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實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23:06:03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實用16篇)
時間:2023-11-26 23:06:03     小編:薇兒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對書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等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的一種文章形式。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書中的內(nèi)容,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寫作能力。我想我們讀完這本書之后,寫一篇讀后感會很有意義吧。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表達自己對書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觀點和評價,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洞察人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通過閱讀這些范文,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靈感和啟發(fā),同時也可以讓大家對不同類型的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讀后感是一個很好的寫作練習(xí)和思考思維的方式,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寫讀后感來提高自己的語文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一

第一次邂逅《蔣勛說紅樓夢》,是同事鄭萍推薦。沒想到,居然一見鐘情。

《紅樓夢》一直是夢中情人,那些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解讀,正象它的不同側(cè)面,時不時冒出來,吸引著我的注意力,而蔣勛老師,早就聽說的`臺灣知名文化人,他的解讀,自然是第一時間訂購。

蔣勛是臺灣著名作家、詩人和畫家,也是一位紅學(xué)家。蔣勛曾說:“我是把《紅樓夢》當(dāng)佛經(jīng)來讀的,因為里面處處都是慈悲,處處都是覺悟”.《蔣勛說紅樓夢》仔細地講解了《紅樓夢》的一到八十回。每一講,蔣勛都會參照文本,解釋文本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讀者認(rèn)識《紅樓夢》,愛上《紅樓夢》,理解《紅樓夢》。

蔣勛在講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fù)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時講到王熙鳳的服飾,曾這樣解說:“再看頸部‘項下戴著赤金盤璃瓔珞圈’。瓔珞,是一種珠寶,鑲在黃金面板上。項鏈跟項圈不同,項鏈?zhǔn)潜容^細的鏈子,而項圈通常是一個很寬的黃金做的板狀的東西上面鑲著珠寶?!嘟鸨P璃瓔珞圈’,就是有點發(fā)紅的黃金,上面打出了小的龍紋,龍紋上再鑲上瓔珞的項圈”.蔣勛這樣逐字逐句地講解,可以讓讀者們更加深刻、細致地理解《紅樓夢》。

蔣勛在講《紅樓夢》的時候,很注重對“情”的理解,他曾說:“我覺得《紅樓夢》一直在講一個‘情’”.在講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的題目時,說道:“這兩句的第一個字是‘情’跟‘意’,十九回整個在講人世間的情意:寶玉和襲人的情意,寶玉和黛玉的情意。這種情意本身是可以擴大的,如果寶釵真正大度的話,也許也可以加入。我常跟朋友講,()十九、二十回是最讓人百看不厭的,因為它沒有大事發(fā)生,只有日常生活的悠遠、情意的深長,這是作者寫的最好的部分?!?/p>

在四輯的解讀中,我慢慢分享蔣勛老師對青春、對美、對人性、對智慧、對生命狀態(tài)的透徹認(rèn)識。

在閱讀《蔣勛說紅樓夢》的過程中,漸漸進入悲憫、同情、寬容、通達、堅持、謙卑、救贖、無分別、凈化的修行過程。

蔣勛在對《紅樓夢》的解讀中,不僅引領(lǐng)讀者去認(rèn)識這些隱藏在文學(xué)背后的生命狀態(tài)、情感,而且引導(dǎo)讀者從不同的現(xiàn)實生活場景中觀察美,體驗美的力量?!懊?,其實是一種拯救。在人性眾多的阻礙之中,在生命眾多的困惑迷惘之中,美,使人有反省、有思維、有渴望、有向往、有對傷痛的悲憫,也有對喜悅幸福的期待?!?/p>

蔣勛老師以慈悲做為生命的底色,以美為救贖。

臺灣最喜歡的幾位大家,居然都是學(xué)美術(shù)出身:劉墉、席慕容,還有蔣勛,或許由此見美之于生命的意義。當(dāng)然,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有一顆柔軟的心。有美的感悟力,便可于細微處發(fā)現(xiàn)生命的光芒;有一顆柔軟的心,便可于細微處體諒他人的心境。

我現(xiàn)在讀了四輯讀完了,真想對蔣勛老師說聲謝謝!或許,這一輯一輯慢慢出版,也是一種修行,讓我們慢讀,因為蔣勛老師說過:“我一直在《紅樓夢》里面修行。我想在假期讀余下的四輯。真希望,就這樣和大家一起讀著《紅樓夢》慢慢變老?!?/p>

或許,他本來就是希望這個閱讀的時間變得長一些,讓籍著慈悲與美的閱讀成為讀者的生活態(tài)度和思維習(xí)慣。

聽說林青霞每周從香港飛到臺灣,專門去聽蔣勛老師的一堂“說《紅樓夢》”的課,因為聽了蔣勛老師的課,令林青霞“安定”.我們一本一本追著讀,亦算是各得其所了。

完成了與《蔣勛說紅樓夢》四輯的約會,生命中多了些許的柔軟,些許的細膩,些許的關(guān)懷。這就夠了,生活還在繼續(xù),修行是一生的功課。誠如蔣勛老師說的:“《紅樓夢》這本書讀到某一階段,你會希望走進人間,在六合夜市、官場、商場……進入滾滾紅塵,你將會更懂《紅樓夢》。所以《紅樓夢》的結(jié)局不在小說里,它的結(jié)局是在現(xiàn)實的人生里,因為曹雪芹經(jīng)歷過現(xiàn)實人生的起伏跌宕?!?/p>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二

(一)。

這套書的第一本,我已經(jīng)讀了幾天。漸漸地,我已經(jīng)喜歡上這套書,而且,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將《紅樓夢》再讀一讀。

之前討厭的人物,由于知道了背景,我開始理解這個人物;之前喜歡的人物,也有她不完美的地方,我開始客觀一些看這個人物。喜歡的,不喜歡的,都有曹雪芹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在蔣勛的解讀中,我也能夠從更多的角度,更深地去挖掘這本書體現(xiàn)的人物的性格特點。

