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個反思的過程,讓我們更加明確下一步的目標和計劃。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培養(yǎng)批判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寫作有積極影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一
內容摘要:語言作為人類進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同時也是人類進行發(fā)展所自然產生的社會現象。漢語言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結晶,它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學內涵。隨著最近這幾年網絡文化的崛起和發(fā)展,一些生造字和生造詞語逐漸出現于網絡和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在極大的豐富人們的實際生活的同時,網絡語言的飛速發(fā)展也嚴重的抑制了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時代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影響
一、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實質上就是指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發(fā)展而自然產生的一種區(qū)別于過去傳統(tǒng)平面媒介中的語言形式。主要是我國現有的網民們?yōu)榱丝梢杂行岣呔W絡聊天的效率,或者是在某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下需求而采取的形式。它的形式比較簡潔、易于交流、便于理解。簡單的說就是指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中一種語言形式。主要類型包括:數字型78(去吧);諧音型粉絲(fans);字母型mm(妹妹);符號型,"0.0”表示“冷漠”的表情等。
二、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一)有益影響
網絡語言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社會的蓬勃發(fā)展以及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事件的播報。網絡語言在網絡環(huán)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推廣,并通過互聯(lián)網的傳播優(yōu)勢得到最大化的普及。網絡語言可以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發(fā)揮一定的現實作用,充分的表達說話人的具體表達含義和心理真實感受,并受到青年人的熱愛,青年人并將網絡語言實際的應用到自己生活中。有諸多的網絡語言逐漸被廣大的受眾群體應用到語言文學中。這主要展現于語文的作文內容中。當前階段,大部分的教師在進行出題的過程中,都會選用網絡語言,以此來充分表達自身對網絡語言的實際看法。而且也可以有效的進行傳達特定的教育意義,進而全面體現出其設定的社會深意,不斷教育當前階段的學生,使他們可以充分理解網絡語言的利與弊。并學會正確的使用其網絡語言。網絡語言雖然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但是我們也需要將此內容與漢語言文學進行區(qū)別的對待,進而全面的減少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的造成的阻礙作用。
(二)負面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的影響進行分析,看似非常流行的網絡語言大部分都是來自于我國經濟社會中的熱點人物或者事件,進而從側面來具體闡述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為此,人們需要對其社會性質的問題加以關注,某一網絡詞語在一個時間段頻繁的出現,其網絡語言就可以充分的說明當時的一個事件。例如,“我爸是李剛”這句話曾經非常的流行,在網絡乃至是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都引起了廣大受眾群體對事件自身的高度關注,由此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網絡語言之所以會流行,也是因為受眾群體對于這一系類詞匯的出處的高度關注。當前階段中,網絡已經走進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各個角落,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網絡不僅成為了受眾群體充分表達自己的實際看法和參與到社會生活最普遍最便捷的方式,同時也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最主要的一種方式。也正是因為這一現象,網絡語言才可以如此迅速的進行發(fā)展。當前階段,現有的一部分網絡語言嚴重偏離了漢語規(guī)范的網絡語言,為了可以追求更加新穎的話題和方便,人們在諸多的方面都沒有嚴格的遵循漢語規(guī)范。有很大一部分的詞語詞義被人們所曲解,還有大量的刻意的錯別字,這一部分都會在語文教育方面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的影響。我國的網民的主要群體就是青少年,他們普遍喜歡新鮮的事物并且非常樂于并善于接受全新的事物,他們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并沒有比較強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青少年時期正處于語言的學習的特殊階段,青少年大量的使用、接觸網絡語言,在無形之中接受了其中不規(guī)范語言,非常容易養(yǎng)成不規(guī)范表達的惡劣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的漢語言學習,必定會造成不良的學習影響。例如,學生在進行實際考試的過程中,在試卷上答死亡的反義詞為“撲街”。這比較顯著的表明了學生在網絡言語的應用過程中形成的錯誤觀念。與此同時我們自身的寫作能力、學習能力、對語言的鑒賞能力也會隨著不斷下降。網絡是虛擬的,我們需要及時的進行劃分其與現實生活的界限,進而全面的進行營造一個語言交流的和諧文明世界。網絡語言因為自身的豐富多樣性和巨大的推廣力,造就了一種全新的語言模式。此種簡單直白的文字和特殊的文字表達形式,迅速的滲透到了傳統(tǒng)的語言文化中,進一步的促使我國的傳統(tǒng)語言的功能抓緊淡化。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加大對于漢語言文化傳播力度,盡最大限度的進行擴大漢語言的影響力,進而逐漸實現我國的漢語言的經濟化轉向國際化漢語言文學要注重樹立本身的特點,與此同時提高自身的影響力,擴大影響范圍,實現進一步的突破和提升。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網絡語言,基本處于一種無人管制的狀態(tài)。但是在運用網絡語言過程中,我們需要時刻謹記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不可以只是單純的為了追求新穎和樂趣就隨便的篡改漢語文化,進一步嚴重的阻礙了漢語言文學發(fā)展。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二
試談《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
姓名:
學校:
學號:
指導教師:
定稿日期:2014年2月
【內容摘要】。
吳承恩的《西游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長期以來就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勞動人民所喜愛。作者吳承恩所刻畫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活而又有特點,使書中唐僧師徒四人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人物。其中,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吸引人的英雄人物。他熱愛自由,勇于反抗;他見惡必除,除惡務盡,不畏艱險,有著頑強的斗志。他不趨炎附勢、不畏神權,可謂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典型。對于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長期以來有著許多不同看法。有人說是農民英雄,有人說是起義叛徒,還有人認為是理想的奮斗者和改革的英雄。其實,無論是大鬧天宮時的英雄氣概和叛逆精神,還是西天取經時屈服的嫌疑和造福于人群,都是他人生成長的階段,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意義與價值的歷程。因此,研究孫悟空的形象,有著重要意義。
目錄。
一、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結合(1)。
1孫悟空的人性(1)。
2孫悟空的神性(2)。
二、不畏神權、頑強斗爭的英雄形象(2)。
1蔑視權貴,桀驁不馴(2)。
2勇于斗爭、堅韌不拔(2)。
三、孫悟空是一個愛憎分明、有膽有識的江湖好漢形象(3)。
1他仇恨一切興妖作怪,殘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對受苦受難的群眾和一切善良的人們卻有著深厚的感情。(3)。
2孫悟空還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頭腦,有膽、有才、有識。(3)。
四、孫悟空形象對后世的深遠啟發(fā)(3)。
1他有英勇果敢、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可以作為永遠鼓舞我們前進的力量。(3)2他敢于同邪惡勢力作堅決斗爭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也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3)3他有著高度的事業(yè)心和頑強的斗志。這對于從事任何事業(yè)的人來說,都是富有啟發(fā)和教育意義的。(4)。
4他有大志,有情操,不為狹隘物欲所囿,有堅定的信念。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會有無比的動力,才能激發(fā)自身的潛能。(4)。
5孫悟空形象的典型意義還有著多方面的、極為豐富的內容。(4)6孫悟空的形象不愧為我們偉大民族力、智、勇的結晶。(4)。
參考文獻(7)。
試談《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
《西游記》其中蘊含著無窮的文化資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傳奇故事。作者通過虛幻的世界,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孫悟空的形象更是具有重大意義。孫悟空是一只破石而生的猴子,無父無母,在那水簾洞中,鐵板下發(fā)現了一個“洞天福地”,領著群猴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的自由生活。因不受天祿,大反天宮,惹了一場災難。為消災脫難,轉拜佛門,終成正果。他的故事分兩個階段:一是從花果山稱王到大鬧天宮,;二是護衛(wèi)唐僧西天取經。前后兩個階段的斗爭對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那就是在困難面前,他不畏艱險,機智勇敢,頑強斗爭,善于應付各種妖魔鬼怪。西天取經路上,他立下汗馬功勞,可以說唐僧離了他就寸步難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英雄成長的形象。
一、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結合。
1、孫悟空的人性。
作者塑造的孫悟空這一藝術形象,完全具備了人的性格品質,心理特點。
(1)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勇于奮斗。他歷盡千山萬水,出海訪仙學道,希望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為了不讓閻王老子暗中管著,保持長生永久,他闖進地府索取生死薄,勾銷猴類名字,又打出“齊天大圣”之旗,要做一個與天地山川“齊壽”的大王,更要做一個與天地神佛齊平的大圣。
(2)秉性驕傲,爭強好勝,略顯無賴虛偽。面對如來佛祖的發(fā)問:“你除了長生變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宮勝境?”他認為十萬天兵天將都耐何不了自己,何妨如來,便道:“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會駕筋斗云,一縱十萬八千里。”(七回)殊不知這些功夫在神佛上界也不過是個雕蟲小技。每遇到妖怪,他先把自己大鬧天宮的“豐功偉績”炫耀一遍,再稱對方或是妖怪,或是晚輩,奈何不了妖魔鬼怪時也容不得別人小看,爭強好勝的性格表露無遺。入住水簾洞后,眾猴們都陶醉于快樂之中,他卻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為王?”這種名至實歸的背后掩蓋不住的是他的逞強好勝,好出風頭的頑劣性。在遇見妖怪厲害時,孫悟空暗想:“??且我照顧八戒一照顧,先著他出頭與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過他,就算他一;若是沒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孫再去救他不遲。卻好顯我本事出名?!保ㄈ兀┛梢娝袝r怕戰(zhàn)不過妖怪,壞了自己的名聲,不惜犧牲別人的名譽,內心的虛偽大大超越了兄弟之間的情義。孫悟空靠著潑皮膽量掌管著許多虎狼豺豹,坐上了花果山大王的座位,他和真正的市井無賴一樣不愿接受任何約束。在龍宮索要如意金箍棒后,又要披掛一副,龍王說沒有時,他卻說“‘一客不犯二主?!魶]有,我也定不出此門?!碑旪埻踝屗狡渌胤綄ぃ值溃骸啊呷也蝗缱患??!?”,“真?zhèn)€沒有,就和你試試此鐵?。ㄈ兀北緛硎苋藢氊?,就該說聲謝謝,可孫悟空不但不說,反而索不到還要動粗,渾然一個無賴形象。
警地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門牙,使它無能為力,束手就擒。這些都活脫脫地展現了悟空的機警和聰明,悟空的這些性格特點都體現了人調皮、潑辣的本性。
2、孫悟空的神性。
孫悟空是神,他戰(zhàn)勝困難,克敵制勝,大都是憑借著七十二般變化,和手上使的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還有他那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他蔑視貌似強大的天國威嚴,敢在玉皇大帝面前傲立,自稱“老孫”,叫玉帝為“玉帝老兒”;為報復王母娘娘不請他參加蟠桃大會,就來了個“亂蟠桃”,醉酒誤入兜率天宮,在太上老君丹房中大嚼金丹,不屈十萬天兵天將,打爛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又是一場大鬧,使得“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大天王無影無蹤”;甚至白骨精變成女子、老太太、老翁,三次戲耍唐三藏,都沒能逃過悟空的火眼金睛,被他一一識破。這些事情,決不是一個平常的凡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靠著神通,孫悟空才能鬧得天宮,才能除妖降魔,才能取回真經。所以,孫悟空是一個人、神二者完美結合的藝術典型。人,表現了他的社會性;神,表現了他的傳奇性,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神話英雄。在取經路上,悟空與妖魔的斗爭,不僅憑的是神通,還憑借著機警和聰明,反映了勞動人民要鏟除世上一切惡勢力的美好理想和強烈愿望。同時也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此,這個形象一直備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二、不畏神權、頑強斗爭的英雄形象。
孫悟空在每一成長階段的艱難險阻面前從不退縮,失敗面前從不氣餒,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戰(zhàn)斗意志和充沛的戰(zhàn)斗熱情。
1、蔑視權貴,桀驁不馴。
孫悟空本是在東勝傲來國花果山上的一個天生石猴,他出世之后,就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川過著不服麒麟轄,不服鳳凰管,不服人間五國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孫悟空對天神們常常出言不遜。在龍宮得了“如意金箍棒”,打轉水晶宮,唬得老龍王膽戰(zhàn)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在執(zhí)法如山,鐵面無私的幽冥界,勾魂鬼把他的魂鎖去,被他打成肉醬,“唬得那些牛頭鬼東躲西藏,馬面鬼南奔北跑”,陰間天子十代冥王,判宮連忙捧筆,飽添波墨任憑他把猴子之類一概勾去,十殿閻王只好躬身作揖。無奈老龍王與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只好向玉帝進表參奏一番。
對人間之王,他更是蔑視。他對烏雞國國王說:“老孫若肯做皇帝,天下萬國皇帝都做遍了?!敝熳蠂鴩跎?,他用馬尿和藥丸給國王治病。這種無法無天的行為,體現了孫悟空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反抗精神。什么玉皇大帝,什么神仙佛祖,在孫悟空眼里,都比他高貴不了多少,他和他們沒什么高低貴賤。從大鬧天宮到被壓五指山下,到金箍套頭,這時候的孫悟空在追求個人自由和幸福,他更像一個理想主義者,不屈服于任何權貴和腐朽規(guī)則的束縛和壓抑。金箍套頭限制了他自由的本性,在最后封為“斗戰(zhàn)勝佛”時,最關心的還是觀音菩薩的金箍,而不是封號,他對唐僧說:“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個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薩再去捉弄他人”。
他只是想捍衛(wèi)自己“齊天大圣”的美譽,擁有他自己的天地,但不小心惹怒了天神權威,遭受到了個人主義的慘敗。但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抗爭,五百年的高山壓頂,他沒有絲毫屈服和退讓,不惜用自己生命捍衛(wèi)著自由和尊嚴。
孫悟空的這種對神佛桀驁不訓的作風,是一種對自由的捍衛(wèi)精神,是一種對人權的維護精神。黑暗勢力再強大也不能阻止他追求自由的理想。
2、勇于斗爭、堅韌不拔。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他的不妥協(xié),不放棄,永遠戰(zhàn)斗的精神就更愈發(fā)強烈。取經路上,孫悟空一路降妖伏魔,對這些殘害百姓,興妖作怪的妖魔毫不留情,面對受苦受難百姓敢于解救,是百姓心目中的“救世主”。
在烏雞國和朱紫國,救治了兩位國王。在鳳仙郡,他不厭其煩不辭辛苦,求助玉帝降雨,解救了全郡的百姓。
在滅法國,救下了一萬個和尚的性命。在比丘國,又救下了一千多個小孩的性命。在祭賽國,殺死了祭賽國國王,替兩代和尚伸了冤,報了仇。小說中就通過書中人物之口,贊美孫悟空“專救人間災害”,“與人間報不平之事”。孫悟空嫉惡如仇,為百姓謀福祉的英雄舉止,使之最終修成正果,為天下人所敬仰。
去西天取經,這本來就是一件為民造福的事業(yè),佛祖?zhèn)魅亟浻谑?,正是為了渡化眾生。在這樣一件偉大的事業(yè)中,孫悟空獲得參與的資格和他實際的參與,已經是在為人民造福了。而之后路上的一切除害行為,不只是為了鏟除阻礙自己取經的妖怪,也是造福人群的延續(xù)性行為。孫悟空已經脫離了專為自己斗爭的性質,而是為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為了弱者而斗爭。他仇恨一切興妖作怪,殘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對受苦受難的群眾和一切善良的人們卻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對唐僧總是委曲求全,哪怕是自己受盡委屈,對取經的事仍然竭忠盡力,對唐僧也一如既往地愛護關心。對豬八戒,他雖然不時挖苦諷刺,有時也捉弄一番,卻是善意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取經隊伍團結。可是他對害人的妖精,卻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時,盡管唐僧念緊箍咒使他頭痛難忍,為了保護唐僧,唐僧用斷絕師徒情義的手段來阻止,仍然動搖不了他除惡務盡的決心。孫悟空形象這一特點,寄托了古代人民要徹底鏟除邪惡勢力的強烈愿望,表達了廣大人民要求團結斗爭,爭取自身解放的堅強決心。
三、孫悟空是一個愛憎分明、有膽有識的江湖好漢形象。
首先,他仇恨一切興妖作怪,殘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對受苦受難的群眾和一切善良的人們卻有著深厚的感情。
其次,孫悟空還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頭腦,有膽、有才、有識。在菩提祖師處學得了七十二變和翻筋斗的高明本領,在太上老君的煉爐中,煉就了火眼金睛,在龍王處討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但他不因為自己神通廣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動腦筋,相反他能夠在異常復雜的情況下敏銳地發(fā)現疑點,尋根究底,揭穿妖魔的偽裝。他善于觀察了解,經常找當地山神土地查詢情況,或用火眼金睛觀察動靜,或變成各種小飛蟲到魔洞內部去探聽虛實。他還善于運用各種巧妙的戰(zhàn)術來戰(zhàn)勝妖魔,或鉆進妖魔肚皮,或變成妖魔的親友,或奪取他們的法寶,或搗毀他們的巢穴。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畫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詭計孫悟空都逃不過火眼金睛的孫悟空。盡管這些妖魔形態(tài)不一,變化多端,有著各種各樣的社會背景,最終還是被孫悟空憑著那雙煉就的火眼金睛識破他們,被打的落花流水。他的膽量是超人的,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隱洞暗穴,他都是視若等閑。他在比丘國,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煎藥,而悟空卻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藥,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孩子的性命。
四、孫悟空形象對后世的深遠啟發(fā)。
《西游記》的成功,得益于孫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孫悟空身上“最閃光”之處集中在“英雄性格”這一內在靈魂之上,是時代精神與社會現實碰撞的產物。
