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20:06:05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大全(16篇)
時間:2023-11-28 20:06:05     小編:XY字客

外出旅游是一種拓展視野、放松身心的方式,我想我們需要安排一次旅行了吧。如何寫好一篇議論文是許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下面給出幾點參考意見。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關鍵。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一

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詩用典、比興等藝術手法的運用,了解鑒賞詩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遠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學習他積極進取的精神。

分析詩歌中詩人之“憂”。

1課時。

(一)看課文注釋,給生字注音(幻燈片)。

(二)了解曹操,知人論世。

(三)曹操“橫槊賦詩”的背景。

(四)解釋題目。

(一)初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哪一個字可以作為全詩的詩眼?

2、文章幾次寫“憂”?分別是什么?

(二)品讀。

師生合作,品析詩歌。在品析詩歌過程中,把握本詩的表達技巧,體會詩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寫憂呢?

本詩中的藝術手法最為精彩的當屬用典和比喻??煞诸悮w納詩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學生用如下的表達方式:例句——釋義——效果。

解讀:引用典故不著痕跡,巧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思賢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偉業(yè)的雄心壯志。

(三)美讀。

1、基本二二節(jié)拍。

2、注意節(jié)奏與輕重的變化。

3、注意停頓與延長的變化。

結合學習過的《奇妙的對聯(lián)》的相關知識以及本文,撰寫一幅評價曹操的對聯(lián)。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二

(2)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反復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1.讀法:反復誦讀,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提問討論:師生互動,解決反饋問題。

3.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1課時。

一導入。

二讀。

1品讀詩歌,先從朗誦開始。四言詩節(jié)奏:二二節(jié)拍,詩歌誦讀,要注意語速、語調,要有抑揚頓挫之美感。學生自由讀,請一名試誦讀,評。

2注意個別句子的處理:一般感嘆句、陳述句讀降調,問句讀升調,老師范讀。請學生找出詩文中的問句,加以誦讀體會。

3再請學生讀,點評。

三分析。

1同學們再集體誦讀一遍,在讀的時候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

從哪里看出來?

生1:標題。

生2:意象詞“酒”,還有詩中的“憂”字。

生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寫實,結合背景分析。

明確詩眼“憂”,找一找。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p>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

2詩人在“憂”什么呢?同學們討論兩分鐘,有了結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獞n人生短暫。

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功業(yè)未成。

生3: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憂功業(yè)未成。

小結:詩人心中有憂,何以解憂呢?杜康能解嗎?要解憂,必須求得賢才。同學們找找表明曹操對待人才態(tài)度的詩句,體會一下,曹操是怎樣留人的。討論兩分鐘。

生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生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郧楦辛羧?。

生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yè)留人。

四小結及課堂作業(yè)。

憂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yè)未成,所以此詩讀來深沉悲涼。古人說“詩言志”,曹操在本詩中所言之志就是想求得賢才來一統(tǒng)天下,解百姓戰(zhàn)亂流離之苦。有一股英雄之氣馳騁期間,所以讀來慷慨激昂。下來,就請同學試帶著這份激昂的感情再一次誦讀全詩,熟讀成誦。

曹操。

本節(jié)課作為微型課來設計,我只選了兩個方面作為教學目標,即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誦讀詩歌;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主要安排以不同的誦讀貫穿始終:學生自由誦讀、學生代表讀、教師指導誦讀、學生集體讀等等。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逐漸悟出全詩的核心主旨。

引導學生讀的過程基本順利,但在問題的過渡上有些地方還是顯得生澀,比如在安排學生幾輪誦讀之后我拋出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從哪里看出來?得出詩眼“憂”字之后,我說了一段過渡語,給人一種跳出詩境之感。在李社教和王衛(wèi)濤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我明白了20分鐘的微型課,快速切入主要環(huán)節(jié)是關鍵。比如在學生找出“憂”字之后,就應馬上拋出“詩人憂什么?”的問題,得出結論后再問“解憂靠什么?”明確是“人才”

后馬上再問“如何求取人才?”這樣安排環(huán)環(huán)相扣,講起來順了許多。

另外,我之前的板書設計過于簡單,主要是三個關鍵詞“憂”“求賢”“一統(tǒng)天下”用兩條橫線貫穿起來,事后,李老師幫我重新設計了板書,讓我明白了微型課板書并不是越簡單越好,課堂上講到的重點詞還是得取舍有度地呈現(xiàn)在板書中,這樣,整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看起來才能一目了然。

當然,除了兩位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還有各位同行老師為我提出的寶貴建議,讓我在這次微型課試講中獲益良多,受益匪淺,謝謝大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一定會以這節(jié)課作為范例,在一堂課的結構安排上,在重難點的取舍與把握上,在師生互動的處理上多下功夫研磨,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上出更優(yōu)質的課!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三

1、反復誦讀,體會詩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學習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學習方法:誦讀、合作、探究。

一、導入。

他曾經(jīng)叱咤風云,幾經(jīng)起落,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無限風光。作為軍事家,官渡之戰(zhàn)的輝煌難掩火燒赤壁,華容道敗走的凄涼。作為政治家,面對社會動亂、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也讓人看到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梟雄姿態(tài)。在三國鼎立的歷史舞臺上,他是一個個性極度張揚的英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讓我們難以給他的品行下一個準確的定論,到底曹公何人?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掀開她神秘面紗的一角,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簡介。

采用簡歷形式介紹作者主要文學成就,代表作品,詩歌風格。

三、吟詠詩作,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

張開想象的翅膀,讓自己的思緒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梟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讀。

(2)比較朗讀。

生朗讀,學生評價。

聽錄音,感受詩歌情感。

四、品析詩句,探尋情感。

詩言志,歌詠懷,大戰(zhàn)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詩歌中的一個字概括詩人的情感?憂。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yè)未就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問題探討:

1、詩人為何要感嘆人生短暫?

此時的曹操已54歲,憂人生短暫,是感慨自己的壯志沒有實現(xiàn),感嘆得不到賢士來幫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霸業(yè)。面對短暫的人生,人生態(tài)度卻未必相同。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態(tài)度;辛棄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種積極進取,為國效力的人生態(tài)度,曹操面對人生短暫,他想到的不是及時行樂,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廣招賢士,為我所用,實現(xiàn)一統(tǒng)天下的愿望。

思考:曹操只是感嘆自己的人生苦短嗎?

