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研究方案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2 05:13:11
課程研究方案范文(18篇)
時間:2023-12-02 05:13:11     小編:GZ才子

制定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考和決策的過程,需要充分權衡各種因素。制定方案時,我們需考慮風險因素,并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供大家參考。

課程研究方案篇一

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幼兒園課程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這樣的劃分注重了學科的綜合性,以趣味性、活動性為主要目的,寓教于樂,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技能等各種能力的發(fā)展。這種劃分,打破了傳統(tǒng)學科科目割裂課程內容的格局,遵循了課程整合的發(fā)展趨勢。但目前幼兒教育前沿的一線幼兒教師們,大多數還沒有跳出“學科課程”的理念和規(guī)范,僅僅只是給已進入幼兒園課程的新舊內容重新安排次序,按部就班地進行“授課”而已。

因此,我們把游戲作為解決幼兒課程整合問題的一個突破口,進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實現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注重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和游戲化是全面貫徹《綱要》的需要,是幼兒園課程綜合的重要途徑。

從我縣幼兒園課程實施現狀來看,雖然一些幼兒園課程方案中開始體現生活和游戲的地位和作用,有些幼兒園也進行過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研究,但對生活和游戲與幼兒園課程之間的關系等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不夠深入,研究角度不夠寬廣,對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機制、策略探索不夠。因此,在新一輪的幼教改革中,如何貫徹“新綱要”的精神,扎實推進 “游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研究”是當前我縣幼兒園課程研究和實踐中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它關系到我縣幼兒園課程特質的顯現,關系到幼兒教育的成效,關系到幼兒的發(fā)展。

1、本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本課題的重要創(chuàng)新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采用學科交叉的視角研究生活、

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關系,在一個較為廣泛的學術平臺上探討生活和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二是試圖通過現實的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實踐,形成與生活化、游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相關的策略;三是以發(fā)現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機制為切入點,對幼兒園課程的有機整合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研究。

本課題的理論意義在于豐富和發(fā)展我國的.幼兒園課程理論,形成一些支撐生活化、游戲化幼兒園課程的新的理論觀念,對幼兒園課程與生活、游戲的關系進行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豐富和發(fā)展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相關理論。

本課題具有廣泛的實踐應用價值。本課題的成果,對于指導幼兒園課程的改革,對于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本課題形成的課程設計和實施策略可直接用于我國的幼兒園課程實踐之中。本課題的研究也有助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貫徹和落實。

選題的意義: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和游戲化是當前幼兒園課程研究和實踐中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它關系到幼兒園課程特質的顯現,關系到幼兒教育的成效,關系到幼兒的發(fā)展,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揭示生活和游戲對于3-6歲幼兒的發(fā)展價值,探討系統(tǒng)知識與生活和游戲的關系,探尋各種知識、能力及態(tài)度在生活和游戲情境中整合的機制,從而進一步揭示幼兒園課程的特質。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在于開發(fā)一套有助于幼兒園教師進行課程設計的課程內容生活化、游戲化的策略系統(tǒng),有助于糾正面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小學化的傾向和幼兒園課程中存在的過分學科化的傾向。

2、本課題的研究的重要觀點:

(1)游戲對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幼兒而言,游戲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重要的學習途徑。

(2)游戲包容了多學科的知識,也包容了幼兒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發(fā)展的機會。游戲是幼兒園課程內容整合的重要途徑。

(3)游戲化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特質。幼兒園課程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將學科知識和游戲化,將學科知識還原為活動和經驗,并在活動和經驗的層面上盡可能實現綜合和系統(tǒng)化。

(4)幼兒的一日生活、與幼兒有關的社會生活及幼兒的游戲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應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培養(yǎng)目標指導下,以更為廣泛的視角開發(fā)和利用多種有益的課程資源,以使幼兒園課程真正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真正做到生活性、綜合性和趣味性。

(5)游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是一項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深入實踐的工作,設計和實施策略的形成過程都應是理論和實踐的雙向論證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一)研究目標

1.以《綱要》為依據,使幼兒園課程以游戲為主,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實現游戲與教學的最優(yōu)化的結合。

2.讓游戲精神成為貫穿和融入整個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靈魂或主線。

3.通過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不斷改善教育行為和優(yōu)化教學過程,將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總結經驗,寫出游戲與課程整合研究的論文,積累相關資料,有效地完成課題研究。

(二)研究內容

幼兒園游戲與課程的整合研究,主要包括游戲主題與課程的整合;游戲指導與課程的整合;游戲材料與課程的整合。

1.構建教師學習模式,探索游戲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方法。

2.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發(fā)揮集體智慧,研究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3.完成子課題研究:

(1)游戲與語言課的整合;(2)音樂游戲與課程的整合;

(3)游戲與社會的整合;(4)游戲與科學的整合;

(5)游戲與健康的整合;(6)游戲與藝術的整合。

三、課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理念引領:較系統(tǒng)地學習蒙臺梭利、皮亞杰、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等先進的教育理念,以《綱要》為依據,指導教師在理念上確立正確的研究與實踐的方向。

2.實踐研究:教學即研究,以一個個研討好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情境為載體,分成子課題進行研究,在實踐的基礎上再提煉、加工、合成,提升實踐的水平。在實施方案期間,為幼兒提供可利用的游戲材料,保證游戲時間。

3.反思提高:針對研究問題,把理論研究、文獻比較、案例研究、實踐總結等有機結合進行。通過教學反思提高反思性教學的自覺性和能力。

(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研究目標的引領下,歷經預論,提出問題,收集與討論相關信息,擬定應對計劃,并進行實踐,然后通過反思,再論斷,解決實際中的一個個問題,并在集體中形成多元反饋循環(huán)的過程。

2.文獻法:收集有關幼兒教育新動態(tài)和游戲與課程整合等方面的論文和經驗性文章,組織全體參研人員學習。

3.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驗教育過程的回顧、反思、總結,將成功的教育

經驗、教育觀察、教育效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研究。

4.觀察法:由課題組成員設計觀察記錄表,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情況。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時間約為三年,研究進度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1.準備和策劃開題階段。從2014年6月――2014年10月,成立課題組,制定研究計劃,完成課題申報工作,召開課題組會議,明確成員分工,組織開題。制定“幼兒園課程與游戲的整合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從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構建幼兒園游戲與課程整合的教育實驗方案,確定子課題,課題組成員針對各自班級特點確定研究方向,擬定具體的實施計劃。期間組織二次階段性的小結,形成研究報告,研究論文等階段性成果。子課題成員做好分析總結,進行中期成果匯報。開展課題的“中期評估”,對前半段的課題進行總結和回顧,認真策劃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

3.研究總結階段。從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繼續(xù)展開研究,并做好資料的積累、小結工作。

4.全面總結階段(2016年11月-2017年6月)。重點理清各個研究的問題,重新思考游戲、生活、游戲之間的關系問題,將研究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工作。

課程研究方案篇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對于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了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日記是最自由的書面表達形式,繪畫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表達的形式。我發(fā)現,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開始寫話,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使他們口頭和書面語言發(fā)展。

圖文日記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寫話興趣,降低了日記的寫作難度,建立了學生寫話的信心和恒心。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敘事或抒情、議論等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逐步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勤思考,多練筆的好習慣。通過寫日記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路徑,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學生日記的界定:小學生日記,即指小學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圖文日記:以畫面為主,以文字為輔的初級“寫話”形式,孩子用這種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下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用圖文日記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方法。

