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通過文字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和思考整理出來,以增進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寫讀后感時,首先要讀透整本書,深入理解作者的用意,抓住書中的關(guān)鍵點,將自己的感想凝結(jié)成文字。其次,要注意讀后感的結(jié)構(gòu)和邏輯,開門見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用具體的事例和論據(jù)來支撐自己的見解。最后,要注意用詞準確,語言流暢,表達清晰,避免空泛和模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一
我熱愛書籍,因為讀書仿佛是與高尚的人在對話,我從中獲益匪淺。我仰慕名人嚴謹?shù)倪壿嬇c細膩的情感,在他們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在閱讀時,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經(jīng)變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迅速流動,貫穿每一個角落,而那些文字仿佛變成了細胞,在我的血液中遨游。我喜歡這種感覺,可以說是迷戀,而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周國平。在他的世界里,我深深沉迷。
悲觀。
周國平的散文極為細膩,富有哲理。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命運仿佛對他不公。他女兒出生不久,剛開始牙牙學(xué)語,便夭折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遺憾、自己對女兒的愛與祝福,他寫成了一部回憶錄。我們可以想想,當(dāng)周國平面對病床上只會喊“疼”的女兒自己卻束手無策的時候是怎樣的感覺?!靶姆悄臼M無感”,一般人已經(jīng)臨近崩潰了,何況是心理如此細膩的他。他內(nèi)心深處將會泛起多大的波瀾?面對自己的至親至愛,他內(nèi)心將會承受多大的打擊?不知有沒有資格,我想說:“我懂”。
執(zhí)著。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許多的道理與哲理,他有許多作品都勸勉大家人生要有執(zhí)著的精神。他說悲觀只是一時的,人生總要執(zhí)著。執(zhí)著會拯救悲觀,執(zhí)著在人生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人能否有機會來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生命需要執(zhí)著,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執(zhí)著。執(zhí)著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他說悲觀主義是一條錯誤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虛無的,想一輩子也還是那么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樂趣。但是他也說,并不能一味的執(zhí)著,這樣也會離智慧越來越遠。當(dāng)時,我還不懂。
超脫。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話,但是我后來明白了。一個人不能一味的執(zhí)著,這樣便會產(chǎn)生悲觀,悲觀的心理產(chǎn)生愈多,就愈不能執(zhí)著。這怎么辦呢?他說就把自己分成兩個,一個讓他去執(zhí)著,不顧一切;另一個則現(xiàn)實,讓現(xiàn)實去生活,讓執(zhí)著去追求,超脫一切,變得忘我。
悲觀,執(zhí)著,超脫,三種因素始終存在著。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國平。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二
在報刊上零星讀過周國平的散文,喜愛他的博學(xué)和深刻,知道他是一個熱愛寫作的當(dāng)代哲學(xué)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還知道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至情至性的男生。
在一個完美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遠方的朋友郵寄來的兩本書《周國平散文精遜《周國平人文演講錄》,后一本書比磚頭還厚,因此我選取先看第一本。本書按時刻順序選編了周國平1983年至的散文作品,那時他在40歲到55歲之間,從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齡。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靈的筆寫出來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國平在《自序》中說:“我給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標準:一篇文章,即使不發(fā)表我也要寫;否則就不寫??傊?,盡量只寫自己真正想寫、寫的時候愉快、寫完自己看了喜愛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一旦發(fā)表出來,也必須會有喜愛它的人,即使發(fā)表不出來也沒有什么?!?/p>
周國平在《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中談到讀書時說:“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這正是我讀《周國平散文精遜時的感覺。
周國平的散文正如其極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樣,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來,好像是從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一般。他所說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覺,而這就應(yīng)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討生命、時刻、回憶等深刻的哲學(xué)命題,但是哲學(xué)在他筆下卻如花草一樣清新可愛,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記,正因他已經(jīng)把對生命的明白融進了自己的體內(nèi)。
在精神上,周國平是一個很女性的男生,感性,善思?!熬哂性娙藲赓|(zhì)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持續(xù)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xí)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wù),在政治場上有時不免顯得不通世故,有時不合時宜?!边@是周國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說自己吧。
最佩服周國平文章中的引經(jīng)據(jù)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來,尼采、蒙田、拜倫、卡夫卡、愛默生、蘇東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蘇格拉底、托爾斯泰、羅曼·羅蘭……仿佛都是周國平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說古道今,談笑風(fēng)生。周國平說:“文人最難戒的是賣弄。”這話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沒有失去自己的聲音。下方就是他關(guān)于感情、婚姻和家庭的精彩論述:
一個男生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生。其余的一切,諸如功名之類,都是奢侈品。(《性-愛五題》)。
對待女生的最恰當(dāng)態(tài)度是,承認我們不了解女生,永遠持續(xù)第一回接觸女生時的那種新鮮和神秘的感覺。(《性-愛五題》)。
相愛的人給予對方的最好的禮物是自由。兩個自由人之間的愛,擁有必要的張力。這種愛牢固,但不板結(jié);纏綿,但不粘滯。沒有縫隙的愛太可怕了,感情在其中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間,遲早要窒息。(《性-愛五題》)。
男女之愛往往從藝術(shù)境界開始,靠技術(shù)境界維持,到維持不下去時,便轉(zhuǎn)入魔術(shù)境界。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三
