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07:03:04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通用20篇)
時間:2023-11-06 07:03:04     小編:曼珠

總結對于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教訓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領導能力,發(fā)揮個人潛力是每個人都希望實現(xiàn)的目標。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一

各位評委教師大家好,我是實驗小學的菅娜,我今日說課的題目是《觀潮》,下頭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應對本課的第二課時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今年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編版語文教材,我們都明白,部編版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閱讀、強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所以,在整個學期的教學當中,應當盡量透過課文,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同時加大學生的古詩詞教學。

《觀潮》是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自然奇觀”。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文章。經(jīng)過作者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寫作方法。文章從“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三個方面寫了錢塘江大潮這一雄奇的景色。

結合小學課標要求、新教材特點和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理清文章脈絡,讀懂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順序寫作的。

3.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經(jīng)過以上對教材地位作用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1.理清文章脈絡,讀懂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順序寫作的。

2.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難點: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涌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經(jīng)過文字去想象潮汐構成的原因和文中描繪到的壯觀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教師供給直觀的圖像幫忙。

三、說教法和學法

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將利用情境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把學生帶到錢塘江大潮壯美的景象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除了情景教學法。我還將采用想象畫面法,談話提問法等方法同時進行教學。

在學法上,我將采用圈點勾畫法、小組合作法和朗讀品析法。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把課堂還給學生。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設計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作為第二課時的導入,教師應當在尊重學生,尊重學情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運用情境導入法,播放錢塘江大潮來前的紀錄片。讓學生圖文結合充分掌握上節(jié)課所學資料,又借勢把學生的興趣點引到新課潮來時上。具體我會這樣說:“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齊學習了觀潮這篇課文。初步感知了潮來前的景象,相信大家必須十分想感受潮來時的洶涌澎湃,好,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齊繼續(xù)感受錢塘江大潮吧!就這樣自然而然的導入新課。

第二環(huán)節(jié):朗讀課文,感受雄奇。

朗讀就是一個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眼、口、耳,手、腦協(xié)同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讀,我會布置這樣的任務:“大家要仔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請用直線畫出描述潮來時聲音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述潮來時樣貌的語句。

學生分享讀后,我將學生反饋勾畫的語句進行展示。引導學生把表示作者觀察寫作順序的詞語,讀得重一些。讓學生充分感受潮來之時,大潮聲音和大潮形態(tài)的變化,以及作者由遠及近的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述潮水變化的敘述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精讀鑒賞,細讀品位。

經(jīng)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初步感受了錢塘江大潮來時的壯闊,也勾畫了相關語句。為了進一步品讀文中的好詞佳句,我會引導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在組間分享自我對勾畫語句的看法,從中能夠感受到什么?小組探討完后,隨機抽取小組代表,分享小組探討的結果,并做相關的引導與總結。

比如這樣的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明確句子里的比喻修辭手法,并繼續(xù)播放剪輯好的視頻,圖文結合,讓學生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闊。

第四環(huán)節(jié):安排作業(yè),拓展延伸

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持續(xù)學習的興趣,鞏固所學知識。我將布置兩個作業(yè)。

1.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游人介紹錢塘江大潮呢?試著為錢塘江大潮寫一段解說詞。

2.朗讀古人贊美錢塘江大潮的詩句。如:劉禹錫的《浪淘沙》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課堂教學核心資料的集中呈現(xiàn),以簡潔明了的形式反映文章的思路脈絡,以便幫忙學生直觀的回顧課堂資料。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聲音、樣貌)

潮過后

總之,本節(jié)課經(jīng)過朗讀法、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能進取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美的熏陶,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

以上就是我今日說課的全部資料,請各位評委教師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4、經(jīng)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我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像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說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本事有限,對文字描述的景象難以構成深切體會,所以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述深刻感受。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jīng)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理解課文資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能夠培養(yǎng)語感。所以,我還將采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三、說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歡樂。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板X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為什么這么說,“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自我對錢塘江大潮的了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所以我還將采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我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四、說教學程序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十分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后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總寫,重點描述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僅能夠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范文。為了使本課教學到達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質疑導入,激起探究興趣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十分清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快就能夠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后的順序來寫的,教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么?潮來前江面是什么景象?

2、播放潮來時錄象,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順序描述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述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述潮水來勢洶涌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異常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

再播放潮來時錄象,請學生當解說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說員解說得最好。

4、總結:錢塘江大潮為什么被稱為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我。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

(五)課后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日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了學生運用詞匯的本事,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范文,按照必須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僅能夠體現(xiàn)主要資料,并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資料掌握整個課堂教學資料,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xiàn)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觀潮

潮來前平靜

聲: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潮來時形:一條白線橫貫江面兩丈水墻

潮頭過后平靜漲水

六、說效果

經(jīng)過充分讀,學生實現(xiàn)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經(jīng)過自我領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經(jīng)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白x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僅讀懂得了課文,并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資料》的繼續(xù),又是第四單元《從資料中體會思想》的延續(xù),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經(jīng)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fā)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jù)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到達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本事,養(yǎng)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tǒng)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tǒng)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能夠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本事,并且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對開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那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我走上講臺,當小教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經(jīng)過讀理解課文資料,因為每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不僅僅在于教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經(jīng)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境。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日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主角,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赐旰螅瑢W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本事,發(fā)展學生的想象本事和動態(tài)形象的思維本事,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jié)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明白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能夠討論。

學生經(jīng)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我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經(jīng)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本事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終實現(xiàn)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p>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我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經(jīng)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齊,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齊,構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經(jīng)過自我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本事。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研究)。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本事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本事,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本事。

我的說課資料結束,多謝大家。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二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繼續(xù),又是第四單元《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xù),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fā)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jù)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養(yǎng)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tǒng)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tǒng)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對開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1.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因為每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赐旰螅瑢W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tài)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jié)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xiàn)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p>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fā)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yǎng)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我的說課內(nèi)容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三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向大家說課的題目是《觀潮》。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通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為了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jù)農(nóng)村中年級學生的特點:知識內(nèi)容廣泛了,很多事情都處于好奇,似懂非懂,開始有獨立性,自尊心逐漸增強,思想從單純走向復雜,開始有自己意向。根據(jù)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我認為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地3、4自然段。

