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中應包含一些生動的事例、引用或參考資料,以支持演講者的觀點。演講稿需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吸引聽眾的興趣和注意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優(yōu)秀演講稿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一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今年的端午節(jié),媽媽教我包粽子。只見她拿出剛買的優(yōu)質糯米,再找來粽子葉,媽媽讓我把粽子葉放在鍋里煮。我奇怪地問:“為什么呀!”媽媽說:“葉子煮煮就能發(fā)出香味。”煮好后,我照媽媽的指示,把葉子兩頭剪掉。開始包了,媽媽拿兩三個粽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后把糯米放進去,在拿一根粽葉包住頭部,不讓糯米漏出來,最后用線把粽子系緊。這樣就包好了??晌铱偸前焕危疵卓偸峭獾?,后來,我把粽子系了好幾圈。雖然不好看,但總算包好了。一個、兩個、三個……我們一共包了二十多個。
最后,媽媽把粽子放到鍋里煮,幾個小時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終于出鍋了。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二
歲歲端午,今又端午。端午節(jié)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國家將端午節(jié)法定為節(jié)日,更賦予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特別的意義,令其從民間紀念上升到了國家意識,于是也有了今天的端午節(jié)小長假。
芬芳五月,粽艾飄香。端午節(jié)里,賽龍舟、插艾蒿、吃粽子,還有詩和遠方,如今端午節(jié)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小長假里,人們盡可享受節(jié)日。但當知,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粽香里更有一份家國情。數(shù)千年來,中國形成了豐富的端午文化。比如詩詞創(chuàng)作,圍繞粽子和愛國等輝煌傳世作品弦歌不絕,歷朝歷代龍舟競渡,不斷為端午文化增光添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歷史高度,今天,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傳承端午文化呢?
傳承端午文化,要增強愛國心。端午文化與屈原緊密相連,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就應該傳承好屈原身上這種鮮明的愛國主義精神,讓這一精神永遠熠熠生輝。對廣大民眾來說,愛國心不會一成不變,國家強大時,愛國心可能爆棚,國家困頓時,愛國心可能走弱,個人順境時,容易激發(fā)愛國心,個人逆境時,愛國或讓位謀生。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丑,無論國家強大弱小,無論個人順境逆境,我們都要學習屈原的愛國心,順逆不移愛國心,讓愛國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傳承端午文化,要反對禍國者。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多次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無數(shù)歷史表明,增強愛國心與反對禍國者是相輔相成的??梢赃@樣說,不旗幟鮮明地反對叛國者等禍國者,就無法有效增強廣大民眾的愛國心,賣國等禍國行為就可能得勢,造成禍國殃民的悲劇。我們要練就火眼金睛,識破形形色色的禍國者,既要堅決跟公然的禍國者作斗爭,也要勇敢跟打著“曲線救國”等愛國旗幟的禍國者作斗爭,讓愛國成為社會的主流。
傳承端午文化,要實現(xiàn)強國夢。屈原、岳飛、袁崇煥等悲劇告訴世人,沒有良好的強國舉措,愛國就可能流于空談,難于凝聚起民眾的愛國心,國家就可能落后挨打。因此,我們思想上要有愛國心,行動上更要有強國策。我們要甩掉“人治”帽,舉賢薦能,人盡其才,建設法治中國;我們要甩掉“山寨大國”的帽子,建設創(chuàng)新中國。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造福全世界;高鐵飛奔世界,為中國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神舟上天,捷報頻傳,強國舉措頻出,就能一步步實現(xiàn)強國夢。
新的時代有新的歷史使命,我們應該讓端午文化更好地助推中國發(fā)展。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傳承好端午文化,為端午文化注入新的愛國強國內涵,努力解決國家和社會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一個個攔路虎,就能讓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三
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于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端午節(jié)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fā)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xiāng),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jié)就是他們創(chuàng)立用于祭祖的節(jié)日。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yōu)槟戏皆S多少數(shù)民族,因此,端午節(jié)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四
艾草的清新,粽子的甜香,氣味繚繞,讓您感受生活的美妙;人群的攢動,龍舟的賽跑,時間重要,讓你體驗緊張的奇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端午節(jié),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jié)。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那端午節(jié)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
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tǒng),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
同學們,你們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也許,你們早已習慣了圣誕節(jié)的狂歡,習慣了在“母親節(jié)”送給媽媽小禮物,習慣了在“父親節(jié)”向爸爸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簽的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折射著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征著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著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端午還被稱為端陽、重午、女兒節(jié)、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jié)的風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后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
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后,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tǒng)節(jié)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tǒng)的記憶。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你們想用什么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jié)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tǒng)。
節(jié)日習俗。