我有個習(xí)慣,就是把書中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一邊摘抄的過程,我也在思考。其中,有一種不經(jīng)歷不能理解的觀點,我十分認(rèn)同。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當(dāng)我經(jīng)歷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如坐針氈”,“心急如焚”,“兄弟情深”等等,即使是背過的成語,也有我于生活經(jīng)歷中慢慢感悟的過程。

在蔣勛的解讀中,我覺得曹雪芹的生活經(jīng)歷的變化,讓他的人生感悟豐滿起來,他創(chuàng)作的《紅樓夢》展現(xiàn)給后人的不僅僅是小說,也流露出許多。

我感悟的很淺,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慢慢地深化。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三

接觸蔣勛,是因為愛看《紅樓夢》,我常說:“多情人看紅樓,看的是‘身世浮沉雨打萍’,跟著哭,跟著笑;無情人看紅樓,看的是‘食盡鳥投林’,知進退,明舍得”。然而,蔣勛卻把紅樓一夢解釋得既入情又清雋,這般在出世與入世之間自由切換,實在讓人驚嘆。從這點上看,他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那種“靜水流深”的學(xué)者一樣惜字如金地道出哲理,而是把哲學(xué)用很人情味的過程表達出來了,就好像安徒生把塑造人性美與批判人性惡的箴言用很夢幻的童話傳達給孩子們,蔣勛則擅長用很生活、很心靈的方式來向成人世界表達生命的意義。

蔣勛是個很純粹的文人,只專注于藝術(shù)作品的文學(xué)性,比如他評價《紅樓夢》,不會把美食、建筑、華服單獨拿出來深入研究,若有些許篇幅的描述,也是為了讓讀者能了解當(dāng)時的文化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本身。他更多地是在講人物的身世、心理、性格及命運;在講癩頭和尚、跛腳道士如何給執(zhí)迷之人指點迷津;在通過曹雪芹的作品說一切人生的狀態(tài)都是值得悲憫的。所以看《蔣勛說紅樓夢》,讓我對作者的素養(yǎng)與境界真是肅然起敬。

基于以上所說的表達方式和他對經(jīng)典之文學(xué)性的尊重,我對他的其余作品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讀《蔣勛說宋詞》這本書仍然是一次意外。相對于唐詩而言,我是不太喜歡宋詞的,珠玉在前,唐詩恢宏大氣,李太白一句“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就把古今萬千氣象都道盡了,再說宋詞,“兩宋之間,一人而已”,我們就來看周邦彥的`名句:“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兩種意象的對比,宋詞就相對好像更纖弱一些,更耽溺一些;杜甫一生都是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為志,然而李后主則終日關(guān)心的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種小情緒、小落寞。也許對于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人來說,比較難理解宋詞的美,最在意“家國天下”的年紀(jì),是看不上這些兒女情長的耳邊絮語的。所以,最初看這本書的目的,是想瞧瞧蔣勛這位“生命的旁觀者”是如何看待宋詞的小家子氣的,會不會偶爾他也不那么中庸?可是這本書拿起就放不下了。

首先是整本書的格局,蔣勛在談每一個詞人的時候都連帶著把他所處的朝代背景、生活際遇交代了一遍,你很少看到一部專門談詩詞曲目的文學(xué)作品會把那個年代的歷史統(tǒng)統(tǒng)寫進去,通常是非常嚴(yán)謹(jǐn)?shù)卦谥v格律,講平仄,講意象??墒窃谶@本書里,我們看到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的深謀遠慮,看到了宋徽宗起興文化的良苦用心,甚至看到了李后主整個跌宕起伏的人生對其詞作的影響。我們在這本書里看到了詞這種文學(xué)形式在整個宋朝時期的發(fā)展演變,對一種文學(xué)形式的前世今生有了一種更為全面立體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是拓寬了對美學(xué)的認(rèn)知。就像我先前講的自己對宋詞的感受,覺得宋朝的詞人太過拘泥于生活瑣事,沒有那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視野和心態(tài)??墒鞘Y勛說,這一種繁華落幕后的自省,是經(jīng)歷過金碧輝煌的盛唐以后,人們轉(zhuǎn)而開始關(guān)注自己內(nèi)在感受的一種變化,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落寞”和細微的觀察實質(zhì)上是一種進步,他稱之為“頹廢美學(xué)”,是指在現(xiàn)實生活里,人向外的征服已經(jīng)沒有任何缺憾了,這個時候,心靈上的空虛感、缺憾感就成為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源泉。所以不論是李煜、周邦彥、李清照,在他眼里都是更為內(nèi)省和細膩的存在,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是更敏感、更準(zhǔn)確的。往往空虛過后,人就開始呈現(xiàn)悟道的形式,這是瀟灑肆意的李白和報國無門的杜甫所達不到的境界,而宋朝的整個節(jié)奏正好都是平靜內(nèi)斂的,這是時代所賦予的氣質(zhì)。

最后是這本書所傳達的一種文人的氣度與從容,叫人稱贊不絕。如果我們說李后主寫“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是他作為亡國之君的懦弱和無能的體現(xiàn),那我們不要忘了,歐陽修、范仲淹這些有名的政客,他們表達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時,也不會覺得羞怯。但今天我們在官場里,是很少有男性會流露出這樣的感情,遠不及宋朝文人的坦然,這事實上使得文化在部分人群身上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性”,它是相對封閉的。我們再看臺北故宮博物館里蘇軾的《寒食帖》,寫錯了就點一點,再改一改,面對人生中的錯誤非常隨意和坦然,所以宋朝給文人的大環(huán)境是讓人倍感舒適的,沒有壓迫感。就像程顥的一句“萬物靜觀皆自得”所述,任萬物自生,如天觀世,說任何生命的美麗都不必去駕馭,自現(xiàn)而自隱,自滅而自生,從這個意義上講,宋朝和宋詞又是外放的,想講什么就講什么,無拘無束。

