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逝的歲月中,總結是一份寶貴的財富,讓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寫作是一種表達思想的方式,它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偨Y范文的價值并不在于照搬和模仿,而是通過學習其中的寫作思路和邏輯,來啟發(fā)和指導我們自己的寫作過程。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一
《灰椋鳥》是一篇徐秀娟的散文,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下面是二年級灰椋鳥課文原文,請參考!
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關于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來到了林場。下了車,輕輕走進林內。棕紅色的水杉落葉,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華貴的絨地毯,走在上面軟綿綿的。我們選好觀察位置,便在那兒等候灰椋鳥歸來。
周圍靜得出奇。路兩邊近百畝的竹林郁郁蔥蔥,與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鳥!”我翹首遙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xù)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后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伙伴匯合。
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了,可是整個林子里的灰椋鳥還是不愿過早地安眠???,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要不怎么會這樣熱鬧?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作者簡介
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16日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一個養(yǎng)鶴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1987年9月16日,為尋走失的天鵝(因受傷被保護區(qū)救下的)溺水犧牲,被追為烈士,譽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中的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的女孩的原型。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二
《灰椋鳥》第五段課文語言優(yōu)美,所表現的畫面形象的特點,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一、浮現形象,把語言文字變成畫面。
把語言文字變成畫面,是一種借助形象來解讀文字的好方法。它能夠再現課文情境,使學生走入情境,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描繪的生活畫面。所以,我在范讀第五段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靜心聽讀,把課文的語言變成為形象的畫面,為逐步走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作好鋪墊。
二、入情入境,讀悟結合,感受課文的精妙處。
課文以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百鳥爭鳴圖畫。怎樣引導學生走入這一幅畫面呢?我采取抓住重點語句讀悟,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的內容,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我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夕陽下的鳥兒語句,體會其形象美;再引導學生抓住百鳥爭鳴的.語句,體會其生活的樂。接著在體會中,加強感情朗讀,讀出夕陽美,讀出鳥兒樂。我既設計了范讀,個人讀,又設計了全班集體齊讀,女生齊讀,還設計了學生接龍讀。且讀中有悟,入情入境地體會樹林之美,鳥兒之樂。讀悟中,學生好像真的變成了一只鳥,參加到百鳥千鳥的大合唱中了,同鳥兒一起演奏出一曲百鳥萬鳥齊鳴的交響樂曲,充分表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好情境。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三
《春風》的主題思想:1、歌頌人民;2、歌頌人民反對“四人幫”的行為。文章通過南國的春風與北國的春風的對比,歌頌了當時的人民大眾反對“四人幫”的摧枯拉朽式的滾滾浪潮。作者站在一個全新的維度上發(fā)現北國春風的獨特之處,抒寫北國春風的美好,詮釋北國春風的精神,將文人的個性與北國春風的品質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北國的山民,喜歡力大無窮的好漢。到喜歡得不行時,連捎帶來的粗暴也只覺著解氣。”在《春風》一文表面充滿寒意的春風中,滾動著一顆作家激動滾燙的心。
”林斤瀾《春風》一文的語言,可以用“澀”字來形容,澀而不滯,澀而順暢,如溫州家鄉(xiāng)的“老酒汗”,釅而有味,《春風》一文的語言,說白了,是以普通話作底,把溫州方言、北京方言和塞外方言合理地融合起來,耐人咀嚼,醲冽芳香。如文章開篇引用北京方言“春脖子短”還運用了關外方言:冰塊、冰硯、冰溜、冰碴。最典型的一句是寫到京郊大山里的春風:“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梁,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運用擬人法,把春風寫得生動形象?!皢鑶璐堤枴蹦耸菧刂菰挕皢鑶桧憽被?,“哄哄呼嘯”乃是溫州話“哄哄響”化成。至于“撒拉撒拉”,乃是大西北方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林斤瀾先生斟字酌句的技巧老到,融多種方言為一爐,把要述的事和要說的話表達得生動形象。林斤瀾在文章中寫道:“轟的一聲,是哪里的冰河開裂吧。噶的一聲,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頭房子的木頭架子,格格拉、格拉拉響起來,仿佛冬眠驚醒,伸懶腰,動彈胳膊腿,渾身關節(jié)個兒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動?!敝劣凇稗Z”字,乃是普通話中的平常象聲詞。至于“噶”字,便是溫州話中一個典型的象聲詞:比如哪個孩子不聽話,當長輩的用一個指節(jié)(俗稱腦丁)噶到他的頭上;拐杖噶地一聲掉到地上也用這個噶字。格拉拉這個象聲詞,普通話里沒有,溫州話里也沒有,但有格拉響、拉拉響這兩個象聲詞。林斤瀾先生所說的格拉拉響恐怕比格拉響、拉拉響的響聲大一些。
1、運用適合貼切的詞語。
作者筆下的春風,是雄性的春風。它有力而不嬌媚,干脆而不拖沓。如動詞的使用,第5段的“撲過、漫過、插、灌”等就寫出了春風從塞外草原、沙漠滾滾而來的情形,表現了春風雄健、宏大、粗獷、勇猛的氣勢。再如擬聲詞的使用,第6段的“轟、嘎、格拉拉”等詞具有力度美,有生命的復蘇,有勞動者的快感,還有北國春風不可遏制的氣勢。
2、運用得體的句式。
如運用了短句,情感強烈,有力地表達了北國的寒冷,為下文埋下了伏筆。又如運用了整句,更能突出北國春風的低沉與渾厚,也把北國春風發(fā)出的巨大、響亮的聲音特點表現了出來。
3、運用合理的修辭。
本文運用修辭,與眾不同,很少單獨使用,而是幾種修辭合體運用,這樣就把多種修辭的綜合作用發(fā)揮了出來。如“要不,請想想,柳絲飄拂般的撫摸,細雨滋潤般的體貼,又怎么過草原,走沙漠,撲山梁?又怎么踢打得開千里冰封和遍地賴著不走的霜雪?”就綜合運用了擬人、反問、比喻等修辭,把北國山民喜歡春風的感情表達得充分透徹。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四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其中的8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準備
大海的圖片和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6)
1、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是什么樣的?
