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我們時常需要對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增強文筆和修辭的運用。這里有一些關于總結的經(jīng)典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2、體會文章表達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義。
了解文章大意,體會蘊含在文中的愛國情感。
體會文章表達的熾熱的愛國情感。
一、引入。
課前板書:
師: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祖國語言,覺得沒有太多感動,而在《難忘的一課》中,作者對一節(jié)國語課銘記在心,作者經(jīng)歷了怎樣震撼?請大家首先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讀課文。
二、概括文章大意。
師: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
指名依次讀文章各段。7、8自然段及16自然段,學生齊讀。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并思考,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默讀并思考。
師:來說說。
生1:作者在鄉(xiāng)村小學聽一節(jié)國語課。
生2:一位年輕教師領著作者參觀學校的小禮堂。
師:介紹一件事,有幾點一定要說清楚,這幾點是。
生: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師:誰能說得更完整些。
師輔助生概括大意:
課文講述了抗戰(zhàn)勝利后,作者在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聽了一節(jié)國語課,課后,教師帶作者參觀學校的小禮堂,作者為師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義深深震撼和感動的事。
三、品讀重點段,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真摯愛國情感。
師:文中有一句話反復出現(xiàn)了多次,請大家再讀課文,劃出這句話,思考這句話出現(xiàn)在怎樣的情形下,可以動筆寫一寫。
學生默讀思考并做批注。
師: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句話是。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
生:三次。
師:找到第一次出現(xiàn)的情形,讀一讀。
指名讀一至四段。
師:作者在抗戰(zhàn)后,走進一所鄉(xiāng)村小學,看見一位年輕的教師在教國語。他正在黑板上寫字。文中用了幾個詞語形容這位教師寫字的樣子。
生1:一筆一畫。
生2:很認真、很吃力。
師:寫字時一筆一劃,說明教師。
生1:很認真,怕寫錯了。
生2:很敬仰祖國的漢字。
師:這位國語教師,懷著敬仰的心情,端端整整的寫下。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他寫下的是。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板書: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他寫得。
生:很認真、很吃力。
師:一個中國人,寫中國字,怎么會吃力呢?
生1:他好長時間沒寫過漢字了。
生:愛國心。
師:他先用。
生:閩南語。
師:先用家鄉(xiāng)話讀,然后又用國語。
生:一遍一遍的讀。
生齊:老師和孩子火熱而真摯的心。
師:那火熱而真摯的心吸引了作者。
生自由讀7至12段。
師:文中第二次出現(xiàn)了這句話。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作者坐在教師最后一俳的空位上,和師生一起讀。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作者和孩子們一起,跟著那位教師怎樣在讀?
生: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師生們是否發(fā)現(xiàn)了作者?
生:發(fā)現(xiàn)了。
指名讀第9段。
生1:人們都希望學習漢語和漢字。
生2:日本人不許中國人學習漢字,光復了,中國人可以學習自己的語言了。
生3:每個中國人都渴望學習漢語和漢字。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2、通過網(wǎng)絡,搜尋更多的信息材料并加以整理與閱讀,通過小組間的相互啟發(fā),交流補充,各抒己見,使每個小組的成果更完善。營造“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索”的探究式學習模式。不僅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理解,同時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3、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中的課堂教學和禮堂中的偉人像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2)理解“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多次出現(xiàn)的作用,學習從語言中體會思想感情。
一、復習導入。
網(wǎng)上出示問題:
2、作者在敘述這兩個場面時有一句話反復出現(xiàn)多次,是哪一句?
學生交流。
二、自主學習。
(二)、學生自主學習。
1、自讀課文。
根據(jù)“指導欄”,理解課文大意。
指導欄:
(1)、弄懂主題討論中的幾個問題,不懂的提出來寫在留言板上。
同學們一起討(2)、瀏覽相關網(wǎng)站:教師提供幾個網(wǎng)址,學生可以搜索有關資料,在歸納整理中擴大對威尼斯的了解。
(3)、測一測,看看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
2、主題討論:
問題1:一個中國人,而且是教師,自己祖國的文字寫得很“吃力”,自己祖國的語言“講得不好”,作者為什么這么說?“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相關資料:《日本占據(jù)中國臺灣時期的歷史教育》;《閩南語》)。
問題3:參觀小禮堂,聽了教師的介紹,“我”的眼睛為什么濕潤了?此時此刻,你想對中國臺灣師生說些什么?(相關資料:中國四位偉人像;《鄭成功收復臺灣》)。
問題5:“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中三次出現(xiàn),每一次“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可以讓學生用“先是……接著……最后……”的句式概括回答。
學生討論交流。
三、測一測。
四、賞佳文。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想起丘逢甲》。
五、搜索資料,擴大知識面。
對于中國臺灣這個美麗的寶島,你還想知道些什么?(教師提供相關網(wǎng)址)。
六、寫一寫。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感想,把它寫出來。(寫寫在日本人占領下生活的中國人是什么滋味,會有什么感情?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對中國臺灣的小朋友說些什么話?)。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難忘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這篇課文時,緊緊抓住貫穿全文的關鍵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指導學生閱讀。學生會憑著自己的直覺思維,圍繞"難忘"一詞,對課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愿意走進課文去學習課文,于是,我即從課題入手,就學生的閱讀過程而構建教學過程。
我一開始就讓學生帶著課文為什么說這"一課"令作者終生難忘,依據(jù)文情和學情,可以形成這樣一條教學思路:緊扣課題,構建三個板塊,指導學生閱讀。
二、教材分析。
課文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的。課文開頭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背景和"我"當時的身份,然后敘述了在一所鄉(xiāng)村小學的所見所聞和感受。寫在一所鄉(xiāng)村小學的所見所聞,先寫老師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再寫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場面,最后寫作者在這所學校所見所聞的總的感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寓意深刻。第一次是在課堂上,老師"一筆一畫地寫",然后和孩子們"一遍一遍地讀",讀得是"那么嚴肅認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反映了這些剛剛從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蹂躪下回到祖國懷抱的中國臺灣師生強烈而真摯的愛國之情。第二次也是在課堂上,不同的是,這是作者在師生愛國之情的激勵下,情不自禁地走進教室,跟著老師一起讀這句話。反映了作者跟這所學校的師生有著共同的愛國之情。第三次是作者參觀了學校里的中國偉人像之后說的,此時,作者內心無比激動和感動,他為祖國歷代偉人像重新出現(xiàn)在禮堂而激動;為教師和孩子們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而感動。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作者說"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呢?"。
三、學情分析。
課文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實際課堂學習很接近,容易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但課文中三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句子,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既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當然也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切入口。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文本,揭示中心。教師讓學生找出三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句子時,根據(jù)自己的已有水平,找出文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進一步體會句子的內在含義,從而讓學生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四、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所講的故事,并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知道課文哪些內容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詳寫。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常用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重點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課文表達中心的寫法。