推薦大家看《蔣勛說宋詞》,不僅是看宋詞之美,更是蔣勛道出的宋朝之美,看整個宋朝文化對一個人生命態(tài)度的影響,除去唐朝的豪放與瀟灑,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內(nèi)省與沉淀來面對各種際遇,承受各種結(jié)果。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四

只因為平時喜歡幾句宋詞名句,就在眾多圖書中,選擇了這一本。沒想到一開卷就愛不釋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為“養(yǎng)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個多月才品讀完。

真的是一本好書,值得“為伊消得人憔悴”。蔣勛是臺灣美學(xué)大家、文化教父,書可能是講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語化,有點羅嗦,但也體現(xiàn)他的細膩。就象聽《百家講壇》一樣,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他以寬廣的學(xué)養(yǎng)和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為我們娓娓道來中國文學(xué)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詞,對宋詞進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讀。為了把這“安靜、圓滿的果實”講解透視,蔣勛從唐后主李煜講起,講為什么在唐詩的頂峰中,如何產(chǎn)生宋詞,宋詞在中國文化長河中的歷史意義,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詞的脈絡(luò),分別講述了李煜、馮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蔣勛說:在宋詞中,你會覺得有一種飽滿與安靜,它醞釀了另外一顆新的種子,與花的騷動性的美非常不同。騷動是因為它正在開花,開花自然要吸引別人注意,而果實不見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種圓滿。宋詞是一種簡練,一種淡雅,一種不夸張的情緒。閱讀蔣勛,你會發(fā)現(xiàn)宋詞的頹廢、平實和自然,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的美,其實人生是一場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平安無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冷冷熱熱。對于困難和挫折,人們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退縮,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戰(zhàn)而勝之。

人生問題也是古代哲人難以回避的??鬃右袁F(xiàn)實的、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他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莊子很感嘆大樹的長壽和蜉蝣的短命,認(rèn)為:“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詞人也經(jīng)常涉及人生態(tài)度問題。對此,他們作出各種各樣的解答。蘇軾屢言人生短暫,人生如夢。最經(jīng)典的是《念奴嬌·送錢穆父》的下片: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睍r代使蘇軾成為一個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卻不是一個成功者。有人可能會說,這些都是頹廢的人生觀、沒落的情趣。其實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來,蘇軾追求個人生活的志向確實比較一般。但是,蘇軾以此諄諄勸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樣逆流而上。這些言辭,雖然不是青年時期的意氣風(fēng)發(fā),然而也還是積極進取,難能可貴。人生短暫,萬事匆促,這是不爭的事實。榮辱得失本來就是相對的,過于執(zhí)著,就會走向?qū)ψ约旱氖`。

讀了這首詞,我認(rèn)為,我們應(yīng)該像蘇軾那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論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對人生失去希望,而應(yīng)該調(diào)整心態(tài),懷抱一種飄然自適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個堅定的、自覺的“行人”。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人不能縮在烏龜殼里過局天促地的生活,而應(yīng)該走向廣闊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氣,在世間尋找人生的情趣,煥發(fā)出浪漫的青春。這是人性的覺醒,欲望的復(fù)蘇。這種理念,將有力地推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而成為促使人自身最佳發(fā)展的原動力。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五

本書分為六部分:《詩經(jīng)》、《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文學(xué)、陶淵明?!对娊?jīng)》是從穩(wěn)定的農(nóng)業(yè)社會中產(chǎn)生的穩(wěn)定情感,它是含蓄的、節(jié)制的,它自身帶有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樸實與天真,自由抒發(fā)所思所想;《楚辭》是從南方發(fā)展起來的,情感比較強烈,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最早的代表,提供了與《詩經(jīng)》完全不同的、鋪張華麗的審美范本。漢樂府是來自田陌市井的歌聲,既有《詩經(jīng)》的質(zhì)樸,又有《楚辭》的不羈,蒸騰著盛世的蓬勃生命力。

《古詩十九首》誕生于文人階層興起的年代,上承《詩經(jīng)》,下啟魏晉,以文人憂思觀照民間,促使文人詩成為后世傳世詩歌中的主要部分,建立起了格律美的規(guī)范。魏晉南北朝被認(rèn)為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戰(zhàn)爭最多、人民最苦的時代,但那個時代也釋放出了生命的各種可能性,不僅有孤獨和虛無,還有真摯、純粹的自我追求,這也可能是魏晉文學(xué)至今還有這么高的地位的原因;陶淵明的詩文中有一種“出走”的氣質(zhì),但不是永遠的出走,而是將出走作為回來時更好的基礎(chǔ),遠離被奴役的狀態(tài),從現(xiàn)實的山水回到內(nèi)心的田園,實現(xiàn)內(nèi)化的自我完成。

本書中,作者選取了每個階段他認(rèn)為最具有代表性的.五、六首詩進行解讀,他不是選用一般人講詩時做注解的方式,而是以審美的目光來分析,比之于嚴(yán)肅文學(xué)的解讀,這種講解要容易接受得多。在講解《詩經(jīng)》的時候,作者以一個審美者的角度,向讀者講述什么是美,詩經(jīng)為什么美,美在哪里,又有哪些地方是不美的,除了對詩歌本身進行解讀之外,他還會找出后人對詩歌的評價。比如講解《氓》中,作者在講解的過程中,除了講述歷史背景之外,還結(jié)合自身的故事來做比較。

