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一份高質(zhì)量的教案,既可以提升教學(xué)效果,又能夠優(yōu)化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過程。教案的編寫需要不斷反思和修正,以提高教學(xué)質(zhì)量。閱讀這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xué)視野和思維方式。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一
土家人是具有博愛精神的人,即使到了今天的現(xiàn)代社會,他們也依舊崇拜大自然。比如對于茶葉,他們就視茶葉為靈物,認(rèn)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因而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他們形成了屬于本民族的獨特茶文化。
一是敬茶。禁忌將茶潑在地上,否則即玷污茶神。抓茶葉要“凈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葉。這既是對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葉。“茶不欺客”,倒茶的時候,得依照一定的順序,一杯一杯端給客人,不掉一人,哪怕是抱在懷中的嬰兒,也得問問大人一聲“喝點茶”。“茶棍兒立,客到齊?!奔丛诘沟牟璞?,若出現(xiàn)倒立的'茶梗,預(yù)示著客人還沒到齊。若出現(xiàn)的茶梗懸浮在空中沒動,表示客人到齊了。在對茶園的管理上,無論是種茶、摘茶,他們都有自己的講究。比如:“陽坡的木瓜陰坡的茶”“家里有五園(果菜茶竹麻),不愁沒有錢”“摘茶不收兜,像個偷食猴”“摘茶不下園,撩死萬人嫌”“春茶苦,夏茶澀,秋茶好喝無人摘”“頭道香二道澀,三道好喝無人摘”等等。最神秘最神圣的,則是用茶水敬神靈。比如除夕敬亡靈、敬財神、灶神等等,都得用茶水。茶水乃是打通陰與陽、天與地、虛與實之間的中介物。通過茶水,今天活著的人在精神上與先祖進行了溝通,與神靈進行了溝通,實現(xiàn)了天人合一,獲得了至高境界。
二是獨特的泡制方法與享受。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為專門燒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大火,一邊燒開炊壺的水,一邊將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發(fā)燙了再放進茶葉,邊搖邊烤,直到滿屋子溢出茶香,才將炊壺的開水倒上少許“發(fā)窩子”。“窩子”發(fā)好,然后再將茶罐注滿水,文火緩烤,煮出茶汁。這樣泡出的茶特別香,喝上一口可以讓唇齒間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喝茶也有特別的喝法?!邦^道水,二道茶”“頭杯渣,二杯茶”。茶一般要喝第二口,第二杯。而喝茶也要喝出響動,深吸氣,不僅要讓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得把茶香深深地吸進肺中,讓五臟六腑都得到享受之后才吞下去。人活一世,在物質(zhì)世界里的享受也無外乎煙酒茶,而對煙酒茶他們也有獨特的看法:“飽茶餓酒飯后煙”“粗茶淡飯,多活一半”“少呼煙,多喝茶,閻王拿他沒辦法”等等。由此可見他們的享受觀和養(yǎng)身秘訣。
三是獨特的茶禮。土家人的茶禮繁多。就局限于家庭的茶禮來講,一般有:飯前的小吃叫“吃茶”。待客有雞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等等。別人結(jié)婚、做壽或是生了小娃整酒席叫“吃茶”。給人送禮叫“茶禮”。公爹公婆要給新媳婦茶錢,即新媳婦進門后的第一天早晨得給公爹公婆各敬一杯茶,公爹公婆受下這杯茶后要回禮,這個禮便叫“茶錢”。若是公爹公婆要考考媳婦的“孝心”,第二天早晨遲遲不起床,新媳婦要把茶送到床前,這叫“喝揪腦殼茶”。但僅僅局限于家庭內(nèi)的這些茶禮,不管它有多么繁雜多么講究,那終究也是“小兒科”。土家人最高貴的茶禮則是“施茶”,即在稻場邊放上一缸茶水,放上杯子或碗,讓過路人隨意取用。土家人信奉“積德有德在”,認(rèn)為“施得三年茶,不生娃也生娃”。因而這種施茶習(xí)俗一直保留至今。
透過土家茶文化,讓我們看到的是土家人的精神世界,看到的是土家人的博愛精神。博愛乃人間大愛。愛親人,愛朋友,愛人類,這不過是一種“小我”而已,而愛天地間的一切才叫博愛。這種博愛便叫天地精神。天地精神即為孕育萬物不為己有,永遠只有給予而沒有獲取。博愛精神,天地精神,才是人類真正的出路。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二
咂酒是我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普遍流行的一種獨特的飲酒習(xí)俗,涉及壯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羌族、藏族、高山族、彝族等,流行地域包括兩廣、兩湖、四川、云南、貴州及臺灣等。土家族咂酒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作為土家族物質(zhì)文明的結(jié)晶和精神文明的外化,是一種重要的民族文化載體。
土家族地區(qū)的很多方志都有關(guān)于咂酒的記載,為我們認(rèn)識其表現(xiàn)形態(tài)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光緒《長樂縣志》卷十六詳細記載了土司以咂酒款待賓客的情形:“土司有親賓宴會,以吃咂酒抹壇為敬。咂酒抹壇者,謂前客以竿吸酒,以巾拭竿,請他客也。酒以糯米釀成,封于壇中。
款客則取置堂榮正中,沃以沸令滿,以細竹通節(jié)為竿,插透壇底……每一壇設(shè)桌一,桌上位及兩旁,則各置箸一,而不設(shè)坐??椭烈源瘟凶?。左右畢,主人呼長婦開壇肅客。婦出,正容端肅,隨取沸湯一碗,于壇側(cè)就竿一吸畢,注水于壇,不歉不溢謂之恰好。每客一吸,主人一注水。前客吸過赴桌,再舉箸,而后客來,彼此不以為歉也。凡吸歉溢皆罰再吸,故酒雖薄亦多醉……”同治《恩施縣志》則記述了民間咂酒的情形:“俗以曲孽和雜糧于壇中,久之成酒,飲時開壇以沸湯,置竹管其中,曰‘咂篁’;先以一人吸‘咂篁’,曰‘開壇’;然后彼此輪吸。初吸時味甚濃厚,頻添沸湯,則味亦漸淡……”同治《咸豐縣志》載:“鄉(xiāng)俗以冬初,煮高粱釀甕中,次年夏,灌以熱水,插竹管于甕口,客到分吸之曰咂酒”。
可見,土家族咂酒有土司咂酒和民間咂酒兩種基本形態(tài),前者主要是土司或豪門大姓在宴會上招待賓客,后者主要是民間百姓在勞動中驅(qū)散疲勞或在家中招待客人,制作工藝基本相同,飲用禮儀具有明顯的區(qū)別。
一些有關(guān)咂酒的詩文和民間傳說,為我們研究咂酒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早在唐憲宗元和年間,白居易赴忠州任刺史路過三峽時就作了一首描寫土家咂酒宴會場面的詩,題為《巴氏春宴》:“巫峽中心郡,巴城四面風(fēng)。蠻歌聲坎坎,巴女舞蹲蹲。薰草鋪坐席,藤枝注酒樽。這說明土家族咂酒最遲在唐代即已形成,是古代巴人飲酒習(xí)俗的一種遺風(fēng),還可追溯更遠。從有關(guān)文獻記載看,盡管土家族釀酒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但咂酒與蜀中咂酒具有密切的淵源關(guān)系。
《方輿勝覽》注釋“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時說:“蜀地多山,多種黍為酒。民家亦飲粟酒。地產(chǎn)藤枝,長十余丈,其大如指,中空可吸,謂之引藤。屈其端置醅中,注之如晷漏,本夷俗所尚,土人效之耳”。在歷史上,巴蜀毗鄰而居,文化交往十分頻繁,加之后來土家族地區(qū)與四川漢族地區(qū)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土家族咂酒源于古代蜀中釀法的記載比較可信。另從民間傳說可知,土家族咂酒形成于明代土家族土兵赴東南沿??官恋膽?zhàn)事。據(jù)傳說,土家族人為讓自己的子弟兵按時奔赴東南抗倭前線,將酒壇置于道旁,內(nèi)插竹管,每過一兵咂一口,循序漸進,以此傳成習(xí)俗。
這一傳說,與土司時期土家族土司酷愛、推崇咂酒,土家族人民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情懷密切相關(guān)。盡管咂酒早已形成,并非從明代開始的,但土家族人民為了紀(jì)念到東南抗倭的戰(zhàn)事,愿意認(rèn)為咂酒的來歷與此有關(guān)。因此,土司時期整個土家族地區(qū)都十分盛行咂酒,尤其在土司階層更是如此。咂酒在改土歸流至近代仍然比較流行,因而留下了大量與咂酒有關(guān)的詩歌。嘉慶年間長陽土家族詩人彭淦的竹枝詞贊美咂酒的詩:“蠻酒釀成撲鼻香,竹竿一吸勝壺觴。過橋豬肉蓮花碗,大婦開壇勸客嘗”。直到現(xiàn)在,咂酒在民間仍有遺存,在部分旅游景區(qū)還得到了充分展示。
