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了實施教學計劃,將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有機結(jié)合起來的文本形式。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yīng)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在這里,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經(jīng)典教案的范本,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書讀懂內(nèi)容;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
3、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積累文中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在對比中分析蘇武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預(yù)習準備:
1、查閱有關(guān)資料,了解背景。
2、預(yù)習課文,大致疏通文意。
二、課堂教學:
1、學生簡介背景:
教師掌握: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zhàn)爭,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為公元前127年、前1、前1。匈奴的威勢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與漢講和,但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蘇武出使匈奴時,卻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短K武傳》集中敘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間的事跡,熱烈頌揚了他在敵人面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饑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充分肯定了他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
2、作者介紹:
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逗鬂h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其父班彪曾續(xù)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yè),在《后傳》基礎(chǔ)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后因有人向漢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jīng)過二十多年努力,寫成了《漢書》。漢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隨竇憲出征匈奴,不久竇憲因謀反案被誅,班固也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漢書》中的'八“表”與“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馬續(xù)續(xù)成的。
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模仿《史記》,但略有變更。全書有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漢高祖,止于王莽,記西漢一代二百三十年間史實?!稘h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tǒng)觀念出發(fā),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如對陳涉、項羽加以貶抑,即是顯例。歷來《漢書》與《史記》并稱,史學家劉知幾說《漢書》“言皆精煉,事甚該密”(《史通六家》),則是其特色。
3、生讀課文,標注重點實詞虛詞。
4、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自己不懂的內(nèi)容。
5、合作討論。
班固是怎樣用對照、映襯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與副使張勝的對照。
在威逼利誘之時,與叛徒衛(wèi)律的對照。
在以情相勸之時,與降將李陵的對照。
6、以班級為單位,交流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賞析《蘇武傳》中的人物形象。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二
1.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歷史上涌現(xiàn)了無數(shù)杰出的愛國英雄,這是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個經(jīng)典故事。
2.這個故事廣為傳誦,人們根據(jù)它創(chuàng)作了戲劇、歌曲、古典樂曲等藝術(shù)作品,為什么蘇武牧羊有如此大的魅力?讓我們走進這篇課文。
3.簡介蘇武:蘇武,字子卿,西漢杜陵人。漢天漢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貴族多方威脅誘降沒有成功,又把他遷到北海邊牧羊。蘇武19年不肯屈服。漢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二、預(yù)習檢測。
1.默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不認識的詞,查字典,注字音。
旌節(jié)恭恭敬敬氣節(jié)置之度外依偎。
2.解釋下列詞語。
社稷: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紅妝:同“紅裝”,指青年女子。
幃:同“帷”,指帳子。
??菔癄€:直到海水枯干,石頭粉碎,形容經(jīng)歷極長的時間(多用于誓言,反襯意志堅。
定,永遠不變)。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指導讀正確、有節(jié)奏感。
賽讀課文。(要求:響亮,正確,有節(jié)奏)。
3.全班一起朗讀。
四、精讀課文,思考:
1.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些什么?
2.學生默讀課文,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在旁邊寫出體會。
3.教師講解,加深理解。
(1)北海邊野草遍地,沒有人煙,惟一和蘇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節(jié)。
(內(nèi)心是孤獨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種堅定的信念。)。
(2)你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信念呢?
(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一定要維護國家尊嚴的信念)。
(3)理解“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的意思。
(蘇武頑強地忍受著各種折磨。餓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饑;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師生對讀,(感受到后面的話是把前面的折磨寫具體了)。
教師引讀,(讓學生感受到蘇武在想盡辦法克服種種困難)。
(4)理解“任??菔癄€,大節(jié)不稍虧。終教匈奴心驚膽戰(zhàn),拱服漢德威”的含義。
(不論怎樣,蘇武寧死不屈,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氣概都不會減少一絲一毫。最后終。
于讓匈奴人佩服,不得不拱手誠服漢朝的品德與威嚴。)。
(5)讓我們把這種氣節(jié)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教師小結(jié):蘇武就是這樣一個寧死不屈,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人,讓我們充滿深情地讀讀這一節(jié)。
四、合作探究。
過渡:茫?;哪安輩采藷熃^跡,蘇武時時刻刻緊緊握著這支和他患難與共的旌節(jié)。
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過去了,蘇武在異鄉(xiāng)歷盡了千心萬苦,受盡了非人的折磨,經(jīng)過漢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終于答應(yīng)放蘇武回國。
想象一下:
1.蘇武終于又回到京城,此時此刻,他心里大聲呼喊什么?
2.來迎接蘇武的人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3.他的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他的妻子會說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過渡:學到這,你覺得蘇武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對他說什么?
