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匯總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3 06:51:13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匯總15篇)
時間:2023-11-03 06:51:13     小編:雨中梧

讀后感是在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之后,針對其中的內(nèi)容、情感等方面進行的個人感受和思考的文字表達。讀完一本好書之后,我常常會有一種想要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的沖動,讀后感就是這樣的一種方式。讀后感不僅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思想,還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和反思自身的成長。讀后感是一份有價值的心靈記錄,我相信每個讀書的人都有許多美好的讀后感在等待著他們來寫作。再者,讀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啟發(fā),以及書中給自己帶來的價值和影響。這些讀后感范文不僅展現(xiàn)了作品的魅力,也反映了讀者的思考和感悟,希望可以啟發(fā)大家在讀書后更深入地思考和表達。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一

終于把《霍亂時期的愛情》看完了,可以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百年孤獨”,這部作品將愛與死主題發(fā)揮到極致,這也可以說加西亞·馬爾克斯黃金時代的終結(jié)。相較于《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告訴讀者,只要擁有愛情,人就可以成為自己的主宰,只要愛情存在的地方就有幸福的烏托邦。

首先,在小說中,加西亞·馬爾克斯為何要說是霍亂時期的愛情呢?其實霍亂在這本書中有雙重的象征,一種象征意味——愛情。作為一種疾病霍亂能致人死命,也能讓人懂得生之珍貴,激發(fā)出更加頑強的生命力。對于小說主人公之一的阿里薩來說,霍亂與愛情的作用相近。馬爾克斯用令人恐懼的霍亂去隱射愛情,似乎告知人們,愛情雖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來,會讓人生不如死。但是,不經(jīng)過這樣的生死考驗,也無法得到真正的愛情。

其次,我認為從小說的內(nèi)容上看,馬爾克斯似乎要把所有關(guān)于愛情的內(nèi)容都寫進《霍亂時期的愛情》,展現(xiàn)了各種愛情現(xiàn)象,堪稱一本拉丁美洲乃至世界的愛情大全。

(一)創(chuàng)作背景。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同時也是時代的一面鏡子,因此不同時代背景造就不同的精神歷程?!痘魜y時期的愛情》是在拉丁美洲這個時空背景下,當然了馬爾克斯認為拉丁美洲是有著“富有詩意的神奇生活和充滿魅力的紛繁世界?!?/p>

《霍亂時期的愛情》故事取材于他父母的愛情故事,馬爾克斯的父親對上校的女兒路易莎不斷追求,通過電報與心中的情人聯(lián)系,而上校為阻止兩人相戀采取了旅行的方式,這也打斷不了兩人長達兩年的愛情電報。最后,兩人終于結(jié)合在一起。這段電報員與少女奇特的戀情最終成為馬爾克斯的創(chuàng)作素材。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后不久父親的死亡,讓他以重新的態(tài)度看待老去和死亡,最終成就了《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愛情大全。

(二)寫作角度。

當馬爾克斯寫完《百年孤獨》,大家都認為這是他輝煌生涯的終結(jié)。相反的是,馬爾克斯并未停下寫作,在獲諾貝爾獎后,他進行了一次尋根返鄉(xiāng)之旅,與父親關(guān)系的緩和讓他憧憬著父輩的愛情,激發(fā)了他的寫作靈感。在書完成一半時,剛過83歲生日的父親不幸去世,剛與父親關(guān)系修繕就永遠地失去了父愛,父親的死亡和母親的喪父之痛苦,使馬爾克斯思考著年老和死亡與人生存在的意義。因此,《霍亂時期的愛情》將在得到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角度。

基于愛與死的悖論其實是人的生存的悖論。馬爾克斯在多年的創(chuàng)作積淀中,在歷史和社會的維度中演繹著生命個體的存在,愛與死覆蓋人生存的全部,他以大家之筆為生命的存在描繪了獨特的畫卷。

從敘述順序上看,馬爾克斯有意將故事的自然時序打亂,順敘、倒敘交錯,但是故事的脈絡(luò)是非常清晰的,讀者并不難將故事還原。這樣的敘事結(jié)構(gòu),一方面使得小說情節(jié)曲折動人、引入入勝,能在故事層面上抓住讀者;另一方面,也讓弗洛倫蒂諾與費爾米娜的愛情、烏爾比諾和費爾米娜的婚姻呈現(xiàn)出各自獨立的發(fā)展軌跡,形成“一明一暗"的近乎于“平行”的格局,從而達到相互映襯、互為補充、引入深思的敘述效果。

(三)跟《百年孤獨》對比。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雖然故事的自然時間橫跨半個世紀,但人物心理時間卻是靜止的、停滯不前的,跟《百年孤獨》有異曲同工。

《霍亂時期的愛情》其實回答了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懸而未決的問題:“人類為什么會感到孤獨?”因此,在馬爾克斯看來,“百年孤獨"需要“愛情”的慰藉,因此在故事的內(nèi)容上來看,《霍亂時期的愛情》更像是《百年孤獨》的續(xù)集。由于馬爾克斯文化身份的復(fù)雜性,使得他在創(chuàng)作上有意識地運用一種雙重的敘述視角。一方面,他是拉美本土文化忠實的兒子;另一方面,長期的旅歐經(jīng)歷和大量的西方作品的熏陶,使他對西方哲學和文藝思潮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和學習。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二

與其說是一部夾雜著社會、現(xiàn)實、浪漫、放蕩的愛情小說,我更愿放棄對時代的揣摩,而將其理解為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其生命盡頭書寫的最后一篇坦白信。

年輕時喜愛的詩派風與垂老時對人性理解的融合,和他的所有信一樣字斟句酌。無法窺見他內(nèi)心的深處,因為他用高超的手法將其隱藏,除了開篇的引用,更多時間大概是在用對愛情的追逐來掩蓋自我,當然也可能相反,即以完善自我來追求愛情,時限五十一年,在他的故事里書寫了人間愛情百態(tài),無論你的愛情觀如何,都能夠?qū)μ柸胱鰹樽x者之一,卻如費爾明娜?達薩一般反復(fù)閱讀,最終卻想將其付諸于明火中,合上書內(nèi)心充滿不甘,可又想到愛情也頗受時代背景的影響,自己的愛情觀反而更加鞏固。

愛情的重點不在于那個人,而在于一個對的時間點;不在于自身有多么成熟,而在于雙方是否很有默契的感同身受。我愛那個存在于我腦海中的她,但她已漂洋過海到達彼岸,我在愛情之海中游蕩,全力奔赴遠方的燈塔,在到達終點的一刻,她不在自我閃耀,我們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沒有回憶,沒有遺憾,剖開一切,留下的唯有“陪伴”。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三

在讀這本書之前,看書名《霍亂時期的愛情》,我還以為這是一個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應(yīng)該是有迷人的男女主人公,超越現(xiàn)實的故事橋段以及讓人動容的情話誓言。在《霍亂時期的愛情》里其實并不缺少這些——那段持續(xù)了半個世紀的愛戀??墒?,我卻覺得,它在說的好像并不是愛情。