2、研究圖文日記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展的方法。

3、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的形式和方法。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自學討論,認真學習作文教學的學術論文,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檢測法。通過前期檢測,了解實驗前小學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情況,通過實驗后的檢測,掌握具有說服力的數據,用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實驗班前后的比較,從中歸納出實驗所取得的優(yōu)勢。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探索圖文日記的具體操作方法。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所讀書目。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美)坎貝爾等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圖解語文》江偉英著新世紀出版社。

(二)、閱讀設想。

從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時間讀1小時書,暑假期間利用每天下午時間讀書。

(三)、具體時間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的閱讀。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圖解語文》的閱讀。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關篇目的閱讀。(根據課題研究的所需選擇更多書籍)。

四、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一)、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圖解語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讀書1小時,每月寫兩篇讀書筆記。

(二)、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學案例。

五、申請結題。

**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研究結果以論文或報告的方式表現,規(guī)劃方案《個人課題研究方案》。

課程研究方案篇三

高二生物研究性課程學習實施方案2006.3.1一:方案指導思想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通過開展以研究性學習等活動課程,學生通過直接體驗、密切聯系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將課堂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并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科學的態(tài)度,擴大其視野,從而對人生、對社會、對自我形成初步的認識。二:研究性學習活動安排(1)第三周到第四周各班生物教師組織選題或自報課題,教師初審????將各班上報的課題在年級范圍內進行初審(輔導教師負責),?(2)第五周到第六周各班組建小組,開題論證????各班組建1-2個課題小組,選擇課題,撰寫課題研究方案。聘請輔導教師.????以班為單位組織。

開題報告。

調查報告。

實驗報告等????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實驗報告、論文的交流;????以年級為單位向研究性學習小組推薦優(yōu)秀課題成果,組織一次全校性的論文展示及評比。(6)?第十八周表彰先進:對優(yōu)秀課題成果結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7)?第十八周到第十九周課題資料的整理、總結上交年級組和教研處??附:研究性學習課題舉例:1:微量元素與植物生長關系的研究2:光照對開花植物花期的影響3:魚在不同ph值水中的生長情況研究4:昆蟲觸角及其攝食行為的研究5:生活用水中有害生物的研究及對策6:水體富營養(yǎng)化成因的探索7:不同種水體污染生物凈化方法的研究8:熱污染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影響的研究9:香煙煙霧對三齡家蠶幼蟲的結繭質量的影響10:不同年齡的中學生合理飲食結構的研究11:日常食品中常見致癌物的文獻研究12:糖尿病人的食物療法的研究13: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及其危害研究14:中學生服用營養(yǎng)品情況調查及其分析15:關于dna芯片與21世紀身份證的文獻研究16:克隆技術對器官移植的作用與意義探討17:基因療法的可行性分析與展望18:造福于人類的工程―分子仿生的文獻研究19:基因工程在農業(yè)中的應用前景分析20: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與花卉栽培現狀調查分析21:基因組計劃與轉基因食品開發(fā)的展望22:瀕危動物保護與生物技術的應用23:酸雨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的研究24本地天然水源中大腸桿菌含量的測定與思考25:農作物秸桿再生利用的現狀及其前景分析26:人類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27:區(qū)域珍稀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保護對策研究。

課程研究方案篇四

一、課題的提出:

1、目的意義:

行我素,甚至走向對立。從而出現教師的“教切”與“學困”的矛盾,使教學陷入困境。那么,如何轉困、脫困,改變單靠“時間”上下功夫的局面,去探索一條符合我校實際的學困生教學規(guī)律,已成為廣大教師迫需解決的問題。鑒于上述背景,我們決定開展《學困生預防和矯治》的課題研究。

2、課題界定:

(1)本課題涉及的“學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現為學習上難以達到教學所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與實際教學目標有一定差距的學生。而這類學生在學業(yè)上的困難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補救教育條件下可得到轉化,他們屬于“學業(yè)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課題的研究一是要幫助“學困生”誘發(fā)學習需要,培養(yǎng)學習動機,重新喚起和穩(wěn)定其學習興趣,從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二是要讓教師掌握幫助“學困生”脫困的教學規(guī)律,并運用這種規(guī)律做好“學困生”脫困工作。

二、實驗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困生堅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籠罩在學困生頭上自卑的陰影,促使他們盡快轉化,盡快脫困,取得新的進步。

四、平等相等,成為知心;五、改變厭學,形成熱心;六、

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三、實驗內容:

1、本課題以我校所有教師為研究對象,以數學、語文、英語三大學科為主,兼顧其它學科,共同參與研究.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應該擁有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研究。

2、調查總結受歡迎教師的典型教育教學行為的特點及基本表現形式,探索推廣的措施。

3、探討滿足學困生特殊需要的策略。

(1)認知領域、(2)情感領域、(3)動作技能領域。

4、加強教學反思,調整教育觀念和行為的研究。

(1)學困生學習檔案的建立:個人情況、家庭情況、表現情況。

(2)學困生的學習評價與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問題。

(3)對學困生教育幫助行為與效果的反思。

(4)制定獎勵學困生制度。

四、實驗方法。

程中情感活動,共同營造一個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學氛圍。

2、興趣層進原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對學科內容的興趣是互相促進,遞進上升的。為此教師必需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困生滲與教學活動,以培養(yǎng)其在活動中的興趣,并得以積累,進一步形成對所教學科的興趣,感受到學科的魅力。

3、激勵性原則學困生的“優(yōu)”和“劣”是相對的,并且他們都處在運動和發(fā)展之中,從本質上都是要求進步和積極向上的。因此要激勵學生,氣可鼓而不可泄。充分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揚其所畏,克服不足,同時要抓住他們素質結構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進其它因素的發(fā)展。已致形成一個“思想鼓勵、輿論導向、提供機會、積極評價、勵成功”的激勵機制。

4、循序遞進原則學困生思維容量小、節(jié)奏慢、教學上切不可跨大步或拔苗助長,否則道得其反。為此在教學目標設置上要遵循漸進由舊到新、由低到高。同時要注重學困生學習量的遞進、學習難度遞進,參與學習次數的遞進,并控制其遞進的幅度,使他們在循序漸進之中逐步提高。

端正,學習動機不強烈,認識結構不合理。若他們學習情況,成果得不互及時的反饋,就會使他們喪失意志。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及時反饋,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以產生激勵效應,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五、實驗對象:本校各班的學困生。

六、實驗步驟。

1、準備階段(3月)收集有關資料,學習研究,初步形成研究方案。

2、調查階段(204月)對造成學困生成績分化的原因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并形成調查報告。

3、實施階段(5月―7月)根據制定的實施方案,結合學困生本人進行實證性研究,記錄實施的過程和效果,并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策略。

4、結題階段(月)收集和整理資料,分析和研究實驗情況,總結和提煉研究成果,寫一份詳細具體的結題報告。

七、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韓世昌。

副組長:馬鳳梅。

組員:馬桂花馬秀馬耀梅朱敏鄭永霞海霞馬鳳娟姬莉紅梁向旌姬秀麗。

課程研究方案篇五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千百年來,詩歌灌溉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和輝煌的歷史。為此,學校在《赤足鄉(xiāng)野—農村小學語文開放式課堂的詩意追尋》市級課題的研究中,開展了中華詩詞進課堂、師生同讀經典、童詩童謠編創(chuàng)、詩歌教學研討等詩教活動,形成了低年級童謠、中年級童詩和高年級古詩詞三個層次的詩教課程。20__年,學校在這一課題結題的基礎上,提煉出了“詩韻”校園文化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并成功申報了省級課題《農村小學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是:以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統(tǒng)領學校管理,構建校本課程,從而豐潤學校的文化內涵,塑造學校的文化精神。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讓學生每天都浸潤在詩韻芬芳的校園生活中,成為有“詩心”的人,從而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豐實的基礎。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引領教師在充滿激情,充滿自信和關愛校園氛圍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樂趣,成為具有詩人氣韻的教師。

