于此??傊?,是因為有人曾經乘鶴光臨而命名。
這2句就是簡單的介紹,初讀一般。
細讀,感覺就不只是介紹,還有一種滄桑在內,這種滄桑的表現,作者用了一個“空”字。仙人乘鶴,那是何等的激動壯觀,站在黃鶴樓上,詩人應該很憧憬那種場面,可惜今非昔比。
我們一般讀詩,只是讀字面,很少會帶上文字的聲調,除非這首詩的氣場太強,令我們不得已,讀李白時常常這樣。
這2句有氣場嗎?
有。
表現如下:
1.“乘”和“去”字都是仄調中的入聲,入聲字讀起來有一種急促感,所謂“入聲短促急收藏”(古典詩詞中的入聲大概相當于現在的去聲),尤其是一句中的最后一個字是入聲時,頓挫感會比較明顯。
2.“此地空余黃鶴樓”中的“空”字是理解這句整個字面意思的重點,它的發(fā)音是平聲,有一種低沉的感覺,與“乘”和“去”形成反差。
3.最重要的是“黃鶴”的重復出現,這在詩中是比較忌諱了,但這首詩不同,它不僅是簡單的字面重復,而是代表的意思不同,第1次“黃鶴”只是黃鶴,第2次代表的是“樓”,在讀的時候,心里已經有了區(qū)別,基本不會形成障礙。
仔細體會,2次“黃鶴”的出現,有了一種語感,再加上有“乘”和“去”2個入聲字配合。
還有一個原因,“鶴”也是入聲字。
想像著詩人寫完這2句,肯定亢奮,好句子靠靈感,而靈感可遇不可求。寫字的人都有體會。
律詩往往首聯點題,習慣思維,這首詩是想表達人世的滄桑嗎?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有了前2句墊場,這2句想軟下來也不可能了,看詩人是如何保持堅挺?
“黃鶴”再一次出現,而且是在句頭,這是最關鍵的,氣場再次揚起。因為第。
1、第2兩句剛剛讀完,“黃鶴”的重復,還在余音裊裊。
就像李白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中的“難”字一樣,前后緊連,語感突強。
尤其是又出現了入聲字“去”,再一次加強,而且沒完沒了,低沉的“空”也如法重復,在后1句抑揚頓挫。
“黃鶴”、“去”、“空”竟然連續(xù)重復,由字識人,崔顥絕不是蔫蔫之輩,“放蕩”的回腸。
還有,通過入聲字“復”推波助瀾,氣場完全揚起后,“白云千載空悠悠”中沒有一個入聲字,與前1句造成強烈反差,而且最后用“悠悠”收尾,“悠悠”這2個字還是重復,讓人意猶未盡。
恰當的重復和入聲字的運用,是加強氣場的主要手段。
難怪李白登黃鶴樓時也想題詩,看見了崔顥的這首后,把手縮了回來。李白詩氣場最強,他是超級內行,能讀出其中的奧妙,最后不得已怏怏而去。(沒有一丁點小視李白的意思。)。
一時想不起,有誰敢像他這樣,在前4句里,竟反復重復。
“無限風光在險峰”,毫無忌憚的崔顥打破常規(guī),勇敢地站出來“重復”,給我們做著示范表演。
中國古典詩詞,讓我們興奮的時候真多。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江面。歷歷:清清楚楚。漢陽:今武漢漢陽。
萋萋:茂盛的樣子。鸚鵡洲:原在江中,現在與漢陽陸地相連。
這2句應該是實景描寫。最后一個字“樹”又是入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鄉(xiāng)關:故鄉(xiāng)家園。
見景生情,漢陽樹想起了家鄉(xiāng)樹,洲中草想起了家鄉(xiāng)草,勾起聯想之際,正是“日暮”時分,而“日暮”正是回家的時候。
最后一個字“是”還是入聲。
鄉(xiāng)愁,理不盡的思緒。
回不了家,才是愁,這愁就像江上煙波,浩渺無際,蒸騰彌漫。
最后那個字“愁”,才是本詩的中心。
前2句重復,第2聯不對仗,而且平仄不規(guī)范。一般首聯點題,尾聯總結,這首詩也不是太協調(由滄桑逐步引出鄉(xiāng)愁),不正經。
一個“不正經”的人寫了一首“不正經”的詩,但氣場飛揚,他的“愁”,喚起了的人們的共有,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到了什么是“曲徑通幽”,另類精華。
歷代公認的,寫黃鶴樓最好的一首詩。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七
讓學生看著板書,引導學生梳理出課文的寫作思路。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生:之情,寫到送別——生:之語,寫到送別——生:之舉,最后寫到送別——生:之詩。表達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生:依依惜別之情。通過了解其他三首李白的送別詩作,我們發(fā)現李白寄情于水的詩歌創(chuàng)作現象,這是一種詩歌文化現象。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詩歌閱讀中關注這種文化現象。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4、培養(yǎng)同學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九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十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師:這是李白寫的又一首送別詩。“荊門”是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長江邊。題目的意思是作者從荊門的渡口與朋友們告別。一共有六句詩,寫了李白離開荊門渡口以后,一路上看到的美麗景色,表達了對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最后兩句詩是這樣寫的。
出示:“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p>
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你們說,李白一路上游覽了那么多的自然美景,為什么最后還是十分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的水呢?(表達了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十一
認知目標:認知目標:讓學生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能力目標: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訓練學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情感目標:情感目標: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十二