(在敵人面前不屈不饒,,堅持正義,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人。他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愛國志士。)。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三
1、積累文中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書讀懂內(nèi)容;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
3、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
積累文中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在對比中分析蘇武的人物形象。
一、預(yù)習準備:
1、查閱有關(guān)資料,了解背景。
2、預(yù)習課文,大致疏通文意。
二、課堂教學:
1、學生簡介背景:
教師掌握: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zhàn)爭,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勢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與漢講和,但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時,卻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短K武傳》集中敘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間的事跡,熱烈頌揚了他在敵人面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饑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充分肯定了他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
2、作者介紹:
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逗鬂h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其父班彪曾續(xù)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yè),在《后傳》基礎(chǔ)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后因有人向漢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jīng)過二十多年努力,寫成了《漢書》。漢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隨竇憲出征匈奴,不久竇憲因謀反案被誅,班固也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稘h書》中的八“表”與“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馬續(xù)續(xù)成的。
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模仿《史記》,但略有變更。全書有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漢高祖,止于王莽,記西漢一代二百三十年間史實?!稘h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tǒng)觀念出發(fā),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如對陳涉、項羽加以貶抑,即是顯例。歷來《漢書》與《史記》并稱,史學家劉知幾說《漢書》“言皆精煉,事甚該密”(《史通六家》),則是其特色。
3、生讀課文,標注重點實詞虛詞。
4、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自己不懂的內(nèi)容。
5、合作討論。
班固是怎樣用對照、映襯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與副使張勝的對照。
在威逼利誘之時,與叛徒衛(wèi)律的對照。
在以情相勸之時,與降將李陵的對照。
6、以班級為單位,交流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賞析《蘇武傳》中的人物形象。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四
1.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chǔ)知識。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
2.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jié)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shù)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突出弘揚愛國主題,引導學生探討新時代中如何繼承蘇武的偉大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jié)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shù)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的設(shè)計。
1.課前預(yù)習。
(1)熟讀課文。
(2)借助字典,正確譯文。
(3)歸納文意,記下學習的難點。
2.課內(nèi)采用專題討論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chǔ)知識。
1.作者簡介。
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
班固幼年聰慧好學,9歲即能寫文章、誦詩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性情謙和,深受當時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記后傳》,去世后,班固因《史記后傳》沒有完成,敘事也不夠詳備,于是繼承父志,在《史記后傳》的基礎(chǔ)上撰寫《漢書》。因當時有人誣告,班固遂以私改國史的罪名被捕人獄。幸其弟班超上書解釋,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大為贊賞,召為蘭臺令史,后遷校書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書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終于完成了《漢書》的寫作。
2.關(guān)于《漢書》。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實。《漢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作為一部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自然不無道理。
第二課時。
1.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
2.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
3.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jié)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shù)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蘇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jié)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jīng)常運用的縱式結(jié)構(gòu)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luò)清晰,故事完整。
為了表現(xiàn)蘇武的性格、氣節(jié)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著力于環(huán)境及細節(jié)的描寫。如蘇武自刺一節(jié),被置于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fù)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yīng)是“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凈,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jié)合起來。
1.理清課文的基本思路。
【明確】文章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開始寫道:“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碧K武出使匈奴的這一背景,表明蘇武出使時的嚴酷歷史環(huán)境,同時交代了匈奴盡管“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只是因為“且鞋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兵之計,并非真心和好。所以當漢武帝派蘇武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還朝,并“厚賂單于”時,“單于益驕”,這也是后來單于悍然扣留蘇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7段,重點記述了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事跡。這部分也是文章著力描寫的部分,以精彩的筆墨描寫了蘇武反抗匈奴統(tǒng)治者招降的種種斗爭情形。具體描寫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衛(wèi)律軟硬兼施想迫使蘇武投降,被蘇武正氣凜然的怒斥所喝退,雙方矛盾斗爭激烈,場面緊張。接著寫匈奴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備受饑寒,接著流放蘇武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讓他牧羊。然而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蘇武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險惡用心。他手握漢節(jié)——國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維持著一個使者的使命。這時斗爭是相對緩和的,直接表現(xiàn)的是蘇武與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勸降。這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蘇武可貴的氣節(jié),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fù)雜心態(tài)。他那尚未泯滅的愛國之情、羞惡之心在蘇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喚醒了,其內(nèi)心剖白真實感人。李陵在勸蘇武時曾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達對漢武帝動輒殺戮大臣的殘忍行為的不滿,也是《漢書》中少有的表現(xiàn)批判統(tǒng)治者的進步思想傾向之處。而蘇武與李陵的對答針鋒相對,波瀾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聲氣躍然紙上。此處蘇武的斗爭對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敵對陣營的故友,雙方的心態(tài)都比較復(fù)雜,而作者的描寫也很到位,是這部分最出彩之處。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兩節(jié),介紹了蘇武被放回國的經(jīng)過。課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看似平實記述,細細品味卻包含著作者諸多感情。人生不過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長!蘇武“強壯出”,出使時正當壯年,及回歸故國時已是“須發(fā)盡白”,一生大好時光都在煎熬中過去了,作者的嘆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為信念堅執(zhí)如此確實令人敬佩!幸而雖歷盡磨難,終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務(wù),維護了國家尊嚴,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且榮歸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顯而易見??梢哉f這句表達的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心聲。
2.【提問】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首先,以典型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蘇武留胡十九年,經(jīng)歷坎坷曲折,漢與匈奴的`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作者抓住蘇武經(jīng)歷中的關(guān)鍵之處,運用典型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使蘇武這個人物躍然紙上。蘇武出使匈奴,因突發(fā)事變,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圍,有操生殺予奪之權(quán)的單于和衛(wèi)律的屠刀,有貪生怕死的副使張勝的屈降,有曾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聲淚俱下的勸降。而冰天雪地廩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蘇武更是被置之死地。這些典型環(huán)境,把蘇武這個人物推到了矛盾斗爭的風口浪尖上,讓人物一展風采。作者又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蘇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如寫蘇武的兩次自殺,第一次被“勝、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寫蘇武被幽禁在大窖中,“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等。蘇武的語言也具有典型意義。如衛(wèi)律逼降時,說:“副有罪,當相坐?!碧K武斥責說:“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使衛(wèi)律啞口無言,只得無恥地“舉劍擬之”,但蘇武巋然不動。又如,李陵勸降,蘇武仍然不為其情所動,表示“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表現(xiàn)出至死不屈的品德。
其次,為了突出表現(xiàn)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文中著重寫了三個叛徒,與蘇武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是副使張勝,一個是為虎作倀的衛(wèi)律,一個是曾為朋友的李陵。他們都在匈奴的威勢面前喪失了民族氣節(jié),拜倒在敵人腳下。唯獨蘇武大義凜然,為了民族尊嚴和漢王朝的利益,寧死不屈。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豐滿的、動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3.【提問】蘇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兩度要自殺,后來又想方設(shè)法要活下去。這是否矛盾?
【明確】并不矛盾。蘇武在胡地以維護國家民族尊嚴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為準則。我們不難明白,匈奴對蘇武等人的勸降實際上是匈奴與漢朝的一次對峙,關(guān)乎國家尊嚴、民族氣節(jié)。事發(fā)時他已經(jīng)意識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爸刎搰笔且驗槭孪葲]有發(fā)現(xiàn)副使張勝的陰謀而導致禍及國家,蘇武意識到,一旦被匈奴審訊,就會給國家?guī)硇呷瑁砸詺⒁员苊馐軐?。后來,在審訊時被衛(wèi)律威逼利誘,他在說完一番大義凜然的話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動表示堅決不投降的決心,二是要為國家雪恥。匈奴明白了蘇武的決心,知道威權(quán)、富貴無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毀蘇武肉體的方式來征服其意志。所以蘇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變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種艱難困苦中堅強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與支柱依然是漢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從全文看來,蘇武將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慮的是漢朝的榮譽與利益,所以在局勢變化的情況下,他的對抗方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了解班固和《漢書》。
《蘇武傳》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jīng)常運用的縱式結(jié)構(gòu)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還運用插敘,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luò)清晰,故事完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蘇武傳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六
(一)傳記寫作的要點。
(幻燈展示:范曾《蘇武牧羊圖》)。
幻燈片中對于蘇武只有一個解釋:前140—前60,同學們,你能從中讀出什么信息呢?
