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買賣合同糾紛案(優(yōu)質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5 09:23:25
最新買賣合同糾紛案(優(yōu)質19篇)
時間:2023-11-05 09:23:25     小編:雅蕊

合同是商業(yè)合作的保障,它明確了雙方的權益和責任。編寫一份合同前,需要梳理好交易的關鍵要素,明確各方的權益和義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文,供您參考。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一

住所地: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

申請人因原告_____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提起的訴申請人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現向貴院提出管轄權異議。

請求事項:

請求貴院依法駁回原告_____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起訴。

事實與理由:

申請人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收到貴院受理的_____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訴申請人買賣合同糾紛案應訴通知書,現就管轄問題提出異議,貴院應依法駁回原告起訴,理由如下:

在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中第十一條第一款明確約定:“雙方在合同執(zhí)行中,應本著互諒互讓、友好協商的原則解決合同中發(fā)生的糾紛,若雙方協商不成時,可向對方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由此可見,雙方對糾紛的解決機關已達成仲裁協議,原告對發(fā)生的糾紛應當向_______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而向貴院提起訴訟違反雙方約定且與法相悖。

仲裁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未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二

上訴人:xxx,男,漢族,19xx年6月12日生,xx市人,住xx省xx縣xx鎮(zhèn)xx社居委小區(qū)。電話:

被上訴人:xx省xx安裝有限公司電話:

法定代表人:xx總經理

地址:xx縣xx鎮(zhèn)xx東路。

上訴人因不服xx省xx縣人民法院(xxx)xx民一初字第xx號民事裁定,認為該裁定明顯錯誤,特提出上訴。

上訴請求:

1、依法撤銷xx縣人民法院(xxx)肥東民一初字第xxx號民事裁定。

2、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

上訴理由:

一、一審無視本案不屬于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的事實致使裁定錯誤。

本案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簽訂的《聘用合同書》明顯不符合構成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的特征及其要素,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其中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所指向的事物,主要指的是勞動行為。

本案中,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合同中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事務與勞動行為無關,所涉內容指向的全部是關于上訴人一級注冊建造師證書的使用范圍的約定及雙方對該證書的權利義務。另外,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聘用合同》中約定從事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專業(yè))的咨詢工作,其并不受公司制度的約束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上訴人的人身、人格并不受公司的支配,二者之間并不存在隸屬性。其次,上訴人在從事咨詢工作期間,不參加被上訴人的考勤管理,且被上訴人也沒有為上訴人繳納任何社會保險費用。雙方的約定并未涉及國家在勞動關系中強制規(guī)定的最低工資、工作時間、休息制度、工傷保險等內容,其締結的法律關系并沒有受到任何的國家意志干預,雙方僅僅是對一級注冊建造師證書的使用范圍進行了約定??梢?,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的關系不具有以國家意志為主導、當事人意志為主體的屬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并不符合勞動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征,二者之間并沒有形成勞動關系。一審在事實認定上出現了明顯錯誤。

二、一審裁定一旦生效將導致上訴人無法通過正當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錯誤結果。

一審審理認定本案為勞動爭議,未經仲裁前置程序,依法駁回,實質上還是在認定事實上出現的錯誤從而導致適用法律錯誤,一旦裁定生效,必然會導致上訴人維權無門的窘境,本案并不屬于勞動爭議糾紛,不在勞動仲裁范圍,當然也就無法尋求仲裁維權。

懇請二審法院依法裁決,以維護上訴人的合法權益。

此致

xx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

年月日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三

被告:某信托投資公司證券營業(yè)部(以下簡稱某證券營業(yè)部)?

另查明:1994年3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電腦交易系統(tǒng)由于交易業(yè)務量猛增,使得交易申報速度相應出現減慢情況,交易電腦主機接受申報滯后10秒左右,但無明顯障礙出現。?法院認為,原被告雙方在1994年3月14日訂立的委托賣出股票關系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原告委托被告以市價賣出股票,被告接受委托后理應及時操作,促成這筆交易成交。雖然當時證交所交易業(yè)務量大,交易系統(tǒng)電腦接受申報出現滯后情況以至用報價編號而未能及時成交,在這種情況下,被告應當再行報價促使成交直至委托期滿,但被告未采取相應措施,以至原告按市價委托的股票當日未能賣出,系被告工作人員沒有認真履行職責所致,被告應承擔民事責任,賠償原告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辦案要點]本案事實比較清楚,被告證券營業(yè)部接受原告合法有效的委托后,應當認真履行自己職責。在1994年3月14日,上海證交所交易業(yè)務量猛增,使得交易電腦主機接受申報滯后,導致申報未能成交,這本屬意外風險責任,被告無需為此負責。但問題是被告報價后并未去確認是否成交,也未采取相應措施,使得原告市價委托的股票在委托期長達半天的時間內未能賣出,這結果是被告延誤申報的過錯行為造成的,責任在被告,其應對自己不認真履行職責而致客戶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處理本案的關鍵是如何核定股票買賣不成交造成損失的賠償額。法院認為以原告委托期間的平均價格與被告知未成交時的股票價格之間的差價損失作為賠償額是合理的,不能以委托時的行情價16.8元/股與實際拋出價12.48元/股之間的差價損失來計算賠償額。

這是因為,股票價格瞬息萬變,原告委托時的申報價格不是必然能成交的'價格,僅供參考之用,因而以16.8元/股作為市價委托的成交價顯然不妥,而以委托期內平均價來定則比較公平合理。原告于1994年3月15日去交割時,被告告知原告該股票未能成交這一情況后,此后風險責任已由被告移至原告方,因為原告可自主決定是否繼續(xù)賣出投票,至于這以后的損失只能由原告自己承擔(當然獲利亦應歸其所有),與被告無關。因此,作為核定賠償額的后一股價應以被告告知原告未成交之時的股價來定,如告知時的價格不能確定,應以當日平均價來確定。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四

被答辯人:張三

答辯人與被答辯人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答辯人針對被答辯人的訴訟請求及事由,提出如下答辯意見:

一、xxxx年4月1x日雙方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協議”,屬于無效合同。

現行合同法第52條明確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現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x條規(guī)定,“下列房地產,不得轉讓:(六)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強制性規(guī)定是和任意性規(guī)定相對的,“未取得權屬證書的房地產不得轉讓”,很顯然這屬于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而不是任意性規(guī)定。

從本案涉及的事實來看,答辯人與被答辯人的確于xxxx年4月1x日簽訂了一份“房地產買賣協議”,但簽訂該協議時,答辯人并未取得本案所涉及之魯能領寓1號樓14x3室之權屬證書(答辯人于xxx1年x月1x日取得該房屋權屬證書)。根據上述所列及之法律條款分析,該協議因違反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x條之強制性規(guī)定,而導致無效。

二、無效合同后的處理原則為:當事人相互返還因合同取得的財產,而不是繼續(xù)履行合同。

現行合同法第5x條明確約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

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根據本條款之規(guī)定,答辯人與被答辯人所涉爭房屋,合法的處理方式為:被答辯人將涉爭房屋即刻交還答辯人,答辯人將被答辯人已支付的房款退還給被答辯人。

事實上,當答辯人意識到雙方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協議”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而無效后,本著人人都應該做一名公民的原則,答辯人委托青島所張三律師于xxxx年5月1日給被答辯人發(fā)送了“律師函”。該律師函中敘明,當事人確認合同無效,請被答辯人于xxxx年5月3日前提供合法帳號以便答辯人返還其已付房款,被答辯人應從接到“律師函”后15日內將該房屋返還答辯人。

被答辯人接到此律師函后,竟至國家法律于不顧,完全置之不理。對于被答辯人非法占用答辯人房屋的行為,答辯人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三、在堅持上述答辯意見的基礎上,答辯人認為被答辯人的訴請,于法無據。

被答辯人在起訴狀中訴稱,要求答辯人按照原協議之約定履行過戶手續(xù)。從上述分析看,原協議已因違法法律之強制性規(guī)定而導致無效。被答辯人要求雙方繼續(xù)履行合同一份,是非?;闹嚨?,也不應得到法律的支持。

綜上所述,答辯人認為,被答辯人之訴請因于法無據而不應得到法律支持。請貴院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維護法律之神圣權威,駁回答辯人的訴訟請求。

此致

青島市市南區(qū)人民法院

答辯人:張三

xxx2年1月13日

附件:

1、青房市地權字第xx1號房產證復印件一份

2、律師函復印件一份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五

一、如何尋找合適的代理觀點的基本操作要點:

“認同爭異”原則

平時:熟悉常用法條、部門規(guī)章、地方法規(guī)等

二、證據目錄參考格式

證據目錄提交人:有限公司訴訟地位:原告/被告

委托代理人:,律師事務所律師聯系電話:

三、xx公司訴xx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雙方證據對比:

從表中所列舉的內容可以歸納出本案兩方面的重要事實:

1、雙方沒有爭議的事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雙方存在爭議的事實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比較雙方提交的證據梳理出的上述案件事實,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歸納出雙方爭議的焦點:。

四、總結出雙方爭議的焦點以后,為了能夠讓法官在庭審以及合議過程中方便、快捷地了解雙方交易的具體過程,根據雙方提供的證據,對雙方的交易過程以列表的方式進行分析公司訴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雙方交易過程數據:

通過上表對雙方交易過程中有關數據的對比分析,可以歸納出如下案件事實:

1、公司交貨開具發(fā)票公司根據公司開具的發(fā)票金額付款。

2、公司預付貨款公司交貨公司根據公司開具發(fā)票。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六

上訴人鐘某,男,漢族,1986年10月15日出生,住銅陵縣斗門村八組13號。。

被上訴人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

上訴人因不服一審民事判決書,特依法提起上訴。

上訴請求:1、依法撤銷一審民事判決書;2、依法確認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的勞動關系;3、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由被上訴人承擔。

事實與理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

一審判決認為“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將油漆工程分包給包工頭胡某,胡某招用原告鐘某從事油漆工作,鐘某的考勤及工資均由胡某負責,其性質上應屬于胡某雇傭”。一審判決如此認為顯然認定事實錯誤,難道沒有承包工程資質條件的包工頭胡某可以承包工程嗎?那《建筑法》第二十九條第一款“建筑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將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發(fā)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單位;但是,除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分包外,必須經建設單位認可。施工總承包的,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總承包單位自行完成。”和第三款“禁止總承包單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必M不要進行修改嗎?一審判決通過“肯定包工頭可以承接工程,有權招工并確認包工頭為用工主體”并以人民法院的判決書的`形式肯定了包工頭承包工程的合法性,這顯然與事實不符。