俗話說:“飲食所以和歡也”。土家族咂酒蘊涵著津液交流、共享一甕的關(guān)系,它符合土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便于集體的情感交流,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xué)“和”這個范疇對土家族民族思想的影響。飲食畢竟是民族心理的一種折射,在這個因素的主導(dǎo)下,衛(wèi)生也就退居其次了。
咂酒雖屬“鄉(xiāng)飲酒禮”,但實質(zhì)上是在進行飲食和歡的活動,集飲食、聚會、娛樂于一體,成為土家族調(diào)節(jié)社會關(guān)系的一種重要手段。土家族人民還通過咂酒這種方式來履行禮儀,區(qū)別上下,明辨主客和長幼,成為土家族傳統(tǒng)禮儀重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
咂酒作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融詩歌、傳說于一體,集禮儀、哲理于一身,是土家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應(yīng)得到進一步的挖掘、保護、弘揚和創(chuàng)新。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三
提親
男女青年相愛后,由男方家請媒人帶上掛面,條肉或酒(稱為“手禮”)到女方家去向其父母征詢意見,這叫“提親”。如女方家父母斷然拒絕,就會退回“手禮”。
紅書開親又稱“下書子”
經(jīng)過提親征得女方家父母同意后,男方家擇吉日請媒人帶上面條、豬肉衣料或衣服,用紅紙折成的信封狀的紅書,內(nèi)頁折成六折或八折,不寫字,稱為“空書”送到女家,男青年隨同前往,也有先相親再下書子的。至此兩家初步結(jié)成親戚,雙方開始來往。特別是女方父母過生,男方必須帶禮物去祝壽。土家族忌諱農(nóng)歷的六月和臘月行媒,稱為“六臘不行媒”。
燒香、討年庚
通過下了兩封書子后,婚姻基礎(chǔ)基本穩(wěn)固。男方家則要擇吉日請媒人帶上條方(條形肉)、面條、火腿、衣料、鞋子等禮物及內(nèi)頁寫上書單的一封紅書和寫上男方生辰的庚帖、香紙燭等到女方家“開書單”,也叫“燒準(zhǔn)香”。并征詢女方的生辰,這叫“討年庚”。標(biāo)志著兩家正式結(jié)成姻親,此后,男方可以稱女方父母為“親爺”、“親娘”。
過禮
通過討得的年庚,根據(jù)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確定婚期。在女方家舉辦花園酒的頭一天(木黃一帶提前到3個月或半年),男方家請媒人和先生(能說會道機靈的人)帶上豬肉面條、鹽茶米面、衣服鞋襪、首飾禮物及香紙燭包封書子、火炮等送到女方家,這次禮物特別豐厚,女方家主要親戚每家一塊肉、一把面條。這些禮物放在女方家堂屋上方的方桌上,由女方家執(zhí)事先生焚香燃燒,祭祀祖宗。女方家回贈男方新鞋一雙。這叫過禮,又叫行“雁奠禮”。
花園酒
在婚期前一天,女方家宴請親朋好友。稱為辦花園酒,被請的親朋好友帶上糧食、錢幣及送給出嫁女的禮物到女方家赴宴。女方家盛情款待。
開臉又叫拆頭
在婚期前一天,出嫁的姑娘要由有“雙福”(雙老健在,有兒有女)的老婦人給姑娘用細線絞去臉上的苦發(fā),修整眉毛,抹粉,梳妝打扮,挽發(fā)髻于腦后,戴上銀針簪子頭花等頭飾,穿上服裝,這叫“行冠笄禮”,是姑娘從“黃毛丫頭”步入新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迎親的頭天,由“掌禮先生”領(lǐng)隊,媒人與女婿陪同,將男方各辦各樣花紅彩禮送到女家,向女方交待彩禮、衣物等,并接洽第二天娶親一切事務(wù),這叫做“過禮”。這一天,男方家請的迎臺師吹著嗩吶,由都管帶領(lǐng)抬禮盒的人到女方家去。
到了女方家,都管令人將禮盒放在中堂,然后與女方請的朝堂先生交涉,一問一答,稱為“裝盒”與“開盒”。過禮回來的晚上男方在家宴請親朋好友的未婚子弟,九人伴新郎唱歌,飲酒、歡樂,稱為“陪十弟兄”。有的在這天晚上于中堂明燭焚香、化紙、設(shè)宴、祭家神,新郎新娘叩拜祖宗。有的地方并不限于十人,屆時將眾親友的未婚男孩都請到席上就坐,席上設(shè)酒一杯,選一歌師開令,即唱《開臺歌》。
然后依次輪流唱歌,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萊,唱得不好的就要罰酒,形式上按不同曲牌與歌詞的需要,獨唱或?qū)Τ蛞蝗祟I(lǐng)唱眾人幫腔。其內(nèi)容除歌手們互相奉承及賀喜之類的吉利話外,還可以故事、古人、盤歌之類的內(nèi)容唱,有的人家還用嗩吶和絲弦伴奏。
最后再由歌師收令,唱圓臺歌,散席。女方請九位未婚女子陪女方唱歌、飲酒、歡樂,稱之為“陪十姊妹”。有的地方叫“哭嫁”,內(nèi)容有恭賀,有規(guī)勸,也有傷感。在詞中唱到誰,誰就要把錢,以示關(guān)懷。
哭嫁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天天亮才結(jié)束??藜抟话銖男履锍黾薜那?天或前7天開始,也有的前半個月、一個月甚至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不過,開始時都是斷斷續(xù)續(xù)進行的??梢宰杂傻乜蕖SH族鄉(xiāng)鄰前來送禮看望,誰來就哭誰,作道謝之禮節(jié)。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時,哭嫁達到高潮。這段時間的哭唱必須按著傳統(tǒng)禮儀進行,不能亂哭。誰不會哭,就會被別人嘲笑甚至歧視。
總的來看,哭唱的內(nèi)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頭”、“哭祖宗”、“哭上轎”等?!案柙~”既有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們即興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主要是感謝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和哥嫂弟妹們的關(guān)懷之情;泣訴少女時代歡樂生活即將逝去的悲傷和新生活來臨前的迷茫與不安。
也有的是傾泄對婚姻的不滿,對媒人亂斷終身的痛恨,等等。男方由“掌禮先生”帶領(lǐng)娶親隊伍去女家。人夫馬轎全由男家雇請,樂鼓前導(dǎo),旗傘后隨,一路吹吹打打去到女家搬取嫁奩,迎接新娘,叫做“迎親”。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四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谷飯最為常見,包谷飯是以包谷面為主,適量地?fù)揭恍┐竺子枚拗?,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馓也是土家族季節(jié)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qū)一直被當(dāng)成主食,現(xiàn)仍是一些地區(qū)入冬后的常備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肴,也是每餐不離的調(diào)味品。如插秧季節(jié),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jù)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谷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土家族在節(jié)日或待客時,酒是必不可少。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粱釀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數(shù)不高,味道純正。而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重陽節(jié)打粑粑,女兒“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拋粑粑。節(jié)日里饋贈親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還有高粱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
臘肉也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過,將大塊的豬肉用鹽、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掛在火炕上,下燒柏樹枝田,煙熏而成。一般說請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陰米或湯圓、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蓋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蓋住碗口,下面裝有精肉和排骨。為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真誠,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來裝。