《氓》這首詩里的女子常被解釋為棄婦,但是作者就不這么認(rèn)為。他覺得一個人受傷的時候她不是一整個過程都受傷,他們的愛情也有過甜蜜的時候,受傷的是一個時刻,詩歌反映的是那個時刻的心情,而不是一個角色。所以《氓》里雖然以女子的角度在吐露自己內(nèi)心的傷感,但是如果以棄婦幽怨的視角去讀這首詩,這首詩就狹窄了,如果把它當(dāng)作是女子一生的傾訴,那就變成了一個美麗而哀婉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說,好的文學(xué)里沒有好人與壞人,有的只是生命的不同狀態(tài)。作者提到有朋友夫妻倆吵架了來找他訴苦,說對方怎么怎么不好,其實這都是很常見的情感,訴苦的過程中朋友還會清算自己為對方做了多少事情,指責(zé)對方什么都沒做?!睹ァ防锩鎸懙脚用刻烨谇诿忝阕隽撕芏嗍虑?,其實這首詩跟今天我們的想法是沒有什么兩樣的,這種情感直到今天還在發(fā)生。這也正說明任何好的文學(xué)作品都來自于生活,都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在作者對詩歌的拆解下,更容易的體會了詩歌之美,同時通過對音樂,電影,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shù)形式的延展欣賞,領(lǐng)悟到詩歌更深層次的含義,使人通俗易懂。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六

只因為平時喜歡幾句宋詞名句,就在眾多圖書中,選擇了這一本。沒想到一開卷就愛不釋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為“養(yǎng)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個多月才品讀完。

真的是一本好書,值得“為伊消得人憔悴”。蔣勛是臺灣美學(xué)大家、文化教父,書可能是講座稿整理而成的,非??谡Z化,有點羅嗦,但也體現(xiàn)他的細膩。就象聽《百家講壇》一樣,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他以寬廣的學(xué)養(yǎng)和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為我們娓娓道來中國文學(xué)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詞,對宋詞進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讀。為了把這“安靜、圓滿的果實”講解透視,蔣勛從唐后主李煜講起,講為什么在唐詩的頂峰中,如何產(chǎn)生宋詞,宋詞在中國文化長河中的歷史意義,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詞的脈絡(luò),分別講述了李煜、馮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蔣勛說:在宋詞中,你會覺得有一種飽滿與安靜,它醞釀了另外一顆新的種子,與花的騷動性的美非常不同。騷動是因為它正在開花,開花自然要吸引別人注意,而果實不見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種圓滿。宋詞是一種簡練,一種淡雅,一種不夸張的情緒。閱讀蔣勛,你會發(fā)現(xiàn)宋詞的頹廢、平實和自然,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的美,其實人生是一場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平安無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冷冷熱熱。對于困難和挫折,人們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退縮,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戰(zhàn)而勝之。

人生問題也是古代哲人難以回避的??鬃右袁F(xiàn)實的、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他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鼻f子很感嘆大樹的長壽和蜉蝣的短命,認(rèn)為:“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詞人也經(jīng)常涉及人生態(tài)度問題。對此,他們作出各種各樣的解答。蘇軾屢言人生短暫,人生如夢。最經(jīng)典的是《念奴嬌?送錢穆父》的下片: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睍r代使蘇軾成為一個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卻不是一個成功者。有人可能會說,這些都是頹廢的人生觀、沒落的情趣。其實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來,蘇軾追求個人生活的志向確實比較一般。但是,蘇軾以此諄諄勸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樣逆流而上。這些言辭,雖然不是青年時期的意氣風(fēng)發(fā),然而也還是積極進取,難能可貴。人生短暫,萬事匆促,這是不爭的事實。榮辱得失本來就是相對的,過于執(zhí)著,就會走向?qū)ψ约旱?束縛。

讀了這首詞,我認(rèn)為,我們應(yīng)該像蘇軾那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論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對人生失去希望,而應(yīng)該調(diào)整心態(tài),懷抱一種飄然自適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個堅定的、自覺的“行人”。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人不能縮在烏龜殼里過局天促地的生活,而應(yīng)該走向廣闊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氣,在世間尋找人生的情趣,煥發(fā)出浪漫的青春。這是人性的覺醒,欲望的復(fù)蘇。()這種理念,將有力地推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而成為促使人自身最佳發(fā)展的原動力。

蔣勛不僅僅講詞,還講作者的經(jīng)歷,歷史背景,所處環(huán)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景,以及作者與作者的比較,結(jié)合美學(xué)、書法、陶瓷等不同形態(tài)的藝術(shù)侃侃而談,絲絲入扣,到點到位,讓你賞心悅目,品嘗閱讀的快樂!有空你不妨讀一讀,對人生進行一場美的沉思。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七

唐詩的文學(xué)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蔣勛是美學(xué)大師,詩、書、畫俱全,文學(xué)作品也頗佳。《蔣勛說唐詩》,這樣一本書的讀后感,我很難說出專業(yè)的見解,只能是信口雌黃。

在我所接觸到的詩歌解讀的書籍中,蔣勛是我最推崇的。他從多種角度解讀了唐詩的魅力,把唐詩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讀者的眼前。我只能把書中關(guān)注到的點呈現(xiàn)出來。

首先是蔣勛對文學(xué)的獨到見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別人的話,請恕我見識少。)“那些積累了很長時間,和我們的身體、呼吸已經(jīng)有了共識與默契的語言和文字才叫文學(xué)。”文學(xué)是有生命的。他不但同于文字記載。只有真正的文學(xué)才能夠代代的流傳。在我10歲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時候,借住在村里一戶人家。在他家發(fā)現(xiàn)了一副撲克牌,每一張撲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詩,每天晚上媽媽陪我背撲克牌上的古詩打發(fā)時間,近兩個月的時間,房子蓋好,我把五十四張撲克牌上的古詩也背完了。當(dāng)時就是無意識的,喜歡這些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沒有帶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來。后來對我的語文學(xué)習(xí)有了很大的幫助?!霸娙绻荒芨鼘υ挘驼娴奈锻老?。”“文學(xué)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薄拔蚁胛膶W(xué)的有趣之處就在于是一種狀態(tài)的再現(xiàn),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講清楚,講的太清楚就是論文了?!?/p>