4、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要突出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這個重點,突破體會課文中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這個難點。

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jīng)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因此,我還將采用朗讀法進行教學。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是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快樂,因此,我將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

根據(jù)我對農(nóng)村學生的了解,我認為本課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講了什么,引導學習生字,并且學習第3、4自然段。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重點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受到美的熏陶,同時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由于時間關系,我著重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質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課一開始,我就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潮嗎?因為我們這里遠離大海,可能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所以我就以課件的方式播放錢塘江大潮的畫面,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教師解說: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錢塘江大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想知道為什么嗎?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找出答案。

板書:觀潮(齊讀課題)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問、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是啟發(fā)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有效途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前養(yǎng)成預習的學習習慣。預習的基本內(nèi)容是這樣的:

1、大聲朗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畫出本課的生字,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

2、遇到不認識或不懂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還不能解決的做個記號請教老師或同學。

3、思考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過渡語:昨天老師已經(jīng)布置預習了,預習得怎么樣?老師來檢查檢查。

1、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出現(xiàn)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一讀,當讀到“罩”時教師強調翹舌音讀到位,讀到“鼎、崩”時強調后鼻音讀到位。接著,讓學生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說說那個生字記起來有困難,如“鼎”字,筆畫復雜,字不常見,我用字理來講,“鼎”是古代煮東西的鍋,上部裝東西的部分演變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變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來講的話學生很難理解。

3、讓學生通過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進行鞏固生字詞。這樣,多種形式的讀,既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

因為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

2、學生模仿老師朗讀的方法進行朗讀,要求讀出正確的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

在這評價的過程中,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yōu)榱嗽u價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習的能力。

4、教師及時肯定:“同學們讀得真不錯,接下來讓我們找找文中描寫得具體形象的句子,再來讀讀好不好?”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不要吝嗇自己贊美,賞識的語言,多給學生表揚,激勵。因為教師正確使用激勵語言,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如“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薄袄顺痹絹碓浇?,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這些句子讓學生展示讀,教師再指導讀。

5、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

(教師隨機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

這樣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中、潮來后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我們知道每個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匯報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xiàn)他們自己從課文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范讀、學生模仿讀、指名讀、自由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品讀重點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讓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2、引導學生結合第一幅插圖理解“人山人?!钡囊馑迹⒄f說“人山人?!闭f明了什么?

3、再讀:體會江面的特點和人們此時的心情。

(五)感情升華,拓展訓練。

想想假如你在場會是什么心情?

這樣一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六)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1、獨立識寫課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在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蒙、薄、昂”這三個字,“蒙”中間的短橫不能丟,“薄”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昂”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遼寧教師考試微信號:lnjsks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四

《匆匆》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學語文九年制義務教材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匆匆》,這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1.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從學習的內(nèi)容展開聯(lián)想。閱讀的時候,先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還要想開去,想到與課文有關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與同學、老師廣泛交流。借以活躍思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2、教學目標

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技能目標: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xiàn)實,從而明白珍惜時間,不虛度光陰。

3、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4、課前準備: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和學法

“教師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每篇文章都應該選擇最適合的教法?!洞掖摇肥侵熳郧逑壬⑽闹械拇碜?,也是散文中的經(jīng)典作品,文章語言清新流暢、生動優(yōu)美,表達了作者對如煙往事的回憶,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對燦爛未來的向往。文中蘊涵的很多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談的,因此,課堂上老師的任何分析講解都會顯得貧乏、無力,所以,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用心靈去體會、去朗讀,達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本文的教學采取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悟貫穿全課的方法。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chuàng)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口語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安排得是否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導入:背誦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古詩句導入。

(二)認識作者

請學生簡單介紹課前對朱自清及其作品還有對散文的了解,然后教師多媒體展示朱自清畫像及簡介做以補充。(這樣就為進一步閱讀、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礎)

(三)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教師先在鋼琴曲《秋日私語》的伴奏下,范讀《匆匆》一文,激發(fā)學生想讀的欲望。然后老師給同學們放上音樂,同學們試讀這篇文章。最后再展示,讓學生毛遂自薦。(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朗讀,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還不夠深,還需進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間去品味詞句,輕輕地讀,靜靜地體會。)

(設計理念:以生為本,在新課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而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我力求引導學生用心地閱讀文本,達到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四)深入閱讀課文,用心品讀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1、輕輕地讀,靜靜地體會,到文章的字里行間去體會,看哪些段落給你的感受最深,你仿佛從中聆聽到了什么?(讀并不只表現(xiàn)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靜思默想會讓學生沉浸在書的磁場中,陶醉其中,從而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對課文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哪一段給你的感受最深,就帶著你的感受來讀。說說你的感受。(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要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談自己對一些詞句的理解,就是品讀詞句,談自己從文中感受到的東西,接著在感受加深的基礎上再讀。這樣,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就會越來越深,讀得也會越來越好,真正體現(xiàn)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讀悟貫穿整個課堂。)

(五)總結感受,升華理解,感悟道理

1、高爾基說過,讀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剛才我們就通過閱讀用心靈和朱自清先生進行了交流、談心,同學們的感受很多,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最好是一句格言、警句來總結、概括一下自己的感受、收獲,你最想說什么,想一想,寫在課題的旁邊。

2、請學生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寫下的一句話。(老師隨即把大家評價最好的'寫在黑板上。到此為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用心朗讀、用心品讀、用心訴說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四、板書設計:

16、匆匆(朱自清)

花有重開日逝去如飛

人無再少年珍惜時間

(這樣的設計是讓學生能從時間的名言、到課文中作者的感悟、再到自己的感受,一目了然。)