這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文包詩”體裁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故事是古詩的擴展和闡釋,古詩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對照,情景同現,是培養(yǎng)學生聯系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文章所描繪的場景,詩人所處的時代離學生的時空距離較遠,理解詩人之間的感情是教學的難點;走進故事,走進古詩,走進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十三
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并把詩句念通順。
(學生朗讀)。
(生齊讀)。
師:真好,誰再來讀一讀,爭取讀得有板有眼。(學生朗讀)。
師:讀得好嗎?我們也來讀讀。(學生齊讀)。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十四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依依惜別)
2、李白把這一情景寫成了一首詩:
(1)課件出示詩句(靜止狀態(tài)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2)配樂范讀。
(3)你喜歡這首詩嗎?自己讀讀看。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的句子并劃出來。
(2)讀:匯報學習體會,你找到了哪些語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與語句,靜止狀態(tài)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3)說:誰愿意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4)議:互相討論一下,試著把整首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自由讀的基礎上一生讀。
b.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c.評讀激勵,再讀。
d.:體會“依依惜別”。
(2)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a.生讀中說體會(結合板書:友誼永不絕)
b.體會“依依惜別”。
[(1)、(2)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順序不固定]
(3)誰愿意分角色讀,請一對好朋友讀。分角色表演。
(4)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句:請同學們繼續(xù)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語句。
(1)讀:個別讀。
(2)看:課件: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
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3)悟:
a.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指導“凝視”說話)并在說說感受的基礎上再讀這一句。
b.提問:能談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
c.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4)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拔學生品讀。
[(2)、(3)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習順序不固定]
4、師生: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1、讓我們將“依依惜別”之情帶入全詩的朗讀之中。
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學生挑戰(zhàn)朗讀,讀得好的老師給配上音樂。
2、盡快背下來,需要準備一下嗎?
3、生: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1、讀:動畫配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敘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詩句。
你們愿意讀哪兒就挑哪兒的讀,剩下的我讀。(配樂)
(1)描寫送別情景的古詩,閱讀專題
(2)大詩人李白寫的詩,你準備怎么做呢?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十五
過渡:是啊,不一樣的送別,但縈繞在心頭的離愁卻是一樣的,每一次的送別都是那樣的讓人依依不舍。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送別”有關的課文。
(齊讀課題)黃鶴樓送別
3、通過課前的閱讀,你對黃鶴樓有哪些了解?
4、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登樓吟詩作賦,謳歌黃鶴樓的壯美景觀,其中以崔顥的《黃鶴樓》一詩最妙,傳為千古絕唱。
5、讀拓展閱讀第160頁
6、看到“黃鶴樓送別”這五個字,很自然的我們就想到《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 出示古詩,自由輕聲讀
(2) 誰愿意來讀一讀這首古詩。注意作到字正腔圓,正確停頓。
(3) 李白的這首詩和他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一樣,都是千古流傳的好詩,那么像這樣人人喜歡,人人稱贊的詩,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就是——膾炙人口(出示詞語)
“膾炙”什么意思?看看部首,膾,月字旁,很多月字旁的字都和身體有關,與肉有關,比如“肚、腰、臂、肥、胖”等。
“膾”就是指切得很細的魚或肉。
“炙”就是用火烤。
“膾炙人口”就是美味人人都愛吃,在文中指好的詩文人人都稱贊。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能簡要概括文章的只主要內容。
(暮春三月,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并在江邊目送他登船遠去的動人情景。)
1、暮春三月,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
區(qū)別:“餞行”與“送行”(餞行是備酒食為友人送行)
2、出示插圖
仔細看圖,再讀讀課文,你能否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描繪這幅畫面?
