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的內容要求客觀真實、準確詳盡,能夠給讀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想要寫一篇完美的報告,首先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和規(guī)劃。如果你對報告寫作感興趣,不妨閱讀一下下面這些典型報告的范例。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一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水平也隨之提高。那么我們中學生消費水平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消費"這一概念還不是非常明確,從而導致不能合理消費、正確消費。
通過調查了解同學們的消費狀況,并為同學們提出一些合理消費的建議。
有利于增強同學們的消費認知能力。
(一)文獻研究法: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相關信息。
(二)問卷調查法:制定調查問卷并進行問卷調查。
(三)采訪法:對同學們進行采訪。
(一)準備階段。
邀請指導老師參加,首先對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根據成員的自身情況進行分工并制定一套良好的實施方案。同時小組成員自籌經費由組長保管。
(二)實施階段。
每個成員根據自己的任務和方案進行實際操作。
2.到學校發(fā)放調查問卷;。
4.從小組成員處將填好的問卷和采訪途中記錄的信息資料進行初步整理;。
5.把數據交由組長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和總結。
(三)總結階段。
邀請指導老師參加,全組成員討論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并得出結論,由組長負責將討論的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
完成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
(一)主觀條件:全組成員對課題十分感興趣、十分積極,團結協(xié)作;。
(二)客觀條件:成員家中有電腦方便查閱資料,實驗器材容易找到,實驗方案可行,老師十分配合我們。
(三)經費來源:本課題經費由小組成員自籌。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二
開題實驗報告由本站會員“絕對前衛(wèi)”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開題實驗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辦出各自的特色?!毒V要》為我們創(chuàng)辦書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決定從學校的寫字。
教學。
入手,爭創(chuàng)特色,全面落實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學校在全面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所規(guī)定課程外,開設了寫字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我們認識到寫好漢字不僅是書法家的事,也是每個中國人的事。書寫對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培養(yǎng)形成良好習慣、優(yōu)秀品格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學校運用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從多個層面分析,說明加強寫字教學對搞好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及發(fā)展學生的文化素質和人格素質的重大意義。
二、課題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素質,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是學生自身之需,是基礎教育之需,是社會發(fā)展之需。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寫字教育觀念,促進教師形成“學寫字即學做人”的教育意識,讓學生成為寫字主體,成為學習實踐、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主體;更新寫字教育目標,讓教學不再只是讓學生學會了寫字,而是要教會學生學會求知,使之成為發(fā)現問題的探索者,知識信息的反饋者,學習目標的實現者和成功者;更新寫字教育方法,即根據寫字教材特點,尋找有利于發(fā)展學生主體性的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寫字教育資源,力求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實現學生寫字的自主化,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的民主化,達到寫字教育個性化、特色化,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寫字素質服務,為學校寫字特色建設服務。
(二)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
從教育論角度看,教育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國內不少專家研究表明,漢字的書寫有利于人的左右腦的協(xié)調發(fā)展。寫字教育要努力喚起學生積極的需要,創(chuàng)造各種既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獲得多種心理上的.體驗,進而提高其寫字素質。寫字的學習,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素質教育活動。要找到合理的寫字教育途徑,運用恰當的寫字教育手段,以漸變?yōu)橹笇?,從傳統(tǒng)中捕捉精神,在創(chuàng)新中融進自我,急躁不得,虛偽不得。它要求學生不僅要練手、練眼,更要練心,需要學生巨量的實踐和閃光靈感,以透悟藝術規(guī)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諸多修養(yǎng),凈化心靈品格。進而才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漢字書寫所需的多種寫字素質(如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思想素質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論素質(主要是經過有選擇后提取的有關技法論述),達到健身怡情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既為學生在日后的書法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又使一些將要從事其他研究與工作的學生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fā)與陶冶。同時,也能夠豐富寫字教育資源,提高寫字教育質量。讓我們在孩子們的心里根植一顆“寫工工整整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中國心吧!
三、
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字教育環(huán)境,大力促進教師書法水平的提高。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標準、教材和本班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寫字的實際現狀進行寫字教育。培養(yǎng)學生把字寫得準確、工整、整潔、美觀,提高運用漢字這一交際工具的準確性和效率。在寫字教育中,要發(fā)揮生活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寫字素質、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健全學生人格,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1、開創(chuàng)科學教育體系,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寫字技能,提升寫字教育質量。
2、開辟多種教育渠道,激發(fā)學生寫好字的興趣,形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姿勢。
3、開發(fā)寫字教育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書法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欣賞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開展多種教育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道德情操,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
5、開辦各種培訓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的寫字水平及教育素質,形成良好的寫字教育氛圍,促進學校寫字特色的建設。
四、課題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
(一)本課題的實施過程設計。
1、準備階段。
總結。
自己的得與失。撰寫相關論文。
2、實施階段。
有了理論指導,有了案例分析,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以經驗形式提煉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所遇見的成功的做法。尤其注意學生個案的搜集和整理。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成立學?!霸乒P”書法班,制定各項制度和章程。在校內建立一套基本完善的寫字教育體系,發(fā)現學生中優(yōu)秀的小小書法家,組織這些學生進行書法創(chuàng)造,提高學生的寫字素質,并向報紙雜志投稿,以厚實研究成果。
3、總結階段。
總結課題運作情況,查漏補缺,收集、整理資料,撰寫課題終端研究報告。
(1)做好實驗驗證,總結,撰寫有關經驗論文及實驗報告。
(2)收集,完善各種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歸檔。
(3)學校對課題進行自查。
(4)準備驗收、評價。
(5)推廣實驗成果,對課題實驗進行反思和總結。
(二)本課題的主要措施。
在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寫字素質教育中,我們突出強調了課內與課外訓練相結合,寫字教育與其它學科教育的相配合。
1、激發(fā)興趣,引導寫欲。如創(chuàng)設想象、課件展示、實物演示、模型制作、律動表演、兒歌誦讀等。
2、多種途徑,科學練習。如執(zhí)筆運筆新認識、先練長體字新方法、整體觀察漢字特點等。
3、興趣入手,培養(yǎng)美感。如觀察對比,辨別漢字書寫的美與丑;靜中求動,體會漢字結體的穩(wěn)與險等。
4、構建機制,培養(yǎng)自悟能力。如自評、互評、點評等。
開題實驗報告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開題實驗報告范文。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三
1、國際上:國際勞工組織全體大會于1983年發(fā)布的《殘疾人職業(yè)康復和就業(yè)公約》將主題確定為“充分參與和平等”,其中強調了如下內容:一項關于殘疾人的綜合性世界行動計劃在國際和國家級別上為實現殘疾人“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目標,以及“平等”的目標而提供有效措施,并考慮到這些發(fā)展已使得宜于就此主題通過新的國際標準,這些新標準特別考慮到保障城市和農村地區(qū)各類殘疾人在就業(yè)和與社會結合方面對機會和待遇均等的需要,并經決定采納本屆會議議程第四項關于職業(yè)康復的某些提議,并經確定這些提議應采取國際公約的形式,于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日通過以下公約,引用時得稱之為一九八三年(殘疾人)職業(yè)康復和就業(yè)公約。第七條主管當局應采取措施提供職業(yè)指導、職業(yè)培訓、安置、就業(yè)和其他有關服務項目并對之進行評估,以便使殘疾人獲得和保持職業(yè)并得以提升;現有為一般工人的服務項目,只要可能并且合適,均應經必要調整后加以利用。第八條應采取措施促進在農村和邊遠地區(qū)建立及發(fā)展殘疾人職業(yè)康復和就業(yè)服務。
第九條各會員國應致力于保證提供培訓和康復顧問以及負責殘疾人職業(yè)指導、職業(yè)培訓、安置和就業(yè)的其他適當的合格工作人員。
2、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十五條政府和有關部門有計劃地在醫(yī)院設立康復醫(yī)學科(室),舉辦必要的專門康復機構,開展康復醫(yī)療與訓練、科學研究、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和指導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網、醫(yī)療預防保健網、殘疾人組織、殘疾人家庭和其他社會力量,開展社區(qū)康復工作。殘疾人教育機構、福利性企業(yè)事業(yè)組織和其他為殘疾人服務的機構,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康復訓練活動。殘疾人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和有關工作人員、志愿工作者及親屬的幫助下,應當努力進行功能、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的訓練。
第二十條殘疾人教育,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著重發(fā)展義務教育和職業(yè)技術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fā)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3、北京市時期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指出:“在社區(qū)建立支持性、保護性的“手拉手”職業(yè)康復站,妥善安排智力殘疾人、精神殘疾人和中、重度殘疾人進行技能培訓和職業(yè)康復勞動。”