但這所說的善于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于那種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的人,需要邊回憶、邊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側(cè)重。后者只是單純的終日沉浸在對昨日的苦惱中,頗有厭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積極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發(fā)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禪語說,“我們經(jīng)歷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边@樣的生活應(yīng)該就不是形而上學(xué)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們每天所經(jīng)歷的日子,但我們經(jīng)歷生活不是每天數(shù)著過去的天數(shù),而是品味每天所經(jīng)歷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與難。同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樣,我們每天所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一定也不是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點滴背后蘊含的'深意來塑造自身。
同時,如同小時候所的那種每個人都有一顆要尋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樣,要用心,要專心,還要堅持。省察也是一樣的,要想善于運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恒,要有信念地去尋找發(fā)現(xiàn)它。不然,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或者說,你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四
“人們常說,人與人之間,尤其相愛的人之間,應(yīng)該有相互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櫻史懷澤在我的《青少年時代》中說,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無權(quán)提出這種要求?!粌H存在著肉體的羞恥,而且還存在著精神的上的羞恥,我們應(yīng)該尊重他。心靈也有其外衣,我們不應(yīng)脫掉它’它如同對于上帝的神秘一樣,對于他人靈魂的神秘,我們同樣不能像看一本屬于自己的書那樣去閱讀和理解,而只能給予愛和信任。每一個人對于別人來說都是一個秘密,我們應(yīng)該承認這個事實。”
在我擁有愛情的時候,曾經(jīng)幻想愛情是兩人心理生理的完全袒露,我把我的內(nèi)心完全的裸露在對方的面前,卻發(fā)現(xiàn)這種開放是單向的。當(dāng)時曾經(jīng)苦惱,現(xiàn)在明白那只是幻想,如同女人幻想永久。愛情不是把兩個人變成一個人,對于精神羞恥敏感的人,內(nèi)心往往最具有獨立性,這種獨立性往往是吸引對方的原因。健康愛情不是消除獨立、同病相憐,而是欣賞獨立,就是所謂的信任,共同燃起生命的創(chuàng)造之火。最根本的精神痛苦,是個人自己的事情,不應(yīng)期望任何人與你分擔(dān)生命存在的義務(wù)。
“在最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并不能夠消除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lǐng)悟到了別人的孤獨,我們的內(nèi)心才會對別人充滿最誠摯的愛。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無法知道是否走在向同一個圣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說清心中的勝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圣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統(tǒng)一個圣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于此了?!?/p>
在黑暗中與信任的人行走,是一種幸福的感覺。不需要語言,不需要眼神的接觸,兩個人的安靜是美好的,而一個人的安靜、孤獨更是是珍貴的。詩人、藝術(shù)家因孤獨而生也因孤獨而死,孤獨為藝術(shù)家們提供創(chuàng)作原動力,同時也把他推向邊緣。凡高割下了耳朵,死在了畫里,海子在長城邊臥軌,偉人們不斷地結(jié)束他們的生命令人留淚、流血,但他們保持神話的純潔和崇高。人們走在各自的路上,有的人卻用孤獨與生命換來思想的永恒,為我們留下大海中央的航標。物質(zhì)將會永遠存在,相同的元素不斷組合形成新的生命,我們體內(nèi)殘留著我們祖輩父輩的'物質(zhì),我們身體由其他生物提供的材料搭建而成,物質(zhì)不斷流動塑造新的靈魂,每次的靈魂更像是無盡物質(zhì)的一件衣服,物質(zhì)穿上我們的靈魂,我們珍貴的靈魂對于世界是多么的輕易渺校在這個流動的世界中,只有我們的孤獨才能為我們留下一絲永恒的想象,只有他人回憶才能延續(xù)我們在是世上的曾經(jīng),一代又一代死亡與誕生的車輪一同滾動。偉大的孤獨,孤獨是不可濫用的,孤獨不是空虛,孤獨是對自我珍貴事物的堅守,孤獨是內(nèi)心煎熬引發(fā)創(chuàng)造的前奏。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五
隨著年齡漸長,生活閱歷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對很多事情多了許多無奈,就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臺詞,"人生真是諷刺,一個人竟然真的會變成自己曾經(jīng)最反感的樣子",而這種變化是保護自己的有效途徑,雖然無奈,確實有效??墒牵股钊遂o輾轉(zhuǎn)反側(cè)時,也會討厭現(xiàn)在的樣子,而拯救自己的只有書。讀書,不似與人交談,不用擔(dān)心別人沒時間、沒心情,甚至遇冷碰壁,只要你有時間,有想法,就可以坐下來,靜靜地讀上許久,尤其是經(jīng)典,多為濃縮精華,句句透著哲理,好似長者娓娓道來人生道理,輕松愜意,又受益頗多。
而周國平的散文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人生的坎,想不開,過不去時,我喜歡讀讀他的文章,很多時候都會深有感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困于自身想法出不來,煩惱、痛苦、郁悶也就接踵而至。讀周國平的散文,讓我懂得,人活一世,活著是一個態(tài)度,正如周國平所說,"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nèi)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真性情"。所以,端正態(tài)度,活出性情,活得充實而有意義,才不枉此生,也會因此更積極地看待人生浮沉、世間百態(tài)。
所以說,讀書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感悟社會、體味人生,也會更容易更清醒地去認識自身、活出自己。社會愈加現(xiàn)代與科技,人們卻愈加煩惱與高壓,一劑很好的良方就是書,讀好書,好讀書,很多事情就會看得透,想得開,人生的路也會更好走些。
與書相伴,人生幸哉!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六
周國平是一個哲學(xué)家,更是一個父親,《妞妞》生活中真實的傷口,周國平之后在書中說到,“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杰出的哲學(xué)家”可老天從來是這樣,他妒忌幸福的人,他總是把一切本來完美無缺的東西弄的殘缺不全,然后告訴你,看!這就是人生!命運在妞妞還沒出世之前就開始覬覦她,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一步步把他們推向深淵。先是雨兒的表妹把流感傳染給了懷孕五個月的她;然后一個四川女孩打來不合時宜的電話,敏感的雨兒因此賭氣堅決要打地鋪,結(jié)果發(fā)燒的更厲害;然后急診的時候又遇到一個蠻橫麻木的女醫(yī)生因而延誤了治療;最罪大惡極的是那個醫(yī)學(xué)博士,把雨兒拉去照x光,而且是兩次!在這一系列事故中,哪怕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斷了,孩子都可能不會患先天性眼底腫瘤這樣絕癥。
事實上,我們從來不怕得不到任何即使我們很想得到的東西,我們怕的是失去我們以前得到過的東西。為什么失戀會是那么痛苦的事、。很多人或許認為在于拋棄的痛苦,其實最重要的不在那里,而是無法理解這樣的事實,那段以前彼此呵護過的感情就這樣悄無聲息失去了。任何感情都是這樣,傾注過,付出過,不求回報,只想用生命微弱的力量握緊它??晌覀兓钪氖澜纾偸怯幸恍┝α?,在它面前,眼淚,顯得軟弱和無助!然后,開始學(xué)會,珍惜生命和親情。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七
