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實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2:22:13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實用17篇)
時間:2023-11-29 12:22:13     小編:念青松

教案的編寫需要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不斷完善和提高。在編寫教案時,教師可以參考一些教學研究成果和優(yōu)秀教案的經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這些教案適用于不同年級和不同學科的教學,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通過借鑒他人的經驗和教學思路,我們可以更好地編寫出適合自己的教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優(yōu)秀的教案吧,相信它們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fā)和幫助。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一

教學理論依據:

生活中有許多會滾動的物體。它們給幼兒帶來了驚喜,令幼兒著迷,引起幼兒的遐想!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對滾動現象特別感興趣。本次活動我選擇了會滾動的物體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以奇妙的骨碌碌王國之旅為主線索,引導幼兒自由探索,在玩玩樂樂中探索簡單的科學道理,體驗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樂趣。

實施策略:

操作法、觀察法、比較法、游戲法。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滾動玩具,樂意玩滾動玩具。

2、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體驗玩滾動玩具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圓柱形的玩具、輪子玩具、球狀物、玩具車、各種形狀的.積木、鱷魚教具、輪胎、顏料等。

活動重難點:認識各種滾動玩具,樂意玩滾動玩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骨碌碌王國玩,那里的所有東西都會滾動,孩子們開起我們小汽車出發(fā)吧!

二、融入情境,認識并樂意玩滾動玩具。

1.骨碌碌玩具店。

認識各種滾動玩具,并滾動著玩。

教師小結:圓形的東西都會滾動。

2.好吃的骨碌碌。

引導幼兒找出會滾動的物品,并能近距離滾向目標。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動,有尖尖角的東西不會滾動。

3.大家一起骨碌碌。

讓報紙球在“悠悠床”上滾動,體驗滾動帶來的快樂。

三、體驗成功,結束活動。

大家將合作的作品一起骨碌碌滾動起來,退出活動室。

教師評課記錄:

魏**:將教育活動融到情境中,并自始至終全都貫穿此情景,我覺得是這節(jié)課很大的一個亮點,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林**:本節(jié)科學活動符合小班年齡特點,讓孩子們在操作中了解到滾動的現象,符合科學活動“做中學”的理念。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二

1、幫助幼兒了解一些小動物的過冬方式,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對小動物的感情,并懂得關心愛護小動物。

3、教育幼兒不怕寒冷,堅持鍛煉身體。

1、動物過冬課件。

2、磁帶:《動物怎樣過冬》、《健康歌》。

一、開始部分

音樂:《小動物怎樣過冬》做動作

1、導入;“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感覺怎么樣?”(冬天,天氣很冷)。

2、小朋友,冬天來到了,你知道人們是怎樣過冬的嗎?(引導幼兒討論穿上棉衣、棉褲、棉鞋、戴上棉帽等過冬),寒冷的冬天到了,你看我們已經穿上了厚厚的棉襖、棉鞋、棉褲、你、戴了帽子、手套和圍巾,(除了穿棉襖、戴帽子、手套你知道還可以怎么取暖呢?開空調、取暖氣、爐子、多鍛煉身體等)

3、小朋友,你們想過沒有,小動物不會穿衣服,那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

引導幼兒大膽發(fā)言……

二、請小朋友欣賞故事

小朋友請欣賞故事,看著這里的小動物怎么過冬,小朋友仔細聽,聽完老師有問題提問。

觀看課件《小動物怎樣過冬》

1)故事里都是有哪些小動物?——青蛙、蜜蜂、燕子

2)它們在一起商量什么事情?——商量怎樣過冬的事情

三、說出還有哪些動物和它們的過冬方式不一樣。教師可根據需要設計如下問題,

四、再次讓幼兒觀看課件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動物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們都是誰好嗎?

