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是一種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的文學形式,既可以通過文字表達,也可以通過聲音、畫面等方式表達出來。怎樣鑒賞一幅藝術作品,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文學名家作品,大家快來一起品味吧!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一
教學難點: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較好地表達出來。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
同學們,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寫字,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第一次做飯……那么,在你做過的這些“第一次”中,哪一件給你的印象最深呢?想一想,再把它寫出來,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成長的快樂吧!
二、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這次習作的目標:。
1.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
2.要把經過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資料鏈接。
回顧本單元的課文,引導學生找出本單元課文中有哪些內容與本次習作的訓練目標同步,從中借鑒司法,使學生的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引導學生如何選材,如何人手來寫。
1.這次習作圍繞什么來寫?(第一次)。
2.怎樣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經過清楚地告訴別人呢?(指名回答)。
說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樣做的。
3.怎樣才能把這次習作寫好呢?(過程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4.討論交流,確定習作材料。
五、資源共享。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資源,擴大學生的信息量。
六、習作方法。
根據本次習作特點進行指導。(課件出示)。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經過寫清楚。
2.可抓住場面細節(jié)展開描寫。
3.注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二
1.通過組織秋游,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以及采集標本、積累寫作素材的技能。
2.對照本組課文,學習狀物的基本方法,寫出秋天植物葉子的形狀和色彩的變化。
3.通過寫作,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
2.觀察順序和寫作順序相結合。
課前準備。
1。、組織秋游,明確到野外進行觀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見的樹葉標本。
2.查閱資料,了解秋天樹葉色彩變化的原因,并做好筆記。
教學過程。
一、導人,激發(fā)興趣。
1。、昨天,老師帶著同學們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觀察秋天的樹葉,你觀察到了哪些樹葉?
3。、小結。秋天到了,很多樹葉都換上了新的色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觀察這些樹葉,寫一篇介紹秋天的樹葉的習作。(板書課題)。
二、明確要求,指導選材。
1。、指名讀課本中的習作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學生討論,教師結合討論情況相機板書:形狀、顏色。(變化)。
2。、拿出自己搜集的樹葉標本,邊看邊思考:你最喜歡什么樹葉?它有什么特點?你準備向大家介紹哪幾種樹葉?(楓葉、冬青葉……)。
三、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寫作。
1.出示楓葉標本,問:
(1)楓葉由哪兩部分構成?(板書:葉柄葉片)。
(2)葉片、葉的邊緣各有什么特點?
(3)葉脈有什么作用?
(4)楓樹葉的葉柄有什么特點?
(5)你知道楓葉秋天為什么會變紅嗎?、討論、小結:秋天氣溫降低,楓葉里的葉綠素被破壞了,產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楓葉的葉子就變紅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秋天的楓葉,注意楓葉的形狀、色彩,還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色彩變化的原因。
3。、評議口述情況。
4.根據評議情況將介紹楓葉的內容完整地寫下來。
5。、按同樣的方法,將另外一種樹葉的特點寫下來。
四、指導學生寫好全文。
1.通過介紹,老師發(fā)現同學們都不止熟悉一種樹葉,有的熟悉兩種、三種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兩三種都寫下來,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學生討論。小結:要確定好介紹的/頃序,并且在介紹不同的樹葉時過渡要自然。
2.討論:如果把介紹幾種樹葉的`話寫下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嗎?當然不是,還應該加上什么?(開頭和結尾)。
3.復習本單元學過的課文,進一步明確“總一分一總”的寫作方法。
4.開頭可以怎么寫?、寫秋游時看到秋葉的總印象。
5.結尾可怎么寫?、討論,小結:可以寫對秋葉的贊美,也可以寫這次活動給自己帶來哪些快樂,增長了哪些見識。
五、修改評議,完成習作。
1.把剛才已寫好的片斷加上開頭,段與段之間要注意連接,還可以再介紹一兩種與剛才寫的色彩變化不同的樹葉。
2。、學生獨立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讀習作,集體評議、修改,對寫得有新意的同學加以表揚。
4.謄寫。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三
一、教學要求:
1、能讀懂“習作要點討論”和材料提供的讀書卡片。
2、學習利用資料卡片收集、整理素材,并能按一定的順序介紹某種動物。
3、通過習作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按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將動物的外形和動作特點寫具體。
三、教學難點:
多向構思,融入思想感情。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分課時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能讀懂“習作要點討論”和材料提供的讀書卡片。了解揚子鱷的有關特性及其價值。
2、學習利用資料卡片收集、整理素材,并能按一定的順序介紹某種動物。
3、通過習作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按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將動物的外形和動作特點寫具體。
(三)教學難點:
多向構思,融入思想感情。
(四)教具準備:
圖片等資料。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是世界上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的動植物中有很多是世界上珍貴、稀有的動植物。今天我們就要來學寫一種動物,它被列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二、運用投影片觀察插圖,認識寫作對象。
1、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珍稀動物?
2、如果讓你來寫揚子鱷,你打算從哪幾方面來寫?
三、明確內容要點,結合收集的材料,理清敘述順序。
1、揚子鱷還有什么俗名?
2、揚子鱷的分布地區(qū)。
3、揚子鱷被稱為“活化石”的原因。
4、揚子鱷的外形特點。
6、揚子鱷目前的生存狀況。
7、根據板書小結。
這次作文可以按“名字--分布情況--考古價值--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生存狀況”的順序,有條理地敘述。
四、講清習作注意點。
1、語言要通俗明白,力求生動有趣。
2、文章要有一定的情節(jié)。
對揚子鱷活動、捕食、棲息、繁殖等方面的生活習性,應該進行細致的描述,這樣才會增加習作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從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學生口頭練習。
1、編列提綱,給收集的材料編號。
2、指名口述,集體評議。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四
1.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查閱資料,使學生弄清蘋果的常見品種,栽培的歷史,生存條件,營養(yǎng)功效等,獲取寫作的第一手材料。
2.引導學生有條理地介紹蘋果的品種等情況,寫明常見品種、生存條件、營養(yǎng)價值及幾種常見蘋果在外形特征、品質、類別等方面的差異。
3.經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盡力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教學要求]。
1.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參觀訪問果園、商店認識水果品種以及查閱有關資料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懂得:接觸社會,有目的查閱資料是獲取寫作材料的重要來源。
2.練習按所提出的問題和所提供的卡片資料及自己在閱讀和參觀訪問時所獲取的`新鮮資料,介紹某種事物的方法。
3.借助寫作練習,“養(yǎng)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習摘抄、制作、運用資料卡片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按順序介紹蘋果的品種等情況。
難點: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課前準備]。
1.利用活動課帶領學生參觀訪問本地的幾家水果店,認識幾種常見的蘋果,看看它們的形狀、顏色、品種等,了解它們的特點、產地、什么時候成熟,屬于幾類果等。填好參觀記錄表(表式見書上第65頁)。
2.組織學生去圖書館查閱有關蘋果的資料并做記錄。
3.訪問蘋果園的農藝師,了解蘋果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
蘋果是許多人都喜愛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稱世界四大水果,盡管如此,蘋果的種植史、生存條件、栽種地域和營養(yǎng)功效等人們往往知之甚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教材提供的資料,結合我們的參觀訪問以及到圖書館查到的資料,以(蘋果家族)為題寫一篇作文,來向人們介紹一下我們都愛吃的蘋果。(板書:蘋果家族)。
二、自學課文。
1.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思考討論:
(1)這一次作文練習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們本次習作可從哪幾方面去寫?
