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同時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靈活調整。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呈現(xiàn)方式的合理性。教案的示范教學可以提供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問題。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一
藏族民間舞蹈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因此,只要這個民族仍然保留著適于民間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動空間,那么民間舞蹈將會傳延下去,并煥發(fā)生機。那么藏族舞蹈有什么特征呢?一起來看看吧:
青海藏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從歌舞的形式進行劃分,基本上可分為“民間歌舞”與“宗教舞蹈”兩大類。也可細分為“諧”、“卓” “熱巴”和“羌姆”等類。凡以歌舞為主的集體自娛性圓圈舞蹈,一般被泛稱為“諧”;而在圓圈歌舞中,具有較強表演性的集體舞,則被人們一般泛稱為“卓”。此外,在具有表演性的“卓”中,經??梢钥吹揭愿鞣N“鼓”作為舞具進行的舞蹈。
《諧》是為人們熟悉的藏族舞蹈《弦子》。這種民間自娛性舞蹈,舞姿最富魅力和瀟灑,還要數(shù)巴塘地區(qū)的《弦子》。因此,現(xiàn)在人們只要一提《弦子》,便加入了地名為“巴塘”?!栋吞料易印返奈枳藞A潤、狂放而流暢。在音量不大,但清晰、婉轉的琴聲下,舞隊忽而聚攏忽而散開,忽而跟隨著領舞繞行,好似游龍擺尾,忽而又成圓圈揚袖旋轉,如同白蓮初綻。此外,由拖步、晃袖、點步轉身及模擬孔雀等姿態(tài)動作的穿插、組合下,使整個舞蹈語匯豐富、姿態(tài)瀟灑。
《卓》被藏族一般泛指為“表演性的圓圈歌舞”。而其中不少“卓”中,都有不同“鼓舞”的表演。藏族自古認為,“鼓”能給人帶來吉祥與歡樂,是求得神靈祝福所不可或缺的器具,而在一些祭祀和節(jié)日舞蹈中,必須要進行擊鼓作舞的表演?!稛岚妥俊泛汀稛岚汀范紝儆凇白俊敝械谋硌菪悦耖g舞蹈。除藏族之外,不少人難以分辨二者間的相互關系。
《熱巴》是指過去流浪藝人賣藝為生,所表演的雜藝歌舞節(jié)目。“熱巴”一詞,意為“流浪藝人”、也是人們對其表演形式的稱謂。過去,一些生活困難的舞蹈能手,常以本家族為主、或自由結合組成演出班子,并由一名老藝人作領班,到各地流動演出。由于他們要以此為生,表演帶有賣藝的性質,所以經過不斷地演出,每個藝人都有較高的表演水平和專長。其中包含“民間歌舞”、“鈴鼓舞”和有一定情節(jié)的“雜曲表演”三部分,其舞種也同樣流傳在青海廣大的藏區(qū)。
《羌姆》是藏族寺院的舞蹈,每逢重大宗教節(jié)日,喇嘛寺都要舉行“跳神”活動。在嗩吶、蟒筒、長號、鼓鈸齊鳴之中,表演者頭戴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裝扮成眾神列隊繞場一周,揭開序幕。然后陸續(xù)表演《兇神舞》、《骷髏舞》、《牛神舞》、《鹿神舞》、《喜樂神舞》和《護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宗教內容。
青海藏族舞蹈作為舞臺表演的民間藝術,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在青海廣大藏區(qū),人們每當聽到他們熟悉的音樂或舞步聲時,都會情不自禁產生興奮情緒,有的地區(qū)舞蹈以大動為美,有的地區(qū)則以含蓄舞動為美。藏族民間舞蹈有其共性的審美特征,如在表演過程中那猶如雄鷹展翅,更像神鳥飛翔的舞姿使人心曠神怡;那松胯、弓腰、曲背等常見的基本動作,以及在高潮時高呼“哦呀―”(好啊),隨即互相扶腰,齊跳《騎令皆?!返奈璧福瑑赡_交換作,低跨腿快踢出”的動作,以抒發(fā)歡快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形成了融合農、牧、宗教三者為一體的藏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和高原農牧文化的舞蹈形式。它與高原生存環(huán)境中的勞動生活,虔誠的宗教心理、宗教禮儀及習俗有密切關系。從舞蹈角度來看,藏族舞蹈的手勢,可歸納成“拉”“悠、甩、繞、推、升、揚”七種變化。“顫、順、左、繞”是各種類不同藏舞的共同特點,或稱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從而構成了它區(qū)別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學概念。它具有勞動生活形成的身體各部分協(xié)調的美,帶有藝術性的創(chuàng)造。如鍋莊舞者腰部多合著節(jié)奏,規(guī)律地起伏顫動,膝部松弛和腰、胯動作的結合形成了特有的動律,給人安詳和諧的美感。但是由于人們居住的地理氣候差異、語言差異、服飾差異、宗教影響而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廣泛流傳于民間的眾多民族民間舞蹈;有專供上層社會享用的卡爾歌舞;也有專為宗教儀式服務的羌姆舞,以及眾多門派的藏戲舞蹈。這些舞種雖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韻、動作、姿態(tài)和技巧卻很相近,音樂的基本曲式結構和節(jié)奏風格比較相仿;在服飾方面除寬、肥、瘦及色彩的區(qū)別外,樣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們以圓圈舞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韻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學特征的“根”,是相對穩(wěn)定的審美感受的共同反映。
藏族舞蹈非常強調舞蹈時腳、膝、腰、胸、手、肩、頭、眼的配合及統(tǒng)一運用。如“熱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諧”、貢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動作非常講究,不論手持道具與否,其“上身動作像雄獅”威武雄壯,極富有高原人彪形壯漢的氣質,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惡環(huán)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動作則含蓄典雅,給人以健康和優(yōu)美的感覺。與此同時,“果卓”、“果諧”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動作稍向前俯,這不是表現(xiàn)背東西的舞蹈,這一現(xiàn)象除了與服裝的肥厚、裝飾物等有關外,從舞蹈學角度分析,向前微俯與動作的大小、強弱、高低對比等關系密切。
此外,氣息的運用也是藏族舞蹈中的一大特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藏族民間舞蹈的動律與風韻,內在美與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過特有的呼吸方法協(xié)調一致,最終達到藝術之升華。藏族民間舞蹈表現(xiàn)感情之奔放、含蓄、熱情、沉著,以及節(jié)奏之明快、緩慢,都是通過氣息的運用帶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貫注全身,構成舞姿造型的流動和延續(xù)性。
藏傳佛教在祭祀禮儀中,采用頭戴各種神祗面具,吸收大量藏族民間舞蹈成份而編排的程式性舞段,成為宗教本身和藏民用來驅鬼求神、造福來世、宣揚佛法天命、解說因果關系和表演佛經故事等的宗教舞蹈。這種祭祀舞蹈,被后來藏傳佛教的各個教派所采用,稱其為《羌姆》?!肚寄贰分械奈璧?,包括民間“鳥冠虎帶擊鼓”的大型“巫舞”。舞蹈多由“擬獸舞”和“法器舞”混雜而成。表演時,沒有歌唱,氣氛莊嚴、肅穆,具有很大的威懾力,青海地區(qū)又稱作“跳欠”。每逢釋迦牟尼的誕辰、藏歷新年以及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教節(jié)日,青海各大藏傳佛教寺院,如塔爾寺、隆務寺等,都要舉行盛大的《羌姆》活動。
隨著嗩吶、法號、螺號、鼓鈸等奏出的洪亮而莊嚴的樂曲。擔任《羌姆》表演的老少喇嘛們,頭戴各種神、獸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按照神位的高低順序出場。在震撼人心的祭祀樂曲伴奏下,這些“鳥冠虎帶”的諸神一邊接受著信徒們的伏地磕拜,一邊列隊環(huán)繞寺院表演場地,揚手、提足地旋轉前進,以此作為整個《羌姆》活動的序幕。緊接著一組組具有專題宗教內容的神舞蹈,如突出顯示神靈無上威力的“法神舞”、“兇神舞”、“金剛神舞”,表現(xiàn)地獄中小精靈們相互玩耍、嬉戲的“骷髏舞”,為人間帶來福祿的“鹿神舞”,以及表演佛經中“舍身飼虎”、“因果報應”等佛經故事的舞段,令人目不暇接。在這諸多的神獸舞蹈中,要數(shù)“骷髏舞”和“鹿神舞”最為活潑可愛、舞蹈性最強,也最受觀眾的喜愛。雖然這兩個舞蹈也是宗教舞蹈,但卻絲毫沒有宗教桎梏下的肅穆、陰森感。為了活躍氣氛,在連續(xù)的節(jié)目間隙,時而還插入由僧侶們進行摔跤、角斗等表演兼比賽的活動來娛樂民眾。
有不少人認為目前的藏族民間舞太守舊,沒有突破人舊模式了,許多已經加以改進的具有所謂“現(xiàn)代意識”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中我們的確看不到新意,有的只是一些形式上、表達上的創(chuàng)新,脫離了現(xiàn)代的審美要求。因此,若要在原有的舞蹈上有所突破,就要加強其時代感,保持其新鮮活力。那我們可以試想如果過分強調“原生態(tài)”會不會太過于保守,反而阻礙了它的發(fā)展呢?而又有一部分的人會說了:但你能說《酥油飄香》它不“原生態(tài)”嗎?是的,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原生態(tài)”并非將最原始的東西放到舞臺上面,民間的原生態(tài)舞蹈,一直在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可挖掘性,而我們發(fā)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弘揚民族文化。
總之,藏族傳統(tǒng)民舞是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文化結晶。因而,藏族傳統(tǒng)民舞猶如雪山深處一朵鮮為人知的圣潔高雅的雪蓮花。民間舞蹈具有奔放、熱情、粗獷、剛健的性格特征,內容極其豐富。因此,我們要不斷繼承和創(chuàng)新藏族傳統(tǒng)民舞,使之發(fā)揚廣大。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二