拓展閱讀:匆匆賞析

朱自清的散文詩《匆匆》寫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時是“五四”落潮期,現(xiàn)實不斷給作者以失望。但是詩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淪,他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zhí)著地追求著。他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xù)的時間里,有它相當?shù)奈恢谩!?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腳印”(朱自清《毀滅》)以求得“段落的滿足”。全詩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詩人心靈不平的低訴,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識青年的普遍情緒。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五

《觀潮》是語文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本課是在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和言語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本單元的課文以寫景為主,本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現(xiàn)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j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書寫"鼎、罩"等7個生字,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若隱若現(xiàn)、昂首東望等詞語;。

能用"逐漸"、"恢復"等詞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以讀促悟、多種閱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本科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材內(nèi)容,"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我將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描寫方法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詞句,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內(nèi)容。

我對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是基于對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那么接下來我來說一說學情。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對于正確書寫漢字還有待加強,學生理解一些語句深層涵義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這些都將成為我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因素。

基于以上對教學內(nèi)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因為本課是篇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多媒體,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圖文結合法"等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錢塘江潮來時宏偉的氣勢,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從而達到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學生將采用"情景探究法"、"討論法"及"朗讀體會法",通過對圖片影像的觀看,感受和學習課文中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

然后,放錄像讓學生們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之后,請幾個學生分別談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因為很多同學都沒有親身感受過這一奇觀,在這里我運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氣勢,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利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授環(huán)節(jié)。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

先請同學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詞,采用查字典等自學方式解決。

然后我找同學來大聲朗讀課文,并采用同桌對讀的、抽讀生字卡的方式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積累,理解字詞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新課標極力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提醒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我讓學生帶著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這一問題來默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默讀的時候要提高默讀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筆指著讀。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指導學生默讀的方法。課文脈絡清楚,學生在初讀基礎上能很快理清脈絡,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3.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為了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觀看一遍錄像。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們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到觀潮人的感受。

4.細讀,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部分,我設計了如下三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

1.潮來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樣?(江面平靜)。

2.潮來時,江面的景色什么樣?在講潮來時這部分時,讓他們用筆畫出描寫潮來時的景象和聲音的詞語和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大潮過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樣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書時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體會感悟,深入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我之所以設計如上三個問題,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時間順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第四環(huán)節(jié):作業(yè)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根據(jù)潮來前、潮來時、潮去時的關鍵詞總結成為本課板書,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錢塘潮的特點。

潮來前:風平浪靜人山人海。

天下奇觀潮來時: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六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是小學語文《匆匆》,

一.說教材

我要說的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16課《匆匆》,它是當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生齒的散文。文章牢牢圍繞著“急忙”二字,精致地描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韶光感觸無奈和痛惜的頭腦情感。這篇課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要求在門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底子上,開導門生睜開遐想。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有:一是教誨門生要愛惜韶光,不要讓韶光急忙流去;二是要學會從閱讀的內(nèi)容睜開遐想的念書要領。文章多處運用種種修辭伎倆和大量的疊詞,語言柔美,讀起來輕盈、婉轉,得當朗讀背誦。憑據(jù)課標要求和課本特點以及門生的年事特性,我訂定了以下的講授目的: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價值觀目標: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匆匆》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字優(yōu)美,含義深刻,適合朗讀。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語言的美,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二.說教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xiàn)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課我主要采用朗讀探究、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的方法:

1、圍繞課題質疑。從課題入手,抓住“匆匆”兩個字,理解題意,看看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

2、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

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找出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有關片段和句子,如“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薄霸缟衔移饋淼臅r候,小屋里……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領悟這些語句是如何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2、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nèi)容想開去。文章開頭和結尾都用了一個設問句:“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抓住這個設問句,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提了一個什么問題?作者回答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從中你感受到什么?讓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與同學交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想開去,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由自己聯(lián)系到他人……拓展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后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鼓勵質疑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初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師自然導入:“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時間的文章——著名現(xiàn)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板書課題后鼓勵學生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這些問題你想怎么解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閱讀狀態(tài)。

(二)、初讀感知,讀中悟學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七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第一篇課文《觀潮》。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闡述說課的內(nèi)容。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通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為了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jù)中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我認為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2、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地3、4自然段。

4、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

難點:突破體會課文中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本課我將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朗讀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快樂,因此,我將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

根據(jù)我對學生的了解,我認為本課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講了什么,引導學習生字,并且學習第3、4自然段。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重點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受到美的熏陶,同時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由于時間關系,我著重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 質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課一開始,我就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潮嗎?因為我們這里遠離大海,可能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所以我就以課件的方式播放錢塘江大潮的畫面,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教師解說: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錢塘江大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想知道為什么嗎?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找出答案。

板書:觀潮 (齊讀課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疑問、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是啟發(fā)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有效途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養(yǎng)成預習的學習習慣。接下來

老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

1、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出現(xiàn)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一讀,當讀到“罩”時教師強調翹舌音讀到位,讀到“鼎、崩”時強調后鼻音讀到位。接著,讓學生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說說那個生字記起來有困難,如“鼎”字,筆畫復雜,字不常見,我用字理來講,“鼎”是古代煮東西的鍋,上部裝東西的部分演變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變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來講的話學生很難理解。

3、讓學生通過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進行鞏固生字詞。這樣,多種形式的讀,既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在這評價的過程中,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yōu)榱嗽u價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習的能力.

2、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 (教師隨機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頭過后)

這樣讓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中、潮來后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知道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后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他們匯報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xiàn)他們自己從課文獲取知識的過程。

(四)品讀重點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讓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2、引導學生結合第一幅插圖理解“人山人?!钡囊馑?,并說說“人山人?!闭f明了什么?

3、再讀:體會江面的特點和人們此時的心情。

(五)感情升華,拓展訓練。

想想假如你在場會是什么心情?