(3)課文對完成本次習作有何具體要求?
2.討論交流。
過渡談話:以上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通過學習我對本次習作練習的目的、內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這還不夠,同學們對寫作的內容掌握得可能還不夠全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學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每張卡片回答了習作練習中提出哪一個問題?
4.討論交流。
三.交流所得。
2.交流討論,并逐一分類補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確寫法。
1.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
以(蘋果家族)為題,按所提問的順序介紹蘋果。
2.交流習作內容。
(1)分小組互相練說。
(2)指名說。
(3)評議(鼓勵學生要大膽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資料,并提示學生要注意運用過渡語句·)。
3.獨立作文。
4.評議修改,布置學生以習作為藍本,準備做蘋果展銷會上的小推銷員。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五
1、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漢字,寫一篇習作。
2、把喜歡的原因寫清楚。
3、字跡工整。
重點、難點。
重點:確定最喜歡的漢字。
突破方法:在已學過的漢字中進行挑選,相信自己的第一選擇不可模棱兩可。
難點:把喜歡的原因寫清楚。
突破方法:先對你選擇的漢字進行字形分析,然后通過聯想挖掘它的內涵。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課前導語。
一、明確目標。
1、學生自由朗讀習作題目,想一想這次習作有哪些要求。
2、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3、指名學生概括,教師指導、點撥。
三、資源共享。
四、習作方法。
五、佳作賞析。
六、開心練筆。
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思,佳作的賞析,教師的指導,著手寫“最喜歡的漢字是什么?為什么喜歡它?”
七、交流探究。
八、小結歸納。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評析交流材料。
2、學生動手完成本次習作的草稿。
3、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習作修改。
一、開心點評。
二、指導修改。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在習作修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習作進行評析。
一、習作講評。
二、小節(jié)總結。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六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善于思考,采用恰當的方法果斷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根據提供的簡單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想象,有序地敘述事情的發(fā)展過程。
教學過程:
一、畫簡筆畫,簡述事情,揭示課題。
1、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一輛車。
(不直接揭示習作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
二、小組討論,大膽猜測,概述情景。
1、小組討論。
在這輛公共汽車上,一位小孩的鼻子出血了,在車上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呢?你怎么來評價呢?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2、全班交流。
(1)大家都關心他,幫他止住血。我們應該贊頌這種新風尚。
(2)車上部分人積極幫助他,部分人感覺寒心、臟。對這種情形我們既要有表揚又要有批評。
(3)所有乘客都若無其事。這種情況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這是想象性的作文,啟發(fā)學生想象的內容接近生活?,F實生活中可能是怎樣的,就耐心地進行引導,是對的。)。
三、引導選擇,啟發(fā)想象,編列提綱。
1、引導選擇。
小孩的鼻子出血,這三種情形都有可能出現,你選擇一種情景表明自己的觀點。
2、編列提綱。
事情會怎樣一步一步發(fā)展呢?我們先大體想象事情的發(fā)展過程,指導學生列提綱:(1)孩子的鼻子出血了;(2)車上的人怎么做了;(3)孩子鼻子里的血止住了。
(三年級的習作教學中,指導列提綱很好,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構思能力。)。
四、學生筆述,全班交流,重點評議。
1、學生筆述第二部分。
2、指名交流,適當評點。(重點指導寫好人物的言行,啟發(fā)學生思維,用恰當的方法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小問題)。
3、小結。
五、閱讀例文,引導比較,總結提高。
1、閱讀例文,引導比較。
2、總結提高。
(1)續(xù)寫時要正確理解提供的開頭。
(2)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展開豐富的想象。
(3)有順序、有條理地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
(不管是哪一堂課,教學后都要注意總結,幫助學生提高認識。)。
六、布置作業(yè)。
從課本中提供的三個開頭中任選一個進行續(xù)寫。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七
文本解讀:
《早》是一篇文質優(yōu)美的游記課文。通過對三味書屋的陳設、臘梅花以及魯迅課桌上的“早”的來歷的描述,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課文有兩個部分寫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對臘梅花的刻畫。由聞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顏色、形狀,把臘梅的特點栩栩如生地描寫出來。字里行間充滿喜愛、贊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運用,由臘梅花的清香純凈,開的最早,引出魯迅桌上“早”的來歷,進而講到“時時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臘梅清純的特點與魯迅高潔的人格品質,多有相似之處。所以選好切入點,緊抓主線,通過朗誦、對比,體悟魯迅的高潔品質,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梅花的“早”與魯迅“早”的相似之處。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3、通過對文本的解讀能夠理解并學習魯迅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直奔主題。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早》,板書課題。
2、上一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自學、交流,解決了哪些問題?交流。
3、你知道文章寫了誰的“早”?
(板書:梅花魯迅)。
4、對,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梅花的早和魯迅的早。課文是怎樣寫梅花的早的呢?
【設計意圖】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了解,上課伊始,引導學生復習第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在回憶、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學習收獲,從而增強繼續(xù)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的安排達到三個目的:回顧了課文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為下面的教學提供切入點,從而直接抓住主線,直奔主題展開研究。
二、精讀課文,體悟“早”的含義。
1、學習第五自然段,研讀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圖,學生欣賞。
(2)你覺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發(fā)言。
(3)課文中又是怎樣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課文第五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自己認為特別好的句子,多讀幾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滿樹”體會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潤澤透明”“冰清玉潔”等體會梅花的美;由“飄香而送暖”再聯系前文“清香純凈疏淡”體會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風”等體會梅花的早。)。
(4)聯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時候去三味書屋的?(深冬釀雪的天氣)。
在這樣的季節(jié),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卻開得這么盛、這么美、這么香、這么早,
難怪成為詩人贊頌的對象。
出示:《梅》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絕句》陸游。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學生朗誦,交流,體會梅花品格。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梅花的品質。在教學中首先出示梅花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后放手讓學生誦讀,感悟,選擇自己覺得特別好的交流,讀得多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便能發(fā)現潛藏在文本中的細節(jié),從而體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后,在學生對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出示詩歌讓學生反復誦讀,拓寬了文本,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梅花品質的了解,豐富了主題。
2、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讀魯迅的“早”
(1)出示:早哇!魯迅的書桌上就刻著一個“早”字。(提示:過渡句,由梅花的早過渡到寫魯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魯迅為什么要刻這個“早”?