厚厚的一本《周國平散文》,讓我利用每一天中午的時刻一點一點蠶食,到放假時只剩下幾十頁了。我只需趁熱打鐵,將之讀完即可。
周國平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覺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師更有些知名度。周國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著書立說和翻譯外國哲學(xué)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書或是文章,無非兩個方面:散文隨筆和哲學(xué)論著。前者描繪了一個文人的精神家園,后者反映了他的學(xué)術(shù)生活。我讀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任務(wù)和位置。如果不細心叩問自己的心靈,如何能發(fā)現(xiàn)社會早已為自己預(yù)留的位置?對于我們,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但是如果在邁出探索的步伐之前,連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進途中漸漸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資格口稱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進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國平用他的散文教給我們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問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類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狀態(tài)就應(yīng)是:肉體在不懈的攀登,步步為營,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靈魂則跳出山外,以旁觀者的清澈目光為前進指明方向,永遠不迷失。這顯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到達無疑是奢談。我們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發(fā)之前先問問自己夠不夠堅定;定期停下來修整,總結(jié)過去并展望未來,看看自己的路線是否偏移?!罢J識你自己”,這是指導(dǎo)精神生活的圣經(jīng)。
我期望自己能夠秉持這圣經(jīng),不忘審視自己。學(xué)習(xí)的范疇,不只是我們此刻體會到的那么淺薄,我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夠明白更多。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八
喜歡周國平的散文,他的散文多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詩情交融著稱。最喜歡他的這本《愛與孤獨》,屬于他的情感體驗卷,或許因為人都是感性的動物,愛情、友情、親情都更接近生活,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
“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凡降于我們身上的苦難,不論是疾病、精神的悲傷還是社會性的挫折,我們都必須自己承受,再愛我們的父母也是無能為力的?!薄拔覀儧]一個人的確都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偶然地來到世上,又必然地離去。”我們每個人都是個偶然的結(jié)果,就像周國平說的,在我們的父母想遇、相識、相愛、結(jié)合的時候,只要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錯,那么現(xiàn)在的你就不存在了。正因為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必須勇敢、堅強,不斷地是自己變得強大,才能是自己在苦難、精神的悲傷中得到解脫。
“孤獨者和恨者都是會愛的,冷漠者卻與愛完全無緣。如果說孤獨是愛心的沒有著落,恨是愛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愛心的死滅。”張曉風(fēng)在《只因為年輕》一文中也說過:“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迸c周國平認為的愛的反面是冷漠不謀而合。愛的反面應(yīng)該是與其完全對立的一種情感,而恨只是愛的另一種極端。愛也好、恨也罷,都是一種強烈的情感,無法讓人忽視。唯有淡漠,才有不以為意之意,無所謂,可有可無。
這個社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小時候了解地那么美好。開始接觸形形色色的人,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只要一不小心,一念之差就可能誤入歧途。青春,就不再完美。青春很短,只有我們真正的珍惜了,它才能是一筆保值的財富。不要等到,揮霍得一無所剩才懊惱嘆息。
……。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九
在報刊上零星讀過周國平的散文,喜歡他的博學(xué)和深刻,知道他是一個熱愛寫作的當(dāng)代哲學(xué)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還知道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遠方的朋友郵寄來的兩本書《周國平散文精遜《周國平人文演講錄》,后一本書比磚頭還厚,所以我選擇先看第一本。本書按時間順序選編了周國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時他在40歲到55歲之間,從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齡。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靈的筆寫出來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國平在《自序》中說:“我給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標準:一篇文章,即使不發(fā)表我也要寫;否則就不寫??傊?,盡量只寫自己真正想寫、寫的時候愉快、寫完自己看了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一旦發(fā)表出來,也一定會有喜歡它的人,即使發(fā)表不出來也沒有什么?!?/p>
周國平在《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中談到讀書時說:“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這正是我讀《周國平散文精遜時的感覺。
周國平的散文正如其極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樣,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來,好像是從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一般。他所說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覺,而這應(yīng)該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討生命、時間、回憶等深刻的哲學(xué)命題,但是哲學(xué)在他筆下卻如花草一樣清新可愛,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記,因為他已經(jīng)把對生命的理解融進了自己的體內(nèi)。
在精神上,周國平是一個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熬哂性娙藲赓|(zhì)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xí)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wù),在政治場上有時不免顯得不通世故,有時不合時宜?!边@是周國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說自己吧。
最佩服周國平文章中的引經(jīng)據(jù)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來,尼采、蒙田、拜倫、卡夫卡、愛默生、蘇東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蘇格拉底、托爾斯泰、羅曼·羅蘭……仿佛都是周國平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說古道今,談笑風(fēng)生。周國平說:“文人最難戒的是賣弄。”這話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沒有失去自己的聲音。下面就是他關(guān)于愛情、婚姻和家庭的精彩論述:
一個男人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人。其余的一切,諸如功名之類,都是奢侈品。(《性-愛五題》)。
對待女人的最恰當(dāng)態(tài)度是,承認我們不了解女人,永遠保持第一回接觸女人時的那種新鮮和神秘的感覺。(《性-愛五題》)。
相愛的人給予對方的最好的禮物是自由。兩個自由人之間的愛,擁有必要的張力。這種愛牢固,但不板結(jié);纏綿,但不粘滯。沒有縫隙的愛太可怕了,愛情在其中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間,遲早要窒息。(《性-愛五題》)。
男女之愛往往從藝術(shù)境界開始,靠技術(shù)境界維持,到維持不下去時,便轉(zhuǎn)入魔術(shù)境界。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
我喜歡讀一些散文作品,因為不需要鼓搗繁瑣不堪的文法。我也喜歡哲學(xué),但對于枯燥抽象的邏輯思辯,仍不免心懷恐懼。幸而,徜徉在文藝與哲學(xué)間,我找到了比較適宜的地方,那就是周國平的哲理散文。
說到散文,很多人都會想起朱自清等大師的作品。其實,周國平的哲理散文在當(dāng)代散文界亦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較高的精神價值和文學(xué)水準?!栋察o》、《守望的距離》和《各自的朝圣路》在圖書市場上的輝煌業(yè)績很能說明這一點。桌邊案頭放上幾本,閑時信手一拈,讀上幾段,對我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美的享受。
這種享受來自于周國平散文中透射出的思想光芒,也來自于對他哲學(xué)邊緣書寫人生的認同。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好象世間的道理和真諦都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描述,都是非空非有的。周國平卻以一個智者的清醒目光審視、搜尋和探求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筆端記錄著生命中的喜怒哀樂,用一顆細膩的心靈去感受萬變的世界,詮釋自我、他人、生命的真正意義。我覺得,他把哲學(xué)的反映和文學(xué)的感應(yīng)有機結(jié)合起來,頗有中國古代“格物致知”的意味。生活是永遠大于文學(xué)的,生活也永遠泛于哲學(xué)。不能說他一定找到了所有的生活真諦,但是,我卻分享了他記下的那些人生境遇和感悟,感受了他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lǐng)悟和堅守,領(lǐng)略了他更加閃放的自我個性光華。這是一種體味,一種享受,一種美。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家,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品,來幫助我們解析生活的元素。
讀周國平散文作品,自然不自然地向往起他那種豐富的安靜?!安还苁澜缍嗝礋狒[,熱鬧永遠只占據(jù)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里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睆乃淖掷镄虚g,透出那種站在哲學(xué)邊緣書寫人生的文人的特殊氣質(zhì)。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豐富的安靜。因為擁有了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寶藏,所以變得豐富;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所以又能得到安靜。很多時候,我們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立業(yè),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惟獨忘記了安靜,那種思想上的安靜,內(nèi)心世界的安靜。其實,這不是我們沒有具有過內(nèi)心生活的稟賦,不是我們沒有能力把外部生活的收獲變成心靈的財富,而是我們主動放棄了對自己精神家園的捍衛(wèi),放棄了對內(nèi)心豐富情感需求的守望?;蛟S,這是很多人的可悲之處吧。
讀周國平的散文作品,也感受到其中蘊涵著的鮮活生命質(zhì)感,那種對自然生命的熱切呼喚。心與心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人與人的交往,常常因為不夠坦然而變得淺?。磺楦械慕涣鞒3S捎诓粔蛱拐\而陷于蒼白。在讀周國平的作品時,卻感受不出這樣的淺薄和蒼白。這是因為他的的真性情,他的毫不做作。“性情所鑠,陶染所凝”。人一旦返回了自己的自然生命,一種單純的生命意識就會涌動,由于擺脫了種種意念的局限,自然能隨觸而應(yīng)、隨感而通,往往又引起了我們情感上的共鳴。
我們一直都在路上走,走著走著,偶爾會說說話,唱唱歌,為自己走過的那一程,也為自己與眾不同的前行。正如周國平在《各自的朝圣路》中所說的,“每一條朝圣的路都是每一個朝圣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如果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實并不孤獨……”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一
雨果曾經(jīng)說過:“腳不能到達的地方,眼睛可以到達;眼睛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到達?!彼枷胧遣铰牡难由?,可以帶你到達一個神奇的國度,思想和肉體只有在那里可以分離。
無可非議,周國平是一位智者,他早早的到達了那個國度,并且正在召喚更多迷惘的人。他的散文很睿智,幾乎都是有關(guān)哲學(xué)的,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精神,關(guān)于生命,關(guān)于朝圣……他用他獨特的哲學(xué)視角窺探著整個世界,整個宇宙。
細細嚼一嚼,你會品出不同的味道。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擁擠的高樓遮蔽的時代,精神的國度也在日益萎縮,逐漸暗淡。他說:“畸形的都市堵塞了人與自然的交感,功利意識擴張導(dǎo)致人與人之間真情淡泊,情感體驗失去個性和實質(zhì),蛻化為可模仿的雷同的流行歌詞和禮品卡語言?!痹谶@個繁華的物質(zhì)時代,我們都慢慢迷失在了鋼筋水泥的森林里,一不小心,就會掉進一個又一個的深淵?;蛟S我們還沒有像電影《小時代》里所描繪的那么奢靡,但不可否認,更多人正在憧憬向往著這種生活,有了這個念頭,還否認什么呢。正如孫小寧所說:“生命的年輪一點點在擴大,生命的內(nèi)部也會隨之生長出許多困惑與渴求?!边@是我們逃避不了的欲求,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有將它們打壓成我們能接受能滿足的模樣,至少這樣我們還能有份欣慰。
我喜歡他所談?wù)摰撵`魂。周國平讓我理解的所謂真正的靈魂,是做一個會思考的人,有基本哲學(xué)素養(yǎng)的人。哲學(xué)讓人綜觀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實際上就為人的進取方向提供了一個坐標。難怪政治上說哲學(xué)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其實靈魂根本就不存在有和沒有,它更像一種習(xí)慣的養(yǎng)成。而哲學(xué)就是當(dāng)你脆弱的心猝不及防地被震撼到,突然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交瘁感涌上心頭的時候,他會協(xié)助你解開所有的謎團。黑暗無邊,與你并肩?!拔蚁嘈牛环N內(nèi)在的獨立的精神生命就是人類唯一的通天塔?!?/p>
當(dāng)然,限于我拙笨的理解力,雖然本書多數(shù)文章發(fā)人深省,但對于愛情與婚姻的話題,我卻頗有“逃之夭夭”的怯懦。譬如,周先生說:“愛情僅是感情的的事,婚姻卻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面通力合作的結(jié)果。好的婚姻是人間,壞的婚姻是地獄,別想到婚姻中尋找天堂?!比绻麗矍榈慕Y(jié)局注定是婚姻,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追求人間或地獄呢?這個說法未免太過消極。愛情和婚姻都應(yīng)該是很純粹的東西,太過理論的話語不太適合這個話題。
汪涵如是說:“人生真正的好東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說的。”
而周國平的散文正是這樣一種好東西,不管你放在嘴里嚼多少次,它都依然有味。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二