發(fā)展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認識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chuàng)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fā)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tǒng)。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20xx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ji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圣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后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shù)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jié)。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提起端午,人們不由想起令人垂涎欲滴的粽子;想起趣味橫生的龍舟。而我則不同,一首流傳千古的《離騷》;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言壯志,已使我無暇可想。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先生懷著一顆赤膽忠心,踏上了一條為國為民的不歸路,他以自己淵博的學問,博得了楚懷王的贊賞,受封之時僅二十多歲。初出茅廬的屈原,已對當時政治局勢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倡導舉賢受能,富國強兵,指點江山,力主聯(lián)齊抗秦。他以機制雄辯的說服力,聯(lián)合各國,建立六國聯(lián)盟,消除秦國威脅,挽救祖國危亡,革除弊政,消除人民疾苦。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那些擔心屈原的改革計劃會使他們失去權勢的高官奸臣們,倚仗楚王寵妃的勢力,加害屈原,致使意志薄弱的楚王罷免了屈原的官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先生只好通過寫詩來表述他的希望,記述他的悲痛與不滿。幾部膾炙人口、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相繼而出,獨具風貌、影響深遠。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你直臣冤。
古往今來,秋風依舊,汨羅江水泠泠,屈原先生走了,留給我們的只有詩歌和懷念嗎?當然不是,留給我們的是一顆堅定的愛國之心,一種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精神。愿這種精神,可以永駐人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jié)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jié)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jié)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jié)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jié)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
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jié)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jié)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jié)、端陽、重五節(jié)、夏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詩人節(jié)等。端午節(jié)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jié)現(xiàn)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
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lián)合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jié)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jié)日》,那一個個傳統(tǒng)、有趣的節(jié)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jié)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五
碧綠的艾葉里,包裹著幽香的粽子。幽香的粽子里,有絲絲的祝福。祝福你生活每一天,幸福美麗,快樂如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弘揚端午節(jié)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
國旗下演講稿。
五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如火的石榴點綴著初夏的陽光,淡霧彌漫成朦朧的溫暖。順著時光的小路走向前去,我們觸到了五月的尾音——端午節(jié)。
古老的節(jié)日傳載了千年,前人將端午遞送到我們的手中。它依舊保持著古樸的面貌,被歷史沖淡的哀傷凝固成堅定的曲調。
提及端午,浮現(xiàn)在我們腦海的,是這樣一個佇立在浩蕩江岸的背影。他沉默地望了一眼身后的山川,緩合上雙眼,像滄涼的人世告別,寫盡了離騷的屈原,以這樣絕望的方式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冷艷的句號。
伴隨著屈原投江的悲壯,端午節(jié)來到了華夏兒女的生活。后人為端午節(jié)的凄涼漸漸注入了愉快的氣息,仿佛想為屈原抹去生命中的哀愁心酸,祭奠著,惜憐著屈原短暫的生命。然而,他的身軀落入汨羅江,化做一股至明至澈的水,他的靈魂,帶著對祖國的赤誠、對百姓的責任,在中華國土上空熠熠生輝。
愛國、責任、忠誠、堅貞——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質的精神,因端午節(jié)的代代傳承,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
今天,端午的氣息正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屈原的靈魂在明朗的天空中停佇,向我們宣讀著的誓言,抬起頭,望向天,對著他堅定地眼神,讓我們也大聲呼喊:屈原你的品格讓我們敬佩,我們的人生,是你指明了方向。
愛國、責任,我們并不陌生。
地震,所有的中國人民的在行動,慷慨捐獻自己的心血,向災區(qū)的人民寄去溫馨的牽掛,滿目瘡痍的土地,因為我們的心手相連而風貌重現(xiàn)。
奧運,從曲折的火炬?zhèn)鬟f到精美絕倫的開幕表演,從國家領導到人民群眾的全員參與,積極配合,為奧運空前絕后的精彩,鋪墊了一條奪目的階梯。
這是愛國、是責任,是每個中國人都應具備的精神。
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凝結在一起,引領著中國走向強大。而責任,則讓我們的生命煥發(fā)光彩。責任存在于生活的點滴,不僅有對同學、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對于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對老師、父母殷切希望的答復。
會考即將來臨,絢爛的未來正等待我們觸及,二十幾天的艱辛,汗水將會換來成功的喜悅。在端午節(jié)燦爛的陽光下,伸出雙手,展開雙臂,深呼吸,向天空呼喊出自己的信心:不拋棄,不放棄!憑借對父母老師和自己的責任,邁出夢想的第一步。
端午,是屬于我們的節(jié)日,讓千古傳承的信念,在我們的花樣年華中永不淡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xx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jié)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xx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
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fā)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xiāng),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jié)就是他們創(chuàng)立用于祭祖的節(jié)日。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yōu)槟戏皆S多少數(shù)民族,因此,端午節(jié)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希望這幾篇關于端午節(jié)來歷的演講稿能夠幫助到同學們,希望同學們在端午假期中秉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預祝同學們過個愉快的有意義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jié)。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jié),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zhàn)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于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劃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尸體,并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尸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jié)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日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jié)。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那端午節(jié)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