首先,他有英勇果敢、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可以作為永遠鼓舞我們前進的力量。在他身上反映了人民征服自然困難的頑強的意志、無窮的智慧和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孫悟空這個形象的可貴,在于他總是鼓勵人們不停地地與自然災害和妖魔鬼怪惡勢力進行斗爭,摒棄唐僧、豬八戒一類人身上的缺點,給人以鼓舞,值得人們喜愛。
警惕,既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在斗爭策略上,不能逞匹夫之勇,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孫悟空在除妖降魔的過程中經常與豬八戒,沙和尚合作且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尤其是人民群眾的力量不能忽視,從而達到最有效地打擊邪惡勢力。一方面要與惡勢力作堅決,徹底斗爭,無所畏懼,不能屈服妥協(xié)。對于他們我們既要準備“最狠的心”,又要把握住“最利的刀”,只有在斗爭中求得勝利,不能在屈服中求得生存。
第三,他有著高度的事業(yè)心和頑強的斗志。這對于從事任何事業(yè)的人來說,都有著很大啟發(fā)和教育意義的。孫悟空真正的頑強,是傾注在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掃蕩一切妖魔鬼怪,實現他那國泰民安的社會理想和長生不死的人生理想上。這才是他之所以有高度的事業(yè)心和頑強的斗志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孫悟空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總是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積極動腦筋,戰(zhàn)勝妖魔。只有像孫悟空那樣,有為國為民除害的高度事業(yè)心和頑強的斗志,才能求得生存和前進,才能擔當起完成偉大事業(yè)的重任。他那種高度的事業(yè)心、頑強的意志和不惜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引為借鑒。
第四,他有大志,有情操,不為狹隘物欲所囿,有堅定的信念。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會有無比的動力,才能激發(fā)自身的潛能。但任何理想的實現,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經受住時代與社會的考驗。有時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是血的代價(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時,差點送命),有時要抵擋住各種誘惑,特別是權勢,美色,金錢,要做到“堅如磐石”,心不被外物所役使。這一點,孫悟空身上就體現的很好。沒有堅強的意志與超人的毅力是辦不到的,這就需要調整自我,改變自我,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不斷修身養(yǎng)性,完善升華自己的人性與人格。我們要靠一種心靈之美,精神之光去贏得自己的未來與生活。
第五,孫悟空形象的典型意義還有著多方面的、極為豐富的內容。例如他那機靈、樂觀、詼諧、英勇、豪邁的性格,既可以給我們以思想上的啟迪和教益,又能夠使我們從中得到生動的愉悅和美感的享受。
總之,孫悟空的形象不愧為我們偉大民族力、智、勇的結晶,《西游記》堪稱是我們偉大民族無限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智慧的寶藏。在它的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贊賞和學習??梢哉f不但在我國文學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學史上,孫悟空也是具有永久魅力的偉大的藝術典型。
[參考文獻][1]劉勃。小話西游[m]。北京:京華出版社,2014:106。
[2]苗懷明。夢斷靈山:妙語說西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253。
[3]吳承恩。西游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265。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三
漢語言專業(yè)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就是擁有審美能力,尤其是體現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文學審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具有社會行業(yè)需求穩(wěn)定、技術實力雄厚、就業(yè)范圍廣泛的特點,所以一直以來其都是高校中一個重要的基礎專業(yè)。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范文一: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策略。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各行各業(yè)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但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仍缺少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對其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
因此,需要對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問題進行改正,從而提升其創(chuàng)新能力。
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基本狀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第一,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
當前一些大學不能根據時代發(fā)展變化,及時對教材進行調整,致使教學內容老套;第二,缺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意識。
當前一些大學教師仍是上完課就走,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利用與開發(fā)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呈現出一定的問題,需要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進。
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無異于為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添加了生機,給漢語言的利用與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第二,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學生在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意識以后,會有增強其實踐的動力,進而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鍛煉。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完善,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改進,以及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感受三個方面著手,只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了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才能有效推動學生的實際行動,使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漢語言專業(yè)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就是擁有審美能力,尤其是體現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文學審美。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關系到其對專業(yè)知識學習的敏感度,對其未來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影響,高級文秘需要具備的特質之一就有審美能力,因此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課中,文學理論課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課程之一,對于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具有重要影響。
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恰當的文學作品對作品中的語言運用、技巧的使用等進行鑒賞分析,進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班級組建討論小組等形式,增強學生對該方面內容的興趣,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增強自身的審美能力。
助理、教師等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將來主要從事的職位,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卻缺乏一定的重視,因此要求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革創(chuàng)新,強化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能夠得到一定的重視,促使其具備工作中應具備的能力。
例如,現代漢語教師在上課時,不要僅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應該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超越教材。
由于大學中通常都會有來自于全國各地的學生,因此在發(fā)音上也會存在差異。
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種情況,在將中國七大方言時,分別選取代表,讓學生自己體會感受,各地方語言的不同,從而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或者教師可以在班級組織一次作文比賽,針對學生中的病句等問題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增強對學生語言交際等能力的培養(yǎng)。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需要較高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不僅是學生專業(yè)能力的體現,更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其寫作水平就可以體現。
因此,學校在培養(yǎng)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寫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強,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第一,提升學生的理論修養(yǎng)。
在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修養(yǎng)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豐富學生的閱讀量等方式,增強學生的思想深度與高度,使其在閱讀分析以后,理解文章的內涵;第二,加強學生的用詞的準確度。
使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做到用詞精準簡潔;第三,加強對學生語法的掌握。
加強對語法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能夠靈活使用語句,降低出錯率,進而增強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是各大高校都有的專業(yè),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覷的。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教學中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需要不斷對其進行改進。
為此,各大高校應該根據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教學進行調整,通過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的改變,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的能力,使其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為國家發(fā)展做出貢獻。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范文二: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使用與意境。
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沉淀,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承載體,漢語言文學憑借自身獨特魅力,逐漸受到廣泛認可。
漢語言文學作品博大精深,其語言的使用與意境的揣摩是一個十分復雜、微妙的過程。
有鑒于此,加強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于意境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1]。
事實上,漢語言文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其中所涉及的內容范圍較廣,無論是字詞句亦或是語法修辭,均具有深入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內容的文學作品,其語言使用與意境分析的特點也會有所區(qū)別,只有在全面了解其特點后,才能對其語言的使用與意境分析了若指掌,進而深入地體會到漢語言文學中蘊藏的內涵。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旨在強化學生溝通技巧,并對經典文學作品有更深層次的解讀,能夠站在更加專業(yè)的角度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從而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弘揚與發(fā)展。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學生往往能夠通過對漢語言文學語言應用技巧的練習,促進自身語言把握與分析能力的提升。
就現階段情況來看,參與漢語言文學學習的學生通常為文科生,這部分學生均對漢語言文學抱有極大興趣。
在各高校中,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開展,重點針對文科專業(yè)的學生,對理科生并無硬性要求。
文科生在學習過程中,探析漢語言文學蘊藏的.內涵其實是比較得心應手的,這是由于他們本身具有良好的文科基礎,對字詞句以及語法修辭等方面的推敲具有顯著優(yōu)勢。
作為人類用于溝通交流的主要工具,隨著交流經驗的積累,人們的思維、思想等均將發(fā)生巨大改變。
與此同時,人們對于某一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并通過語言的溝通與交流,表達情感,將漢語言的魅力傳承下去。
如此一來,漢語言文學將會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愿意從不同的途徑去發(fā)現、探索漢語言文學的內涵與意義,共同促使?jié)h語言文學日益滲透僅社會的方方面面中去。
古詩是我國漢語言文學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作為我國獨有的重要文學,其相關課題研究引起了全世界文學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古詩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廣泛的好評,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它在韻律上能夠朗朗上口,而是在寫作手法上,有著千變萬化的特點,能使讀者營造出清晰、真實的意境,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看到作者所看到的情景,傾聽作者聽到的聲音,感受作者在此情此景下的感受,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
(一)意境的起源與作用。
在古代,詩人未能使整首歌更具特色,通常會借助各種語言來營造一種氣氛,使讀者能夠浮想聯(lián)翩,這種氣氛便是意境。
據了解,我國詩文主要通過一些詩句或詞語來營造意境,作者當下想要表達何種情感,想要透過詩詞傳達什么樣的中心思想,便會使用不同的方法來營造意境。
詩人所營造的意境,多半源于生活,是詩人通過觀察與探索,再運用恰當的字詞句來加以描述,并通過自己的感悟,使詩歌的整體情感得以升華。
語言運用越精妙,表達的情感便會越真切,讀者也會猶如身臨其境一般。
(二)意境烘托中心思想。
將意境帶入詩歌中,不但能夠提升整首詩的美感,還能從側面烘托出作者想要透過這首詩表達的內心情感,使整首詩變得更加鮮活、生動。
我國自古以來,便有以詩言志一說,因此我國許多著名作家均透過書寫文章的方式,來刻畫自己,表達自身的凌云壯志,如杜甫、禮拜一行人。
他們往往用詩歌書法自己的內心情感,亦或思鄉(xiāng)之愁。
亦或懷才不遇,或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豁達,開辟自己的仕途之路。
一些作品通常會通過意境的描述,使內心情感更為深刻,進而烘托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
(三)意境構建的常見問題。
意境的構建在文學作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在構建意境時,學生往往會出現以下兩方面問題,分別是“有境無意”和“有意無境”。
有境無意指的是文章中雖然自帶意境,且美感度高,但卻華而無實,并沒有表露出真情實感,文章過于空洞。
有意無境則是指過于抒發(fā)自身情感,忽視了對情境的設置。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者本身經驗積累不夠,缺乏豐富的實踐作支撐。
(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學素養(yǎng)。
語言的生命力需要通過合理的使用才能得以充分體現。
良好的語言文學素養(yǎng),是靈活運用語言的前提,因此漢語言的應用成就了漢語言的使用意境。
通常情況下,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旨在強化溝通技巧,加強學生對相關作品的了解,學會從專業(yè)的角度對漢語言文學作品進行分析與鑒賞[2]。
漢語言文學中語言使用與意境分析,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培養(yǎng)語言文學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加強對漢語言文學應用技巧的掌握能力,進而促進自身語言運用水平的提升。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
人類的溝通與交流離不開預言帝使用。
此外,文學作品的鑒賞與分析,更是積累自身文化底蘊,提升修養(yǎng)的最佳途徑。
在學習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不但要對漢語言的使用環(huán)境進行分析,還需對漢語言的使用意境進行深入了解。
倘若無法掌握漢語言的使用方法與意境,便很難進行深度閱讀,無法充分體會到文學作品中,語言使用賦予作品的生命力[3]。
另一方面,每一部漢語言文學作品,均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讀者在鑒賞過程中,倘若只能憑借語言的分析,很難去領悟作品中蘊藏的深刻內涵,所以還要懂得去分析語言描繪出的意境,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投入地賞析作品,領悟作品的精妙之處。
(三)有助于提升學文筆書寫水平。
漢語言文學中語言使用與意境分析,往往能夠提升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目標,不但涵蓋對語言應用于意境的分析,其根本目的,還包括在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文筆書寫水平[4]。
有鑒于此,我們務必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全面分析漢語言文學在語言使用與意境分析方面的作用,幫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更好地透過文字的描繪與意境的營造,表達自身的思想情感。
四、提高漢語言使用與意境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拓展閱讀量。
作為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增加文章閱讀量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文章的重心思想。
在閱讀量得以拓展的同時,學生思維活躍程度也會更強,對漢語言的意境分析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閱讀量的拓展,還能幫助學生積累鑒賞文學作品的經驗,使學生逐漸形成結構清晰的閱讀思維,能夠在通讀全文的情況下,迅速把握文章基調,善于發(fā)掘文學作品中,各類語言與意境的深層含義,最終能夠對漢語言進行熟練的應用與分析。
(二)鼓勵學生背誦經典文學作品。