該課題20__年4月開題,經過兩年來的研究與實踐,已初步形成了以詩韻為特色的校本課程的總體構想。

課程主題是:讓生命追尋詩意的棲居。

課程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

1、體育類課程——夯實生命根基;。

2、藝術類課程——潤染生命底色;。

3、智育類課程——豐盈生命內涵;。

4、詩教類課程——暢享生命圓融。

其中,詩教類課程為必修課程,從一至六年級形成童謠、童詩、中華經典詩文三個系列,每周兩讀一課。其他三類課程為選修課程,每周安排兩個課時供學生選修。體育類有乒乓球、籃球、跳繩、踢鍵,藝術類有書法、國畫、樂器、舞蹈,智育類有三棋、科技。

四、20__—20__學年規(guī)范執(zhí)行課程計劃推進安排。

20__年8月——9月,成立規(guī)范執(zhí)行課程計劃開發(fā)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制定執(zhí)行課程計劃開發(fā)校本課程方案;建立課程實施活動小組,具體研究標準課的實施措施;編制學校課程的課時計劃,開齊國家課程,開足課時。

20__年10月——11月,進一步完善詩教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開展詩教類課程的教學及教學研究活動;籌備選修類課程的師資、場地、教具、教材,逐步實施教學。

20__年__月——20__年1月,完善選修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實施選修類課程教學;開展詩教類課程成果展示活動。

20__年3月——20__年4月,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深刻領會課程改革的意義和任務,掌握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開展校本課程的教學研究活動。

20__年5月——20__年6月,開展校本課程的展示活動;進行校本課程實施的總結和反思,編制下一年度課程實施方案。

課程研究方案篇六

職業(yè)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等,要圍繞社會所需職業(yè)崗位的能力要求,并充分考慮職業(yè)發(fā)展的需求來設定教學內容體系.要充分發(fā)揮政府的導向作用,要建立合理的.課程改革運行機制,確保課程改革的質量.培養(yǎng)出敬業(yè)愛崗、掌握技能的一線技術人才,讓職業(yè)學校的畢業(yè)生勝任就業(yè)崗位需要,這才是職業(yè)教育的本質要求.

作者:王劍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職業(yè)教育中心,225003刊名:中國成人教育pku英文刊名:chinaadulteducation年,卷(期):2007“”(22)分類號:g72關鍵詞: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課程體系技能技術

課程研究方案篇七

一、課題研究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而區(qū)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家長對幼兒的培養(yǎng)存在“重知識、輕情感技能”的現象,這也直接影響到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不容忽視。為還給幼兒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我們將以此課題研究為契機、以區(qū)域活動為載體、以幼兒園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適合農村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有效開展的途徑與策略,探索區(qū)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師介入指導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內容。

通過區(qū)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qū)域中自主與材料、環(huán)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yǎng)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chuàng)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qū)域活動的能力;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fā)展。

二、課題的界定:

區(qū)域活動(area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qū)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當時美國正流行“開放教育”,對國內的影響比較大?!皡^(qū)域活動”在英文中有多種名稱,例如,游戲區(qū)(phayingarea)、學習區(qū)(leamingarea)或興趣小組等?;顒訁^(qū)意味著選擇的可能性,意味著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從劉焱的這一觀點,可以看出區(qū)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qū)域活動是具有幼兒特點的,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合適的活動場地,多元化的活動材料、情境化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活動。

有效性:是指能夠實現預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這里是指區(qū)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組織方式的有效性、實施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等。

區(qū)域活動有效性:是指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有效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投放具有層次性、漸進性、差異性的有效區(qū)域活動材料,并給予幼兒有效的啟發(fā)式指導,讓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與材料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獲得新知識,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幼兒探究、交往、動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fā)展。

三、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由于班額過大、空間范圍小,開展活動區(qū)活動存在擁擠、凌亂的情況。

(2)活動區(qū)設置缺乏科學性。

(3)活動區(qū)材料的投放缺乏適宜性、動態(tài)性和層次性。

(4)教師的指導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區(qū)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四、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而活動區(qū)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

(二)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游戲理論。

皮亞杰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fā)展的角度考察兒童游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游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游戲的情感發(fā)展價值。這些理論對我研究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有效性開展有很大啟發(fā)。

(三)以加德納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強調人有多種智能,對每個人而言,這些智能表現各不相同,有些呈強勢智能,有些呈弱勢智能。這就表現為不同的個體在某些領域的發(fā)展上可能擁有優(yōu)勢,相反,在另一些領域的發(fā)展上可能顯現相對的弱勢,因此教育應該給予兒童充分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強勢智能?;顒訁^(qū)活動的宗旨就是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既能讓幼兒充分滿足自己興趣、展示強項,又能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和其它能力。

1、文獻研究法:以新《綱要》理論知識為指導,繼續(xù)學習新課程改革精神。廣泛吸納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成果,結合本幼兒園的實際開展課題研究,在確定課題、分析研究成果時使用此方法。

2、觀察法:在課題研究的起始階段、實施的過程中,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對幼兒的區(qū)域活動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考察、記錄、分析,獲得事實材料,以取得對幼兒發(fā)展的了解和認識。

3、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摸索出經驗和規(guī)律的東西。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記錄,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標、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通過區(qū)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qū)域中自主與材料、環(huán)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yǎng)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chuàng)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2、通過區(qū)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qū)域活動的能力。

3、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fā)展。

(二)研究內容與重點:

(1)區(qū)域墻飾創(chuàng)設及區(qū)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有效性指導策略;

(3)區(qū)域活動的有效性評價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區(qū)域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運用《綱要》精神及游戲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方案,豐富區(qū)域活動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材料,挖掘區(qū)域活動的教育價值,探索區(qū)域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發(fā)展情況不斷調整區(qū)域活動的目標、內容、材料、指導策略,并邀請有關的專家、同行進行指導論證。

開發(fā)區(qū)中心幼兒園小、中、大班。

八、課題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年4月--**年5月)。

(1)設計課題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成立課題組,并明確個人分工。

(3)進行相關文獻的閱讀研究。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年6月--**年6月)。

(1)對區(qū)域活動的現狀進行剖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2)召開教師會議讓全體教師了解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3)專題講座,以理論引領實踐。

(4)骨干教師區(qū)域活動觀摩研討,及時反思、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5)撰寫階段性總結及論文,完成各課題研究任務。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年7月--**年9月)。

(1)區(qū)域現場展示活動。

(2)論文的撰寫及匯編。

(3)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工作報告、組織專家鑒定。

九、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課題組科研人員能力保障:

(1)課題組主持人歐燕欽和蔡榕芳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教育理論水平,歐燕欽是市骨干教師,蔡榕芳是縣級優(yōu)秀青年教師、并在20xx年參加“福建省第六期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她們撰寫論文在各級刊物發(fā)表。

