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專業(y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9:46:04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專業(yè)21篇)
時間:2023-11-13 09:46:04     小編:琉璃

讀完這本書后,我對這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運用寫作技巧,如對比、比喻等,來增強表達的效果和吸引讀者的注意。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寫作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一

《我教小學數學》是李烈老師二十多年來教育教學實驗研究的結晶。書中全面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時代氣息的、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深刻體現了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孩子的發(fā)展”。書中那一個個源于教學實踐的真實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鋪滿了平凡而又閃爍著智慧之光的創(chuàng)新足跡,更讓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師的敬業(yè)精神,佩服她細致的教學藝術,更佩服她睿智的頭腦與眼光。特別是書中講述的“以愛育愛”和“以會教會”的教育教學觀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貫穿“以愛育愛”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良好的.氛圍,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朋友般地與學生交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各方面得到健康發(fā)展。而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過多的重視了知識目標的落實和學生學習技能的培養(yǎng),往往忽略了在課堂上與學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缺少了這點,所以我的教學盡管很努力但總覺得缺少了什么,看了這本書后我才明白,教師的教學應該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作為主線,伴隨著教學的始終。所以,“以人為本”“以愛育愛”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真摯、神圣的愛,而且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尊重、賞識、接納和寬容上。充分相信學生、信任學生,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學論教,因材施教。真是因為具有這樣的兒童觀,使得李烈老師的教學能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學生成長的寬松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差異等,從而真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生命體驗過程。讀了這本書,我才更加明白:愛不是空口號,而是發(fā)自內心真誠的行動,愛中融匯著教師的責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師學習,讓自己的學生處于一個充滿愛意的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讓愛滋潤每一個孩子。

“以會教會”是李烈老師從“以愛育愛”和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出發(fā),立足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研究課堂教學活動,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學活動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學觀。以會教會的核心是教師的會,這就是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地自覺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發(fā)自內心地想方設法教好每一個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學生學會。

而我認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識水平和教育素養(yǎng)等,都會對每一個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點點滴滴也都會成為學生的表率,因此,我們的工作便顯得非同小可,來不得半點虛偽與馬虎。什么樣的老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同樣,學生怎樣也可略知學生的老師如何。正因為學生的會就像一面明鏡,可以反映出一個教師的全部或者某個方面,為此,我們都必須先達到“會”。而這個“會”不僅僅是指文化知識和各種學習能力,還包括著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打好做人的基礎,使他們成為真正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在這本書中,李烈老師從數學課堂教學的細微處入手,揭示了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學習、實踐、研究、反思、總結,以自身的“會”引導學生“會”,提出了許多符合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心理活動特點、以及符合數學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她深厚的課堂教學功底和扎實細致的實踐作風。

書中的這些教育觀、教學觀都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實在的事例來體現的,有血有肉,親切自然。我想:這就是具體,這就是細節(jié),細微處才能看出老師對教育、對學生的情有多深。從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師那一絲不茍的敬業(yè)精神,將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正如李烈老師所說:“這是嚴格要求也是愛”。是啊,愛學生就是要對學生負責。因此,我將進一步把自己對教育事業(yè)、對孩子的愛,化做具體的行動,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鉆教材、如何以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活動的思考中,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細節(jié),落實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上不斷學習實踐,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二

近期,全市在中小學數學教師中掀起了一次“讀名著、學名師”的熱潮。學習名師,我馬上想到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并認真拜讀了李烈老師所著的《我教小學數學》一書。

其實,我想學習了解數學名師李烈,其實最初源于一次遺憾。那是我?guī)啄昵案拔錆h參加全國數學研討會,會議本來安排有李烈老師的一節(jié)教學觀摩課,由于李烈老師有事沒能來,最終我錯過了一次現場聆聽和學習李烈老師課堂教學的機會。但是,會后我認真看了李烈老師觀摩課的教學實錄文稿,一下子被李烈老師課堂實錄中所表現出來的挖掘細節(jié)、追求完美的教學風格所吸引,她的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教學演示,而是教與學的互動,是"學而不死,活而不亂,易中求深,情理交融"。

當然,現在的我也很幸運,通過拜讀李烈老師的《我教小學數學》一書,我自感收獲多多,感動多多。這本書是李烈老師二十多年來教育教學實驗研究的結晶,全面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時代氣息的、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作者列舉了生動的教學實例,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理論分析。全書主要分“以愛育愛”、“以會教會”和“課堂實錄及教案”三大部分。作者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兒童觀、教學觀,以及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孩子們的愛。李烈老師認為,正是在“愛”和“會”的良性循環(huán)中,老師和學生才得到同步的提高。

如果老師沒有對學生、對學科、對事業(yè)的愛,是不會努力提高自己,高標準地去教會學生的。學生如果不是處于一個充滿愛意的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也是不能很好的去學會的。同時,老師的愛是通過教學生學會來體現的,而學生是通過學會來回報老師的。兩者也是互動的,老師通過對學生的愛,激起學生對學科的愛;學生對學科的愛,又激起學生學會的積極性,而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更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學科的愛,對老師的愛。李烈老師還認為,做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決不能只是研究數學學科,還應該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

這本書的許多小標題,我認為富有個性,它不同于一般書中的章、節(jié)標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具體,如“第一印象不可忽視”、“站到學生中來”、“低起點、高終點”……對每一條經驗,作者不僅論述了其理論依據,而且還非常具體地介紹了她的具體做法和自我感受,操作性很強,因此讀后感到好學、好用。讀了李烈老師的這本書,我體會到:教學中,不僅要研究數學學科知識,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要研究如何真誠地愛數學,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設寬松、健康的氛圍。只有這樣做了,你才會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數學教師。更加明白教師對學生的“愛”中融會著的教師的責任與技巧,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只有把“愛”與“會”融合在一起時,既有愛的情感,又有愛的行為時,老師才當得有滋有味,也才能讓自己的學生處于一個充滿愛意的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讓他們很好地去愛學習、愛生活。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三

吳正憲編寫的《我與小學數學》一書,使我受益匪淺。它使我深深知道了小學教師的工作看似簡單且辛苦普通而平凡。而當你真正走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當你用整個心靈去擁有她的時候,才領悟到教師工作博深而豐富的內涵。“一切為了孩子”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做孩子們喜歡的老師”應該是教師多年來努力追求的目標;“把小學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來”應成為教師平日工作中自覺的教學行為。

