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自己付出的一種回報,也是對自己成長的見證。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總結的目的和對象,確定我們要總結的內容和范圍。下面是一些詳細的調查報告示例,供大家了解和分析市場狀況。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一
1、能在夜空觀察中,產生奇思妙想,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豐富見聞,積累習作素材。
2、能自擬題目,開展想象,編寫故事,學寫想象作文,表達自己的感受。
能展開想象和幻想,寫想象中的事物,鼓勵自由表述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象。
1、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月缺月圓、繁星點點、流星飛逝……你們還看到哪些有趣的現象呢?(學生交流談話)。
二、激發(fā)情感,放飛想象。
1、陶冶情操:配上不同風格的樂曲,讓學生看月夜星空圖,進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飛想象:學生在想象中思考、編撰故事。
三、激情練說,追求個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我們把自己想到的內容說出來,好的?
出示要求:想象要豐富,故事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連貫。
2、學生自由口述。
指名口述故事。
3、組內互相交流、評議。(想象要合情理,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指導寫法,練習寫作。
1、學生自主構思,動筆寫作。
2、根據想象的內容確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給習作配上圖片。
3、完成習作后自讀,發(fā)現問題自行修改。
4、請同學們把習作讀給自己的好朋友聽,和他們一起修改。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二
1、學習能及時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動心靈的真實情景和當時的想法記錄下來。
2、能夠運用正確的方法觀察多幅圖片,準確把握圖意,通過合理、豐富而獨特的想象,連貫、具體、生動地寫一篇短文,再現當時的情景。
一、激趣導入。
1、課前看一段音樂畫面。
2、看后問:聽著動人的音樂,看著感人的畫面,你有什么想法呢?
(鳥兒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機勃勃,多美?。▲B兒為我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個星期六的傍晚,天陰沉沉的,還不時飄著雨,幾只家燕在馬路上無憂無慮地嬉戲著,突然,一輛大貨車呼嘯而過,我的心一緊,不禁閉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發(fā)生了……當我睜開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請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導寫照片1。
1、剛才還是鮮活的家燕現在怎么樣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任老師提三個要求:
(1)仔細觀察家燕的神態(tài)動作。
(2)合理想象家燕的內心世界3。
(3)、大膽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2、哪位同學愿意先來說說看(家燕倒在馬路上,可能已經死了……)。
師述:(1)你觀察得比較仔細,想象也很合理,幾個詞用得很好。
(2)你說得更精彩了,準確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場景。
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下面,老師給大家三分鐘時間,把你想說的寫在稿紙上,我們來比一比,誰寫得最感人!請注意:如果你能寫滿兩行字的就在這段旁邊給自己打一顆星,寫三行的打上兩顆星,多寫一行多加一顆星,課結束后我們比比誰得的星最多)。
3、評價:
誰先來朗讀你寫的文章?
師述:這位同學觀察比較仔細,想象也很合理,表達準確感人。
誰再來?
師述:這位同學寫得更生動了,幾個詞傳神得寫出了家燕的.神態(tài)和動作。
過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現呢?你們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導寫文章的重點段。
1、請同學們圍成小小組,分別說說你們看到的情景。說的時候請注意三點(指著板書說)。
2、哪一組同學先來談談?
師述:說得不錯。
誰再來?
師述:說得更感人了。
3、給出每幅圖的主要內容。
下面老師給大家五分鐘時間,把你的感受寫下來。這次你能寫滿五行就給自己加一顆星,多寫一行多加一顆星。
4、誰再來交流:
師述:這位同學能準確把握圖意,想象大膽豐富,敘述具體生動。
誰再來:
師述:這位同學的表現同樣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內心世界,表達生動感人,文章再現了照片情景。
四、結尾、加合適的題目。
過渡:同學們,看了這些畫面,你想到了什么?說說看?你能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給文章定個題目呢?任老師把同學們說的題目羅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從中選擇合適你的題目,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五、總結。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打動我們心靈的畫面與場景,今天我們看的這些照片就是一位四年級同學抓拍的鏡頭。假如我們能及時地用文字或照片,把這些真實的情景和當時的想法記錄下來,養(yǎng)成記生活筆記的好習慣,那么不僅能打動你自己,還能打動更多的人,希望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三
1、讀懂“例文”《剪紙人》,初步感知介紹做小制作一類文章的寫法。
2、讀懂“習作要點討論”,通過討論進一步領會介紹做小制作類習作的寫作要領:講明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過程。
3、弄清習作要求,摹仿例文的寫法寫一篇介紹自己做小制作情況的寫法。
二、作前準備。
認真想一想,需要哪些材料,應該怎么做。把材料帶進來。
(一)研讀例文,感知寫法。
1、人人都有一雙能干的手,它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今天我們先來看一看一位小朋友的巧手創(chuàng)造出了什么。
2、自讀思考:
(1)例文寫了什么?
(2)為了把情況介紹清楚,抓住了哪些要點?
