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7 03:16:06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通用18篇)
時間:2023-11-07 03:16:06     小編:筆塵

教案是教師為了指導教學而編寫的一種教學設計文稿。要編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教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如果你正在編寫教案,可以參考以下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一

生:我學會用……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師:今天通過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種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設法應用得都比較廣泛。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比如有些租船問題,錢幣問題等。下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這些方法去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列表法。

方程法假設法。

解:設有兔x只,雞就有2(8-x)只。全看作雞。

4x+2(8-x)=268×2=16(只)。

x=54-2=2(只)。

8-5=3(只)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雞。8-5=3(只)。

26-4x=2(8-x)全看作兔。

26-2(8-x)=4x8×4=32(只)。

26-2x=4(8-x)4-2=2(只)。

26-4(8-x)=2x6÷2=3(只)。

8-3=5(只)。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二

(二)探索新知。

先從簡單問題出發(fā),呈現(xiàn)例1:8個頭,26只腳,雞和兔子各幾只?猜測一下。

追問:按順序列表填寫一下,應該是各有幾只?

得出結論有3只雞,5只兔子。

進一步追問: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學生活動:前后四人一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假設籠子里都是雞,那么多出來的腳的個數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數,用頭數減去便得到雞的只數。如果假設所有的動物都是雞,那么就有8×2=16只腳,這樣就多出26-16=10只腳。多出的10只腳均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雞多2只腳,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雞。

(三)課堂練習。

ppt再次出示導入中的問題“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四)小結作業(yè)。

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

課后作業(yè):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方式能夠解決雞兔同籠問題?自己設計雞兔同籠的問題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三

3.一個飼養(yǎng)組一共養(yǎng)雞、兔78只,共有200只腳,求飼養(yǎng)組養(yǎng)雞和兔各多少只?

4.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清腳共五十雙,各有多少雞和兔?

18.有蜘蛛、蜻蜓、蟬三種動物共18只,共有腿118條,翅膀20對。問蜻蜓有多少只?(蜘蛛8條腿;蜻蜓6條腿,兩對翅膀;蟬6條腿,一對翅膀)。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四

1(課件示:書中112頁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這就是《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們知道嗎?這道題是什么意思呢?誰能試著說一說?

生:試述題意。(籠子里有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雞兔各幾只?)。

師:從題中你發(fā)現(xiàn)了那些數學信息?

生:籠子里有雞和兔共35只,腳一共有94只。

生:這題中還隱含著雞有2只腳,兔有4只腳這兩個信息。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這道題的數據是不是太大了?咱們把它換成數據小一點的相信同學們就能解決了。

2.出示例一(課件示例一)。

師:誰來讀讀這個問題。

誰能流利的讀一遍?

請同學們輕聲讀題,看看題里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讀題。

師:現(xiàn)在就請你來解決這個問題,你想怎樣解決?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生:我想我能猜出來。一次猜不對,多猜幾次就能猜對。

師:按你的意思就是隨意的猜,為了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可以列表按順序推算。(板書:列表法)。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決。(板書:方程法)。

生:要是籠子里光有雞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這籠子里卻有兩種動物,我還沒想好怎么算。

師:那我們就不妨按籠子里只有雞或只有兔來思考,假設籠子里全是雞或全是兔,看腳數會有什么變化,說不定從中你們就能找到解題的思路呢。(板書:假設法)。

師:還有別的方法嗎?那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你們感興趣的方法進行嘗試驗證一下吧。

生:在小組內嘗試各種方法。

師:經過上面的研究學習,你們都嘗試運用了哪種方法呢?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生1:我們小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雞,5只兔。

生:很麻煩。

師:是啊,那要花費很長時間。哪個小組還想匯報?

生:我們小組用方程法計算的。(生說計算過程,師板書過程。)。

生:說數量關系。(雞腳數+兔腳數=26只腳)。

師:根據這個數量關系你能想到另兩個數量關系嗎?

生:匯報師板書兩方程。

師:除了可以設兔有x只,還可以怎樣設?

生:還可以設雞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師:對,那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你又能列出怎樣的方程呢?