眾所周知,一門語言的掌握。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四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學科,是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傳承的歷史古國,所傳承與積淀的文化精髓是我國重要的財富,對促進我國的文明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對漢語言文學研究的過程中,語言與意境是重要的研究內容,語言是本質,意境是一種思想上的升華,是對漢語言進行深入研究的重要途徑。
通過對語言與意境的研究,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漢語言文化的精髓,更加精確地管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對漢語言文學語言意境研究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對提高漢語言文學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古代讀書人在語言應用中,通常會深思熟慮以探求語言的意境,在此基礎上組合出來的語言往往會給人一種觸類旁通、柳暗花明之妙感。
漢語言文學中語言意境主要源于生活,通過對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描述,融入作者對生活與時代背景的感悟,從而表現出不同的語言藝術效果,呈現出不同的意境。
漢語言文學研究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而我國的文化經歷了歷史長河的洗禮與積淀,融合了更多精華。
其中對語言與意境的研究,是更加深入了解漢語言文化的重要手段。
語言是了解漢語言的基礎,也是深入學習的重要門戶,語言所包含的內容及形式千變萬化,在研究語言時對象及內容也更加廣泛。
漢語言的意境是一種比較微妙的感覺,這是一種情與景的融合,是一種思想與靈魂的升華。
我國的漢語言文化包羅萬象,同樣的事物,通過不同的描述方式,以不同的語言組織形式就會闡述出不同的意境。
意境的來源是客觀存在的事物,而在對客觀事物描述的過程中,就會融入作者的個人情感,將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化成人生感悟,然后通過語言的形態(tài)表現出來,通過文學作品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欣賞者在品味其作品時,就會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懷,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文化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作者的理想與抱負。
語言與意境的研究是對漢語言文學進行深入了解的重要方式,也是領悟漢語言文學內涵的重要手段。
語言與意境是研究漢語言文學的重要內容,語言與意境的研究不僅能提高漢語言文學的理論素質,同時還能對中國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靈魂上得到凈化。
語言與意境的研究是進入漢語言文學的門戶,是提升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下面對語言與意境研究的作用進行闡述。
(一)可以提升文學素養(yǎng)。
語言是了解和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重要基礎,語言是漢語言文學的基礎元素,也是后期對意境研究的一個載體。
語言和意境相輔相成,語言的形式比較靈活,但萬變不離其宗,所以語言的'運用與掌握是研究意境的前提條件。
通過不同形式的語言描述,能展現不同的語言意境,從而會提高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能力,在漢語言文學的理論素養(yǎng)方面也會更加豐富,為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與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有助于提高文章鑒賞能力。
我國的文學書籍中,文學作品不僅語言優(yōu)美,且意境幽深,都是通過語言和意境體現出來的。
所以,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要想更加深入,就需要提升在賞析語言與意境方面的能力。
通過文學作品中作者語言藝術的應用進行分析與研究,然后結合作者所在的時代背景,就能品味出作品中所蘊含的意境,能從作者的角度去感悟作品中的內涵。
意境的研究是一種境界上的升華,是對文學作品內在價值進行挖掘的重要途徑。
意境是文學作品中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是文學作品真正的價值所在,所以只有通過對意境的體會,才能真正理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意義。
(三)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特有的一項學科,是對我國國學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通過語言與意境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文化。
我國的歷史文化久遠,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具有不同的風格,每個時期的文學作品都能展現出當時的文化背景及政治色彩。
在對語言與意境研究的過程中,能透過作品,折射出當時的時代特色,能通過作者的表述感受到當時的大環(huán)境,并從不同層面去更加深入地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更加客觀而全面地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
(一)增加閱讀量。
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流傳下來的經典名篇眾多,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所蘊含的文化本質也不相同,要想更好地駕馭語言意境,還需要增加閱讀量,熟練掌握文學作品的內涵及作品創(chuàng)造的時代背景。
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通過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揣摩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一種情境,從而能更好地運用語言意境。
(二)掌握語言規(guī)律。
由于我國的人口較多,地域分布廣泛,少數民族及各個地方的方言都獨具特色。
在眾多語言中,普通話是最通用的,但并不是所有地區(qū)都在使用普通話,因為不同地區(qū)的人對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同。
如南方人很難分清卷舌,會不自覺地將一些讀音弄混,而北方人對卷舌的敏感度較低。
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北方人來說也很不容易。
在學習漢語言文學時,就是為了在實際應用語言的過程中,分析出語言的規(guī)律,正確運用語言,進而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一些語言規(guī)律。
(三)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斷創(chuàng)新。
我國的詩文中,一般是通過一些詩句或一些詞語來營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同,就會采取不同的方法來營造意境,這往往是因人而異的。
而意境往往源于生活,是詩人通過日常的生活進行觀察,運用普通的事物來營造詩歌氛圍,通過自己的感悟,體驗詩歌的美感,進入作者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
而營造意境,不僅能使美感體驗更加深刻,還會使詩歌中描繪的實物更加真實,甚至會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詩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一般。
四、結語。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象征,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表現。
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研究,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從而促進我國文化發(fā)展的步伐。
語言與意境是漢語言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與意境的研究是深入學習和了解漢語言文學的重要途徑。
語言運用方式靈活多變,語言是意境表現的載體,不同的語言描述可以展現不同的意境層次,語言意境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通過對語言意境的研究,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能提升文學素質與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所以對語言意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漢語言文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現階段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應整合教學內容,變更教學方法,從淺層的感性認識提升到深層的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針對教學現狀,將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審美教育進行結合,提升高校教學水平。
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學科,其教育理念主要是傳承中國優(yōu)秀文化,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的豐富多彩及教學方法的多種多樣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知識基礎更加扎實,文學素養(yǎng)穩(wěn)步提升。
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學生的審美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高校應將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審美教育結合,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文學作品的鑒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先去鑒賞文學作品中藝術的表現手法及結構安排,再通過臨摹仿寫新的文章,有利于學生體驗作者寫作時的所思所感,形成高水平的審美能力。
藝術是美的結晶,需要我們用審美的眼光去審視、觀察、感受它。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作品所營造的意境當中,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與審美品位。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它可以全面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為高校大學生,他們有著對未來美好的希冀,期盼著能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課程開始之前,就要向學生介紹該專業(yè)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及對個人未來的影響,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將文學作品中的審美理念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去感受其內在的美感。
學生在樹立這樣的審美理念之后,就會不自覺地向它靠攏,進而提高審美情趣,鞏固審美能力。
這樣的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是一次挑戰(zhàn),它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全面提高自我文學修養(yǎng),在解讀作品的過程中深入挖掘作品,將文學中的內在美傳達給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從而讓學生全面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美的作用。
(二)提高教師文化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
文學作品借助語言的作用,向讀者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傳達自己內在的思想感情。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對文學作品中的內在含義進行深刻解剖,如此才能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將自己置身于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處境中,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在感受美的過程中接受洗禮。
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的是引導性作用,需要有更高的文化素養(yǎng),涉獵更多的文學作品,要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文學論壇,定時開展研討會議,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除此之外,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要將自己對美的感受、領悟采用恰當的方式傳授給學生。
在教學中要把握作品內容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在全面鑒賞的過程中抓住具體作品的個性特點,將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雖然在近幾年得到了高校的廣泛關注,但從其課程設置來看,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在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過分關注知識點的記憶和古詩詞的背誦,幾乎沒有加入任何關于審美的內容。
要將審美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學進行有機結合,達到融會貫通的理想目標,就必須把審美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觀察美、感受美,而不是一味地機械記憶。
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安排時,要選取美學價值高的作品,符合學生審美觀念的文章,同時要講究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當然,感性認識和理性理解應該統(tǒng)一進行,讓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中感受其中的美育,盡可能地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提高學生對美的敏感度,進一步實現審美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完美結合。
三、結語。
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時刻變化的,要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大背景下脫穎而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yǎng)至關重要。
當然,目前高校也在進一步落實審美教育,極力倡導將審美教育和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結合在一起,在學習文學作品的同時,理解其深刻的內涵,獲得新的審美體驗,提高審美素質,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在審美教育步入正軌的過程中,我國國民素質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綜合國力也會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趙君玉.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j].才智,(7):292.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五
王蒙文學的確定性與非確定性以來的長篇小說《這邊風景》和今年的《悶與狂》等。
對此,有人驚呼王蒙寫瘋了,什么都寫,什么都嘗試,什么話都說,什么都讓你來不及準備,什么都讓你措手不及,什么都讓你瞠目結舌。
關于《悶與狂》,有人說它是小說,有人說它是散文,有人說它是回憶錄,我覺得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蒙文學的確定性與非確定性最近的文壇很是熱鬧,魯迅文學獎就不說了。
我要說的是有三個作家,成為當下不可回避的話題。
第一個,當屬王蒙先生,他因為新近出版了所謂的長篇小說《悶與狂》,廣被關注,也備受爭議。
第二個是張賢亮先生,這位新時期文學的開拓者之一,后來西部文化產業(yè)的領軍人物,因為他的離世落幕而被人們熱議。
第三個是蕭紅先生,也可以稱為蕭紅女士,因為電影《黃金時代》的熱映,而繼去年電影《蕭紅》后再度掀起一股“蕭紅熱”。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王蒙最新雙長篇小說學術研討會”,乍一聽,覺得有點怪,長期以來,我們總習慣一事一議。
但后來一想,這事若發(fā)生在別人身上或許有點怪,但發(fā)生在王蒙先生身上,就很正常。
熟悉王蒙文學的讀者,我這里是指讀過他作品的人,是過去進行時的那群人。
而相對于過去進行時的人群,所對應的應該是將來進行時的人群。
今天參加研討會的,基本上屬于現在進行時。
那么,有人會問,你當屬于哪一種人群?我想說,我既屬于過去,也屬于現在,更屬于將來。
我不是純粹的學院式理論家,我是讀者,是作者,是研究者,是記者,是王蒙文學的追隨者,是這個會議的關注者,也是一個極想發(fā)言表明我觀點的人。
我不說,我不搶著說,我怕別人先說,別人先說我就不好再說,我就得轉化思路,我就得頓悟,我就得冥思苦想,我就得見招拆招,我就得一鳴驚人,我就得與眾不同,我就得發(fā)飆,說一些歪理邪說,說一些你不敢說的話,說一些你想不到的話,讓王蒙先生知道我,讓與會者知道我,讓這個會結束后大家還議論我。
哈哈,請允許我模仿王蒙先生的敘述方式表達方式思想方式。
請注意,我在這里談的不是王蒙先生的具體哪部小說,哪篇散文,哪首詩,哪篇講話,我說的是王蒙文學,包括所有的文字,和與文學有關的非文字的東西。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六
畢業(yè)論文寫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養(yǎng)計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指標。與工科院校的其他專業(yè)相比,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高級文秘)學生的畢業(yè)論文的質量高低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畢業(yè),更是對四年來所學知識的全面總結,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高低的檢驗。筆者通過抽樣,對近年所指導、評閱的漢語言文學本科生的畢業(yè)論文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從論題的選擇、觀點的提出,到論據的運用、文字的表述,問題多多,不一而足。在畢業(yè)論文寫作水平不斷下降的今天,研究這個課題更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南京林業(yè)大學2003――2008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高級文秘)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情況,針對畢業(yè)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一、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選題缺乏創(chuàng)新,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
與大多數高校相同,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高級文秘)專業(yè)的選題也是由教師根據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學生提供選題的范圍,然后教研室根據學號隨機平均分配給指導教師。學生的選題主要側重在新聞、公關、秘書、語言、文學、廣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屆論文共396篇,其中新聞類選題25篇,占6.3%;文化類選題23篇,占5.8%;廣告類選題12篇,占3%;秘書類選題70篇,占18%;語言類選題38篇,占9.5%;文學類選題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論文選題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結合秘書專業(yè)實際的很少。有的選題大而空,比如《周國平散文研究》、《淺析海巖小說的創(chuàng)作》、《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問題研究》、《關于中國民營企業(yè)道德倫理的探討》、《當代秘書素質要論》、《秘書美學淺談》等,對于本科生來說,這些問題很難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論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選題雖有新意,比如《中國飲食類廣告的文化內涵及其表現》、《秘書學研究現象新探》、《論秘書工作的管理效應》、《公共關系在企業(yè)秘書中的運用》等,但由于時間緊迫、資料查找困難、缺乏實踐感性認識、投入寫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談,缺乏說服力,影響了論文的寫作質量。
