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忽略了身邊存在的一些細微之處。知識的獲取途徑多種多樣,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下是一些寫作上佳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fā)。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一
每當我獨自擁有自己的空間時,尤其是當我聽到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時,我總會想起陶淵明筆下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風光,以及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謐景色,還有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自由自在。
然而,地球現在憤怒了,我想他是在提醒我們“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弊屛覀儊砜纯窗?,看看我們每天做了什么。才會讓地球如此憤怒。
在學校,每天中午排隊打飯時,許多同學都在小賣部門口徘徊,等著買紙飯盒;喝完的飲料瓶,隨手丟棄;在買小吃時,又有多少塑料袋,從我們手底下溜過。每天早晨,我一出門,就看見送同學的汽車,在校門口排著長隊,放出的尾氣,使得我們現在本就不太清新的空氣,變得更加渾濁。
勿以善小而不為。為了讓地球不再如此的憤怒,為了使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海上明月共潮升”的美麗景色,我們應不再或盡量少用一次性飯盒,而塑料瓶也應進行分類回收。其實,只要我們做好了身邊每一件小事,就可能減少,至少能推遲災難的來臨日期。
同學們沒有一個清潔的環(huán)境,再優(yōu)裕的生活條件也無意義。難道你們不想擁有采菊東籬下的怡然自得?難道你們不想擁有黃鸝在翠柳上歡快的鳴叫,白鷺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美妙景色?如果你想擁有它,那么現在,就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從少駕一次私家車,少用一次,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開始。雖然這些小事舉不勝舉,但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做好了我們身邊的這些小事,堅持不懈,這個世界就一定可以變得更加美好!
老師們,同學們,請,敬畏我們的大自然!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二
1937年8月28日下午,大量的難民和上海人紛紛寄到了上?;疖嚹险?。因為日本軍的飛機已經對上海轟炸了幾次,現在人們唯一的理想就是盡快離開這個可怕之地。
兩點鐘左右,人們正在翹首企盼著火車的到來。所以此時上海火車南站已是人山人海,大家的臉上流露出了憂傷與恐懼。
“嗚一”火車進站了,大家都很興奮,蜂擁而至地上了火車。正在這時,天空中出現了幾架飛機,飛機上有一個紅色的圓圈。對,這就是日本軍的飛機。人們都在喊著,尖叫著,紛紛逃竄了??墒牵@都已經晚了。天空中降下了一批炸彈,幾聲“轟—轟”的巨響后,已經有過半的人倒下了??扇毡救苏媸菤埲蹋幸淮瓮断铝艘慌◤椇?,日本的飛機才滿意地飛走了。頂時,天橋已經被炸下了一半,上面堆滿了橫七豎八、焦黑殘缺的尸體,落下的木板還壓著一些尸體,房屋坍塌、鐵軌扭曲、火車脫軌,整個上?;疖嚹险疽炎兂善降?,空氣中還你瞞著炮彈的硝煙味。鮮血把地面都染成了紅色。
這時,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從眾多尸體下面爬了出來,他全身都有被槍炮查破的痕跡,滿身血跡,他嚎啕大哭起來,邊哭變向四處張望,好像在找什么。他看著看著,把目光停在了一位中華男子的身上,他爬過去,喊著:“爸爸!爸爸!”他又爬到旁邊的中年婦女那里,拍了拍她,喊著:“媽媽!媽媽!”可是,任憑他如何呼喚,始終無人應答。不知過了多久,他累地暈倒了。
當他醒來的時候,發(fā)現自己被一位好心人收養(yǎng),并給他起名叫亮亮。他長大當了一名解放軍,他得職責就是為了和平而戰(zhàn)!
戰(zhàn)爭多么可怕??!戰(zhàn)爭讓許許多多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失去了親人和溫暖的家園。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美好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關愛生命!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三
“山頂洞人”原始骨針具的發(fā)現,證實了中國自然醫(yī)學起源于距今已有4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的先哲早在至少25前就以超人的智慧發(fā)現了經絡,創(chuàng)造了舉世無雙的針灸經絡學說??梢哉f,中醫(yī)藥學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極其寶貴的科學財富。
面對茫茫宇宙,中國人著眼于時間的流動和延續(xù),視自然界為生命的不斷衍育過程。中國人至高的生命倫理觀是:人和萬物在同一時間之舟中共存共榮。整體觀和廣義生命觀促使中國人注重事物的功能和關系。功能支配形體,因此中醫(yī)學最大的特點是,所研究的對象始終是有思想感情的活人。它強調精神對生命的特殊意義和關鍵作用。
從本質上說,中醫(yī)學是助人抗病,即幫助人體恢復和提高自身具有的免疫和調節(jié)能力,調動和激發(fā)人體的生命潛能,從而實現祛病健身的科學。這正是天人合一、主客相融在治療學上的體現。
人類進入20世紀以后,隨著社會問題、環(huán)境問題及生態(tài)問題等日益嚴重,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疾病譜的變化,以天人對立、對抗療法為特征的西方醫(yī)學體系在其高度發(fā)展中,受到了很大沖擊。因為人是一個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復雜開放系統(tǒng),很多病痛的根源是來自人體自身,堅持對抗的方法,背離了醫(yī)學本身的定義;更何況人類生存的質量往往取決于人與內外環(huán)境的協同關系,在這里西方醫(yī)學根本找不到對抗對手。隨著一大批病理單純的疾患被較好地控制,另一類病理復雜的“心身疾病”向人類醫(yī)學提出了挑戰(zhàn)。面對這種與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生理病變,西方醫(yī)學再一次失去了對抗對手,醫(yī)用化學武器顯得軟弱無力,手術刀更是無用武之地。
當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大氣、土壤、糧食、蔬菜、肉類、奶制品等,甚至飲水都遭到不同程度污染的今天,人類眼看著大量物種在地球上滅絕的時候,西方醫(yī)學慣用的化學藥物和手術刀又能解決什么問題呢?充其量是當體內產生癌變之后,西方醫(yī)學能早診斷、早切除而已。而那些本來就是從健康細胞中蛻變而來的'癌細胞,從理論上不可能被外力徹底消滅。更何況人類機體還要時刻忍受著醫(yī)源性疾患的侵襲。許多有效、特效藥恰恰也是人體的致病因子,濫用抗生素的結果必然是抗藥菌株的產生,濫用化學藥物竟能每年誤殺數以百萬計的人命,其他醫(yī)源性潛在危險也正在不斷地顯現。人類的這個危機,已經引起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然而,人類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危機呢?答案是:推廣以中華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融匯人類東西方多元文化,建立21世紀世界新文化體系。大力發(fā)展自然醫(yī)學,建立現代綠色醫(yī)學體系。
劉弘章教授的這部《漫談三分治七分養(yǎng)》就是根據他多年保健治病的經驗系統(tǒng)整理而成,充分體現了自然醫(yī)學天人合一、主客相容的和諧理念,堪稱一部醫(yī)理新著,保健佳作。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四
