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體現出自身的成長和進步。寫總結時,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深入挖掘問題的本質。以下是一些經典的總結樣本,您可以從中汲取寫作的靈感和技巧。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一
摘要:
然而,一節(jié)高效率的課堂,除了要有精彩的教案設計,扎實的教學功底,幽默的教學語言之外,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應用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恰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可以使課堂內容豐富生動,而且可以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
科技的進步與發(fā)展,給各行各業(yè)都帶來了技術上的革新,連教育也不例外。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支粉筆、一張嘴,再加其它單調的輔助手段——一塊小黑板、一幅掛圖,使課文里的抽象內容、情感、意境很難表達出來,導致課堂氣氛較易沉悶,學生聽起來乏味,學起來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fā),課堂效率很難提高,久而久之還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如今的課堂因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加入而變得有聲,有形,豐富多彩,趣味盎然。
現代教育技術它突破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限性,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形象,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思維,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開好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文字化的教學內容以生動具體的影像聲形并茂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開頭便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例如在教授《黃河頌》一文時,老師可以一邊播放《黃河大合唱》組樂,一邊播放黃河壺口瀑布等風景圖片。
通過聲音和畫面的渲染來營造強烈的氣勢來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讓這種教學設計以一種輕松、舒緩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情境,引起了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有效導入新課。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師不僅可以把簡單單調的文字變成生動有趣的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配以適當的音樂,華麗的`影片,讓學生獲得最直觀的感受,從而營造出一個輕松而愉快的課堂氛圍,讓語文課堂更有效。
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精心制作兩組不同的紫藤蘿畫面,讓學生直接感知代表兩種不同命運的紫藤蘿,同時以《命運》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邊聽邊看的過程中,充分感受紫藤蘿花的旺盛與作者內心凄涼的矛盾,進而真正理解作者對于生命的感悟,這樣,教學的重難點迎刃而解。
在使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想,把教材中單純的語言文字演化成有聲有色的客觀世界和真切生動的人類生活,然后再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從而促進和啟發(fā)學生思考。
例如在教授《蜀道難》一課時,因為我們的學生長期居住在平原,他們很難想象出詩歌中描繪的那些奇異險峻的高山。
于是,老師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播放幾組有關蜀道險陡的圖片,通過這些直觀的畫面,不僅使學生對于作者在詩歌中使用奇異想象描繪高山有了了解,也使他們感受了整首詩歌蘊含的意境,從而更好的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恰當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眾多的實踐能力中,觀察能力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多方面、多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他們的觀察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訓練,切實提高實踐能力。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教師要教會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敢參與、樂參與、會參與。
切實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以傳授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真正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參與獲取知識過程與途徑的意識,發(fā)展學生個性。
六、總結。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極大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擴充教育的內容資源。
同時,它還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豐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迅速提高,使學生真真正正地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但是,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只能作為一種教學手段為教學服務,切不可讓生動的畫面誘惑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偏離了學習的方向。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制作、使用,努力讓現代教育技術發(fā)揮它真正的作用。
作者:周飛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二
[摘要]某師范院校設置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屬于教師教育類通識課,也就是師范類學生的必修課程,主要是提高師范生在今后教育中的教學能力,首先通過對師范生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學習策略情況進行問卷,然后對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最后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策略情況對教師的教學策略提出改進建議。
某師范院?,F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核心課程是現代教育技術教程,該書的編寫結合地方院校的實際情況,具有清晰的體系結構、豐富的圖表、精練的言語,包含了教育技術領域新近發(fā)展和研究成果等[1]。本研究沒有從教師的角度去分析教學策略,而是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策略情況對教師的教學策略提出改進建議,最主要的原因是現今課堂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從學習者角度出發(fā)正是突顯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
一、教學策略的概念界定。
國內外學者對教學策略的概念都有各自獨特的認識,在本研究中,采用烏美娜的定義可表述為:對完成現代教育技術教程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和教學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就是教學策略[2]。
筆者設計了調查問卷以了解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策略情況,問卷是根據學習策略量表中的三個(態(tài)度、動機、時間管理)分量表以及該校公共課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對已完成該?,F代教育技術課程學習的部分師范生進行問卷調查,有100名學生參與,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為96%,本研究的數據采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分析結果有以下幾點。
(一)態(tài)度類學習策略對教學策略的影響。
盡管有大部分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教程這一課程都有正確的認識,但是從分析的數據可以明確地看出仍然有小部分學生在學習該門通識課時態(tài)度不夠認真,沒有認真對待教師布置的任務,沒有認真仔細地聽講或認真仔細地自習,在自習時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作為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懂得這門課程在以后從事教師這一行業(yè)的重要性,知道從事教師應具備哪些能力,最終端正學習者對該課程的態(tài)度。
(二)動機類學習策略對教學策略的影響。
學習者學習的好壞,能否將所要達到的學習目的完成,這主要取決于學習者對待學習是否認真努力,對待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動機是否明確、是否恰當,而不是抱怨老師講解的知識不易理解,抱怨有的知識太抽象,抱怨設備不易操作等。有些學習者學習動機不夠正確,對此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很好地應用教學策略,對此,教師可以適當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教學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時間管理類學習策略對教學策略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的課程有兩種教學形式,就理論知識來講,一般是應用比較傳統的教學形式,可采用黑板加粉筆;對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或者操作性強的知識,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對后一種教學形式,每個學生都有電腦,對一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來講,更是絕好的放松機會,導致時間安排不合理,做與該課程無關的事情。一些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就會對教師的教學策略產生相應的影響。再者,學習者在該課程的課后學習中,有些學習者不能主動花時間學習??傊?,學習者在時間管理方面的不足對教師教學策略有一定的影響。
(一)教學的程序方面。
比較普遍的教學程序有舊知識回顧、新課導入、新課教學、課堂練習、課堂評價、學習效果反饋。首先教師在新課導入之前發(fā)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習者,要讓學習者明確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習動機,使學習者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在課堂評價時,可采用多種評價方法,比如課堂回答問題、課堂測評等。
(二)教學的方法方面。
教學的方法方面主要是針對教學方案的設計,讓學習者親自分析案例,或上網搜集相關的知識,并篩選要點知識,然后掌握它,這樣學習者會對這部分內容理解得更深刻,最后由教師來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
(三)教學的組織形式方面。
教師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但同時也會采用小組學習和個別化學習。在小組學習時,要讓小組成員明白小組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在評價時要注重公平、公正。在個別化學習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較明確的學習任務讓學習者去完成,并在最后做出獎勵性評價。經過自主性學習,讓學習者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四)教學的媒體方面。
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時,許多學生會受到教學媒體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針對這些影響,教師可以進行監(jiān)督,通過提問引起他們的注意,提醒他們要完成教學任務;提示學生在機房上課時要認真;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多媒體教材,根據網絡課程學習活動的設計進行重點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吳波,官敏?,F代教育技術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三
內容摘要: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改善傳統音樂教學弊端,提高高校音樂教學質量的有效解決方法。它給高校音樂教學帶來了教學觀念、教學模式以及師生關系等諸方面的變化。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作為高校音樂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它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部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課堂教學直接影響著高校音樂教育的成敗。在我們的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與現代教育不相適應的諸多弊端。如,知識的傳授主要以圍繞著教師為主,忽略學生學習主體性;課堂教學方法的單一,導致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fā)展;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能充分展開;教學評價單一,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模式單一,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等等。很顯然,舊的課堂教學觀念、方式、手段已日顯陳舊?;谶@種現狀,要提高高校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亟待改進課堂教學的觀念與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成為改善傳統音樂課堂教學弊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解決方法。
現代教育技術帶給高校音樂教學首當其沖的是課堂教學觀念的巨大沖擊?,F代教育技術賴以存在的'各種現代教育理論給高校音樂教育帶來了清新之氣,使人耳目一新。建構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客觀主義、系統論、技術主義與人本主義等各種現代及后現代學習理論改變著我們的音樂教學思維,并形成新的音樂教學觀念,從各層次深刻地影響著高校音樂課堂教學。其中具代表性教學觀念有:
1.關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處的地位:認為教學應由以教師為中心轉化為教師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在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理論教學一般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又往往采用師徒式、作坊式的傳授方法,這些方式帶來的主要弊端是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fā)揮,教出的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由表現能力。要改變這種現狀,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觀念,實施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的課堂教學。
