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在學習或工作中發(fā)現問題、經驗和感悟的寶貴記錄。在寫心得體會時,我們應該突出重點,避免篇幅冗長。不同人的心得體會也有不同的側重點,歡迎大家多角度地閱讀和思考。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觀看了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后,深受感動,他不但開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fā)渠”。還帶領群眾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后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一是要向黃大發(fā)同志一樣,樹立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向預訂的目標前進。帶領群眾歷時30余年建成的“生命渠”,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號召的鮮明體現。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把群眾的需求為自任,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努力完成既定目標,展示了貧困地區(qū)基層干部帶領群眾克服困難、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堅強意志。
二是要學習黃大發(fā)同志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崇高精神。如1997年的除夕,全村199戶只有黃大發(fā)一家吃的還是包谷沙;黃大發(fā)咬著牙,頂著妻子、兒子的埋怨,用僅有的三間老房作抵押從信用社貸了一萬元,保證了工程順利完工。這些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體現。
為此,我們要以黃大發(fā)同志為榜樣,自覺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無論是黨員干部或非黨干部,都要時刻牢記共產黨的領導,做到忠貞不移、對黨忠誠,敢于追求、無私奉獻,努力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黃大發(fā),是一位深受人民愛戴、在工作崗位上屢創(chuàng)佳績的先進人物。他不僅是一名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更是一位思想開闊、慈愛熱情的人民教師。他的先進事跡,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不斷奮發(fā)前行。在深入了解黃大發(fā)先進事跡的過程中,我深受啟迪,想必在這位先進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先進的品質和人性的光輝。
第一段:黃大發(fā)的先進事跡
黃大發(fā)先生,是廣東省珠海市某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他不僅是一位勤勉好學的商人,還是一位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益人士。他一直致力于為社會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他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因此他創(chuàng)辦了一家車內空氣凈化器企業(yè),為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貢獻了不少力量。
第二段:黃大發(fā)的先進品質
黃大發(fā)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他的成功并非來自于財富和地位,而是來自于他內在的品質。他具有堅韌不拔、勇于探索、心懷敬畏、誠實守信等一系列先進品質。他將這些品質運用到了自己的企業(yè)管理和家庭教育中,尤其是他在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始終堅守的信念,令我感受到了新時代的企業(yè)家應該具備的品質。
第三段:黃大發(fā)的先進思想
黃大發(fā)先生的思想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他自始至終不斷在探索、思考、創(chuàng)新,從而為企業(yè)帶來新的效益。他的企業(yè)管理思想高度開闊,具有先進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提高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水平。而且,他強調管理創(chuàng)新要順應著客戶需要的變化,不斷推陳出新,滿足客戶的需求。在他的管理哲學中,顧客至上是企業(yè)服務的宗旨,千方百計滿足客戶的需求。他的先進思想,讓我深刻認識到,企業(yè)家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拓展思路,才能實現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四段:黃大發(fā)的先進精神
黃大發(fā)先生的精神也是引人注意的。他勇于接受挑戰(zhàn)、見到困難不退縮。在他的企業(yè)發(fā)展歷程中,他始終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用自己的精神鼓舞著企業(yè)員工。他的堅韌精神和執(zhí)著追求,令我深受啟發(fā)。只有具備這樣的先進精神和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才能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五段:對黃大發(fā)先進事跡的體會
通過了解黃大發(fā)的充滿正能量的先進事跡,我深感到這個時代需要像他一樣的先進人物,需要為社會付出更多的力量,需要具備先進的品質和思想,并在長期的奮斗中堅持不懈、不斷學習、不斷拓展。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他的先進精神和品質,完成自己的使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3月20日,山東省支援威海臨床醫(yī)學檢驗專家白曉卉因突發(fā)疾病搶救無效去世。
天妒英才!白曉卉是山東省立醫(yī)院臨床醫(yī)學檢驗部副主任,主任技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學術骨干,20__年當選“齊魯最美職工”。作為項目負責人,她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曾發(fā)表sci論文50余篇。在山東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白曉卉不幸離世,將生命刻度永遠定格在風華正茂的42歲,令人無比悲慟,眾多網友紛紛留言哀悼,由衷表達敬意與惋惜之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白曉卉用生命踐行了《醫(yī)學生誓言》里的這句話。自20_年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白曉卉帶領省立醫(yī)院臨床醫(yī)學檢驗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檢驗醫(yī)師們一直奮戰(zhàn)在一線。他們不與新冠肺炎患者面對面,卻與病毒魔鬼正面交鋒。他們是離病毒最近的人,也是沖鋒在抗疫前沿的“偵察兵”。每次檢測工作都要持續(xù)數小時,其間他們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加上防護服厚重封閉,一輪實驗下來,往往汗水浸濕了衣服,臉上布滿了護目鏡的壓痕。但他們無怨無悔,因為準確的檢驗結果是他們的使命和職責。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疫”當前,白曉卉視疫情為命令,不顧個人安危,曾多次義無反顧踏上“逆行”征程,馬不停蹄輾轉于北京、新疆、河南等各個疫情一線戰(zhàn)場,帶去山東醫(yī)護戰(zhàn)線的精湛醫(yī)療技術和山東素有的情義與擔當。當一些地方緊急按下暫停鍵的時候,他們卻按下了加速鍵,充分發(fā)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yè)精神,同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努力搭起支撐生命的港灣,用生命奔赴使命,用誓言托起生命的方舟,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動人詩篇。
