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7:37:23
2023年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模板19篇)
時間:2023-11-22 07:37:23     小編:雁落霞

讀后感是讀者在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對所讀內(nèi)容的個人感受和思考的書面表達。它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的文字,也是對作者觀點和主題的一種回應和評價。讀后感既可以是情感的宣泄,也可以是理性的思考,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次心靈碰撞。讀完一本書后,寫一篇讀后感既可以讓讀者回顧自己的閱讀過程,也可以讓讀者對所讀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和梳理。我想,讀后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式,我們都應該嘗試一下。寫讀后感時可以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感受或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補充和印證。接下來為大家推薦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一

這本書里的很多的話讀來淺顯易懂,卻是我們往日思考的但無法表達出來的。我們只有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才能體會出話中含意。在本書中,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某一個觸動你內(nèi)心的句子,雖然里面有些章節(jié)可能感覺不太適合現(xiàn)在的步調(diào),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會或多或少能從中得到你所想要的東西,得到你所希望領(lǐng)悟的精華。

看起來這十二封信的主題毫無關(guān)聯(lián),實則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下面就我對本書的某些章節(jié)談談我的感想。(括號內(nèi)的文字為我的看法。)。

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一旦下定決心要讀書,就算是國家總統(tǒng),也會有時間讀書。)。

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的多,許多人的學問都是在忙中做成的。(我們看書不在于多少天可以看完一本書,即看書的速度;也不在于看書的多少,即看書的數(shù)量。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得很多學生一味讀死書。這方面尤以高中生為代表,一天到晚抱著課本、練習題鉆,到最后考試,可能因為知識不夠全面就被淘汰下來了。因此忙也要看書,且要看的全面。)。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便落伍退后,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的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托你心靈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二

對于朱光潛先生《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前七篇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談讀書”、“談動”、“談靜”這三篇。

閱讀的好處不用多說,只是我們很多都不知道閱讀的方法。最高峰的時候,我兩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很厚的書,可是看完以后,收獲只限于當時,后來就逐漸淡忘的。

長久如此,我不覺有種讀了也忘記,何必做無用功的感受??芍煜壬跁刑岣?,我們面對伶俐滿目的書,要學會選擇。按照機會成本來說,你多讀了一本無用的書,就代表你會少讀一本有意義的書。所以我們應該多多傾向于選擇經(jīng)過歷史檢驗的,有價值的書。另外,讀書還在于感受,在于記筆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讀書的時候,是邊思考,邊閱讀,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以致最后不留下半點痕跡。

《談靜》則講到了“生活在于感受,領(lǐng)略?!碑斀竦纳畋冗^去多姿多彩很多,可是我們卻可以常常聽到別人哭喊著“好無聊!”美麗的花草、可愛的小鳥、深刻的知識,都無法提起我的興趣。我們將這歸咎于社會太喧囂,卻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浮躁中的一份子。生活有無趣,在于你有沒有去為自己尋找樂子。

剩下的《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我們感受不是特別的深刻。只是覺得《談十字街頭》里面有句話很有感觸:“強者皇然叫囂,弱者隨身附和,舊者盲從傳說,新者盲從時尚,相習成風,每況愈下?!薄拔覀円杂缮鞆堊晕遥灰獩]在十字街頭底影響里去。”至于《談多元宇宙》,我會傾向于將這篇文章理解成,時代的對一件事物的評價有很多標準,不同標準下的判斷有所不同,所以應該辯證,全面去看到,切忌陷入“一元”的世界。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三

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第一封就是關(guān)于讀書。正處于青年的人們,有大好的青春時光,可以去盡情的讀書。不斷的積累不斷的。當然,書是讀不盡的,知識也是永遠學不完的,但是要想成為終身學習的人,那就要不斷的去讀書。讀書也應該讀經(jīng)典,從興趣出發(fā)。

這十二封信,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朱光潛心中的青年應該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zhì)。這十二封信,也是朱光潛的思想的一部分。

除了這十二封信,后半部分就是關(guān)于朱光潛的美學。這大概是我第一次接觸美學,我曾經(jīng)以為是深奧的,但是讀完朱光潛講的美學,覺得美學就存在于我們生活中,可以從最簡單的身邊入手。由淺及深,不斷向美學深處邁進。

朱光潛也算是遞進來講的,從美學到創(chuàng)造到游戲到復制,帶你去一點一點了解這個深奧的學說,最后再回歸生活。

我很喜歡最后談美學的一章。我們生存于極速的時代,但是從未想過慢下來。希望我們也能慢一點,停下來,看看周圍的時間,處處都是美。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四

全書是朱光潛先生以朋友名義寫給全國青年的十二封信,話題寬泛隨意,生活氣息濃厚,親切自然。

“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對于現(xiàn)代青年的毛病,曾這樣慨乎言之。

朱先生希望青年早早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才能永生受用。因為讀書“這種興趣你現(xiàn)在不能尋出,將來用不會尋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現(xiàn)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小孩子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漓了?!?/p>

