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匯總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04:00:09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匯總13篇)
時間:2023-11-29 04:00:09     小編:碧墨

在感悟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隱藏在細節(jié)中的智慧和真理。感悟文章的完美之處在于字字句句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維和感受。以下是一些人生感悟的故事,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缠Q和思考。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一

因為我太懶了,開博這么久了才有一兩篇文章,所以我就把一篇假期作業(yè),讀書報告,放上來。由于字數(shù)要求2000以上,我拼接了一些從網(wǎng)上下的資料。不過那些個人評論是我寫的,相信讀者可以看得出來。

最近,有位朋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說是他不久前才看完的,很有感觸。他想和我探討一番,于是讓我也閱讀一下。這是由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編著的。

提到馬爾克斯,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他那獲得諾貝爾大獎的。而這部作品正是作者在獲獎后,經(jīng)過嘔心瀝血的兩年創(chuàng)作,誕生的又一佳作!

《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的是小說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愛的故事。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jīng)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同類型的愛情,而透過各種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小說表現(xiàn)的是哥倫比亞的歷史,是哥倫比亞人自己破壞哥倫比亞的歷史。

有評論說,這是“我們時代的愛情大全”,“一部愛情專著,一部涉及當時政治觀點,穿插著愛情,霍亂和戰(zhàn)爭的故事”。

書中的阿里薩,是個為愛癡狂的男人。他在一次與費爾米納的意外邂逅后,愛上了她。在那棵開篇被意味幽怨與隱痛氣味的苦扁桃樹下,阿里薩終于把長達七十張紙的情書交給了費米爾納。費米爾納也接受了他熱烈而矜持的愛情,在那減去一半的情書中激切尋找那份想望的熱烈。白山茶花是他們的定情花,純潔美麗充滿青春氣息,之后阿里薩等待費米爾納回信時患上了類似霍亂的相思。阿里薩讀費米爾納第一封信是邊吃玫瑰花邊讀完的。他母親擔心他吃了太多玫瑰花后會拉痢疾,減弱抵抗力患上真正的霍亂。阿里薩寄費米爾納頭發(fā),費米爾納寄他成為標本的葉子,蝴蝶。阿里薩寫著自焚發(fā)燒的情詩,而費米爾納寫著清淡平常的家務。愛情爆發(fā)的不可收拾。

曾經(jīng)也為愛瘋狂,這是霍亂時期愛情最閃亮見證。費米爾納離開那座埋葬她愛情的城市之前,給阿里薩信中夾著自己剪掉的頭發(fā)。旅途之中他們的愛情仍在狂熱繼續(xù),實在太藐視當時爆發(fā)的一種病癥:霍亂了。相思病態(tài)類似霍亂,可能是馬爾克斯故設的意外。也給讀者造成不經(jīng)意的意外,霍亂之所以用于這場愛情的恍惚意義。

在閱讀過程中,我一直在揣測:費米爾納與阿里薩是真的相愛嗎?特別是在費米爾納旅行后,與他第一次相見后說“不必了,忘掉吧”。這就是兩年相愛的結果嗎?一句話把阿里薩打入了地獄。

很多年以后,在費爾米納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輕的阿里薩躺在“那艘不該載他的被忘卻的輪船的甲板上”,發(fā)高燒,說胡話,那時他想起他的初戀情人,流了眼淚,也許是因為思念,或許是因為痛苦,也或許是兩者交集,絕望充滿著他的內(nèi)心,復雜的心情隨著前去馬格達萊納河流域的船只漸行漸遠……當阿里薩把提琴放進盒子,頭也不回地沿著死一般寂靜的街道回去的時候,已經(jīng)覺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覺得仿佛在許多年前他就帶著決不回頭的決心出走了,于是他又似乎“有勇氣忘掉過去,并且繼續(xù)生存了”。我原以為他可以忘了她,可對費爾米納的愛是那么深刻而強烈,他做不到。于是他開始了等待,漫長的等待。

他等待著烏爾比諾--費爾米納的丈夫,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的等待后,他終于有機會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跡,但又遭到了拒絕。阿里薩又耐心地用兩年時間與費爾米納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誠號”輪船,開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實在佩服阿里薩那磐石般堅定的耐心,他也等來了他要的結果:小說結尾,阿里薩和費爾米納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亂標志的黃色旗幟,再沒有什么人可以來打擾他們。船長詢問這樣漫無目的的航行還要繼續(xù)多久?這個愚蠢的家伙在費爾米納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閃光,在阿里薩的臉上看到勇敢無畏的愛,然后,阿里薩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個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經(jīng)準備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這實在是難令人不動容。

馬爾克斯在阿里薩與費爾米納這條主線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沒逃脫“愛”這個主旋律。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馬爾克斯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而隨著書中人物的遭遇,你也會跟著他們或喜,或悲,或無奈。

我不禁贊嘆馬爾克斯那神奇的手筆,用細膩的情感描寫出那么生動的人物與情感。還有他通過人物,隱秘地表達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p>