這些小動物要來考一考小朋友,看一下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過冬的?(播放課件)

總結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

教師小結:動物都有自己的過冬方式有冬眠、貯存食物、遷徙、加厚身上的皮毛、讓卵過冬它們用這些方法過冬是為了適應冬天寒冷的環(huán)境,保護自己。

五、了解多種動物的過冬方式,萌發(fā)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六、請幼兒評選“動物過冬方式之最”。

(1)最懶的過冬方式——冬眠:蛇、青蛙、烏龜等。

(2)最勇敢的過冬方式——遷移大雁、燕子等。

(3)最聰明的過冬方式——加厚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貍、麻雀、烏鴉等。

(4)最勤勞的過冬方式——儲存食物:松鼠、蜜蜂、螞蟻等。

(5)最有愛心的過冬方式——讓卵過冬:螳螂、蝗蟲等。

(6)最該挨打的過冬方式——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蚊子和蒼蠅等。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圓圓的物體能滾動。

2、激發(fā)幼兒對滾動現象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

讓幼兒能初步的感知滾動現象。

課前準備:

2、情景表演的幼兒一名(大班);沒有輪子的汽車一輛。

課時安排:四課時。

教學過程:

2、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c(大班):老師老師,你看,我找到了這么多的東西,它們能不能滾動呢?t:這個?我得試試才知道。小朋友,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東西誰誰能滾動c: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的,三角形就不行。c: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滾動的。c:圓形的就可以滾動。t:我們一樣一樣的來想,然后老師把你們的想法記錄下來,好嗎?如果認為圓形能滾動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師這邊,認為不能滾動就站到馬老師那邊。(幼兒選擇后)咱們來數數曾老師這邊有幾個人?馬老師那邊又有幾個?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選擇同上。

3、幼兒分組實驗,驗證想法t:每個小朋友說的都不一樣,那咱們試試,看看到底誰能滾動,好嗎?幼兒實驗,操作c:你看,圓形的可以滾動吧。c:正方形也可以?。。ㄟ@個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動著正方形,他就認為這是正方形在滾動)c:老師,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滾動(他用一只手指輕輕壓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來彈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動)。

5、交流,討論幼兒交流,再請每個孩子都上臺講述自己的發(fā)現。t:剛才你實驗的時候發(fā)現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也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老師也想聽聽你們的實驗,誰愿意來告訴老師?c:我發(fā)現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是這樣的(他用兩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畫圈,象開火車那樣)c:我看到圓形的東西能滾動,能做汽車輪子,讓汽車動起來,爸爸就可以帶我上幼兒園了。

活動延伸:有趣的圓形讓幼兒回家去尋找圓形的物體,并試試看,它們能不能滾動呢?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四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guī)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但是科學探究并不是盲無目的,而是要適當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引發(fā)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通過自己探究去解決問題。

本次設計的活動就是遵循這樣一種教育方向?;顒忧白層變撼醪礁兄蝮w、圓柱體能滾動的現象,然后在本次活動中拋出一個需要幼兒去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不能滾動的東西,也能滾動起來,這就需要幼兒將已有的形體認識運用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將已有的動手能力發(fā)揮出來。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將會生成出新的問題,這個新問題也就是下一階段孩子們可以探究的內容了。如此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不斷的生成新問題,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幼兒深入地探究學習。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使長方形的牙膏盒和紙張滾動起來。

2、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紙張、記錄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紙張、vcd光盤、圓形玩具、彩色卡紙、小球、鉛筆、剪刀、膠帶座。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老師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復習滾動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紙張,引導思考皮球和易拉罐為什么會滾動?

二、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將不會滾動的牙膏盒和紙張變得也能滾動起來。

提示:可以改變它們的形狀,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卡紙、小球、vcd光盤、圓形玩具、鉛筆幫忙,讓它們滾動起來。

要求:可以先幫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幫助紙張變一變,做好一個后要放在地上滾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個??凑l今天想出來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據他們出示的作品記錄。