但是年青人有個好處,他知道自己的興趣指向,可以在興趣這條路上或跋涉或飛奔,慨然向前。

“煩惱究竟是一種暮氣,是一種病態(tài),你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就這樣頹唐沮喪,我實在替你擔憂?!薄拔抑挥X得憂來無方,不擔人莫之知,連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謂哲學與人生觀!”“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靜止,求泄的方法在動。”

當然,愁源多種多樣,像現(xiàn)在許多同齡人那種沒愁楞喊愁,事事都稱愁的態(tài)度,純屬扯淡了。像屈原那種愁,雖不能說是應該鼓勵的,卻只叫人憐憫,繼而產(chǎn)生愛國和做人的力量了。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lǐng)略的人。所謂領(lǐng)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是的,像小孩子那樣,用一雙無知幻想的眼睛看待周圍的人、物和事,也會生出無窮樂趣,縱然這種樂趣在成年人嚴重極其無聊,然而獨慰己心不已足夠了嗎!昨晚,一同學誤把閃盤認作打火機,另一同學說:“你把閃盤插到電腦上,盤后面就會冒火,成打火機了?!蔽揖驼f:“然后,電腦就轟地飛到天上了,‘神七’就發(fā)射了?!焙髞?,想到一首歌《星星點燈》,想必是星星的一角上掛著一個噴火的電腦,成所謂的“星星點燈”了。自己想,自己笑,心里覺得很有趣。

“靜與閑也不同。許多閑人不必都能領(lǐng)略靜中趣味,而能領(lǐng)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閑。在百忙中,在塵世喧嚷中,你偶然丟開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驀然似有一道靈光閃爍,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這就是忙中靜趣?!?/p>

在這個社會,你是一個20來歲的青年,你的同學有30來歲的老同志,又有比你小兩歲的比較年輕的同學,然而現(xiàn)實卻是這樣:“圍著你的全是膚淺頑劣虛偽酷毒,你只有兩種應付辦法:你只有和它沖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現(xiàn)時這種狀況之下,沖突就是煩惱,妥洽就是墮落。無論走哪一條路,結(jié)果都是悲劇?!?/p>

我希望真正有值得煩惱的事的煩惱的人最終都能沖突出煩惱,而那些無愁生非的卑賤小人都絕跡就好!

“我時常想,做學問,做事業(yè),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lǐng)略’,是‘培養(yǎng)生機’?!?/p>

學習到底是傾向于興趣還是囿于現(xiàn)在的專業(yè),死死摳一些自己本不在行,本不在意的東西?

對于自殺,朱先生說:“前幾天聽見一位國學家投河的消息,和朋友們談,大家都覺得他太傻。他固然是傻,可是世間有許多事項得有幾分傻氣的人才能去做。純信理智的人天天都打計算,有許多不利于己的事他絕不肯去做的。歷史上許多俠烈的事跡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薄叭蕜儆诹x,問心的道德勝于問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勝于理智的生活。”

我是贊同以情感指引生活的,情感跟理智可以并存,但是情感會深入人心,使人終為真正的人,使生活終為真正的人的生活。

“舞臺上的悲劇生于沖突之得解決,而人生的悲劇則多生于沖突之不得解決?!蔽恼轮g(shù)在知遺漏,生活也要知所遺漏。正如“長槍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制勝,汝才有偏向,姑發(fā)展其所長,不必廣心搏騖也?!?/p>

我理解的是,人要在其能力所及的范圍內(nèi),兼容并包,在泛的基礎(chǔ)上鉆研專業(yè)成為小專家。像我,在雜看文學書的基礎(chǔ)上,著重看中國近代作家沈從文的作品,成為廣博塔的塔尖——沈從文研究專家,我的遠大理想。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五

十二月的陽光依舊燦爛,難得抽時間沐浴其中,我輕輕地攤開一本書,滿書芳香隨之沁入心間。《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拉我追憶往事流年,又給了踽踽獨行的我們以安寧、啟迪和力量。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本書貼近生活,也更加觸動人心,使我受益頗深。它不僅僅適合青年人讀,中年人也應該拿來讀一讀,用以勉勵、反思自己。你我皆風華正茂,年輕不只是年齡,而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愿每個人都能永葆赤子之心。結(jié)合書中智慧指南,筆者借以致職場青年如下成長箴言。

第一、堅持讀書,終身學習。

第一封信即是督促青年讀書,在人生的黃金年代,通過閱讀學習,充實內(nèi)在、正德修身,更讓生活多一種可能。在寶貴的青春年華學習提升,成為了當代青年人的榜樣。所以,我們職場青年更要堅持讀書,保持終身學習的狀態(tài),學成文、武、藝,以實力成就自己、報效國家。

第二、珍惜當下,不留遺憾。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告訴我們青年人應該做的,就是在寶貴的時間做正確、有意義的事,就是全力以赴絕不辜負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都彌足珍貴,只有努力抓住當下,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慢慢追尋想要的結(jié)果,愿你我此生不留遺憾。就如我們高速公路工作人員,在青銀高速的優(yōu)秀組織里,要把握好集體給創(chuàng)造的良好環(huán)境、學習資源與成長平臺,以不斷提升自我。