(3)魯迅為什么會遲到?你能替他找到遲到的理由嗎?這個理由能打動人嗎?
(4)理解課文,相機出示填空。
因為,所以。(魯迅遲到的原因)。
雖然,但是。(替魯迅辯解)。
即使,魯迅也。(魯迅沒有解釋的原因)。
(提示:通過“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體會魯迅因為父親生病的忙碌。通過“默默”“再也”“輕輕”等看出魯迅對自己要求嚴格。思考:如果你是魯迅的老師,聽了這樣的解釋會原諒魯迅嗎?魯迅為什么沒有向老師解釋呢?進一步理解魯迅對自己要求嚴格。)。
【設計意圖】魯迅因為照顧父親而遲到應該能夠得到老師的理解,然而魯迅沒有辯解。這里的細節(jié)描寫值得我們注意,只有充分挖掘這些細節(jié),才能夠洞悉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三組關聯詞語,一面尋找魯迅可以說服老師的理由,一面思索魯迅沉默的原因,在矛盾沖突中逐步深入人物內心,讓學生形成共鳴,從而領悟到魯迅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品質。
(6)是啊,這個“早”難道僅僅刻在魯迅的書桌上嗎?
【設計意圖】一個反問句將學生由文本引入更深的思考中,由表及里,從而更深地挖掘文本內涵。
(7)刻下了這個“早”之后,魯迅遲到過嗎?齊讀“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p>
出示填空:
從那以后,魯迅依然在當鋪和藥鋪之間奔波,然而他。因為他知道,所以他只有。
再讀這段話,體會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品質。
簡介魯迅成就。
【設計意圖】發(fā)揮學生的想象,通過填空,引導學生理解魯迅再也沒有遲到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從而讓學生明白,目標的實現是需要有毅力的支撐,是需要有恒心的。對魯迅的簡介讓學生明白正是有著這種恒心毅力,正是魯迅要求“時時早事事早”才能取得那些輝煌的成就。
3、思考:作者寫魯迅的“早”為什么又要寫梅花呢?梅花和魯迅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文章為什么以“早”為題目?(抓住“清晨”“春天”“東風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魯迅刻在書桌上的“早”“時時早,事事早”理解魯迅的“早”的含義,從而找到他們的相似之處。)。
學生自由朗讀,尋找依據。
因為梅花,魯迅。所以。
【設計意圖】借助關聯詞語填空將課文主題揭示出來,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小結。
魯迅與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質,寫梅花的“早”就是為了襯托魯迅的“早”,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魯迅就是這樣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最后終于成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寫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課后請大家搜集有關魯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閱讀感悟。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八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幾分之一”的分數,了解它的產生和應用,會讀會寫,知道各部分名稱。本課的知識看似簡單,但對學生來說是數的認識的突破(從整數向非整數的突破),是認知結構上的新建,是思維上的一次飛躍。本課的學習將對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產生直接影響,對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數意義”有著特別重要的啟始作用。
設計理念。
我以“動態(tài)生成”和“活動學習”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設計本課教學的。從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出發(fā),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從“形”中來,到“數”中去,從圖形中找到分數,看到分數想到不同的事物,讓學生運用平日積累的生活經驗和認知體驗,動手“創(chuàng)造”分數,在討論交流活動中學習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奧妙無窮,讓學生一接觸到就能喜歡上,從而萌發(fā)進一步探究的*。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jié)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表示圖中一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
能力目標。
經歷聯系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fā)展。
情感目標。
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2)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等圖形。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認識1/2。
(1).分一分。
生:四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2個。
生:兩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分,每人分1瓶。
師: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多少?一人分得蛋糕的一半,那一半該用什么數來表示?(請會寫的同學上黑板來寫,引出分數),為了準確在表示出這半個蘋果,在數學上我們就是用“二分之一”來表示的。
師:習慣的寫法是:(讓學生用手指書空)先寫——,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下面的2,表示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寫上面的1,表示這樣的1份。讀作:二分之一。生跟讀。
師:誰來說說這個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
(學生邊說邊用手進行比劃,之前教師先作示范動作)。
師:對了,每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它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
師:誰再來說說這個蛋糕。
所表示的意思?
師:剛才我們是用半個蛋糕來表示的。
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們準備的紙片折出一個二分之一嗎?
(設計意圖:“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數學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動畫效果演示出來,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發(fā)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fā)生了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
(2)折一折。
師:那就請同學們按這樣的步驟來做:想、折、涂、寫。(師把這4個步驟板書于黑板)。
師:(皺眉,故做疑惑)為什么這些紙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但它們的一半都可以用。
來表示呢?
師:(指著第一張紙片)這是誰的作品,請你自己來說說你是怎樣表示的?