4、研究的基本現狀。
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分別于xx年6月13日在深圳市、xx年年6月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召開了“全國特殊教育學校職業(yè)教育研討會”。針對殘障學生開展的就業(yè)崗位培訓和職業(yè)康復教育在全國各省的特殊教育學校不同程度地開展了起來。平谷區(qū)特教中心做為北京市18個郊區(qū)縣中的其中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自1976年開展聾人教育到xx年接納智力障礙學生入學,成為一所集聾、弱于一體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為己任,但是隨著聽力障礙學生和輕度智力障礙學生的逐年減少,曾經有過的一些優(yōu)勢培訓項目如:剪紙、工藝品制作、鉤織、修理、理發(fā)等課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尋找新的突破點,擺在了我們特教人的面前。
xx年年,我校重新調整了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工作思路。在校內,以低年級的“玩中學”、“美工制作”為基礎;中高年級開展獨具特色的“絹花制作”。在校外,我們根據平谷不但是北京,乃至全國的“桃鄉(xiāng)”這一便利條件;其獨特的水系、土壤還讓我們的蔬菜養(yǎng)殖業(yè)得到了發(fā)展。為此,我們尋求政府部門的支持,于2019年3月建立了我們自己的勞動康復訓練基地,讓我們的聾、弱高年級學生能夠在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前接受較為系統(tǒng)的勞動教育和培訓。另外,我們還于xx年年9月,與平谷區(qū)殘疾人聯(lián)合會合作,成立了平谷區(qū)第一家針對成年智力殘疾人的職業(yè)康復勞動站,這所勞動站吸收了我校曾經畢業(yè)的但一直不能找到工作崗位且無一技之長的孩子,他們的年齡均在16周歲以上。正是因為我們有了自己的勞動康復訓練實習基地,有了我們不同的來自社會、學校的研究對象,才使得我們能夠確定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我們的教育對象-智力上有殘缺的人們,他們作為社會上的一員,和我們一樣渴望著自己幸福的生活,同時他們也有平等的參與社會生活的愿望和權利,他們也有和我們一樣成為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的期盼。享有和正常人同樣的權利和尊嚴,唯有通過自己的勞動、付出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進入21世紀,我們同樣面臨著緊張激烈的競爭,“優(yōu)勝劣汰”這一自然法則,無情的擺在這些需要人們扶持的特殊的群體。為他們提供可行的教育,進行針對性的職業(yè)康復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yè)能力,以使他們平等的參與社會生活,是我們這些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因此,本課題的意義就在于:1、豐富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職業(yè)技術教育的新思路,完善我們的特殊教育體系。2、有助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就業(yè)前的崗位培訓。3、把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內容擴充到全社會的需要扶助的成年障礙人的培養(yǎng)和教育,走與社會相結合之路。4、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運用于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對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提高智力障礙者的生存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在特殊教育學校中開展對青年智力殘疾人進行職業(yè)康復訓練的研究符合馬列主義的關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理論。
在農村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有針對性的勞動技能教育和職業(yè)康復培訓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要途徑。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馬克思的這一科學論斷,指出了勞動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4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為了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在新的條件下,如何更好地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發(fā)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們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容上、方法上不斷有新的發(fā)展”。在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勞動教育是我國教育方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的一項基本措施?!?/p>
(2)農村培智學校開展職業(yè)教育的研究是落實黨的教育法規(guī)的一項主要內容。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在發(fā)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實踐環(huán)節(jié)不被重視,是我國現行教育體制的一大弊端”?!敖逃仨毧朔撾x實際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边M而進一步指明了,開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解決這一弊病的方法之一。1993年2月,黨中央和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強調,“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
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出了“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戰(zhàn)略決策,提出了“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的新的奮斗目標,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在剛剛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報告》當中再次強調,要“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3)在農村培智學校中開展職業(yè)教育的研究是新形勢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新的需要。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生活智力豐富性,在大多數情況下取決于能不能把智力活動與體力勞動緊密結合起來。”“勞動中的創(chuàng)造是發(fā)展學生智力最強有力的刺激之一。”這些都說明,智力是在知識技能的掌握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而勞動教育對智力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我國的教育實踐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年代就十分重視勞動教育,注重學生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把勞動教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他認為“唯獨貫徹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勞力上勞心的人類,才能征服自然勢力,創(chuàng)造大同社會?!币蚨岢隽藗ゴ蟮摹敖虒W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由此可見,通過實踐活動,才是加強勞動教育的有效手段,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更應該有目的、有內容、有方法、有陣地。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中規(guī)定勞動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易的生產勞動,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感情”。由此可見,加強學生勞動教育,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4)在農村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針對性的職業(yè)康復訓練基地的開發(fā)與實踐,符合北京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發(fā)展殘疾人事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符合北京市要在2019年實現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這一目標,做到有就業(yè)需求的殘疾人普遍得到職業(yè)技能培訓。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四
題目來源社會實踐題目種別理論研究指導教師。
選題的目的、意義(理論意義、現實意義):
海拔差異就是利用海拔差,針對要進行參加比賽、參加體育的考生進行的賽前和考前的集訓,體育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本課題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體育考生(冷環(huán)境的刺激)、通過短時間的練習。下達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進行考試。麗江相對于昆明來說、就相當于高原、麗江體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同一上昆明參加體育專業(yè)分考試(云南省同一舉行)。然而高原練習是當前運動練習中的一個熱門。與相對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難度,作為一種特殊的練習方法,對競技體育的發(fā)展和體育考生的成績將起到巨大的作用,但還有很多方面值得進一步探討,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把握它的規(guī)律性才能運用成功。
針對海拔差異對麗江體育考天生績的影響。能夠讓麗江帶訓體育考生的教練有一定的幫助。讓前人的經驗來更進一步的提醒和引導。讓麗江體育考生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讓我們占據了重要地理位置,還有就是天氣也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有力條件。讓云南體育重新審閱我們麗江體育考生的成績;讓中國乃至世界熟悉麗江海拔高度創(chuàng)造的運動成績;讓我們的體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績。然而當高原世居者從高原到達次高原,即脫離低氣壓、低氧環(huán)境,進進到正常大氣壓,正常氧含量的環(huán)境時,適應了高原環(huán)境的生理性能需要作重新的調整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此間可出現心率減慢,心搏量增加,過度通氣消失等,這種改變稱為低原反應或脫適應。這種“脫適應”反應,可能出現倦怠、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癥狀,還會出現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緩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動脈高壓逆轉等癥狀,對身體造成不良后果。義烏網站優(yōu)化對于世居高原體育考生來說,專業(yè)考試在次高原舉行,機體從習慣的低壓、低氧環(huán)境到相對的高壓、高氧環(huán)境,這種外環(huán)境的改變必然對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產生影響。次高原的高壓、高氧環(huán)境對運動員的身體性能是否會出現次高原反應(脫適應反應),如何影響世居高原體育考生的運動水平;如何根據次高原考試時間和運動員下高原后身體性能的變化而確定下高原的時間等,這些都是高原教練員所關注的題目。從而了解寧蒗的體育考生的成績狀況(短跑.中長跑.耐力性項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氣等條件;使麗江(寧蒗)體育考生的成績進步的基礎上。在考條件前兩星期以上的適應時間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體育考生在高住高訓轉化適應低住低訓;使麗江體育考生的成績在原成績上得到一定進步。
昆明位于中國西南云貴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麗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與青躲高原的連接部位.市區(qū)中心海拔高度為2418米;寧蒗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縣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興鎮(zhèn)。