第三、規(guī)劃人生,成就未來。

人生如大海行舟,而人生規(guī)劃就恰似是基本航線,只有具備正確的航線,人生之舟才能不迷失方向、偏離目標,才能更加順利、高速地駛向成功。所以我們必須規(guī)劃好每一步人生道路,才能夠在自己的領(lǐng)域里有所成就。首先要正確樹立人生夢想,并為之付諸努力,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人生價值。同時,要做好每個抉擇,學會思考,善于分析,理性地對待自己的人生。

第四、勞逸結(jié)合,享受生活。

我們這個階段要做的事情,不只是日復一日的不斷奔走,年復一年的機械工作,還包括閑暇、充電和生活。即便是整日工作,也要以一種享受的心態(tài),在工作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打開自己的心胸,樂趣自在其中。職場青年不意味總是熬夜,青春不只是奮斗,要懂得生命的意義,學會經(jīng)營自己的人生。

我想,還有很多青年人,同你我一樣,也曾在黑夜里彷徨,但希望現(xiàn)在即便是獨行荊棘之路,也能步履堅定而從容。愿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六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就像朱光潛先生站在我身邊語重心長地與我談話一般,誠懇真摯,親切自然。里面的每封信都令我受益匪淺,很多的話讀來雖然淺顯易懂,但都蘊含著很多深刻的道理。下面選取幾封信談談我的感受。

第一封,《談讀書》。讀完這封信,不禁想了想過去的自己,空閑的時候還能抽出一點時間看看書,但稍微忙一點,就會將讀書這件事置之腦后。不僅是看書,背單詞,鍛煉也是如此但捫心自問,再忙的日子,其實也能抽出時間完成這些有益的小事,只是自己不斷給自己找借口一樣。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言: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便退伍落后。我們在大學正是吸收各種養(yǎng)分的時候,應該抓緊一切時間,豐富自己,充實自己。

第二封,《談情與理》。讓我感觸最深的有三句話:我們應該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狹隘的;我們應該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我們都知道,理性固然重要,但感性卻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性能讓我們置身事外看清某個東西,但感性更能讓我們深入其中感受這個事物。感受加思考,感性與理性,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擁有的態(tài)度。

十二封信,各有各的側(cè)重點,各有各的哲理,朱光潛先生的十二封信,著實讓我受益匪淺。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七

我國教育與西方教育不同的一點就是,只強調(diào)五講四美,不講怎么去實現(xiàn)完整、獨立的自我。事實上義務教育背誦的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一理論,恰好背道而馳了。知乎上有個精彩的例子,講的是一個211大學生目前就讀金融,但有機會轉(zhuǎn)入材料學。在他的父母看來材料學有利于目前他的一個前景。

真的非常喜感,要是人類有機會回到原始社會,材料學或許值得轉(zhuǎn)。

不知道后來這個大學生轉(zhuǎn)了沒有,問題他明擺著喜歡金融,卻還在認真思考轉(zhuǎn)系。因為體制內(nèi)的父母給了他太大影響,我主張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但并不意味著天性不會被遏制——種瓜得瓜的前提是有水和陽光等。再說一個觸動我?guī)啄甑睦樱蔷褪俏业膿从焉姓?。尚真是我接觸淺顯的心理學之后,唯一發(fā)現(xiàn)的一個自我人格完整的現(xiàn)實個體。她在很多同學看來雖然是不諳世事的,但后來只有她拿到了500強offer。

學生時代她沒有被壓抑天性,即使她講過關(guān)于雙親的一些微詞,在我看來倒像是值得炫耀的東西。沒有被干涉學習或者太多感情、思考方式,造就了她完整的人格。

她是唯一一個會就人生三觀問題與我探討的人,不同于其他人的茫然,她已經(jīng)基于很大的價值觀在思考自己的對錯得失了。

可以做出自己的決策,這是一個重要的人格里程碑。高考過后,天才少女尚真毅然選擇了天津財經(jīng)大學,而沒有去那些聽起來很唬人的大學。這也是我最欣賞她的一點了,包括當年分文理,她理科實在是好,卻選了文。就像前陣子的電影《無問西東》里吳嶺瀾一樣,尚真思考生命的真實感。不同于浮躁的同齡人,她一直認真的去想我在講什么,雖然蒙田的一生只有一個知己的理論并不是很可信,但高山流水確實是讓人愉悅的。

人總說三觀不同沒法溝通,其實包容要基于彼此的思考,如果兩個人都在思考,那么即使三觀不甚相同,也可以促膝長談。這就是我一個堅定的仇韓人士和韓星粉尚真和平相處的原因。思考是建立健全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徑?;谥旃鉂撓壬恼撜{(diào),這篇淺顯的文章里姑且把負面人格狀態(tài)分為“絕世”與“絕我”兩種狀態(tài)。深山里的農(nóng)民自然不會去思考人生的意義,這就是“絕我”;梵高也不會去關(guān)心隔壁鄰居少女的感情,這就是“絕世”。去切斷某一條聯(lián)系,即使人格一開始清澈,久了也會因為單一的境地而渾濁。那么我們凡人不可能久居大山抑或把自己關(guān)在畫室,單一的聯(lián)系不足以支撐人的社會職能。