教師要如何去做呢?我認為教師要找準每一節(jié)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是誘發(fā)學生學習解決現實問題的欲望,從條件、信息中選出需要的條件、信息,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驗問題成功的快樂。所以我們要經常提供給他們所熟悉的生活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而在《我與小學數學》一書中看到:應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主線。為此,我叢書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以便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自己嘗試應用。

[1]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明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關于學習氣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思維同他的情感分不開,這種情感是發(fā)展兒童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極其重要的土壤,學生只有在情感愉悅的氣氛里,思維才會活躍。因此,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課堂上發(fā)表不同意見,即使說錯了,對學生思維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力。鼓勵學生課堂上提出問題,對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發(fā)言,大家隨時可以發(fā)問。對提問的學生給與表揚鼓勵,這樣就形成了課堂上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課堂上還經常開展學習竟賽“最佳問題獎、最佳發(fā)言人”的評比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常常把自己當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fā)現者。因此,教學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和探索性的問題,就會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例如書中舉了這樣的一例: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的知識時,教師請同學們事先準備好各種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別測量出每個內角的角度,標在圖中。上課伊始的第一個教學活動就是“考考老師”。學生報出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請老師猜一猜第三個角是多少度。每次問題的拋出,教師都對答如流,準確無誤。同學們都驚奇了,疑問由此產生,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發(fā)現規(guī)律。這樣為學生創(chuàng)設猜想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憑借直覺大膽猜想,把課本中現成的結論轉變成為學生探索的對象,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研究。

[3]課堂上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討論、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在教學應用題時,通過讓學生讀題,提問學生了解到了什么信息?還能想到什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后,又分組討論解決的方法,然后讓學生交流。這樣通過說題,學生對應用題的結構、解題思路理解得比較透徹。在教學計算題時,針對學生易出錯的問題,課堂上先讓學生動口說說錯題的原因,再討論解決的方法,然后再動手計算,這樣減少了計算的錯誤。

[4]多直觀教學。根據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課堂上多采用版圖、版畫、教具、學具等進行直觀教學。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法時,讓學生操作,擺小棒,說算法。教學平面圖形的特征時,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制學具,通過折、剪、拼等活動,讓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規(guī)律。

[5]制做數學手抄報,讓學生做數學。現在的學生見識廣,獲得知識的途徑多,新課內容一看就會,老調重彈的復習課不愿意聽。針對這種情況,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整理成手抄報,幫助學生復習。

有的學生將知識重難點、容易錯的題整理出來,有的將自己學習的經驗寫出來,有的學生還將課外知識編輯進來等等,五花八門。學生在畫、寫、找、編輯等活動中,既復習和拓展了知識,又鍛煉提高了動手能力。

[6]鼓勵學生留意生活中的數學,做好數學日記。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著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寫日記,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讓生活問題數學化。如,學完乘除法的意義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除法的知識來解決。閱讀學生的日記,發(fā)現了學生的視野遍及生活的各個方面?!靶瞧谔?,媽媽買了一箱梨,我數了數,一共12個。我想,每天吃2個,可以吃6天?!?、“今天,老師布置寫生字2頁,每10行,每行10個字,一共要寫200個生字?!?、“爸爸下班回家,叫我去幫他買2瓶啤酒,每瓶3元,兩瓶酒用了6元”,……數學日記使學生更廣泛地接觸到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了現實生活。數學日記也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了他們運用數學的意識,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數學并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靠學生自己學會的。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情景、提供機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fā)現規(guī)律、歸納規(guī)律。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動手操作;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質疑問難。保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再課內交流、討論、質疑。

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即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最后,我也想引用李鎮(zhèn)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p>

這兩天我在看《吳正憲與小學數學》,從第一章開始讀就愛不釋手,受益匪淺。這是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在慶祝教師節(jié)成立20周年之際,組織一批優(yōu)秀教師編寫的《教育家成長叢書》,做為教師節(jié)的禮物獻給廣大教師的。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說通過讓孩子大量的閱讀課外書籍,堅持不懈的進行日記寫作,就可以提高他們的文學底蘊和語文素養(yǎng),那么我們靠什么途徑和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數學成績呢?如果給我一個班,我又要靠什么方法和策略讓孩子們喜歡我這個老師,喜歡我的課,進而喜歡數學課堂呢?我苦苦思索不得結果。直到我閱讀了《吳正憲和小學數學》這本書。我心中的疑問和謎團才得以化解和點撥。吳老師對數學學科和數學教學全面深刻的認識、獨到精辟的理解等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我用了兩個晚上一口氣把把這本二百多頁的數學專著讀完,還覺得不過癮。應該拿出讀書筆記,在仔細認真的研讀一遍,方才能夠理解其中精髓的一二。全書共分四個篇章:

一、走在探索數學教學改革的路上——感受教師職業(yè)生命的價值。

二、和學生一起走進數學樂園——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數學教育。

三、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課堂教學紀實與點評。

四、大家眼中的吳老師——追蹤吳老師的課堂。特別是第二部分:和學生一起走進數學樂園。告訴了我們一些共性問題的指導策略。如:讓學生喜歡“我”。怎么讓學生喜歡我呢,1、做一個充滿愛心,富有人情味的教師。

2、永葆童心,做孩子們真誠的朋友。

3、走進孩子的心靈。

4、給孩子重新躍起的機會。

5、教師要有真本事。

潔,自己的服飾是否干凈得體等等,在一起平凡的生活和不經意的小事去影響感染學生。

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吳老師也給我們支了幾招。如:體驗數學挺有趣、發(fā)現數學真神奇、感受數學有價值、享受數學美極了、聽懂了,才會喜歡、把數學變的容易些、滿腔熱情的保護“火種”。吳老師從趣、奇、用、美、喜歡、容易等多個方面為我們介紹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們進行嘗試和探索。上次教育時報課改導刊的楊磊主任到我校就教師專業(yè)成長這塊內容給全體教師做培訓時說過一句話:其實我們現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好多年前就已經有專家和學者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并且出書立說。希望我們教師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冥思苦想,一定要通過專業(yè)閱讀,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的更遠。

現在想想這句話,真的是字字珠璣。吳正憲老師提供的這些寶貴經驗我一定要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和課堂實踐中,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調整,隨時記錄自己的教學隨筆,書寫自己的職業(yè)傳奇。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四