“軟弱者永遠愛情的王國,愛情的王國是無情和吝嗇的,女人們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為的男子漢,正是這樣的男子漢能使她們得到她們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們能正視生活。

“她從來沒有想到,好奇也是潛在的愛情的變種?!?/p>

“一個人最初和父親相象之日,也就是他開始衰老之時?!?/p>

“社會生活的癥結在于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于學會控制反感。”

“找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差別,對她來說殊非易事,但分析來分析去,她還是更喜歡兒童,因為兒童的觀念更真實?!?/p>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二

曾經(jīng)看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一書的片段就深深迷上了這位哥倫比亞作家,他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令人驚嘆的語言表達能力讓我心潮澎湃。只是遺憾地是一直都沒有機會看完這本書。放假前去圖書館借書,偶然看到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毫不猶豫就借了。近來有閑翻看,一下子就沉湎其中,再一次被他的精神世界所震懾住了。

少年時代朦朧的愛情幻影竟如此刻骨銘心,以至于半個多世紀之后,一對瀕臨死亡的老人重新尋找并發(fā)現(xiàn)了它的全新的意義。這個令人驚異的故事里充滿了一切由于愛情而變得荒誕不經(jīng)的胡話、癡言,在那個像得了霍亂癥一樣的戀人的乖張與驚惶里,那種一般說來顯得如同愛情一樣非現(xiàn)實的、難以捉摸的東西,卻成了唯一的真實--就像弗洛倫蒂諾·阿里沙這個一生放蕩的老人的那句毫無疑義的謊言“我為你保持了童貞”一樣自然而真實。

這是多么的不可思議!按照費爾明娜·達薩的說法,這些句子的有用之處不在于它們的意義,而在于它們清晰明理的力量。難道你能不喜歡作者的這種想像與創(chuàng)造的勇氣嗎?因此,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既不起源于這個世界,也不歸宿于這個世界。從頭至尾,愛情就是這個世界的異己力量。

看完后我查了一下寫作背景,這時正是馬爾克斯憑《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第三年,但他并沒有為聲名所累。他曾說過《百年孤獨》所帶來的聲名的威脅,讓他特別反感。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舉世矚目的作家之后,他沒有飄飄然,而是讓圍繞著自己的光環(huán)在心中黯淡,他因此于世俗生活中保持著一顆平常之心。作為一個文學大家,他那犀利的目光從狹窄坎坷的人性通道中穿過,以自己父母的愛情經(jīng)歷為藍本,發(fā)現(xiàn)了充滿暗礁、充滿風浪但又壯闊浪漫的“愛情”的海洋。在經(jīng)過兩年多的默默寫作后,作家終于奉獻給了世人一部非常之作——《霍亂時期的愛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三

我一直認為散文或者小說是沒有辦法達到詩的自由,無論是有制式要求的十四行詩,還是五七言絕句的中國古代詩,在看似嚴格的字數(shù)要求下達到了一種并非刻意的自由表達,因為精煉所以只能飄逸,傳達只能點到即止,這是我第一次在長篇小說中讀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和浪漫,不是用混亂的性和破格的行為標榜的自由,也不是用情話和裹了蜜的愛情扮演的浪漫。

想來自己挺無知的,在讀《霍亂時期的愛情》之前我沒看過《百年孤獨》也沒去了解加西亞·馬爾克斯,僅僅知道他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種無知導致我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并沒有做閱讀嚴肅文學的心理準備,以為會獲得一段很輕松的閱讀體驗。就像是一個穿著t恤,牛仔褲,夾腳拖鞋,頭也沒洗牙也沒刷的人被拉著去了一個衣香鬢影的酒會,很尷尬,感覺自己的準備不足是一種不尊重。我想要用“好”來形容這本書的內(nèi)部結構,但這種簡單的夸贊也是一種不尊重,這本書結構上的好有一種渾然天成,每一個情節(jié),時間點的交叉都讓你覺得作家的筆寫到哪兒,即那段故事就是絕對必須要發(fā)生的。作家握著主角的命運,指引他們?nèi)绾嗡伎迹媾恳粋€字。

在讀到某個換做其他作家會刻板式描述的情節(jié)時,我其實帶著一種僥幸的期待,想看看他會如何寫,是會一樣的落俗,還是為了標新玄機而做出什么技巧性的動作。但都沒有,一切文字都很流暢的溢出來,就連所有轉折也都潤滑的像抹了黃油一樣。

普通作家會依靠著形容詞,描述性的語言讓你形成畫面感。

好作家會讓你形成空間感,所有人物和居所像是在你腦子里建了一個3d的模型。

一流作家會讓你形成一個新的宇宙,涵蓋宇宙,歷史,遙不可及的古老國度的風土人情,書中主角性格里的每一點小狡猾,踏在地板上的鞋跟都在表達著驕傲。運河上的風,書上的鸚鵡,那時代新婦們涂抹在臉上的白鉛,由于衰老已經(jīng)變得光禿禿的恥骨。