3、交流總結:抓住介紹的要點——制作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過程。
重點要把制作的具體方法和過程交代清楚,動詞運用很準確。
為了使習作生動,可以寫進遇到的困難及其克服的過程。
(二)明確要求,現場制作。
1、師明確要求:
(1)動手做一做,記住制作過程,以及制作中發(fā)生的小插曲。
(2)虛心聽一聽,傾聽別人的意見。
(3)詳細記一記,記下制作的材料,制作的過程,記下小插曲,以及心情的變化。
2、生動手制作,師巡回指導。
3、組織生生之間的互評。
4、指導大家記一記。
(三)詞語超市。
笨手笨腳奇思妙想精雕細琢畫龍點睛。
不聽使喚折折疊疊妙手巧繪神來之筆。
笨拙可愛咬牙切齒心灰意冷煩躁不安。
半途而廢有始有終嘖嘖稱贊愛不釋手。
(四)修改習作。
1、自改。
2、找朋友互改。
3、指名讀,集體修改。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
此文轉載。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四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為看多幅圖的作文訓練,共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例文。它包括四幅圖和一篇看圖作文《穿棉衣》。根據圖意短文共寫了四段話。第二部分是對例文的評析。編者緊扣本次習作訓練重點,憑借例文,向學生提示了觀察多幅圖作文的注意點。第三部分包括一段文字和兩幅圖,緊扣本次習作的訓練要點,提出習作要求和注意點。
學情分析:
本次作文為看多幅圖的作文訓練,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第一次練習。它和觀察一幅圖習作不同的地方是:先要看明白每一幅圖的圖意,再連起來看看這幾幅圖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然后想一想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他們在做這件事時會怎么想怎么做。這就要求學生整體感知多幅圖形成整體印象,并透過畫面適當展開想象,寫出的習作語意要連貫。
教學要求:
1.能借助觀察圖畫讀懂例文《穿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過討論交流,明確觀察多幅圖作文訓練的要領。
3.能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書上提供的兩組圖,選你喜歡的一組,練習寫一件事。
教學時間:兩課時(其中書面習作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學習例文,總結要點。
1.圖上有幾個人物?能說清圖上人物的關系并給他們分別取個名字嗎?
2.這四幅圖寫了一件什么事?
3.分圖簡要說說圖的意思。
4.觀察第二幅圖的景物,引導學生思考敘述圖上場景的順序。
(1)要交代小樹所在的地方。
(2)要描寫小樹在寒風中的樣子。
(3)想象小華對小建說了些什么。
(4)引導學生看圖口述。
5.閱讀全文。
6.教師小結:
這四幅圖畫的是小建的媽媽給小建買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為家門口的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的小樹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圖寫了四段話,交代了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他們看到了什么,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樣的方法仔細觀察下面兩組圖,也請大家選你自己喜歡的一組,練習寫一件事。
二、觀察圖畫,運用要點,分圖口述。
1.觀察第一組圖,說說這三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給這件事加個題目,給圖中人物起個名字。
(講的是要愛護公物,不能亂寫亂畫的事。小猴子叫孫小圣,熊貓叫常助林。題目可以是“我錯了”)。
2.觀察第一幅圖。
說說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3.觀察第二幅圖。
這時他們到了什么地方?孫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說說孫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勸阻的。
4.觀察第三幅圖。
常助林在做什么?孫小圣的表現怎樣?
說說常助林怎么批評孫小圣,孫小圣的態(tài)度怎樣,孫小圣會怎么說。
三、學生練寫,指名點評,修改文稿。
同座同學先看圖分段口述,再連起來完整地說,相互補充,相互糾正。學生練寫,教師巡回檢查指導,收集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選擇兩名學生的習作進行點評,修改文稿,指導謄寫。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五
1、今天早晨,教師收到了三封信(揚一揚信封),每個信封里都裝著一個秘密,想知道是什么嗎?那好,請大家仔細看。(出示課件:課文圖畫)。
2、每幅圖都告訴了我們什么秘密呢?圖上的小朋友心情怎么樣?(生自由回答)。
2、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小組推薦代表說說自己的傷心事,評一評,誰說的最讓印象深刻)。
討論:你覺得寫這篇文章要注意些什么?
1、小組討論。
2、全班匯報。
3、教師小結。(相機板書)。
(1)事情的經過要清楚。
(2)自己的感受要真切。
(課件出示:《小貝貝——我愛你》)。
1、師范讀佳作,生思考: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樣把這件事情寫具體的?
2、作者的心情怎樣?你從哪些詞句能感受到作者的傷心呢?畫記有關的詞句。(邊讀邊用心體會作者的感受)。
3、你從這篇文章中還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第二課時作文講評。
1、全班點評。
(選取有代表性的佳作和病文各一篇,采用引導、點撥的方式組織全班同學進行示范性點評)。
2、佳作評析。
1)、出示有代表性的佳作或佳作片斷,指名讀。
2)、自由評議,指出佳作的優(yōu)點所在。
3、病文評改。
1、出示有代表性的病文或病文片斷,指名讀。
2、指出例文的毛病所在。
4、師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見。
1、小組評議。(組內評議各成員習作的優(yōu)缺點,再進行修改)。
2、佳作欣賞。
(小組推薦佳作,由作者朗讀,其他同學用心體會,產生共鳴)。
生活中誰都會有傷心的時候,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向親人朋友訴說,或把它寫在日記本上,讓自己的情緒宣泄出來,又可以輕裝上陣,成為快樂的天使了!愿同學們笑口常開!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六
一、個性導入,明確目標。
1、導語:同學們,在語文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浸潤心靈,收獲智慧;通過寫作,表達交流,分享生活。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進行習作專題復習,寫活動。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復習,我們要達成下面三個學習目標。(出示課件)。
二、指導學習,引導發(fā)現。
(一)分清寫一件事與寫一次活動的區(qū)別與聯系。
1、課前我已給你們每人手中發(fā)了兩篇習作材料,下面我們再讀一讀這兩篇材料,思考屏幕上的問題。(出示課件)。
2、請金貝貝同學為大家讀一讀,對照課件上的要求學習進行學習吧。
3、哪個對子起來說說你們的發(fā)現?
4、教師小結:同學們總結的很好,我們一定要分清寫活動與寫一件事的區(qū)別。我們在練習寫一次活動時,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只寫活動中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個人的表現,沒有突出活動的特點。下面我們來判斷一下哪些題目是寫活動的?(出示課件)。
(二)體會怎樣寫好活動的場面。
讀一讀《難忘的一次秋游》這篇習作,(課件)請譚杰議同學為大家讀一讀學習要求。
2、開始學習吧!