吳正憲編寫的《我與小學數學》一書,使我受益匪淺。小學教師的工作看似簡單且辛苦普通而平凡,而當你真正走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當你用整個心靈去擁有她的時候,才領悟到教師工作博深而豐富的內涵。“一切為了孩子”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做孩子們喜歡的老師”是教師多年來孜孜以求的目標;“把小學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來”應成為教師平日工作中自覺的教學行為。我通過書中的指導和自己的實踐總結了一些做法。

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明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關于學習氣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思維同他的情感分不開,這種情感是發(fā)展兒童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極其重要的土壤,學生只有在情感愉悅的氣氛里,思維才會活躍。因此,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課堂上發(fā)表不同意見,即使說錯了,對學生思維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力。鼓勵學生課堂上提出問題,對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發(fā)言,大家隨時可以發(fā)問。對提問的學生給與表揚鼓勵,這樣就形成了課堂上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

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常常把自己當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fā)現者。因此,教學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和探索性的問題,就會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例如書中舉了這樣的一例: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的知識時,教師請同學們事先準備好各種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別測量出每個內角的角度,標在圖中。上課伊始的第一個教學活動就是“考考老師”。學生報出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請老師猜一猜第三個角是多少度。每次問題的拋出,教師都對答如流,準確無誤。同學們都驚奇了,疑問由此產生,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發(fā)現規(guī)律。這樣為學生創(chuàng)設猜想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憑借直覺大膽猜想,把課本中現成的結論轉變成為學生探索的對象,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研究。

課堂上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討論、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在教學應用題時,通過讓學生讀題,提問學生了解到了什么信息?還能想到什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后,又分組討論解決的方法,然后讓學生交流。這樣通過說題,學生對應用題的結構、解題思路理解得比較透徹。在教學計算題時,針對學生易出錯的問題,課堂上先讓學生動口說說錯題的原因,再討論解決的方法,然后再動手計算,這樣減少了計算的錯誤。多直觀教學。根據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課堂上多采用版圖、版畫、教具、學具等進行直觀教學。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法時,讓學生操作,擺小棒,說算法。教學平面圖形的特征時,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制學具,通過折、剪、拼等活動,讓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規(guī)律。

學生的日記,發(fā)現了學生的視野遍及生活的各個方面。“星期天,媽媽買了一箱梨,我數了數,一共12個。我想,每天吃2個,可以吃6天?!薄ⅰ敖裉?,老師布置寫生字2頁,每頁10行,每行10個字,一共要寫200個字?!薄ⅰ鞍职窒掳嗷丶?,叫我去幫他買2瓶啤酒,每瓶3元,兩瓶酒用了6元”,……數學日記使學生更廣泛地接觸到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了現實生活。數學日記也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了他們運用數學的意識,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數學并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靠學生自己學會的。

由此可見,數學并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靠學生自己學會的。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情景、提供機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fā)現規(guī)律、歸納規(guī)律。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動手操作;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質疑問難。保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再課內交流、討論、質疑。

《我與小學數學》是一本好書,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教學理念,教會了我們一種教學方法。讀書更是一種好的學習手段,它將帶領我們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好老師。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五

老師如何把“好奇心”巧妙地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寒假我拜讀了李烈的《我教小學數學》這本書,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其中的教育、教學思想深刻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fā)展?!彼男W數學的教學體現以愛育愛的兒童觀、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以會教會的教學觀、及發(fā)展性的評價觀。通過"案例呈現”使困惑、迷惘、問題、難點逐一浮出水面,引導讀者深入地思考,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讓讀者心中的謎團漸漸釋然。讀了這本書后,感覺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學習、實踐談幾點體會:

1、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熱愛數學。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首先要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愛迪生也曾說過:凡是新的不平常的東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種樂趣,因為這種東西使心靈感到一種愉快的驚奇,滿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變成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內動力。

2、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成為課堂的主人。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1)采取活動的形式。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探究。

(2)采取把知識趣味化的形式。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3)采取好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持續(xù)發(fā)展。教師的評價要根據差異原則因人而異,對學生的要求不要一個標準,要根據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情況分類評價,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通過評價,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的評價用語應該有針對性、導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題方法新穎,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獨特,看來你是個愛動腦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學習進步了,我寫道:看到你的進步,我非常高興,這說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會有所收獲?!睂€別同學我寫上:“最近怎么了,為什么錯題比較多?應該找—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師?!边@樣,我把作業(yè)作為媒介,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中通過評價鼓勵與眾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傊寣W生從老師的評價中得到了一種成功的喜悅體驗,以利于增強自信心。

3、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鞍褦祵W教育的重心轉移到學生的發(fā)展上來”是《我教小學數學》貫徹的精神,同時也正是我們每–位教師終生追求的教育目標。只有在充滿生命活力課堂上,師生才會全身心投入,因為這不只在教和學,而是感受課堂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我教小學數學》是一本好書,它教給了我一種教學理念,教會了我一種教學方法。因為它讓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斷轉變和進步,這種向上的感覺真好。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六

10年過去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看點就更多了。

“一切為了孩子”是我教育思想的核心;“做孩子們喜歡的老師”是我多年來努力最求的目標;“把小學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來”已經成為我平日工作中自覺的教學行為。

這些讀起來,引起我們很多的思考。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需要有一個值得你付諸行動的動力。因為工作站的任務,我假期又讀了一本中學特級教師寫的《致青年教師》,其中提到:如果孩子們遇到的是一個非常蠢笨的教師,那么他越是用功,越是給孩子造成嚴重的損失,因為他不思考,又總是想控制學生,支配學生,他不能給學生更多的,反倒禁錮了學生。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一個蠢笨的人呢?我要思考。

我們不能夠成為專家,但是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我們要思考的有很多:情感、教材、學生、課堂。

情感:感謝學生、感謝同事、感謝領導,感謝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我們是快樂的。

教材:這是我們基本的工作,不是其中有哪些內容,有哪些習題,而是我要用這些素材影響學生哪些方面的發(fā)展。

學生:我們給予了學生很多的心血,反過來,學生給我們的也很多,他們給我們愛、給我們欣喜、給我們思考。是他們成就了我們的一切。

課堂:那是我們的舞臺,去展現學生和我們的風采。

當讀到吳老師是怎樣從一名“小老師”走向特級教師的經歷時,我又感慨于我的幸運。我身邊有有作為的領導、有和諧善思的同事、有活潑聰穎的學生。我更加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七

