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精選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22:41:10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精選21篇)
時間:2023-11-27 22:41:10     小編:紙韻

教案的編寫應當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學生能夠明確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教案的編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這些教案范文涵蓋了不同學科和不同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一

《毫米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厘米、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本節(jié)課是繼續(xù)學習長度單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讓學生估計、測量、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chǎn)生的意義,然后利用學生尺讓學生認識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并通過一分硬幣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做一做和實際測量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深化了這部分內(nèi)容。學習好本課的內(nèi)容是以后學習長度單位、估測和實際測量的重要基礎。

二、學情分析。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huán)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本節(jié)課學生并不陌生,從知識角度方面來講有厘米、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jīng)驗角度來講在每個學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梢哉f對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程中盡可能多地經(jīng)歷數(shù)學交流的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別人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根據(jù)教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厘米、毫米單位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會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4、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應用意識。

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會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一、引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測量過自己的身高嗎?誰來說說你的身高是多少?

(2)課前老師請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現(xiàn)在請你仔細觀察?;?,你能估。

計一下它的長和寬嗎?(指名幾位)究竟估得準不準呢?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準確的長度呢?(測量)以前測量過嗎?想一想在測量時要注意什么?(?;找欢艘獙?刻度)現(xiàn)在請你趕緊測量一下吧!

(學生匯報)可能:有的說寬1厘米多一點,有的說2厘米不到。

師:那也就是說寬不是整厘米數(shù),如果老師想知道他的準確長度那怎么辦?

(3)師小結: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體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數(shù),為了比較準確的測量它,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嗎?試一試,找到后指給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來找毫米。(師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師:大家找的和他一樣嗎?(恭喜你們找的很正確)。

3、小結: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這是1毫米長,這也是1毫米長。

4、其實我們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請你摸摸厚度,覺得1毫米怎樣?

(很短)現(xiàn)在請你像老師一樣把校徽這樣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觀察兩個手指間的距離,象什么呢?(一條縫隙)。

6、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長1毫米呢?(介紹:5角硬幣、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樣的物體用毫米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師: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要用毫米做單位。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也需要用毫米做單位。

8、既然毫米的用處這么大,現(xiàn)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把1毫米的長度深深地記在腦子里吧!

(二)認識1厘米=10毫米。

1、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shù)一數(shù)。(為了數(shù)起來方便清楚,小朋鉛筆指著數(shù))先自己數(shù),然后指給同桌看。

3、怎么樣?(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順倒各一遍)。

5、問: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測量。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間的關系,現(xiàn)在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測量問題。

1、書本p3做一做。

(1)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你是怎么看出來的?2厘米7毫米就是幾毫米?

(3)表揚填對者。

2、測量每條邊長度(以毫米為單位)。

(1)獨立測量。

(2)指名匯報。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5)一枝粉筆長75()。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3)教室的長約8()(7)一把鑰匙的長45()。

(4)玲玲的身高為125()(8)練習本的厚約3()。

2、我會算。

50毫米=()厘米76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毫米100毫米=()厘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四)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厘米——毫米。(板書)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wǎng)上查查看。

五、課外延伸。

改一改。

20xx年4月18日星期三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毫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wèi)生間,拿起了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飯上學去。來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jīng)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拿出17毫米長的鉛筆和8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請學生把認為不恰當?shù)牡胤竭M行改正。)。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二

教學內(nèi)容:第70頁“毫米的認識”,練一練,練習十五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段。

教學重、難點:用綜合法思路分析應用題。

教學具準備:每人準備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讓學生口答。

2、提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學生動手得出結論(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課。

我們要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毫米。

二、教學新課。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線,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長度。

2.認識毫米。

(1)提問:在這1厘米中間還有沒有刻度線?它們之間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是多少呢?

學生回答(1毫米)。

(2)請同學們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長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認識1厘米=10毫米。

我們借助直尺來看一看。

1厘米是幾毫米?我們只要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幾毫米。

請同學們拿著鉛筆,用鉛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看看1厘米等于幾毫米。

(學生數(shù),然后回答)。

(教師領讀一遍)。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總結: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學例1。

(1)教學例1。

a.請同學們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平放在課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這根筆芯的長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訴老師。

(要求把0刻度線對準筆芯左端,看右端對準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師巡視輔導)。

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第70頁的例1,你的量法和書上的一樣嗎?