2、教師出示大海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大海的特點。
3、指名反饋:看了這些圖片,再次說說對大海的印象。
4、如果你有機會到大海邊,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呢?
5、教師導入課文:有三個小朋友也到了海邊,他們干什么也呢?
6、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15)
1、教師范讀課文。
2、你們想讀好課文嗎?
3、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4、學生小組內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考察生字的認讀情況。
5、反饋認讀生字的情況。
6、朗讀課文。
三、指導讀文,理解內容(17)
1、小朋友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樣的呢?
2、學生讀文后,教師指名反饋,出示相關的句子。
3、出示浪花的釁片,讓學生說一說小朋友為什么說浪花像問號?
4、學生動筆畫一畫浪花。
5、指導感情朗讀這些句子。
6、是呀,一束束浪花像問號,它在問三個小朋友在想什么呢?小朋友想什么呢、請大家把課文讀一讀。
7、指名反饋,教師出示課文相關的句子。
8、誦讀句子,理解內容。
9、教師總結,鼓勵學生提問題。
10、指導感情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7)
1、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教后感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繼續(xù)學習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導入新課(5)
1、開火車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你們覺得可以用什么辦法幫助我們記住這些生字。
3、學生自讀生字并組詞。
4、課文中的小朋友,他們看到浪花時有許多的想法,一起來讀一讀。
5、從這三個小朋友所想的內容中,你們知道他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二、學習課文最后一節(jié)(10)
1、教師小結:是呀,三個小朋友熱愛自然,喜愛探索,他們愛浪花,浪花也愛他們。請同學們讀詩歌最后一節(jié)。
2、讀了這節(jié)詩歌,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說浪花也愛這三個孩子了嗎?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
4、指名讀一讀,集體評議。
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10)
1、學生自由地感情朗讀。
2、分角色讀一讀。
3、學生自由讀,試著背一背。
4、指名背誦。
5、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檢查背誦。
6、集體背誦。
四、指導寫字(10)
1、明確本課要寫的生字,學生讀生字卡。
2、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如何寫好這些字,并說說書寫時的注意點。
3、集體反饋,教師強調,適當范寫。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5、教師選有代表性的作品,集體評議。
五、布置作業(yè)(8)
1、抄寫生字。
2、朗讀背誦課文。
11、看浪花
一個孩子:變淡水澆莊稼
看浪花一個孩子:到海底探密
一個孩子:采礦抱金疙瘩
教后感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五
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關于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來到了林場。下了車,輕輕走進林內。棕紅色的水杉落葉,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華貴的絨地毯,走在上面軟綿綿的。我們選好觀察位置,便在那兒等候灰椋鳥歸來。
周圍靜得出奇。路兩邊近百畝的竹林郁郁蔥蔥,與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鳥!我翹首遙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xù)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后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伙伴匯合。
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了,可是整個林子里的灰椋鳥還是不愿過早地安眠??矗@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要不怎么會這樣熱鬧?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分析:
課文在最后一節(jié)“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是本課的關鍵詞句,意在向讀者揭示本課寫作的重點:鳥兒歸林的壯觀,作者是如何寫鳥兒歸林壯觀的哪?一是歸林時的壯觀場面,二是歸林后喧鬧熱烈場面的壯觀。同時這也是我忍不住,決心去看的原因。由此可以知道,場面描寫是本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場面描寫最為主要的方法,是點面結合,主次分明。如此再來看四、五兩節(jié)的寫作,就清晰多了。
第四節(jié)鳥兒歸林時的壯觀。作者先從面上進行描寫:一開始一小群一小群飛來,接著大部對排空而至。特別是排空而至一詞,寫出了灰椋鳥之多,以及飛行時的壯觀氣勢。繼而又從點上進行描寫: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巨大的橢圓形,浩浩蕩蕩從頭頂飛過。百米長的長隊,巨大的橢圓形,浩浩蕩蕩,都是灰椋鳥歸林時壯觀的體現。作者的`用詞,始終圍繞寫作的重點進行,毫無偏斜。那作者為什么在這一節(jié),寫上鳥兒們在林內的種種表現哪?也許是這一節(jié)的前半部分把鳥兒歸林寫得過于壯觀,后面用歸林后鳥兒富有親情、人性化的表現,使讀者感到在雄渾中又帶有精巧細致,帶有濃濃的親情。更為重要的是,作者把對鳥兒的喜愛寓于文字當中。這也是作者之所以能夠把鳥兒歸林寫得如此壯觀的主要原因。