2、投入精力不足,抄襲現象嚴重。
從六屆學生的寫作情況來看,因為選題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屆都有相當部分的學生的初稿抄襲已有的論文,而且屢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學生較少,大多學生將別人已發(fā)表的成果進行剪切粘貼、注水,拼湊為不少于8000字的論文。這些論文在指導老師的嚴格把關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寫,如《淺論現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語言的突破創(chuàng)新與規(guī)范化》、《論李白詩歌中的送別情感》、《論中美文化下的姚木蘭與郝思嘉》、《對解夢文化的思考》、《淺談文學美與服飾美》、《試論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特色》等。
3、論文寫作格式不規(guī)范。
規(guī)范的論文格式也是合格的畢業(yè)論文的要求,論文的標題、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注釋、文獻綜述、致謝等的撰寫都要符合規(guī)范。比如《淺論古典詩詞與陽羨茶文化》,這個標題有歧義,實際上作者主要論述的是陽羨茶文化在古詩詞中的表現,標題可改為《從古典詩詞透析陽羨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語法、拼寫錯誤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筆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要素殘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稱“我認為”,有的地方論述缺乏邏輯性與嚴密性,層次紊亂;錯別字、病句較多;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注釋不規(guī)范;小標題的序號標注欠規(guī)范、口語化嚴重;文獻綜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綜合,缺少評述等等。
4、口頭表達能力欠缺。
答辯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對論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每屆的答辯中,總有一些學生論文寫得不錯,但表達能力欠佳,影響了畢業(yè)論文的成績。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問題的時候抓不住重點,不能做到言簡意賅;有的甚至因緊張而憋得滿臉通紅說不出話等等。這些對于文秘專業(yè)的同學來說,都是表達能力欠缺的表現。
二、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
1、傳統(tǒng)的選題方式缺乏科學性。
傳統(tǒng)的選題方式剝奪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他們將畢業(yè)論文寫作等同于被動完成作業(yè)。另一方面,這種選題方式經常會使指導老師感到力不從心。比如研究外國文學的老師可能對武俠小說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學的老師可能在語言學論文的指導方面也有困難,研究廣告的老師對公關、秘書等領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學生重視不夠。
從近幾年來的寫作實際來看,大部分文秘專業(yè)的學生不將畢業(yè)論文的寫作當成畢業(yè)前的一個重要學習環(huán)節(jié),他們不以為然,覺得寫得好與不好都能畢業(yè)。有的學生甚至在寫論文前沒有進過圖書館,沒有查閱過期刊;有的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不主動與指導老師聯(lián)系;有的學生在交稿前幾天才匆匆忙忙趕論文;有的學生認為答辯就是走過場,念念提要和目錄,隨便回答幾句就行了。
3、就業(yè)、考研、考公務員與寫作論文沖突。
因畢業(yè)論文寫作的時間安排在大四,與學生實習、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在時間上發(fā)生沖突,部分文秘專業(yè)的學生將畢業(yè)論文看作就業(yè)、考研、實習的絆腳石,產生抵觸的情緒。比如有的指導老師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催交論文時,有的學生竟然拒絕:“老師,我在外地,兩周后才會學校。到時再說吧?!备猩跽呓o老師發(fā)短信:“我最討厭做的就是這件事?!?/p>
4、語言表達的基本功不扎實。
畢業(yè)論文的.寫作在人稱、標題、摘要、關鍵詞、標點、文獻綜述、序號標注、注釋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缺少理論知識的指導和寫作實踐能力低。答辯過程中的結結巴巴一方面說明學生對論文研究與寫作的過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說明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不高。
5、缺乏嚴厲有效的論文質量監(jiān)控機制。
對于不按時完成畢業(yè)論文或有嚴重抄襲現象的學生,學校應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處罰教育,否則會導致不良風氣的盛行。事實上,很多學??紤]到學生的就業(yè)率和學生的前途,對學生采取過分寬容的態(tài)度。
三、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1、改革選題方式,將寫作時間安排在大三。
選題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將興趣與專業(yè)相結合,盡量與指導教師的科研方向結合??梢韵茸寣W生自己選題,教研室再根據學生選題方向確定指導老師。要選擇可行性與創(chuàng)新性相結合的題目,尤其要結合文秘專業(yè)的實踐。本科畢業(yè)論文之所以成為大學畢業(yè)生的負擔,主要原因是畢業(yè)論文寫作時間的安排不盡合理。多數學校都把畢業(yè)論文選題安排在大四第一個學期期末,把中期檢查放在大四第二個學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辯時間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這一段時間正是畢業(yè)生實習或急于找工作的時間。面臨當前如此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大學畢業(yè)生根本無暇顧及畢業(yè)論文;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學生也正忙于復試,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寫畢業(yè)論文。為避免寫作時間與就業(yè)、實習、考研相沖突,將論文寫作在大三即第五學期布置,在第六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報告、任務書和計劃書和論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論文的修改。這樣錯開時間就能避免寫論文和找工作在時間上的直接沖突。畢竟大四第一個學期初的招聘會還比較少,畢業(yè)生還沒有完全開始找工作,如果指導教師嚴格要求的話,畢業(yè)論文應該能夠發(fā)揮它在鍛煉學生能力方面應有的作用。
2、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課。
文秘專業(yè)開設的寫作課程主要有基礎寫作、應用文寫作、新聞寫作、廣告文案寫作,平均只有32課時。建議在大二增設畢業(yè)論文寫作課與實習課,學時32,理論和實踐各16學時,在學生理解論文寫作理論的基礎上鍛煉學生論文寫作實踐能力,進行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訓練,切實提高論文書面表達能力。在寫作實踐課上,可以通過演講、主持、辯論、模擬答辯、模擬法庭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面試、答辯中能夠從容面對,游刃有余。
3、完善論文質量監(jiān)控機制。
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使他們明白為人為文都要誠實,這是道德的底線。讓學生知道論文的剽竊與考試作弊一樣會受到嚴重的處罰,并與學士學位的授予掛鉤。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老師和學校教務部門要嚴格把好選題關、論文寫作進度關、內容關、格式關,讓學生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重視畢業(yè)論文的寫作。論文完稿后可以借鑒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圖書館論文過濾系統(tǒng),如抄襲超過40%,論文即為不合格。尤其對初評為校優(yōu)秀的論文,也應進行過濾,抄襲不能超過10%。對答辯中表現極差的學生要求二次答辯,如仍不合格,推遲畢業(yè)。
4、端正師生對畢業(yè)論文重要性的認識。
在畢業(yè)論文工作開展前,學校應采取多種形式,端正對畢業(yè)論文重要性的認識。一方面,要使學生明確畢業(yè)論文寫作是大學本科階段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畢業(yè)前學習的最后一關,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不少畢業(yè)生參加工作后接受實際工作,面臨具體寫作任務時,往往手足無措;甚至有些學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寫碩士學位論文時,連內容摘要、關鍵詞、文獻綜述等都不會寫,更談不上內容的創(chuàng)新了,這些情況都與其大學階段缺乏科學系統(tǒng)和實際的寫作訓練、忽視畢業(yè)論文寫作環(huán)節(jié)有直接關系。另一方面,要讓教師明確指導學生畢業(yè)論文是自己的重要職責,另一方面從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身上,教師也能學到一些知識和技能,教學相長。
寫作能力的高低對文秘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本科畢業(yè)論文的撰寫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目前高校畢業(yè)論文整體水平下降的趨勢下,結合各校專業(yè)實際,尋求解決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國玲、哈斯:《本科畢業(yè)論文選題探討》,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第2期.
2、張志榮、張香鳳:《論本科畢業(yè)論文的指導與撰寫--以史地系2005屆本科畢業(yè)論文為例》,《上饒師范學院學報》,第4期.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七
3.專題寫作教材中有論文范文,可作參考;。
4.
還有更具體安排。
一、語言學方面。
對立原則和方言的音位。
互補原則和方言的音位。
說漢語的音節(jié)。
說同音詞。
說同義詞。
說漢語的詞類劃分。
漢語的聯(lián)合式構詞法(或偏正式、述補式等)。
遞歸性和漢語的句法結構。
虛字和漢語的語法形式。
漢語的借詞。
二、現代漢語方面。
現代漢語規(guī)范化問題研究。
普通話語音研究。
作家(或作品)語言研究。
網絡漢語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選擇某些有特點的句式)。
現代漢語虛詞研究(選擇某些虛詞)。
現代漢語詞義研究(選擇某類詞)。
詞典釋義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問題)。
語文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研究。
漢字和漢文化。
現代漢字學的研究內容。
限制和減少漢字字數。
部件研究。
堅持漢字簡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異體字。
如何整理異形詞。
規(guī)范漢字的研究。
漢字的前途。
“修辭與語境”淺談。
“修辭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之我見。
我對“修辭主體的修養(yǎng)”的認識。
我對“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習修辭”的體會。
談詞語運用要做到“準確樸實”
談詞語的“巧妙配合”
談“。
成語。
的活用”
談“疊用句”
談“四音節(jié)語音段落”
談“比喻”
三、古代漢語方面。
對漢字性質的認識。
學習音韻學的。
心得體會。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對詞義引申的分析。
對確認古漢語中詞的同義關系(或其他關系)的看法。
對詞義轉移的分類考察。
以義為單位,給一部先秦文獻(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詞表。
古代漢語“之”字結構(或“其”字結構)研究。
古代漢語“所”字結構(或“者”字結構)研究。
古代漢語單句(或復句)研究。
古代漢語介詞(或連詞)研究。
四、中國現當代文學方面。
論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八
摘要:作為一種民俗體現,《紅樓夢》中的干親關系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即情感型、功利型、游戲型和兼容型。各種類型的干親表現不但成就了小說中實實在在的人際關系,而且是小說中饒有深意的情節(jié)推手,更兼具一種深邃的文化指涉。
關鍵詞:《紅樓夢》干親 情感 利益 游戲。
作為一幅惟妙惟肖的世俗風情畫屏,《紅樓夢》為我們展示了中國民俗的諸多景觀,歷史悠久、覆蓋面廣、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干親民俗亦在其中?!案捎H”不但成就了小說中實實在在的人際關系,而且是小說中饒有深意的情節(jié)推手,更兼具一種深邃的文化指涉。依憑具體事例的表現形態(tài),我們可以把《紅樓夢》中的干親關系大致分為四種類型,即情感型、功利型、游戲型和兼容型。
一、情感型。
薛寶琴是寶釵的堂妹,從小隨經商的父親走了許多地方,因了薛姨媽與王夫人的關系才與賈府攀上了,親她的容貌、才情均不下于釵黛,其性情的可愛從與大觀園諸人的交往中亦可見一斑。第四十九回薛寶琴初進賈府,賈母就“喜歡的無可無不可的”,立刻就“逼著”王夫人認了干女兒。接著,因下雪珠兒賈母便賞了用野鴨子頭上的毛做的“金翠輝煌”的鳧靨裘給寶琴,賈母對寶琴的特別寵愛我們從湘云的感慨中就可以發(fā)現:“可見老太太疼你了:這么著疼寶玉,也沒給他穿?!?/p>
鶯兒是寶釵的貼身丫頭,第三十五回寶玉求她去打絳子她便奉寶釵之命與玉釧兒同往,玉釧兒向杌子上坐下時她不敢坐,襲人端個腳踏來時她還是不敢坐。但就是這個薛府的丫頭卻在賈府中認了個干媽!也就是第五十六同平兒所說:“前日鶯兒還認了葉媽做干娘,請吃飯吃酒,兩家和厚的很呢。”葉媽是寶玉小廝焙茗的娘,當系賈府舊人,而此時鶯兒一家隨薛府進京已有幾年光景,這一對于親母女的相認自是日久相處互憐互惜的結果。第五十七回“慈姨媽愛語慰癡顰”時黛玉欲認薛姨媽為母,第五十八回薛姨媽小住瀟湘館照顧黛玉“一應藥餌,十分經心”,“黛玉感戴不盡,以后便一如寶釵之稱呼”,當然也是出于彼此的親厚之意。有學者從“厚黛薄釵”的思想傾向出發(fā),認為薛氏母女一直在利用和欺騙黛玉,但“心較比干多一竅”的黛玉卻實在是因為心有所感才會認下這門干親的。
此類干親關系以情感為主要因素,具體叉可分為“一見鐘情型”和“日久生情型”,寶琴之倒是前者,鶯兒、黛玉之例是后者。但無論如何,“我們的愛和恨永遠指向我們以外的某一個有情的存在者”,上述干親關系反映的是雙方共同而純粹的情感意愿,是人性中最為純美的組成部分。
二、功利型。
干親從名義上講是只看重情感因素的,但有時卻摻雜著極多的利益因素,或者說如果沒有這種利益因素的驅使有些干親關系甚至不會生成。
寶珠是《紅樓夢》中一閃即逝的人物,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丫鬟瑞珠觸柱而亡,寶珠則請求認為義女為秦氏“摔喪駕靈”,送殯停靈鐵檻寺后又“執(zhí)意不肯回家”。初看似是一個忠婢義仆,但參看“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舊文,就不難明白寶珠避禍全身的意圖,而“干親”則是她明志自救的掩體。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叔嫂逢五鬼”中王熙風和賈寶玉的表現著實嚇人,這場災難固然由趙姨娘而起,但直接經手人卻是寶玉的干娘馬道婆,她之所以這樣做只是因為得到了趙姨娘的衣裳首飾和五十兩銀子的欠據。而她當初能做寶玉的干娘,恐怕有兩個原岡:一是她道姑的身份使賈府為寶玉祈福禳災的愿望有了可信的依托,賈府之愿因功利而起;二是她本人多了這層身份自然有利于更加便捷地出入賈府詐騙斂財,也是因功利而起。
從汀南買來的十二個小戲子在賈府里也都有各自的干娘,但第五十八回芳官因洗頭與干娘何媽發(fā)生沖突時卻說:“我一個月的月錢都是你拿著,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給我剩東剩西的!”連寶玉也說:“賺了他的錢,又作踐他。”可見這些女孩子競成了所謂干娘們賺錢的工具。抄檢大觀園后,第匕十七回王夫人將唱戲的女孩子“令其各人十娘帶出,自行聘嫁”時,“這些干娘皆感恩趁愿不盡”?!案卸鞒迷浮笔且驗檫@些女孩子從此就可以成為她們的私人財產,無論將她們嫁給什么人都可以收到一份價值不菲的聘禮,等于是白白地得到了一筆財富。
從上述諸例我們不難發(fā)現,干親中“親”的實質早已不復存在,“親”變成了人際關系的表象,“利”才是其中某一方所追逐的目標,而有了功利意識的阻隔,雙方之間自然難以形成真正的情感關系,許多沖突應運而生時小說的情節(jié)也變得波瀾起伏。
三、游戲型。
在一般的認知中,游戲是文化娛樂活動的一種,也是西方美學關于文學藝術起源的一種學說,通常指不帶有任何功利目的,而是以擺脫了物質和精神束縛的過剩精力去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天地,并從中獲得一種沒有利害關系的愉悅之情?!都t樓夢》中賈蕓和賈寶玉的干親關系即屬于這一類型。
《紅樓夢》前八十回中,寶玉與賈蕓的交集只有三處。第二十四回寶玉在門前偶遇只略微眼熟且比自己還大五六歲的賈蕓,笑道:“你倒比先越發(fā)出挑了,倒像我的兒子?!辟Z蕓便接口說:“寶叔要不嫌侄兒蠢,認做兒子,就是侄兒的造化了。”第二十六回寶玉在家養(yǎng)病,賈蕓去為寶玉請安,見面問候只說“叔叔如今可大安了”并未提及“父親”二字。這就讓我們覺得二十四回的對話只是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傻搅说谌呋夭苎┣蹍s將這“草蛇灰線”再度接續(xù)了起來,他讓賈蕓將兩盆不可多得的白海棠獻給寶玉,并在拜帖上寫了一行別具意味的文字——“不肖男蕓恭請父親大人萬福金安”。
賈寶玉不但是《紅樓夢》的核心人物,也是偌大一個賈府中“鳳凰”般的人物,要說賈蕓對他沒有一絲一毫的攀附之心是不可能的。但賈蕓這個旁系子弟的出場是為了在賈府的諸多工程中謀求一個項目賺些錢來養(yǎng)家糊口,他要的東西不是寶二爺能給的,在他的預期和實際行動中走的都是璉二爺和璉二奶奶的路子。為了這一目的,他送王熙鳳的禮物是貴重的冰片、麝香,而送寶玉的不過是兩盆白海棠。但這兩樣禮物也恰好說明了他對送禮對象的認知,俗雅之間也大可增進我們對賈蕓其人的了解和認識。所以我們說,成就“秋爽齋偶結海棠社”大觀同雅韻的“父子”之名其實更像是一場游戲,因為當真對面,賈蕓是叫不出“父親”二字的。
四、兼容型。
第二十七回的回目安排叫做“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主角當然是寶釵和黛玉,但其中卻穿插了王熙鳳和小紅母女的干親故事,而這一事例中包括了上述情感、功利和游戲的所有內容,因此我們說它是《紅樓夢》中典型的“兼容型”干親關系。
這一同中,丫頭小紅偶然為鳳姐傳了一回話,鳳姐就主動要認她做干女兒,這在小說中是絕無僅有的一處。鳳姐對小紅說:“明兒你伏侍我吧,我認你做干女孩兒。我一調理,你就出息了!”主子奶奶“認你做干女孩兒”的提議是在情緒高漲時即興提出來的,當然首先就像是一場游戲。但這一提議必然是建立在情感基礎之上的,需知此前鳳姐并不認識小紅,也只是剛剛才知道她是寶玉屋里的丫頭,甚至還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因為小紅“干凈俏麗”、“說話知趣”、“口角剪斷”,鳳姐就像賈母喜歡寶琴一樣看中了這個初次見面的女孩子。如果說她也有功利目的,那應該就是想要一個這樣說話不拿腔作調又符合自己心意的女孩子“伏侍”自己,替自己跑跑腿、傳傳話。
“民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屬于‘禮’的范圍。但它顯現出的民俗性更受到廣泛的重視。民俗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發(fā)展而逐漸形成的生活文化事象?!本C觀《紅樓夢》中的干親民俗和各類干親關系,我們不難發(fā)現“情感”和“偽情感”在大觀園交際中的各種投射,亦可從中透視民俗文化對人們生活所產生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從而使我們在閱讀《紅樓夢》時能夠更加接近作者初始的創(chuàng)作意圖。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九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外語的應用范圍也在逐步擴張,這導致近些年出現了“外語狂潮”,國內甚至對于外語的追捧逐漸超過語文。面對這一情況,國家開展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提升人民群眾對于漢語言的重視,其中以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推進最為明顯。而作為一名漢語言專業(yè)的師范生,應該采取怎樣的行為,響應國家的政策,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適應時代新形勢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實現人生價值。本文就要對這些問題進行簡要概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師范生;就業(yè);實踐能力
一、引言
“師者所以授業(yè)解惑者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漢語言作為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發(fā)展的基礎,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面對國際上的“漢語熱”和國內的“外語狂潮”,當前在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生,未來的預備語文教師,在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思想素質的同時,也應當走進社會實際。也就是還要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入手,培養(yǎng)自身的就業(yè)實踐能力,從而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讓學生和身邊的人正視重視漢語言文學,發(fā)揮漢語言文學的潛在積極作用。