2、同樣作品的幼兒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課的教學從生活實際的情境出發(fā),通過出示幾幅運動圖片讓學生分類并歸納出滑動與滾動的概念。然后,可以讓學生找找身邊相關的滑動與滾動現象,加深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理解。為了引出探討滑動摩擦力與滾動摩擦力大小的關系,我向學生介紹古人是如何利用滾木將大型巨石拖入海洋的,讓他們猜測滑動摩擦力與滾動摩擦力大小如何?大部分同學都認為滾動摩擦力較小,但還是存在部分反對的聲音。究竟真理是什么呢,需要通過科學實驗得出數據來證明。繼而進入本堂課的重點探究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驗證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的關系。在試驗設計時學生只注意了變量,卻忽視了需要保持不變的因素。提醒學生關注僅僅通過一個因素的改變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的變化。學生很快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控制變量。接下來提出問題:怎樣根據現有的小車進行改變使其分別進行滑動和滾動呢?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討論,很多同學都提出了只要把小車的輪子固定住,小車運動時就是滑動摩擦了。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了全班的一致贊成。于是,每個小組都以此方案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得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要結論:滾動摩擦要比滑動摩擦小得多,從實驗中可以知道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滑動摩擦大約是滾動摩擦的5倍。實驗得到真知,同時也可以用此結論解釋生活中的某些常見現象,如:為什么剎車后很快會停下來,為什么工人在搬重物時要在底下墊幾根管子等等。緊接著又給學生介紹自行車上的滾珠軸承,通過演示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到,因為內外圈間有滾珠,這樣只有外圈轉動,靈活輕便。在課堂結尾部分請同學思考:是不是在生活中人們都在減少摩擦力,有沒有故意增大摩擦力的例子,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舉例并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更好地將課堂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有所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五

關注目標:關注節(jié)能燈的益處。

知識目標:了解節(jié)能燈是種新型照明設備,使用它可節(jié)約電能。

技能目標:學習使用節(jié)能燈。

態(tài)度目標:自覺并動員周圍人群使用節(jié)能燈,知道節(jié)約用 電對地球媽媽的好處。

參與目標:與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宣傳節(jié)約用電。

調查、實驗、討論法。

資料準備:各種燈具、電表。

組織準備:幼兒分組,每組5"8人。

場地準備:居室或幼兒園。

我是一種新型的照明設備,使用我可節(jié)約電能,因為我是綠色能源的一種,有了我地球媽媽會很高興。

活動1、觀察實踐活動——你使用什么燈具?

讓幼兒當小記者向周圍群眾調查使用各種燈具的情況,從中知道節(jié)能燈的益處。

活動2、討論活動——你喜歡怎樣的燈具?

讓幼兒比較幾種燈具的特點,從而進一步了解節(jié)能燈的作用。以下是各種燈具型的用電量比較表:

普通型熒光燈美觀型燈具節(jié)能型燈具價格便宜用電量較大能節(jié)約用電 外觀漂亮、大方

活動3、從我做起,節(jié)約用電。

從我做起,不開長明燈,盡量使用自然光。

不同時開幾種電器。

少開空調,使用電扇較省電,自然風更省電。

盡量使用節(jié)能燈。

少用電熱水器,盡量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產生興趣,發(fā)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物體滾動的軌跡,發(fā)展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準備:

三角形、梯形、方形積木;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圓臺形的化妝品瓶子;電池、透明膠帶等物體;記錄卡片16份、小筐8個、ppt。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師:這是什么?

幼:球師:老師把它輕輕一推,看它怎樣了?

幼:向前運動、動了、滾動……師小結:像這個球一樣咕嚕咕嚕往前轉動我們叫它滾動。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好玩的東西,看看有些什么?(揭密神秘袋,幼兒了解操作的材料)師:請小朋友去玩一玩、試一試,看看哪些會滾動哪些不會滾動?然后給它們分一分家,把它們分別放在相應符號的筐里,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一)。

個別指導:你玩的是什么?你把它放在哪個筐里了?為什么?要求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師幼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師:大家?guī)瓦@些東西分好了家,我們來看看能滾動的筐里放了哪些東西?幼兒說物品,教師在記錄紙上貼上這些物品的標記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為什么這些物體能滾動?這些東西不能滾動?

小結:這些沒有角的圓圓的東西,只要對它們用點力,它們就能滾動。

三、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師:這些圓圓的東西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一樣嗎?請小朋友再次玩一玩。這次要仔細觀察,把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畫在你的記錄紙上。

個別指導:你玩了什么?它滾動時走的路線是什么樣的?