不僅說自己的人生短暫,還告訴那些賢士門,你們的人生也同樣短暫,在還沒有成就一番事業(yè)的情況下,為何不來投靠我曹操呢?我?guī)椭銈儗崿F(xiàn)你的夢想。

2、詩人是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的?

(1)借用《詩經(jīng)》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3、詩人是如何對待人才的?

(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p>

(3)“周公吐哺”

以《鴻門宴》劉邦項羽對人才的態(tài)度來拓展,以劉邦評價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所擒也。得出對待人才也很重要。而曹操面對人才,始終是一種尊敬之情,一種近乎謙卑的姿態(tài)。

思考:詩人已擁有許多人才,那他為什么還要“憂”?

曹操一生戎馬倥傯,在漢末風云突變的亂世中縱橫馳騁三十年,于官渡一舉擊敗兵力十倍于己的袁紹,當他不斷取得成就的時候,他的政治抱負會逐漸膨脹,相應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來越大。隨著年事漸高,急于在有生之年完成大業(yè)的心情會更加急迫。雖然已經(jīng)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來幫助他完成一統(tǒng)天下的畢生奮斗目標。

4、賢士此時是何種境遇?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這里的“烏鵲”比喻賢才。意思是說,就好像月夜里的烏鵲找不到可靠的歸宿那樣,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在四處尋找自己的依靠。

思考:

(1)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沒有賢主。

(2)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何弦外之音?

其實這是詩人發(fā)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曹操有憂,但他的憂并非杜康所能消解,他的憂是站在國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憂,《短歌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別樣的曹操,一個愛才惜才的曹操,一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

再次吟詠,體會情感。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戲曲舞臺上的曹操是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白臉奸臣;

在《短歌行》中,曹操又是一個愛才惜才,胸懷宏大志愿的人。

面對這截然不同的評價,你有什么看法?

請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四

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

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如果字詞過關了,對詩歌的淺層次的鑒賞比較容易辦到,但深層次的鑒賞恐非易事。希望能夠通過這三首詩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較深層次的鑒賞。

解決辦法。

1.疏通詩句,誦讀涵詠。

2.從知人論世和語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進入意境。

3.領會意蘊,汲取精神營養(yǎng)。

1.第一課時,讓學生誦讀第一、二首詩,并嘗試著從表達技巧上進行鑒賞。

2.第二課時,讓學生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從情感深處與《歸園田居》產(chǎn)生共鳴。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學習并鑒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體感知。

《涉江采芙蓉》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xiāng)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xiàn)。它寄托了什么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xiàn)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這首詩流露出對于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并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這是漢樂府濤歌里常見的主題,可見當時這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發(fā)出人們的思考:人應該怎樣活著?對此,漢樂府詩歌里更多的是主張及時行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西門行》)將這種主張發(fā)揮到了極致。也有勸導人們努力進取的。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曹操的《短歌行》這首詩,前半部分的情調和漢樂府詩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渾,氣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風貌了。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鑒賞《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败饺亍薄疤m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安芍z誰?所思在遠道?!边@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斑€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xiāng)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xiāng)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墒?,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理解和欣賞這首詩,可能有兩個難點:一是對詩中引用的《詩經(jīng)》里詩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對詩中情緒斷續(xù)、起伏、變化不易把握。“青青子衿”兩句、“呦呦鹿鳴”四句出自《詩經(jīng)》,學生對照課文注釋理解它們的主要意思即可。至于如何把握這首詩中情緒的斷續(xù)、起伏、變化,我們可以從人的情緒在某個時候變化無端、不必強尋線索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從它原本是配樂的,首先要和音樂旋律相應和的角度來理解。從這首詩本身來看,它創(chuàng)作于宴饗賓客時。起首“對酒當歌”,可見這是一場盛大的筵席。然而,樂極悲來,詩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嘆?!捌┤绯丁钡谋扔?,可能和漢樂府《薤上露》有關聯(lián):“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至“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兩句,詩人借酒澆愁的形象讓讀者體會到他的情緒低落到極點;接下來“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轉到對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詩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隨后“明明如月……不可斷絕”卻又回到“憂”上來,似乎是天上皎潔清冷的月亮又無端觸發(fā)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舊恩”接續(xù)前面的對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實景,體察人才的心理,表達希望能夠延攬人才、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的雄心壯志。從以上簡要分析來看,詩人由人生無常帶來的深沉憂思和他要招攬賢才、統(tǒng)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詩歌的結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已用對理想、對事業(yè)的不懈追求驅散了此前縈繞在心頭的憂思愁緒。讀整首詩,讓人由衷贊嘆曹操的心胸肝膽。寫憂思,自然隨意,反反復復,將它寫得無處不在,難以排解,讓人產(chǎn)生共鳴;寫壯志,頭角崢嶸,完全是豪杰氣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結語“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何等有氣魄!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的1、3兩問。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真正理解《歸園田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二、整體感知。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少年時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響,對統(tǒng)治階級抱著幻想,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處的時代都是對他十分不利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軍閥所熱衷的是爭權奪利,他們既不想整頓政治,也無意收復失地。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xiàn)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這種客觀現(xiàn)實對陶淵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變化有著深刻的'影響。

陶淵明直到29歲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幾次做官,都不過是祭酒、參軍等職,不僅濟世的抱負無由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恥”和“違己交病”。在老莊思想和隱逸風氣盛行的影響下,陶淵明早年就有愛慕自然、企羨隱逸的思想,當他仕途不得志時,便懷戀這種生活,所以,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無常。39歲時,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變化,他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本褪钦f本應該是憂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給了。就在這一年他親自參加了勞動。此后,因為“耕植不足以自給”,又一度為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奔慈战饴毝鴼w。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上了歸隱的道路。

《歸園田居》共5首,約作于從彭澤棄官歸隱的第一年,時年42歲。課文是第一首?!稓w園田居》寫他擺脫污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現(xiàn)了超俗不羈的品質和閑適愉悅的心境。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詩歌,疏通詩句。

