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書中的意義,并將其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jié)合。寫讀后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對所讀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首先,在寫讀后感之前,我們應(yīng)該對所讀作品的主題、情節(jié)、人物等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其次,我們要注重自己的閱讀體悟,深入思考作品給予我們的感受和啟示。同時,寫讀后感要注意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和連貫性,通過適當?shù)姆侄?、過渡等方式來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和情感。最后,審查和修改是寫讀后感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通過不斷地反復修改,使得讀后感更加準確、完整、有力。小編搜集了一些典型的讀后感,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靈感和思路。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一
看完《領(lǐng)袖家風》后,我很受觸動,突然間明白,明白為什么時至今日提起毛澤東,老一輩的人還會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明白為什么那么多外國友人崇拜他,寫各種各樣的文章稱贊他。毛澤東在國內(nèi)外都享有如此盛名,絕不僅僅因為他是開國領(lǐng)袖,領(lǐng)導并創(chuàng)立了新中國,而是因為他把”人民“兩字真正地植入了他的生命,因為他的一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結(jié),心系中國,因為他用實際行動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九個大字詮釋得淋漓盡致。俗語說: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對人民好,人民心里裝著你,記著你,愛著你,全國上下一心,國家就沒有理由不強大,不富強,這就是人民尊敬他,愛戴他的原因。毛澤東,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幟,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領(lǐng)袖,是世界人民眼中泱泱中華的象征。
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澤東的六位親人們先后為革命事業(yè)獻身,這是一種怎樣的貢獻,這是對人民怎樣的一種愛能讓他們真正做到舍小家為大家,而作為和平年代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的建設(shè),為祖國的未來出一份力。片中講述,建國十年后,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毛澤東回到養(yǎng)育他的土地d韶山?jīng)_,事先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他要去祭奠父母,以至于工作人員連一個小白花都沒有準備,事后有人提出要整修他父母的墓,也被他拒絕,他告訴人家每年清明的時候來弄一些土就行了。作為孝子的毛澤東,還是把國家人民放到了第一位,他知道國家當時的困難,他明白作為人民公仆的他還肩負著建設(shè)中國的重任,忠孝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為國家盡忠。毛澤東對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很嚴格,他要求子女絕不能因為他的特殊身份而有任何的特殊化,什么時候都要謙虛謹慎,夾著尾巴做人,有困難的時候要沖在最前面才行。
他的女兒李訥說,”父親給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他對我們的教導,這種精神財富是我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毛澤東一直強調(diào)尤其是黨員干部們要艱苦樸素,而他本人的儉樸也為今天的所有人做出了榜樣,據(jù)他的保健護士長吳旭君說:”主席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除了接見外賓穿的灰色制服外,就是一雙舊皮鞋,還有一床已經(jīng)破得不行了的毛巾被,一件舊袍子和一雙拖鞋。"作為一個國家的主席,他完全可以過上比這好得多的生活,然而他又為什么要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呢?因為他愛著自己的國家,愛著自己的人民,他的心中有很強的責任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他唯一的心愿,而每一次放到最后考慮的才是自己。毛澤東自己的日子過得很清苦,卻把自己賺的稿費拿出來資助自己身邊有困難的同志,他的護士長李銀橋提到這些的時候,禁不住熱淚盈眶,而此時我們的心中也充滿了對這位偉大領(lǐng)袖的敬仰和尊敬之情。
偉人毛澤東雖然不在了,但是他把他的精神永遠地留給了我們,他的愛民如子,他的艱苦樸素,他的舍己為人,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之感動,為之驕傲。他帶領(lǐng)人民重拾中華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氣和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精神,建立起頂天立地的大中華,而后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國家的建設(shè)上,他這一生沒享受過榮華富貴,他把他的一切全都貢獻給了國家和人民,他是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幟,上面滿是人民對他的尊敬、愛戴和思念。他用他的一生詮釋了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二
古語有云:有家規(guī)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規(guī)、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guī)、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將相之家。以前,我對這句話不甚理解,但在閱讀了王立群老師所著《家風家訓》一書后,深有感悟。
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開端。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道德品性;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為人處世;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的家教。