《我教小學數學》這本書是特級教師李烈校長寫的,是一部體現創(chuàng)新性教育、教學思想的一部力作。

研讀、思考,無不讓自己的眼晴一亮,在李老師的筆下,數學盡情的綻放著它獨有的魅力,處處都是讓我們學習、讓我們思考的地方和思想。

書中共有三部分:

第一篇:以愛育愛。李老師談到讓學生在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談到“愛”中同樣融會著教師的責任與技巧,寬嚴相濟,實現不同學生的發(fā)展。

第二篇:以會教會。李老師眼中的數學是基于“學生”的數學,她倡導把“學生”作為課程資源,要在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中激發(fā)思考,深挖數學思想,構建“淺出”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深刻思考,感受數學學科的真義與魅力,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中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第三篇:課堂教學實錄及教案。這部分主要收錄了《數的整除》、《循環(huán)小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等五篇教學實錄或教案。從實錄中可以感覺到李老師課堂的精彩,從教案中可以體會到李老師對一節(jié)課思考的深刻。

讓我深記的一句話:優(yōu)秀的教師之所以優(yōu)秀,就在于能注意到一般教師所注意不到的現象,即使是在無意中也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在想: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僅是他的課上得多么精彩,也不是他多么的追求進步。而在于這位教師的心里是不是真正的裝著學生,是不是真正的尊重學生、善待孩子,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富有熱情和人情味的教師。

令人欣賞的一個做法:學生作業(yè)本的使用,李老師是這樣要求的:要求寫上“日期”、“作業(yè)出處”,要求劃上邊線,左邊寫題號,右邊寫題,還要求有寫算式草稿的地方,不準單用草稿紙。李老師這樣做的理由是:一是比較省事,再是減少眼睛疲勞,另外還便于自己檢查錯誤原因。想想自己平時的教學,孩子會經常出現計算性的錯誤,很多都是“無據可查”,現在想來,關鍵還在于我們對孩子的要求缺少一種充滿愛意的嚴格要求。像李老師這樣,嚴格抓作業(yè)本的使用,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作業(yè)本,不僅僅是培養(yǎng)了孩子的良好習慣,更能夠大大降低計算的錯誤率,提升孩子的計算能力。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八

對神秘的數學題很感興趣,最近迷上了《數學王國歷險記》這本書。書中有81道數學題。讓我們一起經歷一個1998年的數學難題!

樂樂和霍在數學城解決了很多奧數難題,還幫助婦女和老人…開展了很多有趣的活動,比如:一起參加pk大賽,退土匪,進古墓…讓我樂在其中。大部分問題的答案我基本都能算出來。太精彩了!

我最喜歡的是《離開方程式洞》里的煎餅問題和《發(fā)兵擒匪》里的計數問題。煎餅問題的題目是:烤三個餅需要5分鐘,一鍋兩個餅。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烤出三個蛋糕?我首先通過:

(1)翻轉蛋糕a和蛋糕b的正面5分鐘,給每個蛋糕a、b和c打電話。

(2)然后燒蛋糕b的背面和蛋糕c的正面5分鐘。

(3)最后,將蛋糕a和蛋糕c的反面各燒5分鐘。最后,烤三個蛋糕至少需要15分鐘??戳诉@本書,感覺奧數真的很神秘。學習奧數,要靈活運用,用簡單的方法計算。此外,我不僅學到了一些有趣的算法,還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幸福。以后一定要多學奧數題,讓自己更聰明。

你認為奧運會也很有趣嗎?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九

近日,我認真研讀了《我與小學數學》一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書中寫道: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數學真奇妙”的學習氛圍。是呀!這正是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直深感頭痛的事情。相對來說,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小學生是6歲——12歲的兒童群體,孩子們生性好動,喜歡多色彩,有趣味的素材。這就向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抽象的嚴肅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并富有情感色彩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架起教材和孩子們中間的橋?!S多教師教學水平高,受到同學們的喜愛和歡迎,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十分關注孩子們的這顆好奇心,課堂上為孩子們提供具有奇妙感的數學素材,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讀了這本書后,感覺受益匪淺,我也嘗試著在我的教學中進行了實踐。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學習、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

參考該書中的理論,數學課上我試著引發(fā)起學生對數學的神奇感,使學生能盡快地走進數學的迷宮。例如:在教學《高、矮》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先請一個班上個子中等的學生到前面來,問大家他是高,還是矮?有的說高,有的說矮。我沒說話,走到他的旁邊?!八蠋煾?。”學生們異口同聲。我又請了一個班中最矮的學生站到我們旁邊。“后來的同學最矮,老師最高?!睂W生們高聲說道。我一笑:“是嗎?”我讓個子最矮的學生站到了椅子上?!艾F在誰最高?”我笑著問。“還是老師最高?!薄安唬驹谝巫由系耐瑢W高?!睂W生們的意見開始不一致了。“好了,那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高、矮的問題吧。”板書課題。學生們就是在這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想建立民主和諧的氛圍并不難,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嘗到了成功的甜頭,使我教好數學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愛迪生也曾說過:凡是新的不平常的東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種樂趣,因為這種東西使心靈感到一種愉快的驚奇,滿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來不曾有過的一種觀念。老師就是要把“好奇心”巧妙地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使之自然地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變成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內動力。

二、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

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并積極實踐?!扇§`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學生自主探究學習。1.采取活動的形式。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探究。

2.采取把知識趣味化的形式。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三、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把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學生的發(fā)展上來”是《我與小學數學》貫徹的精神,同時也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終生追求的教育目標。只有在充滿生命活力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為這不只在教和學,而是感受課堂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我與小學數學》是一本好書,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教學理念,教會了我們一種教學方法。讀書更是一種好的學習手段,它將帶領我們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好老師。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

第一篇《以愛育愛》似乎和數學學科沒有直接關系,但作者卻以大量篇幅來表述,李校長認為,做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決不能只是研究數學學科,還應該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這是因為人的行為是認知系統(tǒng)和動力系統(tǒng)整合作用的結果。因此,當好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研究數學學科的有關知識,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孩子學好數學的積極性,要研究如何真誠地愛孩子,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設寬松、健康的氛圍。只有這樣做了,你才會成為一名學生歡迎的數學教師。李校長把自己的兒童觀、教學觀,以及對事業(yè)的愛、對孩子們的愛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演繹了課堂的精彩、教育的精彩。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有濃濃的深情,才會執(zhí)著地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才會寫出最真誠、最美好的教育詩章;才會真正無愧于教師這一光榮的稱號?!度巳苏f“我行”》《人人來“表現”》《用“愛”教“會”》……在李老師的筆下,透出了濃濃的愛生之意;在李老師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能者,充滿著自信。她對小學數學教育事業(yè)和對每個學生的真誠的情與愛,那具有時代的強音深深地感染了我,促使我不斷地尋找著自己與她的差距,努力地從中尋求我所努力的方向。

