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師生互動(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03:07:13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通用19篇)
時間:2023-11-06 03:07:13     小編:琉璃

寫總結有助于我們發(fā)現知識的漏洞和不足之處,進而更好地優(yōu)化學習過程??偨Y要突出主題和亮點,重點突出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成果和收獲。下面是一些來自各個領域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寫作靈感。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一

論文摘要:啟發(fā)式教學是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而師生互動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啟發(fā)式教學的成效。結合高校課堂教學實踐,從教師自身修養(yǎng)、課堂及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等方面,對高校教師提高與學生互動質量的策略進行了幾點細節(jié)性探討。

論文關鍵詞:啟發(fā)式教學;師生互動;高校教師。

當今世界,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型人才。新型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特別關注學生形成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教育民主化的需求,也要求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特別關注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參與。而在目前中國高校的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占主導地位,學生是課堂教學中被動的接受者。而教師則扮演了權威代言人的角色,以靜態(tài)的教學目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及教案等顯現的文本知識為中心,追求標準化的答案和思維。由此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過于迷信書本知識權威,缺乏相應的批判懷疑能力。教育應該發(fā)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性,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獨立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主動探索者。另外,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向往的是一種與中學不同的、更加寬松的教學方式,期望的是生動有趣的授課過程,而不是延續(xù)中學時期的灌輸式教育。因此,高校教師應注意從灌輸式教學轉變到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實現教師權威到學生主體的轉變。這種啟發(fā)式教學已成為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學改革首先就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如果沒有教育理念的變革,教學模式就不可能發(fā)生實質性變化。啟發(fā)式教學不是一種單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思想,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到指導與推動的作用,變教師的單純傳授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吳云助教授在安慶師范學院開展了問卷調查,了解高校師生對啟發(fā)式教學的態(tài)度。調查表明,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認為目前高校課堂教學啟發(fā)性不夠,啟發(fā)式教學所占的比重太小。雖然學生和教師對啟發(fā)式教學的認識也有差異,大部分學生是從人才培養(yǎng)的高度來認識啟發(fā)式教學的意義,而教師則主要是從教學本身的角度來認識啟發(fā)式教學的意義。但是,絕大多數教師和學生是渴望啟發(fā)式教學的。在四年級學生中,歡迎啟發(fā)式教學的人數比例高達80.5%,說明啟發(fā)式教學不論是在教師還是學生中,都深得人心。

啟發(fā)式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方面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另一方面要得益于高質量的師生互動。師生互動對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還具有重要的影響,有助于學生從純粹的受教育狀態(tài)解脫出來,自我負責,主動學習。同時,在師生互動中,教師可以更具體地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便于及時地指導點撥。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可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師生間平等、合作、信任、包容的關系,感受到自身價值被充分肯定,“自我”得到充分的實現,主體性得到了發(fā)展。師生互動是啟發(fā)式教學的基礎,因此如何提高與學生互動的質量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不少學者提到了在啟發(fā)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啟而不發(fā)”的問題,說明教師的“啟”沒有啟到學生感興趣的點子上,沒有引起學生的共鳴。啟與發(fā)的辯證關系是互為因果的關系,啟是發(fā)的前提和條件,發(fā)是啟的發(fā)展和結果,要使學生啟而即發(fā),就要啟而得法。而要做到啟而得法,則必須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這又必須要借助于互動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準確了解。鑒于師生互動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師生互動質量進行了若干細節(jié)性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科研功底對教學的反哺。

實施啟發(fā)式教學,“人”是關鍵,特別是起引導作用的教師。師生互動的最終目的是吸引學生主動來學,而只有學生對相關的內容產生了興趣,才能激發(fā)起潛在的學習動力。因此“吸引學生主動來學”是教學工作中首先面對的問題,只有學生愿意學,教學才有意義。相對于中小學學生來說,高校學生學習自主性更強,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來學是教學中需要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

教師的科研水平是建立良好師生互動的重要保障。教師要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行為和創(chuàng)造成果帶動學生的求知興趣,通過教學使其在學生們年輕的頭腦中產生新的火花。例如,筆者在為大二和大三的學生講授“彈性力學”課程時,結合自身的研究方向,介紹了將彈性力學中傳統(tǒng)的板殼理論用于研究最新的功能材料,如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等,學生就表現出了濃厚的好奇心和興趣。

同時,教師要積極將課程內容與最新的實際應用結合,不斷更新,通過與時俱進的授課內容吸引學生,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例如,結合筆者所進行的三峽大壩泄洪壩段孔口應力問題的科研項目,討論橫縫灌漿和不同位置的止水措施對三峽大壩泄洪深孔孔口應力的影響。此外,還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資料,了解黃河上小浪底水利工程中十八個泄洪、輸沙孔口組成的洞群,思考孔口布置和間距設置的理論依據。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當教師恰當運用其科研功底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和反饋的積極性時,師生互動便得以更好地建立、發(fā)展和深入。啟發(fā)式教學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和方向,不斷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啟發(fā)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從而將研究的優(yōu)勢延伸到教學中,并促進教學、反哺教學。

二、教師課堂。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互動。教師備課、講課都做的很好,這只完成了一個方面,學生對知識接受的效果如何才是關鍵。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好與學生的互動。

1.講授形式的多變性。

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總結了“問、喊、寫、走”四字法則。教師通過自己語言和肢體動作的多變性,避免沉悶的課堂氣氛。所謂“問”,是指不要一直陳述,中間可以隨時對學生發(fā)問。所謂“喊”,是指語調不要太平,講到重要知識點時可以忽然提高音量或喊一聲“注意啦”來引起學生注意。所謂“寫”,是指不要一直機械的翻ppt,間隔寫板書。所謂“走”,是指不要一直僵硬地站在講臺上不動,在不需要板書的時候可以走到學生中間講課。

2.講授方式的趣味性。

增加授課趣味性的措施包括:一是多舉例子。可以是學生在生活中了解的,也可以是與學生專業(yè)背景相關的。二是通過適當舉例說明以加深學生理解。比如筆者在講彈性力學平面問題基本理論時,通過一點應力狀態(tài)分析建立了坐標面上應力分量與斜面上應力分量之間的關系,這一關系適用于彈性體內任一點,而應力邊界條件則只在邊界上適用。筆者把前者比作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把后者比作鎮(zhèn)守邊關的將軍,只能在邊疆活動保家衛(wèi)國,如果帶兵進京那是要造反掉腦袋的。再比如,講述彈性體“平衡”概念時,筆者把理論力學的整體平衡比作一個土豆,材料力學的有限體平衡則是半個土豆,而彈性力學的微元體平衡就是土豆丁。學生聽了這些形象的比喻后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習興趣,自然地領悟概念要點,而且走神學生的注意力自然也被拉回到課堂教學上來了。

三、教師對學生的引導。

1.學生認同感的建立。

學生走進課堂時,心中不僅有求知欲,還有歸屬、自尊等多種心理需求,期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同和尊重。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時,學生才能反過來回饋給教師認同感,學生的.主體性也才能得以順利發(fā)展。

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被識別是認同感建立的第一步。筆者在每學期開始的幾堂課上都會著力下功夫記住班上每位學生的名字。當經過三到四次課,有些學生對課程的新鮮感已過有逃課的打算時,筆者會在課上隨口點出所有當天缺課學生的名字,學生雖然表現出了驚異,但已經意識到自己被識別。每次作業(yè)筆者都會做好詳細的作業(yè)批改記錄,課間直接與作業(yè)有問題的學生交流。當筆者面對面清楚地說出學生作業(yè)里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和鼓勵時,學生內心在被識別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建立起了被認同和被尊重的感覺。筆者相信學生按時上課的原因并非擔心被教師發(fā)現曠課,而是內心的認同感已經建立起來,他們愿意到課堂上來,愿意與尊重、關心他們的教師互動交流。

2.教學過程中人文教育的貫穿。

大學生們經歷了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多年連續(xù)的校園生活,生活圈子固定,閱歷淺、視野相對狹窄。但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注定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對自身的發(fā)展既充滿了理想主義的、熱切的期望,又交織著因閱歷和視野不足而產生的迷茫。教師若能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了解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和實際困惑,對學生既有風趣睿智的長者般的教導,又有親切真誠的朋友間的交流,還有戰(zhàn)友般的鼓勵,良好的師生互動會自然而然建立起來。[7]筆者曾結合自身的經歷,給學生們介紹國外高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以及異域的風情和文化,講述一些學業(yè)和事業(yè)的佼佼者的成長故事和啟迪智慧的寓言、語錄,點燃學生的熱情,啟發(fā)學生對個人的人生與發(fā)展進行思考并做出規(guī)劃,盡早找到積極的又是他們自己熱愛的成長方向。在教學中,還適時介紹教材的編著者徐芝綸院士早年赴美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求學,抗戰(zhàn)伊始,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條件,報效祖國,一輩子“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事跡,告誡學生要“先做人、再做事”。由于徐芝綸院士長期在河海大學任教,是師生公認的楷模,他的故事對學生更有親切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理論知識的學習往往是枯燥的,刻板的教學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習的熱情會在單純的講述中逐漸減退。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力學史、相關知識的新聞或軼事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為工程地質專業(yè)的學生上課時,經常把實際生活中橋梁、隧道、基坑、邊坡等工程破壞的新聞圖片放到課堂上展示分析,引導學生從專業(yè)的角度去關心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也有意識地介紹一些中外力學家(重點是教材中提及的力學家)的學術思想、在彈性力學領域的主要貢獻和相關的逸聞趣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這些精神層面的塑造是理論知識灌輸和說教所無法完成的任務。