本案從表面上看,胡某從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承接了工程,招用了鐘某,鐘某的工資和考勤均由胡某負責,但實質上胡某與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間應當為內部承包關系,是建筑企業(yè)提供企業(yè)管理效率而實行的一種工作方式。對勞動者而言,對第三人而,胡某的一切行為均代表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胡某招用工人是代理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招用,胡某給工人發(fā)的工資是從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領取后代表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發(fā)給工人的,其所承接的工程是新世紀的工程而不是胡某個人的工程,鐘某等工人完成的油漆工程質量由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對業(yè)主負責而非由胡某負責。因此從實質上來說,“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將油漆工程分包(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內部承包)給包工頭胡某,胡某招用原告鐘某從事油漆工作,鐘某的考勤及工資均由胡某負責,其性質上應屬于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雇傭”。

一審判決依據《勞動法》第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本案,適用法律錯誤。

《勞動法》第十六條只是對勞動合同的定義以及確認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于本案要求確認勞動關系風馬牛不相及。

確認勞動關系首先應當確定用工主體,其次確定原告是否為勞動法上之勞動者,最后確定用工主體與勞動者之間是否為勞動關系。

根據5月25日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作出的《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fā)〔〕12號)第四條中非常明確而具體的規(guī)定:“建筑施工、礦山企業(yè)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yè)務)或經營權發(fā)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fā)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本案中的建筑企業(yè)為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其將油漆工程發(fā)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自然人,相對于勞動者鐘某,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即依法應當承擔用工主體責任,而非由包工頭胡某承擔用工主體責任。

由于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用工主體責任,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敝?guī)定,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與鐘某之間即建立了勞動關系。

因此本案應當適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fā)〔2005〕12號)第四條及《勞動合同法》第七條之法律規(guī)定,確認上訴人鐘某與被上訴人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間為勞動關系。

綜上所述,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七

原告張某與被告李某系農民,因張某急需稻草,經人介紹兩人相識,當天,兩人商定,李某以每斤2角的價格賣給張某2000斤稻草,共計價款400元。張某當即交付200元,并言明,待第二天將余款交齊并將稻草拉走。不料,從當天晚上起一連下了幾天大雨,將放在李某家院里準備賣給張某的稻草全部淋濕,并有大部分霉爛。幾天后,張某到李家,準備交款運稻草,見此 情況便要求李某退還已支付的200元錢還給他。李某則說,這些稻草已經賣給你了,損失是你的,并要求張某支付剩余的稻草款,張某無奈,便起訴之法院,要求李某返還已經支付的人民幣200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雙方的買賣合同已經有效成立,但因雙方買賣標的物的所有權并未發(fā)生轉移,風險也未發(fā)生轉移,稻草霉爛的損失只能由李某承擔。因李某所有的稻草大部分已經霉爛,李某已無履約的可能,雙方應解除合同。李某收取的200元錢應該返還。

對本案的處理有三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原被告之間的買賣是有效的,原告已經交付不部分貨款,并約定第二天來拉走稻草。稻草已為原告所有,原告為及時拉走而使稻草霉爛,應自己負擔損失,因此法院不能支持原告的請求。

另一種意見認為,原被告之間的買賣是有效的,雖原告已交付部分貨款,但被告并未交付稻草,稻草的所有權未轉移,被告仍享有所有權,也應承擔標的物 的風險。因此法院應當支持原告的訴訟。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原被告之間的買賣有效,雙方約定第二天由原告拉走稻草,由此時起所有權發(fā)生轉移,但因稻草仍在被告占有之下而未實際交付,因此,標的物的風險仍應由被告承擔,法院應當支持原告的請求。

對本案處理意見的爭議在于如何認定原被告之間買賣標的物的所有權是否轉移和應由誰承擔標的物的風險。

本案中原被告買賣的稻草為動產,因此應依動產所有權的轉移來確定其所有權轉移的時間。動產所有權轉移是指動產的所有權從一個民事主體轉移至另一個民事主體,它是財產流轉的主要表現。從原所有人來說,所有權轉移是其所有權消滅的原因,而從新所有人來說,又是新所有權的取得方法。因此,所有權從何時起發(fā)生轉移對當事人來說利益甚大。發(fā)生所有權轉移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當事人的意愿上可分為兩種:一 是依法律行為發(fā)生的。這是依當事人的意愿由雙方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結果;一是非依法律行為發(fā)生的。本案中涉及的是依法律行為發(fā)生所有權轉移的轉移時間問題。我國《民法通則》第72條規(guī)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按照該條規(guī)定,財產所有權應自交付起轉移,除非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4條規(guī)定:“財產已經交付,但當事人約定財產所有權轉移附條件的,在所附條件成就時,財產所有權方為轉移?!?/p>

從以上分析可見,動產所有權轉移一般以交付為要件。交付是標的物所有權自讓與人轉移給受讓人的時界。因此,確定所有權是否轉移,就要確定是否交付。

買賣中風險的負擔是指在買賣合同成立后的標的物意外滅失損毀的損失由何方承擔問題。本案中雙方買賣的'稻草因天降大雨而淋爛,由此造成的損失由何方承擔就是風險承擔問題。我國現行立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風險負擔,在理論上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主張,風險應隨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即標的物的所有權歸誰,誰就承擔風險。另一種觀點認為,以標的物的交付時間作為風險轉移的時間,即標的物交付前由出賣人負擔,交付后由買受人負擔。由于依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標的物交付的時間即為所有權轉移的時間。所有權自交付時起轉移,這就意味著交付為所有權轉移的要件。所有權一旦轉移,受讓人就成為新所有人,享有標的物的所有權。所有權人得對抗一切人。如未交付,則買賣只在當事人間發(fā)生效力。本案例中,當事人約定由原告自行提貨,因此約定的原告提貨時間應為所有權轉移的時間。原告因天下大雨未能及時提貨,所以,原被告之間買賣的稻草所有權未發(fā)生轉移,風險也未發(fā)生轉移,由此造成的損失也只能由李某自己負擔。因李某的大部分草料已經霉爛,李某已無履約的可能,雙方應解除合同。因對于發(fā)生合同不能履行的情況,雙方都沒有過錯,所以不發(fā)生違約責任。但因合同解除,李某收取200元錢已無合法根據,應予返還張某。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八

一、關于本案的事實。

xxx3年1月5日,原告與被告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將位于從化市xx街xxx畔x11棟401房以715000元的價格出售給原告?,F原告以被告拒收定金為由起訴至貴院。

二、關于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

原告主張我方拒收定金于法無據,且不可能存在拒絕收取定金的`情況。

第一、我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當天給了賬號給原告,但對方一直未支付定金給我方,同時在原告提交的相關證據中,郵件無法看出是與本案的糾紛相關聯的,也不是以原告的名義發(fā)出,僅僅是律師函三個字,正常人拒收寫上律師函的郵件是情理之中的,也不清楚該郵件里面的律師函是何內容,因此,我方認為與本案無關。

第二、根據《房屋買賣合同》第三條的約定,經紀方作為代理人有權代收代付定金、房款及相關稅費。但對方一直未將定金提存給中介,對方一直沒履行合同下的義務。

第三、涉案的主合同《房屋買賣合同》并無約定支付定金的情況,即使原告提交的證據中令頁提交了一份關于定金與剩余樓款的交易的附件,但該附件無法與《房屋買賣合同》聯系起來,且無原被告的簽名確認,更嚴重的是,該合同約定的時間是xxx2年,而本案的買賣合同簽訂的時間是在xxx3年。

第四、附件上約定支付定金的時間是在1月5日,結合《房屋買賣合同》上簽訂的時間也是1月5日,也就是說簽訂合同當天是可以直接給定金的,但是對方一直未履行支付定金的義務。

第五、原告要求的違約金過高,同時我方并非違約方,違約金是在要補充對方的損失在產生的,現對方毫無損失,要求違約金過高,并不合理。

以上答辯意見請法庭考慮!

答辯人:

xxx年月日。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九

原告(被上訴人):瓊海萬泉河黃酒實業(yè)有限公司。

被告(上訴人):符祝浪,男,1963年2月生,漢族,瓊海市人。

審級:再審。

審判機關和審判組織。

一審法院:瓊海市人民法院。

合議庭組成人員:審判長:陳大經;審判員:黃良海、王春映。

二審法院: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

合議庭組成人員:審判長:黃守冠;審判員:陳海燕;代理審判員:蔡大武。

二審再審法院: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

合議庭組成人員:審判長:陳文和;代理審判員:韓少冰、韓柏定。

再審終審法院: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合議庭組成人員:審判長:盧芒;代理審判員:程小平、張紅菊。

審結時間。

一審審結時間:7月28日。

二審審結時間:1910月5日。

二審再審審結時間:8月10日。

再審終審審結時間:4月20日。

一審訴辯主張。

原告黃酒公司訴稱:符祝浪在合同簽訂后交付人民幣30萬元給黃酒公司,余下的30萬元以按揭貸款方式給黃酒公司。同年4月10日,黃酒公司將房屋交付給符祝浪管理使用,符將該房屋使用。同年10月4日,黃酒公司辦好符祝浪的房屋產權證。同年11月4日,符祝浪夫婦同黃酒公司一道申請辦理銀行按揭貸款合同手續(xù)。由于國家政策的原因,建行貸款及申請未獲批準,按揭貸款無法辦妥,符祝浪所拖欠的購房款30萬元未能支付,經原告多次索付未果。原告要求被告付清房款30萬元及利息2萬元、逾期付款滯納金和訴訟費。

一審事實和證據。

本案經審理查明:原告瓊海萬泉河黃酒實業(yè)有限公司與被告符祝浪于3月9日簽訂《代理興建房屋合同書》一份。約定的主要內容有:1、房屋建筑面積272平方米,價值人民幣60萬元;2、符祝浪須在4月10日前交款人民幣30萬元,余下的30萬元以按揭貸款方式付給黃酒公司,但原告必須在交房后一個月將房屋產權證交被告,由被告符祝浪用此房產證等作為抵押物,向建行貸款,原告協助辦理。3、房屋移交時所應辦理的產權契證等手續(xù)費用由黃酒公司負責承擔。4、符祝浪交齊按揭手續(xù),超過30天后,黃酒公司應無條件將房屋交給符祝浪。同年4月10日,黃酒公司將房屋交付給符祝浪管理使用,符將該房屋使用。同年10月4日,黃酒公司辦好符祝浪的房屋產權證。同年11月4日,符祝浪夫婦同黃酒公司一道申請辦理銀行按揭貸款合同手續(xù)。由于國家政策的原因,建行貸款及申請未獲批準,按揭貸款此事無法辦妥。符祝浪所拖欠的購房款30萬元未能支付。經原告多次索付未果。