3、指名回答,相機引導學生體會場面描寫的方法,景。(小結板書,點面結合寫好場面)所謂的面,就是對整個活動場面的概括描寫,關注的是大多數人的活動。點就是把大多人的活動中的某一個鏡頭進行細致的刻畫。
4、我們都參加了這次秋游活動,你覺得這次秋游還有哪些有趣的場面?(指名回答)。
5、小結:一次活動中,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用心體驗,你就會發(fā)現很多有特色的場面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這是我們就應該注意什么?(板書:有詳有略,突出重點)。
(三)現場練習寫活動場面。
1、在生活中,我們見過哪些活動場面?(學生回答時,要讓學生從生活的各方面去說,而不是僅僅局限在學?;顒?。)。
2、在這六年的小學生活中,我們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我搜集了其中一些活動的照片。請大家欣賞。(播放課件)。
3、看了這些照片,你想起了哪次活動。(出示課件)。
3、根據課件進行片段練習。(課件)。
4、全班交流展示:隨機引導學生把當時的場景描繪得生動具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學生展示后,追問,你覺得他哪些句子寫得有意思?你覺得。
還有哪些情景有意思,但他沒寫出來?
(四)指導擬寫“寫作計劃“。
1、寫好了活動的場面,這就為寫好一次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還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活動,完整活動一般有幾個場面構成成的。為了在寫作時條理清晰,老師建議你們先擬定一個寫作計劃表。
2、出示(課件)寫作計劃表,試著擬寫一次活動的寫作計劃。。
3、學生填寫。
4、指名回答他是怎么填寫的。
三、總結提升。
1、學生按照寫作計劃表,把一次活動完整的寫下來。
2、結束語: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要想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要用心觀察體驗生活,增加閱讀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七
1、能讀懂例文,了解這個童話是怎么編出來的!
2、能編寫一個幫助小朋友挑實害處的童話。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學期已經練習過組合玩具來編寫童話故事了!今天我們再來編童話故事,雖然比上一次難了一些,但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編寫有趣的童話故事。
二、閱讀例文,了解寫法。
1、學生輕聲自讀例文。
思考:(1)這個故事主要說了什么?
(2)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學生再讀例文,想一想:不講衛(wèi)生的小朋友聽了這個童話故事后會改正嗎?
三、根據要求,自編童話
1、引導學生明確要求——幫助挑食的小朋友。
2、引導學生根據要求想象故事的主體情節(jié)——挑食的結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長,體質差,甚至畸形。
3、指導學生將故事說的具體一些。
4、同桌互聽,相互幫助修改。
四、交流評議,動筆協作。
1、各組推選教好的向全班編講童話故事。
2、邊集體評議、修改。
3、學生動筆將童話故事寫下來,教師巡回指導。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八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嗎?我們一起來猜幾個謎語,好嗎?(用幻燈出示謎面)。
(1)頭戴翡翠花帽,身穿錦繡緞袍,常把扇子展開,夸耀自己美貌。(出示孔雀圖片)。
(2)黑毛黑,白毛白,圓圓胖胖惹人愛,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當飯菜。(熊貓)。
2、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邊讀邊想,看看謎底分別是什么。
那么,你最想為哪種動物設計名片呢?為什么?(學生講理由)。
1、其實,給動物設計名片一點兒也不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一位叫薛愛華的同學設計的兩張名片。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一讀,相信讀了之后,一定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發(fā)。
2、引導討論:薛愛華是怎樣給她喜歡的海洋動物設計名片的?
她向我們介紹了鯨的哪些方面?
我的名字叫鯨。(名字)。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大)。
我可不是魚喲。(不是魚)。
那么,她怎么把“大“寫具體的呢?請大家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大“的句子。
如果我把嘴巴張開,可以當餐廳。里面放上一張桌子,周圍做上五六個人絕對沒有問題。(舉例子)。
當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有3噸重,7米長。我每天體重增加90千克,每小時增加4千克。我每天能吃3噸食物。(列數字)。
對,還可以配上動物的圖案,可以剪貼,也可以自己動手畫,做到圖文并茂。
4、現在,我們要來為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設計名片了。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比薛愛華同學設計的名片更好。相信你設計的這張名片一定能與眾不同,別人讀后,對這種動物會有所了解,也能喜歡上它。大家在設計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讓更多的小朋友明白。
老師也設計了兩張動物名片,大家可以看看。展示《波斯貓》、《畫眉》名片。
5、學生根據自己確定的內容設計名片。在學生動筆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及時給予個別輔導。
1、自己修改。請同學們把自己設計的名片認真地讀幾遍,把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改一改。
3、展示設計。請愿意將自己的設計展示給同學們看的學生上講臺利用視頻展示臺進行展示。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九
1.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大量查閱材料,以便充分而詳盡地獲取材料,對于查閱得來的有關資料,按書上所提問題的順序寫下來。
2.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習作指示”,討論交流,明確這是介紹菊花有關知識的作文,不能寫成看菊展的參觀記或是菊花的狀物作文。
3.要提醒學生不要羅列資料,而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和特點比較鮮明的作重點介紹,其他的則應略寫。
[教學要求]。
1.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究身邊事物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2.運用具有開放性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查閱資料、觀察事物的習慣。
3.在實實在在的訓練過程中,學習將查詢的資料與觀察所得整理成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
難點:指導學生將查得的資料,有選擇地、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
[作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查找資料。
2.作菊花幻燈片或圖片。
[指導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興趣。
金秋時節(jié),是菊花盛開的季節(jié),五彩紛呈的菊花把秋天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姿,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要去參觀菊展,漫步在菊花的海洋中,看著千姿百態(tài)的菊花爭奇斗艷,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菊花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令我們自豪的是,菊花的故鄉(xiāng)就在我們中國。今天,我們好好地了解一下菊花,寫一寫菊花。
二.組織討論,明確寫法。
1.自由讀習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習作有什么要求。
2.同桌討論交流:本次習作要寫什么?怎樣才能寫好這篇作文?