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在課本內,而學習的熱情和動機則來源于課本之外。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機的穿插人文主義教育,不僅能“啟”于學生的關注點上“發(fā)”,而且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此時不用教師安排命令,學生也會自己跑來與教師互動交流。當一種良師益友般的關系在教師與學生間建立,課程內容的教學也就變得更加容易開展。這是單純的壓迫式、灌輸式教育無法取得的效果。

四、效果反饋。

從筆者的經驗看,在做到了上述幾點后,不論是在課堂內還是在課堂外都能獲得學生積極的、良好的反饋,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1.課堂反饋。

在筆者的課堂上,學生出勤率高,聽講認真,課堂氣氛和諧融洽。課間學生會主動找到教師溝通交流。作業(yè)很少有抄襲的情況,并能基于教師的批改意見及時做修正補充。個別學習基礎差、年級成績排名不理想的學生,經過針對性的交流、指導和鼓勵后,本門課的期末考試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課外反饋。

在課堂外甚至是筆者講授的課程結束以后,仍有不少學生通過郵件、電話或直接到筆者的辦公室,就學業(yè)或個人發(fā)展問題進行交流或征求建議。例如,有的學生在面臨考研問題時,詢問如何選擇學校,或在考研與就業(yè)間如何取舍;有的學生詢問出國深造的問題;有的學生就暑期的社會實踐安排尋求指導;生活方面,學生也樂意交流,曾有學生把自己代表系籃球隊參加的一場精彩比賽寫成總結發(fā)給筆者??傊?,融洽而彼此信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外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二

一、注重時事教學.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許多學生課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戰(zhàn)爭津津樂道,可是一旦上了政治課卻無精打采哈欠連天.我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師過于注重理論傳授,忽視了以時事新聞中的生動事例來提高學生的興趣.現在中考、高考或平時教學測試中,很多考題都會設置一些情景材料,而這些情景材料很大一部分又來自時事政治.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把豐富生動的時事事例和教材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學生在考試中準確把握題意,提高應考能力.青少年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對國家大事非常關心,因此教師結合時事講政治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曾慶云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礦務局第四中學刊名:江西教育英文刊名:jiangxi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類號:g63關鍵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三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師生互動是要徹底變單一、接受的學習方式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研究,動手操作,強調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教學三要素,就是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什么是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以師生相互作用的形式進行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科書為主要認識對象的,實現教學、發(fā)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諧統(tǒng)一的特殊的認識和實踐活動過程。這個定義概括了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三個要素,并且提出了新時期各學科教學過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強調師生的相互作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要求語文課堂要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師生互動,教師在課堂由演講者、表演者,轉化為引導者、管理者,由一言堂變?yōu)楸娧蕴谩W屆恳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鍛煉自己的'平臺。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打破了老師給水喝的局面,學會找水源的方法。通過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輪流變換爭當教學活動中的不同角色,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和鍛煉。

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在課堂中,要加強師生互動,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傳統(tǒng)的教學強調教師要精心備課,對教材要多鉆研,教學內容對學生一般情況下也是保密。這導致了學生預習的盲目性,頂多就是讀幾遍課文,解決一些字、詞而已。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教師在上課前,可設計預習作業(yè),如:讓學生在學習一篇新課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學習內容,從而使他們的預習有意識、有目的。課前教師與學生有效的互動,可以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有效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1、平等是互動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葉瀾教授說:課堂教學的本質應當被視為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交往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于建立在師生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tǒng)意識,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尊重每一個學生,使孩子們在一種和諧、寬和、放松的精神狀態(tài)下學習。

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老師具有教與學的雙重關系,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可以成為小先生,并能主動地、大膽地、積極地去讀書、學習,做到師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做良師,先要做益友。才會實現師生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2、創(chuàng)設情景是互動的必要

在課堂中,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得先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或體驗現實的社會生活,或體驗某個典型角色,或體驗某種社會情感。學生通過身臨其境來獲得對于課文內容的真實感受,以此激發(fā)學生內驅力,培養(yǎng)品維品質,豐富思想情感,提高學習效果。如:在教學《窗前一株紫丁香》時,我以情為首,調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朗讀形式激發(fā)學生對角色感情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師情,學生情,課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濃的效果。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語文課堂中,情景的創(chuàng)設是學生情感的催化劑,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奠定基礎。

3、激勵是互動的動力

在大量的實驗研究中,行為科學家總結出一個公式:工作績效=f(能力×激勵)即是說,個體的工作績效取決于個體的能力與激勵水平高低??梢姡Z文教學要使學生個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必須要激勵學生,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借助語文教學的吸引力,和教師情感的推動力,激發(fā)學生的自動力,切實做到把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

課堂中,教師真誠的贊美、恰當的評價會讓學生如沐春風,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參與到課堂中來。如:在對課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評價我一向采取的是學生暢所欲言的方式上課,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就行,板書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課堂上盡量用學生說出的詞語和句子作為板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真誠地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樹立其自信心,增強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神狀態(tài)積極飽滿,才能在課堂中,充分參與自讀、思考、質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讓學習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的結構。從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同對方的交往而不斷地自我建構、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

4、角色的適當變換是互動的必要

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上課只能是老師在上面講,同學在下面聽和抄,其實,適當的讓學生上講臺做一名小老師會對語文的教學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輸的思想,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如果給他們一個上臺當老師的機會,那么他們所做的準備工作一定是平時的好幾倍。如:我在上《白雪公主》這一課時就讓學生自己當老師,而且由誰上是臨時抽簽決定的,并要求同學們要評出最佳的老師結果是抽到的同學會盡力當好老師,而沒抽到的同學則盡力做好評委。他們所準備的資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說課還沒上,他們就已經把課文研讀了七層了。在這里老師的作用只是在學生講完后我們做一個評價就可以了。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需要教學互動。新課程標準理念下,運用教學互動促成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是《語文課程標準》人本思想的要求和體現。語文教師若能合理加以運用,定能促成學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語文教學也將更加生動、實用、有效。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四

(青海省大通縣景陽鎮(zhèn)崗沖學校)。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課重在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是初中課程大綱中規(guī)定的一門必修課程。但是鑒于課程理論性的知識較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初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對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論述,表現了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果對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要性。

一、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上的內容一般都比較系統(tǒng),各個模塊都已經劃分得非常清楚,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主要讓學生采用背誦和熟記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學習。這種方式被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應用,主要目的就是應對考試,通過很多調查可以看出,在所有的初中科目考試結果中,思想政治課的平均分數最高。但是,成績并不是最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學生真正得到的情感認知是最重要的。

鑒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的熱點政治話題,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述,可以請學生發(fā)表自己對當下思想政治問題的看法,與學生增加互動,以此實現知識的記憶。在課下,教師可以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都對哪些問題感興趣,可以搜集相關的資料、圖片或者視頻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和交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

二、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程中的知識都是理論性質的.,并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次數非常少,因此,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師在課外可以組織學生到社區(qū)或者敬老院慰問老人,因為思想政治課強調的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尊老愛幼的習慣,還會增強與教師間的互動和交流,實踐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利用網絡資源,轉變教學方式。

網絡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教學中,對課程效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課改教學指導下重要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依靠網絡技術的教學方法,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圖片、聲音以及視頻等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很好地將理論化的知識轉變成生動的圖像或者聲音,更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

本文主要對新課改下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了分析,表現了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就要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水平以及應用網絡技術方面進行加強。

參考文獻:

[2]田園。新課改下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3(12)。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五

高中化學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并具備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基本問題的基本技能.在以往常規(guī)的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以至于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

作者:董忠林作者單位:武威第七中學,甘肅武威,733006刊名:考試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類號:g63關鍵詞: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六

