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是抱怨時間不夠用,其實問題往往出在他們自己不會合理利用時間。如何通過閱讀名家作品,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以下是一些值得嘗試的閱讀方法,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一
張老師。
今天,我將教學清代詩人袁枚寫的古詩《所見》,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
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最終達到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詩句意思。
3、想象詩歌描繪的生動景象,體會牧童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為了迎接孩子們的種種突發(fā)奇想,我提前認真?zhèn)湔n,書上是“滿天星”。
一、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所見》。
學生跟著我一起書空:所見——袁枚(板書)。
二、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所見》,同位互相解決生字問題。
2、老師檢查生字自學情況:指名拼讀;領讀,帶詞讀。
3、齊讀古詩,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品讀古詩:
1、想象每一句詩所描繪的情景。
師:我?guī)е蠹易x一讀,請大家邊讀邊想象,你能想象出哪些畫面呢?
師生共同讀詩歌。
師:多讀幾遍吧,這樣你會想到更多的畫面。學生又讀幾遍才停下來。
師:誰來告訴大家:是誰騎黃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是牧童。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光著腳丫,穿著馬褂、戴著斗笠的小男孩騎在牛背上。
師:很好!誰能說說這頭牛長得怎么樣?
生:這是一頭很肥的黃牛,肚子吃得鼓鼓的,走起路來尾巴左搖右擺。
師:真棒,你們很會想象!小男孩坐在結實的牛背上開心嗎?你從哪句詩歌看出來的?
生:從“歌聲振林樾”可以看出來。師:你怎么理解這句詩的意思?
生:牧童很高興,唱起歌兒,歌聲傳遍了整個樹林。生:他的嗓子很好聽,又響亮,樹上的蟬也跟著唱起來了。
師:你說的真好!這蟬真可愛!小男孩喜歡它嗎?你從哪句看出來的?生:我從“意欲捕鳴蟬”這句看出來的。
師:你真會讀書!那“忽然閉口立”又是啥意思呢?生:小男孩立刻閉嘴不唱了,悄悄的站到樹下望著上的蟬。
師:說的真好!這個孩子給了你什么印象?生1:可愛。生2:機靈。生3:活潑。
四:拓展:師:大家說的真不錯,請討論一下:接下來,小男孩會怎樣做?
生1:我認為他沒爬上樹,因為這樣搖動樹枝后,蟬就會害怕,然后飛走了。
生2:是的,這樣就不能聽到蟬唱歌了。
生3:我認為作者袁枚應該跟小男孩幫忙,回去拿網(wǎng)子來網(wǎng)它就行了??!
生4:不行,老師講了:我們要愛護小動物,它是有生命的,它的家在樹上,我們帶回家它會死去的,它是屬于大自然的。
生5:我認為他是個小科學家,他要仔細觀察蟬的樣子生6:黃牛得安靜才行,如果黃牛在樹下叫,一定會嚇走蟬的。
生:詩人那時候沒我們現(xiàn)在條件好,如果是我,我會用媽媽的手機拍照,然后放在網(wǎng)上,讓大家看的。
生:我爺爺在家耕田了,我家的牛也很溫順的,我也要騎在牛背上玩。
師:你太可愛了,有機會老師幫你拍照,好嗎?