2.關于課堂教學目標: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改變片面強調專業(yè)音樂技能、技巧的傳統音樂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等諸多體現綜合素質的能力。
3.關于課堂教學中的教師素質:教師不僅要具有音樂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有能夠利用各種資源,用系統方法設計和組織教學過程,以達到教育的最優(yōu)化的能力。也就是說,還要掌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4.關于課堂教學方法:教學不僅是為了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具有能主動、獨立地尋求并掌握相關知識的能力。因此,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尤為重要。
5.關于課堂教學評價: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不僅體現于學生最終完成的作品,還體現于學習過程中表現的綜合能力。教學評價應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對不同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及時反饋評價,能夠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我們可以發(fā)現,現代教育技術引發(fā)的新的教學觀念從根本上轉變了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目的的傳統音樂課堂教學觀念。對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影響十分深遠。由此帶來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一系列變革與優(yōu)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二、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
現代教育技術作用于教學模式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其對教學方法的應用來實現的。在高校音樂課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促使了教學方法向多元化、綜合化方向的發(fā)展?,F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應用給教學形式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形式被打破,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網絡化教學可以得到真正的實現。[1]觀察法、演示法、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發(fā)現式教學、模擬教學、情境教學、網絡教學、遠程教學等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獨自應用,還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例如,在欣賞教學中,就可以將情境教學法、發(fā)現式教學法、合作化教學法結合起來使用。使用情境教學法進行音樂作品學習,用文字、畫面、聲音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發(fā)現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搜尋各種音樂資料,探尋音樂表現形式,使學生不僅有效地學習了知識,還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用合作化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小組共同完成一個音樂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組織能力和團隊精神。
從教學論的角度來看,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影響下,高校音樂課堂教學主要的教學模式從以問答模式、講授模式為主逐步向以自學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為主轉化。這一轉化現象,反映了學生學習主動性逐漸增強,教師主體性逐漸減弱的趨勢。這一趨勢與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特點是吻合的。音樂教學不同于一般的學科教學,它除了音樂理論教學外,還有很大一部分課程是技能技巧訓練和形象思維訓練。如聲樂、鋼琴課主要就是技能技巧訓練課程,和聲課實際上就是一種思維訓練課程。這一類的課程更加需要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索,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客觀上妨礙了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因此,積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師和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技術手段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學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等教學模式,是高校音樂課堂教學重心由教向學很自然的良性轉變。
從客觀主義——建構主義維度來看高校音樂課堂教學,就會發(fā)現高校音樂的學科結構總體傾向是屬于“劣構”(ill-structured)和發(fā)散的,音樂課堂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知識應用能力方面通常表現為“遠遷移”,教學效果往往要經過較長時間體現。無論是基礎課教學還是專業(yè)課教學,大都體現出這些特點。這些特點表明,相對于“良構”(well-structured)的、基礎的知識學習,高校音樂課堂教學更適合于建構主義學習的教學模式。[2]而現代教育技術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沒有現代教育技術,諸如研究式學習、合作化學習、情境學習等建構主義學習就很難實現。突破傳統的客觀主義教學模式,走向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就需要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建構主義學習提供有力保證,進而推動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應用。
三、師生及師生關系的優(yōu)化。
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根據現代教育理論,課堂教學的師生關系定位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這改變了過去單純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居于被動、次要地位的課堂教學狀況。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而建立在現代教育理論基礎之上的現代教育技術則為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的知識結構、專業(yè)特色要求在教學中頻繁地進行師生互動和交流,而在過去的教育技術條件下很難得到滿足。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一方面可以很方便地傳遞音樂教學過程中的特有的大量聽覺信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還可充分利用其技術手段,強化音樂教學中十分需要的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掌握音樂技能,還掌握專業(yè)的學習方法和發(fā)展了各方面能力。例如:教授學生欣賞知識,傳統的教學只能用錄音機播放音樂,以抽象和想象的方式來傳授知識。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用多媒體演示的音樂旋律變化的規(guī)律和適當的音樂進行的背景,讓學生聽辨音樂中呈現的各種有關于和聲、曲式、調式、調性的關系,以及作品的題材、體裁、情緒各方面的表達,繼而通過提問和學生發(fā)言去引導學生發(fā)現和解釋這些內容,最終使學生掌握音樂作品的真正內涵。這樣,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掌握了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學生自我學習、語言表達及探索研究的能力。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是作為主體在發(fā)生作用,教師起著主導作用,現代教育技術則是教師和學生角色轉化的平臺?,F代教育技術促進了教師和學生角色變化。
就高校音樂教師而言,教師要發(fā)揮好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技術和方法,已是現代教育發(fā)展對教師的一項基本要求?,F代教育手段的改進讓教師得以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其能夠將精力投入到富有創(chuàng)造性、挑戰(zhàn)性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中去。如音樂史論課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的幻燈、錄像、課件,表面看會增加該課程的準備時間,但由于這些資料可由相關教師分工制作,并可反復多次使用,因此實際上會大大減輕教師的負擔。反過來教師利用這些音樂教學資源,又可在課堂教學中節(jié)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創(chuàng)造情境靈活地組織教學,增強與學生的交流,提供更多讓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空間?,F代教育技術促使著教師成為合格的課堂組織者,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另外,同樣是備課,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師可以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最新的音樂信息,更加有效快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教師從中獲取、分析、加工各種相關信息,促進了教師自身素質的優(yōu)化。
對于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無疑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依靠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因材施教,實現符合音樂教學特點的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雙向性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學生既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又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各種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是現代高校音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與完善自身素質的有效手段。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具備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越來越成為高校教師素質優(yōu)化的一種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四
信息化時代,人們生活的各種方面都離不開電腦技術的幫助,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枯燥無聊的講課內容形象化和實例化,使學生能夠更輕松、更直觀地理解。特別是數學這樣的科目,小到幾何畫板,大到matlab,都是幫助教師形象化教學的有效信息化工具,因此教師需要熟練掌握這些工具,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許多小學教學工作者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最為頭疼的問題莫過于學生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了,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緣故,心智尚未成熟,對于學習沒有深刻的認識,因此在課堂上就經常溜號、開小差,不能專注于教師的講課中,而如果能利用計算機技術設計一些有趣的課堂小游戲,對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專注度是具有顯著作用的。以教學《10以內乘除時》教師可以利用flash等軟件制作兩個分別帶有十個10以內數字的轉輪,然后中間加上乘好和除號,讓學生在課上進行乘除法速算大比拼,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依照順序輪流站起來一位學生根據隨機轉出的數字進行相應的乘法或除法計算得出正確答案,直到進行完幾次輪換,教師將每個小組完成計算用的時間拿秒表進行記錄,最后把每個小組計算用的總時間相加并除以人數從而求得平均時間,平均時間最小的小組將獲得教師頒發(fā)的特殊獎勵,并且獲得最強速算小組的稱號。在這樣的一整個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計算機軟件的幫助下為學生設計了一個隨機性很高的小游戲,讓學生在小游戲中比拼速算來考驗學生的計算能力,看誰能夠算的又快又準,小學生天性好玩,在課堂開展游戲教學能夠自然而然地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最后學生在進行成績計算時也需要自己動腦來驗證教師得出的比賽結果的公平性,從而使得學生對于平均數求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對于平均數的意義有了基礎的認識,還從側面拓展了學習的內容,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可以說是寓教于樂、一舉多得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典范。
數學是一門十分抽象的科目,對于數學想象能力還未得到開發(fā)的數學初學者——小學生而言,這樣的抽象思維是很難自己產生的,需要教師循循善誘,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開發(fā)對于數學的想象力。而完事開頭難,在學生數學想象力極其匱乏的小學數學教育期間,喚醒學生的數學想象力可以說是難上加難,然而如果利用動畫等現代教育方式來為學生進行實際演示,便可將抽象的數學思維變得具象化、具體化,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消化和理解。以教學《立體圖形》為例,教師在進行立體圖形講解時,很難將各種立體圖形的構造進行描述,例如:正方形的概念是: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而球體的概念是:一個半圓繞直徑所在直線旋轉一周所成的空間幾何體叫做球體,簡稱球,這個概念相比正方體還要更加抽象,學生很難憑借目前小學階段的空間想象能力想象到這類立體圖形的幾何構造,而利用電腦動畫則可以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這些立體圖形的全貌和細節(jié),還有圍繞立體圖形而產生的相關幾何概念。以正方體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動畫,其動畫內容就是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在一個空間內圍成一個正方體,而產生的這個立體圖形由面和邊構成,其中組成正方體的正方形就叫正方體的一個面,而兩個面之間所夾的直線就是棱。通過這樣一段形象生動的動畫,學生自然而直觀地觀看到了正方體形成的過程,從而減輕了學生想象的負擔,降低了學生的理解和想象的難度,使得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時更加輕松、高效。
現代教育技術除了這些應用,還可以與新式教學方式結合,發(fā)揮更加強大的功效,比如:利用圖像展示軟件幫助學生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從而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問題的思考流程。這里以教學《行程問題》為例,行程問題又叫做兩車相遇問題,是考驗學生應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方法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一類典型應用題,這類應用題的難點便是學生需要先想象出兩輛車相遇時的地點,在根據相遇地點來列出相應的數學關系式從而求解。而如果利用圖像展示軟件來為學生形象演示行程問題中輛車相遇的過程,學生便可以直觀地觀察到輛車相遇的相遇點,這樣動態(tài)演示的過程相比教師傳統教學中利用板書來演示相遇過程要直觀、明確的多,學生一看便能夠理解這個問題中輛車相遇點和輛車各自速度、最終相遇時間之間的關系,并且根據這個數學關系代入未知數寫出方程,并最后計算得出結果。輛車相遇是經典的數學建模類應用題,如何將輛車行程和時間關系模型建立起來,并以相遇時間為基礎建立起二者的聯系是關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形象展示相遇過程中的路程時間關系,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理解效率,并且?guī)椭鷮W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相似的模型,使學生能夠即快速又充分地理解這類問題的解法。
