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16:56:27
實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通用17篇)
時間:2023-11-01 16:56:27     小編:琉璃

演講稿的結(jié)尾要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總結(jié)觀點,呼吁行動或提出展望。想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演講稿,首先要明確演講的目的和受眾。閱讀這些演講稿范文對于準備演講時的靈感和思路的選擇會有所幫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币馑际亲约翰辉敢庾龅氖虑椴灰獜娂咏o別人。那么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xiàn)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jié)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能夠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钡牡览?,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愈合心靈的傷口。僅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歡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完美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歡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睘槿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并充滿了歡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二

同志們: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祖輩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凹核挥鹗┯谌恕本褪瞧渲幸粭l寶貴的哲學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出自孔子寫的《論語衛(wèi)靈公》。他的主要意思是要換位思考,自己討厭的別人也可能會驗討厭,自己不想不愿意的,不可以強加給別人,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孔子約這個哲學道理是在我生活實踐中逐步體會到的。

那一天,旁邊的同學a下課時見我的筆好玩,于是就擺弄著我的筆,沒想到,他不小心一撒手,把我的筆弄壞了。我當時就非常郁悶了,好端端的干嘛弄我的筆啊。我當時就耿耿于懷,與他爭吵了起來,直到上課了,我們也才稍微停下來一下。到下課我又很生氣,繼續(xù)跟他辯論。到了下午,我還是怒氣難平,我就想著要報復他,于是我就瞅住一個機會,把他的筆也給弄壞了。這一下,他就更生氣了,他對我說:“你干什么要弄我的筆啊,你閑著沒事干是不是?”但他還是在下午練字的時候被老師狠狠的'批評了一頓。就在這個時候,同學b就為他辯解道:“是你把他的筆弄壞的!”隨后他還把手指向了我。我也不服氣的說:“那他上午不也還把我的筆弄壞了么?”然后我和同學a又吵了起來。老師趕緊制止我們。老師告訴我們: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告訴我們,既然你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你就不應該對他人做同樣的事。這是一個做人的重要道理,我們課堂上學了,要在實踐中去領會,去應用。

老師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后來我就沒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三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暑假,我看了一本名人名言,其中飽含著許多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寫的。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強加給別人,而要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書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么自從他有錢以后許多人就不喜歡他了。

哲學家告訴他"因為你有錢以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而富人聽了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因為這個人變富以后,只和富人打交道,別人在眼里就是窮光蛋,因為沒有研究別人的感受和自尊,所以就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你就不能把自己的.不喜歡的事情強加于別人,首先要做到尊重別人,才能讓別人尊重與你。

生活中也是這樣的,如果你去干一件事情,你明白后很不喜歡,就把給了比你小的弟弟,每次都是這樣,時間一長,弟弟還會尊重你嗎,反之,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你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從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僅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就行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在我們現(xiàn)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為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也許有這樣的人,但中國這13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xiàn)代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記得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系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乘兒女,是爺爺奶奶的乘孫兒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呵護下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未干過任何粗活,從而養(yǎng)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在學校里,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欲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為人們服務而不計較,那世界該多么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

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系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利益,也是基于這樣的思路,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后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從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tǒng)領導的美國聯(lián)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制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在斗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對方愿意,則不屬于施的范圍。已所不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總的說來,無論是否己所不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準,即別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據(jù)我們的標準來強加給別人。

所以,為了世界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賢孔子的這句話,簡潔地概括了“己”與“人”的關系: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施加給別人,應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的喜好。它是人與人相處的底線,體現(xiàn)的是一種同理心,即在人際交往中,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別人把你桌上的書本碰到地上,你寬容地露齒一笑,別人也會報之以歉意的一笑。相反,你如果口出粗言,拳腳相加,他人往往也會把拳腳回報給你。我替別人著想,他人才會替我著想。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巴吨蕴摇保瑒e人才會友好地“報之以李”。

想要他人理解,先要學會理解他人。上課鈴聲已響,一學生向教室狂奔而來,到門口,嘴里還在罵罵咧咧,一腳踹門,正好撞向門后的學生。門后的學生怎么反應?最好是忍住痛,看他渲泄完了,問他怎么回事,然后,再指出他的錯誤。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動手回擊。原來該名學生剛被老師狠狠批評一頓,心中一肚子火。詢問他情況,理解他的行為發(fā)生的原因,再去批評他,就會有效避免矛盾。