小學自然教材是小學自然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實現小學自然教學目的的基矗如何發(fā)揮自然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實現教材的優(yōu)化處理,是提高自然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把握教材是教材優(yōu)化處理的重要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就題講題,就事論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發(fā)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把握住教材。把握教材首先要從全局著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還要研究每一個單元和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其次,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并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教學的認知結構,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住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于簡。
例如,研究四季是怎么形成的,關鍵是掌握地球的公轉。因此,首先應該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公轉,而學生對于地球公轉的認識,是在四季星象不同的現象啟發(fā)下逐步形成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實驗能力。教學目的則是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球的運動除了自轉外還有公轉,四季變化是地球公轉過程中發(fā)生的。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四季形成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突出重點是教材優(yōu)化處理的核心。
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本質的、主要的東西,經加工處理后,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出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成份上去,并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于課本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以適應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池塘和森林里的生物》一課以前,學生對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已初步掌握,現在學習池塘和森林群落就有一定的基礎,教這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看書和插圖,研究這些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為什么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們之間有何其它聯系?”等方面。
自然教材中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教學中應把新授課的新知識突出出來,作為教學的重點。但是突出重點不是只抓重點而舍棄非重點,教學時必須注意利用學生的已有舊知識和已初步掌握的新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發(fā)生點、銜接點和轉化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優(yōu)化教材。
三、適當補充教材是教材優(yōu)化處理的必要形式。
大自然中的現象紛繁復雜,小學自然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將所有自然現象羅列起來,只能選擇少量而且有較強典型性的內容。教學中如果僅僅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往往會因新舊知識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知識,形成知識空白點,造成新知識學習的跨度大、難度高;或者因感性知識積累不足造成對理性知識理解和掌握的困難,等等。因此,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適當補充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教學《水的蒸發(fā)和沸騰》一課,教材中有兩幅游泳插圖,要求學生說出身上的水蒸發(fā)時有什么感覺,進而得出水蒸發(fā)的規(guī)律。一般認為會游泳的學生都有這種體會,其實學生在游泳時對上岸后身上水蒸發(fā)的這種無意感覺沒有太深的印象,而對缺乏感性知識的學生直接讓他們說出對蒸發(fā)的體會和規(guī)律當然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時可以相應增加一個實驗,讓學生用水擦在手臂上(氣溫低時最好用75%的酒精代替水,效果更好),體會一下蒸發(fā)時、蒸發(fā)后的感覺,再回憶一下夏天游泳出游泳池時和身上水曬干以后的感覺,進而得出水的蒸發(fā)規(guī)律。
[1][2]。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五
多少年來,大自然都遭到毀滅性破壞,那些無知的人們也只有無知的亂伐,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臺風,海嘯,地震,甚至于龍卷風,這都是大自然對那些破壞自然的始作俑者——人類的“饋贈”。直到那一切真正地過去,人們才開始尋找原因,甚至還有指天大罵,怨天尤人,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應得的。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是那個無知的孩童,殊不知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祖先,哺育了人類的始祖,才會有人類今時今日的“成就”。在自然母親的面前所擺弄的伎倆,也只是人類處于“孩童時期”的叛逆,但孩童始終會長大,到那時才開始了解自然,才意識到自己在“孩童時期”所犯下的“無知”的過錯,相信人類,是會長大的,到心志真正成熟起來的那個時候。
人類,永遠是地球的一部分,無法取代什么,也只有一次次的進步,才懂得敬畏自然,人與自然,是和諧的一個整體,人與自然,只有真正地相輔相成,才能真真正正地和諧下去,才能有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六
小學自然教材是小學自然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實現小學自然教學目的的基矗如何發(fā)揮自然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實現教材的優(yōu)化處理,是提高自然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把握教材是教材優(yōu)化處理的重要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就題講題,就事論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發(fā)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把握住教材。把握教材首先要從全局著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還要研究每一個單元和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其次,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并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教學的認知結構,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住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于簡。