以是事實,有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法庭質證的有關材料證實,足以認定。

一審判案理由。

一審法院認為:原告瓊海萬泉河黃酒實業(yè)有限公司與被告符祝浪于193月9日所簽訂的.代理興建房屋的合同,名為建筑工程合同,實為房屋買賣合同,是無效的合同,按無效合同的規(guī)定處理,雙方所取得的財物應互相返還,根據雙方的責任的大小,承擔各自相應的責任。但是原告與被告的購房糾紛,被告所取得原告的房屋所有權證辦理至被告符祝浪的名下,雙方也并沒有要求互相返還該房屋的要求,所以被告尚欠原告的購房款30萬元應還本付息(利息從年7月1日起至還清之日止按中國建設銀行同期建房貸款利息率計付利息)。

一審定案結論。

依照《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1、雙方簽訂的代理興建房屋合同是無效的。

2、被告符祝浪應在本判決書生效后十天內給付原告欠購房款30萬元及1996年7月1日起至判決還清之日止的欠款利息(按中國建設銀行同期建房貸款利息率計算),逾期未給付,則處雙倍利息計付。

3、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7610元,由被告負擔,原告預付的不予退還,由被告償付原告。

[1][2][3][4]。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五十六條的規(guī)定《意見》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買賣雙方自愿、并立有契約,買方已交付了房款,并實際使用和管理了房屋,又沒有其他違法行為,只是買賣手續(xù)不完備的,應認為買賣關系有效,但應著其補辦房屋買賣手續(xù)”。關于該條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年《關于曹根田與張仁吉房屋買賣糾紛案件如何適用政策、法律的請示報告》中已作出批復:《意見》第五十六條的精神只適用于解決《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實施前的歷史遺留問題。《條例》實施后,人民法院審理這類案件,即應嚴格按照《條例》的規(guī)定辦理。我國《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已于1983年12月17日發(fā)布實施,故在此前有關房屋買賣糾紛的解決,適用《意見》第五十六條的規(guī)定,此后的有關糾紛應嚴格按照《條例》的規(guī)定辦理。

二、房屋買賣合同應采取何種形式《合同法》第十條規(guī)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采取書面形式的,應當采取書面形式”。對房屋買賣合同應采用何種形式才有效,目前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書面形式的合同才有效,但也有人認為在合同其他要件滿足的條件下,只是口頭形式的合同也有效。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認識到在我國房屋買賣合同是法律許可唯一以不動產為標的物的特殊買賣合同。所謂“特殊”,是因為房屋買賣合同除了具有買賣合同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以下特性:1、房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是特指作為商品進入市場流通的房屋;2、房屋買賣合同是轉移房屋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的協議;3、房屋買賣是就房屋不動產所進行的交易,其法律調整不僅適用合同法,而且適用有關不動產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其次,我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房地產轉讓,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冻鞘兴接蟹课莨芾項l例》第七條規(guī)定:“辦理城市私有房屋所有權登記或轉移、變更登記手續(xù)時,須按下列要求提交證件:……(二)購買的房屋,須提交原房屋所有權證、買賣合同和契證……”。據此,可以看出,我國對城市私有房屋的買賣其合同形式的規(guī)定是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而不是口頭形式。那么,對農村房屋買賣合同又是如何規(guī)定的呢?目前,有關法律、法規(guī)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不能不說是立法上的一個漏洞。但對究竟應采取何種形式,并非不能找到依據。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7月9日對《關于范懷訴郭明華房屋買賣糾紛一案的請示報告》的批復中指出:“房屋買賣系要式法律行為,農村的房屋買賣也應具備雙方訂立書面契約、中人證明,按約交付房款以及管理房屋的要件;要求辦理契稅或過戶手續(xù)的地方,還應依法辦理該項手續(xù)后,方能認定買賣有效”。從以上法律、法規(guī)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房屋買賣合同是要式合同,必須采用書面形式才能成立。但對此也不能絕對化,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故在此種情形下,合同也能成立。

三、如何理解《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生效的,依照其規(guī)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指出,買賣房屋必須在辦理過戶登記手續(xù)后,其所有權的變更方生效。此處的“登記”與《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的“登記”是否一個意思,筆者認為,此“登記”并非彼“登記”?!逗贤ā返谒氖臈l中的“登記”指對合同本身進行登記,相當于登記備案的意思。某些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合同的生效要經過特別程序后才產生法律效力,如我國的中外合資經營法、中外合作經營法規(guī)定,中外合資經營合同、中外合作經營合同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后,才具有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的解釋第九條規(guī)定,法律、行政法律規(guī)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手續(xù),或者辦理批準、登記手續(xù)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準手續(xù)的,或者仍未辦理批準、登記手續(xù)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從這一規(guī)定也可看出,《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中所規(guī)定的“登記”,是對合同本身的登記,未履行登記手續(xù),則該合同屬于效力待定合同。

四、如何理解房屋過戶登記對房屋買賣合同效力的影響對買賣雙方簽訂書面房屋買賣合同,按約定交付房款及管理房屋,但未辦理過戶登記,該房屋買賣合同是否有效。有人認為,應在辦理過戶登記后合同才生效,其理由一是《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二是未辦理過戶登記則所有權尚未發(fā)生轉移。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以第一種理由來否定合同的效力是站不住腳的。但究竟如何理解過戶登記與合同效力的關系?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條及其《實施條例》第六條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的變更,自變更登記之日起生效?!斗康禺a管理法》第三十五條、《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第六條規(guī)定,房地產轉讓,當事人應當辦理權屬變更登記。從這些規(guī)定可以看出,依法律行為而使不動產物權發(fā)生變動的,以絕對辦理登記為必要,如不進行登記,即使有物權變動的事實,但在法律上也絕對不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逗贤ā返谝话偃龡l規(guī)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同時該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guī)定:“出賣人應當履行向買受人交付標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標的物單證,并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從這兩條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房屋買賣合同的出賣人負有向買受人交付房屋并轉移所有權的義務,合同是否有效與所有權是否轉移即辦理過戶登記手續(xù)無必然聯系。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的單方責任未履行成不得成為合同無效的理由。因為這些責任的實際負擔人不是僅向合同對方當事人承諾履行,更主要的是應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履行。而這些責任與合同密切相關,履行這些責任既是合同一方當事人應該履行的合同義務,又是對方開始履行合同的基礎保障。因此,這些是合同有效情況下當事人應當履行的合同義務,而不是合同是否有效的構成要素,并不能因該義務的履行與否而決定合同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在不久前發(fā)布實施的《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guī)定:“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辦理登記備案手續(xù)為由請求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此規(guī)定指出,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登記備案問題,應當屬于行政管理部門的一種合同管理措施,不是確認合同效力的必要條件。《解釋》對此予以明確,避免了司法審判權與行政管理權之間的沖突。從這一解釋的精神也可以看出,房屋買賣合同中房屋過戶登記與否對合同本身的效力并無影響,故前面所說的第二種理由也不正確。

五、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能否購買該組織成員的房屋在城鎮(zhèn)周邊地區(qū),具有城鎮(zhèn)戶口的人購買周邊地區(qū)農村住房的現象較為普遍。法律對能否買賣并未明確禁止,但因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權的變更,故該買賣合同又具有特殊性,我國《土地管理法》規(guī)定,宅基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農村房屋買賣涉及到土地使用權的轉移和變更,故審查買賣是否有效要看其房屋宅其地使用權的轉移是否經過合法批準。農村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的轉移,一般應以合同的實際履行為標志,必須經當地土地所有者村、組同意才發(fā)生法律效力。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一

答辯人:××廠,住所地:××鎮(zhèn)××經濟開發(fā)工業(yè)區(qū),電話:××

被答辯人:××市××經營部,地址:××市××鎮(zhèn)××鋪,負責人:××,電話:××

因被答辯人訴答辯人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答辯人根據事實與法律,現答辯如下:

一、在送貨單上收貨簽章的并非答辯人,答辯人沒有與被答辯人發(fā)生買賣關系,因而答辯人無需支付其貨款。

根據被答辯人提供的證據顯示,在送貨單上“收貨人簽名”一欄上簽名分別是“××”、“××”“××”等人,經查,答辯人公司內并無與其同名的員工;而且在“公司蓋章”一欄上蓋的是一枚方形的“××廠收貨章”,而答辯人公司的收貨章一直都是圓形的,答辯人從未啟用過方形的收貨章,因此答辯人并沒有收到過被答辯人的貨物,依法不需要支付貨款。

二、退一步講,即使雙方發(fā)生過交易,根據被答辯人提供的證據顯示,被答辯人并不完全具備訴訟的主體資格,且其起訴的數額有錯誤。

(一)被答辯人提供的送貨單有很大一部分(共計106717.1元)并非歸其所有,而是一家叫做“××有限公司”的企業(yè),經查詢“××有限公司”的主體并不存在,故該部分貨物的權利義務的承擔主體應該是在送貨單上簽名的實際送貨人而非被答辯人。被答辯人并非該部分交易的雙方當事人之一,因此,被答辯人依法并不具有就該部分送貨單起訴答辯人的權利,答辯人不需要向被答辯人支付該部分貨款。

(二)被答辯人提供的證據中顯示,被答辯人送貨單上的重量與答辯人實際收到的重量是有差別的(雙方在送貨單上對實際收到貨物進行了標注),因此計算貨物的金額應該以答辯人實際收到的貨物的重量來計算(后附表)而非被答辯人所主張的送貨重量,所以被答辯人主張的數額是錯誤的。

(三)被答辯人提供的證據中有一部分并非是送貨單,而是熱處理單據(數額共計8344.8元),這部分單據是因為答辯人將鋼材送到被答辯人處進行加工而產生的,屬于加工承攬的關系,并非買賣合同關系,被答辯人在買賣合同案件中請求答辯人支付加工承攬的費用于法無據,答辯人無需在本案中向其支付該部分費用。