第二是蔣勛慧眼選詩。他把濃墨重彩留給了《春江花月夜》,留給了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

記得讀中師的時候就背過《春江花月夜》,覺得這不像一首古人寫的詩。“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每當(dāng)月圓之夜,都在人們心底浮現(xiàn)的詩句,讓人的心沉靜下來。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當(dāng)我們在一定的情境當(dāng)中,很多儲存在我們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詩句,在生命的某些經(jīng)驗中會忽然活過來,因為情感從來都是相通的?!叭松鸁o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第三,蔣勛充分解讀了唐詩的豐富。1唐詩的開闊?!昂翁幋航瓱o月明”是空間的跨越?!扒安灰姽湃?,后不見來者”是時間上的跨越?!靶械剿F處,坐看云起時”是心理上的跨越。

2唐詩的浪漫與灑脫。“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兒女情長;“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的不羈;“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钡男拍?。

3唐詩的哲理?!俺榈稊嗨鳌?。

4唐詩的深情。杜甫對李白的友情,“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家國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鄉(xiāng)遇知音的惺惺相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生命的眷戀。

唐詩是美的?!霸钢鹪氯A流照君?!钡富梢黄⌒〉脑鹿猓鬓D(zhuǎn)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萬里,中間唯一可以連貫的東西是月光。當(dāng)你身邊有人離開的時候,可以給他寫上這句詩,表達你對他的牽掛。讓我們偶爾遠離及時通訊工具,留一點距離,留一點空間,留一點時間給唐詩,去感受那個迷人的世界。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八

好久好久以前,有人在文學(xué)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種子——一粒詩的種子。后來,經(jīng)過一千多年地汲取營養(yǎng),努力成長,終于開花。

這朵花,叫唐詩!唐代是詩的盛世,也是詩作成就的巔峰。

舊年暑假,我讀了《蔣勛說宋詞》,今年暑假,我看了《蔣勛說唐詩》。讓我觸摸到了恬靜的王維、狂傲的李白、簡樸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心李白,頗與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志同志合呢。

吾愛李,愛他的大膽創(chuàng)作,愛他的孤獨。李詩中無不透露著他那種驕傲的孤獨。

李白,他大膽創(chuàng)作。如《蜀道難》開首三字:噫吁嚱!據(jù)說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啊啊??!我見過用一個啊,用兩個啊,就是沒見過連用三個啊的。我想李清照連用六七個疊詞,該是李白三個的延續(xù)吧,李白好一個開創(chuàng)前鋒。

李白,我認(rèn)為他也很孤獨。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莊思惟,多時,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如許的千古絕句就是他孤獨的最好例證。

萍隨風(fēng),漂蕩。

片片飛,張張落。

不知何時,根定風(fēng)止。

隨與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觀長茂凋之。

無盡無限甚了期,不知歸日是何年。

初嘗寫詩,才發(fā)現(xiàn)千難萬難,押韻、平仄、字?jǐn)?shù)、內(nèi)容形式,而我不及詩人的一星半點兒,更別說如李白如許的大詩人了。突然間明白了,李白驕傲的孤獨是因為他的登峰造極無人能企及,而自己給自己營造的孤獨是何等片面、何等狹隘,這種孤獨只有把自己迫近死胡同。

花開終有花落時,在唐朝,這朵花曾嬌艷無比地綻放過,可最終凋謝了。我們能做的,只有仰慕前人的輝煌,去賞識、去模仿。我想,再過幾百年,也許又會開出那充滿智慧的花瓣吧!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九

每一個中國人與唐詩宋詞有一種不解之緣,唐詩宋詞就像長江黃河里的一滴水滋潤著祖國大地,滋潤著炎黃子孫,它們在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里自由的飛翔,它們在祖國的每個角落里自由的飛翔,這是每一個中國人心底生生不息的情結(jié)與眷戀。

從遠古奔來的中華文明的長河,千回百轉(zhuǎn),孕育了一些詩人、詞人,他們的詩詞照亮了中國文學(xué)的殿堂,滋養(yǎng)了中華民族文化近千年,這就是唐詩宋詞。

從小學(xué)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接觸唐詩宋詞,雖然那時知識非常薄弱的我,無法理解其中的`韻味、道理,但是我每一頁讀起來都是那么的認(rèn)真與專注,記得小時候我每一首會背的詩是唐代大詩人駱賓王的《鵝》,這首詩給我的感覺是那么的舒暢,瑯瑯上口,讀的時候往往會情不自禁的唱起來。

我們都知道唐代出名的是唐詩,那么宋代呢?顧名思議,不就是宋詞嗎?

唐代分為四個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說起初唐,大家都知道初唐四杰。他們一掃萎靡的宮廷詩風(fēng),描寫了真實生活。盛唐詩人流派較多,有田園派的孟浩然、有邊塞派的王之渙……談起盛唐人們都會想起詩仙李白,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非凡的抱負,豪俠的氣概,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fā)的典型音調(diào)。但中唐最為代表的詩人是李賀,他是一個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詩人,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詩歌史上,都可以說是異軍突起,獨樹一幟的天才詩人。最后要說起的詩人是晚唐的“小李杜”,以別盛唐的大李杜,為晚唐詩壇雄長的杜牧,豪爽悲慨、風(fēng)骨豪邁,李商隱歸于沉郁寓深倚思自成一體,我們中國都知道,中國有一個絲綢之路,那么中國古典文化的璀璨明珠——唐詩,則可以稱為唐詩之路。