歲月靜好,皆因有人舍生取義。白曉卉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齊魯兒女的優(yōu)秀代表,是這場戰(zhàn)“疫”當之無愧的英雄。一封封請戰(zhàn)書、一個個紅手印、一顆顆勇敢無畏的心、一個個堅毅逆行的背影……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山東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白衣執(zhí)甲、無畏逆行,義無反顧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英勇捍衛(wèi)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是“火線上的中流砥柱”,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最美守護者”,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告慰逝者,讓我們打贏這場不能輸的戰(zhàn)斗。斯人已逝,風范長存。戰(zhàn)斗還在繼續(xù),我們必須繼續(xù)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唯有勝利的消息,方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我們致敬逝者、哀悼逝者,讓悲痛得以表達,也讓堅忍得以持續(xù)。在當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們該做的,就是循著英雄的足跡戮力前行,凝心聚力、堅定信心,繼續(xù)砥礪奮進,共同打贏這場不能輸的戰(zhàn)斗,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不怕山高石頭多,苦干就能把貧脫,打巖引水造梯田,窮村變成金銀窩?!边@是現今xx草王壩村流傳的歌謠。然而曾幾何時,這里的人祖祖輩輩吟唱著一首心酸的民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备淖儾萃鯄未迕\的是一條水渠,而修建這條生命渠的是村里一位82歲的老人黃大發(fā)。草王壩村原支書黃大發(fā)帶領全村群眾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歷時36年,終于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叵肫甬斈晷耷膱鼍埃h(huán)境的艱苦、技術的落后、條件的貧窮,其修渠的艱辛不言而喻。黃大發(fā)以民愿為己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數十年如一日的實際行動,為村里修了這條生命渠,滋潤了祖祖輩輩干渴貧窮的村莊。
“正直”是從政的品質核心,“廉潔”是做官的行為準繩?!肮业氖略趺从捕夹?,自家的事怎么軟都成?!笔莤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吳剛平對黃大發(fā)的評價。為了保護百姓的利益,黃大發(fā)敢對鄉(xiāng)長和書記拍桌子;為了不占公家半碗水泥的便宜,黃大發(fā)和妻子怒吼。
人生惟有廉潔重,世界須憑氣骨撐,黃大發(fā)的正直廉潔是刻進骨子里的。耄耋之年的.黃大發(fā)在黔北深山當了幾十年村支書,八十大壽之際黃大發(fā)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省委看一眼。第一次去到省城,他既沒去景點,也沒去商場,而是要求到省委大院看看,遠遠地注視著遠處的大樓和飄揚的五星紅旗,這是一個老共產黨人的初心。
黃大發(fā)自力更生帶領村民修渠引水、“坡改梯”、種果木,走上脫貧致富道路的事跡深刻踐行了一名黨員的職責,在行動中堅定理想信念,少說空話,多做實事,充分發(fā)揚實干精神。當下,全國正在推進脫貧攻堅,需要調動起貧困地區(qū)人民投身改革發(fā)展的積極性,更需要多一些像黃大發(fā)一樣的實干家。實現偉大中國夢,走好新的長征路,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久久為功的韌勁,實現夢想的征途并不平坦,也會有坎坷曲折,愿廣大黨員干部能像黃大發(fā)一樣身先士卒帶領群眾奮勇向前。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由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以“__”獲得者黃大發(fā)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生動形象地為全國觀眾再現了那一段“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崢嶸歲月。黃大發(fā)與村民們一鋤頭一鋤頭地揮動,開鑿引入了一池活水,基層黨員干部應該深刻領悟其中蘊藏的“揮鋤”之道,開鑿引入基層的一池“活水”。
“揮鋤”更加堅定,補足理想信念之鈣。“信念不牢,地動山搖?!蹦贻p的黃大發(fā)連用來招待客人的水都湊不齊,認為是祖祖輩輩得罪了神仙,和天無法抗爭,直到被老黨員徐宏良勸導心中要有信念,幸福要靠自己創(chuàng)造,才漸漸點亮心中的“燈”。要干出事,要干出好事,“揮鋤”就不能猶猶豫豫,不能揮一鋤停一鋤,要培樹堅定的“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理想信念之于共產黨人而言就猶如木之本、水之源,缺乏理想信念,就會得“軟骨病”,一身癱軟便容易陷入__的泥沼,被禁錮在封建迷信的桎梏之中。理想信念不是一時一刻的事,應當是一生一世的事,黨員干部要常修常煉、常悟常進,知之而信之,信之而行之,每日躬身自省,捫心自問理想信念是否更加堅定,如此才能在風吹浪打中把穩(wěn)思想之舵,補足精神之鈣,始終在踐行初心使命的偉大征程中奮勇向前。
“揮鋤”更懂巧力,理清思路打通堵點。如何調動群眾參與到修渠當中,黃大發(fā)一開始也是思緒全無。但在經歷了諸多困難之后,黃大發(fā)逐漸理清了思路,首先從破除封建迷信上著手,讓村民認識到修渠引水是行得通的,再組織村民看電影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讓全村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成功修建大發(fā)渠。當下的基層工作呈現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復雜形勢,黨員干部倘若找不到正確的方式方法,只會下“蠻力”,腦子一團漿糊,就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因此,基層黨員干部應當依照自身工作實際,梳理出工作的“流程圖”,找準切入點,一個“線頭”一個“線頭”地捋順,如此便能事半功倍?;鶎狱h員干部是基層治理發(fā)展的“第一責任人”,只有自身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打通工作難點堵點,才能廓清道路前方“迷霧”,激發(f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動能。
