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主觀感受和思考,它可以引發(fā)我們的共鳴和思考,加深我們對所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寫讀后感時可以加入一些書中的精彩語句,以增添文章的亮點和吸引力。如果你對寫讀后感感到困惑,可以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許會有所啟發(fā)。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一
梁衡的文章一開始我并不喜歡,那篇《晉祠》雖然寫得真的不錯,但是我不喜歡那種冗長的文章,所以,對于這個作者也沒太大的印象。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麗》,依舊是沒什么太大感覺。直到他寫的三篇散文作節(jié)選為課外讀物發(fā)下來,《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桿拍遍》、《亂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課之后,當(dāng)時就被他筆下的三個人物所深深折服。這三個人物都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同時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風(fēng)范,感覺他們在梁衡的筆下都鮮活了起來,一點一點向我們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開始找梁衡的文集,卻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我也買過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歡他的文風(fēng)??傆X得他寫的文章不夠大氣,有點優(yōu)柔寡斷的感覺。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種很明顯的被吸引被點撥,霎時有一片清明的感覺。
終于,我還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學(xué)生讀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欄桿拍遍》看完。辛棄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年輕時血?dú)夥絼?,奔走沙場,卻在南歸之時被奪去手中的鋼刀,只能以羊毫軟筆寫下一首首悲憤、無奈、自嘲的詞。最讓我動容的還是那首《永遇樂》。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這首詞是我第一次看到,卻被其中所隱藏的無奈嘲諷所深深震動。他該有怎樣的失意才會覺得自己的姓氏是“艱辛”“酸辛”“悲辛”“辛辣”,覺得自己就是不能夠擁有美好的事物!
還有一篇《大無大有周恩來》,是總理誕辰百年之時所寫。那些冗長的歷史在梁衡的筆下一點不顯繁復(fù),反而,每一件都令周總理無私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深深被這個自己無緣親眼見到的總理所感動。
諸如此類的寫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覺作者筆下的人是個鮮活、生動、立體的偉人,并不是一個個已經(jīng)歸為歷史、素不相識的不相干的人。每一個都令人敬佩,由衷的敬愛。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寫景、記事、抒情、說理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讀。
看完這本書,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二
梁衡的。
散文。
精美樸實獨(dú)特而富有韻味。讀者又是怎么看的呢?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梁衡散文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秋白不朽,不朽在何處?我翻遍他很薄卻又很厚的36頁人生,想找到答案,卻又很茫然。
他是一個藝術(shù)家嗎?不錯,他是一個才子,詩書、刻印、翻譯,樣樣精通,也曾影響了一代文學(xué)人。但在文學(xué)史上,只看到梁實秋在悠閑,魯迅在疾呼,徐志摩在康橋,找不到瞿秋白的一席之地。這也難怪,他短暫的一生根本不容他勻一點時間給美文或治學(xué)。
他是一個政治家嗎?不錯,他曾是黨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批判陳獨(dú)秀,主持“八七”會議,決定武裝斗爭,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但很快又被自己人打倒,永不重用。
那么至少他是一個烈士了?是的,在獄中從容斗敵,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泣天地動鬼神。()但偏偏又有一些《多余的話》:“不,我是一個多重色彩的人?!?/p>
他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他是中國典型的知識分子,有著一副多么秀氣但又有幾分蒼白的面容,有著文弱書生的古典美和迂腐之氣,有著幾千年沉淀積累的知識分子的愛國和責(zé)任。卻偏偏沒有學(xué)會聰明、世故,見風(fēng)使舵或者一些政治家的圓滑、權(quán)術(shù)。為了國家危難,他不惜以珠玉之身撲火,毫不可惜,不像梁實秋、陳望道之流懂得避讓,修成金身;又因為知識分子本身的缺陷,不懂政治權(quán)謀,被擁上浪尖卻又被拋下政治的深谷;又因為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和迂腐作怪,他甚至連一個完整意義上的烈士都算不上。
我突然有些明白了,秋白不朽,在于他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而不朽,像朱自清、文天祥那樣。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哺育了他的才俊,也造定了他多難坎坷的生命。他一生都在苦覓,卻一事無成,沒有傍到一個好的渡口?!耙挾?,覓渡,渡何處”其實是他不屈,卻又略帶傷感、迷惘一生的寫照。他一生都在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卻一直沒有找到。只是憑著一腔熱血與信念,奮斗,碰壁直至死亡。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曾推薦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她曾經(jīng)說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但由于當(dāng)時沒有太多的時間,到了大學(xué)的時候才有了空余的時間來看一下,看過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說過看一篇文章,應(yīng)該注意里面的知識和思想內(nèi)容以及審美,我們看一本書,雖然不是上政治課,但其中的思想也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會構(gòu)成我們認(rèn)識社會、人生的參照系。
從中我感覺當(dāng)我們看一本書時,要學(xué)會審視其中的內(nèi)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學(xué)其精華,這樣才算真正的讀一本書。這些使我認(rèn)識到了讀書的真正的意圖和方法。原來我讀書就只是看一下,不會走太多的內(nèi)心,只是名符其實的讀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時,不會太深入內(nèi)心。雖然和梁先生講的有點出入,但也相當(dāng)于沒讀。但這不禁使我想到現(xiàn)在的好多讀者,他們讀了一本書,情緒太過于投入其中,使得他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從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觀所惑,對整個現(xiàn)實的世界都有了錯誤的認(rèn)知,從而釀成了許多悲劇。這就正如梁先生所說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觀點或建造的文學(xué)世界,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學(xué)會審視。這樣才能真正的從書中汲取到營養(yǎng),不算白讀一本書,不正確的閱讀只會適得其反。
梁先生在《晉祠》中寫的古晉名勝晉祠,在文中他說晉祠的山美、樹美、人美,使我對現(xiàn)今的另一非常熱門的現(xiàn)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F(xiàn)在的人們很喜歡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閑的時候就會去旅游。但現(xiàn)在的旅游我感覺更是一種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勝古跡去照個像留個影記個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區(qū)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參觀一下,不管有多累。曾經(jīng)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說“旅游最重要的是尋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讓靈魂得以升華,而不是只是一個任務(wù),讓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義”。
對此我深感認(rèn)同。如今太多的已經(jīng)不懂得發(fā)現(xiàn)美,只是麻木的去景點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務(wù)似的?,F(xiàn)在的人們太浮躁,不會真正的靜下心來去真正的感受我們的生活,更別談去發(fā)現(xiàn)美,人們只會麻木的照相取景,不會真正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升華靈魂。正如梁先生在晉祠的感受:春來黃花滿山,徑幽而香遠(yuǎn);入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無論何時抬級登山都清悅神爽。梁先生真正的在景區(qū)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既放松了心情,又升華了靈魂,是真正的旅游者,大自然的欣賞者,是我們都應(yīng)該做到的。
最后,梁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人皆可為國王》。一開始其便寫了國王的權(quán)高位重,一國之財任其所用,一國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很自然就成了人人的目標(biāo)。
但接著梁先生就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時候長短并不是絕對的,王亦有局限。王也有其所不能得到的。當(dāng)然也不是人人都想成為王,有的人只喜歡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不被權(quán)勢而折腰。但其實如今的社會是多元的,國王也是多元的,每個人在其行業(yè)中在其領(lǐng)域內(nèi)都可成為王。接著告誡我們只要努力,人人皆可稱王。正如北宋的劉永,雖被仁宗貶謫,但其在他的領(lǐng)域——詞域中成為了他的王。所以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會成為自己的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也不用自卑,更無須驕傲,努力便可成為自己心中的王。
這就是我讀梁先生的散文的感想,相信之后我會真正的學(xué)會讀書,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美,學(xué)會努力,不怨天尤人,我相信我的人生將會更加美好。
讀梁衡的第一篇文章是《晉祠》,他細(xì)膩的描摹令我羨慕。例如寫樹“那周柏,樹干勁直,樹皮皺裂,冠頂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偃臥于石階旁,宛如老者說古;那唐槐,腰粗三圍,蒼枝屈虬,老干上卻發(fā)出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微風(fēng)拂動,一派鶴發(fā)童顏的仙人風(fēng)度。其余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柳,無不顯出滄桑幾經(jīng)的風(fēng)骨,人游其間,總有一種緬古思昔的肅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它的樹皮卻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絲紋不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其余有的偃如老嫗負(fù)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蔭護(hù)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庇昧硕喾N修辭,把樹的姿態(tài)寫的具體生動,各不相同,令人拍案叫絕。
讀晉祠的另一感受是讀書要多積累,多背誦。正如梁衡所說“我每在提筆寫作時,腦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閃過許多文學(xué)巨人的影子,自覺不自覺地向他們借詞、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匯攏到一起,從自己的筆管里流了出來。我中學(xué)讀書時,語文教師講過一件文壇軼事,說韓愈每為文時,先要將司馬遷的文章痛讀一遍,以借其氣。當(dāng)時聽得朦朦朧朧,現(xiàn)在卻真感到其言不謬。這篇小文也是這樣。比如歐陽修《醉翁亭記》寫山,朱自清《松堂游記》寫樹,柳宗元《小石潭記》寫潭,這些在本文的山水、樹各節(jié)中都能找到影子。另外還有,《史記》寫人狀物之筆力剛勁,我在寫木龍、石虎時,雖數(shù)字,卻實賴太史公之氣;徐志摩寫康橋風(fēng)光時色調(diào)之艷麗,我在寫山水綠陰時,實向他借過顏料?!敝挥小昂穹e”才能“薄發(fā)”。朱熹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睉?yīng)是一樣的道理。