選題的研究現狀(理論淵源及演化、國外相關研究綜述、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麗江相對于昆明來說,就相當于高原。然而高原練習是當前運動練習中的一個熱門。與相對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難度,作為一種特殊的練習方法,對競技體育的發(fā)展和體育考生的成績將起到巨大的作用,但還有很多方面值得進一步探討,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把握它的規(guī)律性才能運用成功。高原練習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伴隨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長跑選手的崛起,國際上已經留意到高原環(huán)境對運動能力的影響,并開始有意識地開展高原練習以及對它進行研究。高原練習在國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國際奧運會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舉辦),世界各國紛紛開展了高原練習,縱觀這50年的發(fā)展歷史,可將高原練習概括為4個階段:萌芽階段(50年代);第一個*階段(60年代);爭議中的探索階段(70~80年代);快速發(fā)展階段(90年代以后),高原練習方法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尤其西方一些國家在重大的賽前對競技運動員進行高原練習已形成體系。一、高原練習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現狀中國事開展高原練習較早的國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國家體科所陳寶慶等對八一隊36名中長跑運動員在昆明冬訓四個月期間的生理性能進行測試,至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高原練習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門學科的發(fā)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有關,也受到經濟、社會文化和人們思想的約束。在競技體育運動中,尤其在耐力項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區(qū)的運動員對我國耐力性項目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并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高原運動員來說,由于世居或長期生活在高原,通過一系列代償反應,已基本對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環(huán)境產生鈍化,如何更好地進步高原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是個需要探討的題目。
目前、全世界約5億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區(qū),約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競技體育運動中,尤其在耐力項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區(qū)的運動員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并處于領先地位。早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地處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亞優(yōu)秀運動員阿貝基拉獲得馬拉松冠軍,之后,他又多次獲得該項目的金牌。處于非洲同樣地理條件的肯尼亞、坦桑尼亞和摩洛哥的長跑運動員相繼也獲得了國際長跑冠軍。在我國,地處高原的云南、內蒙古、青海、甘肅的運動員,對我國耐力性項目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并有著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點: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增高與神經系統(tǒng)、體液調節(jié)有關。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機體長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紅細胞天生素增多,紅細胞天生增加,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區(qū)的人群,由于長期受輕度或中度缺氧刺激,產生了代償性反應,從而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的性能都較低海拔地區(qū)人群強,對于從事耐力性運動極為有利。
對于海拔差異對體育考生影響這片領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閱的文獻資料中,新浪微博注冊前人對高原練習的研究是比較全面:人類自逐漸揭開高原環(huán)境的奧秘,熟悉其對人體內環(huán)境的影響以來,約有100多年歷史,但有目的地對運動員進行高原練習,其時間不過半個多世紀。國際高原練習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國家在重大的賽前對競技運動員進行高原練習已形成體系。中國事開展高原練習較早的國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國家體科所陳寶慶等對八一隊36名中長跑運動員在昆明冬訓四個月期間的生理性能進行測試,至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高原練習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先河。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原練習進進一個快速發(fā)展階段,高原練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高原練習的實踐經驗和基礎理論的研究進一步得到重視和完善;練習方法也在精益求精;科學化練習程度不斷進步;并建立了一些新的練習手段及模擬練習方法;高原練習的成效明顯增加。但是由于高原練習在刺激機體產生潛能的同時,也給機體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如血液濃縮造成循環(huán)阻力加大、對肌肉代謝的不利影響等。據報道,采用高原練習的項目已經發(fā)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奧運會項目。我所查閱的文獻資料有:1:陳文聰.浙江省體育科學研究所(高原練習的起源、現狀及發(fā)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對人體運動的影響.體育科學(日本),1990.3:安彥(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運動生理學。久居或世居高原運動員的高原練習4:海拔差異影響大學生達標成績的研究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學院,青海西寧810007;2青海大學,青海西寧810004)5:張冰中國體育博士.3高原練習的理論與實踐--模擬不同時程高原練習對大鼠心肌影響的機制研究等等。萊文最初的成功實驗是將9名長跑運動員分為兩組:低地組3人,居住練習在1300m練習4周,專心率、血乳酸和攝氧量監(jiān)測練習。高原組(6人)與低地組相比:攝氧量高5%;5km計時快30s;血容量高原練習后,高原組增加500ml,低地組下降150ml。該作者以為對高原的適應是進步運動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岡德森(stray-gundersen)和萊文再次作高住低練試驗,6名長跑運動員先在平原(海拔150m)進行4周練習,接著高住低練4周(高住2500m,低練1250m)之后,又在平原減量練習2周,前后共10周,4次測試,內容有:5km計時跑,亞極量跑臺運動員時間,最大攝氧量,無氧能力,經高原練習4周末運動員在平原運動的能力最佳,無氧能力也出現較高值。馬爾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應結合短時間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練習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在加利福尼亞基地,利用萊克-塔霍(1990m)和奧蘭治韋爾(120m)進行(中間間隔132km)交替練習;在亞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進行(中間間隔22km)交替練習,開題報告《體育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目前,高住低練法已得到國際上的認可,并已用于高原練習中。1982年日本泳聯(lián)進行了兩次高原練習,k我音樂盒第一次是在美國科羅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間反復多次到海拔4400米處進行跑步練習,其結果是女運動員的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數人的運動成績都得到進步,德國著名教練居蘭根(現澳大利亞執(zhí)教.以前曾執(zhí)教于中國)建議高原練習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漸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長跑),每次高原持續(xù)時間不斷變化(如4一6一3周)較為有益,夏天,他常把隊伍拉到墨西哥的托盧卡綠蔭覆蓋的丘陵(海拔2300米),長滿樹木道路寬廣的山地(海拔3200米)處練習,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爾本國際運動醫(yī)學學會第20屆運動醫(yī)學會議所規(guī)定的界限,即超過2286米高度的練習要給予密切的留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舉行比賽,在實踐中,高原地區(qū)運動員的練習高度也超出了這一規(guī)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國男子中長跑成績落后的原因時指出:目前我國地處高原的省、區(qū)長年在高原練習,賽前下平原比賽,運動成績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忽視了高原與平原交叉的系統(tǒng)練習,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應的作用。高原練習;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練習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較理想的成績。
提出相應的對策或建議,綜合國內外對此課題(高原練習)的研究。接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區(qū)的獨特見解和創(chuàng)新之處。致使麗江體育考生的成績得到一定程度的進步和讓帶訓教師在總結上次經驗;來更好的帶好下一屆的體育考生。
論文(設計)主要內容(提綱)。
一:前言。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昆明-麗江海拔差異;麗江體育考生(寧蒗民族中學、麗江市一中)。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2.2.2訪談法(調查法)。
2.2.3實證法。
三:昆明、麗江兩地海拔差以及天氣環(huán)境的比較。
3.1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天氣環(huán)境。
3.2麗江市海拔高度以及天氣環(huán)境。
3.2.1麗江市城區(qū)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氣環(huán)境。
3.2.2寧蒗縣縣城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氣環(huán)境。
3.3昆明、麗江兩地海拔差異以及天氣環(huán)境的比較。
3.3.1昆明、寧蒗縣縣城兩地海拔差異以及天氣環(huán)境的比較。
3.3.2昆明、麗江市城區(qū)兩地海拔差異以及天氣環(huán)境的比較。
3.3.3兩地海拔差異、天氣環(huán)境比較總結。
四:總結麗江部分中學體育考生自-兩地考試成績比較。
4.1麗江部分中學赴昆明前所測成績。
4.1.1寧蒗縣民族中學。
4.1.2麗江市第一中學。
4.2麗江體育考生上昆明考試的成績。
4.2.1寧蒗縣民族中學。
4.2.2麗江市第一中學。
4.3兩地考試成績比較。
五:帶訓老師為何提前兩星期帶體育考生上考試地。
六:回納兩地海拔差異對麗江體育考生的影響。
6.1低壓低氧對體育考生練習的影響。
6.2練習方法和手段對體育考生的影響。
6.3上考試地對體育考生生理的影響。
6.4考試前、考試中存在的題目以及分析。
6.5上昆明為何會出現這一系列題目。
6.6針對出現的題目分析解決方案。
七:建議和相對應的措施。
八:參考文獻。
擬研究的主要題目、重點和難點:
主要題目:根據自己的實踐以及經過訪談、調查麗江體育考生基本情況進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據了解的內容以及結合自己對麗江部分中學體育練習情況的了解。進行總的構思,融會貫串。闡述麗江與昆明兩地海拔差異、天氣環(huán)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礎上回納其影響的原因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及相對應的措施。調查、訪談、查閱資料時所得到的資料不盡全面。在此過程中涉及到相應的訪談。相對所用的時間和精力就多也比較困難。
重點:研究利用本地區(qū)的海拔、天氣等上風如何更好的進步體育考生的成績;兩地海拔差異所造成的影響。
難點:調查、訪談的全面性;資料的正確性;相關資料的的難查性。
參考文獻:
1:昆明、麗江市海拔數據資料.
