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19:23:12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大全(17篇)
時間:2023-11-30 19:23:12     小編:薇兒

讀后感是在閱讀一本書或文章后對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進行總結和表達的一種文字形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讀內容,也是對作者思想和作品的評價和思考。讀后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思維訓練的方式,同時也是與他人分享讀書經驗、交流思想的一種途徑。讀完一本好書后,寫一篇讀后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領悟書中的人生智慧,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力量。讀后感還可以幫助我們培養(yǎng)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批判思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寫讀后感時要保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避免過多的情緒色彩和主觀偏見。推薦大家閱讀以下精選讀后感,希望能夠啟發(fā)大家更深入地思考自己與作品的共鳴和對話。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一

拜讀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我覺得這是一本給眾多人的思想久遠而深刻影響的一本好書,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本著作為我們任何年紀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糧,是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拜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朱永新老師說:“云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云曉世界的同時,也走了兒童世界?!蔽蚁嘈牛羞@樣一本好書,它會幫助我們走向成功,會激勵我們更加懂得我們教育人生的價值,認真閱讀,一定會使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孫老師的這一名著會激勵我們奮發(fā)向上,會在我們學習和工作中發(fā)揮巨大的精神力量。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讀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使我更加體會到了書的魅力。孫老師的這部著作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了我,帶著我在各個章節(jié)中去明白育人的哲理。當你孤寂、彷徨時,孫云曉老師的這本書絕不失為一劑良藥,讀上一兩節(jié)足以怡情。當你面對你的學生的頑皮、淘氣,對他們束手無策,感覺你獨處冰山雪嶺,你讀上兩個章節(jié),興許會使你感到暖暖春意。讀孫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會教你領略教育人生的真諦。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為了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我們要特別重視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可以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指導幫助家長,使家長向學校的教育觀念靠攏。

好習慣的養(yǎng)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為此,我們一方面告訴孩子,在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耐心和信心很重要,鼓勵孩子告別不良行為習慣,培養(yǎng)良好習慣;另一方面注重嚴格要求,強化訓練。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差,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yǎng)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yǎng)孩子認真寫字的習慣,每次安排寫字都要檢查孩子寫字的姿勢是否正確,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

孫老師用了七個章節(jié)精辟論述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這一主題。他以一個作家的細膩和敏銳,以一個文人的獨立思維,去深入地觀察相關的問題,去觀察教育過程中的各種現象。他的文章在科學理性的基礎上,極具文學性和人文性。他的這一著作對我們做教育工作者來說,有著反復細讀和品味的價值。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一書,第四章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系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范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蔽闹刑岬剑骸皳碛幸活w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里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小學教育的核心任務是以良好的教育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努力形成健康的人格。還有人說“生命的意義在于人能夠獲得精神的愉快,同時,生命的意義也在于人對社會的作用?!弊x孫云曉老師的著作正可以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愉快,把從中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從而去勾畫自己的教育人生。為自己所熱愛的教育這一神圣事業(yè)付出血汗并甘之如飴,我認為,那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二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fā)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制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三

為了完成一學期一篇的讀后感,更為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罱?,特地拜讀了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一書,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現已經讀完了六個章節(jié)。

我覺得這是一本給人思想影響深刻,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讀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同事,對待學生,對待自己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兒子長大。朱永新老師說:“云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云曉世界的同時,也走進了兒童世界?!?/p>

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么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yǎng)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yǎng)學生不亂扔紙的習慣,班主任老師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告訴他必須怎么做,否則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yǎng)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另外我們學生的寫字習慣,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許多養(yǎng)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范_文_先_生_網)這都是孫云曉老師的至理名言?!笆裁词墙逃慨斈惆涯闶苓^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說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云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么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wěn)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wěn)固的聯結?!睆倪@句話里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系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范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里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四

“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于習慣”。那就是說,倘若我們能看清并且改掉壞習慣,看清并且堅持好習慣,我們至少就能在人生路上得90分。關鍵在于看清自己。關鍵在于經常地“自我評估”。譬如一句西班牙諺語: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開始。譬如一句中國人都知道的話:吾日三省吾身?!叭耍黄惨晦?,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弊鲈鯓拥娜耍话賯€人會有一百種答案,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它可以影響人生的進程。

世間萬物無窮無盡,有正必有反,所以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作為一個人當然會有壞習慣,但是如果不能去掉他的壞習慣,那簡直一文不值。可是好習慣并非自然而成的,自然而成的常常是懶惰、生活無規(guī)律等等壞習慣。所以我們才要自我控制來培養(yǎng)好習慣,而且這樣的培養(yǎng)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勤奮是這條路的捷徑。蘇軾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可見毅力對于習慣來說有多么重要。

“小偷針,大偷金。”大家一定都聽過的。這句話就形象地反映了習慣的作用。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習慣,而一個有好習慣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若一個人有不好的、不良的習慣,那么他一定會失敗。縱觀歷史,失敗的人無一不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而失足的。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人來說,蟻穴就是壞習慣、不良習慣。提前提防“蟻穴”,壓住不良習慣的苗頭,也不失為一種改變習慣的好方法。

