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zhì)次北固山下教案(匯總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02:46:12
優(yōu)質(zhì)次北固山下教案(匯總18篇)
時間:2023-11-01 02:46:12     小編:夢幻泡

教案的編寫需要遵循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同時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環(huán)境。編寫教案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特點。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定的教學計劃和指導學生學習的工具,它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課堂活動。編寫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研究和設計的過程,需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以及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一

1.掌握詩歌的內(nèi)容并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xiāng)旋律。

重難點分析:

1、頸聯(lián)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與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詩詞美讀

教學設想:一課時

教學過程:

資料助讀

1、詩歌知識

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龜雖壽》。而把唐朝新出現(xiàn)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guī)定有:“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首聯(lián)叫頷聯(lián),第二聯(lián)叫頷聯(lián),第三聯(lián)叫頸聯(lián),第四聯(lián)叫尾聯(lián)。每聯(lián)的最后一個字為韻腳,它們相同的韻母為所壓的韻。

絕句與律詩的區(qū)別:絕句是四句兩聯(lián),律詩是八句四聯(lián)。

指名學生回答。

提示:次,停泊,詩題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說明這首詩是旅途中所作。

請學生談感受。

好在現(xiàn)在交通發(fā)達,即便你在天涯海角,飛機也會很快將你送回家??晒艜r候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那只有任由思鄉(xiāng)之情流淌心間了,許多詩人將思鄉(xiāng)之情傾瀉筆端,留下了流傳千古的佳句。今天所學習的《次北固山下》便是唐代詩人王灣在旅途中表達故園之思的佳作。

走進作者:王灣是洛陽人,生卒年不詳,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他曾往來于現(xiàn)在的江浙一帶,途經(jīng)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固山(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三面環(huán)江,為名勝之地。)時,寫下了這首詩《次北固山下》。該詩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而聞名于天下,今天我們還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為他寫下了這首詩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以詩傳”呀。

二、朗讀

1.聽錄音范讀。(給發(fā)音不準的生字詞注上拼音;把握這首詩的朗讀節(jié)奏,找出這首詩的韻腳和所壓的韻。)

明確:韻腳為“前、懸、年、邊”

所壓的韻為“an”

2.學生自由朗讀。

3.朗讀展示

次/北固山下

首聯(lián):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頷聯(lián):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頸聯(lián):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尾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三、理解詩句大意

1、對照注釋朗讀或默讀,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2、集體解疑。

3、同桌互相說一說詩句意思

4、指名學生用現(xiàn)代漢語將這首詩的意思說一遍,語言要優(yōu)美。

四、理解主題,品味詩歌語言,指導朗讀。

1、理解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中詩人的感情,品味頷聯(lián)。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氣如何?你從哪些詩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風吹拂,春意融融?!俺逼絻砂堕?,風正一帆懸?!?/p>

提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

愉快,舒暢

請帶著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氣,擴張心胸,朗誦前四句。

2、品味頸聯(lián)

不知不覺,已到殘夜。作者見到了什么景象?

齊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人說這兩句詩“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兩句詩的意境。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這兩句詩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時間過得太快,白天和夜晚,舊年和新春,為何這般匆匆?。?/p>

請帶著無限的感慨朗讀這兩句詩。語調(diào)要深沉舒緩。

使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提示: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所以,這句詩還流露了詩人什么樣的情緒?

提示: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朗讀時聲調(diào)可高一些。

請用這種情緒朗讀。

男女重讀,女感慨,男樂觀。

你能從這兩句詩中知道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嗎?知道具體的時間嗎?

提示:歲末臘殘之夜,歲末,正是旅人歸家的時間,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時候,此時的詩人卻停泊在北固山下,遙望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正因為徹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么?想像詩人此時的內(nèi)心活動

請學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兒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時能回家;想寫信……

請再帶著這種思念朗讀,語調(diào)要憂傷一點。

3.品味尾聯(lián):

請北歸的大雁捎個信吧!

齊讀最后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多么無奈的希望啊,這是多么惆悵的希望啊,請用惆悵而又無奈的語氣朗讀后兩句詩。

大雁飛過,詩人會說些什么。

提示:詩人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鄉(xiāng)愁,是歸意。

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男女重讀,男略高,女低。

五.小結:整首詩籠罩著淡淡的鄉(xiāng)愁情緒,但哀而不傷,明朗而又深沉。學生齊讀品味。

試背。

在插圖上默寫。

板書: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停泊

首聯(lián):旅途之思

頷聯(lián):以小景傳大景之神風正帆懸,潮平岸闊

頸聯(lián):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生,入)

尾聯(lián):思鄉(xiāng)之情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2.理解林園園臉紅的原因.

教學難點:理解李麗為什么沒接林園園的鉛筆.

教學準備:一片畫好的藍色的樹葉,生字、詞語卡片,課件

課前預習:

讀(讀3遍課文)

圈(圈生字)

寫(生字頭上寫拼音,為生字組2.個詞語)

勾(勾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

標(標出段落序號,用“?”標出不明白的地方)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導入.

師:(出示一片畫好的藍色樹葉),小朋友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生:一片藍色的樹葉.

師:看到這片樹葉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這片樹葉怎么會是藍色的?

生:真有意思,我還從來沒有見過藍色的樹葉,這是怎么回事?

生:想.

師: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9課?藍色的樹葉?,一齊讀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生:有.

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序號,劃生字并相互認讀).

生:漂亮.

生:(齊聲)想.

師:讓我們以開火車的方式和它們認識吧.哪列火車開得最快?

生:這列火車開得最快.

(師出示樹葉生字卡,學生輪讀.)

師:小朋友再一起和它們打打招呼!

(師再次出示樹葉生字卡,學生齊讀.)