例如,研究四季是怎么形成的`,關鍵是掌握地球的公轉。因此,首先應該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公轉,而學生對于地球公轉的認識,是在四季星象不同的現象啟發(fā)下逐步形成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實驗能力。教學目的則是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球的運動除了自轉外還有公轉,四季變化是地球公轉過程中發(fā)生的。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四季形成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突出重點是教材優(yōu)化處理的核心。
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本質的、主要的東西,經加工處理后,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出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成份上去,并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于課本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以適應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池塘和森林里的生物》一課以前,學生對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已初步掌握,現在學習池塘和森林群落就有一定的基礎,教這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看書和插圖,研究這些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為什么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們之間有何其它聯系?”等方面。
自然教材中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教學中應把新授課的新知識突出出來,作為教學的重點。但是突出重點不是只抓重點而舍棄非重點,教學時必須注意利用學生的已有舊知識和已初步掌握的新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發(fā)生點、銜接點和轉化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優(yōu)化教材。
三、適當補充教材是教材優(yōu)化處理的必要形式。
大自然中的現象紛繁復雜,小學自然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將所有自然現象羅列起來,只能選擇少量而且有較強典型性的內容。教學中如果僅僅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往往會因新舊知識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知識,形成知識空白點,造成新知識學習的跨度大、難度高;或者因感性知識積累不足造成對理性知識理解和掌握的困難,等等。因此,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適當補充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教學《水的蒸發(fā)和沸騰》一課,教材中有兩幅游泳插圖,要求學生說出身上的水蒸發(fā)時有什么感覺,進而得出水蒸發(fā)的規(guī)律。一般認為會游泳的學生都有這種體會,其實學生在游泳時對上岸后身上水蒸發(fā)的這種無意感覺沒有太深的印象,而對缺乏感性知識的學生直接讓他們說出對蒸發(fā)的體會和規(guī)律當然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時可以相應增加一個實驗,讓學生用水擦在手臂上(氣溫低時最好用75%的酒精代替水,效果更好),體會一下蒸發(fā)時、蒸發(fā)后的感覺,再回憶一下夏天游泳出游泳池時和身上水曬干以后的感覺,進而得出水的蒸發(fā)規(guī)律。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七
星期六下午,我和媽媽去蛋糕店準備買一些甜點。剛下車,就看見蛋糕店門口圍了一大群人,我們也去湊了個熱鬧,好不容易擠進了人群,便看見三只與晾衣架比苗條的小猴被一根比它們的腿還粗的繩子勒著脖子。胖邊有一個拿著同樣粗的鞭子的人逼著他們表演一個接一個的高難度動作。小猴的表演的確很精彩,有時還引得周圍的小朋友哈哈大笑。接著,那個全身散發(fā)著一股讓人厭惡的氣味的人,順手從身邊牽起一根繩子,原來在??孔孕熊嚨木G色鐵柱下一直躲著一只和小猴一樣瘦小的黃色的小狗,它的頭朝向另一邊,用它僅有的一點力氣與那個兇人作斗爭。虛弱的它怎能擺脫那煉獄般的命運,被硬拖著與小猴一起表演。全程,我始終沒有看見小狗的尾巴。糟糕,可能由于沒有力氣,小狗與小猴沒能完美地完成高難度的翻轉動作。二話沒說,兇人把小猴小狗拖過去就是一頓暴打……終于,我用光了勇氣,再也看不下去,只能默默地為那四只可憐的小生命聯想一個美好的明天來欺騙自己。
悲,入心窩!
憤,出七竅!
保護自然,敬畏生命,請讓這些只停留在口頭的術語在我們的心里有一塊容身之地吧!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八
人力資源績效審計貫穿于人力資源投入、運行和產出的整個過程之中,主要有:
一是為企業(yè)管理人員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對人力資源價值績效進行審計,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到人力資源上已經花費和將要花費的支出和人力資源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為企業(yè)關于人力資源招聘、培訓、使用和開發(fā)等決策提供依據。
二是為計算人力資源的報酬提供價值參考,人力資源參與企業(yè)收益分配的依據是人力資源價值,根據人力資源在企業(yè)產出中的貢獻大小決定人力資源的收益。
三是從員工和直線主管那里獲得對人力資源管理效果的反饋,發(fā)現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足及影響工作績效的組織系統(tǒng)因素和員工個人因素,幫助人力資源部門在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時改進職能和角色,有利于提高管理者與全體員工的綜合能力。
四是通過績效管理有利于協調部門關系和員工關系,打造出高績效的組織團隊。
二、目前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人力資源審計目前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
第二,在人力資源開發(fā)方面,熱衷于挖人才,節(jié)省開發(fā)成本,不愿在開發(fā)、提升員工素質方面投入資金,注重短期目標實現,缺乏人力資源管理的長遠戰(zhàn)略規(guī)劃。
其制約因素有以下幾點:(1)理論定位缺乏可操作性;(2)審計實務缺乏推動力人力資源審計未能廣泛開展,主要還是由于缺乏需求和動力,而缺乏需求和動力的主要原因是對人力資源管理戰(zhàn)略性地位的認識不足;(3)缺乏專業(yè)審計人員現階段國內外并沒有專業(yè)的人力資源審計人員資格認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人員資格認證雖然與人力資源審計人員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高質量的資格認證可以保證獲得者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源管理素質。
應該采取的對策有:政府早日開展并完善人力資源審計,從法規(guī)、準則的制定到實務上積極推動人力資源審計的發(fā)展,以保證人力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管理,有效規(guī)劃和利用。審計人員應以已得到普遍認可的管理理論或模型,例如人力資源指數,作為評價的主要工具,結合自己的經驗以及同業(yè)廣為贊揚的組織管理模式,以定量指標為主,輔以定性指標,對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做出適當的評價,針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工作技能進行培訓和資格認證,將人力資源管理的有關資格認證作為衡量人力資源審計人員任職資格的尺度。
參考文獻
[1]李雪,陳茂芬.人力資源基本問題初探[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5).
[2]鄭煒,李靜.開展人力資源審計的重要性及制約因素[a].商業(yè)研究,,3.
