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一等獎 進諫太宗十思疏教案(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5 13:07:54
2023年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一等獎 進諫太宗十思疏教案(五篇)
時間:2023-03-15 13:07:54     小編:zdfb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一等獎 進諫太宗十思疏教案篇一

①援引和設喻的論證方法;

②作者的論證思路和本文的理論結構。

①援引內容的理解;

②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

③“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的把握。

一、導入新課

要點

1.疏通字詞;

2.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和本文的論證結構。

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同學們一定特別熟悉,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什么呢?(納諫)??v觀貞觀一朝,諍臣如云,而魏征秉性耿直,無所忌諱,堪稱第一人。魏征跟隨太宗十余年,先后陳諫二百多條,言辭切峻,頗中弊端。更為難得的是,他的有些言論疏奏并非一事一時而發(fā),而是高瞻遠矚,充分展示出他的政治遠見。這篇《諫太宗十思疏》作于貞觀十一年,當時,所謂的“貞觀之治”正處于顛峰期,天下大治,而魏征卻提出要居安思危,實在是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

二、明確目標

1.借助工具書,疏通字詞;

2.理清文章的結構。

三、整體感知

1.請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用鉛筆畫下有疑問的字詞。

2.本文三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中心論點是什么?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使學生掌握以下字詞

(1)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2)德義:德政與信義。

(3)明哲:明智的圣人。(4)不勝:不堪。

(5)景命:大命。(6)殷憂:大憂。道著:道行顯著。

(7)克:能夠。(8)胡:北方民族;越:南方民族。比喻相距遙遠。

(9)董:督責。(10)茍免:茍且免罪。懷仁:懷念仁德。

(11)奔車朽索:用腐爛的繩索駕馭飛奔的馬車,比喻事情的危險。

(12)高危:居高位的'危險。謙沖:謙虛。自牧:自己調養(yǎng)。

(13)盤游:游樂盤桓,此指打獵。(14)敬終:終了時仍不忘恭敬。

(15)謬賞:錯誤的賞賜。(16)不言而化:不多言語而百姓受其教化。

2.理清文章的結構

全文三個自然段,自然地分為三段。

(1)分析第一段。

①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師生共同完成。

②教師小結

第一段旗幟鮮明地揭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個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說明“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說明“積其德義”的重要性。

補充講解史料:太宗稱帝不久,召集魏征、封德彝等大臣討論如何治國的大政方針。太宗說:“現在處在天下大亂之后,想要治理好國家實在不易?!蔽赫髡f:“不然。人民遭受了戰(zhàn)亂之后,治國正容易見效。這比如給饑人吃飯,給渴人喝水,是不費力的事?!狈獾乱驼f:“不對。三代之后,風氣壞了,所以秦朝要用嚴刑峻法來治理。漢朝也不能恢復三代用道德、文教來治國。這不是不愿意恢復三代的德治,而是想恢復,但形勢不許可?!蔽赫髀牰?,針鋒相對地予以駁斥:“德治、法治,在人倡導,德治就得出德治的結果,法治就得出法治的結果。如果說秦漢時風氣已壞,不能變好,那么現在的人早該變成魔鬼丁?!碧铺谫澇晌赫鞯囊庖姡⒅氐轮?,所以造成了唐初天下大治,邊地蠻夷都來歸服的局面。該事例說明魏征非常重視“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治國主張以及這個主張的正確性。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要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chuàng)業(yè)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zhí)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十分強調地提出這一問題,是很有眼光的。

(2)分析第二段

第二段論述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的難易問題,提醒太宗要予以高度重視,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吧剖颊邔嵎?,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guī)律。這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在這道上疏中尖銳地提出了“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殷憂必竭誠以待下”“竭誠則胡越為一體”,闡述了“善始者實繁”的原因,講的是創(chuàng)業(yè)。“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則闡述了“克終者蓋寡”的原因,講的是守成。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guī)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因為在勝利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而終于丟掉江山者大有人在?!霸共辉诖螅晌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真是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反復玩味這段文字,一個封建時代的敢于犯顏直諫的忠臣義士的形象,呼之欲出。

(3)分析前三段

第三段提出“十思”,系統闡釋“積其德義”的具體內容。(展開分析下一課時)

總結、擴展

補充影音材料,對比唐太宗和周厲王對待諫謗的不同態(tài)度。

附:板書設計

諫大宗十思疏

魏征

一、提出中心論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二、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