生:(紛紛舉手)我……我……

(師指名認讀)

師:小朋友再一齊來一遍。

(師再次出示詞語卡片,生齊讀,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利用“做動作、舉實例、換詞”等多種方式來理解“惹人愛、吞吞吐吐、趴在、皺著眉頭、不由得”等詞)

生:(舉起右手,伸出五個指頭)

師:哪幾位小朋友愿意合作,給大家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呢?

生:(紛紛舉手)我……我……

(指名串讀,學生評議)

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師:哪一位小朋友勇敢地站起來,給大家講一講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的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主要講了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事。

生:課文主要講了美術課上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事。

生:課文主要講了美術課上,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舍不得借給李麗的事。

(生邊說,老師邊板書:李麗林園園)

生:我明白了,原來藍色的樹葉是李麗沒借到綠鉛筆時用藍鉛筆畫的。

生:我明白了,原來是上美術課,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李麗只好用藍鉛筆畫,所以畫出來的就是藍色的樹葉。

師:(表揚)你真聰明,讀書真用心,老師獎你一顆智多星。

三、朗讀感悟。

生:她會非常著急.

師:你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

師:就讓我們帶著這種著急的心情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吧!

(師生齊讀)

2.師:(過渡語)著急的李麗此時看看旁邊的林園園,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把樹畫好了.樹葉那么綠,真惹人愛.于是就向林園園借綠鉛筆.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的2-4自然段,把李麗和林園園的對話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后再讀一讀,看看李麗是怎樣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林園園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四、指導生字。

1.出示術、課、鉛、由、筆

2.說說用什么方法能很快記住這些字?學生觀察后說出識記方法。

3.學生觀察每個字的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說一說某個字怎樣寫才規(guī)范、美觀。

4.學生找找橫、豎中線上的筆畫,教師用紅粉筆標出。

5.教師范寫,重點提示“由、筆”字的寫法。

6.學生描紅、臨寫,把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多寫兩遍,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7.選出寫得好的在全班展示。

[藍色的樹葉第一課時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三

了解作家、作品及律詩的相關知識;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背誦并默寫詩歌。

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朗讀視頻。

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一些旅居在外和外出做官的人常常會有故園之思,“鄉(xiāng)愁”

漸漸地就成為了中國詩歌史上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作主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

二、解釋題目:

《次北固山下》:“次”,停留的意思。泊舟??吭诒惫躺较?。北固山:今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邊,三面臨江,地勢先要,被稱為“天下第一江山”。

三、作家簡介:

王灣,洛陽人。唐代詩人。玄宗先天年間進士,官洛陽尉。早有文名,往來吳、楚間,與綦毋潛友善。其詩流傳不多?!逗釉烙㈧`集》稱:“灣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最者不過一二。游吳中作《江南意》詩云‘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跟著朗讀視頻讀兩遍,體會五言律詩朗讀時的節(jié)奏和韻律。

2、學生自由讀兩遍,然后齊讀一遍。

3、教師講解有關律詩的知識,學生做相關筆記。

律詩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體裁,通常每首八句,以八句完成一個意思的表達,每二句成一聯(lián),計四聯(lián),習慣上稱第一聯(lián)為首聯(lián),第二聯(lián)為頷聯(lián),第三聯(lián)為頸聯(lián),第四聯(lián)為尾聯(lián)。律詩句子字數(shù)整齊劃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別稱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律詩字數(shù)固定,五律規(guī)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規(guī)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個字,還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稱六言律詩,傳世作品極少。律詩歌講究押韻平仄,一般情況下,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講究對仗,要求上下兩句在意思、句法、詞性、音律等方面相對,因此這兩聯(lián)又叫“工對”。

4、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大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予以標記,然后師生交流明確詩歌大意。

5、學生個性化表述詩歌大意,教師適時予以點評指導。

行人旅居的小路還在青山之外,我乘坐的小船在山前綠波上行駛。潮水上漲,兩岸江面無比寬闊,順風前進的白帆高高懸掛。海上的太陽在殘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舊年未盡時已至。我的家信該怎樣寄回鄉(xiāng)啊?希望北飛的鴻雁能給我?guī)Щ芈尻枴?/p>

6、學生再次齊讀詩歌。

五、賞析探究:

師:你覺得這首詩歌哪一聯(lián)寫得最好,試著選擇一個角度加以賞析。(學生四人一個小組,相互討論交流,并推薦一個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成員補充。)。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為下文的.寫景做了鋪墊,也與尾聯(lián)“鄉(xiāng)書”、“歸雁”相呼應。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一聯(lián)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字煉得好,因為“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船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同時,“潮平”一語,又為頸聯(lián)中的“江春”做了鋪墊。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把“日”和“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象征進行強調(diào),“生”和“入”運用擬人手法,賦予自然事物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孕育在殘夜之中,并將驅(qū)走黑暗;江春已潛入寒冬未盡的舊年,將趕走嚴冬。時序的交替是那樣匆匆不可待,自然的規(guī)律不可阻擋。

師:大家想一想,“海日”和“江春”這兩種景物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嗎?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一問一答,卒章顯志,借鴻雁傳書,詩情畫意般的傳達出了對家的深切思年,為全詩歌罩上了一層濃厚的鄉(xiāng)思愁緒。同時,與首聯(lián)遙相呼應,整首詩收放自如,整飭統(tǒng)一。

六、背誦詩文:

學生展開背誦競賽,教師予以點評。

七、學生作業(yè):

默寫詩歌兩遍,任意選取角度,鑒賞詩歌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

八、板書設計:

王灣。

首聯(lián):鋪墊下文,呼應結尾。

頷聯(lián):煉字精當,鋪墊下文。

頸聯(lián):擬人手法,蘊含哲理。

尾聯(lián):卒章顯志,照應開頭。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四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并能說出作者的寫作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詞析句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詩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能夠體會詩中所體現(xiàn)的新舊交替的自然規(guī)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通過品詞析句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出示北方春天和南方春天的圖片,請學生思考兩個地區(qū)的不同,并請學生用學過或者讀過的詩句表達。學生可能回答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薄疤靸羲胶卵?,水光月色兩相兼。”“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钡鹊?。教師先用鼓勵性語言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同時引題“其實,南方的春天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來的比較早,在北方還是冬天的時候就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唐代北方詩人王灣羈旅江南時,殘臘逢春時所作的詩《次北固山下》”

2.用多媒體出示王灣個人信息如下:

王灣(約693年-約751年),唐代洛陽詩人。王灣早年往來于吳楚間,為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二)整體感知

老師設置如下問題,請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請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解釋全文。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旅途延伸在碧色蒼翠的青山之外,泛舟于微波蕩漾綠水間。湖水上漲,兩岸更顯開闊;風勢正順;白帆高高揚起。黑夜將去,旭日初升海上;正值殘冬,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該怎么投遞家書?還是托付北歸的大雁,讓它捎到遠方的洛陽。

(三)深入研讀

教師繼續(xù)設置如下任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回答:

1.本詩創(chuàng)作的地點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地點:客路青山外,舟行綠水前。

此處既是景物描寫又表明了創(chuàng)作地點,語言自然工麗,境界卻很宏大開闊,為全詩奠定了大眼光、大格局的描寫基調(diào)。

2.頷聯(lián)也是寫景,那么首聯(lián)的寫景與頷聯(lián)有何不同?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首聯(lián)的寫景先寫山,再寫水,由山到水,是一種大景觀,奠定了全詩大格局的描寫基調(diào),同時它還是一種動態(tài)的景,本身山和水都是具有靜態(tài)美的意象,但“路”、“行”兩字立刻點出了作者所處于羈旅途中,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而頸聯(lián)的寫景是由水到船,是一種“此身此地”的非常具體的小景觀,依然延續(xù)了大格局、大眼光的基調(diào),本身漲水和揚帆都是動景,然而作者確實用了“平”和“正”來描寫,使動景卻顯現(xiàn)出靜態(tài)美,將春天于無聲無息處滋潤大地的感覺描寫得淋漓盡致。

3.本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是何時?作者是如何展現(xiàn)的?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本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是歲暮殘臘,破曉之時。作者并沒有直接寫時間,而是將時間蘊藏于寫景之中,“海日生殘夜”表明,是破曉之時,太陽趁著殘留的夜色從江面上升起,此處教師應明確:“?!本褪欠褐杆?。“江春入舊年”是指時節(jié)依然是殘冬臘月,但萬物已初現(xiàn)春的氣息。

4.這樣寫有何好處?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從語言上看,作者用“生”字描繪了水中升起朝陽的情景,用“入”字描寫殘冬已展現(xiàn)的春的氣息,但是“生”意思是出生,“入”意思是進入,本身都是人的行為,此處為擬人的手法。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將景物人格化,賦予實景活潑的氣息,賦予全詩輕快的節(jié)奏;從內(nèi)涵上看,此處展現(xiàn)了黑暗中孕育著光明,殘冬里蘊藏著暖春。暗示了腐朽之處孕育著新的生機,使全詩除了語言優(yōu)美和諧外,更蘊含著一層哲學意味。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五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3、繼續(xù)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1、頸聯(lián)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著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jīng)》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在唐朝,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就主要體現(xiàn)于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這里蘊含著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么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蘊含深刻哲理的.詩。(幻燈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音樂:隕。旋律:悠揚古典。)讓我們合著悠揚的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而把唐朝新出現(xiàn)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guī)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保?/p>

以《次北固山下》為例說明:(幻燈片2重現(xiàn),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聯(lián):(1)客路青山外,(2)行舟綠水前。

頷聯(lián):(3)潮平兩岸闊,(4)風正一帆懸?!獙ε悸?lián)

頸聯(lián):(5)海日生殘夜,(6)江春入舊年。——對偶聯(lián)

尾聯(lián):(7)鄉(xiāng)書何處達?(8)歸雁洛陽邊。

三、鑒賞詩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lián)中有沒有體現(xiàn)?

分析: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幻燈片3:小舟緩緩前行,周圍是綠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此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此聯(lián)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六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3、繼續(xù)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教學重難點

1、頸聯(lián)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著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jīng)》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在唐朝,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就主要體現(xiàn)于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這里蘊含著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么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蘊含深刻哲理的詩。(幻燈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音樂:隕。旋律:悠揚古典。)讓我們合著悠揚的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而把唐朝新出現(xiàn)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guī)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lián)中有沒有體現(xiàn)

分析: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幻燈片3:小舟緩緩前行,周圍是綠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此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此聯(lián)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分析:此聯(lián)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俺逼絻砂堕煛?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著的樣子,可見這是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穩(wěn)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5、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分析: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明代胡應麟說“海日”一聯(lián)“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燈片5:紅日從江上升起,岸邊有發(fā)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6、尾聯(lián)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分析:此聯(lián)既是最后一聯(lián),則必須既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又必須要留有余地,讓人讀完后浮想聯(lián)翩,余味無窮。此聯(lián)正是如此。這里寫的是一群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jīng)過洛陽的啊!(幻燈片3中增加飛行的雁行。文字:“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傳說,還是托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的人吧。這兩句緊承第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的愁緒中。

四、總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詩,在這堂課的最后,讓我們在隕的美妙音樂聲中,背誦這首詩吧!(該課文封面出現(xiàn),背景音樂是隕的樂曲)