一個貫穿了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在我讀來總是也些不愉快。阿里薩愛了費爾米納半個世紀,可是在固守精神上的愛戀的同時,他的肉體上卻也從來沒有缺少過女人。女生大多是有感情潔癖的,所以讀書時我一直在想,這種愛到底是不是真愛呢?肉體上的歡愉和精神上的愛戀是否其實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共存的。我不知道。

書中有句話說,愛情分為兩種,一種是腰上半部的愛情,一種是腰下半部的愛情。我已經(jīng)非常清楚男人幾乎都是視覺動物。但在知乎上我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曾經(jīng)為你暗戀的人做過最傻的事是什么?幾百個答案中不乏深情到讓人動容的男生的暗戀的故事,讓人感嘆原來他們也可以用情深比女人。

或許,每個男生心中都有個沈佳宜,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和別的女人做愛。

我想每個女人都曾經(jīng)渴望過一個完美伴侶。但是完美伴侶真得存在嗎?就算完美如醫(yī)生,在書的前三分之二,他幾乎無可挑剔??墒撬苍?jīng)出軌過。在我幼稚的想象中,費爾米納此時應(yīng)該決絕地離開醫(yī)生,離開一個對自己不忠的丈夫。可是她沒有,她只是冷戰(zhàn)。而當最后醫(yī)生親自去接她時,她非常開心,想著他終于來了。

也許這才是真的生活?!盎橐鍪菒矍榈膲?zāi)埂?,“婚姻將愛情消磨成親情”,仿佛愛情是一切,可是馬爾克斯其實也在書中隱晦地指出,完美的婚姻其實并不要愛情。醫(yī)生和費爾米納的結(jié)合并不是因為愛情,可是他們也相濡以沫地度過半個世紀,除卻那一點點不完美的插曲,他們非常和諧。

年老的費爾米納對阿里薩說,年輕時候的那段時光其實并不是愛情。是嗎?可是在我年輕的心看來,那就是愛情啊,而且是那種我非常向往的熱烈的愛情。醫(yī)生和費爾米納結(jié)合并不是因為愛情,可是在作者那細致的對于日常的描寫中,我卻認為,那其實也是愛情。

所以,愛情究竟是什么?

還有,為什么我們需要愛情?

我只能說,馬爾克斯把這一切寫得太真。讀完后我覺得心很重,感覺自己仿佛也經(jīng)歷了這世間的百般愛情。夠了,不用再愛了,雖然我還沒有愛過。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四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后的一部作品,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一部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劇中有一個鏡頭是男主藏了一本小說,即《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由于之前并未看過這本書,當時就在想,這本小說到底講的是什么?而之前又耳聞過這本書的盛行,于是便在大學即將畢業(yè)的最后的幾個月閑暇時光里讀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后,靜下心來想一想,竟不知這本小說到底要傳達什么?也不知這本小說的男主是誰?本以為這是本愛情小說,理所應(yīng)當應(yīng)該講的是男女主之間的愛情故事,但這本書卻講了許多人的愛情故事,表達的似乎也不僅僅是“愛情”那么簡單,這與我之前所看小說有所不同。但好在,這本小說主要呈現(xiàn)了兩段愛情故事,即女主與烏爾比諾醫(yī)生的婚姻故事和女主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跨越半世紀的戀愛故事,就是這兩段女主的愛情故事讓我無法辨認出誰是真正的男主,抑或是兩人皆是男主。

在我看來,這兩段愛情故事傳達了女主的兩種生活狀態(tài),“與烏爾比諾醫(yī)生的婚姻”和“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戀愛”,這也代表了大部分人一生中必須經(jīng)歷的兩種人生狀態(tài)。但對于這兩種愛情狀態(tài),作者似乎并沒有在文中明確地表示哪一種更好,更值得贊揚,因此造成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這種局面。也許你認為女主與烏爾比諾醫(yī)生的婚姻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與常態(tài);也許你更加贊賞和偏愛女主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如靈魂伴侶般的戀愛;也許你認為烏爾比諾醫(yī)生的出軌無法饒??;也許你認為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只是打著愛情的幌子來滿足自己的私欲……或許,這本小說傳達的根本不是所謂的愛情!

談起費爾明娜與烏爾比諾醫(yī)生的那段婚姻生活,那確實是常態(tài)。有生活里的柴米油鹽,有婆媳關(guān)系問題,有妻子的猜疑,有丈夫的出軌等等。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是烏爾比諾醫(yī)生出軌林奇小姐的那一段,費爾明娜處理丈夫出軌問題的方式其實值得思考,烏爾比諾醫(yī)生為何會出軌也使得深思。在我看來,費爾明娜的三言兩語點透丈夫出軌之事而沒有選擇大吵大鬧乃明智之舉,其實有些類似于馬伊琍的“且行且珍惜”,至于這個出軌之事解決之后的婚姻狀態(tài)就不做太多考慮了。至于烏爾比諾醫(yī)生為何會出軌,可能是因為烏爾比諾醫(yī)生和費爾明娜結(jié)婚的初衷并不是愛情,而遇到林奇小姐這樣的理想型春心萌動,但最后因為責任回歸家庭。

說到費爾明娜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那跨越半世紀的愛戀,我覺得太過傳奇,不太現(xiàn)實。另外,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對費爾明娜所謂的愛情與守候,我持懷疑態(tài)度,一邊流連于各種女色當中,一邊又說費爾明娜是心中的白月光,我有些不能理解。但前期寫詩給費爾明娜,對費爾明娜魂牽夢縈般的愛戀,后期寫信與費爾明娜進行靈魂伴侶般的交談,我是相信的。一個人等了另外一個人一生,說起來是浪漫的,卻又有些不可思議,想想能有多少這樣的`案例,也許金岳霖于林徽因算一個,但不知是否為真。

小說中還呈現(xiàn)了一個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一種情況,即另一半逝世后是否再娶或再嫁的問題。費爾明娜和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為了逃避外界的指指點點選擇以霍亂的名義來維護這段不再分離的愛情。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許多再娶再嫁的案例,但站在已逝人的角度去想,這是否是對已逝人的不忠誠,比如梁思成不顧子女強烈反對續(xù)弦林洙。在這本小說當中,其實費爾明娜的子女似乎也有些反對母親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一起,但站在費爾明娜的角度去想,守護自己的愛情似乎理所當然。

談到讓人羨慕的愛情和婚姻,當屬楊絳先生和錢鐘書的愛情和婚姻。他們一起成長,相互守候,彼此包容,甘愿付出。這是最好的愛情,也是最好的婚姻,因此有了“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jié)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從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p>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五

也許愛情,正如歌里所唱,就是所有的酒都不如你;也許愛情,就是見到你的那一刻,內(nèi)心如海嘯,明明很愛你,卻要裝作不在意;也許愛情,就是進一步?jīng)]資格,退一步又舍不得。

一定還有更多不一樣的愛情,但都因得不到所愛的人才叫做愛情。所以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才說,男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若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得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

最近讀完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記錄了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史詩。少年阿里薩熾熱的愛情是美好而又孤獨的。他經(jīng)常會在清早獨自一人坐在福音花園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長椅上假裝讀書,只為看到那位渴望而不可及的姑娘費爾明娜走過。他也會在無數(shù)個臨睡前的晚上,將心愛的姑娘理想化,把一封短信變成了一部寫滿甜蜜的寶典。