從小我就經(jīng)常聽父母告訴我們“家教”這個詞,但那時是懵懂的,只知道平時聽他們在言語交談中提到小孩子要有“家教”,沒有“家教”的孩子是不受歡迎的,是會讓人討厭的。在以后成長的經(jīng)歷中,在父母言傳身教中,我慢慢懂得了“家教”的一些內(nèi)涵。我的家庭,在家教上沒有深刻的內(nèi)涵和華麗的道理,只有淺顯的、通俗易懂的一些做法,這些做法,甚至被我沿襲到了對女兒的教育中。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寬容的孩子,不要和別的小朋友吵嘴打架,不要欺負別人,要有寬容忍讓之心,遇事多謙讓別人,不要和別人爭高低,否則既傷害他人,也會讓自己吃虧。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父母這種簡單直白的話語其實就是一種家教之風,這種家教之風蘊含著對子女的點滴之情和無私的愛。這些足以指引或影響著我三十幾年的生活和工作,并且還會一直影響下去,使我終生受益。
好家風是雙向互動的,是承前啟后上下聯(lián)動的,他不是單一,不是一廂情愿的,好的家風應(yīng)該是有頑強生命力的,是上下幾代人之間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是外化于形,內(nèi)化于心的情和愛。父母長輩對子女后代的教育培養(yǎng)其實就是世代家風傳承的過程,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一言一行,我們常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子女”、反之“有什么樣的子女,就能襯托有什么樣的父母原型”,這是相輔相承的、相互作用的。所以在女兒面前,我一直極力維持著一個擁有良好家風家訓的形象,畢竟父母長輩是家風的示范引領(lǐng)者,而子女晚輩是家風的傳承踐行者。
我一直秉承著一個想法:好的家風家訓,是家庭幸福、社會穩(wěn)固的基礎(chǔ),每一個家庭,就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三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間也過了十四個春秋,可依然記得弟子規(guī)中那一句耳熟能詳?shù)母裱渊D―“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句子的意思是父母叫時,應(yīng)當及時過去,不能緩慢;父母命令時,應(yīng)當及時做到,不能想著偷懶,而這也成為了我們家的家訓。
記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的拿著手機玩著游戲,這時,媽媽從小河邊洗衣歸來,捧著一大盆的衣服對我說:“我去燒飯了,你把這些衣服曬了。”我心中頓時產(chǎn)生了一股無名之火,對她大聲吼叫道:“知道了,你每天都說同樣的話,煩不煩??!”
那時的我滿心只有憤怒,覺的自己并沒有錯,反而覺得都是媽媽的錯,在我的認知里,這些家務(wù)本應(yīng)該是她來做,為什么每次都要讓我來做呢?憑什么呢?,我的心在吶喊!每次我都是在憤憤不平中,完成這些“額外”的任務(w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常常想起我和母親之間的故事,沉靜在母親和我的事件當中不能自拔,就在這不斷的徘徊中,腦海里忽然出現(xiàn)了小學時曾背過的弟子規(guī),頓時醒悟過來,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和不懂事,明白自己不應(yīng)該對媽媽大呼小叫,不應(yīng)該為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忤逆媽媽。現(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有的高于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比父母還要強壯,我們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做一些小事了,既然有能力,我們就應(yīng)該為家庭盡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就算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那也是一份心意。父母身負各種責任,我們能做的,應(yīng)該做的,就是替他們分憂,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那一刻,我釋然了,突然覺得,晴空一片明朗。
現(xiàn)在,我才看清自己;現(xiàn)在,我才懂得父母的苦,懂得父母對自己源源不斷的愛。之前,我從頭到腳都是我最討厭的不良少年;之后,我將孝敬父母,敬愛父母,為他們分擔家中的小事,把每一件小事都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來對待。
我的學習雖然不是很好,但我會努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做一個孝順又懂事的孩子;雖然我不是最聰明漂亮的孩子,但是我會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我會永遠銘記這十二字“真言”,身體力行,努力實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四
中華文明,燦爛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諸子百家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家風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xiàn)代傳承,應(yīng)積極用傳統(tǒng)文化精髓占領(lǐng)人們的思想意識,自覺抵制西化、庸俗文化的侵蝕,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中傳承好家風。
好家風貴為“和”;“和”是中國哲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從《論語》中的“禮之用,和為貴”,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活字印刷術(shù)表演展示的中國“和”理念,再到羊年春晚主題“家和萬事興”,都在詮釋著和諧、和平與和睦。家風作為家庭文化的傳承,首先要家人之間和睦,相互信任、謙讓、理解、支持,相處融洽,讓家成為和睦幸福的港灣;其次要家庭與社會之間和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每個家庭的“家風”都和,則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也會相應(yīng)的“和”。
