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2 14:47:04
專業(yè)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通用14篇)
時間:2023-11-02 14:47:04     小編:GZ才子

讀后感是在閱讀一本書或者觀看一部電影后,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對作品的觀點和感受。它是我們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思考的產物,也是對作品的評價和傾訴。讀后感既有個人情感和觀點的表達,也可以從文學藝術、行為經驗、生活哲理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闡述??偟膩碚f,讀后感是一種對作品的思考和反思的展示方式,它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從中獲得心靈和思想的啟迪。那么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要全面理解書中的內容,仔細品味每個細節(jié),嘗試從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其次,我們要注意提煉出書中的主題和核心思想,這樣才能在讀后感中表達清晰明了。同時,我們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僅僅局限于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還要加入一些個人觀點和體驗,讓讀后感更加生動有趣。此外,我們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度,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們的讀后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和借鑒。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一

到底是怎樣一本書,讓張局長津津樂道,大力推薦,并組織全縣校長、教師學習研討?到底是怎樣一本書,讓智校長潛心研讀?那就是山西省教育廳張卓玉廳長所著的《構建教育新模式》。

當我有幸捧起它,用手輕輕翻閱時,首先看到的是“小組”、“展示”等字樣;繼續(xù)翻看,又看到“整體化學習”,“做事情學習”等內容。這不正是推進課改需要的精神食糧嗎?我拿起筆勾畫著讓我耳目一新的教育理論。書中講到課改是大勢所趨,講到課改的實施意義,它就是一本課改解讀,它能有效地推進課改,它能讓我們看到課改的未來。

下面的幾點學習心得一直縈繞腦海,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交流。

1、學生學會思維接力。

小組學習是新課堂下學生重要的學習形式。在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或課堂展示時,我們通常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會為合力形成一個精彩的觀點而歡呼雀躍。雖然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進行得不夠順利,或許過程還比較漫長,但他們卻享受著嘗試的勇敢,探究的快樂,補充的愜意。或許,開始只是一個孩子提出了一種想法,但他表述不夠完整,這時會有另外的一個組員受他的啟迪,理解他的意思后在此基礎上表達得更具體、明白,接著或許還會有其他的組員補充得更為生動、流暢,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形成了正確的結論。學生思維的接力,會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努力參與,想法共享,這是多么有效的學習形式??!

2、“試錯型”展示,更具意義。

新課堂的生命力在于展示。書中提到,展示者所展示的不僅僅是結論,還應該有探究過程。教師應讓學生盡可能整體化而非碎片化地進行展示學習內容,發(fā)言力求完整、到位,應盡可能地充實,豐富,多樣化,當然這是完美的展示。可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在展示中會犯一點錯誤,會暴露一些問題,作者認為這也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

他說,人不就是在不斷“試錯”中走向正確的嗎?學生在成長時,有時,錯誤比正確更有價值??茖W家認為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調動學生張嘴表達的積極性,哪怕學生在知識尚未形成時就開始嘗試表述,哪怕表述不完整,不成熟,但只要他勇于表達并一直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相信他的學習與表達也會在其他組員的反饋中走向完善,整個小組的學習也會在“試錯”中相互加強,齊頭并進??磥恚瑢W生出聲思考比安靜學習學得更快,更深刻。這也凸顯了“試錯型”展示的重要意義。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適時地等待,適時地點撥,適時地指引。

3、教師要做睿智的導師。

作者指出,教師的講僅僅是在輔助學生的學,那我們就要學會做一個敏銳的傾聽者,準確的判斷著,睿智的提問者,高超的評價者。

山西新絳中學寧致義校長認為:會說的是好學生,會聽的是好教師。我們要善于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學會在他們展示遇到困難戛然而止時鼓勵、指點,使其通力合作,有效展示;學會在學生表述有理有據時,給予到位的評價;學會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質疑時,欣賞這種學習方式,鼓勵孩子分析并解決疑難;學會把一節(jié)課的終點看成新的學習起點,學著引導學生在課后延續(xù)課堂上的話題,進行課后的再閱讀,再探究。尤其我們的語文課堂,課后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寫自己的故事,說說自己的感受,養(yǎng)成愛表達的習慣;可以提供相關故事、書籍給學生閱讀,加深理解;還可以推薦學生讀些本課作者的著作,豐富學識。

我們只有做好一個導師,才能體現(xiàn)你對學生的尊重,才能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重視。

4、教育就是教學生做事情。

從記知識到做事情,將是教育轉型的重要內容。做事情學習被作者定義為最人性化的學習。因為它最大可能地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最好地實踐了從心出發(fā)的理念。

比如,在我班一次口語交際《我們的奇思妙想》教學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學生們在做事情時的滿足與快樂。午間,他們積極準備好圖紙、彩筆、尺子等文具,開始設計自己想象中的作品的圖案。然后,他們涂上了自己喜歡的顏色,標注了某處的功能,有的學生還不忘記給這些功能起一個極具特點的名稱,他們甚至還為自己的作品設計了超個性的廣告語。就這樣,一個個別出心裁的新發(fā)明誕生了。接著,學生們根據設計圖編寫了介紹新發(fā)明的小短文。最后,在展示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他們顯得胸有成竹。

瞧,此時的學生就是在做事情,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在設計和不斷完善作品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體驗到了成就感,收獲了分數、成績排序以外的幸福。學生們經歷著生活,經歷著成長,正要通過書本、學校這座橋走向鮮活的世界。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二