最早的藏族舞蹈很原始,主要反映勞動和宗教,隨著舞蹈藝術的發(fā)展,舞蹈加上了音樂并運用化妝、裝飾、服裝、道具來加強舞蹈的表現(xiàn)力,服裝起著裝飾和烘托舞蹈表現(xiàn)的作用,并可以加強舞蹈的感染力,我們可以從巖畫、壁畫、唐卡、彩陶、國畫等資料上看到舞蹈藝術和服裝的發(fā)展情況。
早在公元八世紀時,蓮花生大師在桑耶寺開創(chuàng)了“跳神舞”活動,隨著“跳神舞”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一種特有的西藏舞蹈服飾藝術。時代發(fā)展至今,舞蹈的服裝,是以舞蹈為主進行設計的,是為舞蹈表演服務的。因此,服裝的式樣、色彩、裝飾,都由舞蹈本身的內容決定的。
舞蹈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民族等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借助服裝來表現(xiàn),因此舞蹈服裝設計在主動性上受到了舞蹈主體的約束,舞蹈服裝設計者在設計前需要與編導密切的配合。要了解編導的意圖和舞蹈反映的主體和內容,使服裝與舞蹈和諧一致,只有協(xié)調一致才能產生完美的藝術效果和視覺效果。
有著歌舞海洋之稱的西藏,不但各地區(qū)、市、縣有著不同的舞蹈形式,而且服飾也有較大的區(qū)別。有些舞蹈熱情奔放、豪爽、強烈、粗曠,像康巴、藏北的男子舞蹈。有些舞蹈抒情、柔曼、沉靜、歡快、活潑,像藏族弦子舞。而鳳儀亭在選擇表現(xiàn)藏族舞蹈內容的服裝上,著意用不同的色彩來進行設計,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比如:紅色給我們感覺溫暖、激情,使人聯(lián)想到陽光、火。
在舞臺上,紅色最突出,顯得非常鮮明、美麗,使人感到光彩奪目,所以表現(xiàn)一些熱情奔放的舞蹈,往往用紅色。如特有感染力的西藏昌都地區(qū)的熱巴舞,不僅從舞蹈形式上還是從歡快的鼓點聲中,都能看到和感受到這個舞蹈的熱情和奔放。鳳儀亭的藏族舞蹈服裝大多采用紅色或者用紅色裝飾,這樣就會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和表現(xiàn)效果,也可調整紅色的明度和純度,會產生更多不同色階的紅,如粉紅色,給人一種嬌美、清純羞澀之感。
表現(xiàn)柔美、恬靜的舞蹈,一般采用粉紅色較多。像大型樂舞《珠穆朗瑪》中表現(xiàn)母親河的`舞蹈,設計者就用較寬的粉紅色作為裝飾邊,既有藏民族特色又表現(xiàn)了藏族女性柔美的一面。另外像桔紅、朱紅、桔黃這些典型的暖色調,它給人興奮活潑、華美之感。黃色在七彩色中明度最高,最鮮明,往往會在獨舞和領舞中采用。
另外,鳳儀亭在制作藏族舞臺服裝時候,除了顏色之外,也很注重明度和純度較低的色調,比如黑色、藍色、咖啡色等的協(xié)調,它可以與其它色彩對比采用,能起到襯托的作用,尤其是進行裝飾的時候,這種深色能使裝飾紋樣突出,使整套服裝鮮艷度和明度增加,使色彩更加強烈、明亮、歡快。無彩色中的金、銀色是華麗的顏色,在舞蹈服裝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起到裝飾和點綴的作用,尤其在舞臺燈光的照射下,更能發(fā)揮其特有的光亮度和華麗感。
在造型設計上,鳳儀亭的設計觀點是舞蹈服裝不受流行因素的影響,主要受舞蹈內容的影響,也就是說舞蹈內容所要表現(xiàn)哪個地區(qū)、哪個民族,設計者就采用哪個地區(qū)原有代表性的民族生活服飾,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造型變化和色彩的變化,當然,如果能融合盡時尚流行元素,鳳儀亭也絕不會吝惜。
在面料的選用上,舞蹈服裝不需要考慮氣候冷暖影響,它的選料要配合舞蹈動作的完成,主要注重料子的懸重感、彈性和輕盈度,要用面料去盡量體現(xiàn)舞蹈者在舞臺上表演的美感。 舞蹈服裝通過本身的造型,色彩面料的作用,配合舞蹈表現(xiàn)給觀眾一種美的視覺享受,使舞蹈增添更多的魅力,烘托舞臺的氣氛,使舞蹈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舞蹈的主題。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三
藏族歷來就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西藏阿里地區(qū)日土巖畫上就可看見鳥首人身舞蹈著的巫師,靠著肢體動作,形成一種語言,表達個人的一種思想情感。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于藏族舞蹈服裝的特征,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您喜歡!
最早的藏族舞蹈很原始,主要反映勞動和宗教,隨著舞蹈藝術的發(fā)展,舞蹈加上了音樂并運用化妝、裝飾、服裝、道具來加強舞蹈的表現(xiàn)力,服裝起著裝飾和烘托舞蹈表現(xiàn)的作用,并可以加強舞蹈的感染力,我們可以從巖畫、壁畫、唐卡、彩陶、國畫等資料上看到舞蹈藝術和服裝的發(fā)展情況。
早在公元八世紀時,蓮花生大師在桑耶寺開創(chuàng)了“跳神舞”活動,隨著“跳神舞”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一種特有的西藏舞蹈服飾藝術。時代發(fā)展至今,舞蹈的服裝,是以舞蹈為主進行設計的,是為舞蹈表演服務的。因此,服裝的式樣、色彩、裝飾,都由舞蹈本身的內容決定的。
舞蹈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民族等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借助服裝來表現(xiàn),因此舞蹈服裝設計在主動性上受到了舞蹈主體的約束,舞蹈服裝設計者在設計前需要與編導密切的配合。要了解編導的意圖和舞蹈反映的主體和內容,使服裝與舞蹈和諧一致,只有協(xié)調一致才能產生完美的藝術效果和視覺效果。
有著歌舞海洋之稱的西藏,不但各地區(qū)、市、縣有著不同的舞蹈形式,而且服飾也有較大的區(qū)別。有些舞蹈熱情奔放、豪爽、強烈、粗曠,像康巴、藏北的男子舞蹈。有些舞蹈抒情、柔曼、沉靜、歡快、活潑,像藏族弦子舞。而鳳儀亭在選擇表現(xiàn)藏族舞蹈內容的服裝上,著意用不同的色彩來進行設計,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比如:紅色給我們感覺溫暖、激情,使人聯(lián)想到陽光、火。
在舞臺上,紅色最突出,顯得非常鮮明、美麗,使人感到光彩奪目,所以表現(xiàn)一些熱情奔放的舞蹈,往往用紅色。如特有感染力的西藏昌都地區(qū)的熱巴舞,不僅從舞蹈形式上還是從歡快的鼓點聲中,都能看到和感受到這個舞蹈的熱情和奔放。鳳儀亭的藏族舞蹈服裝大多采用紅色或者用紅色裝飾,這樣就會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和表現(xiàn)效果,也可調整紅色的明度和純度,會產生更多不同色階的紅,如粉紅色,給人一種嬌美、清純羞澀之感。
表現(xiàn)柔美、恬靜的舞蹈,一般采用粉紅色較多。像大型樂舞《珠穆朗瑪》中表現(xiàn)母親河的舞蹈,設計者就用較寬的粉紅色作為裝飾邊,既有藏民族特色又表現(xiàn)了藏族女性柔美的一面。另外像桔紅、朱紅、桔黃這些典型的'暖色調,它給人興奮活潑、華美之感。黃色在七彩色中明度最高,最鮮明,往往會在獨舞和領舞中采用。
另外,鳳儀亭在制作藏族舞臺服裝時候,除了顏色之外,也很注重明度和純度較低的色調,比如黑色、藍色、咖啡色等的協(xié)調,它可以與其它色彩對比采用,能起到襯托的作用,尤其是進行裝飾的時候,這種深色能使裝飾紋樣突出,使整套服裝鮮艷度和明度增加,使色彩更加強烈、明亮、歡快。無彩色中的金、銀色是華麗的顏色,在舞蹈服裝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起到裝飾和點綴的作用,尤其在舞臺燈光的照射下,更能發(fā)揮其特有的光亮度和華麗感。
在造型設計上,鳳儀亭的設計觀點是舞蹈服裝不受流行因素的影響,主要受舞蹈內容的影響,也就是說舞蹈內容所要表現(xiàn)哪個地區(qū)、哪個民族,設計者就采用哪個地區(qū)原有代表性的民族生活服飾,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造型變化和色彩的變化,當然,如果能融合盡時尚流行元素,鳳儀亭也絕不會吝惜。
在面料的選用上,舞蹈服裝不需要考慮氣候冷暖影響,它的選料要配合舞蹈動作的完成,主要注重料子的懸重感、彈性和輕盈度,要用面料去盡量體現(xiàn)舞蹈者在舞臺上表演的美感。 舞蹈服裝通過本身的造型,色彩面料的作用,配合舞蹈表現(xiàn)給觀眾一種美的視覺享受,使舞蹈增添更多的魅力,烘托舞臺的氣氛,使舞蹈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舞蹈的主題。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四
雙手下垂,動作時曲腕,屈肘,以腕帶動,兩手于胸前交替晃動。右手順時針劃圓,左手逆時針劃圓。此動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齊眉;大于前上方。
2.晃蓋手
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經上弧線從旁及里,形成上弧線的流動。單手的晃蓋亦常見多出現(xiàn)于腰旁,腹前。
3.髖前劃手
雙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髖前從內向外至旁劃圓。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在平面上劃圓。髖前劃手和齊眉晃手屬規(guī)律性連接。
4.前后擺手
兩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擺動,手腕主動。
5.橫向擺手
兩手下垂于身旁,多為單手的橫向擺動,手腕主動帶動小臂,大臂附隨。
6.平面擺手
兩手下垂于身旁,單手起至旁,從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擺動,手腕帶動,臂附隨。
1.碎踏
雙腳全腳交替踏步,雙膝顫動,踏腳節(jié)奏均等??蛇M、退、轉體。
2.顫踏
弱拍雙膝下沉,動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蓋顫動(變支撐腿),同時抬起另一只腿。動作時,踏地與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顫時保持上身的穩(wěn)定、松弛。
3.抬踏顫(抬踏亦叫“岡打”)
弱拍雙膝下沉,同時抬起前腳掌,重拍膝關節(jié)帶動,踝關節(jié)發(fā)力,腳掌快速擊打地面,同時顫膝。可雙腳亦可單腳做。
4.吸顫步
動作腿吸腿時,支撐腿蹭踮顫膝一次,再落腳“碎踏”二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穩(wěn)定、松弛。
5.退踏步
動作腿后撤半步,腳掌著地,同時支撐腿微離地面,da拍支撐腿踏地,再動作腿踏地顫膝。動作時,它具有退顫分離顫,踏地后順勢滑的特點。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五
藏族舞蹈是藏民族生活的縮影,下面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藏族舞蹈的特點吧,希望大家喜歡!