“揮鋤”更要實干,篤行拼搏有為奉獻。雖然《高山清渠》這部電視劇才播到第十集,但這部劇后續(xù)發(fā)展已是家喻戶曉,在“普通黨員”黃大發(fā)的帶領下,草王壩村村民歷經三十多年風霜雨雪,開鑿出一條引入“天上水”的“大發(fā)渠”,自此改變了村內貧困缺水的面貌。以血肉之軀鑿開大山,絕不是紙上談兵就能實現的?!翱照務`國,實干才能興邦”,黨員干部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敢闖敢試敢做,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黨員干部不帶頭拿出行動,如何讓群眾信服。只有自己率先示范,沉下心沉下身去知群眾“冷暖”,才有底氣讓群眾跟著一起上。黨員干部在基層事業(yè)當中要發(fā)揮自己的“有為”活力,不要“你們上”“等等看”,多一些“跟我上”“看我干”,將真抓實干的汗水滴進黃土大地里,不遺余力寫好“人民公仆”四個字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薄按蟀l(fā)渠”的涓涓細流源源不斷為各地的黨員干部帶來精神滋養(yǎng),領悟好其中的“揮鋤”之道才能“開鑿”出更多的“涓涓細流”,最終匯成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海洋”。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痹谫F州遵義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團結村草王壩村民組,曾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真實反映了當地村民過去的生活狀況。
上世紀60年代初,面對山高坡陡、缺水致貧的情況,老支書黃大發(fā)先后兩次帶領村民,在令人望而生畏的懸崖峭壁上修鑿水渠,憑著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歷經數十年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讓團結村在1995年結束了“滴水貴如油”的歷史。
汩汩清水流到草王壩,不僅解決了數百戶群眾人畜飲水難,還滿足了稻田灌溉用水。有了水渠保障后,黃大發(fā)又帶領群眾開展“坡改梯”,讓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綠色天地,當地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轉變,農業(yè)生產得以改良,群眾生活明顯改善。
水渠修成后,村民們親切地稱該渠為“大發(fā)渠”。雖然大發(fā)渠已通水20余年,但是82歲高齡的黃大發(fā)一直沒有想過要放棄,他時常行走在大發(fā)渠上巡渠、護渠,慢慢地變成了一種習慣,就如同牽掛著自己的子女一般。
黃大發(fā)曾擔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團結村黨支部書記,20世紀60年代起,他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余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fā)渠”。他帶領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fā)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后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近一段時間以來,黃大發(fā)的先進事跡宣傳報道后,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認為,黃大發(fā)同志的先進事跡,是貫徹落實關于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號召的鮮明體現。他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堅強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展示了貧困地區(qū)基層干部帶領群眾克服困難、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堅強意志。他不愧為基層黨員干部的優(yōu)秀代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時代楷模。
貧困地區(qū)黨員干部紛紛表示,要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不變的擔當精神,務實的工作作風,“擼起袖子加油干”,精準脫貧,志拔窮根,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20世紀60年代,草王壩人在****的支持和黃大發(fā)帶領下,第一次大規(guī)模修渠,卻因技術等原因,耗時10多年也沒修成。
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黃大發(fā)不肯服輸。1989年,年過半百的他到附近的水利站,一邊幫工一邊學習。3年多時間里,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從基礎學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許多水利知識。
1990年臘月,天寒地凍。為了修渠資金,黃大發(fā)趕了兩天山路。等找到原x縣水利局領導時,已滿身是泥,一雙舊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凍得發(fā)紫的腳趾?!安萃鯄未蠛?,地里顆粒無收,我要帶領群眾修渠引水。”黃大發(fā)從破爛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項申請報告。
黃大發(fā)撂下一句話:“一年修不成,修兩年;兩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換,也要干成!”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八
黃大發(fā)是x省x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草王壩村原黨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干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
“當代愚公”敢于擔當,勇于探索。童謠里都唱出因無水而發(fā)展艱難的無奈,草王壩村成為了貧窮落后的典型。當大家都沿襲著貧窮的命運卻無力反抗,黃大發(fā)立志拔窮根,提出修渠引水。這樣艱巨的工程不被大家看好,甚至親舅舅說如果他能干成,手心里面煮飯給他吃。在大家的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黃大發(fā)愣是敢說敢做,并不斷地想辦法努力團結村民們爭取支持,努力跑外援,解難題,帶領鄉(xiāng)親們在懸崖上打通了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fā)渠”。
“當代愚公”善于學習,不斷精進。只有小學文化的黃大發(fā)被公社選取擔任水利輔導員。主要任務是學習基本的修水庫、測量溝渠知識,并監(jiān)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進度。黃大發(fā)在水利站學習時很勤勉。他買了新華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認過去,硬是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的局限,系統(tǒng)地參加了如工程如何測量、用料如何夯實等水利知識培訓,對分流渠、導洪溝的常識也有了系統(tǒng)了解。
“當代愚公”心懷大家,計利千古。兒子黃彬全說“我初中畢業(yè)就回來在村里當代課老師,一個月工資90塊,太少了,我就跑到外面做工,一天至少也有50塊錢。但是我爸沒過幾天就把我從外面叫回來了,說村里缺老師,不讓我去打工了?!?,但他懂得“爸爸是為了村里孩子們的教育考慮”。遇到渠上要用的炸藥不夠,申請撥款還要耽誤幾天時間的情況,黃大發(fā)就自己跑到信用社,以個人名義貸款8000元,把買炸藥的錢補上。
“當代愚公”堅韌不拔,勇敢無畏。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奮斗在修渠一線上,從不怕苦畏難。修渠的懸崖險峻高聳,一旦落下性命難保。而他為了引水,為了不辜負鄉(xiāng)親們的信任,甘愿拿命換。他說:“劉胡蘭啊、黃繼光啊、董存瑞啊這些先烈在戰(zhàn)場上,去堵槍眼的事都要做,就別說下懸崖要怎么做了吧?!?/p>