[3]丁暉.人力資源審計與企業(yè)的發(fā)展[c].特鋼技術,,3.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九
所謂文化,是什么?知識,又是什么?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歷史是知識分子文化活動的結果。”
“一個人只要有耐心進行文化方面的修養(yǎng),就不會蠻橫到無可教化。”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過。我們現在學習知識,學習的就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文化。知識使人聰慧,文化是人有教養(yǎng)。文化與知識將現代人與古代的野人區(qū)別開來。人類經過漫長的進化演變而來,知識也是經過時間的歷練而發(fā)出金黃的色彩。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很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文化很重要,毛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可能戰(zhàn)勝敵人的。”于現在的我們來說,學習知識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未來的基石。而文化不僅僅是存在于頭腦中的糧倉,深谷中的長橋,更是存在于一個人的舉手投足。
文化是經過時間的歷練,漫長的發(fā)展,歷史人類的奉獻而形成的,可是,縱觀現在文化所處的境地,似乎只是利用的工具。
我們每天都被大量的知識灌輸著,有時根本來不及消化,就隨著大量的知識付諸東流了,在腦子里只是有印象而已,根本談不上完全理解,熟能生巧。有時甚至為了得到成績而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知識本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本是寶石放出的光芒,而現在,卻沒有人為了本真的文化而探索,剩下的只是為了一紙證書而學習知識的拼命三郎。我在這里敬仰知識,崇拜文化,可我們是否考慮過國家的現狀,茫茫人海之中,還剩下幾個只為尋找真正的知識而不求任何成就回報的人?作為學生,本應學習知識,讓文化的光芒越發(fā)璀璨,可學生卻已經成了只會接受知識的麻木機器人,不會思考,不會動手。文化之光已經越來越慘淡。
作為國家的新一代,我們敬仰知識,崇拜文化,但我們更應該思考思考,何為真正的文化,何為國家的棟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十
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人。有的人崇拜無論走到那里都自帶光環(huán)的明星;有的人崇拜文筆精湛,能讓你身臨其境的作家;有的人崇拜自己的家人。而我,我崇拜那一名有一名的環(huán)衛(wèi)工人。
他們不怕臟,不怕累,他們幫我們收拾隨地亂扔的垃圾。他們默默的付出可能僅僅只能換來人們的鄙夷,而他們卻什么都不做,只是默默地忍受,默默地付出,他們是讓我最崇拜的人。
在冬天,當那刺骨的寒風像針扎似的吃到你的身上,你受得了嗎?答案一定是受不了,但是他們卻要在冬天忍受著那刺骨的寒風吹到他們瘦骨嶙峋的身體上,要知道,他們可都是一些年邁的老人。
在冬天,且不說其他時間就說凌晨。他們如果是在夏天的凌晨出門這對于我們來說也很簡單,然而這是在冬天。在冬天那是相當于最冷的時間段,在那段時間里,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他們要忍受著那刺骨的寒風,那空曠無人的街道,他們要開始他們一天的工作。而到了晚上呢?也許那個時候,我們早已經鉆進了那溫暖的被窩了,也許我們早早的進入了天天的夢鄉(xiāng)。而他們卻仍然在大街上工作,掃一掃積雪,以防路人摔跤。他們那么辛苦,卻任勞任怨。他們是我最崇拜的人。
世界上與那么多種職業(yè),可他們卻選擇了那最臟最累的工作。為的是我們干凈的環(huán)境。如果沒有了他們,我們的城市將不會在干凈,我們也不會生活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所以他們是偉大的。而我們,我們以后不能亂扔垃圾,一個人一份力,起碼能讓他們稍微輕松點,更是為了我們不在隨意的踐踏那些辛苦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勞動,因為他們是我們最需要尊敬的人,感恩的人。
他們默默的付出,辛勤的勞作,他們是我最崇拜的人。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十一
本篇議論文基調大氣磅礴,論證內涵豐富,論據更是縱觀世界歷史,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的碰撞和大國的崛起經歷闡述了知識的重要性。
世界著名球星馬拉多納說:“告訴孩子們,讓他們崇拜有學問的人,不要崇拜我。我只讀過小學,只讀過小學的人是一頭驢子?!?/p>
馬拉多納確實是謙虛的,他同時也是清醒的,因為他并沒有沉醉于他在足球上的成就,而是意識到了他沒有多少文化知識,會成為眾多青少年的模仿對象,而且有可能會因為他只讀過小學的學歷而輟學成為不良少年,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和社會上的發(fā)展。我認為,他的清醒是有道理的:足球是刺激人心的,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靠的還是科學、文化、知識。
回眸歷史,以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紡織機為源頭的西方工業(yè)革命正在迅猛發(fā)展的時候,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正在封建社會的汪洋大海中緩緩前進。漸漸地這艘船觸礁了,兩種文明開始了碰撞……翻開中國的近代史,我們有的不僅是恥辱,更多的應該是思考:四千多年的農業(yè)文明如此不堪一擊?是知識,是科學技術讓兩百年的工業(yè)文化擁有了對幾千年農業(yè)文化抨擊的力量。
同樣是知識,當卻讓日本人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到世界大國的行列之中。
馬拉多納是可愛的,因為他說出了一個人盡皆知的常識:知識是重要的,是改變這個世界的力量,是值得尊敬和崇拜的。作為中學生,我們更應該懂得這一點。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十二
自然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其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至為密切,故從其產生之日起就深深烙上了文化的印記.現試圖從文化學的角度,探討了用以代表這些數的文字所包蘊的文化意義,從而初步判定這些字的產生,一方面與人類的早期生活緊密相關,另一方面則與原始的卜筮文化有著更為直接的.連帶關系,同時與“易”的關系尤為密切.正因如此,這些字在后世才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意義,而不再是單純的抽象的自然數.