五、作業(yè):
請把這美麗的畫面保存到我們的大腦中好嗎?師生共同背誦古詩《所見》。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圖文結合,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可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學情分析。
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從不同側面表現(xiàn)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溫暖的春天即將過去,我們就要迎來好玩的夏天了。在夏天的時候,小朋友都喜歡玩些什么呀?(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2、你們的夏天可真有趣??梢苑排!⒖梢宰较x子呀!古時候有個叫袁枚的詩人,他特別喜歡走動。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面,于是呀,他把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首《所見》。
(板書課題)配樂指名讀,
誰認識這兩個字?你怎么認識的呢?指名讀課題。
釋題:“見”什么意思?“所見”就是所看見的。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人袁枚看到的和你們所說的一樣嗎?輕輕打開我們的課本,聽老師讀這首詩。錄音范讀、學生聽教師范讀古詩、(學生一邊聽一邊注意生字的讀音)。
2、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么?(小牧童、樹上有一只蟬、一片小樹林,小牧童騎著黃牛在小樹林里唱歌)。
3、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現(xiàn)在,我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多讀幾遍。
4、離開了古詩,這些生字寶寶你還認識嗎?(課件出示生字認讀——指名讀并小老師讀——-齊讀)。
所:(你在生活中見過這個字嗎?)。
閉:門+才,大家做動作,閉上我們的眼睛、閉上我們的嘴巴。
立:立正、起立就是這個立。
牧童:放牛的孩子。
捕:是一個動作。
5、現(xiàn)在,調皮的字寶寶跑回了家,躲進了課文中,但是,我們還是認識他們,我們一定會把這首詩讀好的。齊讀古詩。
大家讀的真好。學習古詩呀,朗讀是一個好辦法,那我們就進行一次朗讀比賽好不好?請四個小組每組選一個同學,我們來比一比,誰讀得好。其他同學請豎起你的。神耳朵,評評誰最棒!(朗讀評價)。
現(xiàn)在我們再換一種方式,男女生比著讀。(老師來評價,豎大拇指)。
三、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課件出示畫面(播放音樂):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課件出示一、二句詩“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學生自由練讀——男生讀——齊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生邊說邊做動作)。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么感覺?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齊讀)。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么嘹亮!好聽嗎?“噓!咦?歌聲怎么停了?你們看,(課件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
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在牛背上聽到了什么呢?(因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他可能怕吵著別人了。小樹林里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只蟬,他想把這只蟬捉回家)。
師:你為什么這樣想啊?
生:因為他眼睛一直看著大樹上,大樹上有一只蟬,所以我這樣想。
課件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學生體驗小牧童是想捉樹上的蟬。)。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只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自由朗讀)。
師: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千萬別把蟬嚇跑了。(齊讀)。
師:你們說,小牧童捉到蟬了嗎?(指名到講臺上來試一試,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這只“蟬”的?(指大樹上的“蟬”)。
師:哎呀,樹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辦那?快幫小牧童想想辦法呀!(生討論交流想到的各種方法)(踩石頭、踩牛背)。
師:小牧童終于捉住了這只蟬,你高興嗎?
師: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指導背誦,讀出第一句的愉快語氣,讀出第二句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詩、林”,學生認讀。
2、師范寫,生跟寫。
3、分析結構和字形,給生字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練習書寫。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三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四
1、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小黑板錄音機。
1、學生交流。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xiàn)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配樂朗讀。
1、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xiāng)的感情?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兄弟。
少一人。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所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6個生字。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課件出示:課文動畫。
思考:圖上畫了誰?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讀感知,自學質疑。
1、齊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解決疑難。
1、自由讀,結合圖畫理解詩意。
2、小組內交流自學。
3、課堂討論自學中的'疑難處,教師相機點撥。
4、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簡述詩意,熟讀成誦。
1、教師簡述詩意。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意練習背誦。
(五)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聯(lián)系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
(六)拓展:詩中寫的牧童捉到蟬了嗎?
(七)指導生字。
【教學反思】。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一個鄉(xiāng)間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樂地邊唱歌邊放牛,突然間見到了一只蟬,想把它抓住,所以閉上嘴巴,跳下牛背。本詩生動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教學古詩,應該運用多種形式,如形象生動的語言、鮮明逼真的畫面、優(yōu)美和諧的音樂……通過這些手段,讓學生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想象古詩所表現(xiàn)的情境,使自己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果學生只是抓住了詩歌的主要內容,最多只能算是抓住了一些表象的東西,算不上讀懂了詩歌,更算不上入其境、悟其神了。教學本首詩的時候,我在播放《小牧牛》的笛聲后,再有聲有色地描述:在一條林間小路上,樹木枝繁葉茂,遮住了似火的驕陽,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野花飄來醉人的香味。咦,哪兒有歌聲傳來?聲音越來越響,清脆悅耳,震蕩在林間。噢,原來是放牛的小孩兒,正自由自在地騎在牛背上,搖頭晃腦、眉飛色舞……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仿佛看到小牧童正朝自己走來。忽然,他緊緊地閉住了嘴巴,原來他發(fā)現(xiàn)了一位歌手正在和他較量呢……學生通過想象,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后來,學生在吟誦中,完全融入到詩境中,覺得自己就是這一位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小牧童了。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六
1、復習鞏固“所”、“牧”、“捕”、“蟬”等生字。
2、理解古詩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這首詩。
在識字的基礎上朗讀并背誦古詩。教學難點:理解古詩意思。
課件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出示蘋果樹圖片)同學們,看到這課蘋果樹,你們想不想去摘蘋果啊?下面大家舉手來摘蘋果認字吧!
