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湘夫人教案(熱門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1:15:13
屈原湘夫人教案(熱門20篇)
時間:2023-11-26 11:15:13     小編:翰墨

教案是教師為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編制的教學計劃,它是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具有指導性和操作性的特點。教案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質(zhì)量。教案分為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幾個方面。一個好的教案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教案要結(jié)合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資源進行設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一

在中國文學史上,總有一些特殊的地點,由于一些特殊的故事和一些名人之作跟它聯(lián)系在一起,使它成為千百年的名勝古跡。《湘夫人》故事發(fā)生的自然景觀背景就是八百里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自古以來,洞庭湖的“洞庭”就是“神仙洞府”之意,洞庭湖的最大特點就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景色極其優(yōu)美。它的北面是長江,因此洞庭湖的水是流入長江里面的。洞庭湖有四條有活水流入的支流,古代稱為湘水、沚水、沅水、澧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湘江、沚水、沅江、澧江。我們在中學里學過的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寫的“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可見洞庭湖景色之美麗。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君山得名的由來就是和堯的兩個女兒,舜的兩位妻子娥皇女英的神話傳說有關。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話傳說有關。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圍生長著高低起伏,郁郁蔥蔥,蒼翠茂盛的斑竹,在這些竹子上長滿淚痕似的斑點,有人說這是全國乃至全國世界獨一無二的景觀。神話傳說中,娥皇女英追到君山,聽說虞舜已經(jīng)死在蒼梧之野,她們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淚痕就化成了現(xiàn)在的斑竹。

由于對屈原及楚辭的研究和實地考察,我對這一帶的美景是深有體會的。值得指出的是,汨羅江就是湘江的一條支流,屈原最后流放的地點就是汨羅江一帶。他渡過了長江,經(jīng)過了洞庭湖,來到了沅江,又來到湘江,最后來到汨羅江北邊的玉石山,這就是屈原最后的流放地點。對于屈原自沉的汨羅江,我下水過三次,由于水流湍急,雖然江面只有五十多米寬,我被水流向下游沖走了兩百多米最終也沒有游到對岸,雖然我是從小在長江邊長大的,很會游泳,但我也沒能夠潛到汨羅江的江底,可見,江水是極深的。因此我相信,當年屈原自沉以后,人們打撈他的尸體是絕對撈不到的。后來我沿著汨羅江一直走到頭,發(fā)現(xiàn)它的盡頭不是湘江而是洞庭湖,我拿著地圖左看右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為地圖明明白白標著汨羅江是流入湘江的。經(jīng)過詢問當?shù)厝?,證明我看到的是對的,原來1958年興修水利,已把汨羅江直接引入洞庭湖。

湘江是一條非常大的河流,它是橫貫整個河南省甚至還流經(jīng)河北的一些地方的一條大河。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觀,由于其獨特的美景以及瑰麗的神話傳說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贊美和歌頌,因而就顯得特別有名。我們要講的《湘夫人》就是跟洞庭湖有關。在我們所知道的歷代文人中和洞庭湖關系最密切的,影響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話悲劇故事《湘君》和《湘夫人》。根據(jù)《山海經(jīng)》、《尚書》的記載,在傳說的三皇五帝時代,堯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后來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趕去看望他,當她倆趕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時候,那邊傳來消息說大舜已經(jīng)崩于蒼梧,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正因為這個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們的社會是一個以男性作家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社會,所以后代以這個神話傳說創(chuàng)作的作品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在以男性作家為主的文壇上,這樣的題材多少寄予了作者對社會、對人生、對婚姻愛情的一種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這個題材歷久不衰。如果我們撇開這個題材的共同性再來看屈原的創(chuàng)作,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處在了一個很高的層次。他沒有流于這個題材的這樣的一個悲劇故事傳說,而是虛擬了兩位湘水配偶神的約會。

在這一篇中,屈原以湘君這個男性的視角來寫,所以寫的很有層次,也很有變化。

1922年,梁啟超在東南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的前生)演講時說:“最感到奇怪的是屈原在他的作品種有豐富細膩的愛情婚姻體驗而從不涉及他的家人?!痹谶@里,梁啟超點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屈原沒有為我們留下任何有關他自己愛情婚姻和家庭的線索,他把自己豐富細膩的愛情婚姻體驗轉(zhuǎn)到對古典神話傳說及民間文學的繼承上,并把它塑造出生動典型的藝術形象。這就是我們解讀《湘君》、《湘夫人》的背景。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僅僅時屈原創(chuàng)作這兩首詩的原型和背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屈原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從而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的詩篇。北京大學的林庚教授(他自己就是一位詩人)曾經(jīng)講過,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說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筆下完全被詩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個瞬間的情節(jié)——一個約會的片段,別的都是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屈原正式截取這個悲劇故事的一個片段,憑著精神的流動而創(chuàng)作了這兩首優(yōu)美的詩篇。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看懂畫面內(nèi)容,嘗試講述故事大致內(nèi)容。

2.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相關習俗。

3.感受傳說故事的魅力。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你吃過粽子嗎?你吃過的粽子是什么樣的?它是用什么做的?有些什么口味?

師:誰知道我們什么時候會吃粽子呢?

幼:端午節(jié)。

師:對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也就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天,我們都會吃粽子。有誰知道我們?yōu)槭裁匆诙宋绻?jié)這天吃粽子嗎?誰來猜一猜?(請幼兒說一說)小朋友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那到底是為什么呢,老師今天還給你們帶來一個傳說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錄音,整體欣賞故事。)。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3.聽故事第三段。提問:人們怕屈原的身體被魚蝦吃掉,他們是怎么做的?

(三)嘗試根據(jù)圖片分段講述故事。

師:關于《屈原的故事》,老師還收集了幾張圖片,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著看圖片講述故事。

1.師出示圖片并講述故事。(講解劃龍舟,掛艾草、菖蒲,涂雄黃酒,縫香包)。

2.師幼一同看圖片講述故事。

3.引導幼兒把故事講給身邊的好朋友聽一聽。

4.請兩名幼兒單獨講述故事。

5.組織幼兒討論:

師:《屈原的故事》講完了,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想一想,假如在你的生活中,爸爸媽媽或者是老師錯怪了你,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四)說說端午習俗。

(五)活動延伸。

老師在手工區(qū)準備了許多彩色繩,待會兒我們一起去編吧。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三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對戀人神,傳說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時死于蒼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堯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們追隨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淚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結(jié)滿了斑點,“斑竹”之名即由此而來。屈原根據(jù)這個美麗的傳說寫作了一首詩歌《湘夫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常識介紹。

介紹屈原、楚辭和背景知識。

三、把握詩歌情感,理解詩歌主題。

(一)播放錄音,學生結(jié)合課后注釋朗讀詩歌。

(二)(1)師問:這首詩歌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生答:講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戀故事,全詩以湘君的口吻,抒寫了他自己在約會地點沒有等到湘夫人的憂愁、煩惱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動。

(2)師問:詩人是以怎樣的情感來講述這個故事的?為什么會用這樣的情感講述這個苦戀故事?(啟發(fā)學生用“知人論世、以意逆志”來把握詩人情感、理解詩歌主旨)。

生答:幽怨哀婉。

生答:詩言志,詩人借講述這個哀婉、動人的苦戀故事,來表達他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幽怨,借湘君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來表達他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情愫。

附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鼻虺錾碣F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nèi)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lián)盟的活動,使齊楚聯(lián)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3)師生研討詩歌主題。

本詩以男女水神等候?qū)Ψ綖榫€索,表現(xiàn)了他們因思而不見而在不斷的彷徨迷惘中產(chǎn)生的深長的幽思之情,但仍對愛情堅貞不渝的主題!詩歌反應了當時人民的真實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滲透了詩人屈原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情愫。

四、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意象在表達情感、營造意境上的作用。

1.朗讀第一段,通過“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分析情景關系。

生答:寄予理想。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整理屈原詩歌中的名句。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四

本篇與《湘君》是姊妹篇?!断婢穼懴嫠駥δ猩裣婢挠?,此篇寫湘水男神對女神湘夫人的追求,二者都表現(xiàn)了深摯的愛情,又都因愛情受挫而產(chǎn)生種種怨慕和憂思,存在著共同的心理和情感活動模式,所以在寫法上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姜亮夫說:“《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是對唱的”,“通過對唱來表現(xiàn)相愛之情,這是民歌的一個特色”。他說現(xiàn)在的民歌也有這種情況,“二人對唱的唱詞完全相同,或者只改動一兩個字”。這里的兩個姊妹篇,結(jié)尾六句詩基本相同,兩篇之中相似而近同的一些情感內(nèi)容,則可以兩相應襯、對照、加深。本篇的側(cè)重點是寫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深望切、神情恍惚而產(chǎn)生種種幻覺、幻景、幻象,從而更顯其一往情深。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睂懴婢诙赐ブ疄I迎候湘夫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于恍惚之中似乎看到這位湘水女神在北渚降臨,但是秋水伊人,望眼欲穿,還是看不真切,因而愁緒茫茫,憂從中來,只見得秋風起處洞庭揚波、木葉飄落。寫得情景歷歷,開篇落筆便成千古佳句!湘君恍恍惚惚若有所見者,原不過是一種幻覺,他心上的女神并沒有降臨。于是他又踏上草,極目遠望,切盼佳人前來赴約,因為原來就準備在晚間幽會的。但一等再等,還是不見佳人,就想起自然和人世間的一些乖戾反常的現(xiàn)象,山鳥原不棲,為什么落腳到水草叢中?魚網(wǎng)原不架樹,為什么張掛在樹梢頭上?“鳥何萃兮中,罾何為兮木上”,同上篇“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一樣,懷疑自己求愛不得其所,因以為喻,流露出困惑、失望的情緒。于是他在切盼中又想到:沅江有白芷,澧水有木蘭,各自散發(fā)芬芳,我心中也有一個美好的人,朝思暮想,卻不敢對人講。他極目遠望,神思恍惚,不見佳人,但見流水潺湲。朱熹說,“沅有芷兮澧有蘭”數(shù)句,其起興之例,正猶越人之歌,所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敘物以言情謂之賦,余謂《楚辭九歌》最得此訣。如‘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正是寫出‘目眇眇兮愁予’來;‘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正是寫出‘思公子兮未敢言’來,具有‘目擊道存,不可容聲’之意”。《莊子田子方》引孔子的話說:“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毙⒃幼⑹瑁骸胺蝮w悟之人,忘言得理,目裁運動而元道存焉,無勞更事辭費容其聲說也。”這里實際說到了意象的運用及其作用問題,尤其是動態(tài)性的意象,如秋風、水波、落木、流水等,都是通過意與象、情與景、神與形的相互交融、鑄造而成的,其流動的物象、外景正好傳達了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活動,愛的熾熱,盼的焦渴,盡在不言之中。