(2)課題組的核心成員是本中心幼兒園教學一線的骨干教師、優(yōu)秀青年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基礎,其中本科以上學歷3人,縣級優(yōu)秀青年教師1人,她們責任心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撰寫的論文曾有多人次獲得縣級一、二等獎,具有較強的課題研究能力。

2、組織保障: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做到統(tǒng)一認識,分工明確,目標一致,準備充分。

組長:歐燕欽蔡榕芳。

組員:陳惠欽吳晉梅林麗香陳靜靜陳美燕鄭貞。

3、時間保障: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組教研活動,及時總結階段經驗;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議,討論交流實驗成果,部署課題研究,鞏固和推廣研究成果;幼兒每周區(qū)域活動時間充足,教學與科研同步進行。

4、經費保障:

學校核撥專用款項用于該課題的研究、實施。

1、關于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有效開展的調查與分析。

2、區(qū)域活動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的論文匯編。

3、各區(qū)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區(qū)域活動現場展示。

課程研究方案篇八

1、進一步學習有關有效練習與設計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結合,不斷豐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進作業(yè)分層布置與落實工作。

3、學生作業(yè)情況追蹤調查以及現狀分析。

4、課堂練習有效設計策略研究。

5、課題組成員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練習教學案例和一篇課題研究論文。

1、課題實施細化分層研究。課題組每月進行一次課題活動,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研究的小主題,根據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調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學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師根據本學期的研究重點,結合自己的教育問題,制定相應的研究計劃。計劃要目標明確,措施詳細,操作性強。課題組每位成員在一單元教學完成后,應作出單元小結,整理整個單元中的教學情況,并針對研究過程中的實際隨時做好調整工作。

3、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認真寫好教育教學日記,不斷總結得失,進行反思,及時上傳相關研究資料。

4、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每月需認真撰寫與研究內容相關的案例、教學反思,定期做好總結。

5、與其他學科、其他老師密切協作,定期做好學生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為后斷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6、課題組成員每人開一次公開課。

活動安排:

1、制定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計劃。(負責:xx)。

2、布置落實各課題組成員的研究目標和任務。(負責:xx)。

3、教研組討論制定子課題研究工作計劃。(負責:各教研組長)。

1、各課題組上交子課題組工作計劃,新課題組上交開題報告及計劃。(負責:xx)。

2、課題組活動,進行理論學習與研究,落實開設研究課人選,討論擬定課堂教學反饋內容。(負責:課題組長)。

1、開展課題組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2、上交一篇教學設計。(負責:xx)。

3、學生作業(yè)情況調查。(負責:xx)。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與研究,布置下階段主要研究任務。(負責:xx)。

2、開設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3、組織課堂教學反饋。(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負責:課題組長)。

2、課題組成員上交課題研究論文和總結。(負責:xx)。

3、課題組進行階段工作總結,獎勵教科研積極分子。(負責:xx)。

課程研究方案篇九

根據省、市、區(qū)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方案部署安排,為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切實解決存在問題,區(qū)委組織部部務會議成員將集中開展調研活動,現制定如下調研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此次調研重點圍繞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貫徹省、市、區(qū)有關決策部署,圍繞查找出的突出問題、短板問題和干部群眾反映的問題,部務會成員結合自己分管的工作確定調研課題,在主題教育期間深入開展專題調研,提交一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確?!辈煌跣摹⒗斡浭姑爸黝}教育取得扎實成效。

二、調研安排。

(一)調研時間。

20xx年9月至11月。

調研工作要充分體現務實作風,堅持走群眾路線,確保調研工作取得實效。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進行:。

1.蹲點調研,深入了解情況。各部務會成員圍繞組織部門如何進一步提高選人用人質量,組織工作如何更好地讓群眾滿意,基層黨建工作如何更深入、更細致開展等課題深入到全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及村、社區(qū)開展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相關資料、發(fā)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干部群眾意見建議。

2.個別談話,充分交流思想。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黨員干部、群眾,通過與基層黨代表、村(社區(qū))“兩委”班子成員、企業(yè)負責人等面對面的交流、心對心的溝通,真實了解黨員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調研前要要擬定好談話提綱、設定好談話范圍、充分做好談話準備。

3.書面調查,收集相關資料。根據課題需要,可將實地調研與書面調查相結合,設計調查提綱,收集相關資料。

三、調研要求。

(一)著力突出調研重點。領導班子成員要立足實際,確定調研主題,制定調研計劃。圍繞解決本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干部建設工作中存在的緊迫問題和抓緊抓實黨的建設工作等進行調研,真正把情況摸清楚、找到癥結所在,提出破解難題、改進工作的措施方法。

(二)切實改進調研作風。調研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guī)定,堅決杜絕形式主義,調研成員務必要深入基層一線,到群眾中去,把存在的問題摸清楚、搞明白,真正拿出解決問題的舉措,堅決杜絕“扎堆式”“作秀式”調研,使調研過程稱為密切同群眾關系的過程,成為推動建設專業(yè)化組工干部隊伍,提升組織工作質量的過程。

(三)精心撰寫調研報告。調研結束后,部務會成員要對認真梳理整個調研過程,對調研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和綜合研判,以詳實的數據為佐證,撰寫調研報告,調研報告要求層次分明、語言精練、思考深入,對存在的問題簡明扼要抓住重點,分析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改進措施,同時強化調研成果運用,為進一步推動今后工作提供有力參考。

課程研究方案篇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版)提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溫儒敏教授也曾說過:“語文課改,讀書為本”。統(tǒng)編教材“倡導大量閱讀,加強課內外溝通”,編排體系中進一步明確了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快樂讀書吧”為載體,12冊教材12個點,文體閱讀序列清晰,充分滲透了分級閱讀理念,不僅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還將書目的推薦和讀書的方法滲透其中,對課外閱讀進行了系統(tǒng)的指導。本課題將著力于研究不同年段“快樂讀書吧”的課堂教學策略的指導,在遵循學生主體的基礎上,精準定位學習要素,精心設計導讀活動,找到學生與文本的融合點,扎實推進整本書閱讀,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發(fā)展言語能力,實現生命成長。

“快樂讀書吧”是統(tǒng)編教材用心設置的一個全新的欄目,其傳遞出的語文學習重要價值信號及教育的深遠目標就是讓學生愛上閱讀,大量閱讀是學好語文的最根本方式,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課堂,指導學生通過“快樂讀書吧”的學習將閱讀的外延擴展,進而進行整本書的閱讀?!翱鞓纷x書吧”的教學和“整本書閱讀”的指導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研究領域,目前老師們有所涉獵,不過仍呈碎片化的狀態(tài),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對整個教材的體系的課程化的建構也未成體系。