在報刊上零星讀過周國平的散文,喜歡他的博學(xué)和深刻,知道他是一個熱愛寫作的當(dāng)代哲學(xué)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還知道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遠方的朋友郵寄來的兩本書《周國平散文精選》《周國平人文演講錄》,后一本書比磚頭還厚,所以我選擇先看第一本。本書按時間順序選編了周國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時他在40歲到55歲之間,從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齡。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靈的筆寫出來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國平在《自序》中說:“我給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標準:一篇文章,即使不發(fā)表我也要寫;否則就不寫??傊?,盡量只寫自己真正想寫、寫的時候愉快、寫完自己看了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一旦發(fā)表出來,也一定會有喜歡它的人,即使發(fā)表不出來也沒有什么?!?/p>
周國平在《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中談到讀書時說:“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边@正是我讀《周國平散文精選》時的感覺。
周國平的散文正如其極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樣,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來,好像是從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一般。他所說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覺,而這應(yīng)該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討生命、時間、回憶等深刻的哲學(xué)命題,但是哲學(xué)在他筆下卻如花草一樣清新可愛,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記,因為他已經(jīng)把對生命的理解融進了自己的體內(nèi)。
在精神上,周國平是一個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熬哂性娙藲赓|(zhì)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xí)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wù),在政治場上有時不免顯得不通世故,有時不合時宜。”這是周國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說自己吧。
最佩服周國平文章中的引經(jīng)據(jù)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來,尼采、蒙田、拜倫、卡夫卡、愛默生、蘇東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蘇格拉底、托爾斯泰、羅曼·羅蘭……仿佛都是周國平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說古道今,談笑風(fēng)生。周國平說:“文人最難戒的是賣弄。”這話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沒有失去自己的聲音。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三
最近,讀了周國平的散文集,里面優(yōu)美的語言和富有哲理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它讓我的生活變得充實。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等的滋味》的文章。文章以“人生有許多時光是在等中度過的”開頭。的確,從我們成為胚胎的那一刻,我們就等著出生;從我們出生后我們就等著長大;從我們長大后,我們就等著接觸新的事物。我們無時無刻在等。
等的滋味同樣也是不同的?;蛐腋?,或悲傷,或煩悶。但唯一相同的是,等的人都是處于被動的一方。等的可拍就在于此,對于自己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對于其他的事又完全沒有心思。
等在不同的角度上也不同。等在命運之門面前,等的是生存和死亡;等在生計之窗面前。等的是柴米油鹽。因此人們對不同的等的感覺也不同。
其實,我們等的最終就是死亡,但是人們似乎忘了這一點而在等著別的什么。就是這種思想,才讓我們不斷地,去追求,去創(chuàng)造,去開拓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等待死亡的時間里有是可做。
所以,等不僅是排著隊向前走,它同時也在催促著我們?nèi)プ龈嗟氖隆?/p>
在這本書里還告訴我許多,生與死的意義,生命的名字,失去的價值。它使我更加理解人生,更看透生命的本質(zhì)。我也在讀這本書中,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我相信,只有多讀書,我們才能了解更多。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吧,我們的生活也一定能在此中得到充實。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四
最早接觸哲學(xué),還是在中學(xué)的政治課上,那是不得不學(xué)的,當(dāng)時我的班主任帶這門課,雖然不是主課,但上了幾堂課后,我就被這門課吸引住了,課堂上我成了活躍分子,老師也最喜歡提問我,直到現(xiàn)在只要提起中學(xué)時代,我就會想起那個給我感覺淡泊又睿智的哲學(xué)老師。而自發(fā)地去閱讀哲學(xué)類書籍,應(yīng)該是在大學(xué)和工作以后,從隨筆、隨感錄開始,培根的人生隨感錄、蒙田的隨筆集,曾經(jīng)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沉浸在哲言的智慧中。后來也嘗試去看大部頭的哲學(xué)著作,但卻被它們的高深晦澀嚇跑了,對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叔本華、尼采的認識也只能停留在小冊子上讀到的著作精選,而對哲學(xué)的看法是,包含著很多睿智的名言雋語的高深學(xué)科。
真正想靜下心來寫點哲學(xué)的話題,還是在讀了《周國平文集》以后,因為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太多我想說的話,產(chǎn)生了太多的共鳴。所以,我第一次想在自己的blog發(fā)表系列文章,以詮釋我對哲學(xué)的理解,和哲學(xué)帶給我的喜悅。
周國平喜歡上哲學(xué),也和隨感錄有很大關(guān)系。他說“每當(dāng)我捧讀一部哲學(xué)巨著,即使它極有價值,我也會覺得自己是在做功課,搞學(xué)問。讀好的隨感錄,卻好象在和作者談心?!薄皩W(xué)問真是做不完,即使是哲學(xué)界的朋友,聚在一起擺學(xué)術(shù)的譜,彼此搞不同的課題,也有隔行之感。但是聊起世態(tài)人情來,朋友間時有妙語博人一笑又發(fā)人深省,便打破了學(xué)術(shù)的樊籬,溝通了心靈?!薄爸灰松腔巯嗤?,學(xué)海無邊又何足悲嘆?讀隨感錄時,我獲得的正是類似的慰籍。”
讀到這里我已經(jīng)克服了自己對哲學(xué)的那種即渴望又逃避的心理,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你不一定要讀大部頭的哲學(xué)著作,也可以了解哲學(xué),也可以體會到哲學(xué)的智慧。
那么,哲學(xué)的真諦是什么呢?我從周國平的話中讀到了這些東西,他說,他尤其喜歡赫拉克利特,“博學(xué)并不能使人智慧”,“我尋找過我自己”,“最美麗的猴子與人類比起來也是丑陋的”,他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這些格言串在一起,相信哲學(xué)就是教人智慧,智慧就在于尋找自己,暗自把那些博學(xué)而從不尋找自己的人譏為“美麗的猴子”。
哲學(xué)的真諦其實就是教人智慧,尋找自己,就如蘇格拉底所說的“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博學(xué)未必智慧,讓人理解了為什么有些博學(xué)的人是如此乏味?我甚至認為哲學(xué)就是教你“道”的學(xué)科,認識了“道”,就獲得了靈氣,即使步入全新的領(lǐng)域,你也不會迷失。這或許就是很多領(lǐng)域的佼佼者都出自哲學(xué)專業(yè)的原因,比如索羅斯等。
認識了哲學(xué)的真諦,我就不再把它當(dāng)作是高深晦澀的學(xué)科,是表現(xiàn)自己深刻的裝飾品,它和其他學(xué)科一樣,甚至比其他學(xué)科都重要,完全可以跟一個人的生活走得很近。