數(shù)一數(shù)課本上筆芯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書上。

5.畫線段。

(指導畫線段的方法:先畫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這一點?要畫多長就畫到多少毫米為止,最后還要注意什么?)教師示范。

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2毫米的長的線段。

讓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畫的是不是42毫米長的線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一枚1分硬幣,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花邊和回形針各是多長,把結果填在括號內(nèi)。

3.做“練習十五”第1題。

請同學們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

4.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讓學生先量然后提問回答。

5.做“練習十五”第3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4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三

本課《分米和毫米》是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全單元內(nèi)容分二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再教學千米的認識。在此之前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jīng)認識了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系,1米=100厘米,頭腦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長的表象。

學生對測量的方法已經(jīng)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測量的能力。對毫米和分米雖沒有正式的接觸,但在生活中對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由于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jīng)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較難建立。

1、在觀察、猜想、驗證等實踐活動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進率。

2、借助硬幣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運用已有長度單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計實際物體的相關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大膽猜想積極驗證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通過體驗活動,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認識,正確建立表象。

掌握各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換算。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靈活應用合適單位估計并測量物品的長度。五、教學準備:學生(尺子、硬幣或游戲卡、一根10厘米長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簽、兩人一根米尺);教師(課件、米尺、實物等)。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一)復習舊知。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認識了哪兩個長度單位?

2、關于米和厘米你還記得哪些相關的知識?

(二)導入新課并質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教室黑板的長是4()。一支鉛筆的長是18()。一張光碟的厚度是()。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四

style="color:#125b86">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nèi)容: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等。其中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面積以及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

單元分析:

(一)數(shù)與代數(shù)。

在數(shù)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以及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shù)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引入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可以擴大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shù)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并為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小數(shù)及小數(shù)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二)空間與圖形。

1、測量。(第六單元:面積)。

本單元設計加強了探索性,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探究引進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2、圖形與位置。(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3、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在前一冊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教學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及24時計時法。

(三)統(tǒng)計(第三單元,統(tǒng)計)。

初步學習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

加強了對統(tǒng)計作用的進一步認識及對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理解。

(四)解決問題。

1、第八單元,解決問題。

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第九單元,數(shù)學廣角。

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欣賞數(shù)學美的意識。

3、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根據(jù)學生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制作年歷和設計校園。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所帶的兩個班學生情況兩級分化嚴重,班中學生優(yōu)等生不少,但學困生也很多,正是所謂的高分高,低分低。在經(jīng)過了兩年的數(shù)學學習后,學生在數(shù)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jīng)有所提高,對學習數(shù)學有著一定的興趣,能體會到數(shù)學的實用性,把數(shù)學的學習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解決身邊的問題。并且能夠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具備一定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nèi)容都比較感興趣。但學生對題目的解讀能力及語言的完整清晰的表達還有待加強。同時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還有待進一步強化和提高。雖然在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大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shù)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shù)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xiàn)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jīng)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學困生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數(shù)學學中的良好習慣還有待于加強,對于這些學生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采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五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2、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米尺、學生用尺各一把,一分硬幣一枚,紙條若干條。

激趣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

一、游“記憶園”(復習舊知識)。

幻燈出示“記憶園”中的問題,并逐一顯示問題: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和()兩種長度單位?

(2)一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劃比劃1厘米大約有多長?

(5)用手勢表示出1米的大概長度。

(上述問題如果學生答對了,獎給小紅旗一面)。

復習階段活動小結:(鼓勵獲獎同學,導入新課教學)。

教師導語:以前,我們學過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距離應該用厘米作長度單位,如果要量更小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確,該用什么來作長度單位呢?請跟著老師走入“求知園”,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留一定的手寫空間,留待后面在補上完整的課題)。

二、游“求知園”,認識毫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認識毫米的有關問題(逐題顯示)。

1、仔細觀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間還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學生舉手答,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xiàn)獎”牌一面)。

2、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10個)。

注意引導學生怎么數(shù),數(shù)得快的同學獎“速度獎”牌一面。

告訴學生:1厘米中間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導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學生舉手搶答,答對的.同學獎“思考獎”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指名同學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跟著比,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xiàn)獎”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長10毫米的紙條剪下來、量一分硬幣的厚度是()毫米、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毫米。

6、說一說:回形針長()毫米、鐵釘長()毫米。

(答對5、6兩題的同學,分別獎“勤于動手獎”一面和“小星星”一顆)。

活動小結:(照顧后進生,鞏固“毫米的認識”)。

剛才,我們在“求知園”中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同學們在奪獎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下面我們把機會讓給那些沒有得獎的同學,請他們來回答幾個問題(指名后進生回答)。

1厘米=()毫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

(各組同學的得獎情況對比,表揚先進組,鼓勵后進組)。

三、繼續(xù)游“求知園”,學習分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中有關認識分米的問題(逐一顯示):

1、量一根10厘米長的紙條,然后把它剪下來,看誰剪得快?