主持人:課題組成員:。

1、課題的提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教育發(fā)展的過程,就是教育改革的過程。當前,新1輪課程體系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過程、方法、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均產生重大變革。從遠在美國的哈佛,到國內的知名的洋思中學,從遙遙在望的邢臺市2中,到近在咫尺的沙河市3小,他們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嘗試著改革陳舊模式的大膽探索,收獲著成功的喜悅和驕人的成就,并愈發(fā)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猛烈抨擊著落后的教育教學手段和狹隘低級的評價體系,只身其中我們忍受著偏執(zhí)和愚昧帶來的痛苦,愈發(fā)感受到改革教學手段的必要性。有目共睹的是在現行的高考制度短時間內不可能破除之前,1切仍唯以分數衡量1個學校的知名度,1個老師的教學水平,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組織教學中所采用的模式方面,都有1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即使有所改革,也是換湯不換藥(唯恐學生的成績掉下來丟了飯碗,當然也就顧不得學生的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畢業(yè)班的教學直接面對著高考壓力,非畢業(yè)班的教學面臨的是聯考的壓力,兩者相比,壓力不相上下。

無奈之下,只好惟命是從繼續(xù)沿用“1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傳道,授業(yè),解惑。另1方面學生已習慣于教師的“灌輸”,習慣于課堂上記筆記,課后備筆記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之后的反思中,本課題組成員1致認為在這種古老的框框之下,學生只能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缺少主動參與的機會和可能,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1切按照教師的設計的既定模式進行,當然也就體現不出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更談不上發(fā)展的潛力,多年來沾沾自喜的也只是僅有的幾個高分低能的尖子生,而大多數學生不僅沒能再次深造,還喪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就是能力。真可謂教師受罪,學生遭殃,任其延續(xù),神圣的教育殿堂,其實只是滿足了個別人的私利,因為只有他們才有資格操縱這1世界上最骯臟的交易。演繹著人世間最丑惡的1幕。痛定思痛,我們提出了《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這1課題。

2、課題的界定。

中學課堂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課堂互動是以人為本的,在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論指導下,構建的1種能使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體現全新的教學理念,而且將極大的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新思維將得到充分的施展,學生的品位、意志和作為也將有很大的提高。

3、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立足于對現有課堂的觀察與反思,旨在研究如何實現課堂互動,為建構新型課堂提供1種指引,探索1種有效、實用的新型課堂模式。這里的互動主要指師生的互動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對本課題的實踐與探索,不斷去實踐課堂互動的理念,達到學生互動學習,主動構建有關知識體系,提交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4、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師生互動的研究,構建師生教學互動平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學生之間的互動研究,指導學生互動學習,培養(yǎng)高中課堂學生互動能力養(yǎng)成良好主動的學習習慣。

3、增強合作意識,積極向上的情感意志,快樂而健康的心理,在學習中交流與合作能力。

5、課題的研究對象。

基于課題組成員都是從事高2年級的教學工作,故確定本校高2理科班(1)—(12)班的全體學生為本課題研究對象。用于檢驗互動教學的效果,選取(1)—(6)班為本課題的實驗班(施加互動模式教學),(7)—(12)班為本課題的對照班(保留原有模式,不人為干預),采用數據形式來對比實驗班和對照班在互動模式后,課堂教學發(fā)生的1些變化:如,師生關系、學生關系、教學效果、學生成績等,確保試驗順利進行。

6、課題研究方法。

(1)變量實驗法、對比法。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前期測試,使實驗班與對照班具同質性對實驗班施加實驗變量,對照班不施加實驗變量,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按同1標準、同1程序、同1時間進行,然后比較研究。

(2)案例分析法通過組織聽課、講課的方式,進行案例分析,系統(tǒng)可行性方案。

(3)問卷調查法。輔以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經驗總結等。

7、課題研究步驟及內容。

第1階段:2019年2月—2019年6月。

1、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教育理念,信息科學理論,管理理論、更新教育觀念。

2、實驗教師到相關學??疾鞂W習并請專家進行講座,寫出學習心得,整理試驗的理論思路與依據,架設選擇子課題,開展研究。

第2階段:2019年6月—2019年9月。

實驗教師根據各自制定的計劃、方案,有步驟地展開試驗變量的控制、原始依據的收集與整理、論文的撰寫、定期公開課等等。并有課題主持人統(tǒng)1指導,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第3階段:2019年10月至2019年1月。

各實驗教師認真總結實驗以來的經驗與不足,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照收集上來的各種信息展開分析,總結師生互動的基本模式,完成實驗報告。

8、課題組織結構。

總負責人:張順信。

課題組成員:張占校申聚興李東方裴軍海。

李立平張立英趙素英(本次排名不分先后,待課題完成再依據個人分擔工作量最后確定)。

9、課題成果及研究人。

(1)主要成果。

2、論文。

《師生交換作用的影響與研究》主要撰稿人;張順信、張麗英。

《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與探索》裴軍海李利平負責。

《課題研究的實驗總結》張占校申聚興負責。

3、公開課,課題組成員每個階段至少上3節(jié)公開課。

4、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發(fā)放、歸檔李東方趙素英負責。

10、課題研究的保障條件。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本課題的研究工作,在多媒體使用,交通設施,圖書資料的查閱等各方面都予以最大支持,為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本課題組的成員教學經驗豐富,合作意識強,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探索精神,長期在教學1線工作,多位教師仍擔任班主任和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學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和突出的成績。在周邊縣市乃之省內外都有較高的知名度,教研成果榮獲省地級多項獎勵。

3、自籌經費4千元,訂閱相關書籍,聘請專家指導講座,結合多媒體教學保證試驗順利進行。

101、參考文獻。

1、《優(yōu)化教學論》主編劉知新高教出版社2019年7月。

2、《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師》主編汪馥郁/楊建廣北京創(chuàng)新學會2019年3月。

3、《新課程評價與改革》主編教育部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年7月。

4《新時期師德修養(yǎng)簡明讀本》主編張貴新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6月。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七

1、問題的提出:

1、課題名稱:突破教育活動中重難點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

2、課題編號:

3、課題研究的基本觀點。

當前的幼兒教育中,教師已經逐步轉變教育觀念,從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出發(fā),選擇教育內容,制定教育目標,并注重預成與生成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機結合。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執(zhí)行教育策略的能力是教師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教育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毒V要》中強調了教師的角色轉變;強調了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強調了教師要有效把握教育時機促進幼兒個性發(fā)展。在既定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原有水平都制定了適宜的目標,同時也確定了活動中應該突破的重難點內容,只有解決了重難點才可以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教師運用教育策略的能力,因此制定“突破教育活動中重難點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這1專題,重點研究教師對教育策略的把握與運用,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4、研究目的:

(1)、深入研究幼兒年齡特點與實際水平,確定教育活動中適宜的重難點。

(2)、提高教師專業(yè)理論水平,理論結合實際有效運用教育策略解決教育活動中的實際問題,突破活動重難點,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

(3)、在施教過程中提高教師即時調整策略的能力,關注活動中的生成點,有效把握教育時機,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2、主要研究內容。

以情感教育為主線是我園的園本課程,在課程的預成與生成中以幼兒的生活體驗為前提條件,將把控預成與生成活動之間的平衡融入于幼兒情感教育中,在實踐中探索主題內的預成與生成主題活動,在活動中采取有效教育策略,突破重難點,實現教育的實效性。

1、深入學習、掌握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根據日常觀察、記錄、家園共育等方式掌握幼兒的實際水平,確定教育活動中適宜的重難點。

2、加強專業(yè)理論學習,教師之間相互溝通、交流教育活動中采用的教育策略,以及實施后的效果,共同研究下次活動中應采用的教育策略,提高教師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強化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意識,細致考慮教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預設教育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突破活動重難點,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

3、加強觀察方法的研究,多角度多渠道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發(fā)現問題及時采取策略,在施教過程中提高教師即時調整策略的能力,提高生成意識,關注活動中的幼兒的興趣點、生成點,有效把握教育時機,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3、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觀察法、案例分析以及行動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

4、實施步驟。

1、研究時間:本課題預計到xx年5月份完成。

2、任務:

結合教師行動研究和案例分析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結合園所的實際情況,根據園級主課題確立班級子課題的研究方式;堅持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陶冶性原則、層次性和序列性原則、求近和求實原則進行研究。對本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進度如下:

第1階段:xx年5月――xx年9月論學習與現狀分析。

申報課題材料,填寫申請書。參閱文獻,加強對課程理論的學習,包括對預成與生成課程的含義界定、優(yōu)勢與不足。在開展情感教育的實踐工作中,找出問題,分析現實中存在的預成課程與生成課程之間存在的矛盾,以及尋找落腳點有機整合預成與生成課程,使之相互促進。

第2階段:xx年9月――xx年12月實踐研究與反思調整。

1、分析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年齡特點與實際水平,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設計教育活動,確定重難點內容,采用相應教育策略,以案例開發(fā)的形式進行反思、調整,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進幼兒的協調發(fā)展。

2、在情感教育中,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建構生成課程,針對主題的確定、目標的把握、內容的選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教師組織策略進行研究,把握生成活動中重難點內容的預定,提高教育的隨機性,突破重難點內容,促進幼兒發(fā)展。

3、將評價體系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在反思、評價過程中,發(fā)現存在問題,調整教育策略,有機整合教育,反思實踐過程,提升教育價值,提高施教水平。