現代教育技術是社會進步的產物,而教育也要做到與時俱進,時刻革新,合理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并將之與創(chuàng)新性地教學方法所結合才是教學的大勢所趨,本文以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課題,根據實際教學案例具體分析其應用方法,希望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1]萬軍?,F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7(3).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五
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樟木壩學校岳蔚。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現代技術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手段在學校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正一步步地代替著那“填鴨式、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少條件成熟的。學校都不惜花重金購置電腦等電教設備,教師也不斷為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而進行學習、進修。我國著名電化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專家南國農教授認為:“電化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是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的快速公路,它對于改革傳統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建設現代化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來說是一條充滿希望之路?!闭驗槿绱?,現代技術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顯示它強大的魅力。
魅力之一:利用現代技術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個人對他所感興趣的事物,總是表現出注意的傾向。特別是對生性好動,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小學生來說,多媒體課件絢麗的色彩,逼真的畫面,可愛的卡通形象,常常如磁鐵般,引了好動活潑的小學生。
[1][2][3]。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六
任務驅動式教學中,最核心的是教學任務的設計。教師在對教學任務進行設計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將應用情境、學習環(huán)境、協作式學習以及評價活動充分考慮進來。全方位地進行教學任務設計有利于教師發(fā)現教學任務中的問題。另外,也可以使教師為下一個教學任務做好鋪墊工作。例如,在計算機技術應用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多個任務。以每個任務為一個主題,從應用情境、合作練習等多個角度應用計算機技術,如以powerpoint、ps以及flash技術進行任務的多媒體課件設計。
2.任務布置階段。
教師設計好每個學習任務后,要向學生說明學習任務的目的、要求、步驟和評價方法,指導學生了解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所需的條件、技術以及資源。教師還應該通過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學習能力,正確引導學生積極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布置powerpoint自定義動畫任務。首先進行學生分組,每組由三至四個學生組成,采用powerpoint和ps軟件進行自定義動畫的制作,共同完成這個任務。其次,教師可以講解制作實例,如文字和圖片的幾種飛入效果,讓學生深刻體會自定義動畫的功能,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該任務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將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基礎教學相結合,為日后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辦公基本技能奠定了基礎。
3.完成任務階段。
學生在明確了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后,進行自主學習與協作式學習,或者與教師進行與任務相關的主題探討活動,以尋求完成任務的方法、技術和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fā)揮引導作用,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引導。例如: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ppt制作任務中,有一項任務為制作“冬奧會宣傳篇”。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檢索歷年的冬奧會照片和資料。在動畫片頭方面,教師與學生交流討論如何制作以畫卷的形式進行片頭的宣傳。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其靈活運用軟件,并能自動播放動畫。再經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就能夠很好地完成該任務。
4.任務評價階段。
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以及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和評價,要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對使用到的重要計算機技術,如office辦公軟件、ps和flash多媒體軟件等進行概述與難點講解,并且對重要的部分進行再次示范。這樣就能使理解能力薄弱的學生跟上教學進度。評價方式可分為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的方式。當教師面對學生的問題和不足時,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本文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和任務驅動的概念,并從教學任務設計、任務布置、完成任務和任務評價四個階段,詳細探討了現代教育技術中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實施,為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經驗。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七
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現代電教手段如錄音、錄像、投影、計算機、電子白板等進入了我們的音樂課堂。它們的進入,豐富了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教學手段,使音樂教育朝現代化的方向跨進,使抽象的音樂形象化、具體化,零亂的知識條理化、枯燥的音樂理論趣味化。它們以增大教學密度和容量,用聲、形、光、色等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知識的傳輸量,開闊學生的音樂知識視野,從而在我國音樂教育領域全面鋪開,并進入到音樂課程的教學之中。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如果注意合理選擇,靈活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育結構。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去學,喜歡學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多媒體音樂課一開始就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因為它具有呈現客觀事物的空間結構、時間順序和對場面創(chuàng)設的能力,能立刻引起學生的情緒反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在感情上的參與,給新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下冊《學戲曲》這一單元的教學中,首先可以向學生介紹這節(jié)課是用多媒體演繹中國京劇的發(fā)展歷史,應重點了解它的發(fā)展概況、行當角色、京劇的唱腔、京劇的表演藝術以及京劇的臉譜等。接著,在屏幕上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示京劇產生的歷史背景,并配以解說: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后來與來自湖北的漢劇融合,又吸收了昆腔、秦腔的精華和許多民間音樂,形成了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劇種——京劇。從而揭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京劇的行當、京劇的唱腔、京劇的表演藝術以及京劇的臉譜。在短短的幾十分鐘時間里,通過多媒體以藝術的手法和形象生動的演示,使學生對中國京劇的起源、發(fā)展等內容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欣賞是創(chuàng)造性的形象思維活動,它對于啟智益能、觸發(fā)靈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視、聽緊密結合,再輔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引導,誘導學生在聆聽中去感知、認識、想象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給學生以真實的情景體驗,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在管弦樂合奏《彼得與狼》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覺音樂形象,我通過ppt分別播放小鳥、鴨子、貓、老爺爺、狼和彼得的音樂,同時屏幕上依次出現他們的音樂形象,讓學生在觀察與鑒賞中去歸納、總結這些樂器的音樂特點。接著老師根據性格化的動物和人物介紹樂器:小鳥—長笛,鴨子—雙簧管,貓—單簧管,老爺爺—大管,狼—圓號,彼得—小提琴。學生通過聽、說、看、想多種感官的參與,步步深入,深刻地領悟了作品的內涵,提高了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是以音樂的愉悅性、情感性、形象性等獨特形式來表現美的,所以提高同學們的音樂欣賞能力是欣賞教育的關鍵。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音樂教學,變抽象為形象,加強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可有效地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例如,在欣賞《牧童短笛》時,先介紹樂曲的內容,然后播放課件:隨著優(yōu)美淳樸,富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鋼琴旋律——屏幕上出現了流水潺潺,楊柳依依,牧童騎牛吹笛,神態(tài)怡然自得,悠揚的笛聲在春風中飄蕩著的一幅田園風光的景象。同學們被這圖文并茂、聲像一體、情景交融的美陶醉了、感動了,有的兩眼注視著畫面,有的輕輕拍打著節(jié)奏,聚精會神地傾聽著。這樣學生便對作品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受。繼而,再通過預先設置好的程序,讓學生分段欣賞樂曲并提出問題,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
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手段是多功能且具有高度集成性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常常免不了要在黑板或紙張上密密麻麻地書寫節(jié)奏、樂譜、視唱曲,甚至抄寫歌詞,這樣既煩瑣又耗時費力。而現代教育技術可集媒體的多項功能非常方便地解決以上問題。
例如在《我們的田野》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既能看到清晰規(guī)范的歌譜,聽到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又能看到歌詞所反映的美景,如粉紅的荷花,碧綠的河水,起伏的稻田。教學中,教師只要選擇課件中的相應區(qū)域,一按鼠標,就可以把圖、文、動畫等清晰規(guī)范地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這樣不但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還有利于學生對識譜視唱能力的提高和所學音樂知識的掌握。
音樂的多元化不僅在于它的演唱方法、表現形式、創(chuàng)作手法,同時它還包含著豐富的文化背景。拿中國的民歌來說,各個民族有各自不相同的風俗、語言、服裝、建筑、舞蹈等,許多文化都滲透于其中。如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話,教師就可以把可能涉及的內容做成課件,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有很多的優(yōu)勢,在音樂課中采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對優(yōu)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的時效性,能起到巨大的作用。隨著多媒體技術不斷的發(fā)展,它將會更好的為音樂、其他教學以及其他各個領域服務。它必將會成為未來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我們的教育發(fā)展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八
:本文簡述了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發(fā)展的現狀,分析了當前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旨在積極探索一條讓教育技術更好服務于我國教育的途徑,以進一步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和發(fā)展。
近年來。我國教育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圍繞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進入到普及和實施階段。雖然我國教育技術應用發(fā)展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所謂教育技術就是指把適當的技術手段運用于教育領域當中,不僅包括物質手段,還包括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以及教學的儀器設備和教具:教育技術也是解決教育問題的系統化理論、方法技巧及組織管理技術。教育技術是教育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在教育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不同時期賦予了它不同的內涵。按照教學媒體的發(fā)展,可以把教育技術劃分為三個階段:
教育的現代化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是構成現代化教育的一個有機部分。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既是教育發(fā)展必然趨勢,也是院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它為現代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礎,對教育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從90年代起,全國多數師范院校都新增設了教育技術學專業(yè),使我國得教育技術得到迅猛發(fā)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教育技術的網絡化。教育技術網絡化的最明顯標志是intemet應用的急劇發(fā)展。