告訴學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厘米。

3、數(shù)一數(shù):在米尺上10厘米為1段地數(shù),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幾段?然后填空:1米=()分米。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數(shù)1米的硬紙條。

4、做一做:

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紙條給大家看看。

三、活動總結:(強調知識重點,表揚先進小組)。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游園奪獎”活動,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動中同學們表現(xiàn)出色,下面我們進行評比。對獲獎小組及獲得獎品的同學進行鼓勵。

四、課堂作業(yè):練習八第1、2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六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系。

3、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熟悉所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課件直尺硬幣米尺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以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引出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一)、認識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著找一找。

教師小結: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勢表示出一毫米的長度。

4、估測數(shù)學書的厚度。

5、練習。

(二)、認識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3、米和分米的關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說一句話。

5、剪一分米長的吸管。

6、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7、估測課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練習。

1、游戲: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2、辨一辨數(shù)學日記。

四、小結。

五、課外活動。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國際上采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七

1、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fā)展估測意識,提高估測能力。

毫米、分米長度概念的建立。

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和估測。

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動畫片?說說動畫片里得人物。

交流學生喜愛看的動畫片及片中人物。

同學們喜歡孫悟空嗎?瞧,孫悟空也來到了咱們的課堂上,(課件:孫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厲害的兵器。(課件:金箍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隱藏在金箍棒里的數(shù)學問題。

那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1、認識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來,可要仔細觀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課件:金箍棒變得更短并進入孫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這時金箍棒會有多長呢?(學生積極參與猜測)到底有多長呢?老師給每位同學準備了一根小金箍棒,請大家動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八

1.通過測量活動體驗1分米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fā)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驗1分米的長度。

2.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誰來說說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

練習:請?zhí)钌线m當?shù)拈L度單位。(課件出示)。

一張銀行卡厚約1(毫米)一只長頸鹿高約2(米)。

一只小花貓長約40(厘米)一頭大灰狼長約8()。

質疑:一頭大灰狼長約8(),學過的長度單位都不能用。8米太長,8厘米太短了。

師:當長度一個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單位來計量最好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出示小棒)這根小棒有多長呢?你能試著估一估它大約有多長嗎?(學生匯報)。

2、量一量。

(1)看來同學們的估測結果各不相同,那么這根小棒究竟有多長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辦法知道它的長度嗎?(用尺子量)。

(2)動手實踐。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師一樣長的小棒,趕快行動量一量吧。

師:(學生匯報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樣測量的好嗎?

生:用小棒的一端對準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幾就是幾厘米。(及時表揚你的測量方法真準確)。

師:同學們通過測量已經(jīng)知道了我們手中小棒的長度是10厘米。10厘米這一段的長度就是1分米。然后再用右手慢慢地將小棒這樣抽出來,現(xiàn)在來瞧一瞧,兩個手指間的距離就是1分米。同學之間互相看看,以后我們就可以用這樣的手勢來表示1分米。好,同學們,知道1分米有多長了嗎?請同學們拿出格尺來,在你的格尺上找一找,從幾刻度到幾刻度是1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1dm=10cm)。

2、尋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3、認識幾分米。

談話:拿出1米長的線,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線段與直尺比一比,相差遠的再調整一下。

交流:用線表示出2分米、5分米。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進率。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分米和米之間有什么關系,你們想知道嗎?現(xiàn)在你們可以小組之間相互研究一下,利用手中的米尺,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學生匯報:。

同學說用小棒量的,他發(fā)現(xiàn)用長度是1分米的小棒測量一共量了10次,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驗證一下他的說法,看看是不是量了10次,一邊貼紙條一邊數(shù),真的是量了10次,比中我們可以知道1米就是(10分米)1米等于10分米。(板書)。