2: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指導教師意見:
研究目標:
1:了解兩地海拔差異以及天氣環(huán)境的基本情況。
2:回納2005-麗江部分中學體育考生兩地的成績。
3:闡述海拔差異(高原)對世居高原體育考生的有關影響。
4:提出與實際相符合的建議及改進措施。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獻法、調查法、訪談法、實證法。
實驗方案:通過對寧蒗民族中學--屆30個學生和麗江一中8個學生進行調查、分析;訪談帶訓體育老師、討論練習中出現和影響練習的因素、下達考試地所要留意事項及考試地對考生的相關影響;筆者參與實踐(筆者屬2004屆高考體育考生)、訪談、實證法驗證其真實正確性。
可行性分析:練習方面:根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以及所占有利條件。采用與世居高原的體育考生相符的練習方法(高原練習)與考慮時間而制定練習計劃。在短時間內進步考生的運動成績。從調查、實踐等中得出這是可能的。
影響方面:海拔差對體育考生的影響(練習過程中相關影響、下達昆明的生理適應以及考試環(huán)境的相對適應等的影響)這些題目將在本課題中談論到及作者提出對這些題目的個人見解。
研究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海拔差異(冷環(huán)境)和有效的練習方法、手段影響體育考天生績已成為事實。引領云南其它地區(qū)的體育考生走進麗江的練習基地;將海拔差異練習影響體育考天生績得到進一步證實;提出相對適應世居高原的體育考生的練習方法與手段。
進度安排及預期結果:
進度安排:
2008.12.20-.01.30進行論文相關資料分析總結階段:調查、seo訪談以及文獻資料的分析。
預期結果:
結合寧蒗體育考生的實際情況及其占據的有利地理位置(天氣環(huán)境)和自己所了解到的練習方法、手段等。進行分析、總結、探討海拔差異對體育考生的相關影響。還有下達次高原考試所留意的題目。提出本人的建議。??磳в柪蠋熡兴鶐椭?。
指導教師簽名:
答辯小組意見:
組長簽名:
備注:1、題目來源欄應填:教師科研、社會實踐、實驗教學、教育教學等;2、題目種別欄應填:應用研究、理論研究、藝術設計、程序軟件開發(fā)等。
淺析隱私權與知情權權利沖突及其解決(1)。
“淺談家庭幼兒英語教育活動的幾個誤區(qū)”開題報告。
工資集體協(xié)商是勞資雙贏制度。
被裁員能拿多少補償金。
畢業(yè)答辯ppt。
貿易銀行拓展中小企業(yè)貸款的難點與對策(1)。
關于我國貿易銀行發(fā)展中間業(yè)務的探討。
城區(qū)特征對貿易銀行住房抵押貸款決策的影響:國外研究綜述與啟示。
社會保險登記治理暫行辦法。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五
我國素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著稱于世。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倍Y儀是一個人修身養(yǎng)性持家立業(yè)治國平天下的基礎。而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是家長的希望,是社會未來人口的組成部分,幼兒素質的提高與發(fā)展關系到千萬家庭的利益,也影響社會未來人口的整體素質和社會的競爭力,因此,禮儀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現代社會中,禮儀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潤滑劑,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內涵,逐漸成為社會思想道德和職業(yè)道德建設的基礎。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我國在對幼兒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教育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觀的成績。但是對幼兒開展有意識地禮儀教育方面卻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很多的外國人對我國禮儀教育的現狀持否定態(tài)度,可以看出,我國禮儀教育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分析其現狀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政治思想建設而忽略傳統(tǒng)道德建設,幼兒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成了幼兒園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2、家庭教育中對禮儀教育方面相對薄弱?,F在的幼兒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思想,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部分農村家長的禮儀素質不高也嚴重影響了幼兒禮儀修養(yǎng)的提高。
3、教育過程中對于禮儀教育重視不夠,重智輕德的現象還是存在。
(二)我園的實際情況分析。
我園有幼兒400多人,其中留守子女也有不少,幼兒在家由公婆看護,多數幼兒文明禮儀的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影響,缺乏文明禮儀的修養(yǎng),面臨這種情況,我園覺得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勢在必行。
二、課題界定。
文明禮儀:簡單地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作為具有50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我國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課題主要解決的問題。
1、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增強幼兒的文明禮儀知識,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2、通過評選“文明小組”、“文明小天使”,樹立榜樣,強化幼兒的文明禮儀知識,自覺遵守幼兒文明禮儀行為規(guī)范。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禮儀,通過對孩子的禮儀教育,影響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4、通過培養(yǎng)幼兒禮儀、道德品格,大力提升幼兒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課題研究目標。
1、整合《綱要》五大領域中有關禮儀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形式,以幼兒發(fā)展為本,初步探索我園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禮儀養(yǎng)成體系,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的實效性。
2、文明禮儀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幼兒了解基本的禮儀常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友好的待人方式,熱情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自信、自尊、自愛的個性品質和文明習慣。
3、構建幼兒園、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共同把孩子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做實、做好。
4、通過對幼兒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研究,一是提升教師和家長的文明素質,促進幼兒園的發(fā)展,形成良好的學風、園風;二是提升我園教師科研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五、課題研究內容。
1、幼兒園圍繞《綱要》制定課題教材,開展各年齡段幼兒禮儀教育的組織和指導方法。
2、圍繞教師專業(yè)化成長,開展教師如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中滲透禮儀教育的研究。
3、圍繞和諧家庭社區(qū)建設,開展如何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研究。
六、研究措施與方法。
年級制定教育計劃,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文明禮儀行為常規(guī)教育,并通過多種渠道,多個層次,生動活潑的方式來訓練,在一日活動中滲透和通過專門的教育活動,幫助幼兒掌握文明用語,禮儀示范動作,使每一位幼兒都認識行為規(guī)范,文明禮儀的`內容和教育意識,各成員有活動記錄,使幼兒通過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最終形成自覺地,比較牢固的良好行為習慣。
1、創(chuàng)設文明禮儀良好環(huán)境氛圍。
2、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根據每月主題每周有計劃地組織一節(jié)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采用豐富的教育教學形式,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規(guī)范化。
3、規(guī)范訓練文明禮儀評比競賽活動。
每周開展“文明小天使”評比活動,通過以幼兒主體的相互監(jiān)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幼兒的文明禮儀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提高。
4、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通過家園聯(lián)系,讓家長了解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并積極配合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
七、研究對象。
招安鎮(zhèn)中心幼兒園所有幼兒。
八、課題研究過程。
(一)理論學習階段:
搜索、梳理、相關禮節(jié),了解實施現狀,學習有關的理論,明確方向。
(二)前期準備階段。
1、課題立項準備: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與分析,初步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2、制定課題工作計劃,確立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3、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教育科研能力。
(三)具體實施階段。
1、撰寫開題論證報告,根據方案開展研究工作。
2、開展課題觀摩活動。
3、做好個案資料和游戲集等課題研究資料的積累、整理工作。
(三)總結結題階段。
1、撰寫課題結題論文。
2、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九、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個案、隨筆、研究論文等課題研究資料。
十、最終成果。
1、結題報告。
2、成果集。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六
一、開題背景:
二、課題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素質,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是學生自身之需,是基礎教育之需,是社會發(fā)展之需。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寫字教育觀念,促進教師形成“學寫字即學做人”的教育意識,讓學生成為寫字主體,成為學習實踐、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主體;更新寫字教育目標,讓教學不再只是讓學生學會了寫字,而是要教會學生學會求知,使之成為發(fā)現問題的探索者,知識信息的反饋者,學習目標的實現者和成功者;更新寫字教育方法,即根據寫字教材特點,尋找有利于發(fā)展學生主體性的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寫字教育資源,力求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實現學生寫字的自主化,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的民主化,達到寫字教育個性化、特色化,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寫字素質服務,為學校寫字特色建設服務。
(二)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
從教育論角度看,教育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國內不少專家研究表明,漢字的書寫有利于人的左右腦的協(xié)調發(fā)展。寫字教育要努力喚起學生積極的需要,創(chuàng)造各種既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獲得多種心理上的體驗,進而提高其寫字素質。寫字的學習,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素質教育活動。要找到合理的寫字教育途徑,運用恰當的寫字教育手段,以漸變?yōu)橹笇?,從傳統(tǒng)中捕捉精神,在創(chuàng)新中融進自我,急躁不得,虛偽不得。它要求學生不僅要練手、練眼,更要練心,需要學生巨量的實踐和閃光靈感,以透悟藝術規(guī)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諸多修養(yǎng),凈化心靈品格。進而才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漢字書寫所需的多種寫字素質(如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思想素質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論素質(主要是經過有選擇后提取的有關技法論述),達到健身怡情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既為學生在日后的書法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又使一些將要從事其他研究與工作的學生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fā)與陶冶。同時,也能夠豐富寫字教育資源,提高寫字教育質量。讓我們在孩子們的心里根植一顆“寫工工整整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中國心吧!