第五節(jié)鳥兒歸林后喧鬧熱烈場面的壯觀。作者先從點上進行描寫:這幾只落在枝頭,那幾只撲棱棱飛起。和第四節(jié)寫完鳥兒歸林時的壯觀后,又寫歸林后的鳥兒充滿親情、人性一樣,這一節(jié)作者又把夕陽下的鳥兒寫得異常美麗:羽毛變成金紅,像穿上盛裝的少女翩翩起舞。筆下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其次又從面上寫作: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接著用兩個比喻句,寫出喧鬧熱烈的場面。最后作者看到眼前之景,直接抒情:“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得歡呼起來。
為什么會有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一是由于灰椋鳥多;二是林場工人的植樹造林:近百畝的竹林,當然與它相對的刺槐林也很多;三是人們對鳥兒的保護與喜愛,沒有人們對鳥兒的保護與喜愛,怎么會有周圍靜得出奇哪?護鳥是建立在愛鳥基礎上的,愛鳥才是作者能寫出如此好文的主要原因。這是此文內在的敘述線索。
有了以上對課文的認識,教學這一課的思路就很清楚了。第一步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钡诙揭龑W生利用場面描寫的方法,通過具體的詞句,體會作者如何寫作鳥兒歸林的壯觀。第三步回到課文的整體,思考為什么會出現如何壯觀的場面。第四步,引導學生利用四五節(jié)的內容,寫出我為什么忍不住決定去看灰椋鳥的原因。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六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5自然段。
3、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fā)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15、灰椋鳥
2、點明:灰椋鳥,鳥夫人一種,喜歡群飛,食種子和昆蟲。
二、自讀課文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生字新詞。
(2)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標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組詞。
(2)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發(fā)生而發(fā)生的。
郁郁蔥蔥:本課指竹林蒼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課指許許多多的灰椋鳥一個挨一個排滿了天空飛來了。
傾訴:完全說出。
棲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導同伴。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自讀課文,找出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讀一讀。
2、指名讀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給課文分段,概括課文段意。
一(1、2):寫我和同伴來到林場,準備觀看灰椋鳥歸來。
二(3~5):寫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景象。
三(6):寫我歸來時的感想。
四、指導書寫,布置練習
1、指導書寫,完成文后習題2。
2、抄寫習題3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講讀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思考:一開始,我對灰椋鳥是什么態(tài)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變了對灰椋鳥的看法?
3、我和同伴準備在什么地方觀看灰椋鳥歸來的情景?
4、齊讀第1、2自然段。
二、講讀第二段
1、默讀本段,思考:
(1)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討論:
第三自然段:寫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第四自然段:寫灰椋鳥歸林時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寫灰椋鳥歸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來到林場,在很幽靜的林內,等著觀看灰椋鳥歸林,當我們忽然發(fā)現灰椋鳥開始歸林了,這時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驚喜)
4、我們驚喜的心情,特別從哪些詞里反映出來?(忽然、翹首遙望)
5、指名讀,讀出我和同伴驚喜的心情。
6、出示課文第4自然段。
(1)默讀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灰椋鳥歸林的?(時間順序)
(2)這樣的順序體現在這樣幾組詞上:
填空:
從一開始寫到幾分鐘。
從一小群一小群寫到_______________。
從先回來的鳥寫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樣寫一開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鳥歸林的?
(4)寫大部隊時,作者用一個詞,準確地描繪了灰椋鳥大部隊歸林時的氣勢,哪個詞?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畫出具體描寫大部隊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讀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樣寫先回來的鳥和后到的鳥的?指導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而灰椋鳥卻不愿過早地安眠,請同學們用~~~~~~畫出描寫灰椋鳥不愿過早地安眠的.語句。
(1)指名讀。
(2)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這句話描寫了一個什么樣的場面?飛瀑落入深澗其實寫的是什么?驚濤拍打岸灘呢?最后指名讀,展開想像,體會鳥兒喧鬧的場面。
三、指導背誦第二段。
幫助學生弄清這一段的層次,再讓學生明白第一層的敘述順序。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課時
一、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思考:
(1)在回來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為什么說鳥是人類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1)我的感想包含幾層意思?