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tǒng),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了,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jié)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zhàn)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huán)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guī),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后面。
面對連年的戰(zhàn)爭失敗,割地求和,統(tǒng)治階級采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huán)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毀攻擊。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jié)操,赤誠的愛國之心。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胸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
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掃凈了自鴉片戰(zhàn)爭之后彌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jié)。",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fā)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在這里預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六
尊敬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同學們,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今年的端午節(jié)是6月14日。關于端午節(jié)起源的傳說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fā)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因此,端午節(jié)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fā)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在放假期間請同學們要注意安全,特別是最近流感比較嚴重,盡量少去公共場所。最后,祝同學們過一個愉快的、安全的端午節(jié)。
謝謝大家!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七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宗葉香飄端午,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這是一個紀念中國詩人和愛國者屈原的節(jié)日。屈原是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他生活在一個戰(zhàn)爭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大國在環(huán)顧四周的情況下,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仍然墨守成規(guī),沒有改革的野心。
能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后面。面對連年的戰(zhàn)爭失敗,割地求和,統(tǒng)治階級采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huán)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毀攻擊。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jié)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掃凈了自戰(zhàn)爭之后彌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fā)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謝謝大家!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八
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節(jié)日不多,除了以介子推為主題的寒食節(jié)之外,端午節(jié)或許是其中“知名度”最大的一個節(jié)日了。我們都知道,從文化學的意義上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形成,是特定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結果,是人類社會活動在文化風俗層面的深層映射。無論是紀念介子推的寒食節(jié),還是紀念屈原的端午節(jié),都寄托著人們對直行懿德之士精神推崇的厚重民俗情愫。在傳統(tǒng)社會的家國框架下,對于直行懿德之士的厚重情感,在廟堂的大傳統(tǒng)和江湖的小傳統(tǒng)這兩種文化生發(fā)環(huán)境互相摩蕩的作用力下,逐漸凝聚成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個精神文化坐標。
端午節(jié)無疑就是這樣的精神文化坐標。為民眾所熟知的端午節(jié)應季食品粽子,以及彰顯體育精神和文化符號的龍舟競賽,固然是端午節(jié)作為精神文化符號的不可或缺的外在物質形式,但我們只有將這種外在物質形式與其內在精神文化內核相融合,才能從更宏闊層面上統(tǒng)觀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端午節(jié)之全貌。
某種意義上說,文化發(fā)展類似大浪淘沙,是一種揚棄的過程。反映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方面,有的節(jié)日幾近湮滅了(比如今天我們基本上不過“寒食節(jié)”了),有的則在歲月洗禮中嬗變,吸收了時代因素后變得光怪陸離,比如過度注重物質形式,以及商業(yè)化的過度侵蝕,這些無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蘊含的文化內核和民俗精神是一種挑戰(zhàn)。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正確對待傳統(tǒng)節(jié)日,把現(xiàn)代文明因子與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內核進行無縫對接、有機融合,不僅關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繼承,更關乎現(xiàn)代文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揚棄發(fā)展。應該說,物質形式是表面的,精神內核才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靈魂。拿端午節(jié)來說,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固然是我們對端午節(jié)文化記憶的一種外在物質呈現(xiàn),但重新發(fā)掘這個節(jié)日所蘊含的愛國精神和民本思想,審視其所發(fā)生的特定社會文化環(huán)境,重新考量其所蘊藏的精神文化內核,放置在當今社會發(fā)展、公共治理和現(xiàn)代文明的時代序列中,讓其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這無疑是包括端午節(jié)在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無法回避的境遇。畢竟,汲取傳統(tǒng)文化精華與發(fā)展現(xiàn)代文明精神,都是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的題中之意。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九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中國臺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xiàn)在中國臺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的風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教師端午節(jié)。