好家風重在“德”;“德”,是一個會意字,起源于甲骨文時期,意為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發(fā)展于西周,“禮樂文明”把“德”為其核心,涵蓋了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誠信、仁義等,《周易》中講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至今仍影響著大家。
家風作為家人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影響著做人做事態(tài)度、為人處世的風格,主導家風的父母或長輩在教育家人時,應(yīng)以德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zhèn)洌尅暗隆背蔀楹饬考绎L好壞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時能用道德標準做出正確判斷。其次,還要將十六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賦予家風新的時代內(nèi)涵。
好家風嚴于“規(guī)”。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規(guī)”即“規(guī)矩”,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家風作為家人的行為規(guī)范或習慣,近年來,廣受關(guān)注和爭議的《弟子規(guī)》,就是一套成熟的家規(guī)家教體系,雖然現(xiàn)在看來有些教條和呆板,但其內(nèi)容從行為舉止中的細節(jié)入手,從日常生活習慣中的小事規(guī)范,培養(yǎng)青少年戒陋習、懂禮貌、守規(guī)矩,對家風、家規(guī)的培養(yǎng)仍然值得借鑒。有規(guī)矩、懂規(guī)矩是前提,關(guān)鍵是守規(guī)矩,守規(guī)矩在于嚴,長輩要帶頭執(zhí)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家人,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讓家規(guī)外踐于行,內(nèi)化于心。
把傳統(tǒng)文化融入家風傳承,用家風傳承弘揚傳統(tǒng)文化,既豐富了家風的內(nèi)涵底蘊,又拓展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途徑,讓傳統(tǒng)文化與好家風共同激勵人、塑造人、培養(yǎng)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gòu)建和諧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五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不僅能開闊一個人的視野,豐富知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更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個人修養(yǎng)、塑造好的性格和習慣。同時,每個人的閱讀水平,構(gòu)成一個民族的閱讀高度,決定著一個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國家競爭力。我們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更好的認識和了解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化,做好歷史傳承。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一定要多讀書,一有時間就要讀書,廣泛涉獵各方面有營養(yǎng)的書籍,對我們的學習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讀書,是一項好家風。近代治家最為成功的當屬清代名臣曾國藩――“好讀書”讓他位極人臣,“半耕半讀,勤儉持家”的家風也讓他的后代擺脫了“富不過三代”的鐵律。書可醫(yī)愚,可啟智;可廣見聞,可增知識;可與圣賢對話,可通古今大道。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曾說過:“最好的家風,一定是有閱讀傳統(tǒng)的家風。一個家庭里面,如果人人都喜歡看書,喜歡思考,那么,善良、誠信、孝順……這些良好品質(zhì)也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在他們的下一代。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好的家風是一個家族寶貴的財富,對個人精神成長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是家族和諧、幸福、美滿的法寶。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就像指南針,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方向,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例如,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樂于助人,團結(jié)友好,對待長輩要有禮貌,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要遷就他人,不要太個性。雖然看上去這都是生活中一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是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才慢慢鑄就孩子的良好品格和生活習慣。同時,夫妻之間互相尊重、相敬如賓。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和睦家庭能給每個家庭成員帶歡樂、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讓每個家庭成員能夠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舒心、樂觀、幸福??梢姾湍赖募彝ナ侵匾募绎L之一。
我認為,作為一名90后,應(yīng)該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通過閱讀,我們會獲得更多的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它是形成良好家風的重要根。工作中愛崗敬業(yè)、團結(jié)同事、積極主動、貢獻突出。生活中勤儉持家、鄰里互助、尊老愛幼、收獲快樂。這樣便慢慢形成一股正能量,形成良好正確的家風。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六
“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家正”。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入夜,潤物無聲。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guī)、家風,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民族之風!