人出生到這個世界能夠活著(生存)是他和她的本能。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不斷加速,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在這種社會背景、時代變革的逼迫下教會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生存能力已經迫在眉睫。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目前中國每年約有一點六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約四十名孩子。觸目驚心的數字告訴我們,中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在面對突發(fā)事故、災難時更容易受到傷害。目前在國內基礎教育在生存教育領域尚處在缺失的狀態(tài)下,我們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災中逃生?如何從容面對危險?這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提出了一個極具震撼力的口號:“l(fā)earningtobe(學會生存)?!比绾卧趯嵤┧刭|教育的今天加強學生的生存教育?本文就學校體育教學中實施生存教育的初步認識。生存教育旨在通過對學生進行生存意識、生存環(huán)境、生存能力教育,培養(yǎng)學生從小適應今后社會發(fā)展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的三唯觀;是素質教育在中小學學習階段的具體化。學會生存是當代社會及未來世界對人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努力在體育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生存意識。例如,在“走跑交替”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為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個情境dd“過馬路”。引導學生主動思索,過馬路時應注意什么?再讓學生自主思考發(fā)言后,教師可以適時灌輸“一慢、二看、三通過”的交通規(guī)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促進社會化發(fā)展。又例如,在跑步練習中,體育教師可以制作紅綠燈的卡片,自己充當交警,指導學生在十字路口時要注意交通安全,要牢記“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guī)則。教師可以讓體育委員帶頭領跑,自己站在“十字路口”,間斷性地更換紅綠燈,以此來訓練學生“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生存意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對紅綠燈的反映,幫助學生樹立生存意識,也給枯燥單調的跑步練習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可謂一舉兩得。例如,利用體育課進行一次“野外生存挑戰(zhàn)賽”dd即野外登山活動。這是體育課程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生存技能培養(yǎng)的一項活動。它將會接觸到安全、急救、包扎、攀爬等等一些生存技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野外登山活動中,學到生存技能,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充分體現(xiàn)了體育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求發(fā)展的體育教學理念。同時,通過這種生存技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得到了增強。又如在體育課堂上向學生講授運動損傷、運動休克、暈厥、中暑等情況的處理和護理方法。使學生意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主動與他人、與社會溝通和交往。同時,也使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得到提高,應急狀況下能自我保護,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調節(jié)。體育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運動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可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在無拘無束的自主環(huán)境中磨練個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多讓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讓他們吃點苦,受點累,受點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可以提高他們對突發(fā)事件的承受能力,也使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率大大降低。例如:體育教師在進行耐力跑教學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在做好準備活動的基礎上進行耐力跑比賽。這個項目不僅可以提高耐力跑成績,發(fā)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質,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和發(fā)展堅忍不拔、吃苦耐勞和自強自制的個性心理品質,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能力,為適應以后日益競爭的社會環(huán)境打下了扎實的身體基礎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實現(xiàn)了學校體育進行生存教育的必要性。而參加團體項目(如足球、籃球等)運動有助于形成和發(fā)展學生機智勇敢、團結協(xié)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輸的個性心理品質,從而使學生在性格、氣質、能力上都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體育教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運動的教育,而是把運動作為一種載體,其教導生活的承載力、其對生存教育的意義將是其他任何教育所無法比擬的。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三

“兩強兩弱”現(xiàn)象說明什么

我國基礎教育存在著“兩強、兩弱”的現(xiàn)象:兩強:一是指我們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比較多,比較深,比較扎實,這是我們的一個強項;二是指學生考試訓練比較多,考試能力比較強。兩弱:一是指我們的教育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重視不夠,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普遍較弱;二是指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普遍較弱?!眱蓮?、兩弱”現(xiàn)象既充分肯定了我們教育的長處,也尖銳指出了存在的短處,從而明確了應當堅持的地方和應當改進的地方。

美國邁阿密大學教育博士黃全愈教授,通過他對美國素質教育的研究和對他孩子在美國學習實踐活動的觀察,提出一個重要觀點:可以教給學生知識,但創(chuàng)造力是教不出來的!華裔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朱棣文、楊振寧、李政道等教授,根據他們的親身經歷及其取得成功的經驗,對中美教育比較發(fā)表了重要見解。朱棣文教授說:“中國學校過多地強調學生書本知識學習和書面應試能力,而對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則顯得明顯不足?!?/p>

楊振寧教授指出:“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起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國學生思想活躍,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強?!崩钫澜淌趶娬{:“培養(yǎng)人才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能力”。

中外教育在育人模式上的主要差異表現(xiàn)在:中國:強調知識學習;美國:強調能力培養(yǎng)。育人模式的差異,實質上就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差異,也是人才培養(yǎng)途徑和方法的差異。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

我們提倡“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是基于對學生主體性和差異性的認識,其本質是讓學生主動發(fā)展。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如果主體不主動發(fā)展,任何客體企圖去代替主體的發(fā)展都是徒勞無益的,甚至是適得其反的。作為學校或教師來講,其主要的任務是積極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良好條件和環(huán)境;通過教育改革及各種有效措施,大力發(fā)展學生的品質、智能、特長和個性,并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發(fā)展的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發(fā)展的潛力;學?;蚪處熞局鴮W生終身發(fā)展負責的精神,大力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大量的事實表明,“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對學生主體而言是最好的教育。要真正做到”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對于學校和老師來講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它要求學校和老師不僅要按照國家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材和評價要求去進行教育教學,而且要求學校和老師要在真正了解學生不同需求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量身定制”,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做到主動發(fā)展?!耙詫W生的發(fā)展為本,重在適合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教育,就成為我們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之一。