黃大發(fā)將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悔奉獻于草王壩村,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愚公精神打造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fā)渠”。可能有智叟這樣的人會認為他傻,然而正如阿甘正傳里所言:“做傻事的才是傻瓜”。黃大發(fā)擁有的是一種大智慧。他的事跡和精神感動了我們,廣大群眾對黃大發(fā)贊譽有加。愚公精神永不過時,正是這種精神引領著他們戰(zhàn)勝貧困,消滅貧困,在懸崖峭壁間用信仰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奇跡,打贏了一場艱苦的脫貧攻堅站,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相信在他的事跡鼓舞下,會涌現出更多黃大發(fā)這樣的“當代愚公”,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九
楊文華覺得張桂梅太天真、過于理想主義。20__年9月,他正任華坪縣教育局副局長,和張桂梅一起去北京錄節(jié)目。途中,張桂梅提出要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楊文華堅決反對。在來到教育局之前,他在華坪縣第一中學當過13年老師,很清楚辦一所高中有多難,光是資金問題就很難解決。而且,張桂梅沒有任何學校管理經驗,一直在一線教學,從未進入過學校中層。
回到華坪后,張桂梅就開始四處籌錢,但收效甚微。真正的轉機在20__年,她作為xx大代表去北京開全國黨代會。會上,她身上的一條破洞褲子引起了記者注意。張桂梅的“女高夢”于是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一夜之間全國皆知?;氐饺A坪后,女子高中就被正式提上政府議程,市、縣兩級財政共撥款200萬元。20__年9月,女高還沒有完成全部校園建設,就開始招生。當年的開學典禮由華坪縣縣長主持,市委書記也出席,規(guī)格很高,舉辦地點在教學樓前的一片空地,當時有一半地面還沒有硬化,塵土飛揚。
華坪縣給了女高最大的辦學自由。張桂梅有兩個要求,一是只招貧困女生,不設分數線;二是學雜費全免。按照她的錄取標準,無論分數高低,首屆報名的學生全部被錄取,一共有100名女生,此后輟學4名,剩下96名。在聽說女高之前,這些學生中很多都因分數過低而即將輟學,有一個學生中考數學只有6分。但這樣差的成績進入女高后,高考上線率竟達到百分之百。在越來越多家長的眼中,進女高就約等于上大學。
于是從第二屆開始,報名人數開始大于招生指標,此后一年比一年多??h城的學生也想擠進女高,實際上,這些學生中很多家庭并不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張桂梅很快發(fā)現無法按最初的設想篩選出學生,因為貧困無法量化。
楊文華現任華坪縣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20__年之前,華坪縣還沒有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家家都來說自己貧困,后來有了制度性規(guī)定,又家家都能開出貧困證明。女高怎么篩選貧困生?最終只能是擇優(yōu)錄取。每年,華坪縣根據張桂梅的需求為女高分配招生指標,女高根據招生指標將報名的學生分數線從高往低降序排列,也因此,雖然理論上不設分數線,但最后仍自然出現一個分數線。
女高成立之初就來到學校任教的張紅瓊將其稱之為參考分數線。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些年,縣城學生在女高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張桂梅每年招生時會盡量把控縣城學生的比例,比如她現在帶的文科班有40多人,其中縣城學生只有10個。雖然有分數線,但張桂梅每年仍會破格錄取一些學生。女高每屆有三個班,基本上每個班上約有10多個學生沒有達線。
但對于破格錄取的標準,《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后發(fā)現,除了張桂梅本人,無論是女高老師還是華坪縣教育局領導都并不清楚。兩輪摩托、房、車,這些都能成為她評判的參考標準。
“一些父母帶著孩子來學校找張老師,說家里確實特別困難,或者一些父母身有殘疾,她聽了后就會去實地走訪,了解學生家里的情況,發(fā)現的確貧困就會錄取?!睆埣t瓊說。據她觀察,這些年女高錄取的大部分學生還是家庭相對貧困的。
在楊文華看來,中國國情不平衡,上海的“窮”和華坪的“窮”不可同日而語,華坪縣北部地區(qū)的窮和南部鄉(xiāng)鎮(zhèn)的窮也沒法比較,所以張桂梅只好自己去決定。“她親自去看各家的具體情況。你家里有沒有洋房,有沒有車,她覺得你不窮就不應該來女高,有一陣她規(guī)定,家里只要有兩輪摩托就不窮,”他說。
女高至今也沒有一套制度化體系化的破格錄取標準,錄取誰不錄取誰,張桂梅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在縣級政府層面,也給予了她最大的自由度,允許她每年在招生指標外額外錄取一些貧困生?!皩Τ龅娜藬担緩埞鹈飞蠄?,縣里就會批,”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當然也不能超出太多,畢竟女高能招的人數也有限。”
實際上,對于是否劃一條明確的分數線,女高內部也有過討論。但張桂梅認為,“只要劃了分數線,這些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就進不來了,有違女高的初心?!?/p>
據女高20__級學生鄭珍珍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女高的參考分數線其實比華坪縣普高統(tǒng)一劃定的分數線要高一些,一般在縣城分數線與華坪一中的重點班錄取線之間。比如她那一屆,華坪縣的統(tǒng)一線是410分,女高的參考分數線是480分,縣一中重點班的分數線則是510分。
一個無法忽視的客觀事實是,雖然張桂梅數次強調女高不搞培優(yōu)班,但女高的生源一屆比一屆好,這也是女高成績越來越突出的原因之一。據楊文華介紹,華坪縣僅有的兩所公辦高中,就是女高和華坪縣第一中學。華坪一中是全縣最好的高中,其重點班吸收當地尖子生中的尖子生,女高的生源質量在縣城高中里處于中上水平。
女高原本設計的辦學規(guī)模,是開設18個班共900人。但學校成立至今,已招收10屆學生,每年只能招收100~160人,大多數時候,女高的校內承載學生都沒有超過500人。對此,楊文華指出,女高一直無力擴大規(guī)模,并非不想,而是資金不夠。
女高辦公室主任張曉峰算過一筆賬。女高每年花在一個學生身上的學雜費大概就要3~4萬,包括課本費、資料費、試卷費、高考報名費等,甚至還要提供被褥和行李箱。而女高一年的管理費和水電、綠化、維修等維持基本運轉的花費至少就要300萬元。
在這個位于金沙江山谷間的云南小縣,縣財政自身就很緊張。20__年,全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2.5億元。據楊文華介紹,12年來,僅女高教師工資一項,縣財政的總投入就有1.1億元。
和所有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華坪縣也經歷了轉型。1990年代,華坪因煤礦帶來了個體經濟的繁榮,一度被譽為云南的溫州,在20__年之前,全縣一年的財政收入達到7個億,但此后因大量關停煤礦,財政收入直線下滑。此后,華坪縣嘗試過很多發(fā)展經濟的辦法,最終選擇芒果產業(yè)作為出路。目前,華坪已經成為中國緯度最北端的芒果產地,年產值超過10億元,種植芒果的農民一戶年收入可達10萬元。但芒果屬于農業(yè),在農業(yè)稅取消后對地方財政并沒有貢獻,也因此,近年來縣財政一直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芒果對氣候水土條件要求很高,只適合種植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區(qū)地帶。華坪全縣97%的地區(qū)是山區(qū),其中海拔1500米以下的面積只占22.4%。在廣泛分布著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高海拔地區(qū),居民依然普遍非常貧困。
女高是邊建邊招,從20__年到20__年,先后分五期建設,共花費6000萬元,其中,云南省財政投入約20__萬元,麗江市財政投入幾百萬,其他約4000萬元全部由縣財政負擔,但資金籌集過程非常艱難。楊文華說,女高規(guī)模小,且高中教育并非華坪縣關注的核心,義務教育才是財政必須兜底的重點,是上級考核的硬指標。全縣共有70所中小學,縣財政資金大部分都投入到中小學的危房改造和初中的搬遷合并上。
縣財政財力有限,女高的日常經費來源還有社會捐助。20__年7月,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成立,目前已收到捐款超過1000萬元,主要用于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但這些錢如果用來持續(xù)擴招,仍然不足。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透露,張桂梅目前暫時沒有擴招的打算。