小時候,每次去學校之前,外婆總愛叮囑我?guī)拙洌骸暗綄W校千萬別和同學鬧矛盾,要聽老師的話”!回到家,外婆總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他人發(fā)生沖突。在外婆的諄諄教導之下,我從來沒有和同學發(fā)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guān)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jīng)歷,告誡我:“現(xiàn)在的小孩子沒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從小就要學會能吃苦,否則可干不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jīng)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huán)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由此可見,良好的家風就像和風,又如細雨,在無聲地滋潤著我們幼小的心靈,有助于我們養(yǎng)成良好而高尚的品格!
樹立良好的家風,繼承優(yōu)秀的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讓家風伴我成長,讓“正能量”得以傳播,我們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七
今年春節(jié),央視新聞頻道正在熱播“家風是什么?”的新聞?wù){(diào)查節(jié)目。連續(xù)幾期節(jié)目看完后,我深有感觸。
“家風”就是祖上傳下來、需要我們傳承的優(yōu)良美德,這就是家風。在被采訪的眾人中,我最喜歡兩位人士對自己家家風的解讀。
一位老市民回答說:“家風就是‘孝’和‘善’,“孝”就是要孝敬父母、長輩,效忠我們的.祖國;“善”就是善待我們身邊的人、動物、事,與人為善,于己為善。
我國著名籃球名將姚明說:“家風就是要誠實”。人無信不立,一個人要是讓大家失去了對他的信任,那他在社會上將無立足之地。
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說:“小孩子犯錯誤可以原諒,撒謊不能原諒”,就是為人要誠實。我認為“家風”還要加一個詞“勤勞”,勤勞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一切財富。
同學們,你們想過你們家的“家風”是什么嗎!而你認為的“家風”又是什么!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八
前不久,學校免費發(fā)放了一本叫做《家風家訓》的書,這本書,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讀完了,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弟子規(guī)》。
我現(xiàn)在讀了《弟子規(guī)》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兜茏右?guī)》里面蘊藏著許多道理1,只要反復領(lǐng)悟,你就會收獲頗多!
入則孝里面說到:父母呼,應(yīng)勿歡,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是說父母長輩叫我們,我們應(yīng)該立即去,不容刻緩。父母長輩命令我們,我們必須做到,不能想著懶過去,就這樣算了。
還記得那次,媽媽對我說:“吃完飯,收碗,洗碗,還要掃地,準備洗衣服?!甭犞鴭寢尩恼f詞,我心里頓時一陣火大起來:“知道了,知道了,煩不煩啊?!?/p>
此后,我并沒有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反而更加得意。自從學了《弟子規(guī)》后我才深刻的反省到自己看似平常卻很嚴重的小事。是自己不該反駁。媽媽叫我做的事都是很平常的,而且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況且,父母每天那么辛苦。如果說:讓我做這點小事,我都不愿意,那么我的素質(zhì)簡直太差了。
我認為我不僅沒有做到: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還沒有做到的還有很多很多。
如: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還有一次因為害怕公雞,但還是要煮飯,于是我不敢出去舀米,所以就從樓上去,結(jié)果很悲劇,雖然我舀到了米,但是我過去時把油壇子打破了,媽媽回來后,我當時很不高興,還發(fā)了脾氣。
當我學習了《弟子規(guī)》中的入則孝,我認為我太不應(yīng)該了,簡直是不孝順的孩子,通過這樣的事,我知道,自己做事以后都得小心點,不能馬虎,家里的東西都是用錢買來的,弄壞了很可惜,所以以后要注意這樣的事再發(fā)生。
以后,我一定要尊重父母,為父母分憂,做力所能及的家務(wù),雖然我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我要努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做一個人人夸獎懂事的好孩子。
但愿每個中小學生抓住根本,重在實踐,當祖國和人民德才兼?zhèn)涞慕影嗳耍?/p>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九
我花費了35分鐘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浙江好風光》,這本書中寫了很多個名人的故事和他們優(yōu)秀的品德,其中有王陽明“讀書不為功名”的故事,有錢三強“書中找到人生觀”的故事,還有陳龍正獻愛心的故事……不過,我最喜歡朱葛梁的故事。文中寫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兒子諸葛梁是一位醫(yī)生,有一次諸葛梁花了整整十塊多大洋,買了一只羚羊角當著藥引,那時候,十塊多大洋整整是一筆巨款呀!不過他感覺這個羚羊角有點可疑,于是就跑到上海請人鑒定。竟然真是假的,他當時就把這個羚羊角給燒了。