五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同學們,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圣誕節(jié)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jié)”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jié)”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簽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折射著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征著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著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jié)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jié)與屈原的淵源。
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tǒng)節(jié)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tǒng)的記憶。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jié)。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jié),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zhàn)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于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劃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尸體,并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尸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jié)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今年的x月x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吃粽子、嘗咸蛋、賽龍舟等形成了端午節(jié)獨特的風俗。
關于端午節(jié)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在楚國擔任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心如刀割,他懷著滿腔悲憤,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fā)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jié)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屈原死了已有2320xx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關于端午節(jié)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fā)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jié)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tǒng)佳節(jié)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
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關于端午節(jié)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xx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fā)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jié)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tǒng)佳節(jié)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jié)。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那端午節(jié)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
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tǒng),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一
20xx年的6月xx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為充分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根據有關活動通知精神,在端午節(jié)期間廣泛開展了"我們的節(jié)日o端午"主題活動。
緊緊圍繞端午節(jié)民間傳統(tǒng)習俗特征,引導人們認知、尊重、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在全社會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等時代主旋律,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主題活動的始終,使職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理解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愛國情感,樹立了報國之志,在我社唱響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
首先,領導高度重視,派專人負責,精心策劃,為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加強了宣傳力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我們透過宣傳、演講的形式,對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及其好處,做了大力宣傳,充分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開展了全體職工聯(lián)歡會,既突出了主題,又激發(fā)了干勁,學到了知識,受到了教育,起到了預期效果。
透過主題活動的開展,使職工銘記的,不僅僅是屈原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jié)。透過主題活動的開展,統(tǒng)一職工思想,進一步增強黨性、改善作風,激發(fā)干勁、弘揚正氣,增進團結、促進工作發(fā)展。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二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口放滿了艾草。吃粽子,撒糖。龍舟在水里?!甭牭竭@首童謠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今天是端午節(jié)。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嗎?我不知道!那我告訴你!你還記得楚國的愛國將領屈原嗎?我來說說他!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他是楚王身邊的一個官員,他想讓他的國家富強。昏君楚王聽了奸臣的話,貶屈原流放。流放期間,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苦不堪言,悲痛萬分。五月初五,他來到汨羅江,抱住一塊石頭,跳進了汨羅江。楚人聽到屈原被扔到河里的消息,都很難過。他們含淚劃船去打撈屈原,把粽子扔到河里喂魚,希望魚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餃子的由來。
但是光說這個粽子是不夠的!不可能憑空出現(xiàn)!我們必須自己做??吹綃寢尠雅莺玫呐疵啄贸鰜恚赐耆~子,準備做粽子。我從來沒有吃過粽子,所以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試試做粽子。你能教我嗎?”媽媽一邊做粽子一邊說:“好的,首先把兩片粽子葉折成漏斗狀,注意卷得越緊越好。”我跟著媽媽,把粽子的葉子折成漏斗狀。
“那就加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旁邊有火腿,你可以放一些。密封前,在糯米上灑些水,然后把剩下的蝎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蝎就會變成圓錐形,然后用剩下的蝎葉把蝎包起來。緊一點,最后用棕絲扎一下?!闭f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早上忙完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了!媽媽在廚房早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回味無窮呀!
