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案篇一
1 認知目標朗讀課文,學會認19個生字,會寫其中12個生字。
2 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小蜘蛛在結網(wǎng)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明白威靈頓將軍能夠取得最后勝利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小蜘蛛永不放棄的精神,培養(yǎng)堅忍不拔的意志品格。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新詞,朗讀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體會小蜘蛛在結網(wǎng)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明白威靈頓將軍能夠取得最后勝利的原因。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nèi)容:
1認識生字新詞,讀順課文。
2大體了解文章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在世界軍事史中,有一名被譽為“不敗巨人”的英國將軍,名叫威靈頓。不管在多么惡劣的情況下,他所率領的軍隊總能奪取最后的勝利。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威靈頓說是一只小小的蜘蛛啟發(fā)了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也許能讓我們找到答案。
板書課題:15 將軍和蜘蛛
二 感知課文,自學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把自己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對照生字表讀準字音,再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
2互動識字:
⑴在黑板上出示詞語:
威靈頓 將軍 戰(zhàn)役 遭受 沉重 希望 編織 失敗 嘗試可憐 奪取 蜘蛛 部隊 毀滅 倒霉
學生各自練讀詞語,然后讀給同桌聽,同桌相互正音。
⑵指名讀詞,強調(diào)“遭”是平舌音。
⑶指名讀字卡。
3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句子讀通,把你認為自己讀得的段落讀給同桌聽一聽。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你能簡單說說將軍和蜘蛛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嗎?
提示:什么時候,誰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5質(zhì)疑問難。
三 理解文章,讀懂課文蜘蛛織網(wǎng)的過程。
1自由讀文,找出文中描寫蜘蛛織網(wǎng)的語句。
2讀自己喜歡的語句,每一個過程中你想對蜘蛛說什么?
3學習作者的詳略得當?shù)拿鑼憽?/p>
a在蜘蛛八次織網(wǎng)的過程中,你對哪幾次織網(wǎng)的過程了解得比較清楚?不知道的猜猜蜘蛛是怎樣織網(wǎng)的,從作者選擇描寫的過程中,你學會了什么?
b重點指導背誦積累描寫第七、八次織網(wǎng)的語句,學會作者選擇重點的,與眾不同的描寫方法。
c指名背誦相關語段。
四指導寫字。
1觀察生字:戰(zhàn)、擊、取、勝
2描紅“擊”字,然后說說寫好這個字要注意什么,師范寫。
3學生描紅其它的字,強調(diào)“戰(zhàn)”字的筆順,在寫字本上練習寫字。
第 二 課時
學習內(nèi)容:
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小蜘蛛在結網(wǎng)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明白威靈頓將軍能夠取得最后勝利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 讀懂課文,體會人物的感情變化過程。
1復述蜘蛛八次織網(wǎng)的經(jīng)過。
2教師相機板書:
努力六次都失敗了→更加小心、快要結好、又被毀掉→認真編織、結結實實、終于織好
3將軍看到蜘蛛這樣織網(wǎng),心情有什么變化呢?找出文章中描寫將軍語句,小組討論體會將軍在每個過程中的心情是怎樣的?
提示:
①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幾乎沒有取勝的希望(痛苦、失望、心灰意冷)
②你也知道失敗是什么滋味了吧;(憐愛、同病相憐)
③多可憐的小蜘蛛呀,比我還要倒霉呢;(同情、惋惜、)
④ 我也要再一次嘗試;(感動、堅定信心)
4 威靈頓將軍的部隊幾乎沒有取勝的希望了,為什么又奪取了最后的勝利?
5讀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
6分角色感情朗讀課文。
二 指導寫字。
1 觀察生字,強調(diào)“敗”字右邊,“?!弊稚闲∠麓?。
2 師范寫“敗”和“希”字。
3學生描紅練字。
三 拓展。讀一讀,想想這兩句話中蘊含的道理。
1 堅持就是勝利。
2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案篇二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顯”等7字,正確書寫“丹、烏”等12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難點:
3、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難點:正確書寫“丹、烏、絲”等字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分角色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出示課件謎語)
2、背誦與“風”有關的詩句或名言。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比賽背誦等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同化和索引出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p>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引導對課題的思考。
2、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遇上不認識的生字,請教旁邊的小老師,自己多讀幾遍。
3、思考討論:結合板書中的三個人物和課題,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宋濤、陳丹、趙小藝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設計意圖:通過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會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學習,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顯”
1、課件出示三位主人公(宋濤、陳丹、趙小藝),學生與其打招呼。
2、出示拼音,請小老師領讀
3、去掉拼音,集體賽讀
4、集體討論:日常生活中,認讀生字在哪里出現(xiàn)過?