這本書分為五個篇章,分別是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修身篇,因為這篇寫的不是努力向上,就是樂善好施獻愛心,這些我也親身經(jīng)歷過。
有一次,我正在自己一個人走下寫字班級,突然,我看見了一個乞丐,這個乞丐的衣服上有好多好多個補丁,她只穿了一件很單薄的衣服和褲子,一陣寒風吹來,他就凍得發(fā)抖,我抬起頭看了看他的臉,吃了一驚,他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顯得格外蒼老。我看他這么可憐,心里想,《浙江好家風》的修身篇里說過,一個人要有善心。于是我給他了九塊錢,他慢慢地接過錢,那時,我看了一下他的手,便站起身來,快速的跑向面包店,買了塊面包后大口的吃起來,看他那高興的樣子,我心里樂開了花。
《浙江好家風》真是一本好書,它不但教會了我懂的慈愛、關(guān)愛別人就是關(guān)愛自己,還教會了我做人道理,真是一本好書!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
就在父母的言行里,它充滿正能量。
記得小時候,我背著書包去讀書,爸媽交代的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他們還告訴我在外邊碰到長輩一定要叫人,小一點的叫哥哥、姐姐;大一點叫叔叔、阿姨,老一點的叫爺爺、奶奶等。禮貌、友愛、誠實是爸媽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家風的一個體現(xiàn)吧我家的家規(guī)家訓家風作文300字我家的家規(guī)家訓家風作文300字。記得有一次和同學打架,老師告訴了爸媽,爸媽一個勁的賠不是,還讓老師盡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負,一般情況下我不敢跟家里人說,因為一說,爸媽都會馬上責備我:“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好人、老實人,誠實做人,老實做事,還要尊敬長輩。教育我們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一
暑假里,我看了中國好家風這套書,這里的一系列故事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一個故事《妙聰井負救主》讓我印象深刻。
兩個大丫環(huán)不管不顧張夫人,急忙逃跑。張夫人怕受強盜欺凌,跳入井中,妙聰毫不猶豫跳進去,幸好井里的水不深,但卻很冷,妙聰讓張夫人坐在自己的身上,防止井水凍傷主人,一直堅持到親人發(fā)現(xiàn)并解救了她們。可是妙聰因為體力不支而勞累致死。妙聰很善良。勤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妙聰?shù)墓适率刮蚁肫痍悋套尩氐氖论E:陳囂與紀伯為鄰,紀伯趁夜晚偷陳囂地,陳囂等到紀伯離開后,又退讓一丈地,紀伯后也是由進攻轉(zhuǎn)為防守。諸葛亮在西城得知司馬懿準備率領(lǐng)大軍活捉它他。諸葛亮這次來吸塵辦事沒有大象跟隨身邊,只有五千兵馬,而司馬懿有x萬人馬。而諸葛亮用了一記空城計,成功將司馬懿的x萬大軍嚇退,非常的聰明。托馬斯也說過。智者寧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發(fā);寧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尋求慰籍。所以智慧在家庭里面是不可少缺的,智慧可以讓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妻變成非常體貼他人的好家庭。
在中國好家風里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慢慢的你也會變成一個對父母非常好,而且富有智慧,勤工儉學的,終于奉獻,不怕恥辱,非常勇敢,非常守信的人。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二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我們每一人是社會中的一份子,我是家庭中的一個小成員,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代代傳承,我們家的家訓是誠信,友善。
我家是一個小而溫馨的小窩,沒有太多規(guī)定和大的禮儀,但爸媽經(jīng)常教育,時時提醒我要誠信友善,踏踏實實做人,我從小體弱多病,媽媽給我報了個跆拳道班鍛煉身體,老師要求我們做俯臥撐,仰臥起坐,跑步等等,累的我滿頭大汗,在踢腳靶時腳背的皮破了一層又一層,在爸媽的鼓勵下,我從來不偷懶,總是誠實認真的完成,有這樣的信念和習慣,在學習上也很有幫助,盡量做到不驕不躁,踏實穩(wěn)重。
在學校里,同學之間在玩耍時,偶然會有碰撞,受點小傷,有時鬧小矛盾,媽媽總對我說,別人不是故意的,要學會原諒別人,吃虧是福,要經(jīng)常幫助有困難的人,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你就會越來越開心。
不僅是一種美德,還是一種習慣,我要努力爭取做的更好。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三
看電視的時候,我認識了一個新詞——家風,節(jié)目里說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風,好的家風能讓小朋友變成一個優(yōu)秀的人。
吃晚飯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問媽媽:“家風是什么呀?”媽媽一邊盛飯一邊笑著說:“家風就是家里的規(guī)矩和習慣呀,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媽媽打個比方,每個家庭都是一棵大樹,小朋友們就是樹上的樹葉,只有大樹長得挺拔茂盛,樹葉才能長得青翠啊。”聽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然后,我又問爸爸:“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爸爸放下下碗筷,微微笑道:“其實,你的一言一行都體現(xiàn)了咱們的家風。你想一想,爸爸媽媽平常都叮囑你些什么呢?”