第3階段:xx年1月――xx年5月。總結經驗與價值推廣。

針對實踐研究階段的研究效果,將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時效性進行書面總結,將“突破教育活動中重難點的有效教育策略的實施”這1經驗進行推廣,切實解決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在其他領域教育中進行延伸。

5、課題方案實施的保障措施。

為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我們將在我園課題研究組帶領下積極向教育教學名師、專家請教,獲得他們的指導和督導、監(jiān)控。

1、課題組的師資現狀。

課題組教師由教學園長直接領導,成員均是幼兒園業(yè)務骨干,有多年的合作經驗,在教師、家長中有1定的威信,其中區(qū)級學科帶頭人1人,區(qū)級優(yōu)秀教師1人,教師學歷均在專科以上,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在教改中大膽實踐,突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在實踐中總結了很多有1定價值的經驗,并以論文(國家、市區(qū)級)等多種形式進行了成果推廣,并著書。

2、物質條件。

為保證課題的順利實施,幼兒園為及時上網查詢資料和研究資料的積累提供物質保證。幼兒園為課題組提供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征定市級刊物5種、國家級刊物5種、班內各類有關教育教學研究的報紙3份,以便課題組成員查閱。

6、階段性成果和最終研究成果、

1階段成果:案例開發(fā)在課程中的作用(階段小結)。

預計xx年1月完成。

2階段成果:主題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階段小結)。

預計xx年7月完成。

最終研究成果:突破教育活動中重難點的有效教育策略的實施(論文)。

預計xx年12月完成。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八

一、論文題目:

中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探討。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國上市公司對國的經濟發(fā)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止底,國上市公司已達到1174家,總股本超過5050億,其中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328億,市價總值高達5.55萬億元,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8%,約有股民6800萬人,約占城鎮(zhèn)人口的40%,資本市場規(guī)模越來越大。據統(tǒng)計,截止20底,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10547億元,實現利潤1519億元,分別占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的32%和63%,國有上市公司已成為國各行業(yè)中的龍頭企業(yè),在國有資產質量上,上市公司已成為優(yōu)良資產的富區(qū),同時上市公司也成為中國人投資的主要領域。隨著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僅會得到更大更快的發(fā)展,而且會顯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認,在國上市公司發(fā)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上市公司整體業(yè)績下滑,競爭力下降,據資料反映,年國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虧損,虧損面為12.67%,較上年又進一步擴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內部違規(guī)現象嚴重,據了解,2001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種違規(guī)問題而受到證監(jiān)委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查處;一些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虛增業(yè)績,大肆“圈錢”,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級市場投機行為盛行,一些機構操縱股價,牟取高利,嚴重地擾亂了市場秩序。為了解決國上市公司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就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有效發(fā)揮政府的監(jiān)管職能和社會的監(jiān)督職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優(yōu)勝劣汰機制,全面凈化證券市場的環(huán)境。要實現這一目標,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績評價體系。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國國有企業(yè)制定了效績評價制度,并正在逐步推開,但在國上市公司中還沒有建立這項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實際意義的。

三.本文研究的內容:

本文擬從四個方面探討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建立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意義,這六個方面是:

(一)有利于國家對上市公司的監(jiān)管。

(二)有利于推動上市公司建立科學的約束和激勵機制。

(三)有助于對上市公司經營者業(yè)績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導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

(五)有利于增強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識。

(六)有助于投資者的理性投資。

第二部分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證建立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可行性。這三個方面是;

(一)國有企業(yè)效績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國上市公司現有的基礎比較好,更適合效績評價工作的開展。

(三)政府有關部門、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比較支持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

通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論證,說明國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點。提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設計方案。設想從五個方面構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框架。這五個方面是:

(一)全面闡述和分析效績評價體系六個基本要素的內容、作用。

(二)重點研究效績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效績評價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參照國有企業(yè)效績評價體系指標體系,結合上市公司現狀和特征,設計上市公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權數配置。

(三)確定評價標準采用行業(yè)標準和評議參考標準。

(四)制度評價方法。評價方法考慮采用工效系數法和綜合判斷法。

(五)提出組織實施的方法。建議在起步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第四部分是實例分析。運用本文設計的效績評價體系對某一家上市公司效績進行評價。

四、本文研究的結果:

通過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引起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對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二是為有關部門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提供參考;三是從理論和實踐老感兩個方面提高本人的專業(yè)知識水平。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九

六、文獻綜述:

目前小學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總體上看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的研究成果首先表現在教育內容上有了一定的探索,有學者提出公民人格教育應當包括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公民能力的訓練以及公民美德的養(yǎng)成,并對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展開的分析,為小學生公民人格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目標框架(公民教育內容探析。馮宇紅。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易卜生曾說:“如果你懷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點確實不穩(wěn)固了。”自信,是走向成功的伴侶,是戰(zhàn)勝困難的利劍,是達向理想彼岸的舟楫。有了它,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有了它,就走上幸福精彩的人生了。(健康心理學第5卷第4期)其次表現在對教育現狀及成因有了寶貴的探索,指出了目前小學生公民人格相對欠缺的現狀并分析了主要的原因,包括缺乏系統(tǒng)的教育課程、缺少豐富的校園公共生活、教育路徑的單一等等(小學生公民意識缺失的原因分析。林春波?,F代教育科學。。4)最后,研究成果最多地表現在教學方法的探索上,有學者提出教師的行為對學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影響,提出要歸還課堂上學生應享有的公民權利,重新構建健全的公民權利意識教育體系,努力營造利于形成健全公民權利意識的大環(huán)境的思路(教師課堂行為對學生公民權利意識形成的影響。張英英。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8);有學者提出了責任意識培養(yǎng)對小學生公民人格教育的重要意義(以責任教育整合學校德育,奠定小學生公民人格基礎嚴瑋懿。創(chuàng)新。。6);有學者強調了要把校內外的公民人格教育資源整合起來的觀點(發(fā)掘校外課程資源,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龔燕泉。教育探索。。12。)有學者提出了對學生進行公民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的具體思考(楊柳。如何對學生進行公民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教學與管理。。9);有學者論證了自信教育在公民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公民素質教育中的自信教育。學楊舂芳王重玖?;A教育研究論壇。2009。4。);有學者提出了責任感教育在小學生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學生公民素養(yǎng)之社會責任感教育。陳慧。教師,2009。13);有學者強調了具體學科在小學生人格教育中的意義(體育與學生公民道德建設。黃靖。探索。。1);也有學者對西方國家小學生的人格教育進行了比較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目前關于小學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的研究還有一定的局限,突出的表現在缺乏實證的研究,對當前小學生公民人格的自信狀況沒有精確的評估,同時在如何加強小學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方面的對策思考也欠缺系統(tǒng)性與可操作性。

七、課題研究任務分工。

組長:陳英婷(組織本課題順利、有效研究,安排研究計劃、目標、措施,組織小組交流與研究整改,記錄研究成果。)。

課題聯系人:陳華(搜集、打印、整理相關資料,撰寫個案、總結經驗等。)。

組員:寇瓊毅、顧僅、文佳、王蕾(撰寫個案。搜集、整理資料)。

八、研究過程及實施步驟:

階段成果內容及形式。

第一階段:實驗準備階段。

3月――205月。

(1)申報課題。準備實驗報告,申報立項,擬定實驗計劃及實驗實施方案;確定學生。

(2)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學習《心理健康的標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少年期學生心理發(fā)展》、《社會心理學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心理學原理與應用》、《學生健康指南》、《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素質》等以提高理論認識,進一步指導研究。還通過網絡,深化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和研究。

(3)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與計劃。

(4)初步實施。在實驗班中進行自信心的研究實施”。

(5)撰寫課題研究第一階段工作總結,在總結中查缺補漏,為第二階段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階段。

(2010年6月――4月)。

(1)進一步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理論。

(2)在實驗班開展了各種類型的活動。

(3)完成課題開題報告。

(4)學生現有自信心情況與內部因素及其成因的的調查研究。(2010年6月――7月。

(5)研究在教育、教學等領域進行小學生自信品質培養(yǎng)的策略及其作用機制。(2010年9月――2010年12月)。

(6)探索小學生自信品質建構中的主體自我調控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組織一次中期專家論證)。

(7)研究小學生自信心品質的外顯特征。(以上“2-4”階段研究時間為2010年12――204月)。

第三階段:提高完善階段。

(年4月――2011年8月)。

1、總結試驗的得失。通過對實施過程中及時記錄的有關情況的分析,繼續(xù)深入調查研究,不斷修改初始成果的得失。

2、收集課題研究成果,撰寫試驗論文及研究報告,

3、舉行結題論證工作。

4、總結歸納出農村小學自信心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結論。

5、舉辦自信心方面的論文、活動、案例、教育隨想、信息等評選及展示。

(1)構建小學生人格教育中自信品質培養(yǎng)的活動體系。(2011、4~2011、8月)。

(2)研究效果的測量與評價,完成研究總結報告。并進行課題成果論證。(2011、7~2011、9)。

九、預期階段成果:

《關于小學生公民人格中自信狀況的調查與分析》(論文)、《當前小學生公民人格教育中自信培養(yǎng)的路徑與效果》(論文)。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

課題的理論價值: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促進有效的反思同時教師可以獲得反饋信息,及時進行糾錯和指導。具有鞏固、強化、反饋、提升、發(fā)展等重要作用,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因素有很大的關聯:練習可以出質量,但練習也有可能加重負擔。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提倡“精講多練”、“以練代講”,所以在練習中存在著多、繁、雜的現象,而在我們教師的觀念中又有“不加強練習,不進行重復的練習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的認識,以致于我們很少反思哪些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甚至是有負面影響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一面要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另一面要加強過程教學,增加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時間,這樣做將大大縮短課堂練習的時間,減少練習的量。因此在傳統(tǒng)的“練習觀”受到極大挑戰(zhàn)的同時,有必要對課堂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傳統(tǒng)的“練習觀”進行反思,確立效率意識,提倡有效練習。

課題的實踐價值: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探討有效練習的途徑,尋找根治重復低效的數學課堂練習的方法,讓課堂練習(包括復習練習、對新知的針對性練習、鞏固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拓展性練習等。)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優(yōu)化課堂練習,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強化教師“預設”意識,促成學生“生成”的達成,提高教師有效教學的策略,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2.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合理的練習結構和學生喜歡的課堂練習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3.利用經驗材料的數學組織化、數學知識的邏輯化和數學應用的三個過程中的邏輯思維因素,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形式思維等,優(yōu)化思維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研究的內容:

1.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原則。

2.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的內容和形式。

3.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教師的作用。

4.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學生的情感體驗。

創(chuàng)新之處:

有效練習的問題基于從形式到內容缺乏整體考慮而產生的低效或無效練習的現狀提出的。我們提出此課題,探索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策略、練習的結構與層次性、練習的形式、練習的教育價值及教師在練習中的地位等問題。讓學生在數學練習中既要掌握知識又要發(fā)展思維能力,更要讓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良好情感,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育人目標。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技術線路和實施步驟。

總體實施步驟:

針對不同類型的數學課大家寫出自己的練習設計及實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動時間一起交流、討論,并寫出自己的反思。最終總結出復習課、新授課、練習課、講評課的練習如何設計,新授課中概念性教學、計算教學的課堂練習如何設計,以及組織形式和方法。

技術線路:

主要依據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規(guī)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文獻查閱法、調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則:

1.針對性和層次性原則。

2.多樣性和趣味性原則。

3.拓展性和開放性原則。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則。

分階段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定為二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11月――12月):

建立課題組,學習有關理論,構思方案。

第二階段:組織與實施階段(201月――年7月):

課題研究教師在備課、聽課、議課、課后反思四個方面來研究有效練習,備課中著重體現如何設計有效練習,有哪些有效練習題。起到什么效果?聽課時著重聽這位教師是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練習的,單周寫出練習題的設計及練習方法;議課也圍繞此課題討論有效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否合適,所產生的效果如何來進行評議,并針對“如何設計有效練習?”這一問題進行研討,確實把這一課題落實到實處。課后反思體現出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什么知識,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雙周寫反思。

第三階段:整理總結階段(2010年7月――9月):

1、撰寫有關“有效練習”的小論文。

2、整理、匯總課題實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課堂中有效練習的方法;撰寫結題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預計成果:

(一)通過有效課堂練習的研究: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2、改變學生過去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知識、方法的探索者和發(fā)現者。

4、另外,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集體觀念、合作精神、參與意識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習氛圍良好,學習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績穩(wěn)步上升。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二)通過實驗,探索適用于我校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有效練習的一般模式,優(yōu)化數學課堂練習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五、課題承擔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條件。

1、能力保障:

課題組組長肖艷崢老師,樂于鉆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論文獲獎,參與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預習能力的研究》,現已結題;王磊老師曾擔任市級課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主題圖的應用研究》的主持人,現已結題,她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王艷利教師和王麗萍老師積極上進、喜歡閱讀理論書籍,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組織保障:

課題組成員有志于服務教育實踐,探索在新形式下學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組教師有強烈的科研熱情并渴望科研人員給予具體而有效的指導。

教研組課題有學校教科研室負責人和學校聘請的專家的指導。

3、時間保障:

研究時間為兩年,實驗教師全部是一線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保證實驗的正常運行。課題組堅持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研討活動,注重階段性總結與交流,掌握課題研究進程,及時進行調控,為使課題研究劃上圓滿的句號而努力。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一

一、課題的提出: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推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培養(yǎng)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要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使他們全面發(fā)展,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人才素質的重要內容。而較強的自信心又是一個人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人挑戰(zhàn)困難,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基礎,所以在人格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迫在眉睫。我們發(fā)現在現實生活中有50%左右的學生缺乏學習自信心,在學習活動中處于被動地位。由于缺乏學習自信心,他們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意見,不能主動地去思考,不敢大膽地去嘗試,不敢確定較高的學習目標,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

鑒于上述原因,我確定了《小學生人格教育中自信心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這一課題。在人格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使他們能較快地以自信的心態(tài)融入學習生活等各項活動中。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探索并揭示一個具有較強自信心的學生,其心理品質的具體內容及表現。

(二)總結提煉,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途徑和方法,構建本校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的操作模式。

(三)客觀揭示當前小學生公民人格教育中自信品質自主建構的策略,以促進前兩個目標的實現,并為自信心品質培養(yǎng)提供借鑒。

(四)著眼全體學生,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在實踐中使學生自信起來,自主起來,自能起來,心理素質不斷提高,成為適應社會的強者。

三、研究的內容:

1、目前小學生公民人格自信現狀調查。

2、目前小學生人格自信教育的主要措施及效果調查,現狀成因分析。

3、學生作業(yè)減負:老師推薦――學生自主選擇對學生培養(yǎng)學習自信心的作用。

4、加強小學生公民人格教育中自信培養(yǎng)的對策研究。

5、我們想從兩個層面加強對學生的自信培養(yǎng)。一個是教育者的自信對學生的影響幾率研究。第二是學生層面自信教育。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我們以為,自信作為一個人的心理品質,或者說是一種人格特征,它的形成當然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最終決定自信水平高低的必然是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只是條件,主體內部的諸如:自我效能感,自我歸因,自我期待,信念等等,才是直接的決定因素。外因也只能通過內因起影響作用。而個體的內因是有差異的。對兒童來說,他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但一個人的自信如果總是依賴于外力,靠他人的鼓勵,認可來支撐,那么,其自信力也不可能是長久的。自信的碑石終久會倒塌的。只有當他從內部獲得了支持力,才可能會豎立起自信之碑。然而,到目前為止,有關自信品質形成的主體內部因素及作用機制有哪些,是怎樣起作用的?個體自信品質建構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什么?個體的內因與教育環(huán)境提供的外因是如何交互作用的?這些方面都沒有深層次的研究成果。而對于上述這些問題的研究,我們以為對如何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信品質并維持自信,是既有實踐意義,又有理論意義的。所以,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試圖找到上述問題的基本答案。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通過行動研究的研究方法,客觀認識當前小學生公民人格中自信的現狀,并分析其原因,從而為進一步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體系提供理論構成,同時在現狀與成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在實踐中可供操作的對策建議,為小學生公民人格教育提供可行性路徑。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從“目標實踐反思總結”的過程展開研究。

2、在課題先期準備過程中,以調查法,問卷法,談話法為主。結合學生的實際思想、需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等現狀,對研究內容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采集信息,為研究提供可供參考的可靠資料。

3、在課題實施的研究過程中,以試驗法為主,同時注意個案研究與資料分析。對重點個體進行動態(tài)跟蹤研究。通過對個體做跟蹤的研究,在操作過程中及時了解、觀察群體或個體的行為表現及變化,總結規(guī)律。每一環(huán)節(jié)實施后,進行階段性分析,注重個案分析和積累。

4、在課題總結法階段以調查法,總結法為主。經驗總結法:搜集與本課題有關的信息和資料,拓寬思路,提供更為完善的方法。然后通過有目的地總結教育教學中積累的經驗材料,從中提煉經驗與教訓,并用以指導教學實踐,提升整個課題研究的水平。

5、所有研究內容在實施過程十均是同步進行的,同時針對不同階段目標個有側重。

五、預期的目標和結果以及創(chuàng)新之處:

(1)通過研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信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能正確了解自己在知識、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不足。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這種差異,樹立學習自信心。

(2)通過研究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激勵他們發(fā)奮學習,自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

(3)教育者的自信的表現對學生的榜樣作用的凸顯。學生層面自信教育培養(yǎng)的策略。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二