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的國家楚國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劃龍舟,往江里投飯團、雞蛋等,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飯團逐漸發(fā)展成為今天的粽子。
端午節(jié)賽龍舟也是一種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會演賽龍舟。
我聽媽媽說,她的家鄉(xiāng)在端午節(jié)有很多紀念活動。比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插著艾草、彩色葫蘆,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氣洋洋??傊?,這個節(jié)日很重要,是民間的一個大節(jié)日。
以前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女兒節(jié),每年人們都會拿五彩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后的一個雨天,人們就會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說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近些年來,端午節(jié)列為法定節(jié)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tǒng)佳節(jié)。在這里,我特別想說的是,現(xiàn)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jié),比如說:圣誕節(jié)、愚人節(jié)、萬圣節(jié),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背后都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每過一次傳統(tǒng)節(jié)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需要我們每代人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謝謝大家!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關于端午節(jié)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廣為流傳。今天,人們會在端午節(jié)那天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安势鞀A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边@首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競渡曲》記敘的就是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場景。
那么我們該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jié)呢?
首先,弘揚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家園。端午節(jié)那日,同學們可以嘗試著向家里人學包粽子。一方面不僅可以讓我們學習一門小手藝,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
其次,學會自主學習。馬上我們就要迎來本學期的一場大考——半期考。假期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我們不能沉浸在歡樂的節(jié)假日當中,還應該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利用節(jié)日之余,好好復習、查缺補漏,爭取在半期考試里發(fā)揮出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績。
最后,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jié),也預祝所有同學在半期考中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
謝謝大家!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五
定格成。
一道恒久悲壯的風景。
粽子的清香。
年年。
如期浸透五月的民間。
一個高潔的靈魂。
歷經兩千年龍舟劃來劃去。
仍堅守貞潔。
漂泊清透的江上不改初衷。
穿透瀟湘靈性的血脈。
花瓣開在初夏的枝上。
糯米與花生做成的粽子。
樸素之極。
喂遠古喂現(xiàn)代。
喂風風雨雨的`陰歷陽歷。
我相信。
無論多少年過后。
粽子飄香的地方。
定有詩人泱泱的詩句。
哺育華夏文明。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六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2、《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lián)浔窍?,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七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的起源嗎?
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jié)”。
端午節(jié)和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又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tǒng)民間節(jié)日。自古以來,端午節(jié)就有劃龍舟、包粽子、掛艾草菖蒲、喝雄黃酒等節(jié)日活動。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jié)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它在中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靠近河流和湖泊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龍舟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
掛艾草和菖蒲,端午是入夏后第一個節(jié)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fā)的時期,所以人們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艾草特殊的香味,能驅病、防蚊、辟邪。
艾草還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據史書記載,吃粽子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yōu)榱思o念楚國大夫屈原,逐漸流傳下來的。
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指定為端午節(jié)的食品。當時,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還加入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叫“益智粽。當時周楚人《岳陽風土志》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p>
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雜粽,就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xiàn)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xiàn)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直到現(xiàn)在,每年5月初,中國人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品種較多。從餡料上看,北方的棗子多包棗粽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并傳到了韓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在享受美食的時候要注意食品是否過期變質,旅游的時候要注意旅游安全,在此祝同學們節(jié)日快樂!
謝謝大家!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八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為端午節(jié)做演講,怎樣的演講稿比較合適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演講稿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于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國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在農歷的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他。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詩人縱身躍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
今天的我們重拾起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不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xiàn)嗎?
