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在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對書中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和思考的一種表達方式。讀后感不僅可以加深對書籍的理解,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我想我讀完這本書也應該寫一篇讀后感了吧。寫讀后感的時候,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以下是一些讀者們分享的讀后感,他們從不同角度對所讀書籍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觀察。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一
作者:張原溥?!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里面的內(nèi)容就其原來性質(zhì)而言,是歌曲的歌詞。《詩經(jīng)》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于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鬃泳驮?jīng)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币虼?,古人們對《詩經(jīng)》非常的熟悉,秦始皇時期曾經(jīng)焚毀過包括《詩經(jīng)》在內(nèi)的所有儒家典籍。
上學期我們背過一首《詩經(jīng)》里的一首詩叫《詩經(jīng)·秦風·蒹葭》。全詩描繪了一個年輕人為了追求河邊的“伊人”而不顧道路險阻的情景。詩人用短短幾十個字把這個情景精彩地描繪出來。閱讀《詩經(jīng)》,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和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與希望。一切美好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中。那么和諧,那么執(zhí)著,那么崇高,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上的靈魂。
有些人認為學習古代文化會讓國家停滯不前,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古詩是我國五千年歷史留下的寶貴結(jié)晶,所以呂老師讓我們多背一些古詩。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二
作者:周子正??鬃釉?jīng)說過:“不學《詩》,無以言?!薄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对娊?jīng)》是易于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
而我對《詩經(jīng)》的認知就要從呂老師讓我們背誦的第一階段古詩《詩經(jīng)?秦風?蒹葭》開始。最初看到《詩經(jīng)?秦風?蒹葭》,當媽媽把詩意講給我聽之后,我就深深的被詩中那幽遠又凄涼的情緒所吸引,詩人用極為簡短的幾句話就將詩人對伊人的一廂情深、不斷追尋伊人,逆流而上描繪的栩栩如生,從此處讓我看到了詩人那百折不撓和堅持到底的精神。
《詩經(jīng)》作為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無論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將呂老師布置的三個階段古詩以及古詩文都背誦下來,因為中國的歷史文化蘊含在古詩文的經(jīng)典中,背下這些優(yōu)秀篇章不但可以讓我擴大知識面,而且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今后的作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三
《詩經(jīng)》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叫《詩三百》。詩經(jīng)中樂歌主要用于各種典禮儀、娛樂和表達對政治問題的看法。
《詩經(jīng)》后來成為了貴族必需要學習的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記得曾經(jīng)也背過幾首詩經(jīng)里的內(nèi)容。那是一年級的時候了,現(xiàn)在詩經(jīng)的內(nèi)容,我已忘記,但還是記得背誦的時候有多難。我使勁往腦袋里塞,可是就是背不下來,不管我再讀再背,就是記不下來。我生氣極了,把書往旁邊一扔,睡覺去了。轉(zhuǎn)天早上媽媽問我:“昨天的詩經(jīng)背下來了嗎?”我說:“背了,記不住?!?/p>
媽媽說:“以后做事要認真,不要三心二意的?!?/p>
媽媽這一言給了我很大啟發(fā),我開始認真用心的讀了幾遍,把書合上背,我能背下來啦!
