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要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首先需要對所總結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一位行業(yè)專家總結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與大家分享。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一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和學院的徐懷書記一起學習了《中國共產黨黨史》?;赜^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一句毛主席的詞在腦海中浮現“看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過的路程更是艱辛的,在共產黨成立之初,中華大地千瘡百孔,滿目蒼痍,餓殍滿地,內有軍閥連連混戰(zhàn),外有帝國主義炮火轟打,但是,為了解民眾于倒懸的黨的創(chuàng)始人們,偉大的革命先烈們,頂住了重重壓力,于1920xx年創(chuàng)立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在這92年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探索救國之路,成成敗敗,經歷了許多坎坷,走過了許多彎路,但是我們的前輩從沒有放棄過,就算只剩一絲希望,也要用盡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緊,直到勝利的光芒灑落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這一切無不證明了一句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在改革開放、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和諧發(fā)展的中國。
面對滾滾前行的歷史車輪,從1949年建國到20xx年中國從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從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一窮二白到今天成功承辦了奧運會、世博會,取得的成就和發(fā)展令世界矚目?;仡欬h的發(fā)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不同時期,黨的建設性始終是貫穿黨的建設的一條紅線。在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毛澤東思想推進黨的建設,開辟了中共特色的革命道路;當時黨的先進性表現為: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第一線,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直至革命斗爭的最后勝利;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今天我們的中國人民在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帶領下闊步前進。
今天我們作為新生代的大學生,學習黨史,必須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以學促進;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黨留給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今天我們學習黨的歷史就是為了汲取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充分借鑒歷史,解決生活中的新問題、新毛病。
水是生命之源,上產之要,生態(tài)之基。而共產黨與我們來說就如同水一般的重要。
我們的黨至今已走過近92年歷史了,已經發(fā)展為擁有8000多萬黨員、執(zhí)政60多年的世界最大政黨。在黨的領導下,目前我國人民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平,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連續(xù)多年發(fā)展速度為世界第一,這一切主要得益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及時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中國共產黨歷史》雖然還沒寫成,但是,我是這一時期的全程見證者、黨的政策受益者、國家建設參與者,我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我們實現國家繁榮富強、民族偉大復興、人民幸福安康,因而我將堅定不移地永遠跟著黨,并為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綿薄之力。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二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新課程對傳統(tǒng)教學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我們必須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意識去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根據歷史學科新課標的要求,歷史教學必須從歷史學科的歷史教學的特點出發(fā),全面發(fā)揮歷史教育的功能,重視學生的潛能開發(fā),重視創(chuàng)新意思的培養(yǎng),重視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的塑造,重視人生觀、價值觀的提升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等。教師作為新教材的實踐者、引路人,只有具備與之適應的新觀念,才能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做到有的放矢。
新理論從何而來?首先來自于加強學習。惟有通過學習,才能達到提高認識,辨別方向,洗刷陳舊的目的。在這幾年中,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歷史課程標準解讀》等相關文件精神。其次,來自于勇于對自己的否定和揚棄。再次,來自于我們保持對所處時代的敏感。教師必須自覺置身于時代的前沿,時刻關注國家的改革與發(fā)展,關注一切未知領域中的新知,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有一種身在校園,心懷天下的胸襟。惟有如此,才能保證我們的心態(tài)年輕、思維活躍、觀念不斷更新,也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師生關系的平等,是指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學過程中地位的平等。新課程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tài)度及情緒和諧發(fā)展,教師在其中起著催化劑的作用。記得在上完《xx條約》這一課時,要對李鴻章在近代史上簽定的賣國條約進行小結,說“由此可見,李鴻章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罪人”。誰知話剛落聲,就從角落里傳來出了這么一句話“老師,李鴻章在歷史上也有一些貢獻,比如??”。這時候,心里在想為何不讓同學們就此問題進行討論了。接著,我表揚了那位同學,同時也在黑板上寫出了兩個論點“李鴻章是歷史上的大罪人”,“李鴻章也有貢獻,不能太苛求”讓大家進行發(fā)言。經過了十幾分鐘的激烈的辯論,最后再由我進行了小結。這一堂課就在這樣的輕松、活躍的氣氛當中結束了。這樣的課堂,極大地融洽了氣氛,和諧了師生的感情,就能使學生放松地學習,放心地思考,就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效果。相反的,如果當是教師打斷了學生的疑問,不僅傷害了學生求知的愿望,而且使得這節(jié)課變得很沉寂,學生的自主性也就沒有辦法體現了。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乏有一些小小的竅門。比如經常使用一些激勵的話語,小兵也可以立大功的,會帶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跋雽W什么,想怎么學”“你有不同的意見嗎?”“想說的站起來說吧”“你的想法比老師好”“你對老師這樣上課滿意嗎,給些建議吧”等等。這些話看似很平常,但它確實是孩子們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它拉近了師生關系,融洽了課堂氣氛,和諧了師生情感,極大的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與積極性。
通過學習歷史來補充了解郵票上的知識,通過欣賞郵票就能更好的把學生的興趣引入到歷史學習中來。我們現在有成員近30人,通過了每周固定的一次集體學習交流,讓我們的情感更加的融洽了。使我們不僅僅是課堂上的師生,而且還是生活上好朋友。
現在的課程改革注重的是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而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完成這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必須要具備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學手段。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現代的學習方式,其特點是“探究”和“思考”,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選擇并確定他們所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在研究中主動提出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去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近三年的教學實踐中,更注重于這一方面的探究。而要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就必須要有一片天空讓他們去開發(fā)。為此,主要是通過了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能力。