而本文,作為一篇傳記,寫了蘇武多少年?有沒有寫80年?
寫了。
這19年每年都寫了嗎?
沒有。
問一個寫人物傳記怎么寫的問題。寫人物傳記,要不要把這個人物的一生列成一個大事年表?要針對人物身份抓住關(guān)鍵情節(jié)來寫。寫蘇武,他是一個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時遇到特殊變故所表現(xiàn)出來的言、行、舉、止,通過這些突出的事情來表現(xiàn)一個人。這是一種傳記寫作的方法。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二)歸納主要故事情節(jié)。
班固雖然是個史學家,但他在寫蘇武時花盡了心思,80年,沒有寫太多,對蘇武的身世,只有一處交代,只在文章開頭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整篇文章側(cè)重寫他出使匈奴這19年的艱辛歷程。
在這19年當中,沒有一年一年地寫,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樣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變的時候,面對勸降時他是如何表現(xiàn)出的。因此,整個傳記的重心在哪里呢?發(fā)生叛亂是個意外之變,在這時,蘇武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
自殺反勸降北海牧羊。
(板書:自殺反勸降北海牧羊)。
這三個情節(jié)構(gòu)成了蘇武人生當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過問題歸納蘇武形象及精神特質(zhì)。
a.講解“自殺”情節(jié)。
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1)欲自殺(2)引佩刀自刺。
問一個問題:他在知道這個事情之后,馬上就要自殺,那在他自殺之前,留下了什么話?也就是他自殺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
(1)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
(2)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在他自殺的理由中,找出最核心的兩個詞,是哪兩個詞?
重負國、屈節(jié)辱命。
蘇武的身份是什么?
出使匈奴的漢使。
作為一個使臣,此時遇到意外的變故,他為什么說是“負國”呢?
(1)手下人勾結(jié)匈奴叛亂。
(2)作為漢使,任務(wù)未完成,有愧于國家(蘇武作為代表團的團長,副團長出現(xiàn)問題了,這是他嚴重失職。)。
(3)處理不好會引發(fā)兩國的矛盾。(很有可能漢匈的戰(zhàn)爭就會因此而起)。
“重負國”再加之“屈節(jié)辱命”,哪一個能顯示他自殺有為自己的成分?
(對漢朝忠貞不渝,事事為維護國家利益的品格。)國家利益至上。
衛(wèi)律驚,惠等哭,單于壯其節(jié)。他的行為讓叛徒感到驚訝,讓敵人感到震憾,進而感佩。
所以,我們歸結(jié)這樣幾個字,在自殺過程當中,有一驚,一哭,一壯。
他要自殺,他的同行者放聲大哭,他的敵手都大驚失色,連敵方的君主都被他的氣節(jié)所打動了。這個行為突出的是一個人格魅力。這是他對國家不渝的忠貞。(板書:忠貞)。
既然講到了衛(wèi)律吃驚,我們自然就過渡到了衛(wèi)律這個人,大家想一想,衛(wèi)律為何會吃驚?要聯(lián)想一下他是什么身份。
因為他自己首先是一個叛將,他認為蘇武可以和自己一樣選擇投降,而蘇武卻為了保護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利益去自殺,所以對蘇武自殺十分不解。
按照衛(wèi)律的邏輯應(yīng)該是什么?
從這個叛徒的吃驚里面,可以看出在同一個場面上,同一個事件上,比較出人格的不同,選擇之不同。因此,當衛(wèi)律代表著單于這一方來勸降的時候,他的話語就有所不同了,他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勸說的?找兩個同學分角色朗讀。只讀二人對話,讀出勸降的語氣和反駁的情態(tài)。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書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
3、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積累文中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在對比中分析蘇武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預(yù)習準備:
1、查閱有關(guān)資料,了解文章背景。
2、預(yù)習課文,大致疏通文意。
二、課堂教學:
1、學生簡介背景:
教師掌握: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zhàn)爭,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勢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與漢講和,但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時,卻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短K武傳》集中敘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間的事跡,熱烈頌揚了他在敵人面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饑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充分肯定了他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
2、作者介紹:
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逗鬂h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其父班彪曾續(xù)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yè),在《后傳》基礎(chǔ)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后因有人向漢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jīng)過二十多年努力,寫成了《漢書》。漢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隨竇憲出征匈奴,不久竇憲因謀反案被誅,班固也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稘h書》中的八“表”與“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馬續(xù)續(xù)成的。
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模仿《史記》,但略有變更。全書有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漢高祖,止于王莽,記西漢一代二百三十年間史實。《漢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tǒng)觀念出發(fā),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如對陳涉、項羽加以貶抑,即是顯例。歷來《漢書》與《史記》并稱,史學家劉知幾說《漢書》“言皆精煉,事甚該密”(《史通·六家》),則是其特色。
3、生讀課文,標注重點實詞虛詞。
4、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自己不懂的內(nèi)容。
5、合作討論。
班固是怎樣用對照、映襯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與副使張勝的對照。
在威逼利誘之時,與叛徒衛(wèi)律的對照。
在以情相勸之時,與降將李陵的對照。
6、以班級為單位,交流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賞析《蘇武傳》中的人物形象。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八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遠讬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鞲毳幙,以御風雨。膻肉酪漿,以充饑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cè)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別后,益復(fù)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并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xiāng),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qū)區(qū)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于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復(fù)茍活。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秖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復(fù)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zhàn)。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椭髦?,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zhàn),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chuàng)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chuàng)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fù)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zhàn)士為陵飲血。單于謂陵不可復(fù)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便復(fù)戰(zhàn)。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于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zhí)事者云云,茍怨陵以不死。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九
1、讀通,理解文言字詞和句子,積累有關(guān)文言知識。
2、讀懂,把握文章思路,領(lǐng)會蘇武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形象內(nèi)涵。
3、會讀,學習人物傳記的閱讀方法,提高鑒賞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這篇文章學起來是很難的。一是因為它的篇幅長;二是文中陌生的文言詞語太多,文言現(xiàn)象比較復(fù)雜。因此,讓學生先讀懂,是課前準備工作中最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首先,讓學生用他們經(jīng)常采用的獨學的方式,結(jié)合課下注釋,把文中的字詞障礙掃清。其次,利用他們平時對學的方式,在熟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對文本進行細讀。我讓他們互相合作,對文章所寫的內(nèi)容進行了充分的感知。最后,通過導學案上幾個問題的探究,引導他們在預(yù)習課后再去研讀文本,尋找答案。
一、導入新課。
“讀史使人明智”,我們也可以說“讀書可以明志"。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漢書》中的《蘇武傳》,去聆聽一曲精神的壯歌。(板書課題)。
課前我們通過獨學與對學的方式對字詞進行了疏通,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將有針對性地作具體落實。
二、整體感知。
師:貫穿全文的一對矛盾是什么矛盾?