通過這件事情我明白了,做事在于認真,在于仔細。作者:陳彥妤。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四
《詩經(jīng)》主要講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的詩歌,工三百零五篇。后來,《詩經(jīng)》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中國古代的唐詩和宋詞也是廣為流傳。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開始背誦唐詩三百首了,如今也積累了不少詩集?,F(xiàn)在,我還開始接觸一些英文詩歌,讀著讀著,我發(fā)現(xiàn)除了內(nèi)容豐富,讀起來也特別的朗朗上口。不過,讀了這么多中外有名的詩詞歌賦,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白的《望天門山》。這首詩豪邁的氣勢和豐富的想象力都深深的吸引了我,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五
《詩經(jīng)》這個文章主要寫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最初被稱為《詩》,被漢代的讀書人奉為經(jīng)典,才改為《詩經(jīng)》,也叫《詩三百》。孔子就曾經(jīng)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币虼?,古人們對該書非常的熟悉,秦始皇時期曾經(jīng)焚毀過包括《詩經(jīng)》在內(nèi)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jīng)》是易于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六
詩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首。其詩中有畫,情景并茂,以生動的藝術形式,綺美的語言勾勒出古人一幅幅淳樸的生活畫卷。它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交融,蘊含著對人生理想的憧憬與追求,對愛情的向往與無奈,充滿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對宮闈丑行的厭惡。
詩經(jīng),這部起源于民間的先人歌唱集,流經(jīng)歷史的長河,沁潤著多少文人雅士的精神生活,哺育了多少莘莘學子在浩瀚書海中求知求學,它如星星之火般照亮著文化傳承的前途。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傳頌千載而不衰,膾炙人口而不厭。
先秦時代,人們稱《詩經(jīng)》為《詩》,或稱“詩三百”。大部分詩歌約寫于西周到初秋中期。
周代,禮教初設,古風猶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尚少禁忌,所謂:“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媒氏》)。在《詩經(jīng)》中有許多男女戀情詩,而戀人之歌,多集于《國風》。國是地區(qū)、方城之意,風即指音樂曲調(diào),“國風”即各地區(qū)的樂調(diào)?!秶L》取材于各地的民間歌曲,反映了當時各地的民俗風情。而男女戀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國風》中也頗多涉及。
春秋末期,孔子曾對詩經(jīng)進行過整理及校對,并以《詩經(jīng)》為教材,教育自己的學生,詩經(jīng)的美麗因此可見一斑?!妒酚洝た鬃邮兰摇罚骸肮耪撸对姟啡в嗥?,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頌之音?!?/p>
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類,風,也稱之為“國風”,包括15個諸侯地區(qū)的詩歌,共160首。這些詩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其中“大雅”31首,“小雅”74首,這些都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詩歌,大多數(shù)為朝廷官吏的作品;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首。主要是周王朝和魯國,商代的統(tǒng)治者用于祭祀或者其他重大典禮活動的樂歌。
詩經(jīng)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和迷人的藝術魅力。詩中的所反映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先河。而詩中常用的賦比興的藝術手法被后世歷代詩人學習借鑒與使用。因此,詩經(jīng)對中國文學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詩經(jīng),也是一部很珍貴的歷史文獻,許多詩歌記載了關于商、周民族起源的傳說,以及商周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周民族早期活動的歷史。詩歌中記載了當時的賦稅,殉葬,天文,農(nóng)耕情況,也有詩歌中描繪了王侯將相,農(nóng)夫士卒等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及喜怒哀樂。同時還描繪了兩情相悅,媒妁之約,慘遭拋棄等等。
一番品讀,覺得詩經(jīng)最難得的是所描述的情感都是真實的,坦率的,都出自普通百姓之口。這也是它的藝術價值所在。寫實與抒情融合,理想與現(xiàn)實互臻,即便是最平常的敘事也飽含了作者的感情。這種感情,透過簡短平實的文字幻化出一幅幅如詩美眷。