實施“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揚長教育”

什么樣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呢?從對中外成功人士的調查及其分析中,我們看到他們成功的一個共同特點,一定是揚長避短。這就啟示我們:實施揚長避短的教育,才有利于培養(yǎng)的人才能夠獲得成功。也可以這樣說,揚長避短的教育是為成功作準備的教育,或簡稱之為成功的教育。

從宏觀角度講,每一個人都存在著一定的長處(即優(yōu)勢),同樣也存在著一定的短處(即弱勢)。我們教育者的任務,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育對象的優(yōu)勢,并通過各種教育手段,發(fā)展并張揚這種優(yōu)勢。因為揚長可以激活學生的興趣,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因為揚長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可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因為揚長可以張揚學生的個性,發(fā)揮潛在的智能,為學生將來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因為揚長可以避短,克服整齊劃一對學生的種種束縛?,F(xiàn)行的整齊劃一的均衡教育,是與揚長避短的教育相偏頗的。由于它忽視學生存在的差異性以及對教育選擇性的需求,就容易剝奪學生的思維、選擇和嘗試的權利,甚至會扼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倡導“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重在學生主動發(fā)展”,實施“揚長避短的教育,重在張揚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這種”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揚長教育”的理念,是一種以突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突出培養(yǎng)學生人格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由北京吉利大學歐美學院創(chuàng)建的北京歐美外語中學正是在這種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深化教與學的改革,特別是英語教與學的改革;按照國際需要人才的標準,深化課程結構的改革,結合實際引進國外教材,并在教育專家指導下,自編校本教材;內教外教相結合,中西教育優(yōu)勢互補,整合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實行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中學學英語,大學用英語,無障礙進行英語交流和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目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為了學生的主動、全面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力的成功人才,我們主張,從現(xiàn)在開始就應該大力實施“揚長避短”的教育。(作者系北京歐美外語中學校長)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四

利用寒假我讀完《構建教育新模式》這本書后,感慨萬千,特別是在以下幾方面有所感悟。

首先是預習。相信很多老師在課堂結束時,總會提個預習。而事實上這個要求很模糊,模糊到幾乎略去不考慮。絕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學習的開始是什么時間呢?對一個內容學習的開始往往是在上課后打開教材才開始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多時候是非常無奈的進行滿堂灌,而學生又是被動的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日復一日,很多學生就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收獲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區(qū)別于傳統(tǒng)模式教學,新模式(有稱之為項目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學案導學、小組合作學習或代表西方國家最先進的一種教學模式--翻轉的課堂)從大體上的基本結構構成是三個:第一個是課前小組學習,第二個是課堂展示交流,第三個是課后鞏固提升。在這種新模式下,第一個程序是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要進行深度且認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到能在還沒有講課前,學生已經開始做題了,相對比較簡單的題都會做了,這就要求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需要真正的去讀教材,去理解內容,自己能掌握的絕不帶到課堂上。當然,看到這里,很多老師可能會向我之前一樣存在這樣的擔憂:若學生沒有自主學習,又或學習了卻謊報已經學懂了,怎么辦?但是看完這本書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進入新模式課堂是有門檻的,小組自主學習的標志有兩個:第一個就是這些內容哪些是我完全懂了,懂到什么程度,懂到可以給全班同學講;第二個就是這節(jié)課的內容里邊哪幾個還不懂,需要在課堂上解決。

再是講授??吹竭@個詞語就可以想到老師站在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課的畫面,而這種現(xiàn)象,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將成為歷史。那么,課堂干什么呢?那就是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展示交流。近似于一個研討會,每個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交流這個小組自己學習的收獲,在交流、展示過程中提不同的意見,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是不恥下問的精神。“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更有國外的學者說中國這個國家缺少一種精神----叩問精神。中國為什么培養(yǎng)不出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為什么缺少叩問精神?傳統(tǒng)的課堂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什么東西都講清楚了,學生只有一個任務:記,他根本不需要思考,而在新模式下,小組探究制在機制上把探究這一理念落在了實處。

最后是成績。據已經如火如荼進行新模式改革的學校來看,能夠穩(wěn)步、全面提升學生的成績。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老師的任務以及作用是想辦法讓學生學起來、動起來、思考起來。老師的備課是要研究方案,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帶到學生學起來,老師需要關注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學習才能更好的組織構思好一堂課。

對于新課程的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對于新的教育模式的一些疑惑也有了初步的想法。只是如何實踐到教學實踐中去,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的探索、學習、完善!

[構建教育新模式讀后感]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五

3.1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教學理念作為以人為本中的“人”既是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又是教育教學管理發(fā)展中的客體。對于人的管理始終是高校教育教學發(fā)展的核心問題,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在高等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作為主客體的人不應該被動的消極的接受來自管理主體發(fā)出的各種信息,而管理主體應該從人文角度出發(fā),充分的了解人、研究人的需求,充分滿足人的合理需求的前提下,保證教育教學機制的正常運行,從而將以人為本的觀念深化其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高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3.2加大教育教學資源投入樹立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教學資源的投入是先導,教育教學資源是基礎,沒有基礎,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就不可能得到長久的發(fā)展。因此,政府要加大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師資力量,高校也要廣泛融資、吸納人才,強化師資隊伍、專業(yè)、課程、教學基本建設工作,為貫徹實施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新模式發(fā)展打好基石。