人在失望的時候,總想到轉(zhuǎn)機,外界事物發(fā)生小小的變異,都可能引起失意者的幻想。湘君是神,同樣具有人的情感,當他看到麋來庭中,蛟出水涯的時候,就認為是一種好的兆頭,奇跡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于是他又朝馳夕濟,前迎佳人,在情感作用下,忽聽得他的心上人在召喚他,要他駕車,一起隱跡天涯。他不知是幻聽幻覺,又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舊解“麋何食”二句,以為同“鳥何萃”二句同義,這就不但“復直無味”,而且下起“佳人召予”,也就突兀難解了。清代學者蔣驥指出了這一點,這是有見地的?!镑绾问场迸c“鳥何萃”的句子,作為比興,所引起的情感走向,是逆反發(fā)展的,所以不能按舊解把它們等同起來。既然“佳人召予”,湘君信以為真,而且欣喜若狂,就會有更大的幻想生出。他為了同佳人“偕逝”,就設想把家筑在水底,用荷葉做房頂,香花滿壁,紫貝鋪地,堂上涂抹香料;桂木作梁,木蘭作椽,辛夷作門框,白芷飾洞房;薜荔編成帳,蕙草織帳頂,白玉壓床席,石蘭作屏風;芳芷造屋荷葉頂,杜衡作繩系得緊;百草滿院栽,香花滿廊擺。這幻想中的水室,確是芳香、潔凈、神奇、美麗,我們不妨對照“桃花源”和“梁祝化蝶”來讀它。荷蓋、蓀壁、椒堂、桂棟、蘭橑,這些想像中的`物象都是芳潔的,從這許許多多的香潔之物,一連串美麗、潔凈的意象,難道不使人想到湘君求愛時如癡若狂的心緒,從而幻化出如此種種的幻影?難道不使人透視到湘君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和愛情的赤誠、美好的心靈?可是,九嶷山的眾神紛紛出動,如云之眾忽而接走了湘水女神;湘君的一切等待,一切盼望,一切準備,一切幻想,全都落空!正如《山帶閣注楚辭》說的:“佳人至矣,夕張具矣,而九嶷山人紛然迎歸,則此恨何極矣!”我們同情湘君,是否同樣也同情著同湘君一樣執(zhí)著而受挫于追求理想的人們?詩人屈原自然有他的寄托,他在詩中投射了他自己的心影,那么讀者諸君又作何感想呢?劉勰說《九歌》“綺靡以傷情”,憂傷遠遠多于歡樂,這原本就是那個悲劇時代的反映。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五

作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赴約的湘君來到約會地北渚,卻不見湘夫人的惆悵和迷惘。

如果把這兩首祭神曲聯(lián)系起來看,那么這首《湘夫人》所寫的情事,正發(fā)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轉(zhuǎn)道洞庭之時。因此當晚到的湘君抵達約會地北渚時,自然難以見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即由此落筆,與《湘君》的情節(jié)緊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較為費解?!暗圩印睔v來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會作堯之二女,但毫無疑問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這句說成是帝子已降臨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節(jié)兮北渚”而來;但這樣便與整篇所寫湘君盼她前來而不見的內(nèi)容i格難合。于是有人把這句解釋成湘君的邀請語(見詹安泰《屈原》),這樣文意就比較順暢了。

歌辭的第一段寫湘君帶著虔誠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來。這是一個環(huán)境氣氛都十分耐人尋味的畫面: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望斷秋水、不見伊人的湘君搔首躕躇,一會兒登臨送目,一會兒張羅陳設,可是事與愿違,直到黃昏時分仍不見湘夫人前來。這種情形經(jīng)以“鳥何萃兮o中,罾何為兮木上”的反?,F(xiàn)象作比興,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內(nèi)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勞無益的意味。而其中“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更是寫景的名句,對渲染氣氛和心境都極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詩人的賞識。

第二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邊澤畔的香草興起對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緩緩而流暗示遠望中時光的流逝,是先秦詩歌典型的藝術手法,其好處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滯水邊又是兩個反?,F(xiàn)象,與前文對鳥和網(wǎng)的描寫同樣屬于帶有隱喻性的比興,再次強調(diào)愛而不見的事愿相違。接著與湘夫人一樣。他在久等不至的焦慮中,也從早到晚騎馬去尋找,其結(jié)果則與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覓中,忽然產(chǎn)生了聽到佳人召喚、并與她一起乘車而去的幻覺。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筆。

第三段純粹是湘君幻想中與湘夫人如愿相會的情景。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異草香木構(gòu)筑修飾。其色彩之繽紛、香味之濃烈,堪稱無與倫比。作品在這里一口氣羅列了荷、蓀、椒、桂、蘭、辛夷、藥、薜荔、蕙、石蘭、芷、杜衡等十多種植物,來極力表現(xiàn)相會處的華美艷麗。其目的,則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環(huán)境來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內(nèi)心的歡樂和幸福。因此當九嶷山的眾神來把湘君的戀人接走時,他才恍然大悟,從這如夢幻般的美境中驚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與《湘君》結(jié)尾不僅句數(shù)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樣。湘君在絕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樣情緒激動,向江中和岸邊拋棄了對方的贈禮,但表面的決絕卻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相戀。他最終同樣恢復了平靜,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戀相思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歷程。他在汀洲上采來芳香的杜若,準備把它贈送給遠來的湘夫人。

綜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約會在時間上的誤差而引出的兩個悲劇,但合起來又是一幕兩情相悅、忠貞不渝的喜劇。說它們是悲劇,是因為赴約的雙方都錯過了相會的時間,彼此都因相思不見而難以自拔,心靈和感情遭受了長時間痛苦的煎熬;說它們是喜劇,是由于男女雙方的相戀真誠深摯,盡管稍有挫折,但都沒有放棄追求和期盼,所以圓滿結(jié)局的出現(xiàn)只是時間問題。當他們在耐心平靜的相互等待之后終于相見時,這場因先來后到而產(chǎn)生的誤會和煩惱必然會在頃刻間煙消云散,迎接他們的將是湘君在幻覺中所感受的那種歡樂和幸福。

這兩篇作品一寫女子的愛慕,一寫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卻同樣纏綿悱惻;加之作品對民間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對傳統(tǒng)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強了它們的藝術感染力。因此盡管這種熱烈大膽、真誠執(zhí)著的愛情被包裹在宗教儀式的外殼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強大的生命內(nèi)核,卻經(jīng)久不息地釋放出無限的能量,讓歷代的讀者和作者都能從中不斷獲取不畏艱難、不息地追求理想和愛情的巨大動力。這可以從無數(shù)篇后代作品都深受其影響的歷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證。

【賞析二】。

《湘夫人》是《楚辭九歌》組詩十一首之一。一般認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與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國境內(nèi)所獨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這對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靈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和“神人戀愛”的構(gòu)想。楚國民間文藝,有著濃厚的宗教氣氛,祭壇實際上就是“劇壇”或“文壇”。以《湘君》和《湘夫人》為例:人們在祭湘君時,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時,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愛慕之深情。他們借神為對象,寄托人間純樸真摯的愛情;同時也反映楚國人民與自然界的和諧。因為縱灌南楚的湘水與楚國人民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她像慈愛的母親,哺育著楚國世世代代的人民。人們對湘水寄予深切的愛,把湘水視為愛之河,幸福之河,進而把湘水的描寫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樣演出悲歡離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體地罩上了歷史傳說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與二妃(娥皇、女英)的傳說為原型的。這樣一來,神的形象不僅更為豐富生動,也更能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親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詩題雖為《湘夫人》,但詩中的主人公卻是湘君。這首詩的主題主要是描寫相戀者生死契闊、會合無緣。作品始終以候人不來為線索,在悵惘中向?qū)Ψ奖硎旧铋L的怨望,但彼此之間的愛情始終不渝則是一致的。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愛情詩。以景現(xiàn)情,寓情于景,可以說是這首詩的一大特色?!断娣蛉恕返木拔锩鑼懯殖晒ΑK皇菫閷懢岸鴮懢?,而是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相映襯,即情感的流動與外在形式同步。詩人將湘君與湘夫人約會的地點放在湘水一帶,時間又是在秋天。整個畫面是秋天水上景色。這就為詩中主人公提供了抒發(fā)相思愁苦的自然環(huán)境。在湘君的心口中,以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經(jīng)在約會的地點(北洲)等待過自己。然而當他到來時湘夫人已經(jīng)離開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見對方影子,心中憂傷萬分?!澳宽痦鹳獬钣琛敝械摹俺睢鳖D時在此環(huán)境中觸發(fā)?!百馇镲L,洞庭波兮木葉下?!笔沁M一步借秋景來渲染、擴散和深化這相約未見的愁情。主人公不見心愛的佳人到來,白極想會見至沒有會見,中間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種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緒體驗染上了某種色彩,于是構(gòu)成一種審美心境。這時,在湘君的眼中,盡是令人黯然神傷的凄涼景色:秋風瑟瑟,似乎涼意滲透心間;落葉紛紛,猶如一顆沉重的心漸漸下沉;微波蕩漾,猶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對這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緒四溢。情與景,水乳交融,把讀者帶入一個美妙的意境。

層次重疊交叉,又能一以貫之。這首詩在結(jié)構(gòu)上也頗具特色,它以湘君赴約不遇時的`情感活動作為中心線索,把景物變化、人物活動都串連起來,既有曲折起伏,又能融會貫通。

從情感的結(jié)構(gòu)角度看,這首詩是以“召喚方式”呼應“期待視野”?!断娣蛉恕芳热皇怯袂厝皇且哉賳镜姆绞狡砬笊耢`降臨。全詩以召喚湘夫人到來作為出發(fā)點,以期待的心理貫穿其中。詩的前半段主要寫湘君思念湘夫人時那種望而不見、遇而無緣的期待心情。中間經(jīng)歷了憂傷、懊喪、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動。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產(chǎn)生的情緒波動。詩的后半段是寫湘君得知湘夫人應約即將到來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緣相見而又未相見的期待心情中忙碌著新婚前的準備事宜。詩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現(xiàn),召喚的目的達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寫與此呼應。實際上,后半段的描寫不過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現(xiàn)這種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緣故。整首詩對期待過程的描寫,有開端,有矛盾,有發(fā)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識線路清晰可見。

這首詩還有著明暗對應的雙層結(jié)構(gòu)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現(xiàn),有明有暗,明暗結(jié)合。抒情對象既可實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寫實境時,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層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確,語言明快,情感色澤清晰,高低起伏,強弱大小,都呈透明狀態(tài)。如詩的后半段寫筑室建堂、美飾洞房、裝飾門面、迎接賓客的場面,就屬于表層性的,即明寫。從“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為芳”,是從外到里、由大到?。粡摹败戚葙夂晌荨敝痢敖ǚ架百鈴T門”,又由里到外。線路清楚,事實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暢,無拘無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動與外在形式同步。

從深層結(jié)構(gòu)看,這首詩又有著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來的樣子,如“鳥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帶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風、秋水、秋葉的描寫。情感的流動較蘊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發(fā)覺。因此需要通過表層意象加以領會。

這種雙層結(jié)構(gòu),明暗對應,相輔相成,構(gòu)成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結(jié)構(gòu)的優(yōu)點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現(xiàn)呈立體狀。

另外,全詩所描寫的對象和運用的語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x、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鳥、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動物、植物和礦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風俗、神話傳說、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氣氛等,無不具有楚地的鮮明特色。詩中所構(gòu)想的房屋建筑、陳設布置,極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環(huán)境、社會風尚和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這個土壤上的,否則是不可能作此構(gòu)想的。

語言上也有楚化的特點。楚辭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語,《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動詞)、“袂”、“”(名詞)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運用--全詩每句都有一個“兮”字。這個語氣詞相當于今天所說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調(diào)整音節(jié),加大語意、語氣的轉(zhuǎn)折、跳躍,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断娣蛉恕芬苑窖詾橹?,兼有五七言。句式變化靈活。這種“騷體”詩,是繼《詩經(jīng)》后新出現(xiàn)的自由詩,在我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創(chuàng)新。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六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一)郭沫若是我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對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學們作介紹。

(二)老師需向?qū)W生介紹清楚本劇寫作的歷史背景及寫作意圖,以便把握本文主題。

(三)屈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對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別是其愛國主義精神和高潔的品質(zhì),更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掌握和領會。