我們將深入研究本課題,旨在通過系統(tǒng)化解構統(tǒng)編教材,設計涵蓋所有“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導讀課、推進課和讀后交流課,探索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實施路徑和評價方法,形成體系化的整本書閱讀推進課程,促進校園讀書活動的開展,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本課題致力于研究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小學階段12冊教材的“快樂讀書吧”課堂教學導讀策略,以及“和大人一起讀”閱讀技法指導,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融合與遷移,推進整本書閱讀,做到“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根據教材中“快樂讀書吧”在不同學段的設置的主題和特點及課題研究成員的實際情況,分學段進行有針對性、有主題的研究。研究重點是落實語文要素,引導兒童從豐富的語言材料中獲得語言積累,從優(yōu)質的閱讀材料中得到精神的滋養(yǎng),形成良好的整本書閱讀習慣和能力。難點在于既能讓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又能習得好的讀書方法,并自然地實現閱讀方法的遷移,促進整本書的有效閱讀,在有計劃的、系統(tǒng)的、逐層推進的訓練體系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從教材的編排來看,低段的推薦書目以趣味性為原則,推薦簡單有趣的小童謠、小故事、兒歌、童話等兒童文學內容。三年級開始增加推薦書目的篇幅和字數,以篇幅較長的匯編類作品為主:童話、寓言、科普、民間故事、古典小說等,還包括口頭文學和作者文學的類型。到六年級則安排了包括成長、教育小說和漫游歷險為主題的世界中長篇名著的閱讀。從閱讀淺顯易懂的童話、寓言、故事到篇幅較長的敘事性作品,“快樂讀書吧”的`編排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要求和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快樂讀書吧”主要由對推薦必讀書目的介紹和以小貼士形式呈現的閱讀指導這兩部分構成,中高年段設置了“你讀過嗎”“相信你能讀更多”等欄目,既有指導性又有激勵性,旨在以一本書的重點指導帶出多本書的拓展聯讀,形成群文閱讀的模式。低段重在對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指導,也有簡單閱讀方法的訓練,中高年級則通過更為詳細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敘事性作品和科普作品,形成閱讀能力的螺旋上升與遞進,從而實現與初中的“名著導讀”順利接軌。

基于對“快樂讀書吧”教學價值的解讀,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一、做好三個閱讀階段的整體規(guī)劃。

1.導讀階段:喚醒情緒,引發(fā)閱讀的期待。借助封面、目錄、插圖等內容,通過猜想、補充、評價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由點帶面,引領學生讀整本書。

2.推進階段:組織活動,促進閱讀的展開。通過做閱讀記錄、讀書筆記、討論會等形式為載體,關注學生的閱讀進展,了解閱讀效果,幫助學生解決難題,在班級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勵更多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

3.交流階段:互動分享,交流閱讀的收獲。同坐話題探討、演繹故事、讀書筆記、主題手抄報、思維導圖等方式,交流閱讀心得,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二、精心設計“主題讀書單”,實行全面推介。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設計自己的“主題讀書單”,制訂閱讀計劃。

三、上好每節(jié)閱讀指導課,讓學生扎實有效地習得閱讀方法。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通過集體備課、自主設計、磨課研課等形式,上好每節(jié)導讀課、推進課、交流課,在交流探討中提升自己的閱讀指導能力,實現自我生長。

四、由扶到放,全面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及言語能力?!翱鞓纷x書吧”重在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目的是通過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實現良好的閱讀活動的開展,幫助孩子實現書籍的選擇、閱讀和反應。切忌將這一過程變得過于復雜,加重學生心理及身體的負擔。因此,要處理好“放”與“導”的關系,處理好文學閱讀與語文閱讀的關系,處理好規(guī)定閱讀與自主閱讀的關系,處理好興趣與方法的關系,做好好課時設計,讓在學生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愛上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內化語文素養(yǎng),提升言語能力。

“快樂讀書吧”是實現大量閱讀,加強課內外溝通的一個重要載體,是實現教師對學生閱讀行為引領的有效資源和抓手。教師要有整本書閱讀的意識,要能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制訂有梯度的閱讀計劃,并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實時關注學生的閱讀進度,通過高質量的導讀課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依托教材提供的推薦書目,恰當使用教材提示的閱讀方法,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導讀活動中扎實有效地習得閱讀方法,為學生自覺、主動閱讀課外書打下基礎。

在進行“快樂讀書吧”導讀策略的研究過程中,課題成員要不斷鉆研教材,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上好每節(jié)導讀課,積極撰寫論文,參加閱讀課堂賽課,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提搞閱讀指導策略的能力。

(一)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性教學(effectiveteaching)是20世紀極上半葉時期很具代表性的一種教學思想與理論,它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它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是一套教學策略,它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對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情景做出及時的決策。

(二)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教育者的任務是,把知識轉化成一種適應正在發(fā)展著的形式,以表征系統(tǒng)發(fā)展順序,作為教學設計的模式,讓學生發(fā)現學習。所謂發(fā)現,當然不只限于發(fā)現人類未知曉的事物的行動,還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三)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

巴班斯基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最優(yōu)化統(tǒng)一起來。教學過程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五個基本成分,要使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必須選擇每個過程的最優(yōu)化方案,發(fā)揮整個教學系統(tǒng)的最大可能性。

(四)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一種認知理論,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核心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它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認為教師的教學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

a.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成立課題組,確定主要研究人員,制定課題組規(guī)章制度,進行人員分工。

(2)查詢一系列有關“快樂讀書吧”的理論文章和案例,進行學習研究,加強理論指導。

(3)深入解讀統(tǒng)編教材“快樂讀書吧”的教學內容。

b.實施階段(20xx.1—20xx.3)。

(1)課題組成員制定具體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并在課題群內公開發(fā)布。

(2)定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如集體備課、研討、賽課等。

(3)定期發(fā)布各人的教學設計、公開課、論文、案例、教學反思等,接受指導和檢查。

(4)收集整理前期研究成果,進行階段總結,開展中期匯報,接受課題中期評估。

(5)對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進行學生閱讀成果展示、教學案例、論文、影像資料的收集整理。

c.總結階段(20xx.4—20xx.9)。

整理相關資料,進行理性分析,形成整本書閱讀課程化體系,進行全面推廣。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課題組總策劃協調,開題、中期、結題報告:

2.研究方案實施的常務工作、資料建設:

3.負責課題成果的整理與編寫:

4.撰寫設計、上課、課例、反思、總結、學術論文,搜集過程性材料:

課程研究方案篇十一

課程研究是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課程的研究,教師能夠對教育教學進行科學規(guī)劃,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我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課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價值。下面將結合個人經驗,從課程設計、教材使用、評價方法、現代技術和教學創(chuàng)新等方面探討課程研究心得體會。

課程設計是課程研究的核心。在我研究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一個好的課程設計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針對語文課程,我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能力水平,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式閱讀課程,讓學生通過課堂的互動、小組合作等方式,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課文閱讀能力,還能培養(yǎng)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材使用也是課程研究的重要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工具,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在我的實踐中,我特別注重教材導入的方式和教材的補充拓展。通過引入外部資源,比如媒體資料、實例分析等,我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我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材的使用方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評價方法是課程研究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我們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課程。在我的實踐中,除了常規(guī)的測試和考試評價外,我也采用了項目作業(yè)、小組討論、實踐體驗等多種評價方式,以綜合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壓力,還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現代技術在課程研究中的應用也對教育教學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利用現代技術,我們能夠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在我的研究中,我運用電子課件、在線學習平臺等多種技術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通過多媒體展示、互動游戲等方式進行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加了課堂的活躍度和互動性。

教學創(chuàng)新是課程研究的終極目標。我們在研究課程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例如,在我的實踐中,我開展了項目化學習、問題解決學習等多種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課程研究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課程研究,我們能夠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實踐中,我們應該注重課程設計、教材使用、評價方法、現代技術和教學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研究,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相信在今后的課程研究中,我們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成長貢獻力量。

課程研究方案篇十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而區(qū)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家長對幼兒的培養(yǎng)存在“重知識、輕情感技能”的現象,這也直接影響到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不容忽視。為還給幼兒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我們將以此課題研究為契機、以區(qū)域活動為載體、以幼兒園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適合農村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有效開展的途徑與策略,探索區(qū)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師介入指導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內容。

