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優(yōu)質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7 15:44:43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優(yōu)質13篇)
時間:2023-11-07 15:44:43     小編:書香墨

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資源的利用。教案的編寫要注意學習資料和教學資源的準備,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教案的精選范文中融入了多種教學策略和教學資源的應用。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一

1. 知道不挑食、不偏食、營養(yǎng)全面對小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

2. 認識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科學飲食和文明就餐的態(tài)度。

1.認識到挑食、偏食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2.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應如何文明就餐。

兒童營養(yǎng)知識 食物圖片

第一課時

(一)欣賞故事,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素堖溥湟患业墓适篓D―《小白與小花》。

2.討論:

(1)故事中小白與小花遇到了什么麻煩?

(2)他們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3)熊醫(yī)生會對小白和小花說些什么呢?

4.小結:同學們,我們要合理飲食,不能像小白一樣貪吃,也不能像小花一樣挑食,這樣才能健健康康的成長。

(二)模擬搭配,合理安排

1.一日三餐學問很大,科學、合理的搭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信,咱們就來試一試。

2.(出示圖片)這上面的食物,你們都認識嗎?

3.如果讓你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一日三餐,你會怎么安排呢?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動手搭配。

4.展示交流:

(1)有誰愿意把自己搭配的三餐端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2)請小朋友們比一比誰安排最合理,說說理由。

5.那么,我們怎樣做才能均衡營養(yǎng)、合理飲食呢?補充介紹《中國軍民膳食指南(20xx)》六大要點中的部分內容。

6.出示膳食寶塔,你發(fā)現了什么營養(yǎng)秘訣?

7.除了這些小秘訣,科學飲食還要注意什么呢?介紹課前的小調查,說說長輩們有哪些均衡營養(yǎng)、合理飲食的小妙招。我們一定別忘了還要注意節(jié)儉,不浪費。

8.你們瞧,營養(yǎng)顧問康康熊給我們送來了營養(yǎng)秘訣,一起讀一讀: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七分飽,營養(yǎng)又健康。

9.現在,你能借助這個小秘訣再來調整一下自己的一日三餐嗎?

10.交流反饋:你是如何調整,為什么?

11.你覺得他這樣的調整合理嗎?說說你的理由。

(三)創(chuàng)設情境,辨析指導

1.看來,大家都快要成為小小營養(yǎng)師啦!老師在給大家介紹一家奇奇餐廳,這家餐廳很特別,走,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2.播放動畫,展示奇奇餐廳。

3.你們發(fā)現奇奇餐廳“奇”在哪里嗎?(奇奇餐廳里的營業(yè)室特別了不起,他們能夠根據客人的需要配餐)

5.現在奇奇餐廳正在招聘營養(yǎng)師,我們都去招聘會現場應聘吧。如果客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你會科學地配餐嗎?小組模擬練習。

6.招聘會現場:客人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餐廳就餐,營養(yǎng)師現場配餐。老師相機指導。

7.贈送樂樂猴的小秘訣:不挑食、不偏食,身體才健康喲!

8.樂樂猴說的多好?。∥覀儜擆B(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只有不挑食、不偏食,身體才能健康。我們還知道,有些疾病可以通過食療來解決,所以,身體健康,離不開科學飲食。

第二課時

(一)關于零食大家辨

1.出示超市畫面,鏡頭特別關注各種零食。

2.超市里面商品很多,特別是各類零食多得數不清。你最喜歡吃哪種?

3.交流零食調查表。

(1)你喜歡吃什么零食?你一般在什么時候吃零食?你一次會吃多少零食?

(2)給這些零食分分類(如糕點類、瓜果類、糖果類……)

(3)你認為吃零食好不好?

(4)你認為吃零食需要注意些什么?

(二)文明用餐你我他

1.餐桌上的學問大,文明用餐的行為習慣也不可少。接下來,就請跟隨我們的長鏡頭,一起去看一看小朋友們在餐桌上用餐的情況吧!

2.出示圖片。

3.這是我們在餐桌上捕捉到的一些場景,我想小朋友們一定個熟悉吧。

4.出示小組討論要求:

(1)選擇圖中一個小朋友的用餐行為進行討論。

(2)說說那種行為應該表揚,那種行為不應該做,要說出理由。

5.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匯報交流,教師根據交流內歸納文明用餐注意點,并板書。

6.集中朗讀板書中的文明用餐注意點。

7.還有哪個小朋友來補充其他要注意的方面?

8.小朋友們說的真好!“寶典箱”也有這樣一句話。

1)出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朱伯廬《治家格言》

(2)知道什么意思嗎?

9.有一首古詩《鋤禾》,有誰會背誦嗎?(在學生背誦時,相機出示課件)

10.齊讀古詩《鋤禾》。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二

一、教學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yǎng)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

二、學情分析:

班平均分達標率鄉(xiāng)鎮(zhèn)名次校名次部級前40名部級后2名備。

1、上學期統(tǒng)考情況分析。

2、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

3、學生思想狀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培優(yōu)措施:

l.課內外輔導。

2.課堂上創(chuàng)造機會,用優(yōu)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3.采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并鼓勵其繼續(xù)進取,在優(yōu)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補差措施:

1.采用一優(yōu)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

2.請優(yōu)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4.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fā)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五、教材分析(重點、難點、知識結構)。

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fā)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tǒng)德育的規(guī)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于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fā),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fā)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fā)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chuàng)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fā)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yǎng)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征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tǒng)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fā)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里呈未分化狀態(tài)的整體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tǒng)整。