(2)教育技術的多媒體化。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正在迅速成為教育技術的主流,教育技術走向多媒體化。
(3)教育技術應用模式多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模式呈現多樣性。在教育技術領域中多媒體應用的教學模式有以下五種:基于傳統多媒體的“常規(guī)模式”:基于多媒體計算機的“多媒體模式”:基于放手系統的“遠距離教學模式”:基于internet的網絡模式:基于計算機仿真技術的“虛擬現實模式”。
盡管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教育技術有較大發(fā)展。絕大多數學校有了電化教育機構。并配置了大量的電化教育設備。全國電化教育隊伍的總人數也有五十多萬之眾。然而教育技術在普通學校未能很好地深入課堂、深入教學。未能在教育現代化方面達到期望值。客觀地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助于人們開拓思路。進而采取扎實的措施將教育技術現代化推向新階段。教育技術未能發(fā)揮出巨大作用’其主要原因如下:
(1)偏重硬件建設,忽視軟件建設,軟硬比例失調。
說到信息技術教育,在很多地區(qū)的教育行政計劃中,直接與其掛鉤的是買了多少臺電腦,建多少個多媒體教室。當網絡興起后,鋪設光纖、建校園網和局域網就成了新一輪的競爭。反觀軟件建設,卻不受重視,軟硬件投入比例嚴重失調。
(2)教師信息化水平低下,多媒體教學只輔教而不輔學。
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要教師會簡單應用,更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出符合實際的教學課件。任課教師只有充分吃透了教材,并有先進的教學思想,才能將自己的知識融于課件制作當中,制作出符合教學要求的合格課件。也只有當教師熟練掌握課件的使用,明白自己的真正目標,才能使課件的效果發(fā)揮出來。而我們現在的多媒體課件主要側重于如何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以教師為中心,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輔“教”,不是如何輔“學”,忽視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
(3)設備配置率低,使用率低。
我國目前存在的普遍情況是,很多的地方配置了電腦的硬件設備甚至是校園網局域網,但使用率低,機子成了擺設,而不能真正服務于教學。
(1)使用的頻率偏低。只有9%的老師經常使用,絕大部分老師還是遵循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授課方式。
(2)使用的目的不明確。只有少部分教師是為了自己的教學需要。而大部分是為了公開教學。
(3)對教育媒體的作用認識不夠。認為主要是為了讓教學更直觀。
(4)教學資源比較匱乏。這是導致教師無法運用現代媒體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瓶頸。
(5)操作不熟悉,缺少相應操作技巧對教師選用媒體的影響很大。
4.1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
教育現代化不光是購置機器設備。更重要的是對教師培訓,沒有全體教師對教育技術的掌握。推動現代教育技術將只能成為空談。加強教師隊伍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主要體現在:
(1)普及常規(guī)教育技術媒體技術:
(2)大力宣傳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在教學中運用的優(yōu)越性:
(3)讓教師學會利用網絡資源。
4.2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科學管理。
要有效地進行現代化教學,既要有相應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更要為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提供周到的服務,在這方面各學校的電教機構責無旁貸,應在技術指導、設備保障及軟件供應三方面提供優(yōu)質服務。
在教育經費緊張,教學設備配備不全的情況下,可采用如下管理方案:
(1)將常規(guī)設備固定到教室。
(2)多媒體播放設備統一調度、公管共用。
在媒體的選擇上應因地制宜,綜合考慮教學目標、學習者的接受能力、教學管理因素和成本效益因素,絕不要趕時髦而造成巨大的損失和浪費。
4.3加強軟件和課件的制作與交流。
電教軟件及多媒體課件是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優(yōu)勢的關鍵所在,在課件的制作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學校電教機構要有專人負責課件制作技術的研究和制作服務,并對教師進行課件制作培訓。
(2)對教師自行設計制作的課件定期組織觀摩評比。引入獎勵機制。
(3)對時向教師提供最新軟件及課件的信息。
教育技術發(fā)展至今,已經取得不小的成績。我們在這門學科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既要看到已經取得的成果,同時也要看到在現實教學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只有對我國教育技術現今發(fā)展狀況進行深層次分析,找出癥結,改進不足,才能使教育技術在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九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以其特有的靈活性,便利性,在學校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而音樂藝術作為人類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在人類歷史文明發(fā)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教學活動中,把現代教育技術與音樂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課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近數十年,我國興起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給傳統教育帶來的新的觀念和視野,對高中音樂課程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音樂教育抓住歷史機遇,在傳統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
本文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課程中的實際應用,分析了現代教育技術給音樂課程帶來的積極影響和其在推廣中遇到的難題,進而綜合得出現代教育技術對高中音樂課程影響重大的結論。
信息全球化時代,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同樣,學校教育方式也跟著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勇于采用先進的教學設備,采取新潮的教學方式,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現代教育技術以發(fā)達的信息技術作為依托,而信息技術包含了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面。
技術不斷革新的新世紀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現代教育技術的興起與發(fā)展正體現了社會的這一要求。
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新興概念,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高效的教學效率,贏得了教育界的關注。
我國教育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進行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開展素質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音樂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陶冶性情,也培養(yǎng)品格,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現代教育技術正是基于“復合型人才”這一概念上,發(fā)揮現代技術的優(yōu)勢,對傳統音樂課程中存在的部分問題進行改善提高。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推動了音樂課程的深入改革。
高中音樂課堂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資源,合理構建音樂教育結構,適當改變教學內容和模式,使高中音樂教育符合國家人才培養(yǎng)要求,也符合廣大高中學生的切身利益。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特有的優(yōu)勢,給高中音樂課程帶來積極影響。
主要有如下三點:1.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高中音樂教學來帶了信息便利。
信息更易于儲存,運輸,分享。
音樂教育者也可以從繁重的書本教育中解脫出來。
2.現代教育技術帶來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合理的教學手段。
在互聯網時代,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事。
而教師們只需身處教室,就可以輕松獲取來自世界各地名家的音樂作品;人物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等。
教學內容取材極為方便。
現代教育技術也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學生和老師不必拘泥于一人一書的傳統教育模式。
課堂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活潑大膽。
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3.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幫助下,音樂課堂形式多元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也有所提升。
在與教師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也給學生帶來發(fā)散性思維的鍛煉,創(chuàng)作意識的增強。
在現代音樂課堂里,學生們積極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學習新事物。
從個體的角度欣賞音樂,培養(yǎng)了獨立的個性,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
這些優(yōu)點都是呆板木訥的傳統音樂課堂所沒有的新鮮元素。
正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高中音樂課堂的活力。
多年來,高中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必修學科,有了長足發(fā)展。
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中國式應試教育深入人心,而現代教育技術提倡的素質教育在開展實施中會受到來自學生,家長和社會各個階層的質疑與阻礙,極大地影響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研究表明,很多學校即使擁有先進的現代教育設備,也并未得到廣泛而真實的應用。
部分音樂教師固守舊念,不愿采用現代教育技術來革新課堂。
而部分音樂教師由于年齡原因,不會使用教學設備。
最后,城市地區(qū)發(fā)展程度高,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采納程度也相對較高。
而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qū),由于資金,觀念等原因,使得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舉步維艱。
三、結束語。
課程改革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全面普及,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趨勢。
現代教育技術給高中音樂新課程帶來了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契機。
廣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深入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也為高中音樂課程的發(fā)展帶來了良好的前景和無限的可能。
作者:盧文軍單位:江蘇省漣水中學。
【參考文獻】。
[1]雷佳男.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下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歌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區(qū)中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區(qū)中學唱歌教學實踐為例[d].2013.
[2]楊立.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2008.
[3]馬晨.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對策研究[d].2007.
[4]林榮東.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鑒賞教學實踐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區(qū)普通高中音樂教學為例[d].2012.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
小學生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喜歡形象、直觀的事物,容易接受新鮮事物?,F代教育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的特點,可以播放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可以展示動靜結合的圖畫和視頻,能夠直觀明了、生動形象地展現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我們要恰如其分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以上優(yōu)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借助聲、形、色、態(tài)等元素感知事物。比如,在教授《,北京》一課時,我主要考慮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申奧成功時天安門廣場是怎樣的歡騰鼓舞?;谶@個目的,我選擇了遠程教育中原有的課件,給學生播放了申奧成功時的視頻。在視頻動畫、圖像、聲音的共同作用下,學生的心靈被震撼了,這樣就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懷,與祖國共同感受申奧成功的喜悅。與此同時,對文中的一些詞語,諸如“四面八方”“潮水一般”等都有了明確的感受,加深了印象。所以,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不僅能協助學生理解知識,還能啟迪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情感,進而達到求知和愉情的雙份收獲,優(yōu)化課堂效果。