2、難點:課文中三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這里提出了略讀的要求。其實,在信息時代,略讀更能迅速、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讀比精讀應用更為廣泛。學習《難忘的一課》時,歸納為以下幾點:。
1.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注重略讀方法的運用,如掃讀、跳讀等,訓練學生快速默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速度,當然也不排斥精讀方法的融合運用。
2.通過自主學習獲取信息,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3.加強課內外聯(lián)系,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閱讀,實現(xiàn)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
七、課前準備。
1、了解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對中國進行侵略的粢料。
3、簡單的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鄉(xiāng)鎮(zhèn)意見教師體會。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文。
2、簡介:課文寫的是發(fā)生在中國臺灣的事。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士。1895年,簽訂發(fā)不平等的《馬關條約》,中國臺灣人民連自己的祖國的文字都不準學,不準畫中國偉人像。侵略者企圖讓中國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國,妄圖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tǒng)治!中國人民蒙受著巨大的恥辱,過著奴隸般的生活!直到1954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臺灣才歸還中國。這篇課文就是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國臺灣歸還祖國后寫的。
請大家趕快打開課文。
二、讀通課文,初知大意。
1.讀通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2.思考: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交流:檢查掌握情況。
(1)字音:指名讀詞,注意糾正。
(2)字形:說說易錯的字,易錯的地方。
如:"葛"注意筆順,與"藹"區(qū)別。"崇"與"祟"的區(qū)別。
(3)詞義:結合課文理解。
3.指名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員在一所普通的鄉(xiāng)村小學上了一節(jié)令他終生難忘的語文課。)。
三、研讀課文,深入感悟。
1、教師再問:難忘的一課是什么內容?(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那么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請你劃出來,并讀一讀。
2、學生交流:"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3次)。
三次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劃出來。
請同學自己讀一讀這句話出現(xiàn)的地方?怎樣出現(xiàn)的要讀出來。
a學習第一次出現(xiàn)。
1.指名讀出這句話出現(xiàn)的地方。
2.問:老師是怎樣寫的?(一筆一畫,認真吃力。)。
("光復"不久,老師就把自己剛剛學會的祖國文字教給學生,體現(xiàn)了對祖國的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5自然段),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b學習第二次出現(xiàn)。
1.自己朗讀第二次出現(xiàn)的地方。
2.問:他們是怎樣朗讀的?劃出這些詞語。
(嚴肅認真,富有感情,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
3.談談你的體會,你的理解。
重點理解:"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火熱的真摯的心"指的是什么?(強烈的、深厚的愛國之情。)。
4."我"這時有什么的感受?(感動)。
5.進行感情朗讀訓練。
c按剛才的學法學習第三次出現(xiàn)。
1.指名讀。
2.思考:"我"是怎樣說的?為什么"激動"?
3."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
4.理解最后兩句話的含義。
問:"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濃烈的愛國情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讀訓練。
四、朗讀全文,總結提高。
1.說說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達了中國臺灣人民及作者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圍繞這個中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為了突出中心。)。
3.朗讀三次出現(xiàn)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所在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五、總結深化。
九、板書設計。
我是中國人???一筆一畫地寫,一遍一遍地讀(火熱真摯)。
我愛中國????大聲整齊繼續(xù)更起勁???(很有感情)。
原來都是日本偉人。
現(xiàn)在都是中國偉人????(眼睛濕潤)。
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誼。
十、作業(yè)設計。
以讀后感的形式,寫寫自己讀了這篇文章的感受。
【問題研討】。
1、學習了課文,學生對"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的含義真正理解了嗎?
2、學生能理解這句話為什么會讓作者如此激動嗎?以上問題我覺得是檢測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
【參考資料】。
1、著作類:《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81頁。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一、教學難點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源、學習內容、知識結構圖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難忘的一課》是人教版第xx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xxxx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xxxx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xxxx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課文主線清晰,敘事生動,感情充沛?!拔沂侵袊?,我愛中國”這句簡短而又深刻的話貫穿全文,反復出現(xiàn),每一次都伴隨著一段情節(jié),都表達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線索,又是情感的主線,集中體現(xiàn)了xxxx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
二、教學目標(從學段課程標準中找到要求,并細化為本節(jié)課的具體要求,目標要明晰、具體、可操作,并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1、借助語境及補充資料,了解“光復”的意思。
2、抓住課題了解課文呈現(xiàn)的畫面,借助“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一句體會xxxx人民的愛國熱情。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線,聯(lián)系時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對預備知識的掌握了解情況,學生在新課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如何設計預習)。
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本文字詞的理解難度也不是很大,況且學生基本學會了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根據(jù)平時對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本班學生情感性朗讀還是蠻不錯的。不過學生對文本背景了解較少,相對來說比較陌生。
四、教學過程(設計本課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明確各環(huán)節(jié)的子目標)。
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課文主線清晰,敘事生動,感情充沛?!拔沂侵袊耍覑壑袊边@句簡短而又深刻的話貫穿全文,反復出現(xiàn),每一次都伴隨著一段情節(jié),都表達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線索,又是情感的主線。學習課文時,緊緊圍繞“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聯(lián)系時代背景,想象當時的動人情節(jié),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其讀中感悟、讀中體會xxxx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
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本課在教學的設計上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知識的魅力、應用的價值,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針對學習流程,設計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配置學習資源和數(shù)字化工具,設計信息技術融合點)。
(一)解題,明確學習要點。
2、你們覺得讀一遍課文后,哪個問題能解決了?
(二)學詞,了解課的內容。
1、讀課文,正字音。
2、解決“這一課指的是誰上的,上了什么內容?”
(三)品析,體會愛國熱情。
1、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請畫下來,并和同桌討論: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
2、交流:
(1)第一次出現(xiàn):出示相關語段,哪個地方最令你難忘?
說說你的理解。讀到這里,你有問題要提嗎?
你能用課文中的話語解答嗎?理解“光復”光復,這個詞文中還出現(xiàn)了一次,請找到相關的語句。讀這兩個句子,說說你讀懂了xxxx在光復之前是怎樣的。介紹背景資料1:現(xiàn)在你知道什么是光復了嗎?(收復)。
引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p>
(2)出示:第二處出現(xiàn),是我走進教室,跟著大家一起讀這句話。
這一處令人難忘的又是什么呢?