幼兒說自己的操作發(fā)現,教師征求大家意見后記在大記錄紙上。重點講述球體的滾動路線。

小結:(邊小結邊貼上相應的球體標、圓柱體、椎體標記):像皮球、海洋球它們的身體都是圓球體,走的路線是曲線。像透明膠帶、電池它們的身體是圓柱體,走的路是直線。一次性杯子、化妝品瓶子身體一頭大一頭小,走的路是圓圈。也就是說不一樣的形狀它們滾動時走的路也就不一樣。

我們把這些物體滾動是走的路叫滾動的軌跡。物體運動的軌跡對我們的科學發(fā)明非常有幫助(出示ppt,請幼兒分別說說圖片上可以滾動物體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我們的航天飛船駛入太空都要設定好軌跡,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小朋友從小學習科學知識,長大了也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家、發(fā)明家。

四、活動延伸:

這個筐里還有一些不能滾動的東西,你能想出好辦法,讓它們也滾動起來嗎?然后再去發(fā)現它們的滾動軌跡。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七

一、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fā)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么?它怎么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為什么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fā)現、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fā)現了什么問題?(啟發(fā)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么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么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么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系,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八

活動意圖:

讓幼兒感受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目標:

1、區(qū)分物體斜面滾動和滑動狀態(tài)。

2、對滾動和滑動有積極興趣。

3、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態(tài)度。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能夠大膽猜想和驗證,本文通過操作區(qū)分滑動與滾動。

活動難點:

用標記記錄猜想。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1、有滑滑梯、滾輪胎等游戲經驗。

2、了解斜面,知道物體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來。

二、材料準備。

1、滑動寶寶的家和滾動寶寶的家。

2、操作的玩具寶寶。

3、使用姓名標記。

科學知識: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1、以游戲引出滾動和滑動。

2、運用動作和語言幫幼兒區(qū)分滾動和滑動。

二、猜一猜、試一試。

1、集體猜想驗證。

用標記記錄猜想,感受驗證過程,尊重事實。

2、個人猜想驗證。

猜想與驗證是否一致、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尊重事實。

三、用一用。

1、滾動寶寶的身體什么樣?滑動寶寶的身體什么樣?

2、有些寶寶說它既是滾動寶寶又是滑動寶寶,怎么變換?幼兒嘗試。

活動延伸:

回家與家長一起發(fā)現屬于“滾動”或“滑動”的生活現象。

活動反思:

活動內容取材于幼兒日常生活,從幼兒的.游戲中發(fā)現其中蘊含了滾動和滑動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和保護了幼兒好奇心,設計重視科學探究過程。通過猜想――記錄――驗證――記錄的過程,培養(yǎng)幼兒尊重事實的態(tài)度,豐富了幼兒經驗,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溝通能力。在此基礎上,幼兒獲得的經驗得以歸納、提升。為其樹立良好的科學意識和科學態(tài)度奠定基礎,充分體現科學活動的價值取向。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九

1.感知圓形物體的趣味性。

2.知道圓形物體可以轉動。

3.能用語言描述圓形物體的特征。

重、難點。

重點:知道圓形的物體可以滾動。

難點:能描述圓形物體的特征。

活動準備。

1.課件《車輪轉轉轉》。

2.圓形物品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等)分別放到兩個筐里。

3.方形物品一個。

4.《找圓形》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滾滾玩玩,初步感知圓形。

出示圓形物品,幼兒玩一玩,嘗試滾動。

1.指導語:看看,宿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啦?想知道嗎?哇,好多好玩的玩具(出示圓形玩具)。想不想玩?好,請大家來拿玩具,試試可以怎么玩?我看誰的玩法最多。(讓幼兒自由探索玩)。