要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比心。朋友借給你一本心愛的動漫書,是從國外帶回來的,結(jié)果你給弄丟了。朋友對你大動肝火,而且懷疑你私吞了,甚至要跟你絕交。你怎么辦?是不是沖冠一怒:絕交就絕交?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從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言行,用自己的真誠求得諒解。

要不設防地以我最真實的一面示人,真誠對待每一個人。自己能把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暴露給對方,才能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真誠坦白,才能獲得信任。自以為是,耍小聰明,凡事斤斤計較、機關算盡,是得不到別人的真心相待的。真情流露,真誠交流,說出自己的心中話,才能得到真情回報,對方才會把你當作好朋友。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主動對人表達肯定贊美,才能獲得他人好感。

我們需要別人的愛、寬容和謙讓,是因為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脆弱而不夠強大的,是有缺點而不夠完美的。而愛、寬容和謙讓,只能由他人提供。只有每一個人心中擁有愛、寬容和謙讓,我們才能得到愛、寬容和謙讓。要想幸福自己,就必須幸福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鐫刻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廳,它是國與國交往的準則,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當然也是我們學生與學生間交往的核心準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孔子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一人需終身行之的警示。自己不愿承擔與履行的事物,我們?yōu)槭裁匆笏吮仨氁獙嵭心兀扛荒軐⒆约旱牟粷M和對社會世俗帶有的偏見而強加到他人身上?,F(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有太多的矛盾和爭吵但追究其根源,卻大都是人自己的私欲致使的。

,還有對其他國家的援助??擅襟w卻輕易用偽慈善來侮辱一個人的人格與信仰。媒體不會像陳光標一樣捐那么多錢,所以他們才想出法子試圖讓陳光標原形畢露來換取更多的財物,媒體的報道著實讓所屬的機構(gòu)吃到了甜頭,但在最終證明了陳光標的清白的時候,也給他及他的家人帶來的傷害,當我看到陳光標的采訪的時候,他說我做過的事情都是好的,所以我不怕。但是采訪到他的家人的時候,他的母親卻在鏡頭前落了淚,說著最害怕自己的`孩子出事。讓原先在鏡頭本來微笑的陳光標不知所措,最終流下了愧疚與不甘的淚水。媒體將陳光標作為一個樂子,媒體自己做不到這樣的慈善,卻因為私欲讓一個含辛茹苦的母親流淚。有誰能像陳光標一樣將自己的全部家產(chǎn)捐出?又有誰能在日本地震第一時光到達日本,在車上掛上五星紅旗,在西服上貼著五星紅旗去幫忙日本人?他時刻記著,他在做慈善,他是一個做慈善的

中國

人。看到真相,那些媒體帶..

莊子筆下有一個魯侯養(yǎng)鳥的寓言:有只海鳥停落在魯國都城的郊外,魯侯以為這是只神鳥,令人把它捉住,親自把它迎接到祖廟里,畢恭畢敬地設宴迎接,并將它供養(yǎng)起來,每一天都為它演奏音樂,給它喂牛羊豬肉。魯侯的熱情招待把海鳥搞得頭暈目眩,惶恐不安,一點兒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過了三天就死了。我們從不想過是否對他們不是傷害,我們只是一味的為了自己的私欲奮斗和執(zhí)著。

我們會發(fā)脾氣,會不滿,會不甘。但請別忘記做事有度。私欲施于他人,最終并將害了自己,也對他人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我們更該謹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之道,這是前人的警示,更是對我們的期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七

同志們:

共享,一個能夠完全詮釋現(xiàn)代社會狀況的詞語。

秋風蕭瑟,黃葉紛飛。冷風調(diào)皮地灌入我的喉嚨,胸腔以及全身上下數(shù)以萬計的毛孔。我打了個寒顫,想立刻回到家中喝上一杯暖融融的熱茶,溫暖我早已冰冷的身體。可是一抬頭,便看見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現(xiàn)象:隨著風兒的“輪番轟炸,窮追猛打”,一輛共享單車轟然倒地,激起一地塵埃?;覊m飄飛,連鎖反應接踵而至,共享單車一輛接著一輛陸續(xù)與大地來了個親密接觸。就這樣,一排共享單車全部歪歪扭扭的倒在地上,倒地時強大的噪聲波鉆進了十米之內(nèi)每一個人的耳朵當中。

我愣住了,連忙上去扶起共享單車。擺正車頭,使車身平衡。卻見路人行色匆匆,神情漠然,或低頭欣賞自己散發(fā)著魅力的手機,或抬起頭裝作沒看見這一“壯觀”的景象,或腳步急促,似乎有急事。我詫異萬分,心灰意冷,小心臟好似被冷風撕開了一個大洞,“呼呼”地刮著冷風,隱隱作痛。

“姐姐,你在干什么呀?要不要我來幫你?“我扭頭看去,一個身穿紅衣的小女孩正站在路邊,笑盈盈地看著我。那純真無邪的臉龐和清澈動人的眼眸,似誤惹凡間的天使,令人從心底升騰起一股濃濃的喜愛之情。

只見小女孩笨拙費力地扶起比自己略微高的共享單車,就這樣重復了三次。我怔怔地看著,冰冷的心似乎被溫暖填滿,一股暖流在我的心中涌動并雀躍著。“你看姐姐,這樣就好了吧!”我望著排列整齊的'共享單車和這個不到我腰部的小女孩臉上純真的笑容,陽光鉆出云層,照在她的臉上,那金黃的細密的絨毛依稀可見。我的心中翻涌著強烈的情愫,千言萬語融成一句話:“謝謝你!”

共享,于人方便,于己方便。共享,不是看見別人而對困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笑對每一個有困難有需要的人,并伸出那只溫暖的援手,才能讓人間的愛在人與人之間傳遞,讓人間真情溫暖每一個人。

共享的初衷是讓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并不是大家一起享有的東西便可隨意損壞。在這個共享時代中,我們要本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并通過共享使人們充分體會共享真正的意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八

大家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賢孔子的這句話,簡潔地概括了“己”與“人”的關系: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施加給別人,應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的喜好。它是人與人相處的底線,體現(xiàn)的是一種同理心,即在人際交往中,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別人把你桌上的書本碰到地上,你寬容地露齒一笑,別人也會報之以歉意的一笑。相反,你如果口出粗言,拳腳相加,他人往往也會把拳腳回報給你。我替別人著想,他人才會替我著想。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巴吨蕴摇?,別人才會友好地“報之以李”。

想要他人理解,先要學會理解他人。上課鈴聲已響,一學生向教室狂奔而來,到門口,嘴里還在罵罵咧咧,一腳踹門,正好撞向門后的學生。門后的學生怎么反應?是忍住痛,看他渲泄完了,問他怎么回事,然后,再指出他的錯誤。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動手回擊。原來該名學生剛被老師狠狠批評一頓,心中一肚子火。詢問他情況,理解他的行為發(fā)生的原因,再去批評他,就會有效避免矛盾。

要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比心。朋友借給你一本心愛的動漫書,是從國外帶回來的,結(jié)果你給弄丟了。朋友對你大動肝火,而且懷疑你私吞了,甚至要跟你絕交。你怎么辦?是不是沖冠一怒:絕交就絕交?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從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言行,用自己的真誠求得諒解。

要不設防地以我最真實的一面示人,真誠對待每一個人。自己能把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暴露給對方,才能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真誠坦白,才能獲得信任。自以為是,耍小聰明,凡事斤斤計較、機關算盡,是得不到別人的真心相待的。真情流露,真誠交流,說出自己的心中話,才能得到真情回報,對方才會把你當作好朋友。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主動對人表達肯定贊美,才能獲得他人好感。

我們需要別人的愛、寬容和謙讓,是因為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脆弱而不夠強大的,是有缺點而不夠完美的。而愛、寬容和謙讓,只能由他人提供。只有每一個人心中擁有愛、寬容和謙讓,我們才能得到愛、寬容和謙讓。要想幸福自己,就必須幸福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鐫刻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廳,它是國與國交往的準則,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當然也是我們學生與學生間交往的核心準則。