生:匯報,根據雞腳數+兔腳數=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根據26只腳-雞腳數=兔腳數能列出26-2x=4(8-x)根據26只腳-兔腳數=雞腳數能列出26-4(8-x)=2x。

師:同學們看根據不同的數量關系我們能列出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學們要注意用方程法解決問題時必須要找準數量關系。

師:除了這兩種方法,假設法有運用的嗎?

生:匯報。我們小組是把籠子里的動物都看做雞。(板書:全看作雞)。

生:我們是這樣想的。假設籠子里都是雞,應有腳8×2=16只,比實際少了26-16=10只,一只兔少算2只腳,列式為:4-2=2只,所以能算出共有兔10÷2=5只雞就有8-5=3只。(生說師板書計算過程)。

師:這位同學說的你們聽明白了嗎?結合算式進行明理。明確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義。

師:這種方法都明白了嗎?結合課件圖畫進行解釋質疑。

生:16只。

師:實際上籠子里有26只腳,怎么會少了10只腳呢?(課件顯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腳。

師:一共少算10只腳,每只兔子少算2只腳,所以有5只兔子,3只雞了。

生:試做。

師:剛才已經假設都是兔的同學,再按假設全是雞的情形算一算。

生:練做。

師:誰來說說假設全是兔該怎么算?

生:假設籠子里都是兔,就應有腳8×4=32只,比實際多了32-26=6只。一只雞多算2只腳,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雞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說師板書計算過程。)。

師:你們也都算上了嗎?師解釋:要是都是兔的話,就有32只腳,而實際有26只腳,為什么會多出6只腳呢?(課件示)。

生:每只雞多算2只腳。

師:一共多算6只腳,每只雞算2只,所以有3只雞,5只兔。

師:還有運用其他方法的嗎?

生匯報:列表法適合于數據小的問題,數據大了就不適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簡捷,但解方程比較麻煩。假設法,寫起來簡便,但思路很繁瑣。

師:那以后我們再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就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計算方法。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五

生:獨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師:哪位同學愿意說說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生:匯報不同的算法。(學生邊匯報邊把計算方法展示在實物展臺上)。

師:剛才我們用自己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們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示)。

師:古人的辦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對這種解法感興趣,課后可以再研究。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六

師:咱班同學家里有養(yǎng)雞的嗎?有養(yǎng)兔的嗎?既養(yǎng)雞又養(yǎng)兔的有嗎?把雞和兔放在同一個籠子里養(yǎng)的有嗎?在我國古代就有人把雞和兔放在同一個籠子里養(yǎng),正因為這樣,在我國歷才出現(xiàn)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數學問題,是什么問題呢?你們想知道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來研究大約產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傳至今的“雞兔同籠”問題。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七

對于雞兔同籠問題,只有個別的學生在校外曾接觸到會用方程法列式計算。大多數孩子不知道怎么解決,更不要說多種方法解決了。由于方程是學生五年級新接觸的內容,所以大多孩子還不習慣用方程解決問題。學生不會主動想到列表。基于學生的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對假設的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準備在第二節(jié)課體會方程法的優(yōu)越性。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八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xiàn)在《孫子算經》中。教材在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安排“雞兔同籠”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方法與常規(guī)課不同。數學廣角重在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因此,在教學此內容時,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雞兔同籠”問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于理解,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雖然具備了應用逐一嘗試法、列表法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他們已初步接觸多種解題策略,會一些基本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歸納、猜想能力,但是在數學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方面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

1、使學生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體會假設方法的一般性。

會用畫圖法、列表法和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用合理的方法解答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多媒體課件、表格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播放《奔跑吧,兄弟》主題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節(jié)目的主題曲嗎?

2.播放視頻,介紹:2015年4月24日這期的《奔跑吧,兄弟》中,各位跑男被帶到有密碼的房間里,陳赫遇到了這樣一道題。

這道題被收在《孫子算經》中,《孫子算經》是我國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數學名著,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數學趣題“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

2、我們先從簡單一些的問題入手,來探討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好嗎?大家請看。

出示題目:雞兔同籠一共有8個頭,一共有26條腿。雞和兔各有幾只?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活動一:探究用猜測列表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學習方式:自學教材,小組合作交流。

1.師:請大家自由讀題,你們都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雞和兔一共有8個頭。雞兔一共有26條腿。求分別有幾只?