2.提問: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剛才是怎么玩的?(滾著玩的)。

3.出示方形物品,了解方形物品和圓形物品的區(qū)別。

小結:因為這個玩具是圓圓的,沒有角,可以滾動;這個玩具是方方的',有角,不可以滾動。

噢!孩子們聽,是誰的聲音?(熊媽媽的聲音:快來幫幫我呀?。┰瓉硎切軏寢屟剑。ǔ鍪拘軏寢寛D片)熊媽媽到底怎么了,我們來看看。

二、講述故事,感知圓形。

1.演示課件。

提問;車子為什么轉不起來?(輪子是方形的)那方形是什么樣子的?(有角)。

小結:輪子是方形的,有角,所以不能轉動。

師:那怎么辦呢?小朋友們幫他想想辦法。咱們讓熊爸爸幫著換個輪子吧!來,咱們一起喊出熊爸爸吧!“熊爸爸快快來,熊爸爸快快來,快快幫我們換輪子。”

2.繼續(xù)故事。

4.提問: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滾動的物體?(請兩到三名幼兒回答)。

三、游戲“分類”,進一步感知圓形物體特征。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十

1、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fā)現和學習風的特征。

2、激發(fā)幼兒以科學活動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索的欲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各種可以填充氣體的玩具、一盆水、吸管、等。

一、開始 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2、請玩過的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玩的?

3、請幼兒想一想為什么圖中的玩具可以這樣玩?

二、指導幼兒做實驗

1、剛才我們一起看了書上的圖,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回答老師的一些問題,但是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來做幾個實驗。

2、下面我要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第一個實驗。

3、讓幼兒自操作,教師指導。

三、活動小結

1、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在實驗中發(fā)現了什么?并邊演示邊進行說明。

2、教師對幼兒的表述進行小結,總結本次活動的內容。

請小朋友回家后在自己家里找一找,看一看用哪能些東西可以找到空氣。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jié)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關于風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十一

1、知道鐘表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各種各樣的鐘表。

2、在觀察、討論的基礎上,了解不同鐘表的不同特征和功能。

3、對有關自己生活中的科技產品產生興趣。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表

2、實物:鬧表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鐘表的興趣。

現在幾點了?你怎么知道的?(看鐘表)

你還見過哪些鐘表?在哪里見到的?

1、課件:各種各樣的表

引導幼兒調動多感官參與觀察鐘表。

(1)這里有很多不一樣的鐘表。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啟發(fā)幼兒在觀察時,可以開展一些適宜的討論)

(2)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欣賞。

(1)這是什么鐘?這些鐘有什么特點?

:掛鐘適合掛在家中的墻壁上,大家都能看見,而且看起來會很方便。

座鐘適合放在桌子或柜子上,比掛鐘小,拿放很方便。手表可以隨身攜帶等等。

(2)討論鐘表的不同功能及特征

向幼兒介紹鐘表,機械鐘表、電子鐘表的特殊性。

使幼兒了解到: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是有很大區(qū)別。

機械表需要旋轉軸,靠轉軸帶動手表;

電子表需要電池帶動手表;

有的手表還防水,潛水員在海里也可以看到時間。

(3)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功能,就是告訴我們時間。

為了滿足不同的人的需要,所以設計者設計出不同的鐘表。

有的又大又重很華麗,有的又小又輕很方便;有的可以亮燈,黑的地方也可以看見;

有的可以報時;還有各種各樣形象的鐘表。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閱讀幼兒用書,認識各種鐘表,進一步感知鐘表的內部結構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十二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客觀地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它占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且是我們人類與動植物都不可缺少的東西??諝庠谌藗兊娜粘I钪羞€能有很多可利用的價值,它對人們的生存、生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設計本次學習活動,首先,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主要特性;其次,簡單了解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增強利用空氣造福人類的意識;最后,教育幼兒要注意保護空氣的潔凈。

1、通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游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塑料袋、水盆、干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呀?(空氣)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范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為什么?(袋里有空氣).

3、小結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游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只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里,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里有什么?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只杯子倒扣到這缸水里,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毛巾會濕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fā)現操作結果:毛巾不會濕。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濕)

(在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性這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通過將空氣擰住后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fā)現空氣的特性;然后,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后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要它有什么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么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果,發(fā)現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xù)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除了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xù)生長。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人類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對我們和大自然的萬物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污染。對室內污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活動延伸:課后觀察植物的變化。

活動反思:

首先,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fā)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幼兒通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為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導入引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通過小實驗等,探索、發(fā)現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凈,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fā)言積極。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十三

2、通過觀察、發(fā)現,初步了解蟲子進食的方法。

1、ppt課件:蟲子吃什么

2、蟲子卡片若干。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蟲子嗎?你見過什么蟲子?