我仔細想了想,認真地說“媽媽經(jīng)常告訴我,去了學校要與同學和氣相處,不和其他同學生氣。爸爸常常對我說,要珍惜糧食、節(jié)約用水用電,養(yǎng)成勤儉習慣!”爸爸聽完高興地笑了:“你說得很對呀,我們的家風就是:與人為善、勤儉節(jié)約!以后我們還要總結(jié)出更多好的習慣,讓我們的家風發(fā)揚光大?!蔽蚁肓讼胝f:“老師還經(jīng)常教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卑职謰寢尶粗遥牢康匦α?。這頓飯,我吃得很香,也吃得很干凈。
媽媽教我和小朋友和氣相處,讓我人緣非常好,有許多好朋友。同學們誰有困難了,我也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同學們都叫我“小雷鋒”。
記得有一次我的小鬧鐘走時不準了,調(diào)了好幾次,第二天還是慢了3個小時,還差點害得我上學遲到了,回到家,我生氣地把這個破鬧鐘往床邊一扔,準備讓它“退役”了。爸爸看到了,問:“***,怎么這樣對待它呢,鬧鐘壞了可以修一修啊?!蔽覛鈵赖卣f:“不就一個鬧鐘嗎,不值得修了,換個新的吧。”爸爸語重心長地說:“20多塊錢買的鬧鐘,花兩三塊錢就修好了?!蔽覒M愧地低下了頭。后來,爸爸帶我去修好了小鬧鐘,現(xiàn)在,它還走得好好的呢。
爸爸媽媽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什么是好的家風。在我們家“與人為善、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熏陶下,我一定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小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
家訓:與人為善誠實守信勤儉節(jié)約自強自立解釋:要有一顆平和善良的心,有善良才能和平愉快的相處;為人誠實,堅守信用,是立身之本;珍惜糧食、愛護衣物,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勤儉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他人,從小養(yǎng)成自強自立的品質(zhì)。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四
古語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家族興衰,德行為要。好的德行,來源于好的家風。家風實質(zhì)上是一個家庭內(nèi)在的精神動力,更是生長在其中的每個人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好的家風,對家人,尤其是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素養(yǎng)、為人處世及生活習慣等,都會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
蔡元培曾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焙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時代在變遷,世事在流轉(zhuǎn)??赡切┒鳚珊笕说恼佌伣陶d、傳承百世的家風永遠不會變,它們一直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為后人指明前進的方向。不論是古代孟母擇鄰:子不學、斷機杼的知識敬畏;還是岳母刺字:精忠報國,舍棄小我的千古教誨;還是“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文化傳承。這些千百年來積淀下來的風骨,早已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無數(shù)仁人志士在天地間見賢思齊,在理想中求真求善。這樣一來,便有了泱泱中華兒女“心懷天下,為生民立命”的悲憫情懷;便有了“心懷天下、為天地立心”的國家情懷。由此,家風不止于家庭,而是擴展至家國天下,成為對國家的忠貞、對社會的責任。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五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直有著“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家長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顯而易見,如果家長有許多的惡習,那孩子也肯定會沾染很多不好的習慣,我們要從小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勤勞、孝順、友善、感恩、文明、守法。
一、家風要正,為孩子言傳身教,樹立榜樣。
老話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父母的素養(yǎng)決定孩子的素養(yǎng)。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我們做家長的要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為孩子做好榜樣。
所謂好爸爸、好媽媽不是對孩子一味的寵愛,而是要教給他做人的道理,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為他人著想,也不懂得寬容。而家長卻不認為這有什么不對,總覺得孩子還小,這樣也沒有什么,可是慢慢等性格形成習慣的時候,再糾正就晚了。
友很驚訝的說:“真的嗎?我還真沒注意呢!”我不知道該說什么,自己孩子的缺點當父母的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