補充注釋。

(1)塵網(wǎng):塵世的羅網(wǎng),指仕途。意謂仕途有如羅網(wǎng)一樣,使人不得自由。

(2)故淵:魚兒原來生活的深水潭。

(3)方:傍。

(4)羅:排列。

(5)塵雜:塵俗雜事,主要指過去官場的案牘和應酬一類的瑣事。

(6)虛室:虛空閑靜的居室,比喻沒有人事滋擾明凈洞澈的心境。

2.簡析詩歌的內容結構。

第一層:表作者個性思想,渴望歸田。

第二層:繪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園生活。

第三層:寫田園樂之因。

3.結合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理解本詩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陶淵明的志趣與性格、社會的黑暗污濁,終于使他同統(tǒng)治階級上層社會完全決裂,回到田園中來。詩歌開篇兩句寫出了作者愛丘山、憎世俗的情感,統(tǒng)領全篇。接著以比喻、對偶的手法,生動地展示了自己為官13年的“羈鳥”“池魚”的仕途生活,表現(xiàn)了對仕途的厭惡,對自由田園生活的強烈渴望。第二層作者由近及遠著力描繪了田園風光:方宅以下四句,以簡淡的筆墨,勾畫出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曖曖以下四句,視線轉向遠處,使整個畫面顯出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韻味。作者正是以此作為污濁喧囂的官場——“樊籠”——的對立面,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和人生觀念,結末“復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huán)境,也指自然的生活。詩中詩人把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wǎng)”,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羈鳥”、“池魚”,把退處田園說成是沖出“樊籠”重返“自然”,表現(xiàn)了他對丑惡社會的鄙視。在這里,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當然,陶淵明的歸田,是在對污濁的現(xiàn)實完全絕望之后,采取的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這時儒家的“獨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導的地位。從他放棄了實現(xiàn)濟蒼生的理想來說,具有一定的消極性,但從他堅持高尚的志趣,決不和統(tǒng)治階級同流合污來說,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領悟陶詩平淡質樸語言中所蘊含的濃郁詩意。

陶淵明的詩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讀來十分親切,還富有意境?!稓w園田居》中,我們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縷炊煙,聽見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些還構成一種境界,它寧靜安謐、淳樸自然。這種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的創(chuàng)作方法密切相關。詩人寫作田園詩,目的并不在于客觀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和表現(xiàn)這種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創(chuàng)作時,并不是隨意攝取田園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攝取到詩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極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潛移默化,使人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蘇軾說:“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復不已,乃識其奇趣?!彼^“奇趣”正是從意境中產(chǎn)生的。由于他的詩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渾然一體。這在藝術上又與漢魏詩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不謀而合。

總結、擴展。

通過兩個詩歌單元的學習,詩歌鑒賞應該在我們頭腦中形成明晰的概念:它是讀者閱讀詩歌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詩句的媒介,獲得對詩歌塑造的意境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得到審美的享受從而領會詩歌的主旨。詩歌鑒賞是一項較復雜的思維過程,本無固定順序,為了幫助同學們較快地形成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暫分三個步驟:誦讀、涵詠——解題(知人論世)——釋句披文——人境(進入意境)——會意(領會主旨)——評價(評定優(yōu)劣高下)。希望學生們能循著這步驟,鑒賞《歸園田居》的其他四首詩及《其他古詩背誦篇章》中的詩歌,逐步形成鑒賞詩歌的能力。

布置作業(yè)。

1.很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

2.鑒賞《歸園田居·其二》,體會陶詩平淡自然的風格。

附:板書設計。

愛田園—個性、思想。

陶淵明—《歸園田居》田園美—虛淡、靜穆超俗不羈的品質。

平和、淳樸閑適愉悅的心境。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五

1、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確理解詩人的“憂”,感悟詩人的豪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學習本詩比興、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解說:《滾滾長江東逝水》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其內容和基調與這首詩的風格、詩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體感知。

[預設互動1]美美地憶。

一提起曹操人們便會脫口說出對他的評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漢臣賊子”。周瑜說:“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迸崴芍J為:“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于操為甚?!碧铺谌缡钦f:“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毛澤東詞:“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币字刑煺f:“曹操是可愛的奸雄,他的奸與雄統(tǒng)一于雄?!?/p>

魯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lián)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實方法?!庇终f“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p>

由于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確實具有多重性,要還其真實面目就不僅僅是一個“是”還是“非”的問題,我們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和觀點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進行系統(tǒng)整體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當年曹操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從一個側面來了解一下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二、以學激思。

請寫出你的疑惑,由組長整合后交老師。

三、合作學習。

[預設互動2]美美地讀。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詩歌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摯,境界開闊,慷慨深沉。

[預設互動3]美美地思。

1、通過朗讀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詩人心中之“憂”,他到底在憂什么?是如何解憂的?

第一步:自己誦讀詩歌,尋找問題關鍵。

第二步:小組交流合作,商定問題觀點。

第三步:小組代表發(fā)言,師生共同探討。

板書:憂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禮遇嘉賓。

功業(yè)未就天下歸心。

曹操勾畫了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藍圖,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的悲憫,他憂人生的實質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2、觀看《曹操橫槊賦詩》視頻剪輯,思考幾個問題。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水不厭深。

點撥:輟,停止。比喻義為:“我對賢人的思念,何時才能停止呢?”掇,拾取。比喻義為:“皎潔如月的賢才,我什么時候才能擁有呢?”剪輯中呈現(xiàn)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云的曹操,其行動較思念更進一層,更符合曹操那種想坐擁天下賢才的霸氣。顯然,這是劇作者為劇情需要所塑造的。而原詩表現(xiàn)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

“無”字,展現(xiàn)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沒有可依之枝,即沒有接納他們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現(xiàn)的是亂世當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猶豫中進行一種選擇,而此時的曹操恰似那謙虛的山、博大的海、求賢若渴的周公,成為那可供賢才依托的一枝。

[預設互動4]美美地賞。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詩歌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增加詩歌內涵容量。

(2)再次朗讀,并按順序找出用典的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詩人念念不忘賢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嗚,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tài)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2、比興(在朗讀中找出有關詩句)。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明月喻指賢才并起興,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以此起興流露詩人唯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并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

四、課堂總結。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因時光易逝、功業(yè)未就而產(chǎn)生的苦悶心情和招納賢才、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我們鑒賞了詩歌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這首詩。我們站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所以我們更應該“及時勉勵”,只因為“時不我待”。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六

通過朗讀,學習烘云托月的手法;品味含蓄雋永的語言,提高文學的審美情趣。

1、了解作者巴金及作品《家》的主要內容。

2、摘錄有關名著中自己喜愛的寫眼睛的精彩段落。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學生喜愛的名著摘錄導入,要求讀出自己喜愛的語段及評述推薦理由。

過渡: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許多作家刻畫人物又豈能不重彩點睛呢,下面就讓我們再一起領略巴金筆下的《一雙明亮的眼睛》吧!