在禮儀初始的周朝,男女感情自是沒辦法兩情相悅便可同結(jié)連理的。父母之命不可違也,詩經(jīng)中有很多朗朗上口的或愛慕或相思或承諾或悲傷的愛情描寫。而這類詩歌的描寫尤以國風為多。
《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詩描寫了一位男青年對河邊采集荇菜的女子的相思,想象著與她相愛的情景。見不到心愛的女子,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安寐。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男子多情的相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姑娘歡歡喜喜地出嫁了。進了夫家門,成了夫家人,開始了一段幸福的新生活。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與關雎不同的是,這首蒹葭,則描寫了一幅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抒情境界,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刻畫了作者徘徊的追思情形,借助景物和和想象含蓄而委婉地表達著自己的相思和追懷之情。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活脫脫一個性格直爽潑辣的可愛女子。頗有幾分王熙鳳的架勢。在那個封閉的時代,算是一個鮮少的另類吧。
《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姜……心愛的姑娘贈送一株管徑草都覺得美好的純愛,真是愛中皆美好。
《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分。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待字閨中的寂寞,焦急地等待著如意郎君的出現(xiàn)。剩女的落寞之心,看似輕描,實則獨愴。
《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難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征兵打仗遠千里,平定陳宋家難歸。海誓山盟早與她,分東離兮何信守?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從古至今乃是所有女子的愛情愿望。
《擊鼓》《君子于役》同是描寫遠征打仗,一個是丈夫的思妻之愛,一個是妻子思夫之情。戰(zhàn)亂四起,多少家庭因此而夫婦難聚。而這分離的千千萬萬中,又有多少是一別便是一生呢。國泰民安,國家太平了,沒有了戰(zhàn)爭,小家庭才能男耕女織到白頭呀。
古代的女子是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約便決定了女子一生情歸何處。詩經(jīng)中也有此類的描寫,《將仲子》便是其一。
《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父母的話,兄長的話,別人的閑話,處處都要顧慮著,即使愛慕著,也只能深埋于心底。
思慕的愛戀,別離的夫妻之情,畏懼父母的無果之愛,當然少不了被拋棄的可悲結(jié)局。《谷風》,《氓》,《中谷有蓷》,《日月》《終風》就生動地道出了慘被拋棄的凄苦命運。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即便是兩小無嫌猜的青梅竹馬,也落得如此下場。不我能慉反以我為仇。燕爾新昏,以我御窮……共患難可以,同享福卻不能。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詩經(jīng)中描寫社會政治的也很多,如《碩鼠》《黍離》等等。
《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以比的手法描寫了百姓的疾苦無奈。
《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作者以深沉憂傷的筆調(diào),描寫了家國淪喪的悲哀。
不能不提的是詩經(jīng)中的史詩。大雅中的五篇史詩,描寫了周人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記和傳說。
《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奇的出生和天生的種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歷史。
《公劉》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輯用光?!瓟⑹鲋苋诉h祖公劉帶領周民從邰地遷居豳地,開辟荒地,造物定居的歷史。
《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溪水滸,至于岐下……講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覃父率民由豳遷岐,開地建屋,創(chuàng)業(yè)興國的事跡。
《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必四國,爰究爰度……先是敘述文王的祖父古公覃父開辟岐山周原,擊退異族昆夷;再述文王父繼祖德業(yè)并傳位給文王;又記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勝利。
這五篇史詩蟬聯(lián)而出,大致講述了周人發(fā)展興旺的歷史。
詩經(jīng)中還有祭祀,農(nóng)耕,民怨,等等的相關描寫??傊?,詩經(jīng)可謂之當時社會的百科全書?!抖Y記·樂記》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疏達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靜、廉而謙者,宜歌《風》。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七
