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優(yōu)質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8:01:06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優(yōu)質18篇)
時間:2023-11-25 08:01:06     小編:薇兒

人類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那么總結就是對這種認識進行概括的手段之一。總結需要不斷學習與改進,不斷探索新的方法與技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一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機動力、非機動車,應當當場出具憑證,并告知當事人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30日內提供被扣留機動車的合法證明)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受處理。逾期不來接受處理,并且經公告三個月仍不來接受處理的,對扣留的車輛依法處理(拍賣,非法拼裝的拆除,達到報廢標準的報廢,涉及其它違法犯罪行為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2、事后報警的時限。

當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現場報警,事后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予以記錄,并在三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當事人應當在提出請求后十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交通事故證據。

3、檢驗、鑒定的時限。

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事故現場調查結束之日起三日內委托具備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檢驗、鑒定。對現場調查結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檢驗、鑒定的,應當報經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尸體檢驗應當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內委托。

檢驗、鑒定應當在二十日內完成;超過二十日的,應當報經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但最長不得超過六十日。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檢驗、鑒定結果后二日內將檢驗、鑒定結論復印件交當事人。

當事人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檢驗、鑒定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在接到檢驗、鑒定結論復印件后三日內提出重新檢驗、鑒定的申請。經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后,應當另行指派或者委托專業(yè)技術人員、有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重新檢驗、鑒定。

申請重新檢驗、鑒定、評估以一次為限。重新檢驗、鑒定、評估的時限與檢驗、鑒定、評估的時限相同。

4、作出事故認定書的時限。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于未造成人員傷亡,事實清楚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可以適用簡易程序處理,并當場出具事故認定書。并可當場對損害賠償爭議進行調解。對于復雜的交通事故:

(1)對經過勘驗、檢查現場的交通事故應當自勘查現場之日起十日內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

(2)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獲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車輛后十日內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

(3)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檢驗、鑒定或者重新檢驗、鑒定結果確定后五日內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

(4)未查獲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車輛,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當事人要求(如何要求?書面申請!)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當事人的書面申請后十日內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載明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受害人情況及調查得到的事實,并送達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當事人。

對無法查證交通事故事實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制作交通事故證明,載明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當事人情況及調查得到的事實,分別送達當事人。

5、復核的時限。

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收到當事人書面復核申請后五日內,應當做出是否受理決定。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自受理復核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做出復核結論后,應當召集事故各方當事人,當場宣布復核結論。復核以一次為限。

6、調解的時限。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權利人、義務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損害賠償的,可以在收到交通事故認定書之日起十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調解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予調解。并于八日內制作調解書。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與當事人約定調解的時間、地點,并于調解時間三日前通知當事人。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期限為十日。

(1)造成人員死亡的,從規(guī)定的辦理喪葬事宜時間結束之日起開始;。

(2)造成人員受傷的,從治療終結之日起開始;。

(3)因傷致殘的,從定殘之日起開始;。

(4)造成財產損失的,從確定損失之日起開始。

7、扣押車輛的法律依據及扣押車輛的時限。

道交法第72條第二款:交通警察應當對交通事故現場進行勘驗、檢查,收集證據;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車輛,但是應當妥善保管,以備核查。

(1)5日(指派或者委托專業(yè)技術人員、具備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檢驗、鑒定)+20日+10日(檢驗、鑒定應當在二十日內完成;需要延期的,經設區(qū)的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可以延長十日)+5日(檢驗、鑒定完成后五日內通知當事人領取事故車輛和機動車行駛證)=40日。

(2)對于不需要檢驗、鑒定的車輛,10日。

1、受理報案。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接到當事人或其他人的報案之后,按照管轄范圍予以立案。

2、現場處理。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員趕赴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勘查現場,收集證據。

3、責任認定。

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實的基礎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事故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的因果關系、作用大小等,對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作出認定。

4、裁決處罰。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依據有關規(guī)定,對肇事責任人予以警告、罰款、吊扣、吊銷駕駛證或拘留的處罰。

5、損害賠償調解。

部門召集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雙方同意達成協議,由事故調解人員制作并發(fā)給損害賠償調解書。

6、向法院起訴。

如雙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調解無效,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終止調解,并發(fā)給調解終結書,由當事雙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找法網交通事故處理時間】引言:交通事故處理是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事件的處理。交通事故處理的依據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本文主要介紹交通事故處理時限以及交通事故處理程序兩方面的'知識。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二

第五十七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之日起五日內,對當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處罰。

第五十八條對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構成犯罪,依法應當吊銷駕駛人機動車駕駛證的,應當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決后,由設區(qū)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同時具有逃逸情形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同時依法作出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