(3)練一練。
師:這涂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請判斷(課件展示圖形)。
(課件出示:把一個圓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師:有的同學認為是對的,有的認為是錯的,請雙方代表上臺辯論.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后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滲透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學法指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了不同思維的碰撞和交流,擴充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yǎng)了學生賞識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發(fā)展。)。
二動手操作深入學習。
1、學習1/4。
師:剛才我們同學用不同形狀的紙片折出了二分之一。
來,你能不能用一張正方形的紙片折出四分之一呢?請大家自己創(chuàng)作出一個四分之一來。
(生操作,師選擇學生的作品3份以上用正方形折的四分之一,并貼在黑板上。)。
師:大家?guī)兔砜纯?,他們都做得對嗎?都可以用?/p>
四分之一來表示嗎?再選擇其中的一張紙片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做出來的。
2、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師:我們剛才認識二分之一,創(chuàng)造了四分之一。
你知道這些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嗎?請大家打開書本自學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
師:分數中間這根線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3、試一試。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明確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義。你還能說出幾個像二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嗎?并動手折出它們嗎?(學生活動,任意折幾分之一。)。
師:哪位同學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小結: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知道了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三、面向全體。
分層練習。
1、做一做。
利用課本“做一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并學會寫分數。
2、找一找。
師:剛才同學們從生活中找出了那么多的分數?,F在有一個學校的同學們正在郊游,他們的活動中有沒有我們今天學習的分數呢?請同學們幫他們找一找。(課件出示課本情景圖)。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fā)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全課總結。
在這節(jié)課的結尾,我利用多媒體送給全班學生一句名言:“天才是1/100的靈感加上99/100的汗水”,既表達了我對孩子們的深深祝福,又體驗了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九
了解習作內容,明確習作要求,拓寬寫作思路。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動機。
二、自主選材,小組合作。
1.自主選擇。各自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準備寫什么內容。
2.匯報選擇的內容。請一小組同學,說說自己準備寫哪個方面的內容。了解學生的選擇情況,鼓勵每個方面都有人選擇。
3.小組合作。請前后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說說自己習作的內容,互相評議一下,并推選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開思路。
1.代表交流。每個方面選擇一個小組代表交流,要求把內容晝說具體。
2.師生評議。要點:
1、是否抓住了“題眼”,寫出了自己成長的煩惱;
2、內容是否具體;
3、是否在敘事的基礎上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
四、明確要求,學生寫作。
1.明確要求。讀讀“習作”提示的最后一句話,明確習作要求。
2.各自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習作講評。
一、小結習作,提出任務。
1.小結習作情況。運用激勵機制,總結這次習作的情況,并表揚習作優(yōu)秀、進步的同學。
2.提出任務。投影出示這次習作評講的重點是:
(1)是否抓住了“題眼”,寫出了自己成長的煩惱;
(2)內容是否具體;
(3)是否在敘事的基礎上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
二、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1.欣賞佳作片段,共同評議。
選擇3位學生的習作片段進行欣賞,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賞析兩篇學生的佳作全文,抓住上面三點評議。
三、小組交流,互評互議。
1.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
2.各自修改,繼續(xù)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同學、老師修改中指出的問題。
四、展示習作,激發(fā)興趣。
將自己的習作修改好后,可以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
五、課堂小結。
由學生總結這次習作的收獲,從怎樣個性作文方面去談。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
教材分析:
《習作3》借劉常寧同學的《小草中的發(fā)現》這篇習作例文進行示范引路,引導學生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仔細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這樣就會發(fā)現很多有趣的東西,學到很多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簡潔而樸實的語言細致地描繪生活中的發(fā)現。
一、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小動物的,又是如何細致地寫出它們的活動的。
2、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細心觀察,認識事物,學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按要求完成習作,把自己的發(fā)現認真細致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例文引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fā)現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現象。
2、在觀察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發(fā)現認真細致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教學難點:如何把自己的發(fā)現認真細致地描述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三、課前準備。
1、提前一周,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尋找新的發(fā)現。
2、在晨會課上,口頭交流“我的發(fā)現”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說“發(fā)現”
1、談話。小朋友,春天來了,你們有沒有新發(fā)現呢?你們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2、師說“發(fā)現”。
最近幾天,老師也在留心我們的生活,我也發(fā)現了許多新情況。我發(fā)現柳條在發(fā)芽、長葉了,嫩綠的柳條在微風中,輕輕飄呀飄,真像小姑娘的長發(fā);我發(fā)現一場綿綿的春雨過后,小草長得更快了,花兒開得更歡了;我還發(fā)現春天來了,陽光更暖和了,我們小朋友穿的衣服越來越少了,人呢,越來越精神了。
(二)、范文引路,學會“發(fā)現”
2、學生自讀。思考:他發(fā)現了哪些令他喜歡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怎樣的?
3、討論交流。重點討論發(fā)現了什么?這個東西是什么樣的?他是怎么會發(fā)現的?
(三)、各抒己見,細說“發(fā)現”
1、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fā)現。要求:力求把自己的發(fā)現說清楚(什么時候發(fā)現的;什么地方發(fā)現的;發(fā)現了什么;發(fā)現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2、集體交流,互相評議。
先指名一、兩名學生交流,教師相對進行評價。
再指名一、兩名學生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3、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評價修改。
(四)、起草成段,描寫“發(fā)現””
1、學生練習寫稿,教師來回巡視,指導幫助習作有困難的同學。
2、學生寫完后,先自己讀習作,看看是否寫明白。
(五)、師生評價,修改“發(fā)現”
1、欣賞習作。
(1)、教師展示下水作文,讓學生進行評價。
(2)、指名學生朗讀一篇優(yōu)秀習作,說說好在哪里?
2、修改習作。
(1)、挑選一篇沒有寫清楚發(fā)現的習作,師生共同修改。
(修改時著重落實在如何把自己的發(fā)現敘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順。)。
(2)、學生自己修改習作。
(六)、謄寫“發(fā)現”,配畫插圖。
1、學生謄寫習作,要求謄寫規(guī)范,書寫端正。
2、可以在習作旁配畫插圖。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一
[教學要求]:
1.讀懂習作要求,結合“讀書卡片”,系統(tǒng)、全面說明揚子鱷。
2.借鑒本單元幾篇課文的寫法,仔細觀察反復閱讀,寫好揚子鱷。
3.展開想象,多向構思,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按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將動物的外形和動作特點寫具體。
[教學難點]:多向構思,融入思想感情。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幫助學生搜集有關揚子鱷的資料。
[主要板書計劃]:
揚子鱷。
1、有序介紹。
2、獨特構思。
3、融入情感。
[教學過程]:
一、了解習作內容。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揚子鱷。
1.揚子鱷是怎樣一種動物呢?
2.為什么把它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呢?
請大家閱讀書上的'圖文介紹。
二、獨立構思框架。
現在讓大家以“揚子鱷”為題寫篇作文,你準備怎樣寫,請大家用五分鐘時間構思一下。引導學生重點思考:大致寫幾部分,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三、指導多向構思。
2.指導學生說說:
(1)假如沒有揚子鱷。
(2)揚子鱷作為禮物……。
一、(3)我將來要……。
二、四、融入思想感情。
剛才發(fā)現不少同學的習作注意了引導有關資料,寫清楚揚子鱷的特點,但沒有把自己對揚子鱷的喜愛之情流露出來?,F在請大家互相討論交流,把有關語句修改、潤色,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我現信大家會寫好的。
五、學生寫作文稿。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六、謄寫作文。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二
3、師:現在,讓我們一起邁進后院,去欣賞那帶來陣陣清香的蠟梅花吧!