(2)把第二句改為不用問號的句子。
(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guī)模的植樹造林,我就觀賞不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
3、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二、總結課文
1、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guī)模的植樹造林,我們就觀賞不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我們先看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再看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
(1)背誦第二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
(3)林場工人辛勤勞動,造了哪些林?
2、為什么說鳥兒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
(1)再讀樹林的環(huán)境描寫,體現適合鳥類生存。
(2)我們要熱愛鳥類,熱愛大自然。
三、朗讀課文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七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十二課的《荷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本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個字,把滿池荷花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觀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yǎng)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tài),體會荷花的美。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身理和心理特點,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特設計如下教法、學法:本堂課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景。并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荷塘美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在初讀課文和激發(fā)動機中入情如果把兒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動?;蚴窍褚恢或唑言谒陷p輕一點;或是像一陣微風悄悄掠過水面。上課伊始,教師要放飛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陣微風,讓學生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和關注的心理。為此,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老師這兒有個謎語,小朋友能猜出來嗎?小朋友見過荷花嗎?今天老師要帶大家欣賞一篇題為《荷花》的課文,大家準備好了嗎?以謎語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tài)。第二環(huán)節(jié)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兒童的情感總是與他們對教材的認識相連。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們所描繪的對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環(huán)是要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師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應該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八
一、導入: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灰椋鳥(學生齊讀課題)。
2、灰椋鳥起初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為什么?
3、可是,作者因為看了有關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灰椋鳥歸林的場景究竟有什么好看的呢?為何如此吸引作者?想去看看么?
4、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吧!
二、學習第四小節(jié):
1、打開書,自己讀讀第四小節(jié),看看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板書:歸林。
指名說一說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
2、過渡:原來灰椋鳥就是這樣歸林的。
(1)、出示文字:“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的飛過來,盤旋著,陸續(xù)投入刺槐林?!敝该x。
(2)、投入在這里的意思是?生:飛入。
換成飛入可以么?哪個更好?自己讀讀看。指名說說為什么。
(投入一詞讓人不由想到投入媽媽的懷抱……)
(3)、有感情朗讀。
3、過渡:一開始是這樣歸林的,后來呢?
(1)、出示文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他們大都是整群整群的列隊飛行。。。。。。從頭頂飛過。”指名讀。
(2)、給你什么感受?從哪感受到的?師圈畫相關字詞。
(3)、想去看看么?閉上眼睛,聽老師讀,用心去感受一番。
睜開眼,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灰椋鳥可真多呀,你想到了什么詞?生:不計其數、遮天蔽日、數不勝數、多如牛毛……
是呀,灰椋鳥就是這樣不計其數、遮天蔽日、數不勝數、多如牛毛……的飛過來了,這就是―――排空而至!
出示:看到這樣的場景,我不禁驚嘆道:―――
指名說一說。板書:壯觀。
(4)、有感情朗讀。
4、過渡:這是我們通過語言文字,通過讀加以想象看到的歸林場景,我們還聽到了什么呢?指名說。
(1)、出示文字:“先回來的鳥。。。。。。與熟悉的伙伴會合?!敝该x。
(2)、這是作者―――(生回答)想象的。
想象他們在干什么呢?指名說,是相機圈畫字詞。
(3)、想一想,他們會傾訴哪些見聞和收獲?又會怎樣呼喚、應合自己的同伴和親人呢?選擇一個方面動筆寫一寫。
指名說一說。(他們會這樣傾訴、呼喚、應合:。。。。。。)
(學生回答應合時,老師相機再補充兩個回合加深學生對應合的理解。)
(5)、你能快樂的讀讀么?有感情朗讀。
三、學習第五小節(jié):
1、過渡:夕陽漸漸西沉,……還是不愿過早的安眠。作者把此時的刺槐林和竹林比作?
(1)、指名回答。
(2)、出示文字:“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指名讀。
(3)、俱樂部是人們―――(指名說)。
(4)、在這個俱樂部中都有誰呢?
2、過渡:那么多的灰椋鳥,他們排空而至聚集到這里。他們在這天然俱樂部中又干些什么呢?自己讀讀第五小節(jié)。
(1)、指名說。
(2)、出示文字:“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撲棱棱地飛起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敝该x。
(3)、給你什么感受?
(4)、少女在人們印象中是―――美麗的,盛裝的少女則―――更加美麗。作者把什么比作盛裝的少女?指名說。
(5)、作者起初對灰椋鳥的印象是?為什么在這里竟變得如此美麗?
(6)、這些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呢,多美的畫面啊,你能美美的讀讀么?
有感情朗讀。(女生齊讀)
3、過渡:他們除了在這天然俱樂部中翩翩起舞之外,他們還在干什么呢?