這樣一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六)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教學目標主要是:1、獨立識寫課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在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蒙、薄、昂”這三個字,“蒙”中間的短橫不能丟,“薄”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昂”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語文教學是一項常做常新的藝術,我會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成長。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我將虛心接受,認真思考,以求進步。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八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繼續(xù),又是第四單元《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xù),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fā)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jù)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養(yǎng)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tǒng)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tǒng)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對開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1.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因為每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庇^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赐旰?,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tài)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jié)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xiàn)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九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繼續(xù),又是第四單元《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xù),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fā)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jù)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養(yǎng)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tǒng)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tǒng)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對開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1、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因為每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庇^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赐旰螅瑢W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tài)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jié)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xiàn)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p>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保?/p>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

平靜

聲音

形狀

氣勢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白色城墻

山崩地裂

千萬匹戰(zhàn)馬

浩浩蕩蕩

潮過后

平靜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fā)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yǎng)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

1、四上教材:

先來說說教材。今年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編版語文教材,我們都知道,部編版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閱讀、強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因此,在整個學期的教學當中,應該盡量透過課文,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同時加大學生的古詩詞教學。

在這一冊教材中,共有八個單元。內(nèi)容涉及自然奇觀、中外童話、觀察發(fā)現(xiàn)、神話故事、多彩生活、人間真情、愛國立志、歷史故事等?!队^潮》是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自然奇觀”,由《觀潮》《走月亮》《現(xiàn)代詩二首》《繁星》4篇課文和《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組成。本單元的學習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最后的習作是: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因此,我們在整個單元的授課中,要在每篇文章教學中滲透寫景作文的教學,同時也要引入類似寫景文章的學習和寫景古詩詞的積累。

2、《觀潮》這篇課文: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文章。通過作者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寫作方法。文章從“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三個方面寫了錢塘江大潮這一雄奇的景色。

下面是學情分析,簡單講講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

首先,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因此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其次,由于這一課生字詞較多,而且又是開學第一課,學生可能還不能馬上進入狀態(tài),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我會在字詞意思的學習上多花點時間,同時也要求學在上這一課之前必須做好預習工作。包括:讀課文、認識生字、查找字詞意思等。

結合小學課標要求、新教材特點和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觀潮》這篇課文我將設計兩個課時的教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寫田字格內(nèi)的生字,會認綠線格內(nèi)的12個生字,理解“籠罩”、“逐漸”等詞的意思。

3、學習第一小節(jié)的寫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涌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5、通過觀潮人的描寫學習,體會側面描寫的好處、嘗試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

重點:

1、通過學習,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感受大潮涌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難點:1、邊讀邊想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涌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一)教法

1、教學中,我將使用朗讀法,即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老師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進行朗誦。當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使用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視頻感受真實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二)學法

1、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首先,課前預習一定要學生單獨完成。其次,在上課過程中要通過多提問學生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后,教師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寫景的作文能力。

教學程序主要分為:課前預習、課程導入、詳細教學內(nèi)容、課堂小結、課后拓展、教學板書六環(huán)節(jié)。

1、初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預習課文。

2、再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詞圈出來,并嘗試通過查字典解決。

3、“——?”用問號劃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課注意聽。

1、在黑板上書寫“觀潮”二字,并分別詢問學生“觀”是什么意思,“潮”是指哪里的潮?然后引出錢塘江大潮。

2、順勢列舉出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的對錢塘江大潮的贊美詩句。

比如: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蘇軾;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畎?/p>

3、本文作者是如何贊美錢塘江大潮的?文中有一句話,請學生找出來。從而引出全文主旨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4、板書:天下奇觀。

5、那究竟何種景象能被稱為天下奇觀?作者又是如何來寫天下奇觀的?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1、生字詞學習。

教師指名讀,并相機正音。

2、將這些詞語放進文章的句子中,再讓學生開火車讀。

3、從這些句子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分別是描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這些景象,你一定有印象深刻的.畫面,指名讓學生分小節(jié)進行朗讀。

第一段學習:主要掌握寫景文開頭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

4、再回到文章第一段:讀一讀、品一品第一段這樣的開頭,好嗎?好在哪里?讓學生自己讀,同學之間交流。然后引導學生回答:這樣的開頭言簡意賅、點明中心、深入人心、讀來簡短有力。

5、引申到寫景作文:其實很多經(jīng)典的寫景文章,都喜歡使用這樣的開頭。

比如:我們在三年級上冊學習的第十八課《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一句就是“西沙群島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p>

接下來,課文就描寫西沙群島如何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如何可愛。

再比如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黃果樹瀑布》,第一句就是“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今后我們在寫景時,也可以用這種干凈有力的開篇。

綜上,作者開篇點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接著他先寫了潮來前,再寫潮來時,最后寫潮來后。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潮水的變化。(此時板書)

第二段學習:找關鍵詞,并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

1、默讀第二段,畫出潮來前,江面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2、除了寫潮來前的平靜,還寫了什么?

3、結合第二段每一句話,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賞析。

第三、第四段學習:

1、朗讀第三、第四自然段。在朗讀前關注文中的小泡泡。引出這兩段的閱讀要關注兩點:樣子和聲音。

2、談談讀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感受。

3、利用表格,讓學生整理第三、第四段時間、地點、潮聲的變化,潮形的變化來感受潮水浪潮撲過來之快、潮聲之響、潮形之壯闊。

時間、地點潮聲的變化潮形的變化

午后一點左右,遠處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過了一會兒,東邊響聲越來越大一條白線

很快,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再近些,兩丈多高的水墻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

4、引導學生欣賞欣賞第三、第四段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并順勢引導學生看著表格進行背誦。

第五段學習:

1、朗讀第五自然段,提問學生還有哪些詞用得好。引導學生關注“還在”、“依舊”“好久”“已經(jīng)”等詞。賞析他們的妙處。

2、呼應首段,難怪作者會寫到“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p>

學習側面描寫——觀潮人。

1、提問學生作為天下奇觀,作者觀到的僅僅是潮嗎?還觀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中側面描寫的句子。

