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教案應注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進行個性化設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下是一些教師編寫教案的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蒙古族的教案篇一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蒙古族》大班社會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以往認識少數(shù)民族只是通過圖片向幼兒介紹,幼兒感到很枯燥,學習積極性不高,為此根據(jù)幼兒的學習興趣,設計了本堂教學活動,讓幼兒看看,認認,講講,跳跳中,學習認識蒙古族。
1、引導幼兒認識蒙古族的名稱,居住地,服飾特點及生活習慣。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國人,萌發(fā)幼兒對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習慣及服飾特點。
2、區(qū)分蒙古人和漢族人的服飾。
1、男,女蒙古族服飾各一套,錄音機和磁帶(友誼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兒學會跳(友誼舞)。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班級來了兩名遠方的小客人,你們猜猜他們是誰?請兩位穿有蒙古族服飾的幼兒邊聽音樂邊跳舞來到幼兒面前。
2、讓幼兒猜一猜他們是那個少數(shù)民族的小朋友?然后兩位小朋友自我介紹: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認識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們是中國人,是少數(shù)民族。
教師小結: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請幼兒分別比較漢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飾有什么不同,從中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請幼兒跟蒙古族小朋友齊跳《我也騎馬巡邏去》,使幼兒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會摔跤,騎馬,射箭等。
三、結束部分:
幼兒聽音樂《友誼舞》和兩位蒙古族小朋友邊唱邊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親相愛不分離。
1、觀看電視錄像或圖片,繼續(xù)向幼兒介紹蒙古族的生活。
2、請幼兒繪畫各民族小朋友的畫像,通過畫像進一步區(qū)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飾不同。
本堂活動設計,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幼兒自己看,認,講,跳等,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蒙古族,從中了解少數(shù)民族是一家。達到本活動的目標。
蒙古族的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特點,生活習俗,激發(fā)幼兒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2、用簡單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舞蹈。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地墊每人一個,有關蒙古族圖片若干,視頻課件,舞蹈視頻一段。
活動過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導入,讓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特點。
(二)結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蒙古族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了解蒙古族“那達慕”會。
提問:“那達慕”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出示蒙古族舞蹈視頻,激發(fā)幼兒興趣。
1、引出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動作(勒馬手)(揚鞭手)。
2、教師指導規(guī)范幼兒動作。
3、教師講解舞蹈節(jié)奏。
4、師幼共同表演蒙古族舞蹈。
(四)再次表演分組表演。
(五)結束活動。
蒙古族的教案篇三
目標:
1、感知樂曲的旋律變化,能夠大膽想象并表現(xiàn)表達蝴蝶的故事。
2、感受春天帶來的喜悅與美好。
過程:
一、情景導入。
問:你在花園里干什么?(小河邊照鏡子、嬉戲、采花粉、聞花香、看美麗的風景)。
二、體驗旋律變化。
玩好了我們幫助花姐姐傳花粉,讓他們開出美麗的花朵。(完整欣賞音樂)。
問:剛才你們在采花粉時有沒有發(fā)生什么事?
打雷時你們是怎么做的?
三、完整欣賞、大膽表現(xiàn)。
1、我們不但采花粉的本領大而且小耳朵特別靈,能夠邊聽音樂邊勞動,那么這段音樂你們在哪里聽過嗎?(完整欣賞音樂)。
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段音樂有什么感覺呢?想到了些什么?
2、這個音樂故事里到底講了什么故事呢?我們來看一看?(欣賞flash)。
問:誰能用好聽的話把他編成一個小故事呢?豐富個別詞匯。
3、你們想不想聽著音樂來表演這兩只蝴蝶動人的故事呢?(聽音樂表演故事)。
問:你們在表演時覺得哪里特別難表演?