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教學的措施。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要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研究不同課型的教法。如上復習課時,要把知識進行網絡,把知識進行列表比較,把知識系統(tǒng),便于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易混點、熱點及考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yōu)生率。

七、實驗課題及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

一、準備階段:

a.完成方案的制訂及課題申報工作。

b.健全學習研究、交流制度。

二、實施階段:

a.在實施研究過程中進行階段性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不斷修正實施方案,促使課題研究順利開展。b.經常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為歸納和分析課題提供實踐依據。

三、總結階段:匯總本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做好結題工作,為成果鑒定提供服務。

班達標率優(yōu)秀率差生轉化率在縣或者鄉(xiāng)鎮(zhèn)所占名次。

八、教學指標。

九、教學業(yè)務學習以及有關教學活動安排。

周次內容周次內容。

1撰寫計劃、集本備課12新課改理論學習。

4教師業(yè)務理論學習13常規(guī)檢查。

5觀摩錄像課15業(yè)務學習:《新理念培訓》。

7業(yè)務學習《新課程培訓》17撰寫優(yōu)質教案及課改理論學習。

8新課改理論學習18課題總結。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單元過關時間。

19.4-9.8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

29.11-9.15。

39.18-9.229.20。

49.25-9.29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5

610.9-10.13。

710.16-10.20。

810.23-10.2710.25。

910.30-11.3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011.6-11.10。

1111.13-11.17。

1211.20-11.2411.23。

1311.27-12.1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412.4-12.8。

1512.11-12.1512.14。

1612.18-12.22。

1712.25-12.29期末復習。

181.1-1.5。

191.8—1.12。

201.15—1.19。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三

1.了解世界其他國家兒童的節(jié)日,形成初步的國際意識。

2.樹立對不同種族及其文化的友好態(tài)度。

3.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

三課時

活動內容:有趣的各國兒童節(jié)

1.教師課前了解一些其他國家的兒童節(jié),并收集一些外國兒童節(ji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學生課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其他一些國家的兒童節(jié)。

1.直接導入:

除了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許多國家還有自己的一些有趣的兒童節(jié)。

2.資料介紹:

教師出示其他一些國家兒童節(jié)的圖片資料并介紹,或者請來外國小客人介紹自己國家的兒童節(jié)。

3.自由交流:學生進一步交流自己課前了解的資料。

4.要點:

盡管一些國家的兒童節(jié)的時間和活動有所不同,但它們都包含著人們對兒童的關心和美好期望。

注意要求家長配合學生做好課前收集資料的工作。

回家給家長講講自己課上了解到的有關國外兒童節(jié)的新知識。

請讓我來認識你

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樹立對不同種族及其文化的友好態(tài)度。

學生課前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各種方式初步了解國外兒童的生活和學習。

你知道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了解外國小朋友嗎?

2.集體交流:學生交流各自了解國外兒童的方法、途徑以及所了解的'各種情況,教師將一些好的方法寫在黑板上,如:詢問父母、查閱書籍、看電視、上等,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外國小朋友,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世界意識。)

3.要點:

了解外國小朋友的方法很多,試試這些方法,看看能了解到什么,并與同學們分享。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各種資料,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外國小朋友。

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了解國外小朋友的生活、學習等各種情況,學習他們的一些好的東西。

我們都是一家人

教學重難點: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世界兒童親如一家的關系,并動手繪一幅畫,表達對各國小朋友的友誼和祝福。

1.教師準備詩朗誦《世界兒童是一家》的磁帶。

2.學生準備彩筆和紙。

3.師生課前共同收集一些中外兒童友好交流的照片資料。

1.直觀導入:

出示中外兒童友好交流的照片資料,引出“各國兒童走到一起來”的主題。

2.資料交流:

師生一起交流介紹各自資料。

3.要點:世界兒童親如一家。

4.兒歌欣賞:

閱讀、欣賞教科書第50頁的兒歌《世界兒童是一家》。

5.繪畫活動:

學生用畫筆表達出對外國小朋友的印象和友誼。畫完之后,如有時間,可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

1.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對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樹立正確、友好的態(tài)度。

2.如有條件,可以組織兒童對兒歌進行表演或創(chuàng)編。

1.舉辦一個“世界兒童是一家”的主題畫展。

2.如有條件,可以通過絡與國外小學進行長期的聯系,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四

1.指導學生熟悉上學路上的環(huán)境,知道途中的重要標志物,做到不迷路。

2.引導學生做到按時作息,生活有規(guī)律。能提前為上學做好各項準備,按時上學,不遲到。

3.對上學路上的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的防范意識。

引導孩子熟悉上學路上的環(huán)境,知道路途中的重要標志物,做到不迷路;生活有規(guī)律,上學不遲到。

教師準備“奇奇故事”課件、相關歌曲、自查表等。

一、課前體驗,走進生活

學生課前向父母咨詢家庭住址及其到從家到學校使用的時間;觀察上學途中主要標志物。

二、引入話題,喚醒生活

播放歌曲《上學歌》,同時課件出示班中孩子高高興興走進校園、來到教室的系列圖片。

看來同學們從家里出發(fā)來上學的方式各有不同呀!可別小看這次“出發(fā)”,里面學問可大了!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交流一下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從家里出發(fā))

三、合作學習,體驗生活

活動一:我的上學時間。

(1)學生交流。

(2)教師引導學生按照居住地進行現場分組,住的比較近的分為一組。

2.組內小調查:本組同學都是幾點從家里出發(fā)的?

