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愁讀后感(匯總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4 12:40:11
鄉(xiāng)愁讀后感(匯總8篇)
時間:2023-11-14 12:40:11     小編:文鋒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鄉(xiāng)愁讀后感篇一

《鄉(xiāng)愁》全詩共四節(jié),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xiàn)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征: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后的夫妻分離——后來的母子死別(這是一種特殊的“分離”)——現(xiàn)在的游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為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表達鄉(xiāng)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后的船票——后來的墳墓——現(xiàn)在的海峽。這樣我們看到這首詩構思的巧妙,四節(jié)詩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fā),如油畫的著色,那色彩便是鄉(xiāng)愁,層層加深。

小時候離家讀書,鄉(xiāng)愁唯有通過那小小的郵票以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這思念的對象既是母親,也是故鄉(xiāng)。在這里,故鄉(xiāng)即母親,母親即故鄉(xiāng)。長大后,為生活所驅遣而奔走他鄉(xiāng),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所以,那縷縷鄉(xiāng)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到后來,時空的隔離再也得不到溝通,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生者與死者,永遠地隔開了!詩到了這里,感情加重,悲劇氛圍更強,載不動,許多愁。而現(xiàn)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xiāng)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到這里,詩人的鄉(xiāng)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這首詩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結構上寓變化于統(tǒng)一,節(jié)與節(jié)、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互相變化錯落,體現(xiàn)了自由詩的特點;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在音樂上造成一種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悵惘的基調。

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簡潔而有韻致的美讓人感動,讀完后對于詩歌所傳遞的那份思念似乎也有了切身體會,詩不長,卻很意味深長,是值得一讀的好詩。

鄉(xiāng)愁讀后感篇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自古以來,多少遷客騷人抒發(fā)過這種“思鄉(xiāng)之痛”。

鄉(xiāng)愁是一種綿延在心底的苦,隱埋在思想深處的痛。大部分寫鄉(xiāng)愁的詩,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種牽腸掛肚的思念,它們道盡了中國人對家鄉(xiāng)和故土的依戀之情。

余光中在《鄉(xiāng)愁》中,繼承了傳統(tǒng)文化中“鄉(xiāng)愁”這一永恒的主題,寫出了富有新意的鄉(xiāng)愁情緒,這與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典文學的極其鐘愛是分不開的。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此詩除結構、韻律很美外,在語言上還表現(xiàn)出以下五美。美在表事物的名詞?!班]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表事物名稱的詞表現(xiàn)的是意象美,鄉(xiāng)愁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詩人用這些詞表達出來后就將其實現(xiàn)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也就是說,詩人選取了代表漂泊、隔離、訣別的具體事物來承載抽象難以捕捉的戀國思家的鄉(xiāng)愁。

此外,詩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這四種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聯(lián)綴起來,使整首詩構成了一種真誠柔和的基調。美在富于變化的量詞?!懊?、張、方、灣”這些量詞運用得很精當,它們在詩中富于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現(xiàn)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詞到表大事物的量詞,體現(xiàn)了詩人的鄉(xiāng)愁是一步一步升華的,由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美在重疊的形容詞和反復的句式?!靶⌒?、窄窄、矮矮、淺淺”四個形容詞正語反出,以一種輕描淡寫,使鄉(xiāng)愁濃縮于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反襯出濃烈的思鄉(xiāng)情緒。

各節(jié)中重復出現(xiàn)的“鄉(xiāng)愁是……”,音韻和諧,體現(xiàn)了詩的音樂美,增加了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將詩人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和揮之不盡的鄉(xiāng)愁之心表現(xiàn)得恰如其分,淋漓盡致。美在表示時間的詞?!靶r侯、長大后、后來、而現(xiàn)在”四個時間詞,表現(xiàn)了人生的四個階段,以空間上的阻隔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fā),不露痕跡地表示出時間的變化、情感得到步步增強,悲劇氛圍更強,載不動,許多愁……充滿著無窮變化之美。美在顯示空間隔離的方位詞。

“這頭、那頭、外頭、里頭”這些方位詞很美,美在它們自然顯示了空間的隔離,反復使用就能營造出一種字字關情、瑯瑯上口的韻律;它們還與結構相似的小節(jié)共同形成節(jié)奏美和整齊美,也為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悵惘的基調。

鄉(xiāng)愁讀后感篇三

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流傳了幾代,那是在寂寞中升起的思念;汨羅江流淌的永遠是屈原的血,那是他在寂寞中激起的憂憤;俞伯牙在鐘子期墓前一曲成為絕響,那是痛失知音的寂寞……在我看來,寂寞帶給的不僅僅是失意、彷徨、憂愁……寂寞還指引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人生。