5、測讀帶生字的句子(認識“顯”)
6、找找好朋友,做“連一連”練習
7、按課文例子,用“顯得”造句子
【設計意圖:從圖片引出主人公,并以打招呼方式進行識字,能讓學生在具體環(huán)境中加強識字認字的能力,加上連線練習、造句子與測讀,學生能及時糾正錯誤,改善不足,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p>
四、指導書寫“丹、烏”等12字
1、課件出示帶有12個一類字的詞語,再次測讀。
2、按照結構的不同,讓學生將其歸類(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
3、學習獨體字“丹、烏”
(1)觀察字形
(2)提出“舟”與“鳥”與生字的區(qū)別。
(3)集體討論在田字格的寫法,注意筆順。
(4)教師范寫,點出注意的地方。(“丹”的“一”要寫在橫中線;“烏”的“豎折折鉤”要一筆寫成)
(5)學生練習,老師巡堂指導。
4、學習生字“藝、顯、忽、絲”
(1)小組合作,比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記生字,看誰記得最快。
(2)交流識記方法。
藝:加一加,“艸”加“乙”。
顯:加一加,“日”加“業(yè)”。
忽:加一加,“勿”加“心”。
(3)觀察字形,上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大小問題。
藝、顯:上小下大
忽、絲:上大下小
(4)教師范寫
(5)學生練習,老師巡堂指導。
5、學習生字“桿、眨、濤、陳、轉(zhuǎn)、斜”
(1)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2)學生練習寫字,同桌間檢查指正。
(3)老師選一名同學的作品進行展示,集體討論書寫情況。
(4)拓展:多音字“桿、轉(zhuǎn)”組詞
【設計意圖:把生字按結構歸類進行教學,能讓學生在書寫上明確要點,理清寫字方法,加上以“橫中線、豎中線”定位步驟和識字方法的交流,學生寫字環(huán)節(jié)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實處?!?/p>
五、小結
1、把已學的生字寶寶帶進課文,再一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2、小結知識點(交朋友、讀寫生字與總體感知課文)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能讓學生從字詞回歸文本,提高語感,加深對文本的認識。通過小結知識點,老師再次回顧課文內(nèi)容,學生能在腦海中形成知識架構,對文本的編排就更加深刻?!?/p>
六、板書設計
15、畫風
【設計意圖:以四個難寫并容易出錯的生字作為板書,對于學生書寫有很大的提醒和示范作用。學生可以觀察老師的板書,領悟要點,舉一反三,書寫其他類似的字?!?/p>
二年級語文下冊15《畫風》教學設計
執(zhí)教:楊玉群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的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啟發(fā)學生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4、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感情朗讀并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2、難點:培養(yǎng)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三位小朋友,再次打招呼鞏固生字。
2、分三小組,選擇課件其中一位小朋友,進行詞語測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畫風的三位小朋友,充滿生活情趣和童真,寓游戲于測讀生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p>
二、自主合作,品讀課文
1、分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用線畫出三位小朋友畫風的句子。
3、生交流。師相機出示課件并指導朗讀。
(1)趙小藝畫風。
a、指名朗讀相關句子
b、出示趙小藝的畫,讓學生配圖朗讀
c、找出體現(xiàn)風的關鍵詞(旗子——飄)
d、體會趙小藝畫風的動作與說話語氣(“眨眨眼睛”、“我能”)
e、指名朗讀,師范讀,集體表演朗讀
(2)陳丹畫風。
a、指名朗讀相關句子
b、出示陳丹的畫,讓學生配圖朗讀
c、找出體現(xiàn)風的關鍵詞(小樹——彎)
d、體會陳丹的說話語氣(“也”)
e、小組賽讀
(3)宋濤畫風
a、思考:宋濤與前兩位小朋友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b、出示宋濤的原畫,讓學生根據(jù)變化進行朗讀
c、找出體現(xiàn)風的關鍵詞(雨絲——斜)
d、指名表演朗讀
(4)趙小藝第二次畫風
a、出示趙小藝的第二幅畫,讓學生指認。
b、學生找出相關句子,找出體現(xiàn)風的關鍵詞(風車——轉(zhuǎn))
c、體會趙小藝畫風的動作與說話語氣(“笑”、“還能”)
d、師生合作朗讀
4、學習最后一段,小結畫風情況。
5、夸夸三位小朋友,說出喜歡的原因。(我覺得______最棒?。?/p>
(1)陳丹:主動修正自己的錯誤,善于向別人學習。
(2)趙小藝:自信、肯動腦筋、聰明。
(3)宋濤:敢于修正自己的不足,勇于實踐。
【設計意圖:以圖畫結合文本進行展現(xiàn),將學生帶進教學情境,拓展學生無限的表現(xiàn)力。通過尋找關鍵詞與朗讀引導,學生能在想象的情境中讀出自己的體驗,突出學習的主體性?!?/p>
三、課外延伸,鞏固所學
1、“我是小詩人”,根據(jù)例句,完成句子。
例句:
風來了,
風把 小樹 吹 彎 了,
風藏在 彎彎的小樹 里。
風來了,
風把______________吹______________了,
風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
2、指名完成并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以“我是小詩人”為主題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填空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認識,再一次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并且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p>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練習
1、思考:如果我是小畫家,我打算怎樣畫風?