師在聽匯報時注意關注并引導:為什么住的相近出發(fā)的時間卻不一樣,為什么這個時間出發(fā),如果不是這個時間出發(fā)會怎樣,如果今天要到校做值日該幾點出發(fā)等。以便讓學生明白,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路況、有沒有其它事情要做等等,都是影響出發(fā)時間的因素。

3.師小結,強調上學時間要有計劃,努力做到不遲到。

活動二:我的上學方式。

1.師:今天早上上學,你是怎樣到學校的?

(1)生組內充分交流。

(2)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情況不一,到校的方式也不同。

(1)小采訪:你是怎樣自己來上學的?(可能有自己步行、和高年級哥哥姐姐搭伴兒等情況)

為什么敢自己一個人上學?家人是怎么考慮的?

(2)師小結,鼓勵表揚這些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同時提醒學生認識到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不安全因素。

活動三:我不會迷路。

1.師:同學們,從剛才大家的交流中,老師看出,多數同學都是由家長接送上學的,這是因為我們還小,還不是很熟悉上學路途,或者路途太遠??墒牵绻幸惶?,家人有特殊情況沒時間接送你上下學,你會采用什么方式來學校呢?可以借鑒剛才那些自己來上學的同學的經驗喲。

(1)組內學生交流。

(2)教師鼓勵學生想出多種方法(比如搭同學父母的車、乘公交車、坐出租、步行、和高年級哥哥姐姐搭伴兒等),并討論方法的.可行性,引導學生注意安全。

2.師:如果你想自己步行來上學,怎么樣才不會迷路呢?

(1)先讓自己步行上學的同學說說自己的經驗。(引導總結出:要記住上學路線、記住途中關鍵標志物)

(2)組內交流,說說自己的上學路線及其途中主要標志物。

(3)畫一畫標志物。

(4)小組合作演一演:從家里出發(fā)到學校怎么走。

四、深化感悟,引導生活

1.課件播放奇奇的故事(圖片配解說)

“叮鈴鈴,鬧鐘響了,已經是早上七點鐘了,奇奇從被子里伸出頭來,看看外面還只有一點點亮光。奇奇想,躺在被子里多溫暖呀,再睡一會兒吧,應該不會遲到的。

鬧鐘響了三遍了,奇奇才從被子里伸出頭。他慢吞吞地起了床準備穿衣服??墒切7谀哪??好不容易把東一件西一件的校服穿好了,去拿書包才發(fā)現,書本和文具也還沒整理呢!等整理好書包,飯也來不及吃了。奇奇拿起一個面包邊吃邊往學校跑去。

2.交流討論。

(1)奇奇為什么遲到了呀?

(2)遲到有什么壞處?

(3)奇奇這樣吃早餐行嗎?

(4)你打算怎樣幫幫奇奇,讓他以后不再遲到?

(交流第四個問題時,教師要注意方法指導,比如怎樣才能按時起床?怎樣才能盡快穿好校服?怎樣整理書包?還可以讓學生現場動手操作,比一比誰最會整理書包,學以致用)

3.我不遲到。

師:你早上都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時間的?

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怎樣做才能按時上學不遲到的辦法,并以花瓣的形式寫好貼到黑板上。然后學生對照黑板上寫的辦法涂一涂教科書第20頁的花瓣,看看自己做到了哪些,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努力。

五、課后踐行,內化感悟

發(fā)放“我是按時上學的好學生”自查表,學生自我檢查三到四周。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五

1.了解上學途中會遇到一些潛在的危險,懂得在上學和放學途中要注意安全。

2.在遇到危險情況時,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懂得自救或求救。

3.具有初步的時間概念,知道每天放學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時回家,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4.培養(yǎng)自我約束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

了解在去學校的途中會遇到一些潛在的危險,懂得在上學和放學途中要注意安全。

培養(yǎng)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

多媒體課件。

一、引入話題,喚醒生活

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會!

師:同學們,灰太狼向我們發(fā)出挑戰(zhàn)了,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

生:有!

師:那就讓我們齊心協(xié)力,好好走路。

2.引出課題并板書:好好走路。

二、合作學習,體驗生活

活動一:路上遇到狗怎么辦?

師:課前讓同學們做調查訪問,訪問資料都帶來了嗎?把你的收獲和小組內的同學一起交流交流吧。學生展示訪問調查表,師將訪問資料進行整合。

師小結:我也采訪了我們班xxx的媽媽,讓我們一起聽聽她的擔心。(播放采訪視頻)

師:是啊,同學們,遇到狗怎么辦?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如果大家在路上遇到了狗,千萬不要慌張,一定要鎮(zhèn)靜,即使很害怕,也要裝作很鎮(zhèn)靜。如果大喊大叫,亂跑亂跳,狗就會十分起勁兒地追著咬你,即使是不咬人的狗,也會十分起勁兒地追著嚇唬你。所以要鎮(zhèn)定冷靜,無視它的存在,這樣狗就會畏懼你啦。

(錄音)灰太狼:你們雖然成功地躲開了小狗,但是后面還有更大的挑戰(zhàn)呢,別高興得太早哦!

活動二:安全過鐵路道口。

師:聽,轟隆,轟隆,火車來了。(播放火車鳴笛和走過鐵軌的“咔嚓”聲)

師:看,讓我們認識這個在鐵軌旁邊的新標志,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學生大膽猜測。

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對,經過鐵路道口我們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大家的表現真不錯!