出示生字,學生舉手認讀并組詞。(所、牧、捕、蟬、閉、立、詩、林童、黃)。
二、初讀詩歌。
1、播放詩歌錄音,學生認真聽詩歌中每個字的讀音,并感受詩歌的韻味。
(1)見是什么意思?(看見)。
(2)“所見”就是指所看見的東西。
3、介紹作者。(袁枚是我國清代詩人)。
4、教師領讀古詩,學生跟讀,注意個別字的發(fā)音。
5、要求學生朗讀古詩,畫/號表示停頓。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說說圖中看到的畫面。圖中你看到了誰?他在干什么?(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這是我們看到的,想象一下,他還在干什么?(他在唱歌)。
2、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振:傳遍的意思?!傲珠小笔侵该艿臉淞?。
師:他的歌聲怎么樣?詩人是怎么描述的?
生:他的唱歌優(yōu)美動聽、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中振蕩。
3、多可愛的孩子啊,多美的古詩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出示古詩、請個別學生來讀一讀)。
四、背誦古詩。
采用多種方法背誦這首古詩,看看誰先背會。
五、課堂小結。
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大部分同學都已經背誦下來了,大家課后再去感受古詩中描寫的美景吧!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七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jù)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夜書所見》。
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jù)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a、自讀: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b、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c、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感情朗讀,啟發(fā)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xiàn)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fā)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讀。
熟讀成誦,品賞文字。
1.自由朗讀,達以成誦。
2.同桌互讀,練習背誦。
3.品賞文字,述說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別好?
習寫生字,當堂展評。
1.出示生字:憶、異、逢、佳、信、遙、遍、插,組詞朗讀。
2.說說這些生字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3.練寫生字,或互相評點或大堂展評。
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
中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八
本來古詩對我來說,無論是從分析,理解、體會詩人的傷感情懷,豪情壯志、都不是我所上手的。但通過學習本課的兩首古詩感覺不差,因為課前我認真看了些資料,通過我的教學,完全能達到教學目標。背誦,默寫、用自己的話闡述古詩內容。學了《夜書所見》學生有興趣。為此,我反思了:
一、借助課文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逐步地“引”。課前為吸引學生的新感覺,新興趣。自描了《夜書所見》的四幅草圖,每句詩一幅圖,在草圖的遠處貼了詩人圖片。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接著讓學生動筆將圖景寫下來。(這個環(huán)節(jié)不錯,大部分學生都進入了寫作的狀態(tài)。)之前為了銜接新課,給圖擬了題目“思念家鄉(xiāng)”,同時也作了一定的定式引導。比如:一位詩人在看什么,由什么觸景生情,想到了什么?)有位女孩兒寫到:一輪明月高高掛起,滔滔江水被月光打散了,高大的梧桐樹葉被晚風吹得嘩啦啦直響,飄落的`梧桐葉落在詩人的腳下,詩人撿起梧桐葉,眺望著遠方的家鄉(xiāng),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家院門前,有兩個孩子正在捉蛐蛐,那孩子手上提著燈籠把家門前的籬笆照得通明,詩人望著遠方長長地嘆了口氣)。(當我讀完孩子的習作接著說:“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南宋詩人葉紹翁的詩。)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這下孩子們是高興地去讀古詩,還有孩子大聲地說,哪句詩就是自己所寫的話,也就是孩子們已經通過看圖寫話對詩的內容有所了解了。有了這步基礎,學生理解詩意真不難了,我鼓勵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自讀自悟。
二、結合生活實際感悟“閱讀與寫法”。本課兩首詩都是借景抒情,怎樣借景抒情是本人在本課的閱讀與寫作中的重點指導環(huán)節(jié)。本課兩首詩又都是借秋天的景物來抒發(fā)自己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感。比如、《夜書所見》中描寫蕭蕭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由念家鄉(xiāng)之情。怎樣理解詩歌所體現(xiàn)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肚镆顾姟分?,作者通過感受了“瑟瑟的秋風”給人帶來的寒意,聯(lián)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觸景生情,思鄉(xiāng)之感油然而生。
三、詩歌教學適當點撥“巧用字”。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到學詩,讀詩、寫詩的快樂。如,出示“蕭蕭梧葉送寒聲,江山秋風動客情。”這兩句詩中“送”和“動”字用得特別傳神,古人特別講究煉字。在寫作時也應該注意煉字,出示小黑板:“試著填寫“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____”(現(xiàn)、鬧)。
總之,語文教學,無論是詩也好,散文也好,因材施教,適合自己學生的口味就是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用故事引入課題,相對來講,學生有興趣。學生感到有興趣的課堂才會充滿生機,充滿創(chuàng)意。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隱者遇。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