師:還有補充嗎?有兩個隱藏條件看誰細心發(fā)現(xiàn)了?。

生:雞有2條腿,兔子有4條腿。雞和兔一共有8個頭。雞兔一共有26條腿。求分別有幾只?師評:他還發(fā)現(xiàn)了隱藏條件,審題真細心。

2.先猜一猜,雞兔可能有幾只?可能只有一種動物嗎,為什么?

學生猜測,匯報。不可能都是雞,因為如果都是雞就會有16條腿,而題目中是26條腿。也不可能都是兔,因為如果都是兔就會有32條腿。

(1)師:我們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好嗎?翻開書104頁,按照順序列表試一試。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從嘗試舉例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匯報交流)。

小結講解:雞兔的總只數不變,多一只兔子就會少一只雞,并會增加兩只腳;多一只雞就會少一只兔子,并會少兩只腳。

活動二:探究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學習方式:自學教材,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1:假設全都是雞:2×8=16(條)26-16=10(條)10÷2=5(只)??兔子8-5=3(只)??雞誰有不懂得問題要問他?你們看看是不是這樣:看演示板書“假設法?!?/p>

師:除了可以假設都是雞,還可以怎樣假設呢?

小組2:引導學生說出都是兔,并演示。

師:實際上,你們剛才的這些方法都運用了一種數學思想。你們知道是什么思想么?

師:真好,你們發(fā)現(xiàn)了數學中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就是假設思想。如果我們學會了用假設的數學思想啊,那我們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很多問題,是不是啊。

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用很多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你覺得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假設。所以雞兔同籠問題又叫假設問題。)。

3、發(fā)散思考、加深理解。

下面我們來幫陳赫找到他房間的密碼,解放他吧!

出示:雞兔同籠,有35個頭,94條腿,雞兔各有幾只?

生:是什么樣的假設法,讓我們先睹為快!

師:還有別的做法嗎?怎樣解答?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九

1、知識與技能:學會使用列表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了解使用假設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嘗試和列表中經歷探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十

在我校本學期組織的公開課教學中,我講的是人教版的數學《雞兔同籠》這課。由于我所教的班級學生整體基礎較差,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估計。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于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jié)課當中,我決定主要借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中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設法和代數法。讓學生認識、理解、運用假設法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為此,以表格中數據變化規(guī)律為探究基礎,以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為探究方式,以課件動態(tài)演示為探究輔助手段,巧妙地將認知經驗和思維過程轉化成了數學語言,即數學算式,從而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全新的一般策略,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推理能力。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學生不容易理解或者說容易出錯的就是第三步,實際上也就是對“差”的分析,因此,我和課件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假設全是雞,就多出了10只腳,而每增加一只兔子,減少1只雞,多出的只數就會減少2,10里面有5個2,所以應該有5只兔子,這里一定注意要和學生講清楚2是什么,要學生不僅僅是看算式,更要看算式前面的文字。結合前面的文字來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的10是什么,2是怎么來的,表示什么意思,這樣學生才會對假設法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反思整節(jié)課,我感覺基本實現(xiàn)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例如:

首先,我感覺多媒體課件雖然幫助學生非常直觀的理解了“假設法”的這種思維過程,讓復雜問題簡單化了。但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只是停留在直觀、表象這一層面,只有少數同學將這一思考過程內化成成為了自己的一種解決這類知識的模型,大多數同學還是比較喜歡用代數法來解決。

然后,就是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夠合理,導致本節(jié)課我并沒有完成我預設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也感覺到本節(jié)課的內容著實又點多,雖然問題沒幾個,但本節(jié)課重在方法的滲透,學生必須經歷多種方法解決該類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絕對不能走過場的,必須實實在在的開展探討活動,這樣學生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一節(jié)課的時間就顯得不夠用了,導致最后沒有時間來了解日本的龜鶴問題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我也認真的思考了一下解決的辦法,因為這是一節(jié)公開課,所以要給所有聽課教師呈現(xiàn)一節(jié)完整的課,那么就要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練習或者說必須做幾道練習題,那么在前面為了節(jié)省時間就可以說說解題的思路或者讓學生說說列式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解決龜鶴問題,也可以出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方法解決,這也就體現(xiàn)了數學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很大,讓學生覺得學好數學有很大的用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方法:邊看書邊完成下面要求:

1、“雞兔同籠”這四個字是什么意思?