“顫”、“開”、“順”、“左”、“繞”是各種類不同藏舞的共同特點,或稱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從而構成了它區(qū)別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學概念。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點外,在舞蹈的動律上還普遍存在著最基本的“三步一變”、“后撤前踏”、“倒腳輾轉”、“四步回轉”的共同規(guī)律。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豐富,從腳部動作上可概括為“蹭”、“拖”、“踏”、“蹉”以及“點”、“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種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勢,可歸納成“拉”、“悠”、“甩”、“繞”、“推”、“升”、“揚”七種變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輾轉、刨腿轉、踢腿轉、果諧轉、跨腿轉、跳跨轉、推磨轉、蹲轉、跪轉、掖轉、正反轉、扭腰正反轉、擰身反跨轉、點步翻身、踏步翻身、點轉、平轉、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轉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蓋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貓?zhí)鹊取?/p>
青海藏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從歌舞的形式進行劃分,基本上可分為“民間歌舞”與“宗教舞蹈”兩大類。也可細分為“諧”、“卓” “熱巴”和“羌姆”等類。凡以歌舞為主的集體自娛性圓圈舞蹈,一般被泛稱為“諧”;而在圓圈歌舞中,具有較強表演性的集體舞,則被人們一般泛稱為“卓”。此外,在具有表演性的“卓”中,經??梢钥吹揭愿鞣N“鼓”作為舞具進行的舞蹈。
《諧》是為人們熟悉的藏族舞蹈《弦子》。這種民間自娛性舞蹈,舞姿最富魅力和瀟灑,還要數(shù)巴塘地區(qū)的《弦子》。因此,現(xiàn)在人們只要一提《弦子》,便加入了地名為“巴塘”?!栋吞料易印返奈枳藞A潤、狂放而流暢。在音量不大,但清晰、婉轉的琴聲下,舞隊忽而聚攏忽而散開,忽而跟隨著領舞繞行,好似游龍擺尾,忽而又成圓圈揚袖旋轉,如同白蓮初綻。此外,由拖步、晃袖、點步轉身及模擬孔雀等姿態(tài)動作的穿插、組合下,使整個舞蹈語匯豐富、姿態(tài)瀟灑。
《卓》被藏族一般泛指為“表演性的圓圈歌舞”。而其中不少“卓”中,都有不同“鼓舞”的.表演。藏族自古認為,“鼓”能給人帶來吉祥與歡樂,是求得神靈祝福所不可或缺的器具,而在一些祭祀和節(jié)日舞蹈中,必須要進行擊鼓作舞的表演。《熱巴卓》和《熱巴》都屬于“卓”中的表演性民間舞蹈。除藏族之外,不少人難以分辨二者間的相互關系。
《熱巴》是指過去流浪藝人賣藝為生,所表演的雜藝歌舞節(jié)目。“熱巴”一詞,意為“流浪藝人”、也是人們對其表演形式的稱謂。過去,一些生活困難的舞蹈能手,常以本家族為主、或自由結合組成演出班子,并由一名老藝人作領班,到各地流動演出。由于他們要以此為生,表演帶有賣藝的性質,所以經過不斷地演出,每個藝人都有較高的表演水平和專長。其中包含“民間歌舞”、“鈴鼓舞”和有一定情節(jié)的“雜曲表演”三部分,其舞種也同樣流傳在青海廣大的藏區(qū)。
《羌姆》是藏族寺院的舞蹈,每逢重大宗教節(jié)日,喇嘛寺都要舉行“跳神”活動。在嗩吶、蟒筒、長號、鼓鈸齊鳴之中,表演者頭戴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裝扮成眾神列隊繞場一周,揭開序幕。然后陸續(xù)表演《兇神舞》、《骷髏舞》、《牛神舞》、《鹿神舞》、《喜樂神舞》和《護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宗教內容。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六
女1: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合:大家晚上好!
男2:我是主持人xxx
女1:我是主持人xxx
男1:我是主持人xxx
男2:西南大學積極貫徹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努力營造一個團結、和睦、溫馨的民族大家庭。
女2:民族節(jié),既是我們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節(jié)日,也是我們全校師生一起聯(lián)歡的大好日子。
男1:陽光雨露滋潤心田,我們少數(shù)民族同胞要感謝黨和國家的支持,還應該感謝學校各級領導和同學們的關愛。同時也要感謝對我校民族教育工作給予關懷和幫助的各位嘉賓。
女1:接下來請允許我介紹本場晚會的到場嘉賓,他們是……讓我
們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第一篇章塞北情韻展風采
維族舞蹈《舞動青春》
男1:今天我們相約在這里敞開心扉,釋放激情,
女1: 今天這里將成為歡樂的海洋,綻放最絢爛的民族之花
男2:在遼闊蒼莽的塞北,孕育著這樣一些民族,他們熱情奔放,慷
慨大方;他們能歌善舞,活力四射!
女2:他們悠揚動人的歌聲和曼妙無比的舞姿,獨具塞北風情,不知讓
多少人為之心馳神往。首先進入本場晚會第一篇章,
合:塞北情韻展風采
男1:請欣賞維族舞蹈《舞動青春》
哈薩克舞蹈《祝?!?/p>
(旁白)男1:請欣賞哈薩克舞蹈《祝福》
馬頭琴獨奏《天邊》
(旁白)女1:請欣賞馬頭琴獨奏---《天邊》。
風情舞蹈聯(lián)演
(旁白)男1:請欣賞由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蒙古族同胞們?yōu)榇蠹?/p>
帶來的舞蹈聯(lián)演。
第二篇章 萬紫千紅頌中華
接《阿里郎》
男2:再次感謝你們的精彩表演!我們國家的發(fā)展與民族團結是
密不可分的,正是因為有了各族人民的團結互助我們的祖國才會蒸蒸日上,也同樣也是因為有了這么一個強大的國家,各民族才能快樂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女2:56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攜起手來鑄就了今日中華
之輝煌。下面就讓我們傾聽他們對祖國的贊美,讓我們進入晚會的第二篇章
合:萬紫千紅頌中華
男2:首先請欣賞朝鮮歌曲《阿里郎》
民樂齊奏《賽馬》
(旁白)男1:風聲蕭蕭馬嘶鳴,萬馬齊奔震天擎,有請音樂學院的
同學們?yōu)槲覀儙砻晒琶駱俘R奏《賽馬》,一起領略這個騎在馬背上民族的風采。
民族服裝展演《多彩中華》
(旁白)女1:請欣賞民族服裝展演《多彩中華》
傣族舞蹈:《邵多麗》
(旁白)女1: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伴著優(yōu)雅的舞步,感受傣家兒女的
風情,請欣賞傣族舞蹈《邵多麗》
第三篇章 山歌水舞情滿堂
接民族原生態(tài)風情歌曲聯(lián)唱《印象云南》
男2:山水有情,人杰地靈,山水即賦予了我們高尚的情懷,同時也
喚起了我們對歌舞的靈感。
女2:無論是在神秘圣潔的雪域高原還是在風光旖旎的彩云之南亦或
合:山歌水舞情滿堂。
女2:山涵水養(yǎng),源于自然,原生態(tài)民歌,韻味十足,風格獨特。接
下來請欣賞白族 佤族 傣族 傈僳族 彝族的同學為大家?guī)碓鷳B(tài)民族風情歌曲聯(lián)唱《印象云南》。
藏族風情歌舞《雪域踏步》
(旁白)女1: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奔放,讓我們和著歡
快明朗的節(jié)奏,踏著粗獷豪放的舞步一起欣賞藏族歌舞《雪域踏步》。
《草原夜色美》
(旁白)男1:接下來讓我們聆聽草原夜色的歌聲,有請圖雅
老師為我們帶來《草原夜色美》
苗族舞蹈《花溪》
(旁白)女2:有一個民族讓我們想起精致而繁榮的銀質工藝,
讓我們驚嘆精美絕倫的刺繡才華,這就是我們淳樸善良
多才多藝的苗族同胞。下面請欣賞苗族舞蹈《花溪》。
歌曲《愛我中華》
(旁白)男2: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五十六個民族,血脈
相連。滄桑磨難一起擔當,榮耀輝煌共同分享,因為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華民族。讓我們團結一心,《愛我中華》(刪)
結束語
男1:今晚,彩光瀲滟 樂奏天籟之音
女1:今晚,起舞放歌 歌傳四海山川
女1: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男2:各族同胞朋友們
女2:西南大學慶祝第六個民族節(jié)系列活動,“民族盛典 你我相約”大型民族風情歌舞晚會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光臨,再見。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七
大家晚上好!