土家族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xí)慣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無八碗桌、十碗桌。因為八碗桌被稱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為對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置辦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余均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過后辦的席桌)、參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襯(4個盤子、5個碗,均為葷菜)。入席時座位分輩分老少,上菜先后有序。
習(xí)俗文化
飲食
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輔以紅薯、馬鈴薯等。菜肴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尤喜將黃豆磨細,漿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葉煮熟,制成合渣。其它較有特點的食物還有粑粑、臘肉、油茶、合菜、團馓等。
土家族喜歡飲酒,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粱釀制的甜酒和咂酒。咂酒,一般把薛曲和雜糧置于壇中密封,少則半年,多則二、三年,久之成酒。待客人到來時,取置堂案正中,以細竹通節(jié)為竿,插壇底,堂中置案,兩旁分放雞、鴨、魚、肉等,各置筷子一雙,而不設(shè)坐,由主婦開壇,主人請客人上前依次輪流咂酒,后舉筷而食,彼此不以為嫌,邊吸邊食,邊唱邊跳,載歌載舞。
禮節(jié)
土家族人十分注重禮儀。過去婦女懷孕后,要請土老師行法事“安胎”、驅(qū)邪。分娩,一般要請“接生婆”,要敬祭生育女神巴山婆婆。嬰兒降生后,父親懷抱“報喜雞”去岳母家報喜,男孩用公雞,女孩用母雞。三天后,岳母家以及親友們挑著禮品前來賀喜,即“打三朝”。滿月那天,岳母家要送來衣物,給嬰兒“放腳”,正式穿上衣褲,稱作“滿月酒”或“祝米酒”。在當(dāng)代,實際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把“打三朝”與“滿月酒”(祝米酒)合二為一,統(tǒng)稱“打三朝”。
服飾文化
在服飾方面,土家人尚儉樸,喜寬松。
傳統(tǒng)衣料多為自織自紡的青藍色土布或麻布,史書上稱為“溪布”、“峒布”。
女裝上衣矮領(lǐng)右衽,領(lǐng)上鑲嵌三條花邊(俗稱“三股筋”),襟邊及袖口貼三條小花邊欄桿;下穿“八幅羅裙”,裙褶多而直,后改為褲腳上鑲?cè)龡l彩色花邊的大筒褲;姑娘素裝是外套黑布單褂,春秋季節(jié)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鴉鵲,稱之為“鴉鵲衣”。頭發(fā)挽髻,戴帽或者用布纏頭,喜戴耳、項、手、足圈等銀飾物。
男式上衣為“琵琶襟”,后來逐漸穿對襟短衫和無領(lǐng)滿襟短衣;纏腰布帶;褲子肥大,褲腳大而短,皆為青、藍布色,多打綁腿;頭包青絲帕或五六尺長的白布,呈“人”字形;腳穿偏耳草鞋、滿耳草鞋、布鞋或釘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地方的土家族穿著已經(jīng)與漢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集會和節(jié)日,或偏僻山村,才能見到土家族的傳統(tǒng)服飾。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五
男女青年相愛后,由男方家請媒人帶上掛面,條肉或酒(稱為“手禮”)到女方家去向其父母征詢意見,這叫“提親”。如女方家父母斷然拒絕,就會退回“手禮”。
紅書開親又稱“下書子”
經(jīng)過提親征得女方家父母同意后,男方家擇吉日請媒人帶上面條、豬肉衣料或衣服,用紅紙折成的信封狀的紅書,內(nèi)頁折成六折或八折,不寫字,稱為“空書”送到女家,男青年隨同前往,也有先相親再下書子的。至此兩家初步結(jié)成親戚,雙方開始來往。特別是女方父母過生,男方必須帶禮物去祝壽。土家族忌諱農(nóng)歷的六月和臘月行媒,稱為“六臘不行媒”。
通過下了兩封書子后,婚姻基礎(chǔ)基本穩(wěn)固。男方家則要擇吉日請媒人帶上條方(條形肉)、面條、火腿、衣料、鞋子等禮物及內(nèi)頁寫上書單的一封紅書和寫上男方生辰的庚帖、香紙燭等到女方家“開書單”,也叫“燒準(zhǔn)香”。并征詢女方的生辰,這叫“討年庚”。標(biāo)志著兩家正式結(jié)成姻親,此后,男方可以稱女方父母為“親爺”、“親娘”。
通過討得的年庚,根據(jù)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確定婚期。在女方家舉辦花園酒的頭一天(木黃一帶提前到3個月或半年),男方家請媒人和先生(能說會道機靈的人)帶上豬肉面條、鹽茶米面、衣服鞋襪、首飾禮物及香紙燭包封書子、火炮等送到女方家,這次禮物特別豐厚,女方家主要親戚每家一塊肉、一把面條。這些禮物放在女方家堂屋上方的方桌上,由女方家執(zhí)事先生焚香燃燒,祭祀祖宗。女方家回贈男方新鞋一雙。這叫過禮,又叫行“雁奠禮”。
在婚期前一天,女方家宴請親朋好友。稱為辦花園酒,被請的親朋好友帶上糧食、錢幣及送給出嫁女的禮物到女方家赴宴。女方家盛情款待。
在婚期前一天,出嫁的姑娘要由有“雙福”(雙老健在,有兒有女)的老婦人給姑娘用細線絞去臉上的苦發(fā),修整眉毛,抹粉,梳妝打扮,挽發(fā)髻于腦后,戴上銀針簪子頭花等頭飾,穿上服裝,這叫“行冠笄禮”,是姑娘從“黃毛丫頭”步入新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女方在出嫁前三天晚上,在閨房內(nèi)由眾姐妹陪同哭嫁。先由母親開頭哭“開聲”,再由姑娘哭和眾姐妹陪哭,哭的內(nèi)容廣泛,有哭祖宗,哭父母,哭哥嫂兄妹,哭堂公伯叔,哭親戚朋友,哭匠人師傅,哭媒人,哭幫忙打雜人員,總之見人就哭。被哭的人要送紅包給姑娘。會哭的姑娘被認(rèn)為很“在行”、有出息,所以有的姑娘從五六歲起就學(xué)哭??拊~大多數(shù)在《哭書》中格式化的內(nèi)容,也有“自編自哭”的內(nèi)容??迺r拖聲帶氣,凄厲委婉,如泣如訴。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六
一是敬茶。禁忌將茶潑在地上,否則即玷污茶神。抓茶葉要“凈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葉。這既是對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葉?!安璨黄劭汀保共璧臅r候,得依照一定的順序,一杯一杯端給客人,不掉一人,哪怕是抱在懷中的嬰兒,也得問問大人一聲“喝點茶”?!安韫鲀毫?,客到齊?!奔丛诘沟牟璞校舫霈F(xiàn)倒立的茶梗,預(yù)示著客人還沒到齊。若出現(xiàn)的茶梗懸浮在空中沒動,表示客人到齊了。
在對茶園的管理上,無論是種茶、摘茶,他們都有自己的講究。比如:“陽坡的木瓜陰坡的茶”“家里有五園(果菜茶竹麻),不愁沒有錢”“摘茶不收兜,像個偷食猴”“摘茶不下園,撩死萬人嫌”“春茶苦,夏茶澀,秋茶好喝無人摘”“頭道香二道澀,三道好喝無人摘”等等。最神秘最神圣的,則是用茶水敬神靈。比如除夕敬亡靈、敬財神、灶神等等,都得用茶水。茶水乃是打通陰與陽、天與地、虛與實之間的中介物。通過茶水,今天活著的人在精神上與先祖進行了溝通,與神靈進行了溝通,實現(xiàn)了天人合一,獲得了至高境界。
二是獨特的泡制方法與享受。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為專門燒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大火,一邊燒開炊壺的水,一邊將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發(fā)燙了再放進茶葉,邊搖邊烤,直到滿屋子溢出茶香,才將炊壺的開水倒上少許“發(fā)窩子”?!案C子”發(fā)好,然后再將茶罐注滿水,文火緩烤,煮出茶汁。這樣泡出的茶特別香,喝上一口可以讓唇齒間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喝茶也有特別的喝法。
“頭道水,二道茶”“頭杯渣,二杯茶”。茶一般要喝第二口,第二杯。而喝茶也要喝出響動,深吸氣,不僅要讓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得把茶香深深地吸進肺中,讓五臟六腑都得到享受之后才吞下去。人活一世,在物質(zhì)世界里的享受也無外乎煙酒茶,而對煙酒茶他們也有獨特的看法:“飽茶餓酒飯后煙”“粗茶淡飯,多活一半”“少呼煙,多喝茶,閻王拿他沒辦法”等等。由此可見他們的享受觀和養(yǎng)身秘訣。