至于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應(yīng)該是《夏感》吧。作者視角獨(dú)特,另辟蹊徑,贊美夏天。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jié)。也許,春的百卉萌發(fā)能給人一種再生的愉悅,春的萬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暢快的釋放吧,也許,秋的收獲能給人一種成熟的滿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緒得到淋漓的宣泄肥,所以,吟春詠秋,古今舞文弄墨者,幾乎趨之若過江之娜。而夏呢?也許它太熱太醉太稠密太有點“濃得化不開”了,因此,總不免給人一種失和諧超力度負(fù)荷過重之感。如是,怎能得到和普通百姓一樣地受著“快樂原則”所支配的騷客文士的心理認(rèn)同?怎能不被他們付諸閱如!即使有人寫寫,也難免寫成“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干燥炎熱的風(fēng)”,“兇惡的嘶叫著”,“人象快干死的魚”,“大地在高熱度中發(fā)抖(引自茅盾、老舍、高爾基、羅曼羅蘭諸人作品)—一種作為藝術(shù)內(nèi)容中苦悶壓抑象征的夏感,或者,寫成“日常睡起無情思”.(楊萬里),“手倦拋書午夢長”(蔡榷》—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無可奈何的失落之情的夏感??墒?梁衡同志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份金的夏季?!表氈?這種贊美本身就很值得我們贊美。
《夏感》中寫到“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jīng)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逼鋵?,“那春天的靈透之氣”所積蓄所釀成“磅礴之勢”,正是一種“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偉力的奔突,一種由孕育到豐登的“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律動,一種印著人類巨大的鈐記的創(chuàng)造之波的流瀉。作者熱情謳歌的,就是這樣一首力、生命與創(chuàng)造的詩。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三
梁衡的。
散文。
精美樸實獨(dú)特而富有韻味。那讀者讀了寫了什么感悟呢?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梁衡散文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讀梁衡的第一篇文章是《晉祠》,他細(xì)膩的描摹令我羨慕。例如寫樹“那周柏,樹干勁直,樹皮皺裂,冠頂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偃臥于石階旁,宛如老者說古;那唐槐,腰粗三圍,蒼枝屈虬,老干上卻發(fā)出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微風(fēng)拂動,一派鶴發(fā)童顏的仙人風(fēng)度。其余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柳,無不顯出滄桑幾經(jīng)的風(fēng)骨,人游其間,總有一種緬古思昔的肅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它的樹皮卻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絲紋不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其余有的偃如老嫗負(fù)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蔭護(hù)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庇昧硕喾N修辭,把樹的姿態(tài)寫的具體生動,各不相同,令人拍案叫絕。
讀晉祠的另一感受是讀書要多積累,多背誦。正如梁衡所說“我每在提筆寫作時,腦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閃過許多文學(xué)巨人的影子,自覺不自覺地向他們借詞、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匯攏到一起,從自己的筆管里流了出來。我中學(xué)讀書時,語文教師講過一件文壇軼事,說韓愈每為文時,先要將司馬遷的文章痛讀一遍,以借其氣。當(dāng)時聽得朦朦朧朧,現(xiàn)在卻真感到其言不謬。這篇小文也是這樣。比如歐陽修《醉翁亭記》寫山,朱自清《松堂游記》寫樹,柳宗元《小石潭記》寫潭,這些在本文的山水、樹各節(jié)中都能找到影子。另外還有,《史記》寫人狀物之筆力剛勁,我在寫木龍、石虎時,雖數(shù)字,卻實賴太史公之氣;徐志摩寫康橋風(fēng)光時色調(diào)之艷麗,我在寫山水綠陰時,實向他借過顏料?!敝挥小昂穹e”才能“薄發(fā)”。朱熹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睉?yīng)是一樣的道理。
至于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應(yīng)該是《夏感》吧。作者視角獨(dú)特,另辟蹊徑,贊美夏天。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jié)。也許,春的百卉萌發(fā)能給人一種再生的愉悅,春的萬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暢快的釋放吧,也許,秋的收獲能給人一種成熟的滿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緒得到淋漓的宣泄肥,所以,吟春詠秋,古今舞文弄墨者,幾乎趨之若過江之娜。而夏呢?也許它太熱太醉太稠密太有點“濃得化不開”了,因此,總不免給人一種失和諧超力度負(fù)荷過重之感。如是,怎能得到和普通百姓一樣地受著“快樂原則”所支配的騷客文士的心理認(rèn)同?怎能不被他們付諸閱如!即使有人寫寫,也難免寫成“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干燥炎熱的風(fēng)”,“兇惡的嘶叫著”,“人象快干死的魚”,“大地在高熱度中發(fā)抖(引自茅盾、老舍、高爾基、羅曼羅蘭諸人作品)—一種作為藝術(shù)內(nèi)容中苦悶壓抑象征的夏感,或者,寫成“日常睡起無情思”.(楊萬里),“手倦拋書午夢長”(蔡榷》—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無可奈何的失落之情的夏感。可是,梁衡同志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份金的夏季。”須知,這種贊美本身就很值得我們贊美。
《夏感》中寫到“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jīng)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其實,“那春天的靈透之氣”所積蓄所釀成“磅礴之勢”,正是一種“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偉力的奔突,一種由孕育到豐登的“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律動,一種印著人類巨大的鈐記的創(chuàng)造之波的流瀉。作者熱情謳歌的,就是這樣一首力、生命與創(chuàng)造的詩。
“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jīng)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p>
這是梁衡的散文《夏感》,描寫了夏季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勞作的情狀,表現(xiàn)了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抒發(fā)了對金黃色的夏季的情有獨(dú)鐘。梁衡,山西霍州人,長期從事新聞寫作和新聞出版管理工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新聞作品和文學(xué)作品。梁衡散文,一般以思想性議論性見長,其散文語言多敘述和議論。
其次,本文語言讀來頗有書卷味,常常文白相間,顯得雅致。如“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biāo)志著事物的終極。”語句具有對稱性、旋律感,簡潔精練,富有文言味。讀來不免讓人躍躍欲試,也來個:夏之色為金之黃,如稻浪如麥香,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也來個:冬之色為寒之白,如冰雪如霜花,孕育著新的生命力。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語句蘊(yùn)籍凝煉,有節(jié)奏感,與后面的散句相映成趣,富有變化之美。
且在描寫人們辛勤勞作的場景時,引用了古詩句“田家少忙月,五月人倍忙”加以印證,那種憫農(nóng)的情感,不由讓人想起唐代李紳的“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讓人想起同樣是白居易《觀刈麥》里的“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讓人想起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里的“小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甚至想起峻青在《海濱仲夏夜》里的描述:“夜風(fēng)輕飄飄地吹拂著,空氣中飄蕩著一種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軟的沙灘上還殘留著白天太陽炙曬的余溫。那些……勞動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的來到了這軟綿綿的沙灘上,他們浴著涼爽的海風(fēng),望著那綴滿了星星的夜空,盡情的說笑,盡情的休憩?!?/p>
哦!聯(lián)想太豐富了,打住!趕快收回脫韁的野馬,否則就離題萬里啦。還是書接上回,續(xù)談《夏感》的語言特色。其三,本文語言不經(jīng)意間顯出剛性氣質(zhì)。梁衡散文的語言都有男性化的風(fēng)格,不顯造作,風(fēng)格氣質(zhì)自然表現(xiàn)。如“熱風(fēng)浮動著,飄過田野,……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這一段,由具體描寫推進(jìn)到概括性描述,伴隨著寫景,視野逐漸開闊,“磅礴”、“滾動”、“升騰”,語言中的大氣張露出來?!跋奶斓搅恕彼淖謫为?dú)成句,斬截、響亮。再如“終于沸騰”、“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yuǎn)處的山、天上的云”、“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他們肩上挑著夏秋兩季”、“我卻要大聲贊美”等等,字里行間情感態(tài)度明朗,語調(diào)高亢,無不張揚(yáng)男子大氣。
首先從選材角度,梁衡先生就體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之處,正如他在結(jié)尾處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的確,說起夏,大家第一反應(yīng)基本都是毒辣的陽光、居高的溫度、暖濕的風(fēng)和炎熱的空氣,總之很少有人會覺得夏季很美,會去欣賞夏的風(fēng)景,而梁先生卻注意到了,他從自己獨(dú)到的角度,給我們呈現(xiàn)了夏天的魅力。
在梁衡先生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時,曾多年駐節(jié)在黃河流域,對黃河這條母親河以及流經(jīng)的土地有著獨(dú)特的情感。《夏感》所描寫的夏天,正是北方那黃河流域的夏季。黃河流域代表了中華數(shù)千年的燦爛文明,在他的筆下,黃土地的夏天,令他熟悉,也令他感到美,《夏感》中的夏天,也因此有了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和作者的感情寄托。
開篇形容夏天是“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貼切表現(xiàn)了夏天通常給我們的感受。而后的一段描寫十分精彩,“一鍋水”慢慢冒泡升騰之景,細(xì)草茂密如厚發(fā),青煙凝如黛色長墻,優(yōu)美的景色其實正是我們身邊的夏天,新奇的比喻卻更富有渲染力。蟬兒長鳴、太陽烘烤大地、麥浪、遠(yuǎn)山、云、車,一連串的意象透露出的色澤與氣勢,正是在告訴人們,夏天來了。
這一段描寫是為了鋪墊接下來夏天的色彩的,但是單單欣賞這段文字,已經(jīng)細(xì)致的烘托了一個夏天前奏的氛圍,已經(jīng)是一副迷人的景致了,而接著對夏天特有的黃色的描寫,更為生動。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biāo)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dāng)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yīng)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這是一段有關(guān)夏天為什么是黃色的以及黃色的象征意義的議論,通過寫春色之綠和秋色之赤,與夏天一樣,都象征了一個季節(jié)的特色,而夏天在春秋之際,更具有“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意義,其象征作用十分重要。而“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作者想表達(dá)的對夏天的贊美和熱愛。
寫完夏天之景,開始描寫夏天的人。與寫景時的詞匯豐富相比,描寫人物時顯得尤其簡單,揮、彎、流、割、打、聽、看、追肥、澆水??一系列的簡單動詞,卻很好地描繪了農(nóng)民在夏季的忙碌與辛勤。
最后,作者才發(fā)表了自己的感慨,“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這一句又是在描寫夏天的農(nóng)民,也表現(xiàn)了黃河流域的人是他所喜愛所贊賞的,愛一個地方,也連帶著愛上了那里的人。梁衡先生也正是通過這樣一篇散文,抒發(fā)了自己對黃河流域的人和事的熱愛之情。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四