通過區(qū)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qū)域中自主與材料、環(huán)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yǎng)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chuàng)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qū)域活動的能力;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fā)展。

區(qū)域活動(area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qū)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當時美國正流行“開放教育”,對國內的'影響比較大?!皡^(qū)域活動”在英文中有多種名稱,例如,游戲區(qū)(phayingarea)、學習區(qū)(leamingarea)或興趣小組等?;顒訁^(qū)意味著選擇的可能性,意味著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睆膭㈧偷倪@一觀點,可以看出區(qū)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qū)域活動是具有幼兒特點的,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合適的活動場地,多元化的活動材料、情境化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活動。

有效性:是指能夠實現預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這里是指區(qū)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組織方式的有效性、實施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等。

區(qū)域活動有效性:是指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有效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投放具有層次性、漸進性、差異性的有效區(qū)域活動材料,并給予幼兒有效的啟發(fā)式指導,讓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與材料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獲得新知識,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幼兒探究、交往、動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fā)展。

(1)由于班額過大、空間范圍小,開展活動區(qū)活動存在擁擠、凌亂的情況。

(2)活動區(qū)設置缺乏科學性。

(3)活動區(qū)材料的投放缺乏適宜性、動態(tài)性和層次性。

(4)教師的指導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區(qū)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而活動區(qū)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

皮亞杰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fā)展的角度考察兒童游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游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游戲的情感發(fā)展價值。這些理論對我研究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有效性開展有很大啟發(fā)。

該理論強調人有多種智能,對每個人而言,這些智能表現各不相同,有些呈強勢智能,有些呈弱勢智能。這就表現為不同的個體在某些領域的發(fā)展上可能擁有優(yōu)勢,相反,在另一些領域的發(fā)展上可能顯現相對的弱勢,因此教育應該給予兒童充分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強勢智能。活動區(qū)活動的宗旨就是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既能讓幼兒充分滿足自己興趣、展示強項,又能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和其它能力。

1、文獻研究法:以新《綱要》理論知識為指導,繼續(xù)學習新課程改革精神。廣泛吸納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成果,結合本幼兒園的實際開展課題研究,在確定課題、分析研究成果時使用此方法。

2、觀察法:在課題研究的起始階段、實施的過程中,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對幼兒的區(qū)域活動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考察、記錄、分析,獲得事實材料,以取得對幼兒發(fā)展的了解和認識。

3、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摸索出經驗和規(guī)律的東西。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記錄,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

1、通過區(qū)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qū)域中自主與材料、環(huán)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yǎng)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chuàng)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2、通過區(qū)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qū)域活動的能力。

3、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fā)展。

(1)區(qū)域墻飾創(chuàng)設及區(qū)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有效性指導策略;

(3)區(qū)域活動的有效性評價策略。

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區(qū)域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運用《綱要》精神及游戲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方案,豐富區(qū)域活動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材料,挖掘區(qū)域活動的教育價值,探索區(qū)域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發(fā)展情況不斷調整區(qū)域活動的目標、內容、材料、指導策略,并邀請有關的專家、同行進行指導論證。

開發(fā)區(qū)中心幼兒園小、中、大班。

準備階段(**年4月--**年5月)。

(2)成立課題組,并明確個人分工。

(3)進行相關文獻的閱讀研究。

實施階段(**年6月--**年6月)。

(1)對區(qū)域活動的現狀進行剖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2)召開教師會議讓全體教師了解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3)專題講座,以理論引領實踐。

(4)骨干教師區(qū)域活動觀摩研討,及時反思、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5)撰寫階段性總結及論文,完成各課題研究任務。

總結階段(**年7月--**年9月)。

(1)區(qū)域現場展示活動。

(2)論文的撰寫及匯編。

(3)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工作報告、組織專家鑒定。

(1)課題組主持人歐燕欽和蔡榕芳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教育理論水平,歐燕欽是市骨干教師,蔡榕芳是縣級優(yōu)秀青年教師、并在20xx年參加“福建省第六期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她們撰寫論文在各級刊物發(fā)表。

(2)課題組的核心成員是本中心幼兒園教學一線的骨干教師、優(yōu)秀青年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基礎,其中本科以上學歷3人,縣級優(yōu)秀青年教師1人,她們責任心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撰寫的論文曾有多人次獲得縣級一、二等獎,具有較強的課題研究能力。

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做到統(tǒng)一認識,分工明確,目標一致,準備充分。

組長:歐燕欽蔡榕芳。

組員:陳惠欽吳晉梅林麗香陳靜靜陳美燕鄭貞。

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組教研活動,及時總結階段經驗;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議,討論交流實驗成果,部署課題研究,鞏固和推廣研究成果;幼兒每周區(qū)域活動時間充足,教學與科研同步進行。

學校核撥專用款項用于該課題的研究、實施。

1、關于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有效開展的調查與分析。

2、區(qū)域活動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的論文匯編。

3、各區(qū)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區(qū)域活動現場展示。

課程研究方案篇十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游戲伴著兒童發(fā)展,兒童在游戲中成長。課間游戲是幼兒園自主性游戲之一,由于課間游戲在活動內容、地點、對象的選擇上完全由幼兒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們可充分展示自我,課間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主動開展各種游戲的環(huán)境,孩子們可以輕松的進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兒的喜歡。課間游戲也是教師了解孩子發(fā)展、增進師生感情、實施教育的良好契機。

但是事實上,當前幼兒園往往只把課間游戲看成是一日活動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容易被忽視。幼兒園課間游戲內容較少、形式單一,且缺乏較強的整合性、系統(tǒng)性。教師對課間游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特別是對于小班課間游戲,一些老師認為,讓孩子們好好玩一下,自己輕松一下,或者做一些準備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現了“放羊式”的現象,而且課間游戲時間得不到保證,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針對本園小班課間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我計劃開展“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探尋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

二、課題的界定:

(一)課間游戲。

是指:在教學活動之間或教學活動與集體游戲之間開展的游戲活動。

(二)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

是指:通過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組織與實施,研究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材料及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

三、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教師小班課間游戲意識不足的問題。

2.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較少的問題。

3.小班課間游戲的材料貧瘠的問題。

4.小班課間游戲的指導策略較單一的問題。

四、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游戲環(huán)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二)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游戲理論。

皮亞杰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fā)展的角度考察兒童游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游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游戲的情感發(fā)展價值。這些理論對我研究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有很大啟發(fā)。

(三)學前游戲論。

《學前游戲論》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它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詳盡闡述了幼兒園游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在幼兒園設計、組織與實施游戲活動的策略和方法。這本著作對于我選擇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方面有很大幫助。

1.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不斷進行總結、反思、調整、修正方案、調整目標,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獻資料法:學習幼兒教育學、心理學及游戲理論知識,了解有關幼兒課間游戲的專業(yè)知識,并分析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現狀與動態(tài),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3.個案研究法:對幼兒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表現出的典型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并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

4.經驗總結法:對教育實踐工作及時的回顧、反思、總結、調整工作思路。

六、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內容:

(一)理論假設:

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同時,幼兒與教師都能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獲得情感、態(tài)度、知識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并對小班課間游戲的發(fā)展也有推動作用。

(二)研究目標:

1.培養(yǎng)小班幼兒對課間游戲的興趣,開發(fā)多種潛能,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fā)展。

