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書讀后感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5 12:22:08
莫言的書讀后感范文(20篇)
時間:2023-11-05 12:22:08     小編:QJ墨客

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對書中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和概括,進而深化對書本的理解。寫讀后感時,可以用舉例和引用書中的片段來加強自己觀點的說服力。借助這些讀后感范文,我們可以窺見讀者們對各種類型書籍的不同思考和閱讀體驗。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一

讀了莫言的《紅高梁》,心中激昂澎湃。頓時對東北高密鄉(xiāng),滲透著熱血的黑土地,敬仰萬分!

小說以家鄉(xiāng)紅高梁做為背景,描述了以“爺爺”、“奶奶”為代表的家鄉(xiāng)人民與日寇進行殊死搏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兼具土匪頭目和抗日英雄雙重身份的“爺爺”粗野狂暴卻極富正義感和民族氣節(jié),剛烈如火而又柔情似水的“奶奶”則敢作敢當、蔑視傳統(tǒng)倫理、大膽追求生命激情和幸福。他們周圍的鄉(xiāng)民以樸素,誠懇的民族感,愛國熱情,以及憤怒的報仇心里投身于激烈的對日抗戰(zhàn)中。在血與火的沖撞洗禮中,在哺育生命的紅高梁黑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張揚生命的自由,高貴和激情。血腥地活剮,英勇地伏擊,殘酷地火拼,生命的野合等一系列讓人過目難忘的畫面構成小說的主體,具有極強的藝術沖擊力。

藝術上,比喻、通感、擬人、象征等各類修辭手法的有效運用,使小說意象豐富,感性十足,構成一個以獨特感覺為基礎的“紅高梁”世界。另外,小說在敘述方式上也獨具匠心,它以14歲豆官的“童年視角”進行主體敘述,另加上“我”的回望補充,使不同的時空相互扭結(jié),組成了一個完整統(tǒng)一而又藝術斑斕的藝術世界。

被小說濃烈的感染著的神經(jīng),仍停留在東北高密鄉(xiāng)那片紅高梁里,停留痛失母親的豆官身上……偉大的祖**親軀體已被隔離的支離破碎,血跡斑駁。國已破,折斷的翅膀被異族人無情地欺侮摧殘著,踐踏著!不敢想象當時狀況下人們是如何掙扎著生存下去的!祖國大地上不知有多少豆官們失去了母親的懷抱!

這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落后就要挨打!歷史的教訓我們要時刻銘記。這天,我們擁有了幸福,就要努力創(chuàng)造更完美的未來。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二

我很喜歡莫言,可是我的老婆不喜歡,說他的小說沒有美感,難以卒讀。

的確,莫言的小說“看上去很丑”,里面的形象都不怎么光鮮,甚至文學傳統(tǒng)里一向光明的母親形象,在他的筆下,也大打折扣。比如《歡樂》里的母親,說話漏風,形容邋遢,甚至滿身虱子,連老鼠都肆無忌憚地爬過她的身體。而他的鄉(xiāng)親,在他的筆下,都是滿嘴“豬屎牙”,長相難看,言辭鄙俗。他甚至詛咒他周遭的綠色,說它是最骯臟的顏色。

可是,他的小說在暴露這些真實的外在的“丑陋”之后,所留下的些微的內(nèi)在的美,不是更真實和可貴嗎?比如言情小說網(wǎng)《歡樂》里的母親,雖然形象委瑣,怕媳婦而且迷信,但是為了送她的小兒子上復讀班,去向人乞討;而且乞討時講述真實的情況,而不是撒謊來欺騙他人的同情;當她的兒子說她“丟人”時,憤怒地打了他。這不是美嗎?在那一刻,這個母親的形象,不比那個所謂的“風流倜儻”,綽號“大學生”的小兒子“永樂”美多了嗎?甚至在“他”看來可惡的哥嫂,在生活的重壓下,仍讓他再復讀一年(已經(jīng)是第五年了),這不是人性的美嗎?讓他感到少有的溫暖,讓他欣賞自己的乳房,對所有人,包括他的母親和藹可親的魚翠翠,不美嗎?在都市小說的末尾,附上的中學生習作,正是通常所謂的“在生活中提煉出的美”??墒窃谶@些文字里,哪里有她母親真實的形象,哪里有她滿腹的艱辛?這樣的美,是“隔”了一層的美,比正文里的“眾多卑微,丑陋掩蓋著的美”,深度差多了。

以前,我認為莫言的“大雜燴”總裁小說文字還需要錘煉,那個時候我想到的還只是文字的“精練,美化”;現(xiàn)在看來,這個問題更具有挑戰(zhàn)性,那就是不應該美化,而是“真實化”?!按箅s燴”在某種形式上有所突破,展現(xiàn)出了部分的真實,但應該還可以進一步提高。

以賽亞柏林說“真善美”其實并不是統(tǒng)一的,真的,往往不善,不美。但在更高的層次上,還是應該有所統(tǒng)一的。因為“假”的美,最終還是不美的。要美,還是離不開真。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三

暑假里本人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本書《蛙》。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有三點:

第一、語言平實有趣,個人語言口味濃重而又通俗易懂,很有個人特色。比如:“王肝與王膽是一卵雙胎。王肝身體高大,但王膽卻是個永遠長不大的袖珍姑娘——說得難聽點吧,是個侏儒。大家都說,在娘肚子里時,王肝把營養(yǎng)霸光了,所以王膽長得小?!边@里把雙胞胎說成一卵雙胎,雖然不是很雅致,但聽起來即通俗又可笑。就算是剛懂事的小孩子一聽都明白四五成了。

第二、故事真實性強,取材于身邊的人和事。真實的故事給人的感覺總是無賴可擊,描繪起來是那么地貼近生活,是那么是自然流暢。比如“譬如我曾講過的吃煤的故事。許多人以為是我胡亂編造,我以我姑姑的名義起誓:這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確鑿的事實。第二天我們在課堂上一邊聽于老師講課一邊吃煤。我們滿嘴烏黑,嘴角上沾著煤末子?!币郧吧罡F苦,孩子都是餓著肚子上課的,連煤都吃。但在莫言平實的描繪下就顯得很真實,很有童趣。

第三、人文關懷能引起讀者的思考,但小說里面沒有提出更有思想性的個人看法,未能領引讀者向更高更寬的方面去思考。比如文章最后,只提到姑姑末落的尾聲,但沒有在更高更深遠地去看待計劃生育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莫言的這篇小說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對計劃生育好壞參半那樣,顯得平淡奇。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四

最近拿到了莫言老師的小說,一口氣讀完了《蛙》。

小說帶著我走進了那個年代的生活,讓我似乎真切的和他們存在過一樣。我難過,我憤怒,我鄙視,但是這都不能讓我離開這本書半途丟掉,因為她同樣牽扯著我的心。每一個人都為了生存而堅持著,為了更好地活著而努力的堅持著,本來這應該是一副越來越好的生活藍圖,但是我忘不了王仁美那臨死前的撒嬌是多么讓人心疼,忘不了王膽為了孩子是多么的勇敢無所畏懼,忘不了張拳老婆是多么的無可奈何,雖然她們違反政策,但那確實是鮮活的.人命啊還是兩條??!