由此可見,被答辯人請求的總金額218103元,應當減去屬于“××有限公司”的送貨單貨款106717.1元,還應減去熱處理的加工費用8344.8元及實際送貨的差額,答辯人充其量只需要再向其支付貨款95857.98元。

綜上所述,答辯人認為,答辯人并無與被答辯人發(fā)生過交易。退一步講,即使雙方發(fā)生過交易,根據被答辯人提供的證據顯示,有一部分貨物不屬于被答辯人的,而且還有一部分是屬于加工承攬關系,依法不屬于本案的審理范圍,除去以上兩部分,剩下的才是本案審理的范圍。望貴院查明事實,依法判決,維護答辯人的合法權益。

此致

××市人民法院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二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張xx,女,略。

原審第三人:福州市xxx房產代理有限公司,略。

上訴人因房屋買賣經紀合同糾紛一案,不服臺江區(qū)人民法院xxx1年12月19日做出的(xxx1)臺民初字第xxxx號民事判決,現提起上訴。

上訴請求。

一、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

二、一二審訴訟費用全部由被上訴人承擔。

事實和理由。

一、(xxx1)臺民初字第xxxx號民事一審判決認定“原告不得轉讓訴爭訴爭房屋”是錯誤的,與事實不符,適用法律錯誤。

一審法院依據國務院xxx5年5月11日轉發(fā)的建設部等七部委《關于穩(wěn)定住房價格工作意見》第七條“禁止商品房預購人將購買的未竣工的預售商品房再行轉讓。在預售商品房竣工交付、預購人取得房屋所有權證之前,房地產主管部門不得為其辦理轉讓等手續(xù);房屋所有權申請人與登記備案的預售合同載明的預購人不一致的,房屋權屬登記機關不得為其辦理房屋權屬登記手續(xù)”的規(guī)定,認定原告不得轉讓訴爭房屋,該法律適用錯誤。

庭審中已查明xxx0年10月8日,上訴人申請按揭貸款30萬元,付清了訴爭屋全部購房款,xxx1年4月15日上訴人與開發(fā)商福州xxx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辦理了訴爭房的交房手續(xù),,說明上訴人已付清該房屋全部購房款,該訴爭屋已竣工交房,只是尚未辦理房屋產權證書,上訴人的情形并不完全適用七部委的工作意見。

即使適用七部委《關于穩(wěn)定住房價格工作意見》第七條之規(guī)定也只說明上訴人在取得房屋所有權證之前,房地產主管部門不得為其辦理轉讓等手續(xù),并未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能說明原告不得轉讓訴爭房屋更不會因此而影響合同效力。

二、(xxx1)臺民初字第xxx號民事一審判決認定“原被告雙方約定于訴爭屋“甲方名下的《房屋所有權證》辦出后再辦理交易過戶手續(xù),該條款屬附生效條件的條款,且所附條件符合法律規(guī)定,因此,應當認定原被告雙方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時附生效條件的.。目前,原告尚未取得訴爭屋的房屋所有權證,條件尚未成就,故雙方之間房屋買賣合同尚未生效?!迸c法律規(guī)定及事實不相符。

所謂附條件生效的合同,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某種事實,并以其將來發(fā)生或不發(fā)生作為合同生效或不生效的限制條件的合同。而結合該條款全部文字內容可以看出該條款只是對于雙方的履行手續(xù)和工作日做相應的補充約定,并未對該條件成就與否的法律后果做說明,即沒有約定所附條件如果成就或不成就對協議效力有何影響,因此不能認定是附條件生效的合同。另外,從房屋買賣合同整體內容來評判,該條款作為補充條款只是就雙方合同的履行責任做進一步具體明確的約定,買賣雙方對于房屋產權及交房責任在第三章違約責任當中已做具體約定,不需再另設限制性條款。

即使該房屋買賣經紀合同依照一審法院所認定的為附生效條件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五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被上訴人在房屋買賣經紀合同簽訂當天交納定金1萬元以后未按合同約定的xxx1年6月21日18:00前再履行付款義務,第三人遂于xxx1年7月2日、7月11日、7月19日發(fā)函通知被上訴人履行義務,但被上訴人沒有支付定金,該事實已得到一審法院確認。合同不履行屬于被上訴人的過錯,屬于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因此,應認定合同條件成就、合同有效,被上訴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該房屋買賣經紀合同符合物權法第十五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雙方之間的房屋買賣經紀合同依法成立有效。

三、(xxx1)臺民初字第xxx號民事判決一審判決認為“認定被告構成違約,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則于法無據?!迸c法律規(guī)定及事實不相符。

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雙方在房屋買賣經紀合同第十八條中明確約定,本合同簽訂后乙方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應支付甲方等同于定金數額的違約金,甲方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應支付給乙方等同于定金數額的違約金。被上訴人在交付1萬元定金后不再履行付款義務,說明被上訴人擅自變更合同,應當承擔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雙方簽訂的合同中約定定金數額為51萬元,違約金的數額等于定金數額也應為51萬元。定金數額僅作為雙方確認違約金額的一種計算方式應適用合同約定的定金數額而非適用定金有關法律規(guī)定所確認的實際定金數額1萬元。

依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即使按照一審法院認定的違約金數額按照實際交付定金數額1萬元來賠償也是無法補償給上訴人造成的實際損失。

一審法院即沒有考慮上訴人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也未考慮因被上訴人遲延不履行合同近半年的時間福州房價打折降價而給上訴人造成的房價下跌損失。被上訴人在明知上訴人預期獲利情況下仍拒絕履行合同,給原告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按照購房總價103萬元的20%支付206000元的違約金完全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及給當事人造成的實際損失。

依照雙方買賣經紀合同中二十條之規(guī)定,被上訴人自xxx1年6月22日起逾期未付款直至上訴人xxx1年9月19日書面通知被上訴人解除合同時止應按成交價款每日萬分之三向上訴人支付滯納金27810元。

為維護上訴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事實,特上訴來貴院,請依法裁判。

上訴人:

xxx1年月日。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三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甲方與__________糾紛一案,甲方委托乙方進行代理。經雙方協商,訂立下列條款,共同遵照履行:

一、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指派__________律師為甲方在訴訟(包括仲裁、非訴訟調解等)中的__________訴訟代理人,甲方應向受委托的律師出具授權委托書,寫明委托權限和委托期限。

二、乙方律師必須認真負責維護甲方合法權益,并及時辦理、按時出庭,不得延誤或推諉。

三、甲方必須真實地向律師陳述案情,提供相關證據。乙方接受委托后,發(fā)現甲方捏造事實,弄虛作假,有權終止代理,依約所收費用不予退還。

四、如乙方無故終止履行合同,代理費全部退還甲方;如甲方無故終止合同,代理費不予退還。

五、甲方委托乙方律師代理權限見授權委托書。

七、甲方涉案性質屬__________,爭議標的為__________元。

八、根據國家司法部、財政部、物價局聯合頒發(fā)的《律師業(yè)務收費標準》規(guī)定,結合本案的難易程度,經雙方協商同意,甲方向乙方交納代理費__________元整。

另,甲方應向乙方支付函電、通訊、交通、資料、調查等項費用計人民幣__________元整。

九、本合同有效期限,應自本合同簽訂之日起到本案止(包括判決、調解、仲裁,案外和解及撤銷訴訟)。

十、如一方要求變更合同條款,需再行簽訂書面協議,未達成書面協議前,依原合同執(zhí)行。任何一方違約,按應收代理費的.____%承擔違約責任。甲方委托乙方辦理的案件進入訴訟程序(以立案為準),甲方提出終止代理合同的,代理費一律不予退還。

十一、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雙方各持一份,代理律師一份,各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二、本合同發(fā)生爭議,由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十三、本合同經雙方簽字或蓋章后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

代理律師: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四

第十五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將租賃房屋轉租給第三人時,轉租期限超過承租人剩余租賃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超過部分的約定無效。但出租人與承租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解讀】適用本條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群租,可分為自主群租和他主群租兩種,自主群租即房屋所有人將房屋出資給多個承租人,他主群租一般表現為房屋中介與“二房東”將房屋出租給多個承租人,后者屬于本條屬于的轉租行為。

(2)再轉租、多手轉租行為符合轉租的法律特征,應適用本條規(guī)定。

第十六條出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承租人轉租,但在六個月內未提出異議,其以承租人未經同意為由請求解除合同或者認定轉租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租賃合同產生的糾紛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次承租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解讀】《合同法》第224條規(guī)定,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為督促出租人及時行使合同解除權,維護交易的穩(wěn)定性,本條將出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承租人轉租,但在6個月內未提出異議的,推定為出租人同意轉租。該6個月期限的性質為除斥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關于中斷與中止、延長的規(guī)定。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行為,在效力上屬無效行為,出租人既可起訴要求確認轉租合同無效,亦可行使合同解除權。出租人解除合同后,承租人喪失租賃權,轉租合同也因其賴以存在的基礎不復存在而歸于終止,善意的次承租人(訂立轉租合同時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可以要求承租人賠償損失。

在房屋租賃合同被解除或被認定無效情形下,都涉及房屋的返還問題,此時,案件的處理結果必然與次承租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當次承租人對租賃房屋進行裝飾裝修或者擴建,則此承租人對訴訟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因此,本條規(guī)定在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中,次承租人具有第三人的訴訟地位,既可以是具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可以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其向次承租人收取的租金不構成不當得利。在出租人與承租人的房屋租賃法律關系中,出租人以租金為對價將租賃物交于承租人占有、使用、收益,其收益已經確定而不能再對租賃物進行使用、收益,而至于承租人向次承租人收取的租金,只是其使用、收益的變形形式,無論其收取多少,出租人的租金并不因此而受到損害,故不能因為承租人因轉租而獲益就認為損害了出租人的利益,承租人收取租金不符合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

第十七條因承租人拖欠租金,出租人請求解除合同時,次承租人請求代承租人支付欠付的租金和違約金以抗辯出租人合同解除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轉租合同無效的除外。

次承租人代為支付的租金和違約金超出其應付的租金數額,可以折抵租金或者向承租人追償。

【解讀】《合同法》第227條規(guī)定,承租人無正當理由不支付或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經催告后可以解除合同。在轉租合同有效的場合,若出租人因承租人不支付或遲延支付租金而行使合同解除權時,次承租人可以代償請求權抗辯出租人的合同解除權。在轉租合同無效的場合,如轉租合同未經出租人同意,次承租人無代償請求權。