三、十思積其德義

作業(yè)布置

1.熟讀課文;

2.總結文章的論證結構。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一等獎 進諫太宗十思疏教案篇二

1、理清文脈,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欣賞作者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4、領悟“十思”的現實意義。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1、題解

簡介作者及疏的有關知識。此處注意要突出介紹作者直言諍諫的勇氣和膽量。

2、吟詠、品讀課文

a、教師范讀,要注意讀出語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學生對文章的興趣。

b、試讀,邊讀邊正音。

c、粗讀,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

d、連讀,整體把握文意。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

g、熟讀,讀出意蘊,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1、品讀、背誦課文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起理出課文的文脈,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誦課文。

2、文言知識注釋

在背誦的過程當中,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做一些注釋說明。

或者讓學生找出他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教師給予解釋。

3、文言知識訓練

完成課后的字詞練習。

4、課外延伸

政壇上的魏征有善諫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壇、史壇上的魏征。

《貞觀政要》一書自古以來被奉為帝王學習的經典,了解一下此書。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一等獎 進諫太宗十思疏教案篇三

1、掌握本文的主要觀點和對比論證的方法

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虛詞的用法

4、領會突出運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語言形象,說理有力的特點

一、導入:

在封建社會,諷諫帝王往往會招致禍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馬遷受宮刑,便是千古明證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諫、敢諫而名垂青史如果說,《戰(zhàn)國策》中記載的觸龍和鄒忌是委婉而諷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諫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沒有招致禍患,反被唐太宗視為一面明鏡,并以其策治國,出現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為什么會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學完這篇課文,你自然就會得到答案

二、作者簡介

學生自學助學材料,了解魏征熟悉“疏”的含義

三、題解

這篇奏疏是魏徵于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當時,經過戰(zhàn)后的休養(yǎng)生息,經濟得到了發(fā)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對外戰(zhàn)爭連年勝利,邊防鞏固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徵在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慚愧寫了《答魏徵手詔》,稱贊魏徵“誠極忠款,言窮切至”,并說“公之所諫,朕聞過矣當置之幾案,事等弦韋”,表示從諫改過(弦、韋是用以警戒之物)

本文以“思”為線索,將所要論述的問題聯綴成文,文理清晰,結構縝密并運用比喻、排比和對仗的修辭手法,說理透徹,音韻鏗鏘,氣勢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論說文

三、初讀課文

通讀全文,初步預習,完成下列要求

1、結合自學助學材料、注釋讀準字音

2、找出對偶句、排比句、比喻句,分別用單線、小括號和波浪線標注

3、掌握注釋中重要的字詞,畫出下列句式,并解釋:

(1)斯亦……也(2)雖……而況……乎

(3)豈……乎(4)何必……哉

4、讀準語調、停頓

四、講讀分析第一段

1、補充注釋:

2、學生齊讀本段,然后自譯成通順的現代漢語

3、分析回答問題: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觀點?

明確: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觀點:(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2)本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

明確: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這種生活常識進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

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

(3)第一句中前兩個分句對第三個分句起什么作用?

明確:前兩個分句說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順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闡明的觀點,也能對觀點起到論證說明的作用

(4)魏征雖是大膽直諫,但在勸諫中也講究方式方法,言語也中聽,你能說明這樣的特點嗎?

明確: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勸諫生動形象化;再就是借貶低自己來抬高君主,使對方耳聽直言心悅誠服

(5)本段三句話各是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的?

明確: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重要性;第二句從反面論述自己的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必要性;第三句從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來闡明不積德義的嚴重后果,進一步論證治理國家,必積德義

(6)本段可分為幾層?

明確:本段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至“而況于明哲乎”,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第二層,指出人君“必積其德義”的途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4、板書內容,做背誦指導

五、講讀分析第二段

1、補充注釋:

2、齊讀本段,然后自由翻譯全段

3、分析內容

(1)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歷史教訓?

明確:歷代統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

(2)作者認為他們這樣的歷史教訓原因在“取易守難”嗎?

明確:不是在于統治者得天下之后“縱情”“傲物”

(3)作者魏征對以嚴法治國持什么看法?我們現在強調健全法制,你認為可行嗎?