《舞蹈節(jié)目串詞》正文開始 開場舞蹈:《神采飛揚》
主持人上場
女:現(xiàn)場的各位前輩,各位小朋友們,
男、女合:大家晚上好!
女:圣火點燃激-情,奧運夢想成真,伴隨禮花的綻放,奧運的旋律在中華大地上傳響! 男:一曲“神采飛揚”既表達了我們郝穴陽光舞蹈藝術團的奧運激-情,也拉開了今夜我們良宵共渡的序幕。
女:朋友們,我們“陽光舞蹈藝術團”是經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批準的教學會員基地,有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高級資格教師2名,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注冊教師3名。干凈、明亮的練功房,編排新穎的中國舞,金光閃閃的考級證,健康健美的小舞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家長、小朋友的參與激-情。
男:“陽光藝術團”的宗旨是: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讓孩子們在快樂中舞蹈,讓孩子們成為快樂的小舞星。我們的教師編排并演出的舞蹈在全國屢獲大獎,我們的學員一個個考級成功,我們的小朋友屢屢被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評為快樂小舞星。
女:今宵我們的激-情將同奧運一起釋放,我們的陽光將同輝月亮。
男:今宵,我們將以優(yōu)美的舞姿展示形象,回饋社會的滋養(yǎng),陽光的成長,成功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愛和家長小朋友的親睞。首先,我們還是以熱烈的掌聲有請(講話領導)為陽光祝福,為晚會致辭。
(領導講話)
2、《竹林深處》
女:“遠上上海少博賽,竹林深處是傣家”,陽光藝術團的一群傣家小朋友,在上海國際少兒舞蹈大賽中榮獲金獎,他們是陽光的自豪,是江陵的'驕傲。
男:朋友們,掌聲在哪里。下面請欣賞舞蹈《竹林深處》,掌聲有請。
3、《快樂一家人》
“奧運加油,中國加油,世界加油!”這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呼聲,小朋友們也雀躍歡呼,用舞蹈表達對奧運的祝福。請欣賞舞蹈《快樂一家人》。
4、《快樂成長》
一片陽光輕輕的落在我的琴弦上,我的生活從此充滿的夢想,充滿了渴望,我夢想失去憂傷,我渴望快樂成長。請欣賞爵士舞蹈《快樂成長》。
5、器樂、古箏
古箏古樸、古典、古韻,小朋友的十指間流淌的是小橋流水,是泉水叮咚,是夏夜的清涼。請欣賞器樂古箏表演。
6、玫瑰花中的活潑女孩
溫暖的陽光穿過玫瑰花林,柔和的撫摸著維吾爾族姑娘,一個個美好的童話輕松的舒展健美的身軀。于是,我們感到幸福在蓬勃滋長。請欣賞新疆舞《玫瑰花中的活潑女孩》。
7、《我的偶像》
8、孔雀
女:哎,小男生,你知道中國人誰的孔雀舞跳得最好嗎?
男:請別叫我小男生,好不好,我是大男人(拍胸)。因為我既懂音樂,又愛舞蹈(做幾個招牌舞蹈動作),你剛才問什么來著,再說一遍。
女:我問你中國人中誰的孔雀舞跳得最好。
男:楊利偉的姐姐楊麗萍。
女:楊利偉,飛天第一人,孔雀舞與他有啥關系呀!
男:你看啦,楊利偉在天上飛得最好,楊麗萍在地上孔雀舞得最棒。
女:嗯,有思想,有高度,真像個大男人,但我要告訴你,今晚我們請來了陽光舞蹈班的學員——郝穴的楊麗萍,掌聲有請 帶來的孔雀舞。
9、考級組合
顧盼生情的眼神,曼妙柔美的身姿,律動含情的編排,一眨眼,一笑臉,一舉手,一提足,那么專注,那么專業(yè),那么專情。請欣賞考級中經典的動作組合。
10、《愛在我家》
女唱《吉祥三寶》(男生在旁打節(jié)拍配合,扮爸爸)
男:唱得真不錯,他們一家人真幸福。
女:現(xiàn)在誰的家庭不幸福。
男:嗯,因為每個家庭都充滿了愛,都溫馨、吉祥、幸福。
女:請欣賞舞蹈《愛在我家》。
11、爵士組合
夏夜的動感釋放著激-情,蕩漾著青春,張揚著個性,搖曳著流行,朋友們動起來吧。請欣賞爵士舞組合。
12、獨舞《春閨夢》
今夜,有你,有我,有月,有星。
今夜,星星是我的歌聲,穿越夜空的飛翔,終止在你的閨夢里。
今夜,月照無眠,今夜,不應有恨。
請欣賞舞蹈《春閨夢》。
13、現(xiàn)代舞
青春是夜無法包圍的詩,青春是花無法簇擁的舞,陽光是夜無法容忍的灑脫,陽光是行云流水的心跳,青春只此一次,陽光天天恩賜!來吧,小朋友們,盡情享受陽光,盡情舒展舞姿。請欣賞現(xiàn)代舞。
14、彩虹塔
楊利偉的身影剛剛落地,黃俊龍、聶海勝的聲音又響徹蒼穹,神七的身影又將升空,我們熱愛航天,我們探索宇宙,我們未來的夢想就是坐上彩虹塔,遨游太空,邀約星球。請欣賞舞蹈《彩虹塔》。
結束語:(放今夜無眠曲 周冰倩)
女:朋友們,今夜是激-情的夜晚,今夜是陽光的饋贈。
男:我們陽光藝術團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正茁壯成長,我們的學員也在天天進步,月月向上,年年成績超然。
女:愿我們的友誼永存,愿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陽光。
男、女合:陽光陽光,給你光亮
陽光陽光,伴你成長
(伸出二指頭,耶)
女:陽光藝術團回報社會文藝演出到此結束。
男、女:祝大家夏夜安康,全家幸福,晚安,再見!
大中國主持串詞
藝術節(jié)主持串詞
(甲):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乙:親愛的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們
合:大家上午好
乙:今天,我們盡情歡樂,熱情高歌
甲:讓所有的美好在此刻繽紛怒放
乙:讓所有的心情在此刻晶瑩閃爍
甲:匯聚彼此的熱情
乙:挽起彼此的心靈
(合):我們用真誠和快樂裝點這不尋常的時刻。
坊莊鄉(xiāng)年第九屆校園藝術節(jié)暨六一文藝匯演現(xiàn)在開始!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八
藏族舞蹈是中國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充滿了神秘、獨特的魅力。在我的大學時光里,我有幸參與了一次藏族舞蹈的學習與表演活動。通過這段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藏族舞蹈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帶給我的所思所感。
首先,藏族舞蹈獨特的舞姿和舞蹈動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學習藏族舞蹈的過程中,我充分領略到了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蘊。藏民族神圣、民族性和自然生活是藏族舞蹈最基本的特點。舞者在舞蹈中融入了眾多的動態(tài)肢體變幻,如帕舞的動感優(yōu)雅,拉薩祈愿舞的肢體痙攣等。這些獨特的舞姿和舞蹈動作不僅充滿了藝術感,更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東方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其次,藏族舞蹈帶給我的是身心的享受與平靜。在學習藏族舞蹈的過程中,身體的動作、呼吸、情感的流露都需要與樂曲和諧統(tǒng)一。我通過學習舞蹈的技巧和動作,掌握了正確的姿態(tài)和呼吸方法,并且能夠準確把握舞姿和情感的表達,從而能夠感受到身心的平衡與和諧。每一次的跳躍、旋轉、起伏和舞動都讓我感受到了一種身心的愉悅與平靜,讓我忘卻了一切煩惱與疲憊。在舞蹈的世界里,我能夠沉浸其中,徹底釋放自己,感受到心靈的凈化與升華。
憑借著對藏族舞蹈的熱愛與自信,我獲得了一次參與大型演出的機會。在演出的臺上,我整個人仿佛化作了舞蹈的一部分,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起舞。身體的每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自信,我能夠盡情地展現(xiàn)自己的舞姿和情感。在觀眾的掌聲和喝彩聲中,我感受到了舞蹈給予我的肯定與鼓勵。從那時起,我明白了舞蹈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更是一種情感的宣泄與交流方式。通過舞蹈,我能夠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與觀眾分享,傳遞出一種獨特的力量。
最后,我體會到了藏族舞蹈對我個人成長的影響。學習和表演藏族舞蹈,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堅持。我不僅需要掌握舞蹈的基本技巧和動作,還需要理解和感受藏族文化的內涵與精神。這過程中,我培養(yǎng)了耐心與堅持的品質,鍛煉了團隊合作和領導能力。與舞團的伙伴們一起排練和表演,我們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段經歷讓我明白了只有團結合作、互助互愛,我們才能在舞臺上取得最好的表現(xiàn),也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總之,在學習和表演藏族舞蹈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藏族舞蹈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帶給我的所思所感。它不僅讓我領略到了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更讓我在身心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享受。通過與舞蹈的相伴,我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片凈土,也收獲了美好的經歷和回憶。我相信,藏族舞蹈將繼續(xù)在我人生的旅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豐富著我的內涵和人生經歷。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九
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藏族舞蹈歷史吧,感興趣的朋友趕緊來看看吧!
