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華北平原的自然災害

2016/10/14 01:40:31文/網(wǎng)編3

學分網(wǎng)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華北平原的自然災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wǎng)。(http://mlvmservice.com/)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是華北陸臺上的新生代斷陷區(qū)。晚第三紀和第四紀時期,形成連片的大平原,與此同時平原邊緣斷塊山地相對隆起,大平原輪廓日趨鮮明。新生代相對下沉,接受了較厚的沉積,局部沉積竟達千米。

華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勢平緩傾斜。由山麓向濱海順序出現(xiàn)洪積傾斜平原、洪積一沖積扇形平原、沖積平原、沖積一湖積平原、海積一沖積平原、海積平原等地貌類型。黃河、淮河、海河、灤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構(gòu)成了華北平原的主體,即黃河沖積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灤河下游沖積扇平原。

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由于黃河挾帶大量泥沙以致黃河決溢、泛濫、改道頻繁。1949年后進行了改造治理。由于春季蒸發(fā)量上升,降水量較少,河流徑流量較少,加之以人為原因,華北平原常會出現(xiàn)春旱的問題。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華北平原的自然災害

風沙、旱澇、鹽堿

中國北部的大平原。由黃河、海河、淮河等沖積而成,面積310,000平方公里。海拔在100米以下,大部分不足50米。地勢平坦,便于耕作,加以土質(zhì)肥沃,夏季炎熱多雨,年降水量在600~900毫米,歷來是中國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但由于黃河挾帶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游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4米,有的地方高出10米,而歷代對黃河疏于防治,以致黃河決溢、氾濫、改道頻繁。黃河下游河道的改道遷徙又影響海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宣洩,使華北平原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淺平洼地,排水不暢,加重了洪澇威脅。低平洼地還容易使土壤鹽堿化。

華北地區(qū)春雨只占全年降水10%左右,春旱時有發(fā)生,因此旱、澇、堿是華北平原的主要治理問題。黃河南、北的旱、澇、堿危害出現(xiàn)頻率不同,一般洪澇南大于北,旱害、堿害北重于南。1949年以來,黃河下游1800公里長的大堤每年都維護培修,保證了黃河30多年的安全行洪。還在黃河兩岸放淤造田,治堿改土,引水灌溉?;春?、海河也得到大規(guī)模的治理。華北平原已是中國小麥、棉花、花生、芝蔴、烤煙等作物種植面積最大的農(nóng)業(yè)區(qū),也是溫帶果品蘋果、梨、柿和核桃、板栗、紅棗等的主要產(chǎn)區(qū)。沿海平原又是重要海鹽產(chǎn)地。已在規(guī)劃興建南水北調(diào)水利工程,引長江水到華北平原,根本解決華北平原干旱問題。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華北平原的自然災害

大氣污染

2011年2月20日上午11點35分,由美國宇航局的Terra衛(wèi)星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譜輻射計(MODIS)所拍攝的氣象照片,可以看到,濃密的煙霧正籠罩在中國的北部平原地區(qū)上空,煙霧非常濃厚,呈灰棕色,以致于很難看清楚地面上的情況。北京機場在同一時間的氣象臺所公布的能見度僅為3公里,而下午的能見度又下降至約1.8公里。

還無從得知2011年2月20日的這場濃霧中具體含有哪些污染物,但其中很可能含有黑炭、煙塵和地面臭氧等氣體。煙塵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特別是柴油和煤)、木材和其他生物燃料燃燒而釋放出來的。這個過程還可能會釋放出若干化學物質(zhì),然后在陽光的作用下形成臭氧氣體——甲烷,氮氧化物,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而在中國,煤炭是用于家庭取暖、做飯和制造能源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燃料。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華北平原的自然災害

水污染

在中國華北地區(qū),農(nóng)民大多是將淺層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由于部分企業(yè)污染治理設施未建成即投入使用、污水處理設施破損滲漏以及污水排放缺少防滲設施等原因,工業(yè)污水、農(nóng)耕肥料、城市生活污水等滲透到地下水,部分農(nóng)民擔憂飲水質(zhì)量影響身體健康,被迫外購經(jīng)凈化過的自來水或桶裝水。

有關專家表示,華北地下水污染一大原因是大部分河流斷流,成了城市納污渠,隨后成為灌溉水源,大面積污染地下水。由于上游大修水利、氣候干旱,華北大部分河流變?yōu)榧竟?jié)河,常年干涸,成了城鎮(zhèn)工礦企業(yè)納污渠。工業(yè)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就近排放,成為地下水的一大污染源。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華北平原的自然災害治理

1.水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排水、灌溉洗鹽、引洪放淤,其中排水是一項帶根本性的措施,應結(jié)合各地不同自然條件和地形部位的特點,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排灌系統(tǒng),有利于灌溉使土壤中鹽分溶解于水中,通過在土壤中滲透,自上而下地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堿洗出去,然后由排水溝排除。所謂放淤是把含有泥沙的水通過渠系引入事先筑好的畦埂和進、退水口建筑物的地塊,用減緩水流的辦法使泥沙沉降下來,淤地造田,由于增加新的淡土層,使地下水位相對降低,抑制土壤返鹽,且含豐富的養(yǎng)分,有別于作物的生育。

2.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改良措施:主要包括種植水稻、平整土地、耕作培土、施有機肥等。有人說“叫地生放,無溝種稻”,因為種稻的田間要經(jīng)常保持水層,這樣就能使土壤中的鹽分不斷遭到淋洗,隨著種稻年限的延長,土壤脫鹽程度不斷增加,據(jù)黃淮各地經(jīng)驗,即使含鹽量達0.6~1.0%的鹽堿土,種植水稻二年以后,1m土層中的鹽分即可降低到0.1~0.3%。同時結(jié)合平整土地,合理耕作,增施有機肥料等措施,可以加速土壤淋鹽,防止表土返鹽。

3.生物改良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種植牧草、綠肥等,植樹造林對改良鹽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帶可以改善農(nóng)田小氣候,減低風速,增加空氣溫度,從而減少地表蒸發(fā),抑制返鹽。林木根系不斷自土壤深層吸收水分復消耗于葉面的蒸騰作用,據(jù)測定,5~6年生的柳樹,每年每畝的蒸騰量可達1360m3,此林帶就象豎排水作用的抽水井那樣進行生物排水,可以顯著降低地下水位。

綠肥牧草種植,具有培肥改土的作用,尤其是它們都有茂密的莖葉覆蓋地面,可減弱地面水分蒸發(fā),抑制土壤返鹽。據(jù)新疆地區(qū)測定,種植紫花苜蓿三年,地下水位下降0.9m,土壤脫鹽率也大大提高。

4.化學改良措施:采取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學改良物可收到較好效果。

推薦閱讀: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東北平原的區(qū)位因素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環(huán)境問題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長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災害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柴達木盆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

高考地理怎么拿高分 高考地理高分秘訣
高中地理計算公式大全 高考地理計算公式
湖南湖北以什么湖為界 湖南湖北以什么為分界線
高考地理選擇題答題技巧及套路
南水北調(diào)造福人民也依靠人民 南水北調(diào)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