3.師引導學生歸納寫作要求:
(2)按上面問題的順序寫。
(3)選擇自己熟悉的菊花寫,要有詳有略。
三.指導觀察圖片。
1.出示:銀針、蒼龍爪;獅子須、紫矛、金繡球、鴛鴦菊等幾種菊花圖片。
2.觀察思考:這些花是什么顏色的?形狀和姿態(tài)怎樣?
3.同學們還認識哪些菊花,它們各是什么樣子的?
三.交流查閱資料情況。
1.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了哪些關于菊花的知識?
2.閱讀。教師將關于菊花的參考資料印發(fā)給學生閱讀。
菊花,原產于中國,是中國傳統栽培名花之一。傳至國外后用為世界著名花卉。菊花以扦插繁殖為主,亦可嫁接,育種可用種子繁殖。菊花的品種多達數千種。1982年中國菊花學術討論會將菊花分為5類30型,5類即平瓣類、匙瓣類、管瓣類、畸瓣類和桂瓣類。花型也多種多樣,有寬帶型、荷花型、蓮花型、球型、松針型、垂絲型等。
3.討論。
通過閱讀,你知道了菊花的哪些知識?
五、練習說話。
1.按問題的順序,說說你對菊花的了解。
2.同桌互說。
3.指名學生說,教師著重指導學生說好菊花瓣、花型的特點。
六、學生寫稿,教師巡回輔導,指導學生準確用詞。
七、評講。
1.指名學生談自己的習作,教師引導學生修改并給予評點。
2.學生對照習作要求,修改習作。
八、謄寫。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十
一、布置觀察,積累素材。
學完《童年的發(fā)現》后,給學生較充裕的時間,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發(fā)現;用心去回憶自己腦海中積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過什么樣的發(fā)現。
二、激發(fā)興趣,拓展思路。
2.讓學生自由說一說都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可能說到日常生活中的發(fā)現。如,發(fā)現媽媽愛美了,爸爸勤快了;發(fā)現馬路邊的路燈按時亮起來,公園里的動物多起來了;發(fā)現種子怎樣發(fā)芽,向日葵如何轉動了;發(fā)現電視里的環(huán)保廣告多了,發(fā)現人們都在學英語了;發(fā)現戰(zhàn)爭太可怕了,美國太霸道了。還可能說到學習生活中的發(fā)現。如,發(fā)現語文書變了,課文比以前有趣了;發(fā)現老師講課方式變了,學?;顒佣嗔?;發(fā)現應用題有五種解法,記生字也有竅門;發(fā)現新老師像朋友一樣,同桌也不討厭了。教師根據學生說的,適當總結評價:你們幾位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發(fā)現,你說的是學習中的發(fā)現,真是有心人!通過這樣來肯定學生的發(fā)現,開啟學生的思路。
3.引導學生讀習作提示,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發(fā)現清楚地告訴別人。要求把發(fā)現了什么以及發(fā)現的過程寫清楚。題目可以用“我發(fā)現??”,也可以自擬。
三、自主習作,因材施教。
學生構思后自主習作時,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對全班的習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選擇典型的習作(如,過程寫不清楚的,語言表達存在問題的),相機評價,具體指導。
四、朗讀習作,評議修改。
選典型習作三至五篇,讀一個評一個,師生共同評議。從是否把發(fā)現的過程寫清楚了、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等方面進行評議。結合評議,引導學生對所評習作口頭修改或補充。然后,各自修改習作,進行謄抄。修改時先自己修改,再請小伙伴幫助修改。
五、佳作欣賞,激勵評價。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十一
1、了解申奧成功的重要意義。
2、了解近兩年中國發(fā)生的大事。
[教學重點難點]。
文中的一些歡騰場面,理解人們的感情。
收集了解近兩年中國發(fā)生的大事。
一、讀題導入。
1.新聞報道就是對國內外社會中最近發(fā)生的具有一定意義的事實的報道。它要求簡明扼要,迅速及時,真實準確。
二、自讀課文,粗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書,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共同解決。
2、自由讀課文,讀懂什么說什么?
自由匯報。
(師: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人們的興奮、激動找出來讀一讀。
師:什么意義,你說說看?
師:請大家齊讀這篇報道,感受一下當時的氣氛,注意請把我們大家的激動、興奮、自豪的心情也融合進去)。
3、指導朗讀全文。
三、再讀全文,了解新聞報道稿的結構。
1.師在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
2.生根據師的歸納再讀課文,再次了解新聞報道。
四、總結。
五、作業(yè)。
希望經常讀報,向小星宇電視臺投稿。
板書。
4、新聞報道一則。
標題:首都各界歡慶申奧成功。
主體:世紀壇狂歡。
結尾:中國民族史冊上光輝的一頁。
教后感:
本課的重點在感悟,感受億萬中國人民無比喜悅,無比自豪的心情,從心底里迸發(fā)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但在學生交流時,還體會的少夠,交流面窄了些,我想如果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再回憶一下、了解一下那段難忘的經歷,會說的更好。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要求:
1、訓練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知道怎樣選擇材料,學習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習慣。
2、學習寫板報稿。
教學重點:
通過仔細觀察,選擇合適的材料,按照板報稿的要求寫下來。
教學難點:
弄清板報稿與平時的記敘文的區(qū)別,讓學生按照板報稿的格式,寫清要寫的要素,并做到內容具體,語言簡潔。
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文,明確寫作內容。
板報稿一般要寫出哪些內容?