作者:吳朋霖。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當時非常受到重視。它是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jīng)》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yǎng)??鬃泳驮?jīng)說過:“不學《詩》,無以言?!?/p>
什么叫“不學詩,無以言呢?”在當時是指:不學《詩經(jīng)》就沒法說話交流?,F(xiàn)代人的理解是:詩是語文的精華,不學習語文的精華,就不能形象而準確地表達。對我而言,就是要多讀書,讀好書,這樣我就能從中獲得許多知識,豐富我的詞匯量,使我在表達的時候能夠了恰當?shù)倪\用這些好詞侍句,從而提高我的寫作水平。最近,媽媽給我訂了《意林作文素材》這套期刊,對我來說非常實用。其中《秋天的明信片》一文,對銀杏葉的描寫生動形象:銀杏葉嬌小可愛,像鑲著綠色蕾邊的金黃色連衣裙。它像一把蒲扇,為大樹遮擋酷暑;它像一把雨傘,為大樹避開暴雨。銀杏葉十分柔軟,就像絲綢,吹彈可破……,像這樣的美文,經(jīng)常誦讀,相信一定會對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幫助。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八
《詩經(jīng)》很有名,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对娊?jīng)》里的內(nèi)容就其原來性質(zhì)而言是歌曲的歌詞,但到后來,《詩經(jīng)》變成了貴族的音樂書。秦始皇時期曾經(jīng)焚毀過包括《詩經(jīng)》在內(nèi)的所有儒家典籍,但人人都熟悉《詩經(jīng)》,因為《詩經(jīng)》很有名,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鬃釉?jīng)說過:“不學《詩》,無以言”??梢娫娊?jīng)非常有名。
我從小到大也背過一些經(jīng)典的詩,我從咿呀學語時就開始背誦,一直到我幼兒園、小學,目前我已經(jīng)可以背誦100多首了。我不光把他們背下來了,而且還熟練地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有一次我旅游,結(jié)交了一個朋友,我們離別時我給他寫了一首詩作為紀念,這首詩是仿照李煜的《相見歡》來寫的。詩文是這樣的:
《送別》。
一聲別,朋友走了。
無耐朝來孤獨晚來悲。
不知聯(lián)系,又不知姓名。
只望下次能再見。
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以后,我一定要多讀詩、多背詩,多作詩,繼續(xù)把經(jīng)典傳承下去。作者:楊珺程。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九
《詩經(jīng)》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共有三百零五篇。詩經(jīng)里面的內(nèi)容,就是歌曲的詩詞。是表達社會和政治的問題。詩成了文化教材,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秦始皇時期曾經(jīng)焚燒過所有儒家典籍。到漢代又得到了流傳。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蔽覀兊膮卫蠋熎綍r就喜歡讓我們讀古詩并且背誦。有一次,媽媽讓我背《木蘭詩》,我聽了,立即行動起來,可是等我看到《木蘭詩》原來這么長,我問媽媽這么長的是怎么才能背下來。媽媽說:“一段一段先明白意思在背不就可以了嗎?”
我聽了媽媽的辦法開始背了起來,結(jié)果只背下來兩行,我奇怪的想:“為什么這么長時間只背了這么一點,難道是我不夠?qū)P??”我又試了幾遍,隨著閱讀越熟悉和理解,還真背下來了很多,下面就剩幾行了,我高興的笑了,又開始接著背了起來。
不一會兒,我就背下來了,媽媽過來看了看我,微笑著說:“只要多想一些辦法,就一定沒有解決不了的,辦法總比困難多,一時的退縮可能就與成功失之交臂?!?/p>
我聽了,認真的點了點頭,我愛背古詩,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我會好好珍惜。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
作者:肖瑾恒?!对娊?jīng)》主要講寫了:《詩經(jīng)》是我國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集,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最早它叫《詩》,后來讀書人又改名為《詩經(jīng)》,也叫《詩三首》。
里面的內(nèi)容從里到外,都是能唱出來的古詩文。最后,《詩經(jīng)》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jīng)》還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yǎng)。
通過文章我了解了,寫每首詩的人可真的了不起,比如:韓愈寫的《馬說》、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等等,還有一些有許多千古名句的古詩。
我記得,老師讓我們一起仿寫一個美麗的古詩,當時我們都不約而同的喊起來。在喊完后我們都垂頭喪氣,悶悶不樂的開始寫起來了。我們都很少有人寫得很好,可是老師對我們和藹可親地說:“你們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你們再努力一點點就會更好了!”