(錄音)灰太狼:看來我小看你們了。小朋友們還是很厲害的',讓我們走著瞧兒!

活動三:過沒有交通標志的馬路。

大屏幕創(chuàng)設情境二:十字路口,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教室里的桌子擺成u字形,中間留出空地,學生表演如何過馬路。小朋友拿出自己動手制作的各種頭飾:自行車、小汽車、卡車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兩名同學扮演自行車,三名同學扮演小汽車,兩名同學扮演大卡車,多名同學充當路人。一切準備就緒后,老師播放汽車喇叭聲、自行車鈴鐺聲?;顒又?,老師要注意觀察學生表現,及時發(fā)現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并適時給予引導點撥。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活動中的正確做法和出現的問題,在相互交流、評價、體驗的過程中學習交通知識,增強安全意識。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在沒有紅綠燈和交通標志的馬路上,先看左邊來車,再看右邊來車,遇到來車時不要急穿強行,更不要追逐猛跑。單人不要急于過馬路,最好等有幾個人時一起過,更不要隨意橫穿馬路。這可以總結成一句話:一慢二看三通過。

如果在十字路口,紅燈亮著,但沒有車輛通過,你會怎么做呢?

播放交警叔叔講解有關城市交通安全的知識和由于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的視頻錄像,使學生從直觀上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真正從認識上增強安全意識。

師:我們成功地戰(zhàn)勝了灰太狼的詭計,喜羊羊特意送來一首兒歌鼓勵大家呢!

小朋友,記心上,馬路不是游戲場。行人要走人行道,馬路中間不亂闖。

(屏幕出示,師生拍手念)

三、深化感悟,引導生活

活動四:找“陷阱”。

(錄音)灰太狼:小朋友們,要想安全回家必須找出路上的“陷阱”才算闖關成功哦!

1.播放視頻:陌生人誘騙。

師:你同意這個小朋友的做法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

學生在小組里說,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師:是呀!你們說得真好,在回家的路上,我們不要跟陌生人交談太多,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更不要跟陌生人走!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學生!

2.出示情景圖,教師描述:

(3)這兒有一個兒童游樂場,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進去玩一玩吧。

(4)菲菲因為放學后只顧著玩耍而忘記了回家的路,正急得哭呢。我們要不要去幫助她?

師:這里有4個難題,每個小組請組長負責,選擇其中一個并組織討論:“我們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后匯報。可以采取多種形式(表演、口頭說、編歌謠等)。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留意回家時間,回家的路上不要逗留,以免家長擔心,還要注意路上會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危險因素。

(錄音)灰太狼: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學生,你們已經順利通過挑戰(zhàn)!我灰太狼輸了

師:把勝利的掌聲送給我們自己吧!

四、課后踐行,內化感悟

師:同學們,你們的表現真了不起!連灰太狼都輸得心服口服!下課時間要到了,老師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好好走路,遇到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我們一定能安全上學,安全回家。

課下,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上學路上要經過哪些地方,有哪些主要的標志性建筑或景點,還可能要經過哪些不安全的地方,然后畫下來,貼在教室墻上,向同伴講一講(或演一演)經過這些地方時,自己是怎么做的。下課!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六

(1)初步感知“家”的含義,知道家庭成員的構成及家庭成員間的稱呼、關系。

(2)通過講述家庭生活中的親情故事,培養(yǎng)表達能力和組織語言能力。

2.情感與態(tài)度

通過了解家庭成員的構成和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家庭成員的工作、愛好和習慣,萌發(fā)對家人的敬愛之情。

3.行為與習慣

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yǎng)成整潔的好習慣。

4.過程與方法

通過訪問,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產生對家人的敬愛之情;通過講述親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1.重點:感知“家”的含義,知道家庭成員的構成、稱呼、關系,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

2.難點:通過講述親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教師準備:幻燈片、音頻資料(如歌曲《可愛的家》《讓愛住我家》)。

學生準備:與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家庭錄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圖片。

一、聆聽歌曲,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曲。(播放歌曲《可愛的家》)

教師引導學生給這首歌曲取名字。

學生聽歌曲并給歌曲取名字。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點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家,我們的家庭可愛、溫馨、美麗。

2.師:我們都有一個家,你家里有幾口人?你長得像誰?

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我們同學中有的長得像媽媽,有的長得像爸爸,還有的長得既像媽媽又像爸爸,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二、共同交流,了解家庭

1.聊一聊“我的家人”

師: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在家里有很多我們的家人,你的家里還有誰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我的家人”。

(出示教材第35頁的兩棵大樹)師:你的家里還有誰?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追問。

追問1:你的家人里有姑媽(姨媽)嗎?她是你爸爸(媽媽)的'什么人?

追問2:你的家里有伯伯嗎?他是你爸爸的什么人?

追問3:你們家鄉(xiāng)把爸爸的哥哥叫做什么?

追問4:為什么伯伯、大爺都是爸爸的哥哥呢?