(四)學習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學習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無私、不隨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zhì),學習他心系國家至死不悔的愛國主義情操,培養(yǎng)學生愛集體愛國家的主人翁責任感。

(五)能夠歸納總結(jié)屈原形象。

(六)本文的核心是“雷電頌”部分。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過這一部分的內(nèi)心獨白塑造的。

(七)學習本文的修辭手法。

【指點迷津】。

(一)必知點:

1.郭沫若簡介:

郭沫若(1892―1978),我國現(xiàn)代杰出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筆名沫若。四介樂山人。1918年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chuàng)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女神》??谷諔?zhàn)爭時期,創(chuàng)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歷史劇。解放后,發(fā)表了蔡文姬等戲劇,著有《奴隸制時代》等書,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戰(zhàn)國時楚國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后遭讒去職,迭遭放逐。至首都郢為秦兵攻破,遂投汨羅江而死。后世所見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漢劉向輯集的《楚辭》。這本書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離騷》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毒耪隆肪牌骸断дb》、《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短靻枴芬黄5鹊取?/p>

3.本文寫作的背景及寫作意圖:

背景見預習提示。

寫作意圖:古為今用,借古諷今。用作者的話說當時是“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作者“把這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的時代里去了”。換句話說,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征我們當前的時代”。借屈原的悲劇,展示了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激烈的斗爭。

(二)重點:

4.作者筆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

屈原:劇中屈原是正義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視鬼神,鞭撻一切污穢,誓與丑惡的奸佞們戰(zhàn)斗到底。屈原的形象是為正義和光明而戰(zhàn)斗的不屈的戰(zhàn)士的形象。嬋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義感的女性的形象。嬋娟之死,使正義和邪惡的沖突達到高潮。

鄭詹尹:邪惡的化身,他卑鄙、狡詐、膽怯。他是朝中奸佞的幫兇。

5.本文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和矛盾沖突:

課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鄭袖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們之間的尖銳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沖突??煞譃槿齻€部分:

第1部分寫靳尚和鄭詹尹稟承南后旨意,欲密謀毒死屈原。他們的陰謀把他們和屈原的矛盾沖突推到了頂點。

第2部分是屈原的內(nèi)心獨白,表現(xiàn)了他的忠貞不屈和正氣浩然的英勇悲壯的形象。

第3部分是嬋娟之死。這一部分是戲劇沖突的高潮,表現(xiàn)了光明和黑暗、正義和邪惡誓不兩立的沖突。

6.屈原歌頌風雷電的內(nèi)心獨白的結(jié)構(gòu)和特點(《雷電頌》)。

(1)結(jié)構(gòu)層次。

《雷電頌》這篇獨白,結(jié)構(gòu)渾然一體,內(nèi)容十分豐富??煞譃閮蓪樱?/p>

第1層:從“風!你咆哮吧!”到“把這包含著一切罪惡的黑暗燒毀了吧!”

這一層是屈原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對光明的禮贊和向往。

[4][5]。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七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褋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譯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極目遠眺啊使我惆悵。

樹木輕搖啊秋風初涼,洞庭起波啊樹葉落降。

踩著白薠啊縱目四望,與佳人相約啊在今天晚上。

鳥兒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處?魚網(wǎng)為什么掛結(jié)在樹梢之上?

沅水芷草綠啊澧水蘭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卻不敢明講。

神思恍惚啊望著遠方,只見江水啊緩緩流淌。

麋鹿為什么在庭院里覓食?蛟龍為什么在水邊游蕩?

清晨我打馬在江畔奔馳,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聽說湘夫人啊在召喚著我,我將駕車啊與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還要把荷葉啊蓋在屋頂上。

蓀草裝點墻壁啊紫貝鋪砌庭壇。四壁撒滿香椒啊用來裝飾廳堂。

桂木作棟梁啊木蘭為桁椽,辛夷裝門楣啊白芷飾臥房。

編織薜荔啊做成帷幕,析開蕙草做的幔帳也已支張。

用白玉啊做成鎮(zhèn)席,各處陳設石蘭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蓋芷草,用杜衡纏繞四方。

匯集各種花草啊布滿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門廊。

九嶷山的眾神都來歡迎湘夫人,他們簇簇擁擁的像云一樣。

我把那衣袖拋到江中去,我把那單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著杜若,將用來饋贈給遠方的姑娘。

美好的時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閑自得地徘徊游逛。

相關習題訓練。

1、詩歌《湘夫人》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湘君和湘夫人彼此深深地眷戀著對方,卻不知什么原因,兩人歡會難期、

思而不見,只能互相幻想著對方。

2、詩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幾個?抒情主人公是誰?

湘君和湘夫人。

這首詩題目雖然是《湘夫人》,但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卻是湘君。

3、這個故事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幽怨哀婉。

4、其實詩歌的開頭就給我們奠定了全詩幽怨哀婉的基調(diào),請同學找出是那句詩?

就是“千古言秋之祖”——“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p>

5、這句詩是如何奠定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調(diào)的呢?

詩句中有三個意象:秋風、秋水、秋葉。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

并且,這三個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的:秋風蕩秋水,秋風掃秋葉,秋葉隨秋水,秋水飄秋葉,三者緊密相連,渾然天成,形成了一幅凄清杳茫的秋景,構(gòu)成了一個優(yōu)美而惆悵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悵萬分。這種寫法叫“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鳥兒聚集在水草上,魚網(wǎng)則被掛在樹上。

這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見其人而對眼前的景象產(chǎn)生了一種錯亂的現(xiàn)象,暗示會合無緣,表現(xiàn)男主人公的`傷心和失落。

7、既然是錯亂的現(xiàn)象那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就不會存在。這種寫景方法我們稱為什么?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8、第三段中還有這樣一句,找出來?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麋鹿為什么庭院里覓食,蛟龍為什么在水邊游蕩?)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來自我比況自身的尷尬處境,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結(jié)果。

9、既然湘君對湘夫人思而不見,為何詩中出現(xiàn)了他忙忙碌碌迎接湘夫人的場面?

幻想,表達湘君思念的迫切。

10、第三段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詩人運用描寫的手法,極力展開鋪陳,營造了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相會之處: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異草、香木構(gòu)筑修飾,其色彩之繽紛、香味之濃烈,堪稱無與倫比。

其目的,則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環(huán)境來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內(nèi)心的歡樂和幸福,充分顯現(xiàn)出湘君對理想愛情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

白薠白芷蘭草辛夷薜荔杜衡杜若石蘭……。

這些香草,構(gòu)成了一個唯美的境界,整首詩浸透在滿懷的香氣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顯得高潔優(yōu)美。這就是“楚辭”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筆法。

12、“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抒情主人公為什么有這一舉動?

在失望多于希望情況下,透露出不可抑制的、惆悵、焦慮之情。

13、抒情主人公為什么又要拔取杜若送給湘夫人呢?

雖然表面的決絕,而內(nèi)心的想念是無法抑制的。湘君的抱怨是一時的,

摯愛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很快就回心轉(zhuǎn)意,最終恢復了平靜。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堅貞不渝,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

14、有人說,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現(xiàn)的湘君和湘夫人歡會難期、思而不見的愛情悲劇,實際上是他自己不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劇的曲折反映,你同意這一說法嗎?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闡述你的理由。

詩文結(jié)構(gòu):

寫湘君帶著虔誠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來。

寫湘君懷念湘夫人的心理活動。

鋪敘湘君幻想與湘夫人相會的情景。

寫湘君離開約會地點的行為和心境。

(2)佳句賞析。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寫景如畫,仿佛一幅秋風圖,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見之水波、木葉,寫出不可見之裊裊秋風,寫風而有畫。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八

《楚辭。湘夫人》同《詩經(jīng)?蒹葭》一樣,都是表現(xiàn)在水一方的意境。所不同的是:《詩經(jīng)》產(chǎn)生于黃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現(xiàn)著現(xiàn)實精神;《楚辭》產(chǎn)生于長江流域,多是屈原個人創(chuàng)作,散發(fā)著浪漫氣息。

《湘夫人》通篇籠罩在凄美的氛圍中。開頭幾句是秋水的絕唱,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詩藪》)通常認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們彼此深深地眷戀,卻不知什么原因,總是愛而無因,見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著對方,無望地追尋、失望。在他們之間,永恒地隔著迷惘的水域。這首詩就細膩地表現(xiàn)了湘君對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覺,到失望的凄楚情感歷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來自水中的香花香https:///草滿溢著紙卷,杜若、辛夷、荷、芷……讓讀者環(huán)繞在香氛和靈異構(gòu)成的神秘奇異的世界里?!断娣蛉恕肪褪沁@樣浸透在滿懷的香氣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顯示出高潔優(yōu)美來。這就是楚辭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筆法?!断娣蛉恕?,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向讀者展示一個神秘美麗的世界。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九

開端了解屈原,了解楚辭和楚文明的特點。

感覺此詩表現(xiàn)的凄盛情境。

掌握屈賦香草尤物以譬君子的比興特征。

學習要點。

裊裊兮金風抽豐,洞庭波兮木葉下?!睂懢叭绠?好像一幅金風抽豐圖,湘湖洞庭秋天景色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見之水波、木葉,寫出不可見之裊裊金風抽豐,寫風而有畫意。這一凄清杳茫的秋天景色,構(gòu)成了一個精美而惆悵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懷主人公的心境,被先人稱為“千古言秋之祖”。湘夫人教案“裊裊兮金風抽豐,洞庭波兮落葉下”是中國古典詩詞中耐久不衰的名句,金風抽豐、落葉也就成了表達掉、惆悵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現(xiàn)力的詞匯,同時也成為最能喚起人們悲愁情緒的天然景觀。)。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

教學設想:

本文位于蘇教版選修教材《〈史記〉選讀》第四專題“《史記》的理想人格”的板塊,這個板塊的學習,旨在了解作者“讀其書,想見其為人”的知人論世理念,了解司馬遷對歷史人物人本主義的解讀。

課文比較難懂,選文較長,教學時在多讀的基礎上逐段疏通,在理解的基礎上探討問題。

專題目標:

1、能夠流暢地朗讀出課文。

2、積累文言知識;體會并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素材采集。

3、了解屈原和他的高尚人格;了解司馬遷對屈原的解讀和情感。

時間設定:3教時。

第1教時。

要點:朗讀課文,疏通段落,積累文言知識。

過程:

一、導入。

《屈原列傳》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原文屈原和賈誼的合傳。司馬遷大約因為屈原、賈誼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遭受貶謫,賈誼寫了《吊屈原賦》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將屈原、賈誼合寫一傳。秦朝以前的古書都沒有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跡,《史記》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跡最早、最完整的文獻。

作者司馬遷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樣,他遭遇不平,滿腔悲憤,因而在記傳中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夾敘夾議的獨特風格。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仔細體會。

二、朗讀。

1、注意讀音。

慘怛()溫蠖()濯淖()啜其醨()()帝嚳()皭然()汶汶()汨羅()屈匄()隨屬()唐眛()嫻于辭令()讒諂()舉類邇滋垢()滓()商於()頃襄王令尹()咎()行吟澤畔()枯槁()三閭大夫()懷瑾握瑜()皓皓()郢()絀()從親()不內(nèi)()汶汶()。

2、指名朗讀。

三、疏通1、2段。

1、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并和同學交流,準備老師提問。

2、提問交流。

(楚之同姓——是楚王的同姓。

博聞強志——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

明于治亂——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

嫻于辭令——擅長外交辭令。

王甚任之——任,信任。

爭寵而心害其能——爭得楚王的寵愛,心里嫉妒屈原的賢能。

屬草稿——屬,編寫。

眾莫不知——莫,沒有人。

平伐其功——伐,夸耀。)。

3、同學相互翻譯并指名翻譯。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nèi),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fā)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爭得楚王對他的寵愛,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賢能。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給。上官大夫就讒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背趼犃撕苌鷼?,因而疏遠了屈原。)。