我們聽了這句話,我心里想:老師這樣對我們,我和同學們也一定要回報老師。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一
作者:張馨予?!对娊?jīng)和禮記》這篇文章講了:《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步是個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期約500年間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对娊?jīng)》里的內(nèi)容,就其原來性質(zhì)而言,是歌曲的歌目?!对娊?jīng)》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于社會政治問題的看法。但到了后來,《詩經(jīng)》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通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jīng)》成了貴族認識必需的文化素養(yǎng)。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fā):我們應該好好讀書,好好學習,不讓家長和老師操心;也要尊重師長,團結(jié)友愛;學習時更要抓緊時間,講究效率。比如:在托管的時候,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在校時間,最好在學校把作業(yè)全部完成,然后再干別的事情。在家也是一樣,不要讓家長催促,應該自覺主動地做到快速、認真、高效地完成作業(yè),寫完就可以安心地去玩。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jīng)》。閱讀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秘的氣質(zhì)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tài);“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边@是一位厭戰(zhàn)思妻士兵的內(nèi)心獨白?!柏M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笔钦魅藢Ω改干钌畹乃寄?“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笔巧碓谛l(wèi)國的宋國人的思鄉(xiāng)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焙畹乇磉_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鄙鷦拥卣故玖艘幻麍载懖磺呐邮乃篮葱l(wèi)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笔且晃慌詫Ρ扑麖幕榈馁F人的斬釘截鐵的答復。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笔侨嗣駩畚菁盀酰瑢τ械抡恼俨倪z跡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的統(tǒng)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笔侨嗣癫豢皠兿鲏赫ィ虩o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致,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并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閱讀《詩經(jīng)》,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么和-諧,那么執(zhí)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已化為云煙;當年國色天香的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的情感與靈魂的不是幾件博物館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經(jīng)久不滅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詩,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隱若現(xiàn),神秘而悠遠……我仿佛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xù)續(xù),仿佛要告訴我什么……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什么。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jīng)》永恒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的呼喚。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是中國文學的正宗,讀詩和寫詩是歷代許多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先秦至五代的漫長歷史時期里,中國的詩歌創(chuàng)作一直沒有間斷,涌現(xiàn)了為數(shù)眾多的杰出的作家和光輝燦爛的優(yōu)秀作品,不少詩人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
傳統(tǒng)詩歌,博大精深,雄健典麗,宛如一部色彩斑斕的畫卷,以不驚風雨泣鬼神的宏偉樂章。在漫長的歷程中,涌現(xiàn)出許多大詩人,他是聳立于東方的一個又一個詩歌的泰山。放眼世界文壇,中國的傳統(tǒng)詩歌是獨特的,是無與倫比的。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致,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并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讀經(jīng)時,講求語速、語調(diào):要求語速不急不徐,語調(diào)抑揚頓挫?,F(xiàn)在一般人一切都講求快速,有的人聽到讀經(jīng)讀得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實讀經(jīng)就是讓我們的心能靜下來。一個人能定得下來,才有能力思考,面對問題,才不至于慌張、忙亂。心定功夫的培養(yǎng),就是由平素來訓練的。訓練的最好方法莫過于讀經(jīng)。讀經(jīng)既簡便易行又不用花錢,每一個家長在家里就可以輔導孩子培養(yǎng)這種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現(xiàn)代常說的訓練沉穩(wěn)、從容的心理素質(zhì)。