和其他朋友在一起聊天時也經(jīng)常談?wù)摵⒆釉圃疲麄兒⒆影嗬镆惨恢贝嬖谡{(diào)皮搗蛋的孩子,甚至還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并且教不改。為什么這種孩子這么多,應(yīng)該是當下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很多小錯誤過于包容甚至是縱容。孩子在外調(diào)皮搗蛋,弄壞了別人的東西,面對人家的指責,很多家長總是覺得對方太小題大做,不以為然,并且最多也就是“象征性”地批評孩子兩句,然后掏錢給人家賠禮道歉。慢慢地次數(shù)多了,孩子也會覺得沒什么,但最后惹得同學和老師不喜。等日后走上社會,肯定會有吃虧的那一天的。到那時家長還能再幫忙嗎?將來在社會上勢必難以立足。
二、創(chuàng)造和睦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學會感恩。家庭成員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讓孩子懂得什么是愛,要學會感恩。
家庭氛圍是很關(guān)鍵的一個因素,家庭關(guān)系是否和睦,決定著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才會感到快樂,才能積極向上。相反如果家里整天打打鬧鬧的,讓孩子的精神每天都是緊繃繃的,長期下去性格也會變得不穩(wěn)定,容易扭曲,極易發(fā)生心理問題,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無論家長做什么工作,都應(yīng)該重視家庭教育,在他成長的道路上陪伴他一起學習和改進。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六
“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guī)》這本書記錄了圣人對學生的訓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稱兄長,其次要對自己謹慎約束,對人誠實守信。博愛民眾,并去親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這些如果還有余力,就去學習知識,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成才先成人。
“百善孝為先”。我認為做人的根本是要孝敬親人。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不知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從你來到這個世界開始,父母就為你擔心受累了一輩子,擔心你的健康,擔心你的成長,擔心你的學習,擔心你長大后的事業(yè),擔心你長大后的家庭,擔心你的一切一切。世界上的所有父母中中國父母的愛是最無私地,是最讓人感動的',父母為我們的付出的和我們?yōu)楦改父冻鍪菢O度的不平衡的,那愛的天平一定更傾向于父母的那一邊。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替我們著想,可是我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有想過父母嗎?對于青春期的我們而言,父母是啰嗦的,因為我們感覺他們的顧慮太多,但實際上,他們是在用他們自身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要謹慎的做每一件事,叛逆的我們不再是以前那個小孩了,而是由什么是只愿藏在心里的大人了。
與父母發(fā)生口角,我們會不顧他們的感受與他們唇槍舌劍,看到自己那樣叛逆的孩子,他們只有默默地走開,因為他們堅信自己那個聽話的孩子會再次回到他們的身邊,可是他們等到了嗎?“孝”是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做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應(yīng)該傳承中華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美德,從現(xiàn)在開始讓我們重新拿起愛的砝碼來衡量愛的天平,從現(xiàn)在開始讓我們做好自己不再讓父母太擔心,傳承中華的優(yōu)良美德。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七
當我讀到《媽媽是家風》時,我讀懂了寬厚待人、助人為樂是一種家風;
我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
在我小時候,總會看到爺爺帶著老花鏡拿著一本書讀的很認真,后來爺爺眼睛看不見書上的字了,便會讓我念給他聽。
而我的奶奶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是卻為家人操勞了一輩子,勤勞善良在她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們將愛讀書、樂意助人的特性傳承到了我母親身上,而后又傳遞給了我。
我想,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在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聽到父母教育自己子女“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站有站樣坐有坐樣”,“吃飯不能左挑右揀”,“看到長輩要有禮貌”.....仔細想來,這些通俗易懂的大俗話同樣是家風的傳遞。
一句話,一個手勢,一件小事,舉手投足間,經(jīng)過一代代的傳遞,就形成了一個家庭的傳承。