課后習題

抄寫并背誦古詩。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七

【預習課導學】(自習15分鐘)

預習任務:

1、了解詩歌常識,掌握相關文學常識。

2、背誦并默寫全詩。

3、理解詩歌主旨,學會賞析名句。

預習步驟:

1、背誦全詩。

2、了解每一首詩的作者及寫作背景。

3、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

4、賞析名句。

【探究課導學】

第一課時《觀滄?!贰洞伪惫躺较隆?/p>

【學習目標】

1、了解一些古代詩歌常識。

2、學習《觀滄?!泛汀洞伪惫躺较隆?,理解詩歌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賞精彩文句,培養(yǎng)想象能力,體會詩歌意境和思想感情?!举Y料助讀】

作者簡介:1.作家作品簡介

1、《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學情檢測】:

1、文學常識填空。

《觀滄海》一詩選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__________見稱。

《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為__________,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______。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組,鞏固幾遍,會寫為止。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

【整體感知】:熟讀全詩,,概括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自研自探導學】

1、研讀《觀滄?!?,品評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

(1)“”開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渲染了大海怎樣的氣勢?

(4)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試作賞析。

2、研讀《次北固山下》,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試作賞析。(提示:賞析角度:煉字、修辭、手法、思想、情感、哲理)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3)“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運用了什么修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把《次北固山下》改寫為散文(提示:情感真實,語

言流暢)

教學設計

教師姓名:班級:

【檢測矯正】

(a)1、按要求寫出《次北固山下》相應的詩句:

首聯(lián):頷聯(lián):

頸聯(lián):尾聯(lián):

2、《觀滄?!分性娙斯串嬃舜蠛M掏氯赵?,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的句子是:

(b)默寫全詩

【歸納小結】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天凈沙》

【學習目標】1、掌握白居易、馬致遠的文學常識。

2、學習《錢塘湖春行》和《天凈沙秋思》,理解詩歌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賞精彩文句,培養(yǎng)想象能力,體會詩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資料助讀】

作者簡介

1、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nèi)容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余首,數(shù)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2、馬致遠生于1250年,約卒于13,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今存雜劇《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等七種。馬致遠的散曲,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聲調(diào)和諧優(yōu)美,語言疏宕豪爽,雅俗兼?zhèn)洹?/p>

【學情檢測】

1、《錢塘湖春行》這首七言律詩通過湖水、、早鶯、、、淺草、,展現(xiàn)了一幅景色、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西湖早春圖畫,抒發(fā)了詩人之情。

2、《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圖,真切的表現(xiàn)出游子的之情。

【整體感知】:熟讀全詩,,概括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自研自探導學】

1、研讀《錢塘湖春行》

(1)首聯(lián)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jīng)和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這是總寫。

(2)中間兩聯(lián)是分寫。頷聯(lián)寫,從覺和覺角度,描寫了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頸聯(lián)寫,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主觀感受。通過“”和“”來表現(xiàn)早春的景象。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從煉字角度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p>

(4)該詩中的“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2、研讀《天凈沙秋思》

色蒼茫的圖,渲染了的氣氛;另一部分是騎著瘦馬、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兩部分相互映襯,形象地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nèi)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尾句:“”點明主旨,集中表達了詩人情感。

【拓展延伸】在這幅絕妙的晚秋思鄉(xiāng)圖中,卻出現(xiàn)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美景,這與“斷腸人”的愁情一致嗎?談談自己的見解。

【檢測矯正】

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歸納小結】

惜緣

[古代詩歌四首第一課時《觀滄?!贰洞伪惫躺较隆方贪附虒W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2、理解詩歌內(nèi)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3、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頸聯(lián)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2、誦讀法(反復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4、競賽法(提高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著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jīng)》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在唐朝,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就主要體現(xiàn)于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學生發(fā)言,師點撥:這里蘊含著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么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蘊含深刻哲理的詩。讓我們合著悠揚的音樂一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而把唐朝新出現(xiàn)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guī)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保┮浴洞伪惫躺较隆窞槔f明:(幻燈片2重現(xiàn),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聯(lián):(1)客路青山外,(2)行舟綠水前。

頷聯(lián):(3)潮平兩岸闊,(4)風正一帆懸。——對偶聯(lián)

頸聯(lián):(5)海日生殘夜,(6)江春入舊年?!獙ε悸?lián)

尾聯(lián):(7)鄉(xiāng)書何處達?(8)歸雁洛陽邊。

三、自主學習,鑒賞詩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lián)中有沒有體現(xiàn)?

3、此聯(lián)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5、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6、尾聯(lián)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四、小組交流,討論疑難:

詩句中景物的特點與思想感情

五、展示點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lián)中有沒有體現(xiàn)?

分析: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此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此聯(lián)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分析:此聯(lián)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俺逼絻砂堕煛保@一句寫的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著的樣子,可見這是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穩(wěn)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5、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分析: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明代胡應麟說“海日”一聯(lián)“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叭丈鷼堃埂?、“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6、尾聯(lián)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分析:此聯(lián)既是最后一聯(lián),則必須既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又必須要留有余地,讓人讀完后浮想聯(lián)翩,余味無窮。此聯(lián)正是如此。這里寫的是一群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jīng)過洛陽的?。≡娙讼肫鹆恕把阕銈鲿钡膫髡f,還是托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的人吧。這兩句緊承第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的愁緒中。

六、總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詩,在這堂課的最后,讓我們在隕的美妙音樂聲中,背誦這首詩吧?。ㄔ撜n文封面出現(xiàn),背景音樂是隕的樂曲)

七、當堂訓練:

背誦這首詩,并試默寫。

八、板書設計: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景:(描述畫面)