二、賞花。
預設:2數量多(邁進后院,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
a、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b、哪里最能看出多呢?
c、誰能讓這滿滿的一樹梅花開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ǔ鍪緢D片)。
3顏色漂亮(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
a、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b、那里最能體現出梅花的美?
c、找找這段話中描寫顏色的詞語,品一品,到底美在哪里?
d、誰能向我們描述一下這琥珀和玉石有什么特點???
e、課文中用到了哪個詞語?(潤澤透明)。
f、再讀讀這句話,你還能發(fā)現梅花的什么特點嗎?(冰清玉潔)。
g、板書:冰清玉潔。
冰清玉潔就是像冰那樣透明同,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純潔??磥?,作者把梅花當成了人一樣看待。
聽了你們的介紹,教師忍不住想去看看那梅花究竟有多美,你們的心情是不是和老師一樣呢,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讓我們用朗讀來贊一贊它。
5特點早(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著春天的到來。二十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板書:開得最早。
a、從哪里能看出梅花的這個特點呢?
b、對于這句話,你們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花信風:花開時吹來的風。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是按照一定的季節(jié)時令活動的,其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因而,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jié)的標志。
c、一候:一年有二十四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2、讓我們捧起書本,讓這最早開放的梅花盛開在我們五(1)班的教室里。
三、悟早。
1、過渡: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交流,你們最喜歡的是梅花的哪一個特點呢?
2、我們偉大的作家魯迅先生也有著梅花這令人敬佩的品質,讓我們讀讀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板書:魯迅。
師:讀讀魯迅的故事,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一會可以把你的體會和同學們一分享。
2、學生交流。
出示:從那以后,魯迅上學以后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從那以后”中“那”指什么?(上學遲到,被老師批評。)。
魯迅為什么遲到?
(父親生病,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
魯迅有沒有解釋遲到的原因?
抓住“一面……一面……”“天天奔走于”等關鍵詞體會魯迅遲到是迫不得已的。
魯迅為什么不為自己解釋呢?
扣住“沒有說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輕輕地刻”“從那以后”等詞語體會:魯迅從小嚴格要求自己,雖然是不得已才遲到,但他不為自己找任何借口,牢記老師的教導,樹立了時時早,事事早的信念,為此奮斗了一生,我們也要像他一樣。
相機板書: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
3、課件出示:要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學梅花,作“東風第一枝”。
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陰)。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要學梅花,學魯迅,珍惜時間,時時早,事事早。)。
課件出示我們要學,要。
4、再次討論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
學生自由發(fā)言,(梅花開得最早,而魯迅時時早,事事早。)。
相機板書:魯迅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
以花喻人。
(以花喻人,用臘梅花開得早、冰清玉潔來比喻魯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臘梅花一樣。)。
三、總結拓展。
1、說說課文為什么以“早”為題目?
(“早”字不僅寫出了梅花的品質,也寫出了魯迅“時時早,事事雖,奮斗一生”的堅定信念。突出了這篇文章的主題。)。
魯迅珍惜時間,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對敵人,他橫眉冷對,對朋友,他滿腔熱情,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小說、雜文、散文作品。老師推薦你們讀讀《朝花夕拾》這本文集。
四、作業(yè)設計。
2、推薦閱讀《朝花夕拾》。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三
說起背篼,大家會認為是用來裝東西的一種農具,可在我的家鄉(xiāng)指的卻是一些進城專給人們背東西的農民。他們的勤勞樸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得暑假的一天晚上,我和媽媽在幺姨家玩到深夜才回家。在路上,我看見一些背篼露宿街頭,他們將自己的背篼平放在地上,背篼的出口朝著自己,把頭伸進去睡覺,我見了,心里頭很不是滋味,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說:“現在民政部門給他們提供了廉價的住宿房,只要2元錢就可以住一個晚上的。”我聽了,問:“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人舍不得2元錢呢?”媽媽又說:“他們?yōu)榱斯?jié)約錢才這么做的,除了種點莊稼,這就是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了。”“哦?!蔽尹c點頭。我想:他們真能吃苦??!心里不禁生起一股敬佩之情。
通過我與背篼的幾次接觸,我不再像以往那樣看到他們就躲得遠遠的,他們外表的骯臟不再令我惡心,更多的是尊重與理解,還有幾分親切。
又到農忙季節(jié),很多背篼都回家插秧了,街上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生活真有些不便,人們也常常想起他們。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四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早發(fā)白帝城》,認識詩中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歸心似箭、輕松愉快的心情。
4、默寫古詩。
二、教學時數:
1課時。
一、激趣揭題。
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更是膾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板書課題)。
二、交流資料,知詩人、解詩題。
三、讀詩認字,抓字眼、明詩意。
1.詩人李白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
2.解決生字。
3.誰愿意把詩讀給大家聽呢?
4.引導他們用查字典或和同學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點字、詞的意思。
5、,引導學生讀詩,體會詩中的重點字詞。
6、.這首詩到底講什么呢?同桌互相說說詩意。
7、.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呢?
8、指名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這首詩。
四、創(chuàng)設情境,想意境、悟詩情。
1.詩人寫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內化情感。
五、拓展背誦,指導寫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讀詩,背誦詩。全班交流背誦情況。
2.誰還讀過李白的其他詩呢?引導學生交流課外內容。
3.復習本課6個生字。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4.指導“詩”“帝”“岸”的書寫。
六、結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1、默寫《早發(fā)白帝城》。
2、收集李白創(chuàng)作的其他古詩。
七、課后反思。
絕句。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絕句》,認識詩中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讀意,體會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象,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贊嘆與熱愛。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早發(fā)白帝城》。
2、指名復述古詩大意。
3、教師小結導入:李白歸心似箭,兩岸風景如畫,他卻無心欣賞,真是可惜。今天,老師要好好地與大家一起來欣賞一個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書課題:《絕句》。
二、揭題后討論:你知道“絕句”的意思嗎?