2、提問學生為何需要側面描寫,從而引出側面描寫的作文。

3、再一次呼應首段,這么多人看,就是因為“錢塘江大潮,自古以為被稱為天下奇觀?!?/p>

1、提問學生“寫景文章應該如何讀?”從而引導學生概括出“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

2、提問學生以后如何寫寫景文,從而引導學生概括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第一段開門見山、修辭手法、側面描寫。

結合自己暑假的經(jīng)歷,模仿這篇文章的寫作方式,寫一篇寫景文。

1、觀潮

潮來前——平靜

天下奇觀——潮來時——洶涌澎湃

潮過后——余波未平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一

曾有專家這樣說:注意是學習的窗口,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注意對整個智力活動有著指向和維持的作用。但是,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上課老是走神,傾聽能力差,因此我設計了這節(jié)《集中我的注意力》的心理健康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養(yǎng)成有良好的注意品質。

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將本課的活動目標定為:情感、知識和行為三個方面。

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感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并有意識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學會在學習生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在課前,我和學生做了如下準備:

接下來,我重點說一下活動過程:我設計了五個活動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一)游戲熱身,激趣導入

聽口令,做反動作。向左轉——

這個游戲設計的目的是: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在充滿趣味性的游戲中初步體驗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同時為下面活動的展開做了鋪墊。

(二)暢所欲言,分辨利弊

游戲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轉錯方向引起同學的哈哈大笑于是我先引導學生說一說在學習中有沒有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給自己帶來困擾的情況,有的孩子說老師我抄題的時候沒有仔細看,把身高1.4米抄成了14米。再啟發(fā)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情況出現(xiàn)。有的孩子說我邊看動畫片邊縫毽子,結果被針扎傷了手。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渲染:注意力不集中不僅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小煩惱,有時候還會給我們帶來大問題。同學們你們看,(點擊課件,出示圖片)駕駛員在飛機快要著陸的時候走神了把飛機開錯了跑道撞上了邊上的石頭造成29名乘客死亡,314名乘客受傷;這是一場賽車事故,賽車手在比賽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想看看時間,結果3車相撞,3名賽車手當場死亡。

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層層遞進式的談話,使學生更加明確注意力不集中不但會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麻煩,更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危害,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活動競賽,訓練注意

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注意力的重要性,于是我?guī)ьI學生進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力訓練營。以競賽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三個小游戲闖關活動。

第一關:一看到底

給學生出示一張迷宮圖,不讓學生動手,只用眼睛看,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3個出口。游戲之后,引導學生總結:你覺得集中注意力應該做到什么呢?孩子根據(jù)親身體驗基本都能回答得與預設大致相同。教師適時用課件出示:注意力集中的竅門之一:眼到。

第二關:一拍不錯

看來啊,這一關難不倒大家,我們進入第二關——一拍不錯!同學們請起立!老師這里有3組節(jié)奏型,看誰一拍不錯!拍完后,引導學生說說闖關的秘訣——耳到。

第三關:聽音傳話做動作

對呀,在學習生活中,只要做到口到、心到、耳到、眼到,你就會變成一個聰明的孩子!

【第三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過游戲,讓學生了解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游戲中方法的揭示為下個環(huán)節(jié)的進行也做了鋪墊。

本課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

(四)自我剖析,揚長避短

注意力大比拼

課件快速出示12組4字詞語,考考學生誰能在短短的30秒內(nèi)記得又快又多。

在這一關中,我特別關注了幾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表現(xiàn),根據(jù)他們的回答,對他們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哇,你太了不起了,短短的30秒你記住了8個詞語,如果在上課中你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老師相信,你會更棒!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生了解了集中注意力的幾個竅門之后進行的一次針對性的訓練,在訓練中,學生充分調集各種感官,真正體驗到了集中注意力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五)升華主題,激勵學生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再次強調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教育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生活中事事專心,事事認真。結合本節(jié)課的活動,我把注意力集中的竅門編了一首《注意力拍手歌》,讓孩子拍手跟讀,升華了主題。

拍手歌的設計編寫讓學生再次深刻的認識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同時,在歌謠中對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再次回顧,升華了本次活動的主題。

在本節(jié)課中,我努力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平等、民主的氛圍,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參與進來,成為課堂的主體。一看到底、一拍不錯和聽音傳話做動作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成功地實現(xiàn)了預設的活動目標。在教學中,對自己預設之外的生成處理得還不夠好,今后我還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二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觀潮》。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圍繞“自然奇觀”這一專題展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錢塘江以其奇特壯觀的大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队^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文章,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詞句,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通過對課文重點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練習背誦第3、4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

3.在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的基礎上,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課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在課文的重點段中,按空間、時間的順序進行了形象的描寫,而這些學生通過自己讀書很難體會出來,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我把理解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并有序練習背誦定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生生活在內(nèi)陸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觀的大潮景觀。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又沒有類似經(jīng)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課文文質兼美,意在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想象奇觀,深入品讀重點的詞句,并能熟練運用,因此,我把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定為本課難點。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所以可以從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領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三、教學方法:

四、教學程序:

在課堂教學中,我構想通過:識字學詞,品讀感悟,回歸整體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組織教學。

(一)識字學詞,整體感知

板書:潮來時、潮來中、潮來后

(二)品讀感悟、體會奇觀

課文三、四兩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學生了解大潮雄偉、壯觀并學習作者按觀潮順序記敘景物寫法的重點段落,是整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我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凸現(xiàn)對重點的處理。

1.讀中積累,指導背誦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松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課文的三、四兩個自然段要求背誦,在背誦之前,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背誦這兩個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過上面的大量讀中感知,學生會找到可以按照時間、大潮的由遠及近(空間)、前后聯(lián)系等來記憶。

此時,教師再出示插圖及表示時間順序和空間變化的詞語,輔助學生背誦,以達到積累的目的。

2.理清順序,領悟寫法

其實,在學生交流背誦方法的時候,也就明確了三、四自然段的寫作順序,那就是——由遠及近。

通過對重點詞語“人聲鼎沸”的體會,感受到加入了對觀潮人的描寫,更能襯托出真是天下奇觀,所以,才引得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也與第二自然段的人們的表現(xiàn)相照應。