2、書上用了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里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雞和兔共8只;

(2)雞和兔共有26只腳;

(3)雞有2只腳;

(4)兔有4只腳;

(5)兔比雞多2只腳。(課件演示)。

師:那問題是什么?

生: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雞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學生猜測)還有其它的猜測嗎?

4、介紹列表法:

師:你們猜出的結果雞和兔的總只數都是8只,但是你們猜想的結果都正確嗎?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下面請同學們把你們的猜想整理到這張表格中,并進行調整,看看哪個結果才是共有26只腳。(學生活動)。

5、觀察發(fā)現(xiàn),列式計算。

三、合作交流:5分鐘。

假設全是兔,怎樣解決?試一試。

四、質疑探究:5分鐘。

解決雞兔同籠這類問題,有幾種假設的方法?

五、小結檢測:20分鐘。

1、小結方法:

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我們在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時,用到了多種方法:列表法,假設法。

2、檢測:

a、問答:

(1)如果老師讓你們解決《孫子算經》中的原題,你會選哪種方法解決呢?

為什么不選擇列表法?難?為什么難?(要列舉的情況很多)有沒有好的辦法?(有沒有不用列舉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辦法?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列表折半調整。)。

(注:如果前面出現(xiàn)了折半列表,就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提前講。)。

b、解決問題。

(1)有龜和鶴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112條,龜和鶴各有多少只?

作業(yè):p106;1、2、3。

板書:

假設全是雞,就有腳8×2=16(只)。

比實際少26—16=10(只)。

一只雞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雞:8—5=3(只)。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中國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嘗試列表枚舉、算術、方程等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

4.體會數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而體會數學的價值。

學情分析。

“雞兔同籠”題目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xiàn)在《孫子算經》中。教材在本單元安排“雞兔同籠”題目,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教材的編排有以下特點:

1.教材首先通過富有情趣的古代課堂,生動地呈現(xiàn)了在《孫子算經》中記載的“雞兔同籠”題目,并通過小精靈的提問激發(fā)學生解答我國古代著名數學題目的愛好。

2.注重體現(xiàn)解決“雞兔同籠”題目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這類題目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親歷列表、假設、方程等解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教學難點:建構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激趣導入引發(fā)思考。

課件出示: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12個頭;從下面數,有32條腿。雞和兔各有幾只?(全班齊讀)。

活動2【活動】合作交流預設生成。

(一)這個問題課前你們通過自學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現(xiàn)在請你們把自己研究的收獲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等一下大膽地上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開始吧?。▽W生交流)。

(二)老師剛才聽了你們的交流,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思維真的很活躍,誰愿意第一個上臺展示?掌聲有請第一個小勇士上講臺給大家交流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家要認真傾聽,隨時向這位同學提問。

1.生:我是這樣想的,假設雞為0只,兔為12只的時候,腿數為48;當雞的只數為1只,兔為11只的時候,腿為46,依次類推,當雞為8只,兔為4只的時候,腿就剛好是32.這樣都得出了雞為8只,兔為4只。

請同學們觀察分析這些數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雞兔共12只;雞的只數在逐一增多;兔的只數在逐一減少;腿的條數也在減少;雞增加一只兔減少一只,腿數減少兩條)追問:腿的條數是怎樣減少的?誰的只數變化使腿數減少?反過來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因為雞和兔的只數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減少一只雞,腿的總只數就增加2條。)。

(1)還有哪些同學與他的方法相同或類似?你們認為這種方法有什么特點?這位同學的這個方法按順序一個一個列舉下來,不容易遺漏,我們取個名字記住它吧!(板書:逐一列舉)。

(4)取中列舉和跳躍列舉方法的同學匯報,說出是如何確定第一組數據的?計算驗證后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如何調整的?誰還有不同的調整策略?問: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簡便、快捷)。

重點追問:計算驗證后發(fā)現(xiàn)什麼,怎樣想到用這種方法進行調整的?