讓我們先研究例文《和書籍交朋友》:本文寫了什么事?按什么順序來寫?都交代了哪些要素?(活動時間、場所、人物、活動情況、活動方法、意義……)這些要素就是寫板報稿必須交代清楚的,也就是板報稿要寫的內容。
二、區(qū)別比較,突破難點,學習寫法。
根據習作要求:寫報道做到篇幅短小,語言精煉,把內容寫具體,標題要醒目,末尾要署名。
怎樣把板報稿的內容寫得乘法而不失具體呢?
研究例文,文章按什么順序寫?哪些地方寫得具體?與記敘文有什么區(qū)別?通過分析、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板報稿與記敘文的區(qū)別就在于:板報稿并不需要仔細刻畫人物,細致地描寫事情每一步的經過,也不需要很多華麗的`辭藻,精心的修飾,只要實事求是地介紹開展活動的情況,結果,意義……因此,篇幅短小。
再以《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一自然段為例,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這一事例怎樣做到簡潔而又具體的?通過研究,學生可以發(fā)現,這一節(jié)重點寫了作者看到的水滴石穿的現象和形成的原因,寫現象時只重點寫了石頭、石上小洞的樣子。作者看到什么寫什么,沒有過多的修飾,很細致地描繪,語句十分簡潔。
通過這兩篇例文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歸納出本次習作的寫作方法和要求,知道板報稿在結構、語言上的特點,并根據這一要求習作。
在習作中,命題也是一個難點。怎樣才能做到標題醒目?可以要求學生先想清楚要寫的內容,再根據內容進行概括,用詞語或簡練的語句來確定命題。
三、習作要求,練說練寫。
明確了習作要求,就可以讓學生分組交流討論:你準備寫什么活動或事情?準備怎樣寫?在口述的基礎上練寫。不過,在說或寫的時候,一定要對照習作要求,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到內容具體,語言簡潔。寫完后再命題,寫完后在右下角署名。
這三步教學過程,要緊扣住教學難點重點,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明確習作要求,并按照要求,完成板報稿。
四、學生練寫。
學生練習寫作,完成初稿,教師巡視,相機點評指導。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十三
友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古往今來,友情曾被無數詩人謳歌,被無數常人惦念。對于每一個小學生,都有各自的友情。教師通過示范朗誦、播放歌曲、等形式引領孩子去感受詩歌的特點,再讓學生回憶珍貴的友情,并學著用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讓他們經歷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獲取美好的情感體驗,孩子一定會興趣盎然,這樣的習作課對學生而言也許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無論對習作還是個性的發(fā)展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1、 體悟友情的珍貴,獲得積極的審美體驗,大膽地說出自己對友情的理解,樂于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2、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詩歌的情趣,體會詩歌的特點,激發(fā)想象力,學習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體會詩歌的特點,學寫小詩。
1、 班級開展以友情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
2、 課前舉行三分鐘賽詩會,比一比誰積累的詩歌多,誰讀得好。
3、 輕音樂
(一)、揭題談話,激發(fā)興趣。
1、 從剛才的賽詩會可以看出同學們積累了許多的詩歌也很喜歡詩歌,對嗎?大家為什么那么喜歡詩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詩歌的特點:詩歌感情真實,語言簡練,讀起來瑯瑯上口等)
2、 的確,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古往今來,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作為每一個炎黃子孫,我們都應熱愛祖國輝煌燦爛的詩文化.
(二)范文引路,感受詩韻,揣摩寫法
1、黃老師也和大家一樣很喜歡誦讀詩歌,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皇缀苡幸馑嫉脑姼?,請大家仔細聽?/p>
到遠方去,
到遠方去,
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
2、看,這就是詩歌,聽了以后有什么想法?
3、看來詩歌還挺簡單的,是不是也想寫一寫?這堂習作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寫詩歌。(板課題:學寫詩歌。)
4、 先請同學們讀一讀老師發(fā)給大家的這兩首詩歌,看看我們在寫詩時應注意些什么?
信
我學會了寫信,
用筆和紙,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寫啊,
寫許多許多的信。
替雛鳥給媽媽寫,
讓媽媽快回巢,
天已近黃昏。
替花朵給蜜蜂寫,
請快來采蜜,
花已姹紫嫣紅。
替大海給小船寫,
快去航海吧,
海上風平浪靜。
替云給云寫,
愿變成綿綿春雨;
替樹給樹寫,
愿連成無邊的森林。
給自己,
我也要
寫一封封信,
讓自己的心,
和別人的心,
貼得緊緊、緊緊……
如果
如果你是肥沃的土壤
我就是一根無名的小草
搖來搖去
永遠陪伴著你
如果你是一棵大樹
我就是一只唱歌的小鳥
晴也唱雨也唱
永遠為你歌唱
如果你是藍天
我就是一朵潔白的云
飄來飄去
卻總也飄不出您的心靈廣場
媽媽
那就是你和我啊
聚也微笑
離也微笑
5、 讀后指名回答。
6、 請同學們再讀一讀第二首小詩,說說你喜歡哪些詩句?為什么?(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重章疊句,有幾段的格式都是一樣的,只是變換了幾個詞語 )
7、 集體朗讀這首詩,再來感受小作者的感情以及詩歌的特點。
三、醞釀感情,學寫小詩,表達真情
1、“朋友”是我們生命中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世間的每一個人無不渴望天空般高遠、大海般深邃的友情。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的詩句可謂友情的絕唱;而現代作家王蒙則說:“友誼不用碰杯,友誼無需禮物,友誼只不過是我們不會忘記?!蓖瑢W們,孤單時,你會想起朋友;煩悶時,你會想起朋友;高興時,你又會想起朋友……親愛的同學,此時此刻,你又想起了誰?想到了你們之間的什么事?讓我們靜靜地回憶。(播放輕音樂)
2、能告訴大家剛才你想起了哪位好友嗎?想起了他的什么事?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十四
本習作要求學生仔細閱讀《烏鴉反哺》,憑借教材中的三幅圖畫進行看圖作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尋找聯系、合理想象”,通過小組交流、練說、互評反饋等形式,學生大多能說出圖意,并且合理想象。在下筆之前,我又出示了幾個例句――提示語的幾種形式。即: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中間,提示語在后,無提示語。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把對話的形式寫得更靈活一些,并對對話常用的一些標點加以提醒、示范。但是由于只是讓學生認識了這幾種提示語形式,而沒有進行相應的訓練,因此從學生的草稿反饋來看,提示語的'使用還比較單一。對于標點符號的使用也不盡如人意,學生能注意使用冒號和前引號,但是往往把后引號遺漏了。學生的習作交上來的批改時,大多數學生標點符號掌握較好。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十五
1、從本組課文中學習一些寫作方法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節(jié)日寫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與愛國熱情。
引導學生寫出節(jié)日的特點和氣氛。
一、導入新課
1、你們知道中國哪些民俗節(jié)日?你知道這些民俗節(jié)日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嗎?(教師引導學生按時間順序梳理)
2、小組內交流:你最喜歡過那個民俗節(jié)日?為什么?教師以下列問題啟發(fā)學生:
(1)那天發(fā)生的哪些事到現在都能激起情感的漣漪?