這是不是像極了暗戀中的你,獨自抱著對愛情的幻想,制造一場場不經(jīng)意的偶遇,卻不敢表達愛你的心情。也許愛情的本質(zhì)本來就是感受孤獨、面對孤獨、用幻想擺脫孤獨,窮盡一生。

后來的阿里薩和費爾明娜也有過2年的書信來往,也曾在書信中確定婚約。但在一次嘈雜的集市中的會面,讓費爾明娜恍然大悟,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自己撒了個彌天大慌,驚慌的自問,怎么讓這樣一個幻影占據(jù)了自己內(nèi)心這么久的時間。其實,阿里薩愛上愛人,而那時的費爾明娜愛上的只是愛情而已。

馬爾克斯太偉大,他講述的愛情過于現(xiàn)實和殘酷,這種殘酷并不是外力的殘酷,而僅僅只是兩人之間最多加上時間本身完成的殘酷。阿里薩和費爾明娜即使沒有來自父親外力的阻撓,也會因為他們二人之間“相見不相識”而錯過彼此。人性是復(fù)雜的,兩人之間的分合往往不是一兩句愛與不愛能夠解釋清楚,你我之中有太多為自己修著神廟和紀念碑的人,ta一直放不下或是緬懷的只是神廟里讓人講述的故事而已。

故事到這里結(jié)束,也許就只能淪為眾多青春懵懂、年少輕狂的愛情結(jié)局,但馬爾克斯卻用他深沉的筆墨繼續(xù)講述了阿里薩一生執(zhí)著于這場類似霍亂的愛情。少年的阿里薩狂熱的書寫情書、夜半拉小提琴、輾轉(zhuǎn)難眠,為的只是獲得費爾明娜的愛情,也像極了每一個追求夢中情人的小伙兒,頭腦里充斥著大膽而浪漫的激情,并且為愛癡狂。

愛情就像一場霍亂,不知何時而起,但卻聲勢浩大、猝不及防,攪得人上吐下瀉,生不如死。也許唯一的區(qū)別在于,霍亂是公開的,愛情則是私密的。中年的阿里薩深陷對費爾明娜無法自拔的感情漩渦里,用了五十三年與不同的女人廝混,嘗遍形色愛情,只為治療這場疾病,從而忘了費爾明娜。然而,阿里薩不?!俺运帯保瑒┝吭絹碓酱?,服用了“622瓶藥劑”,卻在53年零11個月后,回首過往,依舊感慨“不如有你”。

對于阿里薩來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女人,一種是費爾明娜,一種是一切及其他。

初次讀到阿里薩的故事時,實在無法將愛情的忠貞和他聯(lián)系在一起,這個50多年縱情聲色、放蕩不羈的男人,有什么資格談?wù)搻矍?,又有什么理由成為故事的男一號被稱頌為愛情史詩。后來,似乎懂了一些。也許我們無法保證人生一輩子只經(jīng)歷過一個人,但卻能保證,當你出現(xiàn)的時候,你就是光源,其他都只是被你照耀的普通的蕓蕓眾生。阿里薩為了了解費爾明娜身上特有的花香,他偷食母親種的梔子花,甚至還將媽媽箱子里的香水細細品嘗;堂桑丘飯店的鏡子里只因照出過費爾明娜的影子,阿里薩買下了那面鏡子,縱然一切只是鏡花水月、稍縱即逝,卻也是一個跟歲月掰腕子的人做出的最絕望、也最勇敢的嘗試。

試問,可以這么深深愛一個人,是不是也是一種天賦。阿里薩終其一生,也沒有治好自己的“霍亂”,在充斥著622道世俗味道的故事里,卻依然沒有影響到他一開始的初心,這份愛人的初心不應(yīng)用道德去衡量,因為蕪雜、混亂的人生依然可以有愛情的光臨。

53年7個月零11天后,阿里薩和費爾明娜,兩位暮年老人,在死亡面前相聚,他們相互撫摸瘦骨嶙峋的身體,帶著老年人酸味的接吻,那一刻已經(jīng)超越了愛的本身,永生永世被定格。

多少人愛過你曇花一現(xiàn)的身影,唯獨一人愛你哀戚的臉上歲月的痕跡。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六

與其說是一部夾雜著社會、現(xiàn)實、浪漫、放蕩的愛情小說,我更愿放棄對時代的揣摩,而將其理解為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其生命盡頭書寫的最后一篇坦白信。

年輕時喜愛的詩派風與垂老時對人性理解的融合,和他的所有信一樣字斟句酌。無法窺見他內(nèi)心的深處,因為他用高超的手法將其隱藏,除了開篇的引用,更多時間大概是在用對愛情的追逐來掩蓋自己,當然也可能相反,即以完善自己來追求愛情,時限五十一年,在他的`故事里書寫了人間愛情百態(tài),無論你的愛情觀如何,都能夠?qū)μ柸胱?,做為讀者之一,卻如費爾明娜?達薩一般反復(fù)閱讀,最終卻想將其付諸于明火中,合上書內(nèi)心充滿不甘,可又想到愛情也頗受時代背景的影響,自己的愛情觀反而更加鞏固。

愛情的重點不在于那個人,而在于一個對的時間點;不在于自身有多么成熟,而在于雙方是否很有默契的感同身受。我愛那個存在于我腦海中的她,但她已漂洋過海到達彼岸,我在愛情之海中游蕩,全力奔赴遠方的燈塔,在到達終點的一刻,她不在自己閃耀,我們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沒有回憶,沒有遺憾,剖開一切,留下的唯有“陪伴”。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七

一些朋友一邊納悶一邊想象以后我的男朋友會是什么樣子的,會有怎么樣的品性。我笑而不語。其實我也想知道,我每天都向上天祈禱,賜我個男人吧。前些天和老郭出去玩,她問我這個問題。我想了會說,首先他會寫詩,他是個詩人。雖然詩人通常都窮困潦倒,但也僅僅只是在于談戀愛的時候能和個詩人談戀愛,結(jié)婚就有些不現(xiàn)實。如年輕的阿里薩。阿里薩是個詩人,我相信阿里薩寫的情書是天底下最美的情書,我相信費爾米納再也沒收過比阿里薩的更美好的情書。然而描寫費爾米納見到阿里薩的那一段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地令人心疼。事實上,這里立馬讓我聯(lián)想到了網(wǎng)戀的人們。不能怪費爾米納啊,每天都能收到天底下最美妙的情書,對這個未曾見過面的情人充滿了幻想,充滿了理想。誰知道這些情話竟然會出自一個黝黑瘦小和自己理想中的幻想天差地別,儼然像做了個愛麗絲夢游奇境回到現(xiàn)實的夢啊。

網(wǎng)戀何嘗不是這個樣子。網(wǎng)友早在一百年前就見光死了。多么現(xiàn)實的描寫。馬爾克斯高明啊。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八