唐詩宋詞給我們祖國文化歷史增加了輝煌而又燦爛的一頁,我們從小就受唐詩宋詞的熏陶,感受它的精神與恢弘的氣派,體現(xiàn)不盡的意境與回味。它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理解愛國主義精神的偉大,想象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該是怎樣的意境啊!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十

打開書頁就可看到單在詩人王維一人的身上便兼具兩種氣質(zhì)。取過進士,晉過高官的他有“風(fēng)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的意氣風(fēng)發(fā);以及后來晚年隱居山林“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寧靜從容。

詩人李白一生以游俠精神仗劍天涯,寫下大量詩篇,以他的天馬行空讓人學(xué)會放下一些事。心情郁悶不得志時不妨讀讀他的“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人生苦短,不過匆匆數(shù)十載,更要放開懷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為什么要把時光浪費在不美好的事情上呢?既然時間有了緊迫性,人生雖有不如意事八九,就好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苦中一點甜吧。

而詩人杜甫與白居易詩中飽含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關(guān)懷,感召人們能夠拾起一片心。即便到了現(xiàn)代社會,我們生活的周圍仍有弱勢群體的存在。《石壕吏》、《兵車行》、《賣炭翁》等詩篇描繪出的戰(zhàn)亂困苦、民不聊生至今讀來揪心?!按蟊犹煜潞烤銡g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痹娙说拇髳矍閼言谇Ч胖拢蕴嵝盐覀?,在自身溫飽的狀態(tài)下也不要忘了這世界上仍有許多人還掙扎在貧困線上。無論到了什么時候,人都應(yīng)該有同情心、同理心,此時就更該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勤儉節(jié)約不忘本,惜一飯一蔬。

到了晚唐的李商隱,詩作哀艷濃麗,卻是往內(nèi)收的,集中式的關(guān)注自身?!跋蛲硪獠贿m,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薄跋嘁姇r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本渚渲灰宰陨沓霭l(fā)抒寫私情,而他這樣私人化的生命經(jīng)驗卻能讓讀者覺得字字句句也在寫自己,曾幾何時,我們都許在面對一地風(fēng)景時感慨或悵然若失,失意于時光流逝或努力地為生活尋找一點小快樂,誰都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的片刻,也就特別容易引起共鳴。

唐詩發(fā)展?jié)u變的過程就像是人的一生,從少壯到中年到遲暮,從慷慨激昂到憂國憂民再到惋惜哀傷。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百姓生活、衣食住行,唐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最終,唐詩中所有的情感都匯聚一處就是人情,體會邊塞田園的碰撞,兼收并蓄的包容,李杜之間的惺惺相惜以及“微注小窗明”的點點欣喜。

雖然我們處在一個詩歌失落了的時代,但詩情畫意卻也烙印在國人心中,在現(xiàn)代社會高樓林立水泥磚瓦的包圍之下,讀一讀唐詩就如放飛心里的風(fēng)箏,在朗朗上口、合轍押韻的吟誦中尋到一種心靈的依歸。最后,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讀完這本書,就走出去忘掉,讓詩魂融入血液。有一日,不拘你在哪里,祖國或異鄉(xiāng),看到那樣的情景,便不自覺的明白了什么是“江天一色無纖塵”,什么是“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擁有這一晚春江花月夜。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十一

泱泱大國,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詩宋詞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奪目的一顆,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的確,暢游在唐詩宋詞的世界里,我領(lǐng)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無語倫比的快樂。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無窮的唐詩,清麗婉約意味久遠的宋詞,在那里,我與名人大師共賞大好山河,與大家詞人同論興榮衰敗,在那里,我領(lǐng)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痹诙鸥Φ囊I(lǐng)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巔峰,俯視大地,一種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年邁中年的壯志豪情令人感嘆不已,欽佩之余,也激勵著我不斷的努力上進;在我迷惘的時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強勁有力的雙翼,帶領(lǐng)我穿過層層迷霧,達到勝利的彼岸。

美哉!當(dāng)“小樓一夜聽風(fēng)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钡脑娋潆S著高山流水縈繞在我的耳畔;當(dāng)面對“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guī)?!敝皽\吟“暗香浮動月黃昏”時;當(dāng)“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钡木跋箅S著縷縷清風(fēng)吹向我的眼前;濃濃的古代文學(xué)氣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當(dāng)中,深深地領(lǐng)會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風(fēng)情。

美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是寫不盡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是訴不盡的哀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道不完的思念;“過盡千帆皆不是,余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這是畫不完的相思……這春水流不盡的愁思,牽動著我的情緒,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詩宋詞》使我受益匪淺。它似陽光,令我豁然開朗;它似和風(fēng),撥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涼。細細咀嚼你會發(fā)現(xiàn)詩詞中每字每句都透露著情感與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

美哉唐詩,美哉宋詞,美哉古韻!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十二

《蔣勛說唐詩》作者為蔣勛。早在高一時,語文老師便推薦過此書。然而快高三了,我才翻開此書。

除了第一講概述唐朝及其文化,第二講賞析了《春江花月夜》外,其余幾講都是圍繞某一位詩人展開。當(dāng)然,《春江花月夜》似乎也是圍繞著張若虛展開的。不過第二章主要講的還是本詩的內(nèi)容。

“春江花月夜”連用五個意象。在詩中也可以看出,五個意象之間,各有一個隱藏的“逗號”,不能將其中的任何兩個或多個意象連起來。這便是尊重五個主題的獨立性。有次也可以看出其實唐詩,也是在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生命個體也包括了有生命活動的,比如“花”,也有沒有實際生命活動的,例如“春”。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這句詩“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是對歷史的追問。蔣勛作者覺得這是哲學(xué)上的追問,忽然把人從現(xiàn)象中拉開抽離,去面對蒼茫的宇宙。這便是對遙遠時間的追溯,甚至可以說是質(zhì)問。這跟現(xiàn)在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問題,也極為相似早在春秋戰(zhàn)國,屈原的《天問》在吶喊地問一個又一個自然現(xiàn)象。古人在由衷地,發(fā)出科學(xué),或者說是哲學(xué)問題。