(2)那天哪個場面現在仍然記憶猶深?
(3)有沒有覺得新奇難忘的民俗活動?
(4)在這些活動中你都有哪些感受?
二、明確寫作要求
1、默讀習作要求明確要求
2、交流
(1)詳略得當,中心突出。
(2)寫出節(jié)日的特點和氣氛。
(3)題目自擬。
(4)可以寫其他節(jié)日。
三、指導學生編寫提綱。
四、范文引路、學生起草。
五、謄寫。
作業(yè)布置
打好作文草稿。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十六
1.能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突出人物特點,將文章內容寫具體。
2.語句通順、表達有一定條理。
3.有自己的真實感受。
能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突出人物特點,將文章內容寫具體。
一、交流導入
二、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你想介紹給大家你的什么特點,想通過哪件事來說明你的特點?
三、我們在寫文章前,如果能列一個提綱,這樣在寫文章時,能確保文章更有條理,怎么列提綱呢?我們來看看我們學過的課文。
出示ppt:
香玉劇社號
1、捐獻飛機的原因、背景
拿出積蓄、賣掉卡車、房子
2、捐獻飛機的過程送走三個年幼的孩子
別人動搖、常香玉明確反對
掀起愛國熱潮,大家紛紛支持
3、義演捐獻飛機
在寫提綱的時候,可以用列小標題的方式,將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寫清楚,講事情發(fā)生過程中的變化用提綱的形式列出來。這樣在寫文章時,會更有條理。請同學們仿照這樣的形式,給自己的文章先列個提綱。
四、舉例點評提綱
五、修改提綱
六、寫作文
七、講評文章
標準:
1、突出自己的特點。
2、能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突出人物特點,把內容寫具體。
八、修改文章
九、優(yōu)秀作品欣賞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十七
“秋天的……”是蘇教版第十一冊語文“習作4”的訓練內容。從安排上看,本次習作訓練體現了時令(季節(jié))性,并且安排在學習《埃及的金字塔》、《游天然動物園》之后,這樣學生不僅有東西寫而且有方法可借鑒。但是我們在訓練時,既要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好上述資源,又要敢于拓展。引領學生走進秋天,進行多方對話。在“對話”中體現習作訓練的多維性。
一、走進秋天。
(一)自主活動。
老師提前布置學生利用星期天的時間自主地走進大自然。
1、與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小伙伴一起走進秋天。看看秋天的天、秋天的樹、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可以重點觀察某一處、某一種或幾種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觀察的時候不僅要用眼看,還要用手摸、用耳聽、用鼻聞、用心去感悟。還可以做一做記錄,甚至收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具有秋天特征的桔子、稻穗、落葉……等,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圖片。
3、選擇一處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在觀察、體驗的同時,和小伙伴或者父母一起做做游戲、拉拉家常、談談心事或者低詠幾首秋天的詩詞。
(在安排學生“自主活動”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二)教師引領。
盡管老師作了上述安排,但有些學生可能對自己的觀察不是很理想或余游未盡,甚至因種種原因,根本就沒有出去觀察。這時,老師要親自帶這一部分學生出去走走(事先老師要選擇好去處)。在要求上盡可能寬松、自主一些。
二、交流秋景。
1、趣味性啟發(fā);同學們,正值秋天,我們無時不在享受著秋的和熙,昨天(或者前天),我們實地觀察、感悟、領略了秋天的景色。說說看,你們都把秋天放在了什么地方?藏起來了么?(學生答:放在眼里,放在心里,放在耳朵里,放在手里,……)。
2、在稍作思考的前提下,同桌或者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說說自己的觀察所得所悟。將自己收集的有關秋天的實物展示給大家。說的時候,可以重點說某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對照自己當時的記錄進行交流。
3、全班性交流。老師可以要求有興趣(自己愿意)的學生上臺說說,說完以后,大家針對同學的表述進行評析或補充,促使學生有序有重點的表達,鼓勵學生將自己當時特別的發(fā)現、特殊的感受說出來。
三、描繪秋韻。
1、趣味性激發(fā):同學們,秋天現在像一個個美麗的小兔子,揣在我們各自的懷里?,F在就請同學們放出來,行嗎?(學生很高興)。
2、學生獨立思考,確定習作的內容(田野、桔園、池塘、河流、公園或者園內的其他景物等等)。
3、提示方法:讀讀《游天然動物圖》和《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其他學過的寫景狀物的課文,想一想,我們如何寫出自己眼中、心中的秋天。
4、內容、方法基本成熟后,小范圍地討論一下,征求一下同學或者老師的意見。
5、學生將自己眼中、心中的秋天寫出來,可以以“秋天的……”命題,也可以自己重新命題。寫完以后,大家要自己讀一讀、改一改。
四、展示秋情。
1、小組內互相讀讀評評,找找優(yōu)點和不足。
2、在小組朗讀、討論的基礎上,根據同學們的建議進行修改。
3、全班交流。根據各組的推薦,指名學生上臺讀讀,讓全班同學評一評。老師也要相機指出習作中的亮點,尤其是對充滿童雅稚趣的、個性化的習作,老師要給予肯定。
4、學生再作修改。完成后自己再讀一讀,然后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愛好給自己的習作配上插圖,也可以互相讀讀、畫畫。優(yōu)秀作文張貼并要求學生采用書信或者電子郵件的方式寄發(fā)給相關的報社或者雜志社。