二、當前漢語言文學的社會現狀
普遍來說,社會上對于漢語言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就是掌握簡單的口語和淺近的文字,對于進一步更高深的漢語言知識不甚了解。社會上存在著很大一部分的人對于漢語言的應用不規(guī)范,諸如讀音不標準、用字用詞不當、習慣性使用網絡語言等情況很是尋常。[1]同時,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來說,對于漢語言文學的觀念也發(fā)生了轉變,一味重視表面的華麗的知識的傳授,功利性過強,以致于掩蓋了漢語言文學的內在的魅力。另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沖擊,也令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得到壯大。[2]以上這些情況使得外國人對于漢語言的研究和熱情遠遠大于國內的人民群眾,嚴重影響了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進步。
三、培養(yǎng)就業(yè)實踐能力以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前進
身為中華兒女,身為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師范生,所要承擔的弘揚、發(fā)展?jié)h語言文學的使命也就更重大。同時面對當前就業(yè)困難,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漢語言文學的專業(yè)的師范生可以用培養(yǎng)提高自身的就業(yè)實踐能力以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前行。
第一,立足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素質。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是最直接、最全面、最仔細研究五千年以來形成的語言文化的一部分人,除了具有文學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以及較強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要了解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fā)展,不斷吸收本專業(yè)和相關專業(yè)新的研究成果,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而作為一名師范生,除此之外還擔負著教書育人、培育下一代的使命,所以更是要立足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素質,提升教學水平技能,轉變自身思想觀念。同時,相比其他的學習者對于漢語言文學應該有更深的熱愛,更真摯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將自身所學真正根據社會需要和教育發(fā)展的需要發(fā)揮出來。另外,還需要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師范生規(guī)范漢語言文學的日常使用,對于發(fā)音、用字、用詞等都要十分嚴謹細致,以自身的行為帶動周邊人對于漢語言文學觀念態(tài)度的轉變,逐漸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前行。[3]作為一名還沒有畢業(y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師范生來說,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進一步提升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起對漢語言更高的熱情,為未來自身的發(fā)展和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做貢獻。
第二,創(chuàng)新漢語言文學學習、教育、工作觀念。除了時代的沖擊以外,漢語言文學自身的一些特征如果不跟隨潮流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就會令漢語言文化的魅力被掩蓋,無法發(fā)揮更大的積極作用。所以作為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師范生來說,在學校求學期間對于教師傳授的知識要有意識地進行創(chuàng)新性學習,在掌握所學知識的精髓同時,將自己的見解和思想融入其中,將所學的漢語言文學知識真正變?yōu)樽约旱?。當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生畢業(yè),面臨就業(yè)時,無論以后是從事教育工作還是其他行業(yè),都要記得自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出身,要通過自身的行為將漢語言文學的內在魅力展示、弘揚出去,潛移默化之間影響更多的人。而對于希望從事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的在校師范生來說,創(chuàng)新自身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從內心真正熱愛漢語言文學,體會到漢語言文學對于人的積極作用,從而糾正目前社會中對于漢語言文學的錯誤認識。而這一切都需要在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師范生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轉變、創(chuàng)新漢語言文化學習觀念做起。
第三,引導自身適應社會、逐步培養(yǎng)就業(yè)實踐能力。所有的專業(yè)知識和思想觀念都是走向社會,實現好發(fā)揮好漢語言文學育人引導作用的前提基礎。對于在讀的師范生來說,還要逐步培養(yǎng)起自身的就業(yè)實踐能力。既要積極入世了解漢語言文學當前的實時環(huán)境,了解社會需要的漢語言專業(yè)師范生的側重點,于在校期間將自己培養(yǎng)成一名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同時,隨波逐流也是不可取的,漢語言專業(yè)的師范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當初的目的,忘記對漢語言的那份熱愛和執(zhí)著。也就是,要在漢語言專業(yè)的師范生再將自己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后以自己的實際行為表現,將漢語言文化中的精髓進一步弘揚發(fā)展,令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喜愛漢語言文學。
四、結束語
當前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現狀不容樂觀,所發(fā)揮的引導、育人作用也是大打折扣。而在讀的漢語言文學師范生既是漢語言文化的傳承者、創(chuàng)新者,又是未來漢語言文學的傳播者和發(fā)展者,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意義重大。面對這一情況,身為一名在讀的師范生更是要肩負起國家和人民的重托,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目前這種局面。而以筆者的觀點就是,應當首先培養(yǎng)提高自身的就業(yè)實踐能力,在工作崗位上,進一步以自己的行為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前行。
參考文獻: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
1、“一帶一路”視閾下實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徑研究。
2、商丘市紅色典籍整理與開發(fā)利用研究。
3、“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與網絡文化建設研究。
4、“十三五”時期商丘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政策研究。
5、非物質文化遺產協(xié)同創(chuàng)新保護研究。
6、傳統(tǒng)美學精神的當代價值研究。
7、傳統(tǒng)文化與“文明商丘”建設研究。
8、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商丘市的發(fā)展機遇研究。
9、商丘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研究。
10、河南文脈傳承與城市特色構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產業(yè)化與中原經濟區(qū)建設。
12、“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傳播研究。
13、“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中原文化傳播與交流。
14、河南省紅色典籍整理與開發(fā)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時期河南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政策研究。
16、傳統(tǒng)村落文化保護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研究。
17、商丘文脈傳承與城市特色構建研究。
(二)文藝學。
1、淺論審美與文化的關系。
2、略論大眾審美文化的歷史與現狀。
3、論宗白華美學思想。
4、論審美現代性。
5、廣告的審美特征論析。
6、論詩歌語言。
7、論馬克思主義的悲劇觀。
8、論文藝的娛樂作用。
9、論意境的美學特征。
10、論文學語言的多義性。
11、文學審美特征論。
12、“話語蘊藉說”評說。
13、淺析“典型論”
14、淺論“意象”
15、淺論“敘事學”
16、文學消費心理研究。
17、關于文學話語“陌生化”問題。
18、淺論“結構”與“解構”
19、論藝術真實。
20、論文藝欣賞中的心理距離。
21、淺論文藝欣賞中的共鳴與溝通。
22、論藝術直覺。
23、論藝術虛構。
24、淺論美育與社會的文明進步。
25、淺論文學流派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意義。
26、簡論文學作品形式的獨立審美特征。
27、淺論新時期文學發(fā)展與典型內涵的新變化。
28、淺論新時期詩歌審美特點的新變化。
29、論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
30、論藝術創(chuàng)作的通感與錯位。
31、論審美變形。
32、論藝術想象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價值。
33、論文藝作品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34、論本世紀中國文論的現代性主題。
35、淺論儒家美學在中國古典美學發(fā)展史上的地位。
36、淺論莊子美學思想對中國藝術精神的影響。
37、論樸素美。
38、蔡儀美學思想述評。
39、淺論朱光潛在當代中國美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評李澤厚美學思想。
41、淺論中國意境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
42、淺論禪宗對中國美學發(fā)展的影響。
43、試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征。
44、論藝術接受中的個體差異。
45、淺論人類審美態(tài)度的演進歷程。
46、論悲劇審美的道德內涵。
47、當代中國大學生審美情趣考察。
48、論形式美的美育效應。
49、淺論美育與社會人文精神的轉化與重建。
(三)古代文學。
1、試論楊萬里詩歌的俗與雅。
2、唐傳奇的文學價值。
3、薛濤的'文學創(chuàng)作。
4、魚玄機的創(chuàng)作。
5、浙西詞派及其詞人簡述。
6、小紅低唱我吹蕭――姜夔的詞與音樂略探。
7、黃庭堅的文學思想。
8、李清照詞創(chuàng)作的社會蘊含與價值。
9、宋代女性創(chuàng)作的“悲愁”本色。
10、試論宋詩中杭州民俗的描寫及其表現。
11、論張先的慢詞。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蘇軾“以游戲文字為詩”淺論。
13、從潘金蓮看《水滸傳》的婚姻和愛情。
14、論《鏡花緣》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論彈詞小說《再生緣》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對比關系。
16、淺論凌鞒酢抖拍》之盜賊觀。
17、淺論李漁的人生觀在戲劇、小說中的體現。
18、從《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賣油郎獨占花魁》看擬話本的愛情婚姻觀。
19、試論張岱《西湖夢尋》、《陶庵夢憶》中的禪趣。
20、淺析《牡丹亭》中知識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滸傳》中綽號問題淺析。
22、論香菱形象的文化命義。
23、“二尤”悲劇在《紅樓夢》大悲劇中的原型意義。
24、劉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蘊。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蘊。
26、兩對位勢懸然卻下場略等的母女一一趙姨娘探春及鳳姐巧姐漫議。
27、度人與救世一一瘋僧與劉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蘊。
28、賈寶玉同性戀傾向詮釋。
29、《聊齋志異》中的悍婦心理構件。
30、論《聊齋志異》的傳奇藝術。
31、《世說新語》的語言風格。
32、《世說新語》的語言技巧。
33、《世說新語》的寫人技巧。
34、《世說新語》與中國古代小說。
35、王梵志詩歌的獨特內涵。
36、試論李商隱愛情詩的意象。
37、論李賀詩的多種風格。
38、論《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寫。
39、論《儒林外史》對八股制藝弊端的反思。
40、論《紅樓夢》中詩歌之功能。
41、對生命的漠視――試論《水滸傳》敘述的暴力化傾向。
42、白居易《長恨歌》多重意蘊淺探。
43、論《史記》中下層人物的描寫。
44、淺論《史記》的游俠精神。
45、論蘇軾的出世和入世。
46、試探陸游的“梅”情結。
47、論李白的詠俠詩。
48、《三國演義》中的擇主思想比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淺論《儒林外史》對人性的扭曲。
(四)現當代文學。
1、論李健吾的短篇小說(或者:論李健吾小說的平民化)。
2、論“后浪漫派”小說的藝術特質。
3、《風蕭蕭》中的意象。
4、張愛玲小說的影視改編。
5、《小團圓》中的母親形象。
6、《小團圓》中的女性形象。
7、《小團圓》的敘事特色(或者:《小團圓》的復調敘事)。
8、老舍小說的影視改編。
9、老舍小說的愛情敘事(或:老舍的女性觀)。
10、老舍、鄧友梅、王朔的“京味兒”小說。
11、老舍、鄧友梅筆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類小說。
13、論錢鐘書的短篇小說。
14、沈從文小說中的男性世界。
15、張恨水小說中的女性世界。
16、淺析現代人文主義思潮。
17、論新寫實文學中日常生活的詩性消解。
18、沈從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懷。
19、早期鄉(xiāng)土小說的民俗價值。
20、鄉(xiāng)土文學與鄉(xiāng)土小說。
(五)外國文學、比較文學。
1.《美狄亞》的女權主義重讀。
2.中國、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形象比較。
3.《十日談》的狂歡化民俗特征。
4.《堂吉訶德》的想象性虛構與寫作策略。
5.《奧賽羅》的后殖民重構。
6.試論莫里哀性格喜劇的類型化特征。
7.從后殖民主義批評角度解讀《魯濱遜飄流記》。
9.從原型批評角度看于連形象。
10.《荒原》的“死亡情結”
11.論《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中的集體無意識。
12.魯迅《藥》中的基督受難形象分析。
13.《邊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較研究(最好再加副標題,突出論點)。
14.《雪國》中“雪”與“火”的意象研究。
15.泰戈爾的《沉船》與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較。
16.論海明威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硬漢性格”。
17.弗洛伊德主義和勞倫斯的小說《兒子與情人》。
18.論流浪漢小說的藝術特征。
19.中國武俠小說和其實文學的比較研究。
20.《奧瑟羅》的悲劇沖突藝術。
21.《呼嘯山莊》與《金鎖記》情感世界之比較。
22.果戈理《死魂靈》的諷刺藝術。
23.論《百年孤獨》的孤獨意識。
24.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主題探析。
25.哥特式小說的原理和發(fā)展。
26.《浮士德》的善惡沖突論。
27.試論《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對照原則。
28.茶花女與杜十娘比較。
29.哈姆萊特形象的接受和誤讀。
30.重評巴洛克風格。
(六)美學。
1、美在文心:劉勰文學觀探微。
2、宗白華意境理論的詩學意義。
3、論鐘嶸《詩品》對詩之本質及詩美境界的闡釋。
4、王國維與中國美學的現代轉型。
5、李安華語作品文化解讀。
6、沈從文的湘西小說與道家藝術精神。
7、鴻雁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審美意蘊。
8、略論王國維的文藝思想體系及其現代意義。
9、《人間詞話》境界說與中國傳統(tǒng)詩說之關系。
10、論“悲秋”的母題及其文化意蘊。
11、梁啟超美學思想及其價值啟思。
12、“陌生化”理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13、網絡時代的大眾文化。
14、王國維詩學的創(chuàng)化之道。
15、論網絡詩歌生產與消費的快餐化。
16、亞里士多德的“陶冶”說與孔子的興觀群怨。
17、柏拉圖的音樂美學與中國先秦時代的樂論。
18、浪漫主義詩論與中國的“人民性”的當代意義。
19、以新歷史主義批評的視點看莫言的“紅高粱”小說系列。
20、詩論喜劇語言的美學特征。
21、試論“童心”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關系。
22、論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理想。
23、由宗白華《美學散步》看“人生藝術化”
24、莊子“無為”美學思想初探。
26、成功的復合式改編:《羅生門》。
27、從《霸王別姬》看導演陳凱歌的美學觀念。
28、論孔子的美學思想。
29、論莊子的美學思想。
30、論中國古代美學的特點。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一
現狀研究,通過訪談調查、課堂觀察和調查問卷三種手段進行。筆者結合自制的《關于新疆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發(fā)展歷程及教學法應用歷程的訪談》提綱,在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新疆財經大學和新疆農業(yè)大學四所高校對6名教學負責人進行了訪談,收集了大量關于新疆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發(fā)展史和教學法應用情況的珍貴資料。運用針對中級階段精讀課的《相關教學法在對外漢語課堂上的應用觀察表》和《學生反饋意見調查問卷》,筆者對抽樣的5個班級的對外漢語教師和學生進行為期2個月的觀察、訪問。筆者通過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新疆高校對外漢語教學法在運用中存在著三個明顯不足,一是偏傳統(tǒng),改革創(chuàng)新少;二是偏封閉,交流溝通少;三是偏經驗,設計安排少。結合這一結果,筆者從新疆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特點出發(fā),對教學法提出了個人改進的建議。
abstract4-7。
緒論7-10。
一、選題背景及研究對象界定7-8。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8-9。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內容9-10。
(一)研究方法9。
(二)研究思路9。
(三)主要內容9-10。
一、定義10。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二
學號:2014001400124。
姓名:崔志星。
層次:
教學。
點:直屬。
目錄。
摘要3。
一、網絡語言的定義與特點4。
(一)網絡語言的定義4。
(二)網絡語言的特點4。
(一)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字發(fā)展的積極影響5。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字發(fā)展的消極影響5。
三、
(一)成為新的文化產業(yè)6。
(二)成為新的文化傳承工具7。
四、結語7。
參考文獻9。
摘要。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了信息時代。依托于互聯(lián)網技術下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得到了多樣化發(fā)展,為社會發(fā)展帶來多重影響。網絡語言正是現代傳播模式以及網絡技術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其作為一種語言現象對我國淵源流長的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此筆者展開對新時期下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及意義作用的梳理探索,以期能夠為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發(fā)展影響。
一、網絡語言的定義與特點。
(一)網絡語言的定義。