作者:程建功何茂活作者單位:河西學院中文系,甘肅,張掖,734000刊名:河西學院學報英文刊名:journalofhexiuniversity年,卷(期):200521(6)分類號:g02關鍵詞:自然數文字文化意義原始卜筮易經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十三
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涼,友多聞,益矣。友僻,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睆埡馐俏覀兗矣鲬魰缘娜宋?他發(fā)明了地動儀,在天文、物理等方面也有研究。張衡在青年時期有很多知己,如馬融、王符、崔瑗等,這些都是當時很有才能的青年,特別是崔瑗,很早就學習過天文、數學、歷術,張衡經常同他在一起研究問題,交換心得,張衡進一步研究天文、物理等科學都是受了崔瑗的不少影響。在生活中,我們要多交益友,畏友(以道義相砥礪,有過失互相規(guī)勸的朋友)、密友(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危急的時刻都可以作依靠的朋友)。少交昵友(酒肉朋友)、賊友(見利忘義的朋友)。在擇友時我們要小心翼翼,你要知道如果一失足就可能造成千古恨。交友時我們應該注意:“言過其實者”,不可信賴;“訥于言而敏于行者”,才是我們應當選擇的朋友。對于那些不三不四,還想拉你下水的朋友,以及那些惡習嚴重、屢教不改、不聽勸阻,并妨礙你學習、進步的所謂“朋友”要丟開面子、拋開顧慮、毅然決然地與其一刀兩斷,免得被人利用,遺憾終身。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朋友是朱是墨心中有數,對任何事物都要獨立思考,保持原則,分析朋友觀念的正誤。對的要學習,錯的要防微杜漸。
同學們,記住“與君子交友,猶如身披月光;與小人交友,猶如身進毒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多與“赤者”交往,拒絕“墨者”的無理、違背原則的要求,這樣才會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步步高升!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十四
要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就必須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法指導,為學生自我計劃、自我調控?自我管理、自我。選擇等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廣闊而自由的空間。
一、積極評價,激勵學生自主。
尊重教育要求教育者從“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出發(fā),積極樂觀地評價學生,尊重現代學生所選擇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寬容地對待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偏差與失誤,理解他們的情感體驗,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觀念,代之以教師只是師聯系中的“首席”。師生是以“你一我”關系為特征的雙主體關系。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鼓勵、進行贊美。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勵其自主學習。本期我任教四年,級語文,學生分別來源于三年級八個班,)師生、生生之間都還不很了解。在開學!不久的一次新授課上,我讓一位從不舉!手主動發(fā)言的學生朗讀課文,他遲疑了一下,但還是正確流利地讀完了課文。當他讀完后,我情不自禁地感嘆:“我們班真是藏龍臥虎,同學們的朗讀能力真不簡單”,教室里立刻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我趁熱打鐵指出了他朗讀的優(yōu)點:b一是他讀得正確流利,沒有增減字,也沒有讀錯字,說明他主動預習了課文,對課文內容很熟悉。二是聲音清晰洪亮,這一點很重要。讓這位學生意識到這種評價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
后來,這位學生上課回答問題變得非常積極,成績也穩(wěn)步上升。班上其他學生也逐漸養(yǎng)成了主動預習的習慣,學會了如何評價別人的朗讀。所以,我們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和優(yōu)點積極評價,加以鼓勵和表揚,但要切忌不合實際濫用“表揚”,要實事求是,教師態(tài)度要真誠。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表揚和獎勵帶進課堂,評出學生的自信心,評出學生的成功感,評出師生情感的交流,評出學生主動要求發(fā)展的欲望。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使教學評價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和發(fā)展的手段。
二、利用情境,引導學生自主。
語文是天然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教師要使學生以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和感受及創(chuàng)造所得為學習資源,牽動他們的思想感情,叩動他們的心扉,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有利于實和活相輔相成,有利于語文基本功和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使學生有效地學到讀寫聽說實際應用的真本領。有一次我正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忽然外班一個同學推開教室門,走進來就說:“把你們班的教棍用一下”,我不得不停下講述,把教鞭遞給他。