比如,在初一年《姓氏的來源》的活動課中,這可看似簡單而又無從下手的題目(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材料缺乏)。我們在班上通過按姓氏分若干小組(避免重復,浪費資源),進行分組研究。通過指導他們怎么樣去查找資料(查族譜,問長輩,網上點擊,圖書館查閱等等方式),根據他們所要研究的對象進行提問題,然后去找答案,最后在班上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樂在其中,而且發(fā)揮了合作的團隊精神,體現了他們的探究能力。
其次,讓學生能夠掌握不同的學習歷史的方法。我采取的做法是,逢雙周,讓學生對要講的內容進行預習,然后要通過不同的途徑查找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以便在課堂中進行交流。這樣做,既禰補了教師知識的“單一性”,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查閱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的能力,還符合了學習歷史的規(guī)律。
最后,不管我們采用哪種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很重要的一點也就是不能過多的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這也就要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
20xx年1月17日。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三
由于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采取的措施是,每節(jié)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布于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后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后,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測驗中沒有再發(fā)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所以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有余地,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歷史知識需要記憶,但更需要的是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并不在于讓學生記住多少歷史知識,更主要的是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學會認識歷史的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克服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發(fā)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和全面性。
大家知道歷史知識點紛繁復雜,按教材表述來記憶,學生們感到難度很大。能不能不拘泥于教材,用最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況,我嘗試了編口訣的方法,對教材大膽創(chuàng)新,刪繁就簡,用最簡潔的文字,表達核心的內容。我感覺這種方法簡單實用,我就在《中國古代史》的第一節(jié)課介紹給學生,并鼓勵學生編出更好的口訣來。比如中國古代史中先秦時期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一章,在學習群居的原始人群的情況以后,正當同學為記憶這節(jié)課的內容而發(fā)愁的時候,我告訴學生,其實歷史知識是死的,但我們學習歷史的方法卻可以是靈活多樣的,老師記憶這段歷史也覺得很費勁,所以老師就想到了編口訣的方法,編出這樣一個口訣,大家看看行不行。
教師的贊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yǎng)料;教師的贊美是一座橋,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教師的贊美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教師的贊美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的贊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踴躍參加;雖然學業(yè)平平,卻不名落孫山。一般情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評,是一些容易被老師忽視“遺忘”的學生。我班的xx同學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沒有什么特色的學生。在我教他的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我?guī)缀鯖]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好像也改變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課間操,由于下課稍微晚了點,學生都急急忙忙的往外擠,我站在講臺上,維持著秩序正好門后面的拖把倒了,學生光顧著擠,沒有注意到橫在地上的拖把。
這時,xx同學擠了過來,告訴大家看著點,別絆倒。然后拿起來了。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級表揚了xx同學,并盡力贊美了他關心ji體,為他人著想的好行為。此后,我又從幾件小事里發(fā)現他性格中閃光的地方,并及時給予表揚,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fā)和升華。漸漸地我發(fā)現他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yè)完成得很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開始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贊美送給每一個學生,使之發(fā)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
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yōu)點給予贊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fā)學習動力,培養(yǎng)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fā)向上的.班ji體氛圍。請多給學生一點贊美吧,因為他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你的贊美之中。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四
xxxx年11月16日在海南中學高中部科學館召開海南省歷史教學年會。我們助推站的全體成員都積極參加此次年會。通過豐富的活動,我感到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這次參會的心得與收獲。
第一、我收獲最大的是李惠軍老師的示范課和講座《靈魂的追問》。在此之前,李惠軍老師先講了一節(jié)觀摩課《阿房宮考證》,本節(jié)課在”六王畢,四海一,蜀山?!耙欢螝v史材料中拉開序幕,李老師接著拋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是否真實可信?在李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通過從考古、方位、方言、文獻等幾個方面進行考證并得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純系曲解。李老師的激情、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啟發(fā)及獨特的教學方式都深深感染著我們每一位聽課者。他對關于洋務運動一題的講解更是啟迪我們思考:如何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做為一名教師我們又當如何深層次去挖掘一道大題題目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還有他的報告《靈魂的追問》,例說核心主旨與學科素養(yǎng)的專題報告亦是精彩紛層。首先“靈魂“緣何來,源于歷史感知的理性升華和歷史感悟的內心活動的知性與情感體驗,讓我明白靈魂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著眼點。盡管報告理論性比較強,李老師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來進行匯報讓我們加深了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李老師的學識,激情,和藹,謙虛,深深觸動著我們,也讓我們明白了歷史教師的發(fā)展,視界決定了境界。
第二、杭藝老師精彩的示范課《秦王掃六合》。她是李惠軍專家的徒弟,她為我們上的是《秦王掃六合》。她設定了三個問題:1、何以天下歸一?2、何以天下歸秦?3、何以鞏固統(tǒng)一?充分調動了初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在“何以鞏固統(tǒng)一”這個環(huán)節(jié)有一個內容是走入秦朝秦始皇的煩惱,杭老師以”集市上的爭吵“”看不懂皇榜的百姓“”匈奴的憂患“”愛議論的讀書人“四個內容來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以發(fā)生了什么?如何解決問題?對鞏固統(tǒng)一有何影響?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的內容等等。這是一節(jié)精彩絕倫的課,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總之,每一次的學習,都讓我收獲頗多,要不斷學習,充實自我,虛心求教。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五