生:是投降和不投降的矛盾。
師:能不能說得細致一點?
生:是單于想讓蘇武投降,但是蘇武就是不投降。
(板書“降”與“不降”,中間拉開一定距離。)。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為了讓蘇武投降,匈奴先后使用了哪些手段?(幻燈片展示此問題)。
生:我認為是采用了四種手段。首先是恐嚇他,然后是引誘他,還有折磨他,最后還讓李陵去勸降。
師:他說的比較準確,那匈奴拿什么來恐嚇蘇武呢?
生:殺蘇武。
師:好,以死恐嚇。(板書:以死恐嚇)那用什么來誘惑他呢?
生:用利益誘惑的。(板書:以利誘惑)。
師:用什么來折磨他呢?
生:用痛苦。
師:是什么痛苦?
生:身體的痛苦,還有精神的痛苦。
生:原先是同事。
師:文中說“陵與子卿素厚”,說明他倆還是好朋友。就概括為故友勸降。(板書:故友勸降)。
三、人物品讀。
生:衛(wèi)律拿劍要殺蘇武。
師:文中用了一個什么字?
生:擬。
師:“擬”如何理解?
生:比劃。
師:在這里衛(wèi)律只是比劃一下,那衛(wèi)律前面有沒有動真格的?
生:有,衛(wèi)律殺了與蘇武同來的使者虞常,然后要殺張勝的時候,張勝就投降了。
師:那我們可以看出張勝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齊):貪生怕死!
師:那么通過張勝的貪生怕死可以看出蘇武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視死如歸,寧死不屈。
師:從哪里能看出來?
生:“武不動”。
生:他自殺的情節(jié)。
師:蘇武為何自殺呢?
生:“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師:能不能給大家翻譯一下這句話?
生:于節(jié)操有損,又辜負了自己的使命,雖然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漢朝!
師:“雖”字能不能翻譯成“雖然”?
生:應(yīng)該翻譯為“即使”。因為這里只是表示假設(shè),不是事實。
生:“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是用地位和富貴的生活!
師:蘇武是什么反應(yīng)?
生:“武不應(yīng)”,他不為利益所動。
師:如果說前面蘇武面對匈奴以死恐嚇是“威武不能屈”,那么這里就是——。
生:富貴不能淫!
(板書“富貴不淫”,與前面“以利相誘”相對。)。
師:蘇武除了“不動”“不應(yīng)”之外,甚至還罵衛(wèi)律,是個“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的無恥叛徒!真正地體現(xiàn)出了“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氣節(jié)!現(xiàn)在,我們大家一起來齊讀第5段,再去感受一下蘇武的這種大丈夫的氣節(jié)。(生齊讀第5段)。
(選一生讀第6段)。
師:他剛才讀的時候一些字的讀音出現(xiàn)了問題?!帮嬍场睉?yīng)該都讀四聲,解釋為“提供吃的和喝的”。還有“去”是個通假字,應(yīng)該通“棄”,是“收藏”的意思。
師:請大家說一說哪些是對蘇武肉體上的折磨,哪些是精神上折磨。
生:肉體上的折磨是“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還有“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廩食不至”。
生:把他關(guān)起來就是讓他失去自由,就是精神的折磨。還有,讓他去北海放羊,說“羝乳乃得歸”,公羊是不可能生下小羊羔的,所以這是斷掉他回歸漢朝的念想,也是想摧殘他的意志吧。
師:說得很好,這個“乳”是什么用法?
生:名詞作動詞,解釋為“生。
師:還有其他地方也能說明精神的折磨嗎?
生:“別其官屬?;莸雀髦盟?。”匈奴還把蘇武的手下都流放到了其他地方,就讓他一個人在北海,讓他忍受孤獨和寂寞,來消磨他的意志。
師:大家從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看到了匈奴的陰險和殘忍,那么蘇武又是如何應(yīng)對的呢?
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p>
生:“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碧K武在這種極度貧苦的環(huán)境中,也沒有改變他的意志、他的忠誠,可以說是“貧賤不能移”。
生:我看到“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這一句,他無論是躺著還是起來,都拿著漢節(jié),說明他把這個東西看得很重,也就是把對漢朝的忠心看得很重。
生:李陵對蘇武可以說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因為李陵對蘇武說了蘇武家人的遭遇,是想說漢朝對他的家人很薄情,希望通過這一點來打動蘇武。他還說皇帝已經(jīng)老了,不值得效忠了,不如投降匈奴。
師:他分析得很有條理。對李陵的勸降,蘇武是義正詞嚴地拒絕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從李陵的口中說出的只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都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的,而蘇武是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來看待自己的使命的。他的不屈維護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氣節(jié)?。ò鍟八角椴粍印?,與“故友勸說”對應(yīng))。
四、課堂小結(jié)。
這讓我想到鄭板橋有一首詩——《竹石》。(幻燈片展示《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大家一起齊讀一遍。蘇武不正像這竹一樣嗎?任你匈奴使盡千般伎倆、萬般手段,我蘇武自一心向漢!蘇武所有的堅持,都可以歸結(jié)到一個字——節(jié)?。ù止P板書一個大大的“節(jié)”字)這“節(jié)”是對使命的銘記,是對國家的忠誠,更是可歌可泣的民族氣節(jié)!