四、疏通第3段。

1、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并和同學交流,準備老師提問。

2、提問交流。

(疾王聽之不聰——疾,痛心;不聰,聽力不好。

讒諂之蔽明——諂媚的言語遮蔽了國君的明見。

邪曲之害公——邪惡的壞話危害了公正。

方正之不容——端方正直不被容納。

憂愁幽思——憂愁深思。

離憂——“離”同“罹”,遭遇。

疾痛慘怛——病痛和內(nèi)心悲傷。

可謂窮矣——窮,困厄。

以刺世事——刺,諷刺。

明道德之廣崇——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

治亂之條貫——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xiàn)出來的。

其文約——他的文章簡約。

其辭微——語言含蓄。

其志潔——他的志趣高潔。

其行廉——他的行為端正。

稱文小而其指極大——就其文字,雖然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

舉類邇而見義遠——列舉的雖是眼前事物,但是表達意思很深遠。

故其稱物芳——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

蟬蛻于濁穢——象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huán)境。

不獲世之滋垢——不沾染塵世的污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出于污泥而不染。

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3、同學相互翻譯并指名翻譯。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的言語遮蔽了國君的明見,邪惡的壞話危害了公正,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chuàng)作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nèi)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為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他)遠古提到帝嚳,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道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xiàn)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為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雖是眼前事物,但是表達意思很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象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huán)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五、疏通第4段。

1、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并和同學交流,準備老師提問。

既絀——從親——患之——厚幣委質(zhì)事楚——楚誠能絕齊——儀與王約六里。

2、提問交流。

(既絀——既,已經(jīng);絀,罷官。

從親——從,合縱;親,友好。

患之——患,意動用法。

厚幣委質(zhì)事楚——厚,豐厚;幣,禮物;委,呈獻;質(zhì)同“贄”,見面禮;事,侍奉。

楚誠能絕齊——誠,假使;絕,斷絕。

儀與王約六里——約,約定。)。

3、同學相互翻譯并指名翻譯。

(屈原已(被)免官,這以后秦國想進攻齊國,齊國與楚國聯(lián)合抗秦。秦惠王以為這是憂患,便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說:“秦國很憎恨齊國,齊國卻同楚國聯(lián)合,如果楚國真能同齊國斷絕外交關系,秦國愿意獻上商于一帶六百里地方?!背淹踟澋猛恋鼐拖嘈帕藦垉x,于是同齊國絕齊,派使者到秦國,接受秦國所允許割讓的土地。張儀欺騙楚國使者說:“我同楚王約定是六里的地方,沒聽說給六百里。”楚國的使者生氣地離開,回來報告給楚懷王。懷王很生氣,便大規(guī)模調(diào)動軍隊去打秦國。秦國派兵迎擊楚國軍隊,在丹水、淅水,把楚軍打得大敗,殺死八萬人,俘虜楚大將屈匄,于是奪取楚國的漢中地區(qū)。楚懷王就調(diào)動全國軍隊,深入秦地作戰(zhàn),在藍田開戰(zhàn)。魏國聽說這消息,偷襲楚國鄧地,楚軍害怕了,從秦撤回。但是齊國始終怨恨楚國絕交,不救楚國,楚國處境十分困難。)。

六、朗讀全文。

第2教時。

要點:繼續(xù)朗讀課文,疏通段落,積累文言知識。

過程:

一、疏通5、6段。

1、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并和同學交流,準備老師提問。

而當漢中地——又因厚幣用事者——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顧反——不及。

2、提問交流。

(而當漢中地——當,抵得上。

又因厚幣用事者——因,憑借;用事者,受信任的當權者。

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設詭辯,編假話。

顧反——回國。

不及——沒有追上。)。

3、同學相互翻譯并指名翻譯。

(第二年,秦國割還漢中土地來同楚國講和。楚王說:“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情愿了。”張儀聽說了,就說:“用一個張儀可抵當漢中土地,臣請求前往到楚國?!钡匠螅瑥垉x又憑借豐厚的禮物賄賂楚國當權的大臣靳尚,還讓他對懷王的寵妃鄭袖編造了一套騙人的假話。懷王終于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齊國,回來后,勸諫懷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后悔了,派人追趕張儀,沒有追上。

在這以后,諸侯聯(lián)合進攻楚國,把楚國打得大敗,殺死楚國的大將唐眜。)。

二、疏通7、8段。

1、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并和同學交流,準備老師提問。

2、提問交流。

(秦昭王與楚婚——婚,通婚。

稚子——小兒子。

奈何絕秦歡——為什么要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

因留懷王以求割地——因,就;留,扣留。

趙不因留內(nèi)——內(nèi),同“納”。

令尹——官名,類似于宰相。

既咎子蘭——咎,歸罪。)。

3、同學相互翻譯并指名翻譯。

(這時秦昭王和楚國通婚,要同懷王會見。懷王打算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睉淹醯男鹤幼犹m勸楚王去:“為什么要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于去了。進入武關后,秦國的伏兵截斷了歸楚的后路。便扣留懷王來求得割讓土地。懷王很生氣,不答應。逃跑到趙國,趙國不敢接納。又回到秦國,終于死在秦國,尸體被運回(楚國)埋葬。

懷王的大兒子頃襄王繼位做國君,用他的弟弟子蘭做令尹。楚國人全抱怨子蘭,因為他勸說懷王去秦國卻未回來。)。

三、疏通9、10段。

1、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并和同學交流,準備老師提問。

2、提問交流。

(既嫉之——既痛恨他。

系心懷王——系心,關心。

冀幸君之一悟——冀幸,希望;一悟,醒悟。

俗之一改也——俗,風氣。

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關心君王振興國家;反復之,恢復楚國強壯。

然終無可奈何——無可奈何,無濟于事。

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卒,最后。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無,無論。

亡國破家相隨屬——屬,接連。

累世而不見者——累世,幾代幾世。

其所謂忠者不忠——就是他們所認為的忠臣不忠。

不知忠臣之分——分,職責本分。

身客死于秦——自身在外死在秦國。

怒而遷之——遷,放逐。)。

3、同學相互翻譯并指名翻譯。

(屈原也痛恨他,雖然被流放,仍然眷戀楚國,關心懷王,不忘祖國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夠覺悟,楚國壞的風氣能夠改變。他關心君王振興國家,想把楚國從衰弱的局勢中挽救過來,在(《離騷》)一篇作品里再三表達這種意愿。然而終于無濟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后從這些事情看出懷王始終沒有醒悟了。做君王的無論愚昧的、聰明的、賢良的,不賢良的,沒有不想得到忠臣來幫助自己做好國君,選拔賢良的人輔佐自己;但是亡國破家的事一件接著一件,而圣明治國的君主好幾代都沒見到過,正是他們所謂忠臣不忠,所謂賢人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應盡的職責本分,所以在內(nèi)為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結(jié)果)軍隊被打敗,國土被割削,丟失漢中六個郡的地方,自己遠離故國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就是不識人的禍害了。

令尹子蘭聽說屈原憤恨他的話后,很生氣,馬上派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頃襄王聽了很生氣,把屈原放逐出去。)。

四、疏通11段。

1、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并和同學交流,準備老師提問。

2、提問交流。

(江濱——江邊。

被發(fā)行吟澤畔——被發(fā),披發(fā);行吟澤畔,在河邊一邊走,一邊吟誦。

是以見放——因此被流放。

不凝滯于物——凝滯,拘束。

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

懷瑾握瑜——比喻保持良好的操守。

自令見放為——令,讓;為,語氣詞。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察察,潔白;汶汶,污染。

皓皓之白——皓皓,潔白狀。

溫蠖——塵垢。)。

3、同學相互翻譯并指名翻譯。

(屈原走到江邊,披散著頭發(fā)沿著水邊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形體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樹木一樣。一個漁翁看見就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里?”屈原說:“全世混濁卻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翁說:“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隨世俗的變化。全世上都混濁,為什么不順著潮流推波助瀾?眾人都醉了,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入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尚純結(jié)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于是寫下了《懷沙》賦,便抱著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

五、疏通12、13段。

1、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并和同學交流,準備老師提問。

2、提問交流。

以賦見稱——擅長寫賦受到人們稱贊。

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祖,效法;從容辭令,委婉文辭。

日以削——日,一天天削弱。

過屈原所自沉淵——過,經(jīng)過。

賈生吊之——賈誼憑吊他的文章《吊屈原賦》。

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怪,感到奇怪,意動。

自令若是——若是,像這樣。

同死生——把生和死等同看待;同,意動。

輕去就——把棄官和得官等閑視之。去:指貶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職。輕,意動。

爽然自失矣——爽然,茫然。

《服鳥賦》——賈誼所作。)。

3、同學相互翻譯并指名翻譯。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還)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愛好文學,由于擅長寫賦受到人們稱贊;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辭,始終沒有人敢于直諫。從這以后,楚國一天比一天縮小,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所滅亡。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而悲傷。到長沙,經(jīng)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吹劫Z誼憑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棄官和得官等閑視之,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六、朗讀全文。

第3教時。

要點:總結(jié)、探討,作業(yè)。

過程:

一、總結(jié)。

1、認真看課文,和同學合作,完成下列問題:

(1)課文按照怎樣的線索寫屈原?主要記敘了屈原的哪些事跡?

(2)作者解釋的屈原作《離騷》的原因是什么?

(3)課文有哪些議論性語句直接贊揚屈原?

2、班級交流。

(作者為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屈原一身的遭遇“任、疏、絀、遷、沉”為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fā)矢志不渝的信念。主要記敘了:屈原的才華;屈原被陷害;屈原作《離騷》;屈原被疏遠和流放;自投汩羅。)。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薄皯淹跻圆恢页贾?,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禍也。”“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保?/p>

二、探討。

1、和同學合作,完成下列問題:

(1)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

(2)人物傳記,一般不需要作者直接評論,而本文,作者卻禁不住出來議論,怎么解釋?

(3)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有什么作用?