次承租人代出租人支付租金與違約金后,對承租人享有兩種權利,一是對于承租人的追償權,二是對于其支付的租金和違約金可以和轉租合同中其應支付的租金相折抵。

房屋租賃合同無效、履行期限屆滿或者解除,出租人請求負有騰房義務的次承租人支付逾期騰房占有使用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房屋租賃合同無效、履行期限屆滿或者解除的情形下,承租人應將房屋返還出租人,但實際占有房屋的是次承租人。次承租人在房屋租賃關系終止時,即不再擁有占有、使用租賃房屋的合法依據,從而構成對出租人所有的租賃房屋的無權占有,出租人有權向次承租人主張返還房屋,同時,出租人亦有權向次承租人主張逾期騰期間的占有使用費。

第十九條承租人租賃房屋用于以個體工商戶或者個人合伙方式從事經營活動,承租人在租賃期間死亡、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其共同經營人或者其他合伙人請求按照原租賃合同租賃該房屋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合同法》第234條規(guī)定,承租人在房屋租賃期間死亡的,與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賃合同租賃房屋。本條司法解釋將前述規(guī)定中的“共同居住”擴大為“共同經營”,包括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合伙。對于承租人租賃房屋用于以個體工商戶或個人合伙方式從事經營活動的,若承租人在租賃期間死亡(包括宣告死亡、宣告失蹤),共同經營人或者其他合伙人可以概括繼受原租賃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該共同經營人或合伙人取代承租人在原合同中的地位,成為新的承租人。

正確適用本條司法解釋,涉及到個人合伙的認定。認定個人合伙,首先要依據合伙協議;沒有合伙協議且未辦理工商登記手續(xù)的,只要具備合伙條件(共同出資、共同參與經營、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并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合伙人之間存在口頭合伙協議的,也可認定為個人合伙。

第二十條租賃房屋在租賃期間發(fā)生所有權變動,承租人請求房屋受讓人繼續(xù)履行原租賃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租賃房屋具有下列情形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一)房屋在出租前已設立抵押權,因抵押權人實現抵押權發(fā)生所有權變動的;

(二)房屋在出租前已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的。

【解讀】本條系“買賣不破租賃”及其適用例外的規(guī)定。

《合同法》第229條規(guī)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fā)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即所謂的“買賣不破租賃”原則,若無法定或約定的除外情形,該原則即應被適用。

抵押期間,抵押人將抵押物出租,此時在同一標的物上抵押權與租賃權并存,抵押權更注重標的物的交換價值,而租賃權則更注重標的物的使用價值,二者并不沖突。但由于抵押權設定在先,因而具有優(yōu)先效力,此后成立的租賃權不得損害抵押權,抵押權實現發(fā)生所有權的變動后,受讓人不受租賃合同的約束,即先抵押后出租不適用“買賣不破租賃”原則。但先出租后抵押的房屋發(fā)生所有權變動的,仍應適用“買賣不破租賃”原則。

涉及到法院依法查封的場合下,若查封在先,租賃在后,則法院強制拍賣時不適用“買賣不破租賃”;若租賃在先,查封在后,可以使用該原則。

第二十一條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未在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或者存在其他侵害承租人優(yōu)先購買權情形,承租人請求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請求確認出租人與第三人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讀】本條規(guī)定了承租人優(yōu)先購買權受到侵害時的救濟措施。

房屋承租人優(yōu)先購買權只在租賃房屋作為買賣合同法律關系的標的物時發(fā)生,在贈與、互易以及因公征用等法律關系中則不得適用,亦不能主張優(yōu)先購買權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關于“合理期限”的認定,《民通意見》第118條規(guī)定,“出租人出賣出租房屋,應提前三個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出租人未按此規(guī)定出賣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宣告該房屋買賣無效”,但該條目前已被廢止。最高院民一庭認為可以參考本解釋第二十四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該條款規(guī)定,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后,承租人在15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視為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該“15日”的屆滿之日肯定得早于出租人與第三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日期,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必須給承租人留出必要的答復期限——15日,因此出租人最晚應于出賣房屋前15日通知承租人,即在15日答復期之前履行通知義務。

在房屋轉租場合,次承租人是否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在理論上存在爭議,但最高院民一庭認為房屋優(yōu)先購買權的主體應為承租人而非次承租人,且優(yōu)先購買權不得轉讓。

承租人優(yōu)先購買權受到侵害時,無權要求確認出租人與第三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但可以請求法院判令其直接以同等條件與出租人形成買賣合同關系,為避免承租人濫用權利,在承租人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時對其課以一定的義務,如承租人主張與出租人成立買賣合同的,應當交付一定數額的定金或提供擔保,以使出租人信任其履行能力。

承租人雖無權以優(yōu)先購買權受侵害為由要求確認出租人與第三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但并不意味著出租人與第三人簽訂的合同有效,保護其履行。出租人與第三人之間合同的效力應當依據合同法有關合同效力的規(guī)定判斷。承租人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主張以同等條件與出租人成立買賣合同后,應當優(yōu)先保護出租人履行合同,取得房屋所有權,由此第三人無法繼續(xù)履行合同的,第三人可以主張出租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十二條出租人與抵押權人協議折價、變賣租賃房屋償還債務,應當在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請求以同等條件優(yōu)先購買房屋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抵押權的實現時可能會與租賃權沖突,但抵押權與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并不沖突,不論抵押權設定在租賃合同成立之前或之后,出租人均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

折價、變賣均屬于出租人出售房屋的行為,不管買受人是抵押權人還是其他人,出租人在同等條件下均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

“同等條件”的確定要依照買受的第三人與出租人確定的房屋價格,該價格體現的是第三人與出租人的意思表示。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約束的只是出租人對締約相對人的選擇權,而非約束出租人對房屋的處分權。房屋出賣價格的確定是出租人行使處分權的表現,故承租人主張優(yōu)先購買權,只能按照第三人與出租人確定的同等條件,承租人對該條件不具有異議權和抗辯權。

第二十三條出租人委托拍賣人拍賣租賃房屋,應當在拍賣5日前通知承租人。承租人未參加拍賣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承租人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

【解讀】拍賣的特質導致其與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存在一定沖突,由于優(yōu)先購買權屬“準物權”,有一定的優(yōu)先效力,在拍賣程序亦不例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zhí)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guī)定》第16條規(guī)定,“拍賣過程中,有最高價時,優(yōu)先購買權人可以表示以該最高價買受,如無更高應價,則拍歸優(yōu)先購買權人;如有更高應價,而優(yōu)先購買權人不作表示的,則拍歸該應價最高的競買人?!贝怂^“跟價法”。

在拍賣負擔有優(yōu)先購買權的租賃房屋時,一般遵循如下程序:

(1)拍賣通知,出租人在拍賣5日前以書面或者其他能夠確認收悉的適當方式,通知優(yōu)先購買權人于拍賣日到場。

(2)優(yōu)先購買權人應按照拍賣通知或拍賣公告的要求,與其他競買人一樣進行競買登記、繳納競買保證金,在拍賣日到場參加競拍。

(3)舉牌應價,若承租人在出現最高應價時未作出以該價格購買的意思表示,則拍賣房屋由最高應價人購買。

第二十四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承租人主張優(yōu)先購買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房屋共有人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的;

(三)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后,承租人在十五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

(四)第三人善意購買租賃房屋并已經辦理登記手續(xù)的。

【解讀】房屋共有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產生于共有人所有權關系之中,具有物權性質,而承租人優(yōu)先購買權基于租賃關系,本質上仍屬債權性質,按照物權優(yōu)于債權的理論,共有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要優(yōu)于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

家庭成員之間的房屋買賣,具有濃厚的人身色彩,與純粹的買賣關系有很大區(qū)別,故本條確認出租人將租賃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承租人不得主張優(yōu)先購買權。

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提前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接到通知后應及時答復,若承租人接到通知后15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則喪失優(yōu)先購買權,這里強調“明確表示”。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guī)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即受讓人以財產所有權轉移為目的,善意、對價受讓且占有該財產,即使出讓人無轉移所有權的權利,受讓人仍取得其所有權。“舉重以明輕”,在第三人善意購買出租房屋,并辦理登記手續(xù)情形下,可對抗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

第二十五條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本解釋施行后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解讀】本解釋于209月1日起施行,施行前的行為引起的糾紛,在本解釋施行之后提起訴訟的,應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提起的訴訟,本解釋施行后案件尚在訴訟系屬中,無論處于一審還是二審程序,均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在本解釋施行前提起再審程序,且于本解釋實施時仍在審理中的,應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本解釋施行后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五

鹿城區(qū)人民法院:

答辯人:黃香珍,女,1962年12月7日出生,漢族,身份證號330302621207362,住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龍泉巷10弄9幢201室,聯系電話0577-88500367。

管理和經營的房屋可以依法出租。而且根據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則,所以可知,答辯人黃香珍與陳意澤之間的租賃協議是有效的,他們屬于租賃合同關系。因此,答辯人對原告的訴訟請求完全不接受,現提出依法處理本案的主張:答辯人與被告陳意澤之間只存在店面租賃合同關系,因此不需要為被告的經營行為承擔責任,其次,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沒有利害關系,不具有被告主體資格,請求法院駁回被答辯人林永疇對答辯人黃香珍的起訴,望法院裁判時予以考慮。

證據和證據來源:

1.租賃協議書,證明答辯人與陳意澤之間是店面租賃合同關系。

2.被租賃的房屋照片,證明房屋的實際情況

3.司法鑒定機關出具的鑒定書,用于證明被答辯人所提供的收據中的簽字并非黃香珍所簽。

此致

鹿城區(qū)人民法院

答辯人:黃香珍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七日

附項:

(l)本答辯狀副本x份。

(2)證物或書證xx(名稱)x件。

次承租人對租賃物造成的損失由承租人賠償,法律未規(guī)定出租人與次承租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出租人與次承租人之間不可能存在權利義務關系。

4、房屋轉租不是房屋租賃權的轉讓。租賃權轉讓是指承租人將租賃權轉讓給第三人,承租人退出租賃關系,而租賃關系存在于受讓人與出租人之間。而在房屋轉租中,承租人不退出租賃關系,而租賃關系存在于受讓人與出租人之間。而在房屋轉租中,承租人不退出租賃關系,仍然承擔租賃合同的權利義務,轉租與租賃權轉讓在法律性質上是不同的。