情:樂觀、積極、向上

理:時序更替,舊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九

古典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隨著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詩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詩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構思,啟迪著,開拓著人們的思維,它對青少年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確地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詩文佳作,可以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訓練。所以,古典詩文的教學,在初中階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王灣的一首《次北固山下》。這一部分用一個課時完成。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主題思想,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引導學生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

知識與能力: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過程與方法:理解詩歌內(nèi)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1、頸聯(lián)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2誦讀法(反復誦讀)3、討論法(交流體驗)4、競賽法(提高興趣)。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著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jīng)》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在唐朝,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就主要體現(xiàn)于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學生發(fā)言。師點撥:這里蘊含著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么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蘊含深刻哲理的詩。讓我們合著悠揚的音樂一來朗讀這首詩吧。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而把唐朝新出現(xiàn)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guī)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以《次北固山下》為例說明:(幻燈片2重現(xiàn),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聯(lián):(1)客路青山外,(2)行舟綠水前。

頷聯(lián):(3)潮平兩岸闊,(4)風正一帆懸?!獙ε悸?lián)。

頸聯(lián):(5)海日生殘夜,(6)江春入舊年?!獙ε悸?lián)。

尾聯(lián):(7)鄉(xiāng)書何處達?(8)歸雁洛陽邊。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lián)中有沒有體現(xiàn)?

分析: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此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此聯(lián)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分析:此聯(lián)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俺逼絻砂堕煛?,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著的樣子,可見這是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穩(wěn)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5、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分析: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明代胡應麟說“海日”一聯(lián)“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叭丈鷼堃埂薄ⅰ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6、尾聯(lián)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分析:此聯(lián)既是最后一聯(lián),則必須既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又必須要留有余地,讓人讀完后浮想聯(lián)翩,余味無窮。此聯(lián)正是如此。這里寫的是一群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jīng)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傳說,還是托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的人吧。這兩句緊承第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的愁緒中。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詩,在這堂課的最后,讓我們在隕的美妙音樂聲中,背誦這首詩吧!(該課文封面出現(xiàn),背景音樂是隕的樂曲)。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十

課題:

單位:昆侖實驗小學

備課人:于長忠

一、教學內(nèi)容:教材98---100頁。

二、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三、重點與難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

下面我們就去看一看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戲?

課件出示98頁主題圖。學生觀察后說一說收集到的信息。

教師有足球裁判為兩個隊開球的方法導出課題。

(二)新授

1、出示教材99頁情境圖。

學生觀察后說一說收集到的信息,并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既然認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那擲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為什么?

2、探究新知。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拋擲20次,正面大約可能出現(xiàn)多少次?為什么?

下面就請同學們在小組做拋硬幣20次的游戲并做好記錄。

拋硬幣次數(shù)正面朝上次數(shù)反面朝上次數(shù)

總計:

3、各小組展示交流。

提問:大家來觀察一下這些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同學們觀察的都很仔細有這么多的發(fā)現(xiàn),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小組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不一定是總次數(shù)的一半,有些小組少一點,有些小組多一點,但是全班加起來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就比較接近總次數(shù)的1/2。

隨著拋擲次數(shù)的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會怎樣?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會怎樣?

4、小結:科學家曾經(jīng)做過實驗當實驗的次數(shù)逐漸增大時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會越來越接近。

五、鞏固提高:

1、教材99頁做一做。

2、聯(lián)系二十1----3題

六、全課總結:

學生說一說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題: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tǒng)計與可能性第二課時

單位:昆侖實驗小學

備課人:孫翠英

一、教學內(nèi)容:教材101---102頁

二、教學目標:

2、通過游戲的公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認識到基本事件與事件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2、如果盒子里有10個紅球4個白球只許摸一次,摸出那種球的可能性大?

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教師小結導入新課。

(二)新授

1、出示101頁情境圖。

2、學生觀察后說一說收集到的信息。

3、學生在各小組內(nèi)說一說游戲規(guī)則。

4、結合情境圖學生說一說每人得到化的可能性是多少?

提問:男、女生分別得到花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

5、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7、小結(略)

五、鞏固練習:

六、練習二十一1---3題。

六、全課總結:

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課題: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tǒng)計與可能性第三課時

單位:昆侖中心小校

備課人:萬睿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不能直接計算出可能性,而要先羅列出所有的可能的結果,再計算可能性”的題目的思考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結合以前學過的排列組合知識進行思考。

3、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考問題,有條理地敘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羅列所有的可能性。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2、那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繼續(xù)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吧!

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你認為用“石頭、剪子、布”決定誰來跳公平嗎?

兩人玩可能會發(fā)生哪些種情況呢?

你能直接計算出小強和小麗獲勝的可能性嗎?,

該怎樣找到可能性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2、學生思考討論。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列表過程。

4、請學生匯報游戲的情況。

小麗石頭石頭石頭布布布剪子剪子剪子

小強剪子布石頭剪子布石頭剪子布石頭

結果小麗

獲勝小強

獲勝平小強

獲勝平小麗

獲勝平小麗

獲勝小強

獲勝

5、學生進一步討論上面的問題,然后匯報交流。

6、小結:經(jīng)過分析用排列組合知識的方法來判斷誰來跳是公平的。

(三)拓展練習

1、學生完成書中的做一做,引導學生用排列組合法。

2、完成104頁的1題,學生列出有幾種可能性,說說怎樣使之公平。

(結論是:必須換掉2或8,并且新加的數(shù)字卡片滿足:該數(shù)字是不能被3整除的單數(shù)。如5。也可能把7換成是3的倍數(shù)。如9等)

(注意說明:當兩個數(shù)的乘積既不是2的倍數(shù)又不是3的倍數(shù)時也要重來。)