五、課后作業(yè)。
(幻燈片展示《李陵答蘇武書》中的一段文字。)。
在“降”與“不降”這對尖銳的矛盾沖突中,蘇武守著這份民族氣節(jié),最終回到了漢朝??墒撬睦贤?、老朋友李陵,卻在給他的信中這樣寫道:“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崩盍晔窃谔嫣K武不值!學完這篇文章,你覺得蘇武這祥做到底值不值呢?請大家以此為話題,在課后寫一段文字,說說自己的觀點。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十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chǔ)知識。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
2.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jié)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shù)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滲透目標。
突出弘揚愛國主題,引導學生探討新時代中如何繼承蘇武的偉大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jié)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shù)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的設(shè)計。
1.課前預(yù)習。
(1)熟讀課文。
(2)借助字典,正確譯文。
(3)歸納文意,記下學習的難點。
2.課內(nèi)采用專題討論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chǔ)知識。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
班固幼年聰慧好學,9歲即能寫文章、誦詩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性情謙和,深受當時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記后傳》,去世后,班固因《史記后傳》沒有完成,敘事也不夠詳備,于是繼承父志,在《史記后傳》的基礎(chǔ)上撰寫《漢書》。因當時有人誣告,班固遂以私改國史的罪名被捕人獄。幸其弟班超上書解釋,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大為贊賞,召為蘭臺令史,后遷校書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書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終于完成了《漢書》的寫作。
2.關(guān)于《漢書》。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實。《漢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作為一部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自然不無道理。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
2.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
3.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jié)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shù)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二、整體感知。
《蘇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jié)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jīng)常運用的縱式結(jié)構(gòu)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luò)清晰,故事完整。
為了表現(xiàn)蘇武的性格、氣節(jié)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著力于環(huán)境及細節(jié)的描寫。如蘇武自刺一節(jié),被置于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fù)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yīng)是“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凈,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jié)合起來。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理清課文的基本思路。
【明確】文章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開始寫道:“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碧K武出使匈奴的這一背景,表明蘇武出使時的嚴酷歷史環(huán)境,同時交代了匈奴盡管“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只是因為“且鞋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兵之計,并非真心和好。所以當漢武帝派蘇武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還朝,并“厚賂單于”時,“單于益驕”,這也是后來單于悍然扣留蘇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7段,重點記述了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事跡。這部分也是文章著力描寫的部分,以精彩的筆墨描寫了蘇武反抗匈奴統(tǒng)治者招降的種種斗爭情形。具體描寫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衛(wèi)律軟硬兼施想迫使蘇武投降,被蘇武正氣凜然的怒斥所喝退,雙方矛盾斗爭激烈,場面緊張。接著寫匈奴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備受饑寒,接著流放蘇武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讓他牧羊。然而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蘇武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險惡用心。他手握漢節(jié)――國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維持著一個使者的使命。這時斗爭是相對緩和的,直接表現(xiàn)的是蘇武與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勸降。這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蘇武可貴的氣節(jié),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fù)雜心態(tài)。他那尚未泯滅的愛國之情、羞惡之心在蘇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喚醒了,其內(nèi)心剖白真實感人。李陵在勸蘇武時曾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達對漢武帝動輒殺戮大臣的殘忍行為的不滿,也是《漢書》中少有的表現(xiàn)批判統(tǒng)治者的進步思想傾向之處。而蘇武與李陵的對答針鋒相對,波瀾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聲氣躍然紙上。此處蘇武的斗爭對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敵對陣營的故友,雙方的心態(tài)都比較復(fù)雜,而作者的描寫也很到位,是這部分最出彩之處。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兩節(jié),介紹了蘇武被放回國的經(jīng)過。課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看似平實記述,細細品味卻包含著作者諸多感情。人生不過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長!蘇武“強壯出”,出使時正當壯年,及回歸故國時已是“須發(fā)盡白”,一生大好時光都在煎熬中過去了,作者的嘆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為信念堅執(zhí)如此確實令人敬佩!幸而雖歷盡磨難,終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務(wù),維護了國家尊嚴,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且榮歸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顯而易見??梢哉f這句表達的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心聲。
2.【提問】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首先,以典型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蘇武留胡十九年,經(jīng)歷坎坷曲折,漢與匈奴的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作者抓住蘇武經(jīng)歷中的關(guān)鍵之處,運用典型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使蘇武這個人物躍然紙上。蘇武出使匈奴,因突發(fā)事變,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圍,有操生殺予奪之權(quán)的單于和衛(wèi)律的屠刀,有貪生怕死的副使張勝的屈降,有曾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聲淚俱下的勸降。而冰天雪地廩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蘇武更是被置之死地。這些典型環(huán)境,把蘇武這個人物推到了矛盾斗爭的風口浪尖上,讓人物一展風采。作者又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蘇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如寫蘇武的兩次自殺,第一次被“勝、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寫蘇武被幽禁在大窖中,“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等。蘇武的語言也具有典型意義。如衛(wèi)律逼降時,說:“副有罪,當相坐?!碧K武斥責說:“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使衛(wèi)律啞口無言,只得無恥地“舉劍擬之”,但蘇武巋然不動。又如,李陵勸降,蘇武仍然不為其情所動,表示“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表現(xiàn)出至死不屈的品德。
其次,為了突出表現(xiàn)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文中著重寫了三個叛徒,與蘇武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是副使張勝,一個是為虎作倀的衛(wèi)律,一個是曾為朋友的李陵。他們都在匈奴的威勢面前喪失了民族氣節(jié),拜倒在敵人腳下。唯獨蘇武大義凜然,為了民族尊嚴和漢王朝的利益,寧死不屈。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豐滿的、動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3.【提問】蘇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兩度要自殺,后來又想方設(shè)法要活下去。這是否矛盾?
【明確】并不矛盾。蘇武在胡地以維護國家民族尊嚴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為準則。我們不難明白,匈奴對蘇武等人的勸降實際上是匈奴與漢朝的一次對峙,關(guān)乎國家尊嚴、民族氣節(jié)。事發(fā)時他已經(jīng)意識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爸刎搰笔且驗槭孪葲]有發(fā)現(xiàn)副使張勝的陰謀而導致禍及國家,蘇武意識到,一旦被匈奴審訊,就會給國家?guī)硇呷?,所以要自殺以避免受審。后來,在審訊時被衛(wèi)律威逼利誘,他在說完一番大義凜然的話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動表示堅決不投降的決心,二是要為國家雪恥。匈奴明白了蘇武的決心,知道威權(quán)、富貴無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毀蘇武肉體的方式來征服其意志。所以蘇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變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種艱難困苦中堅強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與支柱依然是漢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從全文看來,蘇武將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慮的是漢朝的榮譽與利益,所以在局勢變化的情況下,他的對抗方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背誦這首古詩。
2、學習詩人運用描寫、對仗、用典等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3、感受蘇武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學習詩人運用描寫、對仗、用典等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他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間,“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十九年如一日,愛國摯情絲毫未減,表現(xiàn)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英雄氣概。同學們猜一猜他是誰?(生答:蘇武)知道蘇武的故事嗎?(同學交流)同學們說得很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學習唐代詩人溫庭筠的憑吊懷古詩《蘇武廟》。
二、美讀感知。
1、(屏顯)請同學們朗讀詩歌,要求準確、有節(jié)奏美。
如:(屏顯)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2、讀后請思考,蘇武是一個怎樣的人?(思考交流)。
三、美點尋蹤。
同學們剛才大概了解了蘇武其人其事,(屏顯)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求流暢、有感情,要讀出詩句的意思來。
1、邊朗讀,邊翻譯句子的意思??捎懻摻涣?。
2、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美在哪里?