3、回歸整體,感悟寫法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作業(yè)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效果:這節(jié)課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xiàn)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三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繼續(xù),又是第四單元《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xù),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fā)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jù)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養(yǎng)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tǒng)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tǒng)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對開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1.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因為每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赐旰?,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tài)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jié)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

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

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

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xiàn)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四

本文經(jīng)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述,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教師供給直觀的圖像幫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經(jīng)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在本課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經(jīng)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活力立刻被調動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理解詞句。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讓學生在課前養(yǎng)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首先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來體現(xiàn)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然后,讓學生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最終小組討論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fā)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讓學生把自我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本事,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五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圍繞“自然奇觀”這一專題展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錢塘江以其奇特壯觀的大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队^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文章,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詞句,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通過對課文重點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練習背誦第3、4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

3、在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的基礎上,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課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在課文的重點段中,按空間、時間的順序進行了形象的描寫,而這些學生通過自己讀書很難體會出來,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我把理解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并有序練習背誦定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生生活在內(nèi)陸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觀的大潮景觀。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又沒有類似經(jīng)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課文文質兼美,意在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想象奇觀,深入品讀重點的詞句,并能熟練運用,因此,我把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定為本課難點。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所以可以從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領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依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思路是:緊扣一個“讀”字,抓住課文重點詞句,調動學生參與解讀文本,增添了學生的興趣。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走進文本,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文本的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我構想通過:識字學詞,品讀感悟,回歸整體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組織教學。

(一)識字學詞,整體感知。

此環(huán)節(jié)重點掌握多音字“悶、薄、漲、顫、號”的字音“橫貫”的“貫”字的書寫筆順及“觀潮”“奇觀”中“觀”字的不同意思,做到扎實有效的學詞。同時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路,課文是按照潮來時、潮來中、潮來后的時間順序描寫的,教師相機板書。

板書:潮來時潮來中潮來后。

(二)品讀感悟、體會奇觀。

課文三、四兩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學生了解大潮雄偉、壯觀并學習作者按觀潮順序記敘景物寫法的重點段落,是整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我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凸現(xiàn)對重點的處理。

1.讀中積累,指導背誦。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松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課文的三、四兩個自然段要求背誦,在背誦之前,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背誦這兩個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過上面的大量讀中感知,學生會找到可以按照時間、大潮的由遠及近(空間)、前后聯(lián)系等來記憶。

此時,教師再出示插圖及表示時間順序和空間變化的詞語,輔助學生背誦,以達到積累的目的。

2.理清順序,領悟寫法。

其實,在學生交流背誦方法的時候,也就明確了三、四自然段的寫作順序,那就是——由遠及近。

通過對重點詞語“人聲鼎沸”的體會,感受到加入了對觀潮人的描寫,更能襯托出真是天下奇觀,所以,才引得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也與第二自然段的人們的表現(xiàn)相照應。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效果:這節(jié)課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xiàn)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白x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潮來前(平靜)人(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潮來時(浩浩蕩蕩)人(沸騰,人聲鼎沸)。

潮來后(奔騰西去)。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六

《觀潮》是山水游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課文節(jié)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nèi)容大意,在反復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七年級里,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我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賞析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里,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xiàn)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jù)研究表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tài)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chǎn)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智力和個性、展現(xiàn)才能的活動”在這節(jié)課里,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fā)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fā)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借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yōu)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nèi)容:

1、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了然,中學生養(yǎng)成閱讀注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了解內(nèi)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復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點、自我評注,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學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xiàn)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xiàn)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范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nèi)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jīng)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于內(nèi)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jù)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xiàn)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里得到解決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系數(shù)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并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chuàng)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xiàn)場主持,請根據(jù)學完本課后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

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后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yōu)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jīng)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獲了知識,那么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jīng)達到了。

(五)復習鞏固、布置作業(yè)。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nèi)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后布置作業(yè):比較兩篇《觀潮》在內(nèi)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并學習其寫作技巧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道題可以在課后完成。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七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遼寧師范大學營口教學區(qū)09小學教育一班24號賀鴻艷。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觀潮》。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理論依據(jù)、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觀潮》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本,本單元共四篇課文,分別是《觀潮》、《雅魯藏布大峽山》、《鳥的天堂》、《火燒云》都是展現(xiàn)大自然的神奇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本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課文結構清晰,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超過后的順序以及大潮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后不禁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介紹了觀潮人數(shù)之多,從側面表現(xiàn)了大潮的奇觀,選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們通過課文學習感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之情,根據(jù)課程目標要求了四年級學生教學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識七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2、3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實際來理解體會字詞的含義。

感受大自然壯觀,受大自然美麗熏陶,能把自己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結合教學目標,我計劃用2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第一課時是讓同學們學會生字生詞,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二課時主要任務是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作者描寫觀潮的寫作手法,真切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今天重點講述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及教學特點,我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抓重點詞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過程和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描寫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和雄偉,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課文所寫的“大潮來時”的內(nèi)容為課文學習重點部分,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留。

心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表達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領悟是突破難點關鍵。

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體會大潮來時的宏偉景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品味,更好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便學生在自主能動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

(一)、復習導入,理清順序。

交流學習方法。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讀這篇文章,感悟大潮的壯觀(學說出自己喜歡的讀法,教師也說出自己的讀書方法,供學生參考)。

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江面平靜,觀潮人多。

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

學生讀課文想象人們觀潮的熱鬧場面,體會作者多的手法。

(二)、品讀重點領悟奇觀。

看錄像,初感奇觀。

潮來時是怎樣壯觀的景象?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錢塘江大潮,讓我們邊看邊想你看見了什么?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調動其情趣。(天下奇觀聲音形狀由遠及近)。

感情朗讀感受奇觀,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字里行進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表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師范讀,學生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學習結尾段,引導學生通過“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體會潮過后水勢之大的奇觀(恢復平靜(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三)、總結課文、歸納升華。