2.畫出本課要求學會和認識的生字,讀一讀。
3.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三、讀詩句,認生字。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松、采;師、深?!爸弧笔嵌嘁糇郑闹凶xzhi。
2.提問:(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松、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相機識字:言采藥深。
(4)朗讀課文。
四、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椵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把這種心情讀出來。教師先放錄音,同學再練習朗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識字、寫字指導。
松:用學過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記字形。組詞:松樹、放松。
童:上下結構。上面是“立”,下面是“里”。這個字橫畫多,但長短不一。首橫最短,次橫最長,最后一橫又比它上面一橫長些。組詞訓練:童話、兒童、童年。
言:發(fā)言、說話的意思。首橫最長,中間兩短橫。
師:左邊是一短豎和一撇右邊是橫下一個“巾”。組詞:師父、老師。
采:上面是爪字頭,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樹,手伸到樹上表示采摘的動作。第一筆為平撇,下面的三筆間隔要勻。
深:左右結構。右邊上面不要寫成穴寶蓋兒。組詞鞏固:深山、深海、深淺。
六、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開火車讀卡片(包括認識的字并用要求會的字口頭組詞。
2.讀拼音填空(先獨立完成再當堂訂正)略。
二、朗讀、背誦課文。
1.個別、集體等多形式朗讀。
2.練習背誦。指導:詩從問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訴他師父采藥,接著告訴詩人,師父就在這座山里,不過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處。
3.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鞏固練習。
1.口頭選詞填空。
師父童子詩人。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2.完成課后練習3。
3.填空,再讀一讀。網(wǎng)易娛樂新聞。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教學前,我使用多媒體制作出以前所學過的一些古詩的畫面,讓學生觀圖吟頌其詩句,誰背得多,誰最棒。精美的圖畫一下子就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適時啟發(fā)學生“你是怎樣學會這些古詩的?”讓學生回憶,總結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進入下一階段。
二、讀寫結合,擴展思維。
讀寫結合是本課重點環(huán)節(jié),我做了如下安排:
讀:范讀、初讀、細讀、賞讀、誦讀。
寫:寫字詞意、畫簡筆畫、默寫古詩。
(一)范讀:我出示古詩插圖,配著優(yōu)揚的輕音樂范讀古詩。
(二)初讀: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畫出難點字,要求讀準字音,再由我簡介詩人及所處的時代背景,然后把難點字詞寫一寫。
(三)細讀:學生讀通每行詩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詞在詩句中的真正含義,配合畫面展開想象,串說句意。
(四)賞讀:學生讀通整首古詩,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串說詩意。
(五)誦讀:在優(yōu)揚的輕音樂聲中,學生閉上眼睛背誦整首古詩,接著想象其詩景,結合詩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簡筆畫板書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著輕音樂默寫古詩。
三、劇本表演,感悟詩意。
到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已完成了本課的學習內容,但是教師要注意提高學生繼續(xù)學習,主動發(fā)展的能力,在學生吟頌、板畫、默寫的基礎上,又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將整首詩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上臺表演,這樣發(fā)揮他們相互合作、協(xié)作的精神。在討論、表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對詩意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各小組匯報表演后注意從學生的評價中引導全班學生進一步理解詩人當時起伏的心情。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單一的知識注入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分析與綜合思維等活動的積極性,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設計好教學活動,使學生學得愉快,記得牢固,得到全面發(fā)展。
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養(yǎng)想象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和能力,激發(fā)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誦詩愛詩。
1、挖掘積累:小朋友,周老師每次走過你們的教室的時候,總發(fā)現(xiàn)你們的黑板上寫著一首古詩,是不是一直在進行著古詩的背誦活動,那我們肯定會背許多適攏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br評價:背的不錯,誰愿意比他的聲音更響亮。
你背的是哪一首?對,咱們背詩還要記住詩的名字。
瞧,搖頭晃腦背得真投入。
2、對話導入: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從朗朗的背詩聲中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古詩的熱愛。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走進這座寶庫,去學習一首新的古詩。。
二、整體感受:勾勒牧童輪廓。
1、老師板書課題:所見。誰愿意把詩的題目讀給大家聽聽。
這個生字的音讀得真準,是平舌音,請你帶大家讀讀。有誰能為所找個朋友?