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課改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如何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現就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心得和體會談出來供同行討論。
一、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
在歷史教學中,過去我們習慣于采用的講解法和談話法,已遠遠不能適應網絡化時。
代學生的需要,在眾多的教學法中,我主要運用了杜郎口“三三六”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測一測。課堂大舞臺,展示都精彩。先教后學,當堂訓練,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觀看歷史影片。
歷史知識對學生來說都是遙遠和陌生的,為了讓學生了解特定歷史情況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發(fā)展走向,我多次帶學生到多媒體教室觀看有重大影響的影片,如反映中國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影片《鴉片戰(zhàn)爭》,反映解放戰(zhàn)爭的《大決戰(zhàn)》,反映二戰(zhàn)時期蘇德戰(zhàn)場的影片《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等,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現了當時的歷史風貌、宏大的歷史場景,劇中人物個性鮮明,愛憎分明,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的教育貫穿其中,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本的了解與理解,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復雜的電影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們學習用辯證的觀點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三、學寫歷史小論文。
為再現歷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節(jié),我們讓學生表演歷史劇,當然這很花時間,事先得準備一段日子,教師擬好主題,學生表演各個角色,故事情節(jié)和對白都由學生自編自導,但不能偏離主題,必須體現書本中要求的基本知識點。我們表演的歷史劇《張騫出使西域》,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道具,如:漢武帝的皇冠,張騫手中的漢節(jié),西域各少數民族的服裝等。學生自己準備西域的物產,葡萄、核桃、苜蓿等。表演時,他們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漢武帝想通西域時的急切心情,張騫的剛毅與勇敢,西域各民族的熱情與好客,匈奴的強悍與兇猛都通過學生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歷史劇這種方式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展示了學生的表演才華,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個性與能力都得到了挖掘與升華,保持了學生學習的旺盛熱情。
類似上述形式的做法還有許多,如帶學生去花洲書院參觀,舉行歷史圖片展,展開社會調查,在此不一一列舉,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既保證教學內容按期完成,又能開展如此多的教學活動呢?我的做法就是合并課時,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把更多的準備工作放在課余時間去完成。既保證了教學時間,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六
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鉆研教材及教育教學方法,以及與廣大同學的接觸交流。了解到許多學生甚至教師在教學中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幾項體會。
首先,高一階段的學習標志著學生的學習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學習的方法上、學習的認識上、學習的深度上與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完全不同,但是從學生的角度講,很多學生將高一專題式的學習完全很陌生,他們一下子接受不了,普遍學習興趣不高。學生自認為歷史是副科,沒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輕松地完成歷史課程學習,上課也好,作業(yè)也好,時常不認真對待,馬虎應付,主動性差。
真實的情況是,高中歷史學習不僅僅是對初中歷史的補充和完善,而是從一個更新的角度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背誦階段的學生的知識,從理解聯(lián)系的角度更新詮釋,進而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使學生脫離機械記憶的層面,開始學會在邏輯思考的前提下用聯(lián)系的觀點來看問題。
第二、對學生來講,初中的歷史學習的機械記憶方法,存在著學習的慣性,依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到了高中階段,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仍然停留在單純的機械記憶的層次上,難以適應高中的歷史學習,很多學生對我講,平時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背記歷史知識,可考試成績還是不見長進,不知道為什么?顯得很苦惱,學習的興趣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體會到,高中歷史教師除了把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責任是逐漸誘導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其自覺或不自覺走到高中歷史教學所要求的軌道上來。
第三,從學校角度講,歷史學科不僅在初中年級而且在高中年級向來被認為是一門輔助課程,學校上至領導,下至各班班主任,任課老師,都抱著一種輕視的態(tài)度應付了是,是極為不對的。
通過教學實踐,我個人認為:
第一、高一歷史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邏輯思維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為。
教學目標,為高二時期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課外知識加強相關的地方史教學。第三:把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同當前國際形勢緊密聯(lián)系起來,擴展學生的眼界,學會用世界的眼光來看待我國的歷史,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中國的過去與現今都是與世界同時進步的,是無法獨立的。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七
時光飛梭,47天的兵二歷史課堂教學學習已經結束,在學習的日子里,天天都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總體而言,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學生不能對歷史現象進行直接觀察,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學生的理解帶來了困難。而兵二所有的老師十分勤奮好學,精于鉆研,專業(yè)功底強,理論知識掌握得十分到位。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不斷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豐富了歷史教學的內容,探索了歷史教學的新路子。運用電視、電影錄像等再現歷史現象,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歷史的感性認識,這在兵團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始終走在前列。
通過這段時間的聽課,兵二劉民老師的課有一大特色:授課時言簡意賅,精講精煉,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而且能夠拓展開學生的思路,時刻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拔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又能將所學的內容及時與必修一、二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有利于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和比較,有利于高三時的復習,為以后的高三復習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高二陸沖輝老師的歷史課,也有自己獨特的閃光之處:制作的課件比較精煉,史料十分的新穎、獨到,針對性十分的強,結合史料進行相關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聽了他講授的《海灣戰(zhàn)爭》這一課,感受十分深刻。通過現代化的戰(zhàn)爭,使用大量的圖片和史料,進行重點知識的突破和強化,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遠離戰(zhàn)爭,珍惜和平情感教育價值觀,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高三漆志忠老師的課:講練結合,重在基礎知識的落實,自成體系,形象直觀的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專題教學,便于難點知識的突破。