時隔一年多又重新寫讀書筆記這件事兒是因為一個很恰當?shù)那珊?,恰當?shù)那珊暇褪沁@件事兒的發(fā)生讓我不覺得意外,而是會感覺到了這個時刻我應該遇到這個人,我應該這樣去做。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四

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會讓我不自禁地想到《百年孤獨》。雖然故事情節(jié)不同,發(fā)生地點不同,男女主人公以及其他人物也不同,但是,我能感覺到,那種內(nèi)心的孤獨,是相同的。

阿里薩在追求費爾米娜失敗后,陷入了和眾多女人的頻繁私通的性狂亂之中,似乎幻想著能在那些女人身上尋找費爾米娜的影子,又仿佛是妄圖用一切能得到手的女人來代替費爾米娜的位置。

阿里薩愛費爾米娜,在他心里,和那么多的女人有著魚水之歡的快感并不影響他愛她,他要證明他一直很行,從而等待著和費爾米娜結合那一天的到來。又似乎是在他心中只有這樣無數(shù)次和女人發(fā)生關系,才能讓他對費爾米娜的愛得以保鮮。這種以愛情的名義來褻瀆愛情,也只有阿里薩能做得那么理直氣壯,說得那么冠冕堂皇了。

戰(zhàn)爭和霍亂讓人們陷入了焦慮和恐懼之中??墒巧钸€是需要繼續(xù)下去。所以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一刻是感到真正的輕松和快樂的。哪怕是書中人物極度歡樂與興奮之時也感到其中夾雜著痛苦和不信任的意味。

霍亂是一種急性腹瀉疾病,能在數(shù)小時內(nèi)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魜y是由霍亂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亂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經(jīng)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

可是愛情對于阿里薩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霍亂呢?在鼓足勇氣把情書遞給費爾米娜等待回信的日子里,阿里薩開始變得“寡言少語、茶飯不思、輾轉反側、夜夜難眠”;“他腹瀉、吐綠水,暈頭轉向,還常?;柝省?母親以為他患上了當時令人談之變色的霍亂。阿里薩因為得不到費爾米娜的回應而惶惶不可終日,忐忑不安。當他得到了費爾米娜的一封再簡單不過的回信,卻神魂顛倒,幸福無比,恨不能“在信的每一行里把自己燃燒殆盡”。

讀這本書的時候,讓我覺得,這世間,沒有一種感情,能如愛情般,讓人產(chǎn)生如此極端的情緒變化了。

費爾米娜和阿里薩在二十多歲沒能結婚,卻在七十多歲相愛在一起了。她在二十多歲嫁給了烏爾比諾。前期烏爾比諾給她以物質(zhì)上的滿足,后期她給烏爾比諾以生活上的照顧。這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眾多夫妻間的寫照??墒琴M爾米娜和阿里薩之間的愛情卻隱藏著幻想中的浪漫,和內(nèi)心深處的極度狂歡,這是她和烏爾比諾之間所沒有的。

五十多年的時間跨度里,包含了太多的愛情可能性和愛情方式。起初的不以為然,到后來的深以為然,再到最后的深深的感嘆,我竟不知,愛情可以平凡普通,細水長流;但是愛情也可以這般的奇妙和長久。

人這一生,如果沒有愛情,興許就不能稱之為完整的一生吧。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五

愛情究竟能經(jīng)得起漫長的婚姻生活的考驗嗎?作者對費爾明娜·達薩與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yī)生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的描述可以揭示答案,即每天早晨,費爾明娜·達薩都在側耳聽著醫(yī)生因早起帶來的任何一點聲音,認為對方是故意要吵醒她,以此來埋怨對方;婆婆布蘭卡夫人有點類似中國封建時代的家長,思想守舊、固執(zhí)、控制,以及幾個小姑子的愚昧無知、上流社會的虛偽,這一切都讓三年蜜月期后的婚姻生活變得異常艱難,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災難,日常的瑣碎煩惱更加難以躲避”,他們共同生活中學到的唯一知識就是,智慧往往在已無用武之地時才來到我們身邊。不過,最終,經(jīng)歷了生活習慣的磨合、醫(yī)生的背叛、為社會事業(yè)的貢獻與付出,他們的婚姻走到了最后。

書中有很多關于歷史的用詞,比如“解放者”“殖民者”“內(nèi)戰(zhàn)”“自由黨”“保守黨”等等,以及南美的風俗,亞馬遜流域的原始風貌,對這一部分我欠缺相關知識,不能準確掌握那樣一個國家的那樣一個時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次航行中所看到河邊環(huán)境的變化,動物的滅絕,森林的消失,河流的枯竭,顯示了人類的貪婪。

時間跨度兩個世紀,等待了五十一年的愛情,最終在兩人七十多歲才接受了彼此。我們的愛情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受挫,周圍人的看法,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父母的影響,甚至霍亂引起的恐懼都可能會讓一段本該美好的愛情悲劇的結束。年輕時的達薩因為單親父親望女成鳳心切,被迫過起了家、教會學校兩點一線式的封閉式生活,在本該活潑好奇的年紀,壓抑了天性。在這種孤寂的生活中遇到了一個每天等著自己的男孩,青春懵懂的她渴望一段愛情,再加上睿智的獨身姑媽的幫助,幾經(jīng)波折與阿里薩展開了書信往來,也開始了一段在兩人心里分量與感受完全不同的所謂的愛情,甚至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只見過一面,情書成了唯一的聯(lián)系,并且在書信中私定終身。

