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10:48:08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范文(19篇)
時間:2023-11-27 10:48:08     小編:筆硯

教案的設計要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教案編寫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簡練,條理清晰,便于教師實施和學生理解。在這里,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些精選的教案范本,希望能給大家的教學帶來一些靈感。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一

1、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fā)展估測意識,提高估測能力。

毫米、分米長度概念的建立。

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和估測。

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動畫片?說說動畫片里得人物。

交流學生喜愛看的動畫片及片中人物。

同學們喜歡孫悟空嗎?瞧,孫悟空也來到了咱們的課堂上,(課件:孫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厲害的兵器。(課件:金箍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隱藏在金箍棒里的數(shù)學問題。

那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1、認識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來,可要仔細觀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課件:金箍棒變得更短并進入孫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這時金箍棒會有多長呢?(學生積極參與猜測)到底有多長呢?老師給每位同學準備了一根小金箍棒,請大家動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二

本班共有--名學生,在一個學期的努力之后,大部分學生有了一定進步,對待學習態(tài)度有所好轉,但是還需要不斷加強,學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形成強大的紀律觀念,完成學業(yè)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教學內容包括: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兩位數(shù),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根據(jù)學生所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所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本冊教材的重點是: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面積以及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面積”兩個單元。也是本冊教的另外兩個教學內容,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筆算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shù)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3、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shù)(小數(shù)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shù)的含義,會讀、寫小數(shù),初步認識小數(shù)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4、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shù);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使學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使學生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10、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shù)學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shù)學知識。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三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2、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米尺、學生用尺各一把,一分硬幣一枚,紙條若干條。

激趣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

一、游“記憶園”(復習舊知識)。

幻燈出示“記憶園”中的問題,并逐一顯示問題: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和()兩種長度單位?

(2)一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劃比劃1厘米大約有多長?

(5)用手勢表示出1米的大概長度。

(上述問題如果學生答對了,獎給小紅旗一面)。

復習階段活動小結:(鼓勵獲獎同學,導入新課教學)。

教師導語:以前,我們學過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距離應該用厘米作長度單位,如果要量更小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確,該用什么來作長度單位呢?請跟著老師走入“求知園”,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留一定的手寫空間,留待后面在補上完整的課題)。

二、游“求知園”,認識毫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認識毫米的有關問題(逐題顯示)。

1、仔細觀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間還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學生舉手答,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xiàn)獎”牌一面)。

2、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10個)。

注意引導學生怎么數(shù),數(shù)得快的同學獎“速度獎”牌一面。

告訴學生:1厘米中間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導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學生舉手搶答,答對的.同學獎“思考獎”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指名同學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跟著比,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xiàn)獎”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長10毫米的紙條剪下來、量一分硬幣的厚度是()毫米、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毫米。

6、說一說:回形針長()毫米、鐵釘長()毫米。

(答對5、6兩題的同學,分別獎“勤于動手獎”一面和“小星星”一顆)。

活動小結:(照顧后進生,鞏固“毫米的認識”)。

剛才,我們在“求知園”中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同學們在奪獎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下面我們把機會讓給那些沒有得獎的同學,請他們來回答幾個問題(指名后進生回答)。

1厘米=()毫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

(各組同學的得獎情況對比,表揚先進組,鼓勵后進組)。

三、繼續(xù)游“求知園”,學習分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中有關認識分米的問題(逐一顯示):

1、量一根10厘米長的紙條,然后把它剪下來,看誰剪得快?

告訴學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厘米。

3、數(shù)一數(shù):在米尺上10厘米為1段地數(shù),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幾段?然后填空:1米=()分米。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數(shù)1米的硬紙條。

4、做一做:

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紙條給大家看看。

三、活動總結:(強調知識重點,表揚先進小組)。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游園奪獎”活動,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動中同學們表現(xiàn)出色,下面我們進行評比。對獲獎小組及獲得獎品的同學進行鼓勵。

四、課堂作業(yè):練習八第1、2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四

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2、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米尺、學生用尺各一把,一分硬幣一枚,紙條若干條。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

一、游“記憶園”(復習舊知識)。

幻燈出示“記憶園”中的問題,并逐一顯示問題: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和()兩種長度單位?