另外使用自己總結的專題進行復習,自成體系,針對性強,能夠鍛煉學生的做題速度和審題能力,尤其是材料題的審題和突破方法上,引導十分的到位,教會了學生做題的科學方法,因此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現代教育媒體可以提供形象生動、直觀新穎的教學材料,吸引、感染學生,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大量的歷史知識信息,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只是單一的講述,同時能夠緊緊地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有目的的學習,引用材料再給以證實,做到了論從史出。學生的課后作業(y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而難易適中。重在課堂的設計上,新穎直觀、形象逼真,即使觀摩課,并不是老師在做秀,反而更能再現老師的人格魅力和學生的閃光之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能夠循循善誘,一絲不茍的給以輔導和鼓勵,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帶了一個好頭,培養(yǎng)了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另外,各位老師都十分的愛崗敬業(yè),在培優(yōu)工作上,做得十分的突出,單人單練,責任到人,默默奉獻,老師的責任心強,尤其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無形中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緩解了緊張的學習氣氛,便于增強高三學生爭取考上一個好大學的學習動力。這些方面都值得我學習,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落到實處。
寓思想教育于知識傳授之中歷史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一致性,決定了歷史教學過程應該寓思想教育于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同時,通過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感。各位老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再現"已消逝的歷史現象,調動起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氛圍,從而進入歷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動人、以史育人。在大多的歷史課堂上,老師都能運用相關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和養(yǎng)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育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劉民老師在上《從“師夷長技”到維新思想》這一課時,能夠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時刻啟發(fā)學生的救國熱情,始終貫穿課堂的始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陸沖輝老師上《海灣戰(zhàn)爭》這一課時,結合最新的材料和形象直觀的戰(zhàn)爭圖片,能夠培養(yǎng)學生遠離戰(zhàn)爭、珍惜和平的愛國情感和科技強國、科技強軍的理念,這些課在情感教育價值觀目標的落實上體現的很到位,受到了廣大聽課老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傳統(tǒng)的“口傳筆授”的教學手段,花費時間多,傳授的知識容量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把課堂教學所需的板書提綱、地圖、圖示、表解等在有限的時間里反映出來,擴大了信息量,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益。課堂容量大,并不是容量過大,課堂時間要延長,而是難易適中,重難點突出,重在拔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每一個內容針對性強,將所學的內容能夠及時落實,便于真正將學習的內容能夠當堂講,當堂消化,避免課后學生用大量時間再來消化的“馬后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四十幾天的學習,在教學生涯中,促進了我的成長,同時給我的啟發(fā)也很大:活到老,學到老,鉆研到老。作為一名老師,要時刻站在時代的前沿,要用前沿的眼光和睿智的洞察力來認識問題,教好學生,教好每一位學生,這才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八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今天學習歷史,不僅為了了解過去,更多的是為了現在和未來,為了減少在現實生活中走彎路,為了更好地預測未來。而如火如荼進行的高中的新課程改革也恰恰賦予了歷史這門學科新的生命力。作為一名高一歷史教師,在我半年的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鉆研教育方法,以及與同學生的親密接觸中,逐漸的了解到相關知識。下面,我就高一歷史教學談幾點粗淺認識:
下面,我就高一歷史教學談幾點粗淺認識:
1、充分利用教材,以黨史為線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宏觀掌握、理清線索,構建教材的總體框架。劃分歷史分期,在每個階段弄清重大歷史事件,講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3、對教材進行適度的拓展。我們常說,老師和學一是一捅水和一滴水的關系。為了使學生學到一點知識,老師必須把與此相關聯(lián)的其他學科知識相聯(lián)系,進行綜合、歸納、分析比較,知其來龍去脈。
正確的、合理的、科學的教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對于重大歷史事件、多用講解法,講清重大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及其地位,對于每章每節(jié),講清前后聯(lián)系,每章一總結,一復習。
2、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景,盡可能地再現當年的歷史畫面。
3、表格式教學法。歷史教學中,重大歷史事件的比較,可以用此方法,一目了然。如《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比較》,1942年與1957年整風運動的比較等。
1、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男同學喜歡學習歷史,認為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將來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女同學不喜歡學習歷史,認為過于古板,缺乏人情味,在高一歷史多次考試中,不及格的同學中,2/3是女生,而在高二文理分科時,這些不及格的女生大多學習文科。所以,我就要求他們熟記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再慢慢認真體會、領悟。因為女生的心細,而歷史又多要求記憶。
2、每月考一次,征求學生意見一次,了解學生的心聲。
3、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消除“木桶效應”。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讓所有差生都變成優(yōu)秀生,是不現實的,但讓他們都有提高,總是可能的。經過努力,差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提高。
1、加強課堂管理。
2、按時收交作業(yè)。
3、月考結束后,督促退步者找出差距,尋找原因。
4、重視每次考試,考前認真地復習。
5、設立會考倒計時牌,警示學生。
6、各班建立歷史學習互幫互助小組,由每次考試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幫助成績較差的同學,每次考試過后,重新總結一次。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九
歷史課是我自小就喜歡的課程,長大后我也如愿當上教師并教授學生的歷史,歷史組教師教學改革工作總結。
歷史課這門課學起來很有意思,雖然有些人經常記不住某些歷史人物和某些事件發(fā)生的朝代,但是這是極個別的現象,歷史課就是應該積極努力的學習的。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國,期間不知道發(fā)生了多少事情,有多少人物和事件的秘密值得我們去探尋,去搜索。
本學期以來,我們歷史組教師圍繞新課改所倡導的新理念組織教學,積極探討和嘗試適合歷史學科及我們學生現狀地實用教學模式,通過一學期的歷史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對歷史課堂中某些教學行為進行深入地探討和總結,下面就我個人的一些想法發(fā)表一下看法,不妥之處還請領導和同事們指正。
一,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不能走進多媒體教學的誤區(qū)。
我認為,歷史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明確目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從頭到尾地演繹課件,很難突出教學重點,淺化難點,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且很難在稍縱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線索及要達到的目標。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體所用的時間過長,頻率過快,不利于實現師生互動,教師沒有時間搜集學生反饋來的信息,學生要不停地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適應,來不及對知識內容做深入細致的思考,事實上他們真正參與課堂的機會被多媒體剝奪了。再次,要調動學生。任何教學手段的使用都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傊嗝襟w教學不是萬能的。