我做了一個決定,在兒子的成長道路中,在合適的時間我一定會為他引入智慧的哲學(xué)。
說起書來,我就會想起大學(xué)時的圖書館生活。開始是利用課余時間泡圖書館,后來發(fā)展到課堂時間也泡。記得有一門叫做《線性代數(shù)》的課,我上完第一堂課后,就認定了這是一門既無用也無趣的課,是無論如何不會提起我的興趣的,從第一堂課后直到考試,就再也看不到我的身影,我曠了一學(xué)期的課,時間全部在圖書館度過。那時讀的多為社科類和文學(xué)類書籍,特別是外國文學(xué),那種一心讀書的生活真的很享受。從那時開始,讀書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
周國平說:“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實際的交往和行動來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助書本?!敝挥械搅恕氨粍儕Z了靠交往和行動排遣寂寞的機會,”或者到了“懷著一種靠交往和行動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會用書來排遣這無可排遣的寂寞?!薄叭绱丝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讀書的?!?/p>
我不想說我喜歡讀書的原因,是我一直生活在逆境和困境中,正如周國平論述悲劇情感時所說,“有的人一生接連遭到不幸,卻未嘗體驗過真正的悲劇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風(fēng)順的人也可能經(jīng)歷巨大的內(nèi)心悲劇。”我肯定屬于后者,即使我一帆風(fēng)順,悲劇情感也依然會籠罩著我,更何況我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人。那是一種靠交往和行動排遣不了的寂寞和孤獨,我惟有在書中找到自己,得到些許安慰和精神享受。
直到現(xiàn)在,書都是我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在每天步行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家書店,我常常在下班回家時進去看看,每當(dāng)我買到一本好書,想到夜深人靜,獨坐燈下閱讀時的快樂,喜悅之情便溢于言表。
對書的選擇,我完全贊同周國平的觀點,“愉快是基本標準。”“一本書無論專家們說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說它多么暢銷,如果讀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寧可不去讀它?!薄胺彩浅鲇谛郧樽龅氖虑?,亦即僅僅為了滿足心靈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標準。屬于此列的不僅有讀書,還包括寫作、藝術(shù)創(chuàng)作、藝術(shù)欣賞、交友、戀愛、行善等等”。
關(guān)于文章,特別是散文,周國平認為平淡是極境,平淡而且有味,是好的散文必備的條件,“再也沒有比無味的散文和有學(xué)問的詩更讓我厭煩的了。”
第一、家無鮮魚,就不要宴客。心中無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無病呻吟,不要附庸風(fēng)雅。
第二、有了鮮魚,就得講究烹調(diào)了,目標只有一個,即保持原味。不要做作,不要堆積辭藻,不要故弄玄虛,不要故作高深,等等。逐漸接近一種自然的文風(fēng)。
第三、只有一條鮮魚,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湯,沖淡了原味。文字貴在凝練,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盡量少說和不說廢話,而且在一個句子里也要盡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無的字。
周國平關(guān)于文章的觀點,和我在《自然是最高境界》拙作中提到的,那段林清玄對于文章的描述如出一轍,“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p>
自然平淡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是為信也。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五
似乎每一個假期,學(xué)校都回布置讀書的任務(wù)。好像是我們這些學(xué)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會有時間看書了似的。
我卻幸運得多了。多虧我的未雨綢繆,厚厚的一本《周國平散文》,讓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時間一點一點蠶食,到放假時只剩下幾十頁了。我只需趁熱打鐵,將之讀完即可。
周國平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覺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師更有些知名度。周國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著書立說和翻譯外國哲學(xué)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書或是文章,無非兩個方面:散文隨筆和哲學(xué)論著。前者描繪了一個文人的精神家園,后者反映了他的學(xué)術(shù)生活。我讀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任務(wù)和位置。如果不細心叩問自己的心靈,如何能發(fā)現(xiàn)社會早已為自己預(yù)留的位置?對于我們,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邁出探索的步伐之前,連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進途中漸漸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資格口稱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進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國平用他的散文教給我們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問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類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狀態(tài)應(yīng)該是:肉體在不懈的攀登,步步為營,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靈魂則跳出山外,以旁觀者的清澈目光為前進指明方向,永遠不迷失。這顯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達到無疑是奢談。我們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發(fā)之前先問問自己夠不夠堅定;定期停下來修整,總結(jié)過去并展望未來,看看自己的路線是否偏移?!罢J識你自己”,這是指導(dǎo)精神生活的圣經(jīng)。
我希望自己能夠秉持這圣經(jīng),不忘審視自己。學(xué)習(xí)的范疇,不只是我們現(xiàn)在體會到的那么淺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六
“人為有思想的蘆葦。”
周國平在散文中解釋這簡潔的哲人之語:其意,人如蘆葦,漂泊世間,唯貴思想。看來,蘆葦亦不一樣,我倒想這樣說:人如蘆葦,經(jīng)歷枯與榮,生與死,像蘆葦留下根死去,人留下思想;像蘆葦往深處扎根,向高處生長,人應(yīng)認識真相,依舊追求善良。
根在蜿蜒,思想在生變。泰戈爾在《飛鳥集》中說;欣賞著每個孩童降臨時仍有的天真,便知道上帝對人類還沒有失望。憑借這份寄予希望的天真,我曾相信人性善良。那是一個相信美好的年紀。既然天是藍的,為什么人性不是善良的?——因為黑夜里天空是暗的。與其糾結(jié)人性是善,是惡,不如說人性是真實的。有人說,心里陽光,整個世界都是陽光的,心理陰暗,整個世界都是陰暗的。其實不然,世界只是這世界,陽光與陰影從來共存,“她不很漂亮,她不涂胭脂?!薄爱?dāng)你面對陰影時,請不要忘記那是因為你的背后有陽光?!碑?dāng)你面對陽光時,請不要忘記你的背后有陰影。
記得龍應(yīng)臺的一篇散文《相信不相信》。當(dāng)時不懂龍應(yīng)臺的迷失,因為知道的少,所以對已知的格外相信?!爸赖脑蕉?,越無知。”蘇格拉底這句話大概有兩種解釋:一、知識愈豐富,愈認識到知識的無窮,從而相對于所有知識而言,感到自己無知,就如同達芬奇說:豐實的麥穗總是低下頭顱。二、即周國平說的,開卷未必有益,也可能有害。蒙田稱之為“書殛”。書多易無主見,西方哲人有“別人思想的跑馬場”這一比喻。比如,讀了江南味的文章,信了命數(shù);讀了佛系,改了在意。知道的多了,反而迷茫。人貴思想,思想何貴?我想就貴在:看見了真相,依然追求善良??上?,物以稀貴,于是大多數(shù)迷茫。
“給你一個假期,你愿意到熱鬧的都市,還是寧靜的江南水鄉(xiāng)?”
