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如何通過閱讀名家作品,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小編找到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qū)Υ蠹业膶懽饔兴鶐椭?/p>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一
北漢鄉(xiāng)約保村有位好兒媳叫曹素珍,十幾年如一日精心照顧公婆,提起她人人贊不絕口。
曹素珍今年52歲,1980年嫁到約保村魏艷輝家。結婚不久,公公患上了哮喘病,經(jīng)多次住院治療效果不明顯,后來回到家中需要他人伺候照顧,這重擔就落在了曹素珍肩上。
當看到老人呼吸困難時,她就去尋醫(yī)買藥,給老人捶背。另外,曹素珍婆婆的身體一直欠佳,經(jīng)常有病,而她的丈夫常年出外打工,于是,她就擔負起了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除了為老人問醫(yī)求藥外,曹素珍也對老人的生活照顧地無微不至,老人的吃、穿都由她一手打理。1992年曹素珍公公病情加重,而且又患上肺心病,后來發(fā)展到心肌梗塞,經(jīng)搶救無效離開人世。
公公去世不久,婆婆又患上了腦梗塞,經(jīng)過治療后勉強可以走路,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為了幫助婆婆恢復,曹素珍經(jīng)常攙扶著老人走路鍛煉,不幸的是老人腦梗塞多次復發(fā),到2002年嚴重到癱瘓在床上,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說話口吃、手腳僵硬,吃飯、穿衣、梳頭、起床這些最簡單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曹素珍開始擔負起了給婆2婆喂飯、喂水,洗臉、穿衣等繁瑣的護理工作。無論是日復一日的端湯送水、洗臉洗腳、揉肩捶背,還是每周一次的洗頭洗澡、擦身換衣等,曹素珍都從未落下過一次,也從未說過一句怨言。婆婆的手腳指甲都是灰指甲,很硬很臭,曹素珍每月都要給她修剪一次,修剪之前都先用溫鹽開水將婆婆的手或腳浸泡半個多小時,待指甲或趾甲軟了后,她才用剪刀慢慢地、細心地一個一個的修剪。握剪刀的肌肉發(fā)紅了、關節(jié)發(fā)腫了,她沒叫苦,沒說累,一如既往地重復著看似簡單然而卻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小事情,譜寫著人間的至孝真情。
看著婆婆口齒不清,生活無法自理,難過又痛苦的樣子,曹素珍心疼極了。她經(jīng)常尋醫(yī)問藥,四處奔波,只要聽說哪家醫(yī)院能治婆婆的病,不管多遠,她都想辦法帶婆婆去看。只要對婆婆病情有療效的藥,不管多貴,她都挖空心思買來給婆婆服用。
婆婆年輕時非常能干,如今半身不遂,起不了床,雖然有孝順的。兒媳侍候著,但看著她一天天消瘦下去,婆婆逐漸消沉,愁眉不展,茶飯不思。曹素珍看到婆婆這樣,便與丈夫商量,發(fā)動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以及婆婆能談得來的人,讓他們跟婆婆談心,幫她走出陰影。曹素珍還會把一天的趣聞趣事講給婆婆聽。婆婆失眠癥發(fā)作時,她在身邊一遍又一遍哼唱著婆婆愛聽的小曲直至她入眠。周末,她還讓孩子陪婆婆說話,給她講笑話,讓她開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時間的努力,婆婆終于又樹立了生活的信心。
長時間和睦相處,曹素珍同婆婆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喜歡一樣的顏色等。婆婆常對鄰里說“這是修了幾輩子的福氣,我才有了這么個好媳婦,我這個大媳婦就是我的女兒??!”幾十年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紅過臉,發(fā)生過爭執(zhí)。耳濡目染,孩子也爭著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逢年過節(jié)或奶奶的生日都要給買上點小禮物。
曹素珍是這樣理解“孝順”的:花錢為老人買喜歡吃的、喜歡喝的、喜歡用的東西叫“孝”,讓老人不懷疑、不生氣、不擔心叫“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曹素珍總讓公公和婆婆吃得開開心心,穿得干干凈凈。
曹素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種大愛的意義。孝順是一種儲蓄,期限到了,總是能兌現(xiàn)的。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曹素珍熱愛生活、無私奉獻,忠于愛情、勤儉持家,尊老敬老、任勞任怨,是一名好妻子、好兒媳,她為傳承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建文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迎風而歌!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二
前東社區(qū)居委會,人們經(jīng)常議論著一位普通婦女。幾十年如一日敬公婆的好媳婦。她就是前東社區(qū)建材小區(qū)的申菊英,她的事跡在平羅縣前東社區(qū)被大家交口稱贊。
51歲的申菊英尊紀守法,熱愛社會公益事業(yè),扶貧濟困,十六屇三中全會以來面對高科技快速發(fā)展和競爭激烈的新時代,她有著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習慣,高尚的思想品質(zhì)修養(yǎng),健康的身體素質(zhì)。在事業(yè)上她兢兢業(yè)業(yè)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大膽創(chuàng)新,在優(yōu)生優(yōu)育工作中她帶頭計劃生育“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她教子有方,身體力行做榜樣,她的兒子姚亮以大學畢業(yè),為祖國貢獻力量。
申菊英在妯娌中是位勤勞能干和藹可親的好大嫂,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達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在鄰居眼中她是位心底善良,樂于助人的好心人。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先后被評為區(qū)級十星級文明戶和全縣五好家庭。