3.3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發(fā)展理念

3.3.1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在大眾化教育的今天,學生無疑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中之重,發(fā)展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就應當放在首位。教育者應該因教施材,辯證施教,關注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3.3.2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無視學生權利的存在將被證明是個嚴重的錯誤,學生應該在學校事務中擁有自己的發(fā)言權”。這就要求學校要給學生足夠的選擇空間,包括專業(yè)、課程、教師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其主人翁意識。

4結語

無論是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角度還是教育事業(yè)自身發(fā)展的進程來看,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發(fā)展戰(zhàn)略,必須將人放在發(fā)展的核心地位,通過行政者、管理者、教育主體多方面的相互合作,實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真正實現(xiàn)當代高校教育教學的人性化,使教育教學管理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推動高校教育事業(yè)的長久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鄧義桂.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農業(yè)經濟管理專業(yè),.

[2]肖玲.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問題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6).

[3]高潔.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j].文教資料,2010,(9).

[4]袁希.堅持以人為本優(yōu)化高校教學管理[j].大科技,2010,(4).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六

不少在國內信息化建設領域具有話語權的管理咨詢公司都注意到,企業(yè)信息化體系的建立往往是由技術部門發(fā)展或推動的,但這通常是一段異常痛苦的過程,因為信息化系統(tǒng)在推行過程中會容易引起一些部門依據業(yè)務說事,推行不下去,對此,國內知名管理咨詢公司amt咨詢提出:信息化項目尤其是erp項目不應是信息部門的項目,在項目的事前、事中、事后都需要業(yè)務部門的主動參與,信息部門“自始至終都要讓業(yè)務部門明白他們才是項目的主體推行人”,只有讓應該盡職的部門盡到職責,信息項目才可能會實現(xiàn)分工明確、統(tǒng)籌步署、按計劃實現(xiàn)的局面。

如何讓業(yè)務部門更盡職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引起業(yè)務部門的重視:

一、項目自始至終都應灌輸這樣一個想法:信息項目有其優(yōu)勢性,誰先參與、誰參與得越多,誰就會受益。當然這個誰可能包含一個體系,一個部門,乃至個人。

通過立項與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部門的積極參與,告之各部門信息項目的成果是為了讓各部門的工作更加簡便、快捷、規(guī)范,在業(yè)務部門積極性展露出來時,適時將面臨變革流程的情況鄭重地提出,以引起業(yè)務部門的重視,從而保證在實現(xiàn)管理提升的基礎上進行信息化建設。

越是有多個部門參與的信息化越是會提高其部門職能的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擺脫流程再造帶來的痛苦和被動接受的情況。實現(xiàn)企業(yè)目標、項目目標、業(yè)務目標一致,使項目進入佳境。

二、展望項目成果,適度進行危機提示,保證項目方向與范圍,依據管理流程優(yōu)化的原則讓項目參與者明白,在erp的推行中誰不參與,誰就會落后,就會被淘汰。

進行全面信息化只是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現(xiàn)實中很多項目領導者會害怕項目因過多人的參與,而將項目范圍無限擴大,影響項目進度而導致失敗。

可以通過這樣一些原則對項目進行范圍的界定:

1.參與性不積極時,可以大力宣傳項目目的,以及成果,

2.參與積極,或是進入項目實施階段時,要進行風險、進度方面的宣傳,保證項目方向,

3.讓參與者堅定項目目標,了解項目意義,這樣整個團隊才會更好地堅守項目范圍。

三、分工明確,事實上就是要明確信息部門與業(yè)務部門在項目中的責任與權力。

積極參與并不意味著效率最大化,只有通過科學的分工,明確各部門的權責,才是項目效果最大化的最大保證。實際中我們常常通過以下方法對項目分工:按部門職責制度進度分工;按人員素質制定范圍分工;按問題出現(xiàn)情況制定責任分工等等。在分工過程中,信息技術部門是協(xié)助應用部門,而不是項目主導部門。每個業(yè)務部門是每種業(yè)務的主推部門,對項目目標、進度、質量要負全部責任。同時項目階段總結驗收,也不是單單驗收信息部門與供應商,更多的是驗收業(yè)務部門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四、加強合作意識,提高項目凝聚力。在企業(yè)文化的基礎上要求合作。

項目實施過程更應當注意培養(yǎng)合作意識,信息部門應當帶頭,及時幫助相關部門發(fā)展系統(tǒng)應用能力,在能力所及范圍內進行資源支持。關注項目中各部門的配合程度,適時進行集團交流,或單部門交流,以及項目組成員間的感情交流。

五、專業(yè)的合作伙伴,適時地參與項目。在項目出現(xiàn)危機時能夠以第三方的身份進行科學建議,減少予盾,達成共識。

當然如果項目進行前選擇的供應商本身就是一個專業(yè)機構的話,在項目進程中,供應商可發(fā)揮其獨特的身份作用。當然軟件供應商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有公允的說服力,保證樹立項目信心,機動處理系統(tǒng)應用,保證項目進度。否則需要信息部門進行公允評價或是考慮第三方參與項目監(jiān)理。

項目領導者應當明白,平時主動地查找項目問題,是保證項目正常運行的必要手段。如果認為一切都好,那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一是項目確實不錯;一是項目管理者的經驗不夠。

總之,只有全員主動地參與信息化,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從這一意義上說,項目立項過程比項目應用過程更需要業(yè)務部門的參與。

amt咨詢是國內領先的管理+it咨詢服務提供商。連續(xù)兩年被中企聯(lián)評為值得信賴的管理咨詢公司。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七