如果說烏爾比諾跟費爾米娜是柴米油鹽的婚姻愛情,那么弗洛倫蒂諾與費爾米娜的愛情一定是一段曠世奇戀,又或者說是被喚醒的愛情。我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指的是這段被喚醒的愛情是一段破碎的愛情?;魜y時期一方面指的是霍亂對人生命的威脅,另一方面則表達這段愛情的艱難與不易。

霍亂時期的愛情

在這兩種愛情正式開始時,小說用并不長的篇幅敘述了阿莫烏爾與情人的愛情,是小說描述的愛情的第一種方式讓我讀完后內(nèi)心有所觸動。烏爾比諾知道阿莫烏爾自殺的秘密同時也知道了他多年的秘密情人,如此一個令他敬佩的,從內(nèi)心佩服的象棋高手兼破落攝影師居然有一個住在貧民地帶的情人?情人是知道阿莫烏爾決心要自殺的,用她對阿莫烏爾的仰慕與謙卑的愛陪伴他度過余生最后的時光,甚至看電影時各自付賬,座位分開。這種相處方式給我的感覺是有一種愛情是不必要黏在一起,害怕一時回頭,他在,安好。就像荷西對三毛說的一樣,我不要做你的另一半,你是你,我是我,我們都是一個完整的人。

小說的第二種愛情的方式是烏爾比諾與費爾米娜的婚姻,而這一種我暫且稱為婚姻的愛情持續(xù)了兩人的大半輩子。小說多次寫到兩人對彼此的愛情,對彼此的需要,以及仿佛離不開對方的感受。操持家務(wù),養(yǎng)育兒女,流連上流社會的舞會,容忍婆婆,因浴室沒有肥皂而吵架賭氣,一樁樁一件件,是每一個婚姻中都可能發(fā)生的。這是愛情嗎?是的,但也許不是。甜蜜的幸福大多都不刻骨銘心,之所以說婚姻或許不是愛情,是因為,如此紳士的烏爾比諾醫(yī)生倘若足夠愛妻子會出軌嗎?時間跟容忍或許是這份名為婚姻愛情的持久劑,晚年的他們誰也離不開誰。

第三段愛情故事,是烏爾比諾死后,老年的.弗洛倫蒂諾對同樣老年的費爾米娜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愛情時喚醒的青年往事,這是一段孤獨而漫長的愛情。同樣明媚的年紀,明媚的富家少女遇到滿懷羅曼蒂克的貧窮少年,由一見鐘情開始了這段相思。一封封秘密書信、定情信物、樹下小凳,是屬于他們愛情的回憶。然而這段較為漫長的愛情理所當然的遭到了父親的反對,唯一支持這段愛情的是她的姑媽。然而這唯一支持這段不平等愛情的人卻遭到了絕對權(quán)力父親洛倫索的放逐驅(qū)趕,可見這段愛情是不被承認的。

離家?guī)啄隁w來,再回到弗洛倫蒂諾的集市上,菲爾米娜心中的情人并不是如此糟糕,她跌入失望的深淵。她恍然大悟是相思和幻想美化升華了自己的愛人,而這曾經(jīng)無比熱愛的人卻因愛情的恐懼而變得令人失望,她愛上的或許僅僅是這份愛情而已。這一面讓她把他從她的生活中完全抹去,就仿佛一切都是幻想而已。然而寫過的信,萌生過得愛情之花,總會有人去珍惜,弗洛倫蒂諾珍藏了這段愛情。

一個人的執(zhí)念可以深到貫穿靈魂,長到延續(xù)了一生,強大到從電報員到輪船老板。弗洛倫薩蒂諾實現(xiàn)了心靈的忠貞,卻沒保持肉體的忠貞。他一生中竭盡全力以體面的姿態(tài)面對費爾米娜,卻用肉體跟各種女人約會,甚至一個少女因他而死,背著丈夫的女人被殺。小說的最后有著一個圓滿的浪漫結(jié)局,在升起霍亂黃旗的輪船上,他們遲到了五十三年七個月十一個日日夜夜的愛情,將用永生永世去回答。然而這如此浪漫的結(jié)局卻讓我感到如此悲情,“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恐怕是這份愛情最好的詮釋,但細細思量下,這愛情的最后,不正是他們對自我的放逐嗎?悲哀乎!

馬爾克斯通過這本書向世人展示了愛情的千奇百態(tài),然而每段愛情卻都有同一個共性,即愛情都有缺陷。每一百個人都有每一百個愛情觀,每一段愛情故事都代表著一種愛情的方式?;蛟S,在書中每個人都能找到關(guān)于愛情的答案。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九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買了很久,每次看到二三十頁的時候就不知為什么沒再往下看,以至于之后重新拿起這本書的時候不知道講到哪里,需要重頭再看。這本書算是囊括所有的愛情類型:暗戀,露水情緣,知己戀,婚外戀,婚戀以及身心分離的柏拉圖式的戀愛等各種類型。

胡韋納爾烏爾比諾和費爾明娜達薩的長達50多年的婚姻在外人看來幸福和睦,人人所羨慕,就在醫(yī)生奄奄一息時,他還在堅持與死神這致命一擊做著最后一分鐘抗爭,好讓72歲的妻子費爾明娜達薩趕來。他用盡最后一口氣,對她說道:“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辈唤麨樗麄兊膼鄹袆樱鴮τ诋斒氯藖碚f確實歷盡艱難。費爾明娜不曾想象有哪個丈夫會比胡韋納爾烏爾比諾更好,然而,回憶他們的一生,她想到的更多是挫折,而非滿足,他們之間曾有太多的誤解,太多無畏的爭執(zhí)以及太多沒有釋然的怨恨。看似完美的丈夫在50多歲的時候出軌林奇小姐中,已不再是我們眼中德高望重的醫(yī)生。烏爾比諾與林奇小姐私會時總是希望趕快完成,或者因為林奇小姐的父親回來而不用再去,當真的不去的`時候,他又是各種懊惱,他被本能折磨得神智混亂。醫(yī)生的出軌被費爾明娜獨有的“惡習”所發(fā)現(xiàn),即聞家里人穿過的衣服來判斷是否需要清洗,看似搞笑,但生活不就是這般荒誕可笑。而烏爾比諾醫(yī)生出軌時狼狽的做愛鏡頭與他在公眾面前樹立的高貴形象產(chǎn)生極大的反差。

通過這件事情他們出現(xiàn)之前沒有過得現(xiàn)象—猜忌,嫉妒。嫉妒從不進入她的家庭,但是因嫉妒而產(chǎn)生的猜忌促使費爾明娜進入丈夫的書房,查找丈夫出軌的證據(jù)。面對丈夫已被證實的不忠,高傲的費爾明娜剎那間蒼老了,瞬間出現(xiàn)了皺紋、枯萎的雙唇、灰白的頭發(fā)。她的靈魂也煎熬著?;橐隼锏膼凼侨绱酥D難。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十