然而,婚姻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情,無論是中國還是南美,想要女兒嫁入貴族的父親是不會接受弗洛倫蒂諾·阿里薩這樣一個窮酸樣的女婿的,勸阻失敗的父親惱羞成怒,由此開始了長達三年的忘卻之旅,而就是這一次旅行也讓費爾明娜·達薩成熟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所以,通過書信往來的所謂愛情終于在一次見面中化為烏有,達薩最終選擇了風度翩翩的古老貴族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yī)生,帶著一些愧疚。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經(jīng)過了痛苦的折磨,生命的考驗后,終于明白,愛情也是需要物質(zhì)基礎的,需要社會地位的支持,由此開始了他的長達五十一年的等待和事業(yè)上的努力拼搏,以及大量的閱讀和寫作。

為了減輕等待的痛苦,他開始了混亂的性生活,書中人物不多,最多的可能就是那些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情婦們了,他與各類不同的女性,甚至包括老人和小孩,用這種變態(tài)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其實也是在以極端的方式在懲罰自己。無論愛上多少人,最終都沒人能占據(jù)費爾明娜·達薩在他心中的位置,這是始終沒能觸碰的底線。一切都是為了等待費爾明娜·達薩?;蛘呤牵翰粌H沒有愛情能夠幸福,與愛情背道而馳也能夠幸福。

讓我不能明白的是,本書全篇沒有分章節(jié),是一氣呵成的嗎?另外本書開頭為什么要寫一個死去的殘廢軍人和他的遺書,這件事與全書有什么關系?對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yī)生產(chǎn)生的影響到底是什么?最后,我始終不能理解這個大團圓的結局,費爾明娜·達薩怎么可能愛上阿里薩?她怎么能將“一個影子”,“一個可憐的人”的角色轉變成愛人?的確,如今年邁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早已不是當初那個瘦弱、沉默的孩子,如今的他睿智,博學,可是她也知道阿里薩對她的感情是持續(xù)了半個多世紀的,還是基于年少時的愛情,他愛的還是那個花季少女的她,那為什么還要五十多后才又接受?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究竟是愛情,還是執(zhí)迷?他對她也有很多欺騙,比如他說:我為你保留了童貞。

依我看,還是印了弗洛伊德的話:一切兼是性。作者:大藍啊。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六

那時候的愛情,就像是一場霍亂,來得猝不及防,然而當你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它已經(jīng)消耗殆盡?!皭偲馃o因,遂感心疾”大概就是這樣,愛一個人就像是生了一場重病,除了他(她),無藥可醫(yī)。

十五歲的窮小子弗洛倫帝諾愛上了十五歲的富家女子費爾明娜,每天在她必經(jīng)之路等待,終于引起了她的注意。通過姑姑,他們互傳書信,然而當這些小把戲被費爾明娜的父親看穿時,他像所有的小說里富人對待窮小子一樣對待弗洛倫帝諾。他燒了女兒和弗洛倫帝諾來往的書信,和弗洛倫帝諾當面交談,企圖勸他放棄費爾明娜,帶著女兒出門旅行。他的這一切做法對于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青年男女顯然是沒有用的,他萬萬沒想到,女兒會在旅行中繼續(xù)與她的小情人保持聯(lián)系,并且關系越來越密切。

當他們結束兩年的長期旅行回到那個城市,父親發(fā)現(xiàn)女兒仍未忘記那個小子,于是便同意他們的婚約。而當費爾明娜偶然一次遇見弗洛倫帝諾時,她失望了,那個小伙子完全不是她理想中的樣子。于是,他們的婚約作罷了。后來,費爾明娜嫁給了有身份有地位的烏爾比諾醫(yī)生,弗洛倫帝諾只是默默關注著她,等待著她。當教會為烏爾比諾敲響喪鐘時,弗洛倫帝諾拋棄身邊年輕的情人,飛奔到費爾明娜身邊,再一次向她求婚,這時的他們已進入遲暮之年,他已等了她半個世紀。

我認為整部書不僅僅是想給我們看一個矢志不渝,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它更多的是想表明:愛情就像霍亂,它來的時候,人們會惶恐,不安,會絕望,痛苦。然而慶幸的是,一個人在經(jīng)歷了這一切不好的感受之后,依然具有愛的勇氣和能力。戀愛中的人,就像是生了一場重病,一切好的,不好的情緒都由另一半引起,也只有另一半能夠化解。就像張愛玲在小說《傾城之戀》中寫到:柳源在細雨迷蒙的碼頭上迎接她,他說她的綠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藥瓶。她以為他在那里諷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醫(yī)我的藥”。她紅了臉,白了他一眼。