(三)回顧與交流。

謝謝同學們還有其他的方法解決這道題嗎?

(四)繼續(xù)交流分享。

2.生:我先假設全都是雞,那么就有24條腿,比實際的腿少了32-24=8條。多的這8條腿就是由于我們把兔當作了雞,每只兔雞少算了2條腿,所以用8除以2就得到了兔的只數,兔是4只,雞只有8只。

師:大家聽懂這個方法了嗎?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的?沒關系,我們請12個小朋友充當小動物來演一演幫忙同學們理解一下這種方法。

(學生表演,借助學生表演理解算術解法每一步的意思)。

師:如果假設全都兔呢?你們會解決嗎?對手試試看。(學生動手試做,然后匯報)。

3.生:我用的.是畫圖的方法。我們先畫12個圓代表12個頭,然后個頭添上2條腿,就一共添了24條腿,這個時候雞的腿數齊了,剩下8條腿的全是兔的腿了,每只兔子還差2條腿,所以再給每只兔子添上兩條腿,這樣就可以添4只兔子,所以有4只兔子,有8只雞。

生:我覺得這個方法和列舉法一樣,如果數目較多的時候,畫圖就麻煩了。

師:這道題用畫圖的方法可行嗎?

生:數目簡單的時候可行。

師:這也就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如果數目較多,我們可以把圖畫在心中,心中想怎么畫就可以了。下面有請其他小組進行匯報。

4.生:我們小組是用抬腿法來做的。我們先讓每只動物抬起一條腿來,這樣就還剩下了26-8=18條腿,我們再讓每只動物再抬一次腿,這個時候就還剩下了18-8=10條腿了。這10條腿全都是兔子的了。所以兔子有5只,雞有3只。

師:這個方法就是古人的奇思妙想,你們也想到了,真好!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看課本的閱讀資料,也可以和同學們演一演,研究研究。

活動3【練習】聯(lián)系生活建構模型。

同學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雞兔同籠這樣的問題呢?我們走進生活一起去找一找吧!請看租船中的問題:

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條船,大船能坐6人,小船能坐4人,每條船都坐滿了。大、小船各租了幾條?(38人相當于雞兔同籠的腿數,8條船相當于頭數,大船坐6人相當于6條腿的怪兔,小船相當于4條腿的怪雞)。

活動4【測試】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嘗試運用你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此題。

就這道題而言,你認為它與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聯(lián)系?不同之處呢?哪種方法解決最好?

活動5【作業(yè)】生活拓展談談收獲。

結束語:孩子們,課上到這里,你還有什么疑問或想法嗎?老師通過這節(jié)課和同學們的交流,覺得你們太棒了,你們通過課前自學,課上通過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還用學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類似問題,相信同學們只要保持這種研究精神,一定能有更多的收獲。謝謝同學們!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雞免同籠”是一個精曲問題,在不同年級教學中,定位于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教學課程中,老師創(chuàng)設生動的問題情境,經歷猜測環(huán)節(jié)。讓學體會有序思考的過程,例題一出示,老師并沒有急于講明如何做的方法,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共同研究討論,使同學們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開拓了思維,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由于之前求“雞兔可能有多少只”時,學生已經把所有可能的情況羅列出來,再讓學生求“雞兔各有多少”,學生就很容易想到去計算羅列的各種情況的腿數。部分學生自然就跳躍到用假設法來計算,這就溝通了算術方法和假設法的聯(lián)系,假設法也是列表調整后最簡潔的.方法,而方程法也是從假設法得到的。這個過程,讓學生完整地經歷“假設—計算—推理—調整”的過程,從中體驗假設的基本思路,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學可學,切合學生的實際,切合教材要求,切合教材實際,學生能掌握方法,思維能得到發(fā)展,切合教學實際。老師在教授學生的各種計算方法后,應及時地進行溝通這些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就更好體現(xiàn)了本節(jié)內容內在的邏輯關系,數學的應用價值,也得到了良好的實現(xiàn)。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小學生經典“雞兔同籠”數學日記: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只雞、每只兔一半的腳,則每只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只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里有一只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與雞兔同籠有關的問題。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嘗試、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歷用不同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用方程解雞兔同籠問題的一般性。