申菊英與同在農(nóng)具廠工作的姚會元認識相愛后結為夫妻。申菊英的公爹、婆婆后來生活在農(nóng)村,依靠種田維持生活。1983年,她考慮到兩位老人年齡大了,想把二老接到縣城與他們一起生活,可是老公爹心里顧慮重重,他是姚會元繼父,認為自己與他毫無血緣關系,生活在一起能行嗎?就算是與親生兒子一起生活,時間長了也難免有個磕磕碰碰的,他擔心將來大家會鬧得不歡而散。申菊英看出老人的顧慮連說帶勸地把兩位老人接到家中,一住就是二十年。二十多年來,申菊英與兩位老人朝夕相處,連臉都沒有紅過一次,更沒有讓老人受過一回氣。婆婆身體有病,又愛干凈,洗洗涮涮的事情干不了,幾呼都是申菊英來做。當時兒子年紀小,丈夫工作忙,兩個妹妹都不在父母身邊,照顧婆婆的重擔落在了申菊英的肩上。婆婆身體有病,心里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順眼,總愛嘮叨。申菊英也無微不至的照料她,一邊心平氣和地安微她,講故事逗老人開心。有時婆婆大小便失禁,屢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話不說趕緊給婆婆擦洗干凈身子,換洗被褥拆洗干凈,她從沒說過一句怨言。有一年冬天,老公爹突患急性闌尾炎做了手術,躺在床上不能動彈老人想解小便卻無法動身,尿憋的不行,身邊只有申菊英照顧他,又不好意思說出口,一臉的痛苦狀。細心的申菊英立刻瑞起尿盆給老公公接小便,老人感動的熱淚直流。兩位老人逢人就夸,“兒媳婦比親生女兒還親、還可靠。我們能活到80多歲與她細心照料分不開”。
1994年,申菊英下崗了,在丈夫的支持下她開辦了一家煤氣灶具經(jīng)銷部。經(jīng)過幾年的苦心經(jīng)營,申菊英事業(yè)有成,還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事業(yè),家里富裕了,但她沒有忘記回報社會,她聽說社區(qū)居民的下水道年久失修,經(jīng)常堵塞,尤其一到雨季,雨水積在巷道里漫灌到部分居民家中,給社區(qū)居民帶來不便,社區(qū)居委會想為居民解決問題,苦于無處籌集資金時,申菊英主動站出來,帶頭捐款,并幫助社區(qū)干部挨家挨戶的地籌集資金,找人修好下水道,徹底解決居民的難題。建材小區(qū)居民區(qū)的巷道沒有硬化,一遇雨雪天,巷道泥濘不堪,申菊英帶頭捐款,并參與了巷道硬化。由于申菊英樂于助人,左右鄰居煤氣灶具出了毛病,只要招呼一聲,她很快上門維修,從不收一分錢,她的淳樸、善良、寬宏大度、慷慨大方、一直有口皆碑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三
我是馬雪梅,高青縣建設局一名普通職工,陽歷1973年1月出生,1993年9月參加工作,1996年4月結婚。曾經(jīng)是第一屆高青建委團委委員、第二、三屆高青建委團委副書記,對共青團工作情有獨鐘。1999年11月共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入黨介紹人為張衛(wèi)軍、劉保吉。領導為張魯平等。
有人說70年代生人是沒有理想的一代,其實我們內(nèi)心深處有渴望,因為就像說得,我們與開放后的新中國一起成長,一起經(jīng)歷,一起痛苦,屬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不算走運,也很幸運,以后的路還要慢慢走好,畢竟我們是最后一批接受革命教育的一代,那時老一輩革命家畢竟都在我們身邊,對他們的歷史也如數(shù)家珍。還有個特點,就是我們70年代的人都還相信愛情,都向往那種自然而然心意相通的感情,都期望慢慢變老的浪漫,都渴望“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下面把我為人婦后的所作所為簡要做個介紹。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四
葉正英,高郵市卸甲鎮(zhèn)張余村葉家組村民,多年前,入贅的丈夫突患重病,撒手而去。留下年邁父母、十歲男孩、三歲幼女、兩個青春稚氣的妹妹。她沒有組合新的家庭,默默一個人挑起了照顧老人,撫養(yǎng)孩子,照顧妹妹的生活重擔。孤兒寡母,深夜長哭,白天挑擔,她都咬著牙,挺了下來。為改變貧窮的生活,她開始學磨豆腐,用辛勤勞動走上了致富之路。她孝順父母,讓他們安享晚年。兩個妹妹出門,她如同家長一樣隆重操辦。兒子常年在外打工,每逢農(nóng)忙,為了讓兒子安心工作,從不讓他來回奔波。兒子不在家,葉正英把兒媳婦當做親女兒看待。對鄰里鄉(xiāng)親,她更是一副熱心腸。普法活動、婦女活動、公益捐款,她第一個報名……葉正英也有自己五年規(guī)劃:再干兩年,孫女兒到市中讀書,她就到市區(qū)陪讀,讓兒子媳婦安心工作。對此,她充滿了憧憬。
1、最美母親事跡材料。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五
我是馬雪梅,高青縣建設局一名普通職工,陽歷1973年1月出生,1993年9月參加工作,194月結婚。曾經(jīng)是第一屆高青建委團委委員、第二、三屆高青建委團委副書記,對共青團工作情有獨鐘。1911月共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入黨介紹人為張衛(wèi)軍、劉保吉。領導為張魯平等。
有人說70年代生人是沒有理想的一代,其實我們內(nèi)心深處有渴望,因為就像說得,我們與開放后的新中國一起成長,一起經(jīng)歷,一起痛苦,屬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不算走運,也很幸運,以后的路還要慢慢走好,畢竟我們是最后一批接受革命教育的一代,那時老一輩革命家畢竟都在我們身邊,對他們的歷史也如數(shù)家珍。還有個特點,就是我們70年代的人都還相信愛情,都向往那種自然而然心意相通的感情,都期望慢慢變老的浪漫,都渴望“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下面把我為人婦后的所作所為簡要做個介紹。
一、孝敬老人
百善孝為先,一個女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應該是善良。這些年我先后送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舅舅、公公,深感人生短暫,生活美好,人活著,一定要珍愛生命,享受生活。公公年患上癌癥,這期間,我除了盡其所能讓他吃好、穿好以外,還以“同理心”體會在家族中有威望的公公的心事,常常與他聊天,并做好記錄。他曾對在村里擔任村書記的叔伯二哥說:“不管以前和別人發(fā)生過什么恩怨,你任村書記后,要向前看,全村要沒有進不去的門才行?!彼囊恍┰?,激勵著我們成長,并過好以后的日子。2014年公公去世后,我把對公公的敬意轉(zhuǎn)給了婆婆。婆婆幼年父母離異,沒機會上學,不識字。思想傳統(tǒng),勤儉持家,孝敬老人,愛護小輩。近來,在我生病期間,婆婆搬來和我們同住,照顧我們的飲食起居,我也盡我所能給她買合體、漂亮的衣服,丈夫見我們婆媳和睦相處,心情也格外好,一家人生活的其樂融融。
二、關愛孩子
每位婦女在一生中處于女兒、職工、妻子、母親等眾多的角色之中,非常不易,其中媽媽的角色最不易,亦最重要。媽媽教育觀的正確與否,不但直接影響家庭的穩(wěn)固和子女的成長,而且間接影響社區(qū)兩個文明的建設,乃至影響國家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那么媽媽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呢?我也認為要從良師益友、鼓勵為主、尊重選擇三個方面去努力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經(jīng)過親身實踐,我們的孩子得到了老師和鄰居同事的喜歡??鞓穼W習、快樂生活,用真心多交朋友,培養(yǎng)孩子有愛心、講禮貌,這就是我和丈夫在孩子現(xiàn)階段她7歲時的教育理念。