(2)一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劃比劃1厘米大約有多長?

(5)用手勢表示出1米的大概長度。

(上述問題如果學生答對了,獎給小紅旗一面)。

復習階段活動小結:(鼓勵獲獎同學,導入新課教學)。

教師導語:以前,我們學過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距離應該用厘米作長度單位,如果要量更小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確,該用什么來作長度單位呢?請跟著老師走入“求知園”,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留一定的手寫空間,留待后面在補上完整的課題)。

二、游“求知園”,認識毫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認識毫米的有關問題(逐題顯示)。

1、仔細觀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間還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學生舉手答,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xiàn)獎”牌一面)。

2、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10個)。

注意引導學生怎么數(shù),數(shù)得快的同學獎“速度獎”牌一面。

告訴學生:1厘米中間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導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學生舉手搶答,答對的同學獎“思考獎”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指名同學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跟著比,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xiàn)獎”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長10毫米的紙條剪下來、量一分硬幣的厚度是()毫米、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毫米。

6、說一說:回形針長()毫米、鐵釘長()毫米。

(答對5、6兩題的同學,分別獎“勤于動手獎”一面和“小星星”一顆)。

活動小結:(照顧后進生,鞏固“毫米的認識”)。

剛才,我們在“求知園”中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同學們在奪獎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下面我們把機會讓給那些沒有得獎的同學,請他們來回答幾個問題(指名后進生回答)。

1厘米=()毫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

(各組同學的得獎情況對比,表揚先進組,鼓勵后進組)。

三、繼續(xù)游“求知園”,學習分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中有關認識分米的問題(逐一顯示):

1、量一根10厘米長的紙條,然后把它剪下來,看誰剪得快?

告訴學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厘米。

3、數(shù)一數(shù):在米尺上10厘米為1段地數(shù),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幾段?然后填空:1米=()分米。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數(shù)1米的硬紙條。

4、做一做:

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紙條給大家看看。

三、活動總結:(強調知識重點,表揚先進小組)。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游園奪獎”活動,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動中同學們表現(xiàn)出色,下面我們進行評比。對獲獎小組及獲得獎品的同學進行鼓勵。

四、課堂作業(yè):練習八第1、2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五

第70頁“毫米的認識”,練一練,練習十五第1-4題。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段。

用綜合法思路分析應用題。

每人準備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塊。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讓學生口答。

2、提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學生動手得出結論(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課。

我們要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毫米。

二、教學新課。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線,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長度。

2.認識毫米。

(1)提問:在這1厘米中間還有沒有刻度線?它們之間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是多少呢?

學生回答(1毫米)。

(2)請同學們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長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認識1厘米=10毫米。

我們借助直尺來看一看。

1厘米是幾毫米?我們只要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幾毫米。

請同學們拿著鉛筆,用鉛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看看1厘米等于幾毫米。

(學生數(shù),然后回答)。

(教師領讀一遍)。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總結: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學例1。

(1)教學例1。

a.請同學們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平放在課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這根筆芯的長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訴老師。

(要求把0刻度線對準筆芯左端,看右端對準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師巡視輔導)。

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第70頁的例1,你的量法和書上的一樣嗎?

數(shù)一數(shù)課本上筆芯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書上。

5.畫線段。

(指導畫線段的方法:先畫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這一點?要畫多長就畫到多少毫米為止,最后還要注意什么?)教師示范。

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2毫米的.長的線段。

讓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畫的是不是42毫米長的線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一枚1分硬幣,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花邊和回形針各是多長,把結果填在括號內。

3.做“練習十五”第1題。

請同學們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

4.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讓學生先量然后提問回答。

5.做“練習十五”第3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4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六

本課《分米和毫米》是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全單元內容分二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再教學千米的認識。在此之前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jīng)認識了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系,1米=100厘米,頭腦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長的表象。