由于招生規(guī)模不夠,女高一直沒有進入到云南省一級完(高)中榜單。這是由云南省教育廳評定的一個重要排名,雖然名為完全中學,即為初中、高中教育都囊括的學校,但純高中也在評定之列。全省共有112所學校入選,相當于公認的100強。排名靠前的學校,每年會得到中央和省級層面一定的資金獎勵。
據楊文華介紹,這個排名有一套考核機制,在教學質量上,最重要的五個指標分別是600分以上學生占比、一本率、本科率、學業(yè)水平和統(tǒng)測通過率。如果僅依據這五個指標,女高早就應該進入榜單,且位居前列。但入選還有兩個硬指標,一是教學規(guī)模必須在1000人以上;二是學校高級和中級教師占比至少達到70%,由于女高是新建高中,以年輕老師居多,職稱晉升比較緩慢。華坪縣教育局希望女高能進入排名,但實現的前提是女高擴招。
楊文華認為,女高無法擴招的根本原因在于,女高是全免費辦學,不但免除了學生全部的學雜費,還經常要補助困難學生的生活費。他多次建議張桂梅適度收費,在他看來,女高一些學生的家庭并不太困難,適度收費既能減輕學校的資金壓力,也能擴大招生規(guī)模,相當于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和她的初心并不矛盾。“但她堅決不干。”楊文華說。
在多位受訪者看來,張桂梅性格的最大特點是堅定,一旦認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對都要做成,絕不妥協。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說,最初要辦女高,縣里擔心只辦女子高中被說成封建,社會影響不好,建議張桂梅先在高中辦一個女子班,試驗一下,她堅決反對,說要辦就辦一所學校,多救一些山里的女孩。楊文華建議她不要邊建邊招,張桂梅堅持,她說,你等得起,孩子等不起。
多年來,楊文華覺得張桂梅的教學理念和辦學思路逐漸成熟,但在她理想主義的一面,仍葆有不變的天真,“她是一個特別純粹的人”。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
渠水如鏡,鑒照古今。大發(fā)渠既是一個面向歷史的答案,又是一道直面未來的考題。它印證了共產黨人為百姓命運擔當、同呼吸、共命運的赤子情懷,也在時時叩問“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永恒課題。
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fā)無悔人生的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我,從中我感受到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感受到了一個老村官的堅韌的毅力和敢為人先的魄力,切身體會了我們黨和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看,他選擇后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排除萬難,造福群眾。埋下希望的種子,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獲的時節(jié)。
像這樣的村官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雖不起眼,但都心系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交出了一份份不平凡的答卷。
任前方荊棘叢生,我定將持之以恒。作為一名黨員,我定不斷鞭策自己位群眾服務,為事業(yè)奉獻青春,用我的理想和激情換取收獲和自信。
大發(fā)渠像一座歷史碑刻,銘記著那一段崢嶸歲月;更像一堂永遠的黨課,啟迪我們,只要真心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創(chuàng)造不了的奇跡。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一
一個當時年僅20多歲的農村大隊長,帶著數百個村民,鋼釬鑿、風鉆敲,前后歷經30余年,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一條10公里的“天渠”。潺潺渠水,潤澤了當地1200多人,使曾經閉塞的貧困村面貌一新。
當地人管它叫“大發(fā)渠”。村民們以最樸實而又最隆重的口頭命名方式,感謝他們的帶頭人——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團結村老支書黃大發(fā)?!耙欢ㄒ敕ㄍㄉ纤尨蠹页陨厦罪垺鼻鄙钐?,多為喀斯特地質。
黃大發(fā)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壩,海拔1250米,山高巖陡,雨水落地,就順著空洞和石頭縫流走,根本留不下來。
上世紀90年代以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必須來回走兩個小時,爭水打架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連“牛腳窩水”村民都要收集起來。村民用水,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臉洗腳,第三遍喂豬喂牛。縣里的干部來草王壩考察,村民遞過來的水杯里,滿是渾黃。因為缺水,當地只能種一些耐旱的苞谷。把玉米粒炒熟去皮再磨成粉,蒸熟后就成了當地人餐桌上的主食。這種“苞沙飯”難以下咽,在喉嚨上直打轉轉。沒有水,別說發(fā)展產業(yè),村民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一些家庭吃鹽都需要賒賬。對于貧窮,黃大發(fā)比別人有著更深刻的體會。幾歲時,母親就去世;父親抽大煙,敗光了家中房屋和田地后撒手人寰。13歲,黃大發(fā)便成了孤兒,滾草窩,吃百家飯長大。
對于擺脫貧困,他有著比別人更強的決心。“窮就窮在水上,一定要想法通上水,讓大家吃上米飯?!?958年當選草王壩大隊大隊長那年,黃大發(fā)下了決心?!斑@一次,拼了命也要干”
草王壩村幾面大山的背后是螺絲水河。上世紀60年代開始,由當地公社牽頭,草王壩大隊、健康大隊、勝利大隊共同開建“紅旗大溝”,想引來這穩(wěn)定的水源。黃大發(fā)任指揮長。當時,修這條水渠,中間必須打通一條長116米的隧道,公社認為技術難度太大,黃大發(fā)就帶著群眾自己干。黃大發(fā)先用農村土辦法確定水平線:豎起竹竿測量,人眼兩邊“校瞄”。洞口越打越深的時候,黃大發(fā)用耳朵貼著山聽,指揮群眾往聲音一致的方向打,耳朵都磨起了老繭。最終,隧道打通了。
但是,由于缺乏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用黃泥巴敷成的渠壁難經風雨,水渠修修補補十幾年,沒法再用,在上世紀70年代被廢棄。“剛修渠的時候我才幾歲,十幾年里父親經常不在家里,都和大家在工地上。修渠失敗的時候,我已經上中學了,那時候父親經常在家里發(fā)呆,我知道他很傷心?!秉S大發(fā)的二兒子黃彬權說。但是,黃大發(fā)沒有放棄。
1976年,遵義縣水電局干部黃著文來到草王壩,住在黃大發(fā)家里?!靶€子、有干勁,滿手的繭握手扎著疼?!边@是黃大發(fā)給黃著文的最初印象。徹夜長談中,黃大發(fā)再次表明了修渠的決心。
再次見到黃大發(fā),是1990年臘月,那天下著大雪,已經成為遵義縣水電局副局長的黃著文晚上回家,看到了來訪的黃大發(fā)?!?0多年了,但一眼還是認出了他。他穿著破解放鞋,沒有襪子,腳趾露在外,一身單衣凍得發(fā)抖?!秉S大發(fā)的挎包里,裝著一份沉甸甸的修渠申請。
“修不通,我拿命來換”
水渠工程立項了,擺在黃大發(fā)面前的第一道難關就是湊錢。按照當時的政策,修建這樣的工程,國家補助材料、匹配一定資金,村民要投工投勞,須自籌部分資金。算下來,全村900多人,要湊1.3萬元。當年,村民的年人均純收入僅為80元。黃大發(fā)召開村民大會,提出了每家每戶湊錢的要求。作為村支書,他率先拿出了100元。
修建水渠的熱情被再次點燃。當晚,有的村民就外出借錢了。第二天一大早,出村小路上滿是趕著牲口,背著雞蛋、黃豆、蜂蜜的村民,他們要到附近集市賣了換錢。
村民楊春友說:“盼水盼了幾十年,有機會修水渠,家里生活再苦都要支持?!币灿写迕穹磳?。以前那條半途而廢的水渠是村民心頭的傷疤,有的村民說:“修得通,我手掌心煮飯吃?!秉S大發(fā)回答:“修不通,我拿命來換。”妻子徐開美勸他,晚幾年,等大家經濟條件好點再修。黃大發(fā)說:“修水這事等不得,再難也要上。水不通,大家經濟怎么好得了?”第三天,1.3萬元湊齊。遵義縣水電局領導感動地說:這不是工程款,是草王壩群眾的心!