4、兩只美麗的蝴蝶到底是怎樣與暴風雨做斗爭呢,我們來看看?(欣賞后半段)。
5、這兩只美麗的蝴蝶不但相親相愛,而且能與可怕的暴風雨頑強的斗爭,最后終于戰(zhàn)勝了困難你們愿成為勇敢的小蝴蝶嗎?我們一起表演勇敢的小蝴蝶。
蒙古族的教案篇四
音樂教室。
1、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xiāng)深沉真摯的戀情,激發(fā)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2、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3、欣賞《牧歌》感受無伴奏合唱人聲的藝術魅力,多聲部效果的美感和內蒙古民歌優(yōu)美的。
1、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把握《牧歌》的特點及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2、感受無伴奏合唱形式的人聲美與豐富的和聲效果。
多媒體教學。
同學們,我國有多少個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個,漢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師:今天我?guī)ьI大家去一個民族,蒙古族,好嗎?(課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
師:感覺怎么樣?(學生自由說)。
牧歌:十四世紀發(fā)源于意大利,是一種聲樂體裁,我國民歌中的“牧歌”屬。
于山歌性質,是牧民放牧時唱的歌,內容多為贊美勞動,歌頌家鄉(xiāng)和抒發(fā)情感。
1、欣賞男聲獨唱《牧歌》從這首歌曲的欣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速度緩慢、曲調悠揚飄逸、低回婉轉、抒情。它的色彩非常豐富:藍藍的天、潔白的云、碧綠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里。)。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理解樂曲和表達的情感。以視、聽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對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為后面欣賞活動想象力的發(fā)揮作好鋪墊,積累物質基礎。
(1)通過聆聽無伴奏《牧歌》問同學們和我們平時聽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講解無伴奏合唱知識,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種形式中,有一種完全不使用伴奏樂器的純人聲合唱形式,稱為無伴奏合唱。
(3)學生認真聆聽和我們剛才欣賞的獨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請同學們談一談又有什么感受?(相同點:主旋律基本相同,表達的情緒、速度、節(jié)奏都差不多。不同點:演唱形式是無伴奏合唱,歌詞也不同。優(yōu)美、抒情、安靜、草原、牧人、熱愛草原等)。
師總結:這是作曲家瞿希賢根據(jù)詩人海默的詞,把這首民歌改編而成的無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聲部交替出現(xiàn),互相呼應,加上濃郁和諧的和聲效果使音樂的內涵更加充實,意境得到升華。使這首優(yōu)美的民歌形像更加豐滿,色彩更為豐富!
賞,自由想象,通過比較法讓學生了解蒙古長調的特點,生動直觀、加深印象。
3、復聽無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討論作品特點、結構。進一步感受音樂美。
(1)播放音樂,學生認真聆聽。
提問:
a、你們能聽出那幾個聲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的。師引導學生說:這四個聲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廣闊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潔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b、這首合唱可分為幾個樂段?(引子部分、第一樂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聲部分)。
(2)分段欣賞。每個樂段表達了什么內涵?
力度意境出現(xiàn)的聲部與音色特點。
引子部分:pp草原由近到遠女低:飽滿柔美舒。
男低:渾厚結實緩。
第一樂段:f草原的遼闊寬廣女高:明亮華麗。
尾聲部分:ppp意猶未盡余音繞梁女高領唱。
(3)同學們兩首牧歌對比起來,你更喜歡哪一首呢?為什么?