釋題:“見”什么意思?“所見”就是所看見的。
2、告訴學生:這首詩是清代大詩人袁枚寫的,詩里寫的內容都是詩人袁枚親眼所看見的。(出示袁枚及詩)。
3、自由讀讀詩,看看袁枚都看見了什么?圈出沒學過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爭取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生自由讀)。
誰會讀?(請兩個)正音。--請你讀給同桌聽一聽,讀錯的字幫忙糾正一下,讀的好的,請你送上你的掌聲鼓勵一下。--都會讀了,那我們一齊讀。
(隨機進行正音和生字的認讀。蟬、振、聲、意、欲這幾個字稍難讀,注意這些字的發(fā)音。蟬:是什么?什么季節(jié)會叫個不停?閉:誰能為他找個朋友?立:說反義詞,做動作。)。
4、離開了古詩,生字寶寶你還認識嗎?(出示生字認讀--做小老師讀)。
有誰愿意為其中的一個生字寶寶找個朋友呀?(生字組詞)。
怎么樣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
5、看生字寶寶又回到了古詩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見了,誰還會讀?(指名讀--齊讀)。
6、大家讀的真好。學習古詩呀,朗讀是一個好辦法,那我們就進行一次朗讀比賽好不好?請四個小組每組推薦一個小朋友,我們來比一比,誰讀得好。其他同學請豎起你的神耳朵,評評誰最棒?。ɡ首x評價)。
7、現(xiàn)在我們再換一種方式,男女生比著讀。(老師來評價,豎大拇指)。
8、看到你們讀的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們幫助我一起讀。(齊讀)。
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蟬意趣。
1、情景導入: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課件演示:牧童騎黃牛的情景。)。
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具體說生動。(評價:你的話說的真完整。你說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詩人。你可真會觀察。)。
2、是呀,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就唱起歌來了。(播放音樂,學生跟著做律動操)他的歌聲怎么樣?(你的聲音也很響亮)。
3、袁枚看到這么活潑可愛的牧童,聽到這么嘹亮動聽的歌聲,脫口就吟出兩行詩。
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誰來讀讀這兩行詩?(2個)。
4、我們不僅要會讀詩,還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誰明白了,來說一說。(學生交流,補充)。
6、誰能快樂地讀讀這兩句詩?(指名--齊讀)。
7、我們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讀讀,這兩句中還有不懂的地方嗎?看誰最能會問題。提出來,請大家?guī)兔Α?/p>
重點理解“振”、“林樾”。
林樾:看看這是什么地方?周圍的樹怎么樣?(林樾就是茂密的樹林)。
振:聽,牧童的聲音怎么樣?這么響亮的聲音傳遍了樹林,林子里的鳥都聽得到他的聲音。(回蕩)。
8、多么快樂、活潑的小牧童呀!我們再來讀一讀。
9、他正唱得高興呢,忽然聽到了--(放蟬鳴聲)于是,他就……(想象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學生猜測牧童“下牛、閉口、捕蟬”的情景。
(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如果你是可愛的牧童你會怎么做呢?請一個小朋友來表演(老師配音:小牧童正唱著歌,忽然聽到知了的叫聲,他馬上閉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樹下,屏住呼吸,踮起腳尖,輕一點,撲上去,抓住了嗎?)。
10、袁枚看到這個情景,馬上又吟出了后兩行詩--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指名讀,正音,齊讀。
11、同桌讀讀這兩行詩,說說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呀?