今天,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小桔燈》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動。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戰(zhàn)期間革命者在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的渴望,贊揚(yáng)了他們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文中描寫的中心人物是一個地下黨員的女兒。當(dāng)時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地逮捕,屠殺地下黨員,白色恐怖籠罩著重慶上空。小姑娘的父親是位地下黨員,因黨組織遭到破壞,而離開了家。母親也因受到特務(wù)的追蹤毆打而吐了血,然而,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樣驚慌失措,哭鼻子,而是能夠幫著或替大人做事。這對于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來說該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當(dāng)我讀到小姑娘獨(dú)自一人上山,到鄉(xiāng)公所樓上打點話給媽媽請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靜地回答了作者的問話這一段時,我感到她是多么地勇敢,鎮(zhèn)定啊!正因為她堅信:總有一天革命會勝利,總有一天父親會回來的,到那一天,人民群眾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大家的生活就會好了。所以,她有這種勇氣,有這種膽量!
在讀到作者問她吃過東西了嗎?鍋里是什么?她笑著回答:“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時,我的心里感到一陣酸楚。年夜,這是多么誘人的時刻呀!我已經(jīng)度過了13個年夜。每當(dāng)這時,我不僅能夠受到父母的疼愛,全家人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餃子,還觀看五光十色的煙花,傾聽著辟辟啪啪的鞭炮聲。我感到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我的心里別提有多美了!可是這些東西對這位小姑娘來說卻一樣也沒有,她的母親被打傷,父親出走而不知下落,過年只能吃紅薯稀飯。然而,她仍充滿著樂觀精神。這是一個多么堅強(qiáng),多么了不起的姑娘啊!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五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這樣一些人被歷史記住,甚至使山河易姓。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濤起伏,一時思緒萬千。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歷史上的他曾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任地方小官。而在他任這小官時,僅八個月,他就除鱷,興修水利,贖放奴婢,興辦教育,干了四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設(shè)身處地的想想,韓愈是被貶啊,他干嘛“多管閑事”呢?他是個貶臣,老老實實等機(jī)會便是,他干嘛主動參政啊?可他不這么認(rèn)為,他認(rèn)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認(rèn)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這是什么原因,因為他心系百姓!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為奉獻(xiàn)于民,求成于心。
幾百年后,歷史又等來了一位蹣跚的老者,他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則徐。
“若__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多么洶涌澎湃的豪情壯志。但他太天真了,這不是他說了算,得聽皇帝的。上職一年半后,他就被貶到伊犁。在此途中他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不管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別人論功行賞,他依然要發(fā)配伊犁。每每讀到這里,我心中總是憤懣不平,為林則徐喊冤。有時我還覺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則徐又不是那種離開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無能,奸人當(dāng)?shù)溃悄悴荒堋笆廊私宰砟阋沧?,世人皆濁你也濁”嗎但林則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熱的,他不會因朝廷不重用而不關(guān)心國事,他依然為國效力,像一只老黃牛,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是什么讓他忍受了身體與心靈的折磨,一次次為國建功而不上褒獎名單?是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愛國愛民,心系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憑合法職位,貪贓營私的官員,無論大奸巨貪都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林則徐與“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的韓愈,之所以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當(dāng)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jìn)步連在一起時,就會被社會所承認(rèn),被人們托舉出來。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六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曾推薦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她曾經(jīng)說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但由于當(dāng)時沒有太多的時間,到了大學(xué)的時候才有了空余的時間來看一下,看過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說過看一篇文章,應(yīng)該注意里面的知識和思想內(nèi)容以及審美,我們看一本書,雖然不是上政治課,但其中的思想也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會構(gòu)成我們認(rèn)識社會、人生的參照系。
從中我感覺當(dāng)我們看一本書時,要學(xué)會審視其中的.內(nèi)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學(xué)其精華,這樣才算真正的讀一本書。這些使我認(rèn)識到了讀書的真正的意圖和方法。原來我讀書就只是看一下,不會走太多的內(nèi)心,只是名符其實的讀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時,不會太深入內(nèi)心。雖然和梁先生講的有點出入,但也相當(dāng)于沒讀。但這不禁使我想到現(xiàn)在的好多讀者,他們讀了一本書,情緒太過于投入其中,使得他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從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觀所惑,對整個現(xiàn)實的世界都有了錯誤的認(rèn)知,從而釀成了許多悲劇。這就正如梁先生所說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觀點或建造的文學(xué)世界,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學(xué)會審視。這樣才能真正的從書中汲取到營養(yǎng),不算白讀一本書,不正確的閱讀只會適得其反。
梁先生在《晉祠》中寫的古晉名勝晉祠,在文中他說晉祠的山美、樹美、人美,使我對現(xiàn)今的另一非常熱門的現(xiàn)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F(xiàn)在的人們很喜歡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閑的時候就會去旅游。但現(xiàn)在的旅游我感覺更是一種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勝古跡去照個像留個影記個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區(qū)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參觀一下,不管有多累。曾經(jīng)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說“旅游最重要的是尋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讓靈魂得以升華,而不是只是一個任務(wù),讓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義”。
對此我深感認(rèn)同。如今太多的已經(jīng)不懂得發(fā)現(xiàn)美,只是麻木的去景點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務(wù)似的?,F(xiàn)在的人們太浮躁,不會真正的靜下心來去真正的感受我們的生活,更別談去發(fā)現(xiàn)美,人們只會麻木的照相取景,不會真正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升華靈魂。正如梁先生在晉祠的感受:春來黃花滿山,徑幽而香遠(yuǎn);入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無論何時抬級登山都清悅神爽。梁先生真正的在景區(qū)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既放松了心情,又升華了靈魂,是真正的旅游者,大自然的欣賞者,是我們都應(yīng)該做到的。
最后,梁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人皆可為國王》。一開始其便寫了國王的權(quán)高位重,一國之財任其所用,一國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很自然就成了人人的目標(biāo)。
但接著梁先生就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時候長短并不是絕對的,王亦有局限。王也有其所不能得到的。當(dāng)然也不是人人都想成為王,有的人只喜歡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不被權(quán)勢而折腰。但其實如今的社會是多元的,國王也是多元的,每個人在其行業(yè)中在其領(lǐng)域內(nèi)都可成為王。接著告誡我們只要努力,人人皆可稱王。正如北宋的劉永,雖被仁宗貶謫,但其在他的領(lǐng)域――詞域中成為了他的王。所以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會成為自己的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也不用自卑,更無須驕傲,努力便可成為自己心中的王。
這就是我讀梁先生的散文的感想,相信之后我會真正的學(xué)會讀書,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美,學(xué)會努力,不怨天尤人,我相信我的人生將會更加美好。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七
梁衡的文章一開始我并不喜歡,那篇《晉祠》雖然寫得真的不錯,但是我不喜歡那種冗長的文章,所以,對于這個作者也沒太大的印象。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麗》,依舊是沒什么太大感覺。直到他寫的三篇散文作節(jié)選為課外讀物發(fā)下來,《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桿拍遍》、《亂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課之后,當(dāng)時就被他筆下的三個人物所深深折服。這三個人物都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同時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風(fēng)范,感覺他們在梁衡的筆下都鮮活了起來,一點一點向我們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開始找梁衡的文集,卻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我也買過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歡他的文風(fēng)??傆X得他寫的文章不夠大氣,有點優(yōu)柔寡斷的感覺。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種很明顯的被吸引被點撥,霎時有一片清明的感覺。
終于,我還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學(xué)生讀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欄桿拍遍》看完。辛棄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年輕時血?dú)夥絼偅甲呱硤?,卻在南歸之時被奪去手中的鋼刀,只能以羊毫軟筆寫下一首首悲憤、無奈、自嘲的詞。最讓我動容的還是那首《永遇樂》。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边@首詞是我第一次看到,卻被其中所隱藏的無奈嘲諷所深深震動。他該有怎樣的失意才會覺得自己的姓氏是“艱辛”“酸辛”“悲辛”“辛辣”,覺得自己就是不能夠擁有美好的事物!