棕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讓我們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重溫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先生的愛國精神吧!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關于端午節(jié)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fā)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jié)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tǒng)佳節(jié)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
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jié),聽到這個節(jié)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jié)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節(jié)也被稱為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天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一,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二,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三,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親的尸體。四,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為濤神,后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jié)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劃龍舟,劃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劃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著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著香囊,可以驅避毒蟲。今天就講到這里了,端午節(jié)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九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相信很多同學對這一天四非常熟悉了,關于端午節(jié)的故事跟傳說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在端午節(jié)當天我們應該到家跟家人們度過美好的一天,這一天大家一般都會吃粽子,我非常的高興能夠在這里講話,關于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我想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關于端午節(jié)故事其實也是代代的相傳,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名字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在課本上面都是學過的,大家紀念這個偉大的詩人,后來我們就有了這一節(jié)日,關于現(xiàn)在的賽龍舟也是端午節(jié)有關系,是當時的楚國人,舍不得屈原離去,而劃船救他,后面慢慢的就產生了賽龍舟這么一個傳統(tǒng),再有就是吃粽子我們也是非常的熟悉,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吃掉,人們就往江里面投食,后面也就有了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吃粽子。
我們在這一天可以在家里面和家長一起相處,但是我們也是應該清楚這一天的意義,端午節(jié)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我們國家的歷史悠久,有很可歌可泣的故事是能夠給我們啟發(fā)的,應該要好好的去發(fā)揚這種精神,就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熱愛自己的國家,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東西是非常寶貴的,這種精神也是我們要去提倡的,很多節(jié)日的背后都是有一個個的故事,古人給我留下來的是精神上的財富,這種東西永遠不會消散,影響我們后代非常深遠,我們一定要發(fā)揚這種傳統(tǒng)的高尚精神。
同學們面對這些精神上的財富,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應該發(fā)揚廣大,端午節(jié)這一天對于我們來講雖然是簡單的一個節(jié)日,在這個時代變化迅速的今天,還是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對于這種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發(fā)揚,有很多時候我們應好好對這一點重視起來,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是值得我們去推崇的,我們身邊會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雖然我說的這些很多同學都是知道的,但是我們還是應該要有這么一種精神,還是應該進一步的了解,所以說關于這些精神我們一定要時刻記住,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的去延續(xù)這種精神,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還有一些故事,在這一天或許我們大家會想起來,但是這種精神我們時刻都應該記住才是啊。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二十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2、《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3、《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4、《端午》。
唐·文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6、《競渡歌》(節(jié)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lián)浔窍?,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7、《節(jié)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zhí)?,卻疑賬主怕靈符。
8、《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9、《端午節(jié)追憶》。
空氣中彌漫著香囊和青蒿的氣息,
還有家家窗口飄出地粽葉的清香。
讓人回味……。
都會早早的起來,
和父親一起去家前面的小土坡上,
采摘青蒿,
然后聽父親講述為什么在端午節(jié)掛青蒿的原因。
一邊聽,一邊先是挑選最精致的掛在耳后,
再挑選最茂盛的掛在房門角上,
接著就開始期待母親揭開鍋蓋撈粽子。
想起那時的'讒嘴,
以近成年的我,
臉上總會浮起最幸福的笑容!
如今,
已經到了我和孩子去采摘青蒿的年歲了,
但是卻因為生活在城市之中,
無法和孩子再體驗兒時的快樂。
并告訴他這是為紀念屈原。
但是望著孩子那充滿疑問的眼神,
我知道他不懂。
綠豆羔、粽子,
和孩子過節(jié)的歡樂心情卻有增無減!
多希望沒有特殊過法的端午節(jié),
能給兒子的童年或多或少留下些許的記憶。
長大如我般回憶,
臉上也會漾起動人的微笑!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二十一
芬芳的祝福織成葦葉,溫馨的叮嚀碾作白米,誠摯的祈禱曬熟紅棗,再以友誼的絲線緊緊纏繞,端午節(jié)送你香甜的粽子,愿你永遠享受人生的美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端午節(jié)。
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jié)。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關于端午節(jié)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fā)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tǒng)佳節(jié)吧!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jié)日祝福:端午節(jié)快樂!謝謝。
同志們:大家好!
