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教學設計反思(實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6 12:35:10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實用17篇)
時間:2023-11-16 12:35:10     小編:夢幻泡

用文字記錄總結,就像給思緒畫上點睛之筆。寫一份完美的總結需要注意哪些關鍵要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學作品解讀,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一

師:同學們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許多詩文都流傳千古,陸游和杜甫是我國古代杰出的詩人,他們的詩可以說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里有著極大的影響詩也是古詩中的名篇,它們是在什么情況下誕生的?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已經有著豐富學詩經驗的學生,這時關注的已不僅是課文的外在語言,詩歌內在的魅力對他們有構成了極大的吸引。

(就古詩引導同學們討論)示兒教學實錄教案精品。

下面我們學習一首感人至深的詩。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兒子的遺言。(板書題目:示兒)。

輕聲的讀這首詩,想想你有什么問題要你要提的嗎?

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1、這首詩的作者陸游是怎樣一個人?

2、這首詩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得?

3、對這首詩中的理解上的一些問題。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教師歸納。

第一步:把這首詩讀正確。

第二步、能過重點的詞語理解這首詩的意思。

第三步、體會詩句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1、指名詩本詩,讀后評價有無讀錯的地方。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話?

(1)說說詩的意思。

(2)你還想說些什么?

(3)你能把它讀好嗎?

師:當時北宋被金兵占領,南宋小朝廷無意北進收復故土,北宋人民處于國破家亡、水深火熱的空難中,/soft/日日盼宋軍收復失地,統(tǒng)一國家。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在臨死前也不忘收復中原,同學們談的體會真好,能不能把你的體會用朗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教師配上音樂。

1、自由讀。

2、小組內相互讀,然后選一個讀的最好的同學代表本組來進行表演。

3、小組代表讀,讀后評議。

4、全班讀。

5、嘗試背誦。

同學們,此時此刻陸游的兒子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現(xiàn)在你就是陸游的兒子,請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二

大家好!上完go straight on.一課,我對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進行了反思,現(xiàn)在和大家交流一下: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教育應當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經驗是教育的靈魂。 離開了生活和經驗就沒有成長,也就沒有教育?!毕胂胛覀兊挠⒄Z課堂是不是很多時候僅限于對課文文本的學習?所謂的自主學習也僅限于對課文中的詞、句的預習和鞏固。學生們大多是為學而學,而非為用而學。當“所學”不能為“所用”服務時,學生們當然提不起興趣。所以,本課中我盡量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在生活中也能運用所學的英語進行交流,從而感受學習所帶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比如,在課堂中我設計了“爭當優(yōu)秀小導游”這一活動。我發(fā)現(xiàn)當學生們看到鳳凰湖、法華寺、海濱公園等自己熟悉的景色時,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急切的想?yún)⑴c、想表達。我還觀察到一位平日十分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今天也非常興奮的在組內說著自己的想法。相信,在生活的土壤里學生們一定會學的更快樂、更有效。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又特別喜歡表現(xiàn)。可短短的課堂40分鐘,怎么能讓每個孩子都得到表現(xiàn)和發(fā)揮呢?這時候小組互助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往往不能讓人滿意。有的小組“你爭我奪”搶著發(fā)表意見,有的小組“安安靜靜”誰也不肯說話,有的小組把“討論會”變成了“茶話會”,看似熱熱鬧鬧,談論的卻是教學以外的話題。 所以,本節(jié)課的每個小組活動,我都設計了“任務引領”,讓學生圍繞著“任務”進行活動。而且我還設計了“目標達成評價表”對每一次活動都有評價,通過自評、組評、師評,對學生的活動起到了監(jiān)督和引導的作用。也讓學生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任務達成情況。