明確:魏征對“嚴法治國”既沒有推崇,也沒有反對,只是認為“法制”不是問題的關鍵,根本還在于統治者對天下黎民要竭誠相待我們強調健全法制,實際也是為了使天下變成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這與魏征主張“竭誠以待”是一致的,那當然是可行的

(4)作者在本段所闡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對比——善始與善終;竭誠待下與縱情傲物比喻——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6)從本段所述來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這表現在于何處?

明確:“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揚了皇權神授論,這與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開

(7)全段可分為幾層?

明確:本段也可以分為兩層,前一層至“守之難乎”,概括歷史教訓,提出取易守難的問題,應讀出惋惜的語氣后一層則連用兩個問句來解釋原因,承前啟后,照應“居安思?!保譃橄挛牡摹笆肌睆埍咀x起來應慷慨激昂,末兩句應兼含深沉

4、板書內容,引導背誦

六、分析第三段

1、補充注釋:

2、分析內容:

(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樣的?

明確:十思:略;境界:智者盡其謀……垂拱而治

(2)“十思”的核心內容是什么?這十思各從哪些角度去談論治國之道?

明確:核心:正己安人

角度:一二思—戒奢侈;

三四思—戒驕躁;

五六思—戒放縱;

七八思—戒蒙蔽;

九十思—戒賞罰不公

(3)“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一句以反問結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樣的效果?

明確:作者以反問的形式啟發(fā)太宗,講明了十思的現實意義,可以更加堅定他實行開明政治的決心

(4)本段可分為幾層?

明確:本段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至“無以怒而濫刑”,闡述了“十思”的主要內容后一層,“總此十思”,指出積德義的好處:天下大治

3、板書內容,引導背誦

“誠能”,表示了作者的殷切希望,同時也總攬“十思”誦讀時要注意預期的懇切

“總此十思”兩句,要讀得頓挫鮮明,作總結

“則”,有延長音,開啟后文下面則是分述智、勇、仁、信

“何必”收束全文,意在說明善于用思而后達于思,境界極高要讀得緩緩悠長,回味無窮

4、“十思”與第一段的觀點有何聯系?

(1)“十思”是“積德義”的具體內容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提出問題,

為什么思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分析問題,

思些什么

誠能十思,垂拱而治解決問題

(2)本文現實意義以及拓展

通過誦讀完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從其中學到哪些?

七、總結全文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進行論證?

明確:中心論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方法—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2、本文語言有何特點?

明確:駢散結合,極富氣勢,華美流暢

唐代的奏疏,習慣上都用駢文寫這篇奏疏雖然也用了許多駢偶句式,卻突破了駢體的束縛,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駢散結合,華美流暢,易于誦讀。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一等獎 進諫太宗十思疏教案篇四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三課時

教學要點:初步熟悉課文,疏通字詞

一.導語設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二、作者·解題

學生讀注釋。教師補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諫而名垂史冊。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茍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見敢當面提,當面頂,不口是心非,不看臉色行事。后世一些諍臣,如稱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為楷模。他不僅敢諫,而且善諫。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十萬言,大都為太宗采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誤。唐初社會能夠出現號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作為諫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勞的。

題目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疏,是一種文體名,屬于奏疏類。

三、閱讀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朗讀,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第三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教師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二——五

教學要點:具體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1、文言現象

2、完成練習二——五

3、難句的翻譯(教師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提名朗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思考練習一

第一段.開篇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北扔髡f里,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而況于明哲乎?”接著進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使國家常常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一段的結尾,照應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總結歷史教訓,從反面論證“居安思?!钡谋匾?。先指出歷史現象:幾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終。然后以“豈……”設問,引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時,“殷勤深”,能夠“竭誠以待下”;守天下時,難免得意洋洋,以致“縱情以傲物”。而“竭誠則……為行路”。心態(tài)不同,對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霸共辉诖蟆钌鳌?,這是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民關系比作水舟的關系,切中要害,振聾發(fā)聵,令人精警。這一段從現象到本質,逐層剖析,清楚有力。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了“居安思?!钡闹匾浴?/p>

第三段.回答任何“居安思?!?。是全文的重點?!笆肌保词畻l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懼滿盈”兩條戒驕傲;“了盤游”、“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最后作者說明:總結“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按构岸巍笔亲髡叩恼卫硐耄煌诶献拥摹盁o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聯系背景說明本文的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3R运宕谋┱榻洌桓疫^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特別是漸漸忘了隋代滅亡的歷史教訓,漸漸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就從魏征進《十思疏》的貞觀十一年來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宮殿,多次巡游、打獵。老百姓為了服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大臣進諫,他竟說:“百姓無事則驕,勞役則易使?!痹僖膊幌褚郧澳菢铀斓亟邮芟录壍囊庖?。于是,魏征在這一年從三月到七月共四上奏疏,《十思疏》是其中一篇。在這里,魏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保赐浰宕鷾缤龅慕逃枺┑母締栴},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實在是一劑良藥。

5、學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體會語言特點

教學要點:體會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二、品味語言

1、思考:語言的特點?