“干部干,群眾看?!秉S大發(fā)說。從材料運輸到實地施工,年近6旬的黃大發(fā)總是沖在最前面。放炮需要的炸材,是他來回步行36公里到鄉(xiāng)鎮(zhèn)背回來的。筑渠需要的水泥,也是他親自到縣城“押運”回來的。有一次運水泥車行至半路突遇暴雨陷入泥潭,黃大發(fā)擔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
“黨員帶起頭,大家一起干”
修建水渠要經過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10多處峻嶺,大土灣巖、擦耳巖和灰洞巖最為險要,要從懸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才能通過。在修擦耳巖段時,一處倒懸的崖壁無法測量,專業(yè)施工人員都不敢下去。黃大發(fā)二話不說,把麻繩系在自己身上,讓人拉著吊下懸崖,像半空中飄飛的鷹。吊到懸崖背后,大家看不到他了,嚇得大氣都不敢出。這時候,黃大發(fā)在下面大喊了幾聲,證明自己沒事,大家這才放了心。
一尺一尺敲。中午,大家圍在一起,找?guī)装迅刹顸c燃取暖,烤土豆當午飯。為了早一天通水,有些群眾甚至晚上就睡在渠上。修渠期間,黃大發(fā)的女兒和孫子相繼因病去世。有一年年關將近,黃大發(fā)把家里的豬賣掉得了100多元錢,徐開美以為是給女兒買藥的錢,結果黃大發(fā)拿去墊錢買了修渠炸藥。
“埋怨有什么辦法,家里扯他后退,他怎么干得了工作?”徐開美說。“這水渠是工程奇跡”
1994年,水渠的主渠貫通。清清粼粼的水,第一次滿滿當當地流進了草王壩村,流進了亙古干旱的坡地。村里孩子們跟著水流跑,村民們捧著清澈的渠水大口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從來沒見過黃大發(fā)流淚的村民發(fā)現,老支書躲在一個角落里,哭了。這眼淚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
1995年,一條跨3個村、10余個村民組,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終于完工。群眾以黃大發(fā)的名字命名這條渠,叫它“大發(fā)渠”?!凹词褂矛F在的眼光看,這水渠仍是工程奇跡?!秉S著文說。
村民徐國樹家“坡改梯”后有了4畝梯田,全部種上了水稻。,畝產達到1000多斤。他一直記得打出米那天,家里煮了滿滿一大鍋、足足5斤多米飯。從米下鍋起,一家人什么都不干,圍著灶臺坐著,等著,笑著。揭開蓋的那一刻,一股從沒有過的清香,扎扎實實地鉆入鼻子,直入胃里,沁入心里……“真是吃得肚子好脹,好高興!”多年后回憶起那頓飽飯,徐國樹念念不忘。
村里的稻田從240畝增加到720畝,每年收稻谷80萬斤,村民從此吃飯不愁。還有村民種上了高粱,收獲后賣給附近茅臺酒廠,帶來了更多收入。接下來,黃大發(fā)要實現他修學校、通路、通電的夢想。村民徐國棋記得,水渠修通后,黃大發(fā)把大家喊來開院壩會,商量集資修建學校的事。“如果有文化,渠早就修成功了。我們村文化低,出去都直不起腰桿,娃兒不讀書哪來出息?”全村群眾又一次咬緊牙關,全力投工投勞建學校。而今,過去,草王壩走出了20來個大學生。
接下來是修路。團結村通往外界只有一條泥巴小道,要趟過兩條河,翻過一處懸崖。一發(fā)大水,村莊即成孤島,1990年至1995年,有5個村民涉水溺亡。1995年春節(jié)剛過,黃大發(fā)只身前往遵義縣,向有關部門申請修建通村公路。政府補助的資金用于購買炸藥等,村民在黃大發(fā)帶領下投工投勞。修渠的情景再現山村。每天100多名村民上工,大家齊心協力,4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鋪通。
19,村里通電工程啟動。黃大發(fā)帶頭拿出100元,村民再次湊錢1萬元。為節(jié)約電桿錢,每2戶村民“承包”一根電桿,上山砍樹;一圈上百斤重的電線,村民挽在肩頭往前拉……草王壩村,終于亮起了電燈。村民夏時江,購買了村里第一臺黑白電視機。7月1日,黃大發(fā)和100多名村民一起,在夏時江家收看了香港回歸慶典,大伙兒鼓掌把手心都拍紅了。
“我終于可以交上答卷了”
帶領群眾奮斗50多年,黃大發(fā)走遍了村莊周邊的山山水水,但最遠只到過80公里外的遵義市。不抽煙、不喝酒;不吃雞鴨魚,不管家中事。這位82歲的老支書把一輩子的時間都交給了村里工作,把所有的心力和精神都放在“領著大伙兒干”上,將鄉(xiāng)親們帶上致富路。
村民徐國樹家養(yǎng)了9年的山羊,現在有60只,去年賣羊收入2萬多元。他說“有了水,才養(yǎng)羊;有了羊,才有錢”,靠著養(yǎng)羊收入,他把2個子女培養(yǎng)成大學生。脫貧的熱情涌動在草王壩的家家戶戶。新擴并的團結村還有許多貧困家庭,去年,老支書黃大發(fā)參加政府的脫貧攻堅考察,認定了辣椒和柚子產業(yè)。經過論證,當地政府決定將之作為扶貧攻堅重點產業(yè)進行推廣。黃大發(fā)到村民家里做動員工作,讓兩大產業(yè)順利落地?!八羞@樣的號召力,我們相信他?!贝迕顸S兵旺說。
遵義有關領導了解到這位80歲的老支書有個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于是決定滿足他這個心愿。時任平正鄉(xiāng)辦公室主任的徐飛回憶那天他們來到村里發(fā)現黃大發(fā)和老伴已經穿戴整齊在村口等著了。到了貴陽老支書既沒有提出到風景名勝去逛逛也沒有要求去商場轉轉而是提出去貴州省委看看。
站在省委大門口,黃大發(fā)注視著飄揚的五星紅旗,看著“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的石碑,一言不發(fā)地站立著……就這樣,默默站立了10多分鐘,黃大發(fā)回身對陪同人員說: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陪同人員問:到別處看看吧?黃大發(fā)把頭一搖:“黨組織信任我,把草王壩村交給了我,現在,渠通了、電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p>
又一個春天,來到了草王壩。但見田間地頭,黃大發(fā)率領群眾新栽下的柚子樹抽出新芽,翠綠欲滴。這塊幾代***人奮斗的紅色土地上,生機盎然。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二
20__年一場不期而至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了全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打響了這場全面防控疫情的阻擊戰(zhàn)。
2個多月以來,奮戰(zhàn)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巾幗英雄”們,聞令而動,沖鋒在前,毅然奔赴疫情防控前線,你們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卻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的逆行,夜以繼日的奮戰(zhàn),守護一方的平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這是一群可愛的人,身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工作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在春節(jié)的團圓期間,毅然離家,不顧個人安危,揮別兒女家人,義無反顧地選擇逆行。她們珍視每一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大醫(yī)精誠、大愛無邊、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zhàn)袍,那些年夜飯都沒吃完,卻收拾行囊,踏上征程的人,讓人淚濕眼眶。這大愛無邊,珍愛生命、心中有著偉大的信念的人,我相信,每個像我一樣有血有肉的青年人明白了生命的意義,為每個逆行者痛哭流涕。心中是對未來的堅定,對祖國的熱愛。這場生命與信念的教育最成功不過。
那個出生寒門的學霸在樓頂借無線學習。那個身已患病在病房仍堅持備考的學子,那是責任與擔當。是個人與國家未來的負責與擔當。讓我們青年人即使在家上網課,依舊有著積極的心態(tài)。依舊努力向上。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成了人們不約而同的默契。既保護自己,也為他人創(chuàng)造安全健康的環(huán)境,帶著文明,守護了平安,這就是中國道德教育的最好的詮釋。
這場疫情仍未消失,教育的價值也早已給中華民族帶來又一次的成長,武漢只是生病了,待到春暖花開。一切會變好,到時候,許許多多的勇敢的人站在一起,中華民族仍然堅挺。像列車經過黯然隧道一樣,終破重圍迎獲新生。中華新一代青年人將會被見證成長,為祖國奉獻人生,共同在藍天白云下,走向幸福。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三