前不久在批其末考卷遇到這樣一件事,使我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學期期末六年級數學測試卷中有這樣一道填空題:一件商品降價10%。請你寫出等量關系。有學生這樣寫:現價+降低的價錢=原價。閱卷教師毫不猶豫地打上了叉號,究其原因:標準答案是原價×(1—10%)=現價。對此結果,我感到困惑,以理力爭,我認為,這道題的答案不是惟一的,看你怎么想了。為什么一定要用“標準答案”把自己的思維捆住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卻把自己的思想束縛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豈不是空話一句嗎?要學生會創(chuàng)新,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新,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前提。

第三篇是李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實錄和教案。細細研讀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教案,她都是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精心設計的。從課堂實錄上,可以看到,李老師上課時,講究教學節(jié)奏,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練習,教學中形成了發(fā)現矛盾、進行探討、加深理解、恰當運用的局面,學生覺得又主動、又生動、又活潑。

總之,《我教小學數學》一書是一本體現時代強音,富有哲理,富有真情實意,富有個性,可操作性和可讀性都很強的來自教學第一線的著作,是李老師二十多年數學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更是對人生、對教師、對學生、對數學學科強烈的愛的真實感受。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必有他(她)成名的理由;強人,之所以成為強人,必有他(她)過人的強處。我們是普通的教師,普通的人,所以,我們一直都不太閱讀名師,不太接近強人。當我們一旦走進名師,與強者為伍的時候,我們起碼是半個名師,半個強者了。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愿大家與我一起共享。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一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下面就是與小學數學讀后感,請看:

做一名好教師首先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數學;在這基礎上學生才能學會學習;最后千萬不可忽視的是一定要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不只是吳老師的數學課能讓人激情澎湃,讀她的書同樣讓我感到她是一個那么富有激情和熱愛數學教育的老師,連帶地我也更喜歡數學教師這個職業(yè)。從書中了解到一位特級教師的成長之路和教育思考,能學到很多教育的理念和具體做法,理論和實踐結合同時充滿感情的寫法更易于為一線教師所喜歡和學習。

35年前的盛夏,我滿懷著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愿望開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那年我16歲。

記得初為人師的日子里,心頭涌動的是不盡的新鮮感和興奮感。我曾天真地認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懇懇地工作,就能勝任“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天職。我使出了全身的解數,點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熱情,早出晚歸,加班加點,兢兢業(yè)業(yè)地耕耘著。課堂上我不遺余力地向學生傳授書本上的所有知識,每一篇文章,每一個例題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學生似乎是個容納知識的容器,好像教師講得愈多,學生的獲得就愈多。我不知疲倦地講解,學生機械重復地記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我照本宣科,在滿堂灌的課堂教學中樂此不疲時,終于有一天,我卻募然發(fā)現課堂上學生變得越來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滯,語言有些貧乏,思維有些滯后,感情有些蒼白。稚氣的臉上刻上了憂慮與沉重,天真的少年竟變得暮氣沉沉、沒有朝氣。我開始抱怨學生腦子太笨,學習不用功。課堂上除了滔滔不絕地演講之外又多了幾分埋怨與責備,課堂氣氛死氣沉沉,讓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我痛苦而不安,我彷徨而茫然,原有的沖動與熱情幾乎降到了冰點。我不止一次地自問:難道要在這條沒有陽光,沒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嗎?當時緊張、疲勞、競爭、無情的氣氛籠罩著校園,那些臉上寫滿稚氣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沉重的期望,本該快樂的童年生活卻充滿了無奈和困惑。滿堂灌的課堂教學已使孩子疲憊不堪,興趣索然?;氐郊抑羞€要長時間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練習題。孩子們的負擔太重了,生活太乏味了,于是有些孩子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也有一些稟性順從的孩子為了不負父母的期望,成為教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只好以自己軟弱的身軀和無助的靈魂勉強支撐著,昔日的好學生行為變得怪異,情緒變得焦躁冷漠,失去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當時有些孩子終于忍耐不住向大人發(fā)出了“救救我們”的心聲。一幕幕觸目驚心的事實再次引起了我的震動,使我陷入沉思:教師教的很辛苦,學生卻不愛學;教師教學很投入,學習效果卻不佳。只圖分數的提高,不顧學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養(yǎng),這樣的教學能培養(yǎng)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嗎?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在我心頭凝聚起來,沖擊開去,“一切為了孩子的發(fā)展”,這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與責任。我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條減輕過重負擔,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新路。這就是我當今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礎。我的教育教學改革正是從這里起步的。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二

近來研讀了《聚焦小學數學》這本書,感受頗多。首先我想談的是:

一、關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時間是十分寶貴的,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如何提高這40分鐘的有效性,這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書中斯苗兒老師做了具體的闡述。她要求我們:“強化目標意識”,“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恰當講解示范”。施銀燕老師告訴我們:“有效是教學的價值追求”,彭傳新老師闡述的:“讓開放與有效相伴相生”等等,看完之后頗受啟示。

我想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小學生是6歲——12歲的兒童群體,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們生性好動,喜歡多色彩,有趣味的素材。這就向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比如教學認識鐘表時,我就用不同顏色的卡紙制作了幾個鐘面再配上不同顏色的分針和時針,來吸引孩子的眼球,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有效;又如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我在教學“找規(guī)律”時,制作了形象生動的課件,那不斷重復出現的圖形、事物、生活現象再配上音樂,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堂課他們情緒高漲,思維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效果好。

二、關于學習起點與教材預設。

書中談到“當學生起點與教材預設不一致時,我們應該怎么辦?”郭立軍老師告訴我們:從孩子的發(fā)展出發(f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研究學生的理解程度,調整教學預設。