簡介杜甫:唐代詩人,自幼好學,7歲就會吟詩,他的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400多首,被譽為“詩圣”。
四、練習填空,理解詩句的意思。
(1)在內填入描寫景物的詞語。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數量的詞語。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動作的詞語。
五、分組讀一讀填入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詩中的作用。
(l)“黃鶴”“翠柳”“白鷹”“青天”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
(3)讀一讀詩句,想一想,4個動詞中,哪些真動,哪些“不動”。再次讀詩句,讀準“泊”的字音,感受詩的意境。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動態(tài),后兩句描寫的則是靜態(tài)。
六、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寫色彩和形態(tài)的詞語。
七、有感情地背誦詩歌,感受詩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之處。
八、識記生字,布置作業(yè)。
(1)書寫生字詞。
(2)背誦、默寫《絕句》。
(3)收集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各一首。
板書設計:
早發(fā)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還。
輕舟已過萬重山。
(輕松、愉悅)。
絕句。
黃鸝翠柳白鷺青天。
千秋雪萬里船。
(迷人、壯觀)。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五
設計理念: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就是一個個例子,教會我們寫作。我從上學期開始也嘗試著進行“跟著課文學寫作”的研究,文本在寫作上的重點是課文第三小節(jié)的方位描寫,這個實用的技術值得我們好好的教給學生,但我不建議在親近文本的時候做這件事情,最好是作為課后的練筆。
設計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真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掌握介紹房間的陳設。
3.憑借具體的語文材料,理解課文寫梅花的用意,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設計重難點:
認真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掌握介紹房間的陳設。
教具準備:
課件。
設計流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4課,齊讀課題《早》。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課文寫的是什么?指名說。(課文通過作者一行人訪問三味書屋向我們介紹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并由梅花想到了魯迅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贊揚了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課件出示主要內容,分開顯示兩個問題。問題1: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2:借梅花贊揚了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這就是本篇課文在寫作上的兩個最大特色。那,文章是怎樣把三味書屋的陳設向我們介紹得清清楚楚的呢?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二、學文。
1.學習“陳設”
出示學習要求:
找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詞。
2、對照文中插圖,邊讀邊想書屋中的陳設分別在哪里,圖上有的陳設就做上記號。(教師口述引導:如魯迅的書桌在哪里呢?你找到了就在上面寫一個“魯”字。)。
3、連起來讀一讀,在腦中想一想,你腦中是否對三味書屋的布局有了清晰的印象,能不看圖說出來就更好了。
要求都明確了吧?同學自己去讀去思考吧!
出示第3自然段。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教師巡視時相機指導標出東南西北的方位,指導魯迅書桌的具體位置。
全班交流:
巡視到一個標出魯迅書桌的學生那,舉起他的書,說:他在這個方位標了一個“西”字,我一看他的.書就知道他讀懂了。對不對啊?你們怎么知道的?生:因為書屋朝西。師:你非常會讀書。我們來看。師畫簡筆畫。
看著這幅圖,你們的西在這兒,那,這兒指——東邊,這兒是——北邊,這兒是——南邊。師相機標出“西東北南”。
(1)解決問題1、2。
剛才我們劃了哪些表示方位的詞呢?交流。
生:南墻。師:南墻在哪兒?師在板書上寫“南墻”。師:那東面正中在哪兒呢?寫“東面正中”。這里對不對?畫前面也是一個方位。那東北角在哪兒呢?板書“東北角”。
那三味書屋的南墻上有什么呢?(圓洞門)師畫:圓洞門。正東面有什么呢?師畫一幅畫。畫前面有什么?師畫書桌,這是壽鏡吾老先生的座位。學生的書桌——分列在——四面,師用手指簡筆畫。那東北角上——就是魯迅用過的一張。師畫書桌,寫“魯”字。
(2)解決問題3。
你發(fā)現作者按方位順序這樣介紹了三味書屋,讓我們一下子對三味書屋有了清晰的印象。試著看著這幅圖,回想回想三味書屋的布局。同學們,你們輕聲地說一說吧!也可以說給你的同桌聽。指說。教師提醒:三味書屋朝……,教師幫助拎出方位詞。
評:多么清晰啊,你想學學這樣的寫作方法嗎?我們來試試。
(3)仿寫練習。
出示仿寫片段。
五(2)班教室東墻南邊和北邊各開了一扇窗。北墻正中(黑板),的前面(講臺),下。我的座位。
4.學習“早”
作者按方位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了三味書屋的布局,這個特點我們已經學會了。我們來看這篇課文的第二個寫作特點。借助梅花贊揚了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再度出示兩個特點。隱藏第一個特點,突出第二個特點。
學生自讀——指讀:你畫的是哪里?坐下,很美。
生讀到“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句時問:你知道這句是什么意思嗎?指說。師:你們可能沒聽懂,讓老師來解釋給你們聽吧。古人認為花是按節(jié)氣來開的,開得最早的是梅花。難怪有這么一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所謂紅梅報春嘛!
那你喜歡梅花嗎?喜歡它什么?交流。
預設:(1)一陣一陣的清香,師:你喜歡它的香味。板書:香味。
(2)像琥珀、玉石,師:你喜歡它的外形。板書:外形。
(3)白里透黃,黃里透綠,師:你喜歡它的顏色,這也算是梅花的外形。
(4)冰清玉潔的韻致,師:你喜歡它冰清玉潔是因為梅花在所有的花中是開得最早的吧!板書:早。
預設:
a:魯迅嚴格要求自己。
師:他嚴格要求自己什么?(時時早、事事早)。
b:對這件事,同學們還有不同的體會嗎?(魯迅遲到原本是有理由的,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可是他卻沒有說,沒有以此為借口,而是仍然嚴格要求自己時時早、事事早。)。
c:如果在交流時學生提到在桌上刻了一個“早“字,教師就相機改板書,擦去“香味、外形”。將黑板上的“早”字改成藝術字體“早”(梅花骨朵形狀)。師:這就是魯迅刻在書桌上的“早”字,這也是魯迅刻在他心里頭的“早”字。
5.學習第8自然段。
引讀第8自然段,出示第8自然段:是啊,的確要早。我們也要學習魯迅——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學梅花——做“東風第一枝”。做最早的那一個。
三、升華主題。
同學們,這是一篇游記,寫的是作者一行人訪問三味書屋,可是作者卻用了這么多的筆墨來寫梅花,你現在知道這是為什么了嗎?打開小冊至13頁完成第4題吧?。▽懨坊ㄊ菫榱私杳坊ㄙ潛P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這叫——借物喻人。板書:借物喻人。)寫小冊這一塊面機動。
四、拓展。
這篇課文與其說介紹的是三味書屋,不如說是向我們介紹的魯迅。關于魯迅我們知道多少呢?出示作家卡片,指讀。
作家卡片內容:
魯迅,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他畢生追求真理,英勇戰(zhàn)斗。對敵人,他橫眉冷對;對人民,他滿腔熱忱。他曾經說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小說、雜文、散文作品。他筆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閏土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建議大家去讀一讀他的作品:《朝花夕拾》、《野草集》。這兩本書是合訂本。
讀作家卡片本塊面處理機動,如時間來不及了,這樣說:同學們課后去讀讀作家卡片,建議同學們讀魯迅的作品《朝花夕拾》、《野草集》。
五、完成作業(yè)。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六
《背篼》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語言很優(yōu)美恬靜,簡練而富于情趣。文章選取一個農家小孩黃昏打柴歸來時的情景,小孩與晚霞,小鳥,小溪,山風等為朋友,這樣寫使文章更加清新活潑,描繪出了一副和諧,耐人尋味的美麗畫面。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因為是第一課時,所以我只強調在朗讀中感悟。所以在教學時整體進行了兩個輪回的朗讀。一是教學生字新詞時朗讀,完成朗讀目標的第一階段:讀通字詞。二是找出表達“勤勞”的段落讀一讀,完成朗讀目標的情感階段。應該說整個教學思路比較清晰,重點解決字詞的讀法,寫法和詞義并加以拓展。重點指導朗讀,讀中感悟。通過優(yōu)美語言的朗讀欣賞,引導學生體會文字的溫度,感受到小孩的勤勞。