這期聞,我班一些同學竊竊私語,一些同學甚至笑了起來。我正要利用我的“職權”訓斥不守紀律的學生,以便回歸教學正題,可我看說話的都是平時挺守紀律的學生,今天是怎么了,難道別有原因?我冷靜下來,抽了一個說話的學生。他以為我要批評他,不敢吭聲,我示意他大膽說,他才說:“剛才那位同學好沒禮貌喲……”原來如此。我想:這不正是一個訓練學生在生活中口語交際的好機會嗎?于是我問他:“如果是你,你該怎么做?你能來表演一下嗎?”結果他自信地走到教室外面,先輕輕地敲了敞門,得到我的允許后,才推開門走進教室。對我說:“老師,我是xx班的學生,我班x老師叫我來借一下教棍,好嗎?”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要求發(fā)言評價,我又讓學生進行模擬對話……這節(jié)課,我原定的教學任務雖沒完成,但這次口語活動的效果特別好。剛好第二周我班是值周班,其他班的老師都說我班派的槍查清潔的“小衛(wèi)士”最懂豐l貌,誰說這又不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呢?在這次“偶發(fā)”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把自己融人到了具體的情境之中,把生活要求變?yōu)樽约旱膫€人需要,增強個人需要中與生活要求相符合的部分,減弱或抑制與生活要求不吻合的部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推動學生自主。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fā)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對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集圖、文、聲、像于‘身,實現了教學信息傳播的一體化。其強大的`集成性和交互性為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在語文課教學中。恰當、有效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學習《觀潮》時,我考慮到巴中的學生大都沒有見過江潮,我先用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資料導人新課,音像一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參與。
在學習“潮來時”一段時,我利用課件展示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讓學生領會潮水聲音和形狀,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這樣就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yōu)橹庇^的畫面,激發(fā)了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交互性來組織知識竟賽,活躍學習氣氛、豐富學習方式,為課堂教學注人生機和活力??梢娫诮虒W中恰當、直觀、有效地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有機結合起來呈現在學生面前,這就讓學生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不斷拓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四、開展活動,促進學生自主。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十五
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它是萬物之源,宇宙從這里產生,歷史從這里起步,人類才得以踏上歷史舞臺,并世代延續(xù)下來。
自然擁有強大的力量。一顆普普通通的種子,看似不起眼,卻能在合適的條件下,為了生長而爆發(fā)出潛藏在它體內的巨大能量。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人的頭骨是人身上最堅硬的部分,用小刀、鋸子都難以將其分裂開。有科學家突發(fā)奇想,將一顆種子種在實驗頭骨中,觀察其能否沖破這無比堅硬的頭骨。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種子做到了,并且把那顆頭骨擠得四分五裂。小小的種子中蘊含著如此強大的力量,無不讓人驚嘆大自然的神奇。人類敬畏自然,自然就會把它的一切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人類。倘若人類不敬畏自然,那么自然就會無條件地拋棄人類,我們也就不復存在了。
讓時光之輪逆轉,多少曾經輝煌的英雄豪杰,都是因為心中無所敬畏而招致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率領農民軍起義,xxxx殘暴的元王朝,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功績顯著。但他為了使皇權無限擴大,撤銷了丞相這個延續(xù)上千年的職位,整個國家所有的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事實證明他錯了,延續(xù)了千百年的歷史規(guī)則不是他一個人能改變的。他廢除了丞相制度,卻使明朝出現了權力比丞相更高一級的內閣大學士與皇帝分權。自然規(guī)律是不可違背的,能傳承千百年的制度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人類只能敬畏它,完善它,而不能徹底改變它。
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類敬畏自然,才會去努力地追求自然真理,攻克去向真理殿堂的一個又一個高峰,人類文明才能進步。倘若人類心中沒有敬畏,就好比脫韁的野馬,看似無所畏懼不停地向前沖,實際上是背道而馳。而如果人類心中常懷敬畏,這份敬畏就會引領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敬畏自然是對自然的尊重。自然賦予我們一切,我們依賴它生存。讓我們心中少一份征服的野心,對自然多一份敬畏的心吧!
崇拜自然的論文篇十六
中國古代史學不但留下了種類繁多、卷峽浩繁的歷史文獻,而且蘊含了系統(tǒng)而豐富的史學思想,其史學文化之發(fā)達,在世界文明史上獨樹一幟。在中國古代史學的發(fā)展過程中,史學家們通過對歷史研究的對象、特點、方法與目的的多重思考,逐漸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思維特征,主要包括“究天人之際”的整體思維、“通古今之變”的通變思維、“成一家之言”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史為鑒”的鑒戒思維和“求真”與“求道”的二重思維。以往學術界比較重視中國古代史學思想的個案分析,卻很少進行整體研究,把握總體特征。本文基于此,擬對中國古代史學的五個主要思維特征作出論述,以此揭示中國古代史學思想的民族特性。
一、“究天人之際”的整體思維
“究天人之際”,即是探討天人之間的關系,亦即天道對于人事的影響。中國古代史學談論人事,總是離不開天道,而將天與人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思考,體現出天人一體的整體思維特征。