寂寞是不得求之的殤。半世癲狂,敢讓國忠研墨,力士捧靴,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盛唐李白,他狂放不羈,敢高呼“明朝散發(fā)弄扁舟”,這是他反抗命運的最強音,他在政治上卻終生不得志,終“對影成三人”,抱月而終矣。他是寂寞的,不得志給了他寂寞,寂寞使他酒入豪腸,斗酒詩百篇。也許他的鋒芒畢露[注:畢露:完全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xiàn)自己。]不適合那個弄臣當?shù)赖臅r代,但是百姓千古吟的是他李白的詩,歌的是他李白的才。

寂寞是書寫輝煌的筆。李煜,一個被記錄在才子佳人[注:泛指有才貌的男女。]史上的帝王,他有著“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注:原形容風兒吹指水面,波浪漣漪。后作為與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閑事的歇后語。]”的敏感細膩的內心,卻生于帝王家,他將寂寞書寫成了備受后人推崇學習的花間詞風,他雖是個失敗的帝王,卻造就了一個詞的盛世繁華,成為千古詞帝。納蘭性德,天生貴胄,皇帝近臣,一生顯貴,然而華麗的外衣下,是他寂寞敏感的心。他的寂寞給了他靈感,使他寫出了一首首憂愁細膩的詞文,掀起了“家家爭唱飲水詞”之熱潮,將飲水詞風推向輝煌,后人給之評價“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寂寞是心懷天下的志。自古英雄皆寂寞,“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是陸游的慨嘆,更是英雄末路的悲鳴。那個積貧積弱,日見窘迫的南宋,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但這又是一個英雄“過?!钡臅r代。陸游的一生以抗金復國為己任,無奈請纓無路,屢遭貶黜,晚年退居,有志難申。他的寂寞是不得救濟天下的悲涼,無人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投江的屈原,屈死的岳飛……他們的一生是寂寞凄涼的。但是后人,卻有一波接一波的人,以之精神為榜樣,將一生獻給百姓。

也許,他們的一生,沒有卓著的政績,沒有文治武功[注:比喻政治與軍事。],但他們的一生卻書寫了另一種成功。命運的安排并沒有讓他們毫無閃光點,他們只是在一條路上失敗了,卻走向了另一條成功的路。所以,歷史記住了他們,他們詮釋了寂寞,寂寞也會帶給我們成功的人生。

鄉(xiāng)愁讀后感篇四

“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書寫“鄉(xiāng)愁”,自古以來都是眾多文人墨客的千古話題,同時也是中國詩歌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而其中,關于“鄉(xiāng)愁”的詩詞作品就有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四韻》、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席慕蓉的《鄉(xiāng)愁》、朦朧詩代表人之一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等佳作。近些年來,國內一些純文學作品興起了一股股針對“愛國思鄉(xiāng)”的熱浪,而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卻在似如煙海茫茫的文學界中脫影而出。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江蘇南京,曾任臺灣師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xiàn)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余老的作品的風格極不統(tǒng)一,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歌,一般多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xiāng)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是表現(xiàn)得很細膩而柔婉。著有詩歌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jié)》、《白玉苦瓜》等十于種。很多讀者知道余光中這個名字,便是因為這首著名的《鄉(xiāng)愁》,因此很多時候余老也被稱作“鄉(xiāng)愁詩人”。

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的詩篇,《鄉(xiāng)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這首不到100來字的抒情詩,卻借助了“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些具體事物,通過把抽象的鄉(xiāng)愁具體化了,實物化了,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深深表達了詩人渴望與家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結束分離之苦的強烈愿望。從作者少年時代鄉(xiāng)愁的骨肉之情、青年時代鄉(xiāng)愁的戀人之情、中年時代鄉(xiāng)愁的生死之情、晚年時代鄉(xiāng)愁的故國之情,“鄉(xiāng)愁”的內涵和意境,隨著自己成熟和時代的發(fā)展,得到了不斷的提升與升華!詩歌回環(huán)望復,音韻和諧優(yōu)美、簡練。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復:我在這頭……;有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有變換量詞:枚、張、方、灣。作者采用了這些藝術手段加強了此詩的音韻之美。而且詩人還巧妙地將“鄉(xiāng)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找到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里,“鄉(xiāng)愁”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些具體事物上,這樣,詩人不至于無所依附。詩歌以情感為線索,詩詞單純、含蓄,美與豐富美于一體,不枝不蔓,意境悠遠深邃,字里行間透露了作家余光中一生漂泊無依,在經歷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之后,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思想;真誠的希望臺灣能早日回歸祖國。