學生對測量的方法已經(jīng)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測量的能力。對毫米和分米雖沒有正式的接觸,但在生活中對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由于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jīng)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較難建立。

1、在觀察、猜想、驗證等實踐活動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進率。

2、借助硬幣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運用已有長度單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計實際物體的相關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大膽猜想積極驗證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通過體驗活動,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認識,正確建立表象。

掌握各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換算。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靈活應用合適單位估計并測量物品的長度。五、教學準備:學生(尺子、硬幣或游戲卡、一根10厘米長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簽、兩人一根米尺);教師(課件、米尺、實物等)。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一)復習舊知。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認識了哪兩個長度單位?

2、關于米和厘米你還記得哪些相關的知識?

(二)導入新課并質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教室黑板的長是4()。一支鉛筆的長是18()。一張光碟的厚度是()。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七

1.通過測量活動體驗1分米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fā)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驗1分米的長度。

2.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誰來說說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

練習:請?zhí)钌线m當?shù)拈L度單位。(課件出示)。

一張銀行卡厚約1(毫米)一只長頸鹿高約2(米)。

一只小花貓長約40(厘米)一頭大灰狼長約8()。

質疑:一頭大灰狼長約8(),學過的長度單位都不能用。8米太長,8厘米太短了。

師:當長度一個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單位來計量最好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出示小棒)這根小棒有多長呢?你能試著估一估它大約有多長嗎?(學生匯報)。

2、量一量。

(1)看來同學們的估測結果各不相同,那么這根小棒究竟有多長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辦法知道它的長度嗎?(用尺子量)。

(2)動手實踐。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師一樣長的小棒,趕快行動量一量吧。

師:(學生匯報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樣測量的好嗎?

生:用小棒的一端對準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幾就是幾厘米。(及時表揚你的測量方法真準確)。

師:同學們通過測量已經(jīng)知道了我們手中小棒的長度是10厘米。10厘米這一段的長度就是1分米。然后再用右手慢慢地將小棒這樣抽出來,現(xiàn)在來瞧一瞧,兩個手指間的距離就是1分米。同學之間互相看看,以后我們就可以用這樣的手勢來表示1分米。好,同學們,知道1分米有多長了嗎?請同學們拿出格尺來,在你的格尺上找一找,從幾刻度到幾刻度是1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1dm=10cm)。

2、尋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3、認識幾分米。

談話:拿出1米長的線,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線段與直尺比一比,相差遠的再調整一下。

交流:用線表示出2分米、5分米。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進率。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分米和米之間有什么關系,你們想知道嗎?現(xiàn)在你們可以小組之間相互研究一下,利用手中的米尺,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學生匯報:。

同學說用小棒量的,他發(fā)現(xiàn)用長度是1分米的小棒測量一共量了10次,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驗證一下他的說法,看看是不是量了10次,一邊貼紙條一邊數(shù),真的是量了10次,比中我們可以知道1米就是(10分米)1米等于10分米。(板書)。

小結: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四種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之間各有什么關系嗎?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實踐活動。

(1)現(xiàn)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測量我們課桌的長、寬、高,比一比誰測量得準確。

(2)指名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5題。

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最后集體反饋訂正。

2、完成“練習五”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是怎么畫的,畫線段時要注意什么。

3、完成“練習五”第7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shù)。

組織交流。

四、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家也做個小小測量員,任選幾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再實際測量一下。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八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秒及秒與分的進率。

教學用具演示用的實物鐘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shù)字走到下一個數(shù)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于多少分?