小結: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四種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之間各有什么關系嗎?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實踐活動。

(1)現(xiàn)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測量我們課桌的長、寬、高,比一比誰測量得準確。

(2)指名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5題。

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最后集體反饋訂正。

2、完成“練習五”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是怎么畫的,畫線段時要注意什么。

3、完成“練習五”第7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shù)。

組織交流。

四、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家也做個小小測量員,任選幾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再實際測量一下。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九

一、說教材。

毫米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節(jié)。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厘米、米以及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能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

根據(jù)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jié)課可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實際測量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

3、使學生感悟到知識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

二、說教法。

數(shù)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綱也明確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因此為了全面、準確地達到本節(jié)課設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將注意: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主動探索、積極學習。在教學中,我抓住了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課堂開始,就設計了猜一猜老師手中兩本書哪本比較厚,哪本比較薄這一活動,一下子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學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

2、給學生充分的空間。

傳統(tǒng)的教學老師包辦過多,恨不得把許多知識瞬間都灌注給學生,留給孩子時間和空間過少,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節(jié)課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動手測量的基礎上,感受到1毫米有多長,通過觀察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這一切,都需要給學生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感官,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發(fā)現(xiàn)和獲取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

3、注重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是新課程精神的體現(xiàn)。在教學中設計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大約是1毫米的物體;在練習中設計了改一改小馬虎的日記,使學生覺得數(shù)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識,從而培養(yǎng)他們愛數(shù)學、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熱情。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边_爾文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論的知識。”這些至理名言充分說明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為了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努力做到“授人以漁”,我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1、合作交流法。

小學生天真爛漫,愛說愛動。合作學習首先滿足了他們“說”的需要,在同一時間里,每個小組都有人在說,課堂成了說的海洋。學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感到自由、輕松,樂于大膽討論、質疑,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注意傾聽,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有明顯的作用。

2、動手操作法。

俗話說:“手是腦的老師”、“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梢?,手的動作對于人的智力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在本節(jié)課中,我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量一量等多種活動獲取新知,使學生整節(jié)課都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還使學生養(yǎng)成了善于思考、樂于動腦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導入。

首先創(chuàng)設猜一猜老師手中兩本書哪本比較厚,哪本比較薄這一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讓學生想一想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一下,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手表示的過程中,溫故舊知。再從毫米產(chǎn)生的兩個維度出發(fā):一是所學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時產(chǎn)生的需要,二是所學長度單位測量物體不夠精確時產(chǎn)生的需要,設置測量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寬度、厚度這樣的情境(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寬度不是整厘米的,厚度不到1厘米),從而激起學生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課。

(二)、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

1、認識毫米。

先讓學生自主觀察尺子,再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結合學生的回答電腦演示說明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體會1毫米的長度。

先讓學生動手摸一摸1分硬幣的厚度,再與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由此讓學生感知1毫米的厚度,再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請學生扮演毫米,跟其他同學說一說毫米的特點,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或哪些地方的長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

3、操作演示,引導學生推理得出1厘米=10毫米。

先讓學生猜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數(shù)一數(shù)尺子上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多媒體演示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從而驗證得出結論1厘米=10毫米。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時,讓學生自已去觀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了解1毫米的概念,從而建立起1毫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這樣很好的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教師再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作用,讓學生去猜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驗證結論,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有意義的數(shù)學活動。

(三)、鞏固練習,培養(yǎng)能力。

1、在尺子上指一指10、20、15、24、48毫米在哪兒?在這個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5毫米的位置,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幾毫米的位置。

2、完成課本上的做一做。

3、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長度、寬度。

4、填一填,填上合適的單位。

5、改一改,小馬虎的數(shù)學日記。

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具有綜合性的題目,對知識進行鞏固,使學生覺得數(shù)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從而培養(yǎng)他們愛數(shù)學、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熱情。

(四)、全課總結,學生說自己的收獲。

五教學效果預估。

整堂課,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等新理念。學生愿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松、愉悅,學生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提高了各種能力。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

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2、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米尺、學生用尺各一把,一分硬幣一枚,紙條若干條。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

一、游“記憶園”(復習舊知識)。

幻燈出示“記憶園”中的問題,并逐一顯示問題: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和()兩種長度單位?

(2)一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劃比劃1厘米大約有多長?