2、班級交流。

(作者在交代屈原被絀后,用了大量篇幅寫楚國的命運,意在表現(xiàn)楚國遠離屈原后的巨大損失,揭示楚懷王的昏庸,把屈原的命運和楚國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暗示屈原的命運就是楚國的命運。)。

(本文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記中有議,敘中有情,傾向鮮明,表現(xiàn)出作者對屈原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對國君的批判,這也是他自身遭遇的曲折映射。也反映出作者在寫人物傳記時表現(xiàn)出的人格價值的取向。)。

(表現(xiàn)屈原愛國無私的正在品德和獨操守出污不染的偉大人格。)。

三、即時作業(yè)。

1、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3、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4、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5、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6、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禍也。

8、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9、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

10、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一

《九歌》的發(fā)展和形成經(jīng)歷了漫長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原始《九歌》”或“巫術《九歌》”;第二階段是“中原《九歌》”,我們稱之為“夏代經(jīng)典《九歌》”;第三階段是“楚地《九歌》”,也稱“民間《九歌》”;第四階段是“屈原《九歌》”。

我們解讀《九歌》最大的難點就是要把這四個層次理清楚,如果不能把這四個層次理清楚,把屈原的《九歌》和夏代《九歌》等同或跟原始《九歌》等同,那樣就不能很好的解讀《九歌》?!毒鸥琛返拿Q起源很早,《離騷》中講到的“啟《九辯》與《九歌》兮”,是說夏代開國君王夏啟,把天庭樂歌《九歌》偷回人間。其實在夏代《九歌》之前還有“原始《九歌》”或“巫術《九歌》”。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楚國人把《九歌》作為國家所用的祭歌的記載,但《九歌》和國家的祭祀還是有一些關系的。北京大學教授金開誠曾說,《九歌》可能是大型祭禮的余續(xù),是大型祭禮結(jié)束以后再來唱的,既有大型祭祀典禮的肅穆與端莊,又有娛人的作用。這種說法我人為是比較有力的?!毒鸥琛芳群蛧异氲溆嘘P,又和國家祀典有所區(qū)別,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九歌》與楚國的國家祭典有直接的關系。屈原在楚地民間祭歌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作了《九歌》。屈原在長期流放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也能夠接觸到楚國的傳統(tǒng)祭歌。

屈原創(chuàng)作《九歌》的摹本,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就是楚地民間《九歌》,這在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和宋代朱熹的《楚辭集注》中都有明確論述。屈原在楚地民間《九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組詩《九歌》,而楚地的民間《九歌》顯然保留了夏代中原《九歌》和巫術《九歌》以及原始《九歌》的某些內(nèi)容和風格,因此我們從屈原《九歌》中能發(fā)現(xiàn)原始《九歌》和夏代《九歌》的一些痕跡。因此,對于屈原的《九歌》,可以這樣表述:屈原《九歌》是在原始《九歌》、中原《九歌》、楚地《九歌》基礎之上的獨立的文學創(chuàng)作。

二、《九歌》的內(nèi)容。

《九歌》是組詩,盡管我們一直認為它是可以唱的。王國維、聞一多都認為《九歌》是中國戲劇的萌芽,但我們應該看到,《九歌》的戲劇因素并不明顯,而是實實在在的組詩。

聞一多研究《九歌》一共做了兩件事。

第一、他認為《九歌》中的末篇《禮魂》只有五句,是前十首每篇唱完后的共享唱詞,相當于我們今天音樂的“過門”曲。在前十篇中,除《東皇太一》是祭祀至上神,《國殤》是祭祀衛(wèi)國犧牲的將士外,其余八篇中的神靈可以配成四對:湘君與湘夫人,大司命與少司命,河伯與山鬼,東君和云中君。后來姜亮夫認為東君和云中君配成一對很勉強,于是就認為《九歌》中的神靈可以配成三對。其實,《九歌》中真正能夠配成對的神靈只有湘君和湘夫人,其它都是牽強的,但聞一多和姜亮夫?qū)Α毒鸥琛费芯康淖畲筘暙I是,他們都發(fā)現(xiàn)了《九歌》中的八篇都涉及到男女之情?!毒鸥琛肥墙枘信閻蹃肀磉_人生體悟,人生追求和人生苦惱的觀點顯然是沒有問題的。

聞一多《九歌》研究的另一件比較重要的成果就是寫了《九歌歌舞劇懸解》,可能他自己也不太有把握,所以說“懸解”。他把《九歌》中的神靈都轉(zhuǎn)換成戲劇角色,然后用戲劇分幕的方式把《九歌》改寫了。這種方式啟發(fā)了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對于從戲劇的角度研究《九歌》的興趣。實際上還是王國維說得比較準確,《九歌》僅僅是戲劇的萌芽,是戲劇的化石,但它本身不是戲劇,所以我研究的結(jié)論是:“《九歌》是一組詩?!?/p>

《九歌》中留下了原始婚姻男女自由約會的痕跡。人類早期的愛情多以水邊為背景。在甲骨文中就有“妻人于河”的記載,在河邊祭祀就是把漂亮的女孩子扔到河里去。大家所熟知的《西門豹治鄴》講的就是這樣的事情?!断婢贰ⅰ断娣蛉恕窂膬?nèi)容上看就是講他們兩個人約會不成的事情。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有一個時間差而造成了他們的愛情悲劇。對于他們的愛情悲劇,我把它理解為:第一,這是人間正常生活的反映。像湘君、湘夫人這樣約會而不能見面的情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第二,也是更主要的,屈原是受到了古代大舜和他的兩個妻子娥皇、女英悲劇故事的制約。屈原正是在這個古代神話故事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作了《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我們現(xiàn)在學習《九歌》的任何一篇,要想把它解釋的比較通達,能夠自圓其說,就肯定要把它和原始《九歌》,夏代《九歌》和楚地民間祭歌聯(lián)系起來。

三、《湘君》《湘夫人》的故事背景。

在中國文學史上,總有一些特殊的地點,由于一些特殊的故事和一些名人之作跟它聯(lián)系在一起,使它成為千百年的名勝古跡?!断娣蛉恕饭适掳l(fā)生的自然景觀背景就是八百里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自古以來,洞庭湖的“洞庭”就是“神仙洞府”之意,洞庭湖的最大特點就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景色極其優(yōu)美。它的北面是長江,因此洞庭湖的水是流入長江里面的。洞庭湖有四條有活水流入的支流,古代稱為湘水、b水、沅水、澧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湘江、b水、沅江、澧江。我們在中學里學過的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寫的“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笨梢姸赐ズ吧利?。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君山得名的由來就是和堯的兩個女兒,舜的兩位妻子娥皇女英的神話傳說有關。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話傳說有關。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圍生長著高低起伏,郁郁蔥蔥,蒼翠茂盛的斑竹,在這些竹子上長滿淚痕似的斑點,有人說這是全國乃至全國世界獨一無二的景觀。神話傳說中,娥皇女英追到君山,聽說虞舜已經(jīng)死在蒼梧之野,她們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淚痕就化成了現(xiàn)在的斑竹。

由于對屈原及楚辭的研究和實地考察,我對這一帶的美景是深有體會的。值得指出的是,汨羅江就是湘江的一條支流,屈原最后流放的地點就是汨羅江一帶。他渡過了長江,經(jīng)過了洞庭湖,來到了沅江,又來到湘江,最后來到汨羅江北邊的玉石山,這就是屈原最后的流放地點。對于屈原自沉的汨羅江,我下水過三次,由于水流湍急,雖然江面只有五十多米寬,我被水流向下游沖走了兩百多米最終也沒有游到對岸,雖然我是從小在長江邊長大的,很會游泳,但我也沒能夠潛到汨羅江的江底,可見,江水是極深的。因此我相信,當年屈原自沉以后,人們打撈他的尸體是絕對撈不到的。后來我沿著汨羅江一直走到頭,發(fā)現(xiàn)它的盡頭不是湘江而是洞庭湖,我拿著地圖左看右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為地圖明明白白標著汨羅江是流入湘江的。經(jīng)過詢問當?shù)厝?,證明我看到的是對的,原來1958年興修水利,已把汨羅江直接引入洞庭湖。

湘江是一條非常大的河流,它是橫貫整個河南省甚至還流經(jīng)河北的一些地方的一條大河。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觀,由于其獨特的美景以及瑰麗的神話傳說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贊美和歌頌,因而就顯得特別有名。我們要講的《湘夫人》就是跟洞庭湖有關。在我們所知道的歷代文人中和洞庭湖關系最密切的,影響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話悲劇故事《湘君》和《湘夫人》。根據(jù)《山海經(jīng)》、《尚書》的記載,在傳說的三皇五帝時代,堯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后來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趕去看望他,當她倆趕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時候,那邊傳來消息說大舜已經(jīng)崩于蒼梧,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正因為這個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們的社會是一個以男性作家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社會,所以后代以這個神話傳說創(chuàng)作的作品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在以男性作家為主的文壇上,這樣的題材多少寄予了作者對社會、對人生、對婚姻愛情的一種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這個題材歷久不衰。如果我們撇開這個題材的共同性再來看屈原的創(chuàng)作,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處在了一個很高的層次。他沒有流于這個題材的這樣的一個悲劇故事傳說,而是虛擬了兩位湘水配偶神的約會。

《湘君》是寫湘夫人到達約會地點沒有見到湘君而對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寫湘君前來和湘夫人約會兒沒有見到湘夫人而對湘夫人的思念。相比較而言,我覺得兩篇當中《湘夫人》更好一些,所以我們選講《湘夫人》。

在這一篇中,屈原以湘君這個男性的視角來寫,所以寫的很有層次,也很有變化。

1922年,梁啟超在東南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的前生)演講時說:“最感到奇怪的是屈原在他的作品種有豐富細膩的愛情婚姻體驗而從不涉及他的家人?!痹谶@里,梁啟超點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屈原沒有為我們留下任何有關他自己愛情婚姻和家庭的線索,他把自己豐富細膩的愛情婚姻體驗轉(zhuǎn)到對古典神話傳說及民間文學的繼承上,并把它塑造出生動典型的藝術形象。這就是我們解讀《湘君》、《湘夫人》的背景。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僅僅時屈原創(chuàng)作這兩首詩的原型和背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屈原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從而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的詩篇。北京大學的林庚教授(他自己就是一位詩人)曾經(jīng)講過,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說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筆下完全被詩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個瞬間的情節(jié)--一個約會的片段,別的都是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屈原正式截取這個悲劇故事的一個片段,憑著精神的流動而創(chuàng)作了這兩首優(yōu)美的詩篇。

四、《湘夫人》解讀。

《湘夫人》一共有四十句,我將它分成三段。第一段為前十八句,即從開頭到“將騰駕兮偕逝”第二段十四句,即從“筑室兮水中”至“建芳馨兮廡門”。第三段是余下的八句。每段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第一段寫“望”;第二段寫“迎”,即作迎接的種種準備;第三段寫“等”。我的段落劃分跟現(xiàn)在所有注本或研究性文章的劃分都不相同。

第一段是采用一種跳躍性的節(jié)奏,來寫對湘夫人的盼望。敘述在這里呈跳躍性、倒裝性的不規(guī)則狀態(tài)。在這種跳躍性、不規(guī)則的敘述狀態(tài)下,強烈地抒發(fā)了渴望和期待之情。有人說,“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落葉下”抵得上了唐人絕句千萬首,它的特點就在于跳躍的、不規(guī)則的節(jié)奏。從敘事的角度,第一段的最后兩句“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才是敘事的起點。湘君約會湘夫人不得,卻先說降臨北渚看到的是落葉飄零,洞庭湖水漂渺無邊,失望的'思緒和眼前的景色融為一體,然后說登高遠望,布置陳設,最后說聽到湘夫人約見的音訊自己毫不猶豫,馬上前往??梢姷寡b的痕跡非常明顯。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落葉下。”這應該是第一段詩歌的第三個情節(jié)點。寫出了湘君等待湘夫人時那種久等不至,悵然若失的失落和焦急的心境。強烈的失望帶來了對自然景觀的一種感情化的描寫。自然界的景色在這里和詩中主人公的主觀感受完全吻合,所以湘君就只能是“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登白x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p>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段的十八句當中有十句是用來勾連情節(jié)的。

第一組是“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它點出了約會的對象和對約見成功后行為的想象。

第二組是“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獺薄。

第三組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對方相約而不見,所以我惆悵而失落。

接著是“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嬋媛”,帶著迷茫惆悵的失落心情向遠處眺望,只能看到江水在流淌。

最后是“登白x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再一次登上長滿白x的更高的堤岸向遠處眺望,情人還是沒有來,雖然如此,我還要來為了她的到來而做好準備。