一個陌生的成年人進入課堂,大家怎么會“沒有感到意外”?你覺得他們在“歡迎”什么?)。
3、第三次出現(xiàn),是我看了禮堂里中國偉人的畫像后說的。
這個畫面中,最讓你難忘的又是什么呢?
在這之前,日本人為什么在小禮堂里畫上日本人?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忘記我們曾經(jīng)有過的輝煌的歷史?,F(xiàn)在掛中國的偉人,又有什么用意呢?
4、相信讀到這里,你能說說這一課為什么讓作者如此難忘?他難以忘卻的究竟是什么?
(四)質疑,領悟語言表達:
5、“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句為什么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
難怪作者在課文最后說——。
(五)拓展,升華文章主題。
推薦出示:鄭振鐸曾在暨南大學給學生上過《最后一課》中的話語。
法國著名作家都德同名的小說《最后一課》中的話語。
1、為什么說這一課是令人“難忘”的?這一課指的是誰上的,上了什么內容?
2、后一個問題。
認讀詞語。
2、xxxx教師在這節(jié)課上教了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p>
1、學生自主劃句子。
2、預設1:他寫得很認真,思想?yún)R報范文也很吃力。
提問:為什么xxxx教師會感覺到吃力?)。
讀句子,說體會。
預設2: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么嚴肅認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而真摯的心。
說理解,提問題,理解“光復”
飽含深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預設:我……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感受我的愛國之心)。
預設:好像誰也沒有感到意外。從那一雙雙眼睛里,可以看出對我是歡迎的。教學繼續(xù)進行著,大家朗讀得更起勁了。
讀句子體會。
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感受自豪之情)。
上面有孔子,有諸葛亮,有鄭成功,還有孫中山(你了解這些偉人嗎?從古至今,這樣的偉人還有很多,比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天文學家張衡、數(shù)學家祖沖之、詩人李白)。
記住日本人,忘記我們自己的祖先,(是的,忘記了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尊嚴就無從談起,忘記了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歷史也被遺忘,)現(xiàn)在禮堂里畫上中國的偉人,就是要讓他們的子子孫孫都不忘歷史。
可見,墻上畫的不僅僅是偉人像?畫的更是——(祖國的尊嚴;祖國的驕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光輝歷史……)。
難忘xxxx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這句話貫穿全文,反復出現(xiàn)集中體現(xiàn)了xxxx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比較著讀一讀,感受這三篇文章的異同。
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并學會釋疑,逐步引導學生明確本文學習的關鍵,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通過預設板塊,隨機出示,根據(jù)課堂實情,以學定教,促使學生自己學會學習。
借助課外資料,既能理解詞語,又能有機地進行課外拓展,還能幫助理解文章的主題,可謂一石三鳥語文教學姓“語”,朗讀是促進學生感悟的最好途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促使其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情感通過質疑,讓學生感悟寫法,做到一課一得樹立大語文教學觀,進行拓展性閱讀,比較本課課文語言的特點。
六、教學評價設計(創(chuàng)建量規(guī),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也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七、教學板書(本節(jié)課的教學板書)。
如板書中含有特殊符號、圖片等內容,為方便展示,可將板書以附件或圖片形式上傳。難忘的一課激動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感動。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教學時間:一課時(2008.12.4)。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線,聯(lián)系時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最近中央一套在熱撥一部連續(xù)劇《臺灣,1895》。你們知道這部片子講的什么嗎?生交流。
資料: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并向中國挑釁引發(fā)“中日甲午戰(zhàn)爭”,由于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而遭到失敗,于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中國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統(tǒng)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時期,他們采取軍事占領、經(jīng)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手段奴役中國臺灣人民,直到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國臺灣才歸還中國。
3、中國臺灣人民不斷抗爭,他們趕走了日本人,孩子們走進課堂,開始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這難忘的一課。(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預習后你們知道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哪些人物?
生:課文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中國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引發(fā)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3、師:大家可能都發(fā)現(xiàn)了,這篇課文有一句話反復出現(xiàn),請勾畫出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三次)。
三、自讀感悟。
每次出現(xiàn)這句話是在怎樣的情節(jié)中?請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第一次: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者:“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p>
第二次:懷著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從后門走進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們一起,跟著那位教師,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p>
第三次: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的手,激動地重復著他剛才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p>
2、作者對這節(jié)課難忘在哪里?請找出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者:“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他為什么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
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惡。在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臺灣的時期,中國人連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都不準學,他們企圖讓中國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國。不甘被奴役的中國臺灣人民沒有忘記祖國,沒有磨滅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所以,中國臺灣一“光復”,師生們就懷著真摯的感情認真地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
他先用閩南語,再用不太熟練的國語一遍一遍地讀,教得非常認真。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么嚴肅認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火熱的真摯的心。
他們在表達著回到祖國懷抱的激動之情,對祖國的愛,都融入到他們所獨得這句話中。所以讀這句話時,嚴肅認真而又富有感情。他們讀這句話那么認真,更加體現(xiàn)出他們的愛國之心。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也來用自己對他們的理解來一起讀一下(注意讀出嚴肅而又那么認真的感情)。
師:我已經(jīng)看到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你們真摯的心。
老師和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我,但是,好像誰也沒有感到意外。
老師、孩子們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愛國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彼此的心連在了一起,因而“誰也沒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讀得更起勁了”。
師:讀到這,是不是很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
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的手,激動地重復著他剛才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p>
此時此刻,作者為祖國歷代偉人像重新出現(xiàn)在學校而激動,為教師和孩子們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而感動,所以眼睛濕潤了。
“這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濃厚的愛國情意??!”
這句話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全部感情呢?”
是一個反問句,“這句最簡單的話”即“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意思是說:沒有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自己這時的全部感情了。用反問句說,更加強調了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最能表達作者此時的全部感情。
3、師:看得出,此時此刻,同學的心已經(jīng)沸騰,還有什么可以表達我們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會涌出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放聲朗誦,來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吧!
四、小節(jié)全文。
師: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在文中表達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記住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選擇,惟獨不能選擇的是你的母親、你的祖國。在我們的眼中母親是最美的,祖國也是最偉大的,我們的語言在傳遞著我們的感情,如果有一天,你身在國外,請別忘了,老師和你們上的這堂課。更不能忘了,這堂課里你記住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請再來用心讀這句話。
五、感情升華。
你們有什么感受?請寫下來。(濃烈的愛國情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一國兩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也將于1999年回歸祖國。我想,中國臺灣人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23課生詞。
2、做23課練習冊作業(yè)。
板書:?????????難忘的一課!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教學反思:
回顧課堂,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在歌曲中感受愛國之情。
上課伊始,我首先播放了《七子之歌---澳門》,接著,又讓學生聽了《我的中國心》這一首愛國歌曲,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國人民那赤誠的愛國之情。這種初感,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緊抓“感情”主線,讀中感悟。
為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我決定拋開煩瑣的講,而是抓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在課文中的三次不同意義的出現(xiàn),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在讀中化。讀,使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臺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讀,讓孩子們明白了中國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厚而濃郁的愛;讀,更讓孩子體驗到了中國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親情;讀,還讓孩子們的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沸騰了!這樣的讀,給語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樣的讀,讓語文課承載了生命的涌動!