生:無伴奏合唱。因為更能顯示出草原的寬廣,音色空曠優(yōu)美!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分散發(fā)言,對關于作品特點的分析做個簡單小結,以對作品有個整體性的了解,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必要的補充,使學生對作品,特別是對“無伴奏合唱”這一獨具特色的聲樂演唱形式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首歌,現(xiàn)在老師伴隨《牧歌》音樂給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樣?。
設計意圖:經過老師的帶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更加讓學生投入到音樂當中,去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提升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同學們,看你們這么喜歡這首歌曲,我有個提議,為《牧歌》盡上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的一項任務完成。
1、聽賞音樂,劃出音樂的旋律線或音樂使你聯(lián)想到的畫面畫下來。
2、隨音樂朗誦歌詞。
3、上臺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師的舞蹈動作或自編動作。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老師不停地放《牧歌》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欣賞:無伴奏合唱《小白菜》。
設計意圖:拉近我與學生,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從而使學生對無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與掌握。
同學們,通過欣賞《牧歌》,我們對蒙古族音樂有了初步感受體驗,通過參與討論和表演,同學們對歌曲有了進一步了解,開闊了視野。不同音樂創(chuàng)作形式帶給了我們不同的音樂美感,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老師相信這優(yōu)美的旋律深留在你們的腦海里,當然這一切都得感謝我們的民歌,正是這些民歌激發(fā)了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給他們提供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素材,才能使我們欣賞到更美的音樂作品,也讓我們永遠記住我們的民歌吧。
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無伴奏合唱歌曲試聽、學唱,并自由選則一首歌曲演唱。
通過學生的聽、唱、看、感受、體驗、創(chuàng)作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音樂的美,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音樂帶來快樂,自豪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根據(jù)學生特長讓學生不同形式表現(xiàn)《牧歌》,學生們都樂于參加音樂活動,并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和認識,他們團結協(xié)作,在音樂的氛圍里練習了技能,并且促進了各學科間的`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藝術氛圍中達到課堂的高潮,同時也達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的教學目的。
欣賞《阿瑪嘞火》《瑪依拉》《森吉德瑪》。
蒙古族的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國人,萌發(fā)幼兒對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經驗講述:我認識的蒙古族。
2、欣賞影碟帶。幼兒講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點。
3、選讀幼兒調查表。
4、制作統(tǒng)計表。
活動二:表演與創(chuàng)造。
歌曲:草原牧歌。
活動目標: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培養(yǎng)幼兒的感受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張紙,一套彩色水筆。
2、介紹蒙古族。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曲名,初步欣賞歌曲。
2、欣賞歌曲,感受音樂的風格,提問:你覺得這首歌是什么樣的?(慢、很抒情、很寬廣、遼闊、很優(yōu)美)。
3、再欣賞歌曲,幼兒做動作要求動作舒展,符合音樂的性質。
4、學習歌詞。
a、欣賞歌曲,提問歌詞內容。
b、欣賞歌曲,幼兒跟著哼唱。
5、欣賞音樂作畫要求每個幼兒畫一幅畫,要求符合歌詞內容,表現(xiàn)歌曲的意境。
6、邊欣賞音樂、邊繪畫,在音樂聲中,教師逐一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反思:
本堂活動設計,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幼兒自己看,認,講,跳等,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蒙古族,從中了解少數(shù)民族是一家。達到本活動的目標。
蒙古族的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了解石頭的外形及屬性,能用肢體造型來表現(xiàn)軟和硬。
2、初步學會念兒謠,嘗試用石頭堆疊游戲、語詞節(jié)奏來感應音效次數(shù)。
3、嘗試能看指揮進行合奏。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熟悉語詞并感應音效次數(shù)。
活動難點:肢體造型感應柔軟與尖硬,并嘗試能看指揮進行合奏。
活動準備:
1、音樂vcd、故事掛圖。
2、大布袋1個,袋子里裝一些軟、硬、粗糙、平滑的物品。
3、紗巾、布球、石頭、水袖、蛙鳴筒、軟墊若干。
四、隊形。
幼兒半圓就坐在軟墊上。
活動過程:
一、暖身部分。
1、故事引導。
蜂,他要大家想想有誰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造型活動。
(1)老師:有什么東西不是輕輕的,也不是軟軟的,不怕小蜜蜂的.針(引出石頭)。
(2)你們會用身體做出堅硬的造型嗎?