在生命的途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有些人會在困難中迷失方向,而那些具有良好的習慣的人,往往會在困難中學會東西。這就是習慣,可是總而言之習慣真的是一個很廣義的東西,我坐在習慣的肩上,用一雙好奇的眼睛去預見大千世界。我一個人站在路口,等候著什么;身邊的一片樹葉落在長椅上,你也在等些什么嗎?口袋里也只剩下一個硬幣,就給我一份夕陽吧。格外得艷。我會發(fā)現,每一天的'習慣中,會隱蔽著所有的不相似。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五

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認為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從幼年期就應當通過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開始的習慣。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1978年,諾貝爾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學到了你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fā)蒼蒼的學者回答:“是在幼兒園?!薄霸谟變簣@學到了些什么?”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說明習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應該從小開始。

習慣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說教,而在于長期、反復的訓練,訓練是形成良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訓練可以使機體與環(huán)境之間形成穩(wěn)固的條件反射,這種穩(wěn)固的條件反射只有經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wěn)定的動力定型。人的這種生理機制決定了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

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學習時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種不好的習慣。但是有一位媽媽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種區(qū)別強化的一個技術,對孩子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能夠學習好。你1個小時站起來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讓我看到你1個小時只站5回?孩子知道媽媽注意他了,就說: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業(yè),果然只站起來了5回。媽媽說:喲,我兒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進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說: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業(yè)時就不站起來了。這位媽媽還會用別的很多技術來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例如,孩子特喜歡六點半看動畫片,就給他約定:今天你做作業(yè)時站起來在3次以內,你就可以看動畫片,超過3次,動畫片不能看。這就是說,達不到某個標準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懲罰,這個懲罰一定要剝奪他最喜歡的事情,這個時候不能心疼孩子,這沒關系。但是他達到這個標準之后,你就得獎勵他最喜歡的事情。孩子通過這樣的調整,慢慢地就習慣了,這位媽媽的經驗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fā):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

烏申斯基還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chuàng)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彼囊馑季褪牵耗闳绻B(yǎng)成了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養(yǎng)成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所以我們要重視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六

通過讀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由此也讓我想起網上看到的一則短評:據說,上萬日本人離開體育場,地上不會留下一片紙片等垃圾。就這一個好的衛(wèi)生習慣、一點“小事”,讓人們驚呼:日本人太可怕了,日本人沒有理由不成功。

小事決定成功,如若家長和老師還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視孩子智育的發(fā)展,想必要培養(yǎng)一個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難事!因為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人、成功的基礎。

養(yǎng)成教育怎樣抓?懷仁一中的領導認為,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所謂“大處”,就是一切從培養(yǎng)合格的學生構想,而“小處”則是從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我也極為認同,特別是細讀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一真理!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為家長和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

教育無小節(jié)。在學生活動的世界里,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為是細枝末節(jié)就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jié)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教育的方法種種,在這本書中可謂包羅萬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訓練法、言教法、實踐鍛煉法、指導自我教育法、疏導法等等。

至于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作為重點看了好多遍,特別是班上也有學習磨蹭的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孩子,寫作業(yè)馬馬虎虎的學生也不少,文中提到的妙招有種一開學就想在我的學生身上試試的沖動,是呀,讀書真好,即學即用,如獲至寶,相信我會將這本書長伴左右,因為書中的理論需要與我的實踐相磨合,因為書中的方法需要借鑒并因生而宜作改動,因為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因為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終身受益??!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七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是一本好書。作者孫云曉教授在本書中闡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等系列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間處處閃爍著一個教育專家獨到的教育智慧。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他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而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最佳選擇,應當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而小學是一個人養(yǎng)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價值。

讀了這本書,不但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讀后還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認真閱讀,它會幫助我們走向成功,會激勵我們更加懂得我們教育人生的價值,使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書中并不是一味的說教,既有必要的理論,又列舉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孫云曉老師給我們培養(yǎng)習慣的諸多建議,如:“一分鐘贊美法”“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原則”“計劃周密有條理的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尊重的規(guī)律”等等這些措施科學合理,又簡單易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習慣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特別對現在的小學生影響更大。可是我們都發(fā)現,學生的不良習慣隨處可見,不做作業(yè),隨地吐痰,對人沒禮貌,打架罵人等。這些壞習慣的養(yǎng)成已經對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為學校老師們的責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即如書中所說包括做人的習慣,做事的習慣。

孫老師也曾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如果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我不斷反思”。愿我們將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來,當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的確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幸福。

我想: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教師,必須學好這些理念,并能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適時的滲透一點,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契機,給予有效的引導。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八

為了完成一學期一篇的讀后感,更為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最近,特地拜讀了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一書,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現已經讀完了六個章節(jié)。

我覺得這是一本給人思想影響深刻,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讀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同事,對待學生,對待自己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兒子長大。朱永新老師說:“云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云曉世界的同時,也走進了兒童世界?!?/p>

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么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yǎng)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yǎng)學生不亂扔紙的習慣,班主任老師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告訴他必須怎么做,否則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yǎng)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另外我們學生的寫字習慣,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霸S多養(yǎng)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這都是孫云曉老師的至理名言?!笆裁词墙逃慨斈惆涯闶苓^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說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云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么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wěn)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wěn)固的聯結?!睆倪@句話里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系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范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里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九