“果諧”是流傳在西藏農村的一種拉手成圈,分班唱和,此起彼伏,頓地為節(jié),載歌載舞的自娛性圓圈歌舞。常見于農區(qū)的村頭、曠地、打麥場上。時逢佳節(jié),人們從白天唱到夜晚,從深夜跳到黎明。“果諧”的興起和西藏的農業(yè)發(fā)展相關,它和秋收打場男女分班唱和的勞作形式及修房筑屋“打阿嘎”的勞動節(jié)奏有直接聯(lián)系。舞蹈動作多以2/4節(jié)奏變化,重拍起步,膝蓋到腳掌直向落地,頓地為節(jié),步法結實穩(wěn)扎,勞動氣息很強,男女在舞中還相互交替進行構成競舞場面,長于抒發(fā)群體的熱烈歡騰情緒是其基本的風格特征。
“堆諧”(城鎮(zhèn)踢蹈舞),是指從拉孜到定日一帶的農村歌舞,17紀中葉,五世達x在其規(guī)定的“雪頓節(jié)”上,后藏炯巴藏戲團在演出藏戲時,穿插表演了六弦琴伴奏,踏步為節(jié),重腳上節(jié)奏音響變化,歡快熱情的“堆”區(qū)民間舞,后通過藝人和舞蹈世家加工規(guī)范,城市化了的藏族踢踏舞。以拉薩、日喀則最為盛行。
“果卓”--鍋莊舞,早期與西藏奴隸社會和盟誓活動相關,后來逐步演變成為歌舞結合,載歌載舞的.圓圈歌舞形式了。在古代,鍋莊多施于祭壇禮儀,宗教色彩很濃,跳時比較拘謹,神情端莊,“多垂頭、俯袖、束手而舞”。
要說起藏傳佛教寺院舞蹈“羌姆”的來源,就必須追溯到藏傳佛教在西藏得以興起的經過。在公元7世紀時,印度高僧蓮花生來到西藏宣傳當時流行于印度的佛教。然而,西藏當?shù)卦级嗌癯绨莸谋浇躺钊肴诵?對外來宗教采取排斥、拒絕的態(tài)度。為了能在西藏推行佛教,印度高僧蓮花生采取了將印度佛教與西藏原始苯教相互結合的方法,既保留了佛教教義、對唯一最高主神如來的崇敬,又將笨教中的各種神靈收納為護法神,而符合了藏族對原始多神進行崇拜的心理,至使西藏地區(qū)在唐代誕生了藏傳佛教。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十
藏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較多、分布地域廣闊的民族之一。藏族的傳統(tǒng)舞蹈是什么?下面介紹藏族的傳統(tǒng)舞蹈——大鼓舞。
藏族的分布區(qū)域以西藏自治區(qū)為主外,還遍及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多個省份。藏族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具有悠久的民族歷史和豐富的文化。也正是由于藏族具有以上的人文特點而出現(xiàn)了:因藏族生活地域的差異、各自與周邊其他民族的交往,而在相同類別的文化現(xiàn)象與藝術品種、節(jié)日和祭祀活動中,形成了諸多形式不一、風格各異的禮儀和歌舞。
藏民族是個信仰藏傳佛教的民族,同時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長民族歷史孕育下的若干節(jié)日中,幾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為敬奉神靈和歡娛民眾、借以把節(jié)日歡樂氣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在藏族的民間節(jié)日中,希冀豐收與歡度“望果節(jié)”是辛勞了大半年后人們的最大期盼和喜悅。在藏語中“望果節(jié)”的“望”字,意為“田地”,“果”為“轉圓圈”,“望果節(jié)”的整個意思便是:圍繞豐收的田野歌舞。
“望果節(jié)”的由來和酬神儀式的舞蹈,在《笨教歷算法》中有一定的記載。傳說在公元五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向笨教教主請教保佑作物豐收的辦法時,教主指出:讓耕作的農民在即將收獲的田地周圍繞行并舞蹈娛神,上天將會賜予豐收。從此,每年收獲之前,笨教僧侶充當祭祀隊伍的先導,高舉幡旗、手拿纏繞哈達的木棒“達達”與羊右腿,率領著各個村落手持青稞麥穗的農民和盛裝婦女,排成長長的隊伍,圍繞農田地界進行“收斂地氣、祈求豐收”的法式活動。在這浩蕩的游行過程中,人們不停地高呼贊美神靈和祈求豐收的口號,直至回到村中,把麥穗和小旗插在谷倉或神龕上為止。
西藏的“望果”活動在八世紀中期前,只有十分簡單的祭祀儀式。至八世紀后半葉黃教創(chuàng)立,“望果”活動被加入了更多的宗教色彩,成為具有整套宗教祭祀儀式、包括“繞田游行”和“慶典”兩部分活動,而列入藏族農區(qū)節(jié)日。
后藏農區(qū)“望果節(jié)”活動的日期,隨青稞麥的成熟而定,節(jié)日一般三至五天不等。活動的規(guī)模大小和舉辦時間長短,根據(jù)各鄉(xiāng)的經濟能力而定。
望堆舉行“望果節(jié)”時,為籌備活動,人們較平日更早地開始忙碌。婦女們點燃場院的爐灶,開始了煮茶、搗奶……;男人們忙著支撐帳篷、布置鋪滿獸皮的‘觀禮’ 座席、在場院南邊已壘起的高臺上插柳枝和青稞麥等。近中午時分,“望果節(jié)”的慶典會場終于布置就緒。在主人熱情的招呼下,受邀的外鄉(xiāng)賓客依次就座于嘉賓席,并接受主人獻上的青稞酒,按習俗用中指蘸酒揮彈三次,以表示對天地諸神的敬重。
“望果節(jié)”的慶典儀式,在鄉(xiāng)長簡短的講話后開始。鄉(xiāng)里的代表一一走到高臺前,虔誠而認真地把帶來的茶、酒、食品供奉在高臺上的柳枝和青稞前,以此表達百姓對神靈賜予豐收的`祈求與感激之情。放供品于沒有神像的柳枝和青稞前,其因是藏族自古有著原始多神崇拜的傳統(tǒng),他們崇敬高大的樹木,認為大樹有連接天地、溝通神人的功能,因此許多崇拜儀式都在大樹前的空地上進行,以達到祀神和娛神的目的。但自古有“高原糧倉”美稱的后藏,要想在這里找到一片林子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農區(qū)的“望果節(jié)”活動一般都在村邊的場院舉行。為了與神靈溝通,人們只好在場院邊臨時搭建個高臺,臺上用插放披掛彩色布條的柳枝來象征祥云圍繞的參天大樹。
禮儀結束之后便是用于“娛神” 舞蹈的動。伴隨著激烈的鼓聲,一位頭戴畫有星辰藍色藏戲面具、身著五彩藏袍的老者首先登場亮相。他肩上斜挎銅鈴和寶劍、手持纏白色哈達被稱為“達達”的神杖,踩踏著鼓樂節(jié)奏向場院中心舞來。這位崇高的神靈代言人站定位置后就開始揮動神杖,承擔起指揮娛神舞蹈的職責。在老者的一個手勢之下,四周早已待命即舞的八名鼓手,便大步流星地向著場地中心疾鼓而來。這些百里挑一的剽悍男子,棗紅色臉堂配上盤在頭頂夾雜著殷紅絲線的油黑發(fā)辮,更透著神采奕奕的陽剛之氣。他們身披五彩短披肩、腳蹬紅黑間色高腰藏靴、腰旁橫挎直徑約六十厘米繪有五彩花紋的大鼓、雙手各持馬蹄槌,在邊擊鼓邊雙腳不停地跳躍下,進行著快速而靈巧的隊形變化。他們忽而組成圓圈旋轉飛舞,忽而排成兩隊穿梭馳騁,以隊形的變化達到渲染氣氛、表現(xiàn)舞蹈力度的目的。然后通過舞者所采用的各種姿態(tài),來體現(xiàn)每個舞段的主題。
《日喀則大鼓舞》的編排,首先以熱烈的圓圈舞隊形,呈現(xiàn)著人們和諧而穩(wěn)定的生活情景。轉而在快速擊鼓的節(jié)奏下,鼓舞以大段相互穿梭和跑動的隊形變化,來表現(xiàn)好男兒搏擊沙場、英勇抗敵,直至凱旋歸來的征戰(zhàn)過程。在一段激奮人心的鼓舞之后,接下來的便是一段抒情的慢板。剛才還是剽悍、英武的勇士,頃刻間竟又文靜得好似閨房繡娘。隨著神杖“達達”的搖動,鼓手們的舞步也因悠揚的鼓樂變得輕快,投入了技藝精湛、儀態(tài)萬方的“四人小場子”表演,再次回復到人們對和平家園的贊美與向往之中。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十一
第一段:介紹藏族舞蹈的背景和特點(200字)
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區(qū)獨有的藝術形式,深受藏民族文化和信仰的影響。它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一種方式。藏族舞蹈獨具匠心的舞蹈動作和旋律,動情地展現(xiàn)了他們的傳統(tǒng)信仰和生活方式。其特點包括舞姿端莊優(yōu)雅、肢體協(xié)調、舞步精確而有力。
第二段:我對藏族舞蹈的初次接觸和體會(250字)
我第一次親眼目睹藏族舞蹈的表演是在一次文化活動中。那時,我被廣袤的高原風貌所吸引,對這個神秘而美麗的地方充滿好奇。當我看到藏族舞者們身穿絢麗的傳統(tǒng)服裝、手持酥油茶,跳動著獨特的舞步時,我被他們的表演深深震撼了。演員們用整齊有力的舞步,表現(xiàn)出了對大自然的感激和崇敬,也展現(xiàn)出了人們之間的團結和友愛。
第三段:我對藏族舞蹈的學習和發(fā)展(300字)
受到對藏族舞蹈的深深愛好和激情的驅使,我決定學習和探索更多關于這門藝術的知識。我找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藏族舞蹈老師,開始了我的舞蹈之旅。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學會了許多藏族舞蹈的基本功和技巧。我在每個動作中都努力表達出藏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界的敬畏。同時,我也嘗試將現(xiàn)代元素融入傳統(tǒng)舞蹈中,以期為藏族舞蹈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第四段:藏族舞蹈對我個人的影響(250字)
學習和跳舞藏族舞蹈不僅讓我更加了解和欣賞了藏民族的文化,還深刻地改變了我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通過舞蹈,我學會了敬畏自然、感恩生活,學會了勇敢和堅持。藏族舞蹈教會了我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與舞伴在舞臺上配合默契。舞蹈的過程中,我學會了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情感。藏族舞蹈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心靈的寄托,通過身體的舞動,我能夠釋放內心的壓力和情感。
第五段:對舞蹈藏族舞蹈的展望和總結(200字)
對我來說,舞蹈藏族舞蹈不僅是一種充滿力量和美麗的藝術形式,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和文化的表達。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將這門藝術傳承下去,并與更多的人分享。當我們將舞蹈藏族舞蹈融入到現(xiàn)代社會中時,我們需要保持其獨特的特點和品質,同時也要給予其更多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舞蹈藏族舞蹈不僅僅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文化的一種珍貴財富。我們應該珍惜并傳承下去。