閱讀《詩經(jīng)》,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么和-諧,那么執(zhí)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安定的維系都有賴于這些圣賢遺留下來的智能和經(jīng)驗。我們開展誦讀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xiàn)代文明之根。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三
“詩經(jīng)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不是從前那天真到可恥的誓言,而是我們心里曾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唱過的歌謠。唯美中帶有一點凄涼,讓人回味無窮!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瞧這動人的描寫,清澈如泉水,艷的讓我想起了一位絕代佳人——息媯。她被世人稱之為“桃花夫人”,因為她長得猶如桃花般嬌艷欲滴,靜婉美約,容貌絕倫,可她的命運卻不堪回首,他的艷美而亡三國,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傾國容貌,都使后人無法忘記??墒牵一ǚ蛉擞趾沃瓜傄粋€?紅顏薄命的佳人數(shù)不勝數(shù)!再看看,詩經(jīng)里的“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很短的一首詩,但卻情意深長,悼亡之音沸騰在詩中蔓延。這就是《鄴風·綠衣》。起初還不能理解透徹思無邪這種一點點的玩世不恭,又有一點點的心花搖曳的感覺。我總說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觀絕決,現(xiàn)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寶釵的任性激昂。思無邪,一本前人著傳,后人追捧的書,其實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總會占領人心的某些領域,但并非無法觸碰。當我們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來人世間為了什么,一切就會清楚了。經(jīng)典之作,固然有經(jīng)典之處,而《詩經(jīng)》卻恰恰寫盡了人心所向,世間所惱。
這是一本受益終身的良書,它沉浸在人類內(nèi)心深處,并得到永恒!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四
古有四書五經(jīng),《詩經(jīng)》是五經(jīng)中的精華。
有不少讀過詩經(jīng)的人都贊不絕口,因為它蘊藏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短短幾句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情意,又比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只了用了短短八字就能把一個人的美麗寫得淋漓盡致。
再比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此《詩經(jīng)?大雅?蕩》也只用了八個字便解釋了: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的哲學道理。
還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讓我明白了:有好東西,就要和朋友分享。
現(xiàn)在,人們漸漸地忘記了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拋棄了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珍寶。
有人甚至說《詩經(jīng)》沒有什么用,還十分難懂。
不!胡適爺爺讓白話文走進我們的生活,并不是讓它取代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
隨著現(xiàn)在都市生活的節(jié)奏加快,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整個社會也越來越浮躁,這時不妨慢慢地靜下心來,請您讀一讀《詩經(jīng)》,這時它仿佛是一杯清茶,無聲地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詩經(jīng)》能讓我們終身受益。
希望大家都能閱讀《詩經(jīng)》、傳承《詩經(jīng)》,因為《詩經(jīng)》可以充實我們的內(nèi)心。
了解《詩經(jīng)》就等于了解我們的過去。
了解過去才能未雨綢繆、展望未來。
不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了我們的根,《詩經(jīng)》就是那根!只有去了解《詩經(jīng)》,去了解過去,我們的傳統(tǒng)才不會被淡忘。
同時,《詩經(jīng)》也是一把打開國學之門的鑰匙,希望大家都去關注它。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五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于是這枯澀的文字和著杯中迷蒙的水霧,莫名便叫人心安。這卷叫做《詩經(jīng)》的古書,其實卻不是詩,而是歌。千年前那些人們,哼過吟過唱過的民歌,猶如帶著晨露的桃花,無比質(zhì)樸卻又凄美高雅。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襯著你明艷的臉龐,盈盈地笑??鬃右啾贿@句子打動過吧——“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也許是古代社會沒有當今世界紛亂復雜,也許是古人心中有一絲的純美,仿佛什么也無須遮掩,沒有粉飾,沒有忸怩,沒有故作姿態(tài)……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顆顆袒蕩于天地之間的赤子之心,可以幫助你尋回那個還沒有受到任何污染和傷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純潔、甜美地微笑著。
讀著這些深澀難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聽從自己的心靈隨著那些句子浮想聯(lián)翩。恍惚間,我覺得自己連這身體,都被這清新之風浸潤得輕靈起來,或許連《牡丹亭》里的杜麗娘聽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般清雅溫潤的言語,也會步出閨閣羞怯張望,看看那園子里的嫵媚春光。