“有一場散步,你愿一人欣賞,還是與人同行?”
“一切問題都有兩個答案?!边@是辯證的開始,也是迷茫的起點。尼采說:“若人不能拯救生命,我何以忍受為人?!币谎灾?,人高貴,人可厭。認識到人可厭的真相,依然追求人的高貴,不被同化,不為所累,這或是思想。如果善是主流,我愿化身而入;如果善是支流,我更愿融身流入。不是不知世俗,恰恰是因為看見了世俗。每當(dāng)注意到黑夜里仍有月光,我就知道人應(yīng)追求善良。邪惡的力量來自利益、欲望,善卻可以在沒有利益甚至失去利益時發(fā)出力量。當(dāng)羅馬不在羅馬,成其偉大。當(dāng)我不在我,成我善良。我關(guān)注如何死勝過如何生,因為為之而死,借之以生。
但“一切問題都有兩個答案?!比诵允钦鎸?,世界只是這世界,陰影與陽光從來共存。所以陰暗不可缺少。正如《戰(zhàn)爭之王》的臺詞:“世界就是這樣運轉(zhuǎn)?!敝車皆谏⑽睦镎f:“如果一個教派的教義是去除一切煩惱、疾病、邪惡,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它是迷信,而不是宗教。”如果到達極善,緊接著或許就會是極惡。這無關(guān)樂觀與悲觀,這只是真實。我們難以改變這世界,卻可以認識世界的真實,在這份真實下,讓追尋善良走在路上。像晨昏線平分晝夜,夜里的人依舊欣賞星空,欣賞明日依舊的光亮。
“親愛的孩子,我不能再現(xiàn)身了。我把我最珍貴的天真給你,用以抵擋人間的凡塵,希望你回到我身邊時,依舊善良?!?/p>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七
喜愛回憶過去,正因好像那逝去了的,都是最完美的。
其實我錯過的豈止是一場雪而已。每個周末,老組長都會打來電話,“哎,我又攢了一篇文章,放在共享里,你看看?!庇袝r候剛撂下電話,我就把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實我錯過的不僅僅有那文采斐然的文章,我還錯過了這世的很多風(fēng)景,和那風(fēng)景后的很多故事。
這天點開他的文字,看著那“帶著露珠的麥苗”,看著那針砭實事的犀利語言,看著那游走在自然中的快樂。突然有種失落。
我忘記了什么?
還記得上師范的時候,喜愛在坐車的時候挑一個靠窗的位置,把頭側(cè)向窗外,出神的望著窗外,雖一路無語,卻也一路有情。那轉(zhuǎn)瞬即逝的風(fēng)景,不知道賺取了我多少的情感。那時的天是什么顏色,雨是什么聲響,都裝在我的眼睛里。因此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寫詩,一切現(xiàn)實的、朦朧的,都在我的筆下,攢成了一首首小詩,從未投過稿,就怕這生疏的文筆,糟蹋了那幾近童真的幻想。
我忘記了什么?
我知道,這路上的風(fēng)景,不會為了我而駐足,等我長成一道風(fēng)景,與我與你都不再相互漠視的時候,我就會與你一齊融成一片綠色、融成一片金黃。當(dāng)你把你的眼睛鐫刻在樹上,像極了一棵白楊樹,在有風(fēng)的日子里,你放開嘹亮的嗓音,在夜深的校園里,再去驚擾那個年輕人的夢,讓他能夠爬上屋頂去偷窺你的美麗時,我知道我就又找回了我最初的童趣和閑心。
喜愛回憶,就要珍惜身邊的每一秒鐘,正因在這一秒鐘以前的那一秒中,那便又是一段回憶了。
讓生活完美,讓回憶精彩!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八
周國平說:新年伊始,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愿望。我希望在離城市很遠的地方有一間自己的屋子,里面只擺幾件必要的家具,絕對不安電話,除了少數(shù)很親密又很知趣的朋友外,也不給人留地址,我要在那里重新學(xué)會過簡單的生活。
周國平的話,道出了我的心聲,也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
雖然,這種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對自己而言不太容易實現(xiàn)。但卻可以隨心所欲的大小變通。譬如,現(xiàn)在正值大年初二,就可以放棄回自己的安樂小家,強烈要求在娘家多值班幾天。利用春節(jié)的幾天大假,過一個簡單安靜的生活。這幾天里,就干脆放棄和朋友一起喝酒聚會,放棄一起去豪情的唱歌,也放棄自己最近最喜歡的呱呱讀書,就這樣專心陪伴最親愛的媽媽,和媽媽說說話聊聊天,陪媽媽看看電視做做家務(wù)。待媽媽休息時,自己還可以靜下心,彌補前段沒寫的讀書感想。何樂而不為。
這會兒,初二晚上九點。白天孩子都回娘家,人的大聚會,整整熱鬧了一天?,F(xiàn)在媽媽躺床上休息了。我也可以歡歡喜喜寫讀書感想了。媽媽家好安靜啊!真好。
我本來就屬于不喜熱鬧的人。有時雖然處在熱鬧的人群中,但人在心不在,思想?yún)s不知游離在何方?心遠地自偏,喜歡安安靜靜做好本職的工作,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閑暇時光去欣賞自己想欣賞的人和事。從不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也不喜歡把人和事復(fù)雜化。喜歡簡單的做人,喜歡專一認真的做事和生活。
此刻,手捧著濃濃的咖啡,呆呆的望著媽媽家的天花板,自己和自己的心靈對話,也認真讀著自己靈魂的這本書,更尋求著心情的寧靜。這時候看起來自己很寂寞,但,其實不!這簡單的生活,即使算是寂寞,那么,這種寂寞的感覺,真好。
突然想起一首歌:寂寞使我如此美麗……。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九
這本書的名字平實無奇,沒有《朝花夕拾》這書名這般藏有深意,但翻開此書,隨意一瞥幾行字就被其中道理吸引。