上完課后,我發(fā)現課中出現了很有問題。加上領導、老師們的指導評議,我認識更認識到了很多不足:
1、蜻蜓點水,落實不到位。
(1)字詞的認識不到位。如:“篼”,沒有強調它的寫法。
(2)找形近字,,一兩個即可。
(3)學生朗讀不夠,朗讀的形式不夠多樣,全體朗讀一般不能放在初學課文時,一般在朗讀到位時再進行。
(4)點到的'課文內容沒有直接全部講解,這樣就造成了蜻蜓點水的情況。對于課文內容,不要全抓,重點部位要講深點透,這樣情感就容易通過朗讀流露出來了。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讀出具體語境中詞語的意思,語氣。
(5)學生讀書時要帶著要求去讀書。
2、口號式的表揚。
(1)有一個學生在造句時說:“小紅積攢零花錢,交下學期的學費?!?/p>
我就說要向小紅學習。這樣的“向某某學習”不必要,這樣的表揚太蒼白了。
(2)有一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表現特別積極,平時的時候不發(fā)言的。因此我情不自禁地表揚他說:“周萌力同學今天表現特別好,以前從不發(fā)言積極的?!边@樣的表揚語表面上看起來在表揚他,其實是先在否定他。應該說:“周萌力同學今天表現特別棒,老師相信今后會更棒的。”
3、沒有給與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在找課文的重點句時,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梢韵茸屗麄兡x,然后再說說重點句是哪句,并說說理由。
4、一個精彩的結尾也是很重要的。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能通過抓重點句的方法來理解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3、深刻理解山里孩子的淳樸和勤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和山里的孩子交過朋友嗎?他們都喜歡干些什么?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老師也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山里的孩子,你瞧,這他就向我們走來了----(多媒體出示、配樂朗誦第一小節(jié))。
2、找重點句。
這是一位怎樣的孩子呢?你從哪句話看出來的?(出示重點句)。
3、讀重點句,你會發(fā)現什么?
為什么說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4、出示學習提示。
二、講讀課文。
1、小組學習。
(1)輕聲讀課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體事例體現寫了山里孩子的勤勞。
(3)邊讀邊按順序用(1)(2)(3)......標出。
2、反饋。
(一)學習5、6、7小節(jié)。
1、學生說具體的體會到勤勞的事例,
2、找出課文內容讀出來,并說出從哪個詞中體會到勤勞。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讀這一段,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僅勤勞還很淳樸。
是啊,這是一個多么勤勞淳樸的山娃!
4、學生說從采藥材中體會到。
理解“積攢”的意思便體會到了勤勞。
5、學生說7小節(jié)能體會,從汗水和泥漬中體會到。
(1)女生讀第7小節(jié)。
(2)說說“撩、揩”的意思。
(3)自讀這一節(jié),你讀出了什么?(抿著小嘴微笑,勞動不怕累)。
那么請你也抿著小嘴對老師笑一個,是啊,你們可真是勤奮的孩子。
(二)、學習第4小節(jié)。
1、學生說從這段體會到勤勞,讀出相關句子。
2、出示動詞填空。
3、請學生自己換著讀一讀,體會動詞的準確性。
4、請學生小組研究讀,從中你能讀出什么(對路熟悉,路很遠)。
5、指名讀,看誰能讀出輕快,讀出熟悉的感覺。
6、齊讀。
山里的孩子就連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為勤勞的孩子。
(三)、學習2、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
2、反問:為什么這里也能體會,我們怎么也看不出?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說出理由。
4、自讀這段,想想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體會擬人的寫法)。
5、出示句子比較。
讀句子--說不同----讀出不同。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6、小組合作學習。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
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7、品讀句子。
自讀--個別讀--齊讀。
8、學習第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讀句子發(fā)現疑問。
為什么說裊裊升起的炊煙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3)你能用動作把他表示出來嗎?(動作表演理解)。
(4)男生讀句,女生表演。
(三)學習第8小節(jié)。
是的,這是一個多么勤勞的山娃,使我們情不自禁的說道。
1、齊讀: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讀最后一句,體會有何不同。
3、說說“哦”的含義。
4、在齊讀這一句。
三、總結全文。
1、認識了眼前這位山里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呢?
2、學生說體會。
3、朗讀詩。
老師也有很多話要對這位山里的孩子說。千言萬語匯成一首詩。
《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四、課堂小練筆。
寫下要對山娃說的話。
作者郵箱:lqfmaomao@。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八
文本解讀:
《早》是一篇文質優(yōu)美的游記課文。通過對三味書屋的陳設、臘梅花以及魯迅課桌上的“早”的來歷的描述,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課文有兩個部分寫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對臘梅花的刻畫。由聞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顏色、形狀,把臘梅的特點栩栩如生地描寫出來。字里行間充滿喜愛、贊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運用,由臘梅花的清香純凈,開的最早,引出魯迅桌上“早”的來歷,進而講到“時時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臘梅清純的特點與魯迅高潔的人格品質,多有相似之處。所以選好切入點,緊抓主線,通過朗誦、對比,體悟魯迅的高潔品質,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梅花的“早”與魯迅“早”的相似之處。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3、通過對文本的解讀能夠理解并學習魯迅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直奔主題。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早》,板書課題。
2、上一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自學、交流,解決了哪些問題?交流。
3、你知道文章寫了誰的“早”?
4、對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梅花的早和魯迅的早。
二、精讀課文,體悟“早”的含義。
1、學習第五自然段,研讀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圖,學生欣賞。
(2)你覺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發(fā)言。
(3)課文中又是怎樣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課文第五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自己認為特別好的句子,多讀幾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滿樹”體會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潤澤透明”“冰清玉潔”等體會梅花的美;由“飄香而送暖”再聯系前文“清香純凈疏淡”體會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風”等體會梅花的早。)。
2、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讀魯迅的“早”。
(1)出示:早哇!魯迅的書桌上就刻著一個“早”字。(提示:過渡句,由梅花的早過渡到寫魯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魯迅為什么要刻這個“早”?
(3)魯迅為什么會遲到?你能替他找到遲到的理由嗎?這個理由能打動人嗎?