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回答問題。

師小結:他們都是我們家庭中的一個成員,我們都有血緣關系,是一家人。伯伯、大爺都是對爸爸哥哥的稱呼,只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地方不同,叫法不同。

2.讀兒歌,認家人

(課件播放兒歌)

爸爸的爸爸叫爺爺

爸爸的媽媽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媽媽的爸爸叫姥爺

媽媽的媽媽叫姥姥

媽媽的兄弟叫舅舅

媽媽的姐妹叫姨媽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兒歌。

3.游戲:我來問你來答。

教師拍手問: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學生回答:爺爺。

學生問,老師答。

學生之間互相問。

師小結:一家人就像枝繁葉茂的大樹一樣,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是幸福的一家人。

三、尋找家人的“影子”

請小朋友們在自己身上尋找家人的“影子”,并跟自己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在組內分享。

教師請善于表達的學生在班內分享自己的發(fā)現。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我們的身上會有家人的“影子”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我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主要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四、讓愛住我家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做一個“擊鼓傳花話家人”的游戲。

游戲規(guī)則:聽鼓聲傳花,鼓聲停,花傳到誰的手里,誰就來介紹自己的家人。

活動提示:學生可以邊展示圖片邊介紹自己的家人。

師小結:聽完你們的介紹,老師發(fā)現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

師:在這么溫馨的家庭里,肯定經常發(fā)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請把你家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吧!

學生在小組里講述自己家的故事,從組中推選出一名講得最有趣的同學作為代表發(fā)言。

各小組推選出來的代表結合照片、圖片、錄像,講述自己家里有趣的事情。

師小結:我們的家多么可愛啊!我們的家充滿了快樂,我們要愛我們的家。(播放課件:歌曲《讓愛住我家》)

我們的家!

板書設計

我弟弟

伯伯爸爸叔叔舅舅媽媽姨媽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七

《分享真快樂》是《道德與法治》一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課旨在幫助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激發(fā)樂于分享的情感;引導學生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分享;幫助學生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本課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圖片和少量文字為主,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整篇課文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分享閱讀更有趣,以繪本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小女孩將媽媽送給自己的書與大家分享,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分享,初步感受分享的快樂。第二部分是分享的魔力,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分享的概念與種類,進一步理解分享行為的意義和價值。第三部分是快樂地分享,通過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來交流分享帶來的樂趣。第四部分是他是“小氣鬼”嗎,定位于解決低年級學生分享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基礎學情分析。

進入小學的孩子很多在幼兒園學習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分享的體驗,也知道分享是一個備受贊揚的良好品質。很多時候,孩子們樂于彼此的分享,但在分享的過程中不知道分享的方法和技巧,經常會產生各種矛盾,導致不愉快,并未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有些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過度考慮他人感受,當別人要求與其分享一些可以不分享的內容時,分不清楚分享的概念,從而會選擇違背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懂得拒絕。

設計思路。

1.教學重點及其解決思路:

教學重點: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合理分享。

解決思路:在各種體驗活動中,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獲得分享體驗,習得分享的技能,學會在生活中與人合理地分享。

2.學習難點及其突破方法:

學習難點: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突破方法:在情境模擬中,理解分享的原則,要愛惜分享的物品,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東西不必勉強與讓人分享。

1.體驗分享的快樂,樂于分享;。

2.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合理分享;。

3.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重點: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合理分享。

難點: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1.器材:課外閱讀書、紙牌、手工紙。

2.課件: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故事閱讀,初步理解分享的意義;。

2.操作演練,體驗分享的快樂,產生樂于分享的情感。

活動一、分享閱讀更有趣。

1.猜謎語。(謎面教材p59的兒歌,稍有改動。)。

有一個魔法師,

他有神奇的魔法:

可以把一個人的快樂,

傳遞給大家;。

把一個人的辦法,

變成大家的辦法。

請你猜猜它是什么?

指名猜。

預設:

猜出。(直接過渡到繪本故事)。

沒有猜出。(閱讀了繪本故事之后再來猜一次)。

2.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繪本故事。(教材p58)。

3.說說讀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

預設:故事中,媽媽給小女孩一本很好看的書。她把它帶到了學校跟同學一起看,同學們很高興。同學們看了小女孩的書之后又一起參加故事會,把故事演給大家看,這樣更多的小朋友看到這本書了。小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書本,自己獲得了快樂,同學們也獲得了快樂。

4.小結、板書:

在分享中獲得的快樂真不少呀!

板書課題:分享真快樂。

5.說說自己類似的分享經歷。

(1)指名交流。

(2)同伴交流。

6.初步理解“分享”。

指名交流。

預設:分享就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好吃的、好看的、好聽的、好玩的等等自己的東西。

7.小結板書:

與他人分享的物品真不少,獲得的快樂也不少!

板書:物品。

活動二、分享的魔力。

1.過渡:

分享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僅僅是物品可以分享,還有什么也能分享呢?

2.借助教材,說說還能分享什么?

借助教材p59頁圖片,同桌討論。

指名交流。

預設:學習方法游戲玩法(情緒分享、勞動成果分享……)。

板書:學習方法游戲……。

操作演練,體會分享的快樂。

(1)學習方法分享——24點。

操作辦法:四人一組,3分鐘內算算24點。(教師事前準備好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紙牌,學生能夠通過加減來完成,且一組牌有好幾種解法)。

隨機采訪完后的感受,說說有什么收獲。

游戲分享——玩新游戲。

操作辦法:請一位學生來教大家玩游戲的方法,提供場地,全班一起玩。

采訪指導大家玩游戲的學生,玩了游戲之后的的感受。

4.回顧學習: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總結:

我們在物品分享中看到了好看的、聽到了好聽的、吃到了好吃的、玩到了好玩的;學習方法分享中學到了本領;游戲分享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隨機媒體播放學生在教室里勞動的照片)同學們打掃好的教室干干凈凈,大家這里上課很舒服,這也是一種分享。

你今天樂呵呵的,我也樂呵呵的,大家都樂呵呵的,快樂的情緒也會分享。還有好多好多可以分享,分享的魔力真大呀!