第五十九條專業(yè)運輸單位六個月內兩次發(fā)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單位或者車輛駕駛人對事故承擔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的,專業(yè)運輸單位所在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報經設區(qū)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后,作出責令限期消除安全隱患的決定,禁止未消除安全隱患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并通報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地及運輸單位屬地的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三

第十九條除簡易程序外,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道路交通事故進行調查時,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

交通警察調查時應當向被調查人員出示《人民警察證》,告知被調查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向當事人發(fā)送聯系卡。聯系卡載明交通警察姓名、辦公地址、聯系方式、監(jiān)督電話等內容。

第二十條交通警察調查道路交通事故時,應當客觀、全面、及時、合法地收集證據。

第二節(jié)現場處置和現場調查。

第二十一條交通警察到達事故現場后,應當立即進行下列工作:

(一)劃定警戒區(qū)域,在安全距離位置放置發(fā)光或者反光錐筒和警告標志,確定專人負責現場交通指揮和疏導,維護良好道路通行秩序。因道路交通事故導致交通中斷或者現場處置、勘查需要采取封閉道路等交通管制措施的,還應當在事故現場來車方向提前組織分流,放置繞行提示標志,避免發(fā)生交通堵塞。

(二)組織搶救受傷人員;。

(四)查找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和證人,控制肇事嫌疑人。

第二十二條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應當經急救、醫(yī)療人員確認,并由醫(yī)療機構出具死亡證明。尸體應當存放在殯葬服務單位或者有停尸條件的醫(yī)療機構。

第二十三條交通警察應當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做好下列工作:

(二)固定、提取或者保全現場證據材料;。

(三)查找當事人、證人進行詢問,并制作詢問筆錄;。

(四)其他調查工作。

第二十四條交通警察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應當按照有關法規(guī)和標準的規(guī)定,拍攝現場照片,繪制現場圖,提取痕跡、物證,制作現場勘查筆錄。發(fā)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應當進行現場攝像。

現場圖、現場勘查筆錄應當由參加勘查的交通警察、當事人或者見證人簽名。當事人、見證人拒絕簽名或者無法簽名以及無見證人的,應當記錄在案。

第二十五條痕跡或者證據可能因時間、地點、氣象等原因導致滅失的,交通警察應當及時固定、提取或者保全。

車輛駕駛人有飲酒或者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麻醉藥品嫌疑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guī)定》及時抽血或者提取尿樣,送交有檢驗資格的機構進行檢驗;車輛駕駛人當場死亡的,應當及時抽血檢驗。

第二十六條交通警察應當檢查當事人的身份證件、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行駛證、保險標志等;對交通肇事嫌疑人可以依法傳喚。

第二十七條交通警察勘查事故現場完畢后,應當清點并登記現場遺留物品,迅速組織清理現場,盡快恢復交通。

現場遺留物品能夠現場發(fā)還的,應當現場發(fā)還并做記錄;現場無法確定所有人的,應當妥善保管,待所有人確定后,及時發(fā)還。

第二十八條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扣留事故車輛及機動車行駛證,并開具行政強制措施憑證??哿舻能囕v及機動車行駛證應當妥善保管。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得扣留事故車輛所載貨物。對所載貨物在核實重量、體積及貨物損失后,通知機動車駕駛人或者貨物所有人自行處理。無法通知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不自行處理的,按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guī)定》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二十九條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扣押與事故有關的物品,并開具扣押物品清單一式兩份,一份交給被扣押物品的持有人,一份附卷??垩旱奈锲窇斖咨票9堋?/p>

扣押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本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三十日;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第三十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現場調查認為不屬于道路交通事故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并將案件移送有關部門或者告知當事人處理途徑。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當事人有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應當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立案偵查。發(fā)現當事人有其他違法犯罪嫌疑的,應當及時移送有關部門,移送不影響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第三十一條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車輛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搶救受傷人員需要保險公司支付搶救費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書面通知保險公司。

搶救受傷人員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費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書面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

第三節(jié)交通肇事逃逸查緝。

第三十二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管轄區(qū)域和道路情況,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緝預案。

發(fā)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交通事故現場痕跡、遺留物等線索,及時啟動查緝預案,布置堵截和查緝。

第三十三條案發(fā)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發(fā)協查通報、向社會公告等方式要求協查、舉報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或者偵破線索。發(fā)出協查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告時,應當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實、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情況、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關情況。

第三十四條接到協查通報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發(fā)現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或者嫌疑車輛的,應當予以扣留,依法傳喚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與協查通報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時將有關情況通知案發(fā)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案發(fā)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辦理移交。

第三十五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查獲交通肇事逃逸車輛后,應當按原范圍發(fā)出撤銷協查通報。