第十四條營業(yè)執(zhí)照及其副本和臨時營業(yè)執(zhí)照不得轉借、出賣、出租、涂改、偽造。

對個體工商戶轉借、出賣、出租、涂改營業(yè)執(zhí)照及其副本和臨時營業(yè)執(zhí)照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應吊銷其營業(yè)執(zhí)照及其副本或臨時營業(yè)執(zhí)照。

個體工商戶違反本條例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下列處罰: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非法所得;

(四)責令停止營業(yè);

(五)扣繳或者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

以上處罰,可以并處。

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有關規(guī)定處罰;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合伙債務

《民法通則》第三十五條合伙的債務,由合伙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伙人對合伙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償還合伙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伙人,有權向其他合伙人追償。

第五十二條企業(yè)之間或者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之間聯營,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協議的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

《民通意見》47.全體合伙人對合伙經營的虧損額,對外應當負連帶責任;對內則應按照協議約定的債務承擔比例或者出資比例分擔;協議未規(guī)定債務承擔比例或者出資比例的,可以按照約定的或者實際盈余分配比例承擔。但是對造成合伙經營虧損有過錯的合伙人,應當根據其過錯程度相應的多承擔責任。

48.只提供技術性勞務不提供資金、實物的合伙人,對于合伙經營的虧損額,對外也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對內則應按照協議約定的債務承擔比例或者技術性勞務折抵的出資比例承擔;協議未規(guī)定債務承擔比例或者出資比例的,可以按照約定的或者合伙人實際的盈余分配比例承擔;沒有盈余分配比例的,按照其余合伙人平均投資比例承擔。

53.合伙經營期間發(fā)生虧損,合伙人退出合伙時未按約定分擔或者未合理分擔合伙債務的,退伙人對原合伙的債務,應當承擔清償責任;退伙人已分擔合伙債務的,對其參加合伙期間的全部債務仍負連帶責任。

《合伙企業(yè)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伙企業(yè),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伙人訂立合伙協議,共同出資、合伙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并對合伙企業(yè)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第四十五條入伙的新合伙人與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入伙協議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入伙的新合伙人對入伙前合伙企業(yè)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第五十四條退伙人對其退伙前已發(fā)生的合伙企業(yè)債務,與其他合伙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六十三條合伙企業(yè)解散后,原合伙人對合伙企業(yè)存續(xù)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連帶責任,但債權人在五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

《律師法》第十八條律師可以設立合伙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對該律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和連帶責任。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不得轉借、出賣、出租,違反規(guī)定將沒收其非法所得,并處5000元以下罰款。個體工商戶改變字號名稱、經營者住所、組成形式、經營范圍、方式、場所等項內容應當向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未經批準,不得擅自改變。個人經營的個體工商戶改變經營者時,應當重新申請登記。新的經營者想要延用原執(zhí)照上的字號名稱,必須等原執(zhí)照注銷滿一年后方可提起申請。想要盤店創(chuàng)業(yè)市民,一定要先到工商部門詢問清楚,以免在交易中受騙。

/05zjnews/system/2010/03/31/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六

本所在1月3日受廣州是姚女士委托受理和廣州某某物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汪某某)湖南某某正機械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某某)租賃合同經濟糾紛案件起訴狀。

訴訟請求:

2、請求判令兩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和律師費。

事實和理由:

原告擁有德馬格qtg6010自有產權起重機兩臺,于2012年8月31日與被告二廣州某某物資有限公司簽訂塔機出租合同,分別于3月31日。雙方約定的租金結算方式為每滿一個月(30日的當日)支付本月的塔機租金,月租金為前5年1萬元/月,后三年0.7萬元/月。如被告二廣州某某公司不能按期支付原告租金,則每拖延一日應承擔所拖欠金額1%的滯納金。后被告二廣州某某物資有限公司被被告一湖南某某正機械工程有限公司收購合并,原被告二的有關經營業(yè)務和權力義務由被告一承擔。原告與二被告三方就塔機出租事宜簽訂了《補充協議》,一致同意兩份塔機出租合同的承租方由被告二變更為被告一,被告二原有的權力義務均由被告一享用和承擔。現兩臺塔機的租金兩被告分別支付到2012年8月31日和2012年8月5日,此后兩被告一直未再支付租金。原告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特訴諸法律,要求兩被告支付拖欠的租金310000元及拖欠租金的滯納金。請求人民法院早日依法判決為感!

此致

廣州市天河區(qū)人民法院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七

為妥善解決勞動爭議案件審理中涉及的社會保險問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與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___年7月31日聯合召開社會保險相關問題研討會。北京市三級法院從事勞動爭議審判工作的部分庭長和法官、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研討。與會人員就勞動爭議案件審理中涉及的社會保險問題進行了討論,對部分問題的解決取得了一致意見,現紀要如下:

一、關于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為農民工繳納養(yǎng)老保險費的問題。

1、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為農民工繳納養(yǎng)老保險費,農民工主張予以補繳的,一般不予受理。

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為農民工繳納養(yǎng)老保險費,農民工在與用人單位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后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的,應予受理。

2、因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為農民工繳納養(yǎng)老保險費,農民工在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后,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的,應當自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賠償數額的確定可參照《農民合同制職工參加北京市養(yǎng)老、失業(yè)保險暫行辦法》(京勞險發(fā)[]99號)和《北京市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暫行辦法》(京勞社養(yǎng)發(fā)[20___]125號)的規(guī)定。

3、為便于勞動仲裁部門和法院在案件審理中更及時準確地計算相應賠償數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工養(yǎng)老保險處、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聯合開發(fā)了計算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損失賠償金的計算機程序軟件,供仲裁員和法官在辦案時參考使用。

1、因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為勞動者繳納醫(yī)療保險費,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賠償相關醫(yī)療保險待遇損失,勞動仲裁部門受理后,應要求勞動者提交相關醫(yī)療單據,并委托所在區(qū)縣的醫(yī)療保險經辦機構協助核算應由用人單位承擔的醫(yī)療費數額。勞動仲裁部門和法院在處理相應案件時,均可參照。

2、未經過仲裁前置程序直接起訴到法院的醫(yī)保待遇損失爭議案件,法院在受理后,應要求勞動者提交相關醫(yī)療單據,并可直接或通過所在區(qū)縣勞動仲裁部門委托相應醫(yī)療保險經辦機構協助核算應由用人單位承擔的醫(yī)療費數額。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八

析一起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

黃奕新

一、案情

9月29日,a房地產公司與b房地產公司簽訂《合作開發(fā)合同》,約定聯合開發(fā)某房地產項目,a公司提供土地使用權并負責辦理工程前期的土地征用、房屋拆遷、居民安置、清除地面地下障礙等,使施工場地具備施工條件,負責辦理合作開發(fā)手續(xù)和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等。b公司負責前期費用外的全部資金投入。合同約定利益分配方案:即部分住宅及全部店面歸a公司支配享受,部分住宅歸b公司享受。b公司享受的住宅按每平方米800元價格結算,b公司交納稅金后,余款作為投資利潤歸b公司所有,但若平均售價超過1000元時,超過部分雙方各享一半。工程竣工后,a公司還應補貼b公司工程管理費用等各種稅費及前期所受損失。合同還約定結算和擔保條款:工程竣工驗收后3個月內,a公司應付清b公司應收的結算款。a公司還將本歸其享有的部分店面抵押給b公司(后有進行登記,但訟爭店面不在抵押范圍)。

合同簽訂后,合作開發(fā)項目沒有辦理合建審批,a公司仍以自己名義辦理用地批復、項目立項批復、建設用地批準、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施工許可及預售許可等手續(xù),土地使用權也仍在a公司名下。對外發(fā)包工程,有的以a公司單獨名義、有的以b公司和a公司共同名義與施工單位簽訂工程施工合同。b公司有向其他部分購房戶收取了水電增容費等費用。b公司還和a公司就安置補貼款共同向部分產權主發(fā)出通知書。因a公司缺乏資金,b公司為其墊付了部分本約由其出資的前期工程費等款項,a公司還挪用了由b公司支付給第三方的部分押金款。雙方曾因“合作開發(fā)合同糾紛”訴至法院,后于8月28日調解結案,協議繼續(xù)履行原合作開發(fā)合同。雙方還多次因“投資款”或“墊付款”糾紛引發(fā)訴訟。

204月28日,a公司以自己名義與自然人甲簽訂《認購合同書》,約定預售本案訟爭店面,價款34.7萬元。簽訂后,甲交納定金5萬元、購房款5萬元。房屋竣工驗收后,a公司未依約交付店面。甲遂起訴,后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a公司返還定金和購房款并賠償損失,201月16日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

年3月5日,a、b兩公司在代墊款糾紛案執(zhí)行中達成協議,a公司同意將訟爭房抵債給b公司。3月8日,b公司辦理了預售合同登記備案。

甲以a公司隱瞞其與b公司合作開發(fā)及因雙方合伙債務糾紛,訟爭房已被法院查封的事實,甲是在不明真相下才同意調解為由,于1月7日對民事調解書申請再審,原審法院經審查決定再審。再審中,原告追加b公司為共同被告,請求二被告連帶承擔交付訟爭房并賠償遲延交房損失的責任。a公司同意甲的主張。

本案該如何處理?

二、問題

1、甲與a公司簽約,而要求b公司承擔責任,這與債之相對性原則有否沖突?

5、假設認定合伙關系不成立,a、b兩公司將可能成立什么法律關系?