3、完成104頁的2題

學生把表填完整,然后做判斷。

4、開放題:完成104頁的3題

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游戲的規(guī)則,讓全班同學判斷是否公平。

(完不成時,機動作為課后作業(yè)。)

(四)應用創(chuàng)新:

1、總結:這節(jié)課你對“可能性”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有些游戲規(guī)則是公平的,有些卻是不公平的。

游戲中一共出現(xiàn)的可能性要我們認真地排列出來的。)

2、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自己設計一個游戲的規(guī)則,讓全班同學判斷是否公平。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十一

宇宙里有些什么第一課時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宇宙里有些什么

第一課時教案教學設計

年級:七年級課型:誦讀欣賞課時:2課時執(zhí)筆:韓云生

審核:備課組長時間:-12-班級:姓名:

學習目標:

1.宇宙的物質(zhì)組成和特征。

2.由近及遠、由已知到未知的說明順序。

3.多種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和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2.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方法:讀、議、展、點、練。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鏈接資料

1.什么是說明文?

說明文是以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征、本質(zhì)及其規(guī)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guī)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2.說明文分類。

(1)依據(jù)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和兩大類。

(2)根據(jù)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的說明文和的說明文兩種。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是通過文藝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3.說明的方法。

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列圖表、列數(shù)字、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作引用等。

4.說明的順序。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nèi)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

5.說明的語言。

準確性、平實性、周密性和科學性

二、自主學習,走進文本

6.給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炫()目:

得():

微不足道:

足不出戶: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7.理清文章思路:

宇第1自然段:引出

宙第2-9自然段:介紹第11自然段小結:

里第10自然段:介紹宇宙是的。

么第21自然段:說明宇宙是可以和。

8.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作者簡明生動地介紹了關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識,向我們說明了宇宙具有、、的特征。

9.明確本文采用了、的說明順序。

好處是:

四、學(教)后感

韓云生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十二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學習并積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語句;

3、練習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

4、懂得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臺灣人民都盼望團聚。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冬天你們最盼望什么?

(估計學生會說盼望下雪,如果學生所說不合教師意圖,教師可以從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發(fā)學生對雪的回憶,并用多媒體出示瑞雪圖,激發(fā)學生對雪的喜愛之情。)

師:下雪了,多好玩!你們是怎樣玩的?(學生回答)

二、板書課題、讀題

1、教師用楷書在田字格中書寫課題――“看雪”,并指導學生看清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布局。

2、學生讀題,之后仿照老師在田字格習字本上書寫課題――看雪。(寫好后同桌比一比誰寫得好。)

三、激興初讀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誰看雪?在哪兒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

師:帶著你的問題閱讀課文,比一比誰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入初讀課文階段,此時教師巡回獲取學生閱讀信息。]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嗎?

師:課文除了講這些,還講了什么嗎?請讀讀第三段以后的內(nèi)容,想想這些是講什么?

(生讀課文,問答提示:講老師告訴他們,童年在故鄉(xiāng)北京看過并玩過真的雪)

(生答:什么時候到北京來看雪呀?)

師:在課文的哪兒講了這個意思?

(生找到課文的第十段)

四、練讀課文

師: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錯字、不破句、不指讀。

(生練讀,教師巡回指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的字音、斷句)

師:我們來互相比著讀,互相幫助糾正讀錯的地方,好嗎?我先讀第一、二段,請你們幫我指出錯誤。

(教師朗讀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現(xiàn)一些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并能幫助糾正的錯誤。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難看到雪的”讀成“是難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讀成“孩子們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評價略)

師:請每個學生輪讀一自然段,注意:盡量少被別人發(fā)現(xiàn)錯誤。

(每生輪讀一段,老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具體指導,薄弱之處教師范讀并讓學生跟讀)

五、練習對話

師:聰明的孩子們,你們數(shù)數(shù)這篇課文有多少個“說”字,這是為什么?

(生答略)

師:請你們先到課文中找出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分別用波浪線和橫線劃起來。

(生劃,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都沒把第九段劃上,引導學生回讀上文“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學生悟出這也是老師說的話)

師:先同桌之間練習練習,每人做一次老師,當一回學生。(生練讀)

師:練得很認真。下面我當老師,你們做臺灣小朋友,開始對話。(略)

(對話練習中要著重進行問句和感嘆句語氣的指導。比如:

(1)“您//看見過/真的雪嗎?”的“嗎”宜用上揚的調(diào)值“35”;

(2)“您/是在哪兒見過的?”的“的”宜用平調(diào)“33”;

(3)“北京//離這兒/很遠吧?”的“吧”宜用高平調(diào)“55”。)

[看雪第一課時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十三

哎!

這時,江面上刮來了一陣大風,卷起了巨浪,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地撲向堤岸,濺起數(shù)丈高的浪花,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

望著這巨浪,我顯得格外渺小。人生就像這江面一樣,而我則是這巨浪中微不足道的浪花。

殘夜將近,旭日從海中孕育而出,緩緩上升,射出奪目的亮點,快到天空了,它仿佛是一個快樂的孩童,輕輕一躍便掛在了天上。

岸邊的桃花早已開放,垂柳也抽出了新條,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時令雖在舊年,春意卻早已闖入江南。

排著人字形的大雁掠過江面,向北方飛去。問春的鄉(xiāng)書何時才能送出,于是我朝著天空呼喊:北歸的大雁哪,到洛陽時記著幫我捎去家書。

靜下心來,提筆一揮,寫下了《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我把詩歌高舉在天空,一只大雁飛下來,銜起那張紙,飛向遠方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十四