比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退位)》時,因為有了加法的基礎,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計算方法,所以我調整了這節(jié)課教學重心,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看情境圖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及講解學生容易出錯的、有關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應用題上。這樣,不僅練習了減法計算,應用題的解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還記得上次去杭州聽了特級教師黃愛華在對《比較數的大蟹處理中,就充分感受到,特級教師處理細節(jié)的能力。在比較數大小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適時走進來,巧妙地退出去,與學生交流互動,引導課堂動態(tài)升成?!澳阏媪瞬黄穑幌伦泳统槌隽藬底?”“人家好不容易抽出了9,你們怎么說不好?”“黃河隊這位同學真了不起,袋子里只有兩個1,你都抽到了?”等等語言的組織,使得這堂課細節(jié)上做得非常完善。正是名師從孩子的發(fā)展出發(fā),從教育的有效性入手,巧妙地引導孩子更好地學習,讓課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三、關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書中孔企平老師認為“自主、合作、探求”與“模仿、訓練”的.方法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前者屬于間接教學后者屬于直接教學,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因為這種間接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帶來巨大變化。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除了公開課外,平常我們采用較多的還是“模仿+訓練”的教學方式,因為時間有限,這樣好像更快捷地達到知識的彼岸,這也是我感到矛盾和困惑的地方。

數學的課堂是師生智慧和人格生成最為活躍的場所,教師需要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真正使我們的課堂開放、有效。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三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吳正憲老師的《小學數學》一書,我欣喜若狂一口氣通讀了一遍。這本書猶如一盞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在數學教學中前進的道路,吳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的那份執(zhí)著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使我深深感動。在30年的風風雨雨中,吳老師真誠的牽著孩子們的手,和他們一道說著、笑著、思考著,她用四句話來概括自己教學經驗和教訓的最深體會:做一名好老師首先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數學;在這基礎上學生才能學會學習;最后千萬不可忽視的是一定要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想,如果我們每個老師都能這樣去做,那么學生一定會喜愛數學,會學數學,課堂教學才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結合吳老師的教學經驗談一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幾點:一、把真誠的愛心獻給學生。情和愛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誰不渴望著在充滿溫馨的世界里生活,誰不愿意和有人情味的人交朋友,讓學生走進愛的世界去感受人間真情,讓他們從小就感受到愛他人和被他人愛都是幸福和快樂的。

學生渴望老師的愛,珍惜老師的愛,他們希望在老師愛的懷抱里成長。所以我們要用心去愛學生。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四

看了《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一書后,對其中教師的教學案例感慨很深:都是為建立高效的課堂教學、為建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奮斗。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夢想,有了創(chuàng)新的教學,給予學生思維發(fā)展得空間。創(chuàng)新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下面是我讀后的一些感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寶。數學教學要提高效率和質量,首先必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點燃他們求知的火花,才能引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喜歡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時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處處開啟學生的心智,課課給學生以知識、方法及新穎感,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和諧的氣氛中自覺的獲取知識和養(yǎng)成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教師理清教學層次,找準教學難點,確定教學重點是關鍵所在。

1.親近文本,找準難點。葉圣陶先生有詩云:“作者有思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景,入境始與親?!苯處熤挥袦蚀_的把握課文的內在層次,辨清作者思路的`軌跡,真切深入的理解課文,才有可能設計好講析層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去關注能夠震撼心靈的文本內容,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解讀欲望,讓學生在深層次閱讀中感悟到文本的意義,真正領悟文本的魅力。

2.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應該依據具體課文而定,這是毫無疑義的。但如果墨守成規(guī),一味死扣課本,甚至唯教參是從,那便有緣木求魚之嫌了。課堂教學重點的確定必須考慮教學的主題,考慮學生的認知程度,做到因人而異,適時而化。

所以,我們備課,教學設計也應做到因文、因人而異,因時因地而異,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慮。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正處于培養(yǎng)其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習慣養(yǎng)成包括兩方面:1、行為習慣養(yǎng)成:包括聽、說、讀、寫等各種習慣養(yǎng)成,學生要會聽講、會學習,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創(chuàng)新習慣。數學課堂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會創(chuàng)新思考,習慣的培養(yǎng)顯得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掌握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等活動,讓學生進行常新思維訓練。

責任心的培養(yǎng)必須從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tài)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按時完成作業(yè),計算后,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讓學生養(yǎng)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創(chuàng)新課堂的基礎保障。

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對孩子講的是數學家陳省身為小學生數學報的題詞:“數學好玩?!苯逃⒆釉诳鞓分袑W習,要求孩子學習和作業(yè)時有效率,不能拖拉,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去完成任務,并確保正確率。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要講究學習方法!所謂學習方法,就是人們在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徑。愛因斯坦總結自己獲得偉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正確方法+不說空話。古今中外無數事實也證明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將使學習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越學越聰明,而且能帶來高效率和樂趣,從而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而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則會阻礙才能的發(fā)揮,越學越死,并且會給學習者帶來學習的低效率和煩惱。由此可見,方法在獲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數學是以課堂思維為主的,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進行的是有意義的思維訓練。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時必用的方法,也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必備的基本功。教師的課堂提問指向性極強,往往直接引領學生的思維向預期的方向推進。在設計問題時一般不要出現下列情況:教師設計好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學生順著教師解題思路解答;有的還是一問一答,還有的是教師說上句,學生說下句……這些設計都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更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那么在講解新的數學知識時,教師盡可能地從孩子的實際生活經驗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進行分類,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打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五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切體會到無論是教學哪一門學問都要對這門學問有比較深入的思考,就像站在高處可以看得到更遠的地方,或者是俯瞰能夠把美景盡收眼底一樣。鄭毓信先生說從長遠的角度看,要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開拓視野,增強思維的深刻性。

在小學基礎教育中,教學新知識是以例題的內容為教學的起點,對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有著比較高的要求,甚至有問題的情境串出現。我以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方法,但是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我覺得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學會數學思維的首要涵義是學會數學抽象也就是模式化。

數學是模式的科學。這就是指,數學所反映的不只是某一特定事物或現象的量性特征,而是一類事物或現象在量的方面的共同性質。所以我以前糾結于為什么這道題學生會了,但是相似的類型題學生還不會,這下子答案有了,其實是孩子的數學思維已經被忽視了。想象一下這種結果是相當可怕的。