2、指名回答,交流想法。
3、評一評:誰的想法最好?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書本的局限,通過聯(lián)系生活談體驗,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啟他們想象的閘門,把文本體悟得更加深遠?!?/p>
五、布置作業(yè)
小練筆:請你像宋濤、陳丹、趙小藝三位小朋友一樣,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把自己畫風的辦法用一段話寫出來。
【設計意圖:從口述轉(zhuǎn)換為寫話,從口頭表達到文字描述,作業(yè)布置重在孩子掌握知識,懂得怎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達到有效的鞏固作用。】
六、板書設計
15、畫風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案篇三
1、知識目標:識讀字詞,并發(fā)現(xiàn)其特點;了解詞語的含義并正確表達。
2、能力目標:通過讀、背積累知識,了解生活經(jīng)驗。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詞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閱讀的興趣。
:識讀字詞,并發(fā)現(xiàn)其特點;了解詞語的含義并正確表達。
: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詞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閱讀的興趣。
:2課時。
1.識讀字詞,并發(fā)現(xiàn)其特點;了解詞語的含義并正確表達。
2.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詞興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趣味識字。
1、學生自由讀生字。(教師正音)
2、教師范讀詞語。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了?(這些詞語都是生活用品)
3、集體齊讀詞語。
二、我的發(fā)現(xiàn)。
1、學生讀字詞,教師正音。
2、同學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反犬旁的字都和動物有關,鳥字旁的字和鳥類有關,蟲字旁的字都和蟲子有關)。
3、學生分小組讀字詞。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且了解半包圍結構的筆順規(guī)則。通過讀、背積累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字詞句運用。
1、 學生讀代表心情或情緒的詞語。
2、 學生表演不同詞語。
3、 集體讀詞語。
4、 讀詞語,用詞語說句子。(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指導)
二、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教師簡介作者唐寅。
3、學生試說古詩含義。(教師提示、補充)
4、集體齊讀,學生背誦。
三、布置作業(yè)。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三只白鵝》。
四、課堂總結。
學了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
附《三只白鶴》教案參考 :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題目是《三只白鶴》
板書課題;三只白鶴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畫出本課生字新詞。
3、思考:課文講了三只白鶴的什么事?
(三)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新詞。(出示幻燈片)
2、指名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三只白鶴的什么事?
(四)理解課文內(nèi)容。
1、仔細讀課文思考:三只白鶴為什么埋魚?怎么找魚的?
2、結合圖理解埋魚的位置。
(1)指導看圖。
注意白鶴的頭朝向什么地方。
兩只抬頭看,一只看太陽,一只看白云,還有一只看河邊的大柳樹。
(2)指名三個同學分別讀一句話,即每只白鶴以什么做標志,板書:太陽底下,白云下面,柳樹旁邊。
“底下”“下面”“旁邊”都是表示什么的詞?(方位詞。)
再指名讀課文,邊聽邊看,書中說的“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白鶴,你能從圖上找出來是哪只嗎?
(3)三只白鶴,都記住了埋魚的地方,記得方位是不是一樣?(不一樣。)
哪只記憶辦法最好,能夠準確地找到魚?
3、圖文結合,理解找魚的過程。
(l)指導看圖2
圖上畫了什么?它們在干什么?
它們怎么找的?
第一、二只白鶴的翅膀和腳正在展翅飛向太陽、白云。
第三只白鶴的翅膀收攏,腳也縮起來,落下來了,落在河邊柳樹旁。
(2)讀第三段。
三只白鶴怎樣找魚的?
第一只為什么朝太陽飛去?(記住大魚埋在太陽底下。)
第二只為什么朝白云飛去?(記住大魚埋在白云下面。)
第三只為什么飛到河邊柳樹下?(記住大魚埋在柳樹旁。)
三只白鶴都是按照自己所記住的標志去找的,標志不同,找的方位也不同,結果如何呢?
(3)讀第四段。
哪只白鶴能找到理在地里的大魚呢?(第三只。)
另外兩只呢?(找不到。)為什么找不到呢?(因為地球圍著太陽轉(zhuǎn),所以太陽的位置是在不停移動的,從東方升,在西邊落。第一只白鶴記得是太陽底下,這不是一個確定的位置,所以找不到魚。
第二只白鶴向白云飛去找得到嗎?為什么?
(因為白云不停地飄動,位置在移動,所以找不到魚。)
小結:因為太陽、白云的位置在不停地移動,所以用太陽和白云做標志是找不到魚的。
第三只白鶴為什么能找到魚?
(“河邊柳樹”這個位置是不動的,所以按這個標志能找到魚。)
4、深化總結。
(l)三只白鶴誰最聰明,為什么?
(2)學習了本課,你懂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動腦筋,才能把事情做好。)
(3)說說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五)朗讀全文。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7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