再回眸整節(jié)課,我還有很多遺憾:
1、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fā)上了,卻又沒把握好語文的工具性,以至于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時間。這其實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
2、沒有領悟語文“工具性”的含義。在對課文的理解過程中,只重視情感,卻完全忽略了對重點“字”、“詞”、“句”的提煉。應該換個角度,從重點字、詞、句中去抓情感,而不是脫離工具空談感情。
3、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問題都是我拋出來的,而不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這是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對此,我感覺是我最失敗的地方。糾其原因是:
(1)對文本的理解不夠透徹,沒有明白文本自身的作用。
(2)也是第一次接觸高年級的教材,心里沒底,對學生的把握不準,對學生不敢大膽地放手。
(3)還是自身的素質問題,語文素養(yǎng)實在是太低了。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對課堂的應變能力還是不夠。有的時候,學生的回答不能到點子上,我就可是亂了陣腳,不能冷靜地進行引導。就把自己當成了主體,自演自導。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文中三處“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朗讀、理解,感受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和強烈的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線,聯(lián)系時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ppt課件。
一、導入課文。
(澳門。)。
師:九年前的張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得又是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香港。)。
師:香港、澳門回到祖國懷抱的時候,還有哪位游子沒有回家?
(臺灣。)。
師:作為一個中國人要“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人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蔽覀兌际侵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請同學們聽一聽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然后談談你的感受。
(師放樂曲。)。
師:聽完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談感受。
板書課題:
二、介紹背景。
課文講述的事情發(fā)生在臺灣“光復”初期。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歸還中國。臺灣被日本整整統(tǒng)治了50年,在這50年里,日本對臺灣進行著經(jīng)濟侵略、文化侵略、人權侵略。這篇課文講的就是臺灣收復后的事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1、找出課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句子,用“——”畫出來。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用簡單的語言概括。
學生匯報:
(課文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共出現(xiàn)了三次。)。
課文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引發(fā)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圍繞主線,體會情感。
(強調:“我”每一次都有怎樣的感受)。
生談作者的感受。
師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感受:
師:我們走進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段?!盀槭裁催@位老師第一次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那么吃力?”別著急回答,我們現(xiàn)在每個人拿起筆來,寫一寫這句話。
(師生共同寫這句話。)。
師:你寫的時候是不是一筆一畫寫的?是不是認真來寫的?你吃力嗎?為什么臺灣的老師卻吃力呢?誰來談談。
生談。
師:寫完這句話后,老師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學生讀的?
他先用閩南話,然后又用不太熟練的國語,一遍一遍地讀。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么嚴肅認真,而又那樣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而真摯的心。
師:為什么他們讀這句話是那么嚴肅認真?誰來解決這個問題?
(能看出他很愛自己的祖國。所以讀這句話時,嚴肅認真而又富有感情。他們讀這句話那么認真,更加體現(xiàn)出他們的愛國之心。)。
師:他們是一遍一遍地讀,請同學自己一遍一遍地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共四遍)(注意讀出嚴肅而又那么認真的感情。)。
(師指導有感情地讀: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么嚴肅認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火熱的真摯的心。)。
(嚴肅認真、富有感情。)。
師:好像每個字——。
(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船員和學生在教室里共同讀這句話。)。
師:我們看到在教室里老師這樣認真,這樣富有感情朗讀這句話,有誰能不被吸引,又有誰能不會被感動,不會為臺灣人民的這種感情而產(chǎn)生敬意呢?于是情不自禁的走進教室里,跟著孩子們怎么樣讀這句話,但是臺灣的老師和孩子們卻沒有感到意外。這是為什么呢?誰來談談。
生談。
師:不用吃驚,共同的漢民族語言,就證明了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像張明敏歌中唱的那樣:“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蓖瑢W們,再讀這句話。
(應該是沒有吃驚,沒有意外,是大聲的、整齊的、一遍又一遍地讀。)。
師:讀到這,是不是很激動。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做一個小節(jié)目。下課之后在上小禮堂的過程當中發(fā)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們把“我”圍了起來,然后領著“我”到了小禮堂,在小禮堂我們又參觀了——(中國偉人的畫像。)。
師:那么誰愿意當老師,還有誰想當臺灣的學生,還有誰想當‘我’”。請你讀課文最后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部分。請同學們自學,一會兒老師要采訪你們,看看同學們是否讀懂了,而且感受到當時的心情。自己反復讀這一部分,然后小組之間合作,分工扮演老師,扮演船員?,F(xiàn)在開始準備。
(開始討論準備表演。)。
學生先自己表演,再到前面表演。
師生共演,師扮演臺灣教師進行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船員介紹中國偉人的圖像及其他偉人)(爭取讓學生感受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所包含濃郁、真切的愛國感情。)。
師:大陸朋友就要和我們告別了,就讓我們伴著《思鄉(xiāng)曲》,共讀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詩,來送別船員。
五、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師:看得出,此時此刻,同學的心已經(jīng)沸騰,還有什么可以表達我們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會涌出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放聲朗誦,來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吧!
師:下面就請拿起你的筆,再寫一寫這句話抒寫你的心情。
(師生再次寫這句話,教師用紅筆。)。
師: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在文中表達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記住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選擇,惟獨不能選擇的是你的母親、你的祖國。也許母親丑陋但你絕不能嫌棄,因為母親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養(yǎng)你的甘甜乳汁;祖國貧窮,兒女絕不嫌棄,因為祖國的周身細胞鑄造了你做人的靈魂之軀。是呀!我們的國家并不富強,需要發(fā)展,雖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們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正視她,改變她,因為你是她的孩子?,F(xiàn)在出國留學已成熱門,不過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國外,請別忘了,趙老師和你們上的這堂課。更不能忘了,這堂課里你記住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請再讀這句話。
師:可以說,這是一堂人生感悟課,當然可以成為——難忘的一課!