三是獨特的茶禮。土家人的茶禮繁多。就局限于家庭的茶禮來講,一般有:飯前的小吃叫“吃茶”。待客有雞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等等。別人結(jié)婚、做壽或是生了小娃整酒席叫“吃茶”。給人送禮叫“茶禮”。公爹公婆要給新媳婦茶錢,即新媳婦進門后的第一天早晨得給公爹公婆各敬一杯茶,公爹公婆受下這杯茶后要回禮,這個禮便叫“茶錢”。若是公爹公婆要考考媳婦的“孝心”,第二天早晨遲遲不起床,新媳婦要把茶送到床前,這叫“喝揪腦殼茶”。但僅僅局限于家庭內(nèi)的這些茶禮,不管它有多么繁雜多么講究,那終究也是“小兒科”。
土家人最高貴的茶禮則是“施茶”,即在稻場邊放上一缸茶水,放上杯子或碗,讓過路人隨意取用。土家人信奉“積德有德在”,認(rèn)為“施得三年茶,不生娃也生娃”。因而這種施茶習(xí)俗一直保留至今。
透過土家茶文化,讓我們看到的是土家人的精神世界,看到的是土家人的博愛精神。博愛乃人間大愛。愛親人,愛朋友,愛人類,這不過是一種“小我”而已,而愛天地間的一切才叫博愛。這種博愛便叫天地精神。天地精神即為孕育萬物不為己有,永遠只有給予而沒有獲取。博愛精神,天地精神,才是人類真正的出路。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七
1、新郎先呈起第一杯清茶,向岳父敬茶,改口。敬岳母,改口。
2、新娘敬茶。新人敬茶要雙手持杯,上半身成鞠躬狀,雙手向前將茶杯伸到父母胸前40公分的距離,以便父母身體不用動就可以雙手接到茶杯。
3、當(dāng)父母喝茶后,新人雙手接過茶杯,交給禮儀人員。
4、父母往往會有回禮送給新人,新人應(yīng)雙手接過,表示感謝。
婚禮敬茶時注意事項
民間茶待客要注意“茶滿欺人”、“七茶八酒”之說,也就是斟茶時不能過滿,以七分滿為佳。不要單手上茶,切忌勿將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將其浸入茶水,這些動作都是不禮貌的。
敬茶禮儀講究是新人必知的哦,現(xiàn)在你是不是知道婚禮敬茶順序了呢?對于這個婚禮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新人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以免失了禮數(shù),讓老人家不開心。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八
迎賓等客:新郎、新娘應(yīng)手持鮮花雙雙立于大門口迎接客人,不可來回走動;客人到來時應(yīng)熱情地表示歡迎和感謝,并適時地把客人介紹給家中的長輩或其他來賓,然后依長輩或輩份按次序讓座,對于客人此時送上的紅包,不論禮輕禮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視同仁地致以謝意。敬煙、敬茶時要用雙手送上,并為吸煙的長輩或平輩客人點火。
談話說笑:與長輩交談要誠懇謙遜,不可高談闊論,信口開河;與平輩講話要熱情禮貌,注意謙恭;不可無休止地縱聲大笑,或沉默寡言;對晚輩要熱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發(fā)上,更不要高蹺二郎腿,站立講話時,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動或前后左右經(jīng)常挪動;行走時不要慢慢吞吞,狀似散步,但也不要跑來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節(jié)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禮上雙出雙入,最好不要分開單獨行動,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應(yīng)注意禮節(jié),例如:應(yīng)相互向?qū)Ψ浇榻B各自的長輩或平輩親戚,朋友;相伴而行時,雙方不要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過于親昵;如有賓客取鬧,應(yīng)相互為對方解圍,入座時,應(yīng)讓新娘先坐。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九
過年是土家族的一個重要而古老的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而獨特的風(fēng)俗習(xí)慣代代相襲。雖然,這種過年被提前了一天而被稱為過趕年,但其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風(fēng)俗,流傳至今而被保留了下來,其內(nèi)容的豐富多彩,持續(xù)時間之長,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也是少見的。
臘月里,做煻糝也是土家族人的一個重要的生活習(xí)俗。土家族煻糝是用糯米加工制成的。制作前取糯米浸泡一夜,用力搓洗,使之潔白發(fā)亮,然后將糯米用蒸籠蒸熟,將蒸熟的糯米放在一個特制的直徑約20厘米的圓形竹圈里,竹圈放在一塊光滑的木板上,然后借助手掌的力量,推壓圓形竹圈內(nèi)的糯米,使圈內(nèi)糯米厚度均勻。將制成的圓餅輕輕移到要曬或用炭火烘烤的專用的地方。有的煻糝特別是用作禮品的煻糝,土家人還會用染成紅、藍等色的飯粒,精心擺設(shè)成各種字樣,如紅雙喜、福、壽等字。有的一個煻糝堆一個字,連起來就是“五谷豐登”、“豐衣足食”、“春色滿園”等;也有的繪上山水、花鳥或花邊圖案。一切擺繪完畢后,取出篾圈,放在太陽光下曝曬數(shù)日,待飯硬結(jié)干透,即成為生煻糝。
過了冬至,土家人會選一個紅煞日殺年豬,據(jù)說來年可以養(yǎng)大豬。土家族聚居區(qū)殺年豬的氣氛也是熱熱鬧鬧的,屠夫這家進了那家出。殺年豬時會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一起撮一頓,被請的人家也不會客氣。在土家族里俗有“魚吃跳,豬吃叫”,就是說剛剛殺的年豬比其他什么時候的肉吃起來都要香。土家族每家每年都會養(yǎng)豬,一般每戶養(yǎng)二、三頭,多的也有養(yǎng)七、八頭的。這些所養(yǎng)的豬除了用于賣肉掙錢,土家族人總會留一、兩頭用于自家過年時用。殺年豬時,主人家要準(zhǔn)備好一盆糯米接豬血,蒸熟切成片狀烘干,或加入五香在洗凈的豬大腿內(nèi)慢火熏干,就可做成土家族人特制的風(fēng)味食品“血粑粑”,或炒或煮,都特別好吃。屠夫?qū)⒇i殺后,會將肉按其部位砍成一塊塊的,分豬頭、豬腿、豬屁股和塊子肉等。豬腿多用于給岳父岳母拜年時用。豬肉砍好后在肉的表面涂上大量的食鹽,然后放在大缸或大盆里腌上一個星期時間,待腌透后,將這些肉掛在炕上以熏成臘肉(熏制臘肉的部分請參閱彭善斌撰寫的《苗兒灘臘肉》)。
年豬殺了,煻糝做了,接下來需要干的事便是打粑粑,粑粑是土家人過年時節(jié)必須準(zhǔn)備的食品。打粑粑時,一般是左鄰右舍幾家人合在一起來打或者兄弟哥嫂至親合在一起打,男女老少齊上陣,分工有序,有負(fù)責(zé)用甑子蒸的、有負(fù)責(zé)燒火的、有負(fù)責(zé)打粑粑的、有負(fù)責(zé)制作粑粑的,打粑粑的人一般都是幾個家中身強力壯之人,婦女主要負(fù)責(zé)制作粑粑,打粑粑的人和制作粑粑的婦女人數(shù)要多,其他的程序一般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豆腐是土家族人過年時必備的一道菜。土家族人多聚于山區(qū),豐富而甜美的山泉水為土家人制作的豆腐創(chuàng)造了特別優(yōu)質(zhì)的自然條件,用來自于大山之中的山泉水制作的豆腐口感特別香甜,吃起來更是回味無窮。
春聯(lián)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朝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出現(xiàn)了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xí)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木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能夠降鬼的大神“神萘”和“郁壘”的名字,以此來驅(qū)鬼鎮(zhèn)邪。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在桃木板上題寫聯(lián)語以代替降鬼大神的名字。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十
【服飾】土家族青壯年男子多穿對襟短衣、袖長而小,正中釘上5~7顆布紐扣,褲子大都是青或藍色,加白布褲腰。老人常穿長袍大襟衣,男子頭上包青布或白布長帕,長7至9尺,包成人字形。
土家族婦女的服飾比較講究,上衣衣寬袖大,向右開襟,衣服沿邊鑲有色彩鮮明的三條花邊,用布紐扣,也有用鈴形銀扣的。褲長而大,多用青、藍色布加白布褲腰,褲腳口鑲有花邊。頭包青絲帕或青、白布帕,不包人字形,包成厚厚的一疊。未婚閨女,頭上留一條長辮子;已婚婦女在腦后綰成泡粑形發(fā)髻,名曰“粑粑頭”。婦女的首飾很多,有銀質(zhì)、玉質(zhì)和金質(zhì)的簪子、耳環(huán)、戒指、手圈以及頸上胸前掛的銀鏈、銀牌、銀鈴、銀牙簽、銀珠子等,走起路來丁當(dāng)作響,引人注目。