第三十六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偵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間,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家屬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詢問案件偵辦情況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告知。

第四節(jié)檢驗、鑒定。

第三十七條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事故現場調查結束之日起三日內委托具備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檢驗、鑒定。尸體檢驗應當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內委托。

對現場調查結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檢驗、鑒定的,應當報經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

對精神病的鑒定,應當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yī)院進行。

第三十八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與檢驗、鑒定機構約定檢驗、鑒定完成的期限,約定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十日。超過二十日的,應當報經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但最長不得超過六十日。

第三十九條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的醫(yī)療機構具有執(zhí)業(yè)資格的醫(yī)生為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出具的診斷證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作為認定人身傷害程度的依據。

第四十條檢驗尸體不得在公眾場合進行。檢驗中需要解剖尸體的,應當征得其家屬的同意。

解剖未知名尸體,應當報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

第四十一條檢驗尸體結束后,應當書面通知死者家屬在十日內辦理喪葬事宜。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辦理的應記錄在案,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由公安機關處理尸體,逾期存放的費用由死者家屬承擔。

對未知名尸體,由法醫(yī)提取人身識別檢材,并對尸體拍照、采集相關信息后,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填寫未知名尸體信息登記表,并在設區(qū)市級以上報紙刊登認尸啟事。登報后三十日仍無人認領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處理尸體。

第四十二條檢驗、鑒定機構應當在約定或者規(guī)定的期限內完成檢驗、鑒定,并出具書面檢驗、鑒定報告,由檢驗、鑒定人簽名并加蓋機構印章。檢驗、鑒定報告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委托人;。

(二)委托事項;。

(三)提交的相關材料;。

(四)檢驗、鑒定的時間;。

(五)依據和結論性意見,通過分析得出結論性意見的,應當有分析過程的說明。

第四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檢驗、鑒定報告之日起二日內,將檢驗、鑒定報告復印件送達當事人。

當事人對檢驗、鑒定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送達之日起三日內申請重新檢驗、鑒定,經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后,進行重新檢驗、鑒定。重新檢驗、鑒定應當另行委托檢驗、鑒定機構或者由原檢驗、鑒定機構另行指派鑒定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重新檢驗、鑒定報告之日起二日內,將重新檢驗、鑒定報告復印件送達當事人。重新檢驗、鑒定以一次為限。

第四十四條檢驗、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通知當事人領取扣留的事故車輛、機動車行駛證以及扣押的物品。

對駕駛人逃逸的無主車輛或者經通知當事人三十日后仍不領取的車輛,經公告三個月仍不來接受處理的,對扣留的車輛依法處理。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四

第十三條機動車與機動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發(fā)生財產損失事故,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車輛可以移動的,當事人應當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對現場拍照或者標劃事故車輛現場位置后,立即撤離現場,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再進行協商。

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或者行人發(fā)生財產損失事故,基本事實及成因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

對應當自行撤離現場而未撤離的,交通警察應當責令當事人撤離現場;造成交通堵塞的,對駕駛人處以200元罰款;駕駛人有其他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依法一并處罰。

第十四條具有本規(guī)定第十三條規(guī)定情形,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協議的,填寫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議書,并共同簽名。損害賠償協議書內容包括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天氣、當事人姓名、機動車駕駛證號、聯系方式、機動車種類和號牌、保險憑證號、事故形態(tài)、碰撞部位、賠償責任等內容。

第十五條對僅造成人員輕微傷或者具有本規(guī)定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至第八項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財產損失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適用簡易程序處理,但是有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除外。

適用簡易程序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處理。

第十六條交通警察適用簡易程序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時,應當在固定現場證據后,責令當事人撤離現場,恢復交通。拒不撤離現場的,予以強制撤離;對當事人不能自行移動車輛的,交通警察應當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具有本規(guī)定第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第七項情形之一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一百零四條規(guī)定處理。

撤離現場后,交通警察應當根據現場固定的證據和當事人、證人敘述等,認定并記錄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天氣、當事人姓名、機動車駕駛證號、聯系方式、機動車種類和號牌、保險憑證號、交通事故形態(tài)、碰撞部位等,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由當事人簽名。

第十七條當事人共同請求調解的,交通警察應當當場進行調解,并在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上記錄調解結果,由當事人簽名,交付當事人。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調解,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上載明有關情況后,將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交付當事人:

(三)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五

第六十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除按照本規(guī)定執(zhí)行外,還應當按照辦理涉外案件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規(guī)定執(zhí)行。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外國人發(fā)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應當告知當事人我國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當事人在處理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十九條外國人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在未處理完畢前,公安機關可以依法不準其出境。

第七十條外國人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并承擔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告知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權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采取訴前財產保全措施的請求。