網絡語言主要是指伴隨著網絡的發(fā)展而興起的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平面語言媒介的語言形式。網絡語言最初是為了提高網絡交流效率或是達到某種交流溝通需要所采用的方式。可以說網絡語言同網絡技術的動態(tài)發(fā)展息息相關,是一種特定環(huán)境下所使用的語言形式。同漢語言文學不同的是,網絡語言構成方式多樣,所代表的。
(二)網絡語言的特點。
第一是網絡語言具有自由性特點。漢語言文學中的語言構成需要按照一定語言規(guī)律,而網絡語言的構成包含了字母、拼音,數字甚至實現了再“造”字。如“又雙叒叕”四個字表達不斷疊加的意思。這主要是因為網絡社交中的交流方式以及情感表達同現實是不同,網絡社交中會出于個人的便捷從而改造一些詞語、甚至是利用一些錯字、病句等來提高達到小群體內的交流的高效性。如“不明覺厲”是“不明白是什么,但是感覺很厲害的樣子”句子的網絡化處理,正是出于高效的原因,才利用四個字縮短了表達的時間。第二是網絡語言具有開放性。網絡語言的使用沒有任何場合、語境等的影響。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在隨意使用。同時網絡語言的構架是不局限于漢語這種文字的,還融入了拼音、囧字數等縮寫,設置還插入了一些生動的網絡動畫和圖片。如“”字的出現。由于網絡語言的構成和使用上具有自由性、開放性等特點,其有別于傳統(tǒng)漢語言文字的優(yōu)勢特點,讓網絡語言的傳播和利用具有較廣的傳播影響范疇。
第一是網絡語言優(yōu)化語言組織形式,帶來文化交流空前繁榮。漢語言文學的語言組織形式是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所展開的,且擁有一定的語言情感,要求合適的環(huán)境下使用。但是網絡語言沒有任何的規(guī)則限制,且能夠生動形象的表達人的內心情感,一旦流行起來,在網絡世界中就會變得隨處可見,人們在網絡平臺中更容易受到這些語言的影響,并且掌握這些語言成為網絡語言的傳播者。如對囧于“”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率不高,而隨著其成為一種網絡語言之囧后,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人們會借助“”來表達一種廣泛的情感。如聽到一件囧尷尬的事情,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尷尬的心情。而看到一些搞笑的事情,囧也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無奈和郁悶。更重要的是這些網絡語言還延伸到現實生活中,更好地囧囧囧實現了文化交流。如電影《人在途》《港》《泰》系列的應用。
第二是網絡語言的有利于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多樣化發(fā)展。由于網絡語言是出自于網絡,其自身的構成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內涵特點,因此當前在素質教育活動中,網絡語言作為一種工具、現象在教育互動中被應用,為教育的生活化發(fā)展提供了素材,更是通過新穎、有趣性豐富了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借助網絡語言更好發(fā)展自己的漢語言能力,使得漢語言更加生動、多樣化發(fā)展。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字發(fā)展的消極影響。
網絡語言從本質上來說根本不是語言形式,其無法正確的表達出漢語言文學的人文性、情感性等。甚至一些網絡語言的構成是為了標新立異贏得社會關注所存在的,因此在構成上具有投機性。同時網絡語言在青少年之間流傳應用較多。對于還未形成完整的語言體系的未成年人而言,對漢語言文學進行曲解、重構的網絡語言的過度接觸,對正常的生活學習帶來極大的誤導。如最近流行的“亞子”表達,青少年在展開語言表達或是鑒賞時,下意識的利用網絡語言中“亞子”來代表原本的正常的詞“樣子”。第二是隨著一帶一路的發(fā)展,我國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迎來了走出去的新階段,而漢語言文學作為傳播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的工具,同時作為我們的民族語言,其所具有的成熟語言體系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凝結,更是文化自信強國構建的活名片。在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趨勢下,網絡語言若是大行其道,其勢必會對中華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帶來誤導。
在網絡技術的推動下,社會實現了互聯(lián)網+產業(yè)的發(fā)展模式,在文化領域中更要求能夠借助網絡技術,更好地帶動漢語言文化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為建設文化自信強國做出貢獻。當前網絡語言所具有的全民參與性,流通迅速性等特點都是當前文化產業(yè)尋求發(fā)展的必備條件所在。因此當前能夠實現網絡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范和引導,對于一些錯誤用字、詞義誤解等網絡語言要加以抵制,但是對于一些能夠豐富漢語言文學內涵和意義的網絡語言,能夠將其當做是漢語言文學產業(yè)化的創(chuàng)新點所在,符合網絡語言歷史人文內涵,從而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現代化發(fā)展,網絡語言的人文化發(fā)展。
(二)成為新的文化傳承工具。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我國要想實現發(fā)展,必須能保持民族的獨立性,抵制文化侵蝕,因此更要求能夠發(fā)展民族優(yōu)秀文化,盡快建立文化自信強國。但是對于漢語體系以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體系而言,其可謂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了,如何將漢語在國際上推廣出去成為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難題所在。而網絡語言的出現改變漢語言文學的艱澀、表達含蓄的特點,以一種趣味性、直接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也由此帶來更大的推廣和傳承。如“xswl”這樣的拼音縮寫,其具有簡單的特點,但同時掌握到漢語言文學現代語音的人也可以從“xswl”字母中,反思出“笑死我了”的拼音情況。可以說網絡語言為漢語言文化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動機。與此同時網絡語言出現形式給予我國漢語言文學傳播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可以借助網絡這一工具平臺,對我國民語言文化和特色展開凝縮呈現。如在我國漢語言文學擁有大量的生僻字,一些語音字義優(yōu)美但是不經常使用的字詞,若是采用傳統(tǒng)的宣傳教育,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無法在接受文化的同時成為文化的傳承者。而反之借助網絡工具,《生僻字歌》的出現,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漢語言文學文字拼音學習的熱潮,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文化傳承發(fā)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社會形式下,網絡語言的出現和應用是趨勢所在,社會各行業(yè)各階層對網絡語言都避無可避,對于新生的事物只有辯證的看待它對待它才能夠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形成社會進步發(fā)展的巨大推手。因此筆者對于網絡語言帶來的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的歸納。
總結。
從而提出網絡語言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所在旨在能夠對漢語言文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評語;本文題目是報告的題目,但是內容是論文的內容,請重新組織內容,報告需要針對調查的情況,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建議和對策。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三
摘要:我國各個高等學校專業(yè)設立中,設立最多、設立時間最長,同時又是學校專業(yè)組成中必不可少的專業(yè)之一便是漢語言文學。
它具有眾多的優(yōu)勢,例如基礎實力雄厚、就業(yè)范圍較為廣泛、社會各個行業(yè)對其需求比較穩(wěn)定,等等。
但是,在信息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同時,我國的科學教育事業(yè)與經濟文化也在飛速向前發(fā)展,這都在漸漸改變著人們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以及人才戰(zhàn)略觀念,更對傳統(tǒng)的人文類專業(yè)造成巨大的沖擊。
作為歷史久遠的傳統(tǒng)類專業(yè)之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早在“五四”時期便已確立其基本內涵,而其專業(yè)中的課程系統(tǒng)組成是在20世紀中葉左右,在借鑒前蘇聯(lián)模式的基礎上確定的。
在時代的限制下,漢語言文學的人才培育方式發(fā)展為知識性的,其能力培育僅僅是知識傳播下的衍生品,能力本質并不是其目的。
如今社會迫切需要專業(yè)性能力較強的應用型專業(yè)人員對于漢語言文學類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來說,展現自身能力及才華的主要方式就是寫作,這也是社會各界對此類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最基礎性的要求。
從當今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就業(yè)狀況來看,他們的主要工作類型有:語文教育、文化宣傳推廣、新聞類工作、秘書、行政管理等,這些工作都要求相關從事人員具備較高的寫作能力。
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時期要進行語言及文學基礎知識的扎實積累,同時還要進行文學氣質的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審美觀念與創(chuàng)新思想的培育,這都是為畢業(yè)生踏上社會贏得歡迎所做的備戰(zhàn)工作。
所以,要從當前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所要具備的能力培育出發(fā),針對其課程系統(tǒng)與培育方式進行相關的改進以及結構性的調整,整體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對社會發(fā)展的適應能力,以此形成自身特有優(yōu)勢,不僅順應實際需求,同時也是順應時勢潮流。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的職業(yè)定位是比較模糊的,它不像建筑工程學、會計學以及醫(yī)學類專業(yè)那樣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因此難以與應用型直接相提并論。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是傳統(tǒng)的人文類學科,不僅承載展現人文精神風貌的重任,還承載著發(fā)揚和提高全民整體語言文化素質的重任。
它的主要內容是對中外優(yōu)秀文化及其遺產的學習與傳承,其核心內容是關心人類社會生存發(fā)展的意義與價值,即對人類、國家、民族、集體、個人與自身的一種認知和社會責任。
因此,其專業(yè)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畢業(yè)生主要就職于人事的相關工作,對專業(yè)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比較重視;教育非直接體現于應用方面,而是從對社會人文觀念及精神文明擇取的影響上加以體現;不注重直接創(chuàng)造出的、可以進行計算的經濟收益,而是注重對無法以數值計算的社會收益的創(chuàng)造,等等。
目前,在社會不斷進步以及就業(yè)形勢逐漸嚴峻的情況下,教育的實用性逐漸成為教育的追求目標。
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育來講,進行適當變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堅持傳統(tǒng)的同時,積極與社會需要接軌。
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比普修課課程安排,專修課的上課時間明顯太少,導致對專業(yè)的深度學習出現不足;其次,教育教學方式中存有的問題,實踐類課程安排較少,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不強。
考核體制與考核形式方面的問題。
部分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夠順利獲得相關學分以及通過最終畢業(yè)考核,這其實是對專業(yè)考核體制與專業(yè)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種展現。
例如:部分試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簡單的專業(yè)概念,等等。
同時,試卷決定課程最終成功的觀念使得學生們只關心考試的最終結果,而忽略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
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yè)的熱愛程度不足的問題。
對自身所學專業(yè)的認知不足,缺少對優(yōu)秀文化傳承與發(fā)揚的光榮感及使命感,同時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還有待提升。
1專業(yè)教學借助實用性理念來指導。
在《中國大學生》這本雜志中,該專業(yè)的就業(yè)方向被描述為各類的編輯職務、教師、文案策劃工作人員以及文秘等。
然而,現實中,這個領域的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方向多為新聞出版社、政府工作機關、企業(yè)公司以及科研機構,還有部分人從事了新興的產業(yè),諸如房地產、律師、金融外貿等。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yè)的就業(yè)面是非常廣泛的,但是此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往往面臨著有關專業(yè)的競爭壓力,比如像新聞、公共管理、廣告、文秘等專業(yè)。
2優(yōu)化課程,增加學生專業(yè)知識。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課程量多且雜,包含了諸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代文學以及現當代文學等十幾門課程,為了使?jié)h語言專業(yè)具有更好的競爭力,我們應當從三方面對課程進行優(yōu)化:(1)課程內容精簡化,要隨著本領域的發(fā)展步伐,將最新的知識體系以及分析方法注入每門課程中。
(2)核心內容凸顯化,每門課程的結構都必須優(yōu)化,學科基礎的建立應根據此學科當前的'發(fā)展來確定。
(3)課程內容體系突出化,將各課程中的內容進行整合,使交叉重復現象最大限度地消除。
3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應用能力。
為了滿足就業(yè)的需求,必須提高專業(yè)的應用性,根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就業(yè)方向,增加其專業(yè)應用性。
應該在“讀”、“寫”、“說”這三個領域下功夫,這三方面的技能必須得到強化。
此專業(yè)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實用性教學工作:現代各種類型問題的寫作能力、古今各種問題類型的閱讀能力、信息的調研能力、語言的教學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課程體系必須得到良好的設置,教學內容也應豐富化,最好是能夠形成某些應用模塊來輔助專業(yè)課程的教學。
只有這樣,學生的這五個方面的能力才能加強,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為一個專業(y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人才。
4要始終圍繞著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
結合開放式的人才教育培養(yǎng)目標,教育教學中后續(xù)課程與該課程的銜接工作應得到我們的重視。
比如,在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中都有某些相同的文字,我們應該對此部分知識進行整合梳理,讓重復度降到最低。
安排課程內容的教學工作,不必追求過深,只要“夠用”“必須”即可。
要結合本專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精選課程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敏感度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于教學資源的選取問題,學校應根據課程改革以及教學大綱的需求,優(yōu)化選擇各種不同的教材。
一方面要選擇使用頻繁的教材,滿足語文教師的各種新需求以及現代教育的新挑戰(zhàn);另一方面要選擇足夠量的參考教材作為后備資源。
這樣一來,諸如教學標準的制定、教學大綱的實施、課程體系的確立、教學輔導的夯實、教學資源評價以及數字化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開展。
我們要借助網絡,穩(wěn)步有序地組織有關的教學輔助資料以及與本課程有關的教材檔案體系。
四專業(yè)教育要具有創(chuàng)新的理念作為指導我們進行創(chuàng)新就要做到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以及教學思維的創(chuàng)新,各自的具體內容如下。
1)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要突破專業(yè)限制。
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雖然擁有著一個廣闊的就業(yè)面,然而因為專業(yè)針對性不強,其就業(yè)工作往往受到其他專業(yè)學生的強力沖擊。
因此,本專業(yè)的教學工作不能僅僅考慮文學和語言本身,而應該適當地結合就業(yè)現狀和學科的發(fā)展歷史推陳出新,增強學生的職業(yè)技能。
其實說白了,像廣告、公共管理、文秘以及新聞專業(yè),其實就是在漢語言文學這個領域經過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來的。
由此可見,在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前提下,我們還應該突破傳統(tǒng)的限制,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讓漢語言文學的優(yōu)勢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諸如新聞傳播、教育教學工作、社區(qū)文化管理、公關和文秘、廣告文秘等,都可以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個應用模塊,借助各個模塊的學校教育,學生可以獲得寶貴的從業(yè)能力和動手能力。
2)強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有著極強的文學底蘊,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堅實的東方文化底蘊,還要有深厚的漢語感情。
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形成能力與自身關于東方文化的親和力以及自己推陳出新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
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一方面,教師要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具有極強的意識以及新穎的教育教學思路,他們不僅要潛心實驗、樂于探索,還要不斷地開拓進取。
要一改以往的那種文化傳聲筒的角色,通過創(chuàng)新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針對某些社會問題(例如新媒體傳播方式、博客等)可以為我所用,將其帶到課堂之上供學生思考。
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他們要利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用新觀點、新思想不斷地激勵學生,學生在巨大的感召力之下也會感同身受,進行探索、發(fā)現、分析、思考、創(chuàng)新。
雖然,根據專業(yè)特點,此專業(yè)的教師大都不訥于言,然而,他們必須要以實際行動,言行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總之,新課堂不僅饒有趣味充斥著人文氣息,而且還洋溢著人性的光輝,它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工作做到了最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新課堂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了精神棲息的最佳港灣,培育新型思維的一方沃土,更成為師生人生歷程的一次洗禮。
如今的我,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還不能實現如此完美的教學目標,但只要我站在了神圣的三尺講臺之上,我就要孜孜不倦、竭我所能地工作。
學生是我國的未來,我們在進行中文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貫徹實施上面提到的問題,學生實際掌握的語文知識豐富了,學生的漢語言體系自然就完善了,只要這樣,中華文化才能不斷地流淌,傳統(tǒng)文化才能不斷地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2]陳艷芳.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
[3]姚玲,周杰.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j].小學科學(教師),(2).