小說的最后,費爾明娜和弗洛倫帝諾在一艘輪船是永生永世地在一起。那時的他們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卻依舊擁有愛的能力,那遲到了大半個世紀的愛情,讓人羨慕不已。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七

如果不是擔心通宵閱讀嚴重影響健康,打亂正常的生活秩序,我想能用一個晚上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與《百年孤獨》不同,這本書的寫法確乎是現(xiàn)實主義手法,題材又是愛情,加之作者超強的文字功底和翻譯者較高的翻譯水平,閱讀這本書確實毫不費勁,文字直接就從眼里鉆進腦子里,闖進心靈。概言之,這是一本可讀性極強的書,也是工作以來可以讓我一口氣讀完的少數(shù)幾本書之一。

的確他做到了,這本書如同烹飪大師精心制作的一道愛情大雜燴,讓我們品嘗各式各樣愛的況味,這種各式各樣的愛穿插于一段如馬拉松式的愛情長跑中,沿途的花花草草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來不及欣賞更談不上品味。好在雖歧路眾多卻始終不偏離主干道:初戀、失戀、單戀,漫長的等待最終迎來了黃昏暮情,似乎所有的菜肴都是為了這最后端上來的主食而準備,旨在讓這所謂“一生一世”的愛戀能讓人產(chǎn)生心靈的震撼。只可惜等到這主食端上來,我的胃已經(jīng)被陸續(xù)填進去的各式菜肴填得滿滿的,無論這主食是多么誘人,卻不得不無可奈何地硬著頭皮拿起筷子夾進口里細細咀嚼,只是因為文字本身的吸引和閱讀的慣性,或許潛意識里還是不想掃作者的興。

這本書讓我稍稍有些感動的還是醫(yī)生對妻子的愛,尤其是新婚初夜的那種耐心的等待,一步步地引導。或許是我的內(nèi)心總是渴望一些燦爛光明的東西吧。其他的愛,尤其是糾纏一輩子的那種伺機而動的單戀,讓我感覺很壓抑,很陰郁,很變態(tài)。那不是愛,而是一種強烈的占有欲和變態(tài)的自我滿足。阿里薩絕對不是一個愛情的守護神,而是一個愛情的野心家。他像一個影子一樣活在這個世界上,追逐著愛情的生香活態(tài)卻以他的自私與陰郁玷污了純碎的愛情。當然私生子的出身和初戀的失敗令人同情,單戀和暗戀的壓抑需要尋找發(fā)泄的突破口,這都可以讓人原諒,但是黃昏暮情中的情卻讓人懷疑,幸福的獲得不是靠情的動人而只是靠心思與技巧。

打字機打出的恰如其分的商函式信件又怎么能讓人產(chǎn)生愛的想象,精心挑選的白玫瑰規(guī)避了愛的含義,這時候他對她的追求已經(jīng)沒有了熱烈和真摯的愛而只是費勁心思想得到而已,與其說他是追求者不如說是一個陰謀家,乘虛而入,費勁心思,最后,他終于成功了。他得到了她,相隔半個世紀他們終于走到了一起,且兩人在行為上和心靈上似乎達到了高度的默契,她不用任何表示,他都能猜出她的心思,這暮年晚情看起來溫馨而幸福。但即使是兩個老人看似溫馨的黃昏戀也無法感動我,看穿了,說白了,不過是一種彼此需求的滿足。更深層次地探討,這不像是作者所言的“老式的幸福的愛情”,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政治家的一次高明的外交,我甚至懷疑,作為一位主張“介入”,聲稱自己一生中的所有行為都是政治行為的作家,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會不會只是一個別有企圖的政治托詞。

說實在的,這個精心虛構的三角戀故事,還不如真實發(fā)生的林徽因、金岳霖和梁思成三人之間的感情讓人心靈震撼并得以凈化。黃昏暮情因精心布局而感覺過于造作不夠自然,還不如我爺爺奶奶一輩子平平淡淡的感情讓我覺得真摯而親切。“一生一世”幾個字作為此書的結束也讓我覺得有些倉促而草率。我不喜歡那種陰郁而壓抑的暗戀單戀和費盡心思歷盡曲折而最終獲得的愛。我認為:愛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瑣屑逐漸消磨至平淡隨著生命的日漸衰老最后變成彼此的相互依賴。因此,從內(nèi)心里我是希望作者能夠安排女主角在丈夫死后面對初戀情人的追求毅然而然地拒絕,守寡至死。就如同看《紅樓夢》時希望賈寶玉在掀開蓋頭發(fā)覺新娘不是林黛玉時毅然決然地沖出家門去廟里做和尚一般。以后的情節(jié)發(fā)展是我不想看到的。續(xù)作不過是狗尾續(xù)貂,繼續(xù)編故事感覺就有些勉強與牽強。