第七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處理道路交通事故過程中,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的語言文字。對不通曉我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為其提供翻譯;當事人通曉我國語言文字而不需要他人翻譯的,應當出具書面聲明。

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外國籍當事人可以自己聘請翻譯,翻譯費由當事人承擔。

第七十二條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時,交通警察認為應當給予暫扣或者吊銷機動車駕駛證處罰的,可以扣留其機動車駕駛證。需要檢驗、鑒定車輛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征得其同意,并在檢驗、鑒定后立即發(fā)還;其不同意檢驗、鑒定的,記錄在案,不強行檢驗、鑒定。需要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的外國人進行調查的,可以約談,談話時僅限于與道路交通事故有關的內容;本人不接受調查的,記錄在案。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收集的證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拒絕接收的,送達至其所在機構。

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拒絕接受調查或者檢驗、鑒定的,其損害賠償事宜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七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發(fā)生人員死亡事故的,應當將其身份、證件及事故經過、損害后果等基本情況記錄在案,并將有關情況迅速通報省級人民政府外事部門和該外國人所屬國家的駐華使館或者領館。

第七十四條外國駐華領事機構、國際組織、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享有特權與豁免的人員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參照本規(guī)定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規(guī)定辦理,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中國已參加的國際公約以及我國與有關國家或者國際組織締結的協議有不同規(guī)定的除外。

第十章執(zhí)法監(jiān)督。

第七十五條公安機關警務督察部門可以依法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處理交通事故工作進行現場督察,查處違法違紀行為。

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進行監(jiān)督,發(fā)現錯誤應當及時糾正。

第七十六條交通警察違反本規(guī)定,故意或者過失造成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或者其他執(zhí)法錯誤的,應當依照有關規(guī)定,根據其違法事實、情節(jié)、后果和責任程度,追究執(zhí)法過錯責任人員行政責任、經濟責任和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后果、惡劣影響的,還應當追究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領導責任。

第七十七條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檢驗、鑒定人員需要回避的,由本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或者檢驗、鑒定人員所屬的公安機關決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需要回避的,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決定。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二日內作出決定,并通知申請人。

第七十八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審理、審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有關證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調卷公函之日起三日內,或者按照其時限要求,將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調查材料正本移送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

第七十九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查獲交通肇事逃逸車輛及人員提供有效線索或者協助的人員、單位,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接到協查通報不配合協查并造成嚴重后果的,由公安機關或者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追究有關人員和單位主管領導的責任。

第八十條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以及應當事人、證人要求保密的內容外,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后,可以查閱、復制、摘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證據材料。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當事人復制的證據材料應當加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事故處理專用章。

第十一章附則。

第八十二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鄰省、市(地)、縣交界的國、省、縣道上,以及轄區(qū)內交通流量集中的路段,設置標有管轄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名稱及道路交通事故報警電話號碼的提示牌。

第八十三條車輛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fā)生的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的,參照本規(guī)定處理。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有關部門。

第八十四條執(zhí)行本規(guī)定所需要的法律文書式樣,由公安部制定。公安部沒有制定式樣,執(zhí)法工作中需要的其他法律文書,省級公安機關可以制定式樣。

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的,可以自行制作協議書,但應當符合本規(guī)定第十四條關于協議書內容的規(guī)定。

第八十五條本規(guī)定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二)“檢驗、鑒定結論確定”,是指檢驗、鑒定報告復印件送達當事人之日起三日內,當事人未申請重新檢驗、鑒定的,以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重新檢驗、鑒定,檢驗、鑒定機構出具檢驗、鑒定意見的。

(三)本規(guī)定所稱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二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節(jié)假日。

(四)本規(guī)定所稱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數在內。

(五)“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設區(qū)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是指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霸O區(qū)市公安機關”,是指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

(六)“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員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七)“財產損失事故”,是指僅造成財產損失的道路交通事故。

第八十六條本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辦理程序,依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guī)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八十七條本規(guī)定自1月1日起施行。4月30日發(fā)布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公安部令第70號)同時廢止。本規(guī)定施行后,與本規(guī)定不一致的,以本規(guī)定為準。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六

交通事故賠償案件的責任主體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承擔直接賠償責任的事故責任者,包括機動車所有人、實際支配人、駕駛人。

2、承擔替代賠償責任的保險公司。這種賠償是基于保險合同的約定,由保險方承擔的替代責任。

3、承擔墊付責任的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機構。實踐中難以認定的主要是第一種情況。

對此要注意把握幾點:

首先要區(qū)分車輛所有人和實際支配人。車輛所有人指在車輛管理機關注冊登記的單位或者個人。

實際支配人包括幾種情況:

車輛買賣中的未辦理登記過戶的買受人(連環(huán)購車未過戶的,為最后一次買賣關系的買受人)、人、承包經營人、租用人、借用人、實行分期付款購買而未辦理過戶手續(xù)的承買人等。

其次當車輛的所有人與實際支配人不一致時,確定損害賠償責任主體應當以車輛的運行支配權和運行利益歸屬作為認定賠償責任主體的基準。具體到各個案件中應在遵循一般性原則的基礎上結合《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關于侵權責任的劃分和不同的案件事實來進行認定。

對于當事人只起訴車輛駕駛人、車輛所有人或實際支配人中部分主體的,應向其釋明其他有關人員的責任,當事人堅持只起訴部分主體的,一般情況下予以準許,對不起訴部分,視為放棄權利。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七

交通事故大體上可分為三種,機動車事故、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事故、人車事故,這三種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有很多相同之處,但也有較大的差異。

1、現場私了。根據情形而定,沒有人員受傷,僅僅是小擦小碰,并且雙方對事故責任無爭議的',可根據市場報價要求賠償。比如甲方主要責任,乙方保險杠也僅有輕微剮蹭,商量之后甲方給以乙方一定的賠償,然后各自修車。

2、快速理賠。同樣的,沒有人員受傷,僅僅是小擦小碰,并且雙方對事故責任無爭議的,雙方填寫《交通事故現場協議書》,確定責任后各自報案(或者全部責任方報案),快速撤離現場并相約到雙方或者全責一方保險公司進行定損維修。

3、報案。有人員受傷,或者有重大經濟損失,抑或雙方對事故責任判定有爭議的,無論出現哪種情況,必須保護現場并立馬報案(交警以及保險公司),交警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之后再到相關保險公司進行定損維修。

另外還有一些不允許私了的情況,可參考此篇文章:《交通事故私了流程和注意事項》。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事故的處理辦法。

非機動車事故不同于機動車事故,非機動車沒有很好的保護措施,很容易造成人員受傷,并且非機動基本都沒有保險,從法律上來講非機動車屬于弱勢群體。

1、私了。非機動車損失較小并且沒有人員受傷或者當事人僅僅是很小的擦傷,雙方對事故認定無爭議的,可以考慮私了。雙方協定之后一方給予相應的賠付,然后各自修車(根據法律規(guī)定,只要非機動車不是故意為之,機動車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要記得私了的時候雙方要草擬并簽署《交通事故私了協議書》。

2、報案。有人員受傷,或者有重大經濟損失,抑或雙方對事故責任判定有爭議的,無論出現哪種情況,必須保護現場并立馬報案(交警以及保險公司),人員受傷嚴重需及時將傷員送往醫(yī)院。

以上不管那一種情況,如果有人員受傷一定要及時送到醫(yī)院,即便是輕傷私了,也要在醫(yī)院做完檢查之后再行考慮。

人車事故我們建議:不要私了。辦法只有一種,保護現場并報案。

如果有人員受傷,必須及時送往醫(yī)院進行檢查。機動車方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交予保險公司處理,保險公司會根據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險的賠償標準及賠償額度進行賠付。

1、如果有人員受傷,一定要及時送往醫(yī)院。即便傷勢不嚴重,關于私了也一定要謹慎,最好不要私了。

2、如果不打算私了,一定要在48小時內及時告知保險公司,不然48小時之后,保險公司可能不會受理,尤其是非機動車事故、人車事故。

3、不管是哪一種事故,現場取證都是很重要的,在發(fā)生事故之后,不要冒然移動事故現場,要及時拍照取證。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八

簡要介紹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中當事人的賠償責任類型。包括過錯賠償責任、無過錯賠償責、混合過錯賠償責任、法定全部賠償責任和公平責任。

交通事故;賠償;歸責原則。

當前,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主要依據《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guī)來規(guī)定。除了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的賠償外,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賠償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過錯賠償責任。

所謂過錯賠償責任,就是說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主觀上有過錯的,應當按照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實行“過錯賠償原則”,但過錯賠償僅限于機動車之間。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一)項的規(guī)定,機動車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賠償責任。在三方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依照“過錯賠償原則”,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確定賠償責任。

二、無過錯賠償責。

所謂無過錯賠償責任,就是指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主觀上都沒有過錯,但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二)項的規(guī)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這是《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沒有過錯,但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guī)定在交通事故處理中的具體體現。

三、混合過錯賠償責任。

所謂混合過錯賠償責任,就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當中,當事人各方主觀上都有過錯,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都有責任,應當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二)項的規(guī)定,機動車一方減輕責任的,違法的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在后一種情況下,有過錯的對方當事人也應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四、法定全部賠償責任。