如果說這首詩有第二個詩眼的話那就是“張”。在黃昏即將降臨的時候,我在這兒做好各種準備,等待心上人的到來。這個“張”就是做各種準備。這樣就領起了第二段,去造一個完整的房子:“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边@樣,我們把五組情節(jié)鏈勾連起來就可以看到湘君對湘夫人的那種一往情深,纏綿悱惻的情緒在流動,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因沒能見到湘夫人而顯得非常失落和悲傷。這五組十句的情節(jié)勾連又是用不規(guī)則的、跳躍的、倒裝的甚而至于無序的方式來形成這樣一個抒情的結(jié)構(gòu)??梢赃@樣說,這首詩中寫得最好的地方就是開頭的第一段,第一段中最好的是開頭四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p>

帝子,指湘夫人,古代女子也可以稱子?!对娊?jīng)》中寫道齊國國君的女兒出嫁時“之子于歸,百輛御之”可證。因為湘夫人是神靈所以說“降”,它一方面跟湘夫人的神靈身份相吻合,同時也符合湘君等待約會湘夫人的感情期待,表現(xiàn)了對湘夫人急切的期待的心情?!俺钣琛?,使我極度的悲傷;眇眇,望眼欲穿而又模糊迷??床磺宄臓顟B(tài)。上下句之間存在著極大的感情落差,上句寫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和幸運之感,下句寫因沒有看到對方的到來而一下子跌到了感情的深淵。沒有見到心上人,看到的卻是“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落葉下”的蕭瑟悲涼的深秋景色。瑟瑟秋風、浩渺的秋水、蕭蕭落葉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悵萬分。這種寫法啟發(fā)了無數(shù)的后來人,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晏殊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等。所以說“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落葉下”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經(jīng)久不衰的名句,秋風、落葉也就成了表達失落、惆悵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現(xiàn)力的詞匯,同時也成為最能喚起人們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觀。歷代都有無數(shù)的文人藝術家對這兩句詩做出高度的評價和贊美,并以之為題材創(chuàng)作出無數(shù)的詩文畫等藝術珍品。需要說明的是,古人對自然的理解是比較單一的,在他們的心中乃至作品中,所有的花都在一個季節(jié)開放,那就是春天;所有的樹都在一個季節(jié)落葉,那就是秋天。其實,這兩種理解是完全違背自然界現(xiàn)象和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的,因為每一天都有樹葉在落,一年四季每一季節(jié)甚至每一天都有花開。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落葉下。”

首先,它點明季節(jié);其次它寫出了無窮的境界,那種秋水初漲,浩渺無邊,一望無際景象如在眼前;再次,它寄寓了自己身后的情感,這種情感跟那種憂愁的情緒和寥落的自然景觀是完全吻合的。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現(xiàn)出了兩種不同的情感。其一是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喜氣洋洋的快樂情緒;另一種是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的失落和愁苦情感。可以看出,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的美好的景觀和暢快的心情是極其抽象的,而表現(xiàn)得悲傷失落情緒則非常具體,非常生動,表達的非常到位,所以也就非常感人。“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都是極其具體而鮮明的意象?!断娣蛉恕匪磉_的情感正是這樣。進而推廣到幾乎所有作家,他們對于高興喜悅的感情,描寫和表達的都極其抽象,描寫痛苦和失落之情都極其細膩和有層次,極其具體和生動?!把U裊兮秋風,洞庭波兮落葉下”正是這種感情表達的早期范式和絕佳典型。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寫的是反常現(xiàn)象,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結(jié)果。我們從《詩經(jīng)》的《關雎》和《氓》等篇中就已經(jīng)知道,當時涉及到男女愛情一般都在水邊。而《湘君》、《湘夫人》更是以水為大背景,這里面的鳥和罾(捕魚的網(wǎng))都是愛情隱語,這在民歌里面很多的。

“沅有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是寫自己思念的情緒。這句詩是這首詩中除“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落葉下”外的第二個名句,表現(xiàn)了兩情未通的單相思的苦悶,它與越地民歌《越人歌》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有異曲同工之妙處。這里的“不敢言”不是不敢說,而是因為你沒有來,因此我沒有機會對你講。“”和“蘭”是兩種花草。這兩句詩運用了諧音和雙關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忠貞和執(zhí)著。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之后繼續(xù)寫反?,F(xiàn)象:“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鹿在庭院中吃草為什么是反常現(xiàn)象呢?因為鹿通常應該在野外吃草?!对娊?jīng)小雅》中有《鹿鳴》一篇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可證。蛟龍由于是雌性龍,所以一般都深潛水底而不會來到水邊上。

第一段中,在五組情節(jié)鏈的基礎之上,抒發(fā)了作者對湘夫人的思念和渴望。湘君的情緒由非常高興,盼湘夫人的降臨--“帝子降兮北渚”,一下子跌落到感情低落的低谷--“目眇眇兮愁予”,然后情緒又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所有的變化都是悲傷的,并多次用反問句式表達自己因?qū)Ψ剿s而帶來的痛苦之情,用眼前蕭瑟冷落的景象和一些反常的生活場景來襯托自己的失落心情。所以,第一段主要是用盼望對方來而對方卻沒有來,表達了一種情緒的極度低落。

第一段譯文:

湘夫人將要降臨北洲上,放眼遠眺呵使我分外惆悵。

秋風陣陣,柔弱細長,洞庭波涌,落葉飄揚。

登上長滿白x的高地放眼望。我與佳人約會,一直忙得月昏黃。

鳥兒啊為何聚集在蘋草邊?魚網(wǎng)啊為何掛到樹枝上?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蘭,懷念湘夫人啊無法講。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見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野麋尋食,為何來到庭院?蛟龍游戲,為何來到淺灘?

清晨我騎馬在江邊奔馳,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

聽說佳人召喚我,我將快速飛馳與你同往。

通過翻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第十七、十八句才是一個完整的真正的情節(jié)的開頭。這也是我讀《湘夫人》無數(shù)遍以后我自己揣摩出來的。它的情節(jié)是倒裝的,不規(guī)則的,跳躍性的,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有何情緒的流動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情節(jié)完全受制于情感。

第二段比較簡單,就是造一所房子,只不過是把地面上的房子造到了水中,然后再裝飾了更多的花草。這一段中的每一句都和建筑有關,它的難點是其中有許多比較冷僻的字。在這一段中,我們可以見到很多有關建筑學的專門術語,如“室”、“蓋”、“壇”、“堂”、“棟”、“鰲薄“屋”、“庭”、“廡門”等等,它們完全符合地面一般建筑的名稱和特點。我們通過《湘夫人》第二段中描寫所涉及到的建筑學上的術語,可以說明他所建的房子也就是一般的房子,但又是建給最心愛的、盼望已久的人住的,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迎新用的房子,所以用料考究,裝飾精美,用花草裝飾了一層又一層。如果說第一段是通過情節(jié)來描寫,第二段則是通過行動來描寫。這里面的情緒是暗隱其間,僅僅是個背景。這一段中沒有直接寫自己是如何地失望和難過,而是用建筑速度之快,用料之精美,裝飾之考究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思念和愛慕,用筑室這種行動來表達對湘夫人的迎接。

第二段譯文:

把我們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將荷花葉子苫在房頂上;

用蓀草飾墻,紫貝飾壇,撒布香椒,充滿整個中堂;

桂樹作棟,蘭樹作椽,辛夷楣門,白芷鋪房;

編結(jié)薜荔作帷帳,分開蕙草做隔扇已安放;

潔白的美玉做鎮(zhèn)席,散放石蘭傳播芬芳;

荷葉做的屋頂呵,加蓋芷草,再把杜衡纏繞在房屋四方。

匯合各種香草充滿庭院,放置各種香草播滿門廊。

九嶷山的眾神都來歡迎,為迎接湘夫人眾神如流云一樣。

我把那外衣拋到江中去,我把那內(nèi)衣丟在澧水旁。

我在小島上采摘杜若,將送給遠方的人兒表衷腸。

美好的時機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遙自在度時光。

]

第三段八句四組,表達了湘君情緒的變化。

第一組是筑室情緒的自然延伸和幻覺的表現(xiàn);

第二組是幻覺情形而產(chǎn)生的一種失望的情緒;

第四組寫最后湘夫人仍然沒有來。

可以這么說,所有閱讀《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的讀者都想探究的是,他們最終為什么沒有能夠見面。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理解。

第一,這兩首詩的創(chuàng)作受到了虞舜和他的兩個妻子娥皇女英悲劇故事的制約,這是最主要的因素。

這里我要解釋的是又兩點。首先,我不同意大部分人認為的這兩首詩就是寫的是大舜和二妃的悲劇神話傳說。從本質(zhì)上講,屈原寫的不是這個神話傳說。舜和二妃的故事僅僅是《湘君》《湘夫人》這兩首詩創(chuàng)作的一個遠景,一個背景或原型。其次,屈原用這個題材來寫的時候,他仍然被這個遠古的悲劇傳說所震撼和感染,所以就情不自禁地采用這樣的雙方不能見面的悲劇情節(jié)。有人從本詩第一句就判斷這首詩寫的是舜和二妃的故事。為什么稱“帝子”呢?這首詩中寫湘夫人共有三種稱呼--帝子、公子和佳人。如果是寫一般的愛情詩,用“公子”、“佳人”等稱呼就很好,但本詩中在第一句就說“帝子降兮北渚”,所以說屈原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情不自禁的運用了舜和二妃的悲劇故事,并以之作為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所以最終湘君和湘夫人是不能夠見面的。

第二,這兩首詩的創(chuàng)作受到了民間流行歌曲基調(diào)的影響。

因為“九歌”的名稱是從楚國民間祭歌而來,而流行歌曲的基調(diào)是歡快熱烈的,含蓄的描寫實在是極少極少。兩情相思,兩情未通,表達一種思念的痛苦是民間流行歌曲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這種略帶憂愁,略帶惆悵的歌唱之后是一種情緒的發(fā)泄和消解。有人研究過,唱那些雄赳赳,氣昂昂的情緒高亢之歌,唱完后很累,得不到情緒的緩解,而唱完流行歌曲以后,憂愁的情緒得到了一種自然的消解,所以說湘君、湘夫人最終的不能見面是受到了民歌的那種悲愁、惆悵、迷茫基調(diào)的影響,尤其是在悲秋的季節(jié)里表達那種單相思的情緒。以上兩點從學理上解決了文章的悲愁傷感的基調(diào)的緣由。此外,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之下,男女約會的痛苦,不能相見的愁思實在是極其常見的。且不說是在先秦文學中,就是在倫理約束比較寬松的元代社會,在元代散曲中,兩情相悅而未通的苦悶還是極其顯著的,鄰居的兩個男女青年相互約會都是很難成功的。

第三段譯文:

九嶷山的眾神都來歡迎,為迎接湘夫人眾神如流云一樣。

我把那外衣拋到江中去,我把那內(nèi)衣丟在澧水旁。

我在小島上采摘杜若,將送給遠方的人兒表衷腸。

美好的時機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遙自在度時光。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二

一、知識與能力:

能聯(lián)系已學知識,自主整理積累文言基礎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

能熟練掌握文言句式與詞語的活用、通假、多義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能辯證地評價屈原忠貞報國的志向與堅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聯(lián)系當今社會與個人實際,體會堅持理想追求與現(xiàn)實的差距。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學方法】。

誦讀、啟發(fā)、品析、評論、多媒體輔助。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結(jié)合《離騷》的復習,了解屈原的生平與高尚的節(jié)操,進而了解司馬遷寫此傳的目的。

屈原傳是人物評傳,司馬遷寫屈原是抒憤:—個忠心耿耿的大賢,被讒而終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詩人的悲劇。是一個民族的悲劇…聯(lián)齊抗秦的主張,變法自強的主張,力保楚國無虞,進而可以統(tǒng)一天下,但這個主張損害了楚國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這樣的悲劇。