回憶起上世紀70年代初創(chuàng)作《鄉(xiāng)愁》時的情景,余老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似乎又在感念著當時的憂傷氛圍。他說:“隨著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懷鄉(xiāng)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xiāng)愁》?!?/p>

余光中說,這首詩歌是“蠻寫實的”:小時侯上寄宿制學校,因為離家很遠,要與媽媽通信;婚后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后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節(jié)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節(jié)我想到了大陸這個“大母親”,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這句。

在南京生活了近xx年的余老,紫金山風光、夫子廟雅韻早已滲入他的血脈;抗戰(zhàn)中輾轉于重慶讀書,嘉陵山水、巴山野風又一次將他浸潤。“我很慶辛自己在離開大陸時已經21歲。我受過傳統(tǒng)《四書》、《無經》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學的熏陶,中華文化已植根與心中?!庇喙庵姓f,“如果鄉(xiāng)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xiāng)愁是很單薄的?!?/p>

當今臺灣回歸大陸是我們全體中國人與駐臺同胞的一個最大愿望。《鄉(xiāng)愁》是臺灣同胞、更是全體中國人共有的思鄉(xiāng)曲,隨后,臺灣歌手楊弦將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四韻》、《民歌》等八首詩譜曲傳唱,并為大陸同胞所喜愛。余光中說:“給《鄉(xiāng)愁四韻》和《鄉(xiāng)愁》譜曲的音樂家不下半打,80多歲的王洛賓譜曲后曾自己邊舞邊唱,十分感人。”

也許詩人余老的心情我懂得,這種與祖國故鄉(xiāng)的隔閡,是無法逾越的,但作為一個文化人或者詩人,最后我只想用詩人余老說過的一句話體現(xiàn),“詩比人先回鄉(xiāng),該是詩人最大的安慰”。

鄉(xiāng)愁讀后感篇五

“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書寫“鄉(xiāng)愁”,自古以來都是眾多文人墨客的千古話題,同時也是中國詩歌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而其中,關于 “鄉(xiāng)愁”的詩詞作品就有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四韻》、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席慕蓉的《鄉(xiāng)愁》、朦朧詩代表人之一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等佳作。近些年來,國內一些純文學作品興起了一股股針對“愛國思鄉(xiāng)”的熱浪,而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卻在似如煙海茫茫的文學界中脫影而出。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江蘇南京,曾任臺灣師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xiàn)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余老的作品的風格極不統(tǒng)一,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歌,一般多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xiāng)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是表現(xiàn)得很細膩而柔婉。著有詩歌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jié)》、《白玉苦瓜》等十于種。很多讀者知道余光中這個名字,便是因為這首著名的《鄉(xiāng)愁》,因此很多時候余老也被稱作“鄉(xiāng)愁詩人”。

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的'詩篇,《鄉(xiāng)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這首不到100來字的抒情詩,卻借助了“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些具體事物,通過把抽象的鄉(xiāng)愁具體化了,實物化了,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深深表達了詩人渴望與家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結束分離之苦的強烈愿望。從作者少年時代鄉(xiāng)愁的骨肉之情、青年時代鄉(xiāng)愁的戀人之情、中年時代鄉(xiāng)愁的生死之情、晚年時代鄉(xiāng)愁的故國之情,“鄉(xiāng)愁”的內涵和意境,隨著自己成熟和時代的發(fā)展,得到了不斷的提升與升華!詩歌回環(huán)望復,音韻和諧優(yōu)美、簡練。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復:我在這頭……;有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有變換量詞:枚、張、方、灣。作者采用了這些藝術手段加強了此詩的音韻之美。而且詩人還巧妙地將“鄉(xiāng)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找到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里,“鄉(xiāng)愁”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些具體事物上,這樣,詩人不至于無所依附。詩歌以情感為線索,詩詞單純、含蓄,美與豐富美于一體,不枝不蔓,意境悠遠深邃,字里行間透露了作家余光中一生漂泊無依,在經歷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之后,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思想;真誠的希望臺灣能早日回歸祖國。

回憶起上世紀70年代初創(chuàng)作《鄉(xiāng)愁》時的情景,余老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似乎又在感念著當時的憂傷氛圍。他說:“隨著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懷鄉(xiāng)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xiāng)愁》?!?/p>

余光中說,這首詩歌是“蠻寫實的”:小時侯上寄宿制學校,因為離家很遠,要與媽媽通信;婚后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后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節(jié)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節(jié)我想到了大陸這個“大母親”,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這句。