二,在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基本的歷史知識包含重要的歷史史實和基本歷史線索兩部分。知識是基礎,是依托,是載體,是學生發(fā)展的雙翅,學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具體的歷史知識的同時,才能形成歷史學習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學會學習,才會產生愛國主義情感,正義感,社會責任感以及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做人態(tài)度和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離開知識空談能力和方法只能是緣木求魚,工作總結《歷史組教師教學改革工作總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
三,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
"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廣大歷史教師的共識。除了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與學生一起去尋找真理,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
四,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歷史教學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們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讓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整個過程必須切實地讓學生學到知識,提升能力,陶治情感,切不可只為熱鬧,華而不實,最后讓學生竹藍子打水一場空。
五,創(chuàng)造互動式課堂不能丟掉"秩序"和"規(guī)則"。
常言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在日常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新規(guī)則,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guī)則"。但如若對學生放任自流,不加約束,不僅會影響課堂效果,而且會造成班集體松散。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十
在歷史長河中,人性改變了多少呢?從理論上講,是一定會有所變化的,自然選擇就已經假定了它既會作用于生理變化,也會作用于心理變化。然而,從已知的人類歷史來說,人類的行為卻并未發(fā)生多大的改變。
在不同的階級之間,也不會有人性的不同:窮人和富人都有同樣的沖動,只不過窮人沒有什么機會,而且技能太差,沒有機會實現他們的本能沖動而已。歷史也清楚地表明了一件事,獲勝的反叛都會采用他們過去習慣于譴責的方法。
人的演化一直是社會性的而不是生物性的,也就是說,人的進化程度不是經由物種遺傳變異,而主要是因為經濟、政治、智力和倫理道德的革新,通過模仿、習俗和教育的力量,個別地或者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智力是歷史中一種重要力量,但是也可以是分裂和破壞的力量。每100種新的思路,其中至少有99種可能連它們試圖替代的那些舊傳統(tǒng)都不如,因為這些習俗是無數代人在許多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智慧與經驗的結晶。
那些抗拒改變的保守派,與提出改變的激進派具有同等的價值——甚至可能更有價值。新的觀念應該被聽取,因為少數新觀念可能有用。但新觀念必須通過異議、反對以及輕蔑的研磨。經過這樣的對抗,才能產生充滿張力的創(chuàng)造性力量,才能帶來富有活力的發(fā)展,才能產生整體隱而不彰的基本統(tǒng)一與運動。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十一
2012年11月16日至17日,安徽省初中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在大禹治水圣地、霸王別姬的垓下古戰(zhàn)場——蚌埠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云集了全省各地的評委老師、參賽選手及觀摩老師。本人也隨同包河區(qū)的同仁們一道前往觀摩學習,,16日上午半天共觀摩了7場說課,16日下午至17日共觀摩了9場授課,時間雖然只有短暫的兩天,卻感覺收獲頗豐,現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這次競賽分說課與上課兩個部分分別舉行。我覺得幾節(jié)表現較好的說課還是有一些共同點:一是內容全面。完整的說課內容包括課標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分析、分析史學成果、教學目標詮釋、教法學法的預設、教學評價,還有板書構想,重點則應是教學過程的闡述。二是準備充分。比如,大部分選手的說課內容都是用課件的形式呈現出來,但課件制作水平有明顯差異,合肥市的選手明顯技高一籌,制作的課件讓人耳目一新,其駕輕就熟、舉重若輕的風度就很明顯透露出其基本功的扎實與深厚。其三,注重新課的導入。如合肥市三十二中的徐宏敏老師,在《美國的誕生》一課中先展示中國大陸首艘航母“遼寧號”圖片,接著打出美“薩拉托加號”、“華盛頓號”、“列克星敦號”等三張航母照片導入美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美國的誕生,讓人耳目一新。其四,注重教學設計的整合。如合肥市三十二中的徐宏敏老師,在《美國的誕生》一課以“第一站波士頓”、“第二站萊克星頓”、“第三站費城”、“第四站華盛頓”來講述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過程。而合肥55中葉玲老師以《汽車工人日記》為線索,將《工業(yè)化的起步》整合成四個板塊:“展翅凌云的壯志”、“騰飛蒼穹的業(yè)績”、“搏擊長空的保障”等,處理的非常不錯。其五,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有些老師在說課的部分環(huán)節(jié)中還加上了理論依據說明,就顯得特別有深度。而說課之后,評委老師一般都要問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大多與教育教學理論有關。
當然,真正檢驗水平的還是授課比賽。這次競賽,在上午上課的選手是在前天晚上抽題,在下午上課的選手抽題時間是在當天上午,因此,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又是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難度更大。在本環(huán)節(jié)競賽當中脫穎而出者,有幾個共同之處:
一、重視史料教學,即把史料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及探究歷史的證據,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
如一位老師在《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共的成立》這一課中,以《晨報》1918年送行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新聞作為材料,提問:送行人的心情如何?原因?閱讀課本思考為何堅信公理定能戰(zhàn)勝強權?遭遇如何?《晨報》1912年5月2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新聞作為材料,提問:中國遭遇到了什么?作為中國人,你的心情如何?率先走在前面的是哪些人?《晨報》5月4日五月大事記新聞作為材料,提問:斗爭的主力是哪些人?是不是全國的學生?《晨報》5月26日的新聞展示的口號作為材料,分析“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是反帝,“懲辦賣國賊”是反封建,而“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是反帝反封建,最能體現五四運動是反帝反封建的運動后指出口號只是目標并不代表結果,看材料,運動的結果如何?而后又出示《晨報》六月大事記的新聞,指出斗爭中心和主力的變化,問:有沒有實現想要的結果?接著出示《晨報》新聞問五四運動的結果如何?并指出這只是初步勝利,并并未取得根本勝利。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尋找信息,設置的問題又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學生始終處于思考、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不僅轉變了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有助于歷史方法的習得、歷史思維能力的提高,還有效地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
二、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重難點處理,知識的鞏固上,多數教師都有所創(chuàng)新,別具一格。
新教材的內容相比過去精簡了很多,給我們呈現的多數是一些結論性的知識,學生不易理解。多數老師在處理教材中重難點知識時,總是先給學生提供一段視頻,或者一段歷史材料,然后根據材料層層設問,引導著學生去探討、分析、合作、探究弄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突破了重難點。
三、教師的基本素質普遍較強。
在此次優(yōu)質課評選過程中,參評教師展現了其較強的教師基本素質,教態(tài)自然、得體、親切,尊重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語言準確,精練,正確選擇使用教具,專業(yè)知識扎實牢固,知識面寬,駕馭課堂能力強。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
不過在聽課的過程中也有感覺到上課老師有一些不盡人意不夠完美的的地方,比如說各環(huán)節(jié)努力求新,但做課的痕跡偏重,設計的痕跡過重,有時就會沖淡主題。所以處理上就有些偏頗。教學媒體的運用上太多,過繁太花哨,往往達不到最佳效果。還有的幾乎所有的老師在處理《中華文化的勃興》中“百家爭鳴”這一子目時無一例外的讓學生填表格、分組學習的形式,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這次觀摩活動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零零散散,筆觸所至,皆是有感而發(fā)??偠灾?,言而總之,受益匪淺!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十二