三、處好關系
對于與伯叔、妯娌、姑嫂、鄰居等之間的關系,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有所不同。我和丈夫都身處相對的大家族中,特別是丈夫家。一段時間以來公公曾是這個大家庭的核心,公公去世后,這個大家庭曾因種種原因,出現(xiàn)過不團結、不和睦。對這種情況,我和丈夫做到了不穿壞話傳好話,壓事不挑事,不搞紛爭,以大局為重,尊重長輩和伯嫂,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家族一定會成為一個和睦的大家庭。至于鄰居之間,因為我們住的是高青縣最后一批福利分房,鄰居素質(zhì)相對較高,我們大多時候是在受大家的照顧,我們就只有感恩的份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距離“好媳婦”的標準還很遠,我還要在知書、達禮、有思想、有品位等諸多方面加強努力。最后讓我以歌曲《國家》的幾句歌詞作為我參選材料的總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國以和矗立,國是榮譽的毅力,家是幸福洋溢......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跡。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六
田如英,1950年10月生,現(xiàn)生活在賢昌鄉(xiāng)甲耳村鐵沖,在家務農(nóng)。與千千萬萬個天下母親一樣,是一位勤勞、善良的農(nóng)村婦女,她雖沒有文化,但識大體、顧大局,有著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與丈夫生活幾十年來,操持家務,任勞任怨,特別是其丈夫劉光模擔任甲耳村主任、支書后,田如英支持丈夫工作,當好賢內(nèi)助,解決了丈夫的后顧之憂,與兒媳和睦相處,帶領兒子、媳婦把家庭管理得緊緊有條,讓劉光模更好、更放心去開展工作。人們常說,世上的關系最難相處的就是婆媳關系,但在田如英看來卻不然,因為我與媳婦之間的關系是很和諧融洽的。
我們之間與其說是婆媳關系,不如說是母女關系,因為田如英給予媳婦的關心與愛并不壓于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愛,她常常對兒子說:“劉增文啦,你得了個好妻子,我得了個好媳婦,你不準欺負她,要對她好一點,如果讓我知道你有欺負她的地方,我一定不饒你。”她的這番話,兒媳聽到了樂在心里,喜在臉上,為她們相敬如賓的婆媳關系奠定了基礎,也增強了兒媳一心一意把持好家庭的信心。2001年12月,其丈夫劉光模當選上甲耳村主任后,心情非常矛盾,又喜又憂,喜的是得到鄉(xiāng)親的信任,推選為全村當家人;憂的是顧了大家就得舍棄小家,最主要的是怕遭家庭的反對,沒有家庭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了??紤]再三,決定召開家庭會討論,會上他說:“今天選舉,我被選為村委主任,今天召集大家開會討論一下,去?(任職)還是不去?如果去了,在任職3年內(nèi)就別希望我回家?guī)湍銈冏鍪裁词隆?。大家沉默尋思,最后田如英表態(tài):“既然鄉(xiāng)親們信任你,選你為村主任,那你就放心去干,家里由我負責,你放心去吧,但是,去干就得干好,不能辜負父老鄉(xiāng)親的重托”。得到老伴及兒子、兒媳的理解和支持,他全生心投入村委工作。丈夫在上任后地工作中,為聯(lián)系工作方便,劉光模從2002年就佩帶了手機,但由于甲耳地處都勻市與麻江縣交界,大部分使用的是都勻信號,劉光模手機僅漫游費一項每月就達150元左右,每月話費達200元以上,最高時達620元,他月報酬不過180元,可是他并未向村委或上級要求報銷過一分話費,全靠老伴田如英帶領兒子和兒媳在家發(fā)展大棚蔬菜來供養(yǎng)。田如英有一個孫子和一個4孫女,孫女劉淋從小得一場大病后,下肢殘疾,不能走路去上學。為了不讓丈夫及兒子和兒媳擔心,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發(fā)展生產(chǎn),田如英主動與丈夫商量,自己從家搬到村委會居住,一方面,照顧丈夫起居和為村“兩委”其他成員搞后勤,卻不收取村里任何費用,二是照顧其孫女劉淋上學,甲耳村委會距甲耳小學500米,每天孫女上學都由田如英背去背回,給孫女洗衣煮飯,但田如英從不叫一聲苦,喊一聲累。田如英與兒媳相敬如賓的關系及當好賢內(nèi)助精神,在甲耳村成為了佳話,應不愧是一個好婆婆。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七
對于與伯叔、妯娌、姑嫂、鄰居等之間的關系,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有所不同。我和丈夫都身處相對的大家族中,特別是丈夫家。一段時間以來公公曾是這個大家庭的核心,公公去世后,這個大家庭曾因種種原因,出現(xiàn)過不團結、不和睦。對這種情況,我和丈夫做到了不穿壞話傳好話,壓事不挑事,不搞紛爭,以大局為重,尊重長輩和伯嫂,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家族一定會成為一個和睦的大家庭。至于鄰居之間,因為我們住的是高青縣最后一批福利分房,鄰居素質(zhì)相對較高,我們大多時候是在受大家的照顧,我們就只有感恩的份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距離“好媳婦”的標準還很遠,我還要在知書、達禮、有思想、有品位等諸多方面加強努力。最后讓我以歌曲《國家》的幾句歌詞作為我參選材料的總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國以和矗立,國是榮譽的毅力,家是幸福洋溢......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跡。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八
葉正英,高郵市卸甲鎮(zhèn)張余村葉家組村民,多年前,入贅的丈夫突患重病,撒手而去。留下年邁父母、十歲男孩、三歲幼女、兩個青春稚氣的妹妹。她沒有組合新的家庭,默默一個人挑起了照顧老人,撫養(yǎng)孩子,照顧妹妹的生活重擔。孤兒寡母,深夜長哭,白天挑擔,她都咬著牙,挺了下來。為改變貧窮的生活,她開始學磨豆腐,用辛勤勞動走上了致富之路。她孝順父母,讓他們安享晚年。兩個妹妹出門,她如同家長一樣隆重操辦。兒子常年在外打工,每逢農(nóng)忙,為了讓兒子安心工作,從不讓他來回奔波。兒子不在家,葉正英把兒媳婦當做親女兒看待。對鄰里鄉(xiāng)親,她更是一副熱心腸。普法活動、婦女活動、公益捐款,她第一個報名……葉正英也有自己五年規(guī)劃:再干兩年,孫女兒到市中讀書,她就到市區(qū)陪讀,讓兒子媳婦安心工作。對此,她充滿了憧憬。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九