同學交流,教師點撥。如可以這樣去思考(屏顯):
(1)用詞美。
“魂銷”二字概括,筆墨精煉,真切傳神,想象蘇武初次會見漢使時的情景。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歷盡艱辛,驟然見到來自漢朝的`使者,表現(xiàn)出極為強烈、激動、復(fù)雜的感情。這里有辛酸的追憶,有意外的驚愕,悲喜交加,感慨無窮,種種情緒,一時奔集,難以言狀,難以禁受。還有“雁斷”及表現(xiàn)被困匈奴不得歸之痛,也表達蘇武對故國的思念之情等。
(2)對仗美。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工整講究,分別從時空角度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diào)、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huán)境、經(jīng)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一體。
(3)繪畫美。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是親眼目睹的塞外之景,暗用典故,畫面感強,形象表達蘇武被困匈奴的孤獨寂寞情懷。
(4)情感美。
這首詩,把一個帶著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更真實感人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jié),歌頌忠貞不屈,心向故國,是時代的需要。
四、拓展延伸。
下面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詩(屏顯):
蘇武李白【唐代】。
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jié)。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
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渴飲月窟冰,饑餐天上雪。
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
請同學們比較二詩的異同。
五、請同學們背誦課文,進一步感受詩歌的繪畫美,體味愛國主義感情。
拓展。
漢武帝時期,漢朝與匈奴長期交戰(zhàn),致使兩國國力削弱。匈奴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當漢朝派使者回訪時,匈奴卻扣留了部分人質(zhì)。公元前1,正當漢武帝打算出兵匈奴時,匈奴又派使者來求和,并答應(yīng)釋放以前扣押的漢朝使者。漢武帝得知后非常欣喜,于是,他派中郎將蘇武攜帶漢朝文書和象征他使臣的旄節(jié)出使匈奴,副手張勝還有隨員?;菀惨煌巴?/p>
然而,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wù),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發(fā)生了內(nèi)訌,蘇武等人也因此被扣留了下來。
匈奴想讓蘇武歸降,便派來了曾是漢臣,后來投降匈奴的衛(wèi)律去游說他。
衛(wèi)律說:“我歸順匈奴后,單于賜我爵號,讓我稱王?,F(xiàn)在我擁有成千上萬的奴隸和牲畜。如果你投降,我保證你也會和我一樣享受榮華富貴。否則,你性命難保!”
蘇武當即痛罵衛(wèi)律道:“好好的漢臣你不做,偏偏要對侵犯喊人的匈奴搖尾乞憐。你背叛皇上、拋棄親人,不顧君臣之禮、手足之情,你有什么顏面來見我?”
衛(wèi)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于報告。單于一怒之下把蘇武關(guān)在一個露天的地窖里不給他吃喝,想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是臘月寒冬,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饑挨餓,沒有水喝,就捧著一把雪止渴;沒有食物,就扯下蓬上的粘毛充饑。
就這樣過了幾天,單于見蘇武居然還沒死,更沒有投降的意思,一怒之下就把他送到了北海邊(今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牧羊,并對他說:“既然你不肯臣服于我,我就派你去放羊,等公羊生了小羊,我就放你回去?!惫蛟趺茨苌⊙蚰?單于這么說,只是想長期監(jiān)禁蘇武罷了。
寒冷的北?;臒o人煙,蘇武只能挖掘老鼠的食物來充饑。在這里,唯一和他作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漢朝使臣身份的旄節(jié)。他每天都揮著旄節(jié)放羊,睡覺時也把旄節(jié)放在身邊。日復(fù)一日,旄節(jié)上用來裝飾的牦牛尾巴幾乎全部脫落了。
公元前85年,這時漢武帝已死,由其子繼位,即漢昭帝。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求單于放回蘇武。單于卻騙漢朝使者說蘇武已經(jīng)死了,漢朝使者知道蘇武依然健在,便嚴厲地說:“匈奴既然有心同漢朝和好,就不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帶,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么說他死了呢?”