謝謝大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九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是一句世人皆知,淺顯易懂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對于這句話我是百分百的同意,可是己之所欲就能夠濫施于人了嗎?當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別人的事情都要研究別人的觀點和感受。

有人說,普希金說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所以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對自己有利即可。我想,這種思想未免有點太自私了,對自己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上司接納了員工的意見,能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誤;自己聽了朋友的勸告,能夠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彎路。任何情景都是如此,你研究到了別人,別人也想到了你。何必要充耳不聞、一意孤行呢?這樣的人隨后只能是眾叛親離,沽名釣譽!

當初,楚王想攻打宋國,魯班的云梯都給他造好了,可最終為什么沒有打成?這要感激兩個人。一是出使楚國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楚王當初是用心研究過墨子的話的,否則他也不會放棄這次攻宋的'機會??梢?,楚王是一個己所不欲,亦不施于人的人。假若楚王當時不管墨子,現(xiàn)將其除掉,然后再去打宋,后果是不堪設想的。結(jié)果必定是兩敗俱傷,雙方損失慘重,對楚王也是不利的。

還有兩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鵲和他的病人蔡桓公。前者是因為高超的醫(yī)術(shù)而出名,而后者就因一個以他而來的成語“諱疾忌醫(yī)”在民間流名百世。蔡桓公為什么會死?原因就是他自己想著自己沒病,而不讓醫(yī)術(shù)高明的扁鵲來給她治療,最終病入骨髓,一命嗚呼了。

過分的獨斷主義帶了樂如此嚴重的后果,以至于把命都丟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云:“己之所欲,聽于人,關于人,人亦思爾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十

同志們: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句話出自于《論語》。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

這短短的八個字,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

在飯桌上,你夾菜給客人吃,但是,你怎么知道這道菜客人喜歡吃還是不喜歡吃,如果他這時不吃你夾的菜,你會顯得很為難情,如果他強行吃下去,那么有可能他對這個菜過敏,這是己所不欲,施于人的體現(xiàn)。

你可以先問清楚他喜歡吃什么,根據(jù)自己的口味來點菜,而不是這這樣直接夾菜給別人。

老師上課發(fā)本子下來讓我們寫小練筆,但是,你恰巧拿到了一個有些破損的本子,這時,你趁著同桌在發(fā)本子,你把自己的`本子和同桌的換了一本。這也是己所不欲,施于人。

可以和老師講換一本或者將就著用,不能偷偷拿別人的的和自己換。

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讓我們從小事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十一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賢孔子的這句話,簡潔地概括了“己”與“人”的關系: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施加給別人,應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的喜好。它是人與人相處的底線,體現(xiàn)的是一種同理心,即在人際交往中,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別人把你桌上的書本碰到地上,你寬容地露齒一笑,別人也會報之以歉意的一笑。相反,你如果口出粗言,拳腳相加,他人往往也會把拳腳回報給你。我替別人著想,他人才會替我著想。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巴吨蕴摇保瑒e人才會友好地“報之以李”。

想要他人理解,先要學會理解他人。上課鈴聲已響,一學生向教室狂奔而來,到門口,嘴里還在罵罵咧咧,一腳踹門,正好撞向門后的學生。門后的學生怎么反應?是忍住痛,看他渲泄完了,問他怎么回事,然后,再指出他的錯誤。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動手回擊。原來該名學生剛被老師狠狠批評一頓,心中一肚子火。詢問他情況,理解他的行為發(fā)生的原因,再去批評他,就會有效避免矛盾。

要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比心。朋友借給你一本心愛的動漫書,是從國外帶回來的`,結(jié)果你給弄丟了。朋友對你大動肝火,而且懷疑你私吞了,甚至要跟你絕交。你怎么辦?是不是沖冠一怒:絕交就絕交?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從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言行,用自己的真誠求得諒解。