他們活該被流產(chǎn),這是計劃生育工作者的話,為了控制人口要不惜一切代價。我感到恐慌,人民還是通情理的人民,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讓我難過。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工作沒有宣傳到位,人民思想覺悟不高,綜合導致事情的發(fā)生,但是沒有人坐下來研究一下文明的解決方案。

雖然我生在和平、和諧的新時代,但是我的骨子里是傳統(tǒng)的。我對于計劃生育這項工作一直沒有太多好感,總認為是不好的,但比之政策實行初期,大家還是文明的。我不禁佩服起萬心來,她是多么的忠于黨的事業(yè)才會有如此強的斗志和動力,不得不說她是偉大的,是忠誠的。

人的真誠不是偽裝的,比較而言我最喜歡李手,他是真正的男人。對待朋友,不管他是多么的落魄他從不退縮,不會避而遠之,是真心實意的幫助而非虛情假意。

我還是幼稚著,總以為會有理想狀態(tài),只是自欺欺人罷了。我問老公:假如我像王仁美似得出了意外,你也會像萬足一樣吧!老公說:不會有那個意外的,我們會好好地過一輩子的。被我逼問急了,就說:我不會像他那樣的。心里雖然知道男人遇到這事兒都會再娶的,但是聽到老公這句話還是會感動的一塌糊涂。人啊,難得糊涂,難得糊涂好?。。。?/p>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五

莫言的作品《蛙》,首先,這個題目吸引了我,我不得不承認,莫言是一個非常有商業(yè)頭腦的作家,只是一個題目就已經(jīng)足夠吸引讀者,贏過許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

通讀全文才知道《蛙》這個題目并不是一開始我認為的只是為了“賣座”那么膚淺。“蛙——娃——媧”,這樣一說,會顯示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小說中描寫了做了50多年婦產(chǎn)科工作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了新中國60年間農(nóng)村生育率的起伏,并描述了中國控制人口急劇增長和實現(xiàn)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艱苦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我不知道莫言寫這本小說的意圖是贊揚還是批評,還是在醞釀更深刻的東西。在這里,我只是想談談看完小說后的感受。

我過去認為計劃生育是一項正常而明智的政策。中國人口眾多,造成了資源匱乏、生活質(zhì)量下降等問題。我是獨生子女,我的親戚朋友也是獨生子女,偶爾也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的,我不禁在心理上嘲笑家里觀念落后。

我一直認為計劃生育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實現(xiàn)的事情。我怎么能想到執(zhí)行這項政策會如此困難呢?在小說中,在落后中國的一個落后鄉(xiāng)村,“姑姑”為了執(zhí)行計劃生育政策,親手除掉了多名胎兒,間接地摧毀了許多婦女的生命。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我不殺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六

《檀香刑》是目前看過的包括《生死疲勞》、《豐乳肥臀》、《蛙》等莫言作品里感覺最好的一部。

評論里有人感嘆這是魔幻現(xiàn)實,我卻覺得它能給我如此大震撼的原因在于魔幻氣息小,真實氣息大。

其他書里莫言像個魔術師,用花哨的文字編織出一個個超出常理認知的炫目故事,讓人震驚的同時時刻能明白這終究是魔術,是幻象。但在這個故事里,莫言是個外表演實驗的科學家,文字在他手里是一個個酒精燈、長頸燒瓶、直流漏斗、球形冷凝管,借此來完成爆炸、酸堿中和、生成沉淀等化學反應,首次觀看是嘖嘖稱奇并且心里清楚這是真實存在的自然現(xiàn)象。莫言在后記稱這本書是他的一個后撤步,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在別的故事里,莫言對故事情節(jié)的設計上下了更大的功夫,無論是《生》的六世輪回,是《豐》的曲折命運還是《蛙》的特殊工作,莫言都沒有像《檀》里一早就丟出故事的結(jié)局—趙甲與孫丙的死亡結(jié)局。他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對人物背景的介紹和中期故事的走勢上,像是在寫一篇命題作文。

但這種命題寫法非但沒有限制莫言的發(fā)揮,反而讓他更肆意地潑灑筆墨。前三本中由于在故事情節(jié)上費了太多筆墨,落在人物上的描繪就稍少了一些,因此書中的人物盡管真實而荒誕,但尚未到超凡脫俗的地步?!短础防?,莫言的文字顯得邪性而癲狂,他毫不吝惜筆墨,將每個場景都刻畫得纖毫畢現(xiàn),敘事更是任意穿插輕松寫意。各條人物線齊頭并進,趙甲的成長歷程與幾次大刑、孫丙的顛沛命運、錢丁的內(nèi)心糾葛、孫眉娘對錢丁的內(nèi)心情感變化不斷填充,最終形成完整的故事線,甚至還暗藏了袁世凱身上的一天線與叫花子們身上的一條支線。

至于立意更是繁多而深刻,孫眉娘對愛的追求、趙甲對“法理”的敬重,孫丙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及在洋人侮辱下奮起反抗象征著的農(nóng)民覺醒、錢丁為民請愿的慷慨和難抗上命的無奈、袁世凱對洋人的討好、清政府的潰敗,有太多引人深思的感情足以去挖掘,以至于剛看完時無法分辨出哪一條才是作者最想表達的內(nèi)容。

其實感情這種東西哪里需要灌輸,他不過是用自己狷狂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個魔幻又真實且群魔亂舞的清廷末世,它真實到我們能聞到那里飄來的泥土香氣,能看到那片如水月色,能聽見錢丁為民請命那晚粗重的馬兒喘息,能嘗到孫眉娘廟中極速吞下的四個包子,能為那個紛亂的時代流下一滴眼淚。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七