百善孝為先,一個女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應該是善良。這些年我先后送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舅舅、公公,深感人生短暫,生活美好,人活著,一定要珍愛生命,享受生活。公公2014年患上癌癥,這期間,我除了盡其所能讓他吃好、穿好以外,還以“同理心”體會在家族中有威望的公公的心事,常常與他聊天,并做好記錄。他曾對在村里擔任村書記的叔伯二哥說:“不管以前和別人發(fā)生過什么恩怨,你任村書記后,要向前看,全村要沒有進不去的門才行?!彼囊恍┰挘钪覀兂砷L,并過好以后的日子。2014年公公去世后,我把對公公的敬意轉(zhuǎn)給了婆婆。婆婆幼年父母離異,沒機會上學,不識字。思想傳統(tǒng),勤儉持家,孝敬老人,愛護小輩。近來,在我生病期間,婆婆搬來和我們同住,照顧我們的飲食起居,我也盡我所能給她買合體、漂亮的衣服,丈夫見我們婆媳和睦相處,心情也格外好,一家人生活的其樂融融。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十
我是馬雪梅,高青縣建設局一名普通職工,陽歷1973年1月出生,1993年9月參加工作,4月結婚,好媳婦事跡材料。曾經(jīng)是第一屆高青建委團委委員、第二、三屆高青建委團委副書記,對共青團工作情有獨鐘。11月共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入黨介紹人為張衛(wèi)軍、劉保吉。領導為張魯平等。
有人說70年代生人是沒有理想的一代,其實我們內(nèi)心深處有渴望,因為就像說得,我們與開放后的新中國一起成長,一起經(jīng)歷,一起痛苦,屬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不算走運,也很幸運,以后的路還要慢慢走好,畢竟我們是最后一批接受革命教育的一代,那時老一輩革命家畢竟都在我們身邊,對他們的歷史也如數(shù)家珍。還有個特點,就是我們70年代的人都還相信愛情,都向往那種自然而然心意相通的感情,都期望慢慢變老的浪漫,都渴望“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下面把我為人婦后的所作所為簡要做個介紹。
一、孝敬老人
百善孝為先,一個女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應該是善良。這些年我先后送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舅舅、公公,深感人生短暫,生活美好,人活著,一定要珍愛生命,享受生活。公公患上癌癥,這期間,我除了盡其所能讓他吃好、穿好以外,還以“同理心”體會在家族中有威望的公公的心事,常常與他聊天,并做好記錄。他曾對在村里擔任村書記的叔伯二哥說:“不管以前和別人發(fā)生過什么恩怨,你任村書記后,要向前看,全村要沒有進不去的門才行?!彼囊恍┰?,激勵著我們成長,并過好以后的日子。20公公去世后,我把對公公的敬意轉(zhuǎn)給了婆婆。婆婆幼年父母離異,沒機會上學,不識字。思想傳統(tǒng),勤儉持家,孝敬老人,愛護小輩,事跡材料《好媳婦事跡材料》。近來,在我生病期間,婆婆搬來和我們同住,照顧我們的飲食起居,我也盡我所能給她買合體、漂亮的衣服,丈夫見我們婆媳和睦相處,心情也格外好,一家人生活的其樂融融。
二、關愛孩子
每位婦女在一生中處于女兒、職工、妻子、母親等眾多的角色之中,非常不易,其中媽媽的角色最不易,亦最重要。媽媽教育觀的正確與否,不但直接影響家庭的穩(wěn)固和子女的成長,而且間接影響社區(qū)兩個文明的建設,乃至影響國家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那么媽媽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呢?我也認為要從良師益友、鼓勵為主、尊重選擇三個方面去努力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經(jīng)過親身實踐,我們的孩子得到了老師和鄰居同事的喜歡??鞓穼W習、快樂生活,用真心多交朋友,培養(yǎng)孩子有愛心、講禮貌,這就是我和丈夫在孩子現(xiàn)階段她7歲時的教育理念。
三、處好關系
對于與伯叔、妯娌、姑嫂、鄰居等之間的關系,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有所不同。我和丈夫都身處相對的大家族中,特別是丈夫家。一段時間以來公公曾是這個大家庭的核心,公公去世后,這個大家庭曾因種種原因,出現(xiàn)過不團結、不和睦。對這種情況,我和丈夫做到了不穿壞話傳好話,壓事不挑事,不搞紛爭,以大局為重,尊重長輩和伯嫂,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家族一定會成為一個和睦的大家庭。至于鄰居之間,因為我們住的是高青縣最后一批福利分房,鄰居素質(zhì)相對較高,我們大多時候是在受大家的照顧,我們就只有感恩的份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距離“好媳婦”的標準還很遠,我還要在知書、達禮、有思想、有品位等諸多方面加強努力。最后讓我以歌曲《國家》的幾句歌詞作為我參選材料的總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國以和矗立,國是榮譽的毅力,家是幸福洋溢......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跡。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十一
周曉霞是紅安縣國土資源局財務股副股長兼會計,1971年2月出生,1986年參加工作,一向從事國土資源管理事業(yè)。23年來,她遵紀守法,愛崗敬業(yè)、勤奮學習,生活中更是處處關心他人,家庭關系也處理得和諧美滿,始終堅持女性應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在單位,她是領導和同志們認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公公、婆婆和丈夫認可的好媳婦。
周曉霞的丈夫是縣財政局干部,事情多又雜,整天在外奔走。他是一個有極強事業(yè)心的人,對待工作精益求精,恪盡職守。他每一天全心全意地工作,工作出色,但沒有時光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孩子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周曉霞一個人肩上。為讓丈夫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上班時光忙完單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趕,回到家里做家務。為了讓女兒有飯吃,每一天清早起來,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飯菜做好,用電飯煲煲著,以備她回家有飯吃。對此,女兒很不理解,十分委屈地說:“別的孩子放學回家后一家人坐在一齊吃香噴噴的飯菜,而我每一天只一個人在家吃飯?!彼卮鹫f:“孩子,媽媽此刻單位忙,等有空我必須陪你在家吃飯!”