(5)用手勢表示出1米的大概長度。

(上述問題如果學生答對了,獎給小紅旗一面)。

復習階段活動小結:(鼓勵獲獎同學,導入新課教學)。

教師導語:以前,我們學過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距離應該用厘米作長度單位,如果要量更小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確,該用什么來作長度單位呢?請跟著老師走入“求知園”,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留一定的手寫空間,留待后面在補上完整的課題)。

二、游“求知園”,認識毫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認識毫米的有關問題(逐題顯示)。

1、仔細觀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間還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學生舉手答,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xiàn)獎”牌一面)。

2、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10個)。

注意引導學生怎么數(shù),數(shù)得快的同學獎“速度獎”牌一面。

告訴學生:1厘米中間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導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學生舉手搶答,答對的同學獎“思考獎”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指名同學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跟著比,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xiàn)獎”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長10毫米的紙條剪下來、量一分硬幣的厚度是()毫米、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毫米。

6、說一說:回形針長()毫米、鐵釘長()毫米。

(答對5、6兩題的同學,分別獎“勤于動手獎”一面和“小星星”一顆)。

活動小結:(照顧后進生,鞏固“毫米的認識”)。

剛才,我們在“求知園”中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同學們在奪獎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下面我們把機會讓給那些沒有得獎的同學,請他們來回答幾個問題(指名后進生回答)。

1厘米=()毫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

(各組同學的得獎情況對比,表揚先進組,鼓勵后進組)。

三、繼續(xù)游“求知園”,學習分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中有關認識分米的問題(逐一顯示):

1、量一根10厘米長的紙條,然后把它剪下來,看誰剪得快?

告訴學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厘米。

3、數(shù)一數(shù):在米尺上10厘米為1段地數(shù),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幾段?然后填空:1米=()分米。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數(shù)1米的硬紙條。

4、做一做:

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紙條給大家看看。

三、活動總結:(強調知識重點,表揚先進小組)。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游園奪獎”活動,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動中同學們表現(xiàn)出色,下面我們進行評比。對獲獎小組及獲得獎品的同學進行鼓勵。

四、課堂作業(yè):練習八第1、2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一

二年級(上冊)已經(jīng)教學了米和厘米,本單元繼續(xù)教學分米和毫米。這樣,學生就認識了常用的、較小的各個長度單位。教學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們有多長;要能應用分米和毫米,根據(jù)具體物體選用恰當?shù)膯挝槐磉_長度;要知道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進行簡單的換算。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初步了解了在測量時使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測量的一些基本方法,如一端對準0刻度,另一端所指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長度。(這些測量只限于整厘米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于米和厘米接觸的比較多,比如操場一圈約長200米,自己的身高是1米38厘米等等,而對于毫米、分米的接觸相對就比較少,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能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他們對于毫米、分米并不是一無所知,有一些學生已經(jīng)知道毫米、分米這些名稱。但經(jīng)過實際的了解,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多數(shù)僅僅是能說出單位名稱,至于1毫米有多長,1分米有多長,并沒有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表象,也不清楚為什么要使用這些單位,對于毫米、分米只是一種模糊的了解,還需要深入的學習與探究。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進行測另,能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通過實際測量,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1、長度單位的意義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二

教材與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本課《分米和毫米》是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全單元內(nèi)容分二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再教學千米的認識。在此之前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jīng)認識了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系,1米=100厘米,頭腦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長的表象。

學生對測量的方法已經(jīng)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測量的能力。對毫米和分米雖沒有正式的接觸,但在生活中對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由于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jīng)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較難建立。

教學目標:

1、在觀察、猜想、驗證等實踐活動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進率。

2、借助硬幣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運用已有長度單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計實際物體的'相關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大膽猜想積極驗證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通過體驗活動,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認識,正確建立表象。

教學難點:

掌握各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換算。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靈活應用合適單位估計并測量物品的長度。五、教學準備:學生(尺子、硬幣或游戲卡、一根10厘米長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簽、兩人一根米尺);教師(課件、米尺、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一)復習舊知。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認識了哪兩個長度單位?

2、關于米和厘米你還記得哪些相關的知識?