2.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

3.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三)研究內容與重點:

1.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

2.提供適宜的小班課間游戲材料。

3.挖掘課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小班課間游戲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運用《綱要》精神及游戲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方案,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提供適宜的小班課間游戲材料,挖掘課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根據幼兒的發(fā)展情況調整課間游戲的目標、內容、材料、指導策略,并邀請有關的專家、同行進行指導論證。

(一)落實課題研究工作,規(guī)范課題管理。

在園長的引領下,由我全面負責整個課題的研究工作。同時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設立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研究體會、方案設計等專題內容。

2.每學期至少開展針對兩名幼兒的“個案跟蹤研究”。

4.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有關課題研究的論文。

5.圍繞課題研究進行至少一次公開展示研究活動。

(二)開展理論學習,轉變教育理念。

時,在專業(yè)雜志中,了解有關幼兒課間游戲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借鑒、研究有效的指導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適的教育行為來幫助小班幼兒開展課間游戲,促進小班幼兒的發(fā)展。同時,邀請青年教師培訓班指導老師與同組學員觀摩與指導,在與專家、同行“面對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課題研究內涵,了解小班課間游戲的基本知識。

(三)遵循科學原則,加強實踐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我將主要遵循多樣性、興趣性、發(fā)展性等多項原則,培養(yǎng)小班幼兒對課間游戲的興趣,開發(fā)多種潛能,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fā)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創(chuàng)建一個能與幼兒、家長、同行積極互動的網絡平臺,形成一個豐富的小班幼兒課間游戲資源庫,包括文本資料、照片資料、視頻資料等。同時平臺中也將開辟專欄將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困惑與大家分享、探討。

趙樓幼兒園小班幼兒。

(一)前期準備階段。

1.課題立項準備: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與分析,初步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2.制定課題工作計劃,確立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3.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體實施階段。

2.開展課題觀摩活動。

3.做好個案資料和游戲集等課題研究資料的積累、整理工作。

(三)總結結題階段。

1.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2.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現代化的辦公設備,保證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動態(tài)。幼兒園訂閱、購買了相關的書籍與刊物,為我查閱文獻資料提供了物質保障。

十一、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個案、隨筆、研究論文等課題研究資料。

3.小班課間游戲集。

課程研究方案篇十四

過去的學習過程往往只是老師們傳授知識、學生們應對考試的反復輪回,而在現代高等教育領域里,研究課程成為了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對于學生們而言,僅僅將自己投入到課程研究中,可能并不足以獲得完美的學習體驗。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分享自己收獲到的經驗與感悟,希望對讀者的學習生活有所啟發(fā)。

【第一段:擁抱感性】。

傳統(tǒng)教育往往通過課本知識、理論工具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研究課程則要求學生們去探索、理解并表達他們自身的想法。在這樣的過程中,感性思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用作者自己的話,他開始“將自己的感受帶到這些學科中來,不再僅僅是看待這些學科屬于什么領域”。在進行研究、討論、寫作時,靈感和個人感受往往能帶來更深刻的發(fā)現和洞見。應該說,這種感性經驗的使用,可以讓人們從某種程度上獲得突破性的認知體驗。

【第二段:對話與交流】。

研究課程的價值并不單單表現在個人成長上,與他人建立交流與對話也有相當的價值。在作者的體驗中,他依靠與他人學習交流,發(fā)現到了一種更深層次的討論效果。同時,他也認為這種方式可以帶來更準確、更清晰的思考過程。學生們可以通過研究課程的現代方法,更好地理會自己放置在其它研究者中間的形象,進而在這個團體中不斷打磨自己的觀念。對于那些尋求職業(yè)認同的學生們而言,這種加強互動的學習體驗和對話是格外必要的。

【第三段:開放學習空間】。

研究課程的一個特點是,通常會給學生們一個相對寬松的自由空間,以便讓他們在自己的細胞組織中進行學習探索。在這樣的空間里,學生們可以自主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發(fā)掘自己獨有的學習機遇。正如作者感受到的一樣,這種“開始積極學習而不只是成為機器”的方式,開辟了學習的新緯度。同時,我們也可以意識到,這種學習方式并不屬于現代教育領域,而是源于人類對于學習的本質需求。

【第四段:抵制先入為主的思考方式】。

研究課程要求學生們針對自身所學的主題進行積極探究,而這可能會讓人們面對到他們以前認知模式的挑戰(zhàn)。在作者的經驗中,他發(fā)現到研究課程中跨學科、跨領域的涉獵有助于他對于世界的思考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這也激勵他繼續(xù)去接受各種逆向思維方法。同時,作者也通過這種方式悟出,對于自己的明確選擇僅僅只是探究領域中的一個問題,然而這種選擇其實內表現出對于個人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拓展。在今天這個鼓吹一己之見的社會環(huán)境中,更大范圍的思維方法是所有人都必須要思考的一件事情。

【尾聲:探究未來與自身責任】。

在該路程的末尾,作者認為,對于該領域的進一步探究,以及對于自身――未來工作與生活存在的責任意識的審視將是關鍵的。通過這種方式的積極探究以及對于自身價值的深刻思考,我們或許可以拓展更廣闊、更現實的思維世界。在現代的工作領域里,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處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課程可以帶來這些關鍵因素,因而我們要以這種方式開創(chuàng)我們的未來。

課程研究方案篇十五

技術發(fā)展、全球化和商品化的發(fā)展過程意味著可獲取的信息的急速增長、“可知”世界在空間上的縮小、新型消費型社群的細分以及我們所共享的文化世界的飛速發(fā)展。這個系統(tǒng)可能預示著一個商品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公共服務的傳統(tǒng)價值觀正在被漸漸破壞。我們真實地生活在自身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不懈追求經濟與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卻越來越迷失于自己精神家園的取向。對社會造成最大損害的并不是那些沒有學識的人,而是那些充滿學識但欠缺道德的人.這就是“有學識的無知”。如今設計作為一種與生活本身息息相關的人類活動,已不是一門科學也不應該是,它包含了科技、經濟、文化、社會規(guī)范、及各類情感的融合.已經影響到現代文明的方方面面。在這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閱讀、觀察、學習這些各類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界別的專業(yè)中尋求合作和溝通,對設計倫理道德方面更提出了要求。在日益缺乏控制和反省的今天,面對物質欲望的誘惑與干擾,如何挽救設計思辨的危機?建立一種誠實守信、關愛生命的共同精神的價值體現,并予以維持,我們責無旁貸。

設計倫理是一種基于設計工作、專業(yè)意識、職業(yè)技能等之上的職業(yè)道德要求,它通過理性來調節(jié)設計中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思考和總結,塑造整個社會共同遵從的設計道德觀念,指導和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方式,建立優(yōu)良的思想品格即人的自然行為與精神生命凝合成一個整體,它主要體現于以下幾個層次:

首先是人與人,人的心理現象不能被編碼、量化.良心到底值多少錢?設計者的道德價值何在?關鍵在于修身立品.建立信任品性。論語日:“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言忠信,行篤敬。”信任品性自心中出發(fā),是命令不來。就等于寧靜:我們不該以為逃避吵鬧就能得到寧靜,真正的寧靜是來自內心深處.由心中創(chuàng)造。由此發(fā)展起來的設計經濟活動必須滿足:為人們服務、滿足人們需求、改善生活要求、提高人們文化水平。這是一種倫理職能,亦是一種社會責任。