所謂法定全部賠償責任,就是由《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明確規(guī)定的必須全部賠償事故損失的責任,主要有五種情況:

1、逃逸一方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兜缆方煌ò踩ā返谄呤畻l規(guī)定:“在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員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由此可見,機動車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機動車駕駛人必須立即停車,這是肇事駕駛人首要的法定義務,必須履行。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機動車駕駛人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又沒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要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2、故意破壞、偽造現場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是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留下的,是認定當事人是否有過錯和事故責任的重要證據,也是確定當事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重要事實。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要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3、毀滅證據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證據是確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過錯的嚴重程度以及當事人責任的根據,也是確定當事人賠償責任的重要依據。如果當事人毀滅了道路交通事故的證據,就可能導致缺乏證據而無法查清事故事實,無法認定當事人的事故責任,以致無法確定當事人的賠償責任。因此,只要當事人例毀滅證據,就同故意破壞、偽造現場一樣,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也就是要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4、故意肇事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兜缆方煌ò踩ā返谄呤鶙l第二款規(guī)定:“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p>

5、教練員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兜缆方煌ò踩▽嵤l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學員“在道路上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能應當使用教練車,在教練員隨車指導下進行,與教學無關的人員不得乘坐教練車。學員在學習駕駛中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練員承擔責任?!?/p>

五、公平賠償責任。

所謂公平賠償責任,是指當事人依據民事活動中的“公平原則”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兜缆方煌ò踩ā返谝话僖皇艞l(五)項規(guī)定:“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庇纱丝芍囕v在道路上因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也屬于交通事故,這是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首次將道路上發(fā)生的意外事件規(guī)定為交通事故,使這類交通事故的處理有法可依。在意外事件的交通事故中,如何確定當事人的賠償責任呢?《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即承擔公平賠償責任。一般而言,對交通事故的損失由當事人平均分擔,但如果一方經濟條件較差,而另一方經濟條件較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另一方多承擔一些民事責任。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九

第八條道路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保護現場并立即報警:

(一)造成人員死亡、受傷的;。

(三)機動車無號牌、無檢驗合格標志、無保險標志的;。

(五)碰撞建筑物、公共設施或者其他設施的;。

(六)駕駛人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的;。

(七)駕駛人有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嫌疑的;。

(八)當事人不能自行移動車輛的。

發(fā)生財產損失事故,并具有前款第二項至第五項情形之一,車輛可以移動的,當事人可以在報警后,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對現場拍照或者標劃停車位置,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等候處理。

第九條公路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駕駛人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立即組織車上人員疏散到路外安全地點,避免發(fā)生次生事故。駕駛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傷無法行動的,車上其他人員應當自行組織疏散。

第十條公安機關及其交通管理部門接到道路交通事故報警,應當記錄下列內容:

(一)報警方式、報警時間、報警人姓名、聯系方式,電話報警的,還應當記錄報警電話;。

(三)人員傷亡情況;。

(四)車輛類型、車輛牌號,是否載有危險物品、危險物品的種類等;。

(五)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還應當詢問并記錄肇事車輛的車型、顏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駕駛人的體貌特征等有關情況。

報警人不報姓名的,應當記錄在案。報警人不愿意公開姓名的,應當為其保密。

第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道路交通事故報警或者出警指令后,應當按照規(guī)定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有人員傷亡或者其他緊急情況的,應當及時通知急救、醫(yī)療、消防等有關部門。發(fā)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或者其他有重大影響的道路交通事故,應當立即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報告,并通過所屬公安機關報告當地人民政府;涉及營運車輛的,通知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涉及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傳染病病源體等危險物品的,應當立即通過所屬公安機關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并通報有關部門及時處理;造成道路、供電、通訊等設施損毀的,應當通報有關部門及時處理。

第十二條當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報警,事后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規(guī)定第十條的規(guī)定予以記錄,并在三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經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受理,并告知當事人;經核查無法證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或者不屬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并說明理由。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十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并送達當事人。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并送達當事人。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十一

第八十二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鄰省、市(地)、縣交界的國、省、縣道上,以及轄區(qū)內交通流量集中的路段,設置標有管轄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名稱及道路交通事故報警電話號碼的提示牌。

第八十三條車輛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fā)生的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的,參照本規(guī)定處理。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有關部門。

第八十四條執(zhí)行本規(guī)定所需要的法律文書式樣,由公安部制定。公安部沒有制定式樣,執(zhí)法工作中需要的其他法律文書,省級公安機關可以制定式樣。

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的,可以自行制作協議書,但應當符合本規(guī)定第十四條關于協議書內容的規(guī)定。