這樣的一卷書,念著念著,仿佛回到兒時心境,內(nèi)心有如頭頂湛藍的天空,廣闊遼遠,深邃不可觸摸。此時人不再徘徊糾纏于俗事之中,時光可以這樣從紙頁間流過,就很幸福。
遇見《詩經(jīng)》,是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因為無論是唐詩的華麗,還是宋詞的精致,在我看來都抵不過《關睢》《蒹葭》《子衿》給我的震撼。那種質(zhì)樸,那種清新,那種深沉,直抵心間,無可比擬。
遇見《詩經(jīng)》,是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詩是對生活的歌唱、吟詠,在創(chuàng)作與歌詠間享受了美感,升華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在《詩經(jīng)》里我親見了《桃夭》的繁華,《出車》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遙遠的古代。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選自《詩經(jīng)》。
這篇《蒹葭》,我們一定都很熟悉吧。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詩。雖然對《蒹葭》有許多種解讀,但把它認為是戀歌最普遍了。他書寫的是懷人之情,表達了詩人某種執(zhí)著的追求。在藝術上他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稱《詩經(jīng)》中的佳作。
第一次接觸這首《蒹葭》,是因為《在水一方》這首歌吧。當時還很小,只是覺得這首歌很美,很柔。大了之后,有一次無意間接觸了這個,便去查了歌詞的出處,查到了這首《蒹葭》。突然覺得,與美同存的,還有一種莫名的凄涼。從開頭至結(jié)尾,都是有阻礙的,也注定了他的悲劇結(jié)尾。
同為《詩經(jīng)》佳作的還有一首《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的內(nèi)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
同是佳作,同為戀歌,可兩者的結(jié)尾確實截然不同的?!遁筝纭防?,“我”執(zhí)著的追著伊人,步履艱險,但開頭的這種渺茫,卻早已為悲劇的結(jié)尾做下鋪墊。
《關雎》表現(xiàn)了青年男子對愛慕之人的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朝思暮想而且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努力,主調(diào)是歡愉的。
看來,即使是同一部著作里的佳作,他們的主旨也是完全不同的。
或許,《詩經(jīng)》本身便也是一部佳作吧。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七
伴著關關和鳴的雎鳥,我獨自來到河中的小洲。
閑暇之時,偶爾能來到此等愜意之地,又何嘗不為享受?我這么想。但總覺得似乎還少了些什么。突然間,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簾,只見她身著綠羅衣,竹簪束發(fā),光潔白皙的臉龐,烏黑深邃的眼眸,實在是少見的美麗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細思,這難道不就是可以娶以為妻的賢淑女子嗎?我入了迷。少時,不覺天色已晚,還未來得及與這位女子言談,她便款款離開。遇見,或許只是一眼,便能走進我的心中了吧。
曉看云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從那以后,每每我閉眼就寢,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現(xiàn)在我眼前。無論是白晝,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見她,追求她,與她相伴余生。但是,再多的愛意也只能化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徹夜難眠。
夢回那日相逢,參差不齊的荇菜之間,隱隱約約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鐘鼓,只為取悅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夢醒時分,我終究還是得不到我心儀的女子,她也無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待到陌上花開之時,試問你可否緩緩歸矣?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八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許許多多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对娊?jīng)》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
《詩經(jīng)》里的愛情是華夏兒女最古老的悠悠戀情的見證。這些愛情里,都是如此簡樸、自由,卻奔放、熱情。又或是委婉、朦朧。比起唐宋華麗浮艷的愛情詩,《詩經(jīng)》中的愛情更能使人在平靜的語言文字中浮想聯(lián)翩,似乎身臨其境,更為這此愛情故事感動萬千。
“靜女其妹,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躅?!闭{(diào)皮的小女子與男子約肢,卻藏了起來,男子見不到女子,又是著急又是無奈。其實女子就躲在城邊一個小角落里,看著不知所措的男子邊笑著。“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蔽覑鄣牟恢皇擒璨?,而是我所愛的女子。這是一個渴望自由的單純男子的心里對白?!鹅o女》里的女子并不是嬌生慣養(yǎng)的貴族千金,而是一個渴望自由的調(diào)皮可愛的勇敢女子。男子則是如此癡情質(zhì)樸,憨厚老實呢。這樣的愛情是如此的單純、自由,就是短短的語句中讓我回味無窮。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陰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男子不斷追尋著自己的夢中情人,她是如此的美麗,又可望不可得?!遁筝纭啡娬R的句式,描繪著男子追隨著“伊人”移動。這是如夢中仙境般奇妙,朦朧,卻可惜不可及也。讓人仿佛致身境中,深深體味著詩人那凄婉的心情,卻又不顧一切努力的追尋,那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情感世界阿!