寒假時,我讀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被書中細致入微的教育經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所感動,也著實讓我感到身為教師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如果我們的學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階段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考,用心靈去感受,那么他們一定能夠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書中寫到“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型的行為。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地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新性,具有自動化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能促人進步,誘人發(fā)展,然而良好習慣的形成卻要經歷一個相當漫長、艱難地過程。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深思其中所強調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對整個社會運行包括對教育領域的“教書”“育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教育工作與產品制造截然不同,產品壞了可以報廢,而對人的教育和培養(yǎng)如果失敗了,損失的將是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教育無小事。任何一名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把“教書”和“育人”工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精做細,落到實處。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我認為要尊重兒童的權利和參與性,要重視過程的循序漸進性,還要堅持過程的長期性。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有一個感受:在兒童的習慣養(yǎng)成過程當中,有一個危險存在,那就是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兒童的過程。大家千萬千萬注意這一條。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習慣,大人在定規(guī)范,強迫孩子去做、去執(zhí)行,這就很可怕。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是主人,我們就是要發(fā)揮他們的主人作用。習慣養(yǎng)成的最高機制,是形成學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強制。這一點特別重要。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應該是要讓孩子們覺得:這是我盼望的,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習慣,這對我的幫助很大,對我的發(fā)展很有用,好習慣多了,我才是一個好學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這才是積極的,而不是強迫。

從教學方面來看,教師應把教學過程中的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嚴謹細致。在備課中注意細節(jié),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師生互動時間、問題設計、板書設計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否則,可能導致一堂課的失敗。上課過程要注意細節(jié),學生的一舉一動、課堂反饋都要仔細觀察,適時調整課堂過程,以取得最好的課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業(yè)要注意細節(jié),不能一味地貪多。要精批細改,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精講多練。作業(yè)反映出的學生學習情況,要引起足夠重視,并制定對策,及時解決。

從育人方面來看,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yōu)雅的風度和修養(yǎng),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言傳不如身教”。央視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表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媽媽還給姥姥打洗腳水,自己也搖搖晃晃地給媽媽打來洗腳水。許多問題不用說教。老師在學生面前灰塵滿面,摳鼻孔,掏耳朵,搔頭皮,隨意亂扔垃圾等,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坝H其師”則“信其道”,教師如果“不拘小節(jié)”,不能成為學生的行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難以在同學心目中立起來,學生帶著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則不易養(yǎng)成。在注重言傳身教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細節(jié)。學生的一言一行,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和眼神,都是復雜內可能及時制止一場糾紛,會避免一次可能的傷害事故,會阻止一次因年幼無知而誤入歧途的人生悲劇。

習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例:剛入學時就要求學生書寫認真,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的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學生做作業(yè)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進行鼓勵。不要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逐漸又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考習慣。不要一遇難題就溜之大吉。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是在循序漸進中形成的。當然,學生良好的習慣,不僅僅是包括學習習慣,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習慣,都是這樣,慢慢培養(yǎng)。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能一蹴而就,師生都應作長遠打算。須允許學生習慣形成有個過程;須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圖快。師生密切配合,教師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學生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這樣必有成效。

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正所謂習慣成自然,歷練成習,不僅是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必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不可缺少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yǎng)成習慣。”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yǎng)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十

在學校掀起閱讀高潮的時候,我很有幸讀了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這本書,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教育經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身為人母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真是任重而道遠啊。這本書主要通過列舉一些事例來講述養(yǎng)成教育,整本書共分8個章節(jié)分別從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養(yǎng)成教育內容、途徑、方法及學生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和思維習慣的培訓來闡述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去實踐養(yǎng)成教育。讀完這本書感到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個老師去讀的書,更讓我深深地感到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要從小培養(yǎng),并且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句話一方面說明培養(yǎng)學習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是我們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它影響著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關系著他們一生。

對于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人們有很多真知灼見: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等等。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成功的重要性。正如這本書封面上這句話“首先我們養(yǎng)成了習慣,隨后習慣養(yǎng)出了我們!”是呀,回想自己的人生經歷,的確是這樣的。我有時經常會這樣說:“如果我從小把字寫好,今天就不回怕寫不好字了;如果我從小就養(yǎng)成認真的習慣,今天在工作中就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差錯了;如果我……?!敝T如此類的話很多,說這樣話的人也很多,為什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坎坷、挫折,有那么多讓人失意的事情呢?其實仔細想想也就是因為我們身上有很多要改掉的壞毛病、壞習慣,如果我們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那么今天我們肯定不會再有這么多讓我們感到失意的事情了,今天的我們也將都會是優(yōu)秀的,我們的國家也將更加繁榮富強、更加美好。

讀過這本書后,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人受益終身!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堅持不懈地、有條不紊地進行練習和強化。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最平凡的點點滴滴做起。小事決定成功,現在我們家長和老師還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視孩子智育的發(fā)展,這樣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四有”新人也是難事!因為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長、成功的基礎。