今天這次端午文化座談會上,剛才,各位專家學者從端午節(jié)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等不同角度做了精彩的發(fā)言,講得非常好。在此,我代表本次座談會的主辦單位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并致以節(jié)日祝賀!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我國也把端午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列入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了。包括端午節(jié)在內的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滋養(yǎng)著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對推動中華文化歷史不斷發(fā)展壯大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端午節(jié)作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源遠流長,它作為我國人民對以愛國詩人屈原等為代表的民族英雄和愛國先驅表達緬懷之情、崇敬之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眾性特點,深深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為人們抒發(fā)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節(jié)日。我們這次座談會就是貫徹中央精神的具體行動。借這個機會,我就弘揚端午文化,凝聚愛國精神,談幾點我自己的感受:
一、要突出愛國主義這一主題。
端午節(jié)自春秋戰(zhàn)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究其由來,說法不一,但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為最廣最深。也正是因為利用端午節(jié)的各種祭奠活動紀念屈原,表達人們對屈原同情和崇敬之情,才賦予了端午節(jié)濃濃的愛國情愫和民族情結??梢赃@么說,屈原精神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魂。因此,我們要引導人們過好端午節(jié),首先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當前,就要進一步弘揚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抗震救災精神,一手抓好抗震救災,一手抓好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項工作,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上來,堅持做到抗震救災、經濟社會發(fā)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為建設以實力、活力、壓濾機濾布競爭力為標志的沿海經濟社會強省做出各自的貢獻。
二、要挖掘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
經過五千年的文化積淀,我國形成了豐富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端午節(jié)作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我們要深入挖掘端午節(jié)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xiàn)代文明相協(xié)調,即保持民族性,又體現(xiàn)時代性。當前,組織端午節(jié)文化活動,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是以端午民俗傳統(tǒng)為主題,開展特色群眾文化活動。比如書法、繪畫、攝影、征詩、評詩以及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等等。特別要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愛國詩歌朗誦吟唱、愛國詩歌。
散文。
征集等活動,引導人們感受傳統(tǒng)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是以普及民俗知識為重點,濾布開展民俗知識講座與展示活動。如端午民俗文化系列講座、包粽子比賽等等。
3.是以弘揚端午文化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跑旱船、武術表演,結合奧運會火炬在我省傳遞,積極引導城鄉(xiāng)群眾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形成健身熱潮。
4.是以除舊布新為重點,廣泛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如本站鄉(xiāng)群眾正確認識端午插艾、佩戴香囊、飲雄黃酒等傳統(tǒng)習俗的科學內涵,結合城鄉(xiāng)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通過大力整治庭院居室、公共場所、背街小巷和城鄉(xiāng)結合部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積極引導城鄉(xiāng)群眾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生態(tài)文明意識。
三、要努力營造節(jié)日氛圍。
端午節(jié)作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群眾并不陌生,但要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了解端午節(jié),還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宣傳引導工作,所以希望報刊、廣播、互聯(lián)網等各級各類新聞媒體,要安排對端午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專題介紹,通過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家訪談、公益廣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介紹端午節(jié)的歷史淵源、人文典故、傳統(tǒng)習俗,使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要營造濃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氛圍,深入宣傳和報道各地組織端午節(jié)主題文化活動的情況,通過創(chuàng)作、宣傳體現(xiàn)端午節(jié)思想文化內涵、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藝精品,制作播出反映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影視作品,組織文藝團體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開展各具特色的節(jié)慶群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節(jié)日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氛圍,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端午節(jié)、認同端午節(jié)、喜歡端午節(jié)、過好端午節(jié),使端午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謝謝大家!