二、感知課文,探究文筆之妙。

請你用喜愛的方式朗讀這段選文,感知內容。讀后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探討這段選文的精妙之處。先小組交流,再組織集體評價、點撥。

師:琴是巴金在長篇小說《家》中塑造的一位具有反封建新思想的少女形象。選段著重描寫了她的一雙明亮的眼睛,熱情歌頌了這位先進的女性。

選段共五句話。第一、二、三句采用了烘云托月的寫法,用衣著打扮、發(fā)式臉型、眉毛鼻子來烘托所要描寫的眼睛。從粗到細進行勾劃,以美烘托美,把琴的一雙大眼睛突出地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第四句用夸張的手法,寫她那雙明亮的大眼睛。這眼睛不僅給她臉龐增加了光彩,而且使整個房間“明亮”多了。通過眼睛之亮,實寫了她思想、智慧的閃光。語意含蓄雋永。這句為選段的中心句,最后一句以眾人的視線加以渲染,得以強化。這優(yōu)美而傳神的語言,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句子,讀來真是妙不可言。

三、賞讀課文,在讀中品味自己喜愛的語言,直至成誦。

方法:師范讀,明確感情基調——學生自由朗讀——賞析讀(讀出我的至愛,并加以分析,并結合評價,學會有感情地讀)——熟讀成誦。

四、延伸讀

結合課前收集,在小組中展示,互相交流自己喜愛的選段,再選取典型句,組織集體品讀。

五、課后學習:

欣賞并積累教師課前摘錄的有關描寫眼睛的幾個語段。

投影展示:

“她的眼睛更尖銳了,像吃草的畜生,眼睛里仿佛有一塊銹了的銅……”(高爾基《不平常的故事》)。

“她的眼睛是蔚藍色的,像最深的湖水?!保ò餐缴逗5呐畠骸罚?。

“啊,你看,你看,她的眼睛!啊,你看,那是不能用言辭來形容得出的,那是不能用文字來形容得出的!她是那么瑩黑,,那么靈敏,那么柔媚呀!她見了我,把眼簾低垂下去了,眼睫毛是那樣的濃密,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富有生命呀!”(郭沫若《喀爾美蘿姑娘》)

“長在她那瘦削而蒼白的臉上的那雙眼睛,顯得深邃而動人,好像她的焦點總沒有落在眼前的人或物上,而是落在更遠一點的什么地方,給人一種若有所思的夢幻般的感覺?!保◤垵崱墩l生活得更美好》)

點評:本教學設計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借助課程資源進行教學,并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賞讀方法,進行誦讀欣賞。賞讀的過程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生活到文本,再由文本到學生生活,書生朗朗,形式多樣而有層次。在讀中品味語言的妙處,在讀中轉化并提高了學生的知識與賞讀能力,也在讀中培養(yǎng)了學生親近文學熱愛文學的情感。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七

岑參:唐代詩人,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

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岑參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jīng)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

2、朗讀指導。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3、詩詞注釋。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園。

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龍鐘:形容流淚的樣子,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憑:憑借,依靠。

傳語:捎口信。

4、詩詞大意。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

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

只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5、探究詩歌。

1.詩中表達了詩人遠涉邊疆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的是?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他一方面有對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2.詩中表現(xiàn)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是?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jīng)離開家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xiāng)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頭。

“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xiāng)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3.作者逢入京使為什么要托他報平安?

因為岑參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

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對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與思念親人之情,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八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寫了詩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從日落到夜晚這一段時間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對深秋季節(jié)美景的喜愛之情。詩中描繪了兩幅畫面:殘陽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鋪”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夕陽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動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憐”一詞恰恰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夜涼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這一靜美景色的熱愛和留戀。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參與,合作學習,理解古詩的內容,討論解決學習中有價值的問題。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入情入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并展開想象,把詩句所描繪的景色轉化成畫面。

3、運用已有的知識自學課外古詩,積累古詩,感受古典文化,弘揚古典文化。

設計理念。

這首古詩文字淺顯,意境優(yōu)美。鑒于這是我?!洞蟀囝~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應用》這一實驗課題的研討課,因此,教學設計中著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合作、探究來理解詩歌內容,突破學習難點;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完古詩后,設計了一個讓學生欣賞古詩、自學古詩的活動,旨在讓學生積累古詩,自覺弘揚祖國燦爛文化。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有關詩人白居易的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錄音帶,教學掛圖,寫有《憶江南》和學習目標的投影膠片。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在課內和課外背誦了許多古詩,其中大量是寫景的詩,能背幾首嗎?大家喜歡怎樣的方式學古詩?這節(jié)課我們就以同學們喜歡的方式來學習一首寫景的古詩《暮江吟》。

2、解題:

讀題后說說題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點理解“吟”)再連起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邊吟詩,這是誰呀?(白居易)誰來介紹介紹。

他的詩容易讀懂,因為他寫詩的時候,總是要把寫好的詩讀給老百姓聽。他有個師傅叫顧況。

二、初讀感悟。

1、要了解這首詩,還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邊紅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詩一首,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寫景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放配樂朗誦磁帶,生想象畫面)。

2、聽了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匯報)多美??!接下來,同學們也去美美地讀一讀。

4、匯報朗讀。(指名讀詩)(齊讀)。

三、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出示合作學習目標:

(1)借助注釋,理解詩意,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弄懂的問題。

(2)提出自己經(jīng)過努力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試著討論解決。

2、請各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1)理解詩意:一道夕陽照在水中,一半變成紅色,一半變成綠色,草地上的露珠晶瑩美麗,月亮就像一張弓一樣。

(2)相機引導:太陽都是照射的,這里為什么用“鋪”呢?