不絕世,不絕我,才是完整的人格?,F(xiàn)在的社會一如1925年,“類我”思想還是根深蒂固,讀書的看不起經(jīng)商的,經(jīng)商的看不起讀書的,大概就是這意思。所以溫和派退出歷史舞臺之后,90后這一代依舊被類我思想影響著,過度被干涉、父母的類我思想作祟,認為下一代應該也按自己的想法去走。這和混亂的新文化運動年代是一樣悲哀的。

“如今中國弊端就在在學者不言學,在工者不言工,大家都拋棄分內(nèi)事而空談愛國。結(jié)果學廢工弛,而國也就不能救好,這是顯然的事實。惲先生從中國歷史證明讀書無用,也頗令人懷疑。法國革命單是丹東、羅伯斯比爾的功勞,而盧梭、伏爾泰沒有影響嗎?思想革命成功,制度革命才能實現(xiàn)。辛亥革命還未成功,是思想革命未成功,這是大家應該承認的。”(摘自《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論十字街頭)有感于獨立人格的缺乏與治學的衰敗,我所見的這一代,大多數(shù)都渾渾噩噩,講起學問來,一問三不知。殊不知,人類能走到今天,哲學與文藝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莫說什么百無一用,文藝復興時也有人這么講。若是這樣云里霧里的一直追著唯物,遲早與野獸無異!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八

最近拜讀了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獲益匪淺。先生在信中所說多為青年們應該關(guān)心的問題,如讀書、修身、社會運動、哲理,凡此種種,自先生筆下汩汩流淌,猶如長者勸導似的語重心長,又如老友交談般的誠懇真摯,讀來親切自然,受益頗多。

雖說先生在談讀書時是多以中學生為對象的,但是里面有很多內(nèi)容對我們成年人也依然適用。比如:“每天抽出半點鐘來讀書”,先生認為讀書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決心的問題。這恐怕會讓很多人感到很慚愧。如今的社會充斥著太多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許多人爭先恐后,唯利是圖,這也就導致了當今人們普通存在的一個問題:人文思想不足,文學涵養(yǎng)缺乏。

先生還說:“尤其要緊的是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辈⑶疫€將讀書的習慣與抵制社會惡習的引誘聯(lián)系起來,說明了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重要性。人們往往對那些貪官污吏咬牙切齒,殊不知,這些官吏或許年輕時也是一個滿懷正義的“憤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的人,能夠用豐富的人文知識、科學思想來武裝自己、豐富自己,因而方能抵制不良習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對于讀書的方法,先生也給出了兩條建議:“第一,凡是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的態(tài)度衡量書的內(nèi)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边@兩條建議無疑是非常適用的。

先生談“動”的時候不是像一般人那樣“喜歡談玄”,也不是從哲學的高度和深度來說,更非以長者的口吻說教一些“應該不應該”的大道理。他認為人生有煩惱是與生俱來的,而且認為“愁生于郁,解愁的辦法在于泄;郁由于靜止,求泄的辦法在于動”,“盡性”乃生活之目的。先生的這幾句話說得太對了,在平日的生活中,難免有不順心的事存在,人生一世,豈能事事順心?每當不開心或是煩惱的時候,就去做做自己喜歡的運動,散散步、澆澆花,不順心的事也就自然而然地消逝了。先生還提出了兩種排遣煩惱的方法:“把自己看得偉大的人,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把自己看得渺小的人,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笨傊褪窃谌粘I钪幸唷罢務勑πΓ芘芴?。其實生活中也沒有那么多的困境,只是有時遇上我們不好的心境,就將它擴大了而已,而且許多時候人們都是在自尋煩惱,所謂“庸人自擾”就是如此。所以每天早上給自己一個微笑,那么你的這一天都將變得無限美好!

世上有動便有靜,而且人生的樂趣一半是來自于活動,還有一半是來自于感受即靜的。所以先生在談完“動”之后,又談了對“靜”的看法。先生認為:“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的我的感官和心靈?!比纭把垡婎伾劼曇?,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泵總€人的人生閱歷都有所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感受也不相同,不僅如此,人們往往對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好比看見一顆古樹,植物學家看到的是它的科屬種類;畫家看到的是它的虬枝密葉;而作家看到的是它的傲雪風骨。先生還提到“領(lǐng)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yǎng)?!鼻艺J為“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靜是指心界的空靈”。隨后,又從中國古典詩歌中舉例說明“靜趣”,既有“采菊東籬下”,也有“目送飄鴻,手揮五弦”。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快節(jié)奏社會,我們多的是動,缺乏的是靜。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得輕浮、煩躁,這時我們就需要多在動中領(lǐng)略些靜趣,在忙里偶然偷閑,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陶冶自己的情操。

生活在社會中,我們不僅需要有積極參與社會的“動”,也要有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靜”,真正達到“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境界。

先生的文章將深奧的道理蘊于簡單明白的敘事之中,讓我們在讀書過程中很輕易地就接受了他的觀點并能真切的體悟到它的正確性,感覺就像是和朋友談心一般,慢慢地就懂得了很多很多。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九