[4]許靜.淺析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1).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四
摘要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科技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社會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漢語言文學也在不斷的發(fā)展。
然而漢語言文學在課堂教學中卻沒有太大的轉變,出現了很多不宜事宜的現狀。
本文就是在實踐中探索現代漢語言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
關鍵字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情境教學滲透美育。
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是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意識的有機載體,代表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文明,同時也是后現代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
傳統(tǒng)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理論建設,出發(fā)點是為了建立健全學生的道德體系。
漢語言文學的專業(yè)價值不在于創(chuàng)造多少經濟效益,而在于創(chuàng)造無法用數字統(tǒng)計出來的社會效益,我們應看到的是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特定期待。
漢語言文學是文學、文化的遺產,是通過人們對過去的各種認識來進行當前社會現象分析的過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是畢業(yè)后的學生在各種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最為普遍的教學模式。
當代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主要開設的課程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外國文學,當代文學,現代文學,古代文學,文學概論,語言概論,影視概論,美學概論,寫作學等課程。
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首先要使用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過程和流程,通過對社會發(fā)展的認識來加深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趨勢問題。
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來說,出現應用性改革是當前教學發(fā)展的前提與基礎。
2.1教學模式陳舊。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許多教師仍采用灌輸式,學生多是“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
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教”與“學”的效率難以提高。
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無法實現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真正目標,不利于培養(yǎng)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素質。
2.2教學手段單一。
以往教師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時,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手段。
由于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加之教學中欠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3.1更新觀念、多種手段教學。
傳統(tǒng)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進程中,教師被視為整體課堂的操縱者與控制者,而學生則只能處于被動地位,接受教師傳授的各類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埋沒,僅能成為被動吸收者,喪失了學習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略了師生雙向的教學互動過程,沒有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完善結合。
為改變這一不良現象,教師要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全面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教學理論,充分了解基礎課程教育改革狀況,激發(fā)、鼓勵教師深入教學一線全面了解實踐教學改革進程、狀況,才能真正促進教學思想的革命性、根本性變革。
我們可充分的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汲取傳統(tǒng)形式課堂教學優(yōu)勢,發(fā)揮教師科學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主體性。
定期聘請漢語言文學專家來校開展學術系列講座、知名學科專家交流講學,在全校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引導師生科學探索漢語言文學教研、學習之道,提升全員文化素養(yǎng)。
另外,還可在校內定期舉辦演講、朗誦、征文、書法、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學習熱情,進而令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全面提升漢語言文學學習水平。
3.2利用網絡資源,激發(fā)學習興趣。
利用網絡技術合理支撐漢語言文學教學,促進學生完善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學習效率、挖掘學習潛能,充分滿足各類個性化、自主化學習需求,形成學習實踐的良好主觀能動性。
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搭建名著書庫,令學生通過自主網絡化學習汲取文學精華,合理拓寬知識面、激發(fā)閱讀興趣,全面提升研究與文學鑒賞能力。
3.2滲透審美教育。
文學作品是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養(yǎng)分。
大家都知道,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本來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因為收錄在漢語言文學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都是享譽中外的名作,完美濃縮了各國名家的思想和人品,有利于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程中,必須充分注意文學作品的藝術境界審美因素的挖掘,這需要我們在引導學生鑒賞課文所描繪的美的同時,積極引導他們對其內部結構的情感滲透以及外部結構的表現形式加以分析,不斷使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得到培養(yǎng),真實的去體會作品的境美。
3.3加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用性。
漢語言文學教學要以學生的就業(yè)為指向,增強實用性。
漢語言文學的學生就業(yè)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機關、教育科研、新聞出版、企業(yè)公司等單位,還有少數人涉足律師、房地產、金融外貿等新興行業(yè)。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五
現狀研究,通過訪談調查、課堂觀察和調查問卷三種手段進行。筆者結合自制的《關于新疆高校對外漢語發(fā)展歷程及教學法應用歷程的訪談》提綱,在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新疆財經大學和新疆農業(yè)大學四所高校對6名教學負責人進行了訪談,收集了大量關于新疆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發(fā)展史和教學法應用情況的珍貴資料。運用針對中級階段精讀課的《相關教學法在對外漢語課堂上的應用觀察表》和《學生反饋意見調查問卷》,筆者對抽樣的5個班級的對外漢語教師和學生進行為期2個月的觀察、訪問。筆者通過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新疆高校對外漢語教學法在運用中存在著三個明顯不足,一是偏傳統(tǒng),改革創(chuàng)新少;二是偏封閉,交流溝通少;三是偏經驗,設計安排少。結合這一結果,筆者從新疆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特點出發(fā),對教學法提出了個人改進的建議。
abstract4-7。
緒論7-10。
一、選題背景及研究對象界定7-8。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8-9。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內容9-10。
(一)研究方法9。
(二)研究思路9。
(三)主要內容9-10。
一、定義10。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六
摘要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科技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社會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漢語言文學也在不斷的發(fā)展。
然而漢語言文學在課堂教學中卻沒有太大的轉變,出現了很多不宜事宜的現狀。
本文就是在實踐中探索現代漢語言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
關鍵字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情境教學滲透美育。
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是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意識的有機載體,代表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文明,同時也是后現代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
傳統(tǒng)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理論建設,出發(fā)點是為了建立健全學生的道德體系。
漢語言文學的專業(yè)價值不在于創(chuàng)造多少經濟效益,而在于創(chuàng)造無法用數字統(tǒng)計出來的社會效益,我們應看到的是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特定期待。
漢語言文學是文學、文化的遺產,是通過人們對過去的各種認識來進行當前社會現象分析的過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是畢業(yè)后的學生在各種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最為普遍的教學模式。
當代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主要開設的課程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外國文學,當代文學,現代文學,古代文學,文學概論,語言概論,影視概論,美學概論,寫作學等課程。
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首先要使用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過程和流程,通過對社會發(fā)展的認識來加深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趨勢問題。
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來說,出現應用性改革是當前教學發(fā)展的前提與基礎。
2.1教學模式陳舊。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許多教師仍采用灌輸式,學生多是“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
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教”與“學”的效率難以提高。
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無法實現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真正目標,不利于培養(yǎng)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素質。
2.2教學手段單一。
以往教師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時,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手段。
由于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加之教學中欠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3.1更新觀念、多種手段教學。
傳統(tǒng)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進程中,教師被視為整體課堂的操縱者與控制者,而學生則只能處于被動地位,接受教師傳授的各類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埋沒,僅能成為被動吸收者,喪失了學習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略了師生雙向的教學互動過程,沒有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完善結合。
為改變這一不良現象,教師要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全面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教學理論,充分了解基礎課程教育改革狀況,激發(fā)、鼓勵教師深入教學一線全面了解實踐教學改革進程、狀況,才能真正促進教學思想的革命性、根本性變革。
我們可充分的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汲取傳統(tǒng)形式課堂教學優(yōu)勢,發(fā)揮教師科學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主體性。
定期聘請漢語言文學專家來校開展學術系列講座、知名學科專家交流講學,在全校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引導師生科學探索漢語言文學教研、學習之道,提升全員文化素養(yǎng)。
另外,還可在校內定期舉辦演講、朗誦、征文、書法、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學習熱情,進而令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全面提升漢語言文學學習水平。
3.2利用網絡資源,激發(fā)學習興趣。
利用網絡技術合理支撐漢語言文學教學,促進學生完善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學習效率、挖掘學習潛能,充分滿足各類個性化、自主化學習需求,形成學習實踐的良好主觀能動性。
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搭建名著書庫,令學生通過自主網絡化學習汲取文學精華,合理拓寬知識面、激發(fā)閱讀興趣,全面提升研究與文學鑒賞能力。
3.2滲透審美教育。
文學作品是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養(yǎng)分。
大家都知道,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本來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因為收錄在漢語言文學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都是享譽中外的名作,完美濃縮了各國名家的思想和人品,有利于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程中,必須充分注意文學作品的藝術境界審美因素的挖掘,這需要我們在引導學生鑒賞課文所描繪的美的同時,積極引導他們對其內部結構的情感滲透以及外部結構的表現形式加以分析,不斷使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得到培養(yǎng),真實的去體會作品的境美。
3.3加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用性。
漢語言文學教學要以學生的就業(yè)為指向,增強實用性。
漢語言文學的學生就業(yè)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機關、教育科研、新聞出版、企業(yè)公司等單位,還有少數人涉足律師、房地產、金融外貿等新興行業(y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七
本文解讀了視覺文化語境下的電影與文學的關系,強調了視覺文化的沖擊對電影和文學關系的影響,希望對于相關領域的研究能提供一些借鑒,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
文學電影關系解讀。
在視覺文化沖擊的今天,電影代替了文學的主導地位。但文學對電影的影響一如既往:如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驗;文學的詩意、文法;等等。電影對文學的影響的突出表現就是將讀者漸漸變?yōu)榱擞^眾,并且這一過程是借助文學來實現的。這也是為什么人們總是將文學與電影聯(lián)系在一起的深刻原因。
人們把電影和其它藝術進行類比的過程中,挖掘出了其它藝術的特性在電影中的具體體現。如歐洲先鋒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阿倍爾甘斯曾說,電影“應當是音樂,由許多互相沖擊、彼此尋求著心靈的結晶體以及由視覺上的和諧、靜默本身的特質所形成的音樂;它在構圖上應當是繪畫和雕塑;它在結構上和剪裁上應當是建筑;它應當是詩,由撲向人和物體的靈魂的夢幻的旋風構成的詩,它應當是舞蹈,由那種與心靈交流的、使你的心靈出來和畫中的演員融為一體的內在節(jié)奏所形成的舞蹈。”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得出,電影成為了諸多藝術的混合體。
文學作為電影存在的前提,以至于有人稱文學是電影的母體。電影回歸自身的過程本身同時也是電影與文學的融合、交流過程。在電子媒介一統(tǒng)天下的今天,電影與文學的融合代替了疏離,或者從文學的角度說,它走進了電影??梢姡叩慕涣饕脖厝粫龠M其共同發(fā)展。
作為與電影相抗衡的'一方被抬出來的文學與電影相比,電影以其強烈的視覺表達效果,取得了較于文學的真實感。文學的短處可能就是文學之所以是文學理由所在,即在于文學的媒介——文字。由文字組成的句子具備了電影所不具備的邏輯秩序;而且其時態(tài)指明了其與表述對象的距離所在,文學這種表達形式是電影所不具備的,電影則是用其逼真的形象來表達生活的。就文字來說,它處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作為一種形式而存在并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社會生活催生了文學形式的出現與形成,在這一點上它保證了文學內容的獨立。人們通過對文學形式的關注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學是區(qū)別于現實的,是現實的反映,融合而又獨立與現實,是一種矛盾的綜合體。即使是推崇所謂的客觀再現的現實主義文學,也無法詮釋這一疏離?,F實主義以其獨特的文學修辭手法論證了文學不可能是,也永遠成不了一臺攝像機的事實。
美國社會學家戴維里斯曼在20世紀50年代所寫的《孤獨的人群》中,提出了體現社會權威的三種引導形式。即傳統(tǒng)引導、內在引導和他人引導三種形式,這三種方式分別對應一種社會形態(tài)。今天我們生活在“他人引導”的社會,這與“內在引導”有著本質的不同。內在引導的人的人群有其不同于其他引導方式的做人原則和人格標準,但是他們又是痛苦的,因為其處于一種不知對錯,或者不知對何為其對的境界之中,他們是孤獨的,感覺到了其所處的人生的不快,時常感覺到莫名的孤獨感。
將里斯曼的“引導”與電影和文學對接受者造成的不同效果聯(lián)系起來看,電影則會偏于“他人引導”,如上所述,可見“他人引導”是不利于個人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文學作為一種體現“內在引導”的書寫,其功能就是促進社會締結,形成和諧的局面,這也是那些捍衛(wèi)文學主導地位人們的初衷所在。
距離在文學中就是指欣賞者與其對象之間的感覺距離,并且這種存在之美是永恒的,或者說永恒之美就在于距離。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就是強調距離對于文學永恒的重要性,距離是美之所在,在距離之外,或許一切都是飄渺的?!八囆g旨在使人感覺到事物,而非僅僅知道事物。藝術的技巧乃是使對象陌生化,使形式變得難于把握,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長度,因為感覺過程本身既是審美的目的,必須設法延長?!?/p>
電影以其逼真形象來表達生活,而文學之美,則美在含蓄,它以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意境去詮釋生活,借助文字、千變萬化的修辭方式,將確定的對象又不確定的擺放在人們的面前,而這種意境與存在,需要讀者的探索、感知,由于每個讀者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出現在每個人面前的將是形色各異的同一形象。正是這種適宜的不確定性將催生出讀者探索式的審美快感??梢缘贸觯缴瞵F實批判沉淀之下的存在,就是距離產生之美。
雖然電影自身就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形式,但是其聲色之美,形象之真都決定了它不可能具有文學的含蓄之韻。在視覺文化的沖擊之下,文學安身立命的生存之道或許有所動搖,而它不可能也永遠不會對文學的想象和真實的互動取而代之,這也是文學生命力之所在,同時這也正是文學在視覺文化的影響之下固保其真質的關節(jié)所在。
電影與文學關系的變化不僅表現在其傳導方式的改變,也表現在文學的生存之根基受到了以電影為主導的視覺文化的沖擊。二者的關系也在融合交流中相互促進發(fā)展,縱觀視覺文化的發(fā)展歷史,不難預見,在融合共生的主流背景之下,文學在電影的刺激之下,其生存發(fā)展的空間無疑將更為廣闊,電影則在自身完善的基礎之上也必然會獲得長足的進步。
[1]胡經之.文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周安華.現代影視批評藝術.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年版.