還有一篇《大無大有周恩來》,是誕辰百年之時所寫。那些冗長的歷史在梁衡的筆下一點不顯繁復(fù),反而,每一件都令周無私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深深被這個自己無緣親眼見到的所感動。
諸如此類的寫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覺作者筆下的人是個鮮活、生動、立體的偉人,并不是一個個已經(jīng)歸為歷史、素不相識的不相干的人。每一個都令人敬佩,由衷的敬愛。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寫景、記事、抒情、說理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讀。
看完這本書,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這樣一些人被歷史記住,甚至使山河易姓。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濤起伏,一時思緒萬千。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歷史上的他曾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任地方小官。而在他任這小官時,僅八個月,他就除鱷,興修水利,贖放奴婢,興辦教育,干了四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設(shè)身處地的想想,韓愈是被貶啊,他干嘛“多管閑事”呢?他是個貶臣,老老實實等機(jī)會便是,他干嘛主動參政啊?可他不這么認(rèn)為,他認(rèn)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認(rèn)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這是什么原因,因為他心系百姓!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為奉獻(xiàn)于民,求成于心。
幾百年后,歷史又等來了一位蹣跚的老者,他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則徐。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多么洶涌澎湃的豪情壯志。但他太天真了,這不是他說了算,得聽皇帝的。上職一年半后,他就被貶到伊犁。在此途中他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不管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別人論功行賞,他依然要發(fā)配伊犁。每每讀到這里,我心中總是憤懣不平,為林則徐喊冤。有時我還覺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則徐又不是那種離開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無能,奸人當(dāng)?shù)?,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濁你也濁”嗎但林則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熱的,他不會因朝廷不重用而不關(guān)心國事,他依然為國效力,像一只老黃牛,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是什么讓他忍受了身體與心靈的折磨,一次次為國建功而不上褒獎名單?是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愛國愛民,心系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憑合法職位,貪贓營私的官員,無論大奸巨貪都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林則徐與“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的韓愈,之所以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當(dāng)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jìn)步連在一起時,就會被社會所承認(rèn),被人們托舉出來。
我喜歡閱讀梁衡的散文,梁衡的散文就像一曲曲動聽的歌,令人著迷,又令人陶醉。這些年來,我先后讀過梁衡的《把欄桿拍遍》、《覓渡,覓渡,渡何處》、《讀韓愈》、《讀柳永》、《晉祠》、《夏感》等文。讀梁衡的文章,有一種愉悅、一氣呵成,欲罷不能,甚至達(dá)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我頗為感慨,當(dāng)今散文諸家中,梁衡的散文不僅動聽,而且最富有“真、善、美”的內(nèi)涵。
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梁衡散文》,在給人以散文藝術(shù)美享受的同時,更給人散文創(chuàng)作對“真與善”追求的啟示。這種藝術(shù)美的享受,主要體現(xiàn)在作者對散文藝術(shù)境界的全心追求與創(chuàng)作實踐方面;而這種創(chuàng)作“真與善”的啟示,又著重體現(xiàn)在作者對散文藝術(shù)境界有深刻的、有見地的理論探討方面。
(一)。
在這里,通常讀過梁衡散文的人,一般認(rèn)為,梁衡最忠實于散文境界的三個層次,即客觀描寫的第一個層次:描寫美;主觀描寫的第二個層次:意境美;主客描寫的第三個層次:哲理美。
筆者認(rèn)為,第一個層次“描寫美”的文字是以《晉祠》為代表。該文運(yùn)用了說明和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把晉祠悠久的歷史文物和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景說明描寫的十分具體形象。形神兼美的特點十分明顯。語言又形象、生動、流暢。實在是一篇精美的范文。第二個層次“意境美”的文字是以《西北三綠》和《壺口瀑布》為代表。這類文字的特征,主要是滲進(jìn)了梁衡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三個層次“哲理美”的文字,作者自敘為數(shù)不多,主要是《馬列公園賦》和《泰山——人向天的傾訴》等。
近幾年,梁衡創(chuàng)作了數(shù)篇人物大散文,可以說篇篇是“美”文、是精品,1996年創(chuàng)作的這篇《紅毛線,藍(lán)毛線》說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袖的大公;《大無大有周恩來》(1998)――周恩來死不留灰、生而無后、官而不顯、黨而不私、勞而無怨、死不留言?!霸谒﹂_自我,真正實現(xiàn)‘大無’的同時卻得到了別人沒有的‘大有’?!逼鋵嵵芏鱽淼牧鶄€“大無”說到底是一個大公?!靶牡谉o私天地寬”,梁衡先生用“大無大有”高度概括了周恩來一生的大勇、大才、大德、大愛;《把攔桿拍遍》(20xx)寫了既是沙場英雄又是大詞人的辛棄疾;《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20xx)寫了功與罪交織于一身的禁煙英雄林則徐;《亂世中的美神》(20xx)寫了孤獨(dú)無耐、才貌雙全的一代女詞人李清照。等等等等。在我們與前人之間,總是橫亙著一道無形的屏障,有時欲要看清楚,欲是看不清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能記住的人和事會越來越少,也許只能說出某個名字或某個理論,而對于他們的內(nèi)韻之美、人格之美、精神之美卻不是很了解。所以梁衡做了一件大善事,他的散文,讓你十足品味,讓你充分感受,讓你觸摸到這些人的靈魂本質(zhì)。梁衡說,體驗他們的創(chuàng)造與失敗、奮斗與犧牲、快樂與悲傷,所得是輝煌之美、深遂之美、悲愴之美。所以,他對大自然的贊美,對大人物的歌頌,對大英雄的褒揚(yáng),源于他是一位對美的追求者、踐行者和苦苦的創(chuàng)造者。
(二)。
梁衡提倡散文要真實,要寫大事、大情、大理。他以令人折服的理論勇氣最早批評了他曾經(jīng)崇拜的散文大家――楊朔先生的“物-人-理”三段式的創(chuàng)作模式,既反對散文成為政治的注腳,又反對散文脫離政治,提出散文要回歸真實。他說自己是一個在寫作道路上的苦行僧,思多而行少,他說要像米開朗琪羅搞創(chuàng)作一樣:作品未完成之前,不許任何人看一眼;凡是沒有新意的作品也決不留存?!捌獰o新意不出手”是他一直堅持的創(chuàng)作理念,他說不能重復(fù)前人,也不能重復(fù)自己,就是要不斷出新。這很難,但是他做到了。梁衡是一位公認(rèn)的散文大家,其實他對新聞理論、寫作理論創(chuàng)新的貢獻(xiàn)又大于前者,他自己也這樣說。
那么,梁衡散文的求“真”精神到底在哪里?筆者認(rèn)為,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思想內(nèi)涵,他是一個有社會責(zé)任感的知識分子,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在他的文字里,常常流露出一種博大的人文主義情懷,飽含著對祖國與人民的一種求“真”的熱愛。他筆下的人物多是一些憂國憂民且命途多舛的仁人志士,他真情地嘔歌他們,從他們身上發(fā)掘出一種強(qiáng)大的精神力量,感人肺腑,催人奮進(jìn)。
梁衡對韓愈非常推崇。在《讀韓愈》一文中,談到韓愈被貶到偏遠(yuǎn)的潮州當(dāng)?shù)胤焦贂r,沒有因個人身處逆境而沉淪。在短短的八個月任職時間內(nèi),為當(dāng)?shù)剞k了四件興利除弊的好事,深受百姓愛戴,其事跡流傳至今。為此,當(dāng)?shù)匦蘖艘蛔n公祠來紀(jì)念他,并將一座山更名為韓山,將一條江改名為韓江,使其流芳百世。寫韓愈的文章不少,但作者善于發(fā)掘,寫出“真情實意”。就同是處于逆境而言,他將韓愈同屈原、李白進(jìn)行比較。談到,“就憑這一點來說,韓愈要比屈原、李白要多一層高明,沒有只停留在蜀道嘆難、江畔沉吟上”?!耙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而它只認(rèn)你的貢獻(xiàn)。”進(jìn)而指出,在韓愈上任之前,面對這些弊端,一任又一任的地方官都做了什么呢?回望歷史,面對現(xiàn)實,作者的發(fā)問,令人深思,使人警醒!同時,使我們對韓愈的崇高境界不禁肅然起敬。
再從藝術(shù)的角度看,梁衡散文中比喻的運(yùn)用有著作者明顯的“真”實的愛憎感情,在《青島看房子》中比喻的運(yùn)用多少帶有一些鄙夷的形容,不難看出作者對殖民者的憎恨。與此相反,《石河子秋色》的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作者的“真”誠喜悅,以及對建設(shè)者的由衷敬意。比喻是跟作者的知識、經(jīng)歷、情感等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一個好的比喻,不僅可以使文章的語言增添光彩,增加文章的氣勢,更重要的是浸透著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會給讀者帶來震撼,收到預(yù)想不到的效果。