活動前有“引領”,活動后有“檢測”整節(jié)課的小組活動做到了“忙”而不亂,“鬧”而有序。每個小組都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有人曾經說過:歌曲于靈魂就像水于我們的身體一樣重要。孩子們是天然的音樂愛好者,他們的音樂感與節(jié)奏感較強,學一首歌往往比學一段話更容易。所以在本課之初,我利用歌謠引入新課。讓學生們跟著熟悉的兔子舞的節(jié)奏,配合活潑的動作在較短的時間內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迅速進入英語學習的情境中。看著孩子們歡快的表演動作,聽著他們甜美的童音回蕩在教室的上空,我不由自主的問了一句“are you happy?”我相信那句聲音響亮,又充滿激情的“yes”是他們由衷的心聲。也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中。同時也在無意識中記住了本課的重點單詞left ,right和straight。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大約15分鐘左右就會分散精力并對學習內容產生厭倦。所以,在學習turn left.和turn right時,讓學生們站起來邊轉邊讀。讓學生邊做,邊學,邊體驗,孩子們學得更快了,記得更牢了,體驗的也更深刻了。

在對本課重點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進行機械操練時,我再次設計了一個小chant。熟悉的音樂,郎朗上口的節(jié)奏,孩子們像背兒歌一樣,輕松的掌握了這些句子。

在本節(jié)課中,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快樂”中求知,在“活動”中學習。雖然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1.交際活動操練不足

2.作業(yè)設計層次不足

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我的設計是:畫出你家到學校的小地圖,并和你的朋友進行交流。從第二天的檢查情況來看,很多孩子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有的孩子畫不出來,有的孩子談論不出來。是不是我應該設計一定的分層作業(yè),讓孩子們“跳一跳”都能“夠到桃子”。讓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三

《煙臺的?!肥且黄獙懢吧⑽摹I鷦拥孛鑼懥藷熍_的海一年四季的獨特景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激發(fā)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為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本文的語言很美,寫法上也著鮮明的特色:(一)構思精巧,結構嚴謹。文章寫“景”也寫“人”,“景”與“人”交相暉映。“總——分——總”的結構,又突出了文章的重點。(二)語言凝練,生動形象,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達力。

我設計的是一課時完成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語言文字來感悟煙臺的海四季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特點。于是這堂課我設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欣賞煙臺四季的海的獨特景觀。2、了解煙臺人多彩的生活。3、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一)品詞析句教學煙臺冬日的海時我主要采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從作者是如何來描寫的角度去品重點詞,析重點句。并通過朗讀來感悟冬日海的壯觀。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品析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語感。

(二)借圖促情學生對于四季海的變化會產生疑問,在學生從文本中找答案的基礎上,出示地圖以及四季不同海景的圖片,幫助學生對課文語言理解得更為透徹。

(三)朗讀感悟美文欣賞,一是從作者的語言文字中去賞,另外要從朗讀中去賞,所以教學時我設計了多種朗讀,以情感朗讀來體現(xiàn)語言文字的美妙,從而感悟作者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四

1. 必須是原創(chuàng),抄襲將被判定為“不合格”。

2. 內容和格式必須與教學設計與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1. 將教學設計與反思模版表格從網(wǎng)頁上復制到word中 ,在word中進行填寫,注意要刪除內容說明(藍色部分)。再上傳到網(wǎng)上,為了方便輔導老師批閱大家的作業(yè),請大家將內容全部粘到頁面上,不要以單一附件形式上傳。 2. 如教學設計與反思中用到圖片,上傳到編輯器時不能直接粘貼,必須用插入的方式:

一、教學目標本課程是在學生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方法、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 學情境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思考成果。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選擇多種方 法來解答。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在經過前一個環(huán)節(jié)之后,對有小括號的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混合計算題方法已經明確。在本環(huán)節(jié) 主要關注學生能否找到單位“1”以及怎樣通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計算的方法。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引導學生運用固有的知識進行遷移,來自主探索“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具 體的計算方法,解決情境中的問題。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現(xiàn)狀為教 學基點,教師順勢引導幫助學生梳理思維過程,明晰所學知識,做好知識的建構。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重點及難點: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運用多媒體生成 生:喬木林占 1/2,灌木林 占 3

學生自主探索對 兩種方法進行比較,目 嘗試計算 的通過比較加深認識, 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歸納的能力。