雖然馬爾克斯自稱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創(chuàng)作,雖然這部書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紐約時報》評價它光芒閃耀、令人心碎,但我不覺得這是大師的成功之作,光怪陸離而非光芒閃耀,讀之讓人壓抑而不是令人心碎。雖然他的烹飪技巧讓我覺得能一口吞下他精心制作的愛情大餐,但是我卻覺得這道愛情大餐過于豐盛和龐雜,五味俱全卻又說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讓人難以消化,還不如淡而無味的白米粥和山間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讓人心曠神怡耳清目明繼而回味無窮。我想如果書中不出現(xiàn)三角戀而是以醫(yī)生和女主角的愛情婚姻故事展開情節(jié),或許更能打動我。真正的愛情其實不需要引起強烈的心靈震撼,而是如春風化雨,沁人心田。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八

剛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我會讀到一個發(fā)生在霍亂疫區(qū)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僧斘液仙纤蠛芫?,我依然不能確定它描述了些什么。不過,肯定不只是霍亂和愛情。

費爾米娜和阿里薩之間的感情是愛情嗎?應該是吧——阿里薩長達半個世紀的等待與念念不忘,垂暮之年二人卻選擇踏上永無止境的航行之路,逃脫世俗的偏見共度余生——如果這都不算愛,什么還能算愛情呢?可是費爾米娜與醫(yī)生丈夫五十年的婚姻又是什么,她對亡夫深切的思念又是什么呢?阿里薩一生中有過六百余個情人,他甚至同小他六十歲的小女孩相愛,并為她的死難過不已,阿里薩與情人之間的感情也被形容為短暫的愛情。那么書中所寫到的這些感情都是愛情?基于精神的、基于依戀的、基于欲望甚至肉體的,它們都被算作愛情。不過在馬爾克斯的敘述下,你真的會相信那些都是愛情。費爾米娜和阿里薩愛著不同的人同時又愛著彼此,書中許許多多的愛互相交織又并行不悖,最終共同組成書中關于愛情的部分。

那么霍亂又是什么?就僅僅是在拉美肆虐的瘟疫?還是代表著災難,是為了防止其他人打擾在船上掛起的瘟疫黃旗?可能霍亂就是愛情吧,那讓人感染后就無藥可救的東西,那難以預防的東西,那廣泛傳播蔓延開來的東西,那讓人絕望的疾病就是讓人絕望的愛情。

讀過《霍亂時期的愛情》,你一定會重新相信愛情,不過你同樣會明白,即使相信也沒什么用。這話聽起來很喪啊,不過是這樣:沒理由的愛上一個人,愛而不得于是生活只能繼續(xù),你放棄不了又無可奈何,就像感染了霍亂只能聽天由命。

馬爾克斯筆下那“一生一世”的愛情畢竟不多見,不過我沒有經(jīng)歷過所以我盡量避免去評判。放縱的忠貞也無可厚非,就像書中說的男人都會有兩個妻子,每個人心里都有癢的東西。而書中所描繪的那種平淡的日子,一切都照常進行的狀態(tài),漫長到幾乎失去時間概念的等待,會讓你明白失去愛情后如何繼續(xù)眼下的生活。

不只是霍亂與愛情,其實是人生。14年馬爾克斯去世,書店里多了好多他的作品,除了《百年孤獨》以外,暢銷的還有這本書。那時候只有感性的沖擊,但關于愛情,關于疾病,還有人性的思考卻是不夠的。很好的分享,讓我想重溫這本書了。

“愛而不得于是生活只能繼續(xù),你放棄不了又無可奈何,就像感染了霍亂只能聽天由命?!?/p>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九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xiàn)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jīng)典文學巨著之一。

說實話,我并不喜歡這本書,也許是因為它的過于真實,把愛情中的丑惡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毫無防備地敲碎了我對愛情所有美好的幻想。

看到開頭三分之一時,我想到了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男主阿里薩就像茨威格筆下的女子那樣決絕執(zhí)著,飛蛾撲火般地愛著女主費爾明娜,哪怕是“你,從來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墒沁M一步看下去,才發(fā)現(xiàn)阿里薩的言行不一是如此令人憎惡。

在費爾明娜成為寡婦后,阿里薩再次向她表白:“這個機會我已經(jīng)等了半個多世紀,就是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對您永恒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p>

他們終于睡到了一起時,阿里薩說:“我為你保留了童真?!北M管在他漫長的一生中,和他發(fā)生過關系的女性超過600位,甚至有位少女因他而亡。至于那無數(shù)次的短暫艷遇,“甚至都不值得他憐憫地提上一筆?!?/p>

所以,即使男女主最終得到了一個瓊瑤劇般的結尾,也讓人感覺不到浪漫。被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半個多世紀的等待與忠貞不渝的愛情,怎么看都像是一場“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陰險獵捕計劃,令人唏噓不已。