《蛙》是莫言醞釀十多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創(chuàng)作的第十一部長篇小說,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與他的其他重要長篇作品,如《酒國》等相比,《蛙》延續(xù)了這些作品對小說結(jié)構、敘述語言、審美訴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詩般反映社會變遷等方面的執(zhí)著探索,在整體上達到了極高藝術水準,也是近幾年中國原創(chuàng)長篇小說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這部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nóng)村生育史為背景,通過講述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nóng)村婦科醫(yī)生形象;并結(jié)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xiàn)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jié)、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說結(jié)構新穎而縝密,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五封信構成。前四封信附有關于當了50多年婦科醫(yī)生的姑姑的長篇敘事,當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則附有一部關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話劇。因此,這是一部將書信、元小說敘事和話劇巧妙地融合雜揉為一體、拓寬了小說藝術表現(xiàn)空間的作品;是莫言創(chuàng)作中的又一次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藝術嘗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八

剛剛看完,現(xiàn)在還無法描述看后的感受,就像莫言的寫作速度一貫很快一樣,我讀書的速度也絲毫不遜色,這本書大概用了三天時間吧,在這三天里我每天只抽出不到半天左右時間來讀,我覺得這樣的速度應該算是快的了。

在這之前和剛才這短暫的時間空隙里我看到過許多關于這本書的評論,原諒我可能看得太快還沒有來的及消化或者有些消化不良,我還想不出那么精妙絕倫或褒或貶旁敲側(cè)擊冷嘲熱諷的讓人讀了肅然起敬的話來寫一篇評論。

但是我要說的是,我讀得很愉快,非常愉快,而且是欲罷不能。怎么說呢,簡直就像吃了一頓美食,大快朵頤啊。

這就足夠了。至少我覺得是足夠了。我向來不認為小說甚至于其他任何文學形式應該背負上沉重的歷史的道德的甚至是政治的枷鎖,也不認為文以載道是最高的境界。當然文章也不能只是文章,它應該有它現(xiàn)實的意義和價值,但是這些價值我認為都應該是一件藝術品的附庸,我覺得文學也是一種藝術,和一切其他藝術一樣是一種高級的審美活動,如果它讓人愉悅,讓人感受到欣賞到美的滿足就已經(jīng)足以成為一件傳世精品,至于其他道德,批判,還有什么靈魂,那是附加價值,如果有那是錦上添花,沒有那也無關大雅。當然,我在這里并不想和大家探討文學到底是不是藝術這個命題,也不想研究什么文學是一切藝術的開始也是一切藝術的終結(jié)之類的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命題。

還有一些人跳出來說莫言就是一講故事的。那些人看不起講故事的,他們覺得講故事的就好像舊社會里的戲子,或者說評書的,說相聲的,是下九流,不入流,上不了臺面,無法跟他們心中那些偉岸的大師什么喬伊斯啦,什么博爾赫斯拉,什么卡夫卡拉相比。我承認,他們沒有錯,他們都是有著很高鑒賞力的上等人,而我們這樣的下等人自然只耽溺于故事的波瀾起伏,就好像我們聽評書的時候跟著說書的人一起嬉笑怒罵,一起臧否人物,為了評書里那些莫須有的英雄或者小人物販夫走卒們的苦難而感到難過,為了他們的喜事而歡欣鼓舞一樣。我知道這樣的上等人同樣是看不起《故事會》的,他們也看不起《讀者》,那是他們眼中的垃圾,是廢品,毫無價值。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些書讓好多人在蒙昧之初知道了善與惡,美與丑,良心與道義,責任與擔當,同樣是這些書最廣泛的影響著一個個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然后這些小人物們聯(lián)手創(chuàng)造著歷史,展示著人類社會的良心。我當然不敢不承認《尤利西斯》的經(jīng)典性與其無與倫比的價值,也不敢對《等待戈多》妄加菲薄,因為我承認我的無知,我的淺陋,我的粗俗,我讀不懂他們,我所擁有的那些如果算得上是教養(yǎng)和道德的美好品質(zhì),沒有一點來自于他們,而我也沒有從他們身上感受過絲毫的美,汲取到哪怕一絲絲的營養(yǎng),我只是像供奉價值連城的青花瓷一樣將他們束之高閣,頂禮膜拜,只因為那么多人都崇拜他們,那些我崇拜的大人物說他們是經(jīng)典,我永遠讀不懂得經(jīng)典。但是我知道,我讀不懂他們也沒有耐心讀完他們因此他們也從未影響過我。

我想大多數(shù)人跟我一樣,我們的道德與良知,我們的知識就是來自于類似于莫言這樣的作家,來自于他們的故事,那些被別人嗤之以鼻的“只會講故事”的故事。但是我就是喜歡這些故事,就像我喜歡《故事會》一樣,我還要用《故事會》去教育我未來的小孩,告訴他們應該怎么樣頂天立地的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活著,與那些館閣里打著飽嗝衣著優(yōu)雅無所事事的批評大師們一起活著,并且比他們更多的為這個社會的前進出自己的一份力。

這里其實涉及到了我一個粗鄙的認識,我覺得曲高和寡的大雅不是好東西,也絲毫不值得人們尊敬,當然那些下里巴人的大俗也并非好東西,甚至是毫無可取之處。我心目中認為一切藝術的最高境界乃是雅俗共賞。而我覺得在雅俗共賞這一點上《蛙》完全做到了,俗人取其故事,那些慘烈的生死虛幻莫測的人生,雅人研究他的語言結(jié)構文學探索甚至書寫形式屬于什么主義,因此我覺得完全應該給五顆星。

莫言在這本書里講到了一個故事,關于鐵拐李的故事,他說面對神跡,我們應該沉默,不要大驚小怪,所以我覺得我應該閉嘴,不要說話,該用這張嘴去吃飯了。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九

作為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xiāng)的普通婦產(chǎn)科女醫(y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而記敘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義,通過“姑姑”內(nèi)心的掙扎,反映時代的變革墮落,人內(nèi)心的矛盾變化,無疑在選題上已經(jīng)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書本的題目叫《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么也不會和婦產(chǎn)科醫(yī)生聯(lián)系到一塊兒去的。但莫言取這么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著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后,被無數(shù)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后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里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鮮明,一個敢作敢當,雷厲風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zhí)行著國家政策,忠實于黨的方針戰(zhàn)略,甚至為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肮霉谩睆娦凶審埲睦掀?、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xiàn),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yè),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nèi)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zhí)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