歷史不僅講述過去的人和事,也講述近、現代歷史知識,通過歷史學習要讓學生理解歷史、掌握歷史,學會用歷史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歷史教材中的很多知識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進展歷史教學時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否則會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習缺乏興趣和主動性。而且大局部學生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只要牢記課本知識就可以了,因此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不深刻。之所以產生上述問題,就是歷史教學脫離實際生活所導致的。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承受能力和個人根底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有所區(qū)別,要努力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千篇一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往往通過有限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展高強度記憶,從而到達掌握教材知識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為了滿足考試需要,卻沒有考慮歷史的實際價值,忽略了學習歷史課程的根本目的`。并且歷史課程安排的時間相對較少,教師不愿意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展個性化教育,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開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存在的差異,要引導學生進展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個性開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開展。初中歷史新課標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開展。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走出“歷史是副科”的誤區(qū),讓歷史成為充滿人文關心的課程。
初中歷史新課標要求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因此,教師要多與學生進展溝通和交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個性化開展,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的眼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是組織學生進展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展互動交流,通過學生間的合作與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二是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如讓學生扮演其中的歷史人物,通過人物間的對話了解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時間、開展過程以及最后結果等,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總之,歷史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在新課改形勢下,歷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通過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開展。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十三
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九十年光輝的歷程。懷著敬畏的心情,我學習了《黨的歷史知識》,讓我感概良多,受益匪淺,經過黨最先進的思想、最偉大的理念和最崇高的事業(yè)的洗禮,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黨: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fā)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光榮誕生以來,經歷了左傾思潮的洗練,白色恐怖的絞殺,帝國主義的打擊,血跡斑斑;然而血跡并未使紅色的旌旗倒下,反而使之越發(fā)鮮紅欲滴。中國共產黨以星星之火燎燃了廣闊草原,以小米加步槍驅逐了日本侵略,以農村的群眾推翻了城市的紙老虎。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翻身當家做主人;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節(jié)節(jié)拔高,經濟飛速發(fā)展;因為有了共產黨,中國叱咤全球,成為世界的引領國之一。
通過學習黨史我認識到,第一,了解黨的過程也就是了解中國社會的過程。是共產黨拯救了中華民族,共產黨也正是因為拯救中國才應運而生的。了解中國共產黨也就是了解中國的國情,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第二,學習好黨史對我們今后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曲折的歷史,在前進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有過不足。眼下,我們立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前無古人;改革開放的腳步不斷加快;中國正成為世界上發(fā)展最迅速、國力增強最迅猛的社會主義大國。
而我們維修處,正處于在十二五規(guī)劃的開局下,通過項目經理制、年薪制的推進,也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是一個發(fā)展與矛盾并存的時期,我們會面臨更多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更需要由歷史智慧應對事變、尋求創(chuàng)新。我們學習黨史,正是要發(fā)現事物前進的規(guī)律和汲取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立志向黨組織靠攏的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決心時時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一、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在各方面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論水平上能保持領先地位。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和崇高遠大的理想抱負,時時處處用言傳身教來影響周圍的同志一起進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肯鉆研,肯下功夫,肯花力氣,努力做到業(yè)務精、專業(yè)強,在實踐中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我要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踏踏實實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樹立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主動關心社會的建設和發(fā)展,多做有意義的事情;熱情為集體出謀劃策,發(fā)揮主人翁的作用。發(fā)揚奉獻精神,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的關系,不計個人名利得失,富有犧牲精神。真正做到以優(yōu)質的工作水平滿足社會的需要,讓大家放心,讓社會滿意。
三、以黨的紀律要求自己,認真履行職責,帶頭遵紀守法,特別是要做黨組織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擁護者。嚴守紀律,堅決不做有違黨紀國法的事情。團結同志,樂于助人,能用自己的和諧、協(xié)作精神來凝聚周圍同志,以模范行為自覺維護黨在群眾中的威望。
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領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品質鍛煉,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團結同志,遇事多向領導和同事們請教,認認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在實踐中磨煉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十四
7月13—14日,我參加了在銀川市第九中學舉行的為期兩天的20_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會。本次教材培訓內容詳實,高屋建瓴,對當今初中歷史教學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第一天,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編寫人員張靜老師針對部編新教材作了全面又細致的說明,從新教材的編寫背景和經過,新教材的內容、體例及重點核心,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了具體的解讀,讓大家明確了教材改革的方向。我也收獲頗豐,尤其是對新教材的特點有了深刻的認識:
點線結合,呈現歷史整體面貌。這次部編歷史教科書采用“點——線”結合的方式編寫,“點”是指重要的歷史史實,“線”是指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以線穿點,以點連線,使教材內容依據人類發(fā)展的階段和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并且貫通解釋了中國古代史上各個發(fā)展階段以至整個古代歷史的整體面貌,這就構成了我們習慣上所說的“面”。這樣,就能收到“點線結合”,“以點帶面”的功效。
精心謀劃,構建教學完整平臺。新教材在每一單元的前面都設有單元導語,概述本單元的內容。如: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課文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現一節(jié)課教學的基本內容,涵蓋了課標所要求的主干知識。除此還有課文前設,課文旁設,課文后設等,這些課文輔助部分的欄目設計,是新教材作為“教本”與“學本”相結合的體現,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強了教材的可讀性,可學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和閱讀,為師生提供了開展教學活動的契機。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如何運用這些欄目引導學生的學習,以發(fā)揮出各類欄目在教學實際中的作用,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
重要問題,準確闡述正面教育。在編寫和審查部編歷史教材的過程中,處理一些重要問題的表述時,既要符合歷史實際,史事準確,更要符合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學生有正面的教育意義,充分發(fā)揮歷史課程的教育功能。
這個問題,既關乎歷史觀,又涉及到歷史發(fā)展的主線,所以我們一線教師在分析教材、使用教材時需要特別注意,在教學中應正確的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客觀的理解,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使歷史教育的功能很好地發(fā)揮,使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正確的歷史意識。
史料教學,培養(yǎng)學生證據意識。張靜老師還給我們帶來了一節(jié)錄像觀摩課,這節(jié)課注重史料的解讀,應用史料教學,擴展教材內容,給在座老師以深刻的啟發(fā)。我們知道歷史教學離不開史料,尤其是課本中提供的豐富的文字材料和地圖插圖,經過長期的驗證,這些材料對課堂教學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注重史料的運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分析史料,并學會概括提取有效信息,使材料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促進學生史料論證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證據意識。
第二天,北京匯文中學歷史教研組組長丁丁老師針對部編新教材七年級歷史課例進行了評析。丁老師的講座充分結合歷史課堂及教材的實用性,并結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學案例加以闡述,給與會者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具體的實施建議,尤其是對于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具有更好的指導意義。丁老師帶來的《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與《遼、西夏和北宋的建立》等四節(jié)示范課各具特色,教學方法先進,教學流程清晰順暢,問題設計獨特而巧妙,師生互動積極而熱烈,知識點落實到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真正實現了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這四節(jié)課,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與我們分享了使用新教材的體會與經歷,引發(fā)了我們對如何使用新教材的深刻思考,我相信,我們將與新教材共同成長。通過具體的課例分析,我更細致的了解了教材的編寫思路,也清楚的意識到這套教材將給我們一線教師教學帶來更多拓展的空間,我已經迫不及待與新教材美麗相遇。
這次部編版歷史教材在呈現方式、學習要求等各個方面與《歷史課程標準》高度契合,與過去的教材相比,它有一些新的歷史教育理念。這些新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吸收了多年來歷史教育改革中的經驗教訓,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在強調基本史實的同時,更注重通過歷史學科的教育達到“育人為本,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注重歷史學科的文化內涵。
兩天的培訓活動,我仔細聆聽認真記錄。通過學習,我開始真正感悟新教材的新理念;通過學習,我沉寂的思維被喚醒;通過學習,為我打開了一個個新的視角。新教材培訓,引領我們每一位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切實用好教材,激勵我們成長為掌握教學真諦的優(yōu)秀教師。不需揚鞭自奮蹄,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不斷前行,相信前進的路上,風景會更加美麗。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十五
歷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思想廣泛滲透到其他各門課程中。在新課改的精神要求下,歷史教學越來越要求歷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真正將課改精神貫徹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去。新課改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搞好課前預習,不僅僅是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改變以往教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所謂自主探究是指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時,極少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而是自己獨立完成。開展自主探究時,學生自己提出探究的問題,確定探究的對象,設計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許信息,檢查自身學習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結論。簡言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經過各種探究活動獨立地解決問題。在自主探究時,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給學生提供所需的資料及提示相關信息,起著活動的活動的輔助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由此可見,自主探究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好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機會,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二、在合作中學習,發(fā)掘學生潛能。
1、激趣指導興趣是學生學習是否成功的致命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前提下,在課堂上的合作學習中興趣顯得非常重要,這里的合作學習既有師生間的合作學習又有生生互動合作探究學習。那么,要想使一堂課上的生動有趣更有價值,教師必須深入思考,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科學搭配,合理分組科學劃分異質小組既能讓學生感到強烈的個人責任感,又能使他們認識到積極互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它對改善課堂的社會心理氣氛、促進學生良好的認知品質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合作、社交等各種技能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教師參與,適時調控在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共同研討,是實施“合作學習”的一項重要舉措。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探究更為重要,要使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關鍵是教師要轉變觀念,放下架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角色轉換,重心下移,與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和學習的引導者,在具體分析問題時,教師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分析、交流。
(3)、在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中教師是“主角”,而少數學習被動的學生只能當“觀眾”,致使部分學生心理承受力小,耐挫折能力差,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往合作,有的同學感覺得不到老師的重視,于是產生消極思想,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成績越來越差,更有甚者與老師產生敵對情緒,不斷地滋事生非擾亂正常的教學活動。這些現象是學校和社會都不愿看到的,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有計劃的組織他們在課堂上舉行演講、討論等,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huán)境,搭建更為開放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有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從而使學生興趣得到極大提高并積極地投入到師生互動合作探究中去。