(1)、指名說。
(2)、出示文字:“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敝该x。
(3)、說說他們在干什么。
(4)、你看,這些灰椋鳥,你唱我也唱,你唱的響亮,我要唱得比你更響亮,這就是―――(生說)百鳥爭鳴!這聲音―――(生讀)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
這聲音真―――?指名說。(動聽、響亮。。。)
(5)、有感情朗讀。(男生齊讀)
4、小結:原來這些灰椋鳥在這天然的俱樂部中不僅翩翩起舞,還在盡情歡唱,這俱樂部可真―――(生回答)熱鬧。板書:熱鬧。
這么熱鬧的場景,再來完整讀讀好么?生齊讀。
5、引讀:難怪作者會問―――這上萬只灰椋鳥……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
相信此時此刻,不僅作者被這場面感染了,同學們也一定被這場面感染了,你會歡呼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四、升華:
作者怎么能把原本那么不好看的、黑乎乎的灰椋鳥寫得如此生動、美麗呢?
指名回答。板書:愛鳥。
2、想認識這位愛鳥的作者么?
(1)、出示幻燈片:作者的照片。
(3)、簡介:她生長在養(yǎng)鶴世家,從小愛鳥,愛動物。大學畢業(yè)以后,她如愿以償地開始從事她心愛的養(yǎng)鶴事業(yè),可是不幸降臨到了這個年輕女孩的身上。1986年9月16日的這一天,她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在渡河時不幸沉入河底,為了她心愛的丹頂鶴,獻出了年僅23歲的生命。人們?yōu)榱思o念她,還創(chuàng)作了這樣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4)、播放flash音樂。
3、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是感慨萬千的。這位年輕女孩就是本文的作者。播放音樂:《寂靜山林》。三讀課文:
(1)、她是那么愛鳥,正因為她愛鳥,所以原本并不好看的灰椋鳥在她眼中竟如盛裝的少女般美麗:出示文字:“看,這幾只。。。。。。翩翩起舞啊!”齊讀。
(2)、正因為她愛鳥,所以原本普普通通的鳥叫聲在她聽來那么美妙、動聽:
出示文字:“樹林內外,。。。。。。如驚濤拍打岸灘。。。。。?!饼R讀。
(3)、正因為她愛鳥,所以在回來的路上會有這樣的感想:
出示文字:“鳥是人類的朋友,……壯觀場面呢?”齊讀。
(4)、小結:是啊,我們要感謝林場工人,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們不會看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我們更要感謝作者給我們留下了這么美的文章―――(齊讀課題)灰椋鳥。
五:總結:
1、同學們,課文學完了,你有什么想說的么?
2、總結并拓展:是啊,讓我們記住徐秀娟說的這句話: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課后同學們可以再去讀徐秀娟的其它文章以及有關她的報道,還可以讀讀著名作家巴金爺爺寫的《鳥的天堂》,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九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5自然段。
3、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fā)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15、灰椋鳥
2、點明:灰椋鳥,鳥夫人一種,喜歡群飛,食種子和昆蟲。
二、自讀課文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生字新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標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組詞。
(2)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發(fā)生而發(fā)生的。
郁郁蔥蔥:本課指竹林蒼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課指許許多多的灰椋鳥一個挨一個排滿了天空飛來了。
傾訴:完全說出。
棲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導同伴。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自讀課文,找出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讀一讀。
2、指名讀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給課文分段,概括課文段意。
一(1、2):寫“我”和同伴來到林場,準備觀看灰椋鳥歸來。
二(3~5):寫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景象。
三(6):寫“我”歸來時的感想。
四、指導書寫,布置練習
1、指導書寫,完成文后習題2。
2、抄寫習題3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講讀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思考:一開始,“我”對灰椋鳥是什么態(tài)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變了對灰椋鳥的看法?
3、“我”和同伴準備在什么地方觀看灰椋鳥歸來的情景?
4、齊讀第1、2自然段。
二、講讀第二段
1、默讀本段,思考:
(1)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這一段的3~5主要寫了什么?