2.說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并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鐘,讓學生觀察后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后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shù),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個數(shù),有()根針,比較短的針叫()針,比較長的針叫()針,又細又長的針叫()針。

(2)鐘面上有()個大格,有()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分。

(3)60分=()時60秒=()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1.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系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九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21至24頁。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本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這些長度單位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分析教材的編排意圖。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提供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2、借助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3、重視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能夠根據(jù)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策略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實際操作等突破重點,通過學生小組交流、匯報、動手操作,計算等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測量問題,學生經(jīng)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jīng)歷,在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要注意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動手操作與認真思考相結合,在測量中,學生可能對毫米的測量更難掌握一些,可讓學生多操作,單位換算和計算也要加強。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單位。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毫米與厘米、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培養(yǎng)學生估測的意識,提高學生估測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復習舊知。

(1)師生一起回憶,曾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

(2)請同學們以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曲別針、鉛筆的長度。

(3)集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2、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根據(jù)掌握的知識,估計一下我們的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老師板書學生估計的結果。提出問題:“究竟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誰估計的結果更接近準確數(shù)據(jù)呢?”請同學分成小組對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進行實際測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分組測量數(shù)學書的長、寬和厚。

(2)組織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數(shù)學書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

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足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2、學習1厘米10毫米。

請同學們拿出直尺,從直尺上選定1厘米的長度,數(shù)數(shù)在1厘米的長度里有幾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有什么特點?(長度相等)通過觀察和數(shù)格從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老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長度,形成直觀現(xiàn)象。

(1)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寬或厚約是1毫米?然后動手量一量看你說的對不對。(硬幣、超市會員卡、鑰匙等)。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為單位計算的?

(3)說一說,數(shù)學書的長、寬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學生尺的厚度是幾毫米?然后同桌同學合作驗證猜得對不對。

三、鞏固練習。

1、第3頁做一做。

2、第5頁練習一第1、2題及第3題的前2題。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是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第一課,實際上是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jié)課是以厘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lián)系起來。借助測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參與多種活動,把估測活動貫穿于整個測量過程之中,使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長度概念。

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對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同時學生初步學會了測量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jīng)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建立長度認識。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進行測量。

常規(guī):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長的紙條、一分硬幣多媒體:課件。

直尺、一分硬幣、紙條。

一、復習舊知引入:

師: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了測量物體的長度,現(xiàn)在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多媒體課件)。

1.測量物體的長度通常用()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和()。

2.測量較長的物體一般用()作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一般用()作單位。

3.1米=()厘米生:(看大屏幕說一說)師:通過復習,你們掌握得還不錯。同學們下面我們大家一起再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長。

生:(一起比劃1米和1厘米)。

師:(出示課件)誰能從尺子上找一找哪是1厘米?

生1: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

生3:從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生4:從刻度3到刻度4是1厘米?!?/p>

設計意圖:復習長度單位厘米、米以及他們之間的進率,同時感受1米和1厘米有多長。

二、新授。

活動一:認識毫米。

師:拿出1分錢的硬幣,你能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不到1厘米。

師:如何表示這不到1厘米的物體的長度呢?這就需要我們再來認識的一位新朋友——毫米,毫米也是一個長度單位,它用字母mm表示。

生:有一個一個的小格。師:尺子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師:你再來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之中間有多少毫米。一組數(shù)從刻度0到刻度1,二組數(shù)從刻度1到刻度2,三組數(shù)從刻度2到刻度3,看看你們數(shù)的結果是不是一樣。

生:(拿出尺子數(shù))。

生1:10毫米。

生2:10毫米。

生3:10毫米。

師:也就是說1厘米=10毫米。

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師:現(xiàn)在同桌再來一起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這個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

師:看老師也測量了一下,(出示課件)它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你能借助這1分錢的硬幣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

生演示。

師:看到用手勢表示出來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覺?

生:1毫米特別的短。

師:現(xiàn)在我們學習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后就能更準確的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下面我們看大屏幕,這根曲別針多長?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之間占了8個小格,也就是8毫米。這根曲別針長1厘米8毫米,也就是18毫米。

師:這根鐵釘長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從刻度0到刻度2是20毫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占了8個小格,也就是8毫米。這根鐵釘長(28)毫米。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三個長度單位了,它們是毫米、厘米、米,我們再一起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長。生用手來比劃。

設計意圖:以不到1厘米長的1分錢的硬幣的厚度,引入毫米的認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發(fā)現(xiàn)以前知識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在測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長,認識毫米和厘米之間關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活動二:認識分米。

師:現(xiàn)在拿出老師發(fā)的紙條,同桌一起測量一下它有多長。

生:10厘米。

師:其實10厘米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們這節(jié)課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師板書:分米dm)。

師: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長呢?