三、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字教育環(huán)境,大力促進教師書法水平的提高。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標準、教材和本班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寫字的實際現狀進行寫字教育。培養(yǎng)學生把字寫得準確、工整、整潔、美觀,提高運用漢字這一交際工具的準確性和效率。在寫字教育中,要發(fā)揮生活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寫字素質、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健全學生人格,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1、開創(chuàng)科學教育體系,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寫字技能,提升寫字教育質量。
2、開辟多種教育渠道,激發(fā)學生寫好字的興趣,形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姿勢。
3、開發(fā)寫字教育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書法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欣賞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開展多種教育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道德情操,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
5、開辦各種培訓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的寫字水平及教育素質,形成良好的寫字教育氛圍,促進學校寫字特色的建設。
四、課題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
(一)本課題的實施過程設計。
1、準備階段。
明確目標,進入研究。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并實施。同時按照一定的方法,了解小學生寫字素質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且通過學習理論經驗文章,在理論的高度審視自己的寫字教學,總結自己的得與失。撰寫相關論文。
2、實施階段。
有了理論指導,有了案例分析,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以經驗形式提煉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所遇見的成功的做法。尤其注意學生個案的搜集和整理。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成立學?!霸乒P”書法班,制定各項制度和章程。在校內建立一套基本完善的寫字教育體系,發(fā)現學生中優(yōu)秀的小小書法家,組織這些學生進行書法創(chuàng)造,提高學生的寫字素質,并向報紙雜志投稿,以厚實研究成果。
3、總結階段。
總結課題運作情況,查漏補缺,收集、整理資料,撰寫課題終端研究報告。
(1)做好實驗驗證,總結,撰寫有關經驗論文及實驗報告。
(2)收集,完善各種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歸檔。
(3)學校對課題進行自查。
(4)準備驗收、評價。
(5)推廣實驗成果,對課題實驗進行反思和總結。
(二)本課題的主要措施。
在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寫字素質教育中,我們突出強調了課內與課外訓練相結合,寫字教育與其它學科教育的相配合。
1、激發(fā)興趣,引導寫欲。如創(chuàng)設想象、課件展示、實物演示、模型制作、律動表演、兒歌誦讀等。
2、多種途徑,科學練習。如執(zhí)筆運筆新認識、先練長體字新方法、整體觀察漢字特點等。
3、興趣入手,培養(yǎng)美感。如觀察對比,辨別漢字書寫的美與丑;靜中求動,體會漢字結體的穩(wěn)與險等。
4、構建機制,培養(yǎng)自悟能力。如自評、互評、點評等。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七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變化,傳統(tǒng)的婚姻家庭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單親孩子的教育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學習成績,品德行為等出現了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走向社會后,在犯罪率頻出的青少年中,也有不少是來自單親家庭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因其入學門檻低等原因,單親家庭的學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教育問題。怎樣做好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工作,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我以為只有真誠地關懷這些問題學生,走近他們,真正了解他們的心理成長歷程,才可能進行有用的教學,才能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進行積極的引導,使他們成長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社會有用的人才,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本課題研究主要針對我校高一年級、二年級的單親學生案例展開。另外也會尋求其他職校教師的幫助,提供調查數據及典型個案。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試圖通過對單親家庭孩子成長歷程的個案分析,探索作為教師教育這類學生最有效的方法,以期使更多的學生受到關愛。我校是一所職業(yè)中學,班級中單親的學生較普通中學高很多。準備以問卷調查、走訪、談心等多種形式了解我校單親學生的成長情況。
第一階段:案例搜集。包括兩步:第一步,對高一新生的家庭情況進行摸底式問卷調查;第二步,將符合研究對象的學生和已調查到的高二學生進行第二次細致問卷。
第二階段:確定典型個案。對第二次問卷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為案例分析做準備。具體地,擬從單親原因、成長經歷、撫養(yǎng)情況、自我性格評價,自我需求情況等方面進行歸類。發(fā)現不同單親情況對子女成長影響的規(guī)律。
第三階段:研究引導和教育不同家庭單親學生的方法與策略。
第四階段:通過對分門別類的案例的分析研究(包括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不良行為研究),撰寫出單進家庭教育策略的總結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結題報告:《談談單親家庭職校學生教育策略》。
教師隨筆:《致單親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學生給父母的悄悄話(短文、短信展示)。
問卷調查統(tǒng)計表。
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照片資料。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八
(1)名稱要準確、規(guī)范。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1)研究的目的一般從三個方面闡述:
教育科研目標,闡述要探索、研究、總結什么科學規(guī)律;。
育人目標,闡述課題研究對學生發(fā)展的作用;。
工作目標,闡述課題研究對整體工作的促進作用。
(2)意義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
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發(fā)展等。
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fā)展研究,所以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1)研究范圍的限定。
a、對研究對象的界定??傮w范圍和正確選取研究對象的樣本。
b、對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較明確的定義,可以使該課題研究在確定的范圍內開展,使課題思路明確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別人按照研究者規(guī)定的范圍來理解和評價研究的合理性。
2)研究的內容。
研究課題要通過研究內容來體現,有了具體的研究內容,就可以依據研究內容設計更為具體的研究方案。
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樣做”
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guī)定。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九
目前,在許多農村地區(qū),新課程理念還沒有完全被教師們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重視語言知識的單純傳授,忽視了知識獲得和運用的過程和方法,因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而中考的命題方向卻是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非單純的識記。因此,如何改革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發(fā)展自學能力、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已成為每一位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根據國家英語課程標準,中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聽、說、讀、寫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的,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中可以有所側重,培養(yǎng)初步寫的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英語作為一門交際性的語言學科,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顯得非常重要,而寫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具有許多實際用途。另外,通過寫作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更能幫助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寫一篇作文,不論長短,都需要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妥善地組織材料,還要條理清楚。這樣,在鍛煉寫作能力、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書面表達在中考題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失分率也最高,從我市農村地區(qū)20xx年中考英語成績看,書面表達的得分普遍不高,而在日常教學中,書面表達已成為英語教學中最讓學生頭疼、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究其原因,除了教師在課堂上缺少對學生寫作的有效指導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廣大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初中學生書面寫作水平,對于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具有很大的鋪墊作用。因此,《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寫作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就顯得極有價值。
1、以現代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理論為理論來源。
現代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等理論認為,讀寫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主動思維的心理活動,是讀者根據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識和經驗對信息進行篩選、驗證、加工和組合的思維過程,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認知行為。
2、以加涅的認知學習理論為理論指導。
加涅在他的學習理論中采用層級分析法,認真地分析了學生知識學習的一般過程和結果以及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提出了學習過程"八階段"、學習結果"五種類"和教學過程"八階段"理論。學習過程八階段是指:動機;注意和選擇性知覺;預習;編碼;尋找和恢復;概括和學習的遷移;反應的生成;反饋。學習過程五種類是指:言語信息;心智技能;認知策略;態(tài)度;運動技能。課堂教學八階段是指:動機;了解;獲得;保持;回憶;概括;作業(yè);反饋。這些劃分,揭示了學生課堂學習和教師課堂教學的一般特點和規(guī)律,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3、以卡洛的語言信息加工模式為理論依據,
卡洛模式中感覺記憶、工作記憶、永久記憶以及信息加工的控制過程表現了人類認知功能的普遍特征:外來信息以原始的和未加工的形態(tài)暫存于感覺記憶;同時永久記憶或人腦知識網絡中的相關內容被激活和被調出來辨認外來信息;被辨認的和與認知活動有關的信息進入工作記憶。當新的信息進入工作記憶時,一部分信息消失,一部分信息和永久記憶中的信息重新組合。對外來信息的辨認、加工和獲取需動用人腦中原有的信息,同時也受到認知活動的目的、計劃、策略等因素的監(jiān)控和影響。
通過上網,查閱了《"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語寫作指導和有效性評估》、《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嘗試》、《初中英語寫作三環(huán)節(jié)鍛煉式教學》、《blog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等課題研究報告,可以看出關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在國內日漸增多,研究的途徑也多樣不一,也確實提出了一些比較有新意的方法。但針對教師如何教的研究比較多,而對于學生如何學的研究就相對較少。把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作為整體進行研究的比較多,而把農村地區(qū)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作為研究對象的就比較少。即使有一些這方面的研究,也只是純理論的研究居多,而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比較少。因為在現實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寫作所占的時間相對較少,英語課堂教學總是老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認認真真的記,而忽略了對學生寫作思維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寫作現狀的調查分析和研究
2、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寫作不良習慣的表現及形成原因
3、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寫作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研究與實踐
1、文獻研究法:學習有關寫作的基本理論
2、調查研究法:開展問卷調查,掌握豐富的一手材料
3、行動研究法:通過教師的教學實踐,搜集數據和一手資料
4、案例研究法:記錄學生的個案并進行分析
1、準備階段:20xx年6月—12月
成立課題組,召開課題開題會議,討論研究方案,明確研究思路,落實研究任務;了解學生寫作現狀,組織學情調查和分析,研究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內容。
2、啟動階段:20xx年1月—2月
學習有關理論,研究探討課題的實施具體方案,制定具體行動計劃。
3、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根據實施方案和研究計劃,組織實施。
4、結題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做好課題結題的評估,驗收和研究成果鑒定。
本課題預計的突破點:
1、通過本課題的實踐與研究,能夠為廣大的農村英語教師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也讓他們積極主動的走進初中英語新課程,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切實提高農村初中生英語寫作水平。
2、通過本課題的實踐與研究,能對農村初中學生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能讓大部分學生基本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學習習慣,能針對不同階段的要求寫出要點齊全、句子完整、語序正確、謂語動詞時態(tài)正確、習語搭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無單詞拼寫錯誤的書面表達。