5.作業(yè)布置:想一想怎樣分享才能快樂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實際操作,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合理分享;。

2.創(chuàng)設情景,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活動一、分享有方法。

1.組織學生分享活動。

時間:5分鐘。

人員:4人一組。

分享內容:(參考教材p60)折紙組、故事組、作品欣賞組等。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觀察并記錄。

2.反饋分享活動情況。

(1)小統(tǒng)計:分享活動中快樂的人數,不快樂的人數。

(2)分享快樂的原因。

指名交流。

預設:故事分享得有趣,聽得看得說得開心。

折紙時有困難,同學愿意耐心教,最后做成功了,很開心。

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表揚,欣賞到了很漂亮的作業(yè),很開心。

(3)說說不快樂的原因。

指名交流。

(隨機媒體出示物品)。

預設:故事書有被撕壞的,看不了了,不開心。

折紙的時候,一個地方怎么也折不好,他教了我兩次,就不教了,還說我笨,不開心。

他講的故事很沒有意思,不開心。

剛才在玩的時候,他特別兇,都玩不起來了,不開心。

3.針對實際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

(1)同桌選擇一個問題討論解決方法。

(2)指名交流。

預設:

(1)故事書有被撕壞的,看不了了,不開心?!髌贩窒硇⌒狞c。(媒體隨機出示)。

(2)折紙的時候,一個地方怎么也折不好,他教了我兩次,就不教了,還說我笨,不開心?!椒ǚ窒碜屑汓c。(媒體隨機出示)。

(3)他講的故事很沒有意思,不開心?!适路窒砩鷦狱c。(媒體隨機出示)。

(4)剛才在玩的時候,他特別兇,都玩不起來了,不開心?!c人分享禮貌點。(媒體隨機出示)。

4.再分享一次,實踐分享的方法與技巧。

5.小結,出示完整兒歌(教材p60),師生配合讀一讀、記一記。

活動二、分享有原則。

1.過渡:有一個小朋友,他也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是他也遇到了很多問題,讓我們來幫幫他吧!

2.情景創(chuàng)設(一)不愛惜分享的物品。

(1)教師敘述情景。

(2)隨機指名解決問題。

預設:如果不愛惜別人的物品,別人就可能不愿意再與自己分享物品了,所以要愛惜物品。

2.情景創(chuàng)設(二)有特殊意義的物品。

(1)教師敘述情景。

(2)隨機指名解決問題。

預設: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東西不必勉強與人分享。

3.情景創(chuàng)設(二)自己從不分享。

(1)教師敘述情景。

(2)隨機指名解決問題。

預設:總是單方面付出,沒有獲得互利的體驗,分享行為便不可持續(xù)。所以要懂得分享。

4.總結:

分享要快樂,講方法,用技巧,還要講原則,這樣的分享才會快樂!

5.作業(yè)布置:課后,找兩個小朋友分享這節(jié)課上的收獲。

《分享真快樂》是一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課旨在幫助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學習分享的方法和技巧,學會在生活中與人合理的分享。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八

知識技能:讓學生明白學習、事時馬虎的害處。

培養(yǎng)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做事認真好習慣,做一名做事學習不馬虎的好孩子。

3.怎樣避免馬虎發(fā)生?

(1)做題時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

(2)做事情時要仔細。

(3)做事要有條理。教學過程:

反思:導入部分利用視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視頻里的人物是大家熟悉的,容易貼近學生的生活,比較容易引起共鳴。有榜樣的作用。

一、導入新課:

視頻《系紅領巾》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的少先隊員。視頻姐姐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認真仔細不馬虎。值得我們學習。明白我們周圍有認真仔細習慣好的.學生,不馬虎。什么是不馬虎?課件《小馬虎的故事》讓學生感受馬虎帶來的麻煩和害處。讓學生把學習、生活、游戲中的馬虎行為找出來。板書不做“小馬虎”。

反思:讓學生感知馬虎、麻煩是什么。讓學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判斷好與壞,對與錯,從而提升認識。

二、看一看,麻煩在哪里?

三、說一說,找出麻煩。

(1)做題錯了。

(2)試卷忘寫名字。

2、為什么會馬虎呢?學生:

3、馬虎不僅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出現,而且在做作業(yè)中等出現?,F在請大家分小組,討論生活中學習中出現的馬虎,你成功的克服馬虎的事情和經驗和小組成員分享。也可以打開你的作業(yè)本或者練習冊,從里面找找你們馬虎的地方,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你們是什么樣的馬虎,是怎么馬虎的。

然后請各小組的選出一名同學與全班同學分享。

4、大家想一想,馬小虎如果一直沒改掉自己的馬虎,慢慢地他長大了,成了大馬虎,他成了一名醫(yī)生,一名建筑設計師,一名老師,會怎么樣……課件:養(yǎng)成好習慣歌謠:

四、想一想怎樣做。

五、怎樣克服馬虎。

1.討論:怎么樣避免馬虎的發(fā)生呢?