總結:舞蹈藏族舞蹈作為藏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形式,以其獨特的舞姿和音樂風格,展示了藏族人民對生活和自然界的熱愛和敬畏。通過學習和跳舞藏族舞蹈,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和欣賞藏民族的文化,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技巧。舞蹈藏族舞蹈也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學習,以便將其傳承和發(fā)揚光大。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十二
每個民族、每個地區(qū)都有著自己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點,就形成了中國民間舞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動律有別的鮮明特色。藏族的舞蹈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各類舞蹈分別有著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
在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動態(tài)后,就需要對此種只具備形式意義的外殼注入內涵了。在學習中,我們常注意在動作上下功夫,而不太強調動作內在的根據(jù),處在一種無目的`、機械空白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沒有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風格特征。
舞者身體的任何部分或某個部分造成了或長或短的節(jié)奏,動作的幅度、節(jié)奏的力度及進行移動的速度大小、強弱和快慢的不同而形成了舞蹈動作技巧。因此,加強學生身體的力量、柔韌性、控制力和耐力--即訓練為演出所必須具備的動作技巧。
沒感覺是因為練習少,不能準確表現(xiàn)動作舞姿,也不能抒發(fā)舞蹈情感。須要多加練習,孰能生巧,要注意一些細小的地方,很多小細節(jié)才能體現(xiàn)出舞蹈感覺。學舞蹈要掌握舞蹈的風格特點,要充分通過肢體和表情將這種風格性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這就是說的感覺了,動作舒展到位,節(jié)奏掌握精確。
我們每次做仰臥起坐時在起身的時候腹部就會收縮,這就是核心力量。在舞蹈時我們每次的呼吸都會讓腹部有頻率的收縮,可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要將這個收縮與舞蹈時的節(jié)奏合二為一,以此來增加動作力度與身體張力。每個呼吸點與節(jié)奏點都要配合好,就可以使舞蹈看上去更富有生命力、更有韌性。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十三
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藝術形式之一,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力和獨特魅力。在參與學習和表演藏族舞蹈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特殊之處。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對藏族舞蹈的體驗與感悟。
首先,藏族舞蹈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其莊重肅穆的氛圍。在表演現(xiàn)場,樂器輕輕搖晃著,緩緩奏出悠揚的旋律。舞者們身著傳統(tǒng)裝束,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莊重與肅穆的情緒。他們以強烈的個人氣息和整體協(xié)調的舞步,將情感以舞蹈語言完美地表達出來。這種莊重肅穆的氛圍不僅讓我感到肅然起敬,也讓我對藏族的文化和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其次,藏族舞蹈給人以和諧美的感受。藏族舞蹈以其特有的舞姿和舞步,表達出對自然和諧與人與人之間和諧的向往。在一支輕柔流暢的舞蹈中,舞者們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以柔美的姿態(tài)和舞姿展現(xiàn)出和諧與寧靜的美感。這種和諧美的感受讓我深深地感到了自然與人類的緊密聯(lián)系,讓我對環(huán)境保護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第三,藏族舞蹈注重了個人的表現(xiàn)力和自由發(fā)揮。每個舞者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創(chuàng)造力,在整體舞蹈中,他們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情和個性。藏族舞蹈的舞姿和舞步給予了舞者很大的空間,讓他們可以盡情地展現(xiàn)自己的藝術才能和個人風采。這種個人的表現(xiàn)力和自由發(fā)揮,使得每一場藏族舞蹈都獨具魅力,令人贊嘆不已。
接下來,藏族舞蹈通過舞蹈的形式,傳達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藏族舞蹈常常以古老的傳說和神話為主題,通過舞蹈的視覺效果和表演手法,生動地展現(xiàn)出西藏特有的宗教、歷史和民族文化。例如,藏族舞蹈《雪域神祗》以西藏神話傳說中的雪域神山為背景,通過舞蹈表演展現(xiàn)出了藏族人民對神山的崇拜和敬畏之情。這種通過舞蹈傳遞文化的方式,使我對藏族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體驗。
最后,藏族舞蹈的學習和表演是對藏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作出的積極貢獻。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藏族舞蹈的學習和表演中,使得藏族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和宣揚。通過學習和表演藏族舞蹈,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還能夠將這種魅力傳達給更多的人,推動藏族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
總而言之,藏族舞蹈是一門富有表現(xiàn)力和獨特魅力的藝術形式,通過學習和表演它,我不僅感受到了它的莊重肅穆、和諧美、個人表現(xiàn)力和文化內涵,還深深地體會到了對自然和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思考以及對藏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的努力。藏族舞蹈的學習和表演不僅是對藏族文化的尊重和熱愛,也是對自身藝術追求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感謝藏族舞蹈,讓我對這個美麗而神秘的族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十四
舞蹈是一種最直接、最生動的表演藝術形式,通過舞蹈,人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我近期的學習中,我有幸接觸到了藏族舞蹈這一獨特而美麗的藝術形式。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藏族舞蹈不僅呈現(xiàn)了美的視覺效果,更傳達了藏族文化的精髓。
第二段:藏族舞蹈的傳統(tǒng)與特點
藏族舞蹈源遠流長,在千百年的傳承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韻律。藏族舞蹈通常以農作舞、牧歌舞、宗教舞為主。這些舞蹈以規(guī)矩劃定的舞步動作、復雜多變的手勢,以及饒有情感的表演為特點。舞蹈以神秘、浪漫和純真優(yōu)雅的形象融入其中,使人置身其中仿佛進入了另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
第三段:藏族舞蹈的意義與價值
藏族舞蹈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寄托。它是藏民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審美觀。通過舞蹈,藏族人民表達了對自然的崇敬、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先的尊敬,更傳承了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對于人們而言,藏族舞蹈不僅是一種欣賞的對象,更是一種深入了解藏族文化的重要途徑。
第四段:我在學習藏族舞蹈中的感悟
在學習藏族舞蹈的過程中,我深深被它獨特的魅力所吸引。首先,藏族舞蹈要求舞者具備良好的身體柔韌性和掌握舞蹈動作的技巧。通過不斷的練習和自我調整,我逐漸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并且在表演中加入了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其次,我體驗到藏族舞蹈的情感表達力非常強烈,不論是快速的節(jié)奏還是舒緩的舞曲,都能讓觀眾感受到舞蹈者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最后,通過學習藏族舞蹈,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藏族文化的底蘊和歷史背景,使我對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尊重。
第五段:結尾和總結
學習和實踐藏族舞蹈不僅使我領略了其美麗的藝術形式,更讓我體驗到了一種更加深刻的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我深信,通過學習和傳承藏族舞蹈,我們不僅可以使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得以延續(xù),更能夠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每一次的舞蹈表演都是對藏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珍愛和傳承,也是對藏族舞蹈藝術的致敬。我希望自己能繼續(xù)努力,進一步深入學習和傳承藏族舞蹈,為保護和弘揚多元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十五