(4)理解課文,相機出示填空。
因為,所以。(魯迅遲到的原因)。
雖然,但是。(替魯迅辯解)。
即使,魯迅也。(魯迅沒有解釋的原因)。
(6)是啊,這個“早”難道僅僅刻在魯迅的書桌上嗎?
(7)刻下了這個“早”之后,魯迅遲到過嗎?齊讀“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p>
3、思考:作者寫魯迅的“早”為什么又要寫梅花呢?梅花和魯迅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文章為什么以“早”為題目?(抓住“清晨”“春天”“東風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魯迅刻在書桌上的“早”“時時早,事事早”理解魯迅的“早”的含義,從而找到他們的相似之處。)。
【設計意圖】借助關聯詞語填空將課文主題揭示出來,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小結。
魯迅與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質,寫梅花的“早”就是為了襯托魯迅的“早”,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魯迅就是這樣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最后終于成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寫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課后請大家搜集有關魯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閱讀感悟。
教學反思:
整個課堂設計圍繞重點,緊抓主線,循序漸進。誦讀環(huán)節(jié),既注意整體效果又能兼顧個體的個性朗讀;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既有關聯詞語對課文的概括訓練,又有魯迅刻下“早”之后的想象訓練,在教學中遵循先扶后放的'指導思想,概括起來有如下特點:
一、一線串珠,直奔主題。
在執(zhí)教伊始我緊抓課題“早”直奔主題,引導學生找到課文敘述的重點梅花的“早”和魯迅的“早”,然后直奔重點段落深入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發(fā)現問題、解析問題,這樣貫穿全課,一珠串線,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二、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個過程的,在引導學生。在研讀梅花的“早”時我先出示梅花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梅花形態(tài),再出示文章內容,通過反復誦讀,對照圖片,結合課文文字讓學生理解梅花的品質。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補充梅花的詩句,加深認識,逐步深入。
三、語言訓練,挖掘文本深意。
在本課教學中我十分注意學生的語言訓練,在梅花環(huán)節(jié),通過圖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描述梅花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創(chuàng)作的過程,通過自己眼中的梅花與文章中的梅花相對應,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在研讀魯迅“早”的故事時,我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相機出示三組關聯詞語要求學生按要求填空,讓學生在辯與不辨中尋找思想碰撞的火花,深挖魯迅辯與不辨背后的深意,從而理解魯迅嚴格要求自己的品格。接著出示魯迅的成就介紹,讓學生明白任何的成功都離不開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理想,要有恒心毅力,要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品格。
揚子鱷教學設計之一篇十九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這句話顯得更富有現實意義。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廣泛,深遠的,特別是語文教學,因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廣泛的”,可以直至孩子生命成長的整個過程,而這一影響的主陣地就是課堂教學。我們給了孩子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孩子什么樣的生活。引導孩子學習《背篼》這一課時,我力求于這一理念開展教學,教學中感觸較多。
一、給孩子一份情感養(yǎng)料。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其基點就在于“情感”。試想: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如何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課堂教學需要老師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教師的激情來源于自身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以及堅定的職業(yè)道德觀念的驅動,來源于課前深挖教材、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自身對于課文內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合適的語言、恰當的眼神、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用以燃起孩子的激情?!侗丑芬徽n,雖然情節(jié)簡單,但情感真摯豐富,這正好是老師展示激情的最佳平臺,教學前我就準備抓住讀、演、悟等幾個板塊讓學生體味文中情感。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學生a、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因為圖上有許多的大山。
b、可能是生活在城里的,去山上玩。
c、不對,只有生活的山里的孩子才會背著這么重的東西臉上還露出笑容。
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
經過一番討論,我知道孩子們被山里的孩子那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的形象感染了,學生已經有想了解主人公的需要了,于是我趁機問:“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嗎?你想了解有關他的那些情況?”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以朋友的身份來研究山里孩子的'品質,使學生一下子走進了課文,縮短了與孩子的時空差距。閱讀課文的情感基礎也就有了。
3、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侗丑愤@篇課文通過對山里孩子回家經過的敘述表現了山里孩子勤勞樸實以及關心鄰居、熱愛學習、體貼**的美好可貴品質。教學中,為了能讓同學們更好地體會山里的孩子體貼**的這一品質,我深情地說:“媽媽撩起圍裙一角,想揩去的是兒子小臉上的汗水和泥漬,更想揩去的是兒子勞動后的疲勞,媽媽多么想表達對自己孩子的喜歡呀!小小的一個“揩”字卻顯示出真摯的母子之情。山里的孩子多么想安慰媽媽,他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
學生a.迫不急待地說:“媽,我打的柴夠燒一陣子了吧!”
b.“媽,你看我多能干!”c.媽,我不累。d.不說話,什么話也沒說,就是“抿著小嘴微笑”。
經過討論,大家認為應該選d生說的有理,因為上山打柴禾對于山里的的孩子來說是經常做的事,無須都要說些什么,而且這樣更體現了山里孩子特有的樸實性格。此時此刻,學生對“媽媽”的愛、對山里孩子的敬佩,對母子之情的感懷難于言表,感情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并行,相得益彰。
可見,教學中情感的體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作者、教師、學生的“三情”互溶共振,最終要達到開啟學生感情閘門的作用。
二、給孩子一處開放的空間。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感悟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讀、論、演等多種途徑獲得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教學的哪個環(huán)節(jié),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教《背篼》一課時,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文中的“朋友之情、爺孫之情、母子之情”,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課文這三段內容開展表演,擴寫。把文中未寫出的語句用自己的動作、語言表示出來。同學們三個一群五個一組紛紛顯示出了獨特的編導、表演、語言才能。在學生能力得到展示的同時,對課文的了解也更深入。
2、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庇幸庾R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侗丑芬徽n中,引導學生說說平時與朋友、家人相處的場景,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感受說起,進而感受自身與主人公的差距,從而起到指導學生生活的作用。
三、給孩子一個感悟的天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中大部分是情感的對話而這種對話的作用就在于,加深體驗,有所感悟,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淀自身良好的情感素養(yǎng)。教學這一課時,我總覺得這篇課文描寫的是“山里孩子”,如何讓我們平原學生去體驗山里孩子的情感呢?教學中我問:平時同學們在家會做什么家務活?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的勞動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在同山里孩子比較時,飽含著對自己無比的喜愛之情贊美著山里的孩子……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文本是例子,人生才是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在教學《背篼》一時,分析教材時我想:能否讓一個文本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生活的范本,真正起到指導學生生活的作用,唯有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為了達到這一點,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充分感悟,體驗文中不同的情感,文中的“朋友之情、爺孫之情、母子之情”紛紛浮出文面,接著借助表演、聯系生活等方法,讓學生走出文本,升華感悟,形成認知,從而達到指導生活的目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26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