在南京生活了近xx年的余老,紫金山風光、夫子廟雅韻早已滲入他的血脈;抗戰(zhàn)中輾轉于重慶讀書,嘉陵山水、巴山野風又一次將他浸潤。“我很慶辛自己在離開大陸時已經21歲。我受過傳統(tǒng)《四書》、《無經》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學的熏陶,中華文化已植根與心中?!庇喙庵姓f,“如果鄉(xiāng)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xiāng)愁是很單薄的?!?/p>

當今臺灣回歸大陸是我們全體中國人與駐臺同胞的一個最大愿望?!多l(xiāng)愁》是臺灣同胞、更是全體中國人共有的思鄉(xiāng)曲,隨后,臺灣歌手楊弦將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四韻》、《民歌》等八首詩譜曲傳唱,并為大陸同胞所喜愛。余光中說:“給《鄉(xiāng)愁四韻》和《鄉(xiāng)愁》譜曲的音樂家不下半打,80多歲的王洛賓譜曲后曾自己邊舞邊唱,十分感人?!?/p>

也許詩人余老的心情我懂得,這種與祖國故鄉(xiāng)的隔閡,是無法逾越的,但作為一個文化人或者詩人,最后我只想用詩人余老說過的一句話體現(xiàn),“詩比人先回鄉(xiāng),該是詩人最大的安慰”。

鄉(xiāng)愁讀后感篇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xiāng)愁的滋味……”

重著讀余光中先生的這首《鄉(xiāng)愁四韻》,除了感受其繾綣的鄉(xiāng)愁,卻還有另一番感受。由于上游植被長期遭到破壞,長江的水土流失加劇,加之沿岸工業(yè)“三廢”的排放,這水大概也難以有“醉酒的滋味”了。老子說:“上善若水。”這是因為水能夠洗滌污垢且不失了自我本色??扇缃衲闳羰堑介L江邊掬一捧水來,且就不說其混濁的顏色,就是那從沿途帶來的泥沙,想來也是大把大把的。

這種景象僅僅發(fā)生在長江嗎?

在我的相冊里有這樣兩張照片:一張是幼時在家鄉(xiāng)的后山拍的,樹木葳蕤,畫面恬靜。另一張是今年在同一個位置拍的,背景卻是裸露的黃土,見不著一點兒鮮潤的綠色。在過去近十年里,家鄉(xiāng)的木材被商人收購運走,土地巴望著的“新衣”亦只是幻念而已。一條條筆直的公路將人們引向致富的大道的同時,舊時的蒼翠也已不再,家鄉(xiāng)的沃野隨著李太白筆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水而去。水土流失的到來促使肥沃的土壤離我們遠去,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效益決裂,眼前的利益蒙敝了人們的眼睛,人與自然的隔閡越來越深。頻發(fā)的自然災害是大地向人類發(fā)出的警告:大自然是慈愛的母親,也是殘忍的屠夫!

每一次聽見伐木聲,每一次看見因挖礦而裸露的土表,我仿佛已經預見自己的家鄉(xiāng)出現(xiàn)了大片皸裂貧瘠的土地,河床因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抬升干涸,被廢棄的煤礦周圍只是荒地。尾隨著荒涼而來的暴風——沒有肥沃的土壤可以為我們培育“綠色長城”,抵擋風沙的侵蝕。過度采伐,不合理的開采將為我們帶來一場無法醒來的惡夢。

放眼全國,被喻為“北大倉”的三江平原的黑土層因高強度的農林開發(fā)而退化嚴重。黑鈣土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流失,形成1厘米的黑土層卻需要數(shù)百年;黃河上中游,尤其是黃土高原,因水土流失變得千溝萬壑;大量的養(yǎng)分被水帶走,荒漠化的腳步正在加快,步步緊逼內蒙古自治區(qū)的草原地帶。

愛我家鄉(xiāng),護我水土!它不只是一句口號。為了換救我們的家園,為了更加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倡儀:禁止亂砍濫伐,嚴懲毀壞植被的不法分子;退耕還林,禁止一切毀林造田的行為;每年的植樹節(jié)應當鼓勵人們走出家門植物造林。

土地是人類的根系所在,如果水土流失依舊無法得到解決,人類將會是多米諾骨牌中緊接著倒下的一塊。請讓保持水土的意識與行動走進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用我們的雙手去阻止惡夢的'到來。