單于聽了,大驚失色,他以為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天地,連大雁也替他送信給漢昭帝!于是,他連忙把蘇武放了。
蘇武在匈奴苦熬了十九年之后,頭發(fā)、胡須全部都白了。蘇武手持旄節(jié)回到長安的那天,所有人都出來迎接,人們都被蘇武的精神感動了,紛紛稱他是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十二
"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著對后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蠻族的垂范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語文高二下冊《蘇武傳》教案,大家可以參考閱讀,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應(yīng)屆畢業(yè)生考生網(wǎng)。
1、把握歷史事實,理清文章脈絡(luò)。
2、分析人物性格,重點剖析傳主的性格特征,體會傳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shù)技巧。
4、對傳主的功過得失和價值意義進行討論、評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體會傳主的人格、精神。
2、評價傳主的功過和價值。
1、前兩課時翻譯
2、第三課時主要是教師引導
3、第四課時主要是學生討論
四、課時安排:4課時
課前預(yù)習:運用古漢語工具書,結(jié)合課文注釋,通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
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
任??菔癄€,大節(jié)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蘇武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蘇武歷盡艱辛,持節(jié)不屈,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F(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無比的人生。
很多同學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總有一個感覺,就是拿起容易放下難,總想一口氣把文章讀完,因為這篇文章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那么我們現(xiàn)在給文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添加小標題,這樣一來,曲折復(fù)雜的情節(jié)就清晰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文章的脈絡(luò)也就出來了。
方法:同學們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標題,然后全班進行討論篩選,評選出最佳的小標題。
要求:小標題要準確概括情節(jié)變化,并盡量展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同時注意語言的通順凝練。
1、初使匈奴,單于受禮。 2、緱王謀反,禍及漢使。 3、舍生取義,以死明志。
4、衛(wèi)律勸降,威武不屈。 5、飲雪吞氈,此志不渝。 6、李陵勸降,忠貞如一。
7、武帝駕崩,慟哭數(shù)月。 8、漢匈和親,請還蘇武。 9、歷盡艱難,發(fā)白歸漢。
1、小標題概括文章情節(jié),因此我們從小標題中就能概括出蘇武的性格特征:忠君愛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答案不限)
2、從小標題概括出的蘇武的性格只是其性格特征的概貌,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我們還需從細節(jié)的分析入手。
衛(wèi)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是最能表現(xiàn)蘇武的氣節(jié)的,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面對威逼利誘,面對死亡威脅,多少所謂的英雄好漢都經(jīng)受不住考驗而變節(jié)投降,唯有蘇武始終信念如磐石般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渝。
這部分主要是人物對話,找?guī)讉€同學進行分角色朗讀,務(wù)必讀出每個人物各自特有的語氣。
衛(wèi)律:傲慢自大、陰險狡詐,是個賣國求榮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蘇武,用殺死虞常的行為企圖“殺雞儆猴“結(jié)果嚇倒了張勝,卻嚇不倒蘇武。接著他又用死亡來威脅蘇武投降,誰知蘇武毫無畏懼。衛(wèi)律見”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誘“,想用榮華富貴來打動蘇武的心,誰知蘇武不但不吃這一套,還義正詞嚴地指責衛(wèi)律通敵叛國的可恥行徑。衛(wèi)律惱羞成怒,悻悻離去。
李陵:李陵和衛(wèi)律不一樣,他不是徹底的賣國之人。他對漢朝還有感情,對自己叛國的行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夠堅定,對國家不夠忠誠,因為一己之私背叛祖國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說明這個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堅定。因此李陵對蘇武的勸說不像衛(wèi)律那樣威逼利誘,而是企圖以情動人,用肺腑之言打動蘇武。他先是說漢武帝年高而昏庸,蘇武的兄弟為國盡忠卻枉死,蘇武自己也已是妻離子散,而后他又現(xiàn)身說法,敘述自己剛剛投降時的心情和調(diào)整過程。李陵企圖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肺腑之言打動蘇武,但蘇武卻始終忠貞如一,不為所動。李陵見狀,慚愧不已,更加自責于自己的背叛祖國的行為,痛哭而去。
由此可見,李陵從情感上是贊同甚至是崇拜蘇武的寧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堅已經(jīng)投降了匈奴,鑄成大錯,所以他一直處在這種矛盾、痛苦的狀態(tài)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蘇武歸漢之際表現(xiàn)得最為淋漓盡致。他且飲且歌,且歌且舞,長歌當哭,淚如雨下,蘇武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的堅貞讓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國變節(jié)的可恥卑劣,羞愧悲痛之情無以復(fù)加。這就是李陵,一個矛盾痛苦的悲劇人物。
蘇武:面對衛(wèi)律的威逼利誘,甚至是死亡的威脅,蘇武不但無所畏懼,而且對盛氣凌人的衛(wèi)律反唇相譏,義正詞嚴地指責衛(wèi)律的賣國行徑,用南越、大宛和朝鮮殺漢使而終遭漢朝懲罰的歷史教訓來警告衛(wèi)律,多行不義必自斃,使得衛(wèi)律的威風一下子就沒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這場勸說的斗爭中,蘇武取得了精神上的勝利。
面對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摯勸說,蘇武的內(nèi)心也一定翻騰著情感的浪花,親人的慘死、妻離子散也一定讓蘇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為國效命的信念終于戰(zhàn)勝了一切,蘇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愛國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
不管是威逼利誘,死的威脅,還是肺腑之言的勸說,都打動不了忠貞如一的蘇武,他實在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子,愛國忠誠的真君子!
(1)張勝:糊涂地幫助了緱王的謀反,事情敗露后又經(jīng)受不住考驗,叛變投降。
蘇武:清醒地認識到使節(jié)行為不當會引起兩國紛爭,欲以死息禍;面對匈奴的勸降始終保持著可貴的民族氣節(jié)。
(2)衛(wèi)律:賣國求榮,陰險狡詐,氣焰囂張,不可一世
蘇武:為國效命,忠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氣,光明磊落
(3)李陵:為一己之私而叛國,懦弱,意志不堅,矛盾,痛苦
蘇武: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無怨無悔
小結(jié):在各種人物的對比映襯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立體的蘇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識,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二,長達十九年守節(jié)的堅韌不拔。蘇武的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對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攝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在把握文章脈絡(luò)的基礎(chǔ)上,重點分析了各種人物特別是傳主的性格特征,我們?yōu)檫@樣一個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貞不渝的蘇武而深深感動著。同時我們還點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shù)手法:詳略得當?shù)那楣?jié)、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次要人物的對比映襯。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十三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言常見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點;培養(yǎng)正確分析文言文內(nèi)容及準確概括文中觀點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實的態(tài)度和對蘇武的贊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寫作特點。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習本文的寫作特點;品味文中體現(xiàn)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掌握文中刻劃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
一、班固與《漢書》簡介(略)。