相機出示: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2、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他們怎么會成為知己的呢?(教師講解)
3、補充《贈孟浩然》
贈孟浩然
吾愛孟浩然,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1) 教師朗讀。
(2) 幫助學生理解第一句:我鐘愛孟浩然,瀟灑的風度,超人的才華天下人都知道。
(3) 課文中就有李白敬仰孟浩然的句子,找一找,讀一讀。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4) 兩年后的春天,李白東游至今天的武漢市,再次與孟浩然相遇,兩人感情更進一層,常常在黃鶴樓上飲酒作詩,黃鶴樓是兩人相聚相親的地方,黃鶴樓就是他們感情的見證。
(5) 教師小結:孟浩然要到廣陵(現在的揚州)去黃鶴樓在長江的上游,廣陵在長江的下游,千里之遙啊!今日之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李白到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讓我們再讀讀課文,感受這個故事。
板書
黃鶴樓送別
依依惜別
情
深厚情誼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十六
1、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師說詩題,學生背詩。
3、師說詩句,學生說詩題和作者。
4、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它堪稱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初讀詩題。
二、【新授】。
1、讀懂詩題。
a、出示生詞卡片“孟浩然”“廣陵”,誰來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
b、題目共有10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重讀哪個詞,讀出自己的感受。
c、介紹寫作背景,帶著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讀詩題。(教師板書:讀懂詩題)。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款待了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2、讀明詩句。
a、讀通詩句。
出示朗讀的階梯等次表,請學生自己對照要求自由朗讀古詩,認為自己讀到第三階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讀,請學生相互評價。
好,現在換過來,你們讀前四個字,老師接讀后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b、理解詩意。
詩讀得這么好,詩句的意思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注釋,借助注釋,我們就可以讀懂古詩。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結合書上的注釋,把自己讀懂的句子說給其他同學聽;不懂的句子互相討論。
c、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指導。(教師板書:讀明詩意)。
3、品悟詩情。
a、出示課文插圖,請結合圖畫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個故事。相機用ppt出示課件:(說話練習)。
b、引讀:
那離別的惆悵啊,全都凝結在那了李白那目駐神馳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無盡的不舍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漸行漸遠的孤帆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深厚的情誼,那樣真摯的情感啊,全都托付給了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板書:品悟詩情)。
三、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教師板書:品悟詩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是的,孩子們,一樣是送別,卻因送別的時間、送別的人等各種各樣的因素,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懷。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讀懂詩題——讀明詩句——品悟詩情”這樣的方法讀懂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們也可以嘗試著用本節(jié)課學到的方法去品讀王勃的、高適的或者是其他詩人的離情別愁。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讀詩題——讀詩句——悟詩情”,預習《送元二使安西》。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十七
自學要求:多么深情的詩啊,這是李白心靈的產兒,飽含著他對孟浩然的濃濃的情誼,文也如此,字里行間的豐滿盈潤,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用你的心去讀一讀每一個字,感受一下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的句子,多讀一讀,想一想,在旁邊寫一寫你的體會,也可以相互說一說。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a:1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2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3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從李白的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尤其從哪些詞句中你體會到了這種真情?
人品:補充介紹給學生:李白敬重孟浩然的人品有詩為證,《贈孟浩然》:(生讀)師簡單介紹詩意。
令人敬仰的除了他的人品還有他的什么?
“詩篇譽滿天下”什么叫譽滿天下?你讀過他的詩嗎?(指名說)
多不多?好不好?指名讀好“譽滿天下”
指導朗讀:當時李白還是初出茅廬,而孟浩然已經是頗有名氣的詩界名士了,就像現在的文學作家秦文君,梅子函一樣有名,只要提到他的人、他的詩,沒人不知道的。和這樣的的人做朋友你會感到怎么樣?讀出你的——(指名讀句1)
過渡:真令人敬仰,這種敬仰之情還表現在什么地方?
言由心生,再讀讀李白的話,除了著深深的敬意還有什么?
3(滿飲此杯;杯子里裝的是什么?平時的酒是什么味的?李白的這杯滿滿的酒里有什味?為什么?)