上次更新還是因為20xx年五月份被某個劇觸發(fā)了。畢業(yè)之后忙著適應(yīng)新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一直處于一種欲言又止的狀態(tài)。各類瑣碎的事情有點消磨我的耐心,很久沒有完整地追劇和看書了?!痘魜y時期的愛情》我一直想看,在學校時候參加水木讀書的活動還給這一本投票了,但沒有中獎。再一次想起這本書是因為魔幻疫情,但事實證明是我“以名取書”了。28萬字斷斷續(xù)續(xù)讀了一個多月,慚愧,以下是幾處我覺得很值得分享的地方。

費爾明娜:“我發(fā)現(xiàn)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場幻覺?!?/p>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自己的想象欺騙了,不止是愛情,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極其吃力地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但同時被始料未及的麻煩吞沒,到頭來還要問為什么你是這樣的,其實我從沒有說過我是那樣的,我一直都是這樣的,那樣都是你想的,僅此而已。

他還太年輕,尚不知道回憶總是會抹去壞的,夸大好的,而也正是由于這種玄妙,我們才得以承擔過去的重負。

好了傷疤忘了疼,大多數(shù)人都是這樣,我自認為是一個心眼非常小的人,但有時候也會記吃不記打,夸大美好記憶。此時如果疊加第一條,甚至可能會給無意義的過去賦予極其厚重的意義,感人但是愚蠢。

盡管巴黎陰雨連綿,她還是學會了去愛記憶中的它。然而,當她帶著那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的無數(shù)經(jīng)歷,帶著旅途的疲憊,昏昏欲睡地回到家時,港口的人們問她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對歐洲的種種神奇之處有何感受,而她用一句四個字的加勒比俚語就概括了這許多個月的幸福生活:“浮華而已。”

清醒而殘忍,敬費爾明娜。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十一

書還是上次推薦《三體》的那位孩子推薦的,是txt文本,躺在電腦里好長時間,只因為開頭實在不太討喜,感覺是要寫一篇戰(zhàn)爭時期的愛國主義的小說。所以就擱置了。近期時常夜班,白天被對面人家的裝修吵得睡不著,索性起來看書,百無聊賴打開電腦,越看越喜歡。果然好書就像一壇酒,越是細細品味,越能感受濃香滿懷。

大概的內(nèi)容是一個窮酸文藝少年(阿里薩)在年輕時鐘情于一位閨中白富美(費爾米娜),后來陰差陽錯,白富美的父親把她許給名望很高的醫(yī)生,知直到晚年醫(yī)生去世,這位已是古稀的阿里薩依然守護自己的愛情。

聽起來很浪漫對吧?

其實浪漫只是這部作品的一個線索,以之為中心展開的,是種種骯臟破碎的現(xiàn)實,作者用了一根金色的長線,繡起了愛情的華服,然而拼湊起這華服的材料,卻是一些支離破碎的,凌亂的,甚至有些骯臟,自私和殘忍的“愛情”片段,在這個層面上,作者是有野心的,他試圖通過阿里薩這個角色的一生,來道盡這世間的萬般情愫.

不得不承認,他做到了。

早在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哥倫比亞,控制書信往來的,仍是航運,阿里薩寫給他的費米爾一封又一封的愛情告白,也是通過海上運輸實現(xiàn)的,無巧不成書,年輕的阿里薩是一個航運天才,精通各類天文地理,更巧的是,他有一個控制全地中海航運的大公司的總裁叔叔,叔叔后來把海航運輸事業(yè)交給阿里薩繼承,這也使得故事多少有點逆襲的色彩。在那些思念纏綿的夜里,阿里薩改變整個地中海的航運路線,只為給他心愛的女孩送上一封情書。這個情節(jié)設(shè)定,真的不知道捕獲了多少的少女心。阿里薩雖然天賦異稟,但他似乎更感興趣寫詩彈琴,這種浪漫主義,也多少成為了他今后愛情的基調(diào)——一個追求極致浪漫和絕對忠貞的人,要么在現(xiàn)實面前妥協(xié),要么維持著脆弱的本性,痛苦過完一生。

沒錯,阿里薩是后者。

我不知道我們這個年紀,是否還有人愿意相信“一見鐘情”,但不得不承認,讀到阿里薩第一次見到費米爾的片段,還是會覺得好浪漫,大樹下的初次邂逅,以花為誓的堅貞不渝,一封又一封的情書,夜半小山坡的提琴獨奏,只為讓心上人明白自己的思念。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經(jīng)過重重阻撓,在一個集市上終于有機會單獨說上話時,卻成了“見光死”——費米爾見到瘦弱矮小的阿里薩站在自己面前,又說了一句并不討喜的話(姑且認為是命運的安排吧),竟懷疑起自己的愛情來。她苦惱,懊悔,甚至羞愧,為自己竟把愛情許給了這樣的人,這看上去很莫名其妙,但又多像年少時候的我們——總是把所愛的人想的那般完美,而距離拉近,缺點放大,甚至,受“命運的嘲弄”,根本來不及放大,只是展現(xiàn)了并不那么客觀的一隅,于是我們掉頭就走,不去細想,直接全盤否定之前的所有細節(jié),將幼嫩的愛情襁褓扼殺在搖籃中。

緊接著,費米爾嫁給了年輕帥氣又有威望的年輕醫(yī)生烏爾比諾,這是一次接地氣的相遇,也是一段接地氣的婚姻。費米爾說醫(yī)生對她的追求不是連綿不絕的浪漫情話,他能給她的只有最世俗的: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雖然不是愛情,一旦相加,也等于愛情,于是她選擇嫁給醫(yī)生。我不評判這樣的選擇,就個人而言,相較于阿里薩,我還是更喜歡醫(yī)生這樣的人設(shè)。且聽我分析一下阿里薩這個人。

書中花了巨大的篇幅講阿里薩的各種“情史”。拋棄偏見,理性看待的話,這無非也就是一次又一次人與人靈魂的對話。這其中最多的時寡婦,我記得有一段描寫,有一個和阿里薩保持聯(lián)系了很多年的寡婦,在年老色衰時,阿里薩忽然造訪,她竟自卑到不敢正視當下的自己。我忽然好可憐這個女人,不知道她這一生又是否真正被人疼愛,是否享受過真正的愛情;還有印象最深也是感觸最深的,是那個黑人女孩卡西亞尼(特地找出了她的名字,以表示對她的尊重),她愛阿里薩,她為他掃清事業(yè)上的一切障礙,但她從未失去自我,她也從未輕視自己,在愛著阿里薩的同時,她成就了最好的自己——從一個看上去只能打掃衛(wèi)生的女傭變成了精明能干的職業(yè)女強人,擺脫了她出生的階級——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愛情,我愿意相信這才是愛情最好的樣子。

然后還有因他而死的3個女人:養(yǎng)鴿人的妻子,瘋子,還有最可憐的阿美利卡.維庫尼亞,這個年僅16歲的高中女學生,竟被阿里薩的“愛情”給活活害死了,在照顧阿里薩生病時,她發(fā)現(xiàn)了他寫給費米爾的一封有一封情書,原來那些所謂的愛情,不過是他消遣的工具,于是她在學校自殺。