梁衡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求“真”務(wù)實,寧缺毋濫。通常一年才寫一篇文章。他寫《覓渡,覓渡,渡何處》前后用了6年,創(chuàng)作《大無大有周恩來》甚至用了20xx年。這使筆者想起了一句話,“嘔心瀝血,方出精品?!辈苎┣蹌?chuàng)作《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到頭來還是個未成品。正是由于這種求“真”務(wù)實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才使得作者的作品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得以長久流傳。在浮躁氣氛漫延的今天,梁衡的這種求“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無疑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三)。
就“善”而言,梁衡寫人物,最“善”解人意,最善于洞悉其內(nèi)心世界并多角度審視。在《覓渡,覓渡,渡何處》一文中,作者對瞿秋白臨刑前寫的《多余的話》重新解讀,“當(dāng)我們只看他的事業(yè),看他從容赴死時,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當(dāng)我們再看他對自己的解剖時,他更是一座下臨深谷的高峰,風(fēng)鳴林吼,奇絕險峻。”作者設(shè)想,“如果秋白是一個如李逵似的人物,大喊一聲:你朝爺爺砍吧,20xx年后又是一條好漢。也許人們早已把他忘掉?!敝灰驗椤八X得自己實在藐小,實在愧對黨的領(lǐng)袖這個稱號,于是用解剖刀,將自己的靈魂仔仔細(xì)細(xì)地剖析了一遍?!薄八X得探索比到達(dá)更可貴?!弊髡吒锌?,“如果他一開始就不鬧什么革命,只要隨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會成為著名的作家、翻譯家、金石家、書法家或者名醫(yī)。”“一個人無才也就罷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罷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沒有干成,這才叫后人惋惜?!痹谧髡叩墓P下,一個偉岸的襟懷坦白的瞿秋白形象矗立在讀者面前,人們不禁為其喟然嘆息。瞿秋白的女兒在看了《覓渡,覓渡,渡何處》之后,感嘆作者是最為了解他父親內(nèi)心世界的人,其文章所達(dá)到的境界甚至超過了他父親的傳記??梢?,在梁衡散文的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一種善解人意的人文情懷。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八
人生在世,無人不景仰。我們景仰成功人士擁有的寶貴財富,景仰才子才女擁有的淵博學(xué)識,景仰貴族子弟擁有的出眾氣質(zhì)。這些景仰無非是出于羨慕,但并未有努力追求的念頭。但自讀了梁衡作家的散文后,我有了深深的感觸,從不知道景仰亦可以是一種幸福。
梁衡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方面頗有造詣,也曾擔(dān)任過記者,他擁有大量的經(jīng)驗、膽量和閱歷,為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在散文精選這本書中人生篇和政治篇,其中人生篇包括對各種大自然景觀的敬仰和思考,對各種功臣與偉人的敬佩與贊嘆;政治篇中的政治散文則是剖析了周恩來、瞿秋白等偉人的一生。這部散文精選總的來說包含了多種不同的景仰,對印度紅花綠樹的熱愛亦是對自己生命的景仰;對茫茫浩淼大海的眷戀亦是對大自然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返璞歸真的景仰;對鄧小平同志院落的拜謁更是對他永不磨滅貢獻(xiàn)的景仰……這一團(tuán)團(tuán)、一簇簇的景仰便是印刻在靈魂上的一種景仰,一種從心底發(fā)出的真情實感的幸福。
梁衡用文字灌注了景仰,用文學(xué)翻譯了政治,用文采引發(fā)了人生的思考。這本書中的字字句句都極有深度,有思想,但有通俗化、藝術(shù)化,將枯燥的政治與平凡的自然改造成動人心魄的一種種景仰。變的是散文的內(nèi)容,或山或水或人物,不變的是別有韻味的厚重與充實;變的是不同的思考與感悟,不變的是他的散文中特殊的大氣磅礴與滿腔激情。
幸福在這本書中所詮釋的含義更加深厚,它從向死者獻(xiàn)上的一件富有審美價值的雕塑中超脫出來懂得生者與死者之間以藝術(shù)方式的傾心交流;它拋開浮在自然景上的滿眼繁華而看出個味和理來,它在到處都伸出的一雙乞討的手中仍不踐踏自己的自尊心。
景仰的美在書的幽默筆墨中,在人的細(xì)膩描摹中,在天地的肅穆站立中,不再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盼,而是一種與生活接近與人生接軌的幸福。作者將大人物的生活與事業(yè)寫給人們看,他們獨(dú)立的入格、成就的事業(yè)以及帶有悲劇色彩的有價值的東西。讀他們的成與敗,悲與喜,奮斗與犧牲,他們的人生就更加值得我們?nèi)ゾ把?,他們的思想和?nèi)涵也愈值得欽佩。在這種讀與悟的過程中,在這種思與拷的景仰中,幸福就接踵而至了。
輕柔似水卻又有抵御勁風(fēng)的剛韌散文,獨(dú)具韻味并無浮華氣息的美,承載著梁衡心中對自然、對偉人、對人生的無限景仰。詩意卻不失意的散文世界,灼灼但不傷人的景仰,值得我們?nèi)プ非竽欠N幸福。景仰亦是一種幸福,正如悲劇更加感人肺腑。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這樣一些人被歷史記住,甚至使山河易姓。合上這本書,我心中波濤起伏,一時思緒萬千。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歷史上的他曾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任地方小官。而在他任這小官時,僅八個月,他就除鱷,興修水利,贖放奴婢,興辦教育,干了四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設(shè)身處地的想想,韓愈是被貶啊,他干嘛“多管閑事”呢?他是個貶臣,老老實實等機(jī)會便是,他干嘛主動參政啊?可他不這么認(rèn)為,他認(rèn)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認(rèn)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這是什么原因,因為他心系百姓!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為奉獻(xiàn)于民,求成于心。
幾百年后,歷史又等來了一位蹣跚的老者,他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則徐。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多么洶涌澎湃的豪情壯志。但他太天真了,這不是他說了算,得聽皇帝的。上職一年半后,他就被貶到伊犁。在此途中他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不管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別人論功行賞,他依然要發(fā)配伊犁。每每讀到這里,我心中總是憤懣不平,為林則徐喊冤。有時我還覺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則徐又不是那種離開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無能,奸人當(dāng)?shù)?,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濁你也濁”嗎但林則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熱的,他不會因朝廷不重用而不關(guān)心國事,他依然為國效力,像一只老黃牛,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是什么讓他忍受了身體與心靈的折磨,一次次為國建功而不上褒獎名單?是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愛國愛民,心系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憑合法職位,貪贓營私的官員,無論大奸巨貪都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林則徐與“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的韓愈,之所以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當(dāng)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jìn)步連在一起時,就會被社會所承認(rèn),被人們托舉出來。
梁衡的文章一開始我并不喜歡,那篇《晉祠》雖然寫得真的不錯,但是我不喜歡那種冗長的文章,所以,對于這個作者也沒太大的印象。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麗》,依舊是沒什么太大感覺。直到他寫的三篇散文作節(jié)選為課外讀物發(fā)下來,《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桿拍遍》、《亂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課之后,當(dāng)時就被他筆下的三個人物所深深折服。這三個人物都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同時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風(fēng)范,感覺他們在梁衡的筆下都鮮活了起來,一點一點向我們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開始找梁衡的文集,卻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我也買過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歡他的文風(fēng)??傆X得他寫的文章不夠大氣,有點優(yōu)柔寡斷的感覺。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種很明顯的被吸引被點撥,霎時有一片清明的感覺。
終于,我還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學(xué)生讀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欄桿拍遍》看完。辛棄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
年輕時血?dú)夥絼?,奔走沙場,卻在南歸之時被奪去手中的鋼刀,只能以羊毫軟筆寫下一首首悲憤、無奈、自嘲的詞。最讓我動容的還是那首《永遇樂》。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边@首詞是我第一次看到,卻被其中所隱藏的無奈嘲諷所深深震動。他該有怎樣的失意才會覺得自己的姓氏是“艱辛”“酸辛”“悲辛”“辛辣”,覺得自己就是不能夠擁有美好的事物!