唐詩,也很開放,似乎沒有多拘束。我很想問,白居易究竟有沒有看見過楊貴妃從溫泉里出來的樣子,或者說在《長恨歌》里的“溫泉水滑洗凝脂”是不是他的想象。此后,就很少出現(xiàn)如此的描寫了。這也是對唐代美學(xué)的一種反應(yīng)吧。

所以讀唐詩,可以看到唐朝的許多許多。

不過在此也不得不說,依我愚見,古詩中題材過少,以愛情,親情,思鄉(xiāng),邊塞,被貶官之后的所見所感為多。精神生活在唐朝,也沒那么充實啊。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十三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學(xué)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種子——一粒詩的種子。后來,經(jīng)過一千多年地汲取營養(yǎng),努力成長,終于開花。

這朵花,叫唐詩!唐代是詩的盛世,也是詩作成就的巔峰。

去年暑假,我讀了《蔣勛說宋詞》,今年暑假,我看了《蔣勛說唐詩》。讓我觸摸到了安靜的王維、狂傲的李白、樸實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愛李白,頗與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志同道合呢。

吾愛李,愛他的大膽創(chuàng)作,愛他的孤獨。李詩中無不透露著他那種驕傲的孤獨。

李白,他大膽創(chuàng)作。如《蜀道難》開頭三字:噫吁嚱!據(jù)說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啊啊??!我見過用一個啊,用兩個啊,就是沒見過連用三個啊的。我想李清照連用六七個疊詞,該是李白三個的延續(xù)吧,李白好一個開創(chuàng)先鋒。

李白,我認(rèn)為他也很孤獨。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莊思想,多時,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樣的千古絕句就是他孤獨的最好例證。

萍隨風(fēng),飄零。

片片飛,張張落。

不知何時,根定風(fēng)止。

隨與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觀長茂凋之。

無盡無窮甚了期,不知歸日是何年。

初嘗寫詩,才發(fā)現(xiàn)千難萬難,押韻、平仄、字?jǐn)?shù)、內(nèi)容形式,而我不及詩人的一星半點兒,更別說如李白這樣的大詩人了。突然間明白了,李白驕傲的孤獨是因為他的登峰造極無人能企及,而自己給自己營造的孤獨是多么片面、多么狹隘,這種孤獨只有把自己逼近死胡同。

花開終有花落時,在唐朝,這朵花曾嬌艷無比地綻放過,可最終凋謝了。我們能做的,只有仰慕古人的光輝,去欣賞、去模仿。我想,再過幾百年,也許又會開出那充滿智慧的花瓣吧!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十四

讀完《唐詩宋詞元曲》,我認(rèn)為著名理學(xué)家程顥的《春日偶成二首》(其二)頗耐人尋味,他將淺白的文字和深邃的哲理融為一體,強調(diào)了“天道”和“人道”“自然”是相通的。這首詩要人類摒棄浮躁心態(tài),拋棄狹隘的私欲雜念,本著一種超凡脫俗的心境,靜觀萬物。如此,我們也才能真正與自然合一。

時間萬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各得其所,各有自己的位置、軌跡。程顥在《春日偶成二首》(其二)中這么寫道:“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贝合那锒饔凶约旱呐d衰更替,各有各的魅力所在,就好似每個人的人生,各有其特色和定為,不可強求。

當(dāng)春花落枝,冬雪消融,黃葉滿地······不必為那一抹嬌美而感到遺憾,不必為那澄澈的冬雪感到落寞,更不必為那青翠感到不安······當(dāng)美好逝去,不必埋怨,不必彷徨,靜下心來,細細回味,便會知曉萬物的興替,都是上天的安排,都是自然賜予他們的自得與自在?!叭f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給自己一方凈土,給自己一片晴空,給自己一種心境,同樣,你也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圣潔與自得自在。

詩人杜荀鶴在《小松》中寫過“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若你的價值無人賞識,那是別人沒有眼光。小松終會長成參天大樹,這是必然的事實,不會改變。因為松的品性注定了它將會高聳入云,成為時人眼中偉岸的代表。而你也一樣,靜下心來,找準(zhǔn)目標(biāo)并堅持它,盡心去打造最好的自己。然后,靜心聆聽蝴蝶淺吟清唱。自得,然后去看世界上最美的風(fēng)景。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在簇擁著你前行。

若為木,當(dāng)欣欣以向榮。

若為草,當(dāng)萋萋以搖綠。

生命是一束純凈的火焰,你必將發(fā)現(xiàn),我們依靠內(nèi)心看不見的太陽而存在。只要靜下心,你便明了,萬物皆自得;靜下心,便知曉,萬物皆自在。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十五

《宋詞》是本好書,是中華文明的集現(xiàn),我喜歡讀,它在我心中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輝。

讀《宋詞》是我每晚的習(xí)慣。帶著絲絲倦意,放起悠揚小歌,細膩的指尖劃過百溜的頁面,絲滑享受,沉浸在無邊無際的暢想之中,耳畔響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詞世界中,獨領(lǐng)文學(xué)之風(fēng)騷。天下乎,還有甚比此樂?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無與倫比的美。我覺著吧,雖說宋詞與唐詩,元曲,同為史詩之豐碑,交相輝映,可宋詞應(yīng)排第一,也比排第一。至于為何?我也說不上,只覺得,唐詩結(jié)構(gòu)過于嚴(yán)謹(jǐn),不自由元曲曲風(fēng)過于悲涼,不自然。而宋詞不,一李清照為代表的婉約派為例,名為婉約,但字跡中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憧憬,積極向上樂觀。下面就李清照的《鳳凰臺上憶吹簫》一段來品析。