為了培養(yǎng)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忙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周曉霞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十分艱辛的事情。周曉霞不僅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yǎng)她的獨立生活、學習的潛力。經(jīng)常鼓勵她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yǎng)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并主動與學校老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里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優(yōu)秀生。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處,最大的秘訣是她們二人之間的溝通十分到位,她們經(jīng)常彼此向?qū)Ψ匠ㄩ_心扉地聊天。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情緒舒暢。她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培養(yǎng)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都由周曉霞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在生活中,她自覺做到不插手丈夫的日常工作,不干涉丈夫手中權力的正確行使,不利用丈夫的職權和影響辦私事,搞特殊化。
別人的星期天一般是調(diào)養(yǎng)精神,吃喝玩樂的一天。而周曉霞的星期天卻是七天中最“忙火”的一天。盡管平時她也不著閑地干,可一個星期全家的衣服,還有兩三個星期要給老人拆洗一次被褥,這些她就要洗上大半天。在生活上,她對老人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給老人以最大的安慰。她婆婆患了胃病,有時煩燥不安,哭鬧不休,吵罵不止。遇到這種狀況,她丈夫不免也要發(fā)一通脾氣。這時,她總是安慰老人,同時勸丈夫:“我們要是老了,孩子們這樣對待我們,你心里能好受嗎?”一句話,丈夫的火消了,老人也不鬧了。每個周未再忙,她都要隨夫攜子看望公婆,一齊吃頓飯,陪老人聊聊天。她丈夫曾深有感觸地說:“是媳子給了他家人的溫暖和幸福,為家里付出的實在太多了!”而周曉霞總是樂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總是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家作為一個主婦、長媳,家興、人旺、工作順就是自已最大的幸福。
在這次“十佳好媳婦”評選中,雖然全局干部職工都推薦周曉霞參加全縣“十佳好媳婦”評選,但她本人卻認為自我在很多地方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她會更加努力地去做一名“好媳婦”,做一名“好國土干部”。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十二
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丈夫工作非常繁忙,有時候很難避免把工作中煩悶的心情及暴躁的心態(tài)帶回家去。而她總是以一個女性寬廣的胸懷去撫平丈夫的情緒,春風化雨般的溫暖也使丈夫能以心平氣和的情緒、穩(wěn)健的心態(tài)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時她從來不因為丈夫工作繁忙,照顧不了家而拖丈夫的后腿,影響丈夫的工作。他們婚后相敬如賓,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處,最大的秘訣就是她們二人之間非常坦誠,推心置腹,溝通非常到位,她們經(jīng)常彼此向?qū)Ψ匠ㄩ_心扉。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她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培養(yǎng)兒子上學以及家中的其它生活瑣事,都由她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
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她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她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yǎng)兒子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經(jīng)常鼓勵他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yǎng)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品性,她經(jīng)常主動與學校老師聯(lián)系,詢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積極配合老師正確引導孩子的學習方向。兒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里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優(yōu)秀生,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母親的心血和汗水。 人常說:‘婆媳關系最難處’。是啊,做人難,做好人難,做好媳婦更難?!昂孟眿D”說起來輕松,可是做起來,做好那是相當?shù)碾y,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做兒子的總是有些粗心,自己的母親有個頭疼腦熱往往視而不見,甚至司空見慣。但她就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時時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藥,有時還親自領著去看病吊針。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襪都有她置辦。家中的柴米油鹽如有欠缺她都及時購買回來,從不讓別人操心。
她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和學生關系融洽,對同學一視同仁。有時她也會說某某同學成績差,但這些同學也是她經(jīng)常照顧的對象。她利用閑暇給他們輔導功課,詢問他們的飲食起居,和他們的家長交流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別是那些寄宿生,吃穿用度觀察特別仔細,有時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鞋襪給他們穿,自己孩子的.好吃給他們吃。這些同學和她的關系也格外親密。
在實際工作中,她始終實踐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信條,“求實、創(chuàng)新”、“嚴謹、扎實”地開展教學工作,她的數(shù)學課堂,生動、形象、平等、和諧、活躍而有序。常常是歡聲笑語不斷,教學效果極佳。她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認真總結教學心得。她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意能力的培養(yǎng),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由于她不懈的努力,她的工作得到學校領導同事的贊許,家長的好評,社會的認可。她所帶班級的成績一直居各班前列,她也被學校評為優(yōu)秀教師。她走到哪里就把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里。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說:“勤奮敬業(yè),踏實能干,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須眉”。