生:1分米就是10厘米。

(師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

生:1米=10分米。

師:對,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就是1米=10分米(板書)快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記住它們的關系。

1米=10分米10分米=1米板書:1米=10分米。

師:請看黑板,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分米)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板書)。

師:加上我們原來所學的米和厘米,他們都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叫做長度單位。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下嗎?現(xiàn)在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毫米——厘米——分米——米(找生邊說,其余同學用手勢表示)。

師:我們以后在測量物體時,該怎樣選擇長度單位呢?(生說)。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4個長度單位了,這有一本書測量后忘記了寫單位,你來給它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展示)。

生:這本書長2(分米)寬14(厘米)。

設計意圖:在動手的測量1分米的紙條時,進而認識分米這個長度單位。并知道1分米=10厘米。通過觀察米尺,找出分米與米之間的關系(1米=10分米)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智慧大闖關:

設計意圖:不斷提升難度來綜合診斷對長度單位的感知。

四、本課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收獲?

生: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了......。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了解學生的收獲,反饋教學的所得。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mmdm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本節(jié)課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通過創(chuàng)設矛盾的情境,讓同學們用直尺測量實物具體有多長、多厚,從解決身邊的問題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教學中,我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數(shù),學生對1毫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并且通過手勢幫助學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著通過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使學生的直觀的認識到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厘米=10毫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輕松和快樂。分米的認識也是通過先估計,再讓學生在實際測量動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長度是1分米的物體。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通過練習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一

1.結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提高估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體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雞婆婆的生日,公雞兄弟倆給外婆準備了兩盒禮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著小盒的禮物,弟弟拎著大盒的禮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輕松,而哥哥卻越走越吃力。

提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能猜一猜兩盒禮物哪一盒重嗎?

談話:今天老師把這兩盒禮物帶來了,我們也來掂一掂。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兩盒禮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稱)。

二、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1.認識秤。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見過秤吧?誰來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秤?(學生自由說)。

多媒體出示各種秤的圖片。

談話: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盤秤(多媒體演示),上面的盤子叫做托盤,把要稱的物體都放在托盤里,下面的圓盤叫做刻度盤,上面的刻度用來表示物體的重量是多少。仔細觀察刻度盤,你看到了什么?(有10個數(shù),一根指針,字母kg)。

講解:稱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書:千克kg)稱物品的時候,指針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體演示),指到幾就是幾千克。

多媒體出示用盤秤稱西瓜、白菜的圖片,要求學生分別說出它們的質量。

2.掂一掂。

談話:剛才我們用秤稱出了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一樣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覺呢?在小組里試一試。

小組輪流掂一掂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

指名分別掂三個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3.稱一稱。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給外婆過生日,小白兔也想給外婆過生日,它想準備蘋果、黃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幫助小白兔稱出這些物品嗎?(把課前準備好的蘋果、土豆、黃瓜分發(fā)給各個小組)。

反饋時,各小組匯報,師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1千克蘋果的個數(shù)。

5

6

7

4

1千克土豆的個數(shù)。

10。

8

7

6

1千克黃瓜的個數(shù)。

3

3

3

3

啟發(f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各小組稱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1千克的同一種物品,由于它們大小不一樣,數(shù)量也可能不一樣。

4.估一估。

提問:(拿出雞蛋)能估一估多少個這么大的雞蛋大約重1千克嗎?

驗證:1千克雞蛋到底有多少個呢?怎么辦?(稱一稱、數(shù)一數(shù))。

談話:(拿出1個鵪鶉蛋)掂一掂,比較一下1個鵪鶉蛋和1個雞蛋哪個重。

提問:1千克鵪鶉蛋的個數(shù)和1千克雞蛋的個數(shù)哪一個多?1千克鵪鶉蛋大約有多少個?