對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書中給了很多妙招,書中一些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非常具有實用性。比如:“孩子寫作業(yè)馬虎怎么辦”“孩子浪費東西怎么辦”“孩子任性怎么辦”“孩子學習不專心怎么辦”“孩子有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怎么辦”……等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平時在議論的學生常有的不良習慣,書中提到的實例以及解決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看書的時候我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有機會再擔主科的話,我一定要用用這種方法,相信一定能有很大的成效。

有句古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币馑际钦f從兒時的習慣就可以推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所以習慣應該從小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養(yǎng)成,也易于鞏固,不良的習慣若被及時發(fā)現也易于糾正。面對學生,我們應該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作為教師我們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學生的榜樣。在學校里要求學生講普通話,首先我們老師要講普通話,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我們老師要做到,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很大的影響?,F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特別嬌慣,以為孩子小,吃飯穿衣都要幫著做,一些孩子會做的事情家長也幫著做,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還滋長了他對父母的過分依賴,養(yǎng)成了他們不好的習慣。會造成這種后果其實是因為我們家長、老師的不放手,沒有給孩子創(chuàng)造養(yǎng)成好習慣的條件。一顆小樹,不經歷風雨怎會長大呢!何況這是每一個人應該且必須的行為習慣,所以在生活中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來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

英國作家薩克萊曾說:“播種思想,收割行動;播種行動,收割習慣;播種習慣,收割人格;播種人格,收割命運?!蔽視⑦@本書長伴左右,因為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終身受益。教育無小節(jié)。在學生活動的世界里,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為是細枝末節(jié)就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jié)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十一

近來我有幸拜讀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書里面關于養(yǎng)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見解,讓我受益匪淺。本書是一本關于養(yǎng)成教育的專著,不僅科學嚴謹,而且實用新穎。我深深贊同作者的教育觀點: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習慣必須從小養(yǎng)成。

“有的孩子做作業(yè),邊做邊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業(yè)上”,“有的孩子上課聽講靜不下心來,一會兒跟同學說話,一會兒玩手中的東西,一會兒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師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過這些難題,有時還真讓我們對這些孩子們無可奈何。我認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造就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基石,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做老師的責任,我們應更多的去關注一下他們的學習以及平時在校的生活習慣。當然學校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許多好的有關細節(jié)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養(yǎng)成之后看上去很簡單,但是養(yǎng)成的過程卻不是簡單的。如果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孩子們現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時期,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當然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學校單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們班的吳妙研同學來說,她以前逃過半天學這對于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多么惡歷的行為。問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業(yè)沒有完成不敢來上學,怕老師告訴家長,自己回家又挨打了。通過了解我知道她和媽媽的關系很糟因為每當她犯錯誤時媽媽就會打她,而爸爸又在很遠的地方工作無法照顧她,因此她就對媽媽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事后我找到她的媽媽通過我們相互溝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們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許多,學習上也進步了。如果我們對這件事情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孩子就有可能經常性的逃學形成習慣,到那時在去糾正它將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正如人們經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習慣的力量強大而頑固不可融化,習慣一旦形成,終其一生,便難以改變。這里講的“本性”,當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養(yǎng)成的,也就是說,與自我長期來的習慣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書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家庭教育的專著《顏氏家訓》就十分強調教育應從小抓起。顏之推說:“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歲數,可省笞罰?!逼渲刑N涵著一個習慣養(yǎng)成的道理。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說習慣一但養(yǎng)成那么就很難在改變。當然好的習慣是讓人們享受終生的,如果一個學生學習很認真那么他踏上社會后工作、生活、做人處事都將會是一個嚴謹、負責任的人。

因此我認為,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應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去與學科知識有機相溶來滲透做人道理,來養(yǎng)成學生的基本習慣。作為教師,應當擔負起相關責任以及承擔相應的任務。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十二

拜讀了孫蕓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我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本著作為我們任何年紀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糧,是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拜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

書中并不是一味的說教,既有必要的理論,又列舉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讀起來感慨不己。我很贊成孫蕓曉老師給我們的諸多建議,如:“一分鐘贊美法”“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原則”“計劃周密有條理的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尊重的規(guī)律”等等這些措施科學合理,又簡單易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習慣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特別對現在的小學生影響更大。可是我們都發(fā)現,學生的不良習慣隨處可見,不做作業(yè),隨地吐痰,對人沒禮貌,打架罵人等。這些壞習慣的養(yǎng)成已經對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為學校老師們的責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即如書中所說包括做人的習慣,做事的習慣。

當然,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關鍵環(huán)節(jié)不讓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孫蕓曉老師提倡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學會關愛別人,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愛的教育再根據學科的知識教肓,有機地滲透愛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感受愛,心中處處充滿愛。不能老抱怨的學生多么不聽話,多讓人傷心。何不用抱怨的時間來思考用什么辦法幫助和引導孩子的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從書中例舉經驗中可以發(fā)現,給孩子贊揚不能說些假、大、空的話,而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優(yōu)點,每一個進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時還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要對孩子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卻用放大鏡來看待孩子的缺點。

孫老師也曾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如果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我不斷反思”。愿我們將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來,當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的確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幸福。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十三

讀了關鴻羽教授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后感想很多,北京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研究室主任,兼任普教研究所副所長。而他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是我國第一本養(yǎng)成教育系統(tǒng)的著作。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的封底頁中寫道這樣一段話: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呢?”這位白發(fā)蒼蒼的獲獎者回答:“是在幼兒園?!碧釂栒咩蹲×?,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些什么呢?”科學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知識就這些。”