師引導大家做“照”、“灑”、“鋪”的手勢。從這個手勢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讀出來嗎?(生讀)。

(3)那詩中所描繪的景色你認為最美的是什么?

(出示掛圖)欣賞“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評讀。

1、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4、看著同學們吟得這樣好,老師也想吟一吟,好嗎?師吟詩。

5、我們現(xiàn)在一齊來吟一吟。你們現(xiàn)在就站在江邊。

6、小結過渡:太美了!在陶醉于這夕陽新月的美景之中時,我們不禁感謝詩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筆墨,給我們帶來這身心絕美的享受,其實白居易的寫景詩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他寫的《憶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詩《憶江南》。

2、生齊讀。

3、大家利用注釋來看看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師簡介此詩背景資料。

5、我們再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好嗎?

6、同學們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詩,下課后,相互交流。讓我們用這樣的熱情去讀古詩,學古詩,弘揚中華古典文化。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九

學生背。(略)。

師:學過的詩都記住了,很好。我國古代出了許多詩人,他們寫了很多詩,這些詩有很美的意境,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新詩。(板題)。

二、理解詩意。

1.讀正確、流利。

師: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寫的。詩中只有一個生字,請同學們學會這個生字后,再試著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生自由讀,指名讀,直到讀流利。

2.理解詩句。

師:自由讀讀這首詩,看看這首詩是寫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讀不懂。

生提出不理解的詞:吟、鋪、殘陽、瑟瑟、可憐等。

師:誰會解釋這些詞?動動腦筋,看看課本中的插圖,試著理解前兩句意思。

學生根據(jù)圖,理解了殘陽(夕陽〕,鋪(照),瑟瑟(碧綠色)。師畫圖,讓學生標出瑟瑟和紅。

師:后兩句詩的意思你們理解嗎?誰能把它的意思畫出來?

師:看看這景色美不美呀,你們猜一猜可憐是什么意思?

生:我猜可能是可愛的意思。

師:正確。知道了可憐是可愛的意思,誰能說出詩句的意思?

生說詩意,師相機指導理解半,半在這里,不是確指。

三、想象悟情。

師:欣賞古詩重要的是要進入詩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感情。(范讀)。

師:你們聽后能不能理解詩人的感情?能否知道詩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吟這首詩的?

生:在江邊,傍晚到夜里在江邊吟的。

師:說得好。(師勾勒詩人立于江邊的簡筆畫,邊畫邊敘述)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來到江邊(投影:

詩中景色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看圖,想想看。

師:隨著音樂提示,詩人站在江岸上,只見夕陽江水這些美麗的.圖畫你想象到了嗎?(自由說,指名說)。

師:請一位同學上來模仿詩人,把看到的美景說一說。

(指名讀,師相機指導)。

師:景色這么美,你看到后會說什么?

生:

(用簡筆畫把學生帶入當時當?shù)氐姆諊?,同時用音樂渲染情境。此時,教師用語言加以描述,幫助學生再現(xiàn)當時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情感,也可以用表演進一步體會情境。這樣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感情朗讀。

(生自由讀,指名讀)。

師:這么好的詩應該背下來。大家試著讀讀背背。

(生自由讀背,指名背)。

五、練習鞏固。

1.默寫這首詩。

2.以《暮江美景》為題展開想象,寫下詩中美麗的景色。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十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文。

2、感受詩人“憂”的情感基調和理解為何而“憂”。

1、背誦全詩。

2、理解分析詩人的情感態(tài)度。

1、詩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詩經(jīng)》句子的藝術手法。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行說出自己最喜歡三國中的哪個人物,并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從而引出對《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紹。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文學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他的詩歌現(xiàn)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xiàn)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原本印象中對于曹操的看法。

首先簡單地介紹一下三國中著名的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進而引出曹操當時寫作這首《短歌行》時候的相關歷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權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1、先播放課文錄音,并提出問題:“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

明確:詩歌的詩眼是“憂”,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ppt展示)。

2、請學生回答詩中哪些句子含有“憂”字?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pt展示)。

3、進一步提出問題,既然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詩人“憂”的究竟是什么呢?

1、讓學生帶著問題齊讀詩歌,然后對學生讀錯的字詞進行糾正,借此也對文中的重點字詞的讀音進行講解。

2、分部分對詩歌進行講解: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睂χ攸c字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從而提出問題,從這部分中可以看到詩人“憂”的原因是什么?請學生進行回答,然后教師進行引導補充。

明確:借酒抒情,以悲涼的情調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边@部分引用《詩經(jīng)》中句子是難點,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介紹,使學生能夠有明確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這些詩句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于賢才的渴望。

明確:抒發(fā)對賢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對嘉賓的禮遇。(ppt展示)。

明確:繼續(xù)寫思念賢才的渴望,寫“憂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痹摬糠种v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導學生得出詩人在這一部分用“烏鵲南飛”同樣是用來比喻賢才。

明確:表明詩人虛心納士,竭盡誠心,不遺余力的態(tài)度。(ppt展示)。

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以及曹操這時候的年齡,讓學生明確曹操最后“憂”的是天下尚未一統(tǒng)。

3、詩人“憂”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賢不得:親親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業(yè)未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4、藝術手法:再前面對詩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總結。

一、引用《詩經(jīng)》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p>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當時賢士四處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這部分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部分,根據(jù)課堂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最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對課堂進行小結。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十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文。

2、感受詩人“憂”的情感基調和理解為何而“憂”。

1、背誦全詩。

2、理解分析詩人的情感態(tài)度。

1、詩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詩經(jīng)》句子的藝術手法。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行說出自己最喜歡三國中的哪個人物,并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從而引出對《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紹。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文學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他的詩歌現(xiàn)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xiàn)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原本印象中對于曹操的看法。

首先簡單地介紹一下三國中著名的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進而引出曹操當時寫作這首《短歌行》時候的相關歷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權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1、先播放課文錄音,并提出問題:“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

明確:詩歌的詩眼是“憂”,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ppt展示)

2、請學生回答詩中哪些句子含有“憂”字?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pt展示)

3、進一步提出問題,既然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詩人“憂”的究竟是什么呢?