要不設防地以我最真實的一面示人,真誠對待每一個人。自己能把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暴露給對方,才能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真誠坦白,才能獲得信任。自以為是,耍小聰明,凡事斤斤計較、機關算盡,是得不到別人的真心相待的。真情流露,真誠交流,說出自己的心中話,才能得到真情回報,對方才會把你當作好朋友。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主動對人表達肯定贊美,才能獲得他人好感。

我們需要別人的愛、寬容和謙讓,是因為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脆弱而不夠強大的,是有缺點而不夠完美的。而愛、寬容和謙讓,只能由他人提供。只有每一個人心中擁有愛、寬容和謙讓,我們才能得到愛、寬容和謙讓。要想幸福自己,就必須幸福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鐫刻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廳,它是國與國交往的準則,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當然也是我們學生與學生間交往的核心準則。

謝謝大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十二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論語》中說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我不想要的,也不能強加給他人。但同樣的,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

很多時候,我們喜愛的東西未必是別人所喜歡的,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愛好,一味地強加給別人反倒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中國人在餐桌上有為他人夾菜的習慣,或許在我們看來,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客人品嘗到更多的美食,是關心的表現(xiàn)??蓪嶋H上,這同樣也是一種強加的關心,當我們把菜夾進別人碗里時,潛意識里不正是想讓對方吃下嗎但我們所喜歡的食物卻并必須是對方也喜歡的,可倘若拒絕,就可能會被貼上:不給面子,不懂禮節(jié)的標簽。關心的初衷是為了對方好,可若是并不能讓對方感到舒適,那就違背了初衷。

海涅曾說,有時候我們播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騷。己之欲,有時候,施于人,反而是一種傷害!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慈善事業(yè)中去,資助貧困大學生上大學的人不在少數(shù)。這一切本該是完美的,可有些捐款者刻意地向電視臺尋求報道,借此來展示自我的善心,呼吁更多人加入來幫忙這些有夢想的少年。

可與此同時,也讓理解捐款的大學生們自尊受損,認為自我理解的只是他人的施舍。捐助者的本意是箱借助媒體的力量,讓更多的人幫忙他們,可卻因為未曾研究到被關心者的想法,強加的關心反而傷害了他們。

如今,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靜下心來思考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關心變成了一種形式,好意變成了一種宣揚自我的手段,越來越多的慈善者不顧他人的感受,昭示天下自我的善心與高尚,這種不顧他人的善良,又和在弱勢者的傷口上撒鹽有什么區(qū)別!

己之所欲,施于人,是將自我認為的善良強加在他們身上,逼得他人不得不理解;己之所欲,勿施于人,是從他人角度出發(fā)的善意,有如涓涓細流,長久的滋養(yǎng)著需要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十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賢孔子的這句話,簡潔地概括了“己”與“人”的關系: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施加給別人,應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的喜好。它是人與人相處的底線,體現(xiàn)的是一種同理心,即在人際交往中,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別人把你桌上的書本碰到地上,你寬容地露齒一笑,別人也會報之以歉意的一笑。相反,你如果口出粗言,拳腳相加,他人往往也會把拳腳回報給你。我替別人著想,他人才會替我著想。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投之以桃”,別人才會友好地“報之以李”。

想要他人理解,先要學會理解他人。上課鈴聲已響,一學生向教室狂奔而來,到門口,嘴里還在罵罵咧咧,一腳踹門,正好撞向門后的學生。門后的學生怎么反應?最好是忍住痛,看他渲泄完了,問他怎么回事,然后,再指出他的錯誤。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動手回擊。原來該名學生剛被老師狠狠批評一頓,心中一肚子火。詢問他情況,理解他的行為發(fā)生的原因,再去批評他,就會有效避免矛盾。

要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比心。朋友借給你一本心愛的動漫書,是從國外帶回來的.,結(jié)果你給弄丟了。朋友對你大動肝火,而且懷疑你私吞了,甚至要跟你絕交。你怎么辦?是不是沖冠一怒:絕交就絕交?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從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言行,用自己的真誠求得諒解。

要不設防地以我最真實的一面示人,真誠對待每一個人。自己能把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暴露給對方,才能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真誠坦白,才能獲得信任。自以為是,耍小聰明,凡事斤斤計較、機關算盡,是得不到別人的真心相待的。真情流露,真誠交流,說出自己的心中話,才能得到真情回報,對方才會把你當作好朋友。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主動對人表達肯定贊美,才能獲得他人好感。