朱光潛對朋友寫下的十二封信中,都能看出作者是一個終身愿與青年為友的人。在第五封信"談十字街頭"中,作者提出“習俗是守舊的,而社會則需實施翻新,才能增長滋大,所以習俗有時時打破的必要。"青年人需要創(chuàng)新來推進時代的發(fā)展,若墨守成規(guī),那便止步不前。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驅(qū)動力,就如門鎖在生銹時也需加一些潤滑油。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fā)現(xiàn)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于科學的一大貢獻?!蔽艺J為我們應該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一切靜態(tài)的事物,那么一切都將是可變的,可以富有創(chuàng)造的。如果永遠不愿意跨出那第一步,那么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在第七封“談升學與選課”的信中,“至少在大學頭一二年中,你須得盡力多選功課,所謂多選功課,自然也有一個限制,貪多而不務得,也是一種毛病。我是說,在您的精力時間可能范圍以內(nèi),你須極力求多方面的發(fā)展?!边x課這一個話題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我認為大學生在選課時應該選自己感興趣的功課,這樣才能發(fā)揮自己的所長。每次在選課前,我都會十分謹慎和糾結(jié)。我考慮的是機會成本如何最大化。課程種類繁多,深思慎取才是上策。但具體的方法還得根據(jù)不同的人,我不敢胡亂指點。

在第十二封“談人生與我”的信中引用了《無言之美》: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這話表面看來,不通已極。但是實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類所過的生活——比好一點,是神仙的生活,比壞一點,就是豬的生活——便呆板單調(diào)已極,因為倘若件件事都盡美盡善了,自然沒有希望發(fā)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們?nèi)绾文車L創(chuàng)造成功的快慰?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換句話說,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拔艺J為拼搏努力的人生才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歡樂,呆板無趣的生活與機器人的麻木的工作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反反復復的,同樣的工作只會讓我們覺得枯燥乏味,也會拉低工作效率。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在岔路口的選擇也是不同的,雖沒有作者想的那么深遠,卻只知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走,它只是屬于你自己的。為了不留遺憾,我愿用自己的努力奮斗換取那快慰。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

我是一名腦殘型文盲,根本沒有選擇與評價書籍的能力,更沒有只看經(jīng)典原著而進行自我升華的本事。所以,不設(shè)防,隨性,隨機,相信開卷即有益。之后或好或壞,全憑我自己的造化了。

書中的“談多元宇宙”“無言之美”以及“談美”三篇短文,堪稱偉文。我的語言已經(jīng)無法表達我對這三篇短文的贊美了,來個無言之美吧。最驚嘆于作者的分類方法以及說理方式,故此重新表述一遍,用我自己的方式,以達到我自己可以用的目的。事實上,作者的這些分類,也將會是我今后所采用的分類。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發(fā)展到極點,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價值標準。我們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標準,測量乙宇宙中的價值。如果勉強以甲宇宙中的標準,測量乙宇宙中的價值,則乙宇宙便失去獨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盡量發(fā)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處于無形。”有三個這樣的宇宙。第一個為“道德的宇宙”或稱“實用的宇宙”,第二個是“科學的宇宙”,而第三個則是“美術(shù)的宇宙”。

“一般人所以為最切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道德的宇宙“是與社會俱生的。”在這個宇宙中,我們采取的是實用的態(tài)度。這里是實際生活,在這里“有所為而為”?!吧茞菏恰钡赖碌挠钪妗爸械膬r值標準”。

“在”科學的宇宙“中,價值標準只是真?zhèn)?。在這個宇宙中,我們要把自己的成見和情感完全丟開,專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論本來可以見諸實用,但是科學家的直接目的卻不在于實用,他們要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尋出事物的關(guān)系和條理?!?/p>

于直覺時的特質(zhì)?!?/p>

居然可以這么分類,還是,就應該這么分類?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一

如果不是心底孕育著一顆夢想的種子,如果不是詩歌氤氳著古色古香的氣息,如果不是大一偶遇第一封《給青年詩人的信》,或許我永遠不會去找尋那完整的十封《給青年詩人的信》,甚至,我永遠不知道里爾克這位偉大文人的存在。

卡卜斯把他的詩的試作寄給里爾克,請里爾克批評?!督o青年詩人的信》正是里爾克寫給卡卜斯的回信,一共有十封。近日我閱讀了序言和前七封信,還剩三封信沒看。以下純屬我個人在看完這部分后的些許感想,沒有所謂的正誤。

里爾克以第一封《給青年詩人的信》震懾了我。閱讀了第一封信后,我喜歡上他的那些話語。一個著名的詩人會回一個青年的信,而且言語是如此的親切,完全沒有一點盛氣凌人。更重要的是,看了第一封信,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一些事。

不知什么時候起,我暗自想象了我的未來。未來的某部分,是個很美的夢,于我卻始終帶著些羞澀,不敢隨意說出口。但同時,我又為這個羞澀的夢感到迷茫,我不知道這條路到底該不該往下走。我想創(chuàng)作,寫文章,寫詩歌……所以,我感謝命運如此的安排,讓我遇見了那些信,讓我在迷惘的時候找到了一點答案。