這些“愛情”,大多自私,骯臟甚至殘忍,但也許這就是世間愛情該有的萬般姿態(tài),亦或,在每一段感情里,都多少有這些影子——悸動,純真,美好,踟躇,羞惗,試探,激情,欲望,理性,自私,遺憾。。。但我多么羨慕費米爾與烏爾比諾醫(yī)生的愛情,平淡,庸俗,甚至有污點,卻能嘟嘟囔囔吵吵鬧鬧,彼此不離不棄過完一生。

碼了這么久的字,也沒有寫出個所以然,看完書的時候是近一個月前,那時候有萬千思緒理不出來,總覺得作者想表達的愛情哲學太過宏大,自己又無法高屋建瓴,索性等過一陣再寫,卻沒想到此時此刻也沒有表達完當初想法的千分之一。不知道當初推薦我讀這本書的人,是否也有著相似的感慨。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十二

愛情是什么?或許我們無法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但我們可以想象愛情的樣子,比如風花雪月的浪漫、柴米油鹽的平淡、舉案齊眉的和諧、一見鐘情的熱情。除了我所記憶中林徽因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外,我理解的愛情,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獨占。一個人的愛情不能同時分享給兩個人,也不能占有和享受兩個人的愛情。我在現(xiàn)實中也遇到不少的愛情,有愛的撕心裂肺死去活來的,也有因為路途遙遠而肝腸寸斷的。愛情是美好的情感,如同友誼、親情。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就是這三種吧?;魜y時期的愛情,這本小說雖然冠以霍亂時期,但它主要講述的是愛情,而霍亂只是一個定語,愛情在這一時期顯得更加珍貴和美好。

書中主要講述了三個人的一生,男一號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女一號費爾明娜達薩,和胡韋納爾烏爾比諾醫(yī)生。讀外國小說,記他們的名字是非常頭痛的,我就把這三個人分別取個代號,小狂熱,小傲嬌和小完美。而這三個代號,是可以概括他們的性格的。

小狂熱在某個炎熱的下午給小傲嬌的父親送信,在走廊里第一次見到了他的女神,他用一生追求的愛人小傲嬌。和所有爛俗的愛情故事一樣,小狂熱瘋狂的愛上了小傲嬌。他通過不斷的讀詩,自己也能摸索著寫一些情詩,成功的利用閱讀二流愛情詩歌期間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位文藝青年。他不斷的通過遞送情詩的方式贏得了小傲嬌的芳心。小傲嬌也投桃報李的寫一些文字傳遞給他。由于小傲嬌的爸爸一心想要找個乘龍快婿,小狂熱這種衣衫不整邋里邋遢的樣子他才看不上,他們之間的愛情一直處于地下狀態(tài),每天到指定的地點拿信。小狂熱發(fā)現(xiàn)時機差不多成熟了,就跟小傲嬌提婚,小傲嬌答應(yīng)了。正在這個緊急的關(guān)頭,小傲嬌的爸爸發(fā)現(xiàn)了??珊薜睦项^棒打鴛鴦,把小傲嬌帶到鄉(xiāng)下去休息了。連哭帶喊的小傲嬌送回了鄉(xiāng)下,在那里和自己的表姐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小傲嬌也一直和小狂熱通書信。最后小傲嬌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在代筆人門廊那里遇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小狂熱,小狂熱說了一句:這可不是女神該來的地方,小傲嬌覺得小狂熱好像不了解她,于是在一瞬間就跟小狂熱決裂了,“對不起,你是個好人,忘了我吧”。

書中有很多處把小傲嬌比成一頭驕傲的小母鹿。其實我也提了很多問題,為什么她突然的給小狂熱發(fā)好人卡。作為父親眼中的希望,小傲嬌是要嫁一個高富帥的,她的行動處處受到限制?,F(xiàn)在好不容易爸爸給了她自由,而小狂熱卻說不該來,所以她驕傲的離開了他。她覺得小狂熱可能只是一個影子的存在,而不是她心中想要的那種靈魂伴侶。于是她在后來遇到了小完美,小狂熱便只好放浪形骸,通過和無數(shù)不同的女人性交來忘記小傲嬌。

面對小傲嬌堅決的拒絕,小狂熱不斷的寫信過去,要求有話好好說,但全部都石沉大海了。最后,小狂熱的母親讓他離開這個傷心之地。在離開的頭天晚上,小狂熱站在女神的窗前,演奏了一曲小提琴。這個片段是我覺得全書中最美,最傷心的篇章。

愛情的第二種形態(tài)。

與小狂熱的愛不同,小完美帶給小傲嬌的愛是完美的。他起初追她并不是因為愛他,而是覺得追求她是一種挑戰(zhàn)。他有錢,有地位,在社會上受到尊重,甚至對小傲嬌無微不至的呵護。新婚初夜,他為了消除她的恐懼,而慢慢引導她。他簡直就是完美無瑕的。他會滿足小傲嬌所有的物質(zhì)需求。他愛她,愛的那么卑微,他在影響小傲嬌的同時,也在努力讓小傲嬌忍耐婚姻,把她變得更像他那個階層的人。在處理古今中外的千古難題:婆媳關(guān)系時,他特別謹慎。在妻子和母親發(fā)生沖突時,他幾乎不發(fā)言。其實這就像多數(shù)婚姻一樣,穩(wěn)定,踏實,但缺乏激情。日子如同流水一樣,流了五十多年,他們雖然爭吵不斷,但沒有離婚。他們的婚姻的基礎(chǔ)不是愛情,是類似愛情的東西,是責任,是忍耐。

愛不是對等的東西,在小完美最終從樹枝上摔下來的彌留之際,他用目光搜尋她的蹤跡,最終說了一句:天知道我有多么愛你。在小完美死后,小傲嬌不斷的毀滅小完美存在的痕跡,燒毀曾經(jīng)的衣服,將書搬到另外的地方去。她覺得如果他還活著,肯定是同意她那么做的。從始至終,她并沒有負擔起婚姻中帶給她的責任:愛。其實,我是很不喜歡小傲嬌的,但愛情卻從來不是對等的。你無法要求你深愛的那個她同樣深愛著你,也無法要求在你給她做很多事情之后她會同樣心甘情愿的為你保留,紀念你。愛并不是交易,交易屬于世俗。

同樣,我也覺得她愛小狂熱,不如小狂熱愛她十分之一那么多。小狂熱心靈屬于她,但不得不利用獵艷的方式來忘記她,但又時時刻刻想著她。區(qū)別于小完美改變她,小狂熱在小完美死后不斷的指引她,讓她走出喪夫的痛苦。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十三

看到三分之二的地方時,我?guī)缀跏瞧惹械南胫澜Y(jié)局,讀書的時候,無疑,我首先是一個對情節(jié)發(fā)展更好奇的人,而非是關(guān)于更深的東西。