2、討論:
第三自然段:寫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第四自然段:寫灰椋鳥歸林時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寫灰椋鳥歸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來到林場,在很幽靜的林內,等著觀看灰椋鳥歸林,當我們忽然發(fā)現灰椋鳥開始歸林了,這時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驚喜)
4、我們驚喜的心情,特別從哪些詞里反映出來?(忽然、翹首遙望)
5、指名讀,讀出“我”和同伴驚喜的心情。
6、出示課文第4自然段。
(1)默讀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灰椋鳥歸林的?(時間順序)
(2)這樣的順序體現在這樣幾組詞上:
填空:
從“一開始”寫到“幾分鐘”。
從“一小群一小群”寫到“_______________”。[
從“先回來的鳥”寫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樣寫一開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鳥歸林的?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畫出具體描寫“大部隊”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讀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樣寫“先回來的鳥”和“后到的`鳥”的?指導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而灰椋鳥卻不愿過早地安眠,請同學們用“~~~~~~”畫出描寫灰椋鳥不愿過早地安眠的語句。
(1)指名讀。
(2)“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p>
這句話描寫了一個什么樣的場面?“飛瀑落入深澗”其實寫的是什么?“驚濤拍打岸灘”呢?最后指名讀,展開想像,體會鳥兒喧鬧的場面。
三、指導背誦第二段。
幫助學生弄清這一段的層次,再讓學生明白第一層的敘述順序。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十
1910年秋天,一座新的學?!獤|關模范學校在沈陽市落成。這一年,學校從江蘇省淮安縣轉來了一位新同學,年齡才剛滿13歲。
一天,魏校長在上課前問同學們:“請告訴我,你們?yōu)槭裁匆獊碜x書呢?”同學們望著魏校長那期待的目光,紛紛舉起手來,要求發(fā)言。
一位同學說:“為了家里而讀書?!崩闲iL聽后笑了笑,沒有回答。
又一位同學說:“為了光耀六楣而讀書?!?/p>
老校長還是微微一笑,沒有說話。他環(huán)顧四周,看到一位濃眉大眼的小同學正在若有所思,就走過去,親切地問道:“小同學,你也來說說?!敝灰娺@位小同學站起身,略加思索后,鄭重地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痹捯魟偮洌闲iL渾身一振,大聲說:“好!好!這話講得好!”其他同學也都投去欽佩的目光。
“你叫什么名字?”老校長連忙問道。
“周恩來?!毙⊥瑢W輕輕地回答。
很快,“周恩來”這個名字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在全校師生中傳播開來。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十一
這篇講讀課文通過“我”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學習課文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繼續(xù)練習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依“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大,抓住聲音和形態(tài)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
投影片
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從語言文字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對具體詞句的理解、朗讀體會文章感情。
學生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啟發(fā)談話
1、教師板書課題,問:“今天我們學習第23課,同學們讀課題?!俺薄敝傅氖鞘裁?(錢塘江大潮)“觀”是什么意思?(看)。
2、教師簡介錢塘潮。錢塘潮是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所見到的大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潮波傳播時受到約束而形成。景象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令人贊嘆不已。因此自古以來,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奇觀。
3、請同學們打開書,看書上的什么地方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4、指導學生讀第1自然段,重點讀出“天下奇觀”這四個字。
5、導入:為什么稱它為“天下奇觀”呢?
二、初讀課文,將課文分段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讀準字音。
3、學生按分好的四段再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三、重點講第三段,體會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是因為潮來之時,景象雄偉壯觀,使人為之驚嘆、贊嘆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樣將這一大潮的壯觀景象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呢?請同學讀第三段。
1、指名讀,思考:大潮是從哪個方向來的?
2、學生自由讀這段,用“ ”劃出描寫潮來之時的情景的句子。
(1)“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這句寫的是什么?(聽到的聲音)聲音好像悶雷滾動,說明了什么?(未見其影,先聞其聲,并且聲音特別大。)教師指導讀這句。重點讀出“隆隆的”、“悶雷滾動”兩個詞。
(2)此時江面有何變化?(江面還是風平浪靜)未見潮水,先聞其聲,因為什么?(因為聲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傳播得快。)
(3)這時聲音越來越大,(板書:越來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學生讀,回答:(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線。)為什么作者能看到?(觀察)
(4)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聽到的,看到的呢?(教師板書:遠處)
(5)在潮來之時,作者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
(6)這時人們的情緒是怎樣的呢?(當人們聽到“隆隆聲”時,人聲鼎沸,當人們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時,人們又沸騰起來。)“人聲鼎沸”是什么意思?在這里如何理解?“沸騰”什么意思?(形容人們情緒十分高漲。)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十二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生的時間與精力,通過仔細觀察昆蟲的生活,并且詳細的記錄編寫的。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全書包括10大冊,暑假里我讀了一小部分。
通過讀書使我們真真實實地感覺到了法布爾觀察得仔細,就連小小的螢火蟲怎樣捕食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他還不辭辛苦,追蹤觀察了迷宮蛛是怎樣產卵和養(yǎng)育寶寶的`。為了觀察石蠶的生活習性,他親自養(yǎng)了一些,講述了石蠶室如何利用簡易房子金蟬脫殼。法布爾這種堅持不懈、探索大自然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
從《昆蟲記》這本書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他語言生動、活潑,而且充滿了情趣。他把感情融入到觀察當中,使我們了解到昆蟲與環(huán)境息息相關。以后我也要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十三
今天,在思想品德課上,我讀了《自立自強》這篇課文。
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位蘇州女工,無意間得到了親戚留下,一筆10萬元遺產,但她沒有用這些錢來過安逸的生活,而是將錢捐給了國家,自己依舊當工廠里的學徒。后來她失業(yè)了,她并沒有接受別人的施舍,而是自己去努力。因為她要自立自強!看,她這種精神是多么可貴!
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南京曉莊師范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自立歌》這樣寫道:“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咳丝刻炜孔嫔?,不算是好漢......”
倘若細細琢磨,悉心品味,便不難發(fā)現,陶行知這首《自立歌》無不是在告訴我們: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人要自立自強!