(教師在課題后邊加上嘆號?。?/p>
【教學板書】。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難忘的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五年級的一篇閱讀課,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如何利用本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呢?回顧課堂,我感覺自己做得比較成功的是以下兩點:
一、激趣導入,在歌曲中感受愛國之情。
上課伊始,我首先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門》,接著,又讓學生聽了《我的中國心》這一首愛國歌曲,在聽完《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后,又專門讓學生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在學生的談話中,我不但進行了語言的訓練,而且更主要的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國人民那赤誠的愛國之情。這種初感,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緊抓主線,讀中激情。
為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我決定拋開煩瑣的講,而是抓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在課文中的三次不同意義的出現(xiàn),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在讀中化。讀,使孩子們感受到了臺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讀,讓孩子們明白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深而濃郁的愛;讀,更讓孩子體驗到了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親情;讀,還讓孩子們的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沸騰了!這樣的讀,給語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樣的讀,讓語文課承載了生命的涌動;這樣的讀,使語文課升華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課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隨著我與學生共同表演“參觀小禮堂”,隨著學生一把握著我的手,隨著學生的一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的淚不能自禁,奪眶而出。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獲取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多的是對祖國的銘心之愛,這種體驗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讀,使學生受到了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再回眸整節(jié)課,我還有些遺憾: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fā)上了,卻又沒把握好學生的感情的發(fā)展的程度,以至于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時間。這其實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作為課改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具備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智慧和魄力,應該學會大膽取舍。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體會出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感情朗讀中感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到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每一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我”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資料,了解相關知識。
做課前預習,掃除字詞障礙。通讀課文。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狼牙山頂峰響起的壯烈的口號聲,讓我們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兇殘和中國人民的堅強不屈;1945年中國臺灣“光復”后,從小學校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難忘的一課》。(板書課題)。
二、引導自學,整體把握。
1、質疑:
通過你的預習,你認為這一課要學習什么?怎么學?【--通過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為什么回讓作者那么激動;要從小學校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中找到自己的感受?!浚ㄔO計意圖:讓學生知道課文前引言就是自學的目標,學會自己主動按照提示進行自學。)。
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等解決字詞障礙;找重點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資料學習;說出自己的感受。(設計意圖:明確語文學習的方法,)。
2、導學:
(1)思考文題:
看到課題你能想起什么呢?
--設問:誰給作者上的難忘的一課呢?(誰上課)這難忘的一課的內容是什么呢?
(內容)為什么這么令人難忘呢?(難忘)。
(2)提示:
課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話是什么?
(這種學習方法是剛開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課的學習方向和學習重點。)。
(3)讀課文、交流。
帶著問題讀自己認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組的伙伴交流。
--閱讀課文,組內交流。
(4)班內交流,教師引導、點撥。
抓住多次出現(xiàn)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個句子多次出現(xiàn)?出現(xiàn)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現(xiàn)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引導學習:第一次出現(xiàn)。
1.導:這句話出現(xiàn)的地方;老師是怎樣寫的?(一筆一畫,認真吃力。)。
從這“一筆一畫”、“認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樣體會的?說明什么?“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光復”不久,老師就把自己剛剛學會的祖國文字教給學生,體現(xiàn)了對祖國的愛。)。
引導理解:第二次出現(xiàn)。
1、說第二次出現(xiàn)的地方。
2.問:他們是怎樣朗讀的?找出詞語。
(嚴肅認真,富有感情,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
3.談談你的體會,你的理解。
重點理解:“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p>
“火熱的真摯的心”指的是什么?(強烈的、深厚的愛國之情。)。
4.“我”這時的感受?(感動)。
5.感情朗讀。
學習第三次出現(xiàn)。
1.思考:“我”是怎樣說的?為什么“激動”?
2.“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
3.理解最后兩句話的含義。
“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濃烈的愛國情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句分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同時進行朗讀訓練)。
三、總結升華。
1、朗讀全文。
2.說說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達了中國臺灣人民及作者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圍繞這個中心,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課文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國兩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于1999年回歸祖國。我想,中國臺灣人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中國!”
四、作業(yè)布置:有感情朗讀課文,并寫會生字詞。
五、板書設計: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強烈民族情,濃濃愛國意。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這是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中國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線,聯(lián)系時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間包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1、了解課文所講的故事,并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知道課文哪些內容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詳寫。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常用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內容和體會出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從而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課文表達中心的寫法。
課文中三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設問:誰給作者上的難忘的一課呢?這難忘的一課的內容是什么呢?為什么這么令人難忘呢?這些問題大家想不想知道?。空埓蠹亿s快打開課文。
老師范讀,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說一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員在一所普通的鄉(xiāng)村小學上了一節(jié)令他終生難忘的語文課。)。
1、按生字表自學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詞語。讀課后詞語。
2、讀通課文,思考:
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1、字音:
指名拼讀,直讀生字,注意糾正。
2、字形:
說說易錯的字,易錯的地方。
如:“葛”注意筆順,與“藹”區(qū)別?!俺纭迸c“祟”的區(qū)別。
3、詞義:
結合課文理解。
4、讀課后“讀讀寫寫”的詞語,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討論。
5、指名讀課文,回答剛才的問題。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那么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請你劃出來,并讀一讀。
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注意說明時間、地點。)。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3次)。
2、三次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劃出來:
請同學自己讀一讀這句話出現(xiàn)的地方?怎樣出現(xiàn)的要讀出來。
1、指名讀出這句話出現(xiàn)的地方。
2、問:老師是怎樣寫的?
(一筆一畫,認真吃力。)。
(“光復”不久,老師就把自己剛剛學會的祖國文字教給學生,體現(xiàn)了對祖國的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5自然段),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1、自己朗讀第二次出現(xiàn)的地方。
2、問:他們是怎樣朗讀的?劃出這些詞語:
(嚴肅認真,富有感情,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
3、談談你的體會,你的理解:
重點理解:“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p>
“火熱的真摯的心”指的是什么?
(強烈的、深厚的愛國之情。)。
4、“我”這時有什么的感受?(感動。)。
5、進行感情朗讀訓練。
1、指名讀。
2、思考:
“我”是怎樣說的?為什么“激動”?
3、“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
(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
4、理解最后兩句話的含義:
問:“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濃烈的愛國情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讀訓練。
1、說說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達了中國臺灣人民及作者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圍繞這個中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為了突出中心。)。
3、朗讀三次出現(xiàn)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所在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一國兩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我想,中國臺灣人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1、了解課文所講的故事,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課文表達方法。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了解課文背景中及三次出現(xiàn)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1.了解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對中國進行侵略的資料.