這則教學設計,充分利用了當時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去自主地觀察、發(fā)現、思考,給學生一個吸納素材、拓展思維、展現個性的廣闊空間。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感悟秋景、秋韻和秋情。在充分觀察、積累現實與情感素材的基礎上,采取說、議、寫、評的訓練方式,將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融為一體??傊@則設計淡化了傳統的單純的寫作訓練,“注重培養(yǎng)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表達”(《課標》語)。同時注重了習作過程、方法的訓練,激勵和培養(yǎng)了學生健康的習作興趣,體現了習作訓練方式的開放性和訓練目標的多維性。
例文一:
秋天的早晨。
孫金立。
今天是星期天,我、劉金龍、韓笑早就約好了,決定去靈芝山寫生。
來到大街上,一陣秋風吹來,我不由得打了個冷顫。地上幾片發(fā)黃的玉蘭葉圍著樹桿打著旋兒。街上的早點攤已拉上了圍幔,大大小小的鋁鍋冒著熱氣。那些收鱔魚、收雞蛋的商販壓低了脖子,左右手交互地插在袖套里,少了往日的吆喝聲。我的兩個小畫友,一個穿著薄夾襖,一個套著羊毛衫,而我一件襯衣加外套……“好冷”我不由得嘀咕了一聲,“冷嗎?不冷呀!”韓笑擺出一副怪相怪腔。劉金龍還算菩薩心腸,左右瞧瞧:“只有等太陽公公給你送寒衣了”。唉!誰叫我不聽媽媽的話呢?我想裝裝好漢,可剛一伸脖子,仿佛有一股涼水澆進了背心溝里。
我們走出了小鎮(zhèn),薄薄的晨霧籠罩著遠遠近近的`農舍和稻田,透過淡淡的薄霧,路邊的稻田里,灰色的禾葉和黃中帶綠的穗頭鋪滿了整個田野。我知道,今天或者是明天,農民伯伯們該下地收割了,現在他們也許正在磨著鐮刀呢。
空氣潮潮的,我們三人一頭的霧水,劉金龍和韓笑象兩只喜鵲,不停的說著、笑著,只有我牙齒不停地打著架,結結巴巴地應和著。忽然,我們發(fā)現劉金龍站在一棵小樹前,似乎在摘樹葉,我們趕緊走了過去。原來她手里拿著一片嫩綠的樹葉,“瞧它多可惜,早早的就掉下來了,我想讓它回到媽媽的懷抱里,可不知道它是那條枝上的”,原來是這樣,韓笑說:“算了吧,明年它會長出新葉的”,“只能這樣了”,劉金龍把那片樹葉放進了畫夾里。
漸漸的,霧散了,太陽露出了紅彤彤的臉,靈芝山也到了,山腳下,幾棵不知名的老樹的葉子快落光了,剩下幾片在樹枝上搖擺著、掙扎著。環(huán)繞山腰的是一片柑橘林,黃橙橙的柑橘躲在綠葉中,林子里不時有人頭攢動。山頂上,滿是翠綠翠綠的松柏,山上偶然傳出幾聲鳥叫?!翱炜茨?,靈芝山長出靈芝了”我們順著韓笑的手指望去,原來太陽剛剛爬到山頂。
我們顧不得簌簌下落的露水,一頭扎進橘園,向山頂沖去。
例文二:
秋天的田野。
謝東。
秋天來了,天時高時低,一會晴空萬里一會烏云壓頂。路邊的楊柳抖掉了滿身的樹葉,滿坡黃橙橙的柑橘帶著歡笑跳下枝頭、爬進果箱、鉆進籠子一樣的大卡車,走出了村口。爺爺家養(yǎng)的那只馬頭羊已長得膘肥體壯。路上的行人不再哈哧哈哧喘氣了,悠閑的踱著,仿佛還在算計今年的收成。
最張揚的是那一望無際的田野。那稻田,仿佛一塊塊拼圖,而那些田埂是農民伯伯用鋤頭和鐵鍬畫出來的。到了秋天,黃燦燦一片,沒有一點縫隙,每塊稻田上好象放著一塊冒著熱氣的、金黃的大蛋糕。走近稻田,那稻子低著頭、彎著腰,在微風中搖擺、竊笑。稻田有時候并非一望無際,中間偶然會凸出一塊高地來,高地上的棉花一簇簇、一團團,一眼望去,好象大蛋糕上的奶油。也有農民伯伯在那些高出來的地方種上柑橘,成熟的柑橘像一個個小燈籠在嫩綠的樹葉中時隱時現。果子下樹了,但柑橘樹嫩綠依舊,特別的美。
我家的老房子就建在這樣一個地方,前有稻田、后有橘園,一到秋天,爺爺笑得合不攏嘴。我們也常常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幫爺爺、奶奶收橘子、割稻子。勞動結束了,媽媽做飯,爸爸看書,我和大黃狗捉迷藏,爺爺、奶奶在屋前屋后轉悠。我想,這也許就是城里人所說的農家庭院生活吧。
習作七教學設計篇十八
1、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點,同時從別人的評價中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通過學生對自己的優(yōu)缺點、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內容的小結,使同伴對他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教學形式:集體活動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說一說,寫一寫,議一議。
教學重點:使學生坦露自我,進一步了解自我。
教學難點: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注意避免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好壞及封閉自我。
認識,也很少主動去了解他人,使自己與周圍人們之間的關系失衡,產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常常會失控,而處于失敗之地。
認識自己,認識別人是人際關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步。讓學生認識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徑,而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則更為重要。本活動在課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制一張個人檔案卡,課上通過猜猜演演、討論、交流等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使學生在寬松、活潑的氣氛中,主動向他人展示自我,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自我,也通過集體活動增進同學間的相互了解。
課前準備:歌曲錄音帶《手拉手》、小紅星,學生各制一份個人檔案卡。
1、檔案卡的制作可根據學生的喜好,不規(guī)定顏色、形狀、大小。
2、本次活動只是圍繞同學之間的互相認識進行,不存在比較學生好壞的性質。
3、活動結束后,可以把卡紙收集起來張貼于教室。
4、此活動可以5-6人的小組開展,也可以全班進行。