從他的這本書中可以看出,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養(yǎng)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yǎng)成的過程卻不是自然的。如果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因為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銳的,而且孩子往往具有“向師性”,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書中也提到了教師須達到的幾點要求,在此寫下以提醒自己:

1、以德育德。

2、以才培才。

3、以趣激趣。

4、以情動情。

5、以意煉意。

6、以性養(yǎng)性。

7、以行導行。

我讀過此書,覺得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遠,覺得每個孩子來到學校時都是一塊什么都沒有的土地,教師在上面播種什么都很重要,它關系到田地上將來會是果實累累或是雜草叢生,為了使孩子離開學校時都會是一幅美麗的田園畫,我們教師就應慎重地種下每一顆種子,所以在平時我們就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有良好的修養(yǎng),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模范作用,使他們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十四

(-09-0122:37:54)轉載標簽:雜談分類:學習文摘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對于人一生的影響好過許多大道理。有一則故事在教育界廣為流傳:1987年1月,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獲獎者“在什么地方學到的東西最重要?”那位學者說是在幼兒園,因為他在幼兒園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他的回答得到到會科學家的普遍認同。這就告訴我們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法寶。剛入學的孩子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我們能認準方向專心地做下去,在有限的時間里也可以培養(yǎng)出許多好習慣,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建立良好基礎。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要靠我們教育者長期堅持,耐心教育。一位優(yōu)秀班主任在介紹他的班主任經驗時說:“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沒有好辦法,只有苦辦法,即凡有布置就有檢查,有檢查就有結果,有結果就要反饋。班主任的工作,不要隨意地想到一點抓一點,更不要抓了3天就放棄了。要看準了再去抓,一旦向學生提出要求,就要不斷檢查、反復督促。”她認為很多老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不理想的原因,一是朝三暮四,二是半途而廢。據心理學研究發(fā)現,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這就是著名的21天法則:據研究,大腦構筑一條新的神經通道需要21天時間。所以,人的行為暗示,經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而90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一7天,這個階段你必須不時提醒自己注意改變,并刻意要求自己。因為你一不留意,你的壞情緒、壞毛病就會浮出水面,讓你又回到從前。你在提醒自己、要求自己的同時,也許會感到很不自然、很不舒服,然而,這種“不自然、不舒服”是正常的。第二階段:7―21天,經過一周的刻意要求,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你不可大意,一不留神,你的壞情緒、壞毛病還會再來破壞你,讓你回到從前。所以,你還要刻意提醒自己,要求自己。第三階段:21一90天,這一階段是習慣的穩(wěn)定期,它會使新習慣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這個階段,你已經不必刻意要求自己,它已經像你抬手看表一樣的自然了。如果你使用此法失敗了,如果你聽過了卻沒有切實改變,請你別氣餒!切記,潛意識只有在習慣成自然之后,才能任你隨意驅使,你可能還沒有了解持續(xù)的力量,你要有耐心,務必堅韌不拔。但是,很多的壞習慣,由于你以前不止90或100次的暗示甚至更多的是親自實踐,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你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但方法很簡單,就是你重做一次??梢妼W生良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只有決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耐心和恒心。比如培養(yǎng)孩子寫字姿勢就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我們要在平時的班會課中強調,在語文課中反復糾正,在寫字教學中加強指導,長期堅持,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熬\所至,金石為開”。更為艱難的就是我們成人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要得法、要堅持不懈?!安シN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焙玫牧晳T對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人的一生發(fā)生重大改變,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能奢望一個早晨就把身上的壞毛病通通改掉。因此,我們也要看到養(yǎng)成教育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是科學的而有序的。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社會化,從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道德品質,優(yōu)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一年級孩子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是我們?yōu)槿烁改浮槿藥煹娜藢⒆羽B(yǎng)成教育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剛剛進入學校學習和生活,很多方面還是一張白紙,這時候正是我們對孩子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良好契機,行為習慣訓練入手,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綜合素質,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呢?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我們提倡從一點一滴抓起,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教育的機會,逐漸使全體學生的行為習慣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例如:抓服從教育,就要認真處理每一件不服從教育的違紀事件;抓認真學習,就要嚴肅處理每一個不交作業(yè)的人。為了做好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工作,我們做老師的應該做到“四勤”:腿勤、眼勤、嘴勤、手勤。為了掌握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要擠出一切時間多進班、多接觸、多觀察、多指導,在工作中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同時幫助他們糾正錯誤的行為習慣。在行為習慣培養(yǎng)中還要注意示范教育,注意使用正確激勵的手段,樹立學生中的先進典型,以點帶面,使班級很快形成良好的局面。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乃至良好的班風、學風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抓起的。如早晨到校時要和老師同學相互問好;自覺上好早自習,珍惜時間;認真做好兩操,老師在和不在一個樣;課桌里的學習用品擺放整齊;預備鈴響后要做好下一節(jié)課的準備;課間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鬧,不大聲喧嘩;保持教室地面整潔,課桌里無廢紙屑;上下樓梯靠右行,并保持安靜,等。關于養(yǎng)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本書給予我的幫助很及時。在傳統(tǒng)的養(yǎng)成教育中,我們習慣于制定規(guī)則,最喜歡用“管”這一招。要求學生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這種教育方式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沒有關注到學生的正當需要。如果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美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使孩子從心里上喜歡這個環(huán)境,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出合情合理的規(guī)則,學生遵守起來就容易多了。這就需要我們在現有的條件下創(chuàng)設適合于學生學習的.干凈整潔、綠化美化、賞心悅目的校園環(huán)境和校園文化。比如,在校門口、校園的顯眼處、墻壁上以及花壇邊、教室里張貼人性化的、呵護性的、賞識性的標語。再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友愛、和諧相處的良好氛圍。這就是書中提倡的“以文化影響習慣”,就是希望我們的學校通過環(huán)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熏陶,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進而健全學生的人格。在養(yǎng)成教育的過程中,家庭教育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協調一致,才能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們在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過程中,應得到家長的支持、協作和合作。避免出現5+2<7的不良效果。我們應該經常和學生家長通過家訪、家校聯系卡、家長會以及借助手機聯系,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行為表現等進行必要的溝通,以形成教育合力,充分發(fā)揮家長在教育中的合作能力。家長在教育中的合作能力對學校的養(yǎng)成教育,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訓練,必須遵從規(guī)律,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yǎng)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會發(fā)現這樣的情況:教室的衛(wèi)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學生負責清潔打掃,但是地面上總還是存在紙屑;上課時反復強調的問題,到作業(yè)中還會有學生出現錯誤;經常教育學生上課應專心聽講,可是在課上還總是有學生要思想開小差;每次作業(yè)批改講評后要求學生訂正,可是還是有小部分學生不訂正……為什么總是有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上會出現那么多的問題,真的是他們的領悟能力有問題嗎?答案很顯然:不是。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我?guī)啄甑慕虒W生活當中,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堅持不懈地、有條不紊地進行練習和強化。而抓良好的開端,則是成功的一半。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低年級則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不良的習慣若被及時發(fā)現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wěn)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所以作為一個低年級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更是顯得猶為重要。以前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上雖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還是停留在最普遍的說理與獎懲上,缺乏系統(tǒng)性,所以效果一直都不怎么顯著。分享0頂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十五