3、了解我國古人解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學重點: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在嘗試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法:分析、引導。

學法:自主探究。

課前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2分鐘。

生:……(課件演示)。

師:這就是有趣的“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一問題。

2、學習目標:

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與雞兔同籠有關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8分鐘。

內容:課本p104例1的(1)。

時間:5分鐘。

方法:邊看書邊完成下面要求:

1、“雞兔同籠”這四個字是什么意思?

2、書上用了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里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雞和兔共8只;

(2)雞和兔共有26只腳;

(3)雞有2只腳;

(4)兔有4只腳;

(5)兔比雞多2只腳。(課件演示)。

師:那問題是什么?

生: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雞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學生猜測)還有其它的猜測嗎?

4、介紹列表法:

師:你們猜出的結果雞和兔的總只數都是8只,但是你們猜想的結果都正確嗎?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下面請同學們把你們的猜想整理到這張表格中,并進行調整,看看哪個結果才是共有26只腳。(學生活動)。

學生匯報整理后的表格,教師板書學生整理后的表格。(邊板書,邊理解填表過程)。

5、觀察發(fā)現(xiàn),列式計算。

三、合作交流:5分鐘。

假設全是兔,怎樣解決?試一試。

四、質疑探究:5分鐘。

解決雞兔同籠這類問題,有幾種假設的方法?

五、小結檢測:20分鐘。

1、小結方法:

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我們在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時,用到了多種方法:列表法,假設法。

2、檢測:

a、問答:

(1)如果老師讓你們解決《孫子算經》中的原題,你會選哪種方法解決呢?

為什么不選擇列表法?難?為什么難?(要列舉的情況很多)有沒有好的辦法?(有沒有不用列舉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辦法?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列表折半調整。)。

(注:如果前面出現(xiàn)了折半列表,就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提前講。)。

b、解決問題。

(1)有龜和鶴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112條,龜和鶴各有多少只?

作業(yè):p106;1、2、3。

板書:

假設全是雞,就有腳8×2=16(只)。

比實際少26—16=10(只)。

一只雞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雞:8—5=3(只)。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學會“列舉法”,并運用“列舉法”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嘗試與猜測的過程中,探索出“列舉法”,最終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

讓學生養(yǎng)成“嘗試”的數學思維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利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了解中國數學歷史,滲透數學文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列舉法”,并運用“列舉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及相類似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嘗試與猜測的過程中,探索出“列舉法”,最終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

教學關鍵:

讓學生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具準備:

三個表格,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一只雞有幾條腿?一只兔有幾條腿?(生齊答)。

2、師:(出示卡片:三只雞兩只兔)這個籠子里一共有幾個頭?(生齊答)一共有多少條腿?(讓生獨立計算后,再指名說說計算的方法)。

3、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雞兔同籠”。(師板書課題:雞兔同籠)。

二、授新課。

1、師: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看。

(師出示:雞兔同籠,一共有8個頭,20條腿,雞、兔各有多少只?

師:請你趕快猜一猜吧!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2、師(出示題目):雞兔同籠,共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各有多少只?

(1)。

a、讓生齊讀題目。

b、師讓生獨立思考后再與同桌交流。

d、此時,師明確告訴學生:像這樣依次嘗試的方法我們就叫它一一列舉法。(師板書:一一列舉法)。

e、觀察這個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生說)。

(2)小結:對于發(fā)現(xiàn)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你真是個善于發(fā)現(xiàn)的孩子。

a、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個表格,我們從1開始假設時就有78。

條腿和答案的54條腿相比,怎么樣?我們能不能讓列舉的次數更少一些?現(xiàn)在就請你們四個人為一小組開始討論:(討論后再請小組匯報)。

b、根據生的回答,師板書:

c、師小結: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真聰明!那我們也給。

這個表格取一個形象的名字,就叫它跳躍式列舉法(師板書:跳躍式列舉法)。

(3)師:還有別的列舉法?

