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網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氣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http://mlvmservice.com/)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氣候
氣候是大氣物理特征的長期平均狀態(tài),它與氣溫不同它具有穩(wěn)定性。例如,中國東部地區(qū)7月份較為悶熱:北方地區(qū)1月和2月份多嚴寒(冰雪)天氣:西北地區(qū)氣候干旱,晝夜溫差大,等等。研究氣候的科學是氣候學。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氣候以冷、暖、干、濕這些特征來衡量,通常由某一時期的平均值和離差值表征。
由于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異,以及海洋、陸、山脈、森林等不同性質的下墊面在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物理過程不同,使氣候除具有溫度大致按緯度分布的特征外,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氣候可分為大氣候、中氣候與小氣候。大氣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區(qū)域的氣候,如: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氣候、極地氣候、高原氣候等;中氣候是指較小自然區(qū)域的氣候,如:森林氣候、城市氣候、山地氣候以及湖泊氣候等;小氣候是指更小范圍的氣候,如:貼地氣層和小范圍特殊地形下的氣候(如一個山頭或一個谷地)。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1.緯度位置。通常情況下,赤道地區(qū)降水最多,兩極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2.海陸位置。溫帶地區(qū),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內陸地區(qū)降水較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況下,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較少。
4.洋流因素。暖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濕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對沿岸地區(qū)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如大陸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huán)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氣候的形成因素(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huán)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1、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qū)的氣溫比寒流經過地區(qū)高
2、同一緯度地帶內,由于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1、赤道地區(qū)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2、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o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干旱
3、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qū)(亞熱帶),夏季處于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濕潤多雨。歐洲地區(qū)(溫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于季風環(huán)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干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大陸的內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
兩極地區(qū)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氣候的類型
1、熱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2、溫帶氣候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3、寒帶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氣候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人類與自然系統有重要影響。由于生態(tài)系統和人類社會已經適應今天,如果這些變化太快使得生態(tài)系統和人類社會不能適應的話,人們將很難應付這些變化。對于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這可能會對基本的人類生活標準(居住、食物、飲水、健康)產生非常有害的影響。對于所有的國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fā)生頻率的增加將會增大天氣災害的風險。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其中一些變化實際上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負面影響。據統計,1950年到2000年,特別是1990年以后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急劇地增加。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另一方面中國總體經濟體量增加,因此經濟損失絕對值大幅度地升高。
1、農業(yè)范圍
影響農作物的分布,如:熱帶水果與溫帶水果的差異;
影響農作物熟制的分布,如: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一年三熟之分;
影響工作方式,如:旱地、水田、綠洲等;
影響農產品產量,如:風調雨順則收成較高,否則收成低或絕收。
2、生活范圍
衣:各地區(qū)傳統服飾差異較大,如中國南方傣族衣著簡單涼爽,而藏族服裝則寬大厚實;
食:各地飲食有很大差異,如中國西南地區(qū)濕氣較重而喜辣味;
住:傳統民族在結構上很注重與當地氣候相適應,如傣族的竹樓,注重通風散熱,而北方居民則注重防寒保暖;
行:天氣好壞影響出行,如霧氣影響交通等。
3、世界范圍
人類會影響氣候,相反氣候也會影響人類。短時間的氣候變化,特別是極端的異常氣候現象,如干旱、洪澇、凍害、冰雹、沙暴等等,往往會造成嚴重的自然災害,足以給人類社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比如,1943—1954年孟加拉地區(qū)的暴雨災害,引起了20世紀最大的饑荒,餓死人口達約300—400萬;1968年—1973年非洲大干旱是非洲人民的一次大災難,使得乍得、尼日爾、埃塞俄比亞三國的總牲口損失70—90%,僅在埃塞俄比亞的沃洛省就餓死約20萬人。當然,這種打擊往往是短暫的、局部的,雖然不至于影響生態(tài)系統,但對人類造成的災難和打擊卻十分之大。
長期的氣候變化,即使變化比較緩慢,也會使生態(tài)系統發(fā)生本質性的改變,使生產布局和生產方式完全改觀,從而影響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反氣旋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氣旋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鋒面系統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季風環(huán)流
@xuefen.com.cn 2013-2022 蘇ICP備2022025589號-4-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