~費爾明娜·達薩,在她豆蔻年華時候擁有一場狂熱又有無疾而終的初戀,這段往事在她后來很多年很多年以后,都會時不時的回憶起來。而后她像他父親所期望的那樣,嫁進了一個德高望重的家族,成為了一個見過世面,舉止優(yōu)雅的女人,依然富有性格,保持高傲,而她的丈夫,一位享有聲譽的醫(yī)生,陪伴她50多個春秋后逝世,在這幾十年的婚姻生活中,生活有許多不盡如意,令人失望憤怒的時候,但到了別離的時候,"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也許能傳達出烏爾比諾醫(yī)生對摯愛的感情。在此時,在這個自己寡居,垂垂老矣的階段,那個回憶里影影綽綽的初戀又出現(xiàn)在自己的生活中,同往日那只會寫熱烈纏綿的愛情詩歌的影像不同,弗羅倫蒂洛如此的了解她,以她需要的方式站在她得身邊,給予她生活下去的熱情。最后,費爾明娜再次的愛上了他,當然,這個"他",不是回憶里的那個像小老頭般瘦弱陰郁的少年,而是就在眼前的這個,滿是皺紋,安著假牙杵著手杖,經(jīng)過歲月的磨礪的老頭子。只是很巧合的,他們剛好是同一個人,這個巧合,來自于弗羅倫蒂洛的一往情深,正如他所說的:永恒而炙熱的愛。

最后的場景,還好是算完美的,費爾明娜在人生的最后又重新踏上充滿愛意的旅程,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她都擁有了最適合她的人生伴侶,很幸運,很幸福。

上帝最后眷顧了弗羅倫蒂洛,在50余年的等待后,達成了他一生所望。一切都如他所愿那樣,烏爾比諾醫(yī)生先行去世,自己身體健康,費爾明娜獨身一人。

弗羅倫蒂洛·阿里薩守護著窗戶街的房子,堅守著自己的心意,無論費爾明娜拒絕他,和別的人結(jié)婚,還是當了母親,不管歲月無情的衰老的容顏,依然小心翼翼的捧著對她得一顆真心。我想,這是個瘋子吧!對于一個只單獨相處過兩次的女孩,就可以付出全部的自己,用自己的一生執(zhí)行著一場如晨霧般浩大而虛無的計劃,沒有一絲絲的確切的看的見摸得著的東西。他的堅韌和執(zhí)著承受著一場偏執(zhí)的單相思。

然而最后他成功了。一個和諧的美好的大結(jié)局,終于能夠慰藉他多年的努力。他似乎歷經(jīng)了很多的事情,他似乎又感悟出了很多的人生格言,經(jīng)歷過了形形色色的女人,試圖用那短暫的浴火抵抗住對費爾明娜的癡癡愛慕,但褪去那身歲月加注的東西,他的內(nèi)心依然稚嫩清晰,小心翼翼,在福音花園里的那一瞥,就深深的烙在了心里,從此在也無法磨滅,青澀的愛慕到經(jīng)過歲月洗禮的癡戀,我想不到,到底得是一顆多么純粹的心?。?/p>

所以,愛是一個多么神奇的東西,值得漫長的等待,能夠讓弗羅倫蒂洛一生就為了那個人,能夠讓古稀之年的老人也跨過世俗的眼光去追求。永生永世,弗羅倫蒂洛終于開啟了他如愿的人生,而費爾明娜,只能說,你真是走運的女人。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十四

虎年的春節(jié)沉迷于《霍亂時期的愛情》不可自拔。小說寫了18世紀的美洲各式各樣的愛情,以費洛倫蒂諾·阿里薩(男主)和費爾明娜·達薩(女主)兩個人物的感情為主線來展開,年輕的,老年的,病態(tài)的,世俗的,應(yīng)急的愛情都有。

我很喜歡這本小說的一點,它不只是通常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對話來表達人物的狀態(tài),價值觀和心情,更多地通過場景的細致描寫,包括房間的擺設(shè),港口的景物的色彩,街道的味道等等,很有畫面感。

我閱讀的時候,也經(jīng)常跟著故事情節(jié),感受到人物的心痛,絕望,歡喜,猶豫,矛盾的心情。

最開始有個細節(jié)印象深刻年輕的時候,費洛倫蒂諾·阿里薩(男主)對費爾明娜·達薩(女主)一見鐘情,每當思念她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寫在信上,最后,這封信長達七十多頁,原本他想把這七十多頁的信都交給自己心愛的姑娘,也不敢奢望她能夠接受自己的愛情,但是,只要能讓她知道,就已經(jīng)能夠讓他滿足。但是,信還沒送出,他的思念之情已經(jīng)淹沒他,他一股腦兒地向自己的母親傾訴,母親被兒子純潔真摯的感情感動得老淚縱橫,但是,勸他不要把這么長的信交給女孩,會嚇跑了女孩,她猜測女孩跟他一樣也是感情的嫩瓜。

這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不說培養(yǎng)感情是需要時間的,可能每個人要去感知自己內(nèi)在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個時間可能真的是因人而異的,并不是同步的。

男主因女主即將大婚,嫁給家世顯赫的青年才俊而傷心欲絕,男主媽媽原先認為男主年輕時候能夠多吃點痛苦是好事,但看見兒子因情所傷,要危及生命了,開始擔心了,就建議兒子遠走他鄉(xiāng),開始新的工作和生活,忘卻痛苦。從而男主開始了自己的旅程,經(jīng)歷了痛苦、絕望、憤怒、嫉妒,男主最終還是選擇了返航,并發(fā)誓再也不會離開故鄉(xiāng),再也不會離開女主所在的城市。

讀到這段的時候,仿佛感受到男主的內(nèi)在力量又增強了。男主從一開始被愛神擊中的愣頭青,寫了六七十頁的信表達自己的感情,到絕望無助地向最信任的母親求助,到鼓起勇氣站在女主面前理直氣壯地要反饋,到為女主拉小夜曲表達愛意,到被女主拒絕的意氣消沉,這一路男主是迷茫的,煎熬的,深受求而不得的痛苦。但這一刻,感覺男主已經(jīng)從求而不得的痛苦中掙脫出來,更加堅定和忠于內(nèi)心的感情,這時候,仿佛對女主的愛已經(jīng)從枷鎖轉(zhuǎn)變?yōu)榱藷o窮無盡的力量,支撐了男主繼續(xù)接下來的征程。

但這種力量在男主見到女主懷著身孕依偎在新婚丈夫的身邊時瞬間瓦解了,此刻,男主沒有忌妒,沒有憤怒,而是感到一種巨大的自卑。

這一刻,心疼男主十秒鐘。我想,所謂的偉大的作家莫過于此,能夠抓住讀者的眼球,同時,也抓住了讀者的心。

巨大的自卑是來源于巨大的自尊,情感失憶的痛苦來源于兩個人,而來自自卑的痛苦卻只源于自己,這種痛苦和沖擊,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巨大的,這關(guān)乎于人的尊嚴,男人的自尊。再次,心疼男主十秒鐘,深呼吸。

男主做了一段時間代筆先生,替戀愛中的男女寫情書和信件,通過將自己無法排解的相思之情嫁接到了他人的戀愛中,其中一對男女還結(jié)婚生子了,在知曉他們找了同一位代筆先生時,他們決定讓小孩認男主為教父。看到這邊,真的覺得是既諷刺又心疼男主,燃燒著自己的熱情,卻在別人家的樹上開花結(jié)果。

女主說:社交生活得關(guān)鍵在于學會控制恐懼,夫妻生活的關(guān)鍵在于學會控制厭惡。女主一直是以一位聰明又理性的早熟女性的形象示人,她丈夫也是看上了她的高冷,但卻沒看見她內(nèi)心的真實的恐懼。