階段性研究成果:
學習筆記、調查報告、案例分析、研究論文、發(fā)表學生英語習作、研究報告
最終研究成果:
1、本課題組成員共有五名,均為我校一線骨干教師,具有十年以上的教學經歷;第一負責人曾兩次榮獲區(qū)教壇新星稱號、曾獲得區(qū)中小學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具有很強的教研能力;在五名課題組成員中有一名高級教師,其余的均為一級教師;在課題組五名成員中,有三位學校行政人員,有英語教研組長,這些教師敬業(yè)愛崗,教研能力突出,事業(yè)心強。
2、近幾年學校的發(fā)展較快,教學設備齊全,教學資源配置優(yōu)越,在教學資料的添置上投入了較大的資金支持。
3、在科研手段上,學校網絡教室裝備了10兆光纖,開通農村遠程教育網,課題組成員幾乎人手一臺電腦,可直接從網絡上下載資料;圖書室為英語教研組征訂了《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英語通(初中教師版)》和《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等多種刊物;學校建有多媒體教室,可供課題組開展交流;學校采用坐班制,除完成教學工作外,課題組成員的時間充裕。
4、學校為課題組提供全程的服務,提供所需的經費5000元,用于購買資料及人員外出培訓、開會,并且制訂安慶市xx初級中學教科研獎勵制度。
課題負責人:金武:男,41歲,xx初中校長,中學一級教師
課題組成員:楊新,男,41歲,xx初中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何明生,男,46歲,xx初中總務主任,中學一級教師
唐元山,男,39歲,xx初中英語教研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查海燕,女,36歲,中學一級教師
具體分工:
金武:主筆立項申請、開題報告、實施方案、行動計劃、階段性報告和結題報告;主持召開研討會及研修課;20xx年中考試卷書面表達分析報告;撰寫論文。
查海燕:農村初一、二學生寫作現狀、不良習慣的表現及形成原因調查分析,完成調查報告;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研究與實踐;撰寫論文。
楊新:農村初一、三學生寫作現狀、不良習慣的表現及形成原因調查分析,完成調查報告;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研究與實踐;撰寫論文。
唐元山:農村初二、三學生寫作現狀、不良習慣的表現及形成原因調查分析,完成調查報告;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研究與實踐;撰寫論文。
何明生: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寫作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研究與實踐;撰寫論文。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十
“孩子不應該輸在人生的起跑線”,在我們所生活的周邊無時無刻不聽到這樣一句話。其實,這樣的一句話剛好也反映了我們在這個日益激烈競爭的社會上,教育問題也慢慢的凸現出來。越來越多的父母關心的是孩子小學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學的一個升學情況,相對而言對于幼兒園到小學的這樣一個階段還不是特別的重視。那么我認為幼小銜接的問題也應該成為這些教育問題中相對比較重的一個問題,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也存在著長遠的影響和很大的意義。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蹦敲?,很顯然,幼小銜接就是指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在做幼小銜接工作的時候,家長們往往會感到焦慮,老師也會很盲從,幼兒更是迷茫。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樣一個轉折點上更快地得到轉換,更好的適應,例如在學習方式、生活習慣上等諸多方面上跟上小學的節(jié)奏和要求。
在幼小銜接方面,幼兒園加強與家庭、與小學的溝通聯(lián)系,共同充分研究一些準備工作處理好幼小銜接的問題,這對于促進幼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教育的連貫性和整體性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1.國內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研究現狀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對幼兒園與小學的課程研究。秦振飚認為教育的銜接要求課程的銜接,幼小銜接教育最終借力于幼小銜接課程的實施來進行,并提出了幼兒園中幼小銜接的課程理念。香港中文大學李子建教授和西南大學楊曉萍教授等人提出了幼兒園與小學與小學語文課程銜接必須充分關注兩個學習階段的差異,體現“五化”課程銜接理念。第二,對幼小銜接策略的研究。蘇偉認為,在幼兒園大班的管理上應該實行幼小一體化,讓幼兒園教師定期參加一年級教師的講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有意識在大班階段對幼兒進行聽說讀寫能了的培養(yǎng),還可以調整幼兒園的作息制度,為幼兒適應小學時間做鋪墊。余玉茹認為在幼小銜接中,家庭應該為孩子做好物質和心理兩方面的準備。第三,對幼小銜接與兒童發(fā)展的研究。馬以念等人認為兒童在入小學前普遍存在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差,規(guī)則意識和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差,獨立意識與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差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弱等社會適應問題,兒童社會能力與學業(yè)成績呈顯性正相關。
2.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研究現狀目前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從生態(tài)學理論模式來思考幼小銜接。生態(tài)學理論模式并不排除兒童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但著重強調兒童個性特點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因為存在幼兒可能對于某種學習環(huán)境做好了準備,而對另一種環(huán)境沒有做好準備的現象。生態(tài)學理論認識到幼小銜接中各種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并認識到兒童和所有與幼小銜接過程中相關的參與者為此帶來了很多互相交疊的經驗,從而為分析幼小銜接的復雜性提供了一種方法。同時它還認識到各環(huán)境間的交互作用可以根據其對于現存關系和對兒童的影響分為積極的影響和消極的影響。第二,從社會文化的視角來看幼小銜接。羅戈夫認為發(fā)展史個體在社會文化活動中不斷改變自己參與其中的角色的過程。根據羅戈夫的理論,在幼小銜接中要考慮到通過參與與適應學校生活意義重大的活動事件,兒童、家庭和教育者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同時還要考慮這些活動和事件伴隨著他們的參與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扑_羅等研究了兒童以協(xié)商、分享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方式參加到幼小銜接中的重要性并且將幼小銜接構建成為一個人們和活動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通過這些活動,兒童參與社會文化活動的角色發(fā)生了改變,科薩羅等強調了幼小銜接引導活動的重要性,這些活動能夠幫助兒童為適應學校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做準備。
初步設想:
1.建立“師”“幼”互動關系,關注幼小銜接內容中如何建構“師”“幼”間的互動以及教師的教育方式對幼兒的影響。
2.把幼小銜接與幼兒園的課程實施相結合,與幼兒發(fā)展的特點相結合。
3.研究家園關系,整合“幼小銜接”工作中“家”與“園”在銜接方面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
4.調查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園與小學之間是怎樣的斷層,對幼兒的發(fā)展起著什么樣的影響并找出相關應對策略。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十一
我校七、八年級數學主要作業(yè)是課本習題和基礎訓練,其它是各任課教師自己選擇一小部分習題或由學生自己買資料來補充。但從學生的作業(yè)情況與教學實際中發(fā)現,這些作業(yè)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學生的實際水平,雖然編寫得比較好,但對我們學生來說難度有所偏高,基礎題量偏少。在實際使用中,不少后進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影響了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為我校課改的焦點之一,而其中作為學習方式載體之一的作業(yè)也成為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之一。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課堂的教學觀念、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領導及老師們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追求,數學教育、教學的模式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仍有教師講、學生聽,平鋪直敘的復習、新授、鞏固、布置大量課后作業(yè),忽視學生學習興趣及數學學習的實際,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數學作業(yè)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鑒于此,我們的課題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設計、合理布置作業(yè),能使學生鞏固、內化學得的知識技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對教師來說,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信息反饋,它可以使教師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發(fā)現存在的問題,調整今后教學活動的組織或者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數學作業(yè)的設計,是一件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作業(yè)過程是學生的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過程。在數學教學中,作業(yè)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作業(yè)這一基本活動。
針對我校實際,本學期教導處提出“以作業(yè)為抓手,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勤反饋、多補救”的教學策略。因此,開發(fā)與利用適合校情、學情的數學作業(yè),對深化我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1)在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優(yōu)化數學作業(yè)設計,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實現“輕負擔、高效率”,這一相關課題越來越備受省內外教育者關注。如西安鐵一中學的“初中語文作業(yè)有效性研究”,雖然學科不同,但有許多可借鑒的地方。
(2)“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也是本課題的研究點,它關注的是教師怎樣“設計”、如何“有效”,這也是當前教師繼續(xù)教育“命好題”的研究需要。
(3)通過有效作業(yè)的實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學情的作業(yè)模式,已成為省內眾多學校教改的熱點。如: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洋思中學的堂堂清,側重的都是練得精到,練得有效。我市部分學校均開發(fā)適合自己校情的導學案,其中就有作業(yè)設計。
1、數學作業(yè):是教師布置的用于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數學學習,檢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反饋教師的教學情況的一種手段。
2、有效的數學作業(yè):是指學生在完成作業(yè)過程中對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程度,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作業(yè)的效度(質量)有效地提高。
一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
二是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基礎;
三是提供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學習能力、速度和動機方面的個別差異將會消失,大多數學生將獲得較高的學習動機。
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優(yōu)勢。學生在意義建構過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數值反映,而是對多維度、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元評價理論體現了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fā)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
1、調查作業(yè)布置、設計、指導、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2、開發(fā)符合校情、學情的校本作業(yè)。
3、探索有效作業(yè)實施方案(包括作業(yè)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評講形式等)。
(一)問卷調查法。通過發(fā)放問卷,對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方法、態(tài)度以及作業(yè)中存在問題的處理方式等進行調查分析。
(二)文獻資料法。廣泛收集、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教改經驗,以提高思想認識,借鑒他人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制定課題研究的具體策略,構建課題研究的理論框架。
(三)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制定的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邊教學邊研究,不斷調整方法,完善實施方案。
(四)經驗總結法。在實驗探索過程中不斷分析總結,通過對成功經驗的理論分析和科學總結,推動本課題不斷深化研究。
(五)個案研究法: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建立個人學習檔案,進行追蹤分析,及時發(fā)現問題,調整對策。
1、各年級實驗前后成績分析。
2、《馬鞍山四中初中數學校本作業(yè)》。
3、“研究論文集”、“優(yōu)秀命題集”、“教學案例集”、“教學設計集”、“研究課教案集”、“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匯編”等。
4、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yè)方案。
5、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yè)批改方案。
6、馬鞍山四中學生問題作業(yè)矯正方案。
7、馬鞍山四中“有效作業(yè)”背景下的教學改革綜述。
1、提交課題立項申請書。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課題組內人員分工,并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
4、邀請專家進行課題可行性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5、舉行開題論證會。
1、調查作業(yè)布置、設計、指導、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研究相應的對策。
2、針對小班化的特點,結合本校學生實際,開發(fā)校本作業(yè)。
3、開展提高作業(yè)質量的研究,探索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方式和教師批改作業(yè)的形式,落實高效率、輕負擔。
4、探究學生問題作業(yè)矯正方案,總結補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加強交流學習,促進課題研究向縱深化發(fā)展。
1、開展“初中數學有效作業(yè)設計的研究”論文、優(yōu)秀命題、個案分析征集活動,編輯“論文集”、“優(yōu)秀命題集”、“教學案例集”、“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匯編”。