司馬遷作此傳,意在表明,小人讒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窮困,國家喪亡;提出尊賢重道,明察賢佞是國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堅持自己的操守、價值觀。

屈原以他的價值觀,超越了世俗功利價值尺度,獲得了永恒的意義。故曰:“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贝嬖诘囊饬x也是自我的人生意義,是在與世俗的、強權的、讒佞的對抗中呈現(xiàn)的。

屈原的自一殺是以生命的結(jié)束來拒絕非楚國文化的行為,同時也是使楚國臣君處在了非常尷尬的.境地。這是一種悲劇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詞知識〖多媒體輔助〗。

【通假字】。

離通罹遭受;

反通返返回;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指通旨主旨;

濯通濁濁水;

絀通黜罷黜;

質(zhì)通贄見面禮;

內(nèi)通納接納;

被同披披散;

【古今異義】。

明于信而見疑其文約,其辭微故死而不容泥而不滓者齊與楚從。

楚誠能絕齊使使如秦受地興師伐秦而齊竟怒不救楚。

【同形異義】。

治亂悉發(fā)國中兵上官大夫與之同列又因厚幣用事者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形容枯槁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三、朗讀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與屈原的精神。

〖學生朗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練習與實踐。

1、鞏固梳理字詞知識。

2、誦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課時學習的字詞。

二、學生找出疑難語句,師生共同研討解決。

三、重點語句翻譯訓練【多媒體輔助】。

〖口述與書面練習結(jié)合〗。

其稱文極小而其指極大。

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委質(zhì)事秦。

而設詭辯于懷王之一寵一姬鄭袖。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用,舉賢以自佐。

懷王因為不知忠臣的區(qū)分,所以在內(nèi)受鄭袖的迷惑,在外受張儀的欺騙。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人笑。

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數(shù)十年。

士以此方數(shù)千里爭往歸之。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

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四、練習與實踐。

口頭翻譯最后三段,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第三課時。

一、口頭復述最后三段內(nèi)容。

二、理請全文脈絡,品味司馬遷寫人物傳記選材與構(gòu)思的精妙。

開頭兩段是敘事,交代屈原家世,才干和職任。楚制,高級官員都是王族,左徒亦是屈氏世任之職,屈原任此,忠于楚國,獲得懷王信任,關鍵在“明于治亂”這四字。

屈原很清楚戰(zhàn)國時代必須在國內(nèi)修法度,富國強兵,在國外,連齊抗秦才能大治,他要佐懷王行美政,效法先王之德,尊賢重道,這樣—來,便觸犯了楚國貴族的特權和利益,所以“上官大夫必害其能”“固時俗之工巧合,儷規(guī)矩以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改度?!碑敃r的楚國貴族一味地顧及私利而不顧公義,討好楚王,破壞法度,再加上楚王昏聵,致使群小得勢,賢人日退。

此傳只寫了一個細節(jié):上官大夫給楚王進讒,毀謗屈原,楚王怒屈原“自伐其功”,因而疏之。奪了他的政治權力,這樣無異于自毀長城。懷王心胸狹隘,并且虛榮浮夸,頭腦糊涂,他倚仗先王開創(chuàng)的楚國國力,稱雄于世,實際上是個平庸無才的人,因而不能與賢臣共事,更不能正確判斷局勢,末世之主即此等人。三、四兩段寫屈原被罷黜使齊后仍然心系楚國與楚王,堅持力排眾議,忠貞進言。從側(cè)面與群小作有力的對比,為下文楚王不聽勸諫導致最終身死國滅做有力的鋪墊。

五至八段寫楚王誤信讒言深入險地,導致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在敘事中插一入作者的深深慨嘆與評價,突出文章的主旨。

最后兩段通過屈原與漁父的對話與沉江而死的細節(jié)描寫及后人對屈原的繼承表現(xiàn)屈原精神的意義與影響,也點明了寫作目的。

三、練習與實踐。

1、背誦第三段,并且在理請層次的基礎上熟練默寫。

2、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屈原寧死不屈的行為與精神的理解,可以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理解。

【教學反思】。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三

1.導入新課。

朗讀《太史公自序》中的相關段落:

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今天,我們來學習《屈原列傳》,看看司馬遷是怎樣認識與評價屈原的。

2.我話屈原。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澤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離騷壽世,三閭遺恨泣秋風。

(2)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愛國主義詩人,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zhàn)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余勢力,在宗國內(nèi)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nèi)外交錯的復雜斗爭。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xiàn)。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他的政治理想的內(nèi)容就是“美政”包括兩個內(nèi)涵:圣君賢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

他的代表作品:《離騷》,《天問》,《九歌》,《九章》。其中《離騷》是代表作。

(3)《楚辭》:《楚辭》收錄了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漢劉向輯。這些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冻o》是繼《詩經(jīng)》之后我國又一部詩歌總集,論其對后世的影響,只有《詩經(jīng)》可以與它媲美。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譯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nèi),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fā)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爭得楚王對他的寵愛,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賢能。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給。上官大夫就讒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背趼犃撕苌鷼?,因而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chuàng)作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nèi)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為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他)遠古提到帝嚳,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道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xiàn)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為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雖是肯前事物,但是表達意思很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象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huán)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重點實虛詞。

第一段:

屈平疾(恨,痛心)王聽(聽覺)之不聰(明)也。

讒諂(說好人壞話的人)之蔽明也。

邪曲(邪惡不正的人)之害公也。

方正(正直的人)之不容(被動)也。

故憂愁幽(深)思而作《離騷》。

猶離憂(遭遇憂愁,離同“罹”,遭遇)也。

夫(句首發(fā)語詞)天者,人之始也。

人窮(處境困難)則(就)反本。

疾痛慘怛(內(nèi)心悲痛)。

屈平正(使動,使……正)道直(使動,使……直)行。

竭忠盡智以(連詞,表目的,來)事其君。

讒人間(離間)之。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兩個被動句)能無怨乎。

蓋(大概)自怨生也。

上(名作狀,向上)稱帝嚳。

下(名作狀,向下)道(稱道)齊桓。

以刺(指責)世事。

明(闡明)道德之廣崇(廣大崇高)。

治亂之條貫(規(guī)律)。

靡(沒有)不畢(全,都)見。

其文約(簡約)其辭微(含蓄),其志潔(高潔),其行廉(正直,端正)。

其稱文小而其指(同“旨”,旨趣)極大。

舉(列舉)類(事物)邇(近)而見(包含、表現(xiàn))義遠(深遠)。

自疏(疏遠)濯(同“濁”)淖(泥漿)污泥之中。

蟬(名作狀,像蟬一樣)蛻于濁穢(黑暗社會)。

不獲世之滋(污濁)垢。

皭(潔白)然泥而不滓(污黑)者也。

推(推究)此志也,雖(即使)與日月爭光可也。

文化常識。

1.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中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代表作品:《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2.帝嚳,傳說中“五帝”(五帝是指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圣明君主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也是歷代朝廷官方祭祀禮儀的專用詞匯,是最高祭祀等級的儀式之一。)之一,號高辛氏。屈原是他的后裔。

翻譯。

1.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譯文:屈原痛心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讒言諂媚遮蔽了雙眼(不能明辨是非),(致使)邪惡歪曲殘害了公道,端方正直不被接受,因此(心懷)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2.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譯文: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文章說到的雖然細小,但意義卻非常重大,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

3.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四

《屈原列傳》是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四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譜寫生命贊歌”為主題。

《屈原列傳》是司馬遷寫的一篇文言人物傳記,通過記述屈原的生平事跡,表現(xiàn)了屈原對楚國興衰存亡說起的重大作用,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氣和嘆惋之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與鑒賞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文章內(nèi)容,基于此,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

2、學習本課出現(xiàn)的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3、學習本文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理解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判斷、介賓后置等句式。

由于學生思維的深度有限,對于文本的寫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在學習作者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基礎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傳記,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準備采用朗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等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法使學生由讀促悟,由讀入境。

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積極的思考相結(jié)合,既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又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討論法加強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關于學生的閱讀方法,以“圈點讀書法”為主,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此外,我準備采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照一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關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讓我們走進史學家司馬遷筆下的屈原,學習《屈原列傳》,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評屈原。(多媒體展示屈原簡介和相關圖片)。

此導語力圖讓學生從對屈原的興趣遷移到對文本的興趣,又抓住了即將過端午節(jié)這一時機,具有及時性,又使學生理解了關于屈原的文學常識。

由于本課含有較多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如:“離騷者,猶離憂也”中的“離”通罹難的“罹”,以及注釋中并沒有出現(xiàn)的“齊與楚從親”的“從”通“縱”,合縱的意思。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詞做狀語。還有判斷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钡?。字詞是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教師請數(shù)位學生通過逐段朗讀結(jié)合教師的講解,既訂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體現(xiàn)了語文是基礎性和工具性學科。疏通字詞和句子后,教師請學生默讀課文,劃分層次,提取圈點出關鍵詞。學生邊讀邊思考,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本課提綱,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板書。(板書內(nèi)容見第四)此外,對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現(xiàn)了屈原和漁父的對話,教師請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和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求知欲。

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點,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做鋪墊。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典范,也是歷來評價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師以兩個問題為線索,請學生重點研讀此段。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題目:

問題一:屈原寫《離騷》的原因;

問題二:請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圈出文中記敘,議論和抒情的句子。

問題一學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蓋自生怨也”和“憂思而作離騷”,使學生能夠體會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臨困難時表現(xiàn)的高潔品質(zhì)。

問題二學生首先通過文本具體句子區(qū)分這三種寫法方法,進而體會司馬遷在記敘的基礎上發(fā)表議論,在議論中又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基本可以明確作者這樣寫是為了通過寫懷王的昏庸反襯屈原對楚國的重大作用和表現(xiàn)他的高潔品質(zhì)。

此時,教師點撥,通過講述司馬遷的經(jīng)歷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進行拓展:司馬遷和屈原在人生經(jīng)歷上又很多相似之處,都曾遭受陷害和放逐,司馬遷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史學家認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傳,作者在議論的過程中表達的不平之氣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之下,既了解的有關司馬遷的文史知識,又拓展了思考問題的深度,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評歷史人物,這也是本單元教學目標所要求的。

文言問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實、虛詞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因此我的作業(yè)為:對本課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歸類,并做相關練習。

司馬遷。

(1-3)任-疏-志。

(4-11)免官-放逐。

(13)屈原影響。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五

寫作背景:

一般認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與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國境內(nèi)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這對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靈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和“神人戀愛”的構(gòu)想。楚國民間文藝,有著濃厚的宗教氣氛,祭壇實際上就是“劇壇”或“文壇”。以《湘君》和《湘夫人》為例:人們在祭湘君時,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時,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愛慕之深情。他們借神為對象,寄托人間純樸真摯的愛情;同時也反映楚國人民與自然界的和諧。因為縱灌南楚的湘水與楚國人民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楚人對湘水寄予深切的愛,把湘水視為愛之河,幸福之河,進而把湘水的描寫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樣演出悲歡離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體地罩上了歷史傳說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與二妃(娥皇、女英)的傳說為原型的。這樣一來,神的形象不僅更為豐富生動,也更能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富有人情味。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的:

1、進一步學習屈原愛國、正直的高尚品德,并從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2、解本文寫作特點:記敘、議論、抒情三者的緊密結(jié)合,即人物評傳的特點,明確本文不同與其它人物傳記的地方。

3、將本文屈原的詩歌結(jié)合起來閱讀,從中感受屈原的正直集中表現(xiàn)在他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惡勢力抗爭而決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上。