端午節(jié)前夕,商店超市都開始叫賣著粽子,價格幾元、幾十元,上百元不等,甚至出現(xiàn)天價粽子。一邊是商家為促銷而打著漫天的廣告,一邊是國家三令五申的嚴查買粽子送禮。不知什么時候,粽子這么神圣的食物也和腐敗掛上了勾。
記得小時候,劍閣鄉(xiāng)下過端午節(jié)是不吃粽子的。粽子是南方特產,是為紀念屈原投江而喂魚的祭品。劍閣因地處川北,大多數(shù)地方山高缺水,水稻產量又低,糯米很少種。劍閣是沒有粽子的。
劍閣農村過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分三次過,農歷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分別叫大端陽、中端陽、末端陽。而一般的家庭只過大端陽。大端陽也是最隆重的節(jié)日。出嫁的女兒會在端午節(jié)回娘家看望父母。而父母招待女兒女婿最隆重的形式就是蒸饅頭。頭一天發(fā)好酵面,端午節(jié)一早就開始和面。饅頭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桃子、有的像斑鳩、有的像喜鵲、有的像青蛙…條件好的還會蒸各種餡的包子。當然是素菜的,或是米拌的。孩子們回到外婆家,挑最喜歡的斑鳩,它最形象,拿在手上舍不得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聞了又聞,愛不釋手。直到饅頭冷了,才掰了斑鳩的小腿慢慢品味著,回味無窮。
我們村是有名的貧困村,一年糧食不夠吃,大女孩都遠嫁綿陽等富裕地方。在大集體那個年代,我們村很少有人家蒸過白面饅頭。端午時節(jié),正是麥收季節(jié)。經歷了青黃不接的二三月,每個人都翹首期盼著這個可以吃飽的節(jié)日。金黃的麥子,飄著誘人的麥香,飄蕩在村莊的每個角落。
在端午節(jié)的前兩天,生產隊就會把還未曬干的麥子,折算斤兩后分幾十斤給各家各戶,讓人們可以過一個飽脹的端午節(jié)。在那樣一個機械化落后的時期,要把這些還帶著水分的麥粒,磨成白面,幾乎不可能。而鄉(xiāng)下人自有辦法,他們不用曬干麥子,就把這些麥子用篩子去掉麥殼,淘干凈后和著井水,用石磨磨成漿,那連著麥皮的面漿,白中帶黃,從石磨流出來,就像小小的瀑布掛著。
這時候,院子里熱鬧開了,每家每戶都忙著推腰磨子,大孩子幫著媽媽推磨,小孩子則圍著石磨轉圈、叫喊著、興奮著。一會兒,父親開始抱著麥秸,把鍋燒熱;婆婆則熟練的用高粱做的鍋掃把,沾一點菜油,刷一下鍋,然后用勺子舀一勺麥漿倒進鍋里,用鍋鏟輕輕一刮,很快,一張有軟又香的水攤面饃就起鍋了,放進干凈的竹篩子里涼一下。一張兩張,還不等涼好,就被圍著鍋臺的孩子一搶而空。婆婆一邊叫著:“慢點,慢點,別燙著”。孩子們則不管,早就餓癟了肚子,就等著去填飽。
他們也不去計較那白味的水攤面的味道,只覺得它軟軟的,香香,甜甜的,真好吃。婆婆則站在鍋臺邊,不停地刷著,直到刷完為止。她也不會提前嘗一口。孩子們都差不多了,就把后面剩下的面皮,切成小塊,放一些鹽蔥吵一下,那便是端午節(jié)上的美味。
而我們家小時候姊妹多,分的糧食少。婆婆管家,為了節(jié)約麥子,一年最多只能有一次這樣的享受。婆婆為了讓我們能吃上水攤面膜,就鼓勵我們和她一起去拾麥穗。因為大集體勞動,有的麥子很成熟,加上太陽曬,就有麥穗掉在地上。很多老年人和小孩就會去拾麥穗。別人睡午覺時,我們就戴頂草帽,跨一個竹籃子,和婆婆一起去拾麥穗。有時候運氣好,一個中午就能拾一籃子。估計隊里出工的時間,就回家。(因為怕隊里發(fā)現(xiàn)沒收),然后把那些麥穗曬在自家院子里,等積累多了,再用小錘去捶??粗切﹦倮麑崳睦锵蛲乱粋€端午節(jié)的美味。
那飄著麥香的端午節(jié),已留在了記憶深處,而那美味的水攤面也留在了時代的記憶里。
歌頌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二十二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杜甫《端午日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lián)。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唐·劉禹錫《競渡曲》。
靈均死波后,是節(jié)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殷堯潘《端午日》。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歐陽修《魚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蘇軾《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
——宋·蘇軾《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
——宋·蘇軾《浣溪沙·端午》下闋。
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宋·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
——宋·張耒《和端午》。
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宋·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fā)。奇絕。
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宋·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
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
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
——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0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