男主用當初跟女主認識和秘密通信的方式與一位漁女通信,類似的情書,類似的提前安排好假裝偶遇的約會,一切都與當初,只是人不一樣,男主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慰藉自己的愛情。

這一刻,我想,人對于幸福感受的記憶總是容易遺忘,但卻記住了幸福事件的很多外部細節(jié),例如,特定的場所,特定的人,特定的出場順序,仿佛記住了一切幸福事件的外在環(huán)境,就能再一次感受幸福一樣。但我想幸福快樂常常只是一種感覺,是那時那刻的自己,在特定環(huán)境跟特定的人,按照出場順序上演著特定的劇目,那一刻的自己感受到了幸福。幸福無法重演,也不一定是物是人非,而是自己的心境和狀態(tài)變了。我想,在這一刻,哪怕男主嬉戲的對象是女主,可能很多感受和心情都變了。

看到男主跟女主夫婦在電影院偶遇,在出電影院的時候,女主的丈夫攙扶著女主下臺階,那一刻,男主突然發(fā)現(xiàn)女主老了,同時,衰老的還有自己。衰老真的是一件比感情被拒絕更可怕更難以釋懷又無能為力的事情,那一刻,第一次感受到男主的悲傷不是為了求而未得的愛情,而是一去不復(fù)返的時光。

女主成為寡婦以后,男主展開了新一輪的追求之旅,他們聊人生,聊生命,聊生活感悟,女主說,我已經(jīng)七十二歲,還有什么可求。男主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最甜蜜的一幕,男主和女主坐船去旅行,女主看見男主為她精心打扮,此刻,激動害羞的心情比少女時代還要強烈。我想大概是震撼吧。

男主女主在船上度過了相知相許的幸福時光,仿佛忘記了自己的年紀和身份,然后,隨著船到港的時間越來越近,兩人又將回到真實的生活中,惆悵撲面而來。最后的結(jié)局還是挺浪漫,船一直在兩個港口之間來往,不曾靠岸。

整本書感受最深的是老年的那段,可能在我現(xiàn)在這個年紀衰老本身離我還比較遙遠,更別提老年人的愛情。但是,書中寫到的女主在丈夫去世以后,內(nèi)心的孤獨和寂寞,對男主的思念與日俱增,但又因考慮到自己的年級,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子女,而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情感,但又很渴望男主的陪伴,這種忐忑和矛盾,不安和焦灼,我雖然無法感同身受,但我還是可以從理性上理解一點點。

這本書是有一次刷小視頻李健推薦的,我看到一半的時候,也有一個困惑,作者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才能寫出這么多愛情的形式,于是我下單了一本馬爾克斯傳,希望可以找到一點點答案。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十五

回想到多年以前一個的午后,洗好頭發(fā),一頭清爽,背著書包,我一如往常走進了那間每天都期待的教室,不經(jīng)意間一眼望向那個熟悉的方向,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真好。

如果我說那時候,有喜歡的人是我去上課最大的動力你信嗎?真的,那時候有喜歡的人就是我去上學最大的動力。喜歡的動力,可以讓我抵擋老師的嚴厲,學習的無聊,也是我覺得我的青春期最美好的事情。不過,這一切發(fā)生的過程,只是我一個人的感情,而那兩個字,叫暗戀。

如今,再回看那一段暗戀的時光,我依然感覺到幸福。暗戀的好處,在于它只是一個人的事情,不用在乎對方的感受,卻可以用一段默默的關(guān)注和喜歡,成就一個人的世界??纱丝滩恢罏槭裁?,我的幸福來自于重新回味那時候每天充滿期待的感覺,而至于對方那時到底有多好,我卻早已記不清。

所以,愛一個,到底是愛著這個人,還是愛著自己的感情?

初見費爾米納,阿里薩就深深陷入了暗戀中。有一天晚上,他甚至一晚無眠,只為把自己心中對費爾米納的感情寫出來,寫了上百封信??粗约旱男?,他仿佛已經(jīng)感受到費爾米納同意他時的那種興奮和激動??梢哉f,這時候阿里薩感受到的幸福,是手上自己寫的那幾封信,而不是費爾米納本人給他的。后來,費爾米納嫁給烏爾比諾的那些日子,支持阿里薩活下去的很大一部分動力也來自于寫情書。他在院里寫,卻可以不受里面的環(huán)境影響,他給一對又一對情侶寫,卻也可以不嫉妒他們。如果沒有寫情書帶給他的快樂,也許后半輩子阿里薩過得不會比他自己想象中的要好。所以,后來阿里薩寫情書,與其說是抒發(fā)他對費爾米納的感情,倒不如說他是在寫自己的感情。

那么費爾米納呢?我相信她對阿里薩的追求是心動的,她對阿里薩的愛也是真的,可是當兩人分別再次相見的時候,費爾米納對阿里薩的感覺卻是:眼前的人和我想象中的樣子為何差距如此之大?而在后來的日子里,她回憶起阿里薩,總說的一句話也是:“我愛的是他的影子”。在那影子里,阿里薩有費爾米納想要的所有。可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在現(xiàn)實里費爾米納拒絕了阿里薩。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這時候又有一個人比阿里薩更能滿足費爾米納的想象——烏爾比諾醫(yī)生。

烏爾比諾醫(yī)生擁有地位,擁有帥氣的臉龐,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年輕的費爾米納動心,讓她真正做出決定的,是表姐對烏爾比諾醫(yī)生表現(xiàn)出來的喜歡和欲望。顯然,烏爾比諾醫(yī)生比阿里薩更受歡迎,何況再加上他的種種光環(huán),費爾米納沒有理由不選擇他。只不過,費爾米納理應(yīng)明白,烏爾比諾醫(yī)生并不會像阿里薩那樣浪漫的給她寫情書,他卻會說:“在我們倆的婚姻里,尋求的不是有多幸福,而是兩人之間的穩(wěn)定關(guān)系”,盡管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費爾米納對阿里薩和烏爾比諾醫(yī)生的感情,就像紅玫瑰和白玫瑰,紅玫瑰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浪漫而虛幻,白玫瑰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飯黏子,平凡而真實。我們都只注意到了白玫瑰和紅玫瑰的優(yōu)缺點,卻忘記了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她想要紅玫瑰的真實,又想要白玫瑰的浪漫,可這些充其量都是她自己完美的想象,在她的內(nèi)心,也許更多愛著的,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是阿里薩的影子,也是烏爾比諾醫(yī)生的影子。

如此,愛一個人,到底是愛著這個人,還是愛著自己的感情?狄更斯說:“一只眼睛里閃爍著愛的光芒,而另一只眼睛卻燃燒著自私的欲火”。人本性自私,但我知道,愛卻是唯一能讓一個人從頭到尾,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像阿里薩對費爾米納一生熾熱的愛和等待,亦如費爾米納和烏爾比諾醫(yī)生夫婦之間平淡的感情。而在這之中,有自己的感情,當然,也還因?qū)Ψ降恼鎸嵈嬖凇?/p>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09842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