12、匯報交流。隨機朗讀指導。
13、還有不懂的嗎?,大膽地問。重點理解“意欲”?!伴]口立”用動作演示。
閉口立:誰愿意幫助他?能不能用動作來表演一下?
12、牧童很想捕到蟬,他的動作、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呢?該怎么讀好這兩句詩?
自由讀--指名讀--評價--加動作讀--齊讀。
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馬上拿出紙和筆,寫下了這首所見。--齊讀。
四、表演朗讀,探尋誦背樂趣。
1、小朋友,我的這首詩寫得好不好?喜歡這首詩嗎?你最喜歡什么?(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個有心人,把自己看見的寫下來就是一首好詩。我們也日記也要像他一樣,把自己看見的,聽見的寫下來就行了)。
2、你們真能干,又會學習,又會提問。想不想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詩配音朗讀)。
3、聽著我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那就請你也做一回大詩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讀,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讀來把你的所見表達出來吧。
5、學生展示--齊背。
(指名讀--交流所見--齊讀)。
五、復習生字,寫字指導。
1、你們學得真好,雖然只上了一節(jié)課,但老師已經喜歡上你們了。我要把好吃、的水果送給你們,看誰能接住。出示帶蘋果的生字,學生認讀。
2、別著急,我這兒還有許多,只要你能把兩個生字寶寶寫漂亮,看他們停在田字格里,誰認識他們?要想把這兩個字寫漂亮,要注意些什么?仔細觀察,誰愿意給大家提醒一下。
3、老師范寫。學生寫字?;ピu。
六、課后作業(yè)。
1、背誦《所見》。
把《所見》編成一個故事演給家長看,爭取得一個小演員的稱號。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十
生自由讀古詩。
師:誰能為大家來讀讀這首詩呢?
生1讀詩。
師:讀得真好。
生2:我要提醒大家,第三句中的挑讀第三聲,請大家跟我讀。
師:很好,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讀得很好,接下來老師想請大家再細細地讀讀這首詩,體會體會這首詩的意思,
生3:我想提醒大家,這首古詩下面的注解,我想這些注解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的吧。
師:通過自己的研究,你讀懂了詩中的哪個詩句呢?
師:是在哪個季節(jié)的夜里。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就是秋風吹動著梧桐樹的樹葉,在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人動情。
生1:我想問問這個客字是不是客人的意思。
師:在這里,客是指離開家鄉(xiāng),生在他鄉(xiāng)的人,詩中指的就是詩人自己。
生2: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詩人很有感觸。
師:說得很好,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詩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1:秋天到了,樹葉都落下來了,詩人一定覺得一個人在他鄉(xiāng)特別孤單。
師:是啊。
生2:我想詩人一定在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到底怎么樣了。
生3:也話詩人在心里對家里人說:天氣冷了,要多穿點衣服。
生齊讀古詩。
生齊讀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請大家先自由地讀讀這首詩,要把古詩讀正確,
生自讀古詩。
師:同學們,這首詩中有很多要認的生字,請大家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生字:憶,異,逢,佳,倍,插。
師:這首古詩你們會讀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生自由讀古詩。
師:剛才大家細細地讀了這首古詩,你能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些什么嗎?
師:這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第一句。
生:有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春節(jié),
師:那不是佳節(jié)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
生1:這個倍是尤其,特別的意思。
生讀第一句。
生再讀第一句。
生讀第二句。
師:讓我們把這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這么美的詩句你們想把它背下來嗎?