[3]金惠敏.趨零距離與文學當前的危機.文學評論.2004(2).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八
首先是要確定選題。你以為選題是這么好確定的嗎?你以為百度出來的選題都能入得了導師的法眼嗎?別天真了?,F如今,中文的童鞋們只能是往沒人走的路走,越走越能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呢。選題最好是選擇比較小的范圍,舉個例子:論杜牧作品中的京兆城。京兆城是杜牧的故鄉(xiāng),沒錯,就是陜西西安。這么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詩人從小就沒和它有什么交集嗎?肯定有,找材料去挖吧~~不單單是一座城市,一個人,古人喜歡游歷的兩座城,這都是許多可循的角度呢,看似不經意其實有大文章可以寫。選題真的是非常重要,千萬別去看網上的各種老得掉渣的題目啦。不要擔心萬一你找到題目,找不到材料,寫不出來。想得出來就有跡可循,我們是福爾摩斯~接下去我會教你們怎么寫的呢。
選好題目了對吧?還是以剛才的:論杜牧作品中的京兆城?為例。可以找這幾個材料:
杜牧生平,年譜。
杜牧所有提到過京兆城的作品(這一部分絕對要很仔細的找,但是也不需要看太多,只需要找關于他作品的解析,一般材料中都會提到)。
京兆城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各種歷史大背景。
開始寫讀書筆記,把找到的材料認真看。重點摘抄上面的幾個點,記得一定標注好摘抄的書,頁碼,因為寫參考文獻的時候必須要精確到頁碼的。
開始撰寫論文。相信看了這么多數,以你對杜牧的了解,應該心中有七八分的底。
第一,介紹京兆城與杜牧的淵源。
第三,由作品感知京兆城在杜牧心中的地位,在作品中是什么樣的存在?
查重。感覺很多寶寶都怕查重,個人覺得其實沒那么可怕。
之前基本上論文都是我自己寫下來的,當時用軟件查是23%。用學校的知網號稱最嚴的查才6.9%。所以這一塊我很有信心。如果你真切了解了大概,中文系的可以隨便寫的,只要有理有據。像以上組織好一個框架就易如反掌啦。寫論文還是需要靜下心來寫的哦。
另外,致謝語也會被查重哦,最好能自己寫。我有一半篇幅的致謝語被查了,,也是醉啦。不過不管怎么說,我在這里給大家提供一個寫論文的思路,希望大家能夠得到啟發(fā)。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十九
在中國文學史上,魏晉時期是詩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沒有魏晉就不會有詩壇的輝煌而支撐魏晉文學并具備導引作用的人物必屬三曹。但是中國文學史上關于三曹的研究卻相當少,這足以引起研究界的重視,而在三曹的情感表述異同、風格比較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針對三曹詩歌的研究價值還是空前巨大的,本文以三曹在情感表達方式上的異同為視角來分析三曹詩歌,對進一步研究三曹具有重要意義。
三曹;建安風骨;情感表達。
詩歌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文學形式,究其原因,“建安風骨”可謂是第一功臣,那么何謂“建安風骨”呢?即漢末建安時期,在曹氏父子周圍聚集了許多優(yōu)秀詩人,他們一方面學習漢樂府,描寫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形成一種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風格。至此,毋庸置疑,支撐魏晉南北朝詩歌發(fā)展甚至走向巔峰的當數三曹無疑。然而,雖然他們三人都為魏晉詩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三者的風格以及反應問題的側重點都是存在差異的。本文將從情感表達方式這一視角來具體分析三曹詩歌的異同。
無論是身處漢朝的權族還是作為魏朝的皇族領袖,三曹都身陷政治漩渦,在兇險無比的政治生涯中體驗人間的冷與暖,所以他們都有一顆拯救大眾之仁心。
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不但在政治上具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魄”,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也是漢魏詩壇的獨秀?!遁锢镄小返膭?chuàng)作背景即是董卓專權、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東漢末年?!败姾狭Σ积R,躊躇而雁行。”這句描寫了討董各路軍隊的列陣觀望、畏葸不前、不愿齊心協(xié)力奮勇殺敵的消極心態(tài),也表達了詩人當時的焦急心情和對消極抗戰(zhàn)者的惱恨。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凄慘之狀也無不痛快淋漓的揭露了軍閥頻造戰(zhàn)亂使得勞苦大眾流離失所的丑惡行徑?!犊嗪小穭t用質樸無華的筆觸描述了曲折艱險的征途、食宿無衣的窘境以及身處艱難軍旅生活的軍人對戰(zhàn)爭的厭倦以及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氨鄙咸猩?,艱哉何巍巍”突出征途之艱,“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則是表達出士兵的思鄉(xiāng)心切,“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泵鑼懥塑娙松鏃l件之差??v觀曹操這一題材的各個時期的樂府詩歌,可以發(fā)現其中的微妙關系,堪稱“詩史”,前人稱之為“漢末實錄”。曹丕的《令詩》中“喪亂悠悠過紀,白骨縱橫萬里。下民哀哀糜恃,吾將以時整理”雖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但卻沒有那樣濃烈的抗戰(zhàn)意向。而被親兄逼作“七步詩”的曹植在政治上的造詣甚至不及曹丕,更何談與其父相提并論,但是所作的政治詩卻多于其兄。他的'《白馬篇》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通過“游俠兒”的英雄形象表達了自己希望通過從軍一展宏圖的志向。與其兄一樣,曹植所寫的篇數不多的政治詩所表現的政治理想、宏偉氣魄都不似其父那般具體,那般真摯激烈。
那么為什么又有這些差異呢?那是因為社會的劇烈動蕩對他們的影響不同。曹操所經歷的時代,是漢、三國、魏時代,他親身經歷了社會由動亂到局部安定,所看到的自然是社會的黑暗,人們的苦難。詩人寫這些詩的目的就是揭露社會的陰暗面,痛斥那些亂臣賊子的丑惡行徑,為廣大有志之士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曹操的很多詩到末尾都申述自己的偉大抱負,其原因在于想說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非一己之私,使得他的詩充滿積極情懷。曹丕曹植雖然自幼受父親的熏陶,但是等他們真正具備創(chuàng)作能力的時候,社會局勢已經大體穩(wěn)定了下來,曹操定都鄴下以后,他們兄弟雖然有時也隨軍征戰(zhàn),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于詩酒宴飲,對社會的動蕩、百姓的苦難雖然了解一些,但卻沒有自己的親身經歷,所以關于政治的詩歌也就甚少。
戰(zhàn)爭的殘酷、政治的腐敗使得當時文人對人生充滿了種種憂慮。世事無常,生命脆弱,人們面臨各種生離死別的考驗,因此他們開始感慨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促,想要更多的時間跟親友團聚,享受人間的情與愛。自古至今,無數文人便將此寄托于自己的詩中,三曹也無不例外。
曹操的《龜雖壽》描繪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但是《短歌行》中也有“去日苦多”的惆悵,對時光流逝的嘆息成就了他詩歌史上的古直悲涼。身為皇帝的曹丕也有同樣的感慨。《善哉行》中的“人生如寄”、“歲月如馳”表現了曹丕對時間的珍惜,具有著濃郁的時間意識。經歷被父親冷落、被兄長算計的曹植對這方面的感觸尤為深刻。
三曹詩里,自我形象塑造得最為完整鮮明的當數曹植。在曹植的詩里,可以找到他理想抱負的建立與幻滅和一生感情變化的軌跡,找到他各個時期不同的自我形象?!豆缭姟分小肮泳磹劭?,終宴不知疲”,作者以“公子”自稱,描寫了貴族公子“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的閑適生活。雖然不如曹植般完整,但是曹操的自我形象也塑造的極為鮮明。那是一個渴望天下太平的仁者形象,是拯救全國百姓于水深火熱的明君形象,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老者形象。總體上講,曹操是通過《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等詩篇描述出自己既可以馳騁疆場奮勇殺敵又學富五車的能文能武形象。但是曹操的詩較難反映出他一生的情感變化。曹丕的詩只有《黎陽作詩》、《令詩》等稍塑其自我形象,多為代人之作。
形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同的社會地位、人生遭遇、個性特點以及文學素養(yǎng)。身為軍人,曹操性情較為豪放,較少矯柔做作,所以他的詩多是真實感情的自我流露。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他一定沒想到自己還有成為詩人的天分,只是由于對社會現實的深沉感觸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因此,曹操的詩中塑造出來的自我形象是真實而又自然的。作為皇帝的曹丕似乎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正所謂自古難兩全,他的矯情自飾成就了他的皇帝偉業(yè),然而人的有限的精力限制了他在詩歌上的長足發(fā)展,所以他的詩中只有少數塑造了他的寂寞孤獨情懷,自我形象不甚完整。
詩歌是情感表達的重要媒介,本文中敘述了三曹在憂國情、嘆世情、思鄉(xiāng)情以及對弱勢群體的同情等方面的情感,對于為數不多詩篇描繪的男女思慕情沒有詳述。但是,三曹對中國抒情詩歌的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很多題材的鼻祖均始于三曹。而中國文學史上關于三曹的研究還是相當少的,這足以引起研究界的重視,在三曹的情感表述異同方面、風格比較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針對三曹詩歌的研究價值還是空前巨大的,而我們以后的探究任務也是艱巨的,但是我相信,認真鉆研“三曹”,我們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1]劉躍進,王莉。三曹[m]。北京:中華書局,2010—02。
[2]鄔國平。漢魏六朝詩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
[3]崔宇錫。魏晉四言詩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6—06。
[4]傅正義?!叭堋痹姼璁愅揫j]。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3年2期。
[6]王巍。論劉勰對三曹的評價[j]。遼寧大學學報,1995年5期。
漢語言畢業(yè)論文篇二十
3、英語語言文學對優(yōu)化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作用研究。
4、從漢語言文學角度看中國商文化在鑄造禮器上的傳播。
5、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探索。
6、希臘羅馬神話對英語語言文學的啟示分析。
7、應用型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征與人才培養(yǎng)定位問題。
8、淺談漢語言文學與新聞寫作。
10、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多學科融合模式探討。
11、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影響的相關思考。
12、鳩摩羅什譯經與漢語言文字傳播。
13、再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
14、視障大學生接受融合教育的能力條件研究。
15、漢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問題研究。
16、試論漢語言文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
17、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分析。
18、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的關聯(lián)性探討。
19、淺談我國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探討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的審美教育。
21、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大學生就業(y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23、淺議漢語言文學對中學生的重要作用。
25、高職漢語言文學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析。
26、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分析。
27、新時期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和體驗探究。
28、茶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
29、我國漢語言文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
30、新媒體環(huán)境下漢語言文學發(fā)展困境探究。
31、明清世情小說“女性”審美考究反觀現代漢語課程“人文”性。
32、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fā)展影響解析。
34、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35、探析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影響及意義。
36、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之間的對接性淺探。
37、麥家小說《解密》互文性及其英譯研究。
38、論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39、多民族文學教育: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與漢語言文學的融合發(fā)展。
40、探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轉型之路。
41、試論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42、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自我情緒控制策略使用情況調查研究。
43、對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的思考。
44、基于立人教育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45、關于漢語言文學審美問題的研究。
46、論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
47、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生閱讀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
48、文本背后的政治:唐古拉斯之《中國文學》剖析。
49、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探析。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52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