明確:本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論文。宋以來就受到文選家的重視,但其文學價值往往被政治價值所掩蓋。作者是初唐時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歌古樸,散文也比較好。和同時的人比較起來,他受六朝以來浮艷文風的影響較少。

唐人奏疏很多,傳誦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陸贄等幾家。

《十思疏》是一駢體文。唐代奏疏習慣上都要用駢文寫,就是后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也還用駢文來寫奏章。然而《十思疏》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駢文對偶、排比的形式來表達真情實感,一方面又敢突破駢文的形式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同時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征雖然是有名的史學家,但是《十思疏》中看不到他作繁復的引證,看不到典故。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的文風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敢于沖破落后傳統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駢儷風氣占統治地位的初唐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語言簡約,整散結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2、自由朗讀,體會語言之美。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復誦讀,我們逐層領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文化精髓的佳作,領悟它、掌握它,對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四、課堂答疑

五、誦讀、背誦

六、布置作業(yè)

作者:魏徵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遠者[2],必浚其泉源[3];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6],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9]。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10],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11]。竭誠則吳越[12]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13]。雖董之以嚴刑[14],振之以威怒[15],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豈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16],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17];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18];樂盤游[19],則思三驅以為度[20];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21];慮壅(yōng)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22];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宏茲九德[23]。簡能而任之[24],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26]

[0]長(zhǎng):生長,長成。

[1]固:使……穩(wěn)固。

[2]遠:形容詞用作動詞,使……流得遠。

[3]浚(jùn):疏通,深挖。

[4]當: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據天地間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間。語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重大。

[9]克:能夠。蓋: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但,則。

[10]蓋: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別人。物: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吳越:吳國和越國,春秋時兩個敵對的諸侯國。

[13]行路:路人,陌生人。

[14]董:督責,監(jiān)督。

[15]振:通“震”,威嚇。

[16]作:建造,興建。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苑囿一類事情。

[17]謙沖:謙虛。沖:虛。自牧:自我約束。牧:養(yǎng)。這里引用了《易經》“卑以自牧”的意思。

[18]下:居于……之下。

[19]盤游:娛樂游逸,指從事打獵。

[20]三驅:出自《易經》“王以三驅”,有兩說:一說狩獵時讓開一面,三面驅趕,以示好生之德;一說一年以三次田獵為度。

[21]敬:慎。

[22]黜:排斥。

[23]擴大九德的修養(yǎng)。宏:使……光大。茲:此。九德,即指九種美好品德,出自《尚書·臯陶謨》:“寬而栗(莊嚴),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亂(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擾(和順)而毅,直(正直)而溫,簡(簡易、寬大)而廉,剛而塞(充實),彊而義。”

[24]簡:同“揀”,選拔。

[25]信者:誠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27]勞神苦思:勞 苦,使動用法,使……勞累,使……辛苦。

我聽說:想要樹木長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穩(wěn)固;想要使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樹根不穩(wěn)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厚實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您這)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國家的重要職權,據有天地間重大的地位,將會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永無休止的美善,不考慮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除奢侈而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如同)是砍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遠啊。

(歷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沒有不處在深切的憂慮之中而治道顯著,功德圓滿之后德行就開始衰微了,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因為處在深重憂患之中,一定竭盡誠心對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縱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別人。竭盡誠心,就會使敵對的勢力(和自己)聯合,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監(jiān)督人民,用威風怒氣來威嚇他們,(人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里卻不服氣。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眾(的力量);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這是應當深切戒慎的。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這是可以忽視的嗎?如果看見能引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害怕會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容納千百條河流;喜愛狩獵,就想到用三面捕殺,留一面給它們逃生(不要趕盡殺絕),以此為限度;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畏懼說壞話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來斥退奸惡小人;施加恩澤,就要考慮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錯誤地獎賞;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憤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地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擴大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們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盡到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傳播他們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一起任用,君王大臣之間沒有什么事情(煩心),可以盡享游玩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像松、喬兩位神仙的長壽。(皇上)垂衣拱手(不親自處理政務),不必多說,老百姓就可以被感化,為什么要自己勞神費思,代臣下管理職事,使自己的耳目勞損,使無為而治的方針毀壞呢?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一等獎 進諫太宗十思疏教案篇五