三、評析

(一)債之相對性原則及其例外

債之相對性原理,為學者和司法實踐所公認并遵循。從債的定義看,債權人請求相對人(債務人)為或不為一定的行為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從債的內容看,這一原則具體體現為合同相對性與侵權行為法上的“自己責任”。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其效力僅及于當事人,侵權責任如無法律特別規(guī)定,也只能由侵權行為人自己承擔。這是傳統(tǒng)民法固守的原則。

但是,事實上合同不僅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變動,而且客觀上也會對其他人的利益間接產生影響,侵權行為不僅會對直接受害人而且客觀上也會使其他人間接受到損害。隨著經濟生活的進一步復雜化和社會關系的越來越相互依存,這種間接影響正在不斷地被放大,進而危及到社會秩序和正義的實質分配。在此情況下,債之相對性例外理論不得不應運而生,集中體現在合同第三人效力理論和侵權行為法上“替代責任”理論上。前者通說如涉他合同、代位權和撤銷權、第三人侵害債權,后者通說如雇主責任、法人侵權、產品責任等。如果拓寬視野,一些傳統(tǒng)的民法制度甚至也可以納入這個理論范疇來考察,如保證、合同轉讓、第三人履行等。債之相對性理論還在繼續(xù)發(fā)展之中,更多的“例外”情形正被學術界和司法界所認同,我國新近的立法和司法解釋可資佐證。如19建筑法設定了建筑施工人轉讓、出借資質的對外連帶責任,承包人轉包、違法分包的對外連帶責任,工程監(jiān)理人的對外連帶責任。20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解釋設定了社會活動人安全保障責任,定作人責任,建設工程發(fā)包、分包人責任,構筑物設計、施工人責任。這些責任都可視為合同效力的擴張。

本案爭議焦點在于合伙關系,而合伙關系的效力包括內部和外部兩方面,這其中就可能蘊含著債之相對性例外的精神,僅依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就斷言甲與b公司之間不具有直接的權利義務關系,恐怕過于簡單化,因此有必要作具體分析。

(二)合伙特質及事實合伙

所謂合伙,《法國民法典》第1832條規(guī)定,“乃是兩人或數人約定以其財產或技藝共集一處,以便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及自經營所得利益的`契約”?!队匣锓ā返?條規(guī)定,合伙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業(yè)務活動的個人之間的建立的關系”。我國民法通則區(qū)分個人合伙與企業(yè)合伙型聯營,第30條規(guī)定,“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營、共同勞動?!钡?2條則規(guī)定,“企業(yè)之間或者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之間聯營,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協議的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睆倪@些規(guī)定中,可以歸納出合伙的本質特征在于:1、合伙是“合同”關系。傳統(tǒng)民法將法律關系區(qū)分為“契約”關系與“合同”關系,前者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在于發(fā)生債權債務關系,雙方的利益、意思表示、權利義務方向均相對,最典型的如買賣關系;后者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在于確定共同投資、經營共同事業(yè)并從中共同獲利,雙方的利益、意思表示、權利義務方向平行、一致,最典型地就是合伙關系。2、有相對獨立的合伙財產,即如前述“以其財產或技藝共集一處”。合伙財產是合伙共有財產,德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更是認為是公同共有。合伙人一旦出資,不得隨意分析或抽逃,對外負債也先以合伙財產清償,不足時才由合伙人負補充責任。3、具有團體性。我國民法通則將合伙作為民事主體制度看待而加以規(guī)定,臺灣地區(qū)及其他一些國家民法典雖然將其作為特定之債規(guī)定,但法理上也承認其為非法人團體。4、具有事業(yè)性或營業(yè)性。合伙人之間的結合是出于共同的事業(yè)或營業(yè),往往并非一時一事,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

本案b公司辯稱,其與a公司不是“合伙”而是“協作”關系,并引用民法通則第53條關于合同型聯營之規(guī)定。但是,本案b公司與a公司簽訂《合作開發(fā)合同》,約定合作開發(fā)房地產項目,方式是聯合開發(fā),a公司以土地使用權出資并負責合作項目的前期投資、辦理相關證件等,b公司負責其他全部資金投入。a公司因缺乏資金無力按合同約定支付前期費用,以借款的形式請求b公司墊付相關的前期投資款項,仍然是按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屬共同經營的表現形式,僅是在雙方合作之外又以借款的形式在合作內部形成新的債權債務關系,不影響共同經營的性質。b公司按合同約定負責合作項目除前期投資外的全部投資,實際上履行了合同義務,按合同約定進行了投資,完成了共同經營的行為。共同經營中各自履行合同義務體現了合作雙方的分工,并非各自獨立經營,合作雙方分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共同完成合作項目。該合作項目財產理應屬雙方共有,不因合作雙方內部約定分割歸屬各自所有而改變其性質。綜上,b、a兩公司合作開發(fā)已經形成事實合伙關系。至于所謂“協作型”聯營,并無法律上之特質,用合同法調整足矣,現行民法通則第53條之規(guī)定毫無必要,必為將來民法典所摒棄。

(三)合伙登記及合伙的法律認定

但是,本案有一特殊情節(jié),即本案中房地產開發(fā)項目沒有辦理合建審批,項目立項、用地、規(guī)劃、施工及預售等手續(xù)均還是由a公司以自己名義辦理,土地使用權也仍在a公司名下。那么,對合建審批及立項審批、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等的性質如何看待?首先,合建審批,根據最高法院的有關解釋,享有土地使用權的一方以土地使用權作為投資與他人合作建房,簽訂的合建合同不過是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的一種特殊形式。同理,這時的合建審批,也不過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許可的一種特殊形式。本案a公司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如果是劃撥地使用權,未經審批依法不能用于合伙出資,則僅因出資瑕疵,而在合伙人內部產生相應的違約或締約過失責任,不能對抗合伙外善意第三人。而至于項目立項等許可及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對合伙關系是否成立,倒頗具意義。

合伙在形式上可以區(qū)分為契約型和組織型。組織型合伙表現為組成新的實體,進行商業(yè)登記,取得獨立字號,并對外公示。如我國經工商登記的個人合伙、合伙企業(yè)法中的合伙企業(yè)及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中的合伙型合作企業(yè)、外資企業(yè)法中的合伙型外資企業(yè)等,這些合伙組織受相應的商業(yè)立法的規(guī)制,應當進行商業(yè)登記。這種登記,一則具有證明的效力,二則具有公示的效力,三則使合伙組織取得特別法上的主體資格,四則便于工商、稅務等行政管理。而作為受民事普通法保護的“契約型”合伙,并不以登記為成立的形式要件,如最高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0條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伙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但具備合伙的其他條件,又有兩上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伙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伙關系”。

契約型合伙是否成立,關鍵是考察其實質上是否具備合伙的特質,雖在形式上不以登記為要件,但如果未經登記可能否定其實質要件時,合伙關系倒有可能不予認定。比如,本案的合伙營業(yè)為特定的房地產開發(fā),這種營業(yè)中的合伙財產必然表現為土地使用權及項目立項、規(guī)劃、施工及預售許可等上的“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仍在a公司名下,項目立項、規(guī)劃、施工及預售許可等手續(xù)只以a公司名義辦理,則該項目上的所有財產在法律上仍屬a公司單獨所有,本案b公司甚至還以項目上的財產以a公司為所有人名義,為自己設定了抵押權。因此,如果事實上的財產共有關系不予認定,自無合伙可言。無獨有偶,與房地產開發(fā)類似地,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qū)礦業(yè)法均規(guī)定,共同礦業(yè)權設定呈請人得選用合伙組織,應擬定合伙契約并推定代表人由全體連署具呈。所以,我國現行法律對合作開發(fā)房地產中的合伙組織雖并無特別法上的規(guī)制,但項目立項、規(guī)劃、施工、預售許可及土地使用權登記等可能被視為具有合伙登記之功效,未履行這些手續(xù),事實關系將可能難以在法律上得以認定。這一問題,歸結到理論上,是形式與實質的關系之爭。由于實在的法律規(guī)范未予“蓋棺定論”,司法實踐中,各地各級法院對此也認識不一,裁判結果各異。

(四)合伙代表權及間接代理

假設認定合伙關系成立,a公司以自己名義對外與甲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b公司是否也要承擔責任?這關涉到合伙之事務執(zhí)行。內部關系而言,合伙事務,除合伙合同特別約定外,由合伙人全體共同執(zhí)行,也可以約定由合伙人中數人共同執(zhí)行,而通常事務則可以由有執(zhí)行權的各合伙人單獨執(zhí)行,內部關系準用委托合同關系。對外關系上,執(zhí)行合伙人按照委托旨意,在受委托范圍內,對外從事合伙事務,當然代表其他合伙人。執(zhí)行合伙人從事合伙事務,準用代理規(guī)定。通常情況下,執(zhí)行合伙人應當以合伙或全體合伙人的名義,對外與第三人進行交易。但如果執(zhí)行合伙人以自己名義對外交易的,筆者認為,亦應當適用間接代理的理論。執(zhí)行合伙人因其他合伙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發(fā)履行義務,執(zhí)行合伙人應當向第三人表明自己是在執(zhí)行合伙事務并披露其他合伙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執(zhí)行合伙人或者全體合伙人主張權利。如福州某基礎工程公司與某貿易公司簽訂樁基工程施工合同,工程竣工后,貿易公司拖欠工程款,基礎公司便起訴。法院判令貿易公司償還工程款。但該貿易公司已停業(yè)多時,其法定代表人亦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羈押?;A公司經查證,發(fā)現該案所涉房地產項目系由貿易公司與另一家房地產公司合作開發(fā),有相關機關合作建房、立項等審批為證?;A公司遂以該房地產公司與貿易公司合作建房為由,另行起訴該房地產公司,要求其承擔連帶責任,中院一審予以支持,高院二審維持。

(五)隱名合伙

假設在法律上不予認定合伙關系,在此情形下,a、b兩公司仍可成立隱名合伙關系。關于隱名合伙,按照臺灣地區(qū)民法第700條的規(guī)定,是指“當事人約定,一方對于他方所經營之事業(yè)出資,而分享其營業(yè)所生之利益,及分擔其所生損失之契約?!痹摲ǖ?02條規(guī)定,“隱名合伙人之出資,其財產權移屬于出名營業(yè)人”對照b公司與a公司簽訂的《合作開發(fā)合同》及雙方共同辦理合建審批及立項等許可的實際情況,b公司完全符合隱名合伙人的特征。

在性質上,隱名合伙接近甚至等同于消費借貸(如借款)。惟消費借貸應返還同種同等同量之物,而隱名合伙以返還出資之價額為已足;消費借貸收取固定的利息,而隱名合伙參與利潤與虧損分派。但在理論上,隱名合伙也可不以分擔損失為必要(德日商法就采此說);而消費借貸有時也可以約定,貸與人在確定利息之外參與利益分派或者以參與利益分派代替固定利息(這種消費借貸理論上稱為“分配的消費借貸”)。所以,基于隱名合伙不同于合伙的這種性質,各國均規(guī)定,隱名合伙人一般情況下僅以出資之限承擔責任,且因其出資已移屬于出名營業(yè)人,就出名營業(yè)人之行為,其與第三人不生權利義務關系。