我翻開序言,“我的寫作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學(xué)術(shù)性的論著和翻譯,另一類是散文。所謂散文是一個很籠統(tǒng)的說法,我把學(xué)術(shù)論著之外而又不是小說和詩的文字都算在內(nèi)。對于我來說,這兩類寫作是完全統(tǒng)一的,它們不過是我從事哲學(xué)思考的不同方式罷了。這個集子所選僅限于后一類?!弊x到此句頓知周國平先生大概的寫作風(fēng)格。后一類即為散文,翻到正文時我仔細起來。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散文,第二部分是札記,第三部分是隨感,第四部分是詩。散文占了大半,周先生筆下的散文,其自由不但在文體,更在寫作時的心態(tài)。第一輯首先提出“只有一個人生”,深入簡出,字句觸動我心,在我這樣的年紀也許還不能完全讀懂,但周先生素樸的筆調(diào)讓我隱約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外冷內(nèi)熱的深深的熱愛,不留意間拉近了我和文字的距離,拉近我和他的感受。'蘇格拉底在法庭申辯時所說的“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一語,在我看來是道出了哲學(xué)的根本使命,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他的文字把哲理悄然滲入其中,讓人暗暗領(lǐng)會。后來一句“哲學(xué)的本意是愛智慧,愛智慧甚于愛一切,包括甚于愛生命”反復(fù)研讀之下,一層一層意蘊仿佛條條雨絲,輕輕柔柔,劃過我的思想。學(xué)習(xí)本是為了智慧,智慧如日常餐飲所需營養(yǎng),讓我得以明事理明本心,周先生一字“愛”,巧妙地表達出我內(nèi)心所求,也正如周先生所言“這正是我所想的!”
周先生的精神所在是平凡,平凡所以貼近我們的心聲。哲理,本是深奧的,像是講不清的心情,而周先生以樸實無華的文字,組成一章一章的心語,平平淡淡地向我們講述哲理——人生的意義,靈魂與超越,死亡——皆此種種都是充滿哲理與神秘,難以道明,沒有閱歷沒有細細品味不能讀懂這些簡簡簡單單的文字更不會有自己的感悟吧?!耙粋€愚鈍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對他也是毫無用處的,他坐在一群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不過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一種折磨”周先生這樣說,我不禁牢記心頭。讀書讓我汲取智慧,智慧滋潤我的思想,這便是讀完此書我最大的感受吧!
周先生在此書中的文采深深打動我,實在受益匪淺。
周國平散文的讀后感篇二十
讀一本書其實是從標題開始,進而是目錄,然后是序言,再才是正文。這本散文集的標題很是普通,對內(nèi)容的了解要從目錄開始。散文是按日期分成幾個專題的,從專題的名稱來看,很富有哲學(xué)的味道。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著,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每一個都可以作為一個命題,而寫成一篇篇干澀難懂的文字,但是每一篇散文的標題,都是些貼近生活的內(nèi)容。有旅游(《旅+游=旅游?》)、擠車(《從擠車說到上海不是家》),還有一些有關(guān)生活態(tài)度的,《消費=享受?》、《愉快是基本標準》。
從生活中來表達自己的人生哲理,也許準確地說是從我們通常都會需要的情況或是都會思考的問題出發(fā),來談一些看法。例如在《旅+游=旅游?》一文中,有這樣三個問句“恬靜的陶醉在哪里?真正的精神愉悅在哪里?與大自然的交融在哪里?”,從一個旅游的現(xiàn)象而引出這樣三個問題的思考,而這些思考其實不僅限于旅游,而是我們的生活。
他的文章不僅是故事加感想的散文,也許是我有短時間看了太多的《讀者》,基本上對一個故事加上就是論事的一點評論的八股格式,而大多是些信念、注重細節(jié)之類的,寫出某個具體的道理,而讀者很難有自己進一步的思考,缺乏“可持續(xù)發(fā)展”性。他的散文至少也是事情加思想,而給讀者留下了繼續(xù)思考的余地。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學(xué)。有他的散文而引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雖然深刻,但是不干澀。前幾日看了幾頁《蘇菲的世界》,雖然把哲學(xué)放在了有豐富情節(jié)的故事之中,但終究是有“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基本哲學(xué)命題,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許也有一些對思想的壓力,這樣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國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尋常的命題而思考一下人與自然、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輕松的思考體驗。既有一種思考的快樂,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壓力,在我看來,這也是他的一個成功之處。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想,與社會的現(xiàn)象相違背。《何必名?!繁闶侨绱说囊黄?,記得陳丹青有篇《教育的現(xiàn)實和現(xiàn)實的教育》,主題顯然一致。但是陳丹青是借中美教育之差異而同批中國教育體制,也許是因為此文作序的需要,而《何必名校》則是通過自己小時候經(jīng)歷的描述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周國平散文,甚至包括今日在看的隨筆集《人與永恒》,都是從自身出發(fā),通常用第一人稱(我在摘抄中有一段評論),更具主體性,而少一些排他性。也許有對現(xiàn)實的坦然。
也許他的散文的出色之處在于從普通的命題出發(fā),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而帶動了我的思考。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96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