藏族舞蹈非常強調舞蹈時,膝、腳、腰、胸、手、肩、頭、眼的統(tǒng)一配合及統(tǒng)一運用。眾多藏族古老民歌中關于具體形體要求的歌詞和古籍的理論如此一致,不能不說是一個民族對舞蹈者形態(tài)、舞姿的共同審美感受。
上述關于舞蹈形態(tài)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脫離實際的,而是至今保留在眾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熱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諧”、貢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動作非常講究,不論手持道具與否,其“上身動作像雄獅”威武雄壯,極富有高原人彪形壯漢的氣質,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惡環(huán)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動作則含蓄典雅,給人以健康和優(yōu)美的感覺。與此同時,“果卓”、“果諧”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動作稍向前俯,這不是表現(xiàn)背東西的舞蹈,這一現(xiàn)象除了與服裝的肥厚、裝飾物等有關外,從舞蹈學角度分析,向前微俯與動作的大小、強弱、高低對比等關系密切。
藏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可分為“諧”和“卓”兩大類。“諧”主要是流傳在藏族民間的集體歌舞形式,其中又分為四種:《果諧》、《果卓》(即《鍋莊》)、《堆諧》和《諧》。 后來增加了簡單的上肢動作、原地旋轉和隊形變換,成為一種男女交替、載歌載舞的勞動歌舞形式。這種勞動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臺,成為歷史上勞動藝術的紀念。
藏族舞蹈,從總體上可劃分為民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兩大類。這兩大類舞蹈都有各自豐富的文化內涵、優(yōu)美而瀟灑的翩躚舞姿和獨具特色的舞蹈風格及形式。其中的《羌姆》,則屬于宗教舞蹈類別中最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寺院舞蹈《羌姆》的產生和流傳,與藏傳佛教的發(fā)生、發(fā)展密不可分。同時,又由于藏傳佛教中不同派別的存在,使被人們俗稱為“跳神”舞蹈的《羌姆》,在舞蹈形式、道具使用以及表演者的裝束等許多方面,又都有著不同的特點與差異。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十六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我國傳統(tǒng)舞蹈藝術的源泉。每個民族、每個地區(qū)都有著自己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點,就形成了中國民間舞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動律有別的鮮明特色。藏族民間舞種類繁多,因地區(qū)的不同而風格各異,其中弦子舞、鍋莊、踢踏是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藝術表演形式,但是外部形態(tài)和動律特點在結構上是具有統(tǒng)一性的。就藏族舞蹈這一體態(tài)特征來講,它不僅和自然環(huán)境、民族性格、生活服飾有關,而且還帶有宗教心理痕跡。但是,從舞蹈角度來看,則具有藝術性的創(chuàng)造,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1.肢體訓練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具備藏族民間舞的基本素質,全面掌握舞蹈的基本動態(tài)。藏族舞蹈學者阿旺克村用五個字歸納了藏族舞蹈的動律特征,即:顫、開、順、左、繞。因此肢體訓練著重要求了膝部的顫動和屈伸。藏族舞蹈有程式化的舞蹈動作和節(jié)奏,它的特點是以下肢活動為主,下肢動作又以膝顫動為核心?!邦潯本陀写箢潯⑿☆?、柔顫、硬顫、扭顫、擺顫等,如:弦子舞中“顫”貫穿在“扭腰”、“拖步”及“點步翻身”等典型舞姿中。故,藏族舞蹈有“無屈不成功,欲動必行先屈”?!绊槨薄白蟆薄ⅰ袄@”是藏族上肢舞袖的動律特征。 “順”是藏族舞蹈特有的協(xié)調方式,它來自連臂踏歌中“起歌抬手,踏腳甩手”的運動方式;舞袖有;甩、擺、撩、繞等多種形式,但以“繞”為核心,有:大繞、小繞、臂繞、肘繞、內繞----。這些不同的舞姿動態(tài)中都有一致的規(guī)律性。藝術家要用身體動作把字面含義完好的表達出來,就是演員肢體訓練的目的。
舞蹈是人體x術。以經過排練、組織和加工的人體節(jié)奏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動作、節(jié)奏是主要表現(xiàn)形式。由于舞蹈是動態(tài)的藝術,它的訓練主要放在動作的姿態(tài)、節(jié)奏和質量的感覺上。也就是說,舞者身體的任何部分或某個部分造成了或長或短的節(jié)奏,動作的幅度、節(jié)奏的力度及進行移動的速度大小、強弱和快慢的不同而形成了舞蹈動作技巧。在韓芙莉的舞蹈哲學中:加強學生身體的力量、柔韌性、控制力和耐力—即訓練為演出所必須具備的動作技巧。那我們通過對節(jié)奏、動律和姿態(tài)具有的潛力進行體會,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和處理,就能在舞蹈表演中增強了動作的表現(xiàn)力。高爾基曾經說過:“藝術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豐富的感情也會陷于癱瘓?!?/p>
在舞蹈中,節(jié)奏是舞蹈的力度,感情是舞蹈內容的補充。能恰當好處的處理動作節(jié)奏,標志著舞者對肢體的把握能力達到一定的水準。如大型樂舞〈〈珠穆朗瑪〉〉,其中的熱巴鼓舞,整個樂舞就是在女子鼓舞和男子辮子鼓舞表演時推向高潮,女演員的熱巴鼓動作技巧簡直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不管是頂鼓旋轉,還是鼓旋轉和擊鼓翻身,都是那樣的迅速、利落、干凈、漂亮。男演員們的辮鼓舞跳的更有氣勢,更有一種野性的美,他們甩辮擊鼓,動作揮灑自如,節(jié)奏由慢至快,氣氛高潮時的男子特技“躺身繃子”、“單腿吸跨轉”、“虎跳擰身平轉”等等。氣氛極為熱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藝加上濃郁的雪域風格所產生的藝術感染力。這里包含著一連貫均衡的動作,而這些動作造型的連續(xù)是有規(guī)則、有很強的節(jié)奏性,在急速的運動過程中,要有絕對的力量控制身體。演員們正是通過處理運用這些動律、節(jié)奏和姿態(tài)來體現(xiàn)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舞蹈表演技能。
藝術化的處理節(jié)奏動作還能夠在感情色彩極其強烈的舞蹈中,極其自然地表現(xiàn)出相同的以及不同類型的感情。動作,是與宣泄生命情感和烘托氣氛緊密結合的,是舞者內心激情的物化。舞者通過節(jié)奏的強弱、長短、來表現(xiàn)內心的情感。優(yōu)秀的舞蹈藝術家就會通過動作節(jié)奏的變化把內心的情感間接表現(xiàn)出來。如:《母親》運用藏族那沉緩、凝重的形體語言特點,通過藝術化的動作節(jié)奏、舞蹈造型與動態(tài),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偉大而又平凡的母親形象。另外,表現(xiàn)情感也能體現(xiàn)出演員自身的情感素質。如:由西藏軍區(qū)文工團表演的舞蹈〈〈酥油飄香〉〉。在歡快、輕巧的音樂節(jié)奏下,一群勤勞的藏族姑娘,將西藏傳統(tǒng)的前傾身體動態(tài)改成了挺胸抬頭的身體動勢,有節(jié)奏地跑了出來。在無音樂伴奏的那段,通過身體夸張的扭動,人聲和語言不僅傳達意義,還作為一種節(jié)奏和情緒溶入舞蹈中,把勞動場面演繹地很火爆。動作節(jié)奏經過肢體藝術化的處理,既不失藏族舞蹈特有的動律,又充分顯示出富裕起來的西藏人民的精神風貌更在民族個性展示上,演神了藏族姑娘自由、奔放鮮活形象,既繼承了藏族傳統(tǒng)的風格,又注入了新的動作、節(jié)奏元素,把內心的情感直接表現(xiàn)在舞蹈中,成為一個極富有時代氣息的舞蹈。藝術化的處理動作節(jié)奏是我們對肢體動作技巧地把握,通過節(jié)奏、動作、表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就構出不同視覺意象和心理情感內蘊。這樣,我們在舞蹈表演中才能煥發(fā)感人的藝術魅力。隨著語言的形成和交流,每個民族都產生了最適宜本民族特點的起舞節(jié)奏和曲調,并形成了最適宜表現(xiàn)其性格風貌的舞蹈動律。鍋莊:動律節(jié)奏鏗鏘有力,有連續(xù)、有停頓。軀干、上肢隨步伐而動,幅度大,上下?lián)]動雙袖激蕩有力。腳步以抬、跳、跺、踏為主,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表現(xiàn)憨厚、深沉的藏族性格。所以在學習藏族舞蹈時,必須不斷體會力量、動作的對比與動作幅度的快慢、高低不斷修飾舞蹈動作。通過節(jié)奏,把各種動作按照舞蹈內容的需要有機地組織、聯(lián)系在一起,來增強舞蹈動作的表現(xiàn)力。舞蹈是一種娛樂、一聲吶喊、一種自我超脫的方法。它像表現(xiàn)所有節(jié)奏,所有人類脈搏那樣體現(xiàn)著美的生存。