第一封信中有段話我反復咀嚼,在此引入其中兩句:“請你走向內(nèi)心。探索那叫你寫的緣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盤在你心的深處;你要坦白承認,萬一你寫不出來,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靜的時刻問問自己:我必須寫嗎?”這些天,我三番五次地問自己:我一定要寫嗎?不寫我會死去嗎?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找不到答案,我想我是不是要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呢?呵,不是的,那時我也睡著了。后來,我想通了。其實不會,我不寫,不會死,一樣可以活下去,死不了。只是,如果生活不再有寫作,或許會變得枯燥無味,只是或許。所以,我認為,寫作,還是一樣可以成為我規(guī)劃的未來的一部分,還是可以作為一個夢而存在,只是,它不是工作,只是業(yè)余,它也不再羞澀。

另外,在第三封信中里爾克提到藝術(shù)品都是源于無窮的寂寞。藝術(shù)家:是不算、不數(shù);像樹木似的成熟,不勉強擠它的汁液,滿懷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風雨中,也不擔心后邊沒有夏天的到來。我喜歡這段話。因為它,我不會再勉強自己在文思枯竭抑或大腦一片空白的時候?qū)懗鰝€什么曠世之理、千年之情。因為它,我也不會在迷惘中懷疑那無法預測的未來,我應該更樂觀更堅定地相信未來。

第七封信中里爾克回答了卡卜斯先生關(guān)于愛與寂寞的一些問題。在此不多說,只摘抄其中一句話:愛,很好;因為愛是艱難的。每個人對這話都會有不同的體會。此外,里爾克詩人還把卡卜斯先生的十四行詩眷抄給他,因為里爾克覺得在別人的筆下又看到自己的作品充滿新鮮的體驗。他希望卡卜斯在讀這首詩時把它當作別人的,在最深處感到它怎樣更像自己的。我覺得這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好,就此打住。生活,容得下夢想,卻不等于夢想。夢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可以有一個很美的夢,卻不可以把它當作你生活的全部。夢想與理想不同。未來究竟會怎樣沒有人知道,但我們都要勇敢地微笑。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二

《給青年詩人的信》,輯錄里爾克在1903至1908年間寫給渴望成為詩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這些信是里爾克對創(chuàng)作的思考,更是對艱難、寂寞、愛等人生問題的解答,是給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導。

“我們必須認定艱難;凡是生存者都認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長,防御,表現(xiàn)出來自己,無論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對的力量?!薄凹拍谏L;它的生長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發(fā)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開始。你不要為此而迷惑。

我們最需要卻只是:寂寞,廣大的內(nèi)心的寂寞?!呦騼?nèi)心’,長期不遇一人——這我們必須能夠做到?!?/p>

“愛,很好;因為愛是艱難的。以人去愛人:這也許是給與我們的最艱難、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實驗與考試,是最高的工作,別的工作都不過是為此而做的準備?!?/p>

這本書附錄譯者隨筆《里爾克》及其選譯里爾克斯文《論“山水”》、小說片段《馬爾特·勞利茲·布里格隨筆》和詩歌等,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展示。

這是一本很小的書,拿在手里一點也不沉,重量幾乎感覺不到,也就是說閱讀的時候可以僅用一只手就能舉到眼前,而另一只手可以騰出來干點別的(也就是抽支煙)。

這本書的主體由十封信組成,每一封信如果用現(xiàn)在的通用信紙來寫,也就是一頁兩頁的篇幅,因而讀起來一點也不累,非常輕松非常舒適。讀完一封雖然會有意猶未盡煙已燃盡的情形發(fā)生......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三

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

十五六歲以后的教育宜注重發(fā)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發(fā)達想象。所以實踐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

關(guān)于讀書方法: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tài)度衡量書的內(nèi)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

朋友,我們都不過是自然的奴隸,要征服自然,只得服從自然。違反自然,煩惱才乘虛而入,要排解煩悶,也須得使你的自然沖動有機會發(fā)泄。人生來好動,好發(fā)展,好創(chuàng)造。能動,能發(fā)展,能創(chuàng)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fā)展,不創(chuàng)造,便是摧殘微型機,便不免感覺煩惱。

世間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lǐng)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為他們的“半畝方塘”中沒有天光云影,沒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便是領(lǐng)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靈。我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閑,鬧中偶然覓靜,于身于心,都有極大裨益。你多在靜中領(lǐng)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們看著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聰明過度的人,只是對著沒有趣味的人,要勉強同他說應酬話,真是覺得苦也。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四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于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一種社會所最可怕的不是民眾膚淺頑劣,因為民眾通常都是膚淺頑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沒有在膚淺卑劣的環(huán)境中而能不膚淺不卑劣的人。

我們要能于叫囂擾攘中:以冷靜態(tài)度,灼見世弊;以深沉思考,規(guī)劃方略;以堅強意志,征服障礙。

文學上只有好壞的分別,沒有新舊的分別。

讀書只是一步預備的工夫,真正學作文,還要特別注意寫生。要寫生,須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

要免除這種人生悲劇,第一須要“擺脫得開”。消極說是“擺脫得開”,積極說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

我們固然沒有從前人的呆氣,可是我們也沒有從前人的苦心與熱情了。

科學愈進步,人類征服環(huán)境的能力也愈大。征服環(huán)境的能力愈大,的確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時也易生流弊。困難日益少,而人類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輕浮粗率,而堅苦卓絕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五