摘要: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提倡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舉措。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教師主宰課堂教學,大多是單向傳遞教學信息,使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和獨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豐富多元的思維,并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引到自己設定好的標準答案上來,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要改變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關鍵詞:自主思考教師角色

新模式教育中課堂由“講壇”變?yōu)椤罢搲薄鹘y(tǒng)的教育模式下,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占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處于次要地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居高臨下,學生退到次要地位,形成了很不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是,改變之后的課堂上,解決了這一尷尬的關系問題,學生、教師在一種平等的地位關系下,交流、溝通、討論、學習,學生的收獲與成長有極大的變化。

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是主講者,學生只是間接被動的聽講者。教師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否真的聽懂,是否能夠消化很難真正被檢測;學生的個性特長很難被發(fā)揮。滿堂灌是采用單向的信息傳遞方式,教師輸出,學生接收,師生之間很少有主動的信息的雙向交流。這種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積極性,學生只是被動的接收,缺乏積極的響應,使課堂變得像教師一個人的獨臺戲。我作為一名一線的數學教師,對此感受頗深。數學是一門思維的學科,需要理解和消化,但在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很難有這樣的理解和消化機會,如果無法理解和消化,吸收就相當于零,也就是所說的無效課堂。

而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是聆聽者,點撥者。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的教要致力于導。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積極主動性,而教師只是適時的引導點撥。

一、.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盡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誘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教師必須做到三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的知識點。孩子們必竟年齡小,認知水平是有限的,有時看到他們?yōu)榱艘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我的心里高興的不得了,這時候,我就會行使我的權利了。我說的時候,要求學生一定要看著我的眼睛,學會認真聽.我們的課堂需要熱烈的討論,也需要沉靜的思考與傾聽.動靜結合,才會形成卓有成效的課堂.

二.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善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交互式的學習的平臺,并且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習的平臺,也就是創(chuàng)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數學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fā)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xiàn)教學目標??傊?,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數學素質,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的方法。凡是聽過我們班學生上課的人都說我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有很強烈的參與意識。其實細想想在教學上也沒什么竅門,只是上課時我很少站在高高的講臺上,那樣我會覺得距離孩子們很遠,我總是習慣性的走到他們中間去,和他們近距離的交流。課堂上更多的是談笑風生,而少有嚴厲的訓斥。平時課堂上我的話很少,學生話多,我看起來比較清閑,而學生忙得團團轉,忙得不亦樂乎。聽完有關專家的講座,我更加堅信教師講得越多,學生越不愛聽,教師累得汗流浹背,學生閑得直打瞌睡.教師必須做到三不講:是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要壓縮講課的時間,把它還原給學生,讓他們能有更多的時間自已去思考、感悟.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質疑,自己去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求得最佳答案。

總之,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我們把這塊主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好課堂的主人,而在這個課堂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緊抓不放不對,但完全放手也不可行,一線教師一定要適應自己角色的變化,和學生一起在課堂這塊主陣地上打出漂亮的課改之勝仗。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八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該書出自美國斯坦福大學榮譽教授內爾?諾丁斯博士之手。身為美國教育學會主席的內爾?諾丁斯博士盡二十年的學術努力,提出了重視生命差異,關注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關懷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的關懷倫理學以及關懷取向的教育思想。該書應該是先生此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不光是中國,在美國的學校中,所有的學生都被灌輸標準的課程,然后接受標準化的考試。雖然很多教育家都對這種模式提出了反對,但是該機制仍然控制著我們的學校。改革者們試圖突破這種受考試所左右的課程設置,代之以一個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發(fā)展的教育。但是,改革嘗試往往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抵制。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有能力、關愛人也值得人愛的人。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關心”必須主導學校課程。孩子們應該學會如何關心作為物質和精神結合體的自我,如何關心身邊的和遠在他鄉(xiāng)的人,如何關心動物、植物和地球,如何關心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世界,以及如何關心各種學科知識。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倡導的就是一種“關心”教育,作者在引言中指出了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基于動物本能的一種需要,但是在現(xiàn)今這種社會,關心和被關心仿佛成了一種奢侈品,人們之間變成越來越冷漠,人們渴望多一點關心,呼喚一種充滿關心的新型人際關系。

但是這種以“關心”為基石的社會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就需要我們從孩童時代就要進行關懷的這種教育,可以這么說,少年時代的教育決定了社會的走向。我們培育怎樣的人,怎么培育這樣的人,這是社會的問題,更是教育的問題。顯然,我們目前的教育目標并不是培養(yǎng)會關心的人,而是近乎殘忍的學術訓練。我并非主張不要學術,我們需要重新分清孰重孰輕。所有孩子都應該學會關心他人,也都應該學會關心其他生命或事物。

圍繞關心來組織教育,這是諾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張,也應該成為我們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研究的出發(fā)點。諾丁斯的教育思想則超越了對教育概念的狹隘理解,認為“關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提出從關心的角度來組織教育,把學會關心提升為學校教育的最為重要的使命。

然而,學會關心并非輕而易舉,不恰當的關心會適得其反?,F(xiàn)在學生們最大的抱怨就是:“沒有人關心我們!”他們感覺自己游離于學校功課之外,與教師們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們眼里充滿困難和敵意。他們如浮萍一樣四處飄蕩。家長、教師如何正確地將關心傳遞給孩子,決定著關心關系能否確實地建立起來。正如諾丁斯所言:

“如果關心以不被學生們接受的方式出現(xiàn),那么它也不可能被學生們認識到。如果父母體罰孩子,還認為那是為孩子好的話,孩子可能會懷疑其他一切關心他的努力。這種情況給教師的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教師需要更認真地傾聽和理解孩子。身為教師的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接受關心。如果一個孩子在進入小學時還沒學會如何接受關心,那么這個孩子的人生將處于危險之中。他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包括學術上的。除非他學會對他人的關心進行恰當反應,否則,他不可能健康地長大,更不可能學會關心別人?!?/p>

我的中心主張是,應該更好關心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正確的引導各類學生,比如那些對某學科懷有特殊興趣的,可以深入到那個學科內,而對其他大多數學生,我們的目的是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因人而異的教育。教育應該圍繞關心主題來重新組織。關心,而非傳統(tǒng)學科,應該成為教育的中心。普通教育應該面向所有的學生,指導他們關心自我,關心身邊的人,關心世界上所有的人,關心動植物,關心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世界,關心知識和學問。以關心為核心的道德人生應該成為教育的主要追求。這個目的并不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或者學術進步相抵觸,相反,它為智力和學術發(fā)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師生合作必須成為現(xiàn)實。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九

這個寒假期間,我學習了《構建新教育模式》這本書,這本書由十二篇文章構成。全部文章圍繞一個主題:重建教育新模式。但是,每篇文章都是相對獨立的,文章之間沒有邏輯上的先后關系。讀者完全可以根據興趣,選擇閱讀任何一篇文章。本書所講的教育新模式,將是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

整本書平實曉暢,從班級到小組,學習組織的轉變;從講壇到論壇,課堂形式的變化;從碎片化到整體化,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職業(yè)的邊界,心智品質與公共精神的培養(yǎng),信息技術的影響,學生成長權,新舊教育的不同起點……這樣主題的篇章,張卓玉先生表述非常簡練平和,他以基礎教育一線實踐的探究體會,與心目中的讀者同道溝通交流。在樸實的書名之下,是平實流暢的文字。讀起來仿佛與一位長者娓娓清談,沁人心脾。

學習小組由班到小組的變化,是新課程改革中最顯著的一種形式變化。()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班作為基本的授課形式、基本的學習組織形式存在,勢必應運而生的就是傳統(tǒng)的講授形式。而改變之后,形成了以小組為基本形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學會了主動的討論、探究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新模式下學習的基本前提。

課堂由“講壇”變?yōu)椤罢搲薄鹘y(tǒng)的教育模式下,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占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處于次要地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居高臨下,學生退到次要地位,形成了很不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是,改變之后的課堂上,解決了這一尷尬的關系問題,學生、教師在一種平等的地位關系下,交流、溝通、討論、學習,學生的收獲與成長有極大的變化。

閱讀了這本書,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

1、在課堂上,教師不要一節(jié)課講啊講,要恰到好處的導,比如碎片化學習,在難點的地方,老師可以以導的形式給學生分析,然后講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指導學生將其整體化。

2、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將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教會學生自己去學,而且能學會更多的東西,并能充分的去利用。

3、小組一定不要成為名詞,而要成為最最實用的學習模式,讓小組探究成為習慣,一開始也許不會令人滿意,也許會有一些學生不但不學習,反而會影響小組的學習,教師要好好引導,要讓他們感受到這樣可以學會更多的東西,可以收獲成功,可以改變自己一些不好的方面,慢慢能發(fā)現(xiàn)自己很多的閃光點,從而建立自信,從而主動去學習,那么小組學習就起作用了。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十

在《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中,內爾?諾丁斯主張對傳統(tǒng)學校教育進行徹底改革,學校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發(fā)展的多樣性,建立一個充滿關心而不是競爭的環(huán)境,對學生的各種興趣和才能予以開發(fā)和培養(yǎng)。圍繞這一主旨,書中詳盡闡述了學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學生學會關心――關心自己,關心身邊最親近的人,關心與自己有各種關系的人,關心與自己沒有關系的人,關心動物、植物和自然環(huán)境,關心人類制造出來的物品,以及關心知識和學問。諾丁斯強調“要向學生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學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成功更意味著建立愛的關系,增長個人才干,享受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以及與其他生命和地球維系一種有意義的連接”.

【讀書有感】。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該書出自美國斯坦福大學榮譽教授內爾?諾丁斯博士之手。身為美國教育學會主席的內爾?諾丁斯博士盡二十年的學術努力,提出了重視生命差異,關注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關懷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的關懷倫理學以及關懷取向的教育思想。該書應該是先生此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不光是中國,在美國的學校中,所有的學生都被灌輸標準的課程,然后接受標準化的考試。雖然很多教育家都對這種模式提出了反對,但是該機制仍然控制著我們的學校。改革者們試圖突破這種受考試所左右的課程設置,代之以一個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發(fā)展的教育。但是,改革嘗試往往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抵制。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有能力、關愛人也值得人愛的人。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關心”必須主導學校課程。孩子們應該學會如何關心作為物質和精神結合體的自我,如何關心身邊的和遠在他鄉(xiāng)的人,如何關心動物、植物和地球,如何關心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世界,以及如何關心各種學科知識。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倡導的就是一種“關心”教育,作者在引言中指出了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基于動物本能的一種需要,但是在現(xiàn)今這種社會,關心和被關心仿佛成了一種奢侈品,人們之間變成越來越冷漠,人們渴望多一點關心,呼喚一種充滿關心的新型人際關系。