人到中年,事業(yè)和家庭的擔子是最重的時期,每一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令人欣慰的是,她和丈夫彼此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得幸福和諧。正所謂“時刻保持平常心,知足常樂一身輕”。教師工資本就不高,平時生活中,她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jié)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條,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
都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他們的幸福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締造的,有待人寬厚的丈夫,有善解人意,吃苦耐勞的妻子,還有乖巧孝順的兒子。和諧家庭的創(chuàng)造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尊重。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十三
1987年,興化市釣魚鎮(zhèn)春景村三組的陳步先在縣城一家飯店當掌勺廚師,姚愛英在飯店當服務員。相處中,陳步先覺得姚愛英心地善良,勤勞賢惠。姚愛英感到陳步先處事認真,吃苦耐勞。1990年2月,姚愛英與陳步先由相愛而結婚。第二年,他們生了一個兒子,三口之家,其樂融融。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94年7月18日早晨,陳步先騎自行車到飯店上班,途中意外摔倒,當場昏迷不醒。姚愛英以為摔一下并不要緊,等到興化市人民醫(yī)院的診斷出來后,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陳步先脊椎中樞神經(jīng)受傷,除頭腦清醒外,頸部以下全都失去了知覺。當時,陳步先大小便失禁,正發(fā)著高燒,醫(yī)生說,高位截癱病人高燒不退,死亡率99%。醫(yī)生讓姚愛英盡快為丈夫準備后事。
醫(yī)生的診斷和建議猶如晴天霹靂。姚愛英怎么也不能接受摔一下就無法治愈的事實。她跪在醫(yī)生面前,請求醫(yī)生再給丈夫治療一段時間。=實在治不好再抬回去。十多天后,醫(yī)生建議姚愛英將丈夫轉(zhuǎn)到大醫(yī)院治療。
輾轉(zhuǎn)于鹽城、揚州等地醫(yī)院,陳步先的病情絲毫不見好轉(zhuǎn)。不久,家中僅有的一點積蓄就花光了。姚愛英含淚將丈夫帶回家中。
陳步先回到家里后,鄰居們都嚇了一跳。以往身體健壯的陳步先,現(xiàn)在躺在床上連一個手指都不能動彈。不少村鄰以為,姚愛英很可能離開這個家。姚愛英的父母見女兒瘦了一圈,十分心疼。勸女兒回娘家過一段時間。
姚愛英一籌莫展。一想到這個來之不易的家,特別是與自己朝夕相處、相親相愛的丈夫,她就不忍離去。她想: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自己也要拼命努力,決不放棄。她要讓自己的丈夫活下來,即使不能活下來,也要讓他幸福地離開人世。從此,姚愛英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每到大忙時節(jié),姚愛英就心慌。以往,重體力活都由丈夫做,自己僅配合丈夫干些較輕的體力活?,F(xiàn)在丈夫癱瘓在床,大忙時節(jié)請工又特別難,所有的體力活,不論輕重只能由她一個人去做。
興化河道縱橫,莊稼收獲后以船運為主。不會撐船的姚愛英學會了撐船。1995年夏收的一天,姚愛英把麥子裝上了船。船剛動身,狂風大作。剛學會撐船的她,篙子一別掉到了水里,姚愛英拼命游上岸。兒子急著跑來喊她回家:爸爸把大便解在了床上。姚愛英落湯雞一樣跑回家,把丈夫身上收拾干凈后,又急忙跑去挑麥把。電閃雷鳴中,姚愛英一邊挑,一邊哭,臉上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淚水。
也在這一年,姚愛英77歲的婆婆病危在床。想到媳婦為照顧兒子忙里忙外,婆婆堅決不讓姚愛英服侍自己。但姚愛英仍抽空去照料。婆婆小便困難,姚愛英便按照顧丈夫的方法,到醫(yī)院買來導尿管。婆婆在臨終前老淚縱橫,夸姚愛英是世上難得的好媳婦。
“絕不讓丈夫在家中等死,要讓他活下來。”從把丈夫帶回家,姚愛英就有了這種想法。為此,她借債給丈夫買藥治療。
為了給丈夫補充營養(yǎng),姚愛英經(jīng)常到集鎮(zhèn)上買回排骨、魚、雞,燒爛后用調(diào)羹一勺一勺地喂。丈夫吃不完的,留給兒子。鄰居們說,除了過年,看不到姚愛英吃葷菜。
高位截癱病人血流不暢,會導致身體潰爛。為恢復丈夫身體功能,姚愛英不分晝夜地為丈夫翻身、搓揉、捶打。夜里,她把丈夫毫無知覺的手和腳抱在自己懷里捂。
看著不分白天黑夜照料自己和兒子的妻子日漸消瘦,癱瘓在床的孫步先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認為即使自己活下來,也是個廢人,活一天,就會拖累妻子一天,幾次想尋短見,都被姚愛英開導通了。后來,陳步先又勸姚愛英改嫁。姚愛英說:我倆走到一起也是緣分,在你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離開你,于情于理都講不通。況且,你的高燒已經(jīng)退了,說明我對你的照料是有成效的。我要是走了,誰來照顧你?說不定醫(yī)生說的百分之零點幾的奇跡就會在你身上出現(xiàn)。
苦心人,天不負。在姚愛英悉心服侍、照料下,奇跡終于出現(xiàn)了。1996年夏天,陳步先的下肢漸漸有了一點知覺。姚愛英甭提多高興了。她嘗試著讓丈夫自己用筷子吃飯,攙扶他在屋內(nèi)走動。兩年多后,陳步先已能拄著雙拐在庭院內(nèi)走動,有時還走出庭院與鄰居聊天。
由于丈夫多年癱瘓在床,家中的支出,隨著孩子上學而增加。1998年5月,姚愛英看到丈夫已能拄雙拐在小范圍內(nèi)走動,決定外出打工。
姚愛英把丈夫托付給8歲的兒子和鄰居,來到離家近30公里的興化城郊一私營企業(yè)。為節(jié)省3元錢的車費,姚愛英早晨4點半就起床做飯,然后帶著大米和咸菜往廠里趕。
打工期間,姚愛英牽掛著家中的丈夫和兒子?;丶視r,總要帶點肉、魚和水果給爺兒倆吃。每次出門前,她都要把爺兒倆的衣服洗好,疊整齊,拎滿一缸水,留足一個星期吃的米、面、油,并把它們放到容易拿的地方,再多抱點草放到廚房里。臨走還要特別叮囑年幼的兒子,千萬要照顧好爸爸。
7年多來,省吃儉用的姚愛英舍不得為自己添置新衣服,每月掙來的360元錢幾乎都花在了丈夫和兒子身上。為給丈夫解悶,今年春節(jié),她借了400元錢,加上家中僅有的300多元錢,買了一臺舊彩電讓丈夫看。
7年多來,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姚愛英都沒有低頭,沒有退縮。在丈夫、兒子和村鄰面前,她從不流淚。村鄰們都說:姚愛英付出的太多了,她太辛苦了。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十四
今年36歲的王亞,是隴縣東城社區(qū)一名普通婦女,她十幾年如一日,熱心伺候公公的感人事跡,深受街坊鄰居的贊揚,社區(qū)里的人提起她,沒有一個不夸她是孝敬公公的好媳婦。
今年84歲高齡的公公原是一名鄉(xiāng)鎮(zhèn)干部,因嚴重的風濕病,行動不便,而提前辦理了病退手續(xù),臥床在家。為看病,家里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生活一直很困難,15年前未嫌棄趙家父子家境貧寒的她,嫁給了丈夫趙江海,嫁到趙家公公勤勞樸實的'生活作風,和藹善良品德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從進門那天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投入到這個并不富裕的家中,用她那瘦弱的身體,一刻也不停地忙碌著,全心照顧著久病的公公。
天有不測風云,公公在19xx年又不幸患上了心臟病、前列腺病,王亞和丈夫多次尋醫(yī)給公公治療,但效果都不太好,面對病情,公公感到打擊很大,對生活也失去了信心,王亞看出了公公的心事,就天天攙扶著公公出外呼吸新鮮空氣,陪她聊天,開導公公堅強起來,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給公公打比方,還常對公公說“你一定要戰(zhàn)勝病魔,有我們和你在一起,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照顧你,陪伴你”王亞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執(zhí)著地挑起侍奉老人的重擔。她一面工作,一面操持家務,伺候老人,在忙里忙外的同時,她抱著治好公公疾病的希望,四外投醫(yī)問藥給老人治病。公公住院期間她親自護理,平時按時給公公服藥,合理安排公公的生活,飲食起居精心照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親自扶公公上廁所大、小便,親自給公公穿衣服、梳頭、洗臉、端荼送水,她千方百計讓公公吃好、住好、使公公生活的開心,每周她定期給公公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換、即使遇到工作繁忙,她仍抽空推著公公出門散步談心,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