傳來的書信報平安。若是在國家蒙難之時,則更是音訊全無。也讓我感到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定要好好珍惜。

《宋詞》中,好文不止李清照所作之詞,還有以蘇軾,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詞風(fēng)雄壯偉麗,有如太山之巔。與婉約派形成對比,截然不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宋朝人民的見聞感受,它們形式不同,主體不同,但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因此讀《宋詞》養(yǎng)我浩然正氣,使我熱愛生活,玩味人生真諦。

蔣勛說宋詞的讀后感篇十六

我讀《紅樓夢》應(yīng)是從大學(xué)時代開始的,以往只接觸過連環(huán)畫或者電視劇,對其中的重要人物有些印象。正如蔣勛先生所說的,只是對他們之間的戀愛故事有些了解罷了。真正開始讀紅樓是在大學(xué)碰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戊校本》之后,它是瞬間讓我進入了書中世界,逐漸開始癡迷起來,之后陸續(xù)讀過庚辰本,也讀過一些如蒙古、列藏其他版本。盡管已然初窺門道,卻從未真正拿著筆品讀過,直到我碰到了這部書。

《蔣勛說紅樓夢》是在機緣巧合下遇到的,今年妻子讓我推薦關(guān)于《紅樓夢》的品讀和解讀書籍,其實家中有周汝昌先生和甲戊、庚辰幾個校本,但是她認(rèn)為這些枯燥乏味,缺少興趣,不喜研讀。因此我比對書單,無意間才看到這部作品,索性自己先讀起來。

蔣勛先生以八十回庚辰本為文本信息的對曹雪芹的文字進行品讀,這與大多數(shù)紅學(xué)家不同。其實紅學(xué)發(fā)展至今,流派眾多,其中以考證學(xué)派的成果最顯驚人,爭議不斷。因為爭議,所以努力,在考證學(xué)者的奮斗下,挖掘曹雪芹及其家族的人物關(guān)系與背景歷史成為了他們研究《紅樓夢》的不二法門。再說細一點,正是由于《紅樓夢》是一部未完的自傳性小說,讓越來越多的紅學(xué)家們參與到推敲其結(jié)局的工作上來,考證學(xué)派希望通過挖掘歷史真相來判斷小說的結(jié)局的最終走向,這本身其實無可厚非。

《蔣勛說紅樓夢》共八冊,每十回《紅樓夢》正文品讀一冊,書系遠超《紅樓夢》文本,由此可見蔣勛先生在品讀時是有多細,他細到解構(gòu)文本到段落、到語句、到詞匯、到一個字,他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真正理解《紅樓夢》文本之美。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蔣勛先生解說寶玉的“癡”字、看黛玉的“逸”字與解說十七回的“幽”字,他的引經(jīng)據(jù)典讓我們理解了作者用字的苦心和慎重,也對原文本有了更廣闊的認(rèn)知。

讀過《紅樓夢》的讀者們都清楚,《紅樓夢》中的主要線索故事全部圍繞著賈府展開貫通的,其間人物眾多、生活細節(jié)極其精致,絕對稱得上是清朝貴族生活的百科全書?!都t樓夢》囊括了禮法、音律、詩詞、飲食、交通、書畫、建筑、色彩、園藝、戲曲、衣飾等幾乎全部的細節(jié)。如此復(fù)雜又精確的描寫,作為普通現(xiàn)代讀者恐怕的確難以真正理解。而蔣勛先生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最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一一作出說明,這是本書的精華所在。蔣勛先生不厭其煩的旁征博引,讓我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僅了解了《紅樓夢》的歷史語境,也為我們學(xué)習(xí)中國古典文化提供了不少幫助。

所以在《蔣勛說紅樓夢》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他用電影鏡頭與聲音的配合、繪畫色彩與比例等方式來為我們解說《紅樓夢》的人物性格與建筑特點,然而無論怎樣,卻又始終以中國哲學(xué)為基礎(chǔ)述說作者用筆的心態(tài),簡直另人拍案而起,精彩絕倫。

不止于此,蔣勛先生在分析《紅樓夢》中的人物個性可謂入木三分,他以文本為基礎(chǔ),不斷強調(diào)小說技法中的人物是如何寫活寫真實的。蔣勛先生實在通過讓讀者注意曹雪芹的強烈的對比和隱喻,來分析文本中被“刀斧之筆”“十年刪改”的留白,讓我們能夠真正理解作者筆下的真實。這與對照真實曹家人物來研讀要有趣,有意義的多。并且我們通過蔣勛先生的品讀還能夠?qū)W習(xí)到不少小說高超的技巧,我想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收獲。

當(dāng)然本書的確也存在些許不足,蔣勛先生的“雙標(biāo)”在文中過于嚴(yán)重了。前文才說到《紅樓夢》里詩詞出來都是預(yù)言,接著又說詩詞全部都是在描繪心情;剛剛提到史湘云、林黛玉聯(lián)五言詩藝術(shù)高絕,又在后文指出五言詩受格律韻律約束限制了創(chuàng)作自由。雖然細細比對起來也無多大矛盾,但是如此論述,多少會給讀者帶來些許困惑吧。另外蔣勛先生說話很滿,在文中都是“全部、總是、絕對、一定”這類詞匯,我想這是在做音頻時留下的口語表述,但是這種說法我是不大認(rèn)同的。

我一貫的觀點是讀書是件自私的事情,讀者的想法抑或者觀點本無強加給其他人的必要,讀者本人也沒有一定要接受不同觀點的義務(wù)。只要在閱讀過程中獲取知識樂趣,感到滿足,了解到不一樣的精彩或者人生格局也就夠了?!都t樓夢》也是一樣,只是我還是要推薦蔣勛先生的這部書,我們能接受多少另說,只是讀完之后一定是另外一片天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44008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