一、音樂導入。
讓學生聽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
師:臺灣人民不但愛生活,而且更愛國。(板書課題)。
二、簡介背景。
臺灣,對我們同學來說是一個比較遙遠、非常神秘的地方。課前老師請你們分組搜集整理有關資料,現(xiàn)在就請你們來交流一下。誰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課前把資料制作成網(wǎng)頁,圖文結合,學生一一介紹:
1、臺灣的阿里山。
2、臺灣的日月潭。
3、臺灣的自然資源。
4、臺灣的歷史)。
臺灣真是一個寶島??!但也真由于它的美麗富饒,致使這塊土地萬盡滄桑,經(jīng)常被肆意踐踏。老師想請大家來看一段背景資料。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才歸還中國。臺灣被日本整整統(tǒng)治了50年,在這50年中,臺灣人民受盡屈辱和欺凌,不許講中國話,不許學中國文字,臺灣人民渴望趕走侵略者,回到祖國的懷抱。)。
二、學習課文。
同學們,法國小說家都德曾經(jīng)說過:“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比毡镜蹏髁x企圖讓中國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國,但不甘被奴役的臺灣人民并沒有淡忘學習祖國的文字。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臺灣人民是怎樣重新學習祖國文字的。(生自由讀文)。
(一)、學習第一次出現(xiàn)時的課文段落。
指名學生當臺灣老師板書。(其余學生評,重點理解“一筆一畫”“吃力”。體會“真摯的心”)指導讀。(指名讀——師生評——再讀——評——齊讀,一字一字地讀。)。
(二)、學習第二次出現(xiàn)時的課文段落。
1、師:我被這動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懷著崇高的敬意,悄悄地走進了教室.竟也跟著師生們朗讀著。學生接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2、師:請同學們再仔細把這一段內容好好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預設:學生會對“好象誰也沒感到意外”產(chǎn)生疑問)。
3、師:當一個陌生人走進教室,師生們?yōu)槭裁床桓械揭馔?請大家自己去尋找答案。生默讀、思考、再討論。(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愛國之心,是愛國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彼此親近,把他們連在了一起.)。
4、感情地朗讀。
(指名讀——評:這次應流利一些,而且讀出“整齊、大聲、一遍又一遍——再齊讀)。
(三)、學習第三次出現(xiàn)時的課文段落。
1、學習了祖國的文字,作者又參觀了小禮堂。那么他參觀小禮堂時,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生自由讀這段文字)。
2、這些偉人你們了解嗎?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學生選擇自己了解的偉人介紹:孔子、諸葛亮、鄭成功、孫中山)(出示相關課件)。
3、看著,看著,作者的眼睛為什么不覺濕潤了?
4、此時此刻,你想對臺灣的師生說些什么?
5、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說的呢?師:學習祖國文字和掛偉人像運用了具體事例來表現(xiàn)臺灣人民的愛國之情,那么這第三次出現(xiàn)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則直抒胸臆。跟你們剛才說的那些話相比較,你體會到了什么?(生談感受)。
比較句子:(“別的話”可能是什么話?比起作者說的哪句好。為什么?)。
師: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意啊!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誰能把這種深厚的感情讀出來。(配樂朗讀)(應是這樣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把“中國’作為重音,第一個適當加大音量和音長;第二個音量適中,但增加音長?!皭邸弊趾竺鎽卸虝旱耐nD,以便把“中國”讀得飽滿、深情。為什么應這樣讀呢因為這是在參觀了小禮堂之后,墻上的畫像,激發(fā)了作者對民族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偉大精神的強烈的自豪感,把“中國”作為重音,并通過“愛”字后面的停頓加以突出,才能把這種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蕩氣回腸。最后可激勵學生聯(lián)想在日本統(tǒng)治下臺灣人民的悲慘歷史、聯(lián)想現(xiàn)在全中國人民期盼祖國統(tǒng)一的急切心情,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讀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懷。
三、總結升華.情感延伸。
師:“一國兩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于1912月20日回歸祖國.不久的將來,臺灣人民也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師指板書)師生齊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板書設計: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具體事例、直接抒情)。
1.突出主體性,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俗學習,自得學習”。
2.注重層次性,即“引導學生一層深一層地理解課文”。例如,在教學結構方面,構建了三個板塊,從“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誦”,體現(xiàn)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閱讀過程。就拿“吟誦”來講,學生要把課文讀順、讀通、讀懂并不難,但要讀出文章的“情”卻不易,所以把它安排在閱讀過程的最高層次上。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方面,從“聽到的是什么,想到的的是什么,想對臺灣人民說什么”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引導學生沿著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理解,閱讀能力一步一步地提高。
3.夯實綜合性,把聽、說、讀、寫(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訓練、語感培養(yǎng)和情感體驗,尤其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融為一體,以求收到“綜合訓練,整體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如對“意外”的品味,對課文在后一句話的深究,對文中空白處(“別的話”)的增補等,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是大有裨益的。
4.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地學,創(chuàng)造性地學。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與創(chuàng)造思維是分不開的,但創(chuàng)造思維如果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機會”,也會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本教例的設計中,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些創(chuàng)新的機會。如“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探求”,還有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等等。教師創(chuàng)設的這些“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開辟了一片“綠洲”。學生擁有這片“綠洲”,自然敢想、敢說、敢創(chuàng)造,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就自然“活”起來了。
不足之處:問題沒有更好地整合,太注重感悟,對于文章的寫法沒有深入學習,運用。(只是提到而已,這遠遠不夠)問題較碎,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讀書時間少,學生參與評價不多,老師的形成性評價不到位。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來說做得不夠好,課堂不夠“有效”。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常用詞語。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4知道課文哪些內容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詳寫。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寫法。
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教學難點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同學們,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地方,想去看嗎?
1、播放風景并解說:
臺灣四面海水環(huán)繞,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神斧天工把它雕琢得多彩多姿,分外妖嬈。阿里山風光綺麗。云海瞬息萬變,云霧時而升騰,似浪花飛濺;時而平靜,似白云朵朵;時而聚集成團,如山間堆霧。山峰樹林,時隱時現(xiàn),神秘莫測。日月潭就像一顆美麗的寶石,鑲嵌于翠玉般的碧波之中。柳林成群,陽光白浪,輕風椰林,即便是日月潭同一天的早晚,景色也有不同,各具獨特的風姿。
臺灣的風景很多。別具一格的湖光山色,小橋流水。這是晚風吹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的澎湖。到了春天,阿里山成了櫻花的海洋。臺灣有許多珍惜的動物,名貴花木。臺灣是蘭花之鄉(xiāng)。臺灣也是蝴蝶的天地,素有“蝴蝶王國”的美稱,這些罕見的蝴蝶色彩斑斕,奇麗壯觀;臺灣生長著許多珍稀樹木,巨大的灌木、藤蔓。
2、同學們,欣賞了臺灣美麗的風景,你想對臺灣說些什么?