第八十五條本規(guī)定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二)“檢驗、鑒定結論確定”,是指檢驗、鑒定報告復印件送達當事人之日起三日內,當事人未申請重新檢驗、鑒定的,以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重新檢驗、鑒定,檢驗、鑒定機構出具檢驗、鑒定意見的。

(三)本規(guī)定所稱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二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節(jié)假日。

(四)本規(guī)定所稱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數在內。

(五)“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霸O區(qū)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是指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霸O區(qū)市公安機關”,是指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

(六)“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員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七)“財產損失事故”,是指僅造成財產損失的道路交通事故。

第八十六條本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辦理程序,依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guī)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八十七條本規(guī)定自1月1日起施行。4月30日發(fā)布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公安部令第70號)同時廢止。本規(guī)定施行后,與本規(guī)定不一致的,以本規(guī)定為準。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十二

第六十條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維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復核結論之日起十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第六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合法、公正、自愿、及時的原則,并采取公開方式進行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調解時允許旁聽,但是當事人要求不予公開的除外。

第六十二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與當事人約定調解的時間、地點,并于調解時間三日前通知當事人??陬^通知的,應當記入調解記錄。調解參加人因故不能按期參加調解的,應當在預定調解時間一日前通知承辦的交通警察,請求變更調解時間。

第六十三條參加損害賠償調解的人員包括:

(三)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參加的其他人員。

委托代理人應當出具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

參加調解時當事人一方不得超過三人。

第六十四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定日期開始調解,并于十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或者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

(一)造成人員死亡的,從規(guī)定的辦理喪葬事宜時間結束之日起;。

(二)造成人員受傷的,從治療終結之日起;。

(三)因傷致殘的,從定殘之日起;。

(四)造成財產損失的,從確定損失之日起。

(二)聽取當事人各方的請求;。

(五)確定賠償履行方式及期限。

第六十六條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當場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由各方當事人簽字,分別送達各方當事人。

調解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一)調解依據;。

(三)損害賠償的項目和數額;。

(四)各方的損害賠償責任及比例;。

(五)賠償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調解日期。

經調解各方當事人未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送達各方當事人。

第六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并記錄在案:

(一)在調解期間有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調解的;。

(三)一方當事人調解過程中退出調解的。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十三

第六十條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維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復核結論之日起十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第六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合法、公正、自愿、及時的原則,并采取公開方式進行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調解時允許旁聽,但是當事人要求不予公開的除外。

第六十二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與當事人約定調解的時間、地點,并于調解時間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口頭通知的,應當記入調解記錄。調解參加人因故不能按期參加調解的,應當在預定調解時間一日前通知承辦的交通警察,請求變更調解時間。

第六十三條參加損害賠償調解的人員包括:

(三)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參加的其他人員。

委托代理人應當出具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

參加調解時當事人一方不得超過三人。

第六十四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定日期開始調解,并于十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或者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

(一)造成人員死亡的,從規(guī)定的辦理喪葬事宜時間結束之日起;

(二)造成人員受傷的,從治療終結之日起;

(三)因傷致殘的,從定殘之日起;

(四)造成財產損失的,從確定損失之日起。

(二)聽取當事人各方的請求;

(五)確定賠償履行方式及期限。

第六十六條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當場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由各方當事人簽字,分別送達各方當事人。

調解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一)調解依據;

(三)損害賠償的項目和數額;

(四)各方的損害賠償責任及比例;

(五)賠償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調解日期。

經調解各方當事人未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送達各方當事人。

第六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并記錄在案:

(一)在調解期間有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調解的;

(三)一方當事人調解過程中退出調解的。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十四

第五十七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之日起五日內,對當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處罰。

第五十八條對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構成犯罪,依法應當吊銷駕駛人機動車駕駛證的,應當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決后,由設區(qū)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同時具有逃逸情形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同時依法作出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

第五十九條專業(yè)運輸單位六個月內兩次發(fā)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單位或者車輛駕駛人對事故承擔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的,專業(yè)運輸單位所在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報經設區(qū)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后,作出責令限期消除安全隱患的決定,禁止未消除安全隱患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并通報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地及運輸單位屬地的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為大家?guī)淼?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全文》,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十五

根據我國國情,應由當地人民政府協調公安機關及保險公司,組織醫(yī)院和急救中心,建立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系統(tǒng)。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需要有快捷的通信網絡作保障。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后,根據事故情況與醫(yī)療急救、消防、環(huán)衛(wèi)、養(yǎng)路等部門聯系,并赴現場進行事故救護、勘察及現場活動的指揮,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2)事故救援的設備。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設備,主要包括交通巡邏車以及破拆救援設備。