六、教學評價設計1.完成教材第 118 頁的“做一做。 學生試著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計算過程,重點看運算順序及書寫美觀情況。 2.完成教材第 120 頁練習二十三的第 1 — 4 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第 2 — 4 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八.教學反思 可以從如下角度進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方法、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教學情境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思考成果。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選擇多 種方法來解答。 連加的知識探索過程比較簡單, 學生的思維經過舊知識的遷移, 可以自主探索出結果。 有些問題是有單位“1”的加減混合的運算,學生需要找單位“1”再進行運算。這個環(huán)節(jié)添加了異分母分 數(shù)的連減和帶小括號的異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混和運算,同時引導學生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對各種方法進行自我優(yōu)化。學生在經過前一個環(huán)節(jié)之后,對有小括號的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混合計 算題方法已經明確。在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關注學生能否找到單位“1”以及怎樣通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計算 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固有的知識進行遷移,來自主探索“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 會具體的計算方法,解決情境中的問題。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現(xiàn)狀 為教學基點,教師順勢引導幫助學生梳理思維過程,明晰所學知識,做好知識的建構。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五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注意收集有關資料。

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原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布置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陸游的資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況,收集他的愛國詩篇。

教學設想:注重朗讀指導,讀出“詩味”,讀出“情味”。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詩人陸游的一首詩歌《示兒》,根據(jù)你們的預習,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呢?(板書課題)。

3.師相機總結。如這時有學生愿意讀收集到的詩歌,注意在“正確”“停頓”方面作些評價,不作高要求,正為下面的初讀詩歌奠定基礎。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結合課本上的注釋,把字音讀準,注意停頓。

2.指名讀詩。相機評價。

4.相機指點。(大多會先說三四句,再說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點:同學們有說“宋朝”的,有說“南宋”的,這有區(qū)別嗎?(學生匯報)你的預習真全面啊,你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資料,對,北宋被金兵滅亡,南宋建立后只守著半個江山,那個時候,陸游才兩歲,而今,他85歲高齡,從他記事起,盼祖國統(tǒng)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我們一起隨著他的心愿讀讀這句詩吧。

第四句的指點:詩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這是古今字意的變化?!澳恕弊衷撛趺磿鴮??(橫折折折鉤,撇)。

第一句的指點:詩中的“元”同“原”字,對,是通假字,理解為“原本,本來”。

第二句的指點:調換語序作比較:只是悲傷沒有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只是為沒能看見祖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語序變換都讀得通順,祖國語言的內涵是豐富的。

5.指名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6.帶著對詩歌的理解讀詩。

7.體會詩人的感情:詩人臨終作詩,沒有說別的家常話,這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懷呢?

(學生交流)。

小結:是啊,有了“國”這個大家,才會有我們的小家,作者憂國憂民,短短四句詩,抒發(fā)了他強烈的愛國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應麟稱此詩是“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p>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六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tǒng)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五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實現(xiàn)提升。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收集查閱陸游的相關資料,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一、激趣導學。

(課件出示圖片)同學們,大家知道宋朝嗎?(知道)在那茍延殘喘的南宋,一個除夕之夜,一位85歲的老人,在燭光明滅之中,僵臥病榻,老淚縱橫,手指北方,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出了自己的遺囑(學生如不明白,可改為臨終遺言),大家猜猜,他遺囑的內容是什么呢?(學生猜測:可能是擔心子女,也可能是財產的分配)。

教者評價正確與否。

是啊,他臨終之時,只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卻包含了他最熾熱的情感!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讓人肅然起敬的老人——陸游,學習他的絕筆詩——《示兒》(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這是一首特殊的詩,描寫的是陸游臨死時瞬間的感受,流露的其實是作者一生情感的積淀,可謂一首詩,一個人。用當時的情景再現(xiàn),學生的猜測開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奠定了他們的感情基調。

二、自主學習。

(一)文識。

1、交流預習:說說你對陸游的了解吧!請你把收集到的有關陸游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詩言志,歌詠懷”,陸游在詩中流露的深沉情感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的有著極大的關聯(lián)。因此,想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情感就必須了解詩人及創(chuàng)作詩歌的背景。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看到詩題《示兒》你是怎樣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笆緝骸笨梢哉f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