5、此活動適用于小學中、高年級。雖說小學的幾年生活,學生已經有了認識,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項活動讓學生有意識地認識自己,也認識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減少矛盾和誤會。
一、導入。
課前,老師請大家每人做了一張個人檔案卡,在卡上寫上自己的生日、性格、興趣、愛好、優(yōu)缺點、喜歡玩的……大家做得非常好。老師把你們的檔案卡裝在這只箱子里(出示箱子)。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有趣的活動。
揭題(板書:我的自畫像),目的是讓每位同學能更好地認識自我(板書:認識自我)同時,進一步認識班上的其他同學。(板書:認識他人)。
二、活動與訓練。
活動(一)猜猜他是誰。
1、教師說明: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上來,隨意從這箱子中抽一張檔案卡,把卡上寫的內容大聲讀給大家聽,讀完后,請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學。
2、指名一位同學抽卡,讀卡。
3、交流:(1)卡片所寫介紹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學?
(2)你為什么能準確猜出來?
4、請被猜到的同學上臺。
(1)鼓勵他介紹自己。你的朋友準確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見他對你已有所了解,也說明你能真實地把自己的情況寫出來告訴別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讓朋友更了解你嗎?如果愿意,就請把自己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他們。
(2)上臺的那位同學自我介紹。
5、根據那位同學的介紹,請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長或愛好,教師及時給予表揚或激勵。
6、聽了剛才一位同學的介紹和表演,作為他的朋友,你覺得他還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或你想給他提些什么希望?(朋友補充介紹)。
7、多么真誠的話語,聽了朋友的話,你有什么想法?(上臺者談體會)。
8、小結:剛才那位同學勇敢地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真誠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誼之手,如實向他提出希望,他們做得真好(每人獎一顆小紅星,發(fā)到上臺者手里時,送給他一句祝福的話)。
那位同學在朋友的幫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們如果想進一步認識自己,可以讓我們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幫助自己。(板書:讓朋友更了解我,多幫助我)。
9、再請一位同學抽卡,讀卡(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針對上臺者卡上的愛好,讓他作自我介紹)。
10、改變方式,把抽卡,讀卡改為老師說某個同學的特點,考考大家對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復,激發(fā)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11、老師讓同學猜一個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同學,讓這位同學從朋友的贊揚聲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優(yōu)點,從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啟發(fā),激勵他以后往好的方面發(fā)展。
(如有時間,還可改變方式,可讓班中一位同學講出他的朋友的特點,讓其他人猜,這樣更能體現活動的主體性)。
過渡:剛才幾位同學,通過讓朋友更了解自己,從而得到朋友們更多的幫助,更認識了自己,同學們,你們想更了解自己嗎?下面,就讓你的同桌來了解你,幫助你吧。(板書:同桌)。
活動(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動規(guī)則:
(1)請幾位同學把卡發(fā)給每個同學;
(2)先由一位同學把自己卡上的內容讀給同桌聽;
(3)聽者向讀卡者提出希望或講講對方自己還沒注意到的優(yōu)點。
(4)另一位同學讀卡,聽前一位同學告訴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
2、同桌交流,教師主動加入,適當指導。
3、小結活動情況(過渡)。
(三)實話實說。
1、剛才,你通過朋友、同桌的幫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獲吧!誰來說一說?
(1)指名上臺的同學說。
(2)指名一、二對同桌說。
2、你喜歡這樣的活動嗎?為什么?(再次點明主題)。
小結:大家通過讓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們的幫助,更了解了自己。你們想進一步認識自己和別人嗎?那就讓大家一起來了解自己,讓大家互相幫助,手拉手,共創(chuàng)美好的明天。(板書:大家)。
3、全班學生可互換卡片,也可隨意把自己卡上的內容告訴給同學聽,請別人向你提出希望,對別人優(yōu)點說幾句祝福的話。(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氣氛)。
三、總結。
由于時間關系,這節(jié)課上,我們的自畫像只能畫到這兒,相信許多同學還有很多真心話要對同學或朋友說,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給更多的人看,讓更多人了解自己。我們還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別人的祝?;蛑腋嬗浽诳ㄉ稀5狡谀?,我們再來搞一次活動,相信到時,你們的自畫像會更完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39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