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可以實現圖形由靜變動、大小轉換,也可以實現動態(tài)圖片或視頻的快慢轉換。學生通過觀察圖畫或視頻,置身于所處的課文情境,不僅能夠接受知識信息,而且會產生較好的情感體驗。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依然會有一些內容枯燥、抽象,甚至難以理解。如果用傳統的教學策略,教師一味單調地講解,結果只能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勉強消化部分內容。相反的,教師如果能夠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把文章中抽象的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形象化、生動化、簡單化,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從幾個層面來感受和接受知識,就可以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為解難答疑找到完美的突破口。比如在《松鼠》教學中,我們可以做如下改變。教師先請學生讀讀課文,看看松鼠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接著教師再把學生描述的話語展示在多媒體上,全班學生集體談論,前后左右交換意見;最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答案,順便闡述遣詞造句的意義。多媒體展示出的形象、直觀的畫面,在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還為學生培養(yǎng)出了想象力,進而,使學生能在愉快輕松的課堂中學到知識和技能。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如何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每個教師都應思考的重要問題。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展開海闊天空的想象提供充足的機會,用來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加入,使傳統的教學環(huán)境改頭換面、煥然一新。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課堂的時間、空間都交還到學生手中,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必要的機會和空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改變、創(chuàng)新,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展開思維創(chuàng)新,產生創(chuàng)造的內驅力。例如《小兒垂釣》中,前兩句詩的內容是“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畫面,并配上與文字相符的曲調和節(jié)奏一致的音樂,比如明朗、輕快的音樂,讓學生在聆聽詩文朗誦后,展開豐富的、合理的想象,最后讓學生對思考內容進行口頭描述。這時候教師就會驚奇地發(fā)現,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這樣被輕而易舉地激發(fā)出來了。其實,學生生來就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能否得到開發(fā),就看教師能不能充分利用有效因素進行激發(fā)和訓練。通過合適的教學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還能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F代教育技術以迅捷的速度進入課堂,補充了傳統教學方式在情感滲透、情景創(chuàng)設、思維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缺失,并以一種鮮活生動、豐富有趣、快樂積極的形式占據了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高地,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也顯示出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通過諸多的實踐證明,應用好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學習資源。
四、總結。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一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在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與學方式、教學內容、測評手段等方面使學校教育產生重大變革。正確、充分地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在促進教育變革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進一步推動教育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有利于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
1994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對教育技術提出一個較為準確的概念,即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F代教育技術則是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技術支持、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為最終目的的教育技術。教育變革就是教育現狀所發(fā)生的任何有意義的轉變。
近些年來,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internet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與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平臺和工具,成為提高傳授者傳播知識技能和學習者學習效能的一種重要力量。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將為現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F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發(fā)展,促使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與學方式、教學內容、測評手段等產生了重大的變革和更新。
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不斷發(fā)展,正在推動著我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變革?,F代教育技術的誕生,不僅只是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結果,也是在現代教育思想催生下的產物?,F代教育技術本身就體現、蘊含著豐富的現代教育理念。正因為如此,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實踐中的逐步推廣與應用,實際上就是一種新的、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實踐與傳播。
[1]現代教育技術在其自身推廣應用的同時,也在成功地實踐和傳播著嶄新的、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F代教育技術推動了學校教育和教學的革新,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意的學習場所,并使我們真正樹立培養(yǎng)學生具備現代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多方面素質的教育觀念。
[2]在現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學生身上潛在的個性以及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全面的釋放和充分的發(fā)揮,主體性教育、個性化教育、創(chuàng)造性教育和素質教育等先進的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最精彩的體現。現代教育技術促使學生增強信息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他們在信息社會的發(fā)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教育教學活動往往是通過一定得教育模式得到體現,因此,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也能夠幫助教育模式的革新。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引入不僅改進了我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改變了現代教育的教學模式,加快了學校的教育改革。教育技術幫助的教育模式的變革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學活動從單向的教師向學生傳播、學生接收,轉變?yōu)殡p向的教與學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是教育活動從壟斷式封閉教學轉向為開放式跨時空的資源共享式教學。[3]教學模式的更新,可以幫助學生們合理選擇自己方便的教育教學資源,促使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需要有所突破,才能適應新形勢,使教育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推動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必然會加速學習方式的革新。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學科教學的背景下,首先是課堂教學的形式發(fā)生了改變。多媒體技術以圖文聲像并茂的方式代替了傳統的黑板、課本等教學載體。隨著教學形態(tài)和方式的變革,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所固有的角色定位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了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教師則相應地變成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學生構建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面對大量的信息,能夠最充分地占有資料,可以進行獨立的思考,也可以與同伴相互協作對問題進行探究。學習者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和發(fā)揮,學習的效果包括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會相對過去發(fā)生顯著的、積極的變化。
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無疑會影響到教學的內容。互聯網已經成為提供教育可行的、需求甚大的工具,它不但改變著獲取知識的方式,還改變著學習內容和手段的性質。教學內容的更新,將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知識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現成知識,而是為學生揭示知識的結構。由于信息資源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學生所要學習的不僅有以課本為載體的信息,視頻、音頻、圖像(立體化教材)等多元化的信息也都將作為教學內容被引入課堂。這種教學內容的更新,必將極大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生接受的不再是單一知識,更多是各學科的知識體系。這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更多地是授之以漁;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遞中心,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進入課堂和學生的認知體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更廣泛地涉獵學科空間,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各學科的前沿領域和最新知識。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教育教學測評手段的更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建立各門功課的作業(yè)及試題的題庫。教師也可以針對他們各自的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輔導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荚嚨脑嚲硪部筛鶕總€學生的實際水平,選出不同難易程度的試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檢測到自身的不足。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師可以在網上學生直接對話,實現作業(yè)與試卷的及時批改、及時反饋,有助于學生及時消化接收。許多實踐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在計算機上完成,做模擬實驗。運用仿真技術,可以設置教學需要的各種各樣的虛擬情景,讓學生置身于超越時空限制之中。這樣必能大大豐富和加深學生的感性經驗,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參考文獻:
[1]李志峰?,F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xx,(8).
[3]王奇志,包立琴。淺談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二
科學探究實踐是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必須實施科學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地獲取化學科學知識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本文針對科學探究實踐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化學教學科學探究實踐實施過程。
在當前的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性的學習開展得還不夠,沒有讓探究性學習發(fā)揮其應有的活力和作用。針對新課程的探究實踐研究和教學理論越來越多,研究的廣度、深度、力度也與日俱增,然而,關于怎樣引導學生實施探究性學習和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多。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本文進行了高中化學教學中科學探究實踐的作用及實施策略研究,探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科學探究的可行性方法與策略。
傳統的化學教學將學生作為純粹的認知性存在,將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整個生命活動劃為等號,以致于造成偏重知識教育,而忽略了學生對待事物方式和基本生活態(tài)度的教育。雖然這種以發(fā)展和培養(yǎng)認知能力、傳授知識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幫助學生探索客觀世界規(guī)律、開發(fā)認知潛能、促進科學技術進步以及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等方面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可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與局限性日益顯露出來。這將會導致眾多的消極后果及不良影響,例如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及自主性、難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不愛學習、不主動地自主學習等。
進行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探究式教學,一定要從提供給學生參與探究性的機會和學生發(fā)生認知的方式這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實施科學探究式教學包括的主要階段和內容如下所示:
1、提出問題,構建問題情境。學生參與圍繞科學事件、科學問題或者一些科學現象開展探究活動,教師主動創(chuàng)設一些真實的情境,探究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相聯系,激發(fā)學生的認識沖突。
2、收集證據,提出假設。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探究問題,形成假設、驗證假設、解決問題,并為觀察結果提供解釋。
3、篩選知識,合理解釋。即學生對數據的分析和解釋,要把學生的觀點綜合起來,構建合理的模型,通過教師及其它來源的科學知識,認真解釋和闡述概念。
4、應用技能,拓展體驗。學生發(fā)展新的能力,拓寬新的理解,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新的情境。
下面,通過高中化學《原電池》課程為例,介紹其教學實施的過程。
1、啟動階段。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原先掌握的知識和當前新知識的沖突,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求知欲。采用實驗觀察、直觀展示、知識問答、多媒體畫面、故事演講、問題設計等多種方式,開啟教學程序,誘導學生向正確知識的方向進行遷移,激勵學生質疑問題、提出問題,營造平等、活躍、和諧的師生關系。
2、知動階段。在引導交流討論、探索時,教師可鋪設一些程序性(怎么辦)知識,或者一些陳述性(是什么)的知識,讓學生聯想到創(chuàng)新知識的策略。例如引出《原電池》課程后,誘導學生進行討論,并提出把氧化還原反應中形成的電子變成電流的設想,同時開展對該假設的實驗探究與討論。
3、能動階段。在討論后,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這時需要和學生一同篩選出符合教材要求、具有共性、最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問題,通過歸納、類比、綜合等思維方法,輔助學生學會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對零亂知識的加工與篩選,將其上升至理性階段,總結成規(guī)律性認識。