苗族的服飾與土家族略有不同。男子頭帕除有喪服外,不用白色,用青藍色,一般長1丈,有的長至3丈,包在頭上大如斗笠。男子衣服除青藍色外,還有花格的。婦女頭帕用黑帕或花帕,長3丈多,包成高聳的筒形。婦女的衣服多無領(lǐng),袖口很大,衣服邊上和褲腳口上鑲有花邊,胸前也要繡花。佩戴銀首飾的也很多。
【飲食】土家族、苗族人民居住在土多田少的山區(qū),一向以包谷、紅苕、洋芋為主糧,輔之以稻米、高粱、小米、蕎、麥等糧食。經(jīng)常把包谷和大米摻合煮成飯,俗稱“兩造飯”,作為當(dāng)?shù)厝罕姷闹饕Z食。
土家族、苗族人民喜歡吃酸菜、辣椒、豆腐。豆腐做成的菜品很多,如豆腐干、菜豆腐、釀豆腐、霉豆腐等是群眾常見的家常食品。
土家族人民特別喜歡喝“油茶湯”,主要原料是用茶葉、陰米、炒包谷、炒黃豆、豆腐干、花生米、芝麻等,輔之以臘肉、蒜、蔥、花椒、辣椒等佐料,先用菜油炸焦,再用水煮沸而成,清香可口,提神解渴,是民族茶飲的上品。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客人:你們好!歡迎來王村(又稱芙蓉鎮(zhèn))旅游觀光。我非常榮幸為大家導(dǎo)游,希望能給各位的湘西之行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進入鎮(zhèn)政府巖坪場
王村不是“村”,而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古鎮(zhèn),在湘西,她與·龍山里耶鎮(zhèn)、瀘溪浦市鎮(zhèn)、花垣茶洞鎮(zhèn)在歷史上并稱“四大名鎮(zhèn)”。據(jù)《湖南通志》載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這里設(shè)置酉陽縣,屬武陵郡,其治所就在王村。由于王村瀕臨酉水,是湘西出入地的重要碼頭,也是湘西物資進出口的集散地、商業(yè)中心,因此王村享有“酉陽雄鎮(zhèn)”、“小南京”等美譽。1986年,因電影“芙蓉鎮(zhèn)”在此拍攝而聞名于世,從那以后,王村又有“芙蓉鎮(zhèn)”的別稱。王村也是湘西最早開發(fā)的旅游景區(qū),她以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古鎮(zhèn)風(fēng)貌、民俗風(fēng)情成為湖南西部黃金旅游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第一個景點芙蓉鎮(zhèn)荷花池民俗表演廣場。
轉(zhuǎn)角樓左側(cè)
請大家把目光移往左邊這棟古樸的木房——土家轉(zhuǎn)角樓,因為房子四周都是走廊,可以走人,故又稱“跑馬樓”。這棟“跑馬樓”依山傍水而建,這也是湘西土家人建房的習(xí)慣,后有逶迤群山,前有潺潺小河,在王村頗有名氣,當(dāng)?shù)赜惺酌裰{:“大庸(張家界)有座天門山,離天只隔三尺三;王村有只轉(zhuǎn)角樓,一彎彎到河碼頭。”
轉(zhuǎn)角樓正面
這是一棟一正兩廂的土家典型轉(zhuǎn)角樓,被永順縣政府列為重點保護民居,有100多年歷史,從房屋的建筑格局和工藝來看,這是大戶人家的房舍,兩邊廂房的窗戶叫“萬字格”,象征這戶人家“家財萬貫”。正屋又稱“堂屋”,是土家族敬奉祖先的地方。堂屋的兩扇窗戶稱“大包口”,屋頂?shù)娜淹叱势纷中危良易褰小耙黄樊?dāng)朝”,這是房主希望他的后人能在朝廷當(dāng)大官。房屋這個平臺稱為“天坪”,是土家族曬谷、打場的地方。房屋主人沒有想到,百十年后,這里竟成為電影“芙蓉鎮(zhèn)”的一個外景地。
荷花池及民俗表演廣場
這個巖坪場是王村面積最大、人口最集中的民俗表演廣場,王村共有15000多人,系土家族、苗族、漢族雜居鎮(zhèn),土家族人口占80%以上。土家族是個熱愛歌舞樂劇的民族。每逢喜慶之日,這個廣場一片歡騰,場中央的龍鳳旗是土家族圖騰象征。廣場外面的荷花池是王村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蓮花盛開的時候,陣陣荷香陶醉著廣場看熱鬧的人們。
石板街
我們現(xiàn)在走的這條石板街,長達2.5千米(5里),從河碼頭一直延伸到坡頂,我們可以從這條石板街感受到王村的歷史悠久、商業(yè)發(fā)達、人丁興旺。據(jù)《永順縣志》載: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王村的商業(yè)十分發(fā)達,石板街兩旁有大小鋪面30余家、飲食客棧100余戶,每日往來客商20__多人,商賈云集,騾馬成群,2.5千米(5里)石板街,就是那時由商家出資陸續(xù)修建的。
最大最長的建筑橫梁——楣枋
請大家看石板街左右兩邊古建筑的橫梁——楣枋,你們看右邊這根楣枋大不大?左邊這根楣枋長不長?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土家族人的勤勞、智慧,也可以看到土家族人的豪爽、耿直的性格,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大氣粗,生意興隆,竟選用這么大的楓樹做橫梁。
向隆生織錦廠
這里就是向隆生織錦廠,向隆生(已故)是土家族裁縫,靠4000多元起家辦起的這個織鈍廠,現(xiàn)在擁有百多萬元資產(chǎn),其產(chǎn)品遠銷日本、美國等。土家織錦圖案豐富、美觀耐用,質(zhì)地結(jié)實,與壯錦、黎錦、侗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從北宋年間起,土家織錦一直是土司王向朝廷進奉的貢品。土家族婦女心靈手巧,個個都會織錦。大家看,這些土家姑娘正在作坊里用古老的織機編織花團錦簇的織錦呢!大家請看這幅“四十八鉤”圖案的織錦,織錦上圖案,與土家族茅古斯舞扎的草結(jié),表示土家族在人類黎明時期即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圖騰標(biāo)志圖案,為世界上最先記錄事物的符號。所以土家族織錦工藝充滿神奇的藝術(shù)魅力,真真切切地表現(xiàn)了土家人的審美觀和藝術(shù)情趣。
牌坊·劉嘵慶米豆腐店
大家看到的這個石頭建筑——牌坊,實際上叫牌樓,主要標(biāo)志是上面雕刻著瓦片的痕跡,沒有鑿蓋瓦的稱牌坊。這座牌樓立于清末民初,距今100多年歷史。牌樓內(nèi)側(cè)的“劉曉慶米豆腐店”就是電影《芙蓉鎮(zhèn)》拍攝劉曉慶賣豆腐的一個外景地。就因為這個賣米豆腐的鏡頭,使得王村米豆腐更加出名。米豆腐制作時,先把大米泡在石灰水里然后磨制熬成,所以有減熱、退火、殺菌、清心等功能,是夏令的好食品?,F(xiàn)在請大家飽嘗一下口福,嘗一嘗王村米豆腐的神妙味道。
掃街、跳窗外景地
這里即是電影《芙蓉鎮(zhèn)》秦書田(姜文扮演)秦瘋子掃街的地方。姜文當(dāng)時只有20來歲,雖是在校大學(xué)生,但他把秦書田演得恰到好處,到此處掃街時,他心不在焉,東一掃,西一掃,灰塵垃圾滿街飛揚,塵霧中“胡玉英”幫他來掃街,他竟不屑一顧地狂掃,以發(fā)泄心中的憤懣。
民俗風(fēng)光館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今天游覽的最后一個景點——王村民俗風(fēng)光館,館名為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主席啟功先生所書,內(nèi)有猛洞河風(fēng)景圖片、民俗民間風(fēng)情圖片100多幅,有土家族先人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漢等塑像以及土家族文物等,特別是館內(nèi)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溪州銅柱?,F(xiàn)在請大家隨我進入館內(nèi)。
聳立在風(fēng)光館中央的這根高2米、重2.5千克的銅柱,就是濃縮土家族歷史,被土家人視為“神物”的國寶——溪州銅柱,1961年國務(wù)院將其與北京故宮、長城等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銅柱原立在酉水下游的會溪坪,1969年建鳳灘水庫,銅柱處于淹沒區(qū),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于當(dāng)年11月將銅柱遷至王村。
請大家先聽我介紹一段有關(guān)銅柱的歷史。后晉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統(tǒng)治湖南的楚王馬希范與土司王彭士愁為爭奪溪州爆發(fā)戰(zhàn)爭,彭士愁兵敗,派其子彭師杲與馬希范議和,立銅柱盟誓和解。溪州之戰(zhàn)的結(jié)果是彭氏在軍事上失利,臣服于楚,但其統(tǒng)治地位和管轄地域以及一些寬裕條件卻得到楚的承認(rèn),這就為彭氏土司長期統(tǒng)治溪州奠定了基礎(chǔ),也為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國西南邊境的安寧奠定了基礎(chǔ),這就是馬彭立溪州銅柱的核心所在。
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看看銅柱上的文字。看著這些古拙斑駁、鐫鑿寸余的文字。我們又隱約聽到“溪州之戰(zhàn)”的鼓角齊鳴、戟斧鏗鏘和戰(zhàn)馬嘶鳴之聲。
今天的參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的配合,再見!