一、學習本文聲情并茂、文質兼美、駢散結合的寫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實詞的義項,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三、背誦全文,歸納成語典故。

四、學習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納下”的治國思想及為人之道。

一、教學時首先了解寫作背景,重點介紹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諍臣’’的關系。

二、誦讀課文,理清層次結構,體會本文華美流暢的語言及“居安思?!钡乃枷?。

三、背誦全文,歸納詞義,落實練習。

三課時。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

教學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韌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人內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

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

本文《諫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頭,奉為座右銘。其文風影響到宋代歐陽修、蘇軾。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fā)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多次上疏進諫,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勸太宗“居安思?!薄ⅰ敖渖菀詢€”,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

二、通讀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內容。

1.注意讀音:

求木之‘穹’留掌源竄舟\/軍’蔽

2.對照注釋,粗通文章.自讀五分鐘。

黜惡謬賞

要求:把解釋、翻譯困難的句子找出來。(質疑)

3.同學間互相商量,把疑難問題解決,如有解釋、翻譯不當的地方,老師及時糾正;個別較難翻譯,同學問解釋不當的地方,老師重點講析。

4.注意句子:

①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嚇。譯為: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

②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東西,動詞作名詞。譯為:如果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

三、作業(yè)

①完成課后練習二。

讀熟課文,背下來最佳。

教學重點

一、辨析詞義,歸納義項

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

教學步驟

一、齊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背誦

二、檢查作業(yè),分析課后練習二。

1.古今問義相同的有:⑧骨肉,都指親人。

2.古今詞義有區(qū)別:⑤虛心,文中是實指,“使心虛”,現代漢語抽象化,為美德,謙虛的表現。

3.古今詞義不同的有:①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樹根,現代漢語用比喻義或引申義。

②縱情,文中是“放縱感情”,即“驕傲”之意,現代是“盡情”之意。

④以為,文中是“以之為”的省略,是兩個詞,現代是“認為”的意思。

三、結合課內詞義,復習以前知識,做課后練習三。可以商量,用5分鐘完成,然后請同學回答,明確:

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

2.信:a.誠實;b.信任;c.信用;相信

3.求:a.追求;b.探求;巳請求;

4.治:a.治理;b.醫(yī)治;巳懲治追求

其中a項詞義為課文中義項,其余三項是以前知識,通過歸納.掌握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四、課文內容我們已經了解,現在請同學們用最快的時間概括各段大意:

1.“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重要性。

2.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

3.提出“十思”,即“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

五、各段在闡明觀點時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強表達效果?

明確:第一段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用“木長、流遠”,喻國運長久,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長治久安”,中間用排比來加強語勢。

第二段用設問和對比的手法,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即民心重要,能“載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對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全文駢散結合,語言流暢,表現力強。

六、作業(yè)

1.結合課后練習一,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四、五。

教學重點

一、背誦全文,結合課后練習一,加深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體會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找出本課的成語,總結全文。

教學步驟

一、背誦課文

1.個人背誦、集體背誦與部分(段落)背誦、全篇背誦結合。

2.用課后練習一提問,學生背誦回答。

二、虛詞的歸納

1.提問完成課后練習四,重在翻譯。

2.歸納虛詞“以”、“哉”、“所”的用法。

三、找成語,學典故

要求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成語,不少于三個,并且釋義,教師總結。

明確:(1)居安思危:處于安逸的環(huán)境里,要考慮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困難。(《左傳襄公十一年》)

(2)載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擁戴統治者,也可以推翻統治者。(《旬子王制》)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書武成》)

(4)擇善而從(之):挑選其中的好的采納(或采用)。(《論語述而》)

(5)善始善終: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獻書報燕惠王》)

四、教師總結

本文是篇奏疏,雖以進言為務,不事雕琢,但寫得聲情并茂,文質兼美,文章駢散結合,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運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動有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0846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