也許寫到這里不禁會想到了,為什么我們這么強調情境,到頭來卻被情境所累,反而效果很差呢,鄭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幫助學生學會數學抽象的關鍵:應當超越問題的現實情境過渡到抽象的數學模式。數學教學必定包括去情景化、去個人化和去時間化。這種理論我第一次聽到,但是又覺得有道理,從鄭先生的哲學思維分析,可能對數學最根本的內在的本質有著非常深刻的領悟,所以才能達到自己自成一系的數學教學方式。

在此我本著學習的態(tài)度,在教學數學的課堂實踐中只能慢慢摸索。在這里我們用一些數學的符號來代替文字,這樣的思維方式比較貼近鄭先生所說的去情景化,而且我覺得從直觀上來看學生也容易理解一些,今后在對規(guī)律的教學中也注重用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當然在數學的教學中不僅僅是一種思維存在,還有類比、分類、多角度觀察解決問題等等都是一種方法,但是鄭先生又提出一個應當思考的問題:我們是否應當要求每個學生都學會數學地思維?我覺得這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效果,但是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存在的,在不同的程度上可以要求部分同學學會數學思維,如果有一天潛能生也能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了,那將是數學老師的春天。鄭先生提出更高的努力方向:由數學地思維到通過數學學會思維。這雖然要求高,但是卻讓我們很有信心去繼續(xù)研究探索!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六

一直以來,最讓我欽佩的數學教師就是吳正憲老師。這學期,我讀了《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對吳老師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她的成長之路告訴我,一位教師只有不斷研究、不斷探索,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才能在教學中博覽眾采,有所成就。沒有鉆研、沒有進取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吳老師首先鉆研教材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整合成六大知識體系:面積教學一條龍;體積教學一條龍;分數四則計算一條龍;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一條龍;數的整除一條龍;正反比例一條龍。教學改革試驗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是充滿激情的,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本來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通過吳老師的講授變得妙趣橫生,簡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而這一切都是從讀懂學生、走進孩子心靈開始的。首先教師要做一個充滿愛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師,能夠學生做朋友,被學生喜愛。其次教師要努力研究教材教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體驗數學有趣,發(fā)現數學神奇,感受數學的價值。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在學習中學會創(chuàng)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吳老師充分地尊重、信任學生是她教學中的一大特色。吳老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fā)現,她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獲取知識,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數學。一個教師不應該抹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設想一個對學習失去興趣的孩子是不可能成為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的。

作為教師,沒有對事業(yè)執(zhí)著的愛,沒有對學生真誠的情,是不會取得成功的教學。用吳正憲老師的話來說,教師走進教室就像演員走進攝影棚,立刻進入角色,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和對學生的關心,對知識的酷愛,對事業(yè)的追求以及對工作的責任感,去激發(fā)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

只有熱愛教育的人,才可以在備課時,精心設計,細心雕琢;只有熱愛教育的人,才可以站在三尺講臺上引領學生泛舟學海,尋覓知識寶藏;只有熱愛教育的人,才可以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點,讓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七

最近讀《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鄭毓信著),感觸頗深。書中講到:小學數學,特別是低年級數學教學的一個特殊之處,我們應以數學為素材,也即通過具體數學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抽象、類比等一般的思維方法,同時又應當幫助學生超越一般思維走向數學思維,也即初步的領悟到數學思維的特殊性,從而就能在“學會數學的思維”這一方向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平日的教學中,面對老師的提問,若是簡單的問題,回應的學生比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強、有深度的問題就只有個別同學試探性地舉起自己的手,多數同學選擇沉默,更有甚者,有時教室里鴉雀無聲,真的,學生連大氣都不敢出,這是我教四年級上課提問時的情景,每到這時,我的心就開始顫動,課間時還滿臉興奮的孩子怎么到課堂提問時就這幅摸樣,我開始尋找答案,原因是他們缺乏思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的思考能力幾乎喪失了。學生的思考來源于何處?答案是老師的啟迪和培養(yǎng)。我們做教師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讓學生掌握現成的東西,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學生從不用思考,慢慢發(fā)展到不會思考,最后遇到問題也就不愿意思考了,這就會發(fā)生以上的情景。

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做兩件事:

一,要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

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

而我們不少教師往往忽視了第二點,認為學生掌握了知識自然就聰明,其實不然,一個好奇的愛專研的和勤奮的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聰明學生。那么這種聰明在于教師的啟迪和培養(yǎng)?,F在的課堂重視小組合作學習,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其實這些做法都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今年我?guī)哪昙墧祵W,除了每周一節(jié)的數學思維訓練課外,平時的教學中鼓勵和適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并為他們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維背景,力求做到:“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提示;學生能夠獨立操作的,教師絕不示范;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教師絕不替代?!边@樣做我覺得對啟發(fā)他們的思考有一點作用,有時候我也會泄氣,因為學生的答案往往和題目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在努力的堅持著。在我們忙著應付各種考試的時候,請留一點時間讓孩子思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是學生數學智慧的啟迪者。智慧的教師眼中,不能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某個知識,而更應該關注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成長的意義以及對學生人生的影響。做一名智慧型教師,著眼于未來,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智慧,讓學生學會學習,促進終身發(fā)展。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八

在《吳正憲與小學數學》一書里,我了解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如何調動學生對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書中提到,假如學生能體驗到數學挺有趣、發(fā)現數學真神奇、感受數學有價值、享受數學美極了這樣的種種過程,就一定會喜歡上數學,而其中觸動我內心的有兩件事。

其一,吳老師接手一個新班,原班老師用一個字概括了對該班學生的印象——懶。而吳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設置了這樣的場景:黑板上排列著許多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還有許多有趣的問題,"認識我嗎———偉大的0"、"別小看它———小數點"、"你知道阿基米德檢驗金冠的故事嗎?"、"數學家索菲愿意做你的朋友",講臺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立體模型,教室的四周掛滿了紅紅綠綠的紙條:"數字迷宮"、"車輪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把字母變成數字嗎?",這一切緊緊地吸引了學生的視線,也像磁石般吸住了學生的心。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學生躍入了數學的樂園,開始了艱辛而有趣的探索,竟連曾經對數學毫無興趣,不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在畢業(yè)考試時都能以95分的優(yōu)秀成績升入中學。

另外,我了解到:

一、讓學生喜歡數學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先聽懂數學、學會數學,只有聽懂數學,學會數學,才可能喜歡學數學。其中很重要的三點是:

1、老師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不能任何一個孩子扮演"失敗的角色"。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孩子更應付出加倍的愛,幫助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使他們感受成功。