看這本書之前我特別好奇: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前,一位關(guān)心后生的前輩會對青年朋友們說一些什么呢?看過后,如果把十二封信的忠告總結(jié)一下,那就是:青年人要能沉下心,做學問做事業(yè)都要從根本上下功夫,要從自己本心出發(fā),戒驕戒躁、不貪容易,不隨波逐流亦不急功近利。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何止當時的青年人要具備呢?不論是當時,還是現(xiàn)在,也不論是否是青年,凡是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理應如此。

《作者自傳》中曾言:“這本書反映當時一般青年知識分子的心理現(xiàn)狀,所以我和廣大的青年建立了友好的關(guān)系?!蔽以谧x書后最有感觸的莫過于朱光潛先生所言的談動、談靜、談擺脫、談人生與我......恰好反映了我們在成長歷程中所面對的讀書學習、道德、個性、人生等多方面的問題。雖然不盡相同,卻大致如此。先生娓娓道來,讀來讓人如沐春風。仿佛遙遠的一位長者在用謙遜又誠懇的語言關(guān)切著,既想指出一條明路,又不忍重言,只將自己的肺腑之言盡數(shù)道盡,期望小輩們能有所收獲。

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歡的是談動和談靜。古詩中曾寫到:“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遍e愁閑愁,多半是因為太閑了!當代青年人若談起閑愁,必定會被說過于矯情,當你讀了孟石先生的這篇談動,便會釋然。他承認了“朋友,閑愁最苦!”并提出了解決方法:“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于泄;郁由于靜止,求泄的方法在于動”。無論你是怎樣的心情,世界還是按照既定的軌跡在運轉(zhuǎn)。若想排解心中的閑愁,就要以動制靜,享受生活中質(zhì)樸的樂趣,去跑跑跳跳、談談笑笑一番,煩惱自然就煙消云散了!

如果說談“動”是跑跑跳跳,那么談“靜”則是感受、是領(lǐng)略趣味。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我們生活節(jié)奏隨之加快,心性難免浮躁起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信中的一首詩“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弊x到這里才體會到詩中蘊含的悠然無慮的靜趣。小時候還覺得詩人是在湊字數(shù),現(xiàn)在僅僅是讀一讀都覺得心靜下來了。在浮世中保持一顆鎮(zhèn)靜的心是難能可貴的,愿我們即便溺于周而復始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記巍峨江山的壯觀和尋常巷陌的溫暖。

每當在一封信的最后看到署名“你的朋友孟石”時,內(nèi)心便充盈著感動。看完書后甚至心中一絲惋惜,為什么只有十二封信呢,我想,哪怕是二十封三十封我也一定會一封一封的細細讀完,或許是為了在這喧囂的世界里,做一個精神明亮的人吧。

孟石先生的十二封信,穿越時空而來,猶如摯友,言真詞切,能感到先生真誠地期盼年輕的朋友們能有美好的生活。大道至簡,這些樸素的.道理在如今時代依然適用,任時光流轉(zhuǎn),難的始終是踐行。生活忙碌,偶爾忘記,好在有這樣的好書幫助我們回憶。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六

在朱光潛的給青年的12封信中,其中有十二談,分別為談讀書、談動、談靜、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談作文、談情與理、談擺脫、談在盧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談人生與我。

在談讀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別的事都可以學時髦,唯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蔽艺J為這句話無論是放在從前還是現(xiàn)在,都是合適的。社會中有很多流行文化,但我們不能盲目跟風。我們應該多讀有用之書,找尋讀書的價值,人生的價值。

動靜結(jié)合,乃為平衡之理。談動與談靜都有其特色。在談動中,是圍繞閑愁來講。愁生于郁,郁由于靜止,而求泄的方法在動。里面講到,要想消除閑愁就應該多活動活動。在談靜中,談到人生境界。作為青年,要學會靜,要多在靜中領(lǐng)略些趣味,這有利于求學處事。

對于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當中有一句話“救國讀書不可偏廢?!边@讓我想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蔽覀円⒅貙嵺`,不可空談,將學習與社會相結(jié)合。然后對于談十字街頭,我認為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十字街頭時,我們要保持冷靜,從容抉擇。

談多元宇宙,聽上去像物理學那樣深奧,其實實際上并非如此。簡單來說,每個領(lǐng)域,每項專業(yè),甚至個人,它們的宇宙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不能籠統(tǒng)地用某個詞匯去衡量其價值標準。我很喜歡里面一句話“我為真正戀愛辯護,我卻不愿為縱欲辯護。”

接下來是談升學與選課,作者認為是大學還遠遠不夠,選校應該以有無誠懇、和愛的空氣為準,而選課更應注重個人的享受。我是贊同這種觀點的,因為在學習中開心快樂才最重要。在談作文中,我了解到學文如學畫,學畫可臨帖,又可寫生。真正學作文,要特別注意寫生,要寫生,須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

理智不能控制情感,也離不開情感。只有理智的生活是索然無味的,只有情感的世界是過分沖動的。比如說孝不只是一種義務,更是出于情感。這便是我對談情與理的理解。陶淵明做澎澤令,不愿束帶見督郵向縣吏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他擺脫祿位以行吾心所安。人人都想從某些東西中擺脫,但若人人都擺脫不開,生命便成了悲劇,這便是談擺脫后的感想。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家興。作為青年,任重道遠。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七