2、講究聽課技巧,注意聽課方法。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舉疑解難的過程。聽課方法得當,習慣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課堂的每分鐘有效地得到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聽課的方法與習慣養(yǎng)成上,由于每個歷史教師課堂教學的特色各異,歷史教師在剛開始接受新班級授課時,都有一個了解、融通、適應到默契的過程。
了解與融通。關鍵是感情上要溝通。學生了解老師講課的個性,老師更應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古人有言:“親其師,信其道”,其實,這句話再也沒有比歷史教學中表現得更充分更直接了。適應與默契。首先老師要適應學生,適應學生的基礎,適應學生的特點,關鍵要適應學生以往歷史養(yǎng)成的一些好習慣;其次老師要放開架子讓學生適應自己。適應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個學生不同的神情,老師能體察出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老師的每一種神情、動作,學生都能體會出所傳遞的知識信息。
當然,良好默契的歷史學習氛圍的養(yǎng)成,是歷史教學活動的難點,也是閃光點,它要求教師:教風民主、知識全面、思維敏捷、駕馭課堂嫻熟自如,調控得心應手。特別表現在學生質疑問難題上教師要堅信:態(tài)度上只有沉下來,學生的問題才能提上去。同時,師生都應明白這樣幾句話:舉疑不在大小,不會則難;解疑重在點撥,喻則善教;求知不應待知,自得才樂;知識重在探究,積累乃博。
三、鞏固遷移提高能力。
在課堂教學后的遷移練習,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合適的消化土壤,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十六
經過一年的經濟數學的學習,我不僅知識方面得到了提高,思維方面也得到了升華。我認為經濟數學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識記的知識相對減少,理解的知識點相對增加。
2)不僅要求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題,還要明白其來龍去。
3)聯(lián)系實際多,對專業(yè)學習幫助大。
4)教師授課速度快,課下復習與預習必不可少。
在大學之前的學習,都是老師在黑板上寫滿各種公式,然后像背單詞一樣,把一堆公式死記硬背下來。哪種類型的題目用哪個公式,老師都已經總結出來,我只要對號入座,就能把問題解出來。但現在,我只需要記住一些定義、定理和推論。而老師也不會給出固定的解題套路。因為經濟數學與中學數學不同,它更要求理解。只要充分理解了每個知識點,遇到題目就能自己分析出正確的解題思路。所以,學習經濟數學,記憶的負擔輕了,但對思維的要求卻提高了。每一次微積分課程,都是一次大腦的思維訓練,都是一次提升理解力的好機會。我們學習經濟數學不能只停留在以解出答案為目標,而是應該知道每一步解題的依據。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學時期學過的許多定理并不要求我們理解其結論的推導過程。而經濟數學課本中的每一個定理都有詳細的證明。最初,我以為只要把定理內容記住,能做題就行了。漸漸地,我發(fā)現如果沒有真正摸透每個定理,就不能自如地運用它。于是,我開始認真地學習每一個定理的推導。有時候,有些地方很難理解,我就反復思考,或請教老師、同學。這個過程雖不輕松但卻很值得。因為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地探索,才能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
總而言之,經濟數學的以上幾個特點,使我的數學學習歷程充滿了艱難,同時也給了我難得的鍛煉機會,讓我收獲頗多。
進入大學之前,我們都在學習基礎的數學知識,聯(lián)系實際的東西并不多。在大學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學習的數學是不同的。因此,經濟數學的課本上有了更多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這對專業(yè)學習的幫助是很大的。比如“常用簡單經濟函數介紹”中所列舉的需求函數、供給函數、生產函數等等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都有用到。而“極值原理在經濟管理和經濟分析中的應用”這一節(jié)與經濟學中的“邊際問題”密切相關。如果沒有這些知識作為基礎,經濟學中的許多問題都無法解決。
當我親身學習了經濟數學,并試圖把它運用到經濟問題的分析中時,才真正體會到了數學方法是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經濟理論取得突破性發(fā)展的重要工具。這也堅定了我努力學好經濟數學的決心雖然我的數學很差勁,但是在未來學習經濟數學的路途上會不斷努力的!
雖然說經濟數學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并沒有什么實際的用途,但是通過學習經濟數學,我們的思想逐漸成熟,經濟數學對我們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說,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充分的運用經濟數學知識,不斷地完善自己。
歷史三百字心得篇十七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給予我們思考過去,理解現在和展望未來的機會。歷史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記住一些年代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從歷史中汲取智慧與真理。通過對歷史的研究和思考,我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歷史告訴我們,不能忽視人類社會的進步和變革。歷史上的每一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時代特征和社會背景,人類社會在不同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表現和發(fā)展趨勢。例如,經歷了黑暗時代的歐洲在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之后煥發(fā)出無比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些歷史事件告訴我們,人類社會是不斷進步和變革的,我們應該積極應對變革,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其次,歷史教會我們珍惜和平。歷史上有太多的戰(zhàn)爭和沖突,給無辜的人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通過學習歷史,我們能夠看到戰(zhàn)爭產生的種種難以磨滅的傷痕和陰影。歷史中的戰(zhàn)爭教訓是如此殘酷,以至于我們不能不珍惜目前的和平時期,并為維護世界和平而努力。只有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繁榮。
第三,歷史告訴我們,優(yōu)秀領導的重要性。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化巨人,他們的領導能力讓人百年回味。世界歷史的發(fā)展與這些杰出領袖的決策緊密相連。例如,林肯領導美國終結奴隸制的斗爭,甘地領導印度獨立運動,這些偉大的領袖在困難時刻堅持正義、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引領民眾走向光明的未來。因此,歷史教導我們,作為領導者,我們需要有遠見、勇氣和堅定的決心,以指引整個社會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邁進。
第四,歷史提醒我們珍惜文化遺產。歷史是一張寶貴的文化地圖,記錄了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通過學習歷史,我們能夠了解到各種文化的成就和特點。文化遺產不僅僅是建筑物、藝術品和傳統(tǒng)習俗等物質文化,更包括了智慧、價值觀和精神世界等非物質文化。它們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前人智慧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們應該積極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讓其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貢獻。
最后,歷史教會我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歷史的大環(huán)境和時代特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類的行為和選擇。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因為特定條件下的限制和約束做出了各種選擇。然而,歷史也證明了人類行為的某些模式和觀念是錯誤的。通過對歷史的學習,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類因為錯誤的選擇而犯下的災難性錯誤。因此,在我們的決策和行為中應該謹慎,不斷反思和改進,避免重走歷史的老路。
歷史是一面寶鏡,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風云變幻和繁榮興衰。通過歷史的學習,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領悟到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歷史不僅僅教育我們,更啟迪我們的思維,引導我們追求進步,為未來建設奠定基礎。只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現實,實現我們的夢想。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03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