為了更好的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婚后第4年,她毅然辭掉了自己心愛的工作,在家照顧。為了能讓公公早日康復,王亞咨詢了很多醫(yī)務人員,掌握了不少護理知識,通過多年來的精心護理,目前公公病情和精神狀態(tài)大有好轉(zhuǎn)。來探視公公的親屬都說:多虧了王亞的細心照顧,王亞每次都靦腆的笑著說:“孝敬公公是我份內(nèi)的事”,公公也時常激動地說:“很幸運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好媳婦照顧我、鼓勵我、陪伴我、我感到生活得很幸?!?。
生活中這樣的細節(jié)還很多,不少人問她:“你為什么這樣孝敬公公”?王亞回答說:“公公早年喪妻,為教育丈夫成人受盡了苦,我們晚輩應當照顧好老人,讓老人家多活幾年,才能對得起她,我心里才覺得踏實些,好受些”,這就是質(zhì)樸、善良的王亞。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十五
周曉霞是紅安縣國土資源局財務股副股長兼會計,1971年2月出生,1986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國土資源管理事業(yè)。23年來,她遵紀守法,愛崗敬業(yè)、勤奮學習,生活中更是處處關心他人,家庭關系也處理得和諧美滿,始終堅持女性應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在單位,她是領導和同志們認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公公、婆婆和丈夫認可的好媳婦。
周曉霞的丈夫是縣財政局干部,事情多又雜,整天在外奔走。他是一個有極強事業(yè)心的人,對待工作精益求精,恪盡職守。他每天全心全意地工作,工作出色,但沒有時間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孩子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周曉霞一個人肩上。為讓丈夫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上班時間忙完單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趕,回到家里做家務。為了讓女兒有飯吃,每天清早起來,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飯菜做好,用電飯煲煲著,以備她回家有飯吃。對此,女兒很不理解,非常委屈地說:“別的孩子放學回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香噴噴的飯菜,而我每天只一個人在家吃飯?!彼卮鹫f:“孩子,媽媽現(xiàn)在單位忙,等有空我一定陪你在家吃飯!”
為了培養(yǎng)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周曉霞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周曉霞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yǎng)她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經(jīng)常鼓勵她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yǎng)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并主動與學校老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里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優(yōu)秀生。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處,最大的秘訣是她們二人之間的溝通非常到位,她們經(jīng)常彼此向?qū)Ψ匠ㄩ_心扉地聊天。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她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培養(yǎng)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都由周曉霞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在生活中,她自覺做到不插手丈夫的日常工作,不干涉丈夫手中權力的正確行使,不利用丈夫的職權和影響辦私事,搞特殊化。
別人的星期天一般是調(diào)養(yǎng)精神,吃喝玩樂的一天。而周曉霞的星期天卻是七天中最“忙火”的一天。盡管平時她也不著閑地干,可一個星期全家的衣服,還有兩三個星期要給老人拆洗一次被褥,這些她就要洗上大半天。在生活上,她對老人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給老人以最大的安慰。她婆婆患了胃病,有時煩燥不安,哭鬧不休,吵罵不止。遇到這種情況,她丈夫不免也要發(fā)一通脾氣。這時,她總是安慰老人,同時勸丈夫:“我們要是老了,孩子們這樣對待我們,你心里能好受嗎?”一句話,丈夫的火消了,老人也不鬧了。每個周未再忙,她都要隨夫攜子看望公婆,一起吃頓飯,陪老人聊聊天。她丈夫曾深有感觸地說:“是媳子給了他家人的溫暖和幸福,為家里付出的實在太多了!”而周曉霞總是樂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總是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家作為一個主婦、長媳,家興、人旺、工作順就是自已最大的幸福。
在這次“十佳好媳婦”評選中,雖然全局干部職工都推薦周曉霞參加全縣“十佳好媳婦”評選,但她本人卻認為自己在很多地方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她會更加努力地去做一名“好媳婦”,做一名“好國土干部”。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十六
我是馬雪梅,高青縣建設局一名普通職工,陽歷1973年1月出生,1993年9月參加工作,1996年4月結婚。曾經(jīng)是第一屆高青建委團委委員、第二、三屆高青建委團委副書記,對共青團工作情有獨鐘。1999年11月共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入黨介紹人為張衛(wèi)軍、劉保吉同志。領導為張魯平同志等。
有人說70年代生人是沒有理想的一代,其實我們內(nèi)心深處有渴望,因為就像說得,我們與開放后的新中國一起成長,一起經(jīng)歷,一起痛苦,屬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不算走運,也很幸運,以后的路還要慢慢走好,畢竟我們是最后一批接受革命教育的一代,那時老一輩革命家畢竟都在我們身邊,對他們的歷史也如數(shù)家珍。還有個特點,就是我們70年代的人都還相信愛情,都向往那種自然而然心意相通的感情,都期望慢慢變老的浪漫,都渴望“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下面把我為人婦后的所作所為簡要做個介紹。
百善孝為先,一個女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應該是善良。這些年我先后送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舅舅、公公,深感人生短暫,生活美好,人活著,一定要珍愛生命,享受生活。公公20xx年患上癌癥,這期間,我除了盡其所能讓他吃好、穿好以外,還以“同理心”體會在家族中有威望的公公的心事,常常與他聊天,并做好記錄。他曾對在村里擔任村書記的叔伯二哥說:“不管以前和別人發(fā)生過什么恩怨,你任村書記后,要向前看,全村要沒有進不去的門才行?!彼囊恍┰?,激勵著我們成長,并過好以后的日子。20xx年公公去世后,我把對公公的敬意轉(zhuǎn)給了婆婆。婆婆幼年父母離異,沒機會上學,不識字。思想傳統(tǒng),勤儉持家,孝敬老人,愛護小輩。近來,在我生病期間,婆婆搬來和我們同住,照顧我們的飲食起居,我也盡我所能給她買合體、漂亮的衣服,丈夫見我們婆媳和睦相處,心情也格外好,一家人生活的其樂融融。