(1)4人一組討。

論(2)匯報討論結果。

(3)師生共同總結:

1、做題時,要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

2、做事情時要仔細。

3、做題時要一道題一道題的做,

4、提示單,清單物品。

總結: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跟“小馬虎”告別!板書設計:

做事一定要認真、仔細,馬馬虎虎可不行。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九

1、通過指導學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學生珍愛生命要從抓緊時間開始,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思想感情和抓緊時間做事的態(tài)度。22、教育學生學會有計劃、抓緊時間來學習和生活,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3、使學生了解無論在學校和家里,都要作到學習時就要認認真真地學習,娛樂時就要痛痛快快地玩耍,學會抓緊時間的常識和技能。4、通過討論、體驗和向他人學習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緊時間的快樂,學會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課件,出示一個沒有著色的鬧鐘圖形。先請學生認一認。

2、電腦演示在這個時鐘的不同時段,一位小朋友一天的.學習生活,并配上解說。

3、學生交流討論:你覺得這位小朋友怎么樣?

二、小小故事會。

出示課文插圖“等一下”與“還沒完”

1、看圖講故事,

明明在家里和明明在學校是怎么做的?學習兒歌。

生活中的小拖拉,

時常會說“等一下”。

凡事都要“等一下”,

多少事情溜走了。

……。

2、看圖聽故事,“拖拉鳥”

p10面插圖,拖拉鳥的故事。

從前有只拖拉鳥,喜歡唱歌和舞蹈。

秋風起,筑巢忙,它說不急日子長。

寒風呼呼睡不著,明天一定要筑巢。

又是一個艷陽照,它忙唱歌和舞蹈。

別人勸它快壘窩,它叫別人不要吵。

東一枝來西一枝,窩兒一直沒搭好。

北風吹,大雪飄,后悔巢兒沒筑好。

3、說一說自己生活中拖拉的事情,并講一講造成的后果。

三、本課小結。

生活中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遇到其他事情的干擾,我們應該怎么辦呢?下節(jié)課請同學來說一說。

第二教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都做過一些拖拉的事情,拖拉一下有關系嗎?

二、七嘴八舌話拖拉。

1、播放課件,出示一同學未吃多少,其他同學已吃好;一同學邊做作業(yè)邊玩玩具。

2、說一說,他們在干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后果?

3、同桌或小組交流,你做事拖拉嗎?結果怎樣,如果不拖拉,會有什么好處?

4、出示p11面圖,參與討論:拖拉一下沒關系嗎?

三、小小討論會。

2、拓展延伸:聯想一下除圖片以外的各行各業(yè)如果拖拉會有什么后果?

四、和“拖拉說再見”

1看p12圖片,說說小明是怎樣改正自己拖拉的壞毛病的?

2想一想說一說,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改變拖拉的壞毛病呢?

3學習兒歌。

我有一個小時鐘,常常陪我倒計時。

刷牙洗臉八分鐘?作業(yè)完成半小時?

……。

我的這個小時鐘,其實藏在我心中。

五、教師小結。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從小就要學會珍惜時間??!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十

知識技能:

讓學生明白學習、做事時馬虎的害處。

培養(yǎng)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預習提綱。

1、什么是馬虎?馬虎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麻煩?

2、為什么會馬虎?

3.怎樣避免馬虎發(fā)生?

(1)做題時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

(2)做事情時要仔細。

(3)做事要有條理。教學過程:

把學習、生活、游戲中的馬虎行為找出來。板書不做“小馬虎”。

二、看一看,麻煩在哪里?

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馬虎?爭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少年。學生舉手回答,看課件發(fā)現圖中的馬虎現象。讓學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觀察馬虎的行為,以此為鏡,對照自己來發(fā)現自己不良行為。如課件圖片,做錯了、畫錯了、寫錯了、看錯了、聽錯了、、、、等看14頁圖,老師搜集了一些大家馬虎的行為,出示課本中的三幅圖,你想對這些小朋友說些什么呢?指名學生回答。

三、說一說,找出麻煩。

1、同學們,其實馬虎這個小毛病也來找過我們每個小朋友,你有馬虎的時候嗎?反思自己的馬虎行為,自我認識。例如:生活、學習、活動學生自?。闊┖芏嗳恕⒌⒄`上課、上學遲到、、、學生自由回答)。

議一議,你身邊有“小虎”嗎?如何幫助他們改正。

(1)做題錯了。

(2)試卷忘寫名字。

3、馬虎不僅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出現,而且在做作業(yè)中等出現。現在請大家分小組,討論生活中學習中出現的馬虎,你成功的克服馬虎的事情和經驗和小組成員分享。也可以打開你的作業(yè)本或者練習冊,從里面找找你們馬虎的地方,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你們是什么樣的馬虎,是怎么馬虎的。

1.討論:怎么樣避免馬虎的發(fā)生呢?