前天晚上,得知作家莫言榮獲20__年諾貝爾文學獎,趕緊看網(wǎng)上評論。發(fā)現(xiàn)看法不一。莫言本人對此很低調(diào),這是肯定的,沒有一個獲獎者張牙舞爪。官方媒體也說,要以平常心來看待這件事情,一反幾十年來對諾獎的愛恨交加的賁張情緒。多數(shù)普通人的反應是祝賀、高興,另有一些人不以為然。

我個人,慚愧得很,沒讀過這位作家的一本書。只看過從他小說改編的電影《紅高粱》。老實說,我對電影《紅高粱》感覺很一般。我認為,那不過是編劇導演編造的一串詭異故事,跟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搭界,甚至有丑化的成份。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思,而這,正是吸引無聊觀眾的地方。如果老外靠這個了解中國人,那是走錯了門路。

在沒讀過一本書的情況下,我不敢對莫言獲獎一事發(fā)表任何看法。為了彌補我的不足,趕緊搜索下載了他的最近的名作《蛙》,開讀。

有人對類似我這種作法不感冒,說有趕時髦之嫌。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當人們都在紛紛談論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應該保持充分的好奇心。就是,你最好對這件事有一點兒起碼的了解,然后才能看懂別人的議論。否則,你就是自絕于人民。

于是開讀。從晚上9點看,看了一個小時,困了,睡覺,第二天,就是昨天,看了一天,今天早晨7點多終于看完。對于我這種看書如同老牛一樣慢的人來說,每一本小說都是一種折磨。好在終于看完了。

讀后感?怎么說呢?只能概括成一句話:還行。還行的意思就是,你看了,總比不看強。但假如沒看過,似乎也沒有什么損失。畢竟我看小說不是消遣。我消遣的方式很多,小說還排不上號。

再次一層,文學欣賞除了思想以外,最重要的是一種美感。老實說,從莫言的這本小說中,我沒怎么感覺出美來。也許是我的理解水平問題,那就怪不得人家,就像我聽不懂交響樂一樣,不能怪貝多芬們不好。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一

1.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2.俺對著那面水銀玻璃鏡子,悄悄地那么一瞅,里邊是一個水靈靈的風流美人。俺自己看了都愛,何況那些個男人。盡管因為爹的事俺心中悲酸,但干爹說心中越是痛,臉上要越是歡,不能把窩囊樣子給人看。好吧好吧好吧好,看吧看吧看吧看,今日老娘要和高密城里的女人們好好地賽一賽,什么舉人家的小姐,什么翰林府里的千金,比不上老娘一根腳趾頭。

3.我跪在地上,給師傅磕頭,我的眼睛里飽含著淚水,其實,舅舅的死活我并不關心,我關心的還是我自己。我的熱淚盈眶,是因為我想不到白天的夢想很快地就變成了現(xiàn)實。我也想做一個可以不動聲色地砍下人頭的人,他們冷酷的風度如晶亮的冰塊,在我的夢想中閃閃發(fā)光。

4.嗨,都說是人活一口氣,還不如說人活一口食兒。肚子里有食,要臉要貌;肚子里無食,沒羞沒臊。

5.他想起自己的恩師余姥姥的話:一個優(yōu)秀的劊子手,站在執(zhí)行臺前,眼睛里就不應該再有活人;在他的眼睛里,只有一條條的肌肉、一件件的臟器和一根根的骨頭。

7.一群如癡如醉的觀眾,猶如洶涌的潮水,突破了監(jiān)刑隊的密集防線,撲了上來。瘋狂的人群嚇跑了吃人肉的兇禽和猛獸。他們要搶那只耳朵,也許是為了那只掛在耳垂上的金耳環(huán)。師傅見勢不好,風快地旋下失足婦女的另外一只耳朵,用力地、夸張地甩到極遠地方。瘋狂的人群立刻分流。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二

對于我而言,莫言和我有太大的距離:天才般的感覺,我沒有;超凡的想象力,理解不了;宏大的視野和更加寬廣的意蘊,看不懂;山東高密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不了解。總之,《檀香刑》讀起來吃力,難怪有的人說,《檀香刑》需要有強大的內(nèi)心的人才能讀,“看《檀香刑》,可能要做好受刑的準備,因為滿紙都是既魔幻又寫實的粗野文字,看過就如讓人讓人被粗砂紙打過一遍?!弊哉J為不是內(nèi)心強大的人,即使我硬著頭皮讀完了,也是看不懂。

以后讀書,不能跟風,要讀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三

說實在話,我對作家莫言并不是特別了解,直到他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形形色色的評價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接受一位朋友的推薦,找到他的代表作《檀香刑》,抽空讀了它。

一段行刑場面的回憶,一場血雨腥風的起旋,令人毛骨悚然,這樣的開頭,竟然插在鳳頭部分,我不太理解,隨著故事的深入,僅用“粗俗淫蕩”作評價顯然是冤枉了這部作品,至于黑色幽默倒是有點。因為寫實,所以震撼,我終于鼓足勇氣看完了這部飽含血淚的作品。

眉娘的浪、小甲的傻、知縣的偽共同支撐著作品前半部平衡而又穩(wěn)定的生活格局,偶爾的小風小浪不外乎女人之間的爭風吃醋,地方鄉(xiāng)紳的禮尚往來和鄉(xiāng)野村民的哭笑唱跳,他們總體封閉在自己的生活圈里,折射的是清朝晚期自給自足的封建生活狀態(tài)。然而,趙甲的到來像一顆石子,在這樣平靜的圈子里激起一堆浪花,并隨著事件的發(fā)展越蕩越大,在當?shù)厝搜壑校蔷┏莵淼拇笕宋?,還是很有名氣的儈子手,他親手葬送了數(shù)不清的人命,這樣的人物出場,暗示著慘劇即將上演。緊接著,竊國者袁世凱粉墨登場、國外勢力的入侵最終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悲劇,也奏響了大清滅亡的悲歌。

一根虎須看出每個人的本相,無疑帶上了魔幻色彩,豺狼虎豹驢蛇豬……在我看來,又何嘗不是按照動物界的特性給每個人物對號入了座。通過小甲這樣一個看似傻帽的人物來透視其他人物,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虎須給小甲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情境,也給讀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赐噶艘恍┤说淖炷?,不知是小甲的幸運還是小甲的不幸。