今年的寒假是我過得最充實的一個寒假,在這個寒假中,我除了輔導兒子功課、干點家務外,我還認認真真地讀了一本書——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這本書是我國第一本養(yǎng)成教育的系統(tǒng)著作,科學,嚴謹,新穎,實用,并附有養(yǎng)成教育的序列細目表格,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因而也適合我們小學教師作為教學工作參考書來閱讀。整本書是由八個章節(jié)組成:

一、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

二、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

三、養(yǎng)成教育的途徑;

四、養(yǎng)成教育的方法;

五、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

六、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七、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八、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頗深,書中不少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收益非淺。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教育經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的我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真是任重道遠啊。讓我深深地懂得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的道理。

記得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這樣一段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對于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人們有很多真知灼見: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人、成功的重要性。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對習慣作了極好的比喻,他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tǒng)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蔽覈逃胰~圣陶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至于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作為重點看了好多遍,我所任教的班上也有學習磨蹭的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學生,寫作業(yè)馬馬虎虎的學生也不少,特別是我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磨蹭的孩子,每天的家庭作業(yè)不算多,但總要做了三四個小時,一個作文,至少得寫上兩三個小時,要是沒人守在身邊,整整一天也不算多。而文中介紹了防止和克服磨蹭的壞習慣的方法讓我如獲至寶。

1、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

2、讓磨蹭付出代價;

3、把作業(yè)當考試;

4、發(fā)揮小鬧鐘的作用;

5、節(jié)約時間歸自己;

6、制定嚴格的作息制度,教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7、家長要起模范作用;

通過讀此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它一旦形成,當然是好習慣,那會終生受益。通過本書我們知道了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養(yǎng)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yǎng)成的過程卻不是自然的。如果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因為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銳的,而且孩子往往具有“向師性”,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如果我們的學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階段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會用研究去觀察,用腦子去思考,用心靈去感受,那么他們一定能夠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真是一本好書,這本書是關鴻羽教授積20年科研與經驗寫成的,價值甚高,值得稱道,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一品再品!書中提到的種種妙招都使我忍不住有在我的學生身上試試的沖動。是呀,讀書真好,即學即用,如獲至寶。教育的方法種種,在這本書中可謂包羅萬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訓練法、言教法、時間鍛煉法、指導自我教育法、疏導法等。相信我會將這本書長伴左右,因為書中的理論需要與我的實踐相摩登,因為書中的方法需要借鑒,因為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因為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真是讓人終身受益??!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十六

去年因為生孩子,所以接了初一年級13和14班,現在接手快一年了,覺得好習慣的培養(yǎng),從小抓起最容易。于是我就在學校圖書室尋找關于習慣培養(yǎng)方面的書籍。有幸的找到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這本書是我國第一本養(yǎng)成教育系統(tǒng)著作,科學,嚴謹,新穎,實用,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這本書第一章就介紹了養(yǎng)成教育是培養(yǎng)好習慣的教育,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教育。而所謂培養(yǎng),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養(yǎng)成教育就是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從而達到其最終的目的——形成良好的習慣。我覺得很適合我,于是我就細細品讀了第一、二章的內容----什么是習慣?使我對習慣有了更深的了解。