(讓學生想象臺灣人民遭受的苦難,為學生理解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臺灣師生深厚的愛國情誼作鋪墊。)。
4、總結:是啊,飽受欺凌的臺灣人民多么渴望趕走侵略者,回到祖國的懷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難忘的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臺灣人民的心聲。
1、讀準字,讀準音。
2、不理解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釋。
3、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說一說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1、字音匯報。
停泊。
真摯。
崇高。
諸葛亮2: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
(一)默讀課文,找出哪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背霈F(xiàn)的次數(shù)最多,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
(二)讀講第一次出現(xiàn)。
指名讀出這句話出現(xiàn)的地方。(3——6段)。
師:默讀課文,文章的哪些字,詞,句,段給你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一筆一劃”,“認真”看出老師態(tài)度很端正。用心的教孩子學習國語??闯隼蠋煙釔圩约旱膰?。(讓孩子們一筆一劃,認真地寫下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讓同學們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的朗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個別讀,齊讀。)師:為什么老師會寫的那么吃力那?(補充當時的歷史背景。)。
(二)、讀講第二次出現(xiàn)。
1.指名讀出這句話出現(xiàn)的地方。(7——8段)。
師:默讀課文,文章的哪些字,詞,句,段給你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看出他們學習國語非常認真。他們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感。
(三)、按剛才學法學習第三次出現(xiàn)。
1.指名讀。
2.學生簡介孔子,諸葛亮,鄭成功,孫中山的資料。
3.思考:“我”是怎樣說的?為什么“激動”?
4.“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學生讀出激動的感情,指名讀,齊讀。)。
5.理解最后兩句話的含義。問:“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濃烈的愛國情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1、作者為什么對那節(jié)課終身難忘?
作者被老師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所感動。
作者在自己的國土上深情的朗誦“我是中國人,我在中國?!弊髡吒惺艿脚_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說說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達了臺灣人民及作者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一國兩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相信臺灣有一天也能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愛中國。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一
1、同學們,這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難忘的一課》。誰來說說這難忘的一課發(fā)生在什么地方?(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
2、臺灣,對我們同學來說是一個比較遙遠、十分神秘的地方。課前老師請你們分組搜集整理有關資料,此刻就請你們來交流一下。誰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課前把資料制作成網(wǎng)頁,圖文結合,學生一一介紹:1、臺灣的阿里山2、臺灣的日月潭3、臺灣的自然資源4、臺灣的歷史)。
臺灣真是一個寶島?。〉舱嬗捎谒拿利惛火?,致使這塊土地萬盡滄桑,經(jīng)常被肆意踐踏。老師想請大家來看一段背景資料。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才歸還中國。臺灣被日本整整統(tǒng)治了50年,在這50年中,臺灣人民受盡屈辱和欺凌,不許講中國話,不許學中國文字,臺灣人民渴望趕走侵略者,回到祖國的懷抱。這篇文章寫的就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時的事。)。
3、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同學們,法國小說家都德以前說過:“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比毡镜蹏髁x企圖讓中國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國,但不甘被奴役的臺灣人民并沒有淡忘學習祖國的文字。這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臺灣人民是怎樣重新學習祖國文字的。
(一)、學習第一次出現(xiàn)時的課文段落。
1、這三次不同狀況下的出現(xiàn),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我們先來看第一次出現(xiàn)的情景。請大家輕讀這一段,然后做“測一測”中的選取題,根據(jù)你做的想想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學生質疑:光復:收復,指臺灣重回祖國的懷抱。
閩南語:讓學生聽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
真摯:感情真誠而懇切。
為什么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在臺灣光復后,臺灣人民急切要表達自己是中國人,他們熱愛祖國的火熱的感情能夠從他們學習祖國文字中間表露出來。)。
……。
2、誰能把他們對祖國的這種深厚的感情讀出來?
(二)、學習第二次出現(xiàn)時的課文段落。
1、我被這動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懷著崇高的敬意,悄悄地走進了教室.竟也跟著師生們朗讀著,學生接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2請同學們再仔細把這一段資料好好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當一個陌生人走進教室,師生們?yōu)槭裁床桓械揭馔?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愛國之心,是愛國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彼此親近,把他們連在了一齊.)。
3讓我們一齊來有感情地把它朗讀一遍。
(三)、學習第三次出現(xiàn)時的課文段落。
2、這些偉人你們了解嗎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學生選取自己了解的偉人介紹:孔子、諸葛亮、鄭成功、孫中山)。
3、看著,看著,作者的眼睛為什么不覺濕潤了。
4、此時此刻,你想對臺灣的師生說些什么。
5、那么作者又是怎樣說的呢。
6、跟你們剛才說的那些話相比較,你體會到了什么。
7、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意啊!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誰能把這種深厚的感情讀出來。(配樂朗讀)。
三、復習總結。
1、我們學過《王二小》、《雞毛信》、《小英雄雨來》。這天我們又學了《難忘的一課》,請大家把這些連起來想想,再聯(lián)系“南京大屠殺”、日本的731部隊事件,想想在日本人占領下生活的中國人是什么滋味,會有什么感情?請大家談談學習了本課后,你想到了什么?(幾位同學交流。)。
2、我想好多同學都想說,那就請你們把自己的感受發(fā)表在我們的討論區(qū)。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二
位于我國的東南海域的寶島臺灣,風光秀麗,物產(chǎn)富饒,與祖國大陸僅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之所以稱贊它美麗,請同學們先欣賞一組圖片。(出示課件)
正因為它美麗富饒,致使這塊土地歷盡滄桑,經(jīng)常被肆意踐踏。老師想請大家來看一段背景資料。
出示課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于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臺灣海峽。臺灣島才與大陸分離。臺灣早期居住人民大部分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荷蘭和西班牙都曾統(tǒng)治過臺灣,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了臺灣。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才歸還中國。臺灣被日本整整統(tǒng)治了50年,在這50年中,臺灣人民受盡屈辱和欺凌,不許講中國話,不許學中國文字,臺灣人民渴望趕走侵略者,回到祖國的懷抱。)這篇文章寫的就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時的事。
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難忘的一課》,故事就發(fā)生在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
他國企圖讓中國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國,但不甘被奴役的臺灣人民并沒有淡忘學習祖國的文字。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臺灣人民是怎樣重新學習祖國文字的。
1、同學們課前預習了沒有?老師這里有兩個字想考考大家。出示課件:閩、諸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一)學習第一次出現(xiàn)時的課文段落。
學生質疑:光復:收復,指臺灣重回祖國的懷抱。
真摯:感情真誠而懇切。
為什么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在臺灣光復后,臺灣人民急切要表達自己是中國人,他們熱愛祖國的火熱的感情可以從他們學習祖國文字中間表露出來。)
2、誰能把他們對祖國的這種深厚的感情讀出來?