三、綜合練習,發(fā)展思維。

1.估體重。

談話:誰愿意來稱稱自己的體重?(稱兩個學生的體重并告訴學生)。

提問:(指一個體重約在前兩個學生之間的學生)你能根據(jù)前兩個學生的體重,估一估這位同學的體重嗎?(利用“輕一些”“重一些”等語言來引導學生估計,并稱出第三個學生的體重進行驗證)。

提問:你能根據(jù)剛才幾個同學的體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體重嗎?

請一個學生來驗證同桌的估計。

要求:知道自己體重的同學,直接告訴你的同桌他估對了沒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體重,課后可以用秤稱一稱。

2.找體重。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倆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動物,他們來到一座小橋邊,發(fā)現(xiàn)一個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橋的小松鼠攔住了他們:“要想過橋,你們必須去稱體重!”于是他們一起去稱體重了。

提問:限重300kg是什么意思?

出示:

老虎2kg。

大象70kg。

公雞40kg。

小狗200kg。

小鹿900kg。

學生對數(shù)據(jù)和信息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斷。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提問:你能和大家說說你的收獲嗎?(完成板書:認識千克)。

談話:我們要想真正結識“千克”這個朋友,還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體驗。

多媒體播放“生活中的千克”錄像片斷。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二

二年級(上冊)已經(jīng)教學了米和厘米,本單元繼續(xù)教學分米和毫米。這樣,學生就認識了常用的、較小的各個長度單位。教學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們有多長;要能應用分米和毫米,根據(jù)具體物體選用恰當?shù)膯挝槐磉_長度;要知道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進行簡單的換算。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初步了解了在測量時使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測量的一些基本方法,如一端對準0刻度,另一端所指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長度。(這些測量只限于整厘米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于米和厘米接觸的比較多,比如操場一圈約長200米,自己的身高是1米38厘米等等,而對于毫米、分米的接觸相對就比較少,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能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他們對于毫米、分米并不是一無所知,有一些學生已經(jīng)知道毫米、分米這些名稱。但經(jīng)過實際的了解,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多數(shù)僅僅是能說出單位名稱,至于1毫米有多長,1分米有多長,并沒有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表象,也不清楚為什么要使用這些單位,對于毫米、分米只是一種模糊的了解,還需要深入的學習與探究。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進行測另,能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通過實際測量,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1、長度單位的意義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三

教學內容:第77頁噸的認識、“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概念,直到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那些呢?

二、教學新課。

(2)你很聰明創(chuàng)造出的這個質量單位和科學家創(chuàng)造出的一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學習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它和克、千克一樣是常用的質量單位。

(板書:噸)。

(3)你能說一說,在你平常生活中,聽說過哪些東西的質量是用“噸”作單位的?

(4)建立1噸的概念。

出示袋子圖。

逐一出示袋子圖,說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個就讓學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地數(shù),滿10張。

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告訴學生: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標出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5)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填空。

(6)教學“試一試”

出示: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引導: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所以3噸等于3000千克。

提問:根據(jù)前面我們學過的單位間的換算方法,這道題目應該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題先學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說出怎么想的。

三、組織練習。

1、練習十七第1題。

先分別看每個框里是什么物體,各有多少,再連起來說一說。(2頭牛重1噸,20袋水泥重1噸............)。

2、練習十七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噸,知道計量較重的或者較大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1噸=1000千克,根據(jù)噸與千克之間的這種關系,我們可以把噸和千克進行換算,換算時只要想幾噸是幾個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幾個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結果。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七第3、4題。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四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習近平面圖形的周長。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節(jié)《周長的認識》。新課標里提到“數(shù)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生活實際,本課時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分別為:

1、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并能指出具體圖形的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貫穿全局、帶動全局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各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后學習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知道周長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

(四)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樹葉、紅領巾、直尺。

學具準備:每位學生準備一片樹葉、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測繩、卷尺、彩筆、直尺等。