a、學生可能會說出取中列舉法,師就問讓其說清楚,明白。

學生可能說不出時,師出示(先假設雞和兔各占一半,再列表),再讓生試填表格3,最后集體訂正。

b、像這樣,從中間開始列舉的方法叫取中列舉法(師板書:取中列舉法)。

3、觀察比較這三種列舉法,你喜歡哪種?為什么?(指明生說,師再小結)。

三、

1、試一試。

完成81頁練一練第2、3題。(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深化練習:一次數學競賽,共10道題,每做對一道可得8分,每做錯一道扣5分,小英最后得41分,她做對了幾道題?(此題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先請生說,師再總結。)。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十七

約在一千五百年前,大數學家孫子在《孫子算經》中記載了這樣的一道題:“今有雛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雛兔各幾何?”這四句的意思就是:有若干只雞和兔在同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三十五個頭;從下面數,有九十四只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我想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看了看下面的故事:

原來孫子提出了大膽的設想。他假設砍去每只雞、每只兔一半的腳,則每只雞就變成了“獨腳雞”,而每只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獨腳雞”和“雙腳兔”的腳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而每只“雞”的頭數與腳數之比變?yōu)?:1,每只“兔”的頭數與腳數之比變?yōu)?:2。由此可知,有一只“雙腳兔”,腳的數量就會比頭的數量多1。所以,“獨腳雞”和“雙腳兔”的腳的數量與他它們的頭的數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雞的數量就是:35-12=23(只)。

當然,這道題還可以用方程來解答。我們可以先設兔的只數(也就是頭數)是x,因為“雞頭+兔頭=35”,所以“雞頭=35-x”。由此可知,有x只兔,應該有4x只兔腳,而雞的只數是(35-x),所以應該有2×(35-x)只雞腳。現(xiàn)在已知雞兔的腳總共是94只,因此,我們可以列出下面的關系式:

4x+2×(35-x)=94。

x=12。

你說,我算的對嗎?你還有別的算法嗎?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人教版篇十八

教學目標:

本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的觀察與思考,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特殊的規(guī)律。在“雞兔同籠”的活動中,通過列表枚舉方法,解決雞與兔的數量問題。

教學重點: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對嘗試法有所了解和體驗,并使學生體會假設方法解決此類問題的優(yōu)越性。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2幅動物的圖片請你們欣賞一下,看這是什么?(出示公雞圖片)這幅呢?(出示兔子圖片)。

師;這是兩種同學們很熟悉的小動物。

師:看來這幾個問題對于你們來說太簡單了。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有關于雞兔的有趣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

課件出示: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師:你們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如果學生說不出師可說,師:這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籠中雞和兔各有幾只?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雞兔同籠問題,“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數學名題之一。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同學們一起來比一比看誰能把這個古代數學名題解決,有沒有信心!

如果生能說出這句話的意思。師:看來你了解的知識可真多?!半u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數學名題之一。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同學們一起來比一比看誰能把這個古代數學名題解決,有沒有信心?。?/p>

二、解決問題。

1、好!請看屏幕。課件出示。

出示課件: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各有幾只?

師;誰來讀一讀題目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2、師: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師:把你的想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寫在本子上。

3、生在做題時,師在注意巡視,選擇有代表性的做法。

4、展示學生的答案。

三、自主練習。

同學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獨立地嘗試解決。

1、雞兔同籠,有17個頭,42條腿,雞、兔各幾只?請你列表的方法解決。(想一想怎樣設計表頭)。

(例題中的表格老師已經設計了表頭,練習題中,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己設計,培養(yǎng)學生數據的收集、整理能力。)。

生做題后匯報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師問:你為什么選擇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小結:通過以上的練習可以看出同學們能夠根據不同的題目選擇列表假設的方法解決有關于雞兔同籠的問題。

四、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總結:這節(jié)課同學們采用了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了我國古代數學名題之一“雞兔同籠的問題”。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學習中也能象今天一樣肯于動腦,勤于思考,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63966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