1、讓學生帶著問題齊讀詩歌,然后對學生讀錯的字詞進行糾正,借此也對文中的重點字詞的`讀音進行講解。

2、分部分對詩歌進行講解: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睂χ攸c字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從而提出問題,從這部分中可以看到詩人“憂”的原因是什么?請學生進行回答,然后教師進行引導補充。

明確:借酒抒情,以悲涼的情調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边@部分引用《詩經(jīng)》中句子是難點,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介紹,使學生能夠有明確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這些詩句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于賢才的渴望。

明確:抒發(fā)對賢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對嘉賓的禮遇。(ppt展示)

明確:繼續(xù)寫思念賢才的渴望,寫“憂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該部分講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導學生得出詩人在這一部分用“烏鵲南飛”同樣是用來比喻賢才。

明確:表明詩人虛心納士,竭盡誠心,不遺余力的態(tài)度。(ppt展示)

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以及曹操這時候的年齡,讓學生明確曹操最后“憂”的是天下尚未一統(tǒng)。

3、詩人“憂”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賢不得:親親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業(yè)未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4、藝術手法:再前面對詩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總結

一、引用《詩經(jīng)》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當時賢士四處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這部分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部分,根據(jù)課堂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最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對課堂進行小結。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十二

學習目標:

理解古詩優(yōu)美的語言,了解唐詩是我國文學的瑰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理解“鋪、瑟瑟、可憐、似”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能正確回答課后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情感、意境、潛詞造句的體驗,有感情的背誦古詩,默寫《暮江吟》。

引導學生由書本走向生活,通過廣闊的生活空間、網(wǎng)絡空間去獲取資料。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詩詞。

學習重點:

學習古詩體會詩中的名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語言或者圖畫描繪詩句概括的景物,體會其中的詩味。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正確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展開合理想象,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看到奇麗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學準備:

描寫夕陽的一些詩詞、文;。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談話入課。

2、哪同學跟老師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聲的對自己說:“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學倆倆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對對方說:“你能行!你最好!”

(3)閉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語氣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樣?這會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們來做個詩詞接龍的游戲,就是老師說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詩。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看來老師是難不倒你們了,哪位同學來出出題呢?

6、對!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詩。他的詩內容充實,語言通俗,大多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們常常說“如詩如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今天我們要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風景詩———《暮江吟》(板書)。

二、聽詩。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詞。

1、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有心去欣賞這首詩。你會看到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2、再來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誰能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三、讀詩。初讀課文,從語言文字中去感受畫面。

1、自由讀詩。注意用筆圈畫出描寫景物的詞,進一步的感受畫面。

2、誰來讀讀這首詩?

4、這首詩寫得是什么時候的風景呢?(九月初三夜——農歷九月初三,今天是農歷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時間的江邊景色。詩中哪個詞看出是傍晚?哪個詞體現(xiàn)的是夜晚?(暮、夜)。

四、賞詩。

1、公元1083年,距離我們現(xiàn)在有一千九百多年,詩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邊的日落,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這首詩。然我們看看畫面,去親身領略當時詩人所看到的美景。

2、詩分兩個時間段,那么我們也按兩個時間段來學習品味這首詩。

五、品詩。體會詩人情感、意境、潛詞造句的體驗。

1、傍晚夕照,是怎樣的景象呢?出示詩句,學生自學,用自己的話說說你讀到的景象。

(1)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2)你覺得這兩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或者你還有什么疑惑的問題?

鋪:——體現(xiàn)了光的柔和、斜身的方位、還有面積廣大而均勻。

——比較:照、蓋、灑、射,鋪更形象、生動。

瑟瑟:——碧綠的顏色。

——江水中怎樣的綠呢?(像綠寶石、像無暇的翡翠、像碧玉鋪成的)。

紅:——江水是怎樣的紅呢?(像小孩子的臉、像紅瑪瑙、像火)。

——白居易有一首詩《憶江南》,詩中有一句:“日出江花紅似火”雖說是江邊的燦爛紅花,但朝霞映紅江面,也如火一樣的艷艷。在這兒,夕陽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花紅似火嗎”

一道:——為什么用“一道”,對于夕陽,我們多半怎樣的給它組詞?

——一輪夕陽,半輪夕陽。

——“一道”我們一般怎樣組詞?

——一道墻、一道傷口、一道光(。

——對,是一道光,夕陽西下,是光斜射到江面上,本詩的句子應該是“一道殘陽光鋪水中”只是古詩的絕句有嚴格的字數(shù)要求,所以省寫了“光”,這在古詩中經(jīng)常見到。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睂Τ疃叩膽撌侨耍姂撌恰敖瓧鳚O火對愁眠人”同樣是因為字數(shù)的原因,省去了。(利用簡筆畫去幫助學生體驗詩句所描寫的情景)。

(3)詩人的遣詞練句非常精彩,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美景,以至歷經(jīng)一千九百多年我們還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4)“夕陽無限好”古詩中有很多吟夕陽的詩。誰查了相關的資料?