4、升華階段。學生掌握一定的認知方法和規(guī)律后,教師應該設置一定程度的練習題,該習題應突出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并展開變式訓練,通過所學的知識,解釋新情境下的問題,從而形成階段性的知識和策略。例如,通過在實際生產中原電池知識的應用(如防銹等),能夠推導出一些特殊電池(高能電池、蓄電池、燃料電池、微型電池等)的反應和構造過程。
實踐證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通過科學探究實踐,不但促進了師生研究性學習及創(chuàng)新教育,而且還體現了主動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促進了學生能力水平及知識水平的同步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終生學習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1]吳成軍趙芙蓉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異同初探。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第12期。
[2]甘泉化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3]張前焦元紅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的化學教學設計。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12期。
[4]姚蕾吳星何永紅徐道宏關于高一學生化學探究能力的調查及思考--高中化學課程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研究課題初報?;瘜W教育,2009年,第7期。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三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思想為指導,以多媒體為傳播媒介,以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為核心,以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與學的優(yōu)化、促進人的發(fā)展為最終目的的一種理論和實踐的技術。它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產物,它的再現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擴充功能、虛擬功能等使得學習時空開放化,學習方式多元化,課堂教學手段、方法現代化,教材媒體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教育內容現代化,教育科研現代化,學校管理現代化,終身教育和繼續(xù)教育的形式現代化。它的應用和發(fā)展,必將能給傳統教學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引起教學領域的革命性變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創(chuàng)新、合作等素質成了社會對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要滿足這樣的社會需求,教育就必須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終身教育觀、素質教育觀、情感教育觀等現代教育觀念應運而生,而現代教育技術正是在這樣的觀念下產生,以這樣的觀念為指導,并以高效、快捷的方式服務于這樣的觀念。
例如:多媒體教學通過網絡使遠程教學成為可能,這就使得求知的人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方便地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使終身學習觀變得更易實現;多媒體輔助素質教育有利于促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它可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氛圍,能在人機交互活動中真正實現因人而異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求知中感受到自己特有的快樂,從而提高其學習的自覺性。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產生了新的教學方式,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傳統的教學強調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其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分科定時,是一種說教式的教學,是一種集體化的活動,完全無視學生個性和發(fā)展的獨特性。教師作為知識的壟斷者和傳授者,往往把學生按年齡和成績分組,進行“批量生產”,并用考試的分數來評價學生學習的好壞。這種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是不能滿足信息化社會的需求的。
現代教育技術發(fā)達的視聽系統,使教學變得更加形象化,把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把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加上網絡技術的支持,它可以把時間和空間放大,又可以把時間和空間縮小,把遠處的學生沒見過的東西逼真地逞現在學生眼前。
另外,現代教育技術豐富的共享資源更是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教師不再局限于單獨備課,用以往的知識經驗進行教學,而是充分利用全人類優(yōu)秀的知識和經驗,這就使教學的內容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充分滿足了不同層次和需求的學生,使得交互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都成為了可能。教學不再像以往一樣追求惟一正確的答案,而是在求同存異中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比較單一,并且多為書本知識和教師已有的知識經驗,其中有些是已經過時的,毫無任何意義和價值。學生依靠教師組織、安排和要求進行學習,消極被動地聽取教師傳授的知識,始終處于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學生只有依靠教師的講解才能掌握知識,依靠教師的考核才能知道自己的進步。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后,改變了學生對教師的依附,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學生能按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選擇知識,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信息社會中,教師和教科書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惟一來源,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軟件、光盤、多媒體技術(如虛擬現實、超媒體技術)、網絡等現代教學媒體以各自特有的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和豐富的學習資源,也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參與機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有機會主動地參與、發(fā)現、探究知識。知識來源渠道多了,學習的時間、內容、進度就可以自行掌握,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樽灾鞯膶W習,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因而,在信息社會中,學習型態(tài)將由傳統正規(guī)的單向式,轉向多元方式。由此,網絡學習理念應運而生,在網絡教育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教育將成為主流,老師的角色也由教學者轉為指導者、協調者、輔助者或顧問的角色。
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模式發(fā)生了變革,使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樣化,與此相適應,教學內容、教材形式和課程體系也必然會發(fā)生根本的變革。
教學內容的更新和發(fā)展總是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而進行的,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發(fā)展很快,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第四個工具性學科(前三個為語文、數學、外語),它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和加工信息能力、保證學生主動學習和促進學生終生發(fā)展的工具性課程。閱讀、寫字、計算一直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現代信息技術使這些領域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閱讀從線型文本式走向多媒體電子讀物,由抽象的文字擴展為圖文并茂、聲形并茂的閱讀形式;書寫從一筆一劃地練習走向鍵盤輸入、鼠標輸入、掃描輸入、語言輸入等;高速計算是計算機的最原始功能,掌握計算機技術將能取代計算的技巧與方法。
因此,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將帶來教學內容的變革,教育必須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知識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和通信的基本能力、信息搜索分析和篩選能力、網絡環(huán)境下合作共事的能力、解決半結構問題能力等。不僅傳授課本知識,還要重視能力的訓練和情操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視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了從前那種以教師或教材為中心的觀念,把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都調動了起來,改變了課程教學的固有模式。
在傳統教學中,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扮演的是家長式的講解者,與學生相對,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道者,是權威的象征。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只強調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和背誦,忽視了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使學生成為消極的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后,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信息源,教師的權威意識逐漸失落。教師的角色從單純的講授知識轉變?yōu)榻虒W的設計者、學生活動的導演者、學生獲得知識的引導者。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學會學習,主動地探索知識。
當然,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以及言傳身教作為學生的榜樣的角色得到了更好地發(fā)揮。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逐漸轉變?yōu)榉e極的知識探索者。教師應根據課程計劃和學生的需求設計制作供學生學習用的教學軟件(課件)。此外,教師必須研究在現代教育技術影響下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規(guī)律,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產生于現代教育觀念深入人心的歷史大背景下,它必將以現代教育觀念為指導,并設法更好地為其服務。它的應用和發(fā)展,必將給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帶來一系列的變革,促進教師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變革,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促進教學內容、教材形式和課程體系的變革,促進學習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關系的轉變,使現代教育觀念變得更易實現,從而實現教育的社會功能和個體發(fā)展功能,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發(fā)展和個人成長服務,最終促使教育變得更加社會化,更加人性化。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四
情景教學是一種相對先進的教學方法,其已經被逐步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但情景教學并沒有發(fā)揮應有的效力,沒有取得預期的目標?,F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情景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成為教師開展初中生物情景教學的重要支撐?;诖耍疚脑诖嘶诂F代教育技術的初中生物情景教學進行研究,旨在完善初中生物情景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
從本質上說,情景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根據某種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分析、領悟和感受,在獲得認知的同時獲得珍貴的體驗。由此可見,初中生物情景教學的基礎在于情景的創(chuàng)設,現代教育技術恰好有力支撐了情景教學的開展。
在“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的教學中,由于當代初中生生活經驗的欠缺,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源遠流長的發(fā)酵技術,也無法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情景或形象。此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更加真實的情景。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展示泡菜的制作過程,也可以給學生展示酸奶發(fā)酵的過程。這些源于現實生活的情景能夠帶給學生更大的觸動,讓學生獲得更真實的體驗,以此提高情景教學的有效性。
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初中生物情景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獲得更加真實的體驗中進行學習和提高。
例如,在“昆蟲的生殖與發(fā)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播放《動物世界》或者《人與自然》等節(jié)目。這類節(jié)目具有更加豐富的資源,同時也更加生動地講述昆蟲的生殖與發(fā)育。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下,學生不但能夠看到直觀立體的圖像,還能在更專業(yè)科學的講述中進入更生動的情景中。
總的來說,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它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新方向。因此,教師需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完善情景教學,并通過反思促進教學的進步。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五