知道這些蟲子喜歡吃什么嗎?

提問:小朋友們,認真觀看圖片中都有哪些蟲子?想一想,它們喜歡吃什么?

(1)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歡吃什么呢?

(吃土中腐爛的東西,也吃地面上腐爛的葉子。)

(2)螳螂長得什么樣子?它吃的食物是什么?

(吃蚜蟲、螞蟻、蒼蠅、飛蛾、蜻蜓等大大小小的蟲子,它都吃。)

(3)你喜歡蜻蜓嗎?蜻蜓吃什么?

(喜歡捕捉蜉蝣、蚊子、蒼蠅等作食物。)

(4)我們都喜歡七星瓢蟲,它是益蟲還是害蟲?它吃什么?

(吃蚜蟲、辣蚧等蟲子。)

(5)可愛的小螞蟻吃什么呢?

(吃一些含糖分的食物。)

(6)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小蝸牛,知道蝸牛喜歡吃什么嗎?

(蝸牛的舌特別發(fā)達,很喜歡舔嫩樹葉吃。)

(7)知了知了叫的蟬吃什么呢?

(吃樹干內的液汁。)

蟬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蟬主要吃樹干內的液汁,所以蟬不拉屎,只有很少的尿。)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了嗎,蟲子也都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比如,有些蟲子吃蚊子、蒼蠅、飛蛾等,我們把這些蟲子稱為肉食性蟲子。

還有的蟲子吃草、樹葉之類的,我們把它們稱為草食性蟲子。

請小朋友們自己把這些蟲子分分類,把吃同類食物的蟲子放在一起。

看一看昆蟲的圖片,并貼出它們正確的名字。

小朋友們,可以繼續(xù)探索有關蟲子食物的秘密,可以用繪畫方式記錄下來,及時與小朋友交流。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十四

活動目標:

1、保護身邊環(huán)境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了解垃圾的危害。

2、減少垃圾的產生,提高幼兒從小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3、使幼兒知道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活動過程:

海娃哥哥年紀小,站在山坡來放哨,

爸爸叫他送情報,情報緊急很重要。

雞毛信,不一般,三根雞毛插上面。

海娃娃送信快快走,趕著羊群過山口。

站在山口看一看,搶糧的鬼子在搗蛋。

遇見鬼子把他搜查遍,什么東西也沒見。

海娃娃送信真勇敢,闖過一關又一關。

翻山越嶺不怕累,把信交給了游擊隊。

海娃送信立大功,人人夸他小英雄。

1、教師導入:

師:小朋友,上課前老師先請你們來看一段錄像。在看的時候看哪個小朋友最認真表現得最好,能回答上老師的問題。

師:從這段錄像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吧!

幼:“有很多垃圾”、“公路的兩側有垃圾,很臭?!薄靶『永锩嬗欣埠艹簟薄八?、飲料瓶、雪糕袋、塑料袋、糖果紙……”

師:“這些垃圾污染了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我們怎樣做才能保護身邊的環(huán)境呢?(幼兒自由的說)。

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每個人每天都制造許多垃圾,那將會是什么樣呢?

幼:“垃圾會讓干凈的水變得很臟。”“小河被垃圾污染了,小魚和小蝦就會死掉?!薄奥返膬蓚扔欣廴经h(huán)境,人就會很容易生病。”“莊家被污染了就不能生長?!?/p>

(一)、幼兒看圖片。

師:“我們人類每天都會制造大量的垃圾,這么多的垃圾怎樣處理呢?”

師:這些垃圾會通過掩埋、焚燒等方式進行分解。如:食物、一些自然垃圾(如落葉),掩埋一段時間就會腐爛;但有些垃圾是很難分解的,(如:塑料和玻璃做成的東西,其中有一些是可以進行二次回收再利用的.)。

(二)如何利用垃圾。

1、師:小朋友都知道垃圾可以回收,那究竟什么垃圾可以回收呢?