李商隱:《登樂游園》“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王之煥《登鸛鶴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無曲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歌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5)看到這樣的情景,詩人的內心是怎樣的感受?那么,帶著這樣的愉快心情,我們來讀讀這兩句。

2、夜晚的景色。

(2)讀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感受。

(3)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詩中常有這樣的描寫,“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這是新月如鉤。

露珠:珍珠(晶瑩、透明)——新月的映照。

(4)如果說傍晚江邊夕陽如火,那么夜晚江邊新月當空,一片銀白。這靜謐的夜景令作者作美麗的遐思。

3、將全詩朗誦一遍。

六、再次品味、賞析詩詞。

出示作業(yè):唱唱、畫畫。

詩如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動筆畫畫(展示網(wǎng)上學生的畫)。

詩如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唱唱(出示錄音歌譜)。

詩為心聲——朗誦好的同學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誦。

賀詩——大家可以賀一首詩,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陽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

(如:夕陽西下紅如磚,可愛石榴云里鉆,深藍天空點約霞,夕陽美景似奇觀。)。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要求:

1、理解詩歌《暮江吟》的意思,領悟景物描繪的美麗景色,感受古詩的語言藝術美。

2、體會詩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誦讀并背古詩。

3、通過學習古詩,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熱愛之情,并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具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介紹作者。

二、檢查預習。

1、學生自由練讀(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讀,無拘無束地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使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練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為下一步正音探虛實)。

2、指名朗讀正音。

1、初讀,理解詩意。

(1)自學:借助注釋自己弄懂詩意,感悟詩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問。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匯報:結合手勢表現(xiàn)“鋪、灑、照”和課件,感受“鋪”的意境。

2、品讀體會情感。

從哪里體會到美麗的江景,邊讀邊品析。

品讀:半江瑟瑟半江紅。

(1)出示課件,用“像、似、仿佛”說一說:

江水是怎樣的紅,又是怎樣的綠。

(2)朗讀感悟。

品讀: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示課件,展開想象,感情朗讀。

(3)課件展示,體會情感,把體會到的心情讀出來: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連讀整首詩。

(5)誦讀,進入意境。

小組參賽的形式,讀出美麗的江景,誦出喜悅舒暢之情。

3、品評欣賞,升華情感。

(1)你最喜歡哪一句或哪個詞?

(2)背誦古詩。

(3)回味詩境,擴展詩境。

傍晚,微風漸停,我漫步江邊,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展開想象,可以想象詩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詩以外的意境。

(4)此時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發(fā)心中的感情。

4、拓展練習。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學情分析:

雖然初一學生在小學時就已接觸、積累過一些古詩詞,甚至有的在幼兒園時就已咿咿呀呀地背誦了一。但由于他們年紀還小,沒有什么人生閱歷,對于詩歌中所體現(xiàn)的心情、情感難于共鳴。較難掌握詩歌誦讀的節(jié)奏、韻律,對詩歌的含義難以深刻理解,對詩歌的凝練美和韻律美更難以領會。但他們可塑性強,想象力豐富,樂于接受新東西。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晨讀課進行引導、激趣待準備充分以后,再組織本課。

二、課前準備。

按《誦讀經(jīng)典詩文傳承華夏文明》課題研究計劃,利用每周的晨讀課指導學生進行誦讀積累,待學生對誦讀產(chǎn)生濃厚興趣,積累比較豐厚之后,籌備本節(jié)誦讀展示課。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情感美,涵泳詩歌情味、意境。

過程與方法:自主選擇,合作互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誦讀展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熱愛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四、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詩歌學習中有兩點是不容忽視的,就是朗讀與背誦,這正是我校開設晨讀課及設立“朗讀與背誦“課型的原因。訓練學生朗讀與背誦,應是語文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訓練一段時間后,學生與老師都急于了解訓練情況,手法單一的線性展示已無法讓學生提起興趣,而誦讀展示課的形式,能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激發(fā)其成就感。

在這樣的課堂中,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積累的平臺,演繹吟誦的舞臺,可以現(xiàn)場營造一個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韻味的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在優(yōu)美的吟詠中展開豐富的想象,感覺詩歌的韻律,體會詩歌的意境,提高學生對詩歌的欣賞水平。

五、教學流程。

(一)老師宣布上課。

師告訴學生,本節(jié)課師生角色互換,由兩名學生主持人組織課堂,師以一名普通學生的身份參與課堂活動。

(二)主持人上場。

(一班)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讓我有請張宇同學演講《語文是……》。

是的,語文是美麗的,美麗的語文因有了誦讀而更加美麗。自從跨進初中的校門,誦讀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們。誦讀承載我們最真純的感動,誦讀帶我們遨游最廣闊的時空,今天就讓我們來上一節(jié)誦讀展示課--我愛誦讀。

(二班)合: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宣布按慣例演講,生演講《古詩詞,我的最愛》。

張萌同學的演讀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我們愛古詩詞,我們更愛現(xiàn)代詩詞。

主持人甲:好詩需要分享,

乙:誦讀豐富人生。

合:歡迎參加陽光二班的誦讀展示課。

甲:我們的主題是“我誦讀,我快樂!”

乙:我們這節(jié)課共分三個板塊。首先讓我們共同進入第一環(huán)節(jié):“小組對對碰”(甲板書)。

口述本環(huán)節(jié)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自選篇目,自選形式進行誦讀,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分鐘。

各小組分別展示后,主持人請聽課老師點評,據(jù)此選出優(yōu)勝組,得一顆誦讀之星,貼進本組評比表。(實現(xiàn)第一輪互動)。

(本環(huán)節(jié)大約15分鐘)。

主持人:下面讓我們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你行我更行”(一人板書,一人宣部比賽規(guī)則:可單人誦讀,也可合作誦讀,組內合作、跨組合作都可以,每有一人次上臺誦讀,組長即可在本組桌面上插一面紅旗,課下每面旗貼一顆星。爭取讓更多的同學展示。)。

(本環(huán)節(jié)大約20分鐘)。

第三環(huán)節(jié):“全班互動,點詩平臺”

主持人請聽課老師參與誦讀,獻花。實現(xiàn)第二輪互動,全班師生共同誦讀,原班老師領誦,其他合誦,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主持人提供點詩單,請聽課老師點詩,全班同學以各種形式進行誦讀。最后以一首《再別康橋》結束本課。

主持人結束語:

(一班)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雖然我們不愿意但鈴聲告訴我們下課了。雖然我們的誦讀很膚淺,雖然我們的聲音很幼稚,但我們相信,誦讀明天會更好,語文的明天會更好。

(二班)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雖然這節(jié)課結束了,但它一定能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甲:語文因誦讀而精彩乙:我們因誦讀而快樂合:我朗讀,我快樂!

(三)教師總結,宣布下課。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十五

2.會有感情地吟誦《暮江吟》,會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吟詩心情,進一步提高吟詩的興趣。

3.能將古詩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進一步感受漢字的美。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由一學生組織全班集體齊誦已學古詩)。

一、感知導入。

1.“從剛才同學們的吟誦看的出,我們四(1)的同學在校本課程中古詩文的積累做的很好!今天這節(jié)校本課,唐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段風景錄象?。úシ耪n件)。

2.怎么樣?看了錄象后有什么感受?