(1)4人一組討論。

(2)匯報討論結果。

(3)師生共同總結:

1、做題時,要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

2、做事情時要仔細。

3、做題時要一道題一道題的做,

4、提示單,清單物品。

總結: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跟“小馬虎”告別!板書設計:不做“小馬虎”

做事認真、仔細,馬馬虎虎可不行。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一

(1)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認識到家人對自己的照顧,是對自己無私的愛。

(2)知道家人對自己的疼愛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

2.情感與態(tài)度。

感受家人對自己的愛并激發(fā)愛自己家人的情感。

3.行為與習慣。

養(yǎng)成懂得體貼家人,回報家人的好習慣。

4.過程與方法。

通過回憶與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及家人關愛自己的故事,感受和家人一起時的快樂及家人對自己濃濃的愛。

1.重點:(1)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認識到家人對自己的照顧,是對自己無私的愛。(2)知道家人對自己的疼愛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

2.難點:知道家人對自己的疼愛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

教師準備:

1.課前調查:學生對自己家人的要求是否理解。(如:受到家人的批評時、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

2.教師給學生家長寫一封信,請家長給孩子寫一封信,把為孩子付出的辛勞寫下來。

學生準備:

1.搜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

2.搜集自己小時候的一些物品,如:小衣服、小手印等。

一、我的成長。

2.學生拿出自己搜集的物品向大家介紹,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小時候的物品與自己現在的物品的變化中感受自己漸漸長大。

3.小結: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長大了,衣服變小了,褲子變短了,小手也長成了大手。在這個過程中,你除了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也一定感受到和家人在一起時的快樂了吧!

二、我是幸福的孩子。

1.談話:課前,讓同學們搜集了一些與自己家人共度快樂時光的照片、視頻,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講講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時快樂的事情,與同學一同分享快樂。

2.學生活動。

(1)學生在小組內講述自己與家人在一起快樂的事情,重點講述家人是怎樣表現愛自己的。

3.學生在集體交流時,教師適時引導。

(5)學生自由發(fā)言,體會感情。

三、相親相愛一家人。

2.學生在小組內跟同組的小朋友講述自己家人之間相互關愛的小故事或是感人的小畫面。

4.小結:一家人相互關愛,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啊!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二

1.體會入隊的喜悅和光榮,增強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的責任感。

2.了解入隊的儀式以及紅領巾、隊禮、呼號等的意義,學會系紅領巾、呼號和唱隊歌。

3.愛護紅領巾,并以實際行動為紅領巾增爭光。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活動內容:我入隊啦。

懂得紅領巾的象征意義,激發(fā)少先隊員積極進取的精神。

入隊儀式照片。

1.直觀導入:出示入隊儀式照片,引起學生相關回憶。

2.自由交流:新、老隊員自由地談談自己第一次戴上紅領巾時的心情和感受,非隊員也可以談談自己看到別人戴上紅領巾時的`心情。

3.行為練習:老隊員帶領新隊員和非隊員練習系紅領巾、行隊禮、唱隊歌。

4.分組比賽:看誰系得又快又好。

(1)將少先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新、老、非隊員合理搭配。

(2)各組依次派出一人參加比賽,看誰系得又快又好,一人只能比一次,勝者獲一分。

(3)總分,評出優(yōu)勝組。

5.照相留念:新老隊員自由組合拍照,留下珍貴的記憶。也可讓學生畫一幅與入隊有關的畫。

活動拓展:新隊員回家練習系紅領巾、行隊禮、唱隊歌等。

第二課時。

活動內容:我愛紅領巾。

教學重點:學會愛惜和保護紅領巾。

教學難點:明白怎樣為紅領巾添光彩。

活動準備:。

1.師生課前排演好一些問題情境,以供學生上課時討論和思考。

2.教師課前準備《我愛紅領巾》的歌曲和伴奏。

1.直接導入: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我們應當愛護它。

2.集體討論:怎樣愛護紅領巾?學生討論交流。

3.小結要點:平時要愛護紅領巾,使它干凈整潔。

4.小品表演:逐一表演事先排練好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討論該怎么做,并把正確的的做法表演出來。

5.小結要點:要以實際行動為紅領巾添光彩。

6.學新歌:《我愛紅領巾》(虞碧云)。

7.小結評議。

重點應讓學生理解愛紅領巾不只是保持它的整潔,而且應用實際行動為紅領巾添光彩。

學生之間自由結成互幫互助小組,協(xié)商具體互幫互助的內容和方法,在學習和生活中互相提醒監(jiān)督、共同進步。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三

二、由死亡現場生發(fā)疑問。

1.直奔最后一節(jié)。

誰愿意用朗讀帶領柯南進入死亡現場?(隨機指導朗讀)。

聽了大家的朗讀,柯南終于了解了寒號鳥的死亡現場,可這遠遠不夠,你們說要破案,還得了解什么?(生前表現)這個任務就教給大家了。

三、自主讀書,再現案情。

(1)要讓偵探了解寒號鳥生前,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老師也給大家提供了幾種方法:

以感情朗讀的方式再現案情。

用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讀來再現案情。

以鄰居喜鵲的身份來描述案情。

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再現案情。

(學生合作學習,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現案情幫助柯南)。

(2)集體交流。

四.撰寫死亡鑒定。

看了你們精彩的再現,柯南已經明白了寒號鳥的死因。你們呢?誰來說說?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得過且過、懶惰、不聽勸告、自以為是、……)。

要你寫鑒定你會認為寒號鳥是被人殺害的嗎?(學生經過分析后一致認為是慢性自殺)。

五、改名續(xù)寫。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談)。

的確,寒號鳥如果像你們所說的那樣也就幸免遇難了,可這樣的寒號鳥還能叫寒號鳥嗎?給他改個什么名字?(生:寒喜鳥、寒樂鳥、勤奮鳥……)。

今天我們就來個故事新編,把寒號鳥寫成心目中寒喜鳥、勤奮鳥……。

板書設計:

寒號鳥。

不聽勸告得過且過。

懶惰自以為是。

死不悔改………。

(死因)。

慢性自殺。

本堂課還存在不足,如教學思緒過多、教師語言過于羅嗦等,希望以后能盡量避免這些不足。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89124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