(六)隱名合伙之表見出名

隱名合伙人雖然一般不對外承擔責任,但在特定情形下卻要例外地承擔出名合伙人的責任。臺灣地區(qū)民法第705條就規(guī)定,“隱名合伙人如參與合伙事務之執(zhí)行,或為參與執(zhí)行之表示,或知他人表示其參與執(zhí)行而不否認者,縱有反對之約定,對于第三人仍應負出名營業(yè)人之責任?!比珉[名合伙人明示、默示地容許以自己的姓名或名稱用于出名營業(yè)人之商號,或以其商號用為出名營業(yè)人之商號時,外觀上即有被誤認為共同之事業(yè)。又如實際參與全部或一部事務之執(zhí)行,參與之原因、是否有參與權限,亦非所問,但如明確以代理人或受雇人名義,則與此無涉。

至于是否要以第三人善意為必要,則有主觀說和客觀說之別。主觀說,認為第三人在交易時必須有理由相信隱名合伙人是出名合伙人,并基于這種信賴才與出名合伙交易。如臺灣學者史尚寬解釋,“蓋此時與出名營業(yè)人為交易者,誤以為共同事務或誤以隱名合伙人為出名營業(yè)人而為交易,為保護第三人之利益,而適用禁反言之原則?!笨陀^說,則認為不問第三人是否善意,只要隱名合伙人客觀上有使人誤認之行為足矣。

本案合同簽訂后,在客觀上,b公司有和a公司共同與施工單位簽訂工程施工合同,有向其他購房戶收取了水電增容費等費用,有和a公司就安置補貼款共同向部分產權主發(fā)出通知書,還和a公司多次分別以“合作開發(fā)合同”、“投資款”、“墊資款”名義引發(fā)訴訟,為社會公眾所知。在主觀上,甲與a公司簽約時顯然并不認為b公司參與合伙(否則第一次起訴時就應當將b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直到后來才以a公司隱瞞“合作開發(fā)”等事實為由申請再審。因此,如依客觀說,b公司顯然已經構成表見出名。如依主觀說,則難以認定,除非甲能證明,其與a公司簽約時,已相信或有理由相信b公司與a公司是合伙關系,并基于對b公司的信賴才與a公司簽約,或許能說服法官,認定b公司構成表見出名。這樣,b公司則要與a公司對甲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對內則仍以隱名合伙人資格保有對a公司的追償權。只是此時的對外連帶責任,在性質上不同于顯名合伙的情形,而是屬于一種“不真正連帶責任”。

附帶一個問題,即使表見出名合伙關系也不成立,且訟爭房已最終過戶給b公司,()b公司還能主張善意取得?傳統(tǒng)的善意取得理論只適用于動產,不動產善意取得的法律依據何在?再有,預售登記是否具有物權變動效力?這些屬于物權法上問題,受主旨所限,本文不作討論。

回顧開篇問題,甲與a公司個別簽約,無特別情形只能要求相對人a公司承擔合同上責任,這是債之相對性原則的體現。但是,如能認定b公司與a公司系合伙關系,則依據合伙和間接代理的對外效力,b公司需承擔連帶責任,這體現了“例外”。如果合伙關系不成立,b公司作為隱名合伙人,只就其出資行為,與出名營業(yè)人產生合同關系,這又體現了債之相對性“原則”。即使只是隱名合伙,b公司還有可能因其表見出名而仍然對甲承擔連帶責任,這也體現了“例外”。但甲如不能證明其為善意,便又回到了債之相對性“原則”。因此,本案處處體現著“原則”與“例外”的辯證過程,簡單地依據債之相對性原則,不足以解釋經濟生活的復雜性和人與人之間的依存關系,尤其是在房地產開發(fā)這類事關公共利益和廣大消費者權益的事務。

最后,以本案的裁判結果作為結語:本案某中院一審支持甲的全部訴求。b公司不服上訴。高院認為a、b兩公司雖然存在內部合作關系,但該合作未辦理合建審批和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合作項目所有政府部門的批準文件均在a公司名下,a公司有權以名義與甲簽約,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甲與b公司之間不具有直接的權利義務關系。由于原調解書生效后,a公司以房抵債給b公司,b公司依約取得訟爭房,并辦理了預售登記備案,該權利足以對抗甲的債權,甲已在法律上不能取得訟爭房。據此,高院二審改判a公司返還甲購房款并支付違約金,駁回甲對b公司的訴求。

于是,妹夫、弟媳,甚至遠在農村的侄子的名字都被寫進了集資建房的名單。

集資建房的名單上莫名其妙多出幾個陌生的名字,辦事處的干部職工不禁向吳潤蘭提出疑問,她解釋道:“這些都是關系戶,是必須優(yōu)惠、怠慢不得的?!?/p>

雖然吳潤蘭暗地里為自己撈了不少好處,但表面上,她還是為干部職工解決了住房難的問題。為此,1995年底,中街辦事處摘取了“全國街道之星”的桂冠。而吳潤蘭,也因此登上了“廣西自治區(qū)勞動模范”的領獎臺。

d卸任在即,她拿公款行“善心”,實際為了自己狠撈一把。

盡管吳潤蘭自以為撈錢的手段很高明、很隱秘,但群眾對她的所作所為仍然有所察覺,大家紛紛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為查清問題,海城區(qū)黨委決定,將吳潤蘭調離中街辦事處工作。

一聽到這個消息,吳潤蘭可坐不住了。她沒有深刻反思自己的問題,反而馬上想到,得想方設法,在離職前再狠狠地撈上一把。

吳潤蘭先是盯上了辦事處的公款。她找到馮仁表和李振英,裝出一副關心下屬的樣子,說:“我快要離開辦事處了,現在財務上還有點兒錢,拿出來我們幾個人分了吧,每人5000元。”

話是這么說,其實吳潤蘭心中另有打算。1998年8月8日,吳潤蘭叫會計、出納提取公款6.6萬元,三人平分,之后又將一萬元分給了馮仁表、李振英二人。馮、李各領5000元后,心中還對吳潤蘭充滿了感激之情。

私分完公款,吳潤蘭還想再撈一把。于是,她自然想到了多年的老朋友陳呂。此時,陳呂已有好長時間在外承包工程,可辦事處與他還有好多工程款未結。吳潤蘭心想,何不趁給陳呂結算工程款之機,從中再撈一筆呢。

于是,吳潤蘭給陳呂打去電話,對他說:“我在離開辦事處之前,一定想辦法付清欠你的工程款。但我裝修房子,急需錢用,你能不能先借給我3萬元用用……”

明知吳潤蘭“借”字的含義,陳呂仍然無法推辭,只好一口答應下來。

1998年8月24日,陳呂到辦事處來結工程款。按照吳潤蘭的指示,出納鐘某從給陳呂的工程款13.44萬元中,直接扣下3萬元交給了吳潤蘭。

正當吳潤蘭與她的同伙得意忘形地不斷撈取錢財時,北海市海城區(qū)檢察院反貪局接到舉報,對吳潤蘭立案偵查,不久即查清了其涉嫌貪污、受賄的犯罪事實。2003年7月9日,吳潤蘭和她貪婪的伙伴,一起走上了法庭的被告席。

同年10月8日,廣西北海市中級法院終審以吳潤蘭犯貪污罪、受賄罪,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以馮仁表犯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以李振英犯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以會計王大燕犯貪污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

買賣合同糾紛案篇十九

上訴人(一審原告):

住址: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xx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住所:xx市xx路號xx大廈層

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一案,不服xx市xx區(qū)人民法院20年月日(20)*民初字第號民事判決書,現提出上訴。

上訴請求

1、改判支持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

2、判令被上訴人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事實與理由

一、一審判決未予認定被上訴人的違約行為,系屬認定事實不清。

依據雙方簽署的商品房購銷合同,被上訴人負有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的義務。但是,被上訴人委托不具備資質的機構進行測繪,并將成果提交不動產登記主管機構,此后因相關爭議接連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訴訟,直到20年月日才由有權行政機關審核并通過20年月日的.測繪成果。最終測繪成果表明,被上訴人原委托機構進行測繪所取得的成果有誤,訴爭房產實際建筑面積少于原登記建筑面積。

被上訴人未能審慎審查受托測繪機構的資質,無視委托不具備資質機構進行測繪可能導致測繪成果有誤的后果,其錯誤行為有悖于誠實信用原則,已經違反了商品房購銷合同中所規(guī)定的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義務。一審判決未予認定該違約行為,系屬認定事實不清。

二、一審判決未判令自上訴人支付購房款之日起算利息損失,系屬適用法律錯誤。

首先,如前所述,被上訴人存在不委托有資質機構進行測繪的違約行為。依據商品房購銷合同所確定的辦證期限,被上訴人本應至遲在此期限之前提交合法有效測繪資料以充分履行辦證義務。

其次,已如一審判決所認定,據合法有效測繪成果,上訴人所購訴爭房產實際建筑面積少于原購房面積,并多支付了購房款。相應地,自支付購房款之日起,上訴人便因多支付的購房款而遭受利息損失。

上訴人認為:正是被上訴人的違約行為,才最終導致了上訴人遭受利息損失,因此,依據合同法第107條等有關規(guī)定,被上訴人應賠償上述利息損失。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至少,一審法院應當判令被上訴人賠償自辦證期限屆滿之日起的上訴人利息損失。

三、一審判決認為被上訴人承擔上訴人契稅損失依據不足,系屬適用法律錯誤。

契稅損失確系被上訴人之違約行為造成,自應負相應之法律責任。上訴人維權的請求權基礎有多種,有權選擇行使其中之一,向稅務部門主張退賠的可能性的存在不導致被上訴人違約責任的豁免,上訴人主張權利也不以稅務部門不予退賠為前提條件,而且,被上訴人承擔賠償責任后,也可基于有關判決及賠償的事實向稅務部門辦理退稅。上訴人依據合同法第107條等有關規(guī)定主張契稅損失及相應利息損失的法律依據充分。

一審判決忽視了上訴人主張的是契稅損失賠償而非超額征收契稅的返還,直接以稅收單位并非被上訴人為由認定上訴人之訴訟請求沒有依據,顯然混淆了上訴人與稅務部門的稅收征管法律關系與訴爭雙方之間的合同權利義務關系這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上訴人依據合同關系主張損害賠償并無不妥。

總之,一審判決未能認定被上訴人存在的違約行為,未能判令被上訴人賠償上訴人的購房款利息損失、契稅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上訴人為此向貴院提起上訴,請應予改判支持上訴人的一審全部訴訟請求。

此致

xx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

20年月日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78657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