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產物,習慣改變人的一生。習慣能決定人的命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其實是說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復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臉等。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

1.簡單。天下大事必成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東西。習慣并不深奧,常常很簡單。比如按時作息、遵守規(guī)則等等,其實都是做起來一點都不難的事情,難是難在堅持。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了,就是不簡單。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為,這是習慣的一個重要特點。如果做一件事情還需要專門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習慣并未真正養(yǎng)成。比如每天晨練30分鐘,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種行為,而非習慣;孩子要是想都沒想,自動地去鍛煉,一天不鍛煉就感到別扭,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就叫養(yǎng)成習慣了。

3.后天性。習慣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在后天的環(huán)境中習得的,是一種條件反射。有的習慣是很自然、不費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則需要長期、反復的訓練。而養(yǎng)成同一種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會因個體的不同而產生明顯的差異。

4.可變。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一般形成后就很難改變,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即使是已經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習慣,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也能發(fā)生改變。當然,這需要極強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來克服慣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應。養(yǎng)成某種習慣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場合,習慣就會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學校愛勞動,在家里就懶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約。

1.按習慣的價值分,良好(積極的)習慣和不良(消極的)習慣。凡是對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起積極作用,適應人的正常需要,且對人具有正向價值的一類習慣就是良好的習慣或積極的習慣。

2.按習慣的層面分,社會性習慣和個(個體)性習慣。社會性習慣多是強調與他人發(fā)生聯系的習慣,通常體現為適應公共生活領域的習慣。如遵守交通規(guī)則、愛護環(huán)境、文明禮貌等。個體習慣則是社會個體所獨有的習慣。如有人習慣早睡早起,有人習慣晚睡晚起;有人習慣早上鍛煉,有人習慣晚上鍛煉等。

3.按習慣的水平分,動作性習慣和智慧性習慣。動作性習慣主要是一些自動化了的身體反應和行為動作,比較簡單,形成的時間較短,容易訓練。如飯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洗臉等。智慧性習慣比較復雜,層次更高,需要較長時期的訓練才能形成,這類習慣主要涉及的是思維方式、情感反應和心理反應傾向方面的內容。比如做事有計劃、凡事三思而后行、實事求是、質疑等。

4.按習慣與能力的關系分,一般性習慣和特殊性習慣。一般性習慣與人的一般能力要求相一致,如善于觀察事物、勤于思考等。特殊性習慣與特殊技能和能力要求相適應,如建筑師、藝術家等職業(yè)所需要的利用表象構圖的習慣等。

5.按不同的活動領域分,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工作習慣、交往習慣。這是按照人們日?;顒拥闹饕I域來分的,還可以進行細分。比如學習習慣中可分出預習習慣、復習習慣、作業(yè)習慣,等等。

6.按出現的時間分,傳統(tǒng)性習慣與時代性(現實性)習慣。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習慣可以看成傳統(tǒng)性習慣,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的新習慣就是時代性習慣。

讀后使我深深思考,教育工作與產品制造截然不同,產品壞了可以報廢,而對人的教育和培養(yǎng)如果失敗了,損失的將是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教育無小事。任何一名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把“教書”和“育人”工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精做細,落到實處。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篇十七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是教育專家關鴻羽所著,他根據多年進行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科學實驗的研究成果,寫出了我國第一本養(yǎng)成教育系統(tǒng)著作。全書共分八章: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養(yǎng)成教育的途徑、養(yǎng)成教育的方法、道德習慣培養(yǎng)、學習習慣培養(yǎng)、生活習慣培養(yǎng)、思維習慣培養(yǎng)。科學、嚴謹、新穎、實用,操作性強是這本書的特點,很適合小學教師閱讀,更是低年級班主任推薦給學生家長的好書。

自古以來,很多學者都認為人格與習慣緊密相關。如明代的王廷相認為“凡人之性成于習”,清代王夫之也提出“習成而性與成”。有很多學者研究人格時,也直接使用習慣作為基礎概念對人格的內涵進行界定。習慣所體現出來的人格中自動化的、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和特征,是組成人格特質的重要基礎。習慣是人格特質的重要表征之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課題組在北京11所小學的教育實驗也表明,某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某些人格特質有促進作用,這些良好習慣的積累、繁華、整合和升華,必將對少年兒童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和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為少年兒童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是健康人格的基礎和外在標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習慣的升華和結晶。而父母養(yǎng)育孩子,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成才,更是為了孩子成人。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能有效地促進兒童人格結構的優(yōu)化,改變某些不良的人格傾向,使孩子成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

養(yǎng)成教育是家庭教育核心任務,更是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重點內容。

所謂“養(yǎng)成教育”,就是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往往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人的行為的最高層次,將會使孩子受益終身。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期是幼兒時期和小學階段,而關鍵之關鍵是小學一、二年級。