本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練習研究》于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學會申報立項,經河南省教育學會評審,準予立項,并被列為河南省教育學會20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現開始實施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課題的理論價值: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促進有效的反思同時教師可以獲得反饋信息,及時進行糾錯和指導。具有鞏固、強化、反饋、提升、發(fā)展等重要作用,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因素有很大的關聯:練習可以出質量,但練習也有可能加重負擔。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提倡“精講多練”、“以練代講”,所以在練習中存在著多、繁、雜的現象,而在我們教師的觀念中又有“不加強練習,不進行重復的練習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的認識,以致于我們很少反思哪些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甚至是有負面影響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一面要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另一面要加強過程教學,增加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時間,這樣做將大大縮短課堂練習的時間,減少練習的量。因此在傳統(tǒng)的“練習觀”受到極大挑戰(zhàn)的同時,有必要對課堂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傳統(tǒng)的“練習觀”進行反思,確立效率意識,提倡有效練習。

課題的實踐價值: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探討有效練習的途徑,尋找根治重復低效的數學課堂練習的方法,讓課堂練習(包括復習練習、對新知的針對性練習、鞏固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拓展性練習等。)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優(yōu)化課堂練習,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強化教師“預設”意識,促成學生“生成”的達成,提高教師有效教學的策略,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2.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合理的練習結構和學生喜歡的課堂練習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3.利用經驗材料的數學組織化、數學知識的邏輯化和數學應用的'三個過程中的邏輯思維因素,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形式思維等,優(yōu)化思維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研究的內容:

1.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原則。

2.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的內容和形式。

3.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教師的作用。

4.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學生的情感體驗。

創(chuàng)新之處:

有效練習的問題基于從形式到內容缺乏整體考慮而產生的低效或無效練習的現狀提出的。我們提出此課題,探索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策略、練習的結構與層次性、練習的形式、練習的教育價值及教師在練習中的地位等問題。讓學生在數學練習中既要掌握知識又要發(fā)展思維能力,更要讓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良好情感,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育人目標。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技術線路和實施步驟。

總體實施步驟:

針對不同類型的數學課大家寫出自己的練習設計及實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動時間一起交流、討論,并寫出自己的反思。最終總結出復習課、新授課、練習課、講評課的練習如何設計,新授課中概念性教學、計算教學的課堂練習如何設計,以及組織形式和方法。

技術線路:

主要依據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規(guī)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文獻查閱法、調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則:

1.針對性和層次性原則。

2.多樣性和趣味性原則。

3.拓展性和開放性原則。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則。

分階段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定為二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年11月——12月):

建立課題組,學習有關理論,構思方案。

第二階段:組織與實施階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課題研究教師在備課、聽課、議課、課后反思四個方面來研究有效練習,備課中著重體現如何設計有效練習,有哪些有效練習題。起到什么效果?聽課時著重聽這位教師是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練習的,單周寫出練習題的設計及練習方法;議課也圍繞此課題討論有效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否合適,所產生的效果如何來進行評議,并針對“如何設計有效練習?”這一問題進行研討,確實把這一課題落實到實處。課后反思體現出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什么知識,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雙周寫反思。

第三階段:整理總結階段(2010年7月——9月):

1、撰寫有關“有效練習”的小論文。

2、整理、匯總課題實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課堂中有效練習的方法;撰寫結題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預計成果:

(一)通過有效課堂練習的研究: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2、改變學生過去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知識、方法的探索者和發(fā)現者。

3、使學生學得主動、生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4、另外,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集體觀念、合作精神、參與意識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習氛圍良好,學習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績穩(wěn)步上升。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三

“放”與“收”作為課堂節(jié)奏的兩種狀態(tài),既相互排斥,也相互依存。我們要使“放”與“收”都做到適度,不要人為地擴大其對立的一面,而要著力使二者統(tǒng)一起來。如在案例教學中,課堂是完全“開放”的,學生可以自由發(fā)言,這就要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情況巧妙地創(chuàng)設新的問題情境,這時不妨“按照學生的思路走一走”,將學生的問題不斷引向深入。相反,如果在教學互動中教師要說什么話,提什么問題,安排什么教學活動,都是預定好的,沒有絲毫的彈性,學生只不過是教師表演的配合者,教師為了使課堂教學按照自己的教案進行,只需肯定自己互動設計中想要的答案,對學生豐富的想法則置若罔聞,這種缺乏開放思想的課堂互動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當然,如果“放”而不“收”,“完全按照學生的思路走”,又容易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課堂雖然得到了解放,師生也能迸發(fā)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但此時整堂課由“滿堂灌”變成了“滿堂跑”,使課堂無序而放任,也會大大削弱互動的效應。因此,在“放”之后,又必須適時地“收”。要置“放”于“收”的范圍之內,要邊“放”邊“收”;“收”要符合邏輯、自然連貫,要能體現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智慧的增長,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要妥善處理課堂紀律“嚴”與“寬”的關系。

職業(yè)教育院校培訓的是職業(yè)技能,學生今后均要承擔相應的職業(yè)崗位工作,因此,在不影響課堂效果的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意識顯得尤為重要。要求教師必須講究策略,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方向,用寬嚴適度的課堂紀律,控制好互動的節(jié)奏,既不影響互動的持續(xù)進行,又能維持正常的課堂秩序。在課堂紀律和互動效果之間找到平衡點,如在技能操作課訓練中,經常要劃分訓練小組,由于不能同時保證每位學生都能進行上機操作,導致在某一時間點上,有的學生在機上操作,有的學生卻在學習操作理論,還有的學生在相互討論,學生步調很不一致,雖然表面上課堂紀律有點“放松”,但是此時的課堂效果非常好;相反,教師也不能任由學生“隨心所欲”,而是讓所有學生都必須在你的掌控之中,誰上機操作了幾次,休息了多長時間,學生上機操作掌握得怎么樣,必須心中有數,否則學生容易鉆空子,也會降低效果。在互動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體現在要保證教學始終處于一種有序狀態(tài),使教與學的過程嚴而不死,活而不亂,提高學員在互動中的學習效率。

三、要妥善處理互動對象“點”與“面”的關系。

只是少數學生參加互動還是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加互動,是必須妥善處理的互動對象“點”與“面”的問題。教師因為有確保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等主觀愿望,所以往往會根據不同學生而給予不同的交流機會。一般來說,教師愿意同學習成績好、口語表達能力強、自信心強、膽子比較大的學生進行互動。因此,一節(jié)課中有的學生參與互動的機會較多,有的學生卻備受冷落、無人問津,從而使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表現出明顯的壟斷性。職業(yè)教育院校學生都要面向社會崗位,任何一位學生的成長對社會建設都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強調,教學互動既不是“一視同仁”、“不分差別”地與所有學生互動,也不是“有選擇”地針對某些學生的互動。課堂教學互動應本著為了每一位學生完美成長的理念,促進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為此,應使互動對象的“點”與“面”統(tǒng)一起來,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互動,全面提高。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時要胸懷全局,面向全體,總體平衡,決不能讓任何一位學生有被冷落或遺棄的'感覺。如技能分組教學時,互動的機會比理論大課要多一些,但也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班教學,因此教師也很難保證每堂課都能夠與所有學生進行互動。這就要求教師的互動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將這種“梯度”與“差異”做到完美的結合。也就是說,哪些問題與學生個體進行互動,哪些問題與學生小組進行互動,哪些問題與全體學生進行互動,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四、要妥善處理課堂氣氛“冷”與“熱”的關系。

教學互動有沒有動起來,課堂氣氛是“冷”還是“熱”,是真互動還是假互動,我們不能光看表面現象,也要從本質上看問題?!袄洹辈灰欢]有互動,“熱”也不一定是真互動?,F實教學中有許多氣氛熱烈的“似動”現象:比如,教師無疑而問,學生不假思索張口就答。這種“似動”是“形動”而不是“神動”,“神動”是心動、腦動,而“形動”則只是手動、口動。另一方面,在某些場合下,表面上看師生之間似乎沒有直接的對話形式,課堂氣氛較“冷”,但是學生的心靈深處卻被觸動,內在的思維活動被激發(fā),產生了“神動”或“靜思”。因此,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有沒有實際效果,不是看課堂氣氛是“冷”還是“熱”,而是取決于“冷”或“熱”的背后有沒有“神動”與“靜思”。如果發(fā)生了“神動”與“靜思”,哪怕此時的課堂氣氛是“冷”,也是我們所需要和努力培養(yǎng)的;相反,如果沒有發(fā)生“神動”,哪怕此時的課堂氣氛是“熱”,亦是我們應該摒棄和堅決克服的。比如在理論大課中的理論講授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神動”的概率就會比“形動”的概率高得多,但此時學生全神貫注,聽得津津有味,課堂雖然鴉雀無聲,貌似無互動,其實不然。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四