(二)導入新課并質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教室黑板的長是4()。一支鉛筆的長是18()。一張光碟的厚度是()。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三

在《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這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填合適長度單位,吸管長1,用直觀簡易的教具,讓學生先看、再猜,引起爭議,使學生發(fā)現(xiàn)原有的長度單位不能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引起認知上的沖突,最后得出需要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從而引出今天這節(jié)課要學的新長度單位,接著讓學生動手量一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10厘米變成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分米,而且讓學生體會到了分米產(chǎn)生的過程和必要性。再讓學生找一找直尺上的'1分米,再次感受10厘米就是1分米。

在引進“毫米”這個概念時,我讓學生先測量自己的數(shù)學書,發(fā)現(xiàn)不到1厘米,于是試圖找到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使毫米概念的引入顯得迫在眉睫,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毫米的意義;同時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地渴求,教學內(nèi)容更適合學生,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這節(jié)課我安排了多次觀察、測量身邊物體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參與學習、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參與意識,也可以了解別人的想法,調整自己的認識,這樣有利于學生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學生在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中豐富了自己對1分米、1毫米長度的感性認識,為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積累實踐經(jīng)驗。但在后面的練習中,學生對這些進率混淆了,看來要多練習了,畢竟學生剛學習了這些進率。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四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段。

用綜合法思路分析應用題。

每人準備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塊。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讓學生口答。

2、提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學生動手得出結論(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課。

我們要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毫米。

二、教學新課。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線,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長度。

2、認識毫米。

(1)提問:在這1厘米中間還有沒有刻度線?它們之間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是多少呢?

(2)請同學們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長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認識1厘米=10毫米。

我們借助直尺來看一看。

1厘米是幾毫米?我們只要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幾毫米。

請同學們拿著鉛筆,用鉛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看看1厘米等于幾毫米。

(學生數(shù),然后回答)。

(教師領讀一遍)。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總結: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學例1。

(1)教學例1。

a、請同學們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平放在課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這根筆芯的長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訴老師。

(要求把0刻度線對準筆芯左端,看右端對準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師巡視輔導)。

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第70頁的例1,你的量法和書上的一樣嗎?

數(shù)一數(shù)課本上筆芯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書上。

5、畫線段。

(指導畫線段的方法:先畫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這一點?要畫多長就畫到多少毫米為止,最后還要注意什么?)教師示范。

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2毫米的'長的線段。

讓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畫的是不是42毫米長的線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一枚1分硬幣,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花邊和回形針各是多長,把結果填在括號內(nèi)。

3、做“練習十五”第1題。

請同學們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

4、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讓學生先量然后提問回答。

5、做“練習十五”第3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4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五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一具體的感性的認識,教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說明“噸”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后結合大米的重量,幫助學生在已經(jīng)掌握的質量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噸”的概念,并揭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通過讓學生計算每個同學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有多少千克,是幾噸?通過推算,幫助學生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噸與千克的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推理過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題,而由學生自己試做。教材在練習中安排一些題目,以提高學生對物體重量的估計能力。

學情分析。

“噸”是一個比較重的單位,教學中不能像對待千克那樣可以讓學生直接體驗,這就給1噸的觀念的建立帶來了困難。然而學生對于“噸”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學生已經(jīng)建立了1千克的觀念,為“噸”的教學準備了數(shù)學基礎。其次,他們對于生活常見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體驗,這就為“噸”的教學準備了經(jīng)驗基礎。第三,“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學生對此不會毫無印象,這就為“噸”的教學準備了生活基礎。所以,本課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對常見物品的重量的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推理,由淺入深地建立1噸的觀念。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估計教師的體重。

學生自由估計。

提問:你為什么而不用“克”作單位呢?

2、引入“噸”。

(1)感受幾個大型動物的體重。(幻燈片)。

學生讀,想象其重量,同時感受這些重量用“千克”做單位比較麻煩。

(2)出示幾個大宗物品,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的重量。(幻燈片)。

讓學生感受物品都很重。

(二)親身體驗,感受并想象1噸的'重量。

1、體驗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學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組、班級內(nèi)交流自己的感受。

計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師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讓你搬1噸的大米,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指出:1噸對于我們個人來說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

提問:全班學生的體重有沒有1噸?

學生猜測,然后師生共同計算。

指出:同學們的平均體重是30千克,33個同學的體重接近1噸。

3、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出示圖片,先在小組里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班級內(nèi)交流匯報。(幻燈片)。

提問:80袋水泥重多少噸?