江潮景美,作者文更美,為什么作者會寫得如此生動形象?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處自己喜歡的風景。

五、說板書設計:。

觀潮。

觀潮之前江面平靜。

觀潮之時(天下奇觀)聲音形狀(遠近)。

觀潮之后恢復平靜。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情景教學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八

《獻給老師的花束》是鄂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表達師生情誼的詩歌。整首詩圍繞“愛”,既寫出了教師對事業(yè)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愛,又寫出了學生對教師的敬愛,贊揚了人間至真至純的師生情誼。課文共有4個小節(jié),每個小節(jié)用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師生情。

這首詩的第1小節(jié)概括地贊頌了老師獻身教育而無怨無悔的崇高品質;第2小節(jié)用具體的事例再現(xiàn)了教師關愛、教育學生的情景;第3小節(jié)寫學生向老師獻“勿忘我”表達對老師的祝福和敬愛之情;第4小節(jié)寫老師高尚的品質給學生的人生帶來的啟迪。

我是今年9月2日才調入學校的,而且一來就接手六(1)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此之前我一直從事了五年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因此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材,我都感到很陌生,同時也感到肩上的壓力很大,為了能更快適應教學工作,我盡量爭取與學生多接觸,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我認識了班上的33名學生,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我初步了解到學生們普遍喜歡上數(shù)學課,語文方面書寫不夠工整,對于學好語文信心不足。

為了上好這篇課文,我提前布置學生對課文進行了背誦,學生比較感興趣,畢竟教師節(jié)剛過,而且在9月10日那天,學生們在班上搞了一個隆重的慶?;顒樱粌H給班主任老師送上了許多禮物,而且我這個剛來才幾天的新老師也收到了不少禮物。由此可見學生們對老師還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的,這也是我選擇這篇課文的原因之一。

這篇課文是以詩歌的形式呈現(xiàn)的,詩歌情感熾烈,意境深邃,加之語言凝練,節(jié)奏鮮明,韻腳突出,很適合朗讀,因此我打算用讀的方式來教這篇課文。一共分2課時來上這篇課文,第一課時初讀感知,整體把握,掃清文字障礙,找準情感主線。第二課時精讀品味,感受師生情深,課內(nèi)我將安排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大聲讀、分組讀、男女生輪流讀,表演讀等。在讀中品味師生之愛,在讀中感受師生之情,在讀中體會詩歌的寫作特點。我將要上的就是第2課時內(nèi)容。

其次是采用讀說結合,讀寫結合的方式,加強語言訓練,突出語文教學的特點。本詩意境優(yōu)美,表達有特點,值得學生學習借鑒。例如在教學第2小節(jié)時,三個“記得”可讓學生用自已的話描述詩中的情境,然后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用“記得”開頭寫話。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確定的: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文中蘊涵的濃濃師生情。

3. 領悟詩歌的表達方法,試著用“記得”開頭寫幾句話。

1. 整體把握,抓住情感主線。

2. 以讀為主,結合講、思、想、議一起理解內(nèi)容。

感受師生情誼,激發(fā)學生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

抓住關鍵語句讀思議想,體會文中蘊涵的感情。

練習用“記得”開頭說話寫話。

一、導入回顧上課時內(nèi)容: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品味一下詩中那濃濃的師生情誼。(師配樂范讀課文,課件出示有關老師與學生的圖片,給學生一些感性認識)

二、品讀第1節(jié):

讓學生自由讀第1節(jié),你從哪些句子、詞語中能讀出老師對工作的熱愛。

抓住文中的幾對反義詞休會思想感情:

歡聚——離別 憂愁——喜悅 青絲——白發(fā)

接下問學生:老師希望什么?對什么“癡情”?從而理解“無怨”一詞的深刻含義。

最后讓學生帶著崇敬之情讀這一節(jié)。

三、教學第2節(jié):

1. 默讀這一節(jié),看看作者回憶了老師關愛學生的哪幾件事?

2. 交流,概括出三件事

3. 指名讀第一件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 指名說一說

然后從文本回到現(xiàn)實,在你的小學生活中有哪些老師關心愛護你的事呢?請你回憶一下,用“記得”開頭說一說。

四、學習第3節(jié):

師啟發(fā):作為學生遇到了那么好的老師,我們會怎樣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呢?

引導學生思考:“勿忘我”是一種什么樣的花?學生為什么要送“勿忘我”?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第一節(jié)思考討論。

再問:學生給老師送花為什么要“輕輕地放”“默默地放”呢?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呢?

最后讓學生帶著感激之情齊讀本節(jié)。

五、品讀第4節(jié):

男女生輪流讀本節(jié),讓學生找一找當學生長大成人之后回想起老師的什么?

品讀“仿佛仍然站在我們的背后”一句。

問:這是不是一個比喻句?那作者為什么說老師站在背后注視著我們,鼓勵著我們呢?

作者最后用了一個省略號,作者省略了什么呢?結合前3節(jié)想一想?

指名學生有感情地讀第4節(jié)。

六、總結全文

作者寫這首詩獻給老師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配樂齊誦全詩。

七、板書設計:

7 獻給老師的花束

工作

(無怨、癡情)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十九

各位老師:

下午好。我任教的科目是四年級語文。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

這篇課文描寫了大自然的奇觀錢塘江大潮,作者通過手中的生花妙筆,描寫了錢塘江大潮洶涌澎湃的氣勢,不需要親眼所見,讀著這些清新激昂的文字。一股豪邁之情油然而生,讓人不禁贊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表現(xiàn)力。

作者先用一句話總起: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接著寫了潮來之前在江邊的等待,通過對江邊、江上景色的描述,表現(xiàn)了觀潮人盼潮來時的望眼欲穿和翹首期盼。接著用細膩的筆法表現(xiàn)了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色。通過看潮勢,聽潮聲,眼觀其排山倒海的巨浪,耳聽其震耳欲聾的呼聲,胸中激情回蕩,最后是潮頭過后的余波,盡管潮頭已去,但仍感力不減。