生自己試著背這首古詩。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背這兩首古詩吧。
師:接下來,我們還要一起來寫生字,請你仔細觀察一些,哪些字是需要特別提醒的。
師范寫“插”字。
再在就讓我們寫生字吧每個生字在田字格里寫兩遍。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一
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先是寫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有意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我希望在學習古詩中,讓學生知道學習研討的方法、步驟。課堂上,我先出示學習古詩的步驟,再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學這首古詩。由于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孩子們從學詩題、理解詩意到感悟詩情都很積極,教學進行得也較為順利。一節(jié)課下來后,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是,在體會詩意和感悟詩情上我還是感到有一些不足。
通過這節(jié)課,我有幾點想法:一是在語文教學中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是必要的。語文教學不光要傳授孩子們語文知識,更要讓孩子們掌握如何去獲取這些知識。二是在教學前,教師必須對教材充分鉆研,正確把握教材內容,準確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巧妙地引導學生學習。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二
三月專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單元目標:
1.閱讀本單元課文做一次愉快旅行。
2.體會作者對山水的熱愛之情。
3.掌握字詞、感情朗讀。
本課目標:1.會寫“亭”。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掌握學古詩的方法。
4.培養(yǎng)說旅游見聞的興趣。
精彩提示過程體驗課堂回放學習延伸。
李白被稱為詩仙。一千多年前,大詩人李白秋天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李白感懷身世,自己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飽嘗人間的心酸,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者自己,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他覺得自己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因此寫下本詩。
a.初讀古詩感悟大意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古詩的興趣和魅力,復習鞏固解詞解詩句的方法。
(1)看插圖曉大意(2)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3)查字、詞典選解釋。我認為可以讓學生初讀圖通過看圖畫,初步感悟。
用自己的畫說說從插圖看到了什么?強調“厭”的古今不同意。大致說出詞意后,再讀古詩,讀流利讀準確。
b.再讀古詩.情感體驗提出思考題:李白看到了什么?李白想到了什么?解決思考題,李白看到了: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想到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隨機讓學生讀出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的幽靜,讓學生體會出李白的孤獨并朗讀出來,找出與孤相同意義的詞,從詩題中找出再一次強調孤獨。
a.熟讀(回讀)古詩,創(chuàng)設意境學生齊讀古詩,并想象,如你是大詩人李白,在敬亭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可以先用自己的話說,然后有感情地用詩句說,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體驗他人,感悟古詩的節(jié)奏韻味的能力。
b.搭建與美術溝通的橋梁,培養(yǎng)審美能力用自己手中的筆在白紙畫出“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的畫面。學生只要認真畫出構圖布局合理就可以了,不做太高要求。
a.讀古詩想古詩回憶你知道的古詩,哪首與這首相似,學生不難想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詩來。
b.讀古詩譯古詩出示另外一首李白的詩。學生試著翻譯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口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理解了詩意,能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了解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詩人。
(3)能通過詩句體會作者的心情。
(4)領會到了這首詩“寓問于答”的特色。
(5)能根據(jù)詩意,發(fā)揮想像,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體會作者的心情,能根據(jù)詩意,發(fā)揮想像,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心情,領會“寓問于答”寫作的特色。
課前:
投影出示課文插圖,配以古琴音樂,渲染氣氛。
課中:
一、提示課題。
二、了解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詩人賈島,誰是他的“粉絲”呢?學生交流自己對他的了解你。
引用作者自己的詩評價。賈島有一首詩這樣寫自己: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三、理解詩意。
1、出示詩句。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首詩,結合插圖想一想詩句的意思。同座的同學可以小聲地討論。
2、指名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其他同學可隨時補充。
3、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和童子在松樹下的對話。在理解和解說詩意的時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句中缺少了些什么。究竟缺少了什么呢?出示填空題: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4、思考:你認為作者為什么不把問句寫出來?
所謂“寓問于答”,它并不是“不問”,而只是不把問話內容寫入詩中。關鍵在于把問話內容寓于答話之中,使讀者可從答話里體味和推導出所問的內容。如果把問和答都寫進詩中,不僅沒有必要,還很羅嗦?!霸栍诖稹保梢允乖娋渥兊煤喚毝腿藢の?。這正是作者的巧妙高明之處。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體會這種“寓問于答”的妙處。
四、體悟作者的心情。
1、詩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找到這里。心情怎樣呢?出示填空題:
讀詩句,感受詩人的心情,填空:
詩人來到山中尋訪隱者,見松下站著隱者的徒弟,于是滿懷。
地問:“請問你師父在嗎?”童子答:“師父采藥去了?!痹娙擞行謫枺骸叭ツ睦锊伤??”童子答:“就在這山里?!痹娙艘宦牐X得還有找到隱者,于是又問:“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霧彌漫,不知道在哪里?!薄鞍?!”詩人嘆了口氣,徹底了。
2、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五、兩首詩對比,感悟詩人用詞精準!