2、教師配樂范讀,正音,句讀(多媒體課件)。

祭(???)乃(????)。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播放音樂)。

遵循老師的讀法,朗讀詩歌,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注意詩句的內部停頓。

4、學生代表有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從教師范讀到學生練讀,再由學生匯報讀到正音,掃清字詞障礙,為感情朗讀做好準備。

(三)釋義:

粗通詩意:

1、組織學生再讀古詩,自學古詩,體會詩意。

2、教者引導釋義第一句(多媒體課件)。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這句詩是說: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2、學生結合書下注釋,參考書自主完成釋義,教師糾錯。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國統(tǒng)一。理順這句話時需調換詩句中“悲”的詞序。這句的意思是: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爸性被春右员北唤鸨碱I的地區(qū)。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同“勿”,不要?!澳宋獭蹦銈兊母赣H。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時侯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的聯(lián)系更緊密。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本來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沒有關系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到了宋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日子,你們祭祀祖先時,千萬不要忘記把這個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指名朗讀。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釋義第一句,然后學生遵循教師的方法,以自學為主,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查字典、看注釋、查找資料,學生是完全可以讀懂詩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三、合作探究。

1、細品詩意。

了解了詩意,那么現(xiàn)在請大家再認真讀詩,仔細品味,從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詞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學生先自己品讀畫出有關的詞句,然后小組交流,教者指導,參與其中。

2、組織全班交流。

(1)從“元知”“但悲”對比寫出詩人愛國之情,死對他來說無所畏懼,唯一掛念的是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

a、課件出示地圖,用色塊標識淪陷的土地:此時的中原大地是怎樣的情景?

b、此時在陸游的心中只有一個聲音,那是什么?(板書:悲)。

c、體會詩人“悲愴的心境”:

師:看我這一生立志為國破敵----。

出示:少年陸游---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壯年陸游---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

老年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設計意圖:出示詩人在不同時期的卻擁有共同主題的詩句,師生引讀,使學生在濃厚的情感氛圍下感受貫穿詩人一生的愛國情懷。

d、激情引讀。指導朗讀:面對死亡,坦然自若,體現(xiàn)了詩人豁達的生死觀,但對國家他卻念念不忘,這種愛國之情是多么執(zhí)著、深刻呀!讓我們帶著這種敬佩之情讀一讀。(師讀前部分,生接讀后面詩句)。

(2)三、四句詩文表達出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xiàn)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了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引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a、師: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淚胡塵,大好河山無顏色,而今就要撒手歸去,只盼得——(生讀)。

b、師:想我神州陸沉之恨猶未雪,平生志業(yè)百無一酬,而今就要撒手歸去,只盼得——(生讀)。

c、師:一切都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只盼得——(生讀)。

3、最后小結:一個“悲”字讓我們體會到了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讓我們從他的“悲之切”中體會到了他對國家的“愛之深”。

(板書:忠)詩人胡應麟曾謂此詩“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下面就讓我們飽含深情再來讀這二十八字。)。

4、此時此刻,陸游的二十八字愛國詩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學能飽含深情的背誦一遍。

設計意圖:當閱讀到達一定的程度時,學生的目光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強烈地想去追究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更豐富的內容,新的閱讀期待由此產生。在閱讀過程能隨陸游的悲而悲,隨陸游的盼而盼,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真正進入學生心中,這份因語言文字而帶來的感動最終沉入學生的生命,達到誦讀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很多,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他的詩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表現(xiàn)出渴望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我們里看一下他的另外兩首愛國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課件出示這兩首詩并出示部分注釋,引導進一步了解陸游的愛國情懷。)。

你讀,你看,無論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著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熱情和壯志難酬的悲憤!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這位偉大的人,這位感動中國的先輩。

設計意圖:巧妙地引用一些相關詩詞作為補充。這樣,課內的知識就和課外的知識互為補充,構成完整的結構。這無論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是對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都有很大的好處。這種做法同時還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向縱深處挖掘課文的內涵。