(3)幼兒:做各種堅硬的造型。
(4)老師:推壓學生,測試是否如石頭堅硬。
二、兒謠《石頭》。
(一)軟與硬的觸感。
1、游戲《摸一摸》::請幼兒逐個閉目老師事先準備在大袋子里的物品,并描述觸感。
2、出示石頭,請幼兒說說觸摸石頭的感受。
3、石頭可以做什么?(建筑、作畫、游戲……)。
(二)觀察外形、練習堆疊。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小石頭的兒謠,請大家一起來聽聽兒謠里說了是什么?(第一遍音樂)。
1、小朋友們來說說,兒謠里都說了什么?(啟發(fā)幼兒學念兒謠)。
2、請幼兒欣賞第二遍音樂,教師念謠并隨音樂做相應的語詞動作。
3、幼兒每人手拿三顆石頭(先隨老師念謠練習放石頭和撿石頭,注意休止符),依語詞做動作。
4、請幼兒欣賞第二遍音樂,邊學念謠邊玩石頭游戲。
(三)石頭樂器。
感應次數(shù):剛才,我們和幾個石頭玩游戲啦?如果只有兩顆石頭還能玩游戲嗎?怎么玩。
1、幼兒每人兩個石頭。
(1)語詞節(jié)奏:念兒謠并走出語詞節(jié)奏。
(2)石頭數(shù)目:步伐停止,依語詞數(shù)目來互敲石頭演奏數(shù)目。
2、兩部合奏。
(1)語詞節(jié)奏:小石頭數(shù)顆包入水袖,e奏語詞節(jié)奏。
(2)石頭數(shù)目:依語詞數(shù)目來互敲石頭。
3、三部合奏。
(1)前奏:蛙鳴筒m刮奏拍子。
(2)語詞節(jié)奏:小石頭放入水袖me奏。
(3)石頭數(shù)目:兩個石頭m依語詞數(shù)目來互敲石頭。
(四)石頭造型,創(chuàng)意想象排圖案。
1、分成4人一小組,各組在軟墊上模仿老師排出一樣的圖案。
2、創(chuàng)作:自由創(chuàng)作各式圖案,大家欣賞。
蒙古族的教案篇七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生活習俗,激發(fā)幼兒熱愛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2、通過欣賞蒙古族音樂,讓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事先裝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樂。
2、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導入,讓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二)結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了解蒙古族“那達慕”盛會。
提問:“那達慕”盛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舉行“那達慕”盛會。
在感知蒙古族音樂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1、賽馬。
2、歌舞。
(四)結束。
活動反思:
本堂活動設計,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幼兒自己看,認,講,跳等,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蒙古族,從中了解少數(shù)民族是一家。達到本活動的目標。
蒙古族的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學習《牧歌》及相關音樂文化,使學生了解我國北部邊疆草原的人文風情和音樂風格,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魅力,從而熱愛自然,親近自然。
2、通過歌唱和欣賞等綜合性音樂活動,感受蒙古民族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及情緒的特點,能通過歌聲與形體動作,表現(xiàn)出自己的音樂感受。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能夠有感情的歌唱《牧歌》。
教學重點:
1、感受蒙古民族音樂的特點。
2、從音樂的角度領會蒙古民族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難點:
歌曲音樂節(jié)奏和音準的準確把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響、電子琴、口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相關文化(10分鐘)。
1、提前播放歌曲《呼倫貝爾大草原》迎接學生進入教室。
2、通過歌曲把學生的思緒帶到美麗的大草原中。
師:剛才大家聽到的這首歌曲,是降央卓瑪演唱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接下來,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草原,去領略一下蒙古族的風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樂的魅力。
3、了解我國的草原分布情況。
師:我國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在銀幕上顯示我國主要草原分布情況,教師用簡短的歌曲來表現(xiàn)各地草原歌曲特點。如:黑龍江的《烏蘇里船歌》、內蒙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4、通過詩歌了解草原。
師:同學們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寫草原的詩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誦。
5、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會、樂器。
(展示舞蹈圖片)介紹舞蹈特點:節(jié)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匯新穎,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xiàn)蒙古族姑娘歡快優(yōu)美,熱情開朗的性格。(p47)。
請幾位同學上臺學習抖肩、騎馬兩個簡單的舞蹈動作。
(展示《那達慕》盛會圖片)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F(xiàn)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tǒng)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p46)。
(展示馬頭琴圖片)介紹馬頭琴。(p45)。
二、新課學習(30分鐘)。
1、欣賞歌曲《牧歌》男高音歌唱家胡松華演唱(p48)。