(2)出示下面的圖片,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這樣的多少個物品的重量才夠1噸。(幻燈片)。

學生在小組內(nèi)自由說,再在班級內(nèi)交流。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能把你的收獲寫到今天的數(shù)學日記中嗎?

學生寫完后,班級內(nèi)交流。

2、送給學生的話:(幻燈片:配樂呈現(xiàn))。

生活中有豐富的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觀察者、思考者。

數(shù)學中有無限的奧秘,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六

一、教學內(nèi)容:二年級上冊.

二、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三)情感目標:

1.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shù)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2.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三、教學重點:1.使學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四、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學具鐘表、家用小鬧表。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師:同學們,看——。

放映課件(新年到,鞭炮聲聲,小孩子歡天喜地,午夜將要到來,春節(jié)聯(lián)歡會上新年鐘聲敲響前全體倒計時的情景,鏡頭定格在運動的鐘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聲跟著數(shù))10、9、8、7、6、5、……。

(新年的鐘聲敲響)。

生:秒。

師:(用疑惑的語氣重復)秒?

板書:秒。

生:時、分。

師:我們沒有學過“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

生:鐘面上有秒針。

生:……。

師:(放映課件,展示鐘面模型)哪一個針是秒針?

生:最細最長的那一個。

師:秒針是怎樣計時的,誰能給大家講一講?

生:(到前面)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

師:哦,原來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就是這樣?

(放映課件:鐘面上秒針一動,同時滴答一響。)。

生:(笑)是!

生:拍一下手。(做動作)。

師:(跟著做)對,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師:(跟著做動作)你沒錯,真棒!

生:我寫一個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腳就是一秒。

生:……。

(在這堂課中,把學生對秒的體驗預設為重點,新課程著力強調“經(jīng)歷”,對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時間”,通過學生自己用聲音和動作等來配音、配動作,使學生有了具體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級的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生活經(jīng)驗已經(jīng)足夠豐富,學生自由發(fā)揮,增加感性認識。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與能力,能在實際動作中體驗“1秒”的長短。)。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七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秒及秒與分的進率。

教學用具演示用的實物鐘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shù)字走到下一個數(shù)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于多少分?

2.說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并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鐘,讓學生觀察后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后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shù),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個數(shù),有()根針,比較短的針叫()針,比較長的針叫()針,又細又長的針叫()針。

(2)鐘面上有()個大格,有()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分。

(3)60分=()時60秒=()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1.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系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八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應用;其次是通過觀察、體驗等教學活動,建立1秒、1分的時間觀念;而且還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適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二、教學過程。

首先是出示教材情景圖,讓學生描述并說一說自己經(jīng)歷的比1分鐘短的事情;接下來讓學生觀察鐘面,認識1秒;學生借助自己手中的鐘表感受時針、分針、秒針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課件計時,自己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體驗一分鐘與一秒鐘,強化1秒鐘和一分鐘的時間觀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有趣地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節(jié)課,學生的主動性很強。

三、存在問題。

1、只注重對秒的認識,沒有與學生的已有知識(時與分)相聯(lián)系;

2、在學生動手播時間的時候,課堂紀律較差;

3、課上對于感受1秒鐘的體驗有些少,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1秒鐘。

四、改進措施。

3、適當增加學生對具體時間的感受,例如:5秒、15秒、30秒等。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九

本節(jié)教材是蘇教版義務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測量及計算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正確測量和計算一些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2.使學生在認識周長的過程中,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拓展學生想象的思維。

3.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組織有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學會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體會“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

4、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思維,享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2、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說一說下面圖形其他邊的長度。

24厘米2厘米。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周長。

1、認識邊線。

(1)談話:秋高氣爽,小兔子們準備進行一場跑步比賽呢。

師:同學們,仔細看,比賽開始了!

(比賽規(guī)則:每只小兔沿著草地的邊線跑一周,最先跑完的獲獎)。

提問:看清楚了嗎?哪只小兔子能得獎呢?為什么?