21世紀的鐘聲已經敲響,我們更應該明白:我們偉大的祖國能否在新世紀的競爭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關鍵在于我們這一代是否具有適應新世紀需要的整體素質。
我們應該告別“小皇帝”、“嬌公主”的懦弱,奮起直追,從小開始,從現在開始,走自立自強之路。對于我們來說,應當時刻記著: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
當然,在生活中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小主人,在學習上更應該做下主人,不把學習看作是老師、家長的事,去掉依賴心理,一絲不茍的完成作業(yè),主動、自覺地參加活動,勤奮攻讀,爭取優(yōu)異的成績。
讓我們永遠記住陶行知的《自立歌》,努力培養(yǎng)自立意識,進步,成功,希望將永遠和我們同在!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十四
《灰椋鳥》這篇散文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值得一提的是這篇課文的作者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養(yǎng)鶴世家,1986年大學畢業(yè)后應聘來到鹽城自然保護區(qū)工作,創(chuàng)建了江蘇省第一個鶴類飼養(yǎng)場。她有著一顆愛鳥、護鳥的心,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為了尋找一只飛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她年僅23歲的生命。人們?yōu)榱藨涯钏⒏桧炈氖论E,藝術家創(chuàng)作了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教學時可作簡介,激發(fā)學生的愛鳥、護鳥之情。
文章第四五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對灰椋鳥的歸林及它們入林后落下飛起,起舞爭鳴的景象,作者觀察細致,描述生動形象。要引導學生讀通讀懂有關語句,進而體會這些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根據文章要求,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1.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2.通過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fā)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欣賞品味、自我感悟、想象拓展的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怡情,在夯實基礎的同時,領略語言文字的美,同時得到情感的陶冶。
下面我就說說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本堂課分三個環(huán)節(jié):復習導入、學習課文,感悟品味、總結延伸。
課始,投影出示灰椋鳥圖片,引導學生描述灰椋鳥的外形。學生會答: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黑乎乎的,一點都不好看。而后教師過渡: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看了關于灰椋鳥的電視錄象,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同伴來到林場,觀賞灰椋鳥歸林的情景,這堂課我們就一起跟隨著作者去欣賞一番。由此引入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習課文,感悟品味。
文章有兩個重點段,第四節(jié)的“群鳥歸林”和第五節(jié)的“百鳥爭鳴”,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也放在了這兩個段落上,教學“群鳥歸林”時,教師首先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周圍靜得出奇,茂密的樹林在等待鳥兒的歸來。你們看,它們回來了!請同學們讀讀第四節(jié),邊讀邊想畫面。而后學生交流:你看到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覺得這景象如何?出示文中群鳥歸林的一段話,認真地讀讀這一段話,拿起筆來圈圈劃劃,抓住關鍵的詞句好好體會當時的景象,抓住兩句話重點體會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
與“飛入”進行比較什么時候用“投入”?從“投入”這個詞你體會到什么讓學生感受到這樹林是鳥的家園。
第二句:“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他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p>
再次體會灰椋鳥“大部隊”歸林的氣勢。
最后小結:我已經感覺到同學們融入到這個快樂的大家庭里去了。讓我們完整地感受一下這壯觀而又歡樂的場面。齊讀第四自然段結束本段的教學。
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映紅了刺槐林,此時的林中又是怎樣一幅情景呢?由此引入第5自然段,要求學生找出你喜歡的寫鳥的句子,好好讀一讀,體會體會,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第一句話:
“天上的鳥越來越少了,可是整個林子里的灰椋鳥還是不愿過早的安眠???,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地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教師渲染:作者把灰椋鳥寫得很美,那是由于晚霞的映照緣故?;叵胝n文開頭,作者筆下的灰椋鳥并不漂亮,但作者喜歡上這些小生靈后,它們在作者的眼中竟變成了翩翩起舞的美少女了。作者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灰椋鳥當作人來寫,感覺和真的一樣。讓我們也美美地讀一讀這句。
然后理解“似飛瀑,如驚濤”寫出了什么?這是怎樣的聲音呢,欣賞“鳥鳴”音樂,一起來感受一下百鳥爭鳴的場面。最后指導感情朗讀。師生齊讀本段,以回歸整體。
接著簡要學習第六自然段。朗讀,體會作者感情。
最后進入本堂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總結延伸。課件出示作者簡介,教師介紹:1987年9月16日,在夜色籠罩的茫茫的灘涂上,徐秀娟為了尋找一只飛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年僅23歲的年輕的生命,為了歌頌、懷念徐秀娟,藝術家創(chuàng)作了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請大家一起欣賞,會唱的一起唱。
最后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以上只是我個人在設計本課的一點想法,如有不妥,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十五
春夏秋冬這四位各具特色的姐妹,也正是這四姐妹組成了各形各色的四季,而春更是偉大。
春,是個溫暖的名詞。她本身就是個孕婦,肚子里所孕育的乃是世界上的一切,當懷胎十月的她將大自然從肚子里生出來后,又用她那充滿生機的“乳汁”將大自然哺育成長。
而她的乳汁,便是我們所熟悉的春雨。
三四月的春雨,在和風中飛舞,春將她的雨慷慨地奉獻給大自然的生物,但她卻未等待回報便悄然離去,讓潑辣的夏來帶領他們,當大自然又一次因寒風而“沉睡”,她便再次降臨,將大自然再次喚醒,再次離去……如此重復,從不間斷。