其次是人與物,人要設計一個物件的時候,其最初出發(fā)點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了刻服“痛苦”,“痛苦”是我們設計的前言,解決“痛苦”的方式就是將自身(包括身體構造、身體屬性、人類感情)以各種方式投射于物件之中,即所講的“設計”,由此建造出一個“合成”的世界,并期望它服從于人們.對人們負起責任。然而,被設計出來的人與物的關系卻是雙向的.我們每天與不同物件接觸的經驗中,物件將你心目中的東西轉化出來.反映了你的內心和感覺,正如丘吉爾曾說:“當你與物件發(fā)生感情的時候,物件同時正在改變著你”。從所謂的“不朽的芯片”的發(fā)展報告中我們可以體會:科學家們致力于設計的一種電腦芯片.將它植入人的眼睛之后就能記錄下人一生的活動。據這些科學家介紹,這種芯片可以提供一部人從出生到死亡整個過程的視頻13記。這一未來色彩濃厚的幻想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那就是它絲毫沒有考慮到倫理道德的問題。這一技術的發(fā)展除了“娛樂”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社會”作用?科學家們所持的樂觀態(tài)度完全沒有考慮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只有集合知識、勇氣、熱誠、真誠、學習和超越的態(tài)度.才能創(chuàng)造出愉快、成功的經驗。

再者是人與自然,人類歷經數千年發(fā)展創(chuàng)立了現代文明,依然在不斷尋求突破尋找大自然運行的法則,試圖建立一個理想、完美的世界,在這個認知的過程里,我們該怎么去生活?設計師該建造怎樣的世界?設計師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設計師通過融和各層次的關系.最終實現設計“以人為本”,創(chuàng)造令人愉快、滿意的生活經驗,提升生活素質。我們回顧歷史,反省現今,放眼將來,眺望過去也是對未來的預測,人們在現在與過去的循環(huán)中看到了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只有用學習的態(tài)度思考并運用生活中看似不能融合的矛盾,化危機為轉機,發(fā)展出屬于未來新創(chuàng)造的生機,這正是設計倫理所要建立的價值和態(tài)度。

設計倫理進一步完善了設計專業(yè)課程體系的架構及其知識的完整性,使設計師們正確認識到設計倫理對生活的重要意義,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不同時空對設計、生活進行自我的反省和討論,普遍能夠運用基本知識去分析、判斷社會中存在異議的現象.學會敢于表達個人鮮明的觀點和見解,并從倫理德性的角度,提出較為完整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設圖發(fā)掘新的理想生活的可能性.清晰明白到長成一名優(yōu)秀的設計師,不僅需要努力尋求“直覺思維”倉i意的啟發(fā),亦需要謹守職業(yè)操守和德性的價值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他們由直覺感性到理性判斷的遞進.最終能夠超越直覺思維到達理性思維的判斷和選擇,將該學的知識理論努力內化為個人修養(yǎng),其倫理觀、價值觀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對自身、對專業(yè)、對業(yè)界、對社會、對自然、對世界產生了新的認識和思辨.這種態(tài)度的轉變將影響彼此的行為成為負責任的行動!

設計倫理教育一定會在設計學科建設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與設計思維教育、設計方法教育、設計技能教育一樣,成為設計藝術學科中的一個穩(wěn)定組成部分。它將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講授,更將成為人們一種全新的、有意義的生活態(tài)度。更健康地看待自己、心懷祖國、關愛地球和人類。

論文關鍵詞:設計設計倫理設計教育道德價值。

論文摘要:設計倫理是一種基于設計工作、專業(yè)意識、職業(yè)技能等之上的職業(yè)道德要求,它通過理性來調節(jié)設計中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思考和總結,塑造整個社會共同遵從的設計道德觀念,指導和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方式,建立優(yōu)良的思想品格.即人的自然行為與精神生命凝合成一個整體。

參考文獻:

課程研究方案篇十六

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學習心理狀態(tài),進步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機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促進學生三種不同層次學習心理狀態(tài)是有極大幫助的。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探索、同等合作、解決題目相互啟發(fā)、共同進步,提高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生動活潑、潛力無窮、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活動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教學課堂中開展廣泛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誤區(qū),尋找對策,構建科學、公道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體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方法和途徑。

2、探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角色轉變,合作學習要協調師生、學生同伴之間關系,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從而為未來發(fā)展提供良好基點。

3、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研究內容。

(一)目前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qū)原因分析。

1、過于強調合作的形式。

2、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zhàn)性。

3、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yǎng)。

5、合作學習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

6、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二)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構建。

1、增強合作意識。

平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2、訓練合作技能。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

(三)選擇合作的時機。

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既發(fā)揚教學民主,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機會。合作中,人人參與、個個發(fā)言、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增加了課堂信息交流量,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

1、理性思辨:不斷思考合作學習的誤區(qū),從中摸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途徑。

2、調查法:了解當前我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情況。

3、問卷法:了解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需求,研究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真實所想、所需。

4、研討法:針對實驗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討、分析,不斷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實驗操作水平。

五、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9月)。

1、分析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2、廣泛收集資料。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10月至11月)。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實施研究。采取邊實踐邊思考,邊學習邊總結的方法,不斷完善課題研究的方案。

2、定期開展研究活動,研究倫理教育的內容、途徑、方法。

3、按照研究方案具體實施研究。

4、定期開展專題性的研究。

5、積累資料。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12月)。

1、分析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工作報告以及有關論文。

課程研究方案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大學學習中,學生需要接受各種各樣的課程,包括專業(yè)選修課、公共必修課等。這些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儲備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對不同課程的學習經驗進行總結和反思,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以便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學習不同課程時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專業(yè)選修課(250字)。

在學習專業(yè)選修課時,我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因為這些課程通常比較有深度和難度,涉及的知識也比較具體和實用。我學習這些課程的方法是,首先深入了解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同時,我也會多和同學交流,分享學習心得和經驗。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夠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方式。

第三段:公共必修課(250字)。

在學習公共必修課時,我遇到的挑戰(zhàn)是如何理解和消化抽象的概念和理論。這些課程通常比較廣泛和深入,內容涵蓋了社會、人類、自然等許多領域。因此,我學習這些課程的方法是注重抓住核心概念和關鍵點,然后通過舉例、對比等方式加深理解。此外,我也會多參加學術講座和輔導課,拓展自己的學習資源和途徑。

第四段:文化素養(yǎng)課(250字)。

文化素養(yǎng)課程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文化、藝術、歷史等方面的知識,還關注到人的美好思想和情感。在學習這些課程時,我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通過參觀博物館、藝術展覽、戲劇演出等方式感受和領略更多藝術和文化的魅力。此外,我也會多閱讀相關領域的書籍和文獻,加深對其內涵和意義的把握,從而更好地體現文化素養(yǎng)的精神內涵。

第五段:結論(250字)。

總的來說,不同的課程對我們的影響和啟示是不同的,但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是通用的。在學習中,我們需要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注重核心概念和關鍵點的理解,注重把握大局和關注細節(jié),注重學習資源和途徑的拓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識,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和優(yōu)勢,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共同發(fā)展。

課程研究方案篇十八

在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中,堅持軟件使用和設備使用和維護并重、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展開各知識點教學;堅持實用和最新的原則選擇教學內容.能夠體現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侯文亮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咸陽,712000刊名:華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類號:g712關鍵詞:辦公自動化教學考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91068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