在組織學習“社區(qū)干部吳亞琴的先進事跡”,她平凡感人的事跡深深觸動了我。吳亞琴20xx年如一日扎根社區(qū),把社區(qū)當成家,把社區(qū)群眾當成親人,把為居民群眾解決難題當成快樂的事,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和基層干部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為社區(qū)工作人員樹立了標桿,做出了榜樣。
吳亞琴的先進事跡告訴我們,社區(qū)窗口雖小,卻關系到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蔽覀儜搹淖陨碜銎穑瑥谋韭毠ぷ髯銎?,從點點滴滴做起,關注民生,服務居民,用平等互助、誠實守信,溫馨便民的服務,拉近政府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把黨的計生政策傳遞到千家萬戶,讓符合條件的居民能夠享受到優(yōu)惠的政策,讓每一位走進社區(qū)的人都能享受到貼心的服務。
今后要在本職崗位上踐行黨的宗旨,更加努力工作,為長春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我們一方面立足本職、扎實工作、服務發(fā)展、服務民生,另一方面積極推動三滿意機關建設,為幸福長春建設獻計出力。作為我們每一名機關干部,都應該向吳亞琴同志那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不斷的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今后我肯定向她學習經常地深入到居民家,去解決老百姓的問題和困難。
社會需要更多像吳亞琴這樣貼近群眾了解民心的社區(qū)工作者楷模,我作為一名社區(qū)計生工作人員,我也會繼續(xù)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出不平凡的事業(yè)。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四
20世紀60年代,草王壩人在政府的支持和黃大發(fā)帶領下,第一次大規(guī)模修渠,卻因技術等原因,耗時10多年也沒修成。
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黃大發(fā)不肯服輸。1989年,年過半百的他到附近的水利站,一邊幫工一邊學習。3年多時間里,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從基礎學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許多水利知識。
1990年臘月,天寒地凍。為了修渠資金,黃大發(fā)趕了兩天山路。等找到原遵義縣水利局領導時,已滿身是泥,一雙舊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凍得發(fā)紫的腳趾?!安萃鯄未蠛?,地里顆粒無收,我要帶領群眾修渠引水?!秉S大發(fā)從破爛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項申請報告。
黃大發(fā)撂下一句話:“一年修不成,修兩年;兩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換,也要干成!”
1992年春,引水工程終于開工,57歲的黃大發(fā)帶領200多名鄉(xiāng)親,浩浩蕩蕩奔赴工地。有次炸山出現啞炮,黃大發(fā)準備前去查看,有人突然大喊“要炸了”。情急之下,他用隨身的背篼罩住自己,碎石塊剎時滿天飛。萬幸的是,碎石只擊破了背篼,擦破了他的手臂。
1993年,工程進行到異常險峻的擦耳巖,垂直300多米高,放炮非常危險。黃大發(fā)第一個站出來,帶幾名黨員上到山頂,把繩子拴在大樹上,再系到腰上,順著石壁慢慢往下探,尋找放炸藥的合適位置。
“共產黨員怕犧牲能行嗎?先烈們拿身體去堵槍眼,我們做事就要有這種精神?!秉S大發(fā)說。
1994年,水渠的主渠貫通。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進草王壩,村里的孩子跟著水流跑,村民們捧著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從沒見過黃大發(fā)流淚的村民發(fā)現,老支書躲在一個角落里,哭了。
1995年,一條跨三重大山、10余個村民組,總長9400米的水渠全線貫通,草王壩徹底告別了“滴水貴如油”的歷史。村民以黃大發(fā)的名字命名這條渠,叫它“大發(fā)渠”。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五
堅定信仰守初心。人生如屋,信仰如柱。老支書黃大發(fā)自23歲光榮入黨并被全村推選為大隊長開始,就決心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電,一干就是36年,把修渠引水、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和任務作為心中第一信念。他干在前面、克難攻堅,讓草王壩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全村群眾高度認可的實績譜寫了為民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黨員干部就應做到自覺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做到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并轉化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磅礴精神力量。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決不松懈動搖,始終受得住風險和困難考驗,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踐行宗旨守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守其初心,始終不變。老黨員黃大發(fā)從入黨并選為村支書開始,就始終把群眾冷暖記在心里,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掛在心上、踐行在實際行動中,始終真情服務群眾,實現了他對群眾立下的“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的錚錚誓言。廣大黨員干部無論身在那個崗位,都應自覺做到心中時刻裝著群眾,時刻為了群眾,始終把發(fā)展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呼聲為信號、以群眾滿意為目標,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在躬身為民中不斷增添群眾福祉。
實干擔當守初心。擔當是立業(yè)之基、成事之要。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老黨員黃大發(fā)面對草王壩村山高地貧、缺水少錢的艱苦環(huán)境,沒有認命,沒有叫苦,沒有退卻,他毅然選擇自學技術修渠引水,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帶領下,草王壩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黨員黃大發(fā)為群眾能吃上米飯、喝上清泉、過上好日子而事不避難,體現了共產黨人敢于擔當的勇氣、敢于擔責的精神,令人敬佩。當前,我們正處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廣大黨員干部就應樹立敢于擔當、實干苦干的精神,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矛盾和問題面前不推諉,在實干中落實好各項工作任務,在實干中破解發(fā)展難題,用實干擔當堅守初心、永葆本色。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六
“這個是杜富佳,杜富國的姐姐,現在在x?!薄斑@個是x電視臺的記者,她之前來采訪過我”……在讓記者輸入自己的手機號后,黃大發(fā)開始邊翻手機里的通訊錄,邊向記者一一介紹。
“您記性真好!”“那是,我記性好得很!”看著記者震驚的眼神,黃大發(fā)有點“小傲嬌”地說道。
生活中的黃大發(fā),就如同鄰家的老爺爺一般,真實、質樸、親切、可愛。
“吃飯沒得?不拍了不拍了,先坐下吃飯?!?/p>
“我不累,我不累,你們辛苦了?!?/p>
看到記者吃飯時候還在拿著照相機拍照,他會招呼記者趕緊入桌吃飯。
緊張錄制之余,面對記者的詢問,也一直表示狀態(tài)良好。
交流過程中,黃大發(fā)會提出殷切期望,“要好好工作,精益求精”“要多傳遞好人好事,要講好我們的中國故事”。
聊到興起時,甚至還老頑童般地跟記者比起了手勁。那雙手握起來溫暖、有力,手上的“一溝一壑”都是常年勞作、開渠墾地的見證。
《榜樣6》錄制結束的第二天,一行人就要返回x。臨別的時候,黃大發(fā)反復向記者發(fā)出邀請:“一定要來看我,一定要來找我耍哈!”