二、蘇武出使的背景簡介。
民族,興起于戰(zhàn)國時期,強盛于秦末漢初。秦漢之際,匈奴貴族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控制地區(qū)。文帝,景帝時代,漢王朝采取和親政策來加強民族聯(lián)系。武帝時,漢國力逐漸增強,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取得了幾次勝利后,轉(zhuǎn)而重視結(jié)盟,指望解除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恰好匈奴單于有意示好,漢朝也想趁機和解,于是派蘇武出使與匈奴修好。
三、基本知識。
(一)句式。
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斷)。
2、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動)。
3、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
4、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判斷)。
5、見犯乃死,重負國。(被動)。
6、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
7、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斷)。
8、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賓語前置)。
9、為降虜于蠻夷。(介賓后置)。
10、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賓語前置)。
11、引佩刀自刺。(賓語前置)。
(二)詞類活用。
盡歸漢使路充國等(使動)。
其一人夜亡(名作狀)。
宜皆降之(使動)。
惠等哭,輿歸營(名作狀)。
單于壯其節(jié)(意動)。
欲因此時降武(使動)。
反欲斗兩主,觀禍?。ㄊ箘樱?/p>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被動)。
空以身膏草野(名作動)。
(三)文言實詞積累。
數(shù):
1、名詞。
(1)數(shù)目,數(shù)量。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shù)雖多,甚未足畏。
(2)六藝之一。算術(shù)。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3)規(guī)律。
夫物之合并,必有數(shù)存乎其間焉。
(4)定數(shù)、命運。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2、數(shù)詞。幾、幾個。
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曹皆冒行之。
3、動詞。
(1)shu計算。
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
(2)shu列舉。
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shù)呂師孟叔侄為逆。
4、形容詞。cu密。
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5、副詞。shuo屢次。
當
1、動詞。
(1)相當于,與—————相稱。
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2)擋住,阻擋。
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
(3)占有,把著。
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4)掌握,主持,執(zhí)掌。
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馈?/p>
(5)判處(某種刑、罪),處以相當?shù)男塘P。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
(6)抵抗,抵擋。
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7)擔任,充當。
臣聞圣賢之君,不以祿私其親,不以官隨其愛,能當之者處之。
(8)承受,承擔。
親供養(yǎng)備,不敢當仲子之賜。
(9)當做,代替。
安步以當車。
(10)抵,頂。
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11)適當,符合。
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
2、介詞。
(1)表處所。對著,面對。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慌。
(2)表時間。值,在,正當。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
副詞。
(1)表助動。應(yīng)當,應(yīng)該。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2)表必然。必定,一定。
孤當續(xù)發(fā)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后援。
(3)表時間的未來。將。將要。
今當原理,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連詞。相當于“倘”,如果,假若。
官職的任免升降。
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譯為“授……官職”。如:于是辭相印不拜。
2、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臣相兼樞密使。
(舉、辟、授)。
3、擢。提升官職。
4、遷。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
升級:遷生、遷授、遷敘。
(調(diào)、徙、轉(zhuǎn)、改、放、出)。
降級:遷削、遷謫、左遷。
平級轉(zhuǎn)調(diào):轉(zhuǎn)遷、遷官、遷調(diào)。
5、謫。降職貶官或調(diào)往邊遠地區(qū)。
6、黜。與“罷、免、奪”就是免去官職。
7、去。解除職務(wù)。
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十四
(一)傳記寫作的要點。
(幻燈展示:范曾《蘇武牧羊圖》)。
幻燈片中對于蘇武只有一個解釋:前140—前60,同學們,你能從中讀出什么信息呢?
蘇武活了80歲。
而本文,作為一篇傳記,寫了蘇武多少年?有沒有寫80年?
寫了19年。
這19年每年都寫了嗎?
沒有。
問一個寫人物傳記怎么寫的問題。寫人物傳記,要不要把這個人物的一生列成一個大事年表?要針對人物身份抓住關(guān)鍵情節(jié)來寫。寫蘇武,他是一個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時遇到特殊變故所表現(xiàn)出來的言、行、舉、止,通過這些突出的事情來表現(xiàn)一個人。這是一種傳記寫作的方法。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二)歸納主要故事情節(jié)。
班固雖然是個史學家,但他在寫蘇武時花盡了心思,80年,沒有寫太多,對蘇武的身世,只有一處交代,只在文章開頭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整篇文章側(cè)重寫他出使匈奴這19年的艱辛歷程。
在這19年當中,沒有一年一年地寫,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樣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變的時候,面對勸降時他是如何表現(xiàn)出的。因此,整個傳記的重心在哪里呢?發(fā)生叛亂是個意外之變,在這時,蘇武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
自殺反勸降北海牧羊。
(板書:自殺反勸降北海牧羊)。
這三個情節(jié)構(gòu)成了蘇武人生當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過問題歸納蘇武形象及精神特質(zhì)。
a.講解“自殺”情節(jié)。
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1)欲自殺(2)引佩刀自刺。
問一個問題:他在知道這個事情之后,馬上就要自殺,那在他自殺之前,留下了什么話?也就是他自殺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
(1)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
(2)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在他自殺的理由中,找出最核心的兩個詞,是哪兩個詞?
重負國、屈節(jié)辱命。
蘇武的身份是什么?
出使匈奴的漢使。
作為一個使臣,此時遇到意外的變故,他為什么說是“負國”呢?
(1)手下人勾結(jié)匈奴叛亂。
(2)作為漢使,任務(wù)未完成,有愧于國家(蘇武作為代表團的團長,副團長出現(xiàn)問題了,這是他嚴重失職。)。
(3)處理不好會引發(fā)兩國的矛盾。(很有可能漢匈的戰(zhàn)爭就會因此而起)。
“重負國”再加之“屈節(jié)辱命”,哪一個能顯示他自殺有為自己的成分?
(對漢朝忠貞不渝,事事為維護國家利益的品格。)國家利益至上。
衛(wèi)律驚,惠等哭,單于壯其節(jié)。他的行為讓叛徒感到驚訝,讓敵人感到震憾,進而感佩。
所以,我們歸結(jié)這樣幾個字,在自殺過程當中,有一驚,一哭,一壯。
他要自殺,他的同行者放聲大哭,他的敵手都大驚失色,連敵方的君主都被他的氣節(jié)所打動了。這個行為突出的是一個人格魅力。這是他對國家不渝的忠貞。(板書:忠貞)。
既然講到了衛(wèi)律吃驚,我們自然就過渡到了衛(wèi)律這個人,大家想一想,衛(wèi)律為何會吃驚?要聯(lián)想一下他是什么身份。
因為他自己首先是一個叛將,他認為蘇武可以和自己一樣選擇投降,而蘇武卻為了保護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利益去自殺,所以對蘇武自殺十分不解。
按照衛(wèi)律的邏輯應(yīng)該是什么?
從這個叛徒的吃驚里面,可以看出在同一個場面上,同一個事件上,比較出人格的不同,選擇之不同。因此,當衛(wèi)律代表著單于這一方來勸降的時候,他的話語就有所不同了,他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勸說的?找兩個同學分角色朗讀。只讀二人對話,讀出勸降的語氣和反駁的情態(tài)。
蘇武傳實用教案篇十五
1、把握歷史事實,理清文章脈絡(luò)。
2、分析人物性格,重點剖析傳主的性格特征,體會傳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shù)技巧。
4、對傳主的功過得失和價值意義進行討論、評價。
二、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體會傳主的人格、精神。
2、評價傳主的功過和價值。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14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