湖南芙蓉鎮(zhèn)的導(dǎo)游詞4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華天旅行社,美麗的湖南之旅,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對大家的這次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我是大家這次的導(dǎo)游員,我叫楊莎,非常高興能在這樣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與大家相識,在今后的幾天里啊大家的吃,住,行,游,夠,娛,六方面呢我都會盡力為大家安排好,首先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我們的司機哥哥~~小馬大哥,小馬哥哥駕車多年,有著非常好的駕車經(jīng)驗,所以大家在安全方面可以放心啦~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里,將由我們兩位為大家竭誠服務(wù),由我為大家提供導(dǎo)游講解,那么首先在這里預(yù)祝大家這次的湖南之旅過得愉快,希望我們湖南的好山,好水能給大家?guī)硪环莺玫男那椋詈笞4蠹以诤铣缘檬嫘?,玩得開心,住得爽心~謝謝!
很高興能跟大家介紹我們的湖南,湖南是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芙蓉國。它位于長江中游南岸,而且大部分地區(qū)處于我國第二淡水湖洞庭湖之南,所以簡稱,湖南。
湖南地處歐亞大陸東部,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熱量充足氣候比較溫暖就像湖南的辣椒,夠辣的哦~夏天有那么一段時間可以熱導(dǎo)40°,正是因為地域氣候的原因,給湖南造就了冬冷夏熱的氣候,有長期的梅雨季節(jié),濕氣重,真菌容易滋生,所以我們湖南人啊,就造就了愛吃辣和足浴的風(fēng)俗習(xí)慣。。。
好啦,剛剛我們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湖南,那么我們的此次的湖南之旅,首先就從長沙開始,我可是位地道的湘妹子哦~我們長沙啊是湖南省的省會,是全湖南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和旅游集聚地,是我國第一批優(yōu)秀旅游城市,更是一座風(fēng)景秀麗,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歷史文化名城,長沙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楚漢名城”長沙這個名字最早的時候是出現(xiàn)在西周,這個名字的由來說起來又炫又不失其浪漫,是因為天上的星辰而得名,天地人合一,長沙星對應(yīng)的地面,就稱為長沙,又名星沙。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十二
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
“擺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體舞,包括狩獵、軍事、農(nóng)事、宴會等方面的70多個動作。是與祭祀祖先、乞求豐收相聯(lián)系的。不論什么盛大的聚會,都要跳的?!皵[手”選陰歷單日開始,持續(xù)的天數(shù)也是單數(shù)。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農(nóng)歷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參加的人數(shù)有上萬人。節(jié)奏鮮明、動作優(yōu)美、樸素、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史詩、山歌最為著名。
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方面,刺繡、編織比較有名,土花鋪蓋尤為著名。在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上受漢族影響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點。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壩漆”,都是飲譽中外的名產(chǎn)。
“西蘭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藝中的一朵奇葩。又稱“打花鋪蓋”,它是一種土家錦。以其獨特的工藝和美妙的構(gòu)圖被列為中國五大織錦之列。
土家族文學(xué)以敘事詩、山歌及跳擺手舞時所唱之?dāng)[手歌等最為著名。擺手歌有大擺手歌和小擺手歌之分,大擺手歌具有史詩性質(zhì);小擺手歌多為苦歌、戀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山鄉(xiāng)風(fēng)味。長篇敘事詩《錦雞》是四句頭民歌的組合體,用男女對唱方式表現(xiàn),它以愛情故事為主線,反映出廣闊的社會生活面。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十三
一九五六年冬天十二月里,我回到家鄉(xiāng),在自治州首府吉首,過了三個離奇而且值得永遠記憶的晚上。自治州龍副州長,特別邀了四位苗族唱歌高手到州上來。天寒地凍,各處都結(jié)了冰,院外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我們卻在自治州新辦公大樓會議室,燒了兩盆大火,圍在火盆邊,試唱各種各樣的歌,一直唱到夜深還不休息。
雖然很多歌中的神韻味道都難譯,我們從反復(fù)解釋出的和那些又溫柔、又激情、又愉快的歌聲中,享受的已夠多了。那個年紀(jì)已過七十的歌師傅,用一種低沉的,略帶一點鼻音的腔調(diào),充滿了一種不可言說的深厚感情,唱著苗族舉行刺牛典禮時迎神送神的歌詞,隨即由那個十七歲的女孩子接著用一種清朗朗的調(diào)子和歌時,真是一種稀有少見的杰作。即或我們一句原詞聽不懂,又缺少機會眼見那個祭祀莊嚴(yán)熱鬧場面,彼此生命間卻仿佛為一種共通的莊嚴(yán)中微帶抑郁的情感流注浸潤。讓我想象到似乎就正是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到湘西來所聽到的那些歌聲。照歷史記載,屈原著名的《九歌》,原本就是從那種古代酬神歌曲衍化出來的。本來的神曲,卻依舊還保留在這地區(qū)老歌師和年青女歌手的口頭傳述中,各有千秋。
年紀(jì)較長的女歌手,打鼓跳舞極出色。年紀(jì)極輕的叫龍瑩秀,臉白白的`,眉毛又細又長,長得秀氣而健康,一雙手大大的,證明從不脫離生產(chǎn)勞動。初來時還有些害羞,老把一雙手插在繡花圍腰裙的里邊。不拘說話或唱歌,總是天真無邪的笑著。像是一樹映山紅,在細雨陽光下開放。在她面前,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值得含笑相對,不拘唱什么,總是出口成章。偶然押韻錯了字,不合規(guī)矩,給老師傅或同伴指點糾正時,她自己就快樂得大笑,聲音清脆又透明,如同大小幾個銀鈴子一齊搖著,又像是個琉璃盤裝滿翠玉珠子滾動不止。事實上我這種比擬形容是十分拙劣很不相稱的。因為任何一種比方,都難于形容充滿青春生命健康愉快的歌聲和笑聲,只有好詩歌和好音樂有時還能勉強保留一個相似的印象,可是我卻既不會寫詩又不會作曲!
這時,我回想起四十多年前作小孩時,在家鄉(xiāng)山坡間聽來的幾首本地山歌,那歌是:
天上起云云起花,包谷林里種豆莢,豆莢纏壞包谷樹,嬌妹纏壞后生家。
嬌家門前一重坡,別人走少郎走多,鐵打草鞋穿爛了,不是為你為哪個?
當(dāng)時我也還像個看牛娃兒,只跟著砍柴拾菌子的聽他們信口唱下去。知道是年青小伙子逗那些上山割草砍柴拾菌子的年青苗族姑娘老彌代帕唱的,可并不懂得其中深意。可是那些胸脯高眉毛長眼睛光亮的年輕女人,經(jīng)過了四十多年,我卻還記憶得十分清楚。現(xiàn)在才明白產(chǎn)生這種好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dāng)?shù)膶ο蠛吞厥猸h(huán)境作為土壤,這些好歌不會生長,這些歌也不會那么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1.作者對歌詞一句不懂,也未見祭祀場面,為什么又說生命間為情感流注浸潤?
2.文章第2段畫線部分寫到屈原《九歌》的來歷,表明湘西苗歌具有什么特點?