大清朝的腐臭之氣從劊子手回憶的一點一滴,上下官員的一舉一動,洋鬼子的狂妄自大中彌散開來,近乎變態(tài)的殘忍刑法,媚上欺下的鎮(zhèn)壓手段,趾高氣昂的侵略姿態(tài),在這樣的晚清悲歌里,知識分子們開始了思想救國,平民百姓們開始了暴力抗洋,戊戌六君子是維新派代表,也是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然而終究變法失敗,自身難保,轟轟烈烈地死在了刀口下。以孫丙為代表的農(nóng)民也揭竿而起,企圖暴力抵抗洋人的侵略行徑,可惜帶著愚昧色彩的義和神拳抵不過先進的洋槍洋炮,甚至抵不過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劣根性,他們失敗了,引來了更多的鎮(zhèn)壓和殺戮。戲臺、刑臺、升天臺,臺上臺下,無不在唱著同一臺戲,大清快亡了,甚至像受刑人一樣任人宰割,茍延殘喘。

貓腔戲的喵嗚喵嗚唱出了悲歡離合,唱出了每個人的酸甜苦辣,成為了整部戲的線索。眉娘對錢丁的愛恨情仇,小甲看似不解風情的胡言亂語,趙甲的麻木殘忍,袁世凱的陰冷殘暴,錢丁的無可奈何,一群叫花子的熱血仗義,孫丙的頑強不屈,串成了一部精彩大戲,悲壯的歷史厚重感令人不忍翻閱卻又不得不仔細回味。維新派之悲,悲在自身的軟弱和不切實際,農(nóng)民英雄之悲,悲在愚昧落后,悲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所有人的悲,抹上了時代烙印,是當時的社會背景造成的。

一句“戲……演完了……”我如夢初醒,故事到此算是結(jié)束了,而靈魂深處的悲歌,似乎沒有一唱到底,最后一群人的覺醒中,希望的曙光在慢慢升起。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四

說到我們國家有什么事是影響深遠,大到關乎國運,小到家家戶戶都有一段記憶屬于它。在那個年代,它夾雜著無數(shù)的秘密,用沙土掩蓋,怕被外人知曉,在往后歲月中,偶被提起,嘴里念叨著,感慨著,哀嘆著。隨著16年計劃生育政策新規(guī)的實施,過去那段歷史又被人們憶起。

這部小說,倘若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變。姑姑本是一名醫(yī)者,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身份發(fā)生著改變;村民們對她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姑姑的言行發(fā)生了改變。

姑姑是當時村里真正意義上的產(chǎn)科醫(yī)生,“科學”的化身,她學習婦科知識歸來,好似左手扛著把大刀,破舊,揮刀趕走那些接生靠經(jīng)驗、靠蠻力的害人產(chǎn)婆,右手是從觀音菩薩那借來的楊柳條,對于產(chǎn)婦和她的家庭來說就是能救苦救難,把產(chǎn)婦從生死邊緣拉回來。姑姑的形象如同寺廟里供奉著的送子娘娘,甚至被神化到開的一劑藥就能改變胎兒的性別,那段日子里,村民們對姑姑是敬重的,信賴的。但隨著后來姑姑成為了抓超生的負責人,村民們見她似見瘟疫,躲著、怕著。被她抓著后,罵罵咧咧著,痛恨著。這部小說其中一妙之處就在于,里面的人物所做的事情,你無法僅用一對或錯,就給他們拍板定論。這些人物的做法,有很多堆砌起來的因。品讀的時候,你的是非觀告訴自己,這件事情是錯的,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你又能理解他們的行為,甚至嘆息他們的結(jié)局,正所謂“可恨之人必有可憫之處”。

小說前半部分對“蛙”的提及并不多,以致疑惑這部小說與蛙有什么關聯(lián),無非就是“蛙”與“娃”是諧音,“女媧”的“媧”與“蛙”是諧音,到此小說并無太多提及了。直到一個小孩子把一只蛙丟到了姑姑身上,天不怕地不怕的姑姑此時卻面如死灰,這件事作為引子,道出了與蛙的故事。人們總笑命運捉弄人。姑姑很喜歡小孩,最愛聽初生嬰兒的哭聲,可是當她退休那晚,在酒精的作用下,那些蛙的叫聲好似孩童的哭啼,卻讓姑姑驚嚇得只剩下半條命?;蛟S在抓超生的那幾年,姑姑的愛黨愛國,讓她抓起超生來,義不容辭、鐵面無私,不管如何無情的讓懷胎數(shù)月的婦人拿掉孩子,也都腰桿挺直。但是那晚,她“解甲歸田”,此時的她變回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站在這樣一個角度,她之前做的所有“狠心事”,一下子變得不可饒恕,她就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她奪取了無數(shù)無辜未出世嬰兒的生命,手上沾滿了鮮血。都說人在老的時候就會回首自己的前半生,也悔恨懊惱自己做過的一些事情。作為一個曾經(jīng)那么喜歡孩子,把許多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產(chǎn)科醫(yī)生,之后抓超生時所做的一切,無疑是一個劊子手的行為。那些蛙此時無疑就是來索命的嬰兒,他們叫的那么凄慘,抓著姑姑的頭發(fā),拖著她的腿,在姑姑看來,她要還債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的姑姑內(nèi)心有多么的驚慌失措與害怕,可想而知。在那一晚,大手的出現(xiàn),在姑姑眼里簡直就是一束圣光,把她從恐懼中解脫了出來,這也就解釋了后來姑姑為什么會愿意嫁給外貌平凡無奇的大手。

那一次過后,姑姑變得精神恍惚,沒有了之前的精氣神。也徹頭徹尾從一個唯物主義者變成了唯心主義者,相信世上有投胎輪回一說。命運更巧合的是,姑姑的丈夫大手是一個捏娃娃高手,捏出來的每個娃娃都神態(tài)各異,好似真人。于是姑姑依照自己腦海里想象的每個被她親手“扼殺”的未出生嬰兒的樣子,指導著丈夫把他們捏出來,在屋里供奉著。之后,以前被姑姑墮胎的每一家,有新生兒誕生了,姑姑就認為是捏的娃娃終于投胎了。這,是姑姑的一種自我救贖的方式。姑姑的變,讓人唏噓不已。被迫失去腹中胎兒甚至是搭上自己性命的孕婦,是那個年代的受害者,但誰想過,姑姑這類人在當時也只是一桿槍,同為受害者。