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歡的是談動和談靜。古詩中曾寫到:“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閑愁閑愁,多半是因為太閑了!當代青年人若談起閑愁,必定會被說過于矯情,當你讀了孟石先生的這篇談動,便會釋然。他承認了“朋友,閑愁最苦!”并提出了解決方法:“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于泄;郁由于靜止,求泄的方法在于動”。無論你是怎樣的心情,世界還是按照既定的軌跡在運轉(zhuǎn)。若想排解心中的閑愁,就要以動制靜,享受生活中質(zhì)樸的樂趣,去跑跑跳跳、談談笑笑一番,煩惱自然就煙消云散了!

如果說談“動”是跑跑跳跳,那么談“靜”則是感受、是領(lǐng)略趣味。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我們生活節(jié)奏隨之加快,心性難免浮躁起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信中的一首詩“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弊x到這里才體會到詩中蘊含的悠然無慮的靜趣。小時候還覺得詩人是在湊字數(shù),現(xiàn)在僅僅是讀一讀都覺得心靜下來了。在浮世中保持一顆鎮(zhèn)靜的心是難能可貴的,愿我們即便溺于周而復始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記巍峨江山的壯觀和尋常巷陌的溫暖。

每當在一封信的最后看到署名“你的朋友孟石”時,內(nèi)心便充盈著感動。看完書后甚至心中一絲惋惜,為什么只有十二封信呢,我想,哪怕是二十封三十封我也一定會一封一封的'細細讀完,或許是為了在這喧囂的世界里,做一個精神明亮的人吧。

孟石先生的十二封信,穿越時空而來,猶如摯友,言真詞切,能感到先生真誠地期盼年輕的朋友們能有美好的生活。大道至簡,這些樸素的道理在如今時代依然適用,任時光流轉(zhuǎn),難的始終是踐行。生活忙碌,偶爾忘記,好在有這樣的好書幫助我們回憶。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八

十二封信,一封封,一沓沓,一筆一劃匯成潺潺教誨,在書中聚集成了一本頗有分量的書——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這本小書是朱光潛先生于20世紀20年代留學期間,專門寫給中學生的。以書信的形式,每次一個話題,朱光潛先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青年人的赤誠關(guān)懷和殷切希望。讀罷此書,如同和長者交心,懇切的言辭,語重心長的教誨,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悟與思考,更是溫暖和感動。

一封封書信,流露出的是朱光潛先生的情懇意切。

信中首稱“朋友”末署“你的朋友”。通篇下來,好像一位熟悉你的老朋友與你交心,而不是一位刻板嚴肅的學者再長篇大論。每封書信,每個不同的話題,探討讀書。,升學選課等等,面對青少年的迷茫,他總是傾心盡力地給與忠告,亦師,亦友。他會在每封信結(jié)束說“再會!”會給與青少年最真誠的祝福:“就在此祝你,談談笑笑,跑跑跳跳!”會為你加油打氣:“朋友,讓我們一起努力罷!”合上書,腦海中朱光潛的形象仍揮之不去:笑容和藹,目光溫和,眼里總含著笑;縱然滿頭銀發(fā),身形消瘦,不變的是篤熱的情感,溫文的態(tài)度。

一封封書信,引著我們?nèi)ニ伎忌顚W習。

讀書在我們學習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該讀怎樣的書?朱光潛先生給了讀者青年一個滿意的答復。讀完后細細深思,信里所寫的,不正是我的真實寫照嗎?讀一本書,大多時候囫圇吞棗,只講求讀一遍的快樂與刺激,疏于思考,到頭來讀過的書不少,學到的東西委實不多。但好書應多讀,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言,“凡是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快讀,…第二遍須慢讀?!?/p>

一本小書,十二封信。我知道,這本書帶給我的力量,會讓我繼續(xù)昂首闊步地走下去。

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讀后感篇十九

有感而發(fā)吧,我看了這本書后,總想寫點什么。

好像正如作者所說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樣渾渾噩噩的生活著,粗陋膚淺高談闊論,有時不知道自己在說些干些什么;或許我有目標,但又因為某些因素而未能實現(xiàn)。我們都覺得自己努力了,奮斗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還差了很多,還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我們現(xiàn)在的青少年“太貪容易,太膚淺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說的沒錯,這簡直是我們青少年的通??!

我是該好好反省自己,該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我學東西,是貪容易;在有問題時,從眾心理太大;做事情時,虎頭蛇尾;大多數(shù)時間,慌慌張張,急急忙忙,可是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我覺得,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都應該讀一讀這12封信。

而現(xiàn)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礎(chǔ),說些不切實際的話,做些毫無意義的事。

也許我們是該想想,不腳踏實地,怎能仰望天空?

我應該打好基礎(chǔ),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樂。

我“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世俗圖近利。要能驚贊熱烈的失敗,能欣賞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氣和想象,能景仰不計成敗的堅苦卓絕的努力?!?/p>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夠好好看看這本書,看看我的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1626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