課堂教學是實施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主陣地、主渠道,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題。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把教學改革的著眼點放在教學模式這一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的中介上,以此來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目前,小學品德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不少問題,特別是以“統(tǒng)”(學)、“獨”(教師獨占課堂)、“死”(教師教學方法呆板,學生被動學習)、“費”(費時費力,教學效率低下)為特征的課堂教學還比較普遍地存在著。這樣的課堂教學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的,必須加以改革。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構建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fā)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改變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構建起全新的教學模式。

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目標教學基本模式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體驗,動眼觀察思考,動口表達議論,動耳感知體會,動腦思維創(chuàng)新,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突出了主體性,活化了思維。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通過導學諧振,滿足學生主動探索的需要,從而促進主體發(fā)展。多維互動教學模式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人境互動來完成教學任務。它以活動教學理論為依據,把教學活動視為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視為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著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與交互活動過程?!岸嗑S”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信息傳遞、師生交往等不是單向的,而是多向、立體的;“互動”是指在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互活動(交往、溝通)。因此,“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將從活動入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諧師生的人際關系,強化學生的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fā)展?!岸嗑S互動的課堂教學”的構建將有利于改善課堂中的人際關系,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從而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各方面的素質和諧全面地發(fā)展?!岸嗑S互動的課堂教學”的主要結構要素包括:一是教師、學生、教學資源構成“四邊形關系。

在這基本流程中,根據不同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以及教材自身的特點,構建了以下幾種不同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陶冶式。

人的認識是一種復雜的活動,不僅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還是無意識的心理活動,不僅是理智的活動,而且是情感活動。在品德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學任務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要全面通過情感陶冶,充分調動學生無意識心理活動的潛能,使學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緒愉快飽滿和精神放松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多媒體教學具體有綜合文字、表格、圖形、圖象和動畫的能力,具有圖文聲像并茂,動靜快慢結合的優(yōu)點。教學中,我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我來做個小導游》一課中,教師為學生展示熟悉的家鄉(xiāng)風景名勝:杭州樂園、東方文化園、所前生態(tài)園、山里人家、錢江觀潮城……并頒發(fā)小導游證激勵學生為大家導游,《家鄉(xiāng)特產知多少》一課時,讓學生與家鄉(xiāng)特產親密接觸,走進鄉(xiāng)村與田野,圍墾沙地的蘿卜干、所前杜家的楊梅、進化的青梅、海涂的水產、新街的苗木……活生生的畫面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段覀兊牡厍颉芬徽n中,美麗的星球、七大洲、四大洋,麥哲倫航線,呼之欲出;《世界真奇妙》,舉世聞名的建筑,異國他鄉(xiāng)的地理風光,精彩紛呈的文藝作品拓之而來,這種情境-陶冶式模式,真正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美麗燦爛、生情并茂、富于挑戰(zhàn)性的知識海洋,激發(fā)了學生渴望學習的沖動,產生了強烈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認知活動中去。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們總結出情境-陶冶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為:。

學生:質疑--入境--聯想--練習。

教師:設問--創(chuàng)情--引導--評價。

這一教學模式廣泛運用于品德課堂的教學中,使課堂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就文提問,學生看書回答的老框子,形成了以”境“促”情“,以”情“化”境“的主動參與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二)導學-探索式。

[1][2][3]下一頁。

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會自主、學會探索和發(fā)現。在現代社會,知識過時很快,但是自主、探索和發(fā)現的能力永遠不會過時。

教學中,我們注重為學生提供探究發(fā)現的優(yōu)化教學條件,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探索發(fā)現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能有目的地進行獨立探索發(fā)現學習。例如,我們在教《我國的行政區(qū)》一課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展示我國34個行政區(qū),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如何巧記行政區(qū)的位置與名稱。比較、發(fā)現各個行政區(qū)的特征。形象的演示、引導中教師鼓勵學生去探究行政區(qū)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歸納、總結。最后產生了一系列的好辦法:有的利用名稱中的”湖“、”廣“、”河“等特殊字識記;有的利用自編的詩歌來識記;有的利用版圖形狀來識記……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將抽象的教學知識形象化、趣味化,在深化教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的”引導-探究“模式的操作程序是:。

學生:觀察--發(fā)現--探究--歸納--運用。

教師:設計--創(chuàng)境--激勵--引導--評價。

這一模式在品德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勤動腦、勤動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解決問題能力、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三)自學-交互式。

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表明,學生獲得任何知識都是通過學生個體(自己)的大腦進行系統(tǒng)的獨立思維的結果。這個學習過程是任何他人(包括教師)都不能代替的。

自學-交互式模式是對傳遞-接受模式的一種改造,主要是根據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把原來由教師講授的部分改為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學,實現學生學習的個體化,讓學生理解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模式有效地克服了班級教學存在的”滿堂灌“、”注入式“、”一刀切“,不能照顧個別差異的缺陷,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思維、學會自我教育,實現教學活動現代化。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相關教學軟件,可以向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知識和大量學習材料,學生通過人機交互作用,學習他們最感興趣的知識,展開豐富的聯想,拓寬思路。如教學《長江長城、黃山黃河》一課時,老師將與課文有關的大量資料、信息輸入微機,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了解長江、長城、黃山、黃河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文化內涵,然后,相互交流學習體會,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最后學生可自行瀏覽欣賞祖國其他名山大川、名勝古跡,暢談心中的感受。當然,在學生讀取教學信息的過程中,始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導,教師依據學生反饋正確的分析,評價與診斷學生的學習效果,隨時調整學習進程,不同的學生在微機上能自主選擇不同的學習策略,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

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學生:自學--交流--練習--歸納。

教師:引導--組織--設計--評價。

品德課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在和諧的競爭環(huán)境中學習,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四)啟發(fā)-創(chuàng)新式。

江澤民同志站在時代的高度指出,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民族創(chuàng)新精神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和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因此,教育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從腦科學的角度講,創(chuàng)新就是大腦皮層區(qū)域不斷地恢復舊聯系和形成新聯系的過程。通俗地創(chuàng)新是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萌發(fā)出新想法,新觀念的一種學習活動。創(chuàng)新分兩種類型,一種是特殊的,另一種是一般的。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學習主要表現在:1、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獨到見解;2、能以現不同于書本,不同于老師所介紹的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3、能靈活地運用學過的知識獨立地解決新的問題等等。

我們將計算機看作一種認識的工具,鼓勵學生用計算機、互聯網來進行創(chuàng)造、研究和設計,獲得新的知識。例如:通過學習編輯電腦信息小報、”一分鐘設想“制作等創(chuàng)造品,發(fā)揮創(chuàng)作能力,利用網絡技術獲取收集信息能力。如我們教學《了不起,家鄉(xiāng)人》一課時,孩子對家鄉(xiāng)名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我們經常提到;陌生在于我們也沒有親身接觸過,也沒有機會接觸。教師利用學生”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心態(tài),啟發(fā)、鼓勵學生根據老師提出問題去網上自己尋找任何有關家鄉(xiāng)名人的資料,學生馬上操作起計算機,從網上尋找有關家鄉(xiāng)名人的資料,結果有的學生了解了蕭山農民革命的領袖李成虎;有的學生了解了唐朝著名詩人賀知章;有的學生認識了萬向集團總裁魯冠球……。每個學生將他們尋找的資料整理成家鄉(xiāng)人物榜、小論文、小報告,然后在全班面前朗讀,分享這些學習資源,課堂氣氛異?;钴S。我想:這就是創(chuàng)新教育它既是人類教育史上最高級的階段,也是素質教育最高形態(tài)的實踐模式。

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學生:探索--交流--歸納--創(chuàng)新。

教師:設計--組織--指導--評價。

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從而將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課堂互動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媒體、教學目標等選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以上所列幾種互動模式并非定式,我們會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根據學科教學內容、特點,再創(chuàng)課堂互動的新模式。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五