2、為學習困難的學生制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同學們面前找回面子。每個人都在集體中極力尋找自己的坐標,盼望有朝一日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在舞臺上露露面,施展一番。教師應深知學困生的這種心理要求,降低標準,提供機會。

3、教師要坐下來和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一起尋找分析"聽不懂、學不會"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補上知識漏洞。讓他們在聽懂了、學會了的感受中萌發(fā)對數學知識的喜愛。

二、除了讓學生聽懂數學、學會數學以外,老師應當把數學變得容易些。有些孩子不喜歡數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覺得數學太難了,加之課堂上教師過高的要求,使孩子望而生畏。有的孩子對數學學習的投入比對其他學科都大,但成績最差的仍是數學,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興趣。我們應當認識到:

1、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該是數學適應孩子的學習,而不應該強求孩子去適應數學。

2、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不應整齊劃一、千篇一律,不能脫離學生認知實際的過分"拔高"。課堂上要少一些抽象、枯燥的說理,多一些自由、生動的討論。

雖然《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是單單閱讀"讓學生喜歡數學"這一小章節(jié),我便深深被吳正憲老師的魅力所吸引,也學習到了一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的方法。我想,我明白我班那個女孩存在的問題是由什么導致的了,我也知道應該怎樣嘗試著去解決她的問題,期待著她愛上數學的那一天。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九

《小學數學研究》從第二章開始,分章研究小學數學中一些具體知識,這一章講的最基礎的自然數系。

對小學數學中具體知識的學習,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和深入認識數的概念、性質、方程、應用等內容,從而提升我們的知識水平,提高我們的教研能力。

韓愈在《師說》中說:“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對我們從事小學數學的人來說,這些數學的知識就是我們的“術業(yè)”,我們如果不能對這些“術業(yè)”有一定程度的“專攻”,想做好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是很困難的。相反,當我們對“術業(yè)”有一定的“專攻”之后,則會提高我們的數學教學水平。

有人說,我教的就是那點內容,只要我把教學的那部分知識學好就行了。這樣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問題的認識過于片面,對認識的理解也違反了科學規(guī)律,因而是不正確的。

因為,知識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而學習是一個層次深入的過程中。當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對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廣泛的認識之后,會反過來,使我們對原有知識的認識水平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正如,我們站在平地和站在山頂看同一片森林,所獲得的感受是沒有不同的。

在具體問題上,我們可以說,當站在積累豐富的數學高地上看我們的教學內容,會發(fā)現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刻的認識。

讓我們開始對自然數系的學習之旅吧!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二十

寒假里,我認真閱讀了吳亞萍老師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視野》這本書,感受頗深。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而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則依賴科學的教學理論,這種教學理論必須以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為基礎。

在我們的現實教學中,許多教師只注重了“怎樣教”而忽視了對學生真實思維活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即關注學生“怎樣學”。在各類期刊雜志中,我們經??吹礁鞣N“名師教案”,而很少見到“學生學例”。如果脫離了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深入研究和理論分析,那么教師所采用的各種教學方法,最多只能算是簡單的經驗總結,并容易產生一些錯誤的教學思想。

從書中我知道了,在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數學知識內容的體系,更要了解每一個學習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只有了解了學生具體某一階段的認知特點之后,才能針對這些認知特點來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和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抓住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需要;也使教學方法易于被學生接受,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也只有在了解了學生具體某一階段的認知特點之后,才能把握好拓展知識難度、挖掘知識深度的這個度。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之前,先要閱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以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這也是備課的重要部分,它也是傳統(tǒng)說法中“備學生”的新內容。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這一策略,它也適用于我們的數學教學。只有在了解了學生之后,我們才能有效地設計和組織教學。

其次,我認識到作者提倡把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置于問題情境中,把解決問題貫穿于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在問題解決的情境中使學生學會獲取知識和進行解題的一般策略,并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向非數學能力遷移。她的這些觀點是把數學學習的目的向更深層次挖掘,揭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學會知識內容本身就可以了,也不是學會解決現在的數學問題就可以了,而是要學會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和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我也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類似的觀點——“如果將數學教學僅僅看成是一般數學知識的傳授(特別是那種照本宣科式的傳授),那么即使包羅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可能仍免不了淪為一堆僵死的教條,難以發(fā)揮作用;而掌握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實質,就可以由不多的幾個公式演繹出千變萬化的生動結論,顯示出無窮無盡的威力。學生所受的數學訓練,所領會的數學思想和精神,將在學生的未來無時無刻地發(fā)揮積極作用,成為他們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果僅僅將數學作為知識來學習,而忽略了數學思想對學生的熏陶以及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就失去了開設數學課程的意義?!?/p>

所以,在閱讀了此書之后我更為迫切地感受到了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掌握一般數學思考方法的必要性。這也是我在之前的教學中較為忽視的方面,今后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記住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備課、教學和教學評價)我都要有意識地從教學內容中發(fā)現、提煉數學思想和問題解決的一般策略,并且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一學習目的的重要性。

讀《小學數學教學新視野》這本書的收獲太大了,把這些認識一點一點地實現內化,在我的教學中全部體現出來還需好很多的探索和實踐,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我仍很高興,因為通過此次閱讀我能對小學數學教學有了一個較為完整地認識,這將對我將來的教學帶來很多幫助。由此,我也真實地感受到要教好一本書先要認識這本書、了解這本書。這也是我讀此書的另一個收獲。

讀我在小學教數學讀后感篇二十一

數學思想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和技能,后者一般通過短期的訓練便能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更應該是一個通過長期的滲透和影響才能夠形成思想和方法的過程。教師應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體現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日積月累,通過提高數學素養(yǎng)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

這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各類思想方法,下篇介紹各類思想方法在每一冊教材中的體現,這本書可以當成我們的一本工具書,在我們備課的時候,方便我們查閱。比如,在總結十以內的加減法或者乘法口訣的推導過程中,都體現了函數思想,作為老師的我們,不必讓學生明確知道什么是函數思想,但是我們應該明白這里面體現了函數思想,并且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思想方法,讓學生在以后面對類似的問題,能夠聯想到這種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僅僅花費兩三天的時間,匆匆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一些思想方法或者內容,有些地方還不是太懂,需要慢慢去領悟,但是我知道,在以后備課,做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思考一個問題:這節(jié)課體現了哪些思想方法?我們應該向學生滲透哪些思想方法?為學生考慮的再長遠一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50266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