2、完善《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yè)方案》、《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yè)批改方案》、《馬鞍山四中學生問題作業(yè)矯正方案》。
3、組織座談,邀請專家進行評價和指導。
4、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匯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5、編輯《馬鞍山四中初中數學校本作業(yè)》。
6、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鑒定。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十二
當前,很多學生學習恐懼、厭倦,由此引發(fā)教育教學效果停滯不前,甚至下降。而與之相對的是眾多名師的課,卻是有聲有色,學生的積極性高,教育教學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學生創(chuàng)設,并不斷優(yōu)化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上,正是這些情境讓學生入迷入癡,學而不厭,讓學生身臨其境,流連忘懷,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激發(fā)學生向上的動力??梢?,教師若要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就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不斷優(yōu)化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國內外的研究狀況
國內外對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研究的比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優(yōu)秀的論文在報刊上發(fā)表,一些經驗也比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統(tǒng)性。(例如:對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研究較多。)而且,事例性較強,出現就課論課的情況,有的憑空猜想,缺乏依據,沒有從心理學,生理學等方面進行理論研究,缺乏一定的科學性。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改進和探索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工作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使教學素材從零散性轉向系統(tǒng)性、科學性轉變,不斷調整和充實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創(chuàng)建優(yōu)秀教師群體。
新課程理念下的三維目標要求。
教師明確三維目標中,知識與能力目標是“學會目標”是基礎,過程與方法是“會學目標,是靈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愛學目標,是動力,這三維目標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因為樹立三維目標更能突出學生,淡化老師,為學生的個性張揚。蘇霍姻林斯基說過:“教師高度的語言,在極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益?!?/p>
巴班斯基指出:“沒有教學方法上的豐富多彩,就沒有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所以我們必須靈活多樣的變幻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時時地啟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從而開發(fā)學生的智慧和潛能,進一步開展了有效教學達到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目的。
本課題有以下創(chuàng)新和突破:
(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實施“雙自主、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中進行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性的研究,相輔相成,一舉多得,可以促進“雙自主、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的實施。
(2)課題研究和主題教研相結合,以本學科所研究的內容和縣主題教研相一致,和課題研究相一致,從主題教研中吸取營養(yǎng),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十三
我長期帶小學數學,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老教材就是單一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可能導致優(yōu)生認為太簡單滿不在乎,中等生認為剛合適容易滿足,差生認為太難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學生思維受到局限,課堂氣氛冷清,無法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自從去年秋季學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開朗,原來新教材中創(chuàng)設了大量生動有趣的。因此,我認為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值得認真研究、探討。
我認為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有以下幾大功能。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
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發(fā)現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進行解答,激發(fā)每個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
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給每個學生提供了發(fā)現信息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合作的機會,也讓學生聆聽他人的想法,啟發(fā)自己的思維。
(三)建立模型。
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這一問題的數學模型,然后運用這一模型去解釋一些現象,或解決一些問題。
(四)培養(yǎng)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與他人的團協(xié)作能力,從而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反饋教學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向過程,都是可通過學生發(fā)現信息,解答問題的情況,了解他們對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六)促進課堂教學。
生動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是輕松而快樂的。
三、文獻綜述。
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關心學習。
1、建構主義理論。
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知識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生活的具體情境中,由學生自己通過主動動探索得出論。
2、“思維”的心理學分析。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梢姡说氖帜X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要讓兒童多動手操作、多觀察。
3、課堂教學論。
《新課標》指出: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體驗。
1、理論學習和收集資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學習有效情境的有關理論,掌握創(chuàng)設與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資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過現場看課、網上查找、雜志閱讀等方式收集專家名師的課堂教學實錄,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學的典型片段;通過聽普通教師的課并進行現場錄音(包括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錄音)收集教學實錄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學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據理論分析,制定出對情境教學的參照目標,總同類型的課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實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據階段分析研究的果,進行對比性實踐,總性實踐。在實踐中進行對比和反思,驗證階段性研究的成果。
4、總、題階段(20xx年6月)。
回顧課題研究的全過程,根據實踐檢驗的情況進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論,寫一份有計劃、有實施、有案例的關于課堂情境教學的研究報告,展示一堂運用研究論所駕馭的課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課題研究主要利用調查法、文獻法、經驗總法等方法進行。
(1)調查法,采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文獻法。搜集利用有關資料,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
(3)經驗總法。廣泛總實驗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
1、通過課題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創(chuàng)設與利用情境教學的能力,以情境開拓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課題的研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采用理論研究、對照研究、課堂觀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師實際教育教學水平、科研水平。
4、通過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個案研究、分析,總出情境教學對學生的興趣、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影響。
題報告可以分為標題、前言、主文、尾語和附件等5個部分。
(一)標題。
(二)前言。
簡述課題概況,包括課題來源及級別、歷時、對課題成果的總體評價作用意義。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個部分。(1)課題的一般情況,闡述課題的背景;指明課題目標、研究思路及原則;說明研究歷時及階段,并分析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和特點。(2)課題的研究成果,簡要闡明本課題的基本觀點及其邏輯聯(lián)系;著重揭示本課題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之處;強調本課題與實踐的關聯(lián)性、乃至在實踐工作中應用的階段性成果。(3)課題的評價性意見,自我評價———根據國內外、所在地區(qū)和同類單位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現狀,對本課題的地位給予正確的定位,并提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備課組、教研組、教科室評價———綜述各級組織對本課題的意見,并注明典型評語。
實踐者的評價———如果本課題在實踐中已有應用端倪,則可給出實踐者的反饋意見。
本研究希望得到支持。
錄像設備、錄音設備、網絡設備、同事之間、文獻資料。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十四
政治課無論在初中還是高中,學生一直視其為“副科”而長期得不到重視,這給政治課的教學帶來了不可預期的挑戰(zhàn)。如何讓孩子喜歡政治課,課堂導課設計無疑是很重要的因素。
德國教育家斯第多惠曾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又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又怎么能鼓舞人呢?”引人入勝的課前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在課前就能就像一塊磁石,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必然能激起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良好效果。
因此,探索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導課的研究很有必要性,也迫在眉睫。
導課即在教學中,通過一定方法引導進入新課,也有的稱為開講。導課雖然在一堂課中只占很少的時間,但是它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俗話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币虼司难芯繉дn的方法,是每個教師值得重視的首要問題。
好的導課如同橋梁,聯(lián)系著舊課和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教師精心設計的導課環(huán)節(jié)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準備動作”,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學生即將進行的思維活動做好心理準備。
鑒于要想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要求立足于課堂和學生現狀,深入教學實際探索,我們決定在政治課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評價這一課題的研究。
第一階段:征集問題設置調查問卷。(xx年9月-10月)。
重點了解學生對導課方式的評價體制。
第二階段:深入課堂,反饋老師導課方式的意見,獲取學生的建議。
教師整理問卷。完善自己信息(xx年11月-xx年12月)。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不同內容導課方式的變化,了解學生接受能力、認可度等的變化,著重探索不同導課方式的課堂效果。
第三階段::反思有效地導課方式(xx年元月-3月)。
在實踐中總結有效地導課方式,在今后課堂中應用推廣有效地導課方式,因課制宜,因生制宜。
第四階段:建立理論體制(xx年4月—5月)。
師生交流完善合適的導課理論,形成切實可行的體制。
整合意見形成合理的有效地導課理論體制。
本課題的成果將以論文、隨筆、敘事、調查報告等形式呈現。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十五
樣例一:促進民族地區(qū)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的學習生活研究20xx年3月23日,由廣西師范大學唐榮德教授主持的“促進民族地區(qū)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的學習生活研究”(課題批準號:bha120055)在廣西師范大學育才校區(qū)田家炳教育書院803研究室舉行了開題報告會。
開題會的評議專家有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張詩亞教授、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廖伯琴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蘇德教授、西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王鑒教授、廣西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孫杰遠教授。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了開題報告會。
專家組在認真聽取課題組的匯報后,認為課題的選題很有價值,作了大量的準備。但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弄清楚。
1.概念問題。學習生活概念抽象、不具體,要進行科學分類;學習。
活動。
與學習生活如何區(qū)別,在學理上對學習生活進行界定,可借鑒生活世界理論;學習生活的范圍要明確,應相對合理就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界定要自圓其說。
2.調查問卷設計問題。問卷調查如何設計很關鍵。調查問卷是對研究假設的驗證,因此,需要進一步明確創(chuàng)新能力的指標體系、學習生活的維度、民族地區(qū)的特殊性。
3.研究方法問題。文獻研究不是主要的方法,要實證研究為主。因此,如何設計實證研究,搞好研究問卷設計、確定量表、制定觀測用表等就很重要。必須把學生生活分為幾個典型的類型,對學生創(chuàng)新問題進行有效測評,因此,明確應如何分類、測評的工具是什么。同時要認真考慮行動研究方法如何用到目標中去。