(引導評:聽了你的讀我可以喝下?口酒,誰能讓孟浩然滿飲此杯?再讀)
引讀:勸君更進一杯酒,千言萬語涌心頭,終于,李白端起酒,對孟浩然說————(齊讀李白的話)
出示: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后說道:“王勃說的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1、自由讀讀孟浩然的這段話,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聽了他的話你的心里怎么樣了(寬慰、不難過……)
b出示: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1、“依依惜別”這種情是藏在那里的?表面上他們是怎樣做的?
(引導學生體會:做做這個動作,一會兒——一會兒——,讀讀這兩小節(jié),他們一會兒還會怎樣?這里的景色不美嗎?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自由讀讀它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畫面)如果讓你來到這里你會怎么樣?他們呢?(這么美的景色卻沒心欣賞,他們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過渡:課文還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朋友之間的這種深情厚誼?
哪些詞讓你感受最深?
1、“佇立”(體會古時候的船是怎樣行進的來體會時間的長)?
“凝視”是什么意思?李白深情地凝視著什么?(可以引說:開始是一只——慢慢的變成了一片——,隨后隨著江風漸漸遠去的是——最后——)
4、思考:順著江水流去的還有李白的什么呢?
小結:說的多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是李白無盡的思念和祝福啊!指名讀(配樂)
(評:飽滿的情感,橫溢的才情,造就了這首千古流傳的名詩還有誰來讀 真不錯,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了這首詩中 李白就在我的身邊)
同學們,有相聚就有別離,此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讓我們一起來吟誦吧(齊讀詩)
唐詩三百首,吟盡萬般情,你還能吟誦出其它的送別詩嗎?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送別詩,學習、借鑒課文的寫法,把它改寫成一篇文章!
一、導入:由歌曲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歌曲中把學生的思緒帶入文本中,從而讓學生走進課本。
二、整體感知:先讓學生認真聽課文范讀,以次理解古詩的內容,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對課文有了初步的整體印象,接著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去理解課文內容。如讀李白的話,引導學生抓住“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等詞語,體會他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面”感悟他對孟浩然的難舍之情。讀孟浩然的話,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永世不絕”等詞語的理解,體味人物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惜別之情。
三、探究:在理解過程中的基礎中,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詞句的意思。通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詩的意思,此時我又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認識。
四、角色表演:在學生對詩人的感情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后,我還安排了一個“原始重現”的過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進步?!耙虼宋易寣W生自由合作,分別扮演李白與孟浩然。通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這一設計,學生訓練面廣,先讓學生同位練說,在此基礎上,在讓學生上臺表演,學生自信心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也能充分體會友人離別時的心情了。個個受益匪淺。有效地合作,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思考和表達的機會,養(yǎng)成了良好的與他人合作的習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想像不僅是形象思維,更是藝術思維。
五、小結質疑: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談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收獲,并提出還沒有弄明白的地方。
六、作業(yè)設計:1、收集分別的詩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2、寫分別的一段話。(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教學中,我始終以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策略的研究為突破口,以問題帶動,引發(fā)思索,來體現課程改革。
黃鶴樓語文教案篇十八
1.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1、唐代大詩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誰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幾首詩?指名交流
2、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他的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該古詩
3、師范讀
4、自由讀,讀準字音。
5、齊讀,指名讀。
6、揭題25黃鶴樓送別
7、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1、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借助拼音讀好生字。
(2)讀順課文
(3)理解課文大概內容,思考上述提出的問題。
2、檢查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出示詞語a、指名讀,師糾正字音b、齊讀
(3)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4)評價指出優(yōu)缺點后齊讀。
(5)讀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問題。
1、投影生字
2、指導識記方法和書寫注意點
3、根據學生提到的字進行范寫。
4、學生描紅、臨寫字(師巡視糾正寫姿)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全文
大家都喜歡聽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送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唱的可以跟著唱。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聽了這首歌,你體會到了什么?
是啊,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還有一首送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article/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b請同學們自讀詩,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你們說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詩文對照,自學課文。
(一)學生自學課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用筆劃出來,學習小組討論解決。
(二)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是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們的心底,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二兩節(jié),體會一下這藏在心底的離別之情吧!
b、配樂朗讀: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3、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說(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情?
c、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噴涌而出的師生情、手足情、離別情表達出來吧。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fā)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臺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學生反復誦讀、同桌討論。
老師還收集了一首送別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后請同學們收集離別類的詩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72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