五、總結全文。

結束語:(播放音樂)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知道這位老人留下的遺囑是什么了嗎?它是陸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是對祖國重新統(tǒng)一熱切地盼望,是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的愛國激情?。ò鍟簮蹏椋?。

設計意圖:言為心聲,有如此詩歌,必有如此詩人。結尾處,再贊詩人,再讀詩歌,詩人合一,與開篇照應,余音裊裊。

六、課后作業(yè):會默寫《示兒》,收集有關愛國的詩歌。

設計意圖:讓愛國情感在孩子們的心中得以升華。

示?????兒。

陸游。

不見統(tǒng)一。

示兒????悲????????????????????忠???愛國之情。

渴望統(tǒng)一。

【整體設計意圖】:

1、以讀代講,追求潤物無聲。

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緊緊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齊讀,教師引讀,熟讀成誦等形式,體會詩的內容,領會作者情感,促使學生的愛國之情得到升華。

2、加強誦讀指導,追求多元共振。

對《示兒》這樣的詩,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會有不同的誦讀,所以在誦讀指導上我將盡量追求多元化,反復引讀加強記憶;但是我相信每一個人的感悟又會有其共同的基礎和共同的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們追求這樣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華。

古詩以凝練的語言敘事、寫景、抒情、構境,因其凝練而形成了許多極富美學張力的空白處。這種空白是需要讀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補、以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的。這正是古詩的魅力所在。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了課外的兩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為補充材料。以古詩補充古詩,以古詩拓展古詩。這種拓展,是鑒于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基礎上,通過對文本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變式、擴充,對詩中的“悲”做了一個情感上的延伸。另外,盡量把詩意的解釋進行淡化處理,而著力于引導孩子們去體驗、把握詩歌情感的脈搏,讓他們與詩人的心靈作一次近距離的直接的對話。

評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堪稱是愛國詩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夠準確把握詩的愛國情感,整個教學設計都體現(xiàn)了以“情”為主線,將詩人的愛國情懷品味的淋漓盡致。

首先,開課的導入,以猜測一個生命將息的老人臨終的遺囑內容為線索,使學生初步體會了詩人臨終前心中沒有家事唯有國事的情懷,為體會全詩奠定了感情的基調。

接著,緊扣“悲”字,讓學生去體會詩人臨終前無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結。這既是對詩句理解的過程,對語言魅力品析的過程,也是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的過程。學生在學詩,在學語言,也是在領悟情感。同時教者設計的幾處感情引讀,感情朗讀也很到位,學生通過反復吟詠,來體會詩的內涵,領悟詩人的情感。對于詩人的情感學生不是聽來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設計的環(huán)節(jié)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謂水到渠成,如泉眼無聲惜細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七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笆緝骸痹谶@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tǒng)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tǒng)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

元知

臨終所議但悲(生)

示兒渴望統(tǒng)一

九州所盼北定告翁(死)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八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熏陶。

3、背誦并默寫全詩。

二、重難點: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陸游的《示兒》。

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陸游?

生:介紹。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出示課件)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xiàn)抗金報國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他勤于創(chuàng)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來就有9300多首。他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tǒng)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1177年(中原淪陷50周年),陸游《關山月》一詩中寫道: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表達了對淪陷區(qū)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中原淪陷65周年),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中寫道: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表達了詩人一心向往報效祖國,英勇殺敵的情懷。

三、1193年(中原淪陷66周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中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qū)百姓的同情,對收復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中原淪陷83周年),85歲高齡的陸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候寫下了相當于遺囑的絕筆《示兒》。

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示兒》。

(一)初讀詩文,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1)先聽老師范讀,學生再自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生:先自讀,再齊讀。

師:誰來把這首詩給大家范讀一遍。

生:指名讀。

師:下面,請大家根據(jù)注釋,理解詩意。(課件出示相關釋義)。

課件出示:萬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但:只。北定中原日: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阿日子。(多媒體出示,結合地圖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交流合作,理解詩意。

師:指名解釋。詩里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

生:“悲”。

師:為什么“悲”,用原詩回答?