舞蹈離不開節(jié)奏,正如生命離不開呼吸。以恰當好處的處理動作節(jié)奏去構造舞蹈,就如調整了呼吸,使生命穩(wěn)健而順暢。另外處理節(jié)奏,不僅要從舞蹈本體下功夫,還要增強對音樂理論素質的培養(yǎng)、對充滿節(jié)奏韻律生活的關照。正如于平老師強調的“別忘了功夫在舞外”。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專業(yè)的舞蹈演員,要跳好藏族舞蹈并達到一定的藝術水平,必須經過三個階段:首先,刻苦努力的進行肢體訓練。好的舞者是從肌肉開始訓練的,是身體與意志的戰(zhàn)斗;其二,把握舞蹈風格特征是肢體動態(tài)特征地提升。演員是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造者,只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知識,那我們的動作所具有的表現(xiàn)力才“入乎其內”。其三,在動作節(jié)奏處理的把握上。我們不僅要具有精湛的技術來表現(xiàn)舞蹈內容,而且還要把感受貫穿到技術中去,這樣我們的'表演技術就得到了升華。通過以上的分析,三個過程是層層推進的關系,后者是前者的升華,前者則因為具有基礎性對后者的訓練形成一個實踐規(guī)范。因而三個方面的學習都要穩(wěn)扎穩(wěn)打,不可偏廢?!安皇芤环?,那的梅花放清香”。我們只要肯下功夫,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都能成為舞臺上的“天之驕子”。
在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動態(tài)后,就需要對此種只具備形式意義的外殼注入內涵了。我們常注意在動作上下功夫,而不太強調動作內在的根據(jù),處在一種無目的、機械空白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沒有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風格特征。歌德有一句名言:“現(xiàn)實比我的天才更富于天才”。我認為體味古老的藏族民間文化,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青藏高原上去生活、去體驗。只有這樣,民族文化意識在我們的思維內部扎根,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現(xiàn)出藏族的風格內涵。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我們跳某個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繹某個民族的文化。那樣把握藏族舞蹈的“風格”呢?首先,我們必須加強對藏族文化地了解,感受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民俗民風、宗教信仰,了解與該民族生存意識相關的東西。如:藏舞的動作一般都是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繞圈進行,這與其教儀軌中的“轉經”的方向一致?!板伹f”仍保留著模擬禽獸、踏足為節(jié)、繞圈而舞。
在肢體的訓練中,還應該注意自身對舞蹈本體的肢體體驗,從而在心里產生美感效應。如:我們在跳弦子舞時的審美體驗應該是:動作柔美、長袖輕佛、舞姿舒展、延綿連貫。踢踏舞是:節(jié)奏鮮明、情緒歡快、動作熱情、腳下靈活的審美意識。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把握好舞蹈具有的風格形式,還要在平常地訓練中注意對動作美的把握。另外,多欣賞演出,研究一些作品、文學以及一些發(fā)展著的舞蹈語言等。在自己的心理構筑一個藏族文化的實體,體會舞姿、造型所象征的意義,這樣我們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風格特征就容易得多了。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十七
我曾有幸觀看了一場精彩的藏族舞蹈表演,這令我深深地感動和震撼。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盛宴,讓我對藏族舞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在這次觀看的過程中,我從節(jié)奏感、動作美、服飾與道具、表演技巧以及文化內涵五個方面感受到了藏族舞蹈的獨特魅力。
首先,節(jié)奏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整個表演過程中,音樂節(jié)奏明快歡快,讓人難以抑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鼓樂的運用,強而有力的敲擊聲伴隨著舞者的舞動,讓整個表演充滿了激情與力量。我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每一次鼓點都在我心中跳動,與我的情緒同頻共振。這種強烈的節(jié)奏感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藏族舞蹈的獨特魅力。
其次,動作美給我?guī)砹嗣赖南硎堋2刈逦璧傅膭幼魅缧性屏魉愕淖匀?,似乎每一個姿態(tài)都與自然融為一體。舞者們身姿挺拔,舞動間流露出的優(yōu)雅與力量令人嘆為觀止。他們的舞姿專注而靈動,每個動作都精確而有力,讓人看得陶醉其中。同時,舞者們的面部表情豐富多變,配合著身體的舞動,使得整個表演更具感染力。這些動作美的展現(xiàn)引發(fā)了我對美的追求與探索。
第三,服飾與道具是藏族舞蹈獨特魅力的體現(xiàn)。藏族舞蹈的服飾艷麗華麗,以藏式服裝為主,裝飾著豐富多彩的圖案和寶石。這些服飾不僅展示了藏族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還增加了表演的視覺效果。同時,舞臺上出現(xiàn)的道具如五色幡、佛珠等也增添了神秘感和宗教色彩。這些服飾與道具的運用,使整個表演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
第四,表演技巧是藏族舞蹈的精華所在。藏族舞蹈憑借其獨特的舞步和技巧,讓人贊嘆不已。舞者們在舞臺上展現(xiàn)出的技巧與力量令人驚嘆,他們的舞步優(yōu)雅矯健,每個動作都流暢自然,仿佛在空中翱翔。同時,舞者們對空間的運用也非常巧妙,每個舞者的移動都緊密相連,整個舞臺都充滿了活力與生機。這些表演技巧的展現(xiàn),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藏族舞蹈的藝術魅力和獨特性。
最后,文化內涵是藏族舞蹈的核心所在。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宗教和生活哲學。在表演中,舞者們通過舞蹈展示了藏民族的傳統(tǒng)價值觀、宗教信仰和生活體驗。他們用舞蹈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傳遞著藏族民族的精神與智慧。這種文化內涵的體現(xiàn),讓我對藏族舞蹈更加尊重與愛好。
通過這場藏族舞蹈表演,我對藏族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我被舞蹈所傳遞的情感與思想所深深感動,也更加認識到了文化的豐富多樣性與傳承的重要性。藏族舞蹈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shù)人每年慕名而來,對其深深迷戀。我希望將來有機會再次觀看藏族舞蹈,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并將這份感受與體會傳遞給更多的人,讓藏族舞蹈的魅力得到更好的展現(xiàn)與傳承。
舞蹈藏族舞教案篇十八
藏族舞蹈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舞蹈形式與獨特的舞蹈韻律使其在世界舞壇上獨樹一幟。作為一個對舞蹈藝術充滿熱愛的人,我有幸學習了藏族舞蹈,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許多深刻的感悟。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學藏族舞蹈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沉浸其中的樂趣
學習藏族舞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置身于寒山雪地中的藏民村莊。每當舞蹈開始,舞臺上的舞者們身著絢麗的傳統(tǒng)服裝,手舞足蹈之間,我能感受到他們將心底深處的熱情和情感通過舞蹈傳遞出來。舞蹈中的各種動作和姿態(tài)也讓我沉浸其中,樂此不疲。在舞蹈的世界里,我的心和身體完全得到了解放,這是一種極為美妙的感覺。
第三段:融入了文化的魅力
藏族舞蹈是西藏文化的瑰寶,學習舞蹈的過程也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這個民族的文化魅力。每個舞蹈都有其獨特的寓意和象征,它們代表著人們對生活和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通過學習舞蹈,我進一步了解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價值觀,這讓我對他們的文化傳統(tǒng)產生了更深的敬意。融入了文化的魅力,使我的舞蹈更加充實和有靈魂。
第四段:磨練身心的修行
舞蹈需要集中精力和不斷的訓練,每次排練和表演都是一次對身體和意志的磨練。通過學習藏族舞蹈,我學會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并培養(yǎng)了堅韌不拔的毅力。舞蹈中的各種復雜動作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但這種努力又給予了我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舞蹈成為了我修行的一部分,讓我變得更加堅強和自信。
第五段:表演傳遞情感的魔力
最后,學習藏族舞蹈讓我體驗到了表演藝術所具有的傳遞情感的魔力。每次演出時,我盡可能地投入到舞蹈中,用舞蹈表達自己的情感。而觀眾們的歡呼和掌聲則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舞蹈的共鳴和肯定。舞臺上的一切都是為了傳遞情感,讓觀眾們感受到舞蹈所蘊含的力量和美麗。這種感動和魔力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都無法取代的。
總結:
通過學習藏族舞蹈,我不僅體驗到了舞蹈帶給我的樂趣和美妙,還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魅力。舞蹈成為了我修行和磨練身心的工具,同時也是我傳遞情感和與觀眾溝通的橋梁。學藏族舞蹈是一次非凡的旅程,讓我不僅掌握了一門藝術技能,更重要的是讓我收獲了生命中的一些珍貴經驗和感悟。我將繼續(xù)熱愛舞蹈,將藏族舞蹈的美麗和魅力傳遞給更多的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21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