(二)學習第二次出現(xiàn)時的課文段落。
1、出示課件
2、請同學們再仔細把這一段內容好好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當一個陌生人走進教室,師生們?yōu)槭裁床桓械揭馔猓浚ㄒ驗樗麄兌加泄餐膼蹏?,是愛國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彼此親近,把他們連在了一起。)
3、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把它朗讀一遍。
(三)學習第三次出現(xiàn)時的課文段落。
2、出示課件圖片,這些偉人你們了解嗎?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學生選擇自己了解的偉人介紹:孔子、諸葛亮、鄭成功、孫中山)
3、看著,看著,作者的眼睛為什么不覺濕潤了?
4、此時此刻,你想對臺灣的師生說些什么?
5、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說的呢?
6、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意??!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誰能把這種深厚的感情讀出來。(配樂朗讀)
最后,讓我們懷著真摯的感情,再齊讀一遍: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三
1、了解課文所講的故事,并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知道課文哪些內容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詳寫。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常用詞語。會用“真摯”、“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課文表達中心的寫法。
課文中三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2課時。
投影儀,投影片。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激發(fā)興趣,引入課文
審題:難忘的一課。
設問:誰給作者上的難忘的一課呢?這難忘的一課的內容是什么呢?為什么這么令人難忘呢?這些問題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請大家趕快打開課文。
二、范讀課文,初識文意
老師范讀,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說一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員在一所普通的鄉(xiāng)村小學上了一節(jié)令他終生難忘的語文課。)
三、學生自學生字、詞和課文
1、按生字表自學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并結合課文理解詞語。讀課后詞語。
2、讀通課文,思考:
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四、檢查掌握情況
1、字音:
指名拼讀,直讀生字,注意糾正。
2、字形:
說說易錯的字,易錯的地方。
如:“葛”注意筆順,與“藹”區(qū)別?!俺纭迸c“祟”的區(qū)別。
3、詞義:
結合課文理解。
4、讀課后“讀讀寫寫”的詞語,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討論。
5、指名讀課文,回答剛才的問題。
五、朗讀課文,說說這個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
再問:難忘的一課是什么內容?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那么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請你劃出來,并讀一讀。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質疑,做標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引入本課時
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1、誰來說說“難忘的一課”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注意說明時間、地點。)
那么這節(jié)“難忘的一課”是什么內容?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3次)
2、三次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劃出來:
請同學自己讀一讀這句話出現(xiàn)的地方?怎樣出現(xiàn)的要讀出來。
二、讀講第一次出現(xiàn)
1、指名讀出這句話出現(xiàn)的地方。
2、問:老師是怎樣寫的?
(一筆一畫,認真吃力。)
(“光復”不久,老師就把自己剛剛學會的祖國文字教給學生,體現(xiàn)了對祖國的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5自然段),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讀講第二次出現(xiàn)
1、自己朗讀第二次出現(xiàn)的地方。
2、問:他們是怎樣朗讀的?劃出這些詞語。
(嚴肅認真,富有感情,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
3、談談你的體會,你的理解:
重點理解:“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p>
“火熱的真摯的心”指的是什么?
(強烈的、深厚的愛國之情。)
4、“我”這時有什么的感受?
(感動。)
5、進行感情朗讀訓練。
四、按剛才學法學習第三次出現(xiàn)
1、指名讀。
2、思考:
“我”是怎樣說的?為什么“激動”?
3、“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
(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
4、理解最后兩句話的含義:
問:“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濃烈的愛國情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讀訓練。
五、朗讀全文,總結提高
1、說說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表達了臺灣人民及作者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圍繞這個中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為了突出中心。)
3、朗讀三次出現(xiàn)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所在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六、總結深化
“一國兩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也1999年回歸祖國。我想,臺灣人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四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了解時代背景,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如情入境。
1.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不僅在中國大陸橫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等無數(shù)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統(tǒng)治了臺灣整整50年。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在臺灣剛剛光復時發(fā)生的一個小故事。(板書課題)齊讀。
(一)、自讀課文,梳理文脈。
1、出示自讀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都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聽了一位——的老師上了一堂課。課的內容只有一句話:————————。課后我又參觀了——————。我覺得這堂課上得——,讓我———。
2.學生分享,教師點評。
(二)、瀏覽課文,找到中心。
1.出示瀏覽要求:
1)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句話;
2)這句話每次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每次。
“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回答,教師點評。
(三)、單元組合作學習。
1.教師出示合作要求:
1)四人單元組交流批注感受;
2)組內達成共識,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次。
2.教師了解選擇情況,適時引導。
3.單元組合作要求:
1)組內用喜歡的方式朗讀選擇的部分;
2)找出能夠體現(xiàn)中心句的詞語;
3)讀一讀這些詞語,你的感受是什么?完成大卡。
4)時間為8分鐘。
4.學生匯報展示,生生互評。
5.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教師點評。
6.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選擇的部分。
(四)、寫一寫。
1、假如你就是作者,在那樣的情景中,你一定也會感動不已。就讓我們用語言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吧!
出示教師寫的例子,老師已經(jīng)寫了一段,請一生讀。請用精煉的詩一樣的語言寫,你可以利用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句,也可以合理想象。我寫的是開頭一部分,你可以接著往下寫,剛剛研究那個鏡頭的就可以寫寫那個鏡頭。
2、學生練寫。
3、全班交流分享。
(五)、鞏固延伸。
同學們,經(jīng)過這堂課相信你一定記住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法國作家都德在他的文章《最后一課》中這樣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笔堑模鎳恼Z言就象征著祖國,熱愛祖國的語言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都德的《最后一課》講述了法蘭西人民被剝奪學習祖國語言前夕的故事,同學們課余可以去看一看。
(六)、作業(yè)。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作業(yè)完成:
1、愛誦讀的你,不妨給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
3、愛寫作的你,不妨將課堂上的一節(jié)小詩創(chuàng)作成一首完整的詩歌。
4、愛唱歌的你,不妨聽聽學學有關臺灣的歌曲比如:《鼓浪嶼之歌》、《我的中國心》等。
5、愛思考的你,不妨寫下你的讀后感悟和思考。
6、愛探索的你,不妨了解一下臺灣的地理和歷史資料,然后把它余同學們分享。
(七)教師總結全文,全班感情朗讀。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67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