花間問童子,言師挖菜去。只在南山中,馬上就回來。
學生交流討論,從中感悟詩人用詞的精準。
六、作業(yè)。
寫《評價手冊》上的相關題目。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十四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古詩。無論是從詩句內容還是學詩體驗上,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要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鼓勵學生誦讀,以加深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在學習古詩中,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方法、步驟。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學這首古詩。由于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孩子們從學詩題、理解詩意到感悟詩情都很積極,教學過程進行得也較為順利。
我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第一,導入、了解詩人及其背景;第二,初讀,整體感知;第三,品析詞句,感悟詩情;第四,比賽背誦;第五,回顧總結。
反思自己教學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想法,也就是教學中的得與失吧:得就是通過教學,我覺得在語文教學中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是必要的。語文教學不光要傳授孩子們語文知識,更要讓孩子們掌握如何去獲取這些知識。
如在教學“初讀,整體感知”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因為在上課之前,我已經安排學生提前預習過,所以在這里我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用他們自己提出的辦法來互相學一學這首古詩,看看能讀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后,就解決了的問題,我問他們是怎么解決的,學生告訴我,他們是通過看注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結合自己的想象等途徑來弄懂的。我想:孩子們能夠通過自己獲取的知識來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很難得。在抽讀時,學生也在不斷地互相糾正著對方生字的讀音。反思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認為課堂的生成不錯,既幫助了學生在自己的記憶結構里喚醒以前的認識,鞏固了認知能力,同時抽到的學生在讀古詩的時候發(fā)生的錯誤和課文的生字有關,然后讓大家發(fā)現(xiàn)并在糾正的時候很好的強化了拼音的再次鞏固及書寫。
當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還有很多的不足:
一、在引導學生釋題時,讓學生想一想“夜書所見”中的“書”指什么?不少學生意見不同,有的說“書”是指那個人在看書,有的同學說那個人在看東西把這些東西當成書,這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題,又讀了兩遍課題后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他認為“書”是“寫”的意思,那個人把看到的寫了下來。由于自己課前準備不夠,所以在這花了不少時間。
二、在教學詩句“知有兒童挑促織”這句詩時,盡管在教學中,沒有強加給學生”挑”字在詩句中的正確讀音,而是采取了查字典的方法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答案,但在課堂上我沒有清楚的處理“挑”字的教學,感覺當時有一點繞口,挑促織——讓學生聽老師描述想象理解,效果也不是太明顯。雖然學生知道作者描述的是晚上,兩個孩子打著燈籠在捉蛐蛐,但學生不知道那個時候,蛐蛐應該是在石縫里或者草叢中比較隱蔽的地方,這樣捉蛐蛐就還得有一個過程,而不是直接用手去捉,因為學生對捉蛐蛐的操作過程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不知道這是用一根麥桿或者很細很細的樹枝在洞口撥弄,把蛐蛐撥出來,所以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很好的找到正確的讀音??梢?,教師的備課還應更細致些,才能在教學中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總之,在教學前,教師必須對教材充分鉆研。
所見袁枚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五
2.師小結:是啊,秋天,我們可以看見它五彩繽紛的色彩,聽見它美妙的聲音,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歡樂,但是黃葉飄飛的深秋又給詩人帶來了怎樣的情緒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葉紹翁的古詩。
3.師生共同理解題目意思。
二、匯報自學(小組合作交流,匯報自學情況)。
1.對子之間檢查生字認讀情況,理解新詞。
2.對子交流讀懂了什么,說說自己的疑難,組內嘗試互相釋疑。
3.小組長歸納不能解決的疑難。(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三、自主學習(學案引導,讀書圈點,發(fā)現(xiàn)問題)。
1.交流生字新詞。
2.感悟體會,理解詩意。
1)一小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xiàn)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fā)表見解。
3)質疑: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
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xiāng)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四、探究交流(檢測學情,合作探究,更正討論,生成問題)。
(一)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
2.根據(jù)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3.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jié)奏,男女生分組讀。
4.問: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
(二)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1.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面劃線,說說感受。
2.在這樣凄涼的秋夜,詩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覺?他想到什么呢?)。
3.請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
4.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lián)系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
5.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注釋”。
6.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么投入,就會想到什么?
7.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這首詩的感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59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