但是這種以“關心”為基石的社會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就需要我們從孩童時代就要進行關懷的這種教育,可以這么說,少年時代的教育決定了社會的走向。我們培育怎樣的人,怎么培育這樣的人,這是社會的問題,更是教育的問題。顯然,我們目前的教育目標并不是培養(yǎng)會關心的人,而是近乎殘忍的學術訓練。我并非主張不要學術,我們需要重新分清孰重孰輕。所有孩子都應該學會關心他人,也都應該學會關心其他生命或事物。

圍繞關心來組織教育,這是諾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張,也應該成為我們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研究的出發(fā)點。諾丁斯的教育思想則超越了對教育概念的狹隘理解,認為“關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提出從關心的角度來組織教育,把學會關心提升為學校教育的最為重要的使命。

然而,學會關心并非輕而易舉,不恰當的關心會適得其反?,F(xiàn)在學生們最大的抱怨就是:“沒有人關心我們!”他們感覺自己游離于學校功課之外,與教師們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們眼里充滿困難和敵意。他們如浮萍一樣四處飄蕩。家長、教師如何正確地將關心傳遞給孩子,決定著關心關系能否確實地建立起來。正如諾丁斯所言:

“如果關心以不被學生們接受的方式出現(xiàn),那么它也不可能被學生們認識到。如果父母體罰孩子,還認為那是為孩子好的話,孩子可能會懷疑其他一切關心他的努力。這種情況給教師的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教師需要更認真地傾聽和理解孩子。身為教師的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接受關心。如果一個孩子在進入小學時還沒學會如何接受關心,那么這個孩子的人生將處于危險之中。他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包括學術上的。除非他學會對他人的關心進行恰當反應,否則,他不可能健康地長大,更不可能學會關心別人?!?/p>

我的中心主張是,應該更好關心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正確的引導各類學生,比如那些對某學科懷有特殊興趣的,可以深入到那個學科內,而對其他大多數學生,我們的目的是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因人而異的教育。教育應該圍繞關心主題來重新組織。關心,而非傳統(tǒng)學科,應該成為教育的中心。普通教育應該面向所有的學生,指導他們關心自我,關心身邊的人,關心世界上所有的人,關心動植物,關心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世界,關心知識和學問。以關心為核心的道德人生應該成為教育的主要追求。這個目的并不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或者學術進步相抵觸,相反,它為智力和學術發(fā)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師生合作必須成為現(xiàn)實。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十一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是美國一名前任數學教師內爾?諾丁斯的教育著作。1992年第一版,至今有二十幾年,但書中的觀點和理念,依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關心的背后是以人為本,是對生命的尊重,對童心的呵護。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常常有這樣的痛苦,有些孩子擅長的領域不在數學方面,對數字天生不敏感,對空間沒有感覺,總是著認為干嘛要一個水管放水,一個水管進水,這樣水太浪費了,而不是著眼于的數量關系式和數學模型。這樣的孩子本來很快樂,他對蟲子感興趣,他對顏色感興趣,他可能喜歡文學,喜歡畫畫,喜歡唱歌、舞蹈、打球……唯獨對數學不行。在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育,我往往會被他們弄得筋疲力盡,而最終效果甚微。只能抱著“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課標理念,不放棄一名學生?!叭说闹橇σ蛩夭粌H僅只有一種,學生個人情況也千差萬別。每一個孩子的獨特天賦、能力和興趣都需要教師給予注意,都值得我們?yōu)樗ㄋ┨峁┌l(fā)展的機會。”這就是本書中的一段話,表明了作者的多元發(fā)展理論觀。如果和作者有著一致的觀點,那么數學老師的痛苦將會輕一點。

作者在書中批判了布什政府提出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原因是該法案要求所有學校在的時候使所有學生在學業(yè)上達標。她認為這是絕對沒有道理和不切實際的。任何一所學校的學生在智力發(fā)展上千差萬別,沒有一個學校可以達到一刀切的標準和要求。因為在公辦學校中難以實現(xiàn),所以美國加快教育私有化的進程。作者反對公立學校私有化,她認為公立學校私有化會加劇教育不公平,將教育從一個公益事業(yè)變?yōu)樯虡I(yè)產品。她呼吁教師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個體,關心他們,呵護他們,全心全意幫助他們成長為能干又自信的人。這令我想起中國教育產業(yè)化的歷程,和美國的公立教育私有化是何其的相似。教育不是商品,也不是買賣?;A教育的私有化使教育開始變得不公平。

前段時間,有位專家說,哪個地方有私立初中,哪個地方的教育質量開始下降。因為所有的好的生源集中的民辦初中里,其余的公辦學校再努力也出不了成績,公辦學校之間沒有競爭氛圍,教師沒有動力,沒有士氣。這位專家甚至以幾個地方的情況舉例證明?;仡櫸覀兩磉?,確實每個縣市都有一所集中優(yōu)質生源的民辦學校。民辦學校往往會有更多的民辦精神,所以對子女教育比較重視的家長會想方設法讓孩子讀民辦學校,希望孩子得到更多的精神呵護??梢姡议L也希望孩子能夠在學校里得到更多的關心。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十二

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美國內爾?諾丁斯博士的教育名著《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有些詞,由于說得太多用得太多,反而弄不清它的真正含義。譬如“愛”,譬如“關心”。當我讀到《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的目錄時,便眼睛一亮:用一本書來闡述“關心”,想必一定能充分地闡明這個被歲月塵垢所蒙蔽的詞語的本來面目吧!