阿里薩真的愛費爾明娜嗎?我看未必。他在初見她的那一刻,就“愛”上她了。

費爾明娜愛阿里薩嗎?好奇和愛情是如此讓人混淆。當陷入老年孤獨的她終于奔向浪蕩子阿里薩的懷抱時,也“很難分清自己是出于同情還是愛情?!?/p>

費爾明娜愛她的丈夫嗎?她對自己的丈夫的感情,用《月亮與六便士》里那段經(jīng)典選段來概括最合適不過:她對自己的丈夫的感情實際上只是男人的愛撫和生活的安適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應。大多數(shù)女人都把這種反應當做愛情了。這是一種對任何一個人都可能產(chǎn)生的被動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隨便哪株樹上一樣。因為這種感情可以叫一個女孩子嫁給任何一個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長便會對這個人產(chǎn)生愛情,所以世俗的見解便斷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說到底,這種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過是對有保障的生活的滿足,對擁有家資的驕傲,對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對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

費爾明娜的丈夫愛她嗎?盡管他在臨死前對費爾明娜說“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也無法抹去他婚內(nèi)出軌的事實。

這本以愛情冠名的書就是作者開得一個玩笑,甚至是諷刺。醒醒吧,年輕人,不管你擁有什么,你都是孤獨的。

不過,如果你認為你已經(jīng)找到了那個可以稱之為愛情的東西,請相信自己的感覺,不要讓它溜走。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

1.霍亂就是愛情,愛情就是霍亂,所以,男主人公阿里薩一生得了這種病:愛情霍亂,阿里薩對達薩的愛情貫穿一生。首先,年輕時的愛情可以在一個男人的內(nèi)心里安放一生,而且從來沒有變過。這個愛情只是屬于阿里薩一個人的,這種宿命讓人覺得很苦很壓抑,沒有一天讓人覺得幸福和快樂。

2.這部小說讓我對男人,不,應該是某一部分男人對于愛和性的思考,也就是,一個男人可以和女人有性,但不一定會有愛。在男人的世界里,愛和性是可以分開的。阿里薩把自己的愛情留給了達薩。

年少時的一見鐘情,通信往來,可他們沒有真真實實的面對面交往過、了解過,女主人公結婚生子過著幸福的人生,而男主人公一直幻想著可以娶到女主人公,哪怕到了生命的盡頭也是這樣想的。

男主人公好執(zhí)著,這樣的執(zhí)著,怎么說,一個字苦,兩個字是太苦,人生意義和快樂就在等著那一個人,而那個人卻渾然不知。男主人公有沒有想過他所有的堅持和等待也許會是一場空呢?我想他不會這樣想。男主公自己也說:愛情就是他的宿命。只是,換做誰,沒人想用一廂情愿的方式去消耗自己的一生,沒有回應的愛情,總歸是在絕望里過著每一天。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一

“值得我們這樣的笑。放下了包袱,破碎了夢想,就是那種笑。笑我們曾經(jīng)認真過的所有事兒。前頭沒有值得期盼的好事,身后也沒有留下值得自豪的.以往,就是無價值的流年,也所剩不多,明明破罐子,也破摔不起,摔了連破的都沒了,那種笑。”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也許好多事情,只有過去了,才能了解它的價值。芳華,也許就是用來懷念的罷。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二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也是他的作品,了解不多,不做贅述。

這讓我想起在影評中看到了著名哲學家金岳霖先生的故事,他終身未娶,總是“逐林而居”,這個“林”是林徽因女士。即使是在林女士已經(jīng)去世,她的先生梁思成又娶了第二任太太的事實面前,他也沒有改變對林女士矢志不渝的執(zhí)念,他仿佛在用剩余的生命等待,等待死亡或者能給他一個公平的開始。他們或許是同一類人吧,但終究是少數(shù),不然又怎么只是出現(xiàn)在書中呢?有時候書本的力量大抵如此:讓人帶著幻想重溫美好。

“愛情不過是個幻覺?!泵利惖馁M爾明娜總是這樣說。某一日在人聲鼎沸的集市,驀然回首再見到年少時瘋狂愛慕的面孔,她突然失去了所有感覺?!熬褪沁@一刻,我覺得我不再愛你了?!彼龥Q然離去,剩下呆立當場的佛羅倫蒂諾,仿佛從天堂直落地獄。這種流逝,連神也不能挽回的流逝,讓那些心心念念以為永遠的承諾可笑得像個謊言。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不愛一個人同樣也不需要理由。

那只是漫長一生的開始。她結婚、懷孕、生子、兒女成群,都是和另一個男人完成的;她的微笑她的哭泣她的惱怒她的嬌嗔全部為另一個男人綻放,與己毫無干系。最快樂的事,就是借著鎮(zhèn)上公眾活動帶起擁擠人群的掩飾,遠遠地、肆無忌憚地欣賞她嬌美的容顏;最多最多,在擦身而過的時候,脫下禮帽輕輕說一句:晚上好,烏爾比諾太太。于半個世紀的守望里,唯一有勇氣說出的話。

“我會等她,等到她的丈夫去世?!薄翱墒悄銈兌歼€年輕?!薄皼]關系,我會等下去?!?/p>

“我不怕死,我只怕自己變老,她的丈夫看起來越來越年輕,而我的樣子卻越來越憔悴了。”