指出:第三只小兔子能得獎。第一只跑的慢,第二只跑的路線不符合規(guī)則,而第三只從這一點出發(fā),沿著邊線跑,又回到了這一點,這才是沿邊線跑了一周。它跑過的路線,就是草地一周的邊線。(板書成:一周邊線)讓學生集體說一說:一周邊線。

(2)豐富感知。

讓學生了解“想想做做”第一題題意。

要求同桌相互指一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并說說要怎樣指。

交流:指名學生指一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注意指導學生指正確,說明白)。

說明:(比劃演示)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要從邊線上一點開始,沿著封面的邊線繞一圈再回到這一點,經(jīng)過的路線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

讓學生依次指一指課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邊線。

交流:指名學生分別指一指課桌面、三角尺的一周邊線。

2、認識周長。

(1)描述概念。

出示三張書簽。

引導:你能指一指每張書簽的一周邊線嗎?

讓同桌之間互相指一指,說一說一周邊線。

指名學生(演示)指一指書簽的一周邊線。

追問:剛才大家指的都是書簽的什么?(一周邊線)。

指出:一周邊線有長有短,這里書簽一周邊線的長,就是書簽的周長。

(板書:一周邊線的長=周長)。

(2)深化認識。

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描出一周邊線。

交流:展示學生描的一周邊線,檢查一周邊線描得是否正確。

追問:這里每個圖形一周邊線的長是它的什么?

強調: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補充: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周長)。

互動:請你在題里任意選一個圖形,把它的周長指給同桌看一看。

(二)測量計算,加深認識。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邊形,你能知道它們的周長各是多少嗎?請你想辦法解決,算出周長寫在圖形下面。

學生測量、計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

你又是怎樣知道四邊形的周長的,是多少?

提問:算圖形的周長,為什么要先測量每條邊的長,再相加?

小結:周長是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所以把一個平面圖形每邊的長相加所得的長,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周長。

2、完成“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樹葉。

引導:同學們,有什么辦法能知道樹葉的周長是多少呢?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纯茨奈煌瑢W最先想到辦法。

交流: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圍一圍,量一量)。

生操作)。

師:你們樹葉的周長是多少?為什么這樣測量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你認為測量時要注意什么?(緊沿邊線圍號,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師:我們圍一圍,量一量得到的長度,就是圍成樹葉一周邊線的長,是樹葉的周長。

指出:通過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們知道了周長是指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要知道周長,可以把圍成圖形每條邊的長相加,也可以用線圍一圍、量一量。

(三)練習鞏固,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第3題。

師:你能算出它們的周長嗎?計算時想想可以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學生獨立計算周長。

交流:每個圖形的周長是怎樣算的,周長是多少?

注:板書算式,注意比較不同的算法,說說各是怎樣想的。

指出:計算周長,就是求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度。計算時,可以根據(jù)每條邊長度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靈活地計算。

2“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每個圖形的周長指的什么?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指一指。

每個小方格的邊長是多少?能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嗎?小朋友獨立想一想。

讓學生計算周長,分別指定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圖形。

交流你們小組是怎樣計算周長的。(引導說明怎樣想的)。

指出,根據(jù)條件靈活的計算周長,可以使計算簡便。小朋友以后解決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想,圖國有更合理的方法,盡量采用。

3思考題。

師:覺得小鼴鼠跑的路長的舉手,覺得大象跑得路長的舉手?

提問,小鼴鼠和大象跑的路線分別是什么?他們的路線分別由哪幾部分組成?

他們跑得路誰長呢?

(四)全課小結。

1、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收獲了什么?你還有什么疑惑?

2、布置作業(yè)。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二十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具:課件、米尺、學生尺、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匯報: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huán)節(jié),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guī)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guī)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tài)演示)。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1)學生自學。(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xù)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1)學生分組活動。(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點評:在新授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2)跳繩長2(?)。

(3?)課桌高7(???)。???????(4)粉筆長75(???)。

(5)別針長34(????)。?????????(6)小紅身高120(??)。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2)一根繩長15分米。(?)。

(3)一塊橡皮厚1米。(??)?(4)10分米=1厘米。???(?)。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二十一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形成初步的知識體系。

3.進一步發(fā)展同學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4.培養(yǎng)同學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體的長度。

課件,紙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幣。

公開課教案jiaoxuesheji數(shù)學三年級培訓資料。

一、談話引入。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師:請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約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統(tǒng)一,要想準確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辦呢?

生:量一量。

師:誰能幫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丈量結果。)。

板書:1米39厘米。

師:剛才誰估測的比較接近1米39厘米?

師:這里面有咱們學的幾個長度單位?

生:兩個,米和厘米。

師:那么1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米長的紙條)。

1厘米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厘米長的紙條)。

師: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81143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