坊間流傳著蛙和人類是同一祖先,在作者描述的蛙養(yǎng)殖場里的池子里,這種說法被“驗證”的淋漓盡致,它們的蛙叫聲,它們結(jié)合的方式,仿佛如果人們對已被科學論證了的人類起源論有了一絲動搖,也不足為奇。當你以為蛙養(yǎng)殖場這段情節(jié)只是單純與“蛙”呼應而已,那就大錯特錯了,這里是引出小說故事在新時代下,與“孕”的那些事有關的新篇章——這個蛙養(yǎng)殖場,背后實際上是一家代孕公司。而所描述的代孕流程,與前面蛙池的分類無差,相似得令人咂舌。小說的第一視覺“我”的第二任妻子小獅子,也就是姑姑的手下,也十分喜愛孩子,可是偏偏命運像捉弄人一般,小獅子難以懷孕,體會做母親的感受,但是她又想彌補“我”的遺憾,想為“我”傳宗接代,竟然瞞著“我”跑去找了代孕。而在這個故事里,對于“我”猛地醒悟小獅子找代孕的那一段情節(jié),現(xiàn)實的進行時與記憶的零碎在拼湊,兩條線的平行描述,可謂是妙。

到了小說結(jié)尾,命運抓弄人的戲份被推向了高潮,前半生有一半在抓超生的姑姑,成為了代孕的幫兇,親手接生了這個代孕的孩子,這是多么讓人覺得荒唐可笑的事情。

這部小說里,每個人物都被塑造的十分立體,不是單面性的,每個人都有他(她)的好壞面,有著人性的弱點。小說有很多描寫,把舊時候人們對于傳宗接代的欲望展露無遺。每個人都有著他們遮遮掩掩不想為人所道的一面,正如姑姑文革時期曾是紅衛(wèi)兵的一份子;姑姑的好助手小獅子跟著姑姑抓超生,后來卻瞞著大家偷偷跑去找代孕;主人公“我”忠軍愛國,正義,時刻謹記自己軍人的身份,從不敢做越池半步的事情,但后來傳宗接代的想法越發(fā)強烈,最終動搖了自己堅定的心,成為了生下非法代孕孩子的幫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在改變,特別是年青一代,對傳宗接代、生男孩的渴望淡了許多。每一段歷史都不能被磨滅,那段曾帶給人們創(chuàng)傷的歲月,成為一個特別的標記,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五

《蛙》,首先是這個題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認莫言是一個很有商業(yè)頭腦的作家,僅僅是題目這一招似乎已經(jīng)勝出很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們。讀了全文才知道《蛙》這個題目倒不是向我一開始想的純粹是為了賣座那么膚淺。“蛙——娃——媧”,這么一追溯,便顯出此中真意了。原來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nóng)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我不知道莫言寫這篇小說的本意是為了贊揚還是批判,或是醞釀著什么更深刻的內(nèi)涵。在此只想談談我自己看了小說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覺得計劃生育是一項再正常不過、明智不過的政策了。中國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諸如資源匱乏、生存質(zhì)量下降諸如此類的問題,再不限制人口,那還了得?我在家里是獨生子女,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基本也是獨生子女,偶爾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們家庭思想觀念的落后。我一直以為計劃生育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輕而易舉就實現(xiàn)的事情,哪里會想到原來推行這項政策的過程是那么艱難?在小說中,在落后的中國里落后的小村莊,“姑姑”為了落實計劃生育的政策,親手殺死了多個胎兒,更間接殘害了多少婦女的生命?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六

前幾天一個朋友送我一本莫言的《檀香刑》,昨天事情不多,一個晚上把他給速讀了一邊,讀過之后感覺不壞,但是沒有想象的好,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時尚的書”,對于我這種讀者來說在理解的層面上有點困難。

這本書獲獎很多,首屆“鼎鈞文學獎”;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獲得臺灣聯(lián)合報“十大好書獎”;中國小說學會“小說排行榜”榜眼。在同朋友對這本書交流中我得知,作者這本書上是在創(chuàng)新,其實作者在后記中已經(jīng)明確表明了“《檀香刑》是我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次有意識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的還不夠到位”,“在小說這種原本是民間的俗藝漸漸地成為廟堂里的雅言的今天,在對西方文學的借鑒壓倒了對民間文學的繼承的今天”,作為著名的當代中國作家,作者或許正在嘗試突破禁錮,或者說以退為進,還魂小說本來的面目,就像作者說的讀這本書“這是一種用耳朵閱讀,是一種全身心的參與”。

我喜歡讀小說,一直以來這么認為:小說對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個人信仰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回顧這幾年來,小說真的有點爛了,或許是由于我們的物質(zhì)充裕、效率越來越高,小說的制造更加方便了;國民的素質(zhì)提高了,寫小說的、看小說的越來越多了;讀者多起來,小說的范圍以及題材越來越大,一些非主流的小說開始上路了,甚至開始修路了,這條路能通到那里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能看到的現(xiàn)狀是很多小說是消磨時間的快餐,看完一遍就可以扔的遠遠的,還有的小說就不值得購買,甚至有的小說從印刷成冊后就成為垃圾,論斤叫賣,我不會翻,更不會買,買了之后浪費自己空間、時間,賣廢紙還嫌麻煩。還好,現(xiàn)在一個“貓腔”(貓腔是《檀香刑》中的旋律)一個《秦腔》(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我買了,剛開始看)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嶄新的感覺,讓我們愿意多看幾遍。

《檀香刑》這本書我僅僅過了一遍,但是書中流暢的貓腔,讓我感覺很棒,那是一種淺的可以一眼看到底的韻文,但是又是那么精準的刻畫當時的情景,甚至我有這種感覺,看過一遍這本書后,貓腔就在耳邊浮現(xiàn),盡管我從來沒有聽過那種腔調(diào)。還有就是這本書的《序言》真的值得一看。

以上基本都是在瞎胡扯,最近一段時間聽朋友說小說的發(fā)展,再加上自己的感悟隨心記錄,只怕時間長了忘掉了,留待自己回頭看。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七

那棵最小的白菜是和莫言他們有很深的感情的。莫言非常討厭那個老太太,我覺得莫言這種討厭很正常,那個老太太不憑良心說話,本來很好的白菜一下子就毀在她的手中,弄壞了又還回來了——太不講理了吧!