“費爾明娜,我等這一天等了51年4個月08天?!薄皭矍椴贿^是個幻覺?!薄皩ξ襾碚f,它是真實的?!?/p>

他們終于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得以再次攜手傾談,然而半個世紀已經(jīng)過去了。兩個老人,干枯消瘦、垂老熠熠,相攜走向花園的那張長椅,長椅上50年前他刻下的“fermina”還清晰如昨,物是,人未非;上天垂憐,我們都還活著。

她恐怕早已忘了當初拒絕他的理由,在婚姻層出不窮的煩惱中偶爾探出頭呼吸她也會設想另一種可能:假如我那時嫁給了他......但一切竟是設想,浮光掠影般跳躍著,須臾消失不見。她也終未想到53年后他們又走到了一起,在黃黑相間的霍亂旗幟下,孤獨漂于長河的郵船上,笨拙僵硬地在對方枯朽的身體上喘息。

而那可憐的人佛羅倫蒂諾,為了那一眼,保持“童貞”53年,盡管有太多女人在他的生命中出現(xiàn),他甚至有一個癖好——把和那些女人的故事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很有趣,那些女人大多為寡婦。(我很好奇故事發(fā)生地,但從書中,只知道應該是南美洲,一個曾屬于西班牙的殖民地,也或許仍舊是作者杜撰出的那么一個地方。)令我驚訝的是,書中有那么多寡婦,那么多愿意為了自由、享樂拋棄名譽,敢大膽享受生活。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人腰部以上是靈魂之愛,腰部以下是肉體之愛。男主堅守了靈魂只屬于摯愛的人,卻用肉體慰藉了更多的人亦或是慰藉自己。

“那究竟是什么呢?愛情。。。哦,愛情,愛情是最困難的事。。?!辟M爾明娜如是說?!霸瓉韾勰闶俏乙簧乃廾?。”佛羅倫蒂諾如是說,他早在53年7個月11個日日夜夜之前就準備好了答案。

那么愛情究竟是什么,一千個人怕是有一千種答案,于我來說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定義這個如今被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詞,只能說看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哦,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愛情。經(jīng)典讀物的意義就在于此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人帶著幻想重溫不曾擁有的美好。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三

龍與勇者——獻給費爾明娜。

離開了我,你過得更好了。我們之間只有熊熊燃燒的愛的火焰,讓彼此沉淪墮落、痛苦不堪。我除了愛一無所有,甚至在愛情的驅(qū)使下面目可憎??晌覅s覺得,和他在一起,你也不快樂。的確,你更美了,穩(wěn)重而內(nèi)斂。可是,曾經(jīng)讓我魂牽夢繞的你,是那樣一個華彩紛披花光燦爛的,奪目的女孩啊。

阿里薩是龍,烏爾比諾是勇者。

勇者烏爾比諾將公主從惡龍的手中救了回來。相對于阿里薩,烏爾比諾可不僅僅是“一個有聲望的有錢人”。烏爾比諾理智、包容、博學而睿智,肩負起治理霍亂的責任,因為其醫(yī)術而遠近聞名,甚至在烏爾比諾死后,瞻仰他的人簡直要踏破門檻。而阿里薩常常情緒激動,咄咄逼人,有時候連代筆的工作都會寫成情詩。烏爾比諾的愛是水流,阿里薩愛是火焰。和阿里薩在一起那種灼眼的愛情,仿佛時刻都在戰(zhàn)斗,根本不值得驕傲。而和烏爾比諾在一起,費爾明娜可以卸下戰(zhàn)斗的鎧甲,做一個相夫教子的妻子,做一個沉靜溫婉的女人。

可問題在于,費爾明娜,是天生的女武神。

勇者的愛束縛了費爾明娜。她可是能夠為了愛情對父親以死相逼的費爾明娜,她可是能夠獨自一人自如穿行在治安極差的集市的費爾明娜,她不就不該被困在鍋爐灶臺中啊。

婚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在挑戰(zhàn)費爾明娜。從被逼吃茄子到不得不學豎琴,從要生幾個孩子到茶水有窗戶味兒,烏爾比諾自認為給了費爾明娜優(yōu)渥平靜的婚姻生活,便總是柔和地去控制費爾明娜。他的愛是水,但是水滴石穿。勇者對婚姻的理解是傳統(tǒng)的,認為組成家庭是人的責任,而維系家庭必然要犧牲個體。而他是絕對傳統(tǒng)的人,他必須讓費爾明娜作出犧牲。曾經(jīng)裙擺飛揚,自由自在的小怪獸,必須在和善的微笑面前,收斂起自己的爪牙,度過平凡的一生。

龍與勇者孰是孰非,其實在于費爾明娜本身。如果費爾明娜是朵嬌嫩的花,那么無疑烏爾比諾更適合她,他的愛是花兒的保護傘。她需要的就是在晨曦中守望著丈夫,用母愛去教會自己的孩子生活。可是費爾明娜是荊棘,她的生命蓬勃有力,她應該過得是一種肆意瀟灑的生活,而不是被束縛在一棟華美的別墅中。

惡龍雖然帶走了公主,但也從來沒有傷害她。而勇者給了公主一個家,卻沒問過公主愿不愿意。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23729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