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描繪歌曲的意境。
(用5550|5550|5555|5550|的節(jié)奏來肯定回答問題的同學,
意思是:真不錯,真不錯,你的回答真不錯!)。
老師彈琴,學生有感情地朗誦《牧歌》歌詞,注意朗誦的速度和節(jié)奏。
3、教師范唱,學生對照口型開口默唱,著重讓學生盡快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音準和速度。
4、全體同學跟琴輕唱,學會歌曲。
把學生分成四組,一組用“n音”唱旋律,一組用“l(fā)u音”唱旋律,一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組唱歌詞,教師伴奏。
6、介紹無伴奏合唱。
無伴奏合唱是指僅用人聲演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方式。
無伴奏合唱能充分發(fā)揮男女不同聲部、聲區(qū)、音色的表現(xiàn)力,并在整體上保持音質的協(xié)調和格調的統(tǒng)一。
說說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給人的不同感受。(充分發(fā)揮人聲特點,更加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
三、拓展學習(4分鐘)。
1、欣賞器樂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p45)。
歌詞表達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畫卷,描繪了牧民安寧、舒暢、如意的生活美景。音樂以當民歌為素材,用柔和、安詳?shù)痔N含著飽滿激情的旋律,抒發(fā)草原牧民對新生活的贊美之情。婉如一位蒙古族婦女在草原上眺望,贊美之情油然而生。
通過教師現(xiàn)場口琴演奏《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蒙古族音樂的熱情和對美麗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四、小結(半分鐘)。
本課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國美麗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風情、舞蹈、盛會、音樂風格。著重學習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五、布置作業(yè)(半分鐘)。
請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一首自己特別喜歡的,學會有感情地演唱。
蒙古族的教案篇九
1、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特點,生活習俗,激發(fā)幼兒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2、用簡單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舞蹈。
藝術《蒙古族》
地墊每人一個,有關蒙古族圖片若干,視頻課件,舞蹈視頻一段。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導入,讓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特點。
(二)結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蒙古族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了解蒙古族“那達慕”會。
提問:“那達慕”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出示蒙古族舞蹈視頻,激發(fā)幼兒興趣。
1、引出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動作(勒馬手)(揚鞭手)
2、教師指導規(guī)范幼兒動作。
3、教師講解舞蹈節(jié)奏。
4、師幼共同表演蒙古族舞蹈。
(四)再次表演分組表演
(五)結束活動
蒙古族的教案篇十
1、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服飾特點、風俗習慣等。
2、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用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人喜歡的活動,如騎馬、擠奶等。
3、知道蒙古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大民族之一,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1、從網上下載有關蒙古族的圖片制作成幻燈片演示文稿。
2、教師事先要對蒙古族有較多的了解。
3、音樂磁帶《擠奶》《騎馬》《小牧民》。
(一)旅行前:看中國地圖并了解內蒙古的地理位置。
1、我們住在哪里?請在地圖上找一找。
2、在地圖上找找內蒙古在什么地方?地形象什么?
3、你會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
4、播放音樂,幼兒模仿交通工具的特征出發(fā)。
(二)旅行中:看課件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特點。
(教師用導游的身份和語氣與幼兒對話,激發(fā)幼兒參與的熱情。)。
1、地理風光:草原、牛羊、蒙古包等,知道蒙古族自稱“蒙古”。其意為“永恒之火”。
別稱“馬背民族”。
2、見面禮儀:獻哈達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jié)。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托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并表示謝意。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教師介紹后,請幼兒模擬練習獻哈達。
3、服飾特點: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為瑪瑙、珍珠、金銀制成。
4、食俗: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
4、特產:蒙牛乳業(yè)。請幼兒說說它的口味及營養(yǎng),并且提供牛奶品嘗一下。
5、愛好:騎馬、賽馬、摔跤、擠奶、拉馬頭琴等。
(三)旅行結束:和蒙古人(由一老師扮演或放一段影片)一起隨音樂表演。
1、傾聽音樂《小牧民》:你好象看到了蒙古人在干什么?