二、引導學生學習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趙老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使用兒童化的語言,遵循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聯(lián)系實際,注意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jù)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選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是直觀演示為主,引導學生親自操作、觀察思維、自學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方法有機配合使用。

三、教學過程:

(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視創(chuàng)設情景。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特別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的開始就吸引每一位學生的眼球,抓住每一個學生的心往往對整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節(jié)課中,趙老師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入手,接著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驅動了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趙老師的這節(jié)課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并且在通過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周長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

1、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shù)學,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學生展示了澡盆、地圖、樹葉等圖形以及它們的周長,給了學生美的享受的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描樹葉的邊線,得到樹葉的輪廓?;顒邮莾和兄澜?、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兒童社會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實有效的數(shù)學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為了確實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老師組織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理解圖形周長的含義,探索一般圖形周長測量方法的過程。設計了許多活動,比如“直觀感知”層面上的說一說、摸一摸;比如測量周長活動,而且每種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體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也為下節(jié)課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做好準備。

2、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

讓學生量一量頭圍、腰圍,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的具體操作后,教師揭示了周長的概念,學生對周長有初步認識之后,出示學生課前準備的葉子標本、紙剪的各種具體圖形,讓學生動手描一描、畫一畫這些圖形的周長,從而使學生對知識進行類化,體會到概念是對具有共同特征的許多具體內容的概括。

3、在一系列基本練習和變式練習中深化概念。

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趙老師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達標練習,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周長之后,通過描一描周長這一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進一步認識了周長的意義。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練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測量后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時,學生出現(xiàn)了不同計算方法,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并且為后面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因勢利導,探索發(fā)現(xiàn)。

探索發(fā)現(xiàn),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重講輕練為邊講邊練,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活動。本節(jié)課趙老師實現(xiàn)了兩次飛躍:一次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次從理性到實踐的飛躍。

在學生對周長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后,讓學生理性的思考,討論要求出這些圖形的周長怎么辦?討論有兩種情況:1、用繩子套在圖形上量,再把繩子拉直用直尺量繩子的長度。2、量出各條邊,再把各條邊相加。通過動手操作,讓他們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但是具體要量幾條邊呢?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有的圖形沒有必要把所有的邊都量出來,相同長度的邊只需要量一次就夠了(如長方形、正方形)。這樣學生在自身的探索討論下很容易的就求出了這些圖形的周長。

在學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新課標提倡算法的多樣化,而現(xiàn)實生活中正正規(guī)規(guī)給出長寬求周長的例子少之又少,為了更好的將所學知識運用與生活實際,學生討論出的方法不唯一,不總結公式。

四、解決實際問題。

1、把圖形套在方格中,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數(shù)出圖形的周長。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圖形,并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數(shù)出不規(guī)則和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讓學生直觀的感覺到圖形的周長和圖形大小無關,只和組成圖形的邊長有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深化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2、新課標里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在學生掌握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后,讓學生回家求出飯桌和地板磚的周長,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五、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應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性。如:讓學生摸一摸樹葉、紅領巾的周長時,不要一會是邊線,一會是長方形;在給周長定義時也說成是圖形一周的總和叫周長,而完整的應該是圖形一周的長度的總和叫做周長。

(二)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測量頭圍、腰圍時可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再進行測量。測量時不應該在衣服的表面來測,這樣測出的結果誤差較大。

(三)課上討論的時間少了點。應該把討論和教學過程有機地融合起來進行,不要把討論當成一種形式架空了。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五

(1)初步同學認識分米、厘米、毫米,知道這些單位的實際長度,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以和它們之間的進率。

(2)掌握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用尺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3)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概括等方法,培養(yǎng)同學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fā)明、能力。

讓同學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觀念,這也是難點所在。

過渡:人們?yōu)榱藴蚀_的知道物體的長度發(fā)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過什么信息告訴我們物體的長度的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直尺。

2.同學觀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學觀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長長短短的線,有數(shù)字,大格,小格。)

指導并板書:直尺上這些長長短短的線有個名字叫做刻度線。(板書 刻度線)

(2)找一找:數(shù)字和線是怎么排列的?