《次北固山下》開頭以對偶句發(fā)端,寫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lián)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三聯(lián)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lián)見雁思親,與首聯(lián)呼應。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風格壯美,極富韻致,歷來廣為傳誦。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次北固山下》賞析,歡迎閱讀。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于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岳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sh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北疚南祿?jù)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常往來吳楚間”?!氨惫躺健保诮窠K鎮(zhèn)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逼洹皷|行”,當是經(jīng)鎮(zhèn)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fā)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詩以對偶句發(fā)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扒嗌健秉c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xiàn)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末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lián)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xiàn)“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皯摇笔嵌硕酥敝钡馗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zhuǎn)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xiàn)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xiàn)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xiàn)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lián),就知道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lián),就是表現(xiàn)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lián)歷來膾炙人口,殷璠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河岳英靈集》)。

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diào),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xù)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cè)?。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jīng)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這兩句緊承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lián)馳譽當時,傳誦后世,但并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相當優(yōu)美的。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十五

(一)了解詩歌朗讀的技巧。

(二)通過咀嚼詩歌的語言,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

二、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導朗讀五首詩詞。

二.學生運用工具書,結合注釋輕聲朗讀五首詩詞。

(1)以《次北固山下》為例,簡介古詩朗讀停頓的兩種劃分方法。

1)技音節(jié)劃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凇獨堃梗骸搿f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按意義單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凇鷼堃?,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小結:同一首詩,可以有不同的讀法,我們現(xiàn)在讀古詩一般采用按意義單位停頓的讀法。

4).教師范讀五首詩詞,或放錄音。學生在書上畫出停頓,注意讀準字音。

車馬喧(xudn)見(沖卜南山潤如酥(sn。

塞(sdi)土燕脂(ydnzhi)凝夜紫(zt)。

提攜(x治)。

5)指名朗讀五首詩詞,教師注意給學生正音,并在正確停頓方面作具體指導。

6)學生自由朗讀五首詩詞,要求字音、停頓正確。

二、研讀《飲酒》。

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田園詩派”就是其中之-。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退避山野,隱居鄉(xiāng)村,通過對自然景物及田園風光的歌詠,抒發(fā)情懷。這類詩稱為田園詩,這類詩人稱為田園詩人。陶淵明就是晉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的詩自然樸素而韻味雋永。下面我們就來品一品他的《飲酒》詩。

解題:《飲酒》詩都是陶淵明在酒后寫的,共20首。課文所選的是其中的第5首。這首詩大約寫于作者歸田后12年(417年),詩人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3.咀嚼詩句:

學生結合注釋了解詩意,學生質(zhì)疑,師生合作討論解決疑難問題。如:

(1)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什么“而無車馬喧”呢?

——“車馬喧”是指世俗往來的紛擾,并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車馬喧鬧的聲音。所以,當詩人“心遠”時,也就是說詩人精神超脫凡俗時,自然也就不熱衷于世俗的往來,因而即使身居鬧市,也就像居住在偏遠安靜的地方。開頭的四句詩,表達了詩人鄙棄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態(tài)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領會到“真意”,卻忘了該怎樣表達,詩中的“真意”是指什么?——這里的“真意”是指詩人遠離世俗,過著從容閑適的歸隱生活的樂趣。

(3)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了詩人遠離世俗,過著從容閑適生活的樂趣。

4.品味玩賞:

(1)這首詩為什么讀來瑯瑯上口,富有音樂美?(誦讀,討論解決)。

——這首詩的朗讀停頓大體相同而略有變化,偶句押韻,因而讀來有緩有急,和諧悅耳。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能不能改為“望”?為什么?

——不能改。“見”寫出了詩人在東籬旁采摘菊花,無意中看到郁郁蔥蔥的南山時,心中的那種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著看的意見,用這個字,詩句就變得平淡無味了。

(三)歸結閱讀古詩的過程、方法(板書)。

把握停頓,反復誦讀。

了解作者,知曉風格。

咀嚼詩句,體會情感。

品味玩賞,張揚個性。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飲酒》詩。

2.誦讀余下的4首詩詞。查閱有關作者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回憶閱讀古詩的過程方法,引導學生有步驟地學習本課其余四首古詩詞。

二、朗讀四首古詩詞。

1.首先讓學生自由誦讀四首古詩詞,然后指名讓四位學生分別誦讀,并說明如此誦讀的理由。(兩種朗讀停頓皆可)。

2.請四位學生介紹四首詩詞的作者,引導學生相互補充,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比較四首古詩詞在體裁上的區(qū)別。(《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一首七言絕句?!堆汩T太守行》是一首樂府舊題詩?!短靸羯场で锼肌肥且皇咨⑶?/p>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l)學生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通過小組討論和質(zhì)疑,解決疑難問題。

(3)讓學生歸結四首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適時點撥。

——《次北固山下》描寫了詩人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情,表現(xiàn)了作者放眼山水的寬闊博大的胸襟,說成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博大的胸襟;《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對早春的喜愛之情;《雁門太守行》贊頌了戍邊將土的戰(zhàn)斗意志和誓死報國的決心;《天凈沙·秋思》抒發(fā)了游子思鄉(xiāng)的凄苦愁楚之情。

4.引領學生品味四首古詩詞。這四首詩詞,堪稱古詩詞中的精品。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喜歡其中的哪些詩或哪些詩句,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欣賞、審美詩歌的能力,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因此,只要學生說得合情合理就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說得不盡合理之處,教師要以鼓勵的口吻,適時指出。)。

(三)布置作業(yè)?。

1.完成“思考與練習th”。

2.背誦四首古詩詞。

※怎樣閱讀古詩。

1.把握停頓,反復誦讀。

2.了解作者,知曉風格。

3.咀嚼詩句,體會情感。

4.品味玩賞,張揚個性。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十六

《次北固山下》由王灣創(chuàng)作,這首詩寫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鄉(xiāng)愁。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解】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暫時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北臨長江。