諾丁斯強調:關心,意味著一種關系,它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接觸。兩個人中,一方付出關心,另一方接受關心。要使這種關系成為一種關心關系,當事人雙方都必須滿足某些條件。無論是付出關心的一方還是接受關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關心關系就會遭到破壞。

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會給人帶來喜悅或煩惱,帶來幸福或悲傷,帶來順利或困難,帶來成功或失敗,無論處于何種境地,人都需要別人給予相應的理解和關心。就像你的父母天天向你噓寒問暖;你生病了,主動侍候;你有困難,主動幫助你;丟三落四時,父母是保姆;提筆忘字時,父母是老師;盡情高興時,父母是小伙伴;心情煩燥時,父母是心理醫(yī)生。

我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通常把自己置身于一位教師的角色,而學生到底在想些什么,我們沒有深入的思考?!笆裁礃拥慕逃俏宜胍摹焙汀笆裁礃拥慕逃悄闼胍摹北仨毻瑫r探討。我希望孩子們幸福,但是“幸?!钡臉藴适鞘裁??我們所希望的幸福與孩子們所希望的幸福是否相同?我們強加于孩子們身上的幸福真的是幸福嗎?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心學生,應該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注重平時教學中的引導。無論是現(xiàn)階段熱愛數學還是在數學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我們都應從我們的教學出發(fā),從我們的教學設計出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中的趣味,教學方法要因人而異,鼓勵那些熱愛數學,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多學數學,也應該幫助那些述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發(fā)覺他們在數學上的潛力,創(chuàng)造一種學習數學的氛圍。不能讓沒有數學能力的人決定一個學生的自我價值。因此,教育過成長的引導就成為數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進行引導便成為我現(xiàn)階段思考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學會關心,學會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我們便又向一位好教師走近了一步!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十三

假期里讀了一本《構建教育新模式》,看到書名,我有點抵觸,以為是一本倫理性很強的書,誰知看了第一節(jié)后,就愛上了這本書。書中文字簡練、平實,讓人平靜,卻引人沉思。全書由十二篇文章構成。全部文章圍繞一個主題:重建教育新模式。作者的觀點鮮明,新模式的宗旨是重建教育結構?;叵肫鹑ツ曜x的一本書《大教育論》,兩本書都對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展示交流,學生評價等進行了重點的闡述。正好我們學校對教育新模式極力推崇。每當我審視自己的課堂,不得啟發(fā),思維受阻之時,這樣的書,總是能讓我豁然開朗,越看越覺得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感想:

開卷之初,在《學習組織:從班到小組》一文中,作者首先提到,新教育模式最直觀的變化是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圍坐學習。和大家一樣,看到學習小組我也在想,小組一詞和小組這種組織形式是早已存在的,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我們的小組活動也一直存在著,小組討論、小組值日等。作者把班建制和學習小組進行了科學、系統(tǒng)、客觀的比較。從座位的形式看,以小組為中心的圍坐取代了一教師為中心的排座,學習的基本單位既不是個體的學生,也不是幾十個人的班,而是學習小組。小組圍坐制有效的保障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人人都在參與,人人都是主角,這些都是排座的形式下難以實現(xiàn)的。

其次,學習秩序出現(xiàn)了“顛倒”現(xiàn)象,自主學習在先,課堂學習在后。學習的起點不再是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而是課前的小組學習。

再次,“學時”取代了“課時”。講授式教學,學生的課前、課后等課外學習的時間遠不如課堂聽講那樣重要,而新模式下,把學生的學從課堂拉長延伸到了課外,小組的優(yōu)勢在于課內、課外都可以開展,課時到學時的轉變可謂是巧妙。

最后,展示將成為重要的學習形式。當然,課堂展示的效果要取決于課前的充分準備和課上的默契合作。在我們改革的起始階段,作為教師,必須做好導演這個角色,指導學生了解展示的形式和方法。

作者在書中這樣寫到:在我家的廚房,我永遠是配角,我一般是站在我愛人的身旁,像一位小學生乖乖的完成老公布置給我的一項項任務:洗碗,洗菜,剝蒜,遞醬油等。我很認真,很服從,也省心。有一天,愛人換了一種“領導方式”:做飯,炒菜我全權負責。我頓時有一種被信任的感覺,我可以獨當一面了。我要做的,不再是聽話,被動的接受,而是籌劃:我得整體考慮有多少事情要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更快。這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自由人與奴隸人的區(qū)別在于,奴隸人只知道要做某件事,自由人知道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我想,不管是怎樣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最終都歸于一句話:大道至簡。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讓我們的學生有魚,更要有“漁”,這才是我們一直要追求的教育真諦!

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后感篇十四

前幾天,我閱讀了《學會關心》這本書,其中的好多內容都是在生活、學習要做到的。我主要摘抄了孝敬父母這一內容。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朝孟郊的《游子吟》。用春天的陽光比喻母愛,用小草比喻兒女,說明做兒女的`無論怎樣孝敬父母,都難以報答父母的恩情!

父子、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永遠不會熄滅的燈,父母對子女的恩情像大海一樣深,為了孩子,父母可以犧牲一切。十多年來,你可曾想過父母為你傾注了多少心血?父母對兒女的深情,這樣深厚,這樣無私,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人做人的道德。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受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父母為子女獻出了所有的愛,作為子女應當把孝敬獻給他們。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77200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