(3)描述:相鄰的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小格的長度怎樣?相鄰的長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大格,數(shù)一數(shù)你的直尺一共有( )個大格。一個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結:直尺就是通過這些刻度線和數(shù)字告訴我們長度的。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具:課件、米尺、學生尺、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匯報: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huán)節(jié),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guī)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guī)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tài)演示)。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1)學生自學。(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xù)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1)學生分組活動。(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點評:在新授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2)跳繩長2(?)。

(3?)課桌高7(???)。???????(4)粉筆長75(???)。

(5)別針長34(????)。?????????(6)小紅身高120(??)。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2)一根繩長15分米。(?)。

(3)一塊橡皮厚1米。(??)?(4)10分米=1厘米。???(?)。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七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形成初步的知識體系。

3.進一步發(fā)展同學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4.培養(yǎng)同學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體的長度。

課件,紙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幣。

公開課教案jiaoxuesheji數(shù)學三年級培訓資料。

一、談話引入。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師:請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約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統(tǒng)一,要想準確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辦呢?

生:量一量。

師:誰能幫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丈量結果。)。

板書:1米39厘米。

師:剛才誰估測的比較接近1米39厘米?

師:這里面有咱們學的幾個長度單位?

生:兩個,米和厘米。

師:那么1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米長的紙條)。

1厘米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厘米長的紙條)。

師: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八

含義:

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噸用符號t表示。

舉例:1袋大米約重10千克,100袋大米約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單位換算:

1噸=1000千克。

2噸=千克。

方法分析:

1噸=1000千克,2噸是2個1噸,就是2個1000千克,是2000千克,即2噸=2000千克。

方法歸納:

把較大的質量單位換算成相鄰的較小的質量單位時,就是在所換算數(shù)的末尾添上3個0,把較小的質量單位換算成相鄰的較大的質量單位時,就是在所換算數(shù)的末尾去掉3個0。

生活中噸的應用:

噸的確是個比千克重的多的單位,那么,在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通常用噸作單位?例如“一列貨車每節(jié)車廂的載重量是50噸,一般一輛貨車大約有30—50節(jié)車廂,也就是說可以運送200噸左右的貨物。實際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質量是用噸來作單位的。比如:嫦娥一號起飛重量為2。35噸;空集裝箱本身的重量在2噸—5噸;亞洲象平均重3—4噸,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噸左右等等。

三年級數(shù)學毫米的認識教案篇十九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段。

用綜合法思路分析應用題。

每人準備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塊。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讓學生口答。

2、提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學生動手得出結論(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課。

我們要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毫米。

二、教學新課。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線,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長度。

2、認識毫米。

(1)提問:在這1厘米中間還有沒有刻度線?它們之間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是多少呢?

(2)請同學們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長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認識1厘米=10毫米。

我們借助直尺來看一看。

1厘米是幾毫米?我們只要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幾毫米。

請同學們拿著鉛筆,用鉛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看看1厘米等于幾毫米。

(學生數(shù),然后回答)。

(教師領讀一遍)。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總結: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學例1。

(1)教學例1。

a、請同學們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平放在課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這根筆芯的長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訴老師。

(要求把0刻度線對準筆芯左端,看右端對準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師巡視輔導)。

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第70頁的例1,你的量法和書上的一樣嗎?

數(shù)一數(shù)課本上筆芯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書上。

5、畫線段。

(指導畫線段的方法:先畫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這一點?要畫多長就畫到多少毫米為止,最后還要注意什么?)教師示范。

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2毫米的'長的線段。

讓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畫的是不是42毫米長的線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一枚1分硬幣,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花邊和回形針各是多長,把結果填在括號內。

3、做“練習十五”第1題。

請同學們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

4、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讓學生先量然后提問回答。

5、做“練習十五”第3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4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6180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