研究假設了創(chuàng)新能力受學習生活影響,對于這一隱含的因果關系,用什么方法去提取,需要進一步思考,應要做到量化方法與質化方法相結合。
計劃。
”實施的模式創(chuàng)新及有效性研究20xx年4月8日,鄭州師范學院王北生教授主持的“國培與省培計劃”實施的模式創(chuàng)新及有效性研究”(課題批準號:bka120086)在鄭州師范學院10樓報告廳舉行了開題報告會。
開題會的評議專家有信陽師范學院副院長李義凡教授、河南大學教科院院長汪基德教授等。
在認真聽取匯報后,圍繞開題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專家組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1.“國培與省培計劃”實施的模式創(chuàng)新及有效性研究這一研究課題的現實針對性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十六
我?!掇r村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研究》課題,是云南省“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經領導批準,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匯報如下: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過程中,網絡憑借其信息儲存的容量大,表現形式的多樣化,高度共享性與擴展性以及交流的實時性和便利性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打破了學生僅以教科書作為知識來源的唯一渠道的局限,為改變長期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為各類教育資源的多層次開放和建設創(chuàng)立了有利的條件。而專題學習網站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完備的系統(tǒng)的知識,而且還能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近幾年,國內外對專題學習網站的建立與應用的研究可謂是方興未艾。各種專題的學習網站有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但在其建設與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因此,深入開展專題學習網站的研究,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另外,選擇“信息技術”作為專題也適合我校的實際。而專題學習網站的學習資源可以為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提供完整而豐富的知識體系與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將成為我們整合課程資源、優(yōu)化教學手段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良好載體。
1、教育信息化理論。
教育信息化為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提供了環(huán)境、條件和保障。學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環(huán)境,通過檢索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實現發(fā)現學習、問題解決學習,實現知識的探索和發(fā)現,這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
3、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人的認識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這種觀點,學習過程被解釋為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態(tài)度、需要和興趣并利用過去的知識與經驗對當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學內容)作出主動的、有選擇的信息加工過程。教師的任務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然后再將當前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過去的知識和經驗)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學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器,而是主動地對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進行選擇性加工的主體。
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為依據,對我校中青年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從內容和手段的校本化進行實踐研究。
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泰州市教育局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教育信息化示范學校加大信息技術應用力度;我校即將建立局域網,利用現有各班的教學平臺組成教育網絡,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我校中青年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內容。
理論部分: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及建構主義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學習和研究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知識和方法。
計算機、網絡操作技能等信息技術能力;將計算機等教育技術有效、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的教學能力。
2、我校青年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手段。
教育技術集中培訓:借鑒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經驗,采用任務探究的方式,結合教學方案的設計和實踐進行教育技術的共同學習和研究。
結合:通過培訓任務的完成,體驗教學新方法、新理念,對之展開研究,進行創(chuàng)新。
本課題是由我校領導及教師以高中學生為主要對象,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進行的信息技術學科專題學習網站的開發(fā)、應用性研究;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行為研究法和統(tǒng)計研究方法。
第一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申報開題。
前期,我們結合“十一五”教育技術課題的要求,開展了調查研究,收集反映教師教學現狀能力和信息技術使用水平的問卷資料,組織相關人員,醞釀課題、說明立案的理由及研究的可行性,為課題的研究目標打好基礎。
2、現在,我校中青年教師對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使用,停留在什么樣的層面上?
3、中青年教師需要什么樣的培訓?”通過這個過程的調查與研究,教研組長及骨干教師對信息技術研究課題有了更進一步了解,都積極投入到研究行列。
第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課題實施。
雖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是老生常談,但就我校目前的情況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使用水平,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我們先從理論上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再在技術上提高教師的駕馭能力,最后培訓他們具體運用技術,整合多方面知識從而服務于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師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可以方便的利用網上教學資源和接受遠程培訓,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術與別人進行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交流,優(yōu)化、整合教學資源,所以在校本培訓中我們不斷地加強信息技術培訓。
第三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總結提升成果展示階段我校教導處根據培訓計劃,每月開展一次培訓活動。通過三年以來的培訓,我校從青年教師“目前已經掌握的信息技術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情況”及“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效果”對青年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教師的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絕大部分培訓教師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利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提高質量。2、研究報告3、論文4、學生作品。
課題實驗開題報告篇十七
“欣賞”作為美術新課程中的一個學習領域,在初中美術課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被老師忽視,一方面,欣賞課內容多,涉及面廣,如何把握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教師往往缺乏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不夠,往往對欣賞課興趣不濃,課堂參與少。具體說來,在目前美術欣賞教學中存在以下誤區(qū),從而導致美術欣賞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課堂中基本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很少參與講述,師生互動少;
(3)初中生對美術欣賞課興趣不濃。
本選題旨在通過對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研究,探討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努力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的有效對策,加強師生互動,切實提高美術欣賞課課堂教學成效。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培養(yǎng)音、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一直是教育教學的目標所在。素質教育的提倡又一次為其搭建了跳躍平臺。要完成上述目標,就要上好美術欣賞課,也就是美術欣賞課的意義所在。美術欣賞課的意義在于不僅能提高同學們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而且也便于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還可以加強與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和知識面的擴大。美術鑒賞課的意義和重要性,能夠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學生的知識修養(yǎng)支持。
(1)現代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建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依據。以皮亞杰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與環(huán)境在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兒童在不斷與環(huán)境的接觸中建構知識和行為策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能動的建構過程。在這個建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受個人興趣、需要以及外部環(huán)境的推動表現為主動性和選擇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和情感品質等制約,在對信息的內部加工上表現為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
(2)新課程的理念。
新課程背景下的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成為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
(1)有利于提高素質教育實施水平,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
(2)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3)促進教師重新審視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研究使教學各要素、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教學流程展現等方面更優(yōu)化。從而發(fā)展自我,有效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1)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教師能正確把握美術欣賞課教學活動的著力點,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
(2)克服以往欣賞課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努力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精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創(chuàng)設開放、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和適宜的教育情境,實現課堂的良性互動。
本課題著重進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1)初中美術欣賞課活動著力點的研究;
(2)美術欣賞課中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參與性調動的研究;
(3)美術欣賞課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4)美術欣賞課常用教學方法的研究;
(5)美術欣賞課中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研究。
本課題將整合各種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對比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開展研究。
本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完成:
(一)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通過課堂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對學習欣賞課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確立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進行課題申報工作。同時開展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2.利用圖書和網絡資源進行大量的資料查閱和整理工作,為欣賞課教學提供理論上的支持與幫助。并結學生實際,初步進行嘗試教學,為下一步的研究積累經驗。
(二)實施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進行了解。
2.研究進入實施階段。這一時期我們根據微課題研究的規(guī)定,針對課題研究的內容,結合教學活動,定期撰寫教學反思并上傳到網上,與其他課題組成員進行網上交流,相互學習課題研究經驗。
3.精心備寫教案,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修改教案,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書寫教學反思、認真收集資料。
4.研究告一段落,對學生的收獲進行了對比分析,得出試驗結果,證明了試驗研究的預期效果。
(三)總結階段(20xx年11月-12月)。
對本課題的試驗研究進行分析總結,對平時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中所積累的教學反思和階段性小結等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本課題研究后,擬取得以下成果:
2、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3、課題研究的階段計劃和總結;
4、圍繞課題研究形成的論文;
5、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等;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13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