當前,多媒體技術快速發(fā)展,已經普遍被應用于音樂教學當中,要想改革高中音樂教學必須依靠多媒體技術。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與當前教學發(fā)展形勢相符。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不然會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防止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要認識到課件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課件的存在是為了追求高效課堂。最佳應用形式就是教師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一邊講課一邊播放多媒體,達到靈活運用,發(fā)揮多媒體的最大效用,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音樂學習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如果應用單一的教學手段則不易表現音樂的魅力。雖然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用了一些樂器,但音樂本身的內涵并不能全部展現出來,導致教學過程缺乏趣味性,學生沒有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出現,以其傳遞信息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元性,以及交互性和動態(tài)性,同時傳達大量的視聽信息,迅速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特別是對于音樂學習來講,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多媒體已占據重要地位。高中生的日?!丁ぁ穼W習生活非常緊張,而直觀的畫面、形象的圖片、動聽的音樂、悠揚的曲調、精彩的視頻可以使學生得到放松,可以改善學生的各種感官感受,沖擊學生緊張的神經,使學生集中思想,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較為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積極投身到音樂學習活動中來。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充滿趣味性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而且可以讓學生在音樂海洋中盡情地遨游,體會音樂學習的樂趣,改善當前緊張的高中學習狀況。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活學生音樂創(chuàng)作靈感。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不但包括傳授基本知識與技能,而且應該教會學生想象。發(fā)揮想象的力量,才能進行創(chuàng)作,使音樂具備一定的靈魂。學生的音樂靈感需要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前提是具備深厚的音樂基礎。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圖文并茂、聲像結合、動靜俱備的音樂情境,把學生引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呈現多種信息,鼓勵學生親身感受、欣賞、理解音樂,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發(fā)揮學生的豐富想象能力和聯想,在寬泛的音樂世界中自由發(fā)展,同時可以開發(fā)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鼓勵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這種形式的音樂教學才是最有效果的,才能深入發(fā)掘學生的藝術才能,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yǎng)。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fā)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當前很多學校的音樂類書籍、刊物嚴重不足,不能滿足音樂教師與學生的需要。而現代教育技術依靠強大的互聯網技術,可以極大豐富學校的教學資源,并將各類教學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發(fā)揮校本課程資源優(yōu)勢,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飽覽各位著名音樂家的作品,收藏大量名家作品,將大量的音樂教學內容分門別類,學生在傾聽這些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音樂能力,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使音樂欣賞課走出了課堂,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名家作品,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互聯網可以豐富課堂信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利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使音樂教學更接近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相符,保證全體學生依據自身音樂基礎得到合理的提高,使全體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都得到提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六
美術的基礎就是指素描、色彩、速寫和油畫等。近些年,我國的動畫產業(yè)有了很好的發(fā)展,如今動畫已經是現代文化產業(yè)中一個重要的成員,有屬于自己的經濟產業(yè)體系,給文化產業(yè)經濟帶來了眾多的利益。動畫教學可以為動畫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很多后備力量。而基礎美術的學習是學習動畫制作的必經之路,基礎美術是每個投身于美術相關產業(yè)的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因為基礎美術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術,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個人風格的最好方式。所以,學生要想未來從事與美術相關的行業(yè),不管是電影電視制作、服裝設計還是動畫設計,都必須努力掌握好這些基本功。
基礎美術對于動畫教學非常重要,因為動畫制作前期的思考和設計的過程很多時候都是作者一個人在白紙上完成的,作者必須將腦子里的動畫人物用筆在紙上畫出一個大概的樣子,而這需要用到基礎美術中的素描功底,作者在靈感涌現的一瞬間還需要用到速寫,否則靈感就很容易丟失,再也找不回來。動畫制作后期為了豐富動畫人物的形象,往往需要運用不同的色彩將動畫人物的服裝著色,從而將動畫人物鮮明的性格表現出來。否則動畫人物會變得很蒼白,缺乏生機。美術教師在教授動畫課程的時候,主要就是通過基礎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畫制作基本功。動畫片其實從某方面來講就是將一幅幅繪畫作品快速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的過程,動畫制作者將每一個動畫人物的每個動作和表情與背景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然后按照先后的順序一幀一幀地制作出來,就形成了一部動畫。所以,動畫其實就是由繪畫和相關技術構成的。動畫制作自然對動畫制作者的基礎美術功底要求很高。如果動畫制作者的基礎美術功底太差,就不會創(chuàng)作出動人的動畫人物;如果動畫制作者有很扎實的基礎美術功底,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富有鮮明形象和個性的動畫人物。因此,基礎美術對于動畫教學與學生今后的動畫設計都非常重要。
1、素描在動畫教學中的作用。
素描是每位學習美術的學生一定要學習并掌握的課程,在美術教學中備受關注。所謂素描,簡單點講就是單色畫,可是又不盡然,其涵蓋與涉及的東西太多,解決的問題也很多,它是同一時間要考慮許多問題的綜合思維活動?,F在的各大美術院校都紛紛將素描作為學習美術的基礎課。雖然各個專業(yè)的重點不一樣,油畫重體積、調子,國畫重線條,版畫和設計重結構等,但是素描將它們全都涵蓋了。動畫專業(yè)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也與素描有著直接的聯系。動畫的創(chuàng)作設計需要用到素描的線條塑造能力、造型能力、動態(tài)把握和表現能力與對空間環(huán)境的理解、表現能力。所以,在動畫專業(yè)加強素描教學非常重要。動畫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亟須強化素描基礎,全面鍛煉手繪的表現能力。培養(yǎng)動畫專業(yè)學生的線條塑造能力,主要是為了適應動畫制作對于線條的準、挺、勻、活的要求。在動畫素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平時的課堂練習中訓練學生的線條塑造能力,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對于后面的動畫創(chuàng)作十分有利。
2、色彩在動畫教學中的作用。
在動畫場景中運用主觀色彩是進行動畫場景設計必須掌握的能力。大千世界,五彩繽紛,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動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應把握好人物與景物的最基本色調,理性地處理動畫人物與景物的色彩關系,從而使動畫場景更加生動,使動畫作品獲得質的飛躍。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主觀色彩意識屬于自我認知的范疇,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色彩的體驗不斷地積累和發(fā)展,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特點,對色彩的感受和解讀滲透了很多主觀因素。在我國古代,紅色代表喜慶,黃色代表權力,等等,這些審美特點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腦海里,達成了一種共識。人們對主觀色彩的感受與體會,自然會反映到動畫場景的設計中。有些人雖然對色彩不是很敏感,但是在動畫人物與景物的設計中,還是可以設計出內容比較豐富的色彩,這是憑借自己對色彩的主觀意識完成的,從而使動畫中的人物與景物富有魅力。
基礎美術課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內容,都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內容。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講的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性。在動畫教學中,這些基礎美術內容同樣很重要,能夠使學生在創(chuàng)作動畫人物時更好地捕捉其神態(tài)、姿勢,并通過色彩的運用使得動畫人物和景物豐富起來,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基礎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為學生以后的職業(yè)道路走得更順暢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七
:在教育研究中,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脫軌,一直是困擾著人們的一個問題。由于人們常常關注于實踐與理論的一致性,卻忽略了它的內在差異,這就導致兩者脫節(jié)。而教育技術對教育理論是實用,對教育實踐是批判的,這是實踐轉向理論及實踐創(chuàng)新的前提。
教育技術,是作為學科研究對象的一門技術。在美國,教育技術是在教育領域的面目出現的;而在中國,教育技術則被視為學科的研究對象。而且從事實上理論指導實踐不是必然的,無條件的,它一定是在人們的知行統一下找到一個媒介進行兩者的相互轉換,而這則者需要技術的支持。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康德通過判斷力(或理性)對休謨法則的解決,以及杜威的實用主義技術觀,都從側面說明了三者之間的關系。
(一)理論與實踐的差異。
理論與實踐的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是人們常常因為內在的一致性而認為它們是一樣的,這就是所謂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高于實踐”,而人們過于強調它們的效果因而忽略了它們內在的差異。而這里的差異,是指它們內在的東西并不是一一對應的。人類對于理論與實踐的往往是求同的態(tài)度而忽視了它的差異。如柏拉圖的理念論,他把世界上的一切現象看作是理念的模仿和分有,理念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據。言下之意就是,理論是實踐的依據,我們怎么做就看理論怎么說,理論與實踐內在又是一一對應的。特別是近代科學的運用,更是把這種理論推到了極致。1869年,門捷列夫根據原子量的變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并斷定金的原子量要比鋨、銥、鉑大,并用元素周期表糾正了原先錯誤的金的原子量,后人還根據這個元素周期表發(fā)現了一些新的元素。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從而也發(fā)給了人們錯覺,認為理論反應了實踐,實踐與理論又一一對應。理論是否能夠貫穿實踐?柏拉圖推行他的《理想國》經歷就能夠說明?!独硐雵纷鳛榘乩瓐D最著名的代表作,通過與蘇格拉底的對話,探討了哲學、政治、倫理、教育、文藝等多方面的問題,并以理念論為基礎,構造了一個理想國家的系統方案。可是,過去了兩千多年,他的理想國并沒有建立起來,理論與實踐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它們內在存在著差異。這里我們講的理論與實踐差異是講的好的理論能夠解釋實踐,但好的理論不一定指導實踐。
(二)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差異。
《教育研究》雜志在1991年第5~11期(第10期紀念陶行知誕辰100周年暫停)開辟了“教育理論與實踐”專欄,其中很多文章都涉及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差異問題。如扈中平與劉朝暉指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是雙向的,既有理論工作者不關心教育實踐的原因,也有實踐工作者輕視理論的原因。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于教育理論投入過高的期望,而教育理論往往又不能指導教育實踐的進行,又受到社會的各方面的制約。
(三)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媒介。
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存在差異這個觀點已有定論,關于如何調節(jié)兩者之間的差異問題,這也是諸多學者所研究的問題。吳康寧在《對我國教育理論發(fā)展的思考》中專門提及了理論溝通實踐的途徑,他提出教育活動模式可擔當這一功能。他認為教育活動模式包括三個部分:對特定教育活動模型的呈現,對解釋該模型的運行規(guī)律的闡述以及對具體的操作程序的說明。這也是理論描繪了一個理想世界,把復雜的現實精簡了,形成了邏輯上的統一,而實踐則是要面對一個無限復雜的世界,沒有了邏輯上的統一。但是現實又要把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系起來,可是這兩者之間又存在著差異,人類的知行統一又要它們聯系在一起。這二者該如何的相互轉換?技術就是這兩者的媒介,將二者相結合起來。
(一)技術的特點。
技術作為理論和實踐的媒介,有它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自身性和合目的性。而教育技術也具備這些特點。技術的創(chuàng)造性指,在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在相互轉換的過程中,教育理念的運用和教育實踐對教育理論的超越。在以往的教育中人們秉承“理論高于實踐”的宗旨,把教育實踐向教育理論看齊,信封教條運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把實踐不適應理論,歸結于理論的錯誤。而技術的創(chuàng)造性則是把兩者的不相適應,相互的聯系在一起。這也說明無論理論與實踐多么不適合,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的運用,讓理論與實踐相融合,而它的運用也是因地制宜的。技術的自身性指要自身參與進去,它包括了兩個因素:工具手段和自身技巧。理論在形成的過程中,為了能更適應多的情景,會把不利于理論的情景因素剔除,而人參與進情景中能把理論忽視掉的部分補充進來,從而使理論在不同場景發(fā)揮作用。而實踐到理論的過程,則需要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復雜的現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畢竟實踐本身不是理論。技術的合目的性指人類在活動與生俱來的東西??档略凇杜袛嗔ε小分刑岢龅摹白匀坏男问降暮夏康男栽瓌t”是判斷力的一個先驗原則,所以合目的性在康德哲學中非常重要。合目的性不是自然的,它人們在尋求多樣統一所附加上去的,通過多樣的工具手段,最終采取何種工具,取決于工具使用者解決何種問題,這就是合目的性的作用。
(二)作為教育媒介的特點。