還有一篇《大無大有周恩來》,是誕辰百年之時所寫。那些冗長的歷史在梁衡的筆下一點不顯繁復(fù),反而,每一件都令周無私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深深被這個自己無緣親眼見到的所感動。
諸如此類的寫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覺作者筆下的人是個鮮活、生動、立體的偉人,并不是一個個已經(jīng)歸為歷史、素不相識的不相干的人。每一個都令人敬佩,由衷的敬愛。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寫景、記事、抒情、說理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讀。
看完這本書,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九
最早聽到豐子愷這個名字還是在初中的時候,老師拿了一幅他的漫畫給我們看,畫的什么現(xiàn)在不記得了,但還記得確實很幽默。所以在圖書館看見這個名字就毫不猶豫的借下來了,雖然我明白自己不是很愛看散文。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寫各種各樣的景色,高中時有一次老師布置寫散文,我已經(jīng)盡量在寫景色了,可老師還是覺得寫景色的篇幅太少,一直對只是寫景的文章比較“敬畏”??赏砩匣厮奚峥戳藥灼院蟛胖?,原來散文可以這么有趣!
每一篇文章的出發(fā)點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發(fā)的感想都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或是每個人都會有共鳴的。這樣的小事有很多,比如說朋友沒有幫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太太搬東西,家里的花貓、養(yǎng)過的大白鵝、有凹陷的椅子甚至是幾枝扁豆桿都可以寫進(jìn)文章里,那都是人們平日里都能見到的東西,很平常,可在豐子愷的眼里他們似乎都有了存在的意義,有了優(yōu)缺點或是與社會上的某些現(xiàn)象有關(guān)。而有的東西,你只要仔細(xì)的觀察了,都會發(fā)現(xiàn)他有趣的地方。吃瓜子也可以寫出很長篇幅的文章來,我倒是從上面學(xué)到了一種新的吃法,不過還沒嘗試過呢!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寫的關(guān)于兒女們的文章。他覺得大人們的生活和孩子們“天真、健全、活躍”的生活比起來是“變態(tài)的,病的,殘疾的”,“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時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的見到。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jīng)被世智塵勞所蒙蔽,所斫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字里行間都能看到他對孩子們的愛,有趣的是描寫夏天他們父子們吃西瓜的場景,每個孩子吃西瓜時的滿足感表現(xiàn)的都不一樣最小的孩子是笑嘻嘻搖擺著身子,一邊嚼西瓜,一邊發(fā)出像花貓偷食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引起了大一點的孩子的共鳴,于是他發(fā)表了他的詩:“瞻瞻吃西瓜,寶姐姐吃西瓜,軟軟吃西瓜,阿韋吃西瓜”,然后又引發(fā)了更大的孩子們的散文、數(shù)學(xué)的興味。想想這都是一群多么可愛的小孩啊,也只有愛他們的父母才能如此細(xì)致的觀察他們。都說父愛深沉,其實也是很強(qiáng)烈的,只是一般的沒有表現(xiàn),而豐子愷在文章里舒緩的表達(dá)著強(qiáng)烈的父愛。
還有很多篇幅是用來祭奠緣緣堂的,那是豐子愷的住所,是他自己一點點設(shè)計、規(guī)劃撿起來的,付諸了很多的心血,所以當(dāng)知道那里被日本人炸了以后非常悲傷。緣緣堂在他的眼中完全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自己獨(dú)特個性的人,春夏秋冬的各有一番風(fēng)景,那樣帶著感情的描寫讓向來不愛看風(fēng)景描寫的我都認(rèn)認(rèn)真真的看下去了。還有豐子愷帶著一家老小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逃難的經(jīng)歷,讓我了解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是那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他們路上也碰見了一些唯利是圖、坑害別人的人,其實他們也就只是想活下去,每個人就算他壞也是有原因的,他壞也不可能是徹底、完完全全的壞。我無法想象如果自己是個一家之主,在那么動亂的年代肩負(fù)一家人的性命,要怎么去處理所有的事情,這可能就是男人的責(zé)任吧,要有一顆多么強(qiáng)大的心!
我現(xiàn)在知道南方人過年真的和北方很不一樣,一樣的還是繁雜的過年程序,哪天該干哪些事都明明白白。不過現(xiàn)在每年過年都越過越?jīng)]意思了,是因為我們長大了還是因為那些傳統(tǒng)就在我們長大的短短二十來年就消失殆盡了那么多?!
真的沒有想到自己能把一本散文集每篇文章都看了,是佩服豐子愷還是佩服自己呢!呵呵,看完一整本書就是有滿足感??赐晟⑽募屛矣X得生活更加有趣了,就像他描寫了一只鵝,甚至讓我有了自己也養(yǎng)上一只的沖動??赐陼袝r不經(jīng)意的想到一兩個小細(xì)節(jié),也會微微一笑??磥砩⑽倪@東西和談戀愛一樣,也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
積北宋兩三百年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題記。
想起宋政治之黑暗,心中一陣悸動;但想到辛棄疾,仿佛又看到了曙光。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從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個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確定了他的詞除了文學(xué)氣質(zhì)之外還有一種特點。
當(dāng)年,人民不滿于金的侵略,辛棄疾在22歲時也便拉起一支義軍,后與耿京義軍合并。他奉勸耿京南下歸宋并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這幾天又生變故,部將叛亂,耿京被殺,他擒叛將,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余人南下歸宋。不料世事難測,他南下歸宋之后,失去了快刀利劍,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為歷史留下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辛棄疾愿為國棄疾,可當(dāng)大權(quán)由一個昏庸的人掌握,忠臣是否還有說話的機(jī)會?只有將諫言咽下,將忠心深藏,登危樓,怒拍欄桿,痛拍欄桿,這時的他對朝廷仍抱有一絲希望,可到了晚年,便明白報國無望,只得哀嘆: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xì)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心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辛棄疾的詞,是在時代的運(yùn)動里,磨出來的。他時而被夾在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到一邊,被迫冷靜思考。正是寄予宋幾百年動蕩,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一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看得最久的一本書,可能是因為書中收納的是很多個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也可能是因為這種散文式的文章不是很能引起高度的閱讀感。但是,我這個人有一個特點,無論是書籍還是電視,既然開始了,一定要把它看完。所以,趁暑假出去旅游的時候,在動車上看完了這本書。
一開始,不是很理解“把欄桿拍遍”是什么意思,后來才知道這是其中的一個篇文章,被收進(jìn)初中的課本。梁衡的很多文章都被錄入初中課本,甚至很多領(lǐng)導(dǎo)因他寫的《晉祠》讓這個景點聞名遐邇而邀請他去旅游、寫文章?;蛟S是真的,我們認(rèn)識“雙龍洞”、“三味書屋”、“桂林”等等。
本書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閱讀偉人”、第二單元“感悟生命”、第三單元“享受自然”、第四單元“行走人生”。
萬千感慨萬千愁,一路風(fēng)雨一路歌。翻開梁衡的散文集《把欄桿拍遍》。第一篇就是《把欄桿拍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本褪沁@篇文章,讓我重新認(rèn)識了“人中之杰,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開始了解這位馬背上的大詞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那是怎樣一種場面?殺聲震天,鼓聲激蕩,刀槍劍戟,金戈鐵馬……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旌旗蔽日、塵沙飛揚(yáng)的戰(zhàn)爭年代。敵陣前的他如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雄鷹,懷揣著無比堅定的理想,在刀光劍影中奮勇嘶殺的酣暢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卻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聲,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唯有痛拍欄桿,才能發(fā)泄心中的抑郁和憤懣。
“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边@是作家梁衡對辛棄疾的評價,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鮮明寫照。梁衡以八首辛詞,勾勒出了辛棄疾的一生經(jīng)歷。以獨(dú)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終的不同尋常的史上第一人。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只能借助筆走龍蛇,淚灑宣紙,蘸著血和淚涂抹成一首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辛詞。“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將欄桿拍遍,也改變不了國家現(xiàn)狀。只能望眼欲穿,大聲疾呼。那肚腸寸斷的悲憤回蕩在天地中,那豪邁不羈的詩魂飄蕩人世間。
有人這樣贊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說:“蘇軾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而“真正詩人只有被政治所擠壓、扭曲、錘煉時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燒、炸響、振聾發(fā)聵”。