生:齊答“不見九州同”。

師:介紹當時局面。出示課件:(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中原,宋軍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國都汴州被金兵占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tǒng)一。朝廷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他們茍且偷安,不思報國,這種狀況持續(xù)了95年。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tǒng)一。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

師:下面誰能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對祖國統(tǒng)一的牽掛。

生:指名讀。后齊讀。

(二)再讀詩文,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1、出示“悲涼”的意思:悲哀,凄涼。

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為收復失地而奮斗終生,但臨死也不能看到“九州同”。詩人死不瞑目,內心悲涼萬分。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九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注意收集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準備:

原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布置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陸游的資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況,收集他的愛國詩篇。

教學設想:注重朗讀指導,讀出“詩味”,讀出“情味”。

一、揭題解題,交流資料。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詩人陸游的一首詩歌《示兒》,根據(jù)你們的預習,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呢?(板書課題)。

3.師相機總結。如這時有學生愿意讀收集到的詩歌,注意在“正確”“停頓”方面作些評價,不作高要求,正為下面的初讀詩歌奠定基礎。

二、自由朗讀,自悟詩意。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結合課本上的注釋,把字音讀準,注意停頓。

2.指名讀詩。相機評價。

4.相機指點。(大多會先說三四句,再說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點:同學們有說“宋朝”的,有說“南宋”的,這有區(qū)別嗎?(學生匯報)你的預習真全面啊,你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資料,對,北宋被金兵滅亡,南宋建立后只守著半個江山,那個時候,陸游才兩歲,而今,他85歲高齡,從他記事起,盼祖國統(tǒng)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咱們一起隨著他的心愿讀讀這句詩吧。

第四句的指點:詩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這是古今字意的變化?!澳恕弊衷撛趺磿鴮懀浚M折折折鉤,撇)。

第一句的指點:詩中的“元”同“原”字,對,是通假字,理解為“原本,本來”。

第二句的指點:調換語序作比較:只是悲傷沒有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只是為沒能看見祖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語序變換都讀得通順,祖國語言的內涵是豐富的。

5.指名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6.帶著對詩歌的理解讀詩。

7.體會詩人的感情:詩人臨終作詩,沒有說別的家常話,這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懷呢?

(學生交流)。

小結:是啊,有了“國”這個大家,才會有我們的小家,作者憂國憂民,短短四句詩,抒發(fā)了他強烈的愛國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應麟稱此詩是“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十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tǒng)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tǒng)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四、各自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六、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七、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一

讓詩的教學充滿詩意,煥發(fā)魅力;讓課堂語言與思維齊飛,激情與智慧共舞,《示兒》教學設想。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熏陶。

3.背誦并默寫全詩。

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設想:

(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詩人是誰?簡單說說原因,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示兒》教學設想》。

( 二)導入激疑:

1. 引出南宋詩人陸游,你們了解他嗎?(交流搜集信息)

2. 小結交流情況。出示資料(陸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把國都開封都被金兵占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tǒng)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們茍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了95年。陸游就生活在戰(zhàn)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在他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后他親自上戰(zhàn)場參加抗金戰(zhàn)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導讀達標:

1.初讀感知

(1)配樂詩朗誦: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自由讀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二

【整體設計意圖】:

1、以讀代講,追求潤物無聲。

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緊緊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齊讀,教師引讀,熟讀成誦等形式,體會詩的內容,領會作者情感,促使學生的愛國之情得到升華。

2、加強誦讀指導,追求多元共振。

對《示兒》這樣的詩,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會有不同的誦讀,所以在誦讀指導上我將盡量追求多元化,反復引讀加強記憶;但是我相信每一個人的感悟又會有其共同的基礎和共同的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們追求這樣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華。

古詩以凝練的語言敘事、寫景、抒情、構境,因其凝練而形成了許多極富美學張力的空白處。這種空白是需要讀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補、以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的。這正是古詩的魅力所在。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了課外的.兩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為補充材料。以古詩補充古詩,以古詩拓展古詩。這種拓展,是鑒于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基礎上,通過對文本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變式、擴充,對詩中的“悲”做了一個情感上的延伸。另外,盡量把詩意的解釋進行淡化處理,而著力于引導孩子們去體驗、把握詩歌情感的脈搏,讓他們與詩人的心靈作一次近距離的直接的對話。