幼:”廢紙可以回收?!薄昂韧甑娘嬃瞎蘅梢曰厥??!?/p>

師:我們怎樣可以變廢為寶呢?

“可以用回收的紙盒進行手工制作,做很多好玩的玩具。還有很多的垃圾可以加工利用,因此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p>

(三)、師:知道垃圾有這么多的危害,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我們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要亂扔紙屑、水果皮、飲料瓶、塑料袋、糖果紙……”

“我們可以去告訴身邊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一起保護環(huán)境?!?/p>

1、教幼兒學背兒歌:

《亂扔垃圾可不好》。

小猴子,蹦蹦跳,爬上大樹摘香蕉;

吃完香蕉皮亂扔,不講衛(wèi)生真糟糕。

小花貓,喵喵叫,吃完小魚胡子翹,

魚刺扔進垃圾筒,講究衛(wèi)生妙妙妙。

我們所有小朋友,良好習慣要記牢,

清潔衛(wèi)生人人愛,亂扔垃圾可不好。

小朋友,通過這節(jié)課讓我們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我希望小朋友們從我做起,互相監(jiān)督,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把我們的家園變成萬物吐綠、百花飄香的大花園而共同努力吧!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十五

1、初步了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游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里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p>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著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么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并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著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為什么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fā)現,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征。

3、說一說:為什么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著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答案:因為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1、游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游戲的優(yōu)點在于,縮短了幼兒等待游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fā)現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去發(fā)現,讓幼兒體驗發(fā)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游戲,幼兒會發(fā)現,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fā)現的這一現象進行了質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全體幼兒對這一發(fā)現作一個總結和提升。

2、集體交流,并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后,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為什么這些紙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贊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圈這一科學現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臺滾動路線的基礎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說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出來,讓幼兒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1、游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小朋友自愿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已經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趕小豬。這個游戲巧妙之處在于,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于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著它們轉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游戲中繼續(xù)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盡量不去打擾。

游戲結束后,老師提問:

“剛才,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么感覺?”

“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fā)散思維空間,由于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說,樂于說。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過思考和觀察發(fā)現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于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說一說,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贊賞幼兒的發(fā)現,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論后,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游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p>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局限于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于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以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后繼續(xù)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匯,釋義為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十六

1.激發(fā)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幼兒園幼兒大班滾動科學教案篇十七

1.認識磁鐵,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以及磁化現象。

2.探索磁鐵吸起非鐵制品的多種方法。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1.長條形、馬蹄形磁鐵各一塊;回形針、小鐵片、鐵釘、鞋扣、鐵夾子等小型鐵制品;積木、塑料插片等小型非鐵制品;鐵絲、毛線繩等輔助材料。

2.每組兩個盤子。其中一個將鐵制品和非鐵制品混合放在一起。

1.認識磁鐵,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

(1)出示磁鐵,請幼兒說一說它的名字,有什么本領。

(2)請幼兒操作磁鐵,看看磁鐵能吸起盤子里哪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和不能吸兩個種類,分別放進兩個盤子里。

(3)請幼兒用磁鐵在活動室操作,看看磁鐵還能吸起室內哪些物品。

小結:磁鐵有磁性,可以吸住鐵制品。

2.再次操作,請幼兒探索如何用磁鐵吸住非鐵制品。

(1)請幼兒想辦法用磁鐵把剛才吸不起來的東西重新吸起來,如用曲別針別住紙張,紙就能被附帶吸起來。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3.用磁鐵吸鐵釘,看誰吸的多,感受磁化現象。

(1)請幼兒比一比,用磁鐵一個連一個吸住鐵釘,看能吸住多少個,比一比誰吸的最多。

(2)用磁鐵吸回形針,一個一個連續(xù)吸,看能吸住多少。

(3)用不同大小的磁鐵試一試,看吸起來的鐵釘和回形針的數量有沒有變化。

4.請幼兒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看看會怎樣,感知磁鐵正負極相吸相斥的現象。

5.引導幼兒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37357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