3.文章第3段畫線部分的比喻句,其本體和喻體間有什么特點?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4.文中說:現(xiàn)在才明白產(chǎn)生這種好山歌實有原因請概括寫出原因的具體內(nèi)容。
參考答案:
1.老人充滿不可言說的深厚感情感染我,引起了我的共鳴。
2.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口耳相傳。
3.把笑聲比喻成搖著的銀鈴子和琉璃盤裝滿翠玉珠子滾動不已,化無形為有形;突出清脆而透明,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女歌手充滿生命健康愉快的笑聲。
4.淳樸、真摯、對山歌有深厚感情的人民和民風(fēng)。
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一、要點概括類
1.摘引文中原句作為答案。
2.選取文中重要詞語語句組合成答案
二、感想啟迪類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義,聯(lián)系中心作答
2.聯(lián)系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fā)感悟
3.遣詞造句,講究三美:運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恰當(dāng)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運用成語。
4.偷梁換柱法:把作者在該文章中的體驗、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演繹一遍。
三、詞句品味類
1.詞語品味:
a了解詞性感情色彩,揣摩詞語所表達的喜怒哀樂。
b.分析修辭,體會詞語的形象含蓄
2.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從它帶給你的啟迪去體會。
c.從修辭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淺顯易懂,具體形象;夸張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擬人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對比給人鮮明印象;反語顯得幽默風(fēng)趣,諷刺意味強烈。
答題方式:我認(rèn)為……美在……它表現(xiàn)了…….
四、句子仿寫類
例如:“沒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云的悠閑”這句子的仿寫。我們通過審題可以知道:1.要保留“沒有……,可以有……”2.可以考慮用”大地、高山、海洋”等來替換藍天。
五、語言準(zhǔn)確類
1.“__”詞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__”詞,生動地(準(zhǔn)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fā)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xué)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1: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2: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tài)。性質(zhì)。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4結(jié)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嚴(yán)密性準(zhǔn)確性與科學(xué)性。
答題方式:不能,刪掉了“__”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絕對化;用了“__”詞,準(zhǔn)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具有科學(xué)性,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zhǔn)確嚴(yán)密。
閱讀理解解題步驟
1、通讀文章,了解主要內(nèi)容,揣摩中心思想。
2、認(rèn)真通讀所有題目,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
3、逐條解答,要帶著問題,仔細地閱讀有關(guān)內(nèi)容,認(rèn)真地思考、組織答案。
4、檢查,看回答是否切題,內(nèi)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biāo)點是否正確。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十四
你歌沒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只牛毛多,唱了三年六個月,剛剛唱完一只牛耳朵。
這是我家鄉(xiāng)看牛孩子唱歌比賽時一首山歌,健康、快樂,還有點諧趣,唱時聽來真是彼此開心。原來作者是苗族還是漢人,可無從知道,因為同樣的好山歌,流行在苗族自治州十縣實在太多了。
凡是到過中南兄弟民族地區(qū)住過一陣的人,對于當(dāng)?shù)厝嗣褡钊菀妆A舻接∠笾械挠袃杉拢杭础皭勖馈焙汀盁崆椤薄?/p>
“愛美”表現(xiàn)于婦女的裝束方面特別顯著。使用的材料,盡管不過是一般木機深色的土布,或格子花,或墨藍淺綠,袖口褲腳多采用幾道雜彩美麗的邊緣,有的是別出心裁的刺繡,有的只是用普通印花布零料剪裁拼湊,加上個別有風(fēng)格的繡花圍裙,一條手織花腰帶,穿上身就給人一種健康、樸素、異常動人的印象。再配上些飄鄉(xiāng)銀匠打造的首飾,在色彩配合上和整體效果上,真是和諧優(yōu)美。并且還讓人感覺到,它反映的不僅是個人愛美的情操,還是這個民族一種深厚悠久的文化。
這個區(qū)域居住的三十多萬苗族,除部分已習(xí)用漢文,本族還無文字?!盁崆椤倍啾憩F(xiàn)于歌聲中。任何一個山中地區(qū),凡是有村落或開墾過的田土地方,有人居住或生產(chǎn)勞作的處所,不論早晚都可聽到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當(dāng)?shù)匕凑占竟?jié)敬祖祭神必唱各種神歌,婚喪大事必唱慶賀悼慰的歌,生產(chǎn)勞作更分門別類,隨時隨事唱著各種悅耳開心的歌曲。至于青年男女戀愛,更有唱不完聽不盡的萬萬千千好聽山歌。即或是行路人,彼此漠不相識,有的問路攀談,也是用唱歌方式進行的。許多山村農(nóng)民和陌生人說話時,或由于羞澀,或由于窘迫,口中常疙疙瘩瘩,辭難達意。如果換個方法,用歌詞來敘述,即物起興,出口成章,簡直是個天生詩人。每個人似乎都有一種天賦,一開口就押韻合腔。刺繡挑花藝術(shù)限于女人,唱歌卻不拘男女,本領(lǐng)都高明在行。
這種好歌手,通常必然還是個在本村本鄉(xiāng)出力得用的好人,合作社優(yōu)秀生產(chǎn)者,善于團結(jié)群眾的鄉(xiāng)干部。不論是推磨打豆腐,或是箍桶、作簟子的木匠蔑匠,手藝也必然十分出色。他或她的天才,在當(dāng)?shù)厮鸬淖饔?,是使得彼此情感流注,生命豐富潤澤,更加鼓舞人熱愛生活和工作。即或有些歌近于諧趣和諷刺,本質(zhì)依然是十分健康的。這還只是指一般會唱歌的人和所唱的歌而言。
至于當(dāng)?shù)匾淮逡秽l(xiāng)特別著名的歌手,和多少年來被公眾承認(rèn)的“歌師傅”,那唱歌的本領(lǐng),自然就更加出色驚人!
一九五六年冬天十二月里,我回到家鄉(xiāng),在自治州首府吉首,就過了三個離奇而且值得永遠記憶的晚上。那時恰巧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有個專家工作組共四個人一同到了自治州,做苗歌錄音記譜工作。自治州龍副州長,特別為邀了四位苗族唱歌高手到州上來。天寒地凍,各處都結(jié)了冰,院外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我們卻在自治州新辦公大樓會議室,燒了兩盆大火,圍在火盆邊,試唱各種各樣的歌,一直唱到夜深還不休息。其中兩位男的,一個是年過七十的老師傅,一腦子的好歌,真象是個寶庫,數(shù)量還不止三只牛毛多,即唱三年六個月,也不過剛剛唱完一只牛耳朵。一個年過五十的小學(xué)校長,除唱歌外還懂得許多苗族動人傳說故事。真是“洞河的水永遠流不完,歌師傅的歌永遠唱不完”。兩個女的年紀(jì)都極輕:一個二十歲,又會唱歌又會打鼓,一個只十七歲,喉嚨脆脆的,唱時還夾雜些童音。歌聲中總永遠夾著笑聲,微笑時卻如同在輕輕唱歌。
大家圍坐在兩個炭火熊熊的火盆邊,把各種好聽的歌輪流唱下去,一面解釋一面唱。副州長是個年紀(jì)剛過三十的苗族知識分子,州政協(xié)秘書長,也是個苗族知識分子,都懂歌也會唱歌,陪我們坐在火盆旁邊,一面為人家剝橘子,一面作翻譯。解釋到某一句時,照例必一面搔頭一面笑著說:“這怎么辦!簡直沒有辦法譯,意思全是雙關(guān)的,又巧又妙,本事再好也譯不出!”小學(xué)校長試譯了一下,也說“有些實在譯不出。正如同小時候看到天上雨后出虹,多好看,可說不出!