“互動探索式”教學以啟發(fā)性,探索性原則為基點,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生動的教學形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學民主、知識性與趣味性以及探索性相整合,重在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其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弘揚學生的創(chuàng)新理念。啟發(fā)性原則是教育教學原則的內容之一,更是新課改下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教學方法,而“互動探索式”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啟發(fā)性的教學原則,采用靈活、生動的教學形式,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探索意識,使得學生在求知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一、靈活——尊重學生與教學民主相結合早在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孔子就有有關教學原則的論述,闡釋了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簡單的講解和灌輸、代替其完成思考?!泵佬g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相比較,一方面,美術學科具有普遍性。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有著相似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及教學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找出普遍性的問題,轉變“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念,建立師生相互理解、合作、民主對話共同探索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美術學科的特點決定教學對象的可操作性強,學生獨立訓練、動手以及獨立觀察和思考的時間多,這就需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索,肯定學生的奇思妙想。因此,在教學中不能片面強調整齊劃一的教學,而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既開發(fā)了學生思維,又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鼓勵其探索。1.因人而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其具備獨立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美術教學的初衷。圍繞這個目的,在美術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具體對待。美術專業(yè)的生源來自于不同的地方,學生的學習時間長短、專業(yè)水平、文化素質良莠不齊。如果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不僅影響到教學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個性和情緒。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動腦筋,全面、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對象的個性特點及個性差異,在教學中因材施教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從個別到一般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這樣既不會影響教學效果,又不阻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例如我班43名學生的專業(yè)水平有高有低,專業(yè)水平較強的同學,就不能采用一般的教學方法,在適當的時候,要給這樣的學生“加碼”。而專業(yè)水平較低的同學,就只能按照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材施教,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2.因勢利導美術專業(yè)的學生個性比較強,創(chuàng)新欲望高。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經常碰到不好調教的學生,他們有時既不按方法也不按步驟學習。對待這類學生,我們不妨先找出其閃光點,分析原因,對癥下藥。我們要根據情況,打破教學常規(gu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那么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生動——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繪畫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情感形式、情感符號、情感表象活動。在繪畫藝術教育中,施教與受教雙方都不應該僅僅是理智交流、冷靜的對話和枯燥無味的示范與模擬,而應當是動情觀照、動情體驗、動情制作,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得到宣泄、抒發(fā)、凈化、美化即藝術形式化。”從2中我們不難看出,美術教育不是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生動活潑感染動情的交流形式。片面地強調技術訓練,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授課方式上表現為兩種錯誤傾向:填鴨式和放羊式,不利于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美術教學如果在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能力的發(fā)展,那么就意味著美術教學的生命將更加輝煌。怎樣把美術課教學搞得生動又充滿活力,這應該是在教學中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1.雙邊互動活動在美術專業(yè)教學過程中,開展雙邊交流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與教師平等對話,沒有拘束感,教師也不必太嚴肅,雙方在交談中非常愉快和自由,有了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思考、去動手、去創(chuàng)造。這樣可以將教學活動推向高潮,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學生有了愉悅的心境、活躍的思維,便會在無形中具備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素描教學中,我們經常談到“節(jié)奏”。那么,如何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又要在教學過程中讓這個問題變得生動有趣呢?首先,筆者先讓學生聽聽音樂,然后隨機提出問題,讓學生仔細考慮,根據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最后由音樂中的“節(jié)奏”引申到“素描”程度。

2.融會貫通美術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包含著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學習美術專業(yè)技能,而不加強理論修養(yǎng),充其量以后也只是一個“藝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要融入其中,這樣使學生既學到了專業(yè)知識,又了解到非專業(yè)領域的知識;既鞏固了專業(yè)知識,又拓展了知識面。例如,在講授物體“三維空間”的時候,不管教師在黑板上或畫面上怎樣講解示范,學生很難在思維中建立這個概念。于是,筆者就聯想到用數學中坐標的知識進行闡釋,坐標既有代表寬度的橫坐標x軸,又有代表高度的縱坐標y軸,還有代表深度空間的z軸。這樣學生就一目了然,在繪畫時就有了立體的概念,這樣既鞏固了學生專業(yè)以外的知識和修養(yǎng),又加深了學生對立體造型的理解。體現了美術教學的開放性,美術教育的轉型,成為目前爭論不休的話題。怎樣轉型?無非是從純藝術教學轉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使之成為復合型的專業(yè)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以一種開放性的心態(tài)去迎接挑戰(zhàn),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開放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既要有豐富的教學內容,合理利用社區(qū)資源,又要有開放性的思維空間。這樣,學生會吸納更多的知識,不致于固步自封。教師也在教學中不斷提高。

前面提到美術學科具有普遍性,其實美術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有知識、能力、學科、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多元綜合。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綜合。培養(yǎng)學生在專業(yè)、理論以及人文、自然學科的綜合學習,其融合到綜合學科里面,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第二,是教師教學內容的綜合。這就要求教師有各方面的多元整合,才能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貫徹??傊斀竦氖澜缣幵陂_放發(fā)展之中,美術教育也不例外?!坝蓡渭兊膶W校藝術教學轉向充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延伸藝術課堂,把美學、文化中的高雅藝術轉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中,是當代美術教育的一個發(fā)展趨向?!蔽覀兛梢钥吹?,美術的發(fā)展趨向同當今世界一樣,體現出一種開放性的姿態(tài),要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要適應形勢的發(fā)展,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不僅僅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更要注重人的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拓展知識層面,同時還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派,形成多元集成的傳承載體。正如有關專家談到的:“教育和教學必須嚴格調整自己的序列,建立一個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目標放在學科的綜合性、互補性、發(fā)展性和持續(xù)性的位置上,為學生提供符合其成長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空間——這是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著眼點?!弊鳛榻處?,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符合其成長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空間,提供多元性的教學內容,最終形成一個多元互補集成的傳承載體。學生是認識事物的主體,是實踐和自我發(fā)展的主體。實踐證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發(fā)展教育理念,通過“互動探索式”系列教學活動,尊重學生個性,弘揚學生創(chuàng)新理念,使得學生具備多維空間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開創(chuàng)高等美術教育的新天地。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六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對教學信息雙向傳遞,選擇處理、互動的過程,積極有效的互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課堂如果缺少了互動就缺失了課堂的生氣,就缺乏了生命的'靈動.然而,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很多的課堂互動“只是形式上的,淺表層次,有的甚至是無效的.

作者:郝麗欣作者單位:巴彥縣興隆二中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12)分類號:g42關鍵詞: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毙抡n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tǒng)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yōu)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把提升人文素養(yǎng)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chuàng)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fā)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jié)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jié)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yōu)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jié)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吹饺缦聢雒妫?、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fā)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fā)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然后站內搜索語文互動課堂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八

小弈互動課堂是當前最受歡迎的線上課堂之一,其以其獨特的特色和優(yōu)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和老師。本文將圍繞小弈互動課堂這一主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些值得分享的教學心得和感悟。

第二段:教學互動的重要性。

在小弈互動課堂中,教學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課堂上的互動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使得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識點,同時也能幫助老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進行調整。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注重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和實施,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教學體驗。

第三段:巧妙運用在線功能。

作為一款線上課堂工具,小弈互動課堂擁有許多個性化、便捷的在線功能,這些功能可以極大地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我常常利用這些功能來設置各種有趣的教學場景,如在線聊天、動畫演示、圖文混排等,這些場景可以有效推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fā)出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第四段:重視課后學習。

對于學生來說,課后學習也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因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只能算作基礎,要想真正掌握這些知識并在工作中得到應用,就需要不斷地進行鞏固和拓展。因此,我在課后會安排一些作業(yè),如線上小測、閱讀指定資料等,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點,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作業(yè)來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指導。

第五段:總結。

小弈互動課堂的出現使得在線教育走向了新的高度,其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了一個便捷、高效、開放的學習平臺,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學習體驗,同時也能讓老師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教學優(yōu)勢。通過學習和教學實踐,我深刻認識到了在線教育的重要性和未來的發(fā)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教育模式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篇十九

小弈互動課堂是一個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互動教學服務的平臺,它不僅為老師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更提供了更簡便,更有趣和更有效的課堂互動方式。通過小弈互動課堂,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加強和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習效果。在本文中,我將分享我的小弈互動教學體驗和心得。

小弈互動課堂是一個非常有創(chuàng)意和互動性的教學平臺。它提供了多種不同的教學工具和模板,例如多選題,填空題,圖片等,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習效果。我發(fā)現用小弈互動課堂可以讓我更好地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同樣,學生們也可以立即得到反饋,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更好地檢驗知識點。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利用小弈互動課堂來提高課堂互動。例如,在化學課上我通過小弈互動課堂討論課程內容,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了討論,從而增強了課堂互動性。同時,我也在小測試等活動中使用小弈互動課堂,例如,我在循環(huán)論證單元中為學生設立了小測試,并采用小弈課堂互動方式,提升了同學們對循環(huán)論證策略的掌握。教學效果也很顯著,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更活躍的態(tài)度,并且更加專注,學習效果進一步提高。而且,我注意到,學生們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敢于參與課堂討論,而不僅僅是沉默地聽講。

在使用小弈互動課堂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在網絡不暢的情況下,有些學生無法及時獲得教師的精準指導。同時,由于時間有限,有時可能需要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修改問題的內容,很多時候我會感到有些挑戰(zhàn)。遇到這些情況,我會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克服目前的問題,如對問題進行簡單的更改,或在網絡不暢的情況下使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

第五段:小弈互動課堂的發(fā)展可能性和總結(200words)。

總的來說,小弈互動課堂是一個非常有前途和發(fā)展?jié)摿Φ幕咏逃脚_。在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教育理念的升級,小弈互動課堂必將有一個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優(yōu)異的教育效果。通過使用小弈互動課堂,教師不僅可以改善課堂效果,更能夠開發(fā)出更多創(chuàng)意,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課程內容。與此同時,學生們也將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和利用以及課堂互動體驗。小弈互動課堂的前景和推廣非常令人興奮,我會繼續(xù)關注它的發(fā)展,并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應用和嘗試。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14822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