文章《大師與匠人》中闡釋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匠人在重復(fù),大師在創(chuàng)造。”“匠人在實踐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薄敖橙溯^單一,大師善綜合。”我們都是教書匠,極個別成為大師,如果我們多一些創(chuàng)造、多學(xué)習(xí)理論知識、多總結(jié),肯定會離大師越來越近。
《書與人的隨想》中作者引用赫爾岑的一句話“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種族、人群、國家消失了,但書卻留存下去?!弊x一本書,就獲得一份自由,讀的書越多,獲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個學(xué)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纏身,身體的自由度已經(jīng)極小極小,精神的自由度卻可以達(dá)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中國古代有人性惡善之爭,我卻說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來靠讀書才解疑釋惑,慢慢開啟智慧。不讀書的人無法理解讀書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戶者無法理解環(huán)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二
梁衡寫的人物散文,一向是很出眾的,每一句描寫和點評都仿佛直勾勾地寫到讀者心里。古代文人墨客,近現(xiàn)代風(fēng)流人物,每一篇文章都有點悲壯的意味。尤其是描寫辛棄疾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更是一部令人感嘆的作品。
辛棄疾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彼且幻麗蹏娙耍芪哪芪?,一身正氣。無奈不被朝廷賞識,“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晚年的他,已無沙場報國的機(jī)會,只得“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绷汉庠谖恼碌淖詈笠舶l(fā)出了感慨:“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dāng)權(quán)者不使為官,卻為他準(zhǔn)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shù)的反面環(huán)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p>
在當(dāng)今社會也有很多人自詡才華橫溢,苦于不被賞識,就拿辛棄疾的“欄桿拍遍”來顧影自憐。他們在頹廢中浪費(fèi)了青春和激情,最終一事無成。
我有一個同學(xué),曾經(jīng)非常喜歡寫小說,投過好幾次稿,都沒有被采用。如此遭受了幾次挫折后就來向我傾訴:“太不公平了,為什么沒有人欣賞我的文章?為什么我的才華總是被埋沒?”他的神情像一匹千里馬找不到伯樂,眉宇間透露著一絲絲悲憤,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我啞然失笑,嘗試著開導(dǎo)他:“你不必太灰心,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他并沒有繼續(xù)自己的“事業(yè)”,一旦有人對他提到文學(xué)寫作的事情,他就搖搖頭自怨自艾,卻再也沒有動過筆。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偸前沿?zé)任推脫給別人,從來都沒有為自己的夢想不屈不撓地努力過。這和滿腔熱血的辛棄疾有很大的差別:辛棄疾從小就明確了一生的目標(biāo),期間遭遇過挫折,但從沒有放棄,縱然懷才不遇,仍然成為一代著名詞人。梁衡也在文章末尾提到:“他并不想當(dāng)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p>
我們還年輕,還有很多好的機(jī)會等待我們爭取。早早的放棄自己,大好青春僅僅用來把“欄桿拍遍”,倒不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三
倚一份恬淡,捧一杯香茗。靜謐的午后沐浴著陽光,輕輕掩上《把欄桿拍遍》,任思緒隨歷史飛翔,憶往昔,看今朝。
當(dāng)那個特里爾的“幽靈”在中國登陸時,就注定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和光明的到來。當(dāng)我們細(xì)數(shù)時間從洪荒而來的腳步,傾聽風(fēng)聲從亙古而來的呢喃時,才知道在沒有黨的歲月里,那些在歷史煙云中掙扎的遷客騷人只能在黑暗中爬行。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一個本打算以身許國,馬革裹尸的愛國將軍,沙場英雄卻再也沒有機(jī)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再無用武之地。他悲憤,他無奈,他拍胸,他哭號。他的民族仇,復(fù)國志,男兒魂也遭到同僚的白眼,受到朝廷的摒棄。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墒撬臏I水無力沖刷空氣里黑暗的顏色,震天長嘯難以刺穿天地間陰暗的屏障。未來的道路上,看不到一縷陽光,沒有一絲希望。他終于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稼軒,這不怪你,只怪那個昏君在堂,沒有政黨的年代。
斜陽影里,八詠樓頭,猶見一個尋尋覓覓的身影撫卷而歌,低吟淺唱。輕柔的聲音便飄飄搖搖了千余年,縈繞在數(shù)萬才子的耳畔,揮散不去。在那個詞藻非女子之事的年代里,她被看做是異類,是叛逆,是多余。她無法上朝議政,馳騁沙場,也無法使酒罵座,痛拍欄桿,而只能獨(dú)自一人愁。她環(huán)顧上下兩千年,長夜如磐,風(fēng)雨如晦,相知有誰?于是家愁、國愁、情愁、學(xué)業(yè)之愁便化作一只小小的繭,將易安緊緊包圍,不見陽光,不容喘息,這就使她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dú)和無法解脫的悲哀。
易安,這不是你的錯,錯在那個男尊女卑的亂世,一個沒有政黨的封建社會。
韓祠石欄,滾滾江畔,一個柔弱的書生被貶來此。被貶之涼,離京之苦,喪女之痛,頃刻間一并推到他的面前,把他壓的不堪重負(fù),心灰意冷,又面對茹毛飲血的偏僻一隅,其心境之冷可想而知。此處的官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個又一個,卻沒人插手管理這片窮山惡水。長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鉤的曉月下靜靜等待,秦嶺驛道上的風(fēng)雪,南海叢林中的霧瘴在悄悄地徘徊,歷史終于等來了一個書生,長須弓背雙手托著一封奏折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邊天涯。于是定格的生命價值又推上了一層。哲人者,寧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然而不公的社會不允許有才學(xué)的人嶄露頭角,韓公注定要走遍海角天涯。
退之,這不怨你,只怨那個封建集權(quán)的時代,沒有執(zhí)政為民的政黨。憶往昔,他們報國無門,懷才不遇,被貶他鄉(xiāng)……他們是漫漫黑夜里幾被淹沒的繁星??唇癯覀兠裰鳑Q策,群眾自治,依法享權(quán)……我們是黨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的幼苗。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四
有一位詞人,血灑戰(zhàn)場,有一位武將,文采飛揚(yáng)。這個人,便是辛棄疾。
一位從小習(xí)武,苦修劍法,在22歲便有了自己的實力,與侵略蹂躪的金人抗?fàn)帲趯掖伪甲邞?zhàn)場,器宇軒昂的之后,一次所謂的南歸,將這位滿腔報負(fù),一心為國的將軍的利劍奪走,卻只是換來一根讓他欲哭無淚的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正如他的名號“稼軒一般”將近五十,只能回家種地。這位豪放派的詩人只能嘆息。報國無門,只能在房前咀嚼自己的哀愁。這位豪放派的詩人也因此成為了婉約派,細(xì)膩的心思中,包含一番滄桑。
郭沫若說過:“將軍本色是詩人。”而辛棄疾,雖是詞人,但詞中尖銳無比,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武將。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五
名家的。
散文。
集把他們優(yōu)美的散文都集中起來。讀者讀了,讀后感寫了哪些內(nèi)容?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散文集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這個暑假我讀了《冰心散文集》,其中我最喜歡《母親節(jié)》這篇文章,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
《母親節(jié)》講的是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對失去了父母的貧窮小姐妹,在母親節(jié)那天,受到了一些無知的同學(xué)的冷嘲熱諷,她們一顆傷心、寂寞的童心變得更加無依無靠,但她們沒有因此而被命運(yùn)所打垮,而是重新振作起來。讀了這篇文章,我不禁流下了熱淚,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她們失去了爸爸媽媽,只有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姐姐為了妹妹,只得靠自己的一雙手出去賺錢,來養(yǎng)活自己和妹妹。比起她們,我們的生活實在是太優(yōu)越了。我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有爸爸媽媽精心的呵護(hù),還有良好的學(xué)習(xí)條件。我們不應(yīng)該生在福中不知福,而應(yīng)努力認(rèn)真學(xué)習(xí)。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更是人身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文中的母親也像天底下的母親一樣,關(guān)愛著自己的孩子,但卻顯得平淡無奇,就像書中說的就像山上一株不起眼的小野花,沒有玫瑰花的熱情奔放,也沒有茉莉花的迷人芳香,但卻自然純潔,用自己的純樸默默的裝點這個世界。無論是誰,沒有了母親,就會無依無靠,就像文中開頭所說的沒媽的孩子像棵草,所以我們要經(jīng)常關(guān)心這些沒有母親的孩子,讓他們的感到溫暖和快樂。
文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對小姐妹,在命運(yùn)前不低頭,在困難前不彎腰。他們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我。自尊和堅強(qiáng)的小女孩從媽媽的臨終前的遺言里,獲得的生活的勇氣和信念?!安灰?振作起來,媽媽的遺愿就是我們能夠茁壯成長力量!”姐姐用這樣的話激勵著自己和自己的妹妹,讓妹妹重新振作起來。我相信,姐妹倆心中的太陽重新升起來,把光明帶給所有的人。我們也要向她們兩姐妹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她們的堅強(qiáng),記住,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好好學(xué)習(xí),將來回報社會。更要報答咱們的媽媽!