而一個人人格的起點恰恰是在家庭的傳承中形成的,憑借著這些點滴傳承,我們才能在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不同文化高速融合傳播的今天,直面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挑戰(zhàn)所作出的積極應(yīng)對,堅守住內(nèi)心的安寧和純凈。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歷來就是很重視家風的,國有國威,家有家風。
家風會影響社會風氣,家風正,社會風氣自然而然就正了。反過來國風也會影響家風,國家的風氣好了,社會風氣清了,能感染社會中的個體,進而影響他們的家風。正如《雜說“中國家風”》里談及的“作為若大社會的一個小小的細胞,家庭的風氣、家庭的教養(yǎng),小則是家傳代繼、香火延續(xù)之本,大則是國之興廢、民族盛衰之要?!?/p>
可見,家風的意義不僅關(guān)乎個人與家族,更是一個古老民族能否延續(xù)輝煌的關(guān)鍵。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讓我們在好的家風的熏陶下,“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八
翻開《浙江好家風》的第一頁,我就深深地被《王陽明讀書不為功名》的故事吸引住了。王陽明認真學習,他不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是為了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品德和智慧的人。
小時候的王陽明因為玩棋而耽誤了學習,在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父親的指導下,他重新將“心”用在了學習上,勤奮學習,又變得優(yōu)秀了。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自己,前段時間我迷上了電子游戲,一做好作業(yè)沒檢查就放那里了。這時,老媽就會過來溫柔地和我講道理,也不會兇巴巴地打罵我,而是拉起我,叫我陪她一起看書一起檢查作業(yè)。漸漸地,在媽媽“潤物細無聲”的`教導下,我養(yǎng)成了做好作業(yè)后認真檢查的好習慣,我慢慢地愛上了學習,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學習上,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細心和努力??吹矫看慰荚嚦煽冊絹碓桨?,我心里樂開了花。
王陽明還說:“讀書不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是為了做一名圣賢?!痹瓉砦也欢笆ベt”的意思,后來看了故事慢慢似乎明白了:讀書學習不是一味地為了考試成績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品德要正,態(tài)度要正。
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如果家家戶戶都有良好的家風,那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就能馬上實現(xiàn)了!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像王陽明一樣刻苦學習、勤奮學習,爭分奪秒,爭取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
家風家訓讀后感篇十九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大型公益節(jié)目“新春第一課”。節(jié)目的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節(jié)目中播放了許多宜昌傳統(tǒng)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宏揚中華美德的先進人物,帶著我們一起起進了他們的家庭故事。
我們看到了一封一位母親寫給兒子的遲到了的家書,這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在1936年8月2日押赴刑場,在囚車上留給兒子寧兒的遺書,趙一曼將對兒子的愛融入到愛國深情和民族大義之中,用自己的犧牲留給孩子,最后一次言傳身教。這種舍小家保國家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節(jié)目中,有充滿正能量的楊山草堂,祖孫三代五個人的特別畫展,傳承著藝術(shù)的家風,成就了全家人的藝術(shù)夢想;有12歲才上學從小失去捉力的中學生黃煉娟,從父親身上繼承了自立自強的品質(zhì),成為了真正的生活強者;有為了一句承諾贍養(yǎng)戰(zhàn)友父母35年的轉(zhuǎn)業(yè)軍人李元成,言而有信,一諾千金,35年的堅守之路,不僅撫慰了老人的痛苦和孤獨,更讓自己的家風得以升華,就像一盞明燈投射出耀眼的光芒,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有誠實守信、勤奮節(jié)約、樂觀友善的美德少年……這么多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的故事,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潤著我的心田,生活中有了仁愛善良,就像生活中溢滿了陽光。
我們更應(yīng)該積極傳承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為他人為社會多獻上一份愛心,多付出一份真情。我們的家,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86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