來,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協調起來,形成養(yǎng)成教育的合力。

養(yǎng)成教育是一項十分復雜而又非常具體的工作。單靠班主任個人力量在學校班級里抓,肯定勢單力薄。如果家長不了解學校的教育情況,就算家長有意識要配合也不知從何下手,甚至還會有意無意的拆學校的臺,背離學校的教育宗旨,起相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學會讓家長做教育的助手,要主動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假如能讓家長配合學校一起抓養(yǎng)成教育,那么,對學生好習慣的形成一定大有裨益。

聯想到幾位教育得法之家長的經驗介紹,希望對處于養(yǎng)成教育關鍵期的班級的班主任有所啟發(fā):

a家長:我們在孩子三歲后,就非常注意訓練其生活習慣:晚上八點半收拾好自己的用具、玩具,九點前必須睡覺,衣服脫下后疊放整齊。早晨起床,隨手就能拿到衣服穿好。洗漱、早餐后背起書包就可以上學。只有這樣才不會耽誤時間,也不會丟三落四。(生活習慣)。

b家長:我們夫妻兩人是雙職工,很晚才能回到家里。我們從孩子第一天上學起,就要求她在我們下班接她之前,在學校把作業(yè)先完成。這樣回家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培養(yǎng)興趣特長。我的孩子做作業(yè)很認真,發(fā)現做錯題,會拿橡皮擦輕輕擦掉,再將橡皮屑吹干凈,不留痕跡。做完作業(yè)后,她會從頭到尾逐一仔細地檢查一遍,然后將學習用品放回原位,所以從來不會說把學習用品漏在家,要家長給她送。(作業(yè)習慣)。

c家長:我們沒什么文化,所以我在開學前要求我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并且告訴她學習是自己的事。我給她買了錄音機,教會她使用。上學后,把孩子接回家就讓她聽錄音讀書。老師要求背書、默寫,我們就讓她先把課文背誦熟練,用錄音機錄下來,檢查無誤后再默寫。不會的、易錯的地方要反復默,達到熟練的程度。所以每次默寫、填充課文都有好成績。(背默習慣)。

d家長:我們全家都愛看書、看報,每個人都會在晚上自覺地安靜看書學習。

平時聊天時都會告訴家人我看了什么書,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我們一家很愿意共同分享這種閱讀快樂。我建議大家都要讓孩子喜歡讀書,但家長要費些心思為她挑選好書,因為幼年時讀的書會左右其一生。(閱讀習慣)。

e家長:我的孩子成績不是很拔尖,但我的孩子很有自理能力,伍老師也說他很有管理能力。我們從小就注意他的生活習慣,能做的事我們絕不包辦代替,哪怕他做不好,我們也只是在旁邊教他怎樣做會更好?。ㄉ盍晳T)。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告訴各位老師,也請班主任轉告家長:孩子養(yǎng)成的各種習慣決定著他的命運。人的各種習慣之間是互相影響、促進的,一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且趨向穩(wěn)定而形成性格時,孩子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有了良好的習慣,就不愁他不完成作業(yè),也不憂他成績不好。家長愛孩子沒有錯,但家長一定要轉變觀念,一切從教育出發(fā),從孩子的一輩子考慮,千萬不要只為眼前而溺愛孩子。

讀完這本書后,我認為班主任要提醒、指導家長們注意:

一、不要過分督促。總是被人督促才去學習,孩子就非常被動,慢慢會失去學習主動性。適當的提醒和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是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注意講究方法,提醒孩子注意當天的作業(yè)必須在九點前完成,盡早安排能讓自己有更多自主的時間。家長不要按自己的意愿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以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另外家長應學會長話短說,不必要的話不說。

二、多多表揚,樹立信心。表揚是促進孩子成材的關鍵,家長要善于肯定孩子的成績。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績,請給他一個擁抱、祝賀,買一本書或一套衣服作為獎勵。淡忘孩子以前的不足,多看進步,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并且鼓勵他做到信念永存、腳踏實地,這樣,你的孩子一定能獲得成功。

三、家庭教育貴在耐心。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形成一個觀點,建立一個信念,養(yǎng)成一個習慣,都需要經過反復的教育和訓練;矯正一個不良習慣,糾正一個錯誤觀念,更需要長期的、耐心的教育。所以養(yǎng)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長期抓,切不可“前松后緊”、“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復,要持之以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家庭教育的好辦法很多,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果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fā)火,結果只會是功虧一簣。

四、學會學習比考試高分更重要??荚嚥粌H僅是考查知識,更是考查習慣。因此,不能把在考試中出錯簡單的歸結為不認真、不努力。家長應和老師一起給孩子尋找原因:聽課時否認真?不懂能否發(fā)問?平時書寫是否整潔有序?學習方法不當還是不夠用功?孩子上課不認真,請與老師一起分析:是會了?聽不懂?還是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說服教育或補課。只有他想學才能學好,否則,只能是大家痛苦。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告訴班主任要指導家長(父母和祖輩)充分認識到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從細微處著手,從小注意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把出現諸多問題的“要我學”變成由良好習慣支撐的“我要學”,即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p>

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素質教育的歸宿,素質只有化為習慣,才能成為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養(yǎng)成教育要讓家長和我們一起抓。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7943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