4、重點的文言實詞、通假字、古今詞義的運用等等。

教學重點: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jié)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教學難點:

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閱讀全文,理清全文記敘的線索。

教學步驟:

政治理想詩人形象。

美政民本憂國憂民,熱愛祖國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潔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馳……食玉英。

(唯美情結(ji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濁――高馳不顧、茍余心……。

堅持真理,獻身理想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二、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明確課文以屈原活動的時間為序,分四部分進行。

記敘把表示這四個部分的段落做上記號,找出記敘屈原一生遭遇的五個詞語:

任――疏――黜――遷――投。

三、學生參照注釋,閱讀課文,進一步明確文章的內(nèi)容層次:全文以屈原。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七

屈原傳是人物評傳,司馬遷寫屈原是抒憤:—個忠心耿耿的大賢,被讒而終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詩人的悲劇。是一個民族的悲劇…聯(lián)齊抗秦的主張,變法自強的主張,力保楚國無虞,進而可以統(tǒng)一天下,但這個主張損害了楚國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這樣的悲劇。

司馬遷作此傳,意在表明,小人讒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窮困,國家喪亡;提出尊賢重道,明察賢佞是國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堅持自己的操守、價值觀。

屈原以他的價值觀,超越了世俗功利價值尺度,獲得了永恒的意義。故曰:“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贝嬖诘囊饬x也是自我的人生意義,是在與世俗的、強權的、讒佞的對抗中呈現(xiàn)的。

屈原的自一殺是以生命的結(jié)束來拒絕非楚國文化的行為,同時也是使楚國臣君處在了非常尷尬的境地。這是一種悲劇精神。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八

美政民本憂國憂民,熱愛祖國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潔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馳……食玉英。

(唯美情結(ji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濁——高馳不顧、茍余心……。

堅持真理,獻身理想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二、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明確課文以屈原活動的時間為序,分四部分進行。

記敘把表示這四個部分的段落做上記號,找出記敘屈原一生遭遇的五個詞語:

任——疏——黜——遷——投。

三、學生參照注釋,閱讀課文,進一步明確文章的內(nèi)容層次:全文以屈原。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十九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jié)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二十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極目遠眺啊使我惆悵。

樹木輕搖啊秋風初涼,洞庭起波啊樹葉落降。

踩著白薠啊縱目四望,與佳人相約啊在今天晚上。

鳥兒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處?魚網(wǎng)為什么掛結(jié)在樹梢之上?

沅水芷草綠啊澧水蘭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卻不敢明講。

神思恍惚啊望著遠方,只見江水啊緩緩流淌。

麋鹿為什么在庭院里覓食?蛟龍為什么在水邊游蕩?

清晨我打馬在江畔奔馳,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聽說湘夫人啊在召喚著我,我將駕車啊與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還要把荷葉啊蓋在屋頂上。

蓀草裝點墻壁啊,紫貝鋪砌庭壇;四壁撒滿香椒啊,用來裝飾廳堂。

桂木作棟梁啊木蘭為桁椽,辛夷裝門楣啊白芷飾臥房。

編織薜荔啊做成帷幕,析開蕙草做的幔帳也已支張。

用白玉啊做成鎮(zhèn)席,各處陳設石蘭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蓋芷草,用杜衡纏繞四方。

匯集各種花草啊布滿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門廊。

九嶷山的眾神都來歡迎湘夫人,他們簇簇擁擁的像云一樣。

我把那衣袖拋到江中去,我把那單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著杜若,將用來饋贈給遠方的姑娘。

美好的時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閑自得地徘徊游逛。

《九歌·湘夫人》是《楚辭·九歌》組詩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詩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一般認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與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國境內(nèi)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這對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靈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和“神人戀愛”的構(gòu)想。楚國民間文藝,有著濃厚的宗教氣氛,祭壇實際上就是“劇壇”或“文壇”。以《湘君》和《湘夫人》為例:人們在祭湘君時,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時,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愛慕之深情。他們借神為對象,寄托人間純樸真摯的愛情;同時也反映楚國人民與自然界的和諧。因為縱灌南楚的湘水與楚國人民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楚人對湘水寄予深切的愛,把湘水視為愛之河,幸福之河,進而把湘水的描寫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樣演出悲歡離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體地罩上了歷史傳說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與二妃(娥皇、女英)的傳說為原型的。這樣一來,神的形象不僅更為豐富生動,也更能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富有人情味。

此詩題雖為“湘夫人”,但詩中的主人公卻是湘君。這首詩的主題主要是描寫相戀者生死契闊、會合無緣。作品始終以候人不來為線索,在悵惘中向?qū)Ψ奖硎旧铋L的怨望,但彼此之間的愛情始終不渝則是一致的。全詩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赴約的湘君來到約會地北渚,卻不見湘夫人的惆悵和迷惘。

如果把這兩首祭神曲聯(lián)系起來看,那么《九歌·湘夫人》所寫的情事,正發(fā)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轉(zhuǎn)道洞庭之時。因此當晚到的湘君抵達約會地北渚時,自然難以見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即由此落筆,與《九歌·湘君》的情節(jié)緊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較為費解?!暗圩印睔v來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會作堯之二女,但毫無疑問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這句說成是帝子已降臨北渚,即由《九歌·湘君》中的.“夕弭節(jié)兮北渚”而來;但這樣便與整篇所寫湘君盼她前來而不見的內(nèi)容捍格難合。于是有人把這句解釋成湘君的邀請語(見詹安泰《屈原》),這樣文意就比較順暢了。

歌辭的第一段寫湘君帶著虔誠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來。這是一個環(huán)境氣氛都十分耐人尋味的畫面: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望斷秋水、不見伊人的湘君搔首躕躇,一會兒登臨送目,一會兒張羅陳設,可是事與愿違,直到黃昏時分仍不見湘夫人前來。這種情形經(jīng)以“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的反常現(xiàn)象作比興,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內(nèi)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勞無益的意味。而其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更是寫景的名句,對渲染氣氛和心境都極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詩人的賞識。

第二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邊澤畔的香草興起對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緩緩而流暗示遠望中時光的流逝,是先秦詩歌典型的藝術手法,其好處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滯水邊又是兩個反常現(xiàn)象,與前文對鳥和網(wǎng)的描寫同樣屬于帶有隱喻性的比興,再次強調(diào)愛而不見的事愿相違。接著與湘夫人一樣。他在久等不至的焦慮中,也從早到晚騎馬去尋找,其結(jié)果則與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覓中,忽然產(chǎn)生了聽到佳人召喚、并與她一起乘車而去的幻覺。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筆。

第三段純粹是湘君幻想中與湘夫人如愿相會的情景。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異草香木構(gòu)筑修飾。其色彩之繽紛、香味之濃烈,堪稱無與倫比。作品在這里一口氣羅列了荷、蓀、椒、桂、蘭、辛夷、藥、薜荔、蕙、石蘭、芷、杜衡等十多種植物,來極力表現(xiàn)相會處的華美艷麗。其目的,則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環(huán)境來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內(nèi)心的歡樂和幸福。因此當九嶷山的眾神來把湘君的戀人接走時,他才恍然大悟,從這如夢幻般的美境中驚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與《九歌·湘君》結(jié)尾不僅句數(shù)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樣。湘君在絕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樣情緒激動,向江中和岸邊拋棄了對方的贈禮,但表面的決絕卻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相戀。他最終同樣恢復了平靜,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戀相思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歷程。他在汀洲上采來芳香的杜若,準備把它贈送給遠來的湘夫人。

從情感的結(jié)構(gòu)角度看,這首詩是以“召喚方式”呼應“期待視野”?!毒鸥琛は娣蛉恕芳热皇怯袂?,必然是以召喚的方式祈求神靈降臨。全詩以召喚湘夫人到來作為出發(fā)點,以期待的心理貫穿其中。詩的前半段主要寫湘君思念湘夫人時那種望而不見、遇而無緣的期待心情。中間經(jīng)歷了憂傷、懊喪、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動。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產(chǎn)生的情緒波動。詩的后半段是寫湘君得知湘夫人應約即將到來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緣相見而又未相見的期待心情中忙碌著新婚前的準備事宜。詩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現(xiàn),召喚的目的達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寫與此呼應。實際上,后半段的描寫不過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現(xiàn)這種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緣故。整首詩對期待過程的描寫,有開端,有矛盾,有發(fā)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識線路清晰可見。

這首詩還有著明暗對應的雙層結(jié)構(gòu)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現(xiàn),有明有暗,明暗結(jié)合。抒情對象既可實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寫實境時,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層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確,語言明快,情感色澤清晰,高低起伏,強弱大小,都呈透明狀態(tài)。如詩的后半段寫筑室建堂、美飾洞房、裝飾門面、迎接賓客的場面,就屬于表層性的,即明寫。從“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為芳”,是從外到里、由大到??;從“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廡門”,又由里到外。線路清楚,事實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暢,無拘無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動與外在形式同步。

從深層結(jié)構(gòu)看,這首詩又有著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來的樣子,如“鳥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帶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風、秋水、秋葉的描寫。情感的流動較蘊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發(fā)覺。因此需要通過表層意象加以領會。

這種雙層結(jié)構(gòu),明暗對應,相輔相成,構(gòu)成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結(jié)構(gòu)的優(yōu)點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現(xiàn)呈立體狀。

另外,全詩所描寫的對象和運用的語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鳥、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動物、植物和礦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風俗、神話傳說、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氣氛等,無不具有楚地的鮮明特色。詩中所構(gòu)想的房屋建筑、陳設布置,極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環(huán)境、社會風尚和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這個土壤上的,否則是不可能作此構(gòu)想的。語言上也有楚化的特點。楚辭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語,《九歌·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動詞)、“袂”、“褋”(名詞)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運用——全詩每句都有一個“兮”字。這個語氣詞相當于今天所說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調(diào)整音節(jié),加大語意、語氣的轉(zhuǎn)折、跳躍,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毒鸥琛は娣蛉恕芬苑窖詾橹?,兼有五七言。句式變化靈活。這種“騷體”詩,是繼《詩經(jīng)》后新出現(xiàn)的自由詩,在我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創(chuàng)新。

綜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約會在時間上的誤差而引出的兩個悲劇,但合起來又是一幕兩情相悅、忠貞不渝的喜劇。說它們是悲劇,是因為赴約的雙方都錯過了相會的時間,彼此都因相思不見而難以自拔,心靈和感情遭受了長時間痛苦的煎熬;說它們是喜劇,是由于男女雙方的相戀真誠深摯,盡管稍有挫折,但都沒有放棄追求和期盼,所以圓滿結(jié)局的出現(xiàn)只是時間問題。當他們在耐心平靜的相互等待之后終于相見時,這場因先來后到而產(chǎn)生的誤會和煩惱必然會在頃刻間煙消云散,迎接他們的將是湘君在幻覺中所感受的那種歡樂和幸福。

這兩篇作品一寫女子的愛慕,一寫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卻同樣纏綿悱惻;加之作品對民間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對傳統(tǒng)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強了它們的藝術感染力。因此盡管這種熱烈大膽、真誠執(zhí)著的愛情被包裹在宗教儀式的外殼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強大的生命內(nèi)核,卻經(jīng)久不息地釋放出無限的能量,讓歷代的讀者和作者都能從中不斷獲取不畏艱難、不息地追求理想和愛情的巨大動力。這可以從無數(shù)篇后代作品都深受其影響的歷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證。

作者簡介:

屈原(前339~前278)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列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兩次被逐出郢都,后被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妒酚洝酚袀?,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不巧作品傳世。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25046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