2、用蒙古人喜歡的動作來表演音樂。
1、繼續(xù)在表演區(qū)里隨音樂表演。
2、幼兒自己搜集更多民族的信息和大家一起交流。
蒙古族的教案篇十一
本活動以蒙古族為主線,以蒙古舞“我們是草原小牧民”為中心,結合常識、手工制作,使幼兒在各個方面較深刻地了解蒙古族、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感知蒙古舞的風格特點。
1.使幼兒了解蒙古族,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等。
2.學習踏點步、壓腕、上下聳肩等基本動作和舞步,感知蒙古舞的風格特點。
3.通過手工制作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1.介紹蒙古族的光盤一盒、電視機、vcd。
2.《我們是草原小牧民》音樂帶一盤、錄音機。
3.草原風光圖片若干。
4.教師示范鞭子一個,幼兒用皺紋紙紙條若干。
1.聽音樂《我們是草原小牧民》,教師帶領幼兒做跑馬步進活動室。
2.“小朋友,我們剛才聽的歌曲是哪個民族的?”(蒙古族)
“你們知道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么地方?”(內蒙古草原)
“你們去過草原嗎?”
3.放影碟,請幼兒欣賞草原風光,教師穿插講解。
4.結合掛圖提問。
蒙古族的教案篇十二
在以往認識少數(shù)民族只是通過圖片向幼兒介紹,幼兒感到很枯燥,學習積極性不高,為此根據(jù)幼兒的學習興趣,設計了本堂教學活動,讓幼兒看看,認認,講講,跳跳中,學習認識蒙古族。
1、引導幼兒認識蒙古族的名稱,居住地,服飾特點及生活習慣。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國人,萌發(fā)幼兒對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習慣及服飾特點。
2、區(qū)分蒙古人和漢族人的服飾。
1、男,女蒙古族服飾各一套,錄音機和磁帶(友誼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兒學會跳(友誼舞)
一、開始部分:
1、引起幼兒觀察認識蒙古族的興趣。
師:今天班級來了兩名遠方的小客人,你們猜猜他們是誰?請兩位穿有蒙古族服飾的幼兒邊聽音樂邊跳舞來到幼兒面前。
2、讓幼兒猜一猜他們是那個少數(shù)民族的小朋友?然后兩位小朋友自我介紹: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認識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們是中國人,是少數(shù)民族。
教師小結: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2、認識蒙古族的服飾特點及生活習慣
請幼兒分別比較漢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飾有什么不同,從中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請幼兒跟蒙古族小朋友齊跳《我也騎馬巡邏去》,使幼兒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會摔跤,騎馬,射箭等。
三、結束部分:
幼兒聽音樂《友誼舞》和兩位蒙古族小朋友邊唱邊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親相愛不分離。
1、觀看電視錄像或圖片,繼續(xù)向幼兒介紹蒙古族的生活。
2、請幼兒繪畫各民族小朋友的畫像,通過畫像進一步區(qū)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飾不同。
本堂活動設計,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幼兒自己看,認,講,跳等,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蒙古族,從中了解少數(shù)民族是一家。達到本活動的目標。
蒙古族的教案篇十三
1、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特點,生活習俗,激發(fā)幼兒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2、用簡單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舞蹈。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地墊每人一個,有關蒙古族圖片若干,視頻課件,舞蹈視頻一段。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導入,讓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特點。
(二)結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蒙古族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了解蒙古族“那達慕”會。
提問:“那達慕”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出示蒙古族舞蹈視頻,激發(fā)幼兒興趣。
1、引出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動作(勒馬手)(揚鞭手)
2、教師指導規(guī)范幼兒動作。
3、教師講解舞蹈節(jié)奏。
4、師幼共同表演蒙古族舞蹈。
(四)再次表演分組表演
(五)結束活動
蒙古族的教案篇十四
本活動以蒙古族為主線,以蒙古舞“我們是草原小牧民”為中心,結合常識、手工制作,使幼兒在各個方面較深刻地了解蒙古族、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感知蒙古舞的風格特點。
1.使幼兒了解蒙古族,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等。
2.學習踏點步、壓腕、上下聳肩等基本動作和舞步,感知蒙古舞的風格特點。
3.通過手工制作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1.介紹蒙古族的光盤一盒、電視機、vcd。
2.《我們是草原小牧民》音樂帶一盤、錄音機。
3.草原風光圖片若干。
4.教師示范鞭子一個,幼兒用皺紋紙紙條若干。
1.聽音樂《我們是草原小牧民》,教師帶領幼兒做跑馬步進活動室。
2.“小朋友,我們剛才聽的歌曲是哪個民族的?”(蒙古族)
“你們知道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么地方?”(內蒙古草原)
“你們去過草原嗎?”