我讀了冰心散文集里面的臘八粥一文,感受到了冰心奶奶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紀(jì)念自己的長輩,她很懂得感恩。她在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初八的時候煮上臘八粥。這臘八粥不僅很美味,還紀(jì)念著周,和她的外婆、媽媽。而且,你可別小看這臘八粥,它可傳給了冰心奶奶一家五代人!
現(xiàn)在,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臘八粥,覺得以前對媽媽做的事,一點也不體諒媽媽,一點也不懂得感恩。我想:作為四年級的小學(xué)生,應(yīng)該要學(xué)會感恩,懂得感恩,這樣才會有一顆感恩的心。
以后,我一定要想冰心奶奶一樣,擁有感恩的心,擁有最高尚的品質(zhì)。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yuǎn)行的一幕,表現(xiàn)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并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fā)行的債務(wù),只有今天才是黃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fēng),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fù)崦f物。在溫暖的春風(fēng)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fēng)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六
我認(rèn)為中國外國各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一個是李清照,另一個便是瑪麗·居里。
看過小學(xué)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我認(rèn)識了她——一位為尋找“鐳”元素的美麗女科學(xué)家,但細(xì)細(xì)品味,她的美麗可不僅于此。更是在于她的偉大精神。
她可以不顧名利:當(dāng)她得到很多很多具有非凡意義的獎牌時,她并沒有珍惜這些名利,而是更上一層,去探究更深奧的科學(xué)知識,當(dāng)她的獎牌被她的女兒玩耍時,她并沒有斥責(zé)她的女兒,不僅如此,她還將許許多多的獎金捐出去,去捐給科研事業(yè)的法國。
她可以不顧外貌:莫泊桑說過:“女人并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fēng)度,和嫵媚就是她們門庭的標(biāo)志!”但居里夫人辛苦地為尋找鐳而操勞時,她的外貌已不知不覺的被大量的化學(xué)材料所侵蝕。當(dāng)她找到“鐳”元素時,她本大大的美麗的眼睛早已凹陷身體虛弱。早已沒有了姿色,嫵媚。但她為找到“鐳”而高興,為人類付出而高興。
現(xiàn)在“鐳”依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但人們不僅記住了“鐳”——略帶藍(lán)色熒光,還會自動放熱的偉大元素。更記住了“那個淡淡的生活,靜靜的思考,執(zhí)著的進(jìn)取,直進(jìn)到智慧高地,自由的駕馭規(guī)律,而永保美麗”的美麗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跨越百年的美麗!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七
知道梁衡,是從《讀者》雜志中讀他寫的《大有大無周恩來——紀(jì)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而熟悉的。由文而及人,這是我閱讀的一個習(xí)慣,凡是覺得一個作家某一篇文章非常優(yōu)秀,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尋找他的其他作品。碰巧,學(xué)校推薦給學(xué)生閱讀的一本書——《梁衡散文精選》,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fèi)工夫。這本書非常適合我的口味,便迫不及待地向?qū)W生借來,了卻自己對梁衡的虧欠之意。這本書的封面設(shè)計非常經(jīng)典,藍(lán)白相間,透出一股書卷之氣,書香之味。這是一套書中的一冊,是編選的中外名家的散文經(jīng)典,以饗讀者。
“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縫里的一顆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遒勁的龍頭拐杖,別是一種價值。但前提是,你必須是一顆樹,而不是一顆草……”梁衡的散文以小見大,寓意深刻,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
讀梁衡,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欲滅其國,必先滅其文化。中華民族的文化歷經(jīng)五千年而不絕,正是具有憂患意識的知識分子為我們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梁衡就是他們當(dāng)中最優(yōu)秀的代表。如《讀韓愈》、《讀柳永》等歷史名人的起宕的人生,無不感嘆中國之所以在磨難面前堅貞不屈,正是有賴于這些人的脊梁。梁衡的散文非常的優(yōu)美,遣詞造句,無不是匠心獨(dú)運(yùn),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對仗,更顯大家風(fēng)范。如“身在釣魚臺,心無明鏡臺。鏡中有日月,隨緣照四海。”這首緬懷趙樸初的五言律詩,無不彰顯文化底蘊(yùn)之深厚。
讀梁衡,感受忠君報國的人文情懷。這本書中分為《人生篇》和《政治篇》兩部分。無論是《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還是《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愈見光輝的靈魂》,都折射出中國士層獨(dú)有的忠君愛國思想。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詩無不以心明志,感召日月。張聞天即使在那動蕩的歲月,仍不是一位革命家的本色。無論自己遭受多大的委屈和打擊,仍然堅信自己的愛國理想。
讀梁衡,感受建黨之艱和建國之難。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在《政治篇》中提到了我黨之初的許多偉人,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如何將黨建造成一艘駛向光明的船,帶領(lǐng)人民推翻三座大山,這是何等的艱難。建國后,我們的方針忽左忽右,傷害了一部人,但是我們能夠在鄧小平總設(shè)計師的帶領(lǐng)下,我們行將在邁向理想的康莊大道上?,F(xiàn)在,提出中國夢,更是符合我們的愿望和理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黨和國家。
讀梁衡,感受人性的光輝和理想的執(zhí)著。在《人生篇》中提到的“走西口”的歌詞,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歌詞背后的艱辛創(chuàng)作過程,無不是人性的真實流露,那種真摯的愛將傳承下去,流芳千古。這些經(jīng)典的歌詞,將傳承不衰。讀這些優(yōu)美的歌詞,無不感到如身臨其境,與之心靈相應(yīng)。在《政治篇》中,讀到的《鄧小平的堅持》,這不但是一個人的堅持理想,更是中國理想的執(zhí)著。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偉人能夠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擔(dān)負(fù)的苦難和不幸。作為平凡的我們,面對困難時,我們?yōu)槔硐攵鴪猿謫?讀讀這些經(jīng)典散文,我們將獲得無窮的力量。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八
這個假期,我讀了我國現(xiàn)代作家所寫的一部散文集《把欄桿拍遍》,讀過之后,放下書本,我頓時覺得感受頗多。
在散文寫作鋪天蓋地的年代,在散文寫作沒有了“王法”的年代,在散文寫作變成了許多作家與寫手的文字狂歡與夢囈的時代?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誠寫作,給散文創(chuàng)作帶來了別樣的文本,也為我們帶來了堪為“范本”的“工巧散文”。這就不難理解,先生為何會成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選語文課本最多的一位。
有人說,閱讀是一種對話,是讀者與作者的交流。要實現(xiàn)這樣的對話,首要的便是作者要敞開心扉。不愿亮出真性情的人,無法與讀者以心換心,也就無法讓讀者用心去體味,進(jìn)而感動。正如余華所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yuǎn)只為內(nèi)心寫作。”因而,“理趣”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先生在文章中、在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
要不就是走馬燈似地被調(diào)動”,良藥苦口利于病,“辛棄疾”這個名字,對于這個國家又何嘗不是一劑良藥?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喜歡苦澀的滋味,辛棄疾的一腔抱負(fù)在現(xiàn)實面前處處碰壁,苦口的良藥沒有自己施展的天地,就變成了咽回心中的苦水,獨(dú)自承受?!皩颐褡逅幸活w放不下、關(guān)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用的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表達(dá)格式,令人想到了關(guān)漢卿的義無反顧。
我自從讀過散文后,我便開始喜歡它,喜歡它優(yōu)美的語句和特殊的內(nèi)容,但當(dāng)我讀過了《把欄桿拍遍》這部散文集后,我對散文有了別樣的感受。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的散文因過于求工而影響它的自由心性,限制了它的自由發(fā)揮,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它的喜愛,因為我們中學(xué)生的寫作是須先有規(guī)范而后才有可能真正走向自由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72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