我們需要別人的愛、寬容和謙讓,是因為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脆弱而不夠強大的,是有缺點而不夠完美的。而愛、寬容和謙讓,只能由他人提供。只有每一個人心中擁有愛、寬容和謙讓,我們才能得到愛、寬容和謙讓。要想幸福自己,就必須幸福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鐫刻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廳,它是國與國交往的準則,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當然也是我們學生與學生間交往的核心準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十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在我們現(xiàn)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為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也許有這樣的人,但中國這13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xiàn)代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記得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系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乘兒女,是爺爺奶奶的乘孫兒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呵護下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未干過任何粗活,從而養(yǎng)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在學校里,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欲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為人們服務而不計較,那世界該多么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

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系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利益,也是基于這樣的思路,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后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從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tǒng)領導的美國聯(lián)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制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在斗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對方愿意,則不屬于施的范圍。已所不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總的說來,無論是否己所不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準,即別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據(jù)我們的標準來強加給別人。

所以,為了世界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十五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币馑际亲晕也辉敢庾龅氖虑椴灰獜娂咏o別人。那么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xiàn)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我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jié)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能夠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愈合心靈的傷口。僅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歡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我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完美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歡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睘槿酥耄艘矔槟阒?,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并充滿了歡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十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也許有這樣的人,但只是這12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xiàn)代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記得初中的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是人才的競爭?!痹谶@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系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

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乖女兒,是爺爺奶奶的乖孫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手掌上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為干過任何粗活,從而養(yǎng)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

在學校里,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

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與人之間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欲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為人們服務從不計較,那世界該多么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系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考慮。益”。也是基于這樣的思路,以所謂“無賴國家”的導彈對美國利益構(gòu)成威脅為借口,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后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以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tǒng)領導的美國聯(lián)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制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在斗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苯裉?,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講稿篇十七

同志們:

大家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賢孔子的這句話,簡潔地概括了“己”與“人”的關系: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施加給別人,應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的喜好。它是人與人相處的底線,體現(xiàn)的是一種同理心,即在人際交往中,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別人把你桌上的書本碰到地上,你寬容地露齒一笑,別人也會報之以歉意的一笑。相反,你如果口出粗言,拳腳相加,他人往往也會把拳腳回報給你。我替別人著想,他人才會替我著想。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巴吨蕴摇?,別人才會友好地“報之以李”。

想要他人理解,先要學會理解他人。上課鈴聲已響,一學生向教室狂奔而來,到門口,嘴里還在罵罵咧咧,一腳踹門,正好撞向門后的學生。門后的學生怎么反應?是忍住痛,看他渲泄完了,問他怎么回事,然后,再指出他的錯誤。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動手回擊。原來該名學生剛被老師狠狠批評一頓,心中一肚子火。詢問他情況,理解他的行為發(fā)生的原因,再去批評他,就會有效避免矛盾。

要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比心。朋友借給你一本心愛的動漫書,是從國外帶回來的,結(jié)果你給弄丟了。朋友對你大動肝火,而且懷疑你私吞了,甚至要跟你絕交。你怎么辦?是不是沖冠一怒:絕交就絕交?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從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言行,用自己的真誠求得諒解。

要不設防地以我最真實的一面示人,真誠對待每一個人。自己能把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暴露給對方,才能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真誠坦白,才能獲得信任。自以為是,耍小聰明,凡事斤斤計較、機關算盡,是得不到別人的真心相待的。真情流露,真誠交流,說出自己的心中話,才能得到真情回報,對方才會把你當作好朋友。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主動對人表達肯定贊美,才能獲得他人好感。

我們需要別人的愛、寬容和謙讓,是因為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脆弱而不夠強大的,是有缺點而不夠完美的。而愛、寬容和謙讓,只能由他人提供。只有每一個人心中擁有愛、寬容和謙讓,我們才能得到愛、寬容和謙讓。要想幸福自己,就必須幸福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鐫刻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廳,它是國與國交往的準則,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當然也是我們學生與學生間交往的核心準則。

謝謝大家!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33065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