3.放影碟,請幼兒欣賞草原風光,教師穿插講解。
4.結合掛圖提問。
蒙古族的教案篇十五
1、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生活習俗,激發(fā)幼兒熱愛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2、通過欣賞蒙古族音樂,讓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課前準備:事先裝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樂。
2、電腦課件。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導入,讓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二)結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了解蒙古族“那達慕”盛會。
提問:“那達慕”盛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舉行“那達慕”盛會。
在感知蒙古族音樂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1、賽馬。
2、歌舞。
(四)結束
本堂活動設計,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幼兒自己看,認,講,跳等,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蒙古族,從中了解少數(shù)民族是一家。達到本活動的目標。
蒙古族的教案篇十六
1、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生活習俗,激發(fā)幼兒熱愛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2、通過欣賞蒙古族音樂,讓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1、課前準備:事先裝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樂。
2、電腦課件。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導入,讓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二)結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了解蒙古族“那達慕”盛會。
提問:“那達慕”盛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舉行“那達慕”盛會。
在感知蒙古族音樂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1、賽馬。
2、歌舞。
(四)結束
本堂活動設計,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幼兒自己看,認,講,跳等,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蒙古族,從中了解少數(shù)民族是一家。達到本活動的目標。
蒙古族的教案篇十七
1、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服飾特點、風俗習慣等。
2、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用動作表現(xiàn)蒙古族人喜歡的活動,如騎馬、擠奶等。
3、知道蒙古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大民族之一,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1、從網上下載有關蒙古族的圖片制作成幻燈片演示文稿。
2、教師事先要對蒙古族有較多的了解。
3、音樂磁帶《擠奶》《騎馬》《小牧民》。
(一)旅行前:看中國地圖并了解內蒙古的地理位置。
1、我們住在哪里?請在地圖上找一找。
2、在地圖上找找內蒙古在什么地方?地形象什么?
3、你會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
4、播放音樂,幼兒模仿交通工具的特征出發(fā)。
(二)旅行中:看課件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特點。
(教師用導游的身份和語氣與幼兒對話,激發(fā)幼兒參與的熱情。)。
1、地理風光:草原、牛羊、蒙古包等,知道蒙古族自稱“蒙古”。其意為“永恒之火”。
別稱“馬背民族”。
2、見面禮儀:獻哈達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jié)。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托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并表示謝意。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保茫?。教師介紹后,請幼兒模擬練習獻哈達。
3、服飾特點: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為瑪瑙、珍珠、金銀制成。
4、食俗: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
4、特產:蒙牛乳業(yè)。請幼兒說說它的口味及營養(yǎng),并且提供牛奶品嘗一下。
5、愛好:騎馬、賽馬、摔跤、擠奶、拉馬頭琴等。
(三)旅行結束:和蒙古人(由一老師扮演或放一段影片)一起隨音樂表演。
1、傾聽音樂《小牧民》:你好象看到了蒙古人在干什么?
2、用蒙古人喜歡的動作來表演音樂。
1、繼續(xù)在表演區(qū)里隨音樂表演。
2、幼兒自己搜集更多關于民族的信息和大家一起交流。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66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