經(jīng)歷過與錢塘江大潮的親密接觸,我們驚呼:好一個天下奇觀,好一篇寫景美文。

閱讀教學,讀占鰲頭。以讀為生線,是我在這節(jié)課中準備采用策略。如果講授這篇課文,我會采用五讀法,這是我經(jīng)過實踐和提煉得出的一種閱讀教學方法。

1、默讀,了解大意。齊讀課題之后,你能圍繞課題提出哪些疑問。帶頭這些疑問來默讀課文,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培養(yǎng)生動學習的能力。

2、尋讀,發(fā)掘內(nèi)涵。學生對哪些內(nèi)容印象深刻,最喜歡哪些段落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提倡有個性化的讀書新體驗。

3、朗讀,讀出特色,分層推進指導朗讀,先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準,再練習讀熟練,讀出感情,加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課文中不同的內(nèi)容采取適當?shù)男问?,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指各讀,分組讀,賽讀,配樂讀,男女生交替讀,全班齊到等形式都可以嘗試。

4、誦讀,當堂積累。語文教學應重視語言的積累,尢其是小學生在現(xiàn)有認知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多讀多背優(yōu)秀課文,背誦重要段落,培養(yǎng)語感,在抑揚頓挫,形式多樣的誦讀訓練中培養(yǎng)他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5、默讀,回歸整體。與課文激情對話后,靜下心來梳理一下文章的脈絡,留給他們品味的時間和空間,做到動靜相宜,張弛有度。

課前談話:老師很喜歡旅游,也很喜歡聽你們說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你能把自己到過哪些地方,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跟老師說說嗎?學生各抒己見,點燃他們的'激情。

一)、揭題導入。

齊讀課題(指導讀出雄壯的氣勢),面對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步感知,大潮之奇。

1、頭疑問默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深入須司,大潮之奇。

1、課文哪些段落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來讀一讀(估計絕大數(shù)同學選擇要求背誦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2、有針對性,分層推進指導朗讀。

多種形式相結合,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3、當堂背誦積累。

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感受書聲朗朗,接受人文熏陶。

四)、心潮澎湃,傾情對話。

默讀課文一遍后靜下心來思考:你想對錢塘江大潮說些什么?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寫詩贊美,當堂朗誦,夸一夸我們的錢塘江大潮,快板,順口溜等,或者用一個詞語表達心里的感受。在經(jīng)歷過祖國語言文字的洗禮后,想必他們是有話可說,情真意切。

五)、語言積累,妙詞佳句。

摘錄優(yōu)美詞語和句子,打下扎實的語文功底。

六)、課外拓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把你心中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工整地抄寫在《心語錄》。

2、用上你學過的妙詞佳句,用上你掌握的寫景妙法,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點寫下來,一定要表現(xiàn)出特點。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篇二十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背誦。

2、 認識十四個生字(其中包括兩個多音字),會寫八個生字。能夠積累一定的詞語。

3、 激發(fā)學生對校園生活的熱愛。

1、 理解課文,體會同學們在開學時的喜悅心情。并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2、 學會本課的十四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能自主積累賜予。

小黑板、 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1、 在課文中識字,體會同學們開學時的喜悅心情。

2、 結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正確認讀十四個生字(其中包括兩個多音字)。

掛圖、卡片、音樂。

(學生自由說,老師對說得好的同學及時鼓勵。)

你們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是怎樣說的嗎?

1、 學生自由讀問,要求讀準字音。

2、 指名匯報,把讀不好的詞語反復讀幾遍。

3、 學生之間互相度,各自糾正讀音。

4、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格外 燦爛 鮮艷 分外 好奇

興奮 仿佛 突然

5、 讀帶有詞語的句子:

今天的陽光格外燦爛,校園的花朵格外鮮艷。

老師在校門口笑臉相迎,同學們見面分外喜歡。

就像一年前的我,睜著好奇興奮的大眼。

看著他們,我仿佛突然長高了。

6、 說說課文中的小朋友開學這一天都看見了什么?

7、 分組讀讀,從這些句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8、 課文中的小作者心情怎樣?他又想到了什么呢?想想應該怎樣讀,小組間互讀。指名讀、集體評議。

9、 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今天的陽光格外燦爛。

校園的花朵格外鮮艷。

應該怎樣讀?能不能用“格外”說一句話。

說說你升入二年級時,有什么希望和打算?

1、 選擇你喜歡的小節(jié)讀給大家庭。(可加上動作表演)

2、 試著背一背,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配樂)

開學第一天

老師 笑臉相迎

同學 分外喜歡 揚起風帆

小弟弟、小妹妹 好奇興奮 送去溫暖

第二課時

1、繼續(xù)認讀生字、新詞,讀課文。

2、會寫課后的八個生字。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生字、新詞卡片、田字格黑板

(一) 鞏固復習

1、 出示生詞卡片,讀一讀。

格外 燦爛 鮮艷 分外 好奇 興奮 仿佛 突然

2、 出示生字卡片,說一說你先記住了哪些字?

格 燦 爛 艷 始 揚 帆

妹 背 邁 睜 仿 佛 空

指名說,集體評議誰的方法好?

3、 出示多音字。

相 分

能不能說說他們怎么讀?能給他們找找朋友嗎?

(二) 學習生字

1、 指名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2、 按照偏旁給他們分分組。還有別的方法給他們分組嗎?

3、 詞語積累,看誰組的詞多。

4、 指導書寫。

(1) 觀察字形特點,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秘密?

(2) 重點知道:“陽”“說”“給”

5、 鞏固練習:

(1) 完成生字作業(yè),比一比,看誰寫得好。

(2) 背誦課文。

纟:給

讠:認 識 說 話

阝:隊 陽 陰

五、 課堂作業(yè)設計:

1、 給多音字組詞:

2、 寫出代有下列偏旁的字,越多越好。

讠:

阝: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22987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