從理論淵源來講,天人一體的整體思維,最以道治天下,而三代以后則是以法把持天下。因此,三代是治世,漢唐則是亂世。史學家司馬光就明顯表現出對于三代的推崇。司馬光肯定三代為治世,認為相較于三代,漢唐政治總體上是逐漸衰落的。如兩漢“雖不能若三代之圣王,然猶尊君卑臣,“敦尚名節(jié)”;魏晉以降,社會“風俗日壞”,“不顧名節(jié)”;唐代進一步衰落,社會“不復論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到了五代,“天下蕩然莫知禮義為何物矣”。朱熹認為三代君王有圣人之心,所以社會得到大治;漢唐君臣急功好利,心術不正,如漢高祖、唐太宗等做事“都是自智謀功利中做出來,不是自圣賢門戶來,不是自自家心地義理中流出”o4ic}=,所以社會得不到大治。應該說,司馬光、朱熹等人對于漢唐歷史的評價,秉持的是一種道德評價標準,明顯地打上了理學的烙印。
二、“通古今之變”的通變思維
“通古今之變”的通變思維,即是肯定歷史變化發(fā)展的思維。中國古代史學研究歷史,普遍重視對于歷史過程的認識,注重貫通的歷史意識;而在“通古今”的過程中,則重視運用歷史變易的觀點來進行審視,肯定歷史的變易過程是一種盛衰之變?!巴ㄗ儭钡乃枷胍苍醋杂凇吨芤住?,《系辭傳下》將《周易》的這一思維集中表述為“《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強調變易是《周易》的顯著特點,司馬遷說:《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于變?!短贩庑颉氛聦W誠《文史通義?易教中》引孔穎達語說:“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庇小白儭比缓髣t“通”,《周易》肯定大千世界與人類社會都是周流變通的,所謂“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自然界普遍、永恒的盈虛消長與社會歷史的盛衰變化是相通的,所以豐卦象辭說:舊中則是,月盈則食,天地虛盈,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革卦象辭也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薄断缔o傳下》則結合伏羲氏以來的歷史,肯定這種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必然性。
《周易》的通變思維啟發(fā)了中國古代史學的“通古今之變”。司馬遷最早明確以“通古今之變”作為《史記》的撰述旨趣,首創(chuàng)紀傳體通史體裁記述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上下三千年的歷史,用通變的眼光來認識和把握歷史過程的治亂興衰之變??v觀司馬遷的通變思想,其一是“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太史公’勺’字》,對古今歷史追溯其原始,察究其終結,同時注意考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盛衰之變及其相互轉化?!妒酚洝返木幾虢Y構體現了這種“原始察終”的思想,其中十二本紀旨在考察王跡的興衰;十表將歷史劃分為五帝三王、東周、戰(zhàn)國、秦漢之際、漢興以來五個時期,整體反映了自黃帝以來三千年歷史發(fā)展變化之大勢;八書記述的是歷代制度的演進情況;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則主要敘述了各類歷史人物在歷史變易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妒酚洝返摹耙娛⒂^衰”思想有兩層含義,其一是肯定歷史變易是一種盛衰之變;其二是強調事物的盛衰是相互包含的,要注意察覺盛世歷史向衰敗轉變的可能性。司馬遷充分認識到歷史盛衰之變的復雜性,如《殷本紀》所記商王朝的歷史,就體現出了歷史的衰、興、復衰、復興的錯綜復雜的發(fā)展過程;所記從春秋到戰(zhàn)國的歷史發(fā)展,也是一個錯綜復雜的興衰變易過程,其中充滿著周王室和諸侯國、各諸侯國之間勢力此消彼長的盛衰之變。因此,歷史的盛衰之變不是一種簡單的兩段論,而是盛衰互包、盛衰轉化的,要想保持歷史的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要盛中見衰,以防微杜漸。
司馬遷受《易傳》“《易》窮則變”思想的影響,提出了“承敝易變”的歷史變革論。司馬遷將《易傳》的變易思想運用于考察社會歷史,指出一個政權的覆滅,必然是這個政權在制度上出現了種種弊端,因此,代之而起的新興政權就必須要針對前朝制度的種種弊端進行變易,只有這樣,新興的政權才能得到穩(wěn)定。他認為漢朝的興起與穩(wěn)定,就是針對周秦累積的種種弊端,“承敝易變,使人不倦”的結果。《史記》重視對于變革歷史的記述,而略于和平時期的歷史記述。據統(tǒng)計,《史記》關于黃帝以來三千年歷史記述總共有五十二萬余字,而關于周初、戰(zhàn)國、秦漢之際和武帝建元后四個主要變革時期的歷史記述,卻有四十余萬字,由此可見其重視變革歷史記述之一斑。有學者稱這種撰述原則為詳變略漸,是有道理的。
三、“成一家之言”的創(chuàng)新思維
“成一家之言”,即是要求史家必須在史學認識上見解獨到,史書編纂上發(fā)凡起例,也就是具有一種創(chuàng)新的思維。中國古代史學從史學思想到歷史編纂,都普遍力求“成一家之言”,強調創(chuàng)新思維。在中國古代史學史上,最早以“成一家之言”作為歷史撰述旨趣的是司馬遷。先秦學術雖有諸子百家的稱說,卻只有史學而沒有史家,所以司馬談《論六家要指》沒有標立“史家”名目。司馬遷提出“成一家之言”,自壽彝先生認為這“是在史學領域里第一次提出了‘家’的概念”那么司馬遷所成史家之“言”的內涵又是什么呢?司馬遷兩次談到“成一家之言”問題,其一是《漢書》所載《報任安書》所說,“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其二是《太史公自序》所謂作《太史公書》,“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其實這兩處的記載,包含了史學認識與史書編纂兩個方面的思想,也就是史家之“言”的具體內涵。
首先,從史學認識來講?!秷笕伟矔愤@段話包含了兩層意思,其中“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是從研究對象而言,“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則是從研究目的而言。從研究對象來看,《史記》的“成一家之言”包含了天人古今的內容。以時空關系而論,“究天人之際”指的是歷史撰述的空間范圍,“通古今之變”指的是歷史撰述的時間跨度。合而言之,它們便是歷史記載的全部對象。以理論思維而論,“究天人之際”體現的是一種哲學觀,是一種天人一系的整體思維;而“通古今之變”則是一種歷史觀,體現的是對歷史整個過程的思考。從研究目的而言,《史記》的“成一家之言”包含了史料的搜集與考辨和“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兩層含義。“網羅”史料,是史家進行歷史研究和撰述的前提條件;而網羅的“舊聞”并不都能當作可信的資料加以使用,還必須要對其進行考實,以期揭示歷史的'真相。而歷史研究的終極目的不只是去發(fā)現歷史真相,還要去求得其中的真理,即要在揭示歷史真相的基礎上,發(fā)現和認識歷史“成敗興壞”之變及其規(guī)律。而《史記》關于歷史“成敗興壞”的“一家言”,則主要包括“載其清靜,民以寧之”的政治觀,“富者,人之情性”的經濟觀和“存亡在所任”的人才觀。