古時候考狀元一定比這個還方便!”說得大家笑個不止。
雖然很多歌中的神韻味道都難譯,我們從反復(fù)解釋出的和那些又溫柔、又激情、又愉快的歌聲中,享受的已夠多了。
那個年紀(jì)已過七十的歌師傅,用一種低沉的,略帶一點鼻音的腔調(diào),充滿了一種不可言說的深厚感情,唱著苗族舉行刺牛典禮時迎神送神的歌詞,隨即由那個十七歲的女孩子接著用一種清朗朗的調(diào)子和歌時,真是一種稀有少見杰作。即或我們一句原詞聽不懂,又缺少機會眼見那個祭祀莊嚴(yán)熱鬧場面,彼此生命間卻仿佛為一種共通的莊嚴(yán)中微帶抑郁的情感流注浸潤。讓我想象到似乎就正是二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到湘西來所聽到的那些歌聲。照歷史記載,屈原著名的《九歌》,原本就是從那種古代酬神歌曲衍化出來的。本來的神曲,卻依舊還保留在這地區(qū)老歌師和年青女歌手的口頭傳述中,各有千秋。
年紀(jì)較長的女歌手,打鼓跳舞極出色。年紀(jì)極輕的叫龍瑩秀,臉白白的,眉毛又細又長,長得秀氣而健康,一雙手大大的,證明從不脫離生產(chǎn)勞動。初來時還有些害羞,老把一雙手插在繡花圍腰裙的里邊。不拘說話或唱歌,總是天真無邪的笑著。象是一樹映山紅,在細雨陽光下開放。在她面前,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值得含笑相對,不拘唱什么,總是出口成章。偶然押韻錯了字,不合規(guī)矩,給老師傅或同伴指點糾正時,她自己就快樂得大笑,聲音清脆又透明,如同大小幾個銀鈴子一齊搖著,又象是個琉璃盤裝滿翠玉珠子滾動不止。事實上我這種比擬形容是十分拙劣很不相稱的。因為任何一種比方,都難于形容充滿青春生命健康愉快的歌聲和笑聲,只有好詩歌和好音樂有時還能勉強保留一個相似的印象,可是我卻既不會寫詩又不會作曲!
這時,我回想起四十多年前作小孩時,在家鄉(xiāng)山坡間聽來的幾首本地山歌,那歌是:天上起云云起花,包谷林里種豆莢,豆莢纏壞包谷樹,嬌妹纏壞后生家。
嬌家門前一重坡,別人走少郎走多,
鐵打草鞋穿爛了,不是為你為哪個?
當(dāng)時我也還象個看牛娃兒,只跟著砍柴拾菌子的聽他們信口唱下去。知道是年青小伙子逗那些上山割草砍柴拾菌子的年青苗族姑娘“老彌”“代帕”唱的,可并不懂得其中深意。
可是那些胸脯高眉毛長眼睛光亮的年青女人,經(jīng)過了四十多年,我卻還記憶得十分清楚?,F(xiàn)在才明白產(chǎn)生這種好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dāng)?shù)膶ο蠛吞厥猸h(huán)境作為土壤,這些好歌不會生長,這些歌也不會那么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這些歌是苗漢雜居區(qū)漢()族牧童口中唱出的,比起許多優(yōu)秀苗歌來,還應(yīng)當(dāng)說是次等的次等。
苗族男女的歌聲中反映的情感內(nèi)容,在語言轉(zhuǎn)譯上受了一定限制,因之不容易傳達過來。但是她們另外一種藝術(shù)上的天賦,反映到和生活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編織刺繡,卻不待解釋比較容易欣賞理解。這里介紹的挑花繡,是自治州所屬鳳凰縣收集來的。地名鳳凰縣,鳳穿牡丹的主題圖案,在這個地區(qū)保存得也就格外多而好。圖案組織的活潑、生動而又充滿了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大膽和天真,顯然和山歌一樣,是共同從一個古老傳統(tǒng)人民藝術(shù)的土壤里發(fā)育長成的。這些花樣雖完成于十九世紀(jì),卻和二千多年前楚文化中反映到彩繪漆器上和青銅鏡子的主題圖案一脈相通。同樣有青春生命的希望和歡樂情感在飛躍,在旋舞,并且充滿一種明確而強烈的韻律節(jié)奏感??梢?,它的產(chǎn)生存在都不是偶然的,實源遠流長而永遠新鮮,是祖國人民共同文化遺產(chǎn)一部分,不僅在過去豐富了當(dāng)?shù)貏趧尤嗣裆畹膬?nèi)容,在未來,還必然會和年青生命結(jié)合,作出各種不同的有光輝的新發(fā)展。為的是人民已自己當(dāng)家作主,凡是美好的事物,優(yōu)秀的天賦,必然都會受到重視,并且得到合理的發(fā)展。
土家族文化教案篇十五
一九五六年冬天十二月里,我回到家鄉(xiāng),在自治州首府吉首,過了三個離奇而且值得永遠記憶的晚上。自治州龍副州長,特別邀了四位苗族唱歌高手到州上來。天寒地凍,各處都結(jié)了冰,院外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我們卻在自治州新辦公大樓會議室,燒了兩盆大火,圍在火盆邊,試唱各種各樣的歌,一直唱到夜深還不休息。
雖然很多歌中的神韻味道都難譯,我們從反復(fù)解釋出的和那些又溫柔、又激情、又愉快的歌聲中,享受的已夠多了。那個年紀(jì)已過七十的歌師傅,用一種低沉的,略帶一點鼻音的腔調(diào),充滿了一種不可言說的深厚感情,唱著苗族舉行刺牛典禮時迎神送神的歌詞,隨即由那個十七歲的女孩子接著用一種清朗朗的調(diào)子和歌時,真是一種稀有少見的杰作。即或我們一句原詞聽不懂,又缺少機會眼見那個祭祀莊嚴(yán)熱鬧場面,彼此生命間卻仿佛為一種共通的莊嚴(yán)中微帶抑郁的情感流注浸潤。讓我想象到似乎就正是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到湘西來所聽到的那些歌聲。照歷史記載,屈原著名的《九歌》,原本就是從那種古代酬神歌曲衍化出來的。本來的神曲,卻依舊還保留在這地區(qū)老歌師和年青女歌手的口頭傳述中,各有千秋。
年紀(jì)較長的女歌手,打鼓跳舞極出色。年紀(jì)極輕的叫龍瑩秀,臉白白的`,眉毛又細又長,長得秀氣而健康,一雙手大大的,證明從不脫離生產(chǎn)勞動。初來時還有些害羞,老把一雙手插在繡花圍腰裙的里邊。不拘說話或唱歌,總是天真無邪的笑著。像是一樹映山紅,在細雨陽光下開放。在她面前,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值得含笑相對,不拘唱什么,總是出口成章。偶然押韻錯了字,不合規(guī)矩,給老師傅或同伴指點糾正時,她自己就快樂得大笑,聲音清脆又透明,如同大小幾個銀鈴子一齊搖著,又像是個琉璃盤裝滿翠玉珠子滾動不止。事實上我這種比擬形容是十分拙劣很不相稱的。因為任何一種比方,都難于形容充滿青春生命健康愉快的歌聲和笑聲,只有好詩歌和好音樂有時還能勉強保留一個相似的印象,可是我卻既不會寫詩又不會作曲!
這時,我回想起四十多年前作小孩時,在家鄉(xiāng)山坡間聽來的幾首本地山歌,那歌是:
天上起云云起花,包谷林里種豆莢,豆莢纏壞包谷樹,嬌妹纏壞后生家。
嬌家門前一重坡,別人走少郎走多,鐵打草鞋穿爛了,不是為你為哪個?
當(dāng)時我也還像個看牛娃兒,只跟著砍柴拾菌子的聽他們信口唱下去。知道是年青小伙子逗那些上山割草砍柴拾菌子的年青苗族姑娘老彌代帕唱的,可并不懂得其中深意??墒悄切┬馗呙济L眼睛光亮的年輕女人,經(jīng)過了四十多年,我卻還記憶得十分清楚?,F(xiàn)在才明白產(chǎn)生這種好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dāng)?shù)膶ο蠛吞厥猸h(huán)境作為土壤,這些好歌不會生長,這些歌也不會那么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1.作者對歌詞一句不懂,也未見祭祀場面,為什么又說生命間為情感流注浸潤?
2.文章第2段畫線部分寫到屈原《九歌》的來歷,表明湘西苗歌具有什么特點?
3.文章第3段畫線部分的比喻句,其本體和喻體間有什么特點?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4.文中說:現(xiàn)在才明白產(chǎn)生這種好山歌實有原因請概括寫出原因的具體內(nèi)容。
參考答案:
1.老人充滿不可言說的深厚感情感染我,引起了我的共鳴。
2.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口耳相傳。
3.把笑聲比喻成搖著的銀鈴子和琉璃盤裝滿翠玉珠子滾動不已,化無形為有形;突出清脆而透明,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女歌手充滿生命健康愉快的笑聲。
4.淳樸、真摯、對山歌有深厚感情的人民和民風(fēng)。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018633.html】