莫言的母親其實也很舍不得那棵白菜,那棵白菜是他們及時拯救、小心呵護才得以長成的。她表面對老太太很客氣,但肚子里面的那股火可想而知。可莫言也應該體諒母親,并不是她不講信用,只是實在沒有東西賣了,只能賣那三棵白菜了。

而莫言用草棒在地上劃算白菜價錢,是就地取村,還是當時窮到連紙和筆都沒有呢?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八

莫言的作品《蛙》,首先,這個題目吸引了我,我不得不承認,莫言是一個非常有商業(yè)頭腦的作家,只是一個題目就已經(jīng)足夠吸引讀者,贏過許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

通讀全文才知道《蛙》這個題目并不是一開始我認為的只是為了“賣座”那么膚淺?!巴堋蕖獘z”,這樣一說,會顯示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小說中描寫了做了50多年婦產(chǎn)科工作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了新中國60年間農(nóng)村生育率的起伏,并描述了中國控制人口急劇增長和實現(xiàn)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艱苦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我不知道莫言寫這本小說的意圖是贊揚還是批評,還是在醞釀更深刻的東西。在這里,我只是想談談看完小說后的感受。

我過去認為計劃生育是一項正常而明智的政策。中國人口眾多,造成了資源匱乏、生活質(zhì)量下降等問題。我是獨生子女,我的親戚朋友也是獨生子女,偶爾也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的,我不禁在心理上嘲笑家里觀念落后。

我一直認為計劃生育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實現(xiàn)的事情。我怎么能想到執(zhí)行這項政策會如此困難呢?在小說中,在落后中國的一個落后鄉(xiāng)村,“姑姑”為了執(zhí)行計劃生育政策,親手除掉了2000多名胎兒,間接地摧毀了許多婦女的生命。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我不殺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十九

說實話,對于莫言的作品大眾褒貶不一,尤其是《檀香刑》。在這里我不想談及所謂的道德標準、精神境界,畢竟每個人都有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權利。若僅僅著眼于《檀香刑》的文字以及人物也是可以說上許久的。

故事梗概:

19前后,趙甲是京城甚至是全國最“專業(yè)”的劊子手,行刑人數(shù)近千人,執(zhí)行過“戊戌六君子”的斬首和凌遲刺殺袁世凱未遂的錢雄飛,因此而受到皇上和慈禧的嘉獎。他在進京前曾在東北鄉(xiāng)高密縣生育一男,是一個半傻子,名趙小甲,職業(yè)屠夫,后娶了貓腔曲藝的掌門人孫丙的女兒孫媚娘,此女是東北鄉(xiāng)第一美女,因丈夫職業(yè)緣故開了狗肉店,因而也被稱為“狗肉西施”。后來縣城來了新的縣長錢丁(前面錢雄飛的兄弟),此人長相俊朗,一表人才,其夫人是曾國藩的外孫女,但卻相貌丑陋,無法生育。后來錢丁與孫媚娘一見鐘情,遂在一起私通,錢夫人后也默許。孫丙在與知縣錢丁的胡須比試中落敗,后被暗算拔除胡須,無法繼續(xù)唱貓腔,在錢丁的資助下改開茶館,并娶妻得來一子一女。不久要在東北鄉(xiāng)通鐵路的德國人當街調(diào)戲?qū)O丙的妻小,被孫丙當街打死,氣急敗壞的德國人將包括孫丙妻小在內(nèi)的當?shù)囟呷藲⒑ΑO丙出逃,投靠義和團,歸來后,組織鄉(xiāng)民對德國鐵路進行破壞,驚動了朝野,德國人與袁世凱合力將孫丙抓獲,要求趙甲對孫丙實施“檀香刑”,并維持五天不死直到鐵路正式建成慶祝那日。最終良心發(fā)現(xiàn)錢丁在慶祝前夜結(jié)束了孫丙的生命并自殺。

小說全部內(nèi)容如戲文般區(qū)劃為三塊:鳳頭,豬肚,豹尾。鳳頭和豹尾部分由4(5)個主角的主觀視角,結(jié)合個人的性格語言特點來完成,就像戲文上的單腔。豬肚部分則基本由“記錄者”的客觀視角來完成,負責群戲部分的描畫。整部小說的形式就像一出戲文,由單腔開場,再到群戲鋪成,最后回到獨白點睛結(jié)束。主要講述了孫眉娘和她三個爹爹和一個丈夫之間的故事,從生活最底層的鄉(xiāng)野趣文講起,折射出了時代的大背景。三位爹爹:一個親爹,貓腔戲子轉(zhuǎn)行開了酒館;一個公爹,太后老佛爺欽點的大清劊子手狀元;一個干爹,兩榜進士外放的知縣,典型的士大夫,又是眉娘的情夫。這三個爹爹各自的身世反映了末代王朝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tài)和立場,這三個爹爹之間的精彩碰撞更是讓故事的可讀性驟然提升,讓高密縣東北鄉(xiāng)這個王朝的一角立體感十足的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高密知縣錢丁,孫眉娘的干爹,是王朝的普通官宦和道德標桿的代表。他,知書達理,報答鄉(xiāng)里:上任伊始,就一改縣衙的頹唐局面,開始了一個知書達理的士大夫治理一方的事業(yè),同鄉(xiāng)紳把酒,與戲子斗須,都體現(xiàn)了他是一個心系鄉(xiāng)里道德品行過硬的好官。他赤膽忠心,愛民如子:為民請命的騎行何其窩囊,得到的結(jié)果卻是知府的冷遇;為了東北鄉(xiāng)的民眾放下架子,與民同樂,在坊間傳為佳話。他忠于朝廷,忠于皇上,看到清王朝在洋人的欺侮下生靈涂炭,尊嚴掃地,痛心疾首;為了保護人民的利益,只能選擇顧全大局,多次出入生死勸降義和拳;當言而無信的洋人使得求和的理想幻滅,苦于報國無門的官宦階層則只能選擇以死殉國……這些都反映了作為典型封建士大夫的錢丁品行與風骨,以忠孝仁義為道德目標,心懷人民,力圖報國。同時莫言筆下的錢丁也并不是一個高大全的悲情正義形象,他在含辛茹苦勵精圖治的同時,也為了一己情欲同孫眉娘這個有夫之婦行茍且,雖然說是兩情相悅但是也有因此而徇私枉法的情節(jié),也是其不算光彩的一面。另外,因為擔心其仕途前程,不免懦弱求全與無可奈何。總體上來講瑕不掩瑜,他可能不是一個清官但一定是個好官。