前兩首是古代人們對理想自由的追求與向往,而《氓》卻包含對于現(xiàn)實背叛的痛恨與無可奈何。從“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貿(mào)絲來,來即我謀?!蹦凶訜崃业叵蚺又卑妆磉_心意到“以樂車來,以我賄遷?!蹦凶优c女子終于如愿相戀成婚。而結(jié)局卻出乎意料“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焙唵蔚脑捳Z,吐露出因社會男女不平等婚姻帶來的無處申訴的哀苦,難言的悔恨。這也是古代許多婦女在自由和婚姻上悲慘命運的縮影。
《詩經(jīng)》中的愛情,或是理想或是現(xiàn)實,或是自由或是無奈。卻都讓人感受到古代人們對美好的向往,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八郎蹰?,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越是如此質(zhì)樸的承諾,越是感動了現(xiàn)代繁雜的心。
愛情本就應是真誠,簡單才是最美!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十九
孔子一向是我不怎么喜歡的人,可是他說了一句我特別中意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多好的三個字,難怪會被安意如用來當書名。
最早知道詩經(jīng),大概都是那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后來,使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而課本上又教了《碩鼠》、《氓》、《靜女》……而讓我狠下心來一句句地閱讀那些人類童年時代歌謠的句子,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愛玲借范柳原之口說,這是最悲哀的詩。
那時我不懂,還是執(zhí)著地認定,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而今終于懂得,“生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nèi)耸嵌嗝葱?,多么?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分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p>
也懂得了,這句話里,有怎樣的無奈與蒼涼。
愛玲是對的,她一向透徹得比我早。
跑題了,我想說的,是詩經(jīng)。
我們在那么遠那么遠的遠古,居然就曾經(jīng)吟出過這樣多美麗的詩句--每次想到這一點,我都會感慨到興奮。
前世的前世的前世,我們原來有過這樣純凈美好的記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我記得有個女子在文章里說,因了這一句,她愛上了詩經(jīng)。
那種感覺我懂。我愛上圣經(jīng),也是因了一句話。
最簡單的文字常常最有力量。
因此每每看到署名為“桃夭”、“桃之11”之類的女子,我都會報以了解的一笑:桃花灼灼之艷,是生為女子的我們心底都有的渴求。
而每次看到云胡不喜的文章,更是會特別認真地讀一遍。
云胡不喜,如環(huán)佩叮鈴,在我還不理解其中含義的時候就喜歡上了;更何況,這個京城女子,遇見的是我們齊魯大地的君子。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想她選這個名字的時候,心中的喜悅,一定也如珠似玉。
另一個只因為聲音就喜歡的句子是“式微,式微,胡不歸?”--寫到這兒我發(fā)現(xiàn),沒什么聯(lián)想能力的極品五筆,居然能聯(lián)想到“式微”。
式微,不去管它的意義,聽起來多像一個女子的名字,溫婉的,古典的,特別的,女子。
詩經(jīng)是可以用來起名字的,隨便兩個字的組合,就好過街上的起名專家們。
除了起名,詩經(jīng)無疑是封好情書,深情而含蓄,簡單而直白。
安意如說,她要寫封信給那個他,信里只寫八個字:風雨如晦,雞鳴喈喈。
而他一定會明白。
我要恭喜這個侍弄文字的女子,這世界上能懂這八個字的男人,萬中無一了。
當我寫“挑兮達兮,在城闕兮”的時候,我已經(jīng)傷感而遺憾地知道,并沒有人能懂得我的意思--如果能知道下一句,其實很簡單。
因為沒有人愿意費心去弄明白,那些遙遠的詩句中,有怎樣隱忍而奪目的美。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篇二十
我一直認為古代的女子是何等的悲哀,每天被禁錮在閨房之內(nèi),只能對著藍天白云發(fā)呆,望著窗外的春色唉聲嘆氣,因為再美好的春天,再絢爛的風景終究不屬于她們,小小的三寸金蓮成為她們以夢為馬,執(zhí)劍行天涯的障礙;而正統(tǒng)社會要求的三從四德,女子五才便是德更是對他們精神的束縛;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從靈魂深處約束著他們。但《詩經(jīng)·葛覃》卻讓我看到了她們別樣的生活。
雖不能像現(xiàn)代的女性一樣可以旅游觀光,暢所欲言,在生活中與男性一爭高下,在社會中撐屬于自己的起半邊天,但是她們卻用自己豁達和樂觀,擁有了自己的云淡風輕,看到了屬于自己的美景。雖然只能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她們卻用自己的慧眼尋找到了生活中的美景:“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p>
葛藤是如此綿長啊,蔓延在山間的谷中,那繁茂的葉子一片青青。
山谷間飛起美麗的黃鶯,它輕輕地降落在灌木林叢,婉轉(zhuǎn)的鳴叫聲這般動聽。
《詩經(jīng)·葛覃》為古時的女子證言,她們的生活雖然單調(diào),但仍然不缺乏色彩。正如我們常說: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現(xiàn)在如此,古時依舊。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17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