交通巡邏車主要負責巡視交通狀況和事故報警,并及時處理一些輕度事故。車上人員應進行必要的急救培訓,熟悉基本的救援常識;車上應備有基本的救援器械、藥品、通信器材等。

(1)考察現場情況。救援工作開始之前,急救人員應對事故現場進行考察,現場周圍如有損壞的電線或有毒氣體等,應先將其排除后再進行救援工作。

(2)保護事故現場。在來車方向距事故現場100m處樹立警告標志,防止其他車輛進入事故現場。盡快將事故車輛固定下來,在車輪前后放上磚石塊或將車輪放氣,以保證車輪在救援過程中不能移動。

(3)檢查和急救受傷人員。救援人員要檢查受傷人員的傷勢以確定救援工作的速度和方法。如果汽車被撞變形,受傷人員無法移動,應使用專門的救援工具把汽車部件移動或去除,將車中被困人員救出。如果醫(yī)療救護人員未到現場,救援人員應對受傷人員進行必要的急救,如包扎傷口、人工呼吸等。

(4)撥打緊急救援電話。從距離最近的電話撥打統(tǒng)一的急救電話,撥打電話的人應說清以下4個重要問題:事故地點、事故類型、受傷人數、傷勢輕重。

(5)清理現場。當交通警察勘查完現場后,救援人員應拖走事故汽車并清掃路面,協助警察恢復正常的交通秩序。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十六

第五十七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之日起五日內,對當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處罰。

第五十八條 對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構成犯罪,依法應當吊銷駕駛人機動車駕駛證的,應當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決后,由設區(qū)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同時具有逃逸情形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同時依法作出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

第五十九條 專業(yè)運輸單位六個月內兩次發(fā)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單位或者車輛駕駛人對事故承擔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的,專業(yè)運輸單位所在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報經設區(qū)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后,作出責令限期消除安全隱患的決定,禁止未消除安全隱患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并通報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地及運輸單位屬地的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

第八章 損害賠償調解。

第六十條 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維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復核結論之日起十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第六十一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合法、公正、自愿、及時的原則,并采取公開方式進行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調解時允許旁聽,但是當事人要求不予公開的除外。

第六十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與當事人約定調解的時間、地點,并于調解時間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口頭通知的,應當記入調解記錄。調解參加人因故不能按期參加調解的,應當在預定調解時間一日前通知承辦的交通警察,請求變更調解時間。

第六十三條 參加損害賠償調解的人員包括:

(三)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參加的其他人員。

委托代理人應當出具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

參加調解時當事人一方不得超過三人。

第六十四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定日期開始調解,并于十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或者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

(一)造成人員死亡的,從規(guī)定的辦理喪葬事宜時間結束之日起;

(二)造成人員受傷的,從治療終結之日起;

(三)因傷致殘的,從定殘之日起;

(四)造成財產損失的,從確定損失之日起。

(二)聽取當事人各方的請求;

(五)確定賠償履行方式及期限。

第六十六條 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當場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由各方當事人簽字,分別送達各方當事人。

調解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一)調解依據;

(三)損害賠償的項目和數額;

(四)各方的損害賠償責任及比例;

(五)賠償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調解日期。

經調解各方當事人未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送達各方當事人。

第六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并記錄在案:

(一)在調解期間有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調解的;

(三)一方當事人調解過程中退出調解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guī)淼?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全文》,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十七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并送達當事人。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論文篇十八

(1)事故的分類與等級劃分。中國公安部將交通交通事故類別按事故形態(tài)分為側面相撞、正面相撞、尾隨相撞、對向刮擦、同向刮擦、撞固定物、翻車、碾壓、墜車、失火和其他11種。按事故原因分為機動車、機動車駕駛員、非機動車駕駛員、行人與乘車人、道路和其他六大類。按事故嚴重程度分為特大、重大、一般和輕微4類。同時,根據我國《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guī)定》,1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在500萬元及其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為特別重大事故。

(2)事故調查的目的。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的總體目標是通過事故調查,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并據此提出改善措施。其具體目的包括以下方面:研究整個路網的道路安全狀況,制訂路網安全改善戰(zhàn)略規(guī)劃;路網級的黑點鑒別與改造計劃;項目級黑點鑒別與改造技術設計;為道路安全評價及其他道路安全項目研究提供基礎數據,積累經驗。

(3)事故調查的方法。道路交通事故的調查方法有以下幾種:到有關管理部門收集數據資料(包括交警事故登記、保險公司、醫(yī)院等);現場觀測與沿線調研,問卷調查,專題試驗研究。

(4)事故調查的內容。事故調查的內容包括事故本身和環(huán)境兩部分。事故本身的調查內容有事故地點、對象、類型、結果、原因等;環(huán)境方面的調查涉及道路設施、交通設施與管理、天氣氣候條件、照明條件、路側環(huán)境、交通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6548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