我相信,當我們再次讀《鄉(xiāng)愁四韻》時,只有超越歲月的感動。

鄉(xiāng)愁讀后感篇七

讀完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我首先想到的是那片綠濤,是那片群山。余光中先生用精短的文字寫出了對祖國無限的懷念,而我只是對故鄉(xiāng)太多的思念,卻也是這支拙筆所能承受的。

家鄉(xiāng)的山,不知從何時起牽動著我的心……

小時候,山是普通的,永遠披著那件墨綠的紗衣。

長大后,山是神秘的,綿延而來卻不知要走往何處。

我已不再是那個無知的女孩,各方面的壓力重重壓上來。終有一天我疲憊的坐在長椅上,看著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山。眼前的墨綠已不再普通,像那一位身著青衫的小姐,讓人不由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來,怪不得許多畫家喜歡畫山。作家喜歡寫山,因為她散發(fā)著國最古老的氣息,庇護了我們一代又一代。

爸爸曾說過,祖先們是被人陷害貶到這大山里的,可能就是其中的某一座吧!山撫固化了他們的憤恨,平靜了那顆爭斗的心,吸引著祖先們而忘記世俗的隱憂。他們也為我們留下生存的印記,可能是眼前的這棵大樹,也可能是腳下的青石板,透明的明月記下了這一切,飽滿深邃。山給了流浪之人一個安寧的處所,給了后人一個神秘的身影。

而現(xiàn)在,山是神圣的,卻不知從何時漸漸模糊了。

踏上遠行的火車,夜里隱約看見山在向我揮手,是挽留還是告別。再醒來已是午后,窗外是一末末綠影閃過,是山,正如我當初不肯為她停留一樣,只是匆匆而過,而我,只是呆呆地望著。時間漸漸從山肩爬過,染紅了那件綠衣,卻又多了幾分妖嬈,最終仍被黑夜吞噬了。

再次醒來時,習慣向窗外看,山呢?我呼,竟像走丟的孩子一樣手足無措。就這樣,連最后的告別也沒有對我說。就匆匆離開了。有時望著天出神時,仿佛會看到那模糊的身影,仍是綿延伸長,是伸向故鄉(xiāng)的吧!

歸巢的鳥兒到底是倦了,清叫了幾聲,便消失在山中,因為山,是故鄉(xiāng)!

鄉(xiāng)愁讀后感篇八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今,鄉(xiāng)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大約在我三四年級吧,我不曉得在什么刊物上抄下了這首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小小的我根本不曉得什么是鄉(xiāng)愁,也不曉得那彎海峽隔著我的親人不能回來。我只記得那時對詩很狂熱,不管懂與否,照抄不誤。同學們看到這首詩,特別是男生,對我擠眉弄眼。就因為“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大概我上初中后,那個我從未謀面,拋下妻兒老小,在海峽那頭的外公回來了。他白發(fā)蒼蒼,我的母親和姨母的淚流了又流,那矮矮的墳墓把外婆隔在里頭。那深深的遺恨除了外公,我的母親和姨母又有誰能體會出來呢?外婆嗎?她的怨,她的恨應最深。但她活著時,從來沒有自怨自艾,她把愛給了我們姐妹幾個。

女人,誰說你的名字叫弱者,我的外婆,一個小腳女人,從三十歲就失去了外公,她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女兒艱難度日。外婆用她日復一年,年復一日的沉默,書寫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同樣,海峽那岸年青的外公把一頭青絲熬成白霜也沒有再娶。四十多年的杳無音信,那份熱情一點一點的熄滅,父母妻兒竟被那灣淺淺的海峽阻隔著。

遙望大陸,夢魂牽也系,這就是鄉(xiāng)愁嗎?多想聞聞故鄉(xiāng)泥土的芬芳,多想看看故鄉(xiāng)的潮起潮落、山山水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公啊,您的四十年對外婆,我的母親和姨母是怎樣的一種缺憾??!小時候,我的母親和姨母,她們不曉得自己的親人在那遙遠的地方,夢里沒有父親,有的卻是生活的艱辛。等到她們頭發(fā)斑白的時候,才曉得父親是什么樣子。

月殘了,還有圓了的時候,就連那牛朗和織女還會有每年的七夕相聚,而外公和外婆四十年后再也沒有相見。現(xiàn)在,或許在天的那邊,他們的魂魄早已相聚在一起了吧!

臺灣啊,母親的頭發(fā)白了又白,那聲聲親喃的呼喚,喚不醒沉睡的你嗎?同樣的炎黃子孫卻要有兩種身份嗎?外公的墳墓就埋葬在故鄉(xiāng)的山坡上,遠處是澎湃的大海,墳前是開滿一地的蝴蝶花。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94694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