其次,從史書編纂而言?!妒酚洝吩谑窌幾肷系摹耙患已浴?,主要體現在創(chuàng)立了紀傳體通史體裁。從歷史編纂淵源來講,先秦的《竹書紀年》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通史,這說明遲至戰(zhàn)國末年,人們已經關注對歷史的貫通考察;而《世本》則是一部包含“帝系”、“本紀”、“世家”、“傳”、“譜”、“氏姓”、“居”、“作”等多種體例的史書,這表明先秦史書的歷史編纂體例已由單一向綜合四、“以史為鑒”的鑒戒思維“以史為鑒”,即是強調歷史的鑒戒功能。中國古代史學研究歷史,往往植根于高度的社會歷史和民族國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本著強烈的歷史憂患意識,通過書寫歷史的興亡成敗,以為現實政治做借鑒,體現了重視經世致用的特點。
中國古代史學“以史為鑒”的鑒戒思維,最早系統(tǒng)而明確地產生于《尚書》,《尚書?酒浩》記載了武王對其弟康王說:“古人有言日:人無于水監(jiān)(鑒),當于民監(jiān)。今惟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jiān)撫于時。”表達了周武王要以殷人滅亡的歷史作為一面鏡子好好地照照周人自己的想法。當然這里“古人有言日”,說明這種以史為鑒的思想還可以上溯到更遠的時期?!渡袝分械摹犊岛啤?、《召浩》、《多士》、《多方》、《無逸》、《君爽》和《立政》等篇,都有關于夏、商興亡的討論,如《召浩》就說“我不可不鑒于有夏,亦不可不鑒于有殷”,表明了周人要以夏、商的滅亡做借鑒的執(zhí)政理念。
那么,《尚書》的作者為何有如此強烈的以史為鑒的思想呢?這是與西周初年嚴峻的政治形勢分不開的。歷史上的周滅商,其實是“小邦周”滅了“天邑商”、“大邦殷”,所以取得統(tǒng)治的周人自然產生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對于商周之際周人的憂患意識,《易傳》也有反映,《系辭下》說:“《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又說:《易》之為書,“其出人以度外內,使之懼,又明于憂患與故”。在《易傳》的作者看來,《易經》所反映的是商、周之際政治盛衰轉換的那段歷史,所以其文辭飽含著一種憂患的意識。周人正是因為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所以才會強烈地要以殷人的滅亡作為自己的借鑒。也可以說,《尚書》的以史為鑒思維,其實是周初穩(wěn)定統(tǒng)治的迫切政治需要。在中國古代史學史上,像《尚書》這樣出于現實政治統(tǒng)治的迫切需要而強調以史為鑒的,以漢初史學的“過秦”思潮和唐初史學的“以隋為鑒”最且什棄。
四、“求真”與“求道”的二重思維
“求真”與“求道”,是中國古代史學關于歷史之“真”的一種認識。在中國古代史學中,歷史之“真”包含著史實之真與道義之真兩個方面,前者旨在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后者是基于一種倫理道德的判斷,我們將這樣一種求真理念稱作二重性思維。這種“求真”與“求道”的二重性思維,要求中國古代史學一方面要追求史實之真,從歷史的真實中去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探求歷史治亂興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要追求道義之真,從神意角度論證王權的合理合法性,發(fā)揮歷史學的道德教化功能。
首先談“求真”,即追求史實之真。在中國古代史學發(fā)展過程中,史學家們始終致力于追求史實之真,并且在史學“求真”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思想。第一,先秦史家求真精神的產生。最能體現先秦史家求真精神的,當屬“太史簡”。據《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載,春秋時期的齊國權臣崔桿因齊太史書“崔桿就其君”而連殺其兄弟三人,最后因太史弟繼續(xù)堅持書寫而作罷,“太史簡”的故事成為春秋史官崇尚并踐行“秉筆直書”原則的典范。先秦史家求真精神在史著中的體現,則以《春秋》和《左傳》為代表。孔子《春秋》雖然重用褒貶避諱書法,卻又能站在道德批判的角度,對尊、親、賢者違禮行徑不加回護,并且盡可能地“把二百余年的臣就君、子就父的場景淋漓盡致地展現給后世的人們”。
同時孔子也重視文獻的實證,《春秋》的編次乃其“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于魯而次《春秋》的結果?!蹲髠鳌酚浭略敱M,書法不諱,劉知裘稱贊其“善惡畢彰,真?zhèn)伪M露”,并從敘事角度發(fā)出“向使孔經獨用,《左傳》不作,則當代行事,安得而詳者哉”i39i(《中左》)的感嘆。先秦史學崇尚求真精神,首先是與史官起源的神圣性有關。史官起源于巫,原為神職,而巫是溝通天人的,作史記事是為了享報于天。這種帶有神學目性的記事,必須要求真實。其次也與對歷史知識鑒戒作用的認識有關。如《易?大畜?象傳》說:“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詩經?大雅?蕩》說:“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尚書?召浩》說:“我不可不鑒于有夏,亦不可不鑒于有殷”;《春秋》“竊取”警世教化之義等,鑒戒使歷史記載的真實性成去一種i弘妖。
宋元明清歷史撰述重視天理。范祖禹著《唐鑒》,從理學角度將武周統(tǒng)治歷史看作是“母后禍亂”時期,紀年方式完全援引《春秋》“公在乾侯”例,以此申明褒貶之義。該書敘史、論史,處處皆以天理為標準。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是一部“會歸一理之純粹”的史學著作,其“義正而法嚴,辭核而旨深,陶鑄歷史之偏駁,會歸一理之純粹,振麟經之墜緒,垂豁范于將來,蓋斯文之能事備矣”。
章學誠認為,歷史撰述的目的是“傳述忠孝節(jié)義”,使“綱常賴以扶持,世教賴以撐住?!段氖吠x》的很多篇章如《史德》、《婦學》、《詩話》等,都是以宣揚綱常倫理道德為旨趣的。上述五種思維形式,雖然不能完全反映中國古代史學思維的全部特征,卻也大致揭示了其主要特征。通過對這些思維特征的具體闡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了解中國史學思想的民族特性,以便更好地繼承中國古代史學思想這份寶貴遺產。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70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