春,她不僅是位好母親,更是位理發(fā)師。當楊柳還在成長時,她便用他那無形的剪刀,一點一點地裁剪著楊柳的頭發(fā),成就了他們?yōu)鹾诎l(fā)綠的秀發(fā),往往人們認為這歸功于夏,但是卻不知春在它們年幼時為他們奠定了基礎,但她從不接受者份榮譽,總是讓潑辣的夏來領取。
春,她的.風更是潤人心肺,每每人們在經過冬天后,她便會將春風從她的袋子里流出,滋潤大地,我也常常在春天來臨之際暢游在森林里,享受著周圍的一切;草,因春風的滋潤,也隨著春風舞動,仿佛是春風給予了他們新生,樹林,因風的吹動,將它雪藏已久的嗓子放開了,“刷刷刷”聽!樹林在為春而歌頌者呢。
春,像杯溫暖的水,滋潤著冰冷的心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十六
朗誦詩句,同學們判斷是描寫哪個季節(jié)的詩句:
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冬: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喜歡春天的同學舉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論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今天,老師和大家攜手共同走進梁衡的夏季,體悟當代作家梁衡的《夏》讓我們感到的夏的緊張、熱烈和急促。那是一個流金的歲月,那是一個火熱的季節(jié)——夏。(板書課題《夏》)。
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2、檢查預習:正音及文學常識。
(1)芊芊細草輕飛曼舞春日溶溶,秋波澹澹閑情逸致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2)梁衡簡介。
1、作者對“夏”充滿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據)(板書)。
明確:喜歡和贊美?!拔覅s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么樣的結構安排全文的?
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全班回答,師生共同梳理。)先總概括了夏天的特點,總領下文;下文再緊扣“熱烈、緊張、急促”三個特點來寫;最后再總交代了不歌頌春花秋月,而贊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灰椋鳥小學課文篇十七
我自從學認字后不到幾年,就開始讀書。倒不是四歲時讀母親的商務印書館出片的國文教科書第一同的天、地、日、月、山、土、木以后的那幾冊,而是七歲時開始自己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
那時,我的舅你楊子敬先生每天晚飯后必給我們幾個表兄妹講一段《三國演義》,我聽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聽極了。但是他講了半個鐘頭,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帶著對于故事下文的無限懸念,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
此后,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來,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雖然字音都讀得不對,比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我只學過那個字一半部分。
讀到《三國演義》,我第一次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時候才把全書支離破碎到分久必合的結局。
這時我同時不定期看了母親針錢笸籮晨常放著的那幾本《聊齋志異》。聊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隨時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這對于我的作文課很有幫助,因為老師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著柳州風骨,長吉清才的句子,其實我那時不定期沒有讀過柳宗元和李賀的文章,只因那時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寫的。
因為看《三國演義》引志了我對章回小說的興趣,對于那部述說官迫民反的《水滸傳》尤其欣賞。那部書里著力描寫的人物,如林沖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回,看了使我氣憤填胸!武松、魯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極生動的風格,雖然因為作者要頭面人物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強強地寫滿了一百零八人的數目,我覺得也比沒有人物個性的《蕩寇志》強多了。
《精忠說岳》并沒有給我留下太大的印象,雖然岳飛是我從小就崇拜的`最偉大的愛國英雄。在此順便說一句,我酷愛古典詩詞,但能夠從頭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那一首,還有就是李易安的《聲聲慢》,她那幾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寫得十分動人,尤其是以尋尋覓覓起頭,描寫盡了如有所失的無聊情緒。
到得我十一歲時,回到故鄉(xiāng)的福州,在我祖父的書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給他的《茶花女遺事》,使我對于林譯外國小說產生了廣泛的興趣,那時只要我手里有幾角錢,就請人去買林譯小說來看,這又使我知道了許多外國的人情世故。
《紅樓夢》是我在十二三歲時候看的,起初我對它的興趣并不大,賈寶玉的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厭煩,不定期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這部書看時,才嘗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這一輩子讀到的中外的文藝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從讀書中我不定期得到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訪問回來后,即因傷腿半門不出,行萬里路做不到了,讀萬卷書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會得到許多書刊,知道了許多事情,也認識了許多人物。同時,書看多了,我也會挑選、比較。比如說看了精彩的《西游記》,就會丟下煩瑣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滸傳》,就不會看索然無味的《蕩寇志》等等。對于現代的文藝作品,那些寫得朦朦朧朧的、堆砌了許多華麗的詞句的、無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風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從腦中抹去;但是那些滿帶著真情實感、十分質樸淺顯的篇章,哪怕只有幾百幾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書看多了,從中也得到了一個體會:物怕比,人怕比,書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有個兒童坤物要我給兒童寫幾句指導讀書的話,我只寫了九個字,就是:
讀書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19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