3.我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看到這美麗的江邊景色時,他陶醉了。隨即吟詩一首——暮江吟(板書)(播放配樂朗誦)。

二、學習古詩。

1.吟得多好的詩??!請同學們拿出古詩自由地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2.誰來讀一讀?你們覺得他的音讀準了嗎?那你來試試看?

3.同學們的音都讀準了。請你們對照注釋再讀讀詩句,并試著在四人學習小組內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詩句,還有哪些不懂的?。

4.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誰能將這意思表達的更流暢些嗎?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隨機問:鋪在水中的到底是什么?從“鋪”字你可以感受到什么?(照的面廣,平射過來,非常柔美)有感情地吟誦一、二行。

5.說到夕陽,說到日落,讓我想起白居易的一句描寫日出的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粘鰰r(?),而日落時呢?(??)。

當白居易看著這醉人的夕陽美景時,不知不覺,黃昏已經(jīng)來到,這夕陽也帶著它的美麗悄悄隱去,這時白居易低頭一看,只見江邊小花小草上掛滿了——(露珠),抬頭一看,看見了(彎彎的月牙)。不由得感嘆到:這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的(可愛)?。≌埻瑢W們帶著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并試者配上合適的動作,和著這優(yōu)美的音樂來吟吟這首詩吧。全體起立?。ㄒ魳菲穑?。

三、寫一寫,出示書寫注意事項。

1.作品展評。

2.配樂齊誦古詩。

四、拓展練習。(10分鐘)。

詩人是觸景生情,吟詠此詩。那我們又怎樣來表達我們自己的讀詩心情呢?我這準備了一些拓展練習,每個四人學習小組可以合作任意選做其中一題。

(3)向你的好伙伴推薦一首描寫美好景物的古詩。

(4)將自己心中的夕陽,用創(chuàng)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

五、課堂總結。

短歌行誦讀課教學設計篇十六

前不久,黃華清老師在一次公開課教學中執(zhí)教了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要下雨了》一課,作為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qū)的實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對設計適合兒童心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課文內容及情感,有較深的體會。以下介紹教學設計并附簡要評點。

聯(lián)系生活,激趣導入。

(點評:采用兒歌的形式呈現(xiàn),選取兒童知曉的生活常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既有利于激發(fā)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認識自然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師述:要下雨了,動物王國里的小動物們都慌慌張張地忙碌起來。想知道它們在干什么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有趣的動物王國里去看一看吧!用媒體播放動畫片和課文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看。

(點評:把握兒童的心理,吸引、調動其多種感官,再次以情境激趣,為學生興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礎。)。

(點評:從整體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條理。)。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告訴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借助漢語拼音、請教同學和老師等辦法讀準字音。

(點評:看過生動有趣的動畫,聽了精彩的`故事,學生會不自覺的產(chǎn)生讀的愿望和興趣。教師及時提出讀準字音的要求,體現(xiàn)了識字和閱讀的整合。)。

由扶到放,認讀生字。

1、媒體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詞,學生認讀,教師及時糾正讀不準的字音。

2、媒體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學生認讀。

3、媒體出示單個生字(去掉詞語環(huán)境,增加認讀難度),學生認讀。

4、打亂生字排列順序,學生認讀。

(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由扶到放,符合認知規(guī)律,意在反復強化認讀,鞏固識字。逐漸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學生認讀興趣濃厚。)。

感情朗讀,體會感悟。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讀。

2、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教師相機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邊朗讀邊感悟。

在學生讀小白兔的動作不到位時,教師出示小白兔圖片,說:“小白兔有些不高興了,它想,自己是蹦蹦跳跳、活潑可愛的呀,你們怎么讀得一點也不活潑呀?你還能試試讓小白兔高興高興嗎?”在學生讀小魚跟小白兔的對話時,教師適時點撥:“小魚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小魚非常關心朋友,擔心朋友淋著雨,你們能讀出小魚對朋友的關心嗎?”

在評價學生朗讀時,教師也通過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來進行。如,在學生讀得到位時,黃教師指著動物圖片,說:“你讀得真好,看,小白兔在向你招手微笑了”;“你讀得太棒了,小魚非常喜歡你”。

(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是讀好課文。在教學中,教師善于以情境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學生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了學生的進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又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里面,為后面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讀好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這正是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而且感情朗讀就不僅是手段了,它更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角色朗讀,深化體驗。

1、學生小組里分角色演讀課文。教師隨機指導。

2、請學生上臺分角色演讀課文。

(點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當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小插曲。有的小組在分配角色時,出現(xiàn)了一個角色多人爭演,而有的角色卻無人問津的情況,教學難以進行下去。黃教師這時并沒有責怪學生,也沒有包辦分配角色,而是充滿愛心地說:“看,小螞蟻沒人理睬,都傷心地流淚了。你們說,怎么辦呢?”學生自然而然地意識到了自己的不是,角色分配問題迎刃而解。教師這樣處理,既靈活機智地駕馭了課堂,又潤物細無聲地向學生滲透了協(xié)作精神的教育,體現(xiàn)了教學的機智和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關注。)。

鼓勵質疑,拓展思維。

(點評:不失時機地總結和拓展了知識,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師小結:今天的收獲真不少。大家向課本、同學和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在大自然里,在生活當中,到處都蘊藏著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只要你留心觀察,用心思考,你們會有更精彩的發(fā)現(xiàn)!

(點評:是總結,更是啟發(fā)。還讓學生意識到不是僅從書本上可以學習,生活是更大的課堂。)。

(總評:黃老師教學的獨到之處在于:(1)緊緊把握新課標的主旨,突出識字和朗讀兩大重點;(2)將教師定位于和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學生及其獨特體驗的基礎上,與學生真誠地做心與心的交流對話;(3)以一顆童心將自己的教學機智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機地結合,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在情境中誦讀、理解、體驗、感悟,營造了開放的、民主的、和諧的課堂氛圍。)。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1531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