每位婦女在一生中處于女兒、職工、妻子、母親等眾多的角色之中,非常不易,其中媽媽的角色最不易,亦最重要。媽媽教育觀的正確與否,不但直接影響家庭的穩(wěn)固和子女的成長,而且間接影響社區(qū)兩個文明的建設,乃至影響國家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那么媽媽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呢?我也認為要從良師益友、鼓勵為主、尊重選擇三個方面去努力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經(jīng)過親身實踐,我們的孩子得到了老師和鄰居同事的喜歡。快樂學習、快樂生活,用真心多交朋友,培養(yǎng)孩子有愛心、講禮貌,這就是我和丈夫在孩子現(xiàn)階段她7歲時的教育理念。
對于與伯叔、妯娌、姑嫂、鄰居等之間的關系,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有所不同。我和丈夫都身處相對的大家族中,特別是丈夫家。一段時間以來公公曾是這個大家庭的核心,公公去世后,這個大家庭曾因種種原因,出現(xiàn)過不團結、不和睦。對這種情況,我和丈夫做到了不穿壞話傳好話,壓事不挑事,不搞紛爭,以大局為重,尊重長輩和伯嫂,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家族一定會成為一個和睦的大家庭。至于鄰居之間,因為我們住的是高青縣最后一批福利分房,鄰居素質(zhì)相對較高,我們大多時候是在受大家的照顧,我們就只有感恩的份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距離“好媳婦”的標準還很遠,我還要在知書、達禮、有思想、有品位等諸多方面加強努力。最后讓我以歌曲《國家》的幾句歌詞作為我參選材料的總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國以和矗立,國是榮譽的毅力,家是幸福洋溢......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跡。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十七
在習文鄉(xiāng)馬辛莊村,有一位好媳婦名叫李xx,多年來,她孝敬公婆,體貼丈夫,照顧兒女,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贊揚。
一、明事理、識大體,處理好家庭關系。
多年以來,她將婆媳關系處理的極為融洽。從沒有與公公、婆婆高聲說過話,沒有跟他們紅過臉。他們逢人便說:“我家的媳婦知書達理,是個好媳婦,我們知足了”。
為了培養(yǎng)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
她與丈夫和睦相處,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商量,做到辦每件事雙方都心情舒暢,從來沒有鬧過別扭。
二、柔弱的身體,挑起家庭的重擔。
為了讓丈夫全心全意的在外打工,她義不容辭地擔起了家庭重擔。除了忙完地里的活,回到家里忙家務,始終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創(chuàng)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
三、孝敬公婆,體貼入微。
她始終認為:“要想家庭和睦,媳婦一定要孝敬公婆”。
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篇十八
周曉霞是紅安縣國土資源局財務股副股長兼會計,1971年2月出生,1986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國土資源管理事業(yè)。20xx年來,她遵紀守法,愛崗敬業(yè)、勤奮學習,生活中更是處處關心他人,家庭關系也處理得和諧美滿,始終堅持女性應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在單位,她是領導和同志們認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公公、婆婆和丈夫認可的好媳婦。
周曉霞的丈夫是縣財政局干部,事情多又雜,整天在外奔走。他是一個有極強事業(yè)心的人,對待工作精益求精,恪盡職守。他每天全心全意地工作,工作出色,但沒有時間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孩子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周曉霞一個人肩上。為讓丈夫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上班時間忙完單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趕,回到家里做家務。為了讓女兒有飯吃,每天清早起來,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飯菜做好,用電飯煲煲著,以備她回家有飯吃。對此,女兒很不理解,非屈地說:“別的孩子放學回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香噴噴的飯菜,而我每天只一個人在家吃飯。”她回答說:“孩子,媽媽現(xiàn)在單位忙,等有空我一定陪你在家吃飯!”
為了培養(yǎng)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周曉霞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周曉霞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yǎng)她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經(jīng)常鼓勵她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yǎng)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并主動與學校老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里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優(yōu)秀生。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處,最大的秘訣是她們二人之間的溝通非常到位,她們經(jīng)常彼此向?qū)Ψ匠ㄩ_心扉地聊天。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她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培養(yǎng)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都由周曉霞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在生活中,她自覺做到不插手丈夫的日常工作,不干涉丈夫手中權力的正確行使,不利用丈夫的職權和影響辦私事,搞特殊化。
別人的星期天一般是調(diào)養(yǎng)精神,吃喝玩樂的一天。而周曉霞的星期天卻是七天中最“忙火”的一天。盡管平時她也不著閑地干,可一個星期全家的衣服,還有兩三個星期要給老人拆洗一次被褥,這些她就要洗上大半天。在生活上,她對老人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給老人以最大的安慰。她婆婆患了胃病,有時煩燥不安,哭鬧不休,吵罵不止。遇到這種情況,她丈夫不免也要發(fā)一通脾氣。這時,她總是安慰老人,同時勸丈夫:“我們要是老了,孩子們這樣對待我們,你心里能好受嗎?”一句話,丈夫的火消了,老人也不鬧了。每個周未再忙,她都要隨夫攜子看望公婆,一起吃頓飯,陪老人聊聊天。她丈夫曾深有感觸地說:“是媳子給了他家人的溫暖和幸福,為家里付出的實在太多了!”而周曉霞總是樂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總是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家作為一個主婦、長媳,家興、人旺、工作順就是自已最大的幸福。
在這次“十佳好媳婦”評選中,雖然全局干部職工都推薦周曉霞參加全縣“十佳好媳婦”評選,但她本人卻認為自己在很多地方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她會更加努力地去做一名“好媳婦”,做一名“好國土干部”。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07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