3.客路:旅途。

9.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

10.風正:風順(而和)。

11.懸:掛。

12.海日:海上的旭日。

13.殘夜:夜色已殘,指天將破曉。夜將盡而未盡的時候。

14.歸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飛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

【韻譯】

游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湛藍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漲兩岸江面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風拂面。

寄去的家書不知何時到達,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

【寫作背景】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于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范。由此,這兩句詩中表現(xiàn)的那種壯闊高朗的境象便對盛唐詩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表達出極度欽羨之情。

這首詩是詩人由楚入?yún)?,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于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下時所作。當時正值冬盡春來,旭日初升,詩人面對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時光流駛,油然而生別緒鄉(xiāng)思。但是,由于詩人情感內(nèi)容完全融納于特定時空的生動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詩的情感基調(diào)不僅略無哀傷凄婉,反而表現(xiàn)出在晝夜轉(zhuǎn)接、時序交替之際對獨特的江南景致與蓬勃的自然生機的發(fā)現(xiàn)的喜悅,并且形成高朗壯闊的審美境界。特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被后人視為盛唐氣象的標志。即使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其闊大的境界實際上也不失為“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審美范型。

【評析】

《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寫冬末春初,作者王灣,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鄉(xiāng)愁。開頭以對偶句發(fā)端,寫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lián)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三聯(lián)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級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lián)見雁思親,與首聯(lián)呼應。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年”,不失詩苑奇葩,艷麗千秋。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于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

首聯(lián)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俺跗健保瑢懘核跎?,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游程中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xiàn)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這聯(lián)和上聯(lián)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這更是一聯(lián)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lián)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講解】

此詩寫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時看到的兩岸春景。先寫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蕩漾,小船輕疾?!俺逼絻砂堕?,風正一帆懸”描摹長江下游潮漲江闊,波濤滾滾,詩人揚帆東下的壯觀,氣概豪邁?!昂H丈鷼堃梗喝肱f年”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由此而引動末句的鄉(xiāng)思,以歸雁傳書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春景和鄉(xiāng)思和諧交融。

這首詩以對偶句發(fā)端,既工麗,又跳脫?!翱吐贰?,指作者要去的路?!扒嗌健秉c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xiàn)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小景是難得出現(xiàn)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風平浪靜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xiàn)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xiàn)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lián),就知道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lián),就是表現(xiàn)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lián)歷來膾炙人口,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河岳英靈集》)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nèi)編》里說,“海日”一聯(lián)“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叭丈鷼堃埂?、“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diào),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與“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xù)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cè)?。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jīng)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這兩句緊承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該詩寫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時看到的兩岸春景。先寫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蕩漾,小船輕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摹長江下游潮漲江闊,波濤滾滾,詩人揚帆東下的壯觀,氣概豪邁?!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年”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由此而引動末句的鄉(xiāng)思,以歸雁傳書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春景和鄉(xiāng)思和諧交融。

總之,這首詩抒寫詩人泛舟東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fā)的懷鄉(xiāng)情思,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全詩和諧優(yōu)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于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岳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sh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據(jù)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氨惫躺健?,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其“東行”,當是經(jīng)鎮(zhèn)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fā)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詩以對偶句發(fā)端,既工麗,又跳脫?!翱吐贰?,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xiàn)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末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遙相照應。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lián)馳譽當時,傳誦后世,但并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yōu)美的。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十七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王灣詩鑒賞

《次北固山下》又題《江南意》這首詩旨在抒寫詩人在北固山下泊舟時,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色而觸發(fā)的思鄉(xiāng)之情。

首聯(lián)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意思是遍布異鄉(xiāng)游子足跡的驛路,從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馳的小船,也飛到綠水前面去了。

次聯(lián)潮平江岸闊,風正一帆懸,具體寫江面的景色。在天將亮時,詩人遠望江面,因為潮滿而覺得江面仿佛比昨日增寬了;這時有一只帆船,順風東下,使沉寂了一夜的長江頓添生氣。闊字寫出了詩人視覺的特殊感受;一字顯示了江面的平靜被打破,點出旅客思鄉(xiāng)心切,不待天明已催舟進發(fā)了;懸字表示帆的醒目高張,這一聯(lián)寫得明快雄奇,將長江下游潮漲江闊、煙波浩渺的壯美景色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傳達出詩人心靈中要乘長風以破萬里浪的豪邁感。

第三聯(lián)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將大江日出的壯景給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了。北固山下江面開闊,舉目遠望,仿佛一眼即能望盡東方地平線。在這殘夜將盡的.曉色中,一輪紅日從東方江面上冉冉而升,天亮了,放眼江岸,萬物復蘇,詩人突然覺得江南的春天來得特別早,春之命脈,仿佛是伸入了舊年年底一樣。這一聯(lián)詩人無意于說理,然而卻于景物描寫中形象地昭示了一切新生事物都必須從陳舊的母體中脫胎而出的客觀辯證法。

末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既承接上聯(lián)的殘夜、舊年,又照應首聯(lián)的客路,寫詩人在眼前景物觸發(fā)下內(nèi)心勃然而生的思鄉(xiāng)之情。舊的一天消逝了,舊的一年也過去了,而詩人卻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到底什么時候能重返故鄉(xiāng),連泊舟中的詩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歸的大雁為自己傳書了。

江春入舊年,更是壯麗,富于哲理,成為律詩句法技巧上成熟的標志,因此,在唐代就被殷璠譽為詩人以來,少有此句(《河岳英靈集》卷下)。時稱燕許大手筆的著名文學家張說任宰相時,曾親筆將海日一聯(lián)題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為楷式。

這些都足以說明《次北固山下》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了。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十八

朝代:唐代

作者: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0435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