教育技術對教育實踐是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這是實踐轉向理論的前提,也是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的前提。教育實踐中通過實踐的考察和探尋,進行生層次的分析和探討,然后為教育理論提供素材。通過自身的內在的思考,思想內部的沉淀,在工具使用中的觀察、揣摩、關照與感悟。而實踐也在這種批判中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就是實踐的創(chuàng)新。教育技術對教育理論是實用的,這是理論轉換實踐的前提。從技術層面上來看,理論它本身就是個工具,教育研究的時候為其提供一個研究的方向,構建起一個支撐的框架。理論不是終極性的,它是不斷在調整的,在這個調整的過程中教育技術加深了對教育理論的更深的認識。而教育技術就是在使用理論的過程中加深對教育理論的了解,這也不是簡單的教育學所能做到的。教育技術對工具是批判的,從根本上,實踐對理論是反作用的?,F在的信息技術分為通用和專用之分,實踐對技術的篩選。信息技術一旦具有強制性,那么它會對實踐的復雜性造成傷害。技術工具具有意向性,它的創(chuàng)造者和開發(fā)者的一向一旦不受控制,那么會造成實踐的傷害。
(三)教育技術與實踐和理論的發(fā)展。
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之間是存在差異的,人們又要求它們統一,教育技術的出現連接了兩者。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育技術,不再是不被人們所注意,它與教育理論和實踐所結合在一起。技術的發(fā)展使實踐和理論不再是單一的一體,由教育技術進行對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研究,及其三者這間的相互作用。
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兩者存在的矛盾無疑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大問題,通過對教育技術和教育研究與教育理論者三者關系的探討。進一步地了解到教育技術對二者之間的關系,而教育技術對兩者的聯系和互補,改變了教育實踐與教育技術的內在的矛盾。使其實踐與理論的內聯系在能夠一一相對應,而不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脫節(jié)。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八
:計算機技術以其便捷性、高可拓展性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在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簡單分析計算機技術在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給出了其具體的應用方式和一些思路,為進一步提升計算機在現代教育中應用范圍和效果做出積極的參考。
:計算機科學技術論文。
1、利用計算機技術能夠有效節(jié)約課堂時間。在高等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大課堂(多個班級一起上課,同時每堂課以兩個課時計算)的形式進行展開,因此,其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往往比較多,而以傳統的板書或者講述的形式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展開,抽象性較強,不易于理解和提升課堂質量。因此,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將教學內容的展示工作進行事先的準備,再加之計算機技術在資源展示和存儲方面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方便的利用u盤等移動設備進行資料的備份轉移;另外,教學資源的獲取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有效的拓展,利用海量的網絡資源進行數據的獲取和共享,也大量節(jié)約了教學內容輸入的時間。總之,利用計算機技術能夠有效節(jié)約課堂時間,適應高等教育大課堂的需求。
2、利用計算機技術能夠提升教學質量。計算機技術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將教學內容以文字、聲音、視頻等形式進行展示,這是傳統的文字課堂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將一些教學內容進行動態(tài)的展示,例如在工業(yè)材料成型教學展示的時候,結合計算機技術,以動畫或flash視頻的方式可以極其方便的描述其具體的成型過程,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體系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計算機技術還能通過網絡將世界范圍的公開教學資源引入到當前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對比教學技法、學科建設水平以及學生反應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3、計算機技術豐富了教學形式。正如上文所述,計算機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展開形式方面將傳統意義的文字形式進行了有效的拓展,而視頻、聲音、動畫都成為常見的應用方式;除了理論教學方面的形式改變,利用計算機技術還能在實驗環(huán)節(jié)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針對工程類專業(yè),行業(yè)內為節(jié)省實驗器材的開支以及提升實驗的質量,可以讓學生先在計算機仿真軟件上進行具體實驗的模擬,使得學生能夠最大程度上進行實驗內容以及各類實驗器材的熟悉,在掌握了必備的實驗技能以后可以高效、高質量、高標準的進行后續(xù)的真實器材的實驗展開。與此同時,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外,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這對于學生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技能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4、計算機技術對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現代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因此,利用計算機技術學生可以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學習習慣的學習形式,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方面的加強,尤其是針對計算機類的學生,互聯網中有著豐富的技術類的視頻資源,該類視頻資源通常是業(yè)界從業(yè)多年具有較高的行業(yè)技術能力和經驗的工作人員錄制的,學生可以以此快速了解行業(yè)中對于各類技術的具體應用,及時發(fā)現自身技術方面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以提升自身的就業(yè)能力。另一方面,利用計算機技術能將枯燥和抽象的知識內容靈活的嵌入到學生喜聞樂見的視頻影像中,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1、教師將教學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教學內容的展現。計算機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具體應用首先就是改變教學內容的展現形式,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相關內容的展開,這是當前高等教育中最為常見的應用方式,關于多媒體內容的應用,一方面,在配套教材中出版商往往會提供相應的教學課件,利用現有的課件進行教學內容的展開能夠節(jié)約教師輸入多媒體內容的時間,另一方面,為結合高校自身的教育環(huán)境以及學科特點,教師將一些具有學科特點的內容引用到多媒體環(huán)境中,進一步的契合了特色學科發(fā)展要求,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傊?,多媒體展示作為高等教育中最常見、最通用的計算機應用形式,應繼續(xù)加以拓展,進一步提升其應用范圍和適用效果。
2、將教學資源進行共享,拓展高效資源傳播的范圍。教學資源的分享也是高校利用計算機技術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精品課程的視頻分享,精品課程往往是高校實力突出以及具有學科特色的課程內容,進行精品課程的視頻分享能夠有效的延伸高校對外提供的教學服務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方便的獲取到該類資源;其二,表現為文件服務器的構建,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技術資源可以放置在高校的文件服務器(ftp)上,一方面豐富了高校自身的資源豐富度,另一方面,對外也提供了資源供應能力,如常見apache技術映像,redhatos在國內高校的服務器上的光盤鏡像。
3、學生除了接受課堂教育,能夠利用計算機網絡不斷豐富自身知識體系。計算機技術能夠將一些前沿的技術帶入到高校的教學工作中來,因此,學生除了接受課堂教育外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以android技術學習的為例,谷歌公司在互聯網中提供了第一手的開發(fā)學習文檔,通過閱讀相關文檔,學生能夠掌握最為前沿的開發(fā)技術以及操作技能。另外,通過不斷的應用計算機技術,學生能夠探索出符合自身學習規(guī)律的學習習慣,進而收獲高效的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也有著關鍵的作用。
4、構建信息交流平臺,拓寬師生、生生交流渠道。除了上述方面的應用,利用計算機搭建的信息交流平臺能夠有效的拓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渠道,高等教育的教學特點決定了教師有限的引導作用,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往往更為關鍵,當前流行的信息交流平臺如bbs應用、微信平臺的搭建能夠改變傳統師生和生生之間交流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做到信息及時有效的溝通,服務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要求。綜上所述,計算機技術在現代高等教育中的應用除去傳統的多媒體演示、資源共享以外,還能有效的拓展師生交流渠道,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自主性的學習。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必然會帶給高等教育更多的便利,以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發(fā)展。
[2]劉曉冬。計算機科學技術在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05:168.
[3]鄧成俊,王思穎。分析計算機科學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4,11:175.
[4]柴一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與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6,02:130.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篇十九
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機械試驗教學中運用的一種重要性教學實踐形式,微視頻教學技術的應用對于機械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性研究意義。通過微視頻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夠將傳統機械試驗教學中的學生動手能力差現象緩解,很多的學生在機械試驗學習中,其試驗動手實踐能力較差,并不是因為其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天生就是較差的,而是因為在進行機械試驗教學學習中,其對于機械試驗中的設備及試驗中需要運用到的技術不夠熟悉,以至于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不能夠及時的進行教學實踐技術的運用和研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機械試驗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現象。而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下,能夠借助微視頻將機械試驗教學工作開展中的教學因素,按照試驗中的學習需求及對應的試驗操作運用好。整個微視頻教學技術的應用實踐中,教師首先在課前將需要試驗教學的內容運用小視頻錄制出來,進而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借助微視頻教學技術應用中的錄制播放功能,在試驗教學過程中配合著小視頻講解試驗中的要點及對應的試驗工序,這樣就能夠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提升學生試驗能力較差現象[2]。
2.2數字化傳播技術的應用。
21世紀是信息化技術高速發(fā)展時代,在這種時代發(fā)展背景下,現代教學技術的發(fā)展中,已經實現了和信息化技術應用全面的結合。機械試驗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實驗學習能力,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很多的學校都已經將現代教育技術重點數字化傳播技術應用到現實的教學工作開展中,借助數字化傳播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整體的機械試驗教學水平,很多的學生在進行機械試驗學習中,對于試驗中的操作要求不夠了解,并且在教學實踐中,迫于對試驗學習中的危險性,很多的學生都不愿意去進行試驗學習,這種現象的長期性存在就造成了機械試驗學習中出現了一種消極的試驗學習現象[3]。但是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應用中,能夠通過數字化傳播技術將整個教學工作實踐中的教學重點實施好,按照教學工作開展中的實踐要求將對應的教學內容以數字化傳播技術的展示進行教學元素構建,比如在日常教學試驗的開展中,教師可以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中,借助數字化傳播技術,將機械試驗中需要注意的試驗操作工序以及對應的試驗精準度控制工作在數字化傳播技術的應用中展示出來,最為直接的一項數字化傳播技術應用,就是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踐,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提升整體的學生機械試驗學習感知度,進而在現實學習中,能夠自主的進行試驗探索。
2.3大數據傳輸技術的實現。
有人說21世紀的社會發(fā)展是融合數字化技術應用的發(fā)展時代,按照這種技術的發(fā)展應用趨勢,在機械試驗教學工作開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踐中,也已經將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融入進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最為直接的一項教學技術應用表現就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大數據傳輸技術的應用將整體的試驗學習工作開展中的重點內容進行分析實踐,通過這種實踐工作的開展將學生機械試驗教學工作和大數據傳輸技術的應用結合在一起。例如,在日常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中,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試驗學習能力,教師將大數據傳輸技術中的三維建模處理技術應用到現實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將學生機械試驗學習中的內容,運用大數據傳輸技術中的三維建模技術進行試驗建模處理,按照正常機械試驗中的工序運行進行試驗過程模擬及組裝,通過這種教學技術的實踐能夠提升學生對試驗學習的興趣性提升,同時也能夠按照大數據傳輸技術中的試驗過程模擬進行專門的試驗操作學習,通過這種教育技術的實施,能夠全面提升學生機械試驗學習效果,對于學生教學質量提升而言,具有重要性教學實踐研究意義。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我國教學改革推進下,對于學生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在進行學生教育的教學方法應用中,已經將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通過將現代教育技術和機械試驗教學結合在一起,能夠全面提升學生試驗學習能力,對于提升機械試驗教學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性研究意義。通過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將機械試驗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對教學模式設計;二是運用數字化傳播技術;三是運用大數據傳輸技術。借助這三種教學技術的設計與運用,能夠將現代教育技術和機械試驗教學結合在一起,對于提升機械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51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