大清劊子手趙甲,孫眉娘的公爹,大清朝王法和皇權的代表。趙甲是一個出身貧寒,由于入了劊子手一行并最后做到了姥姥(一朝劊子手的狀元)這個位置而身份地位陡然崇高起來的角色,可以說他代表了皇家的尊嚴和骨氣。這個角色揭示了劊子手這個鮮為人知的職業(yè)定位。出身微寒,而身份下賤,同時又可以代表皇權藐視一切臣子。這樣的矛盾定位造就了這個特殊的職業(yè):趙姥姥出身微寒,所以有著那個時代人民的淳樸秉性,任勞任怨,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當學生時跟著師傅余姥姥好好學習、當師傅的時候好好傳授侄子本事;以賤民自居,對于達官顯貴卑躬屈膝;卻有恩必報。趙姥姥是欽點的劊子手狀元,這就是他代表了王朝的司法權和皇權,正是在這樣的位置上練就了他的冷酷無情,他殺人近千,為了維護皇權的尊嚴勞碌終身,獲得了無上的榮耀。趙甲同錢丁的斗爭更是體現(xiàn)了皇權同文臣、臣子同賤民之間的糾結(jié)斗爭的關系。對于趙甲個人來說,我覺得他做好了他的本質(zhì)工作,人品和道德上亦無可厚非。而他背后代表的皇權則應該為趙甲刀下的條條忠烈冤魂負責。雖然制度的陳腐造成了時代的悲劇,但皇權的威嚴和王法的骨氣卻在這個鏗鏘鐵血硬漢上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有血有肉。

貓腔(茂腔)戲子孫丙,孫眉娘的親爹,大清朝廣大熱血底層民眾的代表。孫丙是一個對藝術有熱情有能力的貓腔弘揚藝人。相比于仕途出身的錢丁、劊子手趙甲,他品質(zhì)上的缺陷似乎最多:嫉妒錢丁的胡子、酒后亂性、尋花問柳、對妻子沒有責任心等。但是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傳統(tǒng)勞動人民的骨氣,最后迸發(fā)出了善良的光芒。在妻子受到欺負時,當鄉(xiāng)里受到涂炭的時候,依然揭竿而起,上演了一出轟轟烈烈的東北鄉(xiāng)義和拳運動。但是農(nóng)民起義的天生局限性卻將這一出激烈的運動演繹成了一出鬧劇。孫丙,代表了農(nóng)民的淳樸天然、無知愚昧、坊間陋習,是一個生動立體的農(nóng)民形象。孫丙更是貓腔戲的代表,是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濃縮,這就更加加深了這個角色在整部文本中的地位。可以說貓腔戲,是一方藝術的代表,是一方民眾的骨氣,那凄切的悲鳴,仿佛道盡了這個社會階層的可悲可嘆之處。

書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做一場浪漫的夢。趙甲尊秉著大清,做的夢是自己和家族和儈子手這一行業(yè)能夠跟隨大清千秋萬代的流傳下去。孫眉娘的夢是自由的愛情。六君子的夢是革新社會重振中華,袁世凱等人的夢是利用亂世達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孫丙的夢則是被逼上梁山后的反抗,到了精神癡妄的地步。而這小說中最大的夢,就是人們對于自由對于抵抗后恢復自己應有的生活的癡心妄想的夢。然而,這僅僅是夢,因為歷史的滾輪已經(jīng)來了,新一場世界格局的改變正在鋪開,英雄和梟雄輩出,不知道天下鹿死誰手,而不管誰得手,這鹿,這高密縣,這滾滾紅塵中隱藏著貓叫聲沉默起來了的大多數(shù),都是必須要死的。

莫言在該書的后記中這樣寫道:“就像貓腔不可能進入輝煌的殿堂與意大利歌劇、俄羅斯芭蕾同臺演出一樣,我的這部小說也不大可能被鐘愛西方文藝、特別陽春白雪的讀者欣賞。就像貓腔只能在廣場上為勞苦大眾演出一樣,我的這部小說也只能被對民間文化持比較親和態(tài)度的讀者閱讀。也許,這部小說更適合在廣場上由一個嗓音嘶啞的人來高聲朗誦,在他的周圍圍繞著聽眾,這是一種用耳朵的閱讀,是一種全身心的參與。為了適合廣場化的、用耳朵的閱讀,我有意地大量使用了韻文,有意地使用了戲劇化的敘事手段,制造出了流暢、淺顯、夸張、華麗的敘事效果。民間說唱藝術,曾經(jīng)是小說的基礎。在小說這種原本是民間的俗藝漸漸地成為廟堂里的雅言的今天,在對西方文學的借鑒壓倒了對民間文學的繼承的今天,《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時尚的書。《檀香刑》是我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次有意識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的還不夠到位?!?/p>

最后以他人寫的《檀香刑》的一段書評結(jié)尾:

莫言寫活了以山東高密為表象的華夏眾生,

雖不若魯迅之筆針砭入骨見血入髓,

場景之宏大社會感之強卻尤有過之。

樸質(zhì)文字散發(fā)著濃濃的土壤氣息,

絕不標新立異,

卻滋生出荒唐辛酸的百態(tài)萬物,

氤氳起古今如一的末世之相。

莫言的書讀后感篇二十

從圖書館借回后就開始看,看了幾章后,感覺不怎么樣,語言很有當?shù)靥厣珒?nèi)容感覺很粗俗,就沒再接著看。去看一起借回來的另一本書了。后來因為孩子住院,我請假在醫(yī)院全天陪著,就又拿起來細讀。我不斷的告誡自己,書如同人一樣,人不可貌相,書也要細讀;書也跟人一樣,不能因為剛接觸時第一印象分不高,或是只通過一件事情就否定一個人,都是太武斷的行為。讀書如讀人,要靜下心來,不帶任何雜念,任何急攻近利、囫圇吞棗、虎頭蛇尾、走馬觀花的讀法都是對作者的一種褻瀆。

莫言文筆流暢,富有濃濃的地域特色,其中一些貓腔非常押韻,甚至可以用唱來代替讀。有一段我竟然讀出了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周星馳拿著筷子邊邊唱的感覺。從文字文學的角度來欣賞,感覺是行云流水般的痛快淋漓;讀后直擊靈魂,拷問靈魂。每個人物是那樣的'鮮活,那樣的富有特色,心理活動的描寫可與國外諸多名著,如《紅與黑》等媲美,有過及之而無不及,毫不遜色。真的是行行出狀元。多年的文學研修,多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多年的奮筆疾書,在中國諸多文學家與諾貝爾文學家擦肩而過后,終于花落莫言。從不相信任何行業(yè)的所謂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傳奇,始終相信老話,厚德載物、厚積薄發(fā)、功到自然成。讓我再一次想起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結(jié)尾的一句話:當你追求卓越時,成功就會找到你!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84775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