我們一定會去看您的,看看您生于此長于此奮斗于此的團結村,走走凝結您畢生心血的“大發(fā)渠”,嘗嘗清冽的泉水和它孕育的“天渠大米”,最后,再聽您跟我們講講共產黨員的精氣神!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七
黃大發(fā)同志:您好,近日,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以您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連續(xù)播出。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當年的團結村,常年缺水,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村。是您的一句話:窮就窮在缺水上,一定要把水引來,讓大家喝上干凈水、吃上白米飯。為村民打了一記“強心針”,樸素的一句話,您用了一輩子去踐行,這背后體現的是一份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一位基層干部的責任和擔當。
過絕壁,越懸崖。云橫長嶺,月照清渠。您的一句承諾背后,是36年的堅守,初心不忘。你的一份堅持背后,換來的是村里的民富物博,水綠山青。問渠哪得清如許,枝葉片片總關情。今天我們基層黨員干部,投身于大時代的國家發(fā)展中,更應該從您這位“當代愚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為自己的心靈深處,覓一處清渠源頭。
渠深幾許,源頭活水是基層黨員干部的奉獻。為了改變村里的貧困面貌,您堅定了信念,為了堅守這一信念,您這彎下腰一干,就是36年。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當我們說出“36年”這個詞語,輕松得不到一秒,可這背后的汗水和堅守,卻是難以用語言所描述的。從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在那一道水渠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林則徐在新疆流放,為當地百姓興修水利,所造水渠被百姓感念,稱之為“林公渠”,百年后,您所組織興修的水渠又被村民稱為“大發(fā)渠”這不是歷史的巧合,我更愿意稱之為是歷史的規(guī)律,即時刻想著為了人民的人,自然也會得到人民的認可和尊重。今天的作為年輕人的我們,更應該從您身上學習那份共產黨員樸素的奉獻精神,用青春年華為奮斗寫下注腳,用無私奉獻為青春譜上旋律。
清渠深幾許,源頭活水是基層黨員干部的堅守。今天我們年輕一代中,參加工作前,往往是雄心壯志,自詡要做一番大事業(yè)。真正開展工作時,有的人不屑于處理簡單紛雜的工作,有的人不愿扎根在基層鄉(xiāng)村。浮躁、急于求成、不踏實,這些往往又成了我們這代積極向上年輕人身上又不可避免的缺點??稍谀纳砩?,我仿佛又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選擇。一輩子的堅守,36年如一日的苦干,今天的我們總是宣揚著自己要做大事業(yè),可是又有誰能甘于用人生中的36個年頭去做修渠的這件“小事”呢?又有誰不能去承認,一輩子的奉獻,把“貧困村”變成“富裕村”是一件小事呢?“舉世不知何足怪,力行不顧是豪雄?!苯裉斓奈覀儯鼞擆B(yǎng)成一種正確的政績觀、職業(yè)觀,把努力落在實處,把奮斗寫在路上。
清渠深幾許,源頭活水是基層黨員干部的拼搏?!拔业娜怏w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干其(去)哪一天。不驕傲,不自滿,再多的困難我都不怕。只要人民能得到好處,我愿意用命來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年過八旬的您,聲音是那么鏗鏘有力,有如黃鐘大呂,發(fā)人深省。在青春的年紀里,您本可選擇安逸,面對村里的貧困,聽之任之,可您選擇了勇于擔當,選擇了開山破壁,通電修路。功成之后,您也自然可以選擇安度晚年,可您又選擇了生命不息,拼搏不止。今天的我們,自當奮發(fā)圖強,用拼搏詮釋最美的青春姿態(tài),拒絕躺平,拒絕消極。每一朵浪花的綻放,都是因為水流選擇了險峻的礁石。前路漫漫,我輩自當不負勇往,不負青春,亦不負您的赤誠。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八
我叫黃大發(fā),今年82歲,我是草王壩村的老支書。草王壩村自古以來就缺水,吃水貴如油。我們沒有水的時候,比較窮,我們的男孩子談不到媳婦。我是個孤兒,吃百家飯長大的。父母親解放以前就死了。我在23歲的時候就在大隊當大隊長,在24歲的時候我就入黨。我入了黨過后,我心頭,本身是共產黨員,要下決心把這個水弄到草王壩來,讓我們老百姓吃上大米飯。修第一道溝沒有經驗,沒得技術。這溝修了水上不去。老百姓也愁悶,錢也湊光了,修了十多年,辛辛苦苦(修的)也暴廢了。但是我的心是沒有忘掉,必須還要想辦法。還要尋找第二個水源看怎么來修。我沒有放棄。90年到92年都是大旱,我們村里的樹木都干死了。我覺得要修溝是關系子孫后代的事情。必須要修。92年就動工的。全村勞動力我們基本上都上去了。就是擦耳巖這個崖,它是最危險的。在那個地方修的時候我們從那里過,就是怕不安全。一掉進下去,下面就是幾百米。我們反正不敢(往下)望。我這心里,都是怕的,提心吊膽,怕人摔下去,這個溝修不成。幸好,我們這兩三年平平安安地把這個溝修過來了,但是沒有出事。水過來了,大家都在吼,我們要吃大米飯了,安逸了。我心里特別特別地高興,不管我們以前怎么苦,都是值得的。我心里還是長期都牽掛著這個溝的,不管有事沒事,都要上去看一看。溝比較長,坡比較陡,但是每年都有壞的地方。都要上去看,都要整治。我們這溝原來是螺絲水工程,我們取的名是螺絲水,但是現在把它改名大發(fā)渠。就好像這功勞是我的,這功勞不是我的,是人民群眾的。是我?guī)ь^修的,但是是老百姓共同修的。
觀看黃大發(fā)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九
漢族,1935年11月生,1959年11月入黨,xx人,x省x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歷時36年,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用實干兌現“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被譽為“當代愚公”。
曾先后被x地委、行署授予年度先進生產(工作)者,多次被授予縣、鄉(xiāng)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籩菔〉諼褰斕賴履7丁?2016年入選“x榜樣·最美人物”。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fā)布“當代愚公”黃大發(fā)的先進事跡,授予黃大發(fā)“時代楷?!睒s譽稱號。
2017年5月13日,x省委授予黃大發(fā)同志“全省脫貧攻堅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x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稱號。
2017年7月24日,被評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2017年9月,獲得“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誠實守信類)。
2018年3月1日,當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2019年9月25日,黃大發(fā)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為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
2021年6月29日,入黨志愿書****中央授予黃大發(fā)“七一勛章”。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47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