評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堪稱是愛國詩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夠準確把握詩的愛國情感,整個教學設計都體現(xiàn)了以“情”為主線,將詩人的愛國情懷品味的淋漓盡致。

首先,開課的導入,以猜測一個生命將息的老人臨終的遺囑內容為線索,使學生初步體會了詩人臨終前心中沒有家事唯有國事的情懷,為體會全詩奠定了感情的基調。

接著,緊扣“悲”字,讓學生去體會詩人臨終前無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結。這既是對詩句理解的過程,對語言魅力品析的過程,也是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的過程。學生在學詩,在學語言,也是在領悟情感。同時教者設計的幾處感情引讀,感情朗讀也很到位,學生通過反復吟詠,來體會詩的內涵,領悟詩人的情感。對于詩人的情感學生不是聽來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設計的環(huán)節(jié)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謂水到渠成,如泉眼無聲惜細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三

一、教學內容:教科版第五冊35頁。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

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實現(xiàn)提升。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范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jié)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作者“悲”的是什么?“悲”從何來?

師:你怎么理解“萬事空”?

師:介紹戰(zhàn)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里”“五千仞岳”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師:帶著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tǒng)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著讀著,你終于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么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啟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示兒。

(宋)陸游。

悲盼。

不見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愛國不變。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十四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tǒng)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tǒng)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四、各自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六、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七、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五

(1)對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鐵蹄之下,不能收復的悲痛。

(2)壯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裝,親自殺敵的悲傷。

(3)對南宋政權偏安一隅,不思收復中原故土的悲憤。

(4)對于中原遺民淪為亡國奴的悲憫。

(板書:之切)。

這濃濃的“悲”其實源于一個深情的字眼――愛。(板書:愛)。

9、他愛什么?指名反饋(板書:之深)。

10、小結:陸游一直渴望王師北定以統(tǒng)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為之奮斗的理想。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與盼望,讓他熬干了心血!60年過去了,85歲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見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為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后,讀來仍令人潸然淚下!

11、讓我們牢記《示兒》,懷念永遠的陸游!一起讀!

四、讀寫結合,體驗情感。

1、同學們,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親,他雖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卻滿含期待和信念,緩慢而深沉的對你交代遺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強調,無忘啊,無忘啊……面對這樣的父親,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請寫下來!

2、全班交流,評價。

3、老師小結:是的,陸游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遺民,明知“死后萬事空”卻還是堅信“王師北定中原”。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又是何等的悲憤!全詩字字如血句句如火!(板書:字字如血,句句如火)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人高尚的情懷!

(回到文本,把積累的感情通過朗誦再次釋放。)。

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陸游,那就是――憂國憂民(板書:憂國憂民,至死不渝)。

五、拓展延伸,情感內化。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中華兒女前赴后繼,不屈不撓,因為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大大的“愛”字!

(投影)。

就讓我們在岳飛的這首千古絕唱《滿江紅》中結束本課吧!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板書:

示兒。

悲之切――愛之深。

字字如血。

句句如火。

憂國憂民。

至死不渝。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十六

一、教學內容:教科版第五冊35頁。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tǒng)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實現(xiàn)提升。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范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jié)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作者“悲”的是什么?“悲”從何來?

師:你怎么理解“萬事空”?

師:介紹戰(zhàn)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里”“五千仞岳”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師:帶著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tǒng)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著讀著,你終于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么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啟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示??????兒。

(宋)陸游。

悲??????????????????盼。

不見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愛國???????????????不變。

示兒教學設計反思篇十七

教科版第五冊35頁。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tǒng)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實現(xiàn)提升。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

2、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范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按老師劃分節(jié)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作者“悲”的是什么?“悲”從何來?

師:你怎么理解“萬事空”?

師:介紹戰(zhàn)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里”“五千仞岳”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師:帶著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tǒng)